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精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22:21:4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精选】

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精选】试读:

第一部分 核心讲义

模块一 综合能力测验

第一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逻辑填空

一、题型简介

1.题型特征(1)逻辑填空题旨在考查考生“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一段百来字并留出空缺处的阅读材料,需要考生根据材料选出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从而使句子意思通顺,表达准确。(2)一般情况下,逻辑填空的题干阅读材料会设置1~3个空白处,而需要填入空白处的选项所给定词语一般包括实词、成语和虚词三类,因此考生需要对每个空白处所填词性进行判断并选出正确答案。

2.解题思路

逻辑填空重点考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近义词的辨析,也即注重对选项中近义词的区分,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攻克这类题:(1)结合语言环境,看语境中的空格处需要填入一个什么特征的词语;(2)辨析选项,看选项中给定的四个词语哪一个最符合语境所需特征。

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确切的意义。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得准确、透彻。

二、实词辨析

实词是语文词类中的一种,是指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重点。一般来说,实词包括概念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等几个方面。

1.实词概念意义辨析

实词的概念意义,是指反映人们对所称谓的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要正确解答实词填空题,首先需要辨析实词所包含的核心意思,以下主要讲解的是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程度,以及词义的指涉范围这三种常见题型。(1)词义的侧重点

在近义词中,有时词义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即彼此在共同意义基础上各有侧重。如“才能”、“才华”、“才智”和“才干”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侧重指办事的能力和对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才华”侧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能力、特长;“才智”侧重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才干”侧重指工作能力。

要正确解答这种题型,就要仔细辨析每一组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对近义词的侧重点进行认真的辨析,尤其要重视词语之间的相异词素。【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答案】B【解析】“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使不发作,或者使不随便活动。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并不能使环境恶化停止。“次序”指一个接一个的状态,一般指具体的事物;而“秩序”的词义范围包括“次序”,多指抽象的事物。而题中并不是说具体的事物。因此B项正确。(2)词义的轻重程度

有些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语义轻重程度不同,这种区别会直接影响语句意思的准确表达。如“轻视”、“鄙视”和“蔑视”这三个词都有看不起的意思。但是,“轻视”只是一般地看不起(不重视),“鄙视”有视为卑鄙的意思,而“蔑视”则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分量一个比一个重。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一方面应辨析相近词语在语气或含义上的轻重程度,另一方面,应仔细体会题干句子的语境是适合使用程度轻的词还是使用程度重的词。【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这所古老的建筑正当路口,______交通。要不要拆除,有关部门正在研究。(2)这种树的表皮可以一层层剥下来,做成精致的小盒子,并不______它的生长。(3)还有难于计算的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浮游在星星与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______星光的通过。

A.妨碍  阻碍  妨害

B.妨害  阻挡  妨碍

C.妨害  阻止  中断

D.妨碍  妨害  阻碍【答案】D【解析】第一空,“妨碍”侧重于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妨害”侧重于有损害,程度较重,根据题意应选程度较轻的“妨碍”。第三空,由“星光的通过”可知,选填“阻碍”最合适。因此D项正确。(3)词义的指涉范围

表示同一事物的几个词中,所指范围大小不同会直接影响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如“事情”、“事件”和“事故”这三个词,“事情”泛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概括的范围最大;“事件”专指那些历史或社会上发生的大事情,范围要小一些;“事故”特指已经发生的意外损失和灾祸,范围最小。

考生要仔细辨析词义与语境,避免出现“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的情况;同时也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对象一定要与该词的指涉范围相契合,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现象。【例3】失败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也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成功的实力,而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在心理上______了一种固定不变的看法,这种看法往往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某个目标。这种定式心理在很大程度上______了人的思维,也同时______了人们的创新脚步。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默许  囚禁  禁锢

B.默认  禁锢  囚禁

C.默许  禁锢  囚禁

D.默认  囚禁  禁锢【答案】B【解析】AC两项错误,第二、三空,“禁锢”主要用于抽象的事物,“囚禁”主要用于具体的事物,“思维”属于抽象事物,“脚步”属于具体事物。D项错误,第一空,“默认”有承认之意,“默许”有许诺之意,“看法”与“默认”搭配更合适。因此B项正确。

