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04:36:40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斐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监管试读:

前言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革命,科技和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加速向传统金融业渗透,并不断衍生出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和活力的战略型产业,进而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书认为要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环境下启动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具备“普惠金融”思想的互联网金融势在必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是我国“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实践,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和创新优势,更全面的拥抱实体经济,有助于增加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增强我国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本书针对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六种不同研究与模式,从基本定义、发展现状、国际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各种模式的不同特征,选择性地进行了国际比较、理论解析、模型分析和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积累的宏观数据,借助OLS混合回归模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各种风险进行实证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业态,不同于金融的互联网,根据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支付结算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网贷融资模式下的P2P借贷模式、众筹模式和电商小贷模式,货币虚拟化模式下的虚拟货币,银行业务互联网化模式下的网络银行及其他互联网金融模式。由于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金融业与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双重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势必会阻碍互联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加之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刚刚起步,相关领域的法律较少,缺乏清晰明确的监管主体和行业自律准则,给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根据我国目前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发展风险的实证分析结构,借鉴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国家对该行业的监管经验,本书建议我国应按照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相一致、信息检测与信息披露相协调、消费者教育与消费者保护相结合、行业监管与分类监管相统一的监管原则,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跨界混业、交叉监管、原则导向的监管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系统的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本书的主要章节安排为:第一章为导言。主要是提出研究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意义,进行概念界定和研究成果的梳理;第二章为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理论下的市场契约。运用交易平台理论下的市场契约理论深入、系统地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第三方支付,对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和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P2P借贷:基于P2P模型研究。运用SCP模型研究,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的P2P借贷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P2P平台运营状况,总结了借贷行业的一般经验和原则;第四章为众筹: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通过对国内外众筹模式发展的对比及中国的实践,分析了众筹的运营模式和运行特征;第五章为电商小贷:运营模式与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互联网金融的电商小贷模式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和分析了我国自电商小贷成立以来的运营模式和演变特征;第六章为货币的虚拟化:零和博弈与风险分析。运用零和博弈理论,系统地研究了虚拟货币的种类、管理和影响;第七章为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分析。介绍了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运营模式,并总结了未来银行发展的特点分析;第八章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运用实证分析了我国自2006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互联网金融的管控和风险分析;第九章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风险与策略。主要是提出了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整体思路。

Preface

Today,the world economy is undergoing major and profound revolution,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dominant factor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lerated toward penet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sector,and continue to provide new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making the Internet Financial industry have become a country and regional'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ost innovative and dynamic strategic industries.So think of this,we start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conomic slowdown in the“new normal”environment,and better serve the real economy.Developing of Internet Finance is also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the“Internet plus”strategy,using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inance,fuller embrace the real economy,helping to increase a new growth point in our economy,and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of China's overall economy.

This book defines six model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and makes systematical analysis on their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broad.It also conduct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theoretical analysis,modeling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features of the six models.On this basis,this books provides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risks of Internet finance on the basis of broad market data and a multiple OLS regression model,thus providing objectiv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establish a sound Internet finance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Internet Finance is a new industry,unlike Internet banking,Internet bank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ird-party payment mode of payment,P2Plending model,Focus model,electricity suppliers to raise small loans mode,the network banking mode and other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We know that the Internet banking along with double the risk of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industry,the existence of these risks is bound to hind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of the Internet,coupl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the Internet has just started,less law-related areas,the lack of clear regulatory body and industry self-regulatory guidelines,we face with greater challenges in our country,therefore,to build suitable for China' s Internet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In light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experience drawn from countries like the US,EU,Japan and UK,this book suggests that supervision of Internet finance in China should follow several rules: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ligned with judicial supervision,information examination in accord with information exposure,education of consumers going hand in hand with the protection of consumers,and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book's main sections arranged as follows:Chapter one,Internet financial overview,mainly to ask questions,conduct concept defini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the second chapter,the core foundation of the Internet banking:the third-party payment,third-party payment business model and practice were introduced;the third,th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s:P2Plending,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P2Pplatform operating conditions,summing up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ending experience and industry;Chapter Ⅳ,th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raise the public,analyzed the public raise operating mod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ublic do to raise the platform business model;Chapter Ⅴ,Internet Financial model:the electricity supplier of small loans,the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evolution of featur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small loans from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Chapter Ⅵ,Internet financial model:Money virtualization,introduced species,management and impact of virtual currency;Chapter Ⅶ,the Internet Financial model:Internet-based banking,introducing electronic banking and Internet banking business model,and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anks Features Analysis;chapter Ⅷ,Internet financial risks: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empirical analysi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internet and risk of China since 2006;Chapter Ⅸ,to build Internet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Risk and strategies,mainly presented the whole idea to build suitable for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第一章导言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其开放、平等、普惠、共享的思想指导下,立足市场,不断创新和进取,开发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是我国“互联网+”的具体实践,它有助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对于我们发展并更好地运营互联网金融极为有利。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从世界范围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是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诞生于美国开始,欧美等国的互联网金融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欧美等国较为完善的监管治理机制和法律法规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我国法律建设较为滞后,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责任不够明确,因此,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和压力。见表1-1,互联网金融问题缘起和研究原因。(1)互联网金融在欧美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依然是风险大而管理弱。在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主要发展形成了六种模式,分别是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和互联网保险。虽然欧美金融监管体系相对完善,但是,互联网金融自身所具备的风险高发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欧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威胁。风险大而管理较弱仍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2)中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探索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加之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互联网金融风险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当前情况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3)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虽然挑战多,但是潜力很大。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在法律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准则;在监管主体方面,监管机构较多,监管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监管效率和质量低下,但监管成本却节节攀升;在市场准入门槛方面,我国缺乏较为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各个企业的信誉、能力和发展状况都有较大区别,信用违约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更好的规范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增加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图1-1,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原因与问题缘起思路图。图1-1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原因与问题缘起思路图

