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实践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03:20:43

点击下载

作者:徐泽

出版社:人民日报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实践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实践研究试读:

前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浓厚,有着独特的健身和娱乐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和娱乐项目。当前,我国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方面,更是缺乏整体性、深层次的研究。鉴于此,特撰写《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实践研究》一书。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从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价值,以及其属性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其成因以及在高校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两个方面;第三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建立对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价值的正确认识、在政策上保障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以及立足现实、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三个方面的内容;第四章对传统武术实践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武术运动的基本功、武术运动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实践和我国高校武术教育的反思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五章系统介绍了民族传统体育球类项目的实践,包括蹴球运动实践、毽球运动实践和木球运动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第六章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龙舟运动实践、舞龙、舞狮运动实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七章介绍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保健,包括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逻辑层次清晰。既有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又有具体项目的实践介绍。既适用于专业教学的需要,也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爱好者的理想读物。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14YJC890004。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大力支持,在撰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大量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教学的书籍和文献,在此向学校以及相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徐泽2016年6月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一章民族传统体育概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点鲜明、价值独特。本章主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界定与分类、特点与价值及其文化内涵进行阐述和说明。第一节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一、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是促进原始体育活动萌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距今有10万年历史的山西阳高许家窑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挖掘出了古人类化石以及数以万计的石器。在这些石器中有1500多枚大小不一的石球。据专家们考证,这些石球是当时许家窑人狩猎所用的投掷武器。伴随着弓箭等先进战斗工具的发明和出现,人们的狩猎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诸如石球等笨重的武器很少再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石球的功能便开始向娱乐性转化。在距今4~5万年前的西安半坡人文化遗址中挖掘出了三个石球,这三个石球被放置在一个三四岁小孩的墓葬中,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由此可知,石球已不仅是狩猎的工具和保卫自身安全的武器,同时也被作为一种游戏流传开来。

在古代狩猎中,弓箭是一种重要的狩猎工具。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封泰山禅梁父》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乌号弓者,柘桑之林,枝条畅茂,乌登其上,下垂着地。乌适飞来,后从拨杀,取以为弓,因名乌号耳”,由此可知,原始人可能是通过发现桑柘一类树木具有弹力,从而发明的弓箭。因此,古代的良弓亦称“乌号”。在原始狩猎时代,“乌号”的发明是一件盛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明确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狩猎的效率,直至后来,人们学会了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狩猎开始成为人们寻求食物的次要方式,弓箭就开始成为人们显示射箭技艺的方式。因此,射箭活动开始带有体育的性质。二、种族繁衍

种族繁衍是人类传承的大事。在古代,为了实施氏族外的婚配,在一些居住分散而又相对闭塞环境的少数民族中,往往会举行男女集体交往与求爱的节日和活动,来达到繁衍种族的目的。另外,在择偶方面,少数民族对男子的身体状况与劳动能力非常的注重,往往会通过体育竞技来让青年男子充分展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进而获得姑娘们的青睐,这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力。因此,为能够直接接触创造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与青年男女的社交有关,有的甚至就是为了两性的交往。例如壮族的“抛绣球”,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姑娘追”,苗族的“跳月”。瑶族的“踏歌”等活动。又如广西苗族、瑶族和侗族的“射弩”,在古代除了用来传信和防身外,而且还常常被作为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信物。三、宗教祭祀

在原始社会,由于科学欠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存在恐惧和不理解,懵懂地认为万物是有灵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原始宗教得以产生,例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巫术活动,在这些原始宗教中,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术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图腾在我国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如鸟、蛇、蛙、虎、熊等多种图腾。关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赛龙舟活动,据说最初也是龙图腾崇拜的一种仪式。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等文中认为,早在屈原投江之前,龙舟竞渡就已经在古越族中盛行了。为表示他们是“龙子”,古越族人有“断发文身”的习俗,而且还有乘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中模仿龙的姿态进行竞渡的比赛活动。除了赛龙舟之外,其他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也有龙图腾崇拜的踪迹,例如纸龙、舞龙灯等。

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和不理解是原始巫术产生的直接原因。原始巫术认为自然界与人相互之间可以产生影响。可以通过巫术来祈祷狩猎成功、庄稼丰收、家畜强壮多产等。拔河就是一种祈祷丰收的巫术活动,人们希望通过众人的拔河之力感应农作物,使之借助这种力量茁壮成长,从而获得来年的丰收。

