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田螺养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04:15:57

点击下载

作者:乔忠良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福寿螺田螺养殖

福寿螺田螺养殖试读:

前言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因其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个体大、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非常适于大规模人工养殖。

田螺也是淡水中的一种较大螺类,对环境要求不严,湖泊、池塘、水田、沟港中都能生长发育,投资少,养殖技术简单。

螺类肉质丰腴细腻、鲜嫩可口,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所以成为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水产食品。

螺肉还是天然的美容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可滋阴补肾,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螺肉可作家常菜肴,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成多种药膳以防病治病。

目前,天然生长的螺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螺类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现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普及和推广螺类的养殖技术,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福寿螺、田螺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养殖及综合利用技术,适宜于各水产养殖单位、水产养殖专业户、技术人员、水产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阅读,也可作为农业中学的培训教材。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因掌握的资料和编写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上篇 福寿螺养殖第一章 福寿螺概述

福寿螺学名桶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又名苹果螺、瓶螺、南美螺、龙凤螺,属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是一种大型淡水食用螺,素有“巨型螺”之称,其特点是肉色金黄,爽脆鲜美,高蛋白,低热量,并含有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是一种优良的营养品,故有“福寿螺”之美誉。福寿螺也是最佳的动物性高蛋白动物饲料之一。图1 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台湾省,养殖后,表现出明显优势,后又被我国广东省引进养殖。

福寿螺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个体大、产量高、肉质好,无致病菌,无致癌物质,可进行人工大量养殖。但是,由于福寿螺繁殖力强,而且以植物饵料为主食,对农作物影响较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防逃工作。一、福寿螺的经济特性

福寿螺在河滨、池塘、沟渠、水田中均可养殖,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易于饲养管理等优点。

1.营养价值

福寿螺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经济动物。(1)福寿螺肉质鲜嫩,呈金黄色,淡白清甜,质脆味美,风味独特。(2)福寿螺的肉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与河蟹、鳖、甲鱼等齐名的上等佳肴。

据测定:福寿螺的可食部分占全螺重的46%~48%;其肉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约为29.3%(福寿螺干粉的蛋白质含量为60%,相当于进口鱼粉),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是一种优良的天然保健水产食品。

2.药用价值

福寿螺肉也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并有预防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病等药理作用。

3.优质的蛋白质饵料

福寿螺是一种高营养的动物蛋白饲料。(1)福寿螺可作为肉食和杂食性动物的饲料。池塘中饲养的青、鲤、桂花、淡水白鲳等鱼类,都喜欢吃幼小的福寿螺。在池塘中有充足的螺类,会使这些鱼类生长速度明显加快。(2)由于福寿螺肉含有较多的各种氨基酸和一定比例的粗蛋白,甲鱼也喜欢吃食,且对其生长发育有利。饲喂福寿螺的甲鱼不仅体表类似自然(河流、湖泊)生长的野生甲鱼,且口味好,营养价值高,销售价格比全价饲料喂养的甲鱼高。(3)福寿螺还可作为家禽饲料。新鲜的福寿螺去掉壳,其肉重约占全只重量的46%~48%。每100克福寿螺肉中,含蛋白质12.2克,脂肪0.4克,含量分别占29.3%、0.3%,粗蛋白含量远远超过蚯蚓、黄蚬、鲜蚕蛹等,也远高于鸡蛋13%的粗蛋白含量水平,是最佳的动物质性鱼粉的替代品。

由于福寿螺肉含有较丰富的赖氨酸和禽畜可消化的蛋白质,所以家禽(如鸡、鸭等)较喜欢吃食,尤其是下蛋的鸡、鸭多吃福寿螺肉,对提高产量、少产软壳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且能使蛋质更鲜美。

据测定,螺壳除含钙、磷外,还含有2.5%的粗蛋白及多种微量元素。福寿螺的鲜肉可直接供肉食性动物食用,晒干或烘干后磨成粉,按一定配比添加到饲料中,可替代进口鱼粉。

4.调节水质

福寿螺喜欢在清新洁净的池塘水中生活,除吃食青料外,还吃食池塘中的杂质、碎屑、有机质等,对肥水塘水质的调节有重要作用。浑浊的池水养殖福寿螺后,可变得清爽、肥度适宜、利于各种鱼类生长。

