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害虫防治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07:16:55

点击下载

作者:张国安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农作物害虫防治手册

农作物害虫防治手册试读:

第二版前言

《农作物害虫防治手册》第一版于2000年9月出版,第一版参加编写的人员有张国安(主编)、傅四礼(副主编)、史绍德(副主编)、还有焦晓国、衡雪梅、刘平青、王庆海、赵菊鹏、谭永钦、崔旭红。第一版至今已有六年时间,在这短短六年中,不但农作物害虫有所变化,如烟粉虱已在棉田大面积发生,同时新农药不断涌现,一些高毒农药已经禁用。为此,我们进行了第二版的修订工作。与第一版相比,本版的修订原则和特点是:

1.根据近年农作物害虫发生的变化,增加了烟粉虱、甜菜夜蛾等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2.根据农药的发展,删除了禁用农药,增加了环境友好农药的品种。

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肖风平女士协助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谨表由衷的感谢。

由于主编者的学识和经验有限,在再版的工作中,必然还存在某些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6年10月

一、作物虫害防治的一般方法

作物害虫的一般防治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五类: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和物理机械防治法。这些防治方法各有其特点,在不同的时期对控制害虫的危害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任何一类防治方法,都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虫害问题。因此,必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从农业生产全局考虑,根据害虫种类、作物特性、耕作制度、有益生物以及与环境条件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使其互相补充,彼此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经济有效地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保护作物获得稳产高产,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各种防治方法介绍于下。

(一)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的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本国,从本国传到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整套措施。

植物检疫在防止农作物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与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提高国际贸易信誉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情况下,害虫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区域性,但也存在着扩大分布的可能性。一种害虫在原产地,往往由于天敌、植物抗性和长期形成的农业生态体系的抑制,其发生和危害常不引人重视。如通过农产品的调运,将此害虫传入新地区后缺乏上列这些控制因素,当条件适宜时引起严重危害,不易肃清。例如蚕豆象就是随着日本侵略军的入侵从马料中传入我国的,马铃薯块茎蛾、棉红铃虫、苹果绵蚜等都是从国外传入的,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无疑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植物检疫便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

1.植物检疫的范围

概括地讲,植物检疫包括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两方面内容。

对内检疫亦称国内检疫。为了防止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由于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等传播危险性病、虫、杂草,由各省、市、自治区的植检机构会同邮局、铁路、民航等有关部门,根据各地人民政府公布的对内检疫办法和检疫对象名单,执行检验,以防止局部地区危险性病、虫、杂草向外传播蔓延。

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为防止外国有关物品中带有危险性病、虫、杂草输入国内,引起重大损失,由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间交通要道等处,设置植物检疫及商品检查站等机构,对出入口岸及过境的农产品等物进行检验和处理。

2.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

调查研究和情报资料的收集是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基础。不摸清各地病虫分布和危害情况,就无从确定该地区的植检对象。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地病虫害进行普查、抽查或专门调查,了解当地病虫的发生种类,危害情况和分布范围,从而确定植物检疫对象。检疫对象的确定,应依据下列各原则:(1)国内尚未发现或虽已发现而分布不广,或发生虽已相当普遍,但正在大力控治,进行消灭的。(2)在各国或传播地区,对经济上有严重危害性而防除极为困难的。(3)必须是人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材料、农产品、工业原料等运往各地的。

在拟定输出、输入植物检疫对象名单时,还应考虑到,为履行国际植物检疫义务,应把必须加以防范、封锁、消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列入。

3.植物检疫的执行步骤

(1)划定和宣布疫区、保护区。在确定检疫对象之后,根据检疫对象分布范围和工作需要来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一旦划为疫区,就要严格执行检疫措施。并由国家或地方定出法规共同遵守。疫区和保护区可按工作进展情况,加以缩小或扩大。(2)组织力量,进行消灭。划定疫区后,就要从全局考虑,充分发动群众,对该地检疫对象,进行封锁隔离并彻底消灭。(3)检验及处理。对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可分为产地检验、抽样检验及试种检验。经植物检疫部门检验后,如不带有检疫对象,即可签证放行。如发现有检疫对象,就应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如禁止调运、退回、销毁;禁止播种;责其在指定地点进行消毒,经复查合格后放行;责令其改变运输路线、使用地点及使用方法,就地加工或限制使用期限等。

(二)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方法,是在认识和掌握害虫、作物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农田环境,从而直接消灭或抑制害虫的危害。

1.农业防治的基本原则

农业生态系统中,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管理措施的变动,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也同时影响着害虫的食物营养和栖居的环境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在深入掌握耕作制度、栽培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与害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基础上,就有可能在保证丰产的前提下,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减少害虫的虫源,并造成利于作物而不利于害虫的条件,把害虫的种群数量限制在不足以造成危害的水平。农业防治可从如下几方面考虑:(1)压低种群基数来控制害虫发生数量。害虫种群数量总是在一定虫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基数的大小,必然会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快慢。如红铃虫通过仓库防治;稻区冬前处理稻根等。压低了越冬基数,次年第一代红铃虫和三化螟田间种群数量就能降低。(2)影响害虫的繁殖率控制其种群数量。害虫种群发生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繁殖率,包括生存率、性比、生殖力和繁殖速度等。凡能对以上几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都可能有效地控制种群数量。(3)影响害虫的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例如棉田套种油菜繁殖菜蚜招引天敌,通过天敌有效的控制棉蚜的危害。(4)影响作物长势减轻作物受害程度。栽培管理条件好,作物生长势强,可提高抗虫和耐虫能力,减轻危害损失。(5)直接影响害虫的种群数量。通过农业技术改变害虫的生活条件或对害虫的机械杀伤,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如稻螟在茎秆内化蛹,随稻田水层深浅其部位有高有低,在化蛹前放干水让幼虫在茎秆基部化蛹,蛹盛期再灌水可将其淹死。水稻食根叶甲适于烂泥田生活,改善排水条件即可控制危害。

