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02:01:19

点击下载

作者:宋勇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

广安方言与民俗词典试读:

一、发音

(一)声母变异

【a(-)n】?淹“ya(-)n”的音变。

俗语:“路上跌的骑马汉,河里淹的弄水人”,比喻不管哪一行,栽跟头的往往都是内行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你淹死”,形容人多力量大,不可战胜。

歇后语:“矮儿过河——淹<安>了心”,字面指水淹没了心脏位置。借指执意做某事。【àn】?腌“ya(-)n”的音变。指用盐等浸渍食物。

俗语:“腌咸菜”,又说“醡咸菜”,指腌制泡菜。【a(v)o】?咬“ya(v)o”的音变。又说“nga(v)o”。指用嘴含住、撕扯。“ng”,舌根鼻音,用在零声母前面,普通话中仅出现在音末。

俗语:“不管黄猫黑猫,咬到耗子才是好猫”,又说“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耗子就是好猫”,比喻结果重于过程,能力重于外表。四川民间流传着一个通俗的故事:有人买猫,听卖者说袋子里的猫是黄猫,于是就买下了,可是回家打开袋子一看,原来是黑猫,买者很后悔。旁边的人就劝解买者:“管它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得一口吃一口,咬一口算一口”,指能得到多少算多少,不必计较。“饿慌了的兔子都要咬人”,比喻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会铤而走险,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老虎打架劝不得,笑面虎咬人不见血”,形容笑里藏刀的人。“哪只老虎不咬人”,比喻恶人或坏人本性难改。多用于反问。“上桌子吃人,下桌子咬人”,指无义之徒,翻脸不认人。“蛇不乱咬人,蜂不乱叮人”,形容人与动物的关系,只要人不去侵犯、惹怒或伤害它们,大多数动物都能与人为安。“蛇咬三世冤,狗咬对头人”,指蛇不会轻易攻击人。“条条蛇都咬人”,比喻做什么事情都不是想像得那么容易。“捉鳖鳖咬人,捉蛇蛇咬人”,指做什么事情这也怕,那也怕,不想做,也做不好,有畏难情绪。

歇后语:“恶狗咬天——狂汪<妄>”,比喻极端的自高自大。

儿歌:“吃得饱,睡得着,免得蚊子咬脑壳。”【ba(-)】?爬“pá”的音变。常写成“巴”。①指往上爬。例:一个石头乌龟能有那么神吗?我不信,你们不敢爬,我去爬。俗语:“踩到别人的肩膀往上巴”,比喻以损害别人的利益达到自己升官的目的。歇后语:“嫂嫂的肚皮——哥巴<锅巴>。”②引申为贴近,靠近。俗语:“巴不倒谱”,指与实际相差太远。“巴心巴肠”,又说“巴心巴肝”,指一心一意。“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cào】?燥“zào”的音变。指干,缺少水分。广安人常把燥、造、躁、噪等“zào”音读成“cào”音。

俗语:“五心烦躁”,指五脏六腑都觉得烦躁,不舒服。形容心烦意乱、烦躁不安的样子。【che(-)n】?伸“she(-)n”的音变。指舒展开。“扯伸”,又说“拉伸”,指拉直。例:把衣服扯伸。

俗语:“扯不伸展”,又说“扯不伸抖”、“扯不伸”,指说不清楚。“大丈夫能屈能伸”,指真正的英雄身处逆境时能忍辱负重,在顺境时则能施展抱负。“伸不到皮”,指翻不了身。伸皮,指生活改善,日子舒服。“伸根指拇到别人口头去咬”,比喻自作自受。“伸懒腰”,指把手臂的肘部向上抬高超过胸部的一种运动。“伸起脑壳望”,指翘首以望。“伸手不见掌”,指黑夜。“伸手打人,缩手不认”,指对行为不承认、抵赖。“伸手大将军”,指一味地依靠别人,乞讨。“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指进是死,退也是死,不如一拼。民间还有“扯了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义同。“伸一伸,缩一缩的”,指畏惧退缩,不敢前进。例:感觉他在哪里都很拘束,做事、做人伸一伸,缩一缩的,活像没见过什么世面样。“闲事少管,走路伸展;牛吃麦子你莫喊,喊了就要去管”,比喻少管闲事少烦恼。也表现了世俗社会少数人的自私观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说“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长得伸抖”,指长得好看,长得漂亮。

歇后语:“罐罐里头长豆芽儿——没有一根是伸展的”,比喻全部不

好看。【che(-)ng】?睁“zhe(-)ng”的音变。

俗语:“和尚见钱卖经书,瞎子见钱睁双眼”,形容金钱的巨大诱惑力。“眼睛睁起像二筒”,又说“鼓起一对二筒”,比喻人睁大两只眼睛。二筒,麻将牌,犹如人的两只眼睛。“睁眼瞎”,指文盲。睁开眼睛也无法认识字,如同瞎子一般。“睁起眼睛做梦”,比喻做白日梦。“睁起眼睛说瞎话”,比喻说话无根据,胡说八道。民间还有“闭着眼睛说瞎话”之说,义同。【chòu】?骤“zhòu”的音变。如“步骤”一词,常读成“bù chòu”。【chu(-) cu(-)】?初、粗。广安人常常翘舌音ch、zh、sh和平舌音c、z、s混淆不清。

歇后语:“麻布洗脸——粗<初>相会”,又说“麻布洗脸——粗

<初>相识”,谐音指初次见面或初次认识。【chua(v)ng】?撞“zhuàng”的音变。①指冲打,碰击。俗语:“扯根头发吊死他,端块豆腐撞死他,吐扒口水淹死他”,常用来诅咒人, 多含诙谐意。“寡妇望不得,老人撞不得”,劝教不要招惹是非,惹麻烦。“瓦罐撞石头,连命都不要”,比喻自不量力。②也指碰见,无意中遇到。俗语:“白日里撞鬼”,比喻遇到了倒霉事情。“久走夜路总要撞到鬼”,比喻长期做某事必有遭遇不测之时。【cú】?族“zú”的音变。指亲属,泛指同姓之亲。

俗语:“亲有三代,族有万年”,形容家族关系。【cuì】?碎“suì”的音变。指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或零块。

俗语:“盆打烂了说盆,碗打碎了说碗”,指就事论事,不转移话题。“瓦罐难免地上碎,将军难免阵前亡”,比喻从事某行业,难免遭遇某种不幸或不测。【cuó】?着“zháo”的音变。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广安人常把“睡

着了”一词中的“着”读成“cuó”。

俗语:“弄死当睡着”,指朝死里整,不留情面。“睡不着,嫌床歪”,指不找主观原因,总找客观原因。“睡着了的人容易叫醒,装睡的人难叫醒”,比喻真正不懂的人好施教,有意不接受的人难以施教。“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指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感觉不够睡,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尤其是到了老年,睡眠的时间会明显减少,有时甚至彻夜难眠。【dào】?铸“zhù”的音变,指熔炼金属或以液态非金属材料浇制成器。