5.经济价值

福寿螺生命力强,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繁殖力旺盛,能适应多种水域环境,可在水渠、坑塘、河塘、稻田等多处高密度养殖。(1)福寿螺适应性强,能在浅水塘、小河流、水沟以及所有没有工业污染的中、小水域中养殖。(2)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的饲料有水花生、浮萍、水草、大叶蔬菜、藻类、瓜类、水果、玉米糠、米糠、麸皮及少量家畜禽粪肥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食少量的死禽、死畜、死鱼、屠宰下脚料等。(3)福寿螺的生长,受水温、食物和溶氧等因素的影响大。在自然水温条件下,5~8月的120天内,主食水花生,个体重平均25克左右,平均每平方米水面可产鲜螺5000克左右。据试验,用水花生饲养福寿螺,约5500千克水花生叶可养出1000克福寿螺。水花生是农田害草,属于消灭对象,目前正大量用化学药物杀灭,如用水花生饲养福寿螺,既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农药污染,又可以变害为利,为人类和动物提高新的高蛋白来源,增加经济效益。

由于福寿螺喜食各类绿色植物,尤其在饥饿时更是见绿就吃,因此,对水生农作物(如水稻、菱角等)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为此,在饲养时必须实行圈养或围养。(4)福寿螺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在较好的养殖环境下,放养幼螺,养殖6个月后其个体体重就可达80克,若养殖1年,其最大个体体重能达到400~500克,年亩产可达5000千克。(5)福寿螺繁殖能力强,幼螺经4个月的饲养即可成熟产卵,在水温适宜时,成熟的福寿螺每隔半个月就可产卵1次,每次产卵的数量,一般少的可产100粒左右,多的可产1200粒以上,螺卵产出1周左右,便可孵出幼螺。二、生活史

福寿螺一生要经过卵、幼螺、中螺、成螺4个时期(图2)。成螺雌、雄异体,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雌、雄交配后,1~5天即开始产卵,以卵群形式产出,每一群有卵粒个数不等,一个雌螺可连续产卵群20个左右。卵在气温18~22℃时,约1个月左右才能孵化,但在28~30℃时,1周左右即可孵化。在适温范围内,孵化所需时间与温度的高低呈负相关。产卵部位主要在离水面10~20厘米杂草丛、作物植株或沟渠石壁上。初孵幼螺脱落于水中即能浮游觅食、独立生活;成螺产卵次数多,产卵量大,每交配一次可连续产卵10多次。成螺喜栖于土壤肥沃、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流水缓慢的河沟或水田等生态环境,白天多沉于水底和附在河边,或聚集在水生植物下面,夜晚寻食。图2 福寿螺生活史

1.卵(1)雌福寿螺夜里把卵产在水面上的任何植被、田埂和物体上(如小树枝、树桩、石头等)。(2)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在空气中渐成明亮的粉红色至红色,在快要孵化时变成浅粉红色。(3)卵孵化期为7~14天。

2.幼螺

刚孵出的幼螺,壳顶部呈红色,螺体层呈黄色,有1~2个螺层。仔螺孵出后,自动掉入水中,当螺顶由红色变为黑色时,便开始吃食。幼螺的生长十分迅速,在水温28℃左右,优质饲料条件下,经45天体重可达20克左右,为刚孵幼螺体重的4750倍左右,经150天体重可达125克左右,为刚孵幼螺体重的31250倍左右。

3.中螺

幼螺经30天左右的喂养,个体可达5克,即进入中螺期。

中螺期生长快速,在较好的养殖环境条件下,6个月后其个体体重就可达80克。幼螺经4个月的饲养即可成熟产卵。

4.福寿螺成螺的特点(1)福寿螺繁殖率高且能生存2~6年。在常年有水的植物丛中,雄虫一天能交配3~4小时。雌虫1个月能产1000~1200粒卵。(2)螺壳呈棕色,肉呈金黄色。(3)个体大小取决于食物的利用程度。(4)福寿螺雌虫的囊盖是凹形,而雄虫的囊盖是凸形;雌成虫的螺壳向内弯,而雄虫的螺壳向外弯。三、形态特征

福寿螺是一种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包括的种类极多,现在世界上已发现的就有十万余种;分布也很广,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河川到平原、高山,几乎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在外形上变化很大,结构也较为复杂,但与其他类群的区别却很明显。

福寿螺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福寿螺科。

腹足类因足位于身体的腹面而得名。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头部比较发达,上面生有口、眼及2对触角。足为块状,肌肉极为发达,有宽广的面,适于在表面爬行。足的背后还具有1个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厣,当身体缩入壳内后,可用厣完全关闭壳口。外套膜像个口袋,能够包括整个身体。神经系统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及与其联结的神经组成,但结构比较复杂,有些种类神经中枢向头部集中。

福寿螺身体柔软,不分节而具有次生体腔,具有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主要部分(图3)。图3 福寿螺形态特征

