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00:51:32

点击下载

作者:小海 著,(清)余省,张为邦 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试读:

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小海 著[清]余省 [清]张为邦 绘中信出版集团序言朋友们,今天“飞”到你们身边的这些鸟儿,来自两百多年前清代宫廷御用画家专门为乾隆皇帝绘制的一套图册——《鸟谱》(今称《清宫鸟谱》)。《清宫鸟谱》又称《仿蒋廷锡鸟谱》,共十二册,其中第一至四册在1948年被蒋介石国民政府运至台湾,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五至十二册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这套画册始绘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当时经过清朝前期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内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乾隆皇帝也更关注文化建设,比如谕令余省、张为邦临摹蒋廷锡的《鸟谱》。蒋廷锡(1669-1732年),江苏常熟人,康熙朝进士,官至大学士,是康、雍时期重要的词臣画家。他工诗善画,尤其擅长画花鸟,还在与宫内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画技法,故其花鸟画既有恽寿平没骨法的风格,讲求设色施墨不见笔痕线迹,又注重物体的明暗、透视及写实逼真的视觉效果。余省、张为邦都是乾隆朝如意馆的重要画家,他们临摹时遵从蒋氏的画风,历时十一年终于完成全套图册。二人都以工笔重彩技法、连绵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塑造鸟儿的整体形貌,又以短细的笔触,一丝不苟地刻画鸟羽的不同质感:背部的硬羽坚密光滑,腹部的绒毛蓬松柔软。为了增强鸟儿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他们巧妙地运用了西洋绘画的光影技法,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羽毛或厚重或轻薄的视觉效果,并通过对高光部位的强调突出鸟儿明亮的眼睛。作为背景的花草树木则以没骨法表现,虽然这些部分仅起辅助作用,但它们得体地穿插、陪衬,为画面增添了空间感、真实感,从而使鸟儿在田间溪畔、枝柯草丛间的行止饮啄、翻滚飞翔、剔爪梳翎的各种体态,更富有活力和情趣。正是由于《清宫鸟谱》不同于一般的画谱,所以乾隆皇帝并没有把它与蒋氏的原作同置于御书房内收藏,而是存放于故宫内另一处重要居所重华宫,好在休息时随时翻阅欣赏。重华宫是乾隆皇帝为皇子时的寝宫,登基后主要用来收藏重要的翰墨瑰宝。在内容安排上,余、张二人有意将同类鸟绘于同本画册中,以便全面把握某一类鸟的特征。但是每本图册的开数是固定的,而每类鸟的数目不同,所以会出现几类鸟合并在同一册,或者以某一类鸟为主、附带上其他鸟进行组合的情况。在余、张二人进行临摹的同时,乾隆皇帝又敕命傅恒、刘统勋、兆惠等八位重臣,以汉文、满文两种文字,在每帧画页的对开记录鸟儿的名称、习性、形态特征等,并抄录《尔雅》《禽经》等典籍中的相关记述。因此这套图册不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清代朴素生物学的观察与思考,为今天鸟类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李湜编者导读《清宫鸟谱》作为由清代官方主持编修的权威图鉴,每册开篇第一幅画,钤有“重华宫鉴藏宝”之印,每册最初和最末还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玺,可见乾隆对这套书的喜爱。皇帝虽执掌万里江山,却不能事事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也渴望了解这神奇的大千世界,赏尽天下的奇珍异兽。这种好奇心,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从画家生动逼真、形神兼备的精心绘制,到朝廷重臣细致入微的考据校勘,无不体现出中国自古以来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的博物学精神。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在此,故宫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特地为广大少年儿童策划了以《清宫鸟谱》为蓝本的《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希望将《清宫鸟谱》的价值传承下去。《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综合考虑每种鸟的特点,从《清宫鸟谱》中甄选了四十种鸟,在各种史书、笔记、小说等古典文献中选取素材,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物学知识(如外貌、生活环境、习性等)融合在一起,并辅以《清宫鸟谱》原画和所配文字,将它打造成适合孩子阅读的通识类读物。