2.实词的色彩意义

实词的色彩意义是指词义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色彩意义的辨析可以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入手。(1)感情色彩

人们在描述事物或谈论问题时一般都会持有一定的感情、态度、立场,或褒奖、肯定、喜爱,或贬斥、否定、厌恶。这些感情、态度、立场久而久之会沉淀在词义里,于是便有了褒义词、贬义词与中性词之分。如“鼓动”、“鼓励”、“煽动”都有激发别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是“鼓励”的意思是劝勉他人,使之积极奋发,是个褒义色彩较强的词语,而“煽动”的意思是挑唆、怂恿,是个贬义词,而“鼓动”则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是个中性词。

在解答近义词辨析题型过程中,要把握各个选项的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从而明确其差异,选择和语境感情色彩或感情倾向性最为匹配的词语。逻辑填空中作者的感情或立场是已经确定的,应试者在做题时应保证自己所填的词语在褒贬和立场上与句子其他成分所体现的一致。【例4】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出现______的情感价值取向实属正常现象,我们充分尊重个人的情感选择。但是,过度______情感的极端自由、极端物欲,其实会给个人的幸福带来许多内伤。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林林总总  鼓吹

B.琳琅满目  渲染

C.纷繁芜杂  追逐

D.标新立异  强调【答案】A【解析】CD两项错误,第二空,由“极端自由、极端物欲”可知,所填词语应含贬义,“追逐”“强调”为中性词,不符合文中色彩。第一空,“琳琅满目”多用于书籍或工艺品,与“情感价值取向”搭配不当,“林林总总”指数量众多,与“多元”相对应。因此A项正确。(2)实词的语体色彩辨析

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风格,由此便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色彩意义,即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文雅、庄重、严谨;口语则通俗朴实生动。口头语体是书面语体的源头,书面语体是口头语体的升华,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如“老爸”、“老妈”比较口语化;“父亲”、“母亲”属于书面语。又如,“商量”比较口语化;“商榷”属于书面语。“告诉”比较口语化;“知会”属于书面语。

应试者作答逻辑填空题时,首先,要看文段的体裁。如果是公文、政论文、科技说明文或文艺散文,一般用书面语体,而记叙性的文字,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其次,要看文字适用场合。如果文段选自一份政府间的外交宣言,则必然是书面语。最后还要看说话人身份,学者的语言与普通百姓的语言有着明显区别。【例5】中国国家安全局将继续加强对铁路运营的监督管理,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其安全运营自控体系,确保安全运营;同时将加强与日方、德方______,______他们尽快解除对我国高精尖技术的封锁,保证我国铁路运行不再出现类似“7·23”那样的悲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协商  要求

B.商量  催促

C.磋商  敦促

D.洽谈  恳请【答案】C【解析】B项错误,“商量”比较口语化,用来形容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不合适;“催促”不符合外交辞令的语言特点。D项错误,“恳请”是下对上的请求,不符合国与国之间交流的语境。“敦促”本身就是书面用语,比在普通场合使用的“要求”更符合材料的语意。因此C项正确。(3)实词的形象色彩辨析

词语的形象色彩,指的是某些词语能让人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联想,如“银装素裹”、“亭亭玉立”、“妙语如珠”、“柔若无骨”等等;有些词语能给人一种空间感知,这就是词语的空间维度色彩,如“弥漫”、“笼罩”、“亮堂堂”、“空荡荡”等。

在解答逻辑填空题目时,一方面要从事物的形状、颜色、亮度、动作等进行联想、把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句子的语境,选择最贴切的词语。【例6】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______,夏天绿荫满枝,秋时______,冬季银装素裹。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姹紫嫣红  硕果累累

B.风光旖旎  充实丰盈

C.生机勃勃  琳琅满目

D.婀娜多姿  五谷丰登【答案】A【解析】第一空,题中“绿荫满枝”、“银装素裹”都含有颜色,故该处也应选一个有色彩感的词语,“姹紫嫣红”最合适。第二空,秋日用“硕果累累”形容,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秋天丰收的颜色——金色。因此A项正确。