1.头部

福寿螺的头位于身体的前端,上面有口、触角和眼等摄食和感觉的器官。

头部与腹足能伸出壳外游动觅食。头部圆筒形,具有长、短各1对触角,眼点在其短触角上。口为吻状,位于吻的腹面,是福寿螺的摄食器官,可伸缩,口内有角质硬齿,用于咬碎食物。

2.足部

足位于头的后面、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织组成,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是爬行、挖掘洞穴或游泳的器官。

3.内脏囊

内脏囊在身体的背面,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部器官。

4.外套膜

外套膜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肉组成,包被在体躯的背面或侧面,往往包裹着整个内脏及鳃、足等,像披在身上的外套,起着保护身体的作用。外套膜包围着的空腔,称为外套腔,腔内除鳃外,还是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的开口。(1)福寿螺外套膜薄而透明,包裹整个内脏囊。外套腔的背上方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2)外套膜表面多密生纤毛,借其摆动,可激动水流在外套腔内流动,使鳃不断与新鲜水流接触,进行气体交换。(3)脐孔大且深,螺口为卵圆形,覆有角质厣保护,厣为褐色角质薄片,具同心圆生长纹,厣核偏向螺轴一侧。(4)雌雄异体,雄螺生殖孔开口于交接器顶端,雌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

5.贝壳

外套膜的表皮细胞能分泌碳酸钙和有机质形成贝壳。贝壳是软体动物的保护器官,当其活动的时候,头和足伸出壳外,一旦遇到危险便缩入壳内(图4)。图4 贝壳

贝壳常分为三层,最外一层为角质层,由壳质素构成,色黑褐而薄,由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并随身体的生长而逐渐增大。中间较厚的一层为棱柱层,占壳的大部分,所以又叫壳层,由石灰质的小角柱并列而成,由外套膜缘的背面分泌而成。最内一层叫珍珠层,由叶片状的霞石组成,又叫壳底,表面光滑,具有珍珠色彩,由整个外套膜表面分泌而成。

福寿螺贝壳一是螺层少。福寿螺螺层有4~5个螺层。二是螺体层发达,螺旋部退化。三是螺壳大而薄,易破,呈淡绿橄榄色至黄褐色,壳右旋,体螺层膨大,螺旋部不发达,第一螺层比田螺大而且扁,形似苹果,故得名苹果螺。壳面光滑,壳顶尖,螺旋部短圆锥形,体螺层占壳高的5/6。缝合线深。壳口阔且连续,高度占壳高的2/3。胼胝部薄,蓝灰色。壳高8厘米以上,壳径7厘米以上,最大壳径可达15厘米。

小螺第一螺层背面中部有一大“气泡”,借以浮游和呼吸。幼螺体呈灰白色,小螺为金黄色。四、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强

福寿螺为水生螺类,水是其生活的主要环境。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新,切忌饲水过肥,切忌接触硫酸铜及其制剂。受农药、石油类和有毒的工业污水污染后,会发生死亡。水质的pH值宜保持在6~8。若能经常更换部分新水或微流水,使溶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更有利于其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福寿螺喜生活在清新洁净的淡水中,常集群栖息在水域的边缘浅水处,或吸附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上。福寿螺若生活在较浅的水域中,则栖息在水的底层。

2.食性杂

福寿螺为杂食性,食物的构成随着发育程度而变化。在天然环境下,刚孵出的小螺以吸收自身残留的卵黄维持生命,卵黄吸收完毕前,摄食器官初步发育完善,便转食大型浮游植物。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食物的构成主要是以人工投饲为主,天然饵料为辅,幼螺食青草、麦麸等细小的饲料,成螺主食水生植物、动物尸体及人工投饲的商品饲料。苦草、水花生、浮萍、凤眼莲、青菜叶、瓜叶、瓜皮、果皮、死禽、死鱼、烂虾、花生麸、豆饼、米糠、玉米粉及少量的禽畜粪肥、腐殖质等都是可以用来喂养。福寿螺对受污染、有化学刺激性的以及茎、叶长有芒刺的植物等饲料有回避能力。投放浮萍等水浮性饲料的另外作用是有利于螺体附着,浮于水面活动。

福寿螺的食性虽广,但其对饲料有一定的选择性。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幼螺喜食小型浮萍,成螺喜食商品饲料,若长期投喂商品饲料后突然转投青料,便会出现短期绝食现象。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大螺也会残食幼螺及螺卵。福寿螺夜间摄食旺盛,小食物吞食,大食物先用齿舌锉碎,尔后再吞入。

福寿螺的摄食强度,一是易受季节变化影响,水温较高的夏、秋季摄食旺盛,水温较低的冬、春季,摄食强度减弱,甚至停食休眠。二是易受水质条件影响,在水质清新的水体中,其摄食强度大,水质条件恶劣时,摄食强度小,甚至停食。