俗语:“晓得锅儿是铁铸的”,比喻知道事情的厉害性。“一个模子铸出来的”,指两个人十分相像。例:这两兄弟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也指同伙,为了同一利益。例:你当然帮他说话哦,你们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de(-)n】?筝“zhe(-)ng”的音变。广安人常把“风筝”读成“风灯儿”。

歇后语:“城墙上放风灯儿——出手不低”,比喻开始做某件事时就不同凡响。“楼顶放风灯儿——起点高”,指某事物的开端很好,起点不低。“风灯儿点火——飘飘燃<然>”,比喻心情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风灯儿断了线——下落不明”,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天上的风灯儿——一根线牵到人家手头”,比喻受人牵制。【dèn】?郑“zhèng”的音变。指姓氏。容易与姓氏邓“dèng”音混淆不清。【dì】?隶“lì”的音变。字谜:“山影横斜落水中——隶。”

歇后语:“七弟的哥哥——六弟<奴隶>。”【fèn】?喷“pe(-)n”的音变。指散着射出。

俗语:“打喷雀”,指打喷嚏。“打不出喷嚏”,比喻吃哑巴亏。“狗打喷嚏要天晴”,当人打喷嚏时,人们往往戏说天将放晴。“含血喷人,先红自口”,指含着血喷别人,先污浊的是自己的口。比喻捏造事实陷害别人的时候,其实已经伤到了自己。【fén】?横“héng”的音变。指脾气大。例:你这个娃儿好横哦。广安人常f、h

不分,把“飞机”读成“灰机”、“黄花”读成“房发”。

俗语:“打横耙”,指说蛮不讲理的话。“横拉顺扯”,指强行地又拉又拖。“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指做事关键在于实干。

歇后语:“两横一竖——干就是了”,比喻不计较结果,只管行动。【ga(-)】?家“jia(-)”的音变。“ga(-) ga(-)”,常写成“嘎嘎”,指外婆。外婆,常被称为“家婆”、“嘎婆”。

歇后语:“嘎嘎带外孙——搞空灯儿”,旧时认为外孙跟别人姓,非自家人,将来也不会赡养自己,所以养外孙是白忙。【ga(-)i】?街“jie(-)”的音变。指街道。类似的,届“jiè”读成“gài”,阶“jie(-)”在阶级、阶阳等部分词语中读成“ga(-)i”,此为福建、广州等客家话中的中原古汉语语音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破鼓沿街打,丑话说在前”,比喻有言在先,先小人后君子。

歇后语:“场镇背后下雨——街背湿”,谐音指“该背时”,指活该,有幸灾乐祸之意。例:你该背时,各人不听我劝,自作主张。“街边边演戏——没后台”,比喻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

儿歌:“鸭儿乖乖,走路拐拐,没得妈妈,不吃奶奶,走上街街,晓得回来!”【ga(v)i】?解“jie(v)”的音变。声母“j”和“g”古音同。此为福建、广州等客家话中的中原古汉语语音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①指劝解。如“解交”,指劝架。②指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如:“解绳子”,指把绳子解开。“解扣子”,比喻解开思想疙瘩。“解手”,指上厕所。据传“湖广填四川”时,很多湖广人是被绑着来的,如果需要大小便,得把捆绑在手上的绳子解开,故而称为解手。【ga(-)n】?间“jia(-)n”的音变。指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此为福建、广州等客家话中的中原古汉语语音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例:都半间下午了,还没有吃午饭。

俗语:“半夜阑间”,指深更半夜。本字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变。【gào】?叫花子中的叫“jiào”的音变。本字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变。此为江西萍乡方言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叫花子贬成讨口子”,叫花子就是讨口子,都是乞丐,无所谓贬低。比喻境遇再差也不过如此。“叫花子也有三年瓜瓢运”,比喻人都有得志的时候。“瓜瓢运”,指一时的好运。民间还有“石头也有翻身日”之说。

歇后语:“叫花子当驸马——受宠若惊”,比喻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叫花子歇岩洞——凡事有个先来后到”,指做事要按先后顺序进行。【gào】?窖“jiào”的音变。此为江西萍乡方言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①指在地下埋藏的意思。例:刚烤出来的白酒,需要窖藏一段时间口味更好。俗语:“千年窖泥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泥老”,指酿酒窖池窖龄越长,窖泥中所富含的对人体有益的优质微生物质就越丰富,产出的酒质量才越好。②也引申为收藏、隐藏之意。如:“窖得深”。【gào】?觉“jiào”的音变。指睡觉。如“睡觉觉”,又说“睡觉儿”。常对小孩这样

说,充满温馨意味。例:你还在加班啊,我都睏二觉了。此为江西萍乡方言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睡不落觉”,指睡不安稳。“日高三丈,还在床上翻二觉”,指已经天亮很久了,还在睡懒觉。【ge(v)ng】?整“zhe(v)ng”的音变。指整数,完整的。例:我是整钱,全部一百块一张

的,没有零钱哦。

俗语:“吃整笼心肺”,指将所得所赚全部独吞。【hà】?下“xià”的音变。此为陕西方言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常用词:“一下”。①做副词时,指一起、全部。例:这剩下的白菜我一下全买了。②做名词时,又说“一哈哈”、“哈哈儿”、“一哈儿”、“一岗岗儿”,指一会儿。例:你再坐哈哈儿才走嘛。俗语:“隔哈儿”,指等一会儿。例:我隔哈儿过来哈。歌谣:“城镇老太婆,麻将打五角,赢了不开腔,输了紧倒说,完了还在扯,哈哈儿又在约。”【ha(v)】?傻“sha(v)”的音变。常说成“哈”。指愚蠢、老实、呆。如“哈儿”、“哈巴儿”、“哈戳戳”、“哈宝器”、“哈婆娘”、“哈得很”、“哈话”、“吃哈亏”等。

俗语:“哈人有哈福”,指傻子往往有福气、好运。【hái】?鞋“xié”的音变。广安人常把鞋子读成与“孩子”谐音。民间笑话:一四川妇女到海南旅游,坐船行至海上。忽然,四川妇女大叫:“我的鞋子掉了,我的鞋子掉了!”一乘客听见后,以为是孩子掉进海里了,赶紧跳进大海中去救人,可寻了半天只见到一只普通的鞋子,连孩子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他急得直问船上的人:“孩子在哪里?在哪里?”四川妇女说:“就在你眼前!就在你眼前!”【hán】?咸“xián”的音变。指像盐的味道;所含的盐分多,与“淡”相对。广安人常把声母舌面音x读成舌根音h,如把衔“xián”音读成hán、陷“xiàn”音读成hàn、限“xiàn”音读成hàn、鞋“xié”音读成hái、吓“xià”音读成héi、巷和项等“xiàng”音读成“hàng”。此为福建、广州等客家话中的中原古汉语语音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盐也只有这么咸,醋也只有这么酸”,指事情不过如此。