在原始宗教信仰出现之后,崇拜祭祀仪式也开始逐渐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都要举行一定的祭祀。当遇到重大的祭日时,往往会举行非常盛大的祭祀仪式,在祭祀中,舞蹈贯穿于宗教仪式的始终,从而促进了原始舞蹈中处于萌芽状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各民族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中,由于所信奉的“神灵”不同,因而祭祀中的舞蹈也不一样,譬如自命为“虎族”的彝族,在祭祖时,人们仍要身披“虎衣”,在雄浑的锣鼓声中,模仿虎的动作,翩翩起舞。又如汉族的“傩舞”、白族的“绕之灵”以及傈僳族的“飞舞”等舞蹈都是祭祀中体育活动的典型舞蹈。四、军事战争

自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之后,各大势力内部或外部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或为了复仇,不断地进行战争,这些原始的军事活动也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萌芽。

在历史上很多有关战争的记载中都有关于传统体育的萌芽记载。例如《管子·地数篇》记载:“葛芦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又如《述异记》记载:“轩辕之初立也,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从这些传说中大致可知,角抵,即后来的摔跤、角力、相扑等运动最早起源于蚩尤。虽然这些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但蚩尤部落改进了原始兵器则是可能的。原始兵器往往是模仿兽角、鸟嘴的形状的基础上制造的,伴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频繁爆发,又出现了石弹、石刀、石斧和石铲等专门武器,以及石或骨制的标枪头和弓用的矢镞等武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战争的出现促进了武器和战斗技能的发展,同时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对战斗人员的身体训练和军事技能训练。例如南朝梁人宗《荆楚岁时记》、引刘向《别录》中的记载:“蹴鞠,黄帝所造,在练武士,本兵势也”。由此可知,蹴鞠就是一种为了训练将士而被创造出来的一项运动。五、经济活动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萌生过程中,经济活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经济时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散居在山区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一般在节日里才会有相聚的活动。许多传统的节庆集信仰、娱乐、社交、经济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些节日是商人们进行交易的大好时期。有些体育活动及其节庆本身就是商人们出于商业活动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例如侗族的“抢花炮”,被称为“侗家橄榄球”,是流行于湘、黔、桂的独具特色的侗族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在节庆期间,村民卖掉自己的土特产,同时买回日常生活用品,因此,花炮节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六、教育传承

教育是一种主要的将自身生活经验传承给后代人的主要方式。原始教育最初与生产过程是一体的,也就是在生产劳动实际过程中进行的简单生产技能的传授。

最早的文字(记事符号)、信仰、风俗习惯等都是在氏族公社时期出现的,教育内容也逐渐变得复杂。关于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毛礼锐在其《中国古代教育史》中提到“氏族公社成员除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又在政治、宗教和艺术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参加选择领袖、讨论公共事务以及宗教等社会活动,利用游戏、竞技、唱歌、舞蹈、记事符号进行教育,利用神话与传说作为材料和手段”。在这个时候,教育是在劳动之外进行的,开始用模拟化的劳动动作代替直接传授劳动技能的活动,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由人设计的各种动作和活动形式。由此可以推断出原始教育中包含着大量的体育内容,并且这些体育内容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各个民族的原始教育中,便包含对各自独特的传统体育内容的学习和利用。七、健身娱乐

对于人们来说,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最基本和最直接的价值追求就是健身娱乐,在这种目的驱使下,各族人民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有益于健康和身心愉快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较于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军事战争中衍生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模式来说,健身娱乐更多的是源于人们的创造。

古代民间的娱乐活动多种多样,广大民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各种戏曲、舞蹈、杂技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以此来丰富生活,增进身心健康。例如宋代市民十分喜爱踢毽子的体育活动,在当时的临安城就有专门制作毽子的手艺人。明代《帝京景物·卷二·春场》中关于踢毽子有这样的记载:“杨柳儿活,抽;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儿,打拨儿。”由此可知,当时的民间娱乐健身活动是十分活跃的。这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娱乐目的、借助一些外部自然条件和其他生产劳动成果或经验而创造出来的。

在体育游戏中,很多儿童游戏得以产生的原因都是健身娱乐需要。相较于成年人,儿童在好奇心、游戏欲和创造力方面要强一些,他们往往能够创造出一些形式活泼、内容新颖的体育游戏。例如备受儿童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激烈的“老鹰”和“小鸡”的较量中,儿童获得了娱乐身心的效果。又如山东民间的“老虎叼羊”、广西仫佬族的“凤凰护蛋”等儿童游戏,也都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和创造。总而言之,这些儿童游戏往往是为了满足儿童娱乐玩耍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都具有很好地健身效果。