这本书遵循鸟类学家郑光美先生的分类方法,将四十种鸟分为六大类——陆禽八种、攀禽六种、鸣禽五种、游禽九种、涉禽八种、猛禽四种。这本书无论是对鸟的选择还是对动物学知识的普及,都力求严谨、细致和周到。在介绍每种鸟的时候,除了考虑其代表性,还兼顾了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陆禽中的红腹锦鸡生活在陕西岐山地区,它毛色鲜艳闪亮,尾羽纤长,根据今人对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认识,推测它是凤鸣岐山中的神鸟凤凰的原型;攀禽中家喻户晓的中杜鹃,因在繁殖期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而臭名昭著;鸣禽中的伯劳有“雀中猛禽”之称;游禽中的鸳鸯象征着忠贞的爱情,但它们一点儿都不专一;涉禽中的白鹭又名“鹭鸶”,有着科场得意的寓意;在古代,猛禽中的海东青是满洲人眼中的神鸟,其实就是矛隼。在写作的过程中,著者发现《清宫鸟谱》原画存在与事实不符或图文不一致的问题。例如:《白练》中所画的两只鸟均为白色,而雌鸟是棕褐色的体羽,像是两只雄鸟被生生凑成了一对;《白鹭》中所画的白鹭,脚爪的颜色画错了,其实它的脚爪是黄色的。这些明显的错漏,均在文中做了说明。原画中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不便一一注明,这些画对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品欣赏。为了保留《清宫鸟谱》古朴的韵味,每篇文章的标题都使用了原画的名字。虽然有些名字不为人所熟知,但是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它们在古时候的名称,有助于阅读和学习古文。有些原画的名字是鸟类某科或属的名字,著者尽量参照图画辨别它是哪一种鸟,以这种鸟为对象来完成写作。考虑到将有些动物学知识插入文中,会影响文章的趣味性和连贯性,所以在每篇文章左侧的分栏中列举了每种鸟的中文名、拉丁名、主要食物、栖息地和分布范围。为了让读者了解所引文献的原貌,每篇文章后面还列出了相关参考文献和《清宫鸟谱》的原文。《故宫里的博物学·给孩子的清宫鸟谱》既严谨、科学,又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在为孩子讲述中国历史中禽类故事的同时,又以博物学视角,从历史、民俗、动物、神话等方面,为孩子介绍它们背后的神话传说、文化渊源、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性等。让孩子们通过百鸟之窗,读着有趣的故事,欣赏着《清宫鸟谱》精美的原画,循着前人的足迹,去了解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了解那些早已经消失了的或者尚且存在的百鸟的故事,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走进神秘而有趣的鸟类世界。中信童书壹陆禽类锦鸡中文名 红腹锦鸡拉丁名 Chrysolophus pictus主要食物胡颓子、悬钩子、蔷薇等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农作物和各种昆虫。栖息环境有矮树的山坡、次生的亚热带阔叶林及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山西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宁夏、甘肃、青海东南部、云南东北部、四川、贵州、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广西东部。据《山海经》记载,在丹穴山上,生活着一种神鸟,它身披五彩文(德、顺、义、仁、信),名为凤凰。据说只要凤凰现身,天下就会太平。当初,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伟业之时,曾听到山上有凤凰鸣叫。天下人认为文王有德,凤凰来仪,是周室兴盛的预兆。“凤鸣岐山”典故中的岐山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秦岭的一部分,山状如柱,人们也称它天柱山,因周初凤鸣于此,又被称为凤凰堆。这里生活着一种红腹锦鸡。雄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头上顶着美丽的金丝羽冠,脖子上披着金黑两色相间的扇形披肩,上身着绿、蓝、黄三色斗篷,下身裹深红色紧身衣,长长的尾巴拖在身后,极其华丽的外表彰显着它高雅的贵族气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的金色羽毛显得格外耀眼。于是,它便有了“金鸡”的称号。你说它是不是挺像凤凰的?也许是周人把它当成了凤凰,来歌颂周文王的文德。古人赋予金鸡神话色彩,认为它和天穹中的天鸡星相对应。据说,国家有重大喜事大赦天下之时,天鸡星必定出现在天空中。这种大赦仪式,到唐代还颇为盛行。举行大赦仪式的时候,人们会把金鸡绑在七丈长的竹竿顶端,用黄巾装饰鸡头,在它的颈部垂下七尺绛幡。