3.实词语法意义辨析(1)词义的搭配对象

不同词语有着不同的搭配对象,对与之搭配组合的词语意义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搭配习惯往往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只能通过学习实践来把握;但有些词语的搭配意义及适用对象则存在着对应关系。如“严格的要求”,“严厉的态度”,“严峻的考验”,“严谨的立场”,“严重的问题”这五组偏正短语都是固定搭配,不可混淆搭配。又如“积累”常与金钱、知识、经验、工作搭配。“积淀”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侧重聚集起来,可以与人力、资本等搭配。【例7】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西方工业社会______了二战以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人间喜剧,______了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无限的风光,但也亲身体验了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切肤之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扮演  欣赏

B.参与  感受

C.目睹  领略

D.经受  分享【答案】C【解析】第二空,能与“风光”搭配的只有“欣赏”和“领略”。第一空,“扮演”一般与“角色”搭配,“目睹”与“喜剧”搭配恰当。因此C项正确。(2)实词语境辨析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一般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前者指特定的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后者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环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答题时,考生应特别关注词语的内部语境,注意标注片段中与题干有关的信息,这其中就包含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特定感情色彩或表达风格相异的词语。具有重要意义的逻辑关系主要有:

①解释关系

解释关系指针对横线处的语词,其前或后的语境存在解释的语意,可以是“因为”、“由于”、“换句话说”、“也就是说”等标志词以及冒号、破折号、括号等标点引导解释关系,也可以是举例解释,也可以只是单纯的文字解释。

②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指横线处词语的意思与语境前或后某个词、短语或是小句子具有意思相近、色彩相同,或是语法功能一致的关系,横线处的词义根据并列部分的内容,选择词义与之相近的词语。

③相反关系

相反关系指横线处词语的意义与前或后语境的意思构成相反的关系,利用已知的语境的语意,选择与其词义相反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④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是指横线处的词语与其前或后的语境语意构成递进关系,若是横线处是对前语境的递进,横线词语就是前面语意的加强;若是横线之后的语境是递进语意部分,那么横线的语意则是对后语境语意的减弱。

⑤照应关系

照应关系是指横线处与其前或后的语境语意,看不出明显的解释、并列、转折或是递进关系,前或后的语境却有某种特殊的照应,横线处的词义就需要体现出照应的语意,这种照应可能是色彩的框定,也可能就是词义本身的框定,也可能是语法结构的框定。【附】常见实词近义词辨析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实词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见实词近义词的辨析。

①“窜改”与“篡改”

a.“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

b.“篡改”不限于文字改动,且指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

②“扶养”与“抚养”

a.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只能用“扶养”。

b.“抚养”有教养、爱护的意思,一般对晚辈、小孩。

③“沉淀”与“沉积”

a.“沉淀”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或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如:情感需要沉淀,才能写出好诗来。

b.“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

④“功夫”与“工夫”

a.“功夫”指本领、造诣;

b.“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

⑤“精密”与“周密”

a.“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

b.“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如:“这学期,我制订了周密的学习划。”

⑥“摈弃”与“摒弃”

a.“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如:“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

b.“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如:“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

⑦“清静”与“清净”

a.“清静”是没有声音、不吵闹,类似于安静。

b.“清净”侧重于没有受到打扰,可能环境并不安静,但由于没有人打扰,在吵闹声中照样可以耳根清净。

⑧“化装”与“化妆”

a.“化装”一是作假扮讲,一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b.“化妆”是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

⑨“终身”与“终生”

a.“终身”指一个人生命的未来、临终或直至生命结束,一般指个人之事,如婚姻是终身大事。

b.“终生”指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过去、现在、未来整个一生,一般指在事业上,如终生从教,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⑩“必须”与“必需”

a.“必须”是一定要这么做,有强调语气作用。

b.“必需”表示一定得有、是不可缺少的。

⑪“勘误”与“刊误”

a.“勘误”一般指文字、标点在校勘时的没有发现的错误需要加以改正;

b.“刊误”指内容、事实、数据等方面发生错误需要纠正。

⑫“截止”与“截至”