可以说,人们创造娱乐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娱乐活动的需求。值得强调的是,只有具有身体活动特色鲜明、身体活动能力影响游戏成效的活动,才被称为体育游戏。第二节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内容与分类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界定

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因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1989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史》一书中,其把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民族体育》认为民族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体育人类学》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还没有被现代化,至今还有影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也有学者把民族传统体育界定为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并流传至今的,和在古代由外族传入并生根发展且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还有一些学者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简称为民族传统体育或民族体育。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产生开展的传承下来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据1990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已搜集到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676项,汉族民间体育项目有301项。其主要内容包括武术、引导术、民间体育游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一)武术

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主要内容为攻防技击,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不管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核心。武术是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伴随着传统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其文化属性在社会中有着诸多的价值角色。武术的体育属性非常的明确,其内涵主要涵盖了古代哲学、兵学、导引养生学、中医学、美学、气功等学科领域的理论成果而形成,并与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等相结合,注重内外兼修,被誉为“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传统武术发展成现代体育项目,其健身价值就显得更为突出。即便是一些由二人直接进行身体对抗的项目,如太极推手、散手等,也能使练习者在规则的限制下通过掌握一些身体运动的技能和方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1.武术的概念

在武术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武术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性,却始终没有变化。早期武术被称为“手搏”“白打”,这两种表述突出的是武术的搏斗、击打的特性;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技击”,又饱含了技术的特征;汉代出现称为武功、武艺,则又分别饱含反映武术本质属性的技艺和功力;在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中的“武术”一词;民国时期称“中国武术”为“国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对武术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该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的体育项目;二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是一种极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各民族的武术有着各自的风格和套路。“击”和“舞”是武术运动的两个显著特点,其内容主要表现为:“击”即“技击”,也就是从徒手搏斗的拳术发展为搏击敌人的武艺,在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舞”即“武舞”,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套路形式,它与“技击”的搏击性有一定的差异。(1)根据武术的运动形式,可将武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两种类型。(2)根据武术的功能,可将武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实用武术和学校武术四种类型。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根据套路的演练形式,又可将套路运动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搏斗运动是指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技、斗智的对抗性实战形式。目前,被列为竞赛项目的主要有散打、推手等。(二)导引术

导引是指以肢体活动为主,并配合呼吸吐纳的一种运动方式。“古代的康复体育运动即为导引”,导指宣导气血;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伸展,伸展肢体之义。导引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意、气、形三者合一,其既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也是一种体疗方法。导引术在秦汉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淮南子》一书中就已经有关于利用模仿动物进行养生练习的记载,其中包括“鸟伸”“熊经”“虎顾”“猿耀”“凫浴”“鸱视”等,也就是所谓的“六禽戏”。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幅《导引图》,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古代导引图解。在这幅导引图中有大量模仿动物形态的仿生类导引,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体育具有仿生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导引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特点鲜明的体育养生和医疗体系。

到秦汉以后,在先秦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精、气、神等原理的影响与推动下,行气术已开始形成系统的体系。行气,又称为吐纳、炼气、服气、胎息等,这是一种是在意念指导下的呼吸锻炼方式。

很多养生学家对我国古代的一些养生功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整理。除导引术、行气术之外,按摩术也逐渐成了养生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形式上来看,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术,其具有技击的特色。但太极拳又兼有导引、行气和按摩术的特点,与武术的技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养生体育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在我国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中,保健养生体育中按摩术式的流行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的民族特色。(三)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民间被广泛流传和开展。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已逐渐被遗忘,有的甚至已经消失。在游艺民俗中,游戏是最普遍、最常见、最有趣的娱乐活动。其在少年儿童和成人娱乐节目中都很流行。有些体育游戏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竞技项目或杂技艺术。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游戏活动种类和样式繁多,许多民间游戏活动在性质、方式以及游戏者的范围等诸方面存在着某些相同或者是相似之处。在这些民间游戏中,比较典型的有儿童游戏、季节游戏、歌舞观赏游戏、智能游戏、斗赛游戏等。