2.农业防治的基本方法

(1)深翻改土防治害虫。深翻改土防治害虫主要是改变土壤的生态条件,抑制其生存和繁殖。如棉铃虫幼虫常在土表层4~6厘米处作蛹室化蛹越冬,进行冬季深翻可以破坏其蛹室和使蛹损伤而大量死亡;地下害虫在冬、夏潜伏深层,通过深翻,将越夏、越冬的幼虫翻至土表晒死或冻死。(2)合理的作物布局。农作物的合理布局,不仅有利于作物增产,也有利于抑制害虫的发生。例如在稻区,如连片种植同一成熟期的水稻,螟害一般减轻;早、中、晚熟稻混种,螟害加重。(3)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轮作对单食性或寡食性害虫可起恶化营养条件的作用。不少地区实行稻麦轮作可抑制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的危害。有些地区实行棉麦间作套种可大大减轻棉蚜的危害。但间作不当会加剧害虫危害,如棉豆、棉芝麻间作易造成叶螨的大发生,应予以改进。(4)抗虫育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害虫的受害程度差异不同,表现出作物的抗虫性。作物品种的抗虫性一般表现为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三种情况,利用丰产抗虫品种防治害虫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目前世界上对各种主要病虫的单项抗性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同时正在大力加强各种病虫的综合抗性研究。单项抗性研究所育成的品种只能抵抗某一种病虫害的少数生理型,这种抗性易受地域环境的变化影响,并不稳定;综合抗性研究所育成的品种,能抗多种害虫及某一病害的多种生理型,较少受地域或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国际水稻研究所,对抗黑尾叶蝉和褐稻虱品种的育种工作,目前的方向是把多种抗性基因综合到一些改良品种中去,不仅正在选育兼有抗叶蝉和褐稻虱的品种,而且还在选育兼抗多种害虫,甚至兼抗多种水稻病害的品种。

我国在抗虫育种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1975~1976两年,共鉴定了各协作单位提供的玉米品系500多个,其中抗螟性表现最好的是“四平”自交系,而抗螟性稍次的也有数十种,这些鉴定结果均已提供育种部门作为培养抗螟杂交组合的参考。湖北省植保所近年已初步选育出抗褐飞虱较好的品种,正在进行示范推广。(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使作物获得高产的有力措施,在防治害虫上也有多方面作用。能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提高抗虫能力;增加作物总体积,减轻损失的程度;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加速虫伤的愈合;改良土壤性状,恶化土壤中害虫的生活条件;直接杀死害虫等。例如,在稻田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施追肥,促进水稻早发、早分蘖、抽穗整齐,可使早稻避过第2代三化螟危害,晚稻避过第4代三化螟的危害。如果施肥不当,常能造成害虫繁殖的良好条件。例如棉田施用未经腐熟的饼肥作为基肥,可以诱集种蝇产卵危害。因此,在施用饼肥的棉区,作为基肥应当深施,并与棉籽隔离。又如稻田施氮肥过多过迟,常会引起水稻叶色嫩绿,行间郁闭,常招致螟虫、纵卷叶螟、叶蝉和飞虱的严重危害。因此,及时合理施肥,重视氮、磷、钾的配合,在减轻害虫危害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6)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使单株营养面积适当,通风透光良好,生长发育健壮,可以大大提高作物对害虫的耐害性,促进增产。对水稻来说,合理密植可以减少无效分蘖,使抽穗整齐,可以减轻螟害。但若过于密植,又常会引起植株徒长,茎秆细弱,根系发育不良,易于倒伏,光照不足,给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的猖獗发生创造条件。(7)兴修水利、合理灌溉。兴修水利可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控制某些害虫的发生。如飞蝗发生基地的总特点是水位不定、杂草丛生、耕作粗放,为蝗虫提供充足食物和产卵的适宜条件。通过水利建设、围湖造田,消灭杂草,完全改变了自然面貌,就从根本上控制了蝗灾。

适时合理灌水,也可以控制一些害虫的发生。如棉田灌水可杀死棉铃虫蛹等。(8)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各种增产措施的综合运用,同时对防治害虫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精选良种,适时播种,可减少害虫危害,并促进作物壮苗快发。

2)适时中耕除草,切断桥梁寄主,恶化生存环境,可有效的防治害虫。

3)适时间苗、定苗,拔除虫苗,及时整枝打杈,对于防治棉蚜、棉叶螨和棉铃虫等有显著效果。

4)清洁田园,及时将枯枝、落叶等清除集中处理,可消灭潜藏的多种害虫。

3.农业防治的优缺点

(1)农业防治的优点。综上所述,农业防治有如下的优越性:

①通过农业耕作栽培技术,有可能在控制田间生物群落、调节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与避开作物危险的生育期等方面起作用。可以消灭或压低害虫的虫源基数,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甚至达到根治害虫的目的,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要求。

②符合“经济、安全、简易”的原则。农业防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结合耕作栽培管理的必要措施进行,毋需特殊的设备和器材,不增加劳动力和成本负担。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没有副作用,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避免杀伤天敌。

③持续效果长,增产效益大。农业防治一旦被群众所接受,推广面积大,持效期长。同时紧密结合增产措施进行,增产效益大。(2)农业防治的局限性。农业防治虽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局限性。

①农业防治某些措施有时与丰产栽培技术是有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丰产为前提,不能单纯从害虫防治来考虑。

②一个地区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往往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加以改变必须全面考虑,权衡利弊,估计后效,因地制宜推广。

③农业防治的收效往往较慢,而且在有些情况下仅起辅助作用,不如化学防治见效快,当害虫大量发生严重危害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化学防治法

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农业害虫的措施,称为害虫的化学防治法。应用化学防治时,采取各种方法使药剂和害虫接触,或被害虫取食而发生作用,破坏害虫的生理代谢,导致其死亡。有些农药能使害虫对作物有拒食作用,因饥饿而导致死亡;此外,利用化学不育剂和昆虫激素类似物等防治害虫的措施,也属于化学防治的范畴。化学防治是当前国内外最广泛采用的防治手段,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化学防治法的特点

(1)化学防治的优点。

①高效。防治害虫时,往往使用少量的化学杀虫药剂,就能收到良好的杀虫效果。应用90%万灵可溶性粉剂加水稀释3000~4000倍,就能有效地防治多种重要害虫,每亩用药量仅需21~83克。

②杀虫速度快。有些害虫繁殖速度极快,如蚜虫在适宜条件下4~5天即繁殖一代,一头蚜虫经20天即有成千上万头;有些暴食性害虫,如黏虫、飞蝗短时间内即可把作物吃光。应用化学农药就能迅速消灭其危害,如用敌敌畏往往几秒至几分钟能击倒害虫。