a.“截止”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了。

b.“截至”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某一天、某一阶段。

⑬“经历”与“阅历”

a.“经历”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

b.“阅历”指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⑭“谋取”与“牟取”

a.“谋取”是中性词,指设法取得。

b.“牟取”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⑮“启用”与“起用”

a.“启用”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

b.“起用”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起用”多与人搭配。

⑯“界限”与“界线”

a.“界限”是抽象事物的分界,如“思想界限”;

b.“界线”是具体地区的分界。

⑰“溶解”与“融解”

a.“溶解”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

b.“融解”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⑱“委屈”与“委曲”

a.“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感觉受冤屈。

b.“委曲”指曲折。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⑲“实行”与“施行”

a.“实行”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b.“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或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⑳“合计”与“核计”

a.“合计”指盘算,商量或指合在一起计算。

b.“核计”指核算(成本)。

三、虚词辨析

虚词,是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一类词。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考查虚词的题型固定为选择题,包括两种形式: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在后一种形式中,将实词和虚词结合起来考查的题型最为常见。

1.虚词的特点

虚词的特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三方面:

①弄清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搭配习惯,掌握易误用虚词的常见用法;

②注意辨析易混虚词的细微差别;

③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搭配使用的特点。

2.虚词辨析要点

虚词辨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熟悉词性,辨明其词性异同

不同词性的虚词,就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考生只有熟悉了虚词词性,才能做到准确答题。如句子“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写诗。”句中“偶然”是形容词,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用来形容“写写诗”显然不妥,应换用表示“间或”“有时”之意的副词“偶尔”。(2)对号入座,合理搭配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决不能随意错位。

例如: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句中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他”,后面分句的主语是“大家”,二者不一致,所以,“因为”应调到主语“他”前面。(3)明确句子关系,利用虚词合理衔接

虚词作为语意连接的纽带,其作用在于通过衔接两个句子、短语或词语达到表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目的,因此,在使用虚词之前,考生首先要明确句子之间、短语之间的关系,否则,可能出现关系混淆、关系颠倒或强加关系等错误。

例如: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句中“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两种情况不可能在同一地方同时出现,所以不能使用表并列关系的“和”,只能用表选择关系的“或”,该句犯了“关系混淆”的错误。(4)不重不漏,合理使用

虚词的使用应契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而虚词的脱漏会直接导致成分的残缺,甚至影响到语意的表达。

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句中“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3.虚词关联词辨析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对虚词的考查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句子的逻辑关系的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通过虚词的链接得以呈现,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通过关联词连接起来的,因此,掌握关联词辨析的方法对于解答虚词填空题具有很大帮助。(1)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关系。

常见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等。(2)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是指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不要说)……连(就是)……(3)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是指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有:“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不过”,“只是”, “倒是”等。【例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有过之后如何待之。但有些人犯错后,不仅不忏悔,______连______的廉耻之心都没有,令人心寒。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却  基本

B.甚至  起码

C.甚至  基本

D.却  起码【答案】B【解析】AD两项错误,根据题意,从“不忏悔”到“连廉耻之心都没有”是一种递进关系,而“却”表转折。第二空,“起码”比“基本”更能表现出那种惊讶、愤慨的语气。因此B项正确。(4)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常见的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等。【例9】后人不思进取,面对纷繁万象,(  )动手,(  )动脑,反向古人处讨说法,特别是浅学而坚信之人,(  )以一己之见,硬坐为古人立言之意,(   )竟不求知而求不知,不积累知识而积累无知,直至痴人说梦的无上境界。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并非不  也非不  或  或

B.不止不  还不  要么  要么

C.无论是  还是  要么  要么

D.既不  也不  或  或【答案】D【解析】前两空承接“后人不思进取”,因此应填入的词表否定;且“动手”和“动脑”是并列的关系,因此,前两空选择“既不……也不”。因此D项正确。(5)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是指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有:“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等。【例10】______不是以某种具体的工程应用为目的,______以揭开智力之谜为目的,______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不应当是模仿人的某项具体技能,______应当是具有充分的学习能力,______可以不从环境中,包括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任何具体技能的智能系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但是  所以  而  从而