然后,人们举起装饰好的金鸡高竿,选择良辰吉日到街头巷尾游行,击鼓千声,召集文武百官、父老乡亲和囚徒,当众宣读大赦令。难怪诗仙李白被流放夜郎的时候,曾赋诗感慨:“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诗中的“金鸡”,会不会就是红腹锦鸡呢?文献原文《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将作监供焉。击扛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坊小儿得鸡首者官以钱购,或取绛幡而已。《清宫鸟谱》锦鸡,雄者黑目黄眶,米黄嘴,黄颊细红点。顶有长缨,黄色极鲜。项毛赤黄黑边,近背有翠绿毛一节,边亦黑色,俱相次如衔玦。颔、臆、胸、腹俱赤红色,背毛赤赭接以杏黄。膊毛翠青,翅翮红藕色。尾翎极长,苍黑质苍白圆点满之,匀净如画。背末有赤红细毛十余茎盖尾,披离如绥。黄足,有距。雌者黑睛黑眶,米色嘴,无冠,苍赤颊。顶、项、背、膊俱苍黑色。苍翅,白点隐见。苍白臆、腹。苍尾,有横白纹,尾比雄者稍短。青足、爪,无距。……《锦鸡》古名:锦鸡、鷩雉、华虫、天鸡、鵕鸃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它身有五彩,有凤凰之称,是凤鸣岐山中的神鸟。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伟业之时,曾听到它的鸣叫声。白鹇中文名 白鹇拉丁名 Lophura nycthemera主要食物各种昆虫、苔藓,以及植物的嫩叶、浆果和种子。栖息环境开阔林地、次生常绿林、竹林及灌丛。分布范围中国南部、中南半岛国家等。“君子为猿鹤,小人为沙虫。年年精卫志,填海泛西风。”清代举人萧燧在这首诗中赞美的是一种义鸟,名曰白鹇。白鹇体态娴雅,有闲客之称。雄白鹇有着朗月清风般的外表,脸颊赤红,仿佛京剧中的红脸关公,头顶蓝黑色丝冠,背部、翅膀和尾巴都覆盖着洁白的羽毛,好似披着长长的白色斗篷。微风拂过,长长的尾羽随风轻摆,显得十分飘逸。相比之下,雌鸟非但没有飘逸的长尾羽,棕褐色的羽毛也很不起眼,看起来就像一只土鸡。白鹇喜欢在黄昏和清晨活动。黄昏时,野生白鹇会在林间活动,然后栖息在树枝上,一只挨着一只。第二天清晨,它们又会飞到地面上活动。不过,白鹇生性胆小,一旦受到惊吓,它们会把雪白的尾巴向上扬起,高高竖起头顶上的蓝黑丝冠。历史上有一只白鹇因为有情有义,而被称为义鸟。南宋末年,七岁的宋少帝赵昺因被元军追赶退到广东的崖山,追随左右的大臣有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传说他到达崖山后,有人献给他一只白鹇。这只白鹇似乎对宋少帝毫无戒备之心,在他面前举止优雅,落落大方,从不畏手畏脚。宋少帝视它为珍宝,对它珍爱有加。平日,宋少帝将它养在鸟笼里,为它准备好食物,精心喂养。每天,宋少帝都会亲手打开鸟笼,将白鹇放出来。白鹇走出鸟笼,左顾右盼。若有人接近它,它就会马上竖起蓝黑丝冠,然后躲到宋少帝的身后,像个害羞的小孩子。久而久之,宋少帝和白鹇的感情越来越深,彼此难舍难分。可是,好景不长。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军在崖山海战中大败,丞相陆秀夫担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年仅八岁的宋少帝赵昺,带着传国玉玺,纵身一跳,葬身大海,宋朝至此灭亡。也许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宋少帝的白鹇呢,它去了哪里?当年,那只白鹇看到朝夕相处的少帝投海后,哀鸣不已,努力挣脱鸟笼,也坠海而亡,随宋少帝而去。后人认为白鹇有情有义,于是修建了一座白鹇亭来纪念它。文献原文《本草纲目》卷四十八《禽之二》:鹇似山鸡而色白,有黑文如涟漪,尾长三四尺,体备冠距,红颊、赤嘴、丹爪,其性耿介。《清代广东笔记五种·南越笔记》卷八《白鹇》:白鹇即白雉,周成王时,越裳贡白雉;建武中,南越徼外蛮献白雉;唐肃宗时,日南徼外蛮献白雉,皆白鹇也。素质黑章,喙丹,雄者有朱冠,背纯白,腹有黑毛,尾长二三尺,时衔之以自矜,神貌清闲,不与众鸟杂,故曰鹇。耿介不欲近人,故曰雉。《清宫鸟谱》《图经》云:鹇似山鸡而色白,有黑文如涟漪。尾长三四尺,体备冠距。嘴、爪青黑色,亦有丹者。行止闲暇,不杂于凡鸟,故得鹇称。按《尔雅》云:鶾,白雉。南人呼闲字如寒。鶾者羽毛之美,当作白鶾。鹇即鶾音之转也。《粵志》曰:白鹇者,南越羽族之珍。素质黑章,有朱冠者,背毛皆以黑为边襕,如水波形。其雌者间有朱毛。亦有黑鹇,皆雉类也。李昉谓之闲客。《白鹇》古名:白鹇、白鶾、闲客、白雉红色吐绶鸡中文名 红腹角雉拉丁名 Tragopan temminckii主要食物植物的嫩叶、嫩枝、花絮、果实和种子。栖息环境针叶林和混交林。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缅甸北部,越南西北部,印度阿萨姆邦东北部,中国中部和西南部。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地理学家,他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大川,经过三峡时曾感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不知当年郦道元在巴东访寻水道、考察河道沟渠之时,是否在山中见过一种奇特的动物——吐绶鸡。