如图1-1所示,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原因与问题缘起主要有三个方面,研究原因之一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大而中国目前管理能力较弱,研究原因之二是需要探索有中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研究原因之三是互联网金融能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总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利大于弊,研究互联网金融有助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1.1.2 研究意义

现在,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革命,科技和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加速向传统金融业渗透,并不断衍生出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和活力的战略型产业,进而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本书认为要在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环境下启动经济增长新的引擎,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具备“普惠金融”思想的互联网金融势在必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也是我国“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实践,利用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和创新优势,更全面的拥抱实体经济,有助于增加我国经济增长新的增长点,增强我国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刚刚起步却迅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产品服务的提供,法律法规的建设,监管体系的构建也逐步从不太成熟到成熟的完善进程之中,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完善监管体系,符合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首先,“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发展的环境和政策导向有了较好的保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践需要有丰富可靠的理论作为支撑,因此,提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其次,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安全形势,具体表现为风险频发和监管责任的缺失,因此,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极具研究价值,同时,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需要;再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科技革命的产物,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互联网金融通过对支付和交易方式的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消费的潜能,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书通过扩展市场交易的平台理论,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挑战等问题,所得结论是,清晰而有法律保障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有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本书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以往关于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研究,例如动态说与静态说,产权说与产物说等,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而本书利用OLS混合回归模型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风险分析的相关结论,这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数据的回归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1.2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内涵

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我国应该迎难而上,加快国内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尽快构建起适合中国国情和当前发展实际情况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后发优势,积极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1.2.1 金融与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将金融和互联网这两个曾经毫不相干的领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经济领域,对传统金融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传统金融领域革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格局,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了解金融和互联网的概念,将更有利于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1)金融的概念。传统的金融就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供给,主要包括传统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机构、保险公司、期货市场等。互联网科技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运用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4年互联网企业在我国科技、媒体、电信行业的投资总数达到1241件,涉及金额高达159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2]47%。详见图1-2,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图1-2 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如图1-2所示,根据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预测所示,统计的数据包括2011-2013年3年的已知数据和未来5年的预测数据。从整体趋势上来看,中国网络经济规模逐年增长,而且增长幅度较大,网络经济规模的绝对值从2011年的2595.5亿元达到2015年的11620.3亿元,并预计在2018年网络经济规模更会是突破2万亿元。从增长率来看,2012年网络经济的增长率达到51.4%,2013年为51.3%以后逐年呈下降趋势,但都基本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增速。这既是中国网络经济发展不断趋于成熟的表现,也说明了中国网络经济市场发展仍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2)互联网的概念。简单地说,互联网是局域网络之间通过通用协议进行串联然后覆盖整个世界的网络,即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网络。通过互联网,人们只需通过手指敲击键盘便可以迅速掌握不同地方的经济信息,关注各地的经济走势甚至金融业务微小的变化,迅速反应做实时交易。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其实就是互联网络在传统金融行业的运用,了解互联网科技与互联网络有助于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见表1-2,互联网金融领域部分相关互联网技术特点。