除民间体育游戏之外,民间体育竞技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且这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民间游戏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竞技特征,同样,在许多民间竞技活动项目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游戏特征。例如我国古代的传统民间竞技活动踢毽子,这一活动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中指出当时毽子的形式,也说明踢毽子与蹴鞠活动的渊源关系。在宋人周秘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了4中“毽子”的基本技巧,即两脚向内侧交替的踢法“盘”;屈膝弹毽的“磕”;用脚外侧反踢的“拐”;用脚尖正踢的“蹦”。此外,踢毽子还常有花样技巧比赛,常用肩、背、腹、胸、头等身体各部位与两脚配合,做出各种姿势,使毽子经久不落地,缠身绕腿,翻转自如。这种民间赛技巧竞技活动就带有明显的游戏性质。再如跳皮筋游戏,“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这首古老的跳皮筋童谣曾伴随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这本是一种边跳边伴唱的游戏活动,其自娱的特点非常明显,虽然其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竞技活动,但仍然具有游戏的特性。在竞赛中玩耍正是我国民间竞技游戏活动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相较于集玩耍与竞赛于一体的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近现代形成的体育竞技活动则是较为严肃认真的比赛。从我国古代盛行的竞技活动蹴鞠与近现代的足球比赛来看,这两者之间一脉相承,但在比赛的氛围上却截然不同。在蹴鞠比赛过程中,玩耍自娱的随意性特点非常明显,但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却根本看不到这种随意性。

如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在不同层面上衍生出一定的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虽然以竞技体育为主流的正规体育仍然制约着传统体育游戏的发展,但在世界上一些地方传统体育和新生的民间游戏已经开始对竞技体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各民族都要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在适应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力图使自身民族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生活在特殊地域的人群世代传承的表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身体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保存下来的一种体育活动,反映了各民族意识和多方面活动的文化财富。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几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内容。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不同社会形态的遗痕、各民族不同特征的形式,同时还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特点。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种族繁衍、生产劳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还有许多身体活动带有很强的军事性。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其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宗教仪式、婚丧嫁娶、喜庆丰收等各种节日中出现得非常频繁,这是他文化所不能比拟的。例如我国西南许多民族的秋千和丢包、蒙古族的打布鲁、瑶族的跳鼓、哈萨克等民族的姑娘追、回族的木球、朝鲜族的跳板、苗族的划龙舟、傣族的跳竹竿、高山族的竿球、侗族的哆毽、赫哲族的叉草球、羌族的推杆等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突出地再现了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如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娱乐及其文化的附生物转变为具有独立特征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其内涵和外延都变得更为丰富和广阔,其体育的竞技性也更为规范和鲜明。从总的趋势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始宗教色彩逐渐淡化,而变得逐渐世俗化。那些特定身体活动,不仅是民族物质、精神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时还起着维系民族生存和团结的重要作用,并且也逐渐内化为一种民族性格的象征。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从总体格局上来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多元性特征,在地域分布上则呈现广阔性特点,在社会发展方面则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按照性质、民族以及项目特点、作用和功能、地域分布等为,将民族传统体育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其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如表1-1所示。表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续表续表(一)按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和作用进行分类1.竞技类

竞技类是指按竞赛规则规定的比赛场地、器械以及其他特定的条件进行的体力、技战术以及智力等方面的竞赛。其中珍珠球、龙舟、蹴球、毽球、木球、押加、秋千、抢花炮、打陀螺、武术、马术、射弩、民族式摔跤、踩高跷共14个项目被列为全国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这类项目包括单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又可分为体能、竞速、命中、制胜、技艺等多种类型。2.娱乐类

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很强,其主要目的就是休闲娱乐。这类项目大致包括棋艺、踢打、投掷、托举、舞蹈等,其中棋艺主要指各民族棋类项目,以启迪智力为主,如象棋、围棋、藏棋等;踢打有踢毽予、打飞棒、踢沙包等;投掷有抛绣球、投火把、丢花包、抛沙袋;托举通常以托举器物或负重为主,如掷子、举皮袋、抱石头等;舞蹈有接龙舞、跳芦笙、耍火龙、打棍、跳桌等。3.健身养生类

健身养生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养生、康复和预防疾病。其项目形式有很多种,如导引、太极拳、气功等。这类项目在动作上通常比较简单、轻缓,强度较小,长期坚持锻炼,可起到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二)按不同的民族所开展的项目进行分类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都深刻地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是某个民族独有的,而有的项目则可在多个民族中开展,众多民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难以完全趋同。因此,根据不同民族所开展的项目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民族所开展的各类体育项目,并明确区分其各自的特点。(三)按运动项目的形式与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运动项目的形式和特点,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致分为跑跳投类、水上项目、球类、骑术、武艺、射击、舞蹈以及游戏等。其中跑跳投项目主要包括跳板、跑火把、跳马、投沙袋、雪地走、丢花包、掷石等;球类项目有木球、珍珠球、蹴球、毽球、叉草球等;骑术项目有赛马、姑娘追、刁羊、赛牦牛等;水上项目主要包括龙舟竞渡、赛皮筏、划竹排等;武艺项目主要包括打棍、摔跤、斗力、顶杠、各族武术等;射击类项目主要包括射弩、射箭、步射等;舞蹈项目主要包括跳竹竿、跳绳、踢毽子、皮筋、跳花鼓、跳房子、跳火绳、东巴跳等;游戏项目主要包括秋千、跳绳、斗鸡、打手毽等。(四)按地域进行分类