雄性吐绶鸡的羽冠乌黑发亮,脸庞和脖颈正面是亮丽的钴蓝色,胸膛上还生有一块不起眼的肉囊。背部红褐色的羽毛上布满了圆圆的灰色眼斑,好似华丽的锦缎上缀满了大小各异的珍珠。为什么称它为“吐绶鸡”呢?因为人们发现了它们的小秘密。吐绶鸡善于变身,晴天一个样儿,阴天一个样儿。晴天的时候,风轻云淡,天气舒爽。吐绶鸡从山里跑出来,舒展着筋骨,环顾四周。若四下无人,吐绶鸡便放松警惕,如释重负,内心压抑着的情绪便一下子宣泄出来。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它的眼后现出钴蓝色的肉角,胸前收缩着的肉囊突然张开。展开后的肉囊很漂亮,两旁有纵向排列的红蓝相间的斑纹。不多时,肉囊便缩了回去,复原如初,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也烟消云散,整个过程宛若昙花一现,古人认为它“吐”出的肉囊像绶带那样绚烂,叫它吐绶鸡。好奇的猎人在山中狩猎时遇到吐绶鸡,往往不会当即射杀,因为他们想一睹吐绶鸡肉囊的风采。可是猎人们并不晓得吐绶鸡只有在求偶时才亮出肉囊,所以吐绶鸡便可趁机逃脱。吐绶鸡名字众多,除了“吐绶鸡”这个最有特点的,古人还给它起了好多有趣的名字,比方说避株、锦带功曹、绶鸟、珍珠鸡、锦囊鸟等。依据史籍的描述,这种鸟就是红腹角雉。它们的胆子相当小,在林间穿梭时,它们会先躲在灌木丛中观望一番,确定没有危险才会跑出来。别说是欣赏吐绶鸡的肉囊了,光是想看到吐绶鸡都不容易呢。文献原文《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广动植之一》:鱼复县南山有鸟,大如鸲鹆,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彩彪炳,形色类绶,因名为吐绶鸟。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虑触其嗉,行每远草木,故一名避株鸟。《本草纲目》卷四十八《禽之二》:出巴峡及闽广山中,人多畜玩。大者如家鸡,小者如鸲鹆。头颊似雉,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圆点,如真珠斑。项有嗉囊,内藏肉绶,常时不见,每春夏晴明,则向日摆之。顶上先出两翠角,二寸许,乃徐舒其颔下之绶,长阔近尺,红碧相间,采色焕烂,逾时悉敛不见。或剖而视之,一无所睹。此鸟生亦反哺。行则避草木,故《禽经》谓之避株,《食物本草》谓之吐锦鸡,《古今注》谓之锦囊……《清宫鸟谱》红色吐绶鸡,形状珠点相同,但毛色红赤,囊角略小,或因地而异耳。此二种俱本雉类。《汉上易传》云:坤方之雉,呕文如绣,离变而兑乎?今浙江四明山中及川广福建皆有之,羽毛或异,大小亦不齐。故《述异记》谓“大如鸐”,《埤雅》谓“如鸜鹆”,皆就所见而云也。陕西人呼为潮鸡,出岷州山谷中。《禽经》:颈有彩囊,曰避株。注云:雉属,出华岳及盛山中。晴旸则颈出彩色作囊,遇树木则避之,故曰避株。《述异记》云:巴东山中有吐绶鸟,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则吐绶长一尺;阴晦则不吐。……《红色吐绶鸡》古名:红色吐绶鸡、避株、锦带功曹、绶鸟、珍珠鸡、锦囊鸟越鸡中文名 越鸡拉丁名 Gallus gallus主要食物植物的嫩芽、叶、花、种子等,以及昆虫和昆虫幼虫。栖息环境林地、灌丛、稀树草坡等各类生境。分布范围中国南部的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中南半岛等地。相传吴越王钱弘倧让位于其弟钱弘俶后,迁居越州,在卧龙山上养起了一种花鸡(又称越鸡)。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卧龙山上的公鸡就开始喔喔喔喔地打起鸣来。它们可不是为了讨好吴越王,而是在向同类宣示,自己才是鸡群中的小霸王。在鸡群中,地位最高的那只公鸡往往第一个打鸣,其他的公鸡依照等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亮嗓子。吃东西的时候,有的越鸡非常凶狠,若有同类靠近它或食物,便拼命地啄咬对方。被赶走的一方不敢啄回去,只得落荒而逃。鸡通过啄咬对方,获得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不过,用嘴巴啄咬的一般都是雌性。公鸡遇到挑衅者,它们会直接用脚还击,展开一场对决。公鸡行动敏捷、英勇好斗,斗性顽强的斗鸡更是个中翘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公鸡都适合做斗鸡呢?答案是否定的。斗鸡以小头大身架、细腿线爬爪闻名。它们动作灵活,出击凶猛,性格彪悍,英勇善战,可置生死于度外,有着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勇士精神。据记载,周宣王喜爱斗鸡,他手下有一位叫纪渻子的高人,专门负责训练斗鸡。周宣王将一只上等斗鸡交给纪渻子,让他精心“栽培”。十天后,周宣王问纪渻子:“寡人交给你的斗鸡,训练得怎么样了?”纪渻子说:“此鸡血气方刚,斗志昂扬,现在看来不符合大王的要求。”又过了十天,周宣王传唤纪渻子,纪渻子答道:“为时尚早。此鸡听见响动就叫,见到影子就暴躁,还达不到要求。”一个月过去了,纪渻子向周宣王报告说:“此鸡目光犀利,盛气凌人,请大王再等十天。”第四十天一到,对斗鸡念念不忘的周宣王再次叫来纪渻子,纪渻子回答:“恭喜大王!