③使用简便,投资较少。化学农药与其他防治手段相比,具有使用简便和投资较少的特点。化学农药一般均有工厂生产、商业部门销售的成品,购买后可立即在田间使用,十分简便,而且其成本也一般较其他防治方法低。(2)化学防治的缺点。化学防治方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长期广泛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一些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并且抗药性害虫种类在日益增加,仅至1980年具抗性的害虫已达481种,到了90年代初增加到552种,90年代末已增加到900种。

应用广谱性杀虫剂,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杀死害虫的天敌,因而易出现一些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引起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事故。由于广泛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易造成污染大气、水域、土壤和农产品,对人畜健康造成威胁,甚至中毒死亡。(3)农药对害虫的杀虫作用。化学农药种类很多,它们的杀虫作用因药剂的种类而异,根据杀虫药剂进入虫体的途径和作用方式有如下几类:

①胃毒作用。将化学农药喷撒在植物体的表面或制成毒饵,害虫通过咀嚼口器取食进入消化器官,引起中毒死亡。

②触杀作用。指药剂与虫体接触后,经昆虫的体壁进入体内封闭昆虫的气门,引起中毒死亡。接触杀虫剂目前种类最多,使用范围最广。

③内吸作用。有些杀虫剂使用后,能被植物某些部分所吸收,并传导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使植物体内带毒,害虫取食后引起中毒死亡。内吸杀虫剂一般使用方法有喷雾、涂茎和拌种等方式。

④熏蒸作用。有些杀虫剂能在较低温度下气化,使有毒气体随空气经过害虫的气门进入虫体引起害虫中毒而死。

⑤拒食作用和忌避作用。当害虫取食有些杀虫剂后虽不能直接致死,但使其正常生活机能受到破坏,食欲减退,停止进食,引起饥饿死亡,这种作用称为拒食作用。另外,有些杀虫剂洒布于植物体后,害虫闻到气味而避开,称忌避作用。

⑥不育作用。杀虫剂被害虫取食后作用于生殖系统,使雄性不育或雌性不孕而无法产生后代,称为不育作用。

2.常用杀虫剂种类及其应用

(1)有机氯杀虫剂。是含氯元素的有机化学物质,按生产原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苯为原料的DDT(二二三)和六六六等。另一类是利用炼焦副产品环戊二烯作原料的氯丹、七氯、灭蚁灵、硫丹等。前一类在40年代合成以来,发展很快,世界各国使用非常广泛,在防治害虫上立下了汗马功能。但是,六六六、DDT其性质比较稳定,污染环境严重,并且在人体内有积累中毒现象,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根据国务院指示,我国已于1983年4月1日开始停止生产。目前大部分有机氯杀虫剂已禁止使用,只有少数品种还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如硫丹、甲氧滴滴涕、三氯杀虫酯等。(2)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继有机氯杀虫剂之后发展的另一类农药,是当前世界上品种最多的一类杀虫药剂。有机磷杀虫剂脂溶性强,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易挥发,对酸性及中性物质较稳定,在碱性液中则迅速分解失效。这类农药大多兼有触杀、胃毒和熏蒸的杀虫作用。毒性强,杀虫范围广,且多数兼有杀螨作用。有机磷农药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易于降解,故无大的残毒问题。主要品种有敌百虫、敌敌畏、氧化乐果、马拉硫磷、辛硫磷、水胺硫磷等。

敌百虫的胃毒杀虫作用很强,也有触杀作用,对许多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黏虫、地老虎、棉铃虫等有特效。可适用于防治粮、棉、果、菜、烟、茶等害虫,也是灭蚊、蝇的良好药剂。敌百虫对人、畜低毒,白鼠口服致死中量(LD50)为625毫克/千克,对鱼有毒,对一般植物较安全,但对高粱极敏感,不能使用。(3)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2.5%乳油为透明状淡黄色或黄色液体,带有芳香味。日光下稳定,贮存2年不失效。

溴氰菊酯对人畜中等毒性,大白鼠口服致死中量(LD50)为128.5毫克/千克,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但无内吸和熏蒸作用。可用于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害虫的防治。对棉蚜、棉铃虫、红铃虫、菜蚜、菜青虫、小菜蛾、茶尺蠖、茶毛虫等都有较好防治效果。目前常用剂型为2.5%乳油,加水稀释2000~4000倍喷雾,或每1亩25~30克(有效成分0.5~1克)左右,防治棉铃虫效果良好。

又如杀灭菊酯,又名速灭杀丁,它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对昆虫以触杀作用为主,并且兼有胃毒、杀卵和拒食作用。适于在棉花、果树、蔬菜、烟草、水稻等上防治多种害虫。在棉花上使用,每1亩用20%乳油30~40毫升;在其他作物上每1亩用20~30毫升。

还有二氯苯醚菊酯、灭扫利等。(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西维因、呋喃丹、抗蚜威、叶蝉散、速灭威等。特别是美国杜邦公司经多年研究,开发的新型杀虫剂“杜邦万灵”,具有杀虫谱广、效力强、见效快、残留量低、对作物安全等优点。杜邦万灵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可有效地防治多种害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在81个国家注册,杀虫谱超过120种害虫;其最大优点在于喷到害虫卵上时可直接杀灭虫卵,如对棉铃虫、红铃虫卵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喷药后1小时之内见效,能及时阻止害虫危害;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5)有机氮杀虫剂。有杀虫双、双甲脒等。如杀虫双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施药后能被植物的叶、根吸收和传导其药效,并有较强的杀卵作用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对多种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螟虫、纵卷叶螟有特效。(6)熏蒸杀虫剂。主要用于能密闭的仓库、粮食加工厂、面粉厂、帐幕及船舱等场所进行毒气杀虫的杀虫剂。熏蒸剂可杀死在植物和植物产品内的害虫。熏蒸技术上要求安全、有效、经济、快速。因此,是一项较为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粮食保管中最常用的是磷化铝和溴甲烷等。

磷化铝(AIP),商品名称为磷毒。由于其使用简便、用药量少,效果好,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磷化铝熏蒸剂压制成片剂使用,极易吸收空气中湿气生成磷化氢杀虫。磷化铝片直径20毫米,厚5毫米,重3克,可产生磷化氢1克。磷化氢的扩散速度主要决定于剂量的大小,在散堆稻谷中的渗透力可达3米。磷化铝与蒸气的反应速度决定于温度和湿度。当温度25℃,相对湿度75%~80%时,12~15小时可以分解完毕。当低于15℃,相对湿度低于10%时,4~5天才分解完毕。