B.如果  而是  则  而  从而

C.虽然  而是  但是  却  因而

D.如果  但是  则  却  因而【答案】B【解析】AD两项错误,结合语境和语意,根据题中的“不是……”可以推断下面应填“而是”表示并列关系。全句是为了某一目的而采用某种说法,应是假设关系,应选用“如果……”。因此B项正确。(6)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常见的表示顺承关系的关联词有:“首先……然后……”,“起先……后来……”,“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接着”,“跟着”等。(7)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指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等。(8)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等。(9)目的关系

目的关系是指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

常见的表示目的关系的关联词有:“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等。(10)取舍关系

取舍关系是指两者中有取就有舍,而选择多是从多个选项中进行最优选择。

常见的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有:“与其……不如(毋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不是……而是……”等。【附】常见的近义虚词辨析

①“不论”与“无论”

a.“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有“都、总”呼应。

b.“无论”: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如:无论如何。

②“不免”与“未免”

a.“不免”: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

b.“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

③“分外”与“格外”

a.“分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特别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b.“格外”:指本分之外,即一般范围之外,超出了平常,更接近口语。

④“几乎”与“简直”

a.“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

b.“简直”: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

⑤“恰好”与“恰巧”

a.“恰好”:指正巧。

b.“恰巧”:指凑巧。

⑥“索性”与“干脆”

a.“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

b.“干脆”:指直截了当,办事爽快。

⑦“屡次”与“一再”

a.“屡次”:指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b.“一再”:表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⑧“临时”与“暂时”

a.“临时”:表当时,到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

b.“暂时”:重在表时间短。

⑨“果然”、“居然”、“竟然”

a.“果然”:含有表示结果和预想一致,含有真的、果真如此的意思。

b.“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有这样的意思。

c.“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

⑩“忽然”、“突然”、“猛然”

a.“忽然”: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特指时间短促。

b.“突然”: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有突如其来的意思,有时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

c.“猛然”:指动作变化快,出乎意料,特指来势凶猛,猛烈。

四、成语辨析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其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而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如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成语辨析题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填空的必考题型,其出题形式一般分为单独成语辨析和搭配实词、虚词辨析两种。

1.成语辨析的考点

一般而言,成语辨析的考点可以分为两类:(1)误用成语的类型分析

成语作为一种内含丰富又约定俗成的词语,其用法一般是固定的,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考试应该学会归纳成语误用的类型,因为考试往往会考查那些容易用错的成语。(2)成语所处语境的分析

一般来说,成语的意义比较完整,结构也比较固定,把握成语使用语境是选出正确答案的关键,这其实和实词辨析类似,成语只有在特定语境下才能表达其所具有的特定含义,这就需要考生针对特定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2.成语误用辨析(1)望文生义

成语的望文生义指仅仅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其内涵导致的误用现象。由于成语的内涵是一个整体,不弄清楚其来源或成语故事内容是很难正确理解其全部内涵的。如:“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这句话将“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够被刊登的言论或作品”,而实际上“不刊之论”的意思是“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2)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是指将本来用来形容A事项的成语用在了B事项上,由此造成的搭配不当、用错对象的现象。汉语中,很多成语的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都是约定俗成的,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华山群峰耸峙,巍峨险峻,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句话将“鬼斧神工”一词误用,“鬼斧神工”一般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物。(3)褒贬错位

成语中很多属于倾向性成语,也即成语的内涵带有或褒或贬的含义,这些成语都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倾向,如果考生不辨明成语的色彩,就很容易出现褒贬误用的现象。如:“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牺牲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似乎缺少些刚烈。”这句中的“始作俑者”本意是第一个制作用来殉葬的木偶、陶偶的人,现在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说“谭嗣同”是“始作俑者”显然是褒贬失当。(4)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只有放在固定语言环境中才能表达出特定含义,用在另一个语境中就会出现歧义或搭配不当现象。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成语从表面意思上说,是非常符合句意的,常常给人一种用的恰到好处的感觉。不过,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其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实不合语境要求。谦辞和敬辞误用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如:“你放心,在这件事情上,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这句话中“鼎力相助”被误用,该词一般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5)语义重复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要和句中其他词语进行搭配。因此,考生应该注意虽然某些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容易出现与前后语段某个词语意思重复。如:“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本来就含有“笑”的意思,与后面的“笑”重复。(6)对象不当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等。如果不了解它们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其中“汗牛充栋”的指涉对象一般是书籍,这里误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7)词性混用

