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妇科经验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18:44:52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文琼,张丽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刘瑞芬妇科经验集

刘瑞芬妇科经验集试读:

前言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岐黄之术,代不乏人。仲景以来,历代医家解读《内经》,由浅入深,由粗及细,由简至繁,中医学树遂枝开节长,藤蔓叶密。正是一代又一代医学大家不断地实践创新,才将中医学术推向一个更深更广的层次。刘瑞芬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中医事业的实践者、创新者。

刘瑞芬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早年就读于山东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临床、科研工作至今。40年辛勤耕耘,终至大成。刘教授既善于遥承经旨,又长于临证发挥,在中医妇科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破。她率先提出了慢性盆腔炎“血瘀肾虚”学说,并从“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立法,创立了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强调节育措施导致异常子宫出血以袪瘀清热补虚为治疗大法;提出应用补调温通四步分期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认为诸多妇科疾病均与“肾虚血瘀”相关。刘教授主持承担了21项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撰写著作16部,其中国家级教材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学术研究多有建树,临床研发更是硕果累累。“调经系列”方剂治疗月经不调,享有盛誉;“宫宁颗粒”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已获新药证书;“盆腔炎颗粒”扶正化瘀,为治疗盆腔炎提供了新药物;“通用止血方”通涩并用,益气养阴,止血效果满意;“经痛停”治疗痛经、“止痛调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知柏更安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补肾安胎方”治疗习惯性流产,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子夏撰定,论语传焉。系统整理刘瑞芬教授的学术成果与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乃至整个中医妇科学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作为刘瑞芬教授的学生,我们将自己多年跟随刘教授就诊时记录的典型病例进行分类整理,从中选取了百余个最能体现老师学术思想的具体医案和中药方剂合编成书,付梓刊行,希望能为后学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由于水平所限,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同道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1月名医之路几十年精研求索路

在刘瑞芬的简历上,她的中医临床科研成果令人瞩目——主持并作为主要参加人员承担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通过省级以上鉴定及结题12项,国际领先水平8项,国际先进水平4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撰写著作12部,其中国家级教材4部(担任副主编)。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4项,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主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医学组三等奖1项。成果转让2项,获国药准字号新药证书1项,临床研究批件1项。目前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带徒弟2名。在临床工作中创制了20余首经验方。在临床诊治中,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疗效满意。在她担任妇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期间,山东省中医院妇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中医药优势专科,且被批准成为中医妇科博士授予点,实现了历届科室主任的夙愿。

40余年的医学生涯,硕果累累,每一项成果里都凝聚着她的智慧和心血。人生在熏陶与学习中根深叶茂

1950年5月,刘瑞芬出生在山东招远县的一个村庄。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自打记事起,她就跟随父亲出诊,为乡亲们看病。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关切询问,无一疏漏。父亲的一言一行就像春雨,润物无声地沁入刘瑞芬幼小的心灵,使她渐渐养成了不急不躁、温和耐心的性格,也使她对中医药学产生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滋生了浓厚的兴趣。

忙时问诊,闲时教女。父亲有空就让刘瑞芬背诵《黄帝内经》《汤头歌诀》等中医书籍,这就让她在兴趣之余又具备了良好的中医根基。

虽然赶上了“文革”时期,但是刘瑞芬五姊妹并无一人因为时代的动荡不安而辍学,这得归功于刘瑞芬母亲的开明和对知识的尊重。家里八口人,全靠父亲52元的工资维持生计。在外人的眼中,刘瑞芬家里只有上学不挣钱、张嘴要钱的人,但母亲并不以此为难,坚持让五个孩子上学。刘瑞芬上高中时,适逢“文革”,那时候,虽没有正规的授课学习,但跟别人比,看书多、爱写东西这些爱好和习惯,为她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功底,以后写材料、编教材,还真是多亏了早年的积淀。在刘瑞芬眼里,逝去的岁月,无论甘苦,总让人感激。那时搞运动,大批判,都要写文章、整材料,很多人视此为单调乏味的事情,刘瑞芬却是绞尽脑汁地写,调动全身心的力量准备。由此养成字斟句酌、严谨细致的习惯,为后来的申报课题、编写教材打下了基础。

1973年,刘瑞芬被推荐进入山东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1973年正好高考恢复了文化课考试,我们这一届经过文化课考试,成绩优异的才能被录取。在学校报名时因为父亲是中医,所以就选了中医系。”对当初的选择,刘瑞芬认为是一种必然。

大学期间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古籍的学习,还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以及部分西医课程的学习,一下子点燃了她强烈的求知欲。

三年时间,她如饥似渴地遨游在波澜壮阔的中医药学海洋里,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全面系统的学院式教育拓宽了她的视野,特别是西医课程的学习为她以后在临床上综合运用中西医手段诊疗妇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由于学习勤奋认真,成绩优异,1976年毕业时,刘瑞芬留在了山东中医学院任教,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留校人员中,刘瑞芬是唯一的女性党员。

1977年下半年,刘瑞芬被安排到历城区唐王村去带教知青。在她的印象中,那是一段缺吃少穿的艰苦岁月,一人一间破旧的小屋,上雨旁风,胆小的女青年用凳子顶着门才敢入睡。没吃的,刘瑞芬就带领学生们种菜,边劳动,边学习,生活虽然艰难,但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人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坚韧和刚毅。