磷化铝能防治多种仓库害虫的成虫、蛹、幼虫及卵。在仓库内包装堆垛可以采用地面施药,或在地面上放竹槽,施药于竹槽内。如果是散装大垛,可施药于大垛周围的地面上,同时在粮堆上面施药。在仓库内每立方米可施药1~4片或2~8片。熏蒸时间在12~15℃需要5天,16~20℃需要4天,在20℃以上只需3天。熏过的粮食散气3天以后,已无磷化氢残留。因此,也可以把药片放在粮食里熏蒸,残渣是无毒物质,可以任其混在粮食里不必清除。

施药时要注意,每一投药点的片剂不能重叠堆放和与水接触,以免磷化氢聚热或与水接触而燃烧;熏蒸时如发生燃烧,应用干砂扑灭,严禁用水浇。

溴甲烷,又称甲基溴、溴化甲烷。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有时带黄色,沸点低(4.5℃),在低温下即可以气化,渗透能力很强,在物体上的吸附力小,适用于低温时熏蒸。溴甲烷用于仓库熏蒸时,建筑物必须完好,不能漏气,如有空隙和裂缝必须用多层纸张封闭。使用量每37立方米应用溴甲烷0.5千克。检疫的苗木、果品熏蒸,用药量可适当增加1~2倍。熏杀土壤线虫,每平方米用45毫升有效。成熟的番茄及常绿树,都不能用溴甲烷熏蒸。

溴甲烷为无警戒性的毒气,对于高等动物的毒害较一般的熏蒸剂为轻,如长久呼吸接触当时没有感觉,但事后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在操作时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1997年9月《议定书》缔约国大会第9次会议决定,发达国家于2005年停止溴甲烷的生产和使用,发展中国家2005年以后每年的生产和消耗量不超过1995~1998年平均水平的80%,并且在2015年完全淘汰溴甲烷。

3.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杀虫药剂,才能发挥杀虫剂安全、经济、有效的作用;反之,就会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1)对症用药。杀虫药剂的种类很多,各种药剂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要根据田间害虫发生的种类和特性,按杀虫剂的性能,选用对口的杀虫剂防治害虫。如棉花苗期防治棉蚜,常常伴有棉叶螨、蓟马的危害,防治时要选用既能防治棉蚜、又能兼治棉叶螨和蓟马的农药品种,如乐果乳剂等。此外,作物种类不同,使用农药品种也有很大差别。如高粱对敌敌畏、敌百虫容易产生药害,防治高粱蚜时不能使用以上两种药剂。(2)适时施药。适时用药是防治成败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掌握在害虫的幼龄时期施药,既高效又省药。因此,只有搞好预测预报,准确掌握虫情发生动态,才能确定防治适期。例如防治地老虎,如在3龄以前的低龄幼虫时施药,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错过时间,幼虫白天在土下潜伏,夜间咬断作物幼茎,抗药性增强,一般施药难以奏效。(3)精确掌握用药浓度和用量。杀虫剂的浓度和用量是根据害虫对象(种类、虫态、虫龄)、作物类型、作物生育期及施药方法等决定的。由于各种条件千差万别,在大面积施药前,应事先做好各种农药的试验、示范,总结经验,找出适宜的用药浓度和用药量。一般棉田用量比稻田多,作物后期比苗期多,泼浇法比喷雾法用量大。(4)恰当的施药方法。应根据所用药剂的特性,害虫发生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施药方法,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好,用药量少,药效持续时间长的目的。目前推广的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对于防治作物体表危害的害虫,具有防治效果好、功率高、省药、省工等优点;在防治棉苗期蚜虫、叶螨、蓟马等害虫时,应用内吸杀虫剂如久效磷、或氧化乐果与羊毛脂或聚乙烯醇混合后涂茎,效果好,成本低,持效期长。在稻区推广丁硫克百威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蓟马、飞虱、叶蝉等害虫,比常规喷药效果好,而且减少农药的飘失,也避免了杀虫剂与天敌直接接触,从而有利于保护天敌。(5)科学地混用农药。科学、合理地进行不同农药混用,有扩大防治范围、增效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等优点。相反的也可能使农药失效、使作物造成药害等负作用。如西维因与乐果混用,既可防治三化螟,又可兼治稻叶蝉、蓟马和稻纵卷叶螟等;溴氰菊酯与硫丹混用不仅可使防治棉铃虫增效,又可兼治棉叶螨、棉蚜、红铃虫等。

农药混用必须合理,遇碱性物质容易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如马拉松、杀螟松、敌敌畏、磷胺、西维因、速灭威等,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松脂合剂、石灰、氨水等混合使用,否则会失效,甚至可能引起药害;药剂混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药剂受到破坏并能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品种,不能相互混用。如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混合后,立即产生黑褐色的硫化铜沉淀,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均被破坏,用到植物上就会发生药害。

因此,喷过波尔多液后若要再使用石硫合剂,应间隔20~30天;混合后出现乳剂被破坏的,不能相互混合使用。如辛硫磷与石硫合剂混用,会出现乳化不良现象,降低药效。(6)交替施药。同种作物长期连续使用一种农药其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如棉田长期使用敌杀死等化学农药,会使蚜虫、叶螨产生抗药性。因此,提倡不同杀虫剂交替或轮换施用。

(四)生物防治法

利用有益生物及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法。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存在的,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的关系联接在一起,使生物之间保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是生物防治的理论依据。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产生抗性,而且有些措施能较持久地保持着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生物防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过去广东省农民即创造性的应用黄橘蚁防治柑橘害虫,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直到建国前,生物防治科学未能得到很好发展。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近40多年来,生防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1年广东省开始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研究。1953年湖北宜都的柑橘遭受吹绵蚧的严重危害,原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浙江永嘉引移大红瓢虫进行防治,当年就获得成功。1954年四川省又自宜都引移到泸州市柑桔园,获得成功。1958年,广东省大面积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湖北省利用黑青小蜂防治仓库内越冬红铃虫等,都取得显著成绩。此后,生物防治工作在我国全面开展,1985年在湖北天门市召开了全国生物防治现场会,我国的生物防治工作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近年来,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都广泛开展了“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科学试验和生产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果,在害虫综合防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1.食虫昆虫的利用