歇后语:“大海里撒盐巴——海咸涵”,谐音指请人海涵。“麻布口袋装盐巴——包咸涵”,谐音指请人包涵。“盐罐罐打醋——咸寒酸”,比喻过于简朴而显得不体面。【hèn】?杏“xìng”的音变。

俗语:“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比喻宁可少而精,决不多而滥。【ho(-)ng】?风“fe(-)ng”的音变。广安人常把唇齿音“f”与舌根音“h”混淆。如花、化、滑、话、华、画等“hua”音常读成“fa”音,风、峰、冯、凤、疯、封、丰、蜂等“feng”音常读成“hong”音,范、饭、反、凡、翻、烦、犯、返、番、繁、贩等“fan”音常读成“huan”音。

俗语:“兵随将令草随风”,指下级应该服从上级的部署和安排。“草随风倒,河随弯”,比喻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顺应现实。“吹枕边风”,指为配偶出谋划策。“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东风压倒西风”,指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风前烛,瓦上霜”,指大风中点燃的蜡烛,房屋瓦片上的白头霜,都会在短时间熄灭、融化。比喻事物昙花一现。“风湿麻木”,形容故意装痴装傻,或故意调皮捣乱。“关不到风”,指口不严实,不能保密。“喝西北风”,比喻没有东西吃,饿着肚。“火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凉”,指烤火胸膛容易受热,吹风背部容易受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墙头一棵草,风吹两面倒”,形容那些没有立场、见风使舵的人。“杀风景”,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指盗贼通常在风雨之夜作案,以免响声被听见或行踪被发现。“无风树不响”,比喻事情的产生总有原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比喻心想事成。“有风必有浪,无风水不荡”,比喻万事总有因。“有风吹大坡,有事问大哥”,比喻“老大”在处理、决断问题时的地位和作用。“有钱风也暖,无钱火也寒”,比喻钱对人的影响程度。“针大的眼,碗大的风”,比喻小题大做。“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劝教人们做事、说话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歇后语:“风里点蜡烛——要熄<息>火”,劝解别人要克制自己的火气。【jí】?吸“xl(-)”的音变。

歇后语:“屙屎吸烟——前呼后涌<拥>”,比喻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jia(-)ng】?广安人常把“刚才”、“刚刚”、“刚好”等词语中的刚“ga(-)ng”音读成“jia(-)ng”。而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变。此为福建、广州等客家话中的中原古汉语语音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不大不小,刚好管到”,指职权刚好可以领导或管理某人。【jiè】?又说“jiàn”。械“xiè”的音变。指器物,家伙,机械。【jio(-)ng】?供“gòng”的变音。①指弓着背、辛勤地劳作。俗语:“供起个背”,指弯腰鞠背。②也指抚育孩子。例:他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把子女供上了大学。俗语:“一人供三口,累得气巴吼;一人供五口,累得爬起走。”【ju(-)】?广安部分地方把猪“zhu(-)”音读成“ju(-)”。此为湖南永州、零陵、邵阳、衡阳一带的“永州腔”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打猪草”,指旧时农村大人、小孩拿着镰刀、背着背篓去野外给猪等牲畜找食物。传统的劳动内容和方式有挖土、犁田、担粪、下种、栽秧子、割麦子、撘谷子、推磨磨、喂猪、牵牛等,无不体现农家、农民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等精神。“羊子铺窝猪来睡”,比喻为他人作嫁衣。

歇后语:“老母猪撵兔儿——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jua(-)n】?砖“zhua(-)n”的音变。

俗语:“一块砖砌不成墙,一根甘蔗榨不成糖”,又说“一块砖头难砌墙,一根木头难盖房”,比喻人多力量大,强调集体的力量。【ka(-)】?旮“ga(-)”的音变。

俗语:“山旮旯”,指偏僻的山区。

歇后语:“旮旯里藏毒蛇——不露头。”【kài suó】?概率。广安人常把概、溉“gài”音读成“kài”,把率“l”音读成“suó”。【ka(-)o】?敲“qia(-)o”的音变。指打,击。

俗语:“倒敲一钉锤”,指做好事反而被伤害。“敲棒棒”,指敲竹竿。“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敲沙罐儿”,指被枪毙。形象地将人的头比作沙罐,故名。“当面锣好打,背面鼓难敲”,指摆在桌面上的事好办,隐藏的矛盾不好处理。“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比喻有话要直说。“核桃只服锤子敲”,比喻一物降一物。

歇后语:“偷来的锣鼓——不敢敲”,劝教人不要贪小便宜,不是自家的东西不要拿。“竹子当鼓——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ka(v)o】?睾“ga(-)o”的音变。“睾睾儿”,指睾丸。【ke(-)】?搁“ge(-)”的音变。

俗语:“刀搁在脖子上”,指受到被杀的威胁。“懂得起,搁得平”,指熟悉社会上的潜规则,会办事。“搁得平”,比喻事情、问题处理得妥当,大家没意见。“搁倒的放倒”,强调放下,不准提。

歇后语:“额头上搁扁担——头挑”,谐音指头等,最好的。“讨口子拣银子——没得搁处”,泛指不好放置某种东西,令人为难。【kè】?去“qù”的音变。有时还读成“qì”、“qiè”。此为福建、广州等客家话中的中原古汉语语音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如:“走哪去”,指去哪里。“去了”,有时在句末作补语,表示效果。例:他高你两辈,你该喊他公去了。

俗语:“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财去人平安”,又说“失财消灾”,指免去钱财之累,反而觉得平安无祸。“称二两棉花去纺<访>一纺<访>”,吵架时常向对方说这句话,标榜自己。“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指得非分之财容易,退赔时痛苦。“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枉思量”,劝教人不要纠结过去的事,要展望未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本来是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但人们常常用来自我解嘲。“来得大,去得大”,指有些人虽然收入大,但支出也很大。“来的千千,去的万万”,指入不敷出。“小财不去,大财不来”,指要想得到大的收获,必须舍得付出。“一把粉打到后颈窝去了”,比喻事情没有做到正面。“这个说过去那个说过来”,指众口不一致,意见不统一。