3.生活场所

福寿螺基本生活于水中底层,但在产卵时或养殖密度太大,水中氧气与食料不足和气温高于水温时,也会爬出水面寻找舒适的环境和充足适口的饵料。

福寿螺喜栖于缓流河床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新鲜清洁的水中,对水质的溶氧量非常敏感。

福寿螺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被灌溉,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4.土质要求

福寿螺基本生活于有少量泥土的水中,泥土中的腐殖质是其食料之一,还可供其掘穴避开强光及过高、过低的温度。

5.水面选择

福寿螺对水面要求不高,对水面主要要求水温合适、水质清新、无敌害。只要排、注水方便,经常保持水质清新,水深20~30厘米以上的稻田、鱼池、水凼、沟渠、低洼地等都可饲养。

6.水温

福寿螺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喜欢在温暖条件下生活,喜阴怕阳光直射。在水温较高的夏、秋两季,福寿螺摄食旺盛;在水温较低的冬、春两季,福寿螺摄食强度减弱,甚至停食而进入休眠状态。

成螺喜栖于土壤肥沃、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流水缓慢的河沟或水田等环境,白天多沉于水底和附在池边,或聚集在水生植物下面,夜晚取食。温度对福寿螺的生长影响很大。在长江以南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

适宜温度为25~32℃,此时福寿螺摄食量大,生长最迅速,卵块孵化也快。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低于18℃停止产卵,15℃以下不大活动,5℃以下沉入水底进入休眠状态,长时间3℃以下死亡。

7.运动方式

福寿螺的运动方式有两种:(1)靠发达的腹足紧紧地粘附在池底或附着物上爬行。(2)吸气后漂浮在水面上,靠发达的腹足在水面作缓慢游动。

8.喜阴怕阳光直射

福寿螺害怕强光,白天较少活动。每当黄昏以后,便在水面游动觅食。

9.逃逸性

福寿螺具有逃逸的习性,可在进、出水口四周直铺塑料布,以防逃螺。还可以在池塘四周撒上石灰等碱性物质,形成碱性防逃带,防止逃螺现象的发生。

10.防敌害

福寿螺感觉较灵敏,遇有敌害,便下沉水底,以避敌害。主要敌害有水蛇、水耗子、螃蟹、泥鳅、黄鳝、蚊蝇、蚁类等。饲养时,必须清除这些敌害。因此要铲除田边、池边杂草,人工捕杀鼠类、鳝类、水蛇等。还应注意不要将螺与肉食性鱼类混养,特别是幼螺期。五、生殖习性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雌螺往往大于雄螺。(1)雄性福寿螺的生殖器官由精巢、输精管和阴茎组成。精巢位于外套腔的左侧,交配器官包裹在右触手内,其生殖孔开口在右触手的顶端。(2)雌性福寿螺的生殖器官由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成。(3)福寿螺群体中,雌螺往往多于雄螺。(4)在生殖季节,由于雄螺频繁地与雌螺交配,因而雄螺的寿命一般只有2~3龄,而雌螺的寿命可达4~5龄。(5)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雄螺长到70天左右,雌螺长到100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即开始交配。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6~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6)交配通常是白天在水中进行,时间长达3~5小时,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在夜间产卵。(7)雌福寿螺不在水中产卵,产卵时雌螺爬到离水面15厘米以上的池边干燥处、附着物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下卵块,并粘附其上。(8)福寿螺卵圆形,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每块含卵粒100~600粒,产卵历时20~80分钟,初产卵块呈鲜艳的橙红色,在空气中卵渐成粉红色(图5)。图5 产在岩石上的卵(9)产卵结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间隔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产卵。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8000~10000粒。孵化率可高达90%。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田中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10)在相对湿度70%左右,28~30℃条件下,卵经过10~15天便可孵出仔螺。刚破膜的仔螺就能爬行,跌落入水后群集在池边浅水处,或爬到离水面2~3厘米处的潮湿地、水生植物上,以逐渐适应水中生活。六、生长特性

福寿螺的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条件、饲料投喂、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性别有关。(1)若水温较高、水质较好、饵料充足且质量好,福寿螺的生长速度就快,反之,其生长速度就慢。(2)在大水面中养殖的福寿螺比在小水面中养殖的福寿螺的生长速度要快,在室外小水面中养殖的福寿螺比在室内小水面中养殖的福寿螺的生长速度要快。(3)幼螺阶段,相对生长快,当长到100克左右时,生产速度又相对减慢。在较好的养殖环境条件下,刚孵出的幼螺经1个月的养殖,一般可长到25克左右;经2个月的养殖,可长到40克左右;经3个月的养殖,可长到50~80克;经6个月的养殖,可长到100克左右;经1年的养殖,最大个体可达500克。(4)雌性福寿螺的生长速度稍快于雄性福寿螺。七、与田螺的区别