1978年下半年,刘瑞芬回到省中医院,又积极参加了“四大经典回炉班”,学习中医经典。一年后,她又到济南中心医院进修了一年西医妇产科,具备了一定的西医手术技术基础。

1983年冬天,在儿子4岁时,医院选拔能做手术的大夫到基层做结扎手术,刘瑞芬被选中。在冠县的一个多月里,她每天从早忙到晚,一点儿也不得闲,“十多分钟一个手术,熟练得很。”刘瑞芬不以为苦。1986年,刘瑞芬于上海中医学院参加“全国中医妇科高师班”,学习了由蔡小荪、朱南孙、沈仲理等教授讲述的中医妇科学;广泛涉猎了各流派的学术思想;明确了辨证审因,结合女子生理特点而用药治病的原则,治法视证情转变,用药须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拓宽了她治疗妇科相关疾病的临证思路。由此,刘瑞芬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0年期间,刘瑞芬多次参加全国西医妇产科培训班,受到了苏应宽先生、江森先生等学术思想的熏陶。刘瑞芬认为临床医师应充分发挥中西医优势,不应有门户之见,提倡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自此,她更加深入地投身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丰富自身经验,完善自己的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孜孜不倦至今。刘瑞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和同行的赞誉。1994年,她主持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资助的课题“宫宁颗粒剂防治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97年,苏应宽教授、郭志强教授作为该课题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刘瑞芬教授获得了199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创制研发了国家准字号新药“宫宁颗粒”。2006年,她主持的课题“盆腔炎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免疫学及上皮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她主持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后出血人绒毛细胞凋亡的研究”结题,证实了宫清颗粒对药流后出血防治机制与其诱导绒毛、蜕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2010年,她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化研究”,明确了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方案为主的临床治疗方向,创制了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其学术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刘瑞芬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个性以及她对中医事业孜孜不倦的探索成就了她的中医事业,形成了她独特的学术思想。

勤耕不辍,孜孜以求,始终坚持奋斗在一线的刘瑞芬于1997年被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被评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刘瑞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如今,刘瑞芬已培养学生60余名、徒弟2名,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妇科领域有所成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瑞芬用自己精深的学识与医术让更多的中医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人生在钻研和硕果中熠熠闪光

40余年的行医生涯,刘瑞芬埋首于浩瀚的中医古籍中,默默钻研,终至大成。

她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盆腔炎、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等病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反复验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结合个人临证心得体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她率先提出慢性盆腔炎“血瘀肾虚”学说。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立法,创制了有效制剂盆腔炎颗粒和疗效确切的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她强调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以祛瘀清热补虚为治疗大法。她应用补调温通四步,分期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她认为诸多妇科疾病均与“肾虚血瘀”相关。在治病的过程中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互参。强调分清疾病的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用药精准得当。

她在学术上精研细作,临床研发亦是遍地开花。在山东省中医院,刘瑞芬教授以临证辨证细微、组方严谨、用药精当而闻名,创制了20余首经验方。其中,“调经1号方”“调经2号方”治疗月经不调,疗效显著;“宫宁颗粒”治疗放环引起的月经失调,已获国药准字号中药新药证书,并在全国各地医院上市使用,享有盛誉;“宫清颗粒”治疗各种流产、引产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因其显著的疗效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在进行新药开发;“盆腔炎颗粒”特点为扶正化瘀,可治疗慢性盆腔炎,预防其复发,现已为医院制剂;“通用止血方”通涩并用,益气养阴并重,止血效果满意;“盆炎消方”为肛肠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其药物生物利用度相当于静脉用药;“经痛停”治疗痛经,有“药到病除”之效;“止痛调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祛瘀种子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知柏更安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补肾安胎方”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祛斑汤”“祛痘汤”治疗面部色斑、痤疮均获良效。刘瑞芬教授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诊疗手段,配合必要的西药及手术治疗,常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这就是刘瑞芬。她用累累硕果诠释了自己的追求: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患者解除疾病困扰。人生在“鞠躬尽瘁”中厚重无比

刘瑞芬的人生座右铭是“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行医40多载,她用行动实践着这句格言。

作为医生,刘瑞芬已是省内知名的妇科专家,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为了让患者,特别是外地患者来了能看上病,到了下班时间,若还有外地的患者,就继续看。结果看了一个,再看一个,只为不让他们失望而归,或多费时间和钱财。

因此,刘瑞芬和学生们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大多时候,上午门诊延时到下午一点多,她就和学生到医院旁边一个小店买盒饭或面条。一次,上午门诊又看到一点多,她到洗手间洗洗手准备和学生们一起下楼吃饭,出来时看到又有患者过来找医生,一问是外地的,还没挂号,她就对学生说,人家来一趟不易,先看完再挂号吧。“我的时间是患者的,我支配不了自己的时间”,当谈到经常加班时,刘瑞芬笑着说。

2013年,她正式退休后被医院返聘,直到现在,她依然像从前一样看门诊、教徒弟,忙得不亦乐乎。

在东院区看门诊,每次当刘瑞芬下班的时候,整个楼上都没人了。夏天早晨她不到8点便上班,下午2点上班,期间随便吃个盒饭,再一直看到下午7点。保安经常过来提醒说:“刘主任,整个楼上就你啦,还不下班?”刘瑞芬这才意识到,该下班了。平常回家她走的是医院西边的小门,但这时小门已关了,她只好走正门坐公交车回家。“40多年,就这么一天一天地忙活着过来了。”她微笑着说。有的老同事退休了,见到她还忙忙活活地上班,就打趣道:“还上班?想累死拉倒?”