歇后语:“赵巧儿送灯台——一去永不返”,比喻人走了回不来了。【ku(-)】?箍“gu(-)”的音变。①做名词时,指紧紧套在物体外面的圈,如“金箍子”、“箍箍”。俗语:“比倒箍箍买鸭蛋”,形容应对事物呆板,缺乏灵活性。②做动词时,指用竹篾或金属条捆紧;用带子之类勒住,如“紧箍咒”。③有时引申为管束。例:在学习上,我把他箍得很紧,让他没有时间去耍。④有时引申为不放。例:他把幺鸡一直箍到起,我碰不到,没有下到叫。【la(v)o na(v)o】?老、脑。广安人常边音“l”与鼻音“n”混淆不清。类似的如把“刘”与“牛”、“林”与“零”、“女”与“吕”、“凉”与“娘”等读成一个音。民间笑话①:一小学教师上课时,对一回答不出来的学生训斥道:你脑

<老>子是干什么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学生不假思索答道:老师,我老子是做生意的!全班忍不住哄堂大笑。民间笑话②:一广安人在外地打工,感冒了去看医生,说自己“凉到了”,医生顺口答道:哦,你娘到了,那怎么没有和你一起进来呢?【ní】?疑“yí”的音变。广安人常把宜、谊、仪、艺、蚁、义等“yi”音读成“ni”音。

俗语:“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指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歇后语:“邮递员跌到秧田里——半信半泥<疑>”,比喻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广安人常将声母“n”和“y”互转。如将疑“yí”音读成“ní”音,将泥“ní”音读成“yí”音。【nia(-)n】?研“yán”的音变。广安人常把验、严等“yan”音读成“nian”音。【o(v)】?我“wo(v)”的音变。又说“ngo(v)”。指人称代词“我”。广安人常把我、窝、沃、

喔、握、卧、蜗、龌等“wo”音读成“o”音。常在“o”、“an”、“en”等零声母音节前加“ng”,如“安”读成“nga(-)n”。

俗语:“把你推上了岸,但我还在河里头”,比喻只顾着帮助别人。“别人撒网我捉鱼”,比喻他人付出代价,自己坐享其成。“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指彼此不服气。“你见不得我,我见不得你”,指彼此难以相处。“你一刀,我一枪”,指双方争斗。“你做得出初一,我做得出初二”,又说“你做得出无情,我做得出无义”,指彼此不理解,针锋相对。“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比喻以牙还牙。“我有门枋,他有对子”,表示不管我说什么,他都有理由反驳。民间还有“你有好多门枋,我有好多对子”之说。“一个字,两个叉。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形容文盲。【pá】?拔“bá”的音变。

俗语:“四两拨千斤”,指以很小的力量对付强大的对手。“打虎先拔牙”,比喻要制服强敌,必须先消灭其最得力的依附力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现被称为一种侠义行为。【pá】?筏“fá”的音变。

俗语:“放大水筏子”,又说“放筏子”、“放耙子”,指不施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故意失败。【pa(v)ng】?膀“ba(v)ng”的音变。①指肩膀相碰,触碰,擦撞的意思。例:老年人膀不得哦,膀倒就是祸害。②指差不多,不分上下。例:他们两个象棋技术不分上下,有一膀。意为伯仲之间。③指蒸熟的肥肉。如“膀砣砣”。【pl(-)】?屄“bl(-)”的音变。指女性外阴,又说“麻屄”、“麻批”,常用“麻花儿”一词含蓄替代,容易与成语“麻痹大意”发音闹笑话。民间常用女性生殖器骂人,这种语言现象,应当大力清除。

俗语:“屄话”,指废话。“屄娃儿”,骂不懂事、不中用的男子。“屄嘴巴”,骂人嘴巴爱乱说或贪吃。“卖屄的”,骂女人生活作风不检点。“好吃屄”,指特别喜欢吃的人。

歇后语:“笋壳卡裤裆——屄垮卵垮”,指多嘴,废话多。“牛屄上的虱子——两边吃”,比喻左右两边的利益都能占。常用于开玩笑或骂人。“内裤头撒花椒——麻屄”,指女性私处。也常作为骂人粗俗语。“尿桶头起波浪——屄风<疯>发了”,又说“尿桶头起波浪——屁眼儿风<疯>发了”,均为极其粗俗的骂人语,比喻言语、行为似乎发疯,让人难以接受。“尿桶”,指盛装尿便的木桶。旧时的农家房屋,厕所大都在室外,为了方便晚上大小便,卧室内大多会放上尿桶临时解决内急。同时,担运动物粪便等农家肥时,尿桶也是一种运输工具。【pl(v)】?鄙“bl(v)”的音变。指轻蔑、鄙视。【piàn】?遍“biàn”的音变。

俗语:“耳过千遍,不如眼过一遍;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比喻实践的重要性。“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指工作在于督促。“酸甜苦辣都尝遍了”,比喻人生历经磨难和艰辛。“杀人一刀,遍地是血”,比喻做事没有找到技巧和关键。【piè】?别“bié”的音变。“别别儿”,指门窗设置闭锁别件,近似于简单的“栓”。例:关了门,还要把别别儿别倒起哈。这里别别儿是名词,最后一个“别”是动词。【qí】?吃“chl(-)”的音变。广安部分地方把吃“chl(-)”音读成七“qí”音,有的地方还读成“qia(-)”。此为湖南长沙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民间笑话: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有一农民在外地打工,某日进馆子吃早餐,老板问道:“你吃点啥子?”农民回答:“吃碗抄手,吃碗面。”老板一听,心想,这个人好吃得啊!赶紧让服务员准备,一会儿,服务员将七碗抄手、七碗面条端到了农民面前,农民和饭馆老板争论了好一阵子,才搞清楚是方言惹的祸。