斗鸡训练好了!大王请看,任凭其他斗鸡百般挑衅,这只斗鸡都能不为所动,像只木鸡一样,它的德行已经完备了。所以别的鸡不敢应战,全都落荒而逃。”果不其然,周宣王的斗鸡在比赛中屡屡获胜。话说回来,吴越王的越鸡可不是斗鸡的料,它们体形肥大,甚至能长到九斤重。而且它们的肉质细嫩,非常好吃。但是,在鸡群中,地位最高的公鸡仍享有众多特权:优先交配,优先进食,优先选窝。文献原文《庄子》卷七《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清宫鸟谱》越鸡,黑睛红黄晕,红颊,白耳,黄白嘴,鲜红冠,垂緌甚大,自颔至颈半,色皆如血。赤黄项,赭黑背、膊。翅毛带土赤色黑晕,近尾背毛赭红色,黑尾,赭土腹。黄足,白爪,悬距,胫骨甚粗。此种出江南太仓、上海诸处。越鸡之最大者,其重有至九斤,俗亦名九斤黄。《越鸡》古名:越鸡洋鸡中文名 火鸡拉丁名 Meleagris gailopave主要食物昆虫、谷类、蔬菜、植物果实等。栖息环境温带和亚热带森林。分布范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引种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比利时人南怀仁在《坤舆图说》中记载:亚墨利加州的墨是可国有一种鸡,它的个头比鹅还大,羽毛鲜艳,而且口感非常好,深受当地人喜爱;这种鸡的嘴巴上面长着的怪异肉鼻能像大象鼻子一样伸缩自如;它把鼻子收起来,只有一寸长,伸展开来,足有五寸长。书中还说,这种鸡生气的时候,血液上涌汇聚于鼻端,肉垂会变红,愤怒的它还会像孔雀一样开屏。它会是哪种鸟呢?“墨是可国”是古时对“墨西哥”的音译,而这种鸡,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就是火鸡。火鸡又称吐绶鸡,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广泛分布在美国各地、加拿大和墨西哥北部。两千多年前,墨西哥人就已经驯化了火鸡。不过最初,人们驯化火鸡并不是为了食用。他们把火鸡的骨头制作成口哨,把羽毛制成装饰品。后来,火鸡才被端上了人们的餐桌,成为食物。如今,火鸡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家养肉禽之一,口味极佳。雄火鸡比雌火鸡个头大,羽毛更加艳丽。但是,雄火鸡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完美:它们的头顶光秃秃的,嘴巴下面长着一个又长又肥的肉垂。雄火鸡的生活丰富多彩,自由奔放,求偶期间常激情四射。它昂首挺胸,身上黑色的羽毛像鳞片一样耸起,尾羽像展开的扇子。它如同绅士一样,风度翩翩:双翅张开,一边嘶鸣一边做吞咽状,拖着翅膀行走,好像在邀请雌火鸡跳舞。有时候,雄火鸡为求偶还会联合起来。一只雄火鸡展示大部分炫耀动作,出尽风头,其他的则做陪衬。它们中最吸引眼球的雄火鸡求偶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所以,炫耀时,雄火鸡还是找个伴儿为好。不过,雄火鸡没什么责任感,从来不照顾自己的孩子,可真是不负责任!文献原文《坤舆图说》卷上:亚墨利加州亚墨利加,第四大州总名也。……北亚墨利加,国土多富饶,鸟、兽、鱼、鳖极众,畜类更繁,富家牧羊尝至五六万,有屠牛万余,仅取皮革,余悉弃不用。百年前无马,今得西国马种。野中生马甚众。最良有鸡,大于鹅,羽毛华彩,味最佳。吻上有鼻,可伸缩如象,缩仅寸余,伸可五寸许。同上书:亚墨利加州白露国产鸡,大于常鸡数倍,头较身小,生有肉鼻,能缩能伸,鼻色有稍白,有灰色,有天青色不等,恼怒时血聚于鼻上,变红色,其时开屏如孔雀。身毛色黑白相间。生子之后,不甚爱养,须人照管,方得存活。《清宫鸟谱》洋鸡雄者,黑睛赤黑晕,缥白颊,白耳,颔有垂囊殷红色,下连胸臆。黄白嘴,嘴根有肉鼻长寸许。怒则颈、臆肉色先红,肉鼻亦变赤,伸而下垂,长可五六寸,其色青红闪烁无定;开张其尾,亦如屏。然性过则收敛如故。头项红质粉青点,颈上有红蕾,大小磊磊连缀。项末至背、腹,俱赤黑质深黑边。翮毛白质苍赤花点,翅根及尾俱淡黄晕苍黑节苍点,毛末上黑下白。赭红足,青白爪。《洋鸡》古名:洋鸡、吐绶鸡、火鸡野鸡中文名 环颈雉拉丁名 Phasianus colchicus主要食物各种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栖息环境山地、丘陵、沟壑、草原、灌丛等。分布范围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欧洲东南部、中亚、蒙古国、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越南北部及缅甸东北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如此,鸟亦如此。山鸡极爱自己五彩斑斓的羽毛,每每见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它就会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甚至跳得头晕眼花落水而死。它长得像凤凰,却又没有凤凰的德行,古人因此给它起名“哑凤”。据说三国时期,南方有人向曹操进献了一只美丽的山鸡,说这只山鸡非同寻常。在此之前,曹操对山鸡早已有所耳闻,听说它生性善舞,就想亲眼见识一下它跳舞的样子,于是吩咐手下:“有谁能逗引山鸡跳舞,重重有赏!”