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域中,其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和文化、经济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区域的民族体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概貌及地域性特征,可以根据我国地域分布情况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从而可以方便地对各区域民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类。

在以上所讲的四种分类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选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使我们更全面和深刻地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认识,并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第三节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价值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性特点

在地域、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各民族的文化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中体现出了不同文化特点对物质、精神、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各个层次的不同影响,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民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性。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和身心全面发展,以静为主,动静结合,修身养性。其中,武术和舞龙、舞狮等最具代表性。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追求形体和精神的同步发展;其他如风筝、龙舟、秋千、舞龙、舞狮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此外,服饰、活动仪式、风俗、历史传承等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特点。(二)地域性特点

我国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其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地域差异性,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各民族造就出了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就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对生产方式和传统体育的影响。例如“草原骄子”的蒙古族,过着随草迁移的游牧生活,精骑善射,“随草迁移”形成了以骑射为特点的赛马、赛骆驼等传统体育项目;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以及西南地区的其他民族,善于攀登、爬山、骑马、射箭等传统体育。在南方,气候温和,江河较多,很多少数民族善于游戏,赛龙舟活动长久不衰。等等,这些都深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点。(三)交融性特点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而又开放的独特系统。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文化模式与类型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并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交融性的特点。

通常而言,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都需要经历一个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例如冰上足球的发明。在清代乾隆年间,满族人就把足球与滑冰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称为“冰上蹴鞠之戏”的冰上足球,并以此来训练禁卫军。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人们较为熟悉的项目,也是通过不同的交流与融合发展而来的,例如骑射是射箭与马术的结合;马球是球技与马术的结合等。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的交融性特点还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艺术的相互融合。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能骑善射,产生了技击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传统体育项目,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达到健、力、美和谐统一。如黎族的“跳竹竿”,就融合了音乐素质和舞蹈技巧。正是因为这些体育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四)多样性特点

在我国的56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体育项目。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中,有的与种族的繁衍有关,例如,哈萨克等民族的姑娘追、羌族的推杆、朝鲜族的跳板等;有的是从生产、生活习俗的活动中发展而来的,例如,赫哲族的叉草球、草原的赛马和骑射以及江南水乡的竞渡等;有的项目是宗教习俗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项目则直接由军事技能转化而来,例如,各个民族的武术等。正是这些不同的来源,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特点。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多样性特点也比较明显,例如舞龙、舞狮、武术、毽球、抢花炮、珍珠球、蹴球、龙舟竞渡、扭秧歌、木球、射弩、斗牛、拔河、风筝、马术、踩高跷、荡秋千、姑娘追、打陀螺、押加、赛马等,这些活动都有着自己的技术特征,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运动项目。(五)适应性特点

在内容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非常丰富,从而给了人们极大的选择空间。在所有的民族体育项目中,许多项目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也有些项目在场地、器材上可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有的项目可徒手或持器械进行,这些都有利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正是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广泛的适应性特点,才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需求。二、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一)强身健体

强身健体是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显著功能与锻炼价值。另外,由于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在民间游戏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因此,其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娱乐价值。在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全身各肢体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愉悦身心,减轻压力,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二)修身养性

民族传统体育除了让人们在身体上实现强身健体外,还能够有效促进心性方面的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例如,“导引养生术”“五禽戏”“六字诀”“太极拳”“八段锦”等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和最具实效性的健身运动。(三)文化教育

在文化教育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也具有极高的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其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念、审美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史来看,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比较重视。在古代的学校教育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祀与军事。在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有了进一步的重视,从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获得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四)促进社会政治稳定

在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其这一价值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未了缓解压力,养成了诸多的恶习,例如酗酒、赌博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治安稳定。因此,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让人们参与进来,不但可以让其养成健身的习惯、舒缓生活压力,亦能有效地避免人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有效地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政治的稳定发展。(五)凝聚各民族精神