累吗?累。作为医生,累大多来源于身体和精力的超负荷运转,但刘瑞芬从医40多年,却未觉其苦。她认为,能用一己之长为患者解除痛苦,帮助学生成长,是充实的、快乐的。

如今的刘瑞芬已年过花甲。有人问她到了这个年龄,中午是不是该休息会儿,睡个午觉。“现在哪还有午觉啊,这么多患者,没有时间啊。”她笑着解释,“上周五下午看到6点,全科共220个患者,我看了98个。”

刘瑞芬说,自己是受毛泽东思想教育长大的。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党员的本色。她感觉自己干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这就是一个医者的境界。

刘瑞芬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妇科专业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培养的学生有60多名。她对自己的学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她分管病房时,在每周主任查房前都要求学生做一个小时的学术讲座或病例讨论。她会根据病房病种情况,提前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后,需要查阅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在科室里讲。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如今,刘瑞芬的学生中有些已经在妇科领域内有所成就。她的学生史云现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赵瑞华博士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李霞如今已经发表多篇SCI文章,2014年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刘静君、王哲、刘文琼、张丽娟、师伟如今都已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她的博士岳恒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光荣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被世界华人医学联合总会授予“百名推动中华医学走向世界领军人物”的称号和“中华东方国际名医勋章”。

虽已为钟爱的中医事业奉献大半生,刘瑞芬说,她还是舍不下患者,放不下那些弟子,在自己还能发光发热的时候,得继续为患者看病治病,还要多磨炼一下年轻人,让他们变得再扎实些。弟子、同事眼中的刘瑞芬教授

2003年,刘瑞芬教授就有了一个思路:利用科研带动科室发展。她认为,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术和人才。因此,在她当科主任的10年间,从科研入手,带领妇科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实现了全面发展。

在她担任妇科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期间,该科室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中医药优势专科,且被批准成为中医妇科博士授予点,实现了以往几届科室主任的夙愿,并为妇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上,刘教授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使妇科在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上都上了一个台阶。“原来的妇科在业内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有了很好的诊疗基础和平台,刘老师上任后,以自己的临床科研带动科室发展,有了自己的硬东西,如教材编写、课题申报等,让妇科在学术角度上站稳了脚跟。”刘瑞芬的弟子师伟说。

刘瑞芬教授是融会贯通的中医大家。她在学术上既重视中医,又学贯中西,既有扎实的中医古籍功底,又不断地了解最新西医研究进展,不愧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名老中医。

刘教授有一个观点,只要能为患者治好病,不管中医西医,都要吸纳过来。用她的话说,“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她中医功底很深厚,但在临床上她并不排斥西医,她经常参加一些中西医的学术会议,为了了解学术前沿和现代科研成果,活到老学到老,随时随地注意学习新东西。在担任科主任期间,她非常注重开展新项目,都是亲自带队学习。如腔镜技术刚开始时,她便带领团队参加了最先进的学术交流活动。听课从早上一直听到天黑,四个手术间每个屏幕操作,她都要看,中间就吃了个盒饭。

在实践中,刘教授的“与时俱进”救了患者。一次,一个不孕症患者在促孕治疗的过程中,卵泡发育很好,但子宫内膜一直很薄,用了中药和补佳乐,还是效果不佳。这时,刘教授想起一次学术会议提到,芬吗通中的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生长效果很好,她想何不用用试试呢?但刘教授对该药用量还不是很有把握,于是多方查找,终于找到该药的医药代表联系电话,了解了该药用于促进内膜生长的用量。在应用给患者后,果然当月患者便怀孕了。她还将该病例作为一个典型病例在后来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分享。

刘瑞芬教授是一位亲切随和、乐于助人的师长。无论是对科室同事、弟子还是其他老师的学生,如果需要她,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刘瑞芬教授总是给予最无私的帮助。九十年代末,张丽娟(刘瑞芬教授2008届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为了写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需要查资料。她犯难了,因为那时候查文献不像现在可以在网上查,而是需要到图书馆找中文科技资料目录,然后再查找相关文章,费时且容易遗漏。当时张丽娟仅是一名在校学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时间紧迫,正当一筹莫展时,她试探着找到当时并不是自己导师的刘瑞芬教授,问有没有什么办法。没想到刘教授很热心地帮助了她,打电话给图书馆馆长,让其帮忙从电脑上查找出相关论文的题目,打印出来给张丽娟,省却了她很多麻烦,为她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当时张丽娟感激不尽。十几年过去了,这件事她一直记忆犹新。

其实,刘教授对待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人都是这样,给予最无私的帮助,这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学术思想