俗语:“不吃鱼,口不腥”,比喻不贪图便宜,就不会招惹麻烦或是非。民间还有“不吃羊肉不惹膻”、“不吃鱼口不腥,不做贼心不惊”之说。“不少吃,不少穿”,指不缺衣少食。“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比喻遭遇一点不幸就受不了。“吃饭怕打湿口,洗脸怕打湿手”,又说“吃饭要人喂,走路要人抬”,形容人好逸恶劳。“吃干码尽”,又说“码干吃尽”、“码倒码倒的”,指凶狠地欺压。例:你凭啥子把别个码倒码倒的?“吃后悔药”,比喻后悔不及。“吃回头草”,比喻重新做被自己摒弃的事情。“吃豁皮”,比喻不花代价的便宜,白吃。“吃尽千般味还是离不开盐,说尽千般话还是离不开钱”,又说“山珍海味离不开盐,走遍天下离不得钱”,片面指金钱的重要。“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吃血泡饭”,指靠杀人越货等非法手段挣钱。“吃硬不吃软”,形容人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穿得好人人可见,吃得好没人看见”,比喻爱慕虚荣,讲穿不为吃。“穿没穿看身上,吃没吃看脸上”,又说“吃在脸上,穿在身上”,指形体、美貌与饮食营养有关。“饭得一口一口地吃,事得一步一步地做”,指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应步步为营。“飞起吃人”,指蛮横霸道,欺行霸市。“干部瞎指挥,群众吃大亏”,群众对个别基层干部的评语。“估吃霸赊”,强迫别人供食或把货物卖给他,比喻凶狠霸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黑吃黑”,指同伙之间互相敲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老实人不吃亏”,指因老实而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但民间也说“老实人处处吃亏”,指过于老实,容易被人欺负。“雷都不打吃饭人”,又说“催工不催食,雷公不打吃饭人”,指应该给足吃饭的时间,不要催促。“冷茶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听”,又说“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受不得”,指吃冷的不要紧,容易接受,但冷言冷语让人难受。“码倒吃”,指强迫别人接受。“莫怨狼吃羊,只怪羊上坡”,比喻是非颠倒。“能吃就能干”,指从事体力劳动,饭量大,吃得多,干活就有力气。“七个人吃饭,八个人当家”,指管理混乱,缺乏统一领导。“人也吃亏,钱也吃亏”,指既伤害了身体,又失去了钱财,两头吃亏。“三天不吃饭,也要充个卖米汉”,形容一个人有骨气。也指死要面子。“少吃咸鱼少口干”,比喻少管闲事少烦恼。“输赢有糖吃”,指无论事情成功与否,都有利可图。“霜打过的柿子才好吃”,比喻经过艰苦磨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说得闹热,吃得淡白”,指口头上说得很闹热,但落实到实际上却很平淡。“一口吃个大胖子”,比喻急于求成,想一下子发展起来。民间还有“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之说,比喻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样米吃出千样人”,指人的性格各异,好坏都有。“在一个锅里舀饭吃”,比喻处在同一个家庭或单位。“种田吃饭,吃饭种田;花钱学艺,学艺赚钱”,指人要生活、生存必须依靠技能。

歇后语:“一根筷子吃藕——专挑漏洞”,比喻专找缺点和毛病。“一口吃个酸茄子——撕<思>都不撕<思>”,“撕”与“思”谐音,指不经过思考就说出来。【qia(-)n】?歼、笺“jia(-)n”的音变。

俗语:“马跳边,易被歼”,指象棋用语。【qia(-)n】?纤“xia(-)n”的音变。

俗语:“不断纤”,又说“不断欠”,指不间断。也指络绎不绝。“路路纤纤的人”,形容人很多,多得成串。【qiàng】?像“xiàng”的音变。

俗语:“挨金像金,挨玉像玉”,泛指和什么样的人接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影响。民间还有“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倒木匠学拉锯”之说,义同。“不说不像,越说越像”,指心理作用影响主观判断。“不像样”,指失去以前的模样。“二像二像”,指有些相像。例:他的柳体字学得不是很像,只能说是二像二像的。“脸像城墙倒拐拐那么厚”,比喻人脸皮厚,不要脸。“七像八不像”,指不伦不类。例:你穿得个七像八不像的,好意思出门啊。“像得不脱壳壳”,比喻人、物极其相像。【qié】?捷、劫“jié”的音变。

歇后语:“做贼碰上劫路人——坏到一块了。”【qié】?截“jié”的音变。常在“截留”、“截断”等动词中出现音变。在其他语言环境中发音不变。

歇后语:“屁股上挂据子——截断后路。”【qìn】?浸“jìn”的音变。“浸水”,指泉水,地下浸出来的水。例:这个地方有一股浸水源源不断。

俗语:“冷得冰浸”,比喻一个人受尽冷落或完全没有希望。【si shi】?十、四。广安人常将十、是、事、实等“shi”音与四、死、思等“si”音混淆不清。民间笑话:女方:你好,我是市救灾办的,请问这次吹大风你县房屋倒塌伤亡是几个人?男答:我县是一个人。女方:11个人?男说:不是11个人,而是一个人。女方:21个?怎么又变成21个人了?男耐着性子说:你听错了,其实一个人。女方:71个人?怎么会这么多啊?男终于爆发了,吼道:就是一个人!女方:91个?天哪……男顿时崩溃……男终于忍不住骂人了,大声吼道:二百五,是一个人啊。女方:251个人?怎么可能?!男哑口无言,不知说什么好。【sl(v)】?洗“xl(v)”的音变。广安有少数地方将“洗”音读成“死”音。此为湖南永州、零陵、邵阳、衡阳一带的“永州腔”在广安少数地方的遗存。民间笑话:某农民做生,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主人家按照风俗端出一盆热水请洗脸。客人与主人相互谦让,说:“你死<洗>,你先死<洗>,你死<洗>了我死<洗>!”主人说:“我不死<洗>,你死<洗>吧!”

俗语:“白布落在染缸内,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黑炭洗不白,金子染不黑”,比喻人的本色不会改变。“头不梳脸不洗”,指一个人衣冠不整。“遭洗白了”,指遭到彻底的损失。【tào】?导“da(v)o”的音变。

歇后语:“脖子上捆索索——领套<导>”,谐音指领导。【tí】?堤“dl(-)”的音变。

俗语:“蛐蟮儿穿堤,干死鳅鱼”,指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能干死鱼虾。

歇后语:“决了堤的水——横冲直撞”、“大河决了堤——放任自流”。【tia(v)o】?掉“diào”的音变。指交换、回转之意。

俗语:“要得好,打个掉”,指凡事换位想一下,往往峰回路转。“舍得宝来宝掉宝,舍得珍珠换玛瑙”,形容等价兑换。“要得公道,打个颠倒”,指要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双方才能想法一致,合理解决矛盾。这里的颠倒,也含有交换、回转之意。【tóng】?胴“dòng”的音变。指躯干,整个身体除去头部、四肢和内脏余下的部分。广安人常把胴、峒、侗、硐等“dòng”音读成“tóng”音。【to(v)u】?抖“do(v)u”的音变。①指哆嗦、颤栗。例:你抖啥子嘛。②也指打的意思。例:信不信老子马上抖你娃儿。③指消费。俗语:“抖不到几下”,指不经花。例:他身上那几个散水银子,抖不到几下。【wàn】?院“yuàn”的音变。

俗语:“不信和尚信寺院”,指人缺乏鉴别力,不能区别事物本质所在而盲目信从。“估得住和尚,估不住寺院”,比喻可以强迫势单力薄的人,但奈何不了其势力或强大的后台。“和尚离不得寺院,寺院还不是离不得和尚”,比喻相互依存。

歇后语:“十二岁进孤老院——莫把福享早了”,嘲讽人企图坐享其成。【we(v)n ra(v)ng】?酝酿“yùn niàng”的音变。怀疑被读成了错字,并以讹传讹,约定俗

成。类似的还有:悼“dào”读成diào、腆“tia(v)n”读成“dia(v)n”、拟“nl(v)”读成“yl(v)”、怯“qiè”读成“què”等。正好印证了“四川人,眼睛尖,认字认半边”这句俗语。【xiào】?酵“jiào”的音变。