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很多项目都与传统节日或者历史人物有关,通过举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极大地增强人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表现出强烈的凝聚民族精神的功能和价值。例如“赛龙舟”比赛,其在最初是源于对龙图腾的崇拜,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屈原的人物内容。从而将龙舟比赛与屈原身上的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凝聚起来,并代代相传,使后世子孙对这些民族精神产生认可,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从一个侧面增加了人们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第四节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一、物质文化内涵(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

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和学者越来越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论证,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人们的需要。在这些理论研究中,梁柱平和戴文忠先生的较为有价值。梁柱平先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是:“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产生了风格、形式各异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他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民族中形成和产生的。而戴文忠先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中有所体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有四点:第一,人与自然搏斗中产生的体育项目;第二,人与人搏斗中产生的体育项目;第三,宗教祭祀活动中产生的体育项目;第四,娱乐活动中产生的体育项目。”

由于各民族传统体育都源于生产劳动,因而在人类的需要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是,又由于其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因而又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二)运动器材、器械设备方面

在运动器材、器械设备方面,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较多的需求,有的基本没有需求。例如刀、枪、弓、箭等是较为常见的器材、器械,这些器械、器材经过历朝历代的逐渐改进,逐渐成熟起来,集聚了历代人的智慧。通过对这些运动器材、器械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风筝是一种在我国流传极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又数北京、天津和潍坊的最具特色。北京风筝中数金氏风筝和哈氏风筝最为出名,这两种风筝在做工和缝合方面截然不同,金氏风筝造型雄伟,画工粗犷;哈氏风筝骨架精巧,画工素整。天津风筝中,则数魏元泰和周树泰做得最好,但这两个人所做的风筝又各有特色,魏元泰做的风筝以精巧别致、生动优美见长;而周树泰则以“三百梅花竹眼硬膀蝴蝶”和汉字风筝最为具有代表性。潍坊风筝的主要特点是工艺精巧,浑厚淡雅,并且具有多种样式结构和种类,鸟兽鱼虫、花卉草木、人物百戏,皆为风筝,受到人们的喜爱。(三)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献典籍

通过各种文献典籍是当前了解和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文献资料法。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都反映出了当时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概况。

有关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记载在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其中,最早的是记载乐舞和射、御的考核内容的《周礼》。发展到近代以后,记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献资料数量也越来越多,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图谱、密籍,以及各种史料和地方志等。其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志》最具代表性。这是一部对各民族体育进行记载的大百科全书。其内容丰富、详细,为我国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四)出土文物、壁画及民族服饰

在现今出土的各种陶瓷和壁画中有大量关于各民族早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记载。由此可知,出土文物、壁画是人们早期活动的一个佐证,具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在西安半坡村北“半坡遗址”内发现的“石球”较具代表性,这就表明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石球游戏”,这也充分说明蹴鞠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此外,我国的传统节日较多,每逢盛大的节日,人们都要盛装出席,因此,民族服饰也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体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二、精神文化内涵(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从整体上较为客观地描述了人体运动过程中形态、机能、意念、精神,以及这些状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太极拳为例,“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等是对这种体育运动的形象描述。体育运动以“心灵交通,以契合体道”为最高境界。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非常丰富的锻炼内容和方式,其中将基本功练习与完整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最为常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平衡和顺其自然的主体化思维方式。这种思想和观念在克服西方科学主义“主客之分,身心两分”所带来的科学危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对传统体育促进健康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对体育对于健康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而达到更高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具有守内、尚礼、恋土的民族情结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守内、尚礼、恋土情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与了解:(1)在体育原理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华民族追求平衡和顺应自然的主体化思维方式上;(2)在技术特点方面,主要是将中华民族以智斗勇、追求技巧的审美心理反应出来;(3)在竞赛规则方面,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表演性的特点,并没有对动作和比赛规则进行具体的限制,在竞赛中体现的是礼让为先,点到为止,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守内、尚礼的人格倾向。

中国象棋就是就是具有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中国象棋中的“将、帅”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不得越雷池半步,并且要在“仕、相”的护卫下完成攻守进退,而且只能够坐镇宫中进行“站、走、移、挪”,这充分反映出了“帅不离位”的恋土归根的农业民族心理。(三)讲求伦理教化、等级思想严重、崇文而尚柔

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体育具有在目的作用上的伦理教化的价值趋向、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以及崇文尚柔的运动形态的特征。