众人将山鸡团团围住,山鸡哪里肯从,上蹿下跳,就是不跳舞。随行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只得甩甩袖子,无可奈何。在一筹莫展之际,公子苍舒(曹冲)走到父亲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曹操点头称赞。曹操派人找来一面大镜子,搬到山鸡面前。在场的每个人都瞪大眼睛,屏住呼吸,等着看山鸡是否会跳舞。起初,山鸡对镜子毫无兴趣。过了一会儿,它若无其事地走到镜子面前。突然,山鸡眼睛一亮,兴奋地跳起舞来。它高兴地跳啊跳啊,一直跳到筋疲力尽,倒在镜子旁边。山鸡有很多名字,比如野鸡、山雉、冠雉等。在中国,分布比较广的山鸡是环颈雉。雄性环颈雉身着华丽羽衣,身上的羽毛闪闪发光。它有两簇黑色耳羽,脸上像抹了红胭脂,颈部的白环像戴着一条银白色项链。它喜欢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还经常拖着长长的尾羽穿梭在丛林中。相对而言,雌性环颈雉衣着朴素,不过这有利于藏身,不易被掠食者发现。在繁殖期,雄性环颈雉经常在自己的领地鸣叫,为了争夺雌性,还会大打出手,直到赶走竞争者才罢休。曹操那只照镜子的山鸡会不会以为有另一个雄性在与自己斗舞,所以一直不停地跳呢?文献原文《博物志(外七种)》之《博物志》卷四《物性》:山鸡有美毛,自爱其色毛,终日映水,目眩则溺死。《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韦仲将之为赋其事。《清宫鸟谱》野鸡,雄者赤黑睛,眶有白点,米黄嘴,大赤颊,颊中有绿毛一片逆起,此其耳也。黄绿毛冠覆顶,翠绿颈,项下有白毛一节如环。肩、臆毛皆纤细,黄里绿边,间以白质,若披云帔。胸毛赤黄里黑边。背、膊毛片稍大,背毛米色里有黑晕,如大理文石,边晕赤黑二层,接以翠绿,金晕黑斑,如孔雀尾色,近尾莎绿毵毵。膊毛黄里黑边,接以惨绿。红黄翅,黑翮有斑,隐约闪烁如泥金黯淡。黑腹,赭尾。盖尾三四长翎,有黑黄横纹对节。黑足爪,疏趾有距。……《野鸡》古名:野鸡、山鸡、山雉、瞿山雉、华虫、冠雉、介鸟雉鸡中文名 白冠长尾雉拉丁名 Syrmaticus reevesii主要食物植物的嫩叶、花、果实、种子、块茎、块根,农作物的幼苗和种子,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昆虫,以及蜗牛等动物。栖息环境山地森林。分布范围中国特有种,广泛分布。《华容道》不仅是《三国演义》里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也是非常著名的一出京剧。曹操从华容道败走,三笑诸葛亮和周瑜智谋不足,未设伏兵在要地埋伏。然而,他刚刚得意忘形地笑,就笑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最后,关羽念及曹操昔日恩情,将他放走。如果看过这出戏,你也许会有个疑问:京剧中,曹操、孙权手下的武将,他们的盔帽上个个插着雉翎,而刘备手下的武将,盔帽上却从不插雉翎。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雉翎再好看,毕竟是禽兽身上的东西,登不得大雅之堂,而蜀国被视为汉家正统,武将的盔帽上自然不会插雉翎。京剧中戴翎子的角色很多,少年英雄、巾帼佳人、江湖豪杰、神仙魔怪都有戴翎子的。雉翎颜色艳丽,插在头上,显得英俊潇洒、威武霸气。它是白冠长尾雉的尾羽,一般长三四尺,最长可达七尺。据说,这些翎子必须要在鸟活着的时候拿下来。不过这种鸟很精明,一旦感到危险,就先破坏自己的尾羽。白冠长尾雉是一种雉鸡,经常穿梭于地势复杂的密林中。它戴着黑色眼罩,披着一身棕黄色外衣,因长长的尾羽闻名于世,俗称长尾鸡。雄性白冠长尾雉张开翅膀,就像一位将军,威风八面。为了吸引雌鸟,雄鸟常常舞动尾羽在雌鸟面前炫耀。不过,雄鸟也有自己的烦恼,它们的尾羽长,一旦被掠食者盯上,逃生的概率会大打折扣。还好,白冠长尾雉生性机警,听觉敏锐。它们不但飞行能力强,可以长距离飞行,还是个跑步能手,几十米外有半点儿风吹草动,马上撒腿就跑。所以,抓住它们也不容易。其实白冠长尾雉的尾羽会定期掉落,只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到它们的尾羽自行脱落后,就可以拿去做雉翎了!文献原文《本草纲目》卷四十八《禽之二》:雉,南北皆有之。形大如鸡,而斑色绣翼。雄者文采而尾长,雌者文暗而尾短。……《清宫鸟谱》雉鸡,雄者黑睛朱眶,青黑嘴,白顶黑颊,黑项,眶下有白毛一片,白颔,臆杏黄,胸有黑斑,背毛黄里黑边,连颈处有白质赤黑重晕毛数十茎。膊毛白里黑黄缘,翅毛赭、黄、黑、白四色比次成章,浅黑翮暗黄斑。长尾,盖尾二翎,几三尺,灰质黑茎赭边黄黑斑对节。黑腹黄白纹。黑足爪,有距。雌者黑睛粉红眶,青黑嘴,米黄颊颔,苍顶苍颈,顶有小黑点,颈有尖白文。背、翅浅土黄质,白茎黑晕。胸、腹深米黄色,有黑白晕。尾短于雄,盖尾毛苍褐无彩,里毛有黑点。黑足爪,无距。……《雉鸡》古名:雉鸡、鷮、长尾雉、鷮雉、鷮鸡、原禽鹧鸪中文名 中华鹧鸪拉丁名 Francolinus pintadeanus主要食物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以及植物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等。栖息环境低山间的干燥林地、草地及次生灌丛。分布范围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引种至菲律宾。