俗语:“生香靠发酵”,指发酵环境对产生香味物质的重要性。

歇后语:“草泥塘里翻泡——发酵<笑>”、“发了酵的灰面——气鼓鼓的”、“发酵池里的高粱——醋性大发”。【xu(-)】?觑“qu(-)”的音变。指眼睛半眯状态。例:他觑起个眼睛在那里看书。“觑觑眼儿”,指总是眯缝着看东西的眼睛,也指近视眼。

歇后语:“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xú】?速“sù”的音变。广安人常把速、俗、宿、肃等“su”音读成“xu”音。【xù】?遂“suì”的音变。广安人有时将声母s与x混淆使用。类似的,隧、虽等“sui”音常读成“xu”音。但相反,普通话读“xu”的絮,广安人又常读成“sui”。此为湖南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牡丹虽好,全靠绿叶扶持”、“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ya(-)n】?拈“nia(-)n”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拈阄”,又说“抓阄”、“拈坨坨”,指抽签,常见的是在几张小纸条写上字,揉成纸团,大家随意拿取,以决定权利或义务属于谁。

俗语:“一碗芝麻拈一颗,有你不多,没你不少。”【yán】?年“nián”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比喻不怕死,常作为自我安慰语。“翻陈年老账”,指重新提及过去很久的事情。“翻了年”,指过了年。“黄金难买少年时”,比喻少年时光的宝贵。“记得去年寒霜降,转眼又是百花香”,形容季节交替。“乐观出少年”,指情绪乐观可保持青春年华。“麦黄一夜,人老一年”,比喻人老起来很快。麦子一夜可见黄,人一年可见老。“年怕中秋,月怕半”,形容时间过得快。“欺大莫欺小,三年就赶到”,指比你年龄小的人,迟早会赶上甚至超过你,千万不可低估或欺压。“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指人多干事力量大;分享有限的物资时,人越少每个人分配的数量就越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说了二半年”,指说了这么久,一般用于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喻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一年忙到头”,指辛辛苦苦一年。“一咒十年旺”,指别人的诅咒反而会使人兴旺起来。“英雄出少年”,指自古以来,英雄好汉都是从青少年就开始显露。也指杰出的人往往从年轻人中间产生。“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夫>,老年丧子”,被人称为“人生三苦”、“人生三大悲”。幼年丧父或母失去的是依靠,中年丧妻或夫失去的是伴侣,老年丧子失去的是希望。比喻人生之大不幸。

歇后语:“耗子给猫拜年——全体奉送”,比喻送货上门,找死。【ya(-)n】?蔫“nia(-)n”的音变。①动词。指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如“花蔫了”。歇后语:“锅头的茄子——蔫的”,比喻人无精打采。②形容词。也指不饱满,精神不振。如“蔫瘪瘪”,又说“蔫葩葩”。【yào】?尿“niào”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在实际语言运

用中,要注意区分“要来了”与“尿来了”、“我要”与“屙尿”等相似音。

俗语:“打尿噤”,指因尿急身体突然颤动一两下。“口水多,无尿屙”,讽刺话语特别多的人。“你娃儿沟子一翘,老子就晓得你要屙尿”,比喻十分清楚对方的意图。

歇后语:“鸡公不屙尿——各有各的道”,指公鸡饮水但不排尿,自有它排尿的去处。比喻环境不同,人的际遇也就不同。【yé】?捏“nie(-)”的音变。例:他十分节约,钱在手上捏得出水。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捏不拢”,又说“捏不熄”,指应付不了。例:这件事我捏不熄,只有你去才行。“捏到一坨炭圆儿”,指被麻烦事缠住。“捏到又怕捏死,放脱又怕飞了”,指手中的鸟儿。常用于对人,指对其严管也不是,纵容也不是,不好把捏。

歇后语:“半夜吃桃子——按倒的捏”,指半夜看不清,只能凭手来触摸选择桃子。比喻欺负性格软弱的人。【yé】?孽“niè”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打架过孽”,指闹矛盾。“造孽”,指可怜。常说称成“造孽巴希”、“造孽兮兮”。“造孽钱”,又说“血汗钱”、“辛苦钱”,指通过付出艰辛劳动挣来的钱。

歇后语:“菜花蛇咬到客蚂儿——好造孽哦。”【yí】?泥“ní”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出水才见两脚泥”,比喻某些事情必须到一定的阶段才能看出端倪。“泥人经不起雨淋,假话经不起对证”,比喻脆弱或虚假的东西经受不住考验。

歇后语:“土里的蛐蟮儿——泥<疑>心”、“土中的蚯蚓——满腹泥<疑>心”,字面上均指蚯蚓满肚子的泥土,实际比喻不信任,怀疑某人或某事。【yl(v)】?你“nl(v)”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打鼓你打锣”,指不听指挥,专唱反调。“木鱼呵呵呵,看你拿好多”,比喻某些寺庙僧人打着佛教的幌子敛财。呵呵呵,指和尚敲打木鱼发出的声音。“哪怕你雪山高万丈,太阳一照化长江”,比喻看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你不惹他,他要惹你”,指我不犯人,人却犯我。“你忙他不忙”,又说“你急他不急”,指对方无动于衷。“你让一步,他进一尺”,指得寸进尺。民间还有“给了九寸想十寸——得寸进尺”之说,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你说杀人他就端盆盆,你说上天他就搭楼梯”,比喻挑拨离间、幸灾乐祸。“你说一句,他夺一句”,指从中进行挑拨、离间。“你想他心肝,他想你五脏”,比喻彼此心里各打主意。“你有七尺长的腿,就缝那八尺长的裤”,比喻看情形办事。“牵你上轿不上轿,不牵你上轿偏要上轿”,指不识抬举,故意唱反调。“说好也是你,说歹也是你”,比喻左右摇摆,搬弄是非。“修理你”,又说“收拾你”、“理麻你”,指打击、惩罚别人。例:你再说,老子马上理麻你。“要你生就生,要你死就死”,比喻主宰着别人的命运。“只有你的席坐,没有你的话说”,指没有发言权。“坐着比你高,站着比你长”,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比另一方强。

歇后语:“木头眼镜儿——瞧不透你”,意为看不出你有这种本事,表示看不起对方。“十月间的桑叶——谁肯采<睬>你”,十月的桑叶已经老了,所以无人采,这里指没有人理睬。【yóng】?容“róng”的音变。广安人常把融、容、蓉、荣、溶、绒、熔、嵘等“rong”音读成“yong”音。