食虫昆虫也包括蜘蛛、益螨在内,按食虫昆虫致死害虫的方式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类。(1)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蜻蜓、螳螂、猎蝽、花蝽、草蛉、瓢虫、步行虫、食虫虻、食蚜蝇、胡蜂、泥蜂、蜘蛛以及捕食螨类等。这些天敌一般捕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取食几头、几十头甚至数千头的猎物后,才能完成它的生长发育。据此习性,将其用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可以有效的防治害虫。在捕食性天敌中,又按其取食方式可分为咀嚼式和刺吸式捕食性天敌。前者如螳螂、瓢虫、草蛉等,可捕食蚜虫、介壳虫、螨类和多种害虫的卵、幼虫,直接吞食猎物的一部分或全部。澳洲瓢虫和大红瓢虫在广东、浙江、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用于防治柑橘吹绵介壳虫,有效地控制了其危害。天门棉农利用七星瓢虫、草蛉等防治棉蚜、棉铃虫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者则以刺吸式口器刺入害虫体内吸食体液,使害虫死亡。如食虫蝽、捕食螨等正在广泛研究和应用。(2)寄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是寄生于害虫体内或体表,以害虫体液或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致死,最重要的是寄生蜂和寄生蝇类。

寄生蜂类绝大多数种类是属于膜翅目的姬蜂总科和小蜂总科的昆虫,种类很多,有人估计全世界约有50万种之多。目前生产上利用最多的是赤眼蜂,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烟夜蛾、大豆食心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甘蔗螟、豆荚螟等20多种害虫;利用金小蜂防治棉红铃虫都已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寄生蜂能寄生害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各种虫态及龄期;寄主范围因寄生蜂种类而异,有些仅寄生一种昆虫,有的寄生几个近似种,也有些寄生多种甚至上百种。

寄生蝇类属双翅目寄蝇总科的昆虫。它们大多寄生于蝶蛾类的幼虫和蛹内,以其体内营养为食,使其死亡。寄生蝇的繁殖利用问题需进一步研究。(3)食虫昆虫的利用途径。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农作物害虫,主要通过以下4个途径:

①保护、招引当地天敌昆虫。害虫在一个地区长期生活后,必然相应地发生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天敌。但由于各种生活条件的限制,天敌的数量往往不足以达到控制害虫危害的程度。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伤害天敌,并促进天敌的繁殖,就可以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②大量繁殖和释放。此种方法是先在室内大量饲育天敌昆虫,然后按照需要的时间将其释放于田间或仓库内;近年来,我国棉区利用草蛉防治棉花害虫也收到了初步成果。如河南省在棉田释放一定数量的草蛉,经过4、5天,棉铃虫的卵和幼虫减退80%以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武汉大学等研究单位利用人工卵进行草蛉的繁殖饲养已获得成功。

③移植国内食虫昆虫。有效的食虫昆虫在它的寄主分布区域内,往往分布不平衡,或完全没有。因此,应该将优良食虫昆虫移植到还没有的地区去。

④输入国外食虫昆虫。国际间引进天敌获得成功的事例很多。我国在解放后至80年代,先后从国外引进几种天敌,有的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研究室从国外引进天敌100多种,在各地饲养、繁殖、释放,有些已在控制害虫危害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已定居形成群落。

2.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它的产物防治害虫,称为微生物防治。近10多年来微生物杀虫剂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发展很快。

在自然界中,使昆虫感病的病原微生物很多,有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立克次体及线虫等。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苏云金杆菌(简称Bt)、白僵菌及昆虫病毒等。

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已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已知可利用的病原体就有1000种以上。在原苏联、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例如原苏联利用细菌制剂可以杀死40~50种害虫;用核型多角体和颗粒体病毒防治美国白蛾等10多种害虫;美国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落叶松叶蜂、舞毒蛾、云杉芽卷叶蛾等都获得成功。

我国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在建国初期开始的,当时进行了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防治害虫的试验和应用。60年代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并在防治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70~80年代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方面都有较迅速的发展。我国已有多种高效的菌株和毒株,仅在昆虫病毒一类已发现60余种。微生物杀虫剂的生产已有了年产千吨以上的规模,防治面积曾达到200多万公顷(3000多万亩),在防治农业、林业、果树、蔬菜上的数十种害虫获得了良好效果。(1)细菌类。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细菌是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等芽孢杆菌类。可以防治菜青虫、玉米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松毛虫等多种农林害虫。这类杀虫菌对人畜、作物、水生动物无害,无残毒,并可与化学杀虫剂混用。杀虫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后,使害虫很快停止取食,虫体变软,组织溃烂,并从口器和肛门流出恶臭液体而死。(2)真菌类。能寄生于虫体的真菌种类很多。目前世界上应用白僵菌、绿僵菌较为普遍。白僵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适应性和致病力较强,我国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玉米螟、松毛虫、地老虎、蛴螬等数十种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白僵菌对害虫的感染主要通过体壁进入虫体,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病菌孢子萌发入侵,使虫体感病,在体内形成大量菌丝,直接吸收虫体养分,虫体僵硬而死。菌丝从体内伸出体外,布满体表,产生白色粉状孢子又进行传播。

白僵菌不仅能寄生害虫,也是家蚕、榨蚕的重要病原菌,不宜在养蚕区应用。(3)病毒类。利用病毒治虫的研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病毒对害虫寄生的专化性强,一般一种病毒只寄生一种害虫,对天敌无害。目前鳞翅目昆虫感染病毒最普遍。虫体感病死亡后,体壁变脆易破,触之流液,无臭味。病毒侵入虫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器,感染虫态都是幼虫。成虫可带病毒,但不致死。

3.其他有益生物的利用

在自然界中,除了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外,还有鸟类、两栖类及其他动物,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也有很大作用。(1)益鸟利用。近年来,我国一些森林和果园利用益鸟防治害虫,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虫口密度,有的地方防治效果达90%以上。所利用的益鸟主要有大山雀、杜鹃、啄木鸟、伯劳等。利用的方法主要是设人工招引巢;冬季为益鸟供饵食;干旱时供水等。

另外,荆州等稻区利用鸭群防治水稻害虫,鸭子捕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蝗、稻螟、稻苞虫、黏虫等十多种害虫。(2)利用两栖类动物治虫。青蛙和蟾蜍主要捕食昆虫和小动物,据浙江资料,每只黑斑蛙24小时能吞食黑尾叶蝉成虫55~183头。应该加强保护和繁殖利用。

(五)物理机械防治法

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机械设备以及多种现代化除虫工具来防治害虫的手段,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的领域和内容相当广阔;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防治及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等等。

1.器械捕杀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设计比较简单的器械进行捕杀。如钩杀天牛幼虫用的铁丝钩,刮除桑蟥卵块用的蟥斗,梳除松毛虫茧用的梳茧器等,都是很简单的除虫工具,在治虫工作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2.诱集和诱杀