在封建统治阶级和儒家先哲看来,道德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道德价值就是最大的价值。在这一时期中,人们以做一个“内圣外王”的贤人为目标。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对伦理教化的过于重视,使原本正常的思想观念变得扭曲,只重视道德,而忽视了其他方面,最终使得这一思想观念成了走向极端的悖谬。在这种思想状态的影响下,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缺少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甚至连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娱乐等价值与功能也被抹杀,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此外,这种状况也有碍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学习射礼时,就要求做到“内志正,外体直”;在进行投壶的活动时,则要做到“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一直存在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并且这种等级观念存在于体育的很多个方面,例如体育用品方面、体育活动的顺序方面等。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君臣之礼,长幼之序”的体制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体育的竞争并不公平。例如西周的射礼,射礼被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三种,此外,在弓箭、箭靶、伴司乐曲、司职人员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等级区别。“秋”是围猎中的最后阶段,需要由皇帝所在的“黄帷”射出第一箭,以宣告歼兽活动的正式开始。由此可知,封建统治者有着非常强的等级观念。我国传统体育在“寡欲不争”“中庸”“以柔克刚”“贵和”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也表现出了相应的特征,例如力量、刚强、竞争不足,而舒缓、柔弱、平和有余。从体育的本质特征来看,其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并不是体育的真正特征,因此,封建等级观念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四)倡导阴柔与静态之美

在我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给人们宣导一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心宁、志逸、气平、体安”的思想,并且在做人上还要做到多“隐”,隐藏自己的情感而使之不外露。太极这种静极之物就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太极在理论上和文化上都追求静和自然,总的来说,这种静态变化的追求主要体现在追求内在美高于外在美、追求静态美高于动态美、追求封闭的系统胜于开放的系统三个方面。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丰富多彩的项目,例如温文尔雅的太极拳、导引养生功、围棋等。以太极拳为例,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以阴柔、轻缓的动作与内在的气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人士。太极拳要求“形不破体,力不尖出”“有退有进,站中求圆”,在技术动作方面,则要求趋向于“拧、曲、圆”的内聚形态,在切磋、交手的过程中,则要求做到“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守中有攻,就势借力”。太极拳的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智斗勇、追求技巧的审美心理。(五)功利观较强,对休闲娱乐体育偏见较深

在我国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大多数人都想步入仕途、高官厚禄、平步青云。在这种科举制、八股取士的时代,知识分子们都几乎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故纸堆中,皓首穷经。在这种情况下,学子们所学的内容都是为了考试,要考什么就去学什么,而对这些学习内容是否有用却并不关心,这种强烈的功利观,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娱乐休闲体育的发展。在汉代,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了“去武行文,废力尚德”的观点,并且批判了提倡“角抵戏”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是“玩不用之器”,也有一些儒生认为蹴鞠费力劳体,违背了“君子勤礼,小人尽力”的古训,因此,便提出了用其他合于礼仪的“雅戏”来取代体育活动的主张。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这种抵制和反对娱乐休闲活动的价值观念,影响了人们选择体育运动形式的意向,使人们对娱乐休闲活动产生了偏见,这些都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六)群体价值本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推崇的是尊尊亲亲的宗法观念,这一观念的基本特征是把尊尊亲亲的价值观念,以家庭、家族为本位外推,将其扩大和延伸到整个社会群体之中,长此以往,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为以社会群体为本位。在这样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中以个人为基础的竞争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三、制度文化内涵(一)中国古代体育体制的共性特点

我国古代体育在体制方面都有相通的地方,其主要表现在重文轻武、民族传统体育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而变得扭曲两个方面。(1)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便处于思想统治地位。汉朝改变了当时的取士标准,设立了太学。在官学中,其所教的内容大多是文治方面的,涉及武艺的教学内容很少,到后来则基本上被排除了,并且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学风。这一学风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如“彬彬多文学之士”“金银满赢,不如一经”。到两汉以后,重文轻武的思想更为严重,南朝时,国民的身体素质以大不如前,“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其死仓猝者,往往而然”是对许多贵族子弟最为形象的描述。至北宋以后,在宋明理学以及八股取士制度的影响下,重文轻武之风发展到极盛。

总而言之,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整个封建社会以“经学”取士的用人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此外,教育的非理性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2)民族传统体育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而变得扭曲

到两汉以后,儒家的“礼乐观”和重在伦理教化的错误价值取向都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前者造成了“重功利,轻嬉戏”的社会思想倾向。从儒家学者的观点来看,体育是成德成圣的手段,不能任其发展,应该加以制约。射礼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射礼要求射者“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牢固,然后可以言中”。后来,这种思想发展到了被统治者不能随意进行体育活动。至此,体育运动具有了等级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在封建社会思想观念和统治阶级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被戴上了“等级”的帽子,使我国古代体育不能正常的发展。由此可知,封建社会的束缚以及封建思想的禁锢也制约了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发展。(二)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体制的差异1.夏——春秋时期