福寿螺在外形上类似田螺,但又与田螺有许多区别。(1)福寿螺的螺层只有4~5层,而田螺则有6~7层。(2)福寿螺的螺体层发达,螺旋部位退化,其螺体层的高度约占螺全高的89%,而螺旋部较小,整个形状似苹果。田螺的螺体层约占螺全高的68%,其螺旋部较大。(3)福寿螺的螺壳大而薄,壳体呈棕色,半透明。而田螺的壳所占比例较大,贝质坚厚,呈圆锥形,壳黄褐色或深褐色,不透明。(4)福寿螺具有长、短2对触角,眼点在短触角上。(5)福寿螺具有原始的肺,是辅助呼吸器官,而田螺是用鳃呼吸的。(6)福寿螺为卵生,雌螺将卵产在离水面一定高度的物体上,卵留在附着物上孵化。而田螺是卵胎生(在体内发育成仔螺后产出)。(7)福寿螺螺肉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体重的46%~48%,与田螺相比,福寿螺更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第二章 福寿螺的人工养殖

福寿螺的人工养殖,就是尽量使其生活在与野生环境相似的环境中,促其快速生长,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天然水域中,成熟的雌、雄福寿螺交配后,雌螺便沿着挺水植物的茎爬到离水面15厘米以上的地方产卵,卵粘附在植物的茎上自然孵化,经历10~15天后,幼螺便破壳而出,掉到水中开始它一生的生活。

福寿螺在8℃以上时即可生长,25~32℃时生长与繁殖能力特强。出壳后的幼螺,养殖3~4个月就可产卵繁殖。一只雌螺可连续产卵2年。

产卵期间,可向水中投入高出水面的、直径为3厘米左右的树枝,或移入水生植物,供雌螺产卵。

卵粒排列重叠成块状,卵块形似草莓状。初产卵块为鲜红色,渐变为粉红色,4~5天渐变为褐色。

卵块10~15天孵出幼螺。30℃以上时孵化较快,孵化率也高。因此除夏季可在室外自然孵化外,其余季节可取回卵块,在温室内孵化。

在适宜的温度下,从幼螺至性成熟或商品螺出售,约为3~4个月,经历幼螺、小螺、中螺、成螺4个阶段,以中螺阶段生长最快。

福寿螺喜阴湿、怕光线,适宜生长在水沟、浅水低洼地、鱼塘、农田、水渠和人工建造的水泥池里,一般水深50~100厘米为宜。也可在湖泊、水库、河流等处用网箱高密度养殖。家庭小批量饲养可用水缸、水槽等。

如在稻田饲养福寿螺,水体的埂、坝要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以防螺产卵时爬出和邻近鱼塘杂食性鱼类混入吃掉幼螺。在其注、排水口要装上聚乙烯网或竹箔等拦网设备,以防排水时外爬。在离农户较近的螺池,必须在四周设置竹篱笆等拦阻设施,以防畜禽侵入。

利用旧池塘养殖福寿螺之前,必须把水排干,彻底清除杂食性鱼类,如黑鱼、鲤鱼、罗非鱼、鲫鱼及其他野杂鱼。另外,饲养福寿螺的水质一定要清新。

福寿螺的养殖方式多样,在幼螺阶段可以用小池、缸盆饲养,成螺阶段可在水泥池、缸等小水体中饲养,也可在池塘、沟渠和稻田中饲养。通常在池塘中饲养亩产可达5吨左右,产值十分可观。一、场地选择

在室内可筑水泥池或利用缸、桶、盆等容器养殖。室外养殖应选择水源丰富、避风、无污染、易于排灌和没有水鼠、水禽、黄鳝等敌害的浅塘、沟渠、洼地、堑坑等零星水面。

1.养殖池选择(1)家庭亦可利用缸、桶、盆等容器饲养。由于投饲和福寿螺的排泄物多,要求1~3天换水1次,这是缸、桶、盆养殖成败的关键。(2)福寿螺对农药、化肥较为敏感,因此,养殖福寿螺的场所应选择在能避开农药、化肥使用量大的地方。(3)养殖福寿螺的场所,要求水源条件好,最好能有微流水注入。其土质以腐殖质土壤为好,也可用鸡粪、猪粪、牛粪改良,或投入稻草,使其腐败而改良土质。含硫磺或铁质较多的土质不适合养殖福寿螺,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成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4)池塘、沟渠、堑坑等须先排干水,用石灰清除一切敌害,然后灌水7天,干涸1天,再灌入清水并放螺。较大的池塘宜用塑料薄膜分隔为若干小区,以便投饲和采收。进、出水口均设纱网防逃,并注意清除附近的水鼠、水禽、黄鳝等敌害。(5)利用菜地养殖的,可隔畦挖深70~80厘米的螺坑,保持水深40~50厘米,并疏通排灌渠,引用长流水。