是利用害虫的趋性或其他生活习性,设计诱集物对其进行诱集,然后加以处理,或在诱集物内加入杀虫剂等以诱杀害虫的方法。(1)灯光诱杀。利用光源诱杀害虫称为灯光诱杀。通常灯下置水盆,水面上滴少量煤油,可直接歼灭害虫。近年来,灯光治虫方面,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以及植物检疫工作中。如用灯光与性引诱剂合用防治害虫;在诱虫灯上加高压电网,使飞来昆虫触电死亡;还有用黑光灯装置使害虫接触化学绝育剂,任其逃回到自然种群中去,以消灭害虫。(2)食饵诱杀。利用害虫趋化性诱杀害虫的一种方法,例如用糖醋酒毒液诱杀黏虫、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3)潜所诱集。利用害虫的某些习性,造成各种适应的场所,引诱害虫来潜伏或越冬,然后加以消灭。例如,早春将稻草扎成小草把,引诱黏虫成虫前来产卵,及时将草把烧毁,杀灭黏虫卵;国内广大棉区利用插杨树枝把,诱杀棉铃虫成虫,取得良好效果。(4)作物诱集。利用害虫最喜爱的植物栽在田间小块土地上,引诱害虫群集取食或集中产卵时,加以消灭。例如,棉铃虫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在棉田间作玉米,诱集棉铃虫在玉米上产卵,及时加以消灭,可免其危害棉花。

3.阻隔法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设置各种障碍物,防止害虫蔓延,便于消灭。(1)套袋。在果园中用套袋的方法防止吸果夜蛾、桃蛀螟、梨食心虫等果实害虫产卵危害。(2)树干上涂胶。可防止树木害虫下树越冬或上树危害。(3)树干刷白。防止冻害,同时也可防止天牛产卵危害。(4)粮面压盖。粮面覆盖草木灰、糠壳或惰性粉等,阻止仓虫侵入危害。(5)掘沟阻杀。掘沟可以阻止蝗蝻、黏虫幼虫的蔓延或迁移,并便于集中歼灭。

4.放射能的应用

应用放射能防治害虫,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直接应用放射能来60杀死害虫,例如应用钴-60(Co)射线照射仓库害虫,如黑皮蠹、烟草甲虫、米象、谷蠹、杂拟谷盗等,使用32.2万伦琴的剂量,几乎所有的害虫都立即死亡;二是应用放射能对昆虫生殖腺的生理效应产生影响,造成雄虫不育,然后把不育性雄虫释放到田间,使其与自然界的雌虫交配,因而造成大量不能孵化卵以压低虫口密度,通过若干世代连续处理,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用较低剂量的射线照射机体,引起生殖细胞变化,导致机体不育,称为射线不育。雄虫的照射是在精子成熟时进行,照射后使其与未交配过的雌虫进行交配,以形成雄性不育。

5.激光的应用

利用激光防治害虫仅有10多年的历史。1965年加拿大开始研究用激光控制害虫。当时已证实激光对8种昆虫具有杀伤作用。用波长450~500毫微米的激光可杀死螨类和蚊类等害虫。实验证明,高能激光是由于破坏害虫某一个甚至几个虫期而使其致死的。

6.温湿度的应用

可以利用日光暴晒、烘烧杀虫、蒸汽杀虫、沸水杀虫和低温杀虫等。特别是粮食充分干燥,可以避免储藏期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二、水稻害虫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自播种出苗至稻谷成熟,经常遭受各种害虫侵袭。据统计,危害我国水稻的害虫已达349种,其中常见的有30余种。这些害虫中,蛀茎的主要有5种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边螟和台湾稻螟)。危害叶片的有:①吸食汁液和刮食叶肉的,如稻飞虱类、叶蝉类、蝽象类、稻蚜和稻蓟马类等。稻飞虱类重要的有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危害水稻的叶蝉类除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危害较严重外,电光叶蝉、二点叶蝉已有上升趋势;②咬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的,有稻苞虫类、稻眼蝶、稻螟蛉、条纹螟蛉、稻蝗、黏虫、稻象甲等;③啮食叶肉残留表皮的有稻纵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稻负泥虫;④潜叶危害的有铁甲虫、稻潜叶蝇;⑤蛀食心叶和生长点的有稻瘿蚊、稻秆潜蝇等。危害花的有稻管蓟马、稻红瓢虫。危害谷粒的有稻蝽类(主要的有稻褐蝽、绿蝽、稻缘蝽等)、稻蝗、黏虫。危害种子幼芽和稻根的有稻食根叶甲、稻象甲、稻摇蚊、稻水蝇及石蚕类。

近年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水稻耕作制度的改变,加之长期使用广谱性化学农药等原因,水稻害虫发生状况亦有较大的变化,不少原来是次要的或间歇严重危害的害虫,上升为主要的常发性的种类。近年来三化螟危害呈上升趋势,在局部地区已严重成灾。迁飞性害虫,如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大发生频率增高,常危害成灾。稻蓟马危害秧苗,成为秧田的重要害虫。稻瘿蚊过去只在南方稻区发生,1999年已在湖北稻区发现。稻叶蝉、稻弄蝶、稻负泥虫、稻蝗等害虫在局部地区发生和危害也较普遍。

(一)三化螟

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国内主要发生于长江流域以南,以沿海、沿江平原地区危害最重。三化螟向北分布有扩展,目前已达北纬38度,即山东烟台附近。三化螟仅危害水稻,在广东惠阳,曾报道亦寄生普通野生稻。