在夏——春秋时期,体育的发展进一步具体化。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和分工的发展、文字和学校的产生、宗教制度的形成等。体育的具体化,主要体现在体育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例如军事、学校、娱乐、保健等。(2)在国家军队中,体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士兵的日常身体训练方面,以“田猎”与“武舞”为学习的主要内容。《礼记·月令》对当时的军队训练有这样的记载:“天子易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其中“五戎”是指五种兵器,即弓、矢、殳、矛、戟,“马政”是指驭马技术。武舞的基本内容是“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2.战国——三国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统治阶级不再是军事局面的唯一掌控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军事体育的发展。战国时期,国家对兵种的划分更加具体化,从而对军队的训练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逐渐运用专门分类训练来训练军队。军队的技击技术逐渐规范系统,武艺水平迅速提高。到春秋战国以后,军队体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娱乐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受到人们喜爱的娱乐体育项目,例如蹴鞠、围棋、射箭、弹棋、斗兽、投壶、击鞠、赛马、风筝、竞渡、秋千、民间舞蹈等。到了汉朝,人们对“百戏”的发展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并在其发展、兴盛的同时,带动了我国各项运动形式的发展与竞技形式的演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秦汉时,盛行宫廷和民间乐舞,方仙术和行气养生术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3.西晋一五代时期

我国古代体育在西晋——五代时期盛况空前,在这一时期,一些阻碍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体制被废除,并且实行了一系列推动体育发展的有效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特别是武术的发展。到魏晋以后,玄学、佛学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习俗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传统儒学的“礼乐观”发展,在这一时期,唐朝武举制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军事体育的发展,并且还形成了尚武风气。武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了隋唐,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全国的传统节令活动,休闲体育活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4.北宋——清时期

在北宋——清时期,在宋明理学和的“八股”取士制度的影响下,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开始盛行,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但可喜的是,军事体育和学校体育在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军事学校武学,并且将学习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除此之外,还实行了严格的升留级制度。宋代通过考试来选拔军官。另外,这一时期实行的教法格、教头保甲制,也推动了军事体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间习武的传播和普及。到宋代以后,武术运动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体系。此外,在这一时期,消闲娱乐体育也有了较好的发展,例如瓦舍、社等。到宋明以后,由于娱乐休闲体育的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只能在原有的轨道上前行,无法冲破旧体系的束缚。宋元明清时期,养生术、炼养术、导引术等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二章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概况研究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以成为各类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其在高校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其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章主要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现状以及其在高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展开分析和研究。第一节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受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影响非常深远。虽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其在高校中发展的必要性使不容置疑的。(1)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汉族和少数民族能够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民族传统的文化相互交融并继承发展。(2)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及技能,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成为素质教育工作自觉开展的主体之一,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对不同民族发展变迁、生活习惯有所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另外,高校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阵地,在这里有着众多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外国专家、学者和留学生。因此,在高校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让更多的人走进、体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利于将中国民族体育向世界推广。

目前,虽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开展的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现状(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平衡

据相关统计可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共计977项,其中汉族传统体育项目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前,已有很多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各民族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例如:武术、舞龙、舞狮、划龙舟、射箭、摔跤、石锁、骑马、放风筝、扯旗、秋千、跳绳、毽子、拔河、扯铃等等。但是,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普通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很不平衡,并且内容也缺乏多样性。林建华在《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一文中对我国82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有90%的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但是,在这些高校中,有较大一部分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不足,仅占总课程的10%左右。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武术类的太极拳、长拳、器械等初级套路,少数高校开设了散打和传统健身功法,也有个别学校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出发,开设了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项目,如毽子、射箭等。总而言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所开设的项目缺乏多样性。(二)教材缺少创新特色,缺少理论基础

在现今的高校体育教材中,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初级武术套路,例如24式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和太极拳剑等。部分教材编有基本功和散打内容,极少数教材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编入了一些特色传统体育项目。郭琼珠等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统计:“武术项目内容设置的学校多于民间民俗项目内容的学校数量达85.71 %,民间民俗类达8.04%,养生类达6.25%”。由此可见,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在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此外,一些以初级武术套路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并没有将民族传统体育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例如毽球、飞镖等,而且还束缚了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发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东方文化中孕育而生的,与中国古典哲学、政治、军事、中医、宗教以及各地的民俗、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体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三)高校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匮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