刘瑞芬教授勤耕杏林40余载,既遥承经旨,又善于临证发挥,法古而不拘泥于古,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及临床实践,在理论上颇有建树。提出慢性盆腔炎“血瘀肾虚”学说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学称之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该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多伴有长期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经衰弱等症状,是造成异位妊娠、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各国带来日益沉重的经济、社会负担,已成为妇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刘瑞芬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而成,或无急性发作史,隐匿起病。湿、热、寒、毒为本病的始动病因。外感邪气与气血搏结,或内生邪气阻滞气机导致血瘀。瘀血形成后又影响新血的生成和运行,导致脏腑形体失养,加之治疗不当,攻逐过度,反伤正气,正气愈虚。“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四脏相移,必归脾肾”。慢性盆腔炎初起多损及胞宫,迁延日久,则损及脏腑,日久必累及于肾,损及肾中精气,导致肾之阴阳失调。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瘀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则致肾虚。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肾虚则精血化生不足且推动之力减弱,血行进一步受阻,血瘀之证必有所加重。两者互为因果,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加重瘀滞的发展,以致癥积形成。故临床上慢性盆腔炎患者多见下腹坠痛或刺痛,经行腹痛加重,经血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等血瘀证的表现,兼见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带下量多、脉沉的肾虚表现。

刘瑞芬教授主持的本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以血瘀肾虚证、湿热瘀结证为多见,其中血瘀肾虚证占33.6%,湿热瘀结证占20.4%,血瘀肾虚证为本病的主要证型之一。她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化研究”,对本证型的治疗方案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验证及基层推广。本课题的顺利完成从侧面反映了血瘀肾虚证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补充了以血瘀肾虚型为常见证型的辨证思路,丰富了本病的中医诊疗思路,提高了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创制了疗效确切的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在妇科领域中,慢性盆腔炎的防治一直是一项值得重视的问题。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该病是西医妇产科教材中唯一将中医药治疗列为首选治疗方法的妇科疾病。主要治法包括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中药煎剂灌肠、中药外敷和局部理疗、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针灸推拿等。但各种中医药治法繁多、不规范,各种治疗方案之间,缺少严格的随机、对照、盲法、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对比,难以达到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要求,严重制约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认可度和可推广性。针对这一问题,刘瑞芬教授多次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根据既往研究基础和方案可行性分析,最终选择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中药辨证内服法+灌肠法+外敷法)治疗本病血瘀肾虚型和湿热瘀结型。经“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化研究”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该方案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明显消除和缓解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及局部体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相对成本较低,安全性高,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适于在基层推广。本研究明确了以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方案为主的临床治疗方向,规范了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认可度和推广应用范围。强调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以祛瘀清热补虚为治疗大法

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是指在实施避孕措施及终止妊娠过程中出现的一类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避孕措施为宫内节育器(IUD),但放置IUD后常会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点滴出血等病症;药物流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药流后常会出现出血量多、出血时间延长等病症,并有发生不全流产及潜在大出血的危险。节育措施致异常子宫出血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体健康及对IUD避孕方式和药物流产的接受性。

刘瑞芬教授认为本类疾病的病因有外邪、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等,病位在冲任、胞宫,病机均以瘀、热、虚致冲任不固为核心。瘀血阻滞,冲任不固贯穿病机变化的始终。但二者在病机上各有侧重。宫环出血初期为金刃所伤,瘀阻胞络或瘀热阻滞,血不循经,以实证、热证居多;后期由实转虚,或气血俱损,或气阴两伤,或耗损肾气,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居多。而药流后出血易致胞衣、瘀血浊液残留胞宫,胞脉阻滞,冲任不固,且人为终止妊娠对脏腑、气血、冲任损伤较甚,易致冲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或运血无力而致瘀,若血室正开,外邪乘虚侵犯胞中,或瘀久化热则可变生他证。病机转归以瘀血阻滞、气血虚弱为主,兼有瘀热互结,以虚实夹杂证居多。

对于本类疾病的治疗,刘瑞芬教授强调以化瘀为重点,祛瘀清热补虚为其治疗大法。对于宫环出血,以祛瘀清热为治疗关键,后期兼顾补益气血,并创制研发了国家准字号新药宫宁颗粒。该制剂具有既止血又活血、标本兼顾、通涩并用的作用。经刘瑞芬教授主持的课题“宫宁颗粒剂防治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总有效率为94%。其作用机制与其具有明显的抗纤溶作用和调整恢复子宫局部前列腺素平衡作用有关。对于药流后出血,刘瑞芬教授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关键,以养血益气为治疗基础,清热意在防其传变,创制了宫清颗粒。临床研究证明该药防治药流后出血有显著疗效,能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不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及月经恢复,能协同米非司酮抗早孕,促进孕囊排出,提高完全流产率,降低不完全流产率。经刘瑞芬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宫清颗粒诱导药物流产后出血人绒毛细胞凋亡的研究”证实其防治机制与其诱导绒毛、蜕膜细胞凋亡有关。补调温通四步分期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注重经后补肾气以助排卵

近年来,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影响到育龄夫妇的婚姻和家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刘瑞芬教授认为肾气虚衰、血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亦可兼有肝郁、脾虚。治疗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点,结合西医学的月经神经内分泌周期调节理论,模仿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从补、调、温、通立法,运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以期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从而恢复女性的排卵功能。