2.养殖水体

由于福寿螺喜欢清新的水质,因此在福寿螺的池塘养殖中,应定期注入新水,以保证其正常生长。还要经常观察池水的变化,有必要的话,要采取换水或增氧的方法来改良水质,但换水时温差不应超过3℃。

水质的好坏主要反映在溶氧、酸碱度、盐度和水中污染量等几个方面。(1)溶氧量:福寿螺对水中溶氧量较敏感,水中溶氧量越高,生长得越好;当溶氧量低于3.5毫克/升时,就停止摄食;当溶氧量降至1.5毫克/升时即死亡。

如果利用泉水或井水养殖福寿螺,需要采取一些增氧措施:将泉水或井水先抽上贮水塔,再由高处冲下而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后灌入养殖池中。还可挖掘注水水沟,使注水经过较长的流程而充分地暴露在阳光和风吹之下,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在产卵、养殖密度过大、水中缺氧及食物不足等情况下,福寿螺就会爬出水面。(2)酸碱度:pH值为7时最好,适应范围在6~9,过酸过碱都会造福寿螺的死亡。(3)盐度:福寿螺是淡水动物,在海水中不能生存。水中含盐量超过3‰时,福寿螺就会死亡。当水中含盐量低于1‰时,福寿螺才能正常生活。(4)水污染:福寿螺对农药、石油类和有毒性的工业污水、过碱的水(如石灰水)都很敏感,对没有经过氧化去氯的自来水也极为敏感,尤其是幼螺。

若生活环境的水质清新,福寿螺的活动能力强;当水质开始恶化时,大螺就浮出水面,基本停止活动,小螺则因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很快就会死亡。二、养殖方式

一般的养鱼塘都可以进行福寿螺养殖,福寿螺可以单养,也可以进行鱼、螺混养。

1.庭院养殖模式

庭院养殖占地少,用工少,投资小,见效快,养殖4~5个月即可上市销售,也是农村一项实用的致富项目。

当幼螺长至1~3克大小时称为小螺,此时要进行分疏。分疏后,每平方米约2000~3000只,仍养殖在池、缸、盆、钵中,水深保持20~30厘米。水面以上留10厘米的高度,以防小螺爬逃。

饵料以绿菜叶、绿萍为主,搭配少量精料,一般每平方米投喂菜叶500克左右,精料50~100克,以后随螺体长大而增加,每天换水1次。小螺经30日左右饲养,个体重可达5克以上,此时需再次分疏而进入水泥池、河沟、水田中养殖。

2.水泥池养殖模式

在水泥池中养殖,单位面积产量高,好管理。如果水泥池较多的话,还可以实行分级饲养。水泥池精养的放种密度可依据种苗的大小和计划产量而定。此种养殖方式适用于农家庭院。(1)水泥池条件:水泥育苗池面积5~10平方米,圆形或长方形,池深0.6米,水深50~60厘米,进、排水系统完善。水面放些水葫芦。若是新建的水泥池(沟),则应先用水浸泡10天左右进行脱碱处理,洗擦多次方能使用。

①水浸法:将池内注满水,浸泡1~2周,其间每2天换1次新水。

②过磷酸钙法:将池内注满水,按每1000千克水溶入1千克过磷酸钙,浸1~2天。

③醋酸法:用10%的醋酸(食醋也可)洗刷水泥池表面,然后注满水浸几天。

④酸性磷酸钠法:将池内注满水,每1000千克水中溶入20克酸性磷酸钠,浸泡2天。

水泥池经脱碱处理后,使用前必须用水洗净。脱碱后的水泥池是否适于饲养,要进行试养,确无不良反应后即可正式投入使用。(2)放养:如果水泥池较多的话,还可以实行分级饲养。第一级饲养1个月,把幼螺养至体重25克左右;第二级再饲养1个月,把25克重的幼螺培育至50克左右;第三级饲养时间可长可短,把50克重的中螺培育成100克以上的大螺。水泥池精养的放种密度可依据种苗的大小和计划产量而定。

一般来说,每1平方米以放养1000克幼螺为宜,最终收获密度(即计划产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0千克以下。

①每个水泥池长5米,宽2米,深0.6米,在管理中水质变化较易控,排灌方便。水泥池底铺20厘米厚的掺有一定沙的塘泥。水面上栽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水面的30%~35%,以供螺体栖息、避暑和防寒,同时也为福寿螺提供天然饲料。