俗语:“水火不相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放虎容易,捉虎难”,比喻一时疏忽,后患无穷。“看花容易绣花难”,形容实践的艰难。“请神容易送神难”,指本想请人帮忙,结果却成为自己更大的麻烦而不能解决。“人容得过,天都容不过”,形容天理难容。【yóu】?牛“niú”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是牛就要犁田”,比喻职责所在。“说的话牛都踩不烂”,形容说的话太生硬。“不管他牛打死马,还是马打死牛”,比喻对争斗两方持中立态度。

歇后语:“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比喻没有主见,思想和行为被人左右。【yu(v)】?女“n?(v)”的音变。此为江西话在广安一些地方的遗存。

俗语:“不拘男女老少”,指不限制、不回避性别和年龄。“打死儿子招女婿”,又说“卖了儿子招女婿”,指抛弃现实的、更好的东西,而去追求未来的、次要的东西,其实是得不偿失。“大男细女”,指大大小小的儿女。“儿大女成人”,指子女都长大成人。例:你都儿大女成人了,也该享福了。“好女不穿嫁时衣”,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指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娘夸女儿不算夸,婆夸媳妇一枝花”,比喻一个人的好与坏,要让别人来评说,自家人说了不能算数。“请客莫请女客,请五十来一百”,指农村走人家,女人一般拖儿带女。常作为玩笑话。“一样儿女两样看”,指对待儿女不公平,有偏心。

歇后语:“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比喻对某些事物的特别喜爱。【yuán】?丸“wán”的音变。

歇后语:“瞎子吃汤丸——心中有数”、“豆腐丸子包鱼翅——软中有硬”、“肉丸子掉进煤堆里——漆黑一团”。【zé】?侧“cè”的音变。

俗语:“侧边”,指旁边。“侧边人”,指在场但与事情不相干的人。例:我们两个下棋,侧边人不准开腔。“侧边硬”,指局外人,旁人说话或态度强硬。

歇后语:“腰杆上绑钢筋——侧边硬。”【zì】?刺“cì”的音变。指枝干上长有尖锐像针的植物。

俗语:“多栽花,少栽刺”,劝人多做好事、善事。民间还有“只栽花不栽刺”之说,比喻好人主义,怕得罪人。“凤凰落在刺笆笼”,比喻有本事的人处在不利环境中。“人前一朵花,背后一根刺”,指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

歇后语:“刺笆笼的斑鸠——晓不得春秋”,比喻人不知时令或时事变化。“老母猪钻刺笆笼——进退两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二)韵母变异

【ái】?岩“yán”的音变。

俗语:“把人推下岩,还要掀块石头下去”,比喻对别人实行致命打击。“一边是岩,一边是坎”,比喻进退两难。“睁起眼睛跳岩”,比喻明知道有害却偏要去做。

歇后语:“半坡上挖土——找岩<挨>”,字面指找岩石,“岩”谐音“挨”。实际比喻自讨苦吃。【bié】?憋“bie(-)”的音变。“打憋”,指赌气、生闷气。此为湖南宝庆腔等老湘语在广安的遗存。例:妈老汉儿说了他两句,他就打憋不吃饭。【bó】?薄、剥“báo”的音变。这两个字虽是多音字,但广安人常只读“bó”这一个音。

俗语:“官情如纸薄”,字面指官场上的人情像纸一样薄。比喻官场尔虞我诈,人情淡薄。“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指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指人虽然心怀大志,但运气不佳难以实现。“人怕揭短,树怕剥皮”,指人做了错事过后怕别人说,树剥了皮就要死。民间还有“人怕揭短,龙怕揭鳞”、“树怕剥皮,人怕断气”之说,同义。【ca(-)】?踩“ca(v)i”的音变。指用脚蹬在上面。例:今天一出门,踩了一扒狗粪,简直霉登了。

俗语:“踩怪叫”,又说“踩怪教”、“扯怪教”,指有意使人为难,或故意捣乱。“踩假水”,比喻做事不踏实,弄虚作假。“踩左踩右”,表示处处与别人为难,故意闹别扭。“地皮都没有踩热”,指才到一个地方没有多久。“见高拜,见低踩”,比喻欺软怕硬。“天晴莫踩黑,下雨莫踩白”,指晴天路上黑色的东西多半是牛粪,下雨天路上白色的东西多半是水坑。“一踩八头翘”,又说“一踩两头翘”、“一踩九头翘”,形容人精灵,反应快。在某些语言环境中也指人脾气大,性子急,惹不起。还指处理一件事情后引发的其他事端,顾此失彼。【cha(v)】?叉“cha(-)”的音变。指分开张开。

俗语:“打假叉”,比喻说假话,做假事。“叉嘴巴”,指嘴大,也指到处乱说或口风不紧的人。例:你莫叉起个嘴巴在那里乱说。【ché】?坼“chè”的音变。指物体表面或内部出现了裂缝。

俗语:“祖坟开坼”,迷信认为祖坟开裂缝,后人要发财或发达。民间笑话:一群四川老乡聚会,大摆宴席,由于菜品十分丰富,大家吃得很开心,酒足饭饱后,一女乡友脱口而出:今天吃得好饱哦,我们肚子都胀开坼了。一男乡友开玩笑,马上答道:是啊,我们男同志也吃得很饱,肠子都胀了一节出来吊起。说完,全桌人哄然大笑。【chua(v)n】?铲“cha(v)n”的音变。“铲铲”,本指铁铲,常做语气词,指落空,表否定。如“说个铲铲”、“搞个铲铲”、“笑个铲铲”。民间笑话:麻雀和乌鸦一起摆龙门阵。麻雀说:你是啥子鸟哦?乌鸦说:我是凤凰塞!麻雀说:哪有你龟儿子这么黑的凤凰哦?麻雀说:你晓得个铲铲,老子是烧锅炉的凤凰塞。【da(v)n】?泹“dàn”的音变。指将食物放入开水锅,稍烫捞出。例:泹凉面。【dèn】?吨“du(-)n”的音变。广安人常把蹲、顿、盾、墩、吨、炖、遁、囤、礅等“dun”音读成“den”音。即把韵母un、uen读成en,省掉介音u。如尊、遵、樽等“zun”音读成“zen”音,孙、损、笋等“sun”音读成“sen”音,论、轮、沦、伦等“lun”音读成“len”音,吞、臀、囤、屯等“tun”音读成“ten”音。【dia(\)】?滴“dl(-)”的音变。①指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指水一滴一滴

往下掉。②也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俗语:“脸上没得三滴血水,也有三滴黄水”,劝人要自尊。“裤腰带杀人,连血都见不到一滴”,指杀人不见血,形容人阴险。也指女色毁人于无形。【do(v)ng】?咚“do(-)ng”的音变。象声词。指物体突然落地的声音。例:我突然感觉心do(v)ng的一声落了下去,头脑一片空白。【do(v)ng】?胴“dòng”的音变。指躯干,整个身体除去头部、四肢和内脏余下的