1.形态特征

(1)成虫。雄蛾体长8~9毫米,翅展18~22毫米。全身灰白色。前翅淡灰褐色,满布褐色鳞片,在翅中央有一不很明显的黑斑,翅顶角到后缘中部有一条褐色斜纹,外缘有7~9个小黑点。雌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4~36毫米,前翅黄白色,近外缘黄色较浓,中室下角有一个极明显的黑斑,腹部末端有一撮黄褐色绒毛,产卵时陆续脱落。图1 三化螟1.雌成虫 2.雄成虫 3.卵块 4.幼虫 5.雌蛹 6.雄蛹(2)卵。成虫将数十粒至百余粒卵产在一起成卵块,卵块呈长椭圆形,中部稍隆起,有卵三层,状如半颗黄豆,上面盖着褐色绒毛;卵粒初产时半透明乳白色,渐变深色,从边缘卵粒开始现黑色,将孵化时,全部卵呈黑色,观察卵粒颜色变化,有助于决定防治适期。(3)幼虫。初孵幼虫称蚁螟,头黑色,胸、腹淡黑色,第一腹节有一白色圈,体多毛,从2龄开始,头转为黄褐色,腹部白圈消失,2龄以后各龄幼虫黄白色,年中各代个别老熟幼虫带绿色,越冬期的幼虫则以呈绿色的为多。幼虫龄数因地区与世代有变动,4~6龄不等。幼虫无斑纹,大致从3龄开始,背方正中的背血管清晰可见,幼虫腹足退化,趾钩单序、排列呈横向的扁椭圆形。(4)蛹。体长圆筒形,后足超过翅芽。雄蛹黄绿色,长约12毫米,腹部末端较瘦,后足长,伸达腹部第八节。雌蛹长约13~44毫米,腹部末端钝圆,后足短,只伸到第五至六腹节。

2.生活史及习性

在我国三化螟分布区内,每年发生的世代数,从南向北或从平原向高原逐渐减少,有2~7个世代的变异。海拔高达1800米以上地区,年发生2~3代;长江流域以北至目前分布北限,每年发生3代;长江中、下游,每年发生3~4代;位于北纬22~25°间,发生4~5代;位于北纬20~22°间,发生5~6代;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发生7代。三化螟在湖北地区一年发生2~4代,鄂东南及荆沙南部双季稻区一年可发生4代;鄂北丘陵及鄂西北低山区每年发生3代;鄂西的五峰、长阳等高山区,每年只发生2代。

螟蛾在傍晚羽化,白天常静伏水稻茎叶上,雌蛾在中上部,较易发现,雄蛾隐藏于基部,受惊动时才飞动。活动主要在夜间,8~11时活动最盛,后半夜逐渐减少活动。螟蛾不取食,活动的能量及繁殖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幼虫营养状况。羽化后的成虫当晚即可交配,雌蛾在交配后第二天晚上开始产卵,产卵在夜间,以第2~3天所产的卵数最多,成虫寿命4~6天,一生能产卵块2~3块。卵块多产于叶片上,其次产于叶鞘上。在秧苗和分蘖期的稻株,卵块多近叶尖,位于叶片表面正中。在本田中,后期稻株,80%~90%卵块产于叶片中部背面中脉的一侧。当水稻出穗后,很少产卵,仅限于产在青绿的剑叶上。螟蛾产卵有趋浓绿茂密的习性。螟蛾有趋光性,经交配后的雌蛾,翌晚即有较强的趋光性。螟蛾在黑暗、闷热、无大雨之夜趋光最强。

三化螟卵的历期,早春和晚秋发生的世代,其卵期较长,达10~12天,而夏秋间,卵期多为6~8天。

蚁螟孵化以黎明和上午为多,初孵幼虫先咬破卵块上胶质和绒毛或咬破卵块底部叶片穿孔而出,蚁螟多先爬向叶尖,吐丝随风飘荡到附近稻株分散钻蛀,有的自上而下爬到稻茎基部近水面处,或落水面飘浮到其他植株,咬孔蛀入。通常一头蚁螟侵入一根稻株,从孵出到侵入,平均需时40~50分钟,这段暴露于稻株茎叶上的时间是利用触杀剂毒杀蚁螟的好时机,特别是要防止白穗产生的世代更是如此。从一个卵块孵出的幼虫,都在附近稻株侵害,因而田间形成枯心群(团)或白穗群。卵块密度大时,则各群连接成片。

不同的生育期水稻受螟虫为害后,表现不同的被害状。分别为苗期和分蘖期为枯心苗、孕穗期为枯孕穗、出穗后为白穗、半白穗和虫伤株等。分蘖期和孕穗期有利蚁螟侵入,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是保苗保穗的关键时期。成枯心苗时,首先使水稻心叶萎蔫成假枯心,而后枯萎。

幼虫龄数因地区与世代而异,长江流域以4龄为主,但南方常有相当数量的5龄幼虫,甚至有6龄以上的。一头幼虫不只危害一株稻,一般转株1~3次,以3龄转株最盛。转株多在蜕皮后不久,以夜间转株多,方式有多种,以负叶囊的最普通。叶囊是由幼虫卷合叶尖造成的,幼虫藏身叶囊伸出头胸移动,找到新株后,在离田水2~3厘米处,吐丝将叶囊固定于叶鞘上,幼虫随即钻蛀,整个过程约需2小时。老熟幼虫在化蛹之前停止取食,造羽化孔,并吐丝形成丝隔和白色的茧膜封闭孔口后,形成预蛹,经1~3天预蛹蜕皮形成蛹,成虫羽化后破膜而出。蛹的历期与气温关系密切。早春越冬代蛹历期最长,可达18~20天,夏、秋间以8~10天为普遍。

三化螟秋季以幼虫在稻桩内(即土面稍下稻茎基部)滞育越冬。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移至稻茎基部10厘米以下。当春季气温回升到16℃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和羽化。越冬幼虫只在稻桩内化蛹,化蛹时头部一般向上,少数向下,其他各代多在土面1~2厘米稻茎基部作薄茧化蛹。

幼虫的化蛹进度和蛹的发育进度是当前测报上的重要依据。根据蛹色(尤其是复眼的颜色)的变化,结合当时气温,可准确的推测出螟蛾的羽化日期,指导防治。

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三化螟的发生受气候、水稻栽培制度和品种及天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水稻栽培制度是决定三化螟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的关键因子,气候主要影响发生期和一年的最后一代(局部世代)数量的多少,天敌对三化螟的发生数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气候因素。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迟早,主要决定于春季日平均气温16℃以上的日子来临的迟早,以及4月中下旬平均温度的高低。越冬幼虫的始蛹期,在气温上升到16℃以上日数累计达8~9天才开始出现,可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的气温预测越冬幼虫化蛹期。越冬代蛾产卵期间,若温度低于16℃,则不产卵而死亡。

第二至第四代发生期的迟早,在水稻栽培制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般取决于前一代螟蛾发生的迟早,以及各代螟蛾发生前一个月温度的高低。