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有所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不搭配。如:“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8)违背逻辑

在成语运用中会出现成语本身的意义非常准确,但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的现象,如此会造成句意前后矛盾、不合事实或不合情理等问题。如:“你这样漠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像个做父亲的吗?”句中“漠不关心”不能接宾语。

3.成语辨析技巧(1)解题点拨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那些比较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和说法,能够表示特定的含义,使用时是一个整体,不能断章取义,拆开来理解。很多成语是从古代故事或典故流传至今,所以它的用法不像现代汉语词汇,成语有其固定的用法结构和适用语境,考生只有了解了其来源才能熟练地运用。(2)解题技巧

①区分成语的本意和引申意

成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除了它的本意以外,还可能产生其他的引申含义。例如“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如果不了解它的本意,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对山水的一个表述,这就和它的本意大相径庭了。“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是讲述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著名琴师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②紧扣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贬词褒用,例如:“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用在该句和语境不合适。褒词贬用,例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③体会成语的具体语境

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说,成语也有谦辞和敬辞之别。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有的词语有时态色彩和行业色彩,这些都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区别。

④遵循句子逻辑关系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很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如:“在书籍的浩瀚海洋里,学会使用书目,常常能够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一句子中的“事倍功半”显然用错了,“学会使用书目”应该是一种进步,不可能“功半”,应该是“事半功倍”的误用。

⑤记住部分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当中,如“这家公司的雄厚财力是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第二章 语句表达

语句表达可以细分为语句排序题,语句衔接题,结语推断题,病句、歧义句辨析,修辞辨析,标点辨析,熟语辨析,字音字形辨析等。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句子的语法规范、成分结构及内在逻辑等的理解程度。

一、语句排序题

作为语句表达的经典题型,语句排序题往往给出几个句子,要求考生对其进行排序。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表2-1  语句排序涉及的逻辑关系

要解答语句排序题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关键字、词(1)指代词

指代词一般是指代前文出现的固定的指代对象的词语,在正常情况下,它前面肯定有与它对应的内容。结合这一特点,可将其应用在语句排序题中:①代词不适宜放在开头,因此可以直接排除以代词为开头的选项;②代词指代的对象往往在它之前的句子中,可以通过辨别前后句有无这种衔接关系进行选项的排除。比如“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那时”、“其”、“其中”、“此”、“彼”等代词在句中都起复指作用。【例1】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②④①

B.⑥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⑤②③④①⑥【答案】C【解析】AB两项错误,⑥由代词“这”引导,代词要指代前文的内容,句⑥放在首句会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②讲的是植物和动物,⑤中的“北大西洋暖流”和③中的“大西洋暖湿气流”话题一致,衔接更紧密。因此C项正确。(2)关联词

关联词可以提示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关联词语可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只要……就……”、“因此”、“所以”、“然而”、“却”、“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再”、“同时”、“相反”、“其实”、“可见”、“首先”、“其次”等,这些字词在句中暗示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考生判断句子衔接是否连贯。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即可有效找准句子逻辑顺序:

①关联词通常都是配对使用,并且有其固定的搭配习惯,据此考生可确定含有成对关联词的两个句子间的前后顺序。

②单独使用的关联词,可通过句子意思寻找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前后句子顺序。【例2】①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如此

②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仍然保持着对资本流动的严格控制

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屡屡可以躲过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

④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⑤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尚不成熟的金融体系碰上了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际资本