中医学将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及经前期四期。西医学将月经周期分为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卵泡期即经后期,传统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认为月经来潮,经血耗伤,血海空虚,故治以滋肾养血为主。而对于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刘瑞芬教授认为在此期应以“补肾气”为主以促进排卵。“肾为先天之本”“肾乃生胎之元”“肾主生殖,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是女子孕育的基本条件。若肾气充盛,则卵巢功能正常,精化阳气,阳气内动,冲任相资,由虚至盛,由阴转阳,可促使成熟的卵泡排出而受孕。因此补益肾气是诱发排卵的关键。气分阴阳,互根互用,补益肾气应阴阳并重。滋阴填精不仅可以养阴,使卵泡发育有充盛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可推动月经周期的运动;温肾助阳可以启动氤氲之气,促使优势卵泡的竞选,有助于卵泡逐渐发育。同时配以活血药物改善卵巢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卵泡发育成熟。

经间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排卵期,经前期的阴生阳长,至此时阴已长至“重阴阶段”。“阴长至极,重阴必阳”,便开始了月经周期中的第一次转化,转化的结果导致排卵。此期应注重一个“调”字,以适应阴阳消长,由阴转阳突变的需要。治以调气活血通络为主,以促进卵子的突破排出。

经前期相当于黄体期。此时,阴血由生至化,机体由阴转阳,阳气渐长,月经将至,故此期为“阳长阶段”。其中阳气的旺盛与否直接关系到月经周期的进一步演变。此期应注重一个“温”字。以温肾调经为主,阴中求阳,调理冲任气血为本期治疗的重点。

行经期,阳长至极,重阳必阴,此期为月经周期中阴阳的第二次转化,血海由满而溢,月经来潮,标志着本次月经的结束,新的周期的开始。故“通”是本期的治疗特点。“热则流通,寒则凝滞”,强调禁用或慎用苦寒之药,治当温通,使胞宫排血通畅,冲任经脉气血顺和,达到除旧布新的作用,为新月经周期奠定基础。于是循月经各期的特点,形成了“补、调、温、通”的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模式。谨守病机,补肾活血并用

刘瑞芬教授认为,诸多妇科疾病与“肾虚血瘀”有关。女性的特殊生理现象经、带、胎、产、乳均与肾和血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傅青主女科》曰:“经本于肾。”肾藏精,与女子的生长、发育、生殖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月经的潮止以肾为先导,肾精肝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血运行于脉中而循环流注于全身,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妇人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肾精肝血相互资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女子以肾为本,以血为用。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真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若肾气不足,其温煦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减退,脏腑功能低下;肾阳虚,阳气不足,失去温煦推动的功能,血运不畅而致瘀,阳虚阴寒内盛,血脉拘急挛缩促进或加重血瘀;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浊内生,痰浊阻滞气机影响血运而成瘀血;肾阴虚,则阴液亏虚,血脉不充,脉道滞涩,以致血液运行不畅而瘀滞;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导致肝阴血不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血不足,肝用失常,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妇人生理上易郁易怒,影响肝气的条达,导致气滞血瘀;女子在经、带、胎、产的生理过程中,摄生不慎,寒、热、湿邪乘虚而入与血相搏,日久成瘀,瘀血阻滞,又影响肾的生理功能,而加重肾虚,肾虚和血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肾为冲任之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虚血瘀,冲任损伤,则胞宫、胞脉、胞络受损,由此而引起经、带、胎、产等一系列的妇科疾病。因此,多年来,刘瑞芬教授按“异病同治”的原则,补肾与活血并用治疗妇科病证。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又分为补肾活血法与活血补肾法。补肾活血法是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肾虚血瘀证,即疾病的证候以本虚为主的本虚标实证,如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性不孕、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疾病。而活血补肾法则是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补肾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瘀肾虚证,即疾病的本质以标实为主的标实本虚证,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根据具体情况,又酌用舒肝、健脾、利湿、化痰之品。病证结合,中西互参