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许多人都只知道古人以日晷计时度日,以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然而,生活在大山之中的人,朝不见日出,夕不见日暮,非但日晷无用武之地,连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好像都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指导意义。在幽深的密林里,山里人与飞禽走兽为伴,他们总结出一种独特的计月模式。据《广东新语》记载,有一种鸟名为鹧鸪,飞数必随月。如果是正月,鹧鸪只飞一次,其余时间都待在巢中。它们飞的次数与月份相同,到了十二月,鹧鸪飞满十二次后,便在巢中卧伏。山中人以鹧鸪起飞次数计月,外人若是问他们:“几月了?”他们会告诉你“鹧鸪几飞矣”。鹧鸪飞行速度很快,常沿直线飞行。古人称鹧鸪为“南客”,因它心系南方,翅膀展开之后,必向南方。有人看到鹧鸪往东西方向飞,其实它们是在徘徊。不过,鹧鸪生性好洁、怕冷,畏惧霜露。哪怕它们的背上沾到一点点霜露,声音都会变得沙哑起来。古代的文人墨客常以鹧鸪声来抒情言志。那晚,辛弃疾行至郁孤台下,听到“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声,勾起他对沦陷的故土的怀念。他感慨万千,写下千古佳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中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其实,鹧鸪的叫声并不像古人所形容的那么凄凉。鹧鸪的警惕性很高,总是安静地躲在草丛中,很难被发现。白天,鹧鸪会飞到枝头晒太阳,这时候的歌声是最美妙的,尤其是雄鹧鸪。春暖花开的时候,雄鹧鸪往往飞到枝头,在阳光下高歌一曲。之后,许多雄鹧鸪都会加入进来,大家一齐放声歌唱。文献原文《本草纲目》卷四十八《禽之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其性好洁,猎人因以竿粘之,或用媒诱取。南人专以炙食充庖,云肉白而脆,味胜鸡、雉。《广东新语》卷二十《禽语》载,鹧鸪,随阳越雉也。天寒则舌今。暖则对啼,啼必连转数音。而多云但南不北。其飞必向日,日在南故常向南。虽复东西回翔,而命翮之始必先南翥。其志怀南,故谓之南客。飞数必随月,正月一飞而止,十二月则十二飞而止。山中人辄以其飞而计月,人问何月矣,则云鹧鸪几飞矣。早暮有霜露则不飞,飞必衔木叶以自蔽,霜露微沾其背,声为之哑,故性绝畏霜露。一雄常挟数雌,各占一岭,相呼相应以为娱。有侵其地者则斗,猎以囮诱之,鹧鸪闻囮声,以为据其丘阜也,亟归与斗,遂陷堕网中。其性好洁,以竿粘之亦可得。畜久驯稚亲人,然不鸣。鸣必在万山丛薄中,鸣多自呼,其曰行不得也哥哥,声尤凄切,闻者多为堕泪。古诗云:“山鹧鸪,尔本故乡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噫!亦古之羁人思妇所变者欤。《清宫鸟谱》鹧鸪,黑睛赤黑晕,绿眶,浅黑嘴,头顶深赭色,颊、颔白色带赭,眼旁及吻根界以黑毛。颈至臆黑质白斑相间,腹下斑较大,胁下及近尾处带浅赭晕,背、翅白斑上皆有赭晕,肩上赤毛一节,近尾背毛黑质赭黄纹。黑短尾。黄足,浅黑爪。《禽经》云:随阳,越雉,鹧鸪也,飞必南翥。晋安曰怀南,江左曰逐隐。《异物记》云:鹧鸪,白黑成文,像小雉。《古今注》云:南方有鸟名鹧鸪,向南飞,畏霜露,早暮稀出,出则有时。夜栖则以树叶覆其背。……《鹧鸪》古名:鹧鸪、越雉、随阳、怀南逐影、山鸪贰攀禽类朱顶大啄木中文名 黑啄木鸟拉丁名 Dryocopus martius主要食物夏季主要吃蚂蚁、金龟子、叩头虫等,冬季以树干内越冬的天牛幼虫为食。栖息环境海拔1800米以下的原始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分布范围欧洲、西伯利亚、朝鲜和日本,中国的西北、东北、西南各地及河北省和山西省。上古时期,在西方有一个地方叫燧明国。日月的光辉都照射不到这里,举国暗无天日,难辨昼夜。在燧明国有一棵参天古树,枝繁叶茂,耸入云天,人们称它为“燧木”。燧木上栖息着一种奇怪的鸟,有人说它长得像鹗,有人说它长得像鸮。有一天,一个人途经燧明国,发现到处都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他拿着一根长树枝,艰难地探物前进。他走啊走啊,终于看到远处闪着亮光,赶忙循着亮光走去,发现一棵大树上火光四射。他很奇怪,不知火光从何而来。于是,他闭上眼睛坐在大树下冥思苦想,突然,啪的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落了下来,不偏不倚砸到了他的头顶——原来是一块树皮。他抬头看去,有一只鸟正在用喙部啄树干,发出“笃笃笃”的声音。一啄一起,须臾间迸发出灿烂的火光。这人心下疑惑:“莫非是……”他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又仔细观察,原来这种鸟用喙部连续敲击燧木后,就有火光迸发出来。于是他伸手折下燧木的树枝,学着鸟的样子敲击树干。后来,他干脆用双手握住树枝在树干上反复转动,果真冒出了火星。