如表1-2所示,互联网科技相关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包括互联网技术的搜索引擎、云计算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移动技术等。搜索引擎极大地缩短了信息获取的速度,提高了效率;云计算技术提高了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能力;大数据则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和挖掘能力;互联网移动技术则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总之,互联网科技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运用,使得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引擎。

1.2.2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产生的,它利用互联网络的便捷化,促成融资信息和交易在第三方网络平台达成的新兴业态。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企业对企业的交易,而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则是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情况详见表1-3,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及发展预期。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发布——网络经济》,2014年。

如表1-3所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从业务模式来分,主要包括B2B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和O2O服务等。在线旅游和O2O服务目前规模较小,但是从年均复合增长率来看,O2O和网络购物在未来都增速较高,都达到30%以上。

总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经济的弹性,极大的增加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也极大地释放了消费者巨大的消费潜力,服务着整个社会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正因为如此,互联网金融才为更为广大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所接受,也被政府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潜力,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经济变革趋势、国家科技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

1.2.3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经济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经济基础方面主要介绍的理论基础有:交易成本理论、平台经济理论、互联网思维理论和普惠金融理论。如图1-3,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与经济基础层次图。图1-3 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与经济基础层次图(1)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是指交易各参与方,为了获取交易信息,达成交易合同和协议,付出的必要的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的总和。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运用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降低监督成本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与交易达成无关的服务成本。(2)平台经济理论。平台经济理论与市场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平台具有网络效应,即平台上的用户越多,平台价值和用户粘度越高,平台凭借此种粘性赚取差价或者佣金。平台经济理论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有利,主要体现在:从边际价值的角度,传统经济的规模效应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张,边际成本减少,边际价值增加;平台经济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减少,边际效用增加,边际价值更大程度的增加。(3)互联网思维理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互联网科技对金融业的渗透程度与日俱增,互联网思维理论主要体现了开放、透明、便捷和高效等思想。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正在积极改变整个金融生态,加剧了金融市场竞争,改善了资本配置的效率并使资本流动空前加速。(4)普惠金融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具体体现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互联网金融理论的出现正是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普惠金融理论的出现体现了广大小额贷款者的需求和愿景,这才真正让金融走进了千家万户,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2.4 金融的互联网与互联网的金融

互联网的金融和金融的互联网本来就是一对共同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的主体不同、交易的平台不同和提供的产品服务不同。金融的互联网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看做是金融企业业务的互联网化;互联网的金融的实施主体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它们具有互联网技术优势,利用开发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理财选择。详见表1-4,金融的互联网与互联网的金融区别。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年。

如表1-4所示,金融的互联网和互联网的金融各有各的特征,同时两者也相互联系着。互联网的金融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根据开展的业务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代理销售及互联网金融门户。互联网平台公司提供销售平台服务,例如阿里巴巴。第三方代理销售包括提供基金资讯、投行顾问、投保理赔咨询等服务,例如惠泽网。互联网门公司提供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提供贷款等服务,例如大智慧、融360等。

[1]资料来源:《普华永道中天会计事务所:Money Tree TM中国TMT报告》,2015年。

[2]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核心数据发布——网络经济》,2014年。1.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起源、特征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我们把握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遇到的挑战和困境。互联网金融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的问题和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在准确把握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和环境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困境和难题的措施及策略。

1.3.1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宏观环境分析

对于国外互联网金融的背景和宏观发展环境分析,欧美等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在对于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如表1-5所示,国外互联网金融宏观环境分析。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互联网金融稳定报告》,2014年。(1)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较为宽松。美国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进入和申请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强调信息的披露和透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网络风险的规避等主要内容。采用企业级和行业级的双重管理标准,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并降低了监管的成本。(2)欧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较为严格。欧盟采取多容并包,开放透明的理念发展互联网金融,重视行业立法,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行业准入机制,注重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较长时间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套特有的监管体系,监管质量大大提高。(3)英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较为公开、透明。英国为此还特地设立了公平交易管理局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并加强监管,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保障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质量。但缺少风险管控具体操作,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金和流动性要求不高也隐藏着风险。(4)日本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极为严格。日本政府极为重视对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制定行业规范和行业准则,日本虽然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采取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模式,但是严格的准入限制和行业自律准则,较好的保障了日本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