⑥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新兴市场国家逃脱过金融危机的魔爪

对上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③②⑥⑤④①

B.⑥①⑤④③②

C.④①③②⑥⑤

D.③②④①⑥⑤【答案】D【解析】由句③中的“中国之所以……”和句②中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知,②应该紧跟在③后面。由句④中的“从来都是……”和句①中的“对……尤其如此”可知,①应该紧跟④句之后;⑤对⑥句中现象的产生进行了解释,⑤应排在⑥句之后。由题意可知,②句引出一个关于“资本流动”的话题;由话题的统一性原则可以判断出,以“资本的自由流动”起始的句④应当紧承句②。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②④①⑥⑤。因此D项正确。(3)具有关联性或暗示性的词语

语句排序题中,有些语句没有明显的指代词或关联词,但含有某些具有关联性或暗示性的词语,它们对于解题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而言,这些词语在句意上的关联与照应关系主要体现在时间上的照应、地点上的照应、方位上的照应、人物的关联、景物的关联、事件的关联等情形上。【例3】①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止于此,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

②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

③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④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

⑤此外,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

⑥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而是(  )。

A.④①③⑤⑥②

B.⑤③②⑥①④

C.②⑥③①④⑤

D.①②③⑥⑤④【答案】C【解析】AD两项错误,②句末出现“祥瑞”,⑥句首有“这种祥瑞”,紧承④句内容,故两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②⑥。B项错误,⑥句指出祥瑞分为5个等级,③句解释“其中”的嘉瑞,故③句应放⑥句后。正确的顺序为②⑥③①④⑤,因此C项正确。

2.找出句子间的承启关系

承启关系指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上承下启,前后勾连的关系。承上启下的句子间往往前后相连,因此,根据句子间的承启关系也可确定句子的排序,而利用承启关系解答语句排序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句型要一致

句型一致是指所给的几个句子中,前后句的句式要一致。如果两个句子采用相同的句式时,由于表达要通畅,并且要增强语势的原因,此两句常常可以相连。【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答案】D【解析】①、④两项中都有“既有……则有……”句型,应排在一起。依时间上从古到今的顺序可知⑤在③的前面,因此D项正确。(2)前后句内容相关

内容相关包括相对应的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等内容保持一致。如果两个句子中出现后一句开头与前一句末尾内容相同或相关时,基于此两句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它们通常是相连的两句。【例5】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四句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依法办事

②依法律己

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法律

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三个“依法”应紧紧相连,③中的“懂得”也应与前文的“懂得”相连,③应排在第一。根据语境,三个“依法”中较长的④应排在最后。因此D项正确。(3)修辞手法要一致

句子的承启关系有时会利用修辞手法来体现,主要涉及排比、对偶,有时候还有顶真。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顶真是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又如:“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例6】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答案】C【解析】B项错误,②句末尾的“动物”与④句开头的“动物”互相呼应,形成顶真结构,故④句应紧跟在②句后面。AD错误,⑥有指示代词“这”,一般不放段首。

3.认清语段的表达方式,明确语句的表达顺序

解答语句排序题首先应该从总体上把握句子的表达方式,考生应认识语段的表达方式,明确语句的表达顺序。正常情况下,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不同的表达顺序,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主要考查以下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1)记叙的表达方式

记叙的表达方式通常使用时间顺序,又可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这类题目,在所给句子中一般都会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者暗含时间的词语。情节的先后,行踪的变化,或动作行为的承接等都是通过或明或暗的时间标志词体现出来的。【例7】将下列打乱了次序的语句进行调整,使其还原为一篇精美的小小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直起腰,快步朝前走去。

②五分硬币从他手指缝钻出,掉到地上。

③后面传来低低的细语和响亮的、富有节奏的高跟鞋敲打路面的声音;恍惚间,他看到了那熟悉的,随风摆动的裙子。

④他朝着校门外的瓜子摊儿走去,手伸进裤兜……

⑤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

⑥他弯下腰,刚要将它拾起……

⑦高跟鞋的声响也渐渐远去。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②⑥③①⑦⑤

C.②⑤①③⑦⑥④

D.⑤⑥③④②⑦①【答案】B【解析】AC两项错误,由①句的“他直起腰”,⑥句的“他弯下腰”可知,⑥应排在①之前。D项错误,⑤句“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言有尽而意无穷,明显应放在句尾引人回味,而不是放在开头引出故事。(2)议论的表达方式