②在成螺水面中多插一些竹木条、树枝,为雌螺提供产卵场所。

③放螺前,须先用药物除去吃食幼螺的野杂鱼等敌害。进、排水口要拦挡密眼网,以防止螺随水漂走。(3)换水:幼螺放养时,螺池水深以30~50厘米为宜,7~10天后开始逐步加深,高温季节水深保持50厘米左右。饲养期间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等情况,及时加注新水,使池水始终保持溶氧量充足和水质良好。

螺池水色以淡棕色、黄绿色为好。早期水质稍浓,透明度25厘米左右,5~7月透明度保持30~40厘米,8~9月秋繁时透明度维持在40厘米以上。

福寿螺食量大,排泄物多,易污染水质。换水次数从春季的2周1次上升到夏天每5~7天1次,每次换池水的1/3,不可将鱼塘中的老水注入螺塘。高温季节的凌晨及傍晚尽可能冲水。清晨巡塘时,如发现福寿螺的吃食量下降,螺群浮上水面,说明水中缺氧,必须马上注入新水增氧。此外,还要严防农药、石油和石灰等物品污染池水。

3.土池养殖模式

福寿螺在土池中养殖,成本低、单产高、管理方便。土池养殖也可以采取分级饲养的方式,具体分级的多少,应因地制宜。若只有一个土池,就不必分级了。

土池要求长3~5米,宽2米,深0.6米,排灌方便。

土池的放种密度应适当少于水泥池精养的放种密度,最终收获密度(即计划产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3.5千克以下。小土池精养的福寿螺的生长速度比水泥池精养方式稍快,换水次数可少于水泥池精养方式,水质管理容易。

4.池塘养殖模式

池塘在农村、城郊分布广泛,凡村前、屋后、田边、路侧、渠道两旁的浅小水体都可用来养福寿螺。用它养螺的优点是容量小,耗水少,水源容易解决;干塘容易,清整方便,易养、易捕、无须专用工具和设备;能与农、牧业有机结合,饵、肥、劳力都易解决;生产灵活多样,养成螺、育苗、育种皆宜。

培育福寿螺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水也不宜过深。养殖池要沟通水源,以渠道或涵管引水,池形整齐,长方形、正方形均可。利用地形铺设简易排水管;整平池底并向排水一侧倾斜;池壁四周要捶打结实或敷上三合土,防止渗漏。一些养鱼产量低的浅水池塘,改养福寿螺是最理想的选择。(1)池塘选择:池底由进水口向出水口处倾斜,坡度1:3,保证有足够的富氧区,便于福寿螺摄食和活动。池底淤泥层要薄,厚度不宜超过20厘米。进、排水口、坡面防逃、防敌害设施严密,一般采用双层密眼尼龙网护栏。(2)池塘清整:福寿螺的天敌,如水蛇、黄鳝和一些肉食性鱼类,可用人工捕捉清除。在冬季或早春时,将池水排干,经冷冻、曝晒,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提高螺池的肥力。将池四周铲平,形成缓坡,将池埂夯实,保证不渗漏。螺苗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均匀撒施于塘底,每亩用量50千克。清塘后约7~10天,再灌水放螺。(3)池塘消毒:每年3月底4月初,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填好漏洞和裂缝,再用药物消毒。(4)种植水草:清塘消毒7天后进水20厘米,最好是自然渗入池中的水。如需加水,用60~80目尼龙筛绢严格过滤注水。进水后,在池底种植虾藻(菹草)、轮叶黑藻或聚草,每平方米水面种3~5棵。水草应冲洗干净后种植。栽种时,将水草的根插入螺池淤泥中,然后加水至50厘米深,并在水面放养一些漂浮植物,如水葫芦、小浮萍等,覆盖面积不宜超过池塘面积的1/3。(5)密度:池塘培育福寿螺的密度可大可小,一般每亩放5万~10万只幼螺,一次放种,多次收获,捕大留小,同时让其在池塘中自然繁殖,自然补种。每亩水面每天均匀撒投植物性饲料100~150千克,精料10~15千克。(6)放水:一般情况下,河塘水含氧丰富,可不必换水;如养殖密度高,螺大部分在水面活动,则须马上换水。螺一般喜欢附在水边活动,因此在塘中应打一些竹桩、木桩,或放养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7)池塘养殖,放养1~3克的幼螺,经3~4个月左右的养殖后可达50~80克,最大的可达110克;一般产量2500~5000千克/亩,最高产量可达7500千克/亩。