1.3.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十分迅速。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受到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的制约,面临的风险和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货币政策风险等多发,互联网金融监管与创新矛盾突出,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监管机构缺少沟通机制,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行业自律机制等等,详见图1-4,中国互联网金融宏观环境分析图。

如图1-4所示,根据中国互联网宏观环境分析图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的宏观环境是监管现状和风险分析两个部分,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系统风险、期限错配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和信息风险。监管现状则主要包括监管主体责任不清、监管难点突出和监管成效较为显著。图1-4 中国互联网金融宏观环境分析图(1)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难点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信用制度尚待完善的基础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违法现象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干扰到了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创新与监管力度矛盾重重,信息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些都折射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混乱的现象,中国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还有待加强。详见图1-5,中国P2P问题[1]平台主要问题占比分布图。图1-5 中国P2P问题平台主要问题占比分布图

如图1-5所示,中国P2P问题平台主要问题分布层次图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关闭网站,确认跑路、涉嫌诈骗、提现困难和停止运营。五个方面分别占到的比例为关闭网站3%、确认跑路14%、涉嫌诈骗31%、提现困难44%和停止运营8%,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中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不规范。(2)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责任不够明确。传统的“一行三会”是中国金融监管的主要机构,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如此,而且地方监管机构也有监管责任,这样就使得监管主体责任不清、监管质量低下、监管效率不高。中国不论是网民规模或者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等指标,都能简洁的说明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巨大的事实,面对如此大的网民和市场规模,如果不理顺监管职责,那么监管成效一定也无从谈起。(3)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成效值得肯定。互联网金融其实也是我国“互联网+”的具体实践,其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利处巨大,对于这样的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是支持和鼓励其创新及发展。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条例来弥补暂时法律法规的不足,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市场规模得到了较为迅速[2]的发展。详见图1-6,中国P2P贷款公司发展情况。图1-6 中国P2P贷款公司发展情况

如图1-6所示,中国具有P2P贷款资格的公司发展迅速,2009年仅有91家公司具有放贷资质,到2010年就增长到143家公司,2011年为214家,2012年为298家,2013年为346家,2014年为379家,2015年为396家,预计到2016年具有放贷资质的P2P公司将会增加到410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迅速。

[1]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统计报告》,2015年。

[2]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1.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具有后发的独特优势,对于其发展的现状分析必不可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包括参与各个主体的分析和互联网金融特点分析,发展现状分析是了解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状况和规划其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只有理清并规范互联网金融参与各方的职责,才能保障各个参与要素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1.4.1 联网企业、传统金融业企业及互联网金融企业

目前,构成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主体众多,根据目前市场上主要参与互联网金融竞争的主体不同,所处的新旧行业位置不同,可将互联网金融主体分为互联网企业、传统金融业企业及互联网金融企业。详见图1-7,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体。图1-7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体

如图1-7所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传统金融企业,例如传统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联网企业,例如移动通信企业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参与各方中,金融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是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联网企业作为目标客户和投资消费方,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产品和服务的特殊需求。

互联网金融企业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结合,它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技术,开展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活动,改善了传统金融办理业务的冗杂、耗时、不透明、成本高等一系列不足,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民众参与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发扬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1.4.2 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者和中间机构

根据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需方不同,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主体分为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者和中间机构。目前传统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均有投资。通过对该市场的资金投入占领市场,并开展具体业务,推广并扩大各自在该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详见图1-8,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构成体。图1-8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构成体

如图1-8所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构成体主要包括资金供给者、中间机构商和资金需求者三个方面。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将大量分散的小额资金户主集中到一起,纳入到市场资金的供给方,增加了资金在市场的流动性。

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收集和整理信息,为客户提供各自所需的详尽信息。这个平台为资金的需求双方搭建了桥梁,使信息汇集,各自获得所需。互联网金融的资金需求者包括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和个人散户。虽然资金需求者在范围上并没有扩大,但是在惠及程度和范围上有很大的提高和扩展。互联网金融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垄断地位,对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个人散户需求者,提供了便捷、可行的资金供给渠道,更快捷的贷款方式,更高的贷款额度,相对较低的利息率,更简单的贷款流程,最快的放贷速度,这些都为急需现金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1.4.3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分析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的行业类型,与其相似的企业是传统的金融企业,因此通过与传统金融的对比,更能发现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这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网络技术,创新了金融业模式的新型行业,具有信息技术经济性、高效性、透明性、创新性、信息技术性、非中介性和风险性等特点。详见图1-9,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关系图。图1-9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关系图