部分。

俗语:“打光胴胴”,指上身赤裸。【è】?二“èr”的音变。广安部分地方将二、而、儿、贰、耳、尔等“er”音读成“e”音或“o”音,感觉将舌头卷起在读。

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又说“管他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不问缘由是非。“不在第一,也在第二”,指一个人名列前茅。“扯二伙”,又说“搞二伙”。指第二次。例:他结了两次婚,扯二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形容不出门,不与外界接触。“吊二活甩”,指办事不踏实。“二话不说”,又说“二话没说”,指什么都不用说。例:他很耿直,朋友请帮忙,他二话不说答应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二甩二甩的”,又说“二甩甩”。指玩世不恭,吊儿郎当。例:你看他二甩二甩的,哪里像个正派人。作形容词时,指话、事情不肯定。例:你说得二甩二甩的,我咋个相信你嘛。“二五八赶场,看人说话”,指做事说话时,不一视同仁。也比喻要察言观色。民间还有“看事打卦,看人说话”之说。“二洋二洋的”,形容自我炫耀的样子。“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怪二五兹”,指离奇古怪,贬义。“胡二麻子”,又说“胡而码之”。形容稀里糊涂。例:我胡二麻子被他骂了一气。“磕二十四个响头都不要”,比喻不识抬举。“连二赶三”,指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比喻只要努力,任何行业都能取得成功。“让一让二,不能让三让四”,指忍让不能没有限度。民间还有“让一不能让二”之说。“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十二个老虎在一堆”,形容夸大情势危急的程度。例:你急啥子嘛急,硬是十二个老虎在一堆啊,有那么严重吗?“说个幺二三”,比喻一条一款说清楚。“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又说“说一不二”,指言必行,行必果。“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从文之人写的文章再好也不敢自称是天下第一,习武之人武艺高了却自称天下无敌。“一辈不管二辈事”,又说“一辈不管两辈人”,指上一代不管下一代的生活,多指操心或干涉。“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一锅费米,二锅费柴”,表示同样的两件事分开做浪费大,不如合成一件来做。“一两虾子取不出二两血”,常用来贬低别人没有多大能耐。“一退六二五”,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比喻推卸干净。

歇后语:“两根草绳上套五个蚂蚱——接二连三。”“三加二减五——等于零”,比喻落空。也指没有实际意义。【èn】?硬“yìng”的音变。又说“ngèn”。指坚固,刚强有力。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才是硬道理”。广安人常把韵母“ing”读成“en”。如“明天”、“明日”、“明年”等词语中的明“míng”音读成“mén”,但在其他词语中,“明”依然读成“míng”音。

俗语:“霸王硬上弓”,指采用强硬手段。“不过硬”,指经不起严格的考验或试验。“钢口硬”,指咬紧牙关,死不承认。“官字两张口,没有硬说有”,字面上指官字下面有两个口。实指旧时官吏反复无常、颠倒黑白。“说不起硬话”,指没有资格说话或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说硬话”,指说话中表达一种强硬态度,不求人。“抬硬杠子”,比喻承担重任。“太阳出来绯红,晒得石头梆硬”,农家对诗歌艺术的通俗化、趣味化,多含诙谐意。“铁树也有硬虫钻”,指再坚硬的东西,也会有蛀虫。“要硬就要硬出头”,比喻不屈不挠。“硬柴要用软柴捆”,比喻对付强硬的对手,要用软办法。“硬道理”,“硬”作为形容词修饰“道理”,起到强化的作用,使得道理更有说服力。例:发展才是硬道理!“硬杠子”,比喻有关政策规定,限定的条件。“硬汉经不起三泡稀”,指身体强壮的汉子,也难以经受住一天拉三次的腹泻。“争硬气”,指为了自尊勉为其难地做。

歇后语:“石头上钉钉子——硬斗<逗>硬”,比喻坚持原则,严格按照规定。民间还有“石板上钉钉子——钉不稳”之说,比喻好人不怕栽赃。【e(v)r】?儿。广安儿化音多,儿化后读音多发生变化。如“en”或者“eng”加“er”,往往会省略“en”或者“eng”,读成“er”。如米粉儿读成“mi fer”、板凳儿读成“ban der”、风灯儿<风筝儿>读成“feng der”、杏儿读成“her”、眼镜儿读成“yan jiner”。又如“mu”加“er”往往省略“u”,读“mer”,如指拇儿“zhi mer”。“dan”加“er”往往省略“an”,读“der”,如床单儿读成“chuang der”、锅铲儿读成“go cer”等。【fú】?佛“fó”的音变。

歇后语:“如来讲经——佛<胡>说”,谐音指胡说。广安人常把齿音“f”读成舌根音“h”。如“方言”读成“荒言”,“防空洞”读成“黄空洞”等。【gòng】?拱“go(v)ng”的音变。指钻,穿越某种障碍。例:孩子在被窝里gòng来gòng去。【há】?哈“ha(-)”的音变。指双手在嘴边哈气并发出声音,然后手迅速触点对方下

巴、腋下、脚板心等处搔痒痒,让对方发笑而无力抗争,这种游戏又称为“哈忌根儿”,即“挠痒痒”。【hua(-)】?划“huá”的音变。动词,指割开、划破、剖开等意思。如“划柴”、“划篾条”、“划甘蔗”等。例:把西瓜划成三牙,即把西瓜用刀分切成三份的意思。此为江浙话<即吴语>在广安的遗存。【huì】?诨“hùn”的音变。“诨名”,又称外号、绰号。“取诨名”,嘲弄他人的一种方式,所取诨名往往是他人某种生理缺陷或短处,带有侮辱性或揭短,如“独眼龙”、“缺牙巴”、“断手杆”、“六指拇”、“大脑壳”等。

歇后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本义指在农作物急需有水的时候下的雨。比喻在关键时刻能解救危难的人或事。【hún】?横“héng”的音变。①指凶恶、不讲理。例:那个婆娘有点横,莫去惹她。②也指小孩爱哭。例:二娃子横得很,哭起来就是大半天。【jiu(v)】?揪“jiu(-)”的音变。①指拧、绞的意思。例:把洗脸帕揪干,意为拧干洗脸帕。②也有掐、扯的意思。例:去土里揪几棵莴笋回来炒肥肉。③也指相互缠绕。例:这两根绳子是揪起的。【lá zha(-)】?哪吒“né zha(-)”的音变。

歇后语:“哪吒闹海——惊天动地。”【làng】?晾“liàng”的音变。

歇后语:“吹火筒做晾衣竿——差起几大截”,指能力或实力相差很远。【la(v)o】?了“lia(v)o”的音变。

俗语:“送了礼得不到席坐”,比喻付出了得不到回报。“铁冷了打不得,话冷了说得”,在别人发生争执时用来劝告别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