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其他人,人们感念他发现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称他为“燧人氏”。说到用嘴啄树干,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啄木鸟了。啄木鸟会用喙敲击树干,通过声音确定树干里有没有虫子。不用担心,啄木鸟可不会得脑震荡。它们头部的构造很神奇,能抗冲击,即使它们高速敲击树干,也不会头昏脑涨。而且,它们的舌头特别长,舌头尖端还长有倒刺,把藏在深处的虫子钩出来易如反掌。有意思的是,它们的舌头是藏在鼻孔里的:先从下腭穿出,向上绕过后脑壳,在脑顶前部进入右鼻孔固定,再从下腭绕回到嘴巴里。但是,有一种黑啄木鸟(画名《朱顶大啄木》)例外,它不喜欢吃树洞里的虫子,更喜欢吃蚂蚁。黑啄木鸟全身羽毛乌黑发亮,因朱红色的脑顶得名朱顶大啄木。燧人氏遇到的那种鸟会不会是啄木鸟的祖先呢?文献原文《太平御览》卷八六九《火部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丈,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本草纲目》卷四十九《禽之三》:啄木小者如雀,大者如鸦,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刚爪利嘴。嘴如锥,长数寸。舌长于咮,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食之。《清宫鸟谱》朱顶大啄木,黑睛黄白晕,青黑长嘴,吻根微白,鲜红头顶。通身黑色如鸦,尾有长翎二根,尖皆两岐,甚劲,而曲向内,覆树时以两岐贴于树身以助足力。苍白足,前后各两趾。此啄木之最大者。宋王禹偁诗云“淮南啄木如火鸦,顶似仙鹤堆丹砂”,即此种也。《尔雅》云:䴕,斫木。注云:口如锥,长数寸。常斫树食虫因名。《本草纲目》云:啄木,刚爪利嘴,嘴如锥。舌长于咮,其端有针刺,啄得虫以舌钩出食之。……《朱顶大啄木》古名:朱顶大啄木、斫木、䴕、鐼打木、火老鸦、山斫木戴胜中文名 戴胜拉丁名 Upupa epops主要食物昆虫、蠕虫及小型无脊椎动物。栖息环境山地、平原、林缘、农田等开阔地区。分布范围欧洲、亚洲及非洲,在中国有广泛分布。传说女娲创世之初,每天创造一种生物,前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创造出人。所以古人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以庆祝人的诞生。人日这天,古人有头戴华胜的习俗。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精致的人形发饰,戴于头上,俗称“戴胜”。于是,当古人看到有一种鸟的羽冠与女子头戴华胜的样子很像时,就称呼它为“戴胜”。戴胜头戴花冠,披着黑白条纹的半身外套。平时它头顶的羽冠都收叠在一起,像抹过发胶被固定在那里一样。遇到危险或受到惊吓时,戴胜头顶上的羽毛就铺展开来,像一把展开的花扇,以此来吓唬入侵者。一旦警报解除,羽冠又会像合上折扇那样合起来,倒向后方。因此,戴胜有了“花蒲扇”的美誉。尽管戴胜长得漂亮,但它们的卫生习惯却糟糕得一塌糊涂。一旦回到巢穴,它们便放任自流,极其不讲卫生。在繁殖期,雌鸟窝在家中,专心孵蛋。它们从不把卫生问题放在心上,更不会清理巢穴中的粪便。当雏鸟孵出后,粪便会成倍增加。巢穴内的卫生一天比一天差,粪便和食物残渣比比皆是,堆积如山。而且它们的粪便质地稀软,臭气熏天,简直臭到没邻居。不仅如此,雌鸟的尾脂腺还会分泌一种带有恶臭的物质,这种“生化武器”倒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将不速之客拒之门外。臭气扑鼻的味道配上“咕咕”的叫声,戴胜便得了个“臭咕咕”的外号。有意思的是,诗人贾岛将戴胜和掌管茅厕的紫姑仙人联系起来,特为它赋诗一首:“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它可真是臭到家了!文献原文《博物志(外七种)》之《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尔雅翼》卷十六《鸟兽四》载,戴鵀,似山鹊而尾短,青色,毛冠俱有文采,如戴花胜,故呼戴鵀。郭璞注《方言》曰:“胜所以缠纴。”然则胜者,是后世所谓梭耳。又名戴南。《清宫鸟谱》戴胜,鸠属也。长嘴黑色,黑足。头褐黄色,两翅黄白黑三色相间,尾根亦有白毛。顶有花羽十余,鸣则顶花开张,蒙茸如花胜然。《尔雅》戴胜注云:鵀,即头上胜。今亦呼为戴胜。《方言》云:燕之东北、朝鲜洌水之间,谓之鶝䲹;自关而东谓之戴鵀;东齐海岱之间,谓之戴南,南犹鵀也,或谓之鶭鸅,或谓之戴鳻,或谓之戴胜;吴扬之间谓之鵀;自关而西谓之服鶝,或谓之鶝。……《戴胜》古名:戴胜、戴鵀、戴南、戴鳻、服鹝、织鸟题戴胜唐·贾岛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它冠有文采,如戴花胜,是厕神紫姑仙人的化身,想必是臭到家了!刺毛鹰中文名 中杜鹃拉丁名 Cuculus saturatus主要食物昆虫。栖息环境山地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等茂密的森林。分布范围西伯利亚至堪察加半岛、日本、朝鲜、中亚、印度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