刘瑞芬教授从自身的成长史和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中深刻体会到,诊疗疾病时采用中西医手段相互取长补短,对于认识和治疗疾病大有裨益。她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虽然它们的理论体系截然不同,但都是科学的。其区别在于对疾病认识的方法和治疗手段不同,中医偏重于宏观认识,西医则偏重于微观认识,虽然理论上不可能结合,但两种医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治病救人,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中西医诊疗疾病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一方面,中医虽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使中医对疾病的明确诊断以及治疗方法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在临床的需要,另一方面,目前西医重视局部、重视微观,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一些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欠佳。所以,刘瑞芬教授提倡衷中参西,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治疗疾病。她主张,借助西医的诊疗技术和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共同为中医临床服务,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各取所长,相得益彰,从而对整个病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开拓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思路。同时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明确诊断,例如,对闭经的诊治,除辨证用药外,还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注意第二性征的发育,以及必要西医检查,如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B超、CT或磁共振检查)、基础体温(BBT)测定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序贯实验、垂体兴奋试验来明确诊断。对先兆流产的患者,除使用中药对证治疗外,还进行血孕酮、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黄体功能不全者加用黄体酮或地屈孕酮治疗。如因恶性肿瘤所致的带下异常或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则以西医治疗为主,以免延误病情。在痛经的诊治过程中,借助于实验室检查(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查、血CA125)、妇科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既可了解病情轻重,又可明确原发性痛经或继发性痛经的诊断。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要结合西医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的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基础体温的测定、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既有助于治疗又利于明确诊断。除了临床中注重中西医的结合,刘瑞芬教授同时强调,中医学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重视整体观念。所谓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绝非抛开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按西医的诊断去应用中药,而是取西医之所长,补中医辨证论治之不足,在无证可辨的情况下,通过西医的检查手段发现阳性体征而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总之,病证结合绝非西化,刘瑞芬教授立足于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借助西医检查手段,能中不西,先中后西,衷中参西。分清标本缓急,用药精准得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妇科领域中亦常崇用。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刘瑞芬教授主张用周期序贯疗法。经期以化瘀止痛为先以治其标,而非经期以活血化瘀、祛痰健脾补肾为主以治其本。崩漏患者血崩暴下之时,常以塞流止血为首务,继而澄源复旧。血止以后以复旧为主兼以澄源。根据女性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在辨证论治中有所侧重,刘河间指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属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故青春期以益肾为主;育龄期注重调肝益肾;绝经期则以治脾为主,意在健脾益气养血以善其后。按照标本缓急及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遣方用药,既利于疾病的治疗,又易于提高疗效。

刘瑞芬教授辨证选方用药考究,讲究配伍,对“异病同因”“异因同病”以及“复症多因”的复杂病症,能明辨证因,洞悉症结,进而制定寒热并用的治法,使之有反有常,有缓有急,层次井然,可法可从。其处方既能寒热拮抗,又能相辅相成,组成“复方多法”。同时在温补方剂中加寒凉之品又有反佐之意,如刘瑞芬教授在运用滋肾养血、补益肾气的调经1号方时加用丹皮反佐,此与《金匮要略》温经汤中桂枝合丹皮异曲同工。

临床用药精当,贵精而不在多,用药酌之又酌,不轻易滥用一药,力求药力适度,直达病所,中病即止。故每临证取药12味左右,反对杂乱无章,药物堆砌,甚至互相抵消,亦防劫阴、耗气、伤肝碍脾之弊。紫石英的合理运用是刘瑞芬教授的一大特色,对于排卵功能障碍的患者,经后期紫石英常用至30~60g。《神农本草经》载:“紫石英,气味甘、温,无毒。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且研究发现,紫石英用于排卵功能低下的妇女,可使其雌激素水平升高;用于无排卵型月经的妇女,可使其原基础体温单相型转变为双相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常选用益母草、三七、生牡蛎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而不选用三棱、莪术、水蛭等破血逐瘀的药物,既起到化瘀的作用,又不增加离经之血的血量,可谓一举两得。对输卵管一侧或双侧不通,或通而不畅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多加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炮山甲、蜈蚣以通经活络,疏通输卵管,临床效果满意。

除辨证选方用药外,刘瑞芬教授还参考药理研究结果来辨病用药,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对子宫发育不良者,常选用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胎盘粉、鹿角胶等以促进子宫发育;宫缩疼痛者常选用当归、白芍、川芎、香附、延胡索等以抑制子宫收缩而缓解痉挛;子宫收缩不良者常选用马齿苋、益母草等以加强子宫收缩;凝血功能减退者多选用三七、茜草、仙鹤草等以缩短凝血时间,使出血自止;阴道滴虫者常选用苦参、蛇床子等杀灭滴虫。

在兼症的治疗上,刘瑞芬教授善用中成药配合治疗。李杲在《汤液本草·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中指出:“大抵汤者,荡也……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对于中成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加强汤药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妇科疾病多虚实夹杂,用中成药对兼病、兼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达到丸药缓图的目的。移情易性重视调畅情志

七情内伤致病是七情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视精神因素与脏腑功能活动以及形体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中医“身心统一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七情内伤致病的病机如《灵枢·寿夭刚柔》认为:“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指出了脏腑与情志之间的特殊联系:“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灵枢·百病始生》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情志异常伤及脏腑,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进一步影响冲任督带、胞宫、胞脉的功能以及生殖轴调控失常,则发生妇产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经行头痛、经行乳胀、经行情志异常、闭经、不孕等。《妇人秘传》指出“七情过极,肝气横逆,木强土弱,脾失健运,因而带下绵绵,色黄或赤。”《傅青主女科》更全面地论述了七情内伤,导致经、孕、产、乳、杂病,这些认识至今为中医学所沿用。对于七情内伤致病,除药物调理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即心理调治,《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一曰治神,二曰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治神,即精神上的治疗,这对于七情所伤之病尤为重要,故放在首位。医生应向患者进行言语开导,使患者能从多方面配合,以增进疗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各种刺激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增多,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和的心理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中医七情学说阐明了心身统一的整体观,并较客观地、科学地反映了精神情志与心身的辨证关系及情志致病的相对性和个体差异。由于七情内伤可使人致病,或使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恶化,尤其是妇人易为情所伤,所以刘瑞芬教授注重“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指出七情所致之妇科疾病,精神心理调治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治疗上除了运用舒肝解郁的柴胡类方剂外,还应运用以情移情、以情激情等心理疗法。