议论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议论是以理服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基本的论证形式有正论与驳论,论证方法包括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比喻法、对比法等。如果题目考查的是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议论,那么该语段一般遵守逻辑顺序。【例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弘扬生命的价值,必须将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统一起来。一个人打造生命品质,(  );(  );(  );(  )。

①不是追求自我的幸福,而是将这份幸福和成功也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②不是追求个人某方面的突破,而是追求人格的全面发展

③这样所弘扬的生命价值,就有了全面性

④不是追求局部的成功,而是生命的整体丰盈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①、②、④句构成排比结构,应相互连接,③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应放最后。②④讲的都是个人的发展,只有①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联系起来,是对打造生命品质的更深一层的论述,故①应排在④之后。因此B项正确。(3)说明的表达方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多用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多用于说明事理,正面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例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的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答案】C【解析】从“又”、“还”这些词中可以判断出⑥、①都在⑤的后面。从“阳光”这个角度可知⑤④相连,因此C项正确。(4)描写的表达方式

语句排序题中,对事物进行描述通常采用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的方式,同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感觉方式。在解题时,通过通读所给语句,找出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接着需要注意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分清语段是采用仰视还是俯观,是有固定的观察点还是移步换景,是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另外,也要注意描写性文字中对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想象的运用,这样就可以运用想象让景物在自己意识中依次呈现。【例10】下列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排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⑤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A.⑤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⑤

C.②⑤①③④

D.①⑤②③④【答案】A【解析】文段的五个句子中,有“大海”、有“月亮”,可以按照从天上——“月亮”、到地上——“大海”、再到“海滩”的“空间顺序”排列。因此正确顺序为⑤④①③②。

二、语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是文段中给出一个空白,要求考生在选项中选一句最恰当的语句填入空白处,使文段表达得更流畅。其典型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选项通常是一句完整的话。

1.出题方式

出题点一般设置在材料开头、段中及尾句三个位置,考查最多的形式是段中及尾句两类,下面分别介绍段中及尾句出题点的解题技巧:(1)段中出题

这一类语句衔接题的空白出现在句子中,考生应该从空白处的上下文语境出发,确定空白处的前后句间的逻辑关系,在语段中搜寻可能出现的提示信息,比如陈述的主体、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情感倾向性等。【例1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便是黄州赤壁、陡峭的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______,有了视角与空间的变异,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______。______,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产生各具特色的审美愉悦。

①但一仰一俯之间就有了气势

②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

③因此也就有了冥思和游观的价值

④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

⑤主观感情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⑥客观物象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答案】B【解析】“攀登俯瞰”为“俯”,“荡桨仰望”为“仰”,一俯一仰,由前后照应原则可知,第一个横线处选②。按照对事物的认知顺序,应该先有“游观”,后有“冥思”,第二个横线处选④。因此B项正确。(2)尾句出题

这种语句衔接题的空白出现在文段的末尾,这就要求考生通读整个文段,并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陈述主体,了解文段的大致叙述脉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确选项的陈述主体与整个文段的陈述主体必须保持一致,表达倾向也要跟全文一致,有时正确选项还可能是对前述文段的概括和总结性表述。【例12】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答案】A【解析】这道题的空白在结尾,纵观全文,可以知道文段先讲述人们把癌症的发生率高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接着用“于是”引出两个分句对这一趋势的解读,前一个分句说“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后一个分句说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结果会怎样,应该填入一个表示结论性的话。再结合全文表达的倾向,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已经对现代食物的品质产生了质疑,如果能指出深层次的原因自然会得到公众的认同,因此A项正确。

2.解题技巧

总体来讲,语句衔接题的难度系数不是很高,考生只要抓住逻辑关系及文段语境和叙述对象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了更加快速地定位正确答案,考生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练习:(1)前后语境

解答语句衔接题时,应快速通读文段,找出空白处前后语境。可分析其前后逻辑语意关系,基于对前后语意关系的分析来判断空白处的语意可能是什么。(2)逻辑关系

需要特别注意空白处前后语境之间的关系,常见的语境逻辑关系包括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顺承关系等。(3)结构层次

有时正确选项的句子放到空白处,文段会形成一种“总—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