如图1-9所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大致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性、互联网金融快捷性、互联网金融开放性、互联网金融创新性、互联网金融非中介性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1)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性。互联网金融具有经济性和低成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营平台的低成本性,金融产品的开发低成本性,金融系统的维护低成本性,经营活动的低成本性。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服务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性,促使金融服务质量和营运效率不断提升。以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为例,2015年第一季度其交易规模达到24308.8亿元,涨幅29.8%。详见图1-10,中[1]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图1-10 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

如图1-10所示,根据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可以看出,在2014年第一季度,交易额为18731.5亿元,在2014年第二季度为18406.6亿元,在2014年第三季度达到20154.3亿元,在2014年年底更是进一步增长到23511.5亿元。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第三方交易增长速度很快,而且交易规模巨大,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的经济便捷性所带来的优势。(2)互联网金融的快捷性。互联网金融具备交易的快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网络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传输、反馈、应用信息的速度提升;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更加便捷。与银行传统的柜台办理业务相比较,互联网金融快捷高效的业务办理方式,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互联网金融具备更加开放、透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析、整理、总结,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的信息公开透明;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的交易信息和金融服务产品的特性是公开、透明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交易信息受到监管机构的全程监管。(4)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互联网金融具备较强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交易过程和客户体验的创新;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创新。例如余额宝,其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可随时使用、消费支付与转出无手续费等特点,都体现了创新的特征。(5)互联网金融的非中介性。互联网金融具备非中介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能避开传统的银行实现融资,直接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传统金融作为中介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而互联网金融与它恰恰相反,具有去中介的特性,该过程被称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6)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互联网金融还具备较大的风险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信用风险、期限错配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货币政策风险和系统性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指发生信用违约的风险;期限错配风险是企业债务和长期投资不匹配所引起的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缺乏央行的储备保障;法律风险是缺乏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规使得行业交易存在擦法律红线的情况;货币政策风险是指网络金融和虚拟交易可能会给国家的宏观政策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和冲击;系统性技术风险则是互联网科技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风险。详见图1-11,2014年P2P行业[2]1-12月问题平台统计。图1-11 2014年P2P行业1-12月问题平台统计

如图1-11所示,互联网金融不但具有经济便捷性等优势,其也具备很多的风险特征,以P2P借贷行业为例,2014年1-12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P2P问题平台数量不少,在问题相对最少的7月,也仍然有7个问题P2P平台,在12月,问题平台达到惊人的79个,在10月和11月也分别达到35个和44个问题平台。具体损失情况详见图1-12,[3]中国遭遇坏账的网民P2P用户资金损失情况。图1-12 中国遭遇坏账的网民P2P用户资金损失情况

如图1-12所示,通过中国遭遇坏账的网民P2P资金损失情况可以看出,P2P用户中有资金实际损失的竟然达到了近80%高的比例,说明在10个P2P用户中,就有8个用户曾遭受到P2P坏账损失;在有担保的损失中,仍然有13.4%的P2P用户遭受损失,但是相比较无担保的损失,有担保的损失情况相对较低。正在追缴损失的用户达到了7.1%,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较大,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已经相当急迫。

[1]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

[2]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

[3]资料来源:《艾瑞咨询:2015年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研究报告》,2015年。1.5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与其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是离不开的,我们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说起,国外理论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已经渐成体系,国内理论更具有本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如图1-13国外互联网金融主要理论动态图所示。图1-13 国外互联网金融主要理论动态图

根据图1-13所示,国外理论动态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Laurent and Sabri(2014)的研究将互联网金融区分为动态发展和静态发展进行研究;Aslihan E(2012)经过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弥补和发展;Kalu Ojah(2012)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集中到金融业和互联网科技两个方面;Andrea(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仍然是对传统金融业的研究;Peter and Nirosh(2014)认为传统金融的投融资是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重点。