冬季低温对三化螟越冬幼虫的存活有一定的影响。1月份低温达零下4℃到零下20℃的条件下,持续2~3天,三化螟越冬幼虫死亡率达95%。在春季生理转换期,死亡率高。螟卵在42℃以上和17℃以下超过一定时间不能孵化,相对湿度60%以下亦不能孵化。温暖多湿对蚁螟的孵化和侵入有利,但超过40℃,侵入率降低。侵入后因气温高、水温高、枯心苗内幼虫极易死亡。

春季低温多雨,越冬螟虫化蛹和羽化延迟,发生量减少;反之,春季温暖干燥,越冬螟虫化蛹和羽化会提早,发生量增多。越冬场所过干,对螟虫不利,不仅会推迟化蛹,而且有致死作用。稻桩被翻出、暴晒,其中幼虫和蛹极易干死。

夏秋季台风暴雨、稻田受浸,稻株内的幼虫和蛹会大量死亡。在螟蛾或蚁螟盛发期,暴风雨亦有抑制作用。(2)栽培制度。在水稻栽培制度变动很大,或地区和年份之间有很大差别的情况下,栽培制度对各代发生期的影响常上升为主要因素。如在早稻面积大的地区或年份,越冬代螟蛾发生的前期,早插早稻已开始分蘖,秧苗较粗壮,成虫产卵和幼虫生存的条件较好,繁殖和危害期提早,导致以后各代也相应提早。

三化螟发生数量与水稻栽培制度的关系极为密切。凡栽培制度复杂,同一地区早、中、晚稻并存,或单季稻、双季稻、三熟制稻田并存,“桥梁田”多,为三化螟各代提供了充足的食料,使其生存率高、繁殖量大,发生量逐代增多。

水稻栽培制度改革,使三化螟种群数量消长发生了变化。70年代以前,不少地区实行单、双季稻混栽或单、双季间作和连作并存,在这样的生态系中,为螟虫提供较充足而适宜的食物和产卵场所,不仅使发生量逐代增大,越冬基数提高,而且在有的地区世代数有所增加,稻螟(二化螟、三化螟)种群以三化螟为主。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水稻改制,许多地方恢复了一季中稻。由于落实了生产责任制,适时早栽基本上消灭了迟栽中稻,加之稻种纯度高,抽穗整齐,从而避开了三化螟的严重危害。此外,杂交稻的推广,更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使三化螟由原来优势地位降为次要地位。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一些地区又出现单、双季稻混栽或单、双季间作和连作并存,三化螟危害又呈上升趋势,在局部地区已严重成灾。

改变水稻栽植期,使水稻受害关键期与螟虫发生盛期错开,能减轻螟害程度,对三化螟发生数量有很大影响。许多栽培技术都与螟害程度有关,如稻种混杂、生长不齐,易受螟害时间拖长,螟害加重;壮秧移植后,返青、分蘖、抽穗、成熟均可提早,能减轻螟害。肥水管理得当,水稻生长健壮整齐,螟害轻,管理不当,稻株不及时转色,既招引螟蛾,又拖长受害期,螟害因而加重。双季早稻及时收割,随即翻耕灭茬,可减少次代螟虫的发生量并缩短其发生期。(3)天敌。三化螟的天敌种类很多,对抑制其发生数量有一定的作用。天敌中捕食性的有青蛙、蜻蜒、步行虫、隐翅虫、虎甲、蜘蛛和鸟类等,初孵幼虫和幼虫在转株危害时,经常被捕食性天敌捕食;寄生性的有各类寄生蜂、寄生蝇、线虫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卵寄生蜂,主要有稻螟赤眼蜂、长腹黑卵蜂、等腹黑卵蜂和螟卵啮小蜂等4种,每年第3、4代卵被寄生的比例较大,如1972年湖北阳新县第4代卵块寄生率达56.5%、卵粒寄生率30.6%。幼虫也有被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等寄生的。

4.主要预测预报方法

三化螟发生期的短期预测,主要采取调查各虫源田的化蛹率,或是根据发育历期预测法,来预测螟蛾始蛾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在各代三化螟成虫盛发和高峰期后2~3天,注意调查在螟蛾盛发期内长势旺盛、叶色浓绿的稻田内的卵块密度,确定防治枯心苗的主要对象田。或在螟卵盛孵期内,检查孕穗情况,定防治白穗的对象田,或查破口露穗情况,定施药日期。

5.防治方法

三化螟的防治,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针对稻螟有关生物学特性,在认真贯彻农业技术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施用药剂,控制螟害。(1)压低越冬基数。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晚稻田作冬作田(油菜、小麦、蚕豆),草籽留种田在结青荚时选择阴雨天短期灌水,冬闲及草籽田及时春耕沤田,彻底处理稻桩,消灭越冬幼虫于化蛹之前,控制以后发生量。(2)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在保证高产前题下,采取调整品种布局,改单、双混栽为大面积双季稻或一季稻,减少三化螟危害的“桥梁田”。选用纯种、适时栽插,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使水稻生长整齐,使螟虫盛发期与水稻分蘖期及孕穗期错开。(3)设置诱杀田。在大面积稻田中,以5%~10%的田提前栽插,加强肥水管理,使生长茂绿,诱集大量螟蛾产卵,集中消灭。(4)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根据“两查两定”预报结果,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合理用药防治。三化螟的防治指标为每亩有卵120块。

①25%杀虫双水剂,每亩150~200毫升(3~4两)加适量的水喷雾、泼浇或撒毒土均有良好的效果。

②50%杀螟松乳油1∶1000倍喷雾,或每亩150~200克兑水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

③1%阿维菌素水分散颗粒剂800倍+20%毒死蜱1000倍于害虫发生盛期均匀喷雾。

④20%三唑磷800倍+5%锐劲特1500倍于害虫发生盛期均匀喷雾。

⑤90%灭多威2000倍于卵孵化盛期均匀喷雾。(5)保护天敌、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

①保护天敌。着重合理用药,减少药剂杀伤天敌,以发挥自然控制螟害的作用。与采摘卵块相结合,将摘回卵块放在寄生蜂保护器内,既可减少虫源,又可促进寄生蜂种群回升。

②微生物农药的利用。如用杀螟杆菌(每500克菌粉含2600亿孢子)防治三化螟,每亩用土法生产成品1.5千克左右或工业产品250~500克,混合少量化学农药。

③性诱剂防治。将初羽化的雌蛾5头左右或三化螟性诱剂工业产品放在沙网内,网放在水盆架上,离水面约3~4厘米,水中适量放入洗衣粉以减低表面张力,晚间放到田间可引诱大量雄蛾飞来落水而死,与黑光灯结合可增大诱杀效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