以情移情: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棣香斋丛书》亦说:“病时烦躁,急难解释,唯弦索之声可以悦耳,可以引睡,或盲妇、歌女轻拨琵琶,浅度一曲,亦弛病之一助也。”依照此理,刘瑞芬教授常嘱患者摒弃时刻惦念自己病情的习惯,有意识地将思想集中在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达到调节情志、忘却病痛、改善心身的目的。

以情激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刘瑞芬教授常对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循循善诱,导之以行,激发患者体内“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改善”系统的能动作用,并以成功病案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依赖等心理障碍,使治疗和康复相互促进,发挥最佳的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注重脾胃,辨证用药以顾护脾胃为先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本,五味出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在饮食物受纳腐熟以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输布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方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脾胃之强弱与人体之盛衰、生命之寿夭关系甚为密切。《景岳全书·脾胃》中云:“土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精气充盛,脏腑功能强盛,形健神旺,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刘瑞芬教授在治病时注重对脾胃的养护,用药首当注意升降,次当防过偏,勿过用寒凉之品以免伤胃;不可过用香燥之品,以免伤津耗液,影响气血生化;补肾不可过用滋腻碍胃之物,以免造成胃气呆滞。《黄帝内经》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然没有对脾胃学说作专门论述,在立法方药上始终贯穿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李东垣强调“土为万物之母”。受历代医家“保胃气存津液”思想的影响,刘教授撷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冶于一炉,逐渐形成了“注重脾胃,临床用药以顾护脾胃为先”的学术思想。

刘瑞芬教授结合女子的生理特点,强调治病要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病及脾或乘胃,在内科病症中较常见,逍遥散即是培土疏木的典型代表方剂。《傅青主女科》也颇为重视肝郁乘脾之证,对于该证作过明确的论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女性情感脆弱、细腻,易忧郁、思虑,导致气机郁结,肝郁乘脾,则见经行泄泻等;肝郁化火,夹冲气上逆,则见经行吐衄、妊娠恶阻等症。刘教授主张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要配合益气扶脾、舒肝解郁之品。

刘瑞芬教授深谙调理脾胃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不管是立法组方,还是服药方法;不管是攻逐邪气,还是补虚扶正,在治疗疾病时都重视顾护脾胃。脾胃充则能充养四肢百骸。脾胃健运,气血充足,血海满盈,胞宫按时溢泄,则经候正常。刘教授经常使用的健脾药首推白术,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擅长补气健脾,又能去除脾湿。此外,茯苓、炒薏苡仁、砂仁、炒麦芽、鸡内金、炒谷芽、炒稻芽等都是刘教授临床经常配伍使用的顾护脾胃的药物。白术、茯苓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脾胃病证的常用药对,炒麦芽和鸡内金可以醒脾开胃,促进脾胃运化。在使用调经1号方时,刘教授常加炒谷芽、炒稻芽、砂仁、山药等,以防滋腻碍胃。对于素体脾胃虚弱的患者,药量宜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用之欲速不达,反伤中气。”临床经验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经验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也是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的一个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刘瑞芬教授对本病的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创制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一、湿、热、寒、毒多为本病的起始病因

刘瑞芬教授认为本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迁延不愈转化而来。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或患者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致余邪未尽,湿、热、毒邪残留,与冲任之气血搏结,日久成瘀,瘀血阻滞胞脉而发为本病。临床上亦可见部分患者无急性盆腔炎发作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多因患者经期产后,瘀血未尽,加之摄生不慎,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而入,与血相搏,蕴积于胞宫,加之素体虚弱,或肾气不足,或素体脾虚,无力驱邪外出,正邪交争不剧烈,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因此,不论本病为急性盆腔炎久治不愈迁延而成,还是无急性发作史隐匿起病,均与湿、热、寒、毒等邪气密切相关。湿、热、寒、毒作为本病的始动因素,对本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二、瘀血阻滞为本病的核心病机

刘瑞芬教授从事科研工作多年,对慢性盆腔炎与体质因素的关系做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瘀血质、湿热质患者居多,是慢性盆腔炎的易感体质。刘教授认为血瘀是其核心病机,或因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与气血搏结,日久成瘀;或因七情内伤,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因产后瘀血浊液留滞胞宫,阻滞胞脉;或长期使用苦寒之品,损伤阳气,加之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寒凝血瘀;或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正气内伤,气虚不能行血,致气虚血瘀。瘀血形成之后阻滞于局部,影响气机运行,气机不畅,气不行则湿不易去而热不易清,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正因为瘀血的存在,才导致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三、虚实夹杂为本病迁延不愈的必然结局

刘教授认为本病初起邪多偏盛而正不甚虚,如调摄不慎,治疗不当,则病情进展,日久正气必耗,邪盛正衰,反复进退,终成虚实夹杂之证。湿邪久困,必伤脾气,热邪久蕴,必伤阴血,故湿热久蕴不去,必致气血之不足。瘀血阻于脉中影响新血的生成和运行,脏腑形体失养,五脏所化正气不足,加之治疗不当,攻逐过度,祛邪不利反伤正气,而加重正虚之候。“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久病及肾”,慢性盆腔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必伤于肾,精血同源,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滞而形成瘀血,便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久则成肾虚。肾虚和血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了本病病机的复杂性,加重瘀滞的发展,以致癥积形成。四、立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之法