国外互联网金融正因为理论形成较快,所以发展的也较早,对于互联网金融概念和发展的分析,可以通过国外互联网金融最新理论动态来了解。Laurent and Sabri(2014)的研究将互联网金融区分为动态发展和静态发展进行研究,动态研究针对的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而静态研究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Aslihan E(2012)经过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弥补和发展,其在研究后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业态的互联网化;Kalu Ojah(2012)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集中到金融业和互联网科技两个方面,他认为互联网科技和传统金融业是互联网金融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也要从两者的相关关系开始;Andrea(2012)认为金融的核心仍然是对传统金融业的研究,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不过是现代金融业务和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的变化,其本质仍然是金融业;Peter and Nirosh(2014)认为传统金融的投融资是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重点,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新兴业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研究在近几年比较常见,有静态说和动态说,产物说和模式说等方面不同的分类研究。国内的理论动态情况据图1-14,国内互联网金融主要理论动态图所示。图1-14 国内互联网金融主要理论动态图

如图1-14所示,图内理论动态也可以粗略地分为五大类。王达(2014)在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对比了中美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后,认为网络规模和垄断等不正当竞争都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谢平(2012)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在研究后认为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是互联网金融研究的重点;巴曙松(2013)在研究后认为相比较发展成熟国家,中国监管体系薄弱,加强立法、备付金监管将是监管的重点;宫晓林(2013)认为在短期内互联网金融不会动摇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盈利模式,但是从长期来看,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沈丽(2014)认为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应该权衡风险管理的收益和风险。1.6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

本书在系统地梳理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扩展市场交易的平台经济理论,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六种模式,并利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积累的宏观数据,借助OLS混合回归模型,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各种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业态,其不同于金融的互联网,前者是互联网公司参与到金融服务中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给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和消费产品及服务,后者仍属于传统的金融业态,仅仅是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对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的划分,主要包括六种模式,分别是第三方支付模式、P2P借贷模式、众筹模式、电商小贷模式、货币的虚拟化模式和银行业务的虚拟化模式。根据不同模式运营方式和特点的不同,不同模式面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也不同。(2)中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较高的风险,这是由中国当前在该领域法律建设的滞后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系统风险、货币政策风险、最后贷款人风险、信息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等,基于风险的OLS分析是管控风险的理论依据。根据实证回归的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货币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和系统风险均显著,除了系统风险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他四种风险都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期限错配风险和信息风险并不显著。说明了最后贷款人风险、法律风险、货币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监管力度和法律法规两个解释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了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影响和管控能力很强,有助于规范市场的健康发展。(3)根据中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现状是:监管主体较多,责任并不十分明确;监管成效较为显著,总体上服务了实体经济;监管难点和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创新与监管力度矛盾突出、发展速度较快但信息安全难以保障。本书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借鉴了国际实践的经验,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是:美国和欧盟在网络银行监管的经验;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在网络信贷监管方面的实践经验;美国和欧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实践经验。(4)根据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结果,借鉴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监管经验,本书建议我国应按照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管相一致,信息检测与信息披露相协调、消费者教育与消费者保护相结合、分类监管的监管原则,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跨界混业、交叉监管、原则导向的监管机制。

在理论与实证分析过程中,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系统性研究和分析美国、英国、日本等互联网金融比较发达国家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经验,为研究和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对比作用。大量外文资料的翻译和研究,为本书研究我国行业发展和行业监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支撑。(2)以往关于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研究,例如动态说与静态说,产权说与产物说,基于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书在平台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利用OLS混合回归模型,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积累的宏观数据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风险分析的相关结论,这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数据的回归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3)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在充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广泛应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证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如本书在对互联网金融模式P2P借贷分析中,引入了通常研究传统制造业的行业集中度(SCP)模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研究分析,在分析P2P行业集中度时,采用了HHI指标(赫菲尔德—赫希曼指数)来衡量P2P行业的集中程度。采用P2P模型和HHI指标有助于研究P2P借贷行业的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等行为。(4)提出全面、系统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以往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同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往往只注重在某一方面,缺乏系统性。本书在大量研究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借助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这个体系既包括监管原则、方法、途径,又提出了监管机制,为我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路径。第二章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理论下的市场契约

互联网金融在最近几年迅速成为最热和最具潜力的发展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成就主要依赖于第三方支付的开创和发展。不论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类似余额宝之类的各种“宝”类货币理财产品,还是被争论不休的P2P,亦或是让人们疑虑的众筹,微小电商收益的电商小贷类模式的出现,都是基于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而创新的第三支付平台发展起来的。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2.1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在近几年迅速发展,为了维护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规范市场经济中的支付服务行为,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进行规范。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和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