刘瑞芬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病以血瘀为本,肾虚是疾病发展的结局,是以实证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因此立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之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初步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思想,成为后世活血化瘀治则的基础。刘瑞芬教授认为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活血化瘀药能改善血液的浓、黏、凝、滞状态,促进盆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加强卵巢和子宫的供血,促进炎症吸收,松解粘连,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活血化瘀药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免疫功能呈双向影响,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腹疼痛,或刺痛,或胀痛,或坠痛,多由湿热瘀阻或气滞血瘀引起。瘀血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局部乃至全身的气血运行,加剧疾病的发展或产生其他病变,形成新的致病因素。故临证时重视理气止痛以提高活血化瘀的疗效。气行则血行,瘀血得化则有助于气机调畅,行气与活血相辅相成,气血调畅,通则不痛,有效消除慢性盆腔炎患者最常见的小腹、少腹疼痛的症状。现代研究证实,理气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对抗渗出性炎症及增生性炎症,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

慢性盆腔炎迁延日久,气血中最易伤气,脏腑中最易伤肾,肾虚胞宫、胞脉失于温养,不荣则痛,因此治疗时补气或益肾以扶正祛邪是常用的治法。一方面通过扶助正气补充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机体正气的消耗,改善一系列虚弱的证候;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正气旺盛,抗邪力强,则病邪难以侵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助正气以防止本病的复发,并且可以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对活血化瘀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治法,刘瑞芬教授凝聚几十载临床经验,创制了盆腔炎方,该方由当归、白芍、赤芍、连翘、丹参、延胡索、香附、皂角刺、鸡内金、蒲黄、五灵脂、菟丝子、续断、炙甘草等组成。其中以当归、丹参、皂角刺活血祛瘀,赤芍活血化瘀又能清热凉血,连翘清解血中之余毒,合鸡内金能清热散结。蒲黄、五灵脂相须为用,蕴含失笑散之意,祛瘀止痛。菟丝子、续断补益肝肾。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培元。尤其适用于本病迁延日久不愈、虚实夹杂之血瘀肾虚之证,临床疗效卓著。五、随症加减,综合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以活血补肾为基本治法,刘瑞芬教授切合临床实际、随症加减,总结出了活血补肾清热法、活血补肾祛湿法、活血补肾止血法、活血补肾通络法、活血补肾散结法、活血补肾通经法及活血补肾滋阴法来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其兼夹证。

活血补肾清热法:此法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热象较明显者,症见低热起伏,白带量多、色黄,口干口苦,便干、尿黄,舌质暗红,苔黄,脉数。活血补肾时,多选用药性偏于寒凉者,如丹参、益母草、郁金、赤芍、女贞子、桑椹子、墨旱莲等,以防温燥之品助热化火,同时配合清热药,如败酱草、红藤、黄柏、金银花、黄芩、丹皮等。

活血补肾祛湿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湿象较明显者,症见小腹重坠疼痛,白带量多、黏腻,纳差,舌苔白腻,脉滑。B超显示有囊性包块或有盆腔积液。治法为活血补肾、淡渗利湿。用药酌选活血利水之品,如泽兰、益母草、马鞭草等,或加用淡渗利湿药,如茯苓、薏苡仁、车前子、泽泻等。

活血补肾止血法:用于慢性盆腔炎兼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症见经期延长,崩漏,经血量多或伴见经间期出血。活血祛瘀时忌用三棱、莪术等破血之品,以免经血量多或淋漓不止,可用化瘀止血药,如三七、益母草、生蒲黄、茜草等。

活血补肾通络法:用于慢性盆腔炎导致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症的患者。多有流产病史,子宫输卵管造影示: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治以活血补肾、祛瘀通络,酌加通络药,如皂角刺、穿山甲、路路通、丝瓜络、王不留行、蜈蚣等。

活血补肾散结法:此法用于慢性盆腔炎伴有炎性包块或伴有子宫肌瘤或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治疗以活血补肾为主兼以软坚散结,选用药物如鳖甲、浙贝母、牡蛎、莪术、昆布、海藻等。

活血补肾通经法:用于慢性盆腔炎伴有月经后期或月经量少者。治以活血补肾,处方时可加活血通经药,如桃仁、红花、川牛膝、益母草、刘寄奴、鸡血藤等。

活血补肾滋阴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见月经量少,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等症者。治疗时在活血补肾的同时兼以滋阴,可选用天冬、麦冬、生地黄、沙参、熟地黄等。

另外,刘瑞芬教授临证时注重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刘瑞芬教授多次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最终根据既往研究基础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了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中药辨证内服法+灌肠法+外敷法)治疗本病血瘀肾虚型和湿热瘀结型。经“十一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的优化研究”随机、对照、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明显消除和缓解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及局部体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相对成本较低,安全性高,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适于基层推广。本研究明确了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方案为主的临床治疗方向,规范了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认可度和推广应用范围。六、典型病案

病案1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