5.沟渠养殖模式

可利用闲散杂地挖沟养螺,也可利用瓜地及菜园的浇水沟养螺。养殖福寿螺的水沟以宽1米、深0.5米左右为好。新开挖用于养螺的水沟要搞好排灌设施,使水能排能灌。

沟渠平面模式开好后,用栅栏把沟分成沟段,以方便管理,埂面上可种瓜、菜、果、草、豆等。沟渠养螺的优点是投资少,产量高、基水互利互促,其放养密度可每亩放螺1万~2万只。

6.零星水面

荒废浅塘、浅水坑、沟渠、低洼地等零星水面,只要稍加改造,水深保持40~50厘米即可。

7.网箱养殖模式(图6)图6 网箱养殖模式

网箱养福寿螺是在暂养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养螺的方法。它是利用网片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较大的水体中,通过网眼进行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使网箱内形成一个适宜螺类生活的活水环境。利用网箱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螺种或精养商品螺。

网箱养福寿螺具有机动、灵活、简便、高产、水域适应性广、易管理、易收获等特点,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有广阔的发展前途。(1)网箱养殖优点

①网箱养螺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及其饵料发展养螺。既可培育螺种,也可养殖成螺。尤其是在缺乏池塘的地区,可以利用大水面设置网箱就地培育螺种,就地养殖成螺,对提高养螺成活率和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②网箱养螺可以进行高密度精养,单位面积产量可高出池塘养殖几十倍、成百倍。网箱养螺实际上是利用大水面优越的自然条件,综合小水体密放精养措施实现高产的。在养殖的过程中,网箱内、外水体不断地进行交换,带走网箱内螺体排泄物及投喂饵料的残渣,带来了氧气,使网箱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因而网箱内在螺群高密度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缺氧及水质恶化。

③螺饲养在网箱内,又避免了敌害生物的危害,并能及时发现螺病,保证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绝好的回捕率。

网箱养螺周期短、成活率高、收效快、效益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也是开发利用大水面资源的重要途径。(2)网箱养螺的关键

①选择具有一定水流的地点设置网箱。

②选择适宜的网箱结构和装置方式,包括网箱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和箱距等。

③因水制宜确定放养螺类规格、密度和混养比例等,以便充分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

④切实做好投饵、防逃、防病、防敌害等饲养管理工作,特别要保持网箱壁的清洁,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的交换。(3)养殖水域的选择:养螺网箱设置的水域要求环境安静,水质清爽,阳光充足,微有缓流,pH值6~7,底质平坦,污泥较少,水深2米以上。溶氧最好在3.5毫克/升以上,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6-6量分别不高于20×10和0.1×10。一般库湾、湖汊、河道、外荡或面积较大的水域都可设置养螺网箱。(4)网箱构成:由箱体、框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设施等构成。

网箱的结构形式很多,实际选用时要以不逃螺、经久耐用、省工省料,便于水体交换、管理方便等为原则。

①箱体:由网片按一定尺寸缝合拼接而成。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聚乙烯网片,它具有强度高、耐腐、耐低温、价格便宜等优点。

②框架:是悬挂箱体用的支架,常用楠竹、木材、钢管、塑料管等材料构成。把箱体固定在框架上,可保持箱体张开、成形。

③浮子:是使网箱浮于水上用的装置。常用泡沫塑料和硬质吹塑制成的浮子,或用玻璃球、铁桶系在框架上作浮子。竹、木制成框架在支撑箱体的同时,也起着浮子的作用。

④沉子:是使网箱箱底沉于水中的装置。一般选用瓷质沉子,也可用石块、水泥块等。有条件的可用直径2~2.5厘米的钢管,既可撑开底网,又可当沉子用。

此外,还要用铁锚固定网箱的位置,或用水泥桩、竹桩支撑固定网箱。(5)网箱的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八角形等。目前生产上以长方形为多,其次是正方形,因其操作方便、过水面积大,制作方便。材料为20目聚乙烯无节单层网片。网箱的面积可大可小,但网箱的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放养密度可比水泥池养殖的放养密度稍大一些。(6)网箱的大小:最小的网箱面积1平方米左右,通常1~15平方米的网箱属小型网箱,网箱面积在15~60平方米的为中型网箱,大型网箱面积在60~100平方米,更大的有500~600平方米。一般来说,网箱的面积不宜过大,过大操作不便,抗风力差,但过小的网箱产量虽高,但造价也高。目前大多使用10~30平方米大小的网箱,即7米×4米,5米×3米,3米×3米,3米×4米等规格。(7)网箱高度:网箱的高度依据水体的深度及浮游生物的垂直分布来决定。目前多用高1.0~1.5米之间的网箱。水体深亦可用高1.5~2米左右的网箱。但网箱底与水底的距离最少要在0.5米以上,以便底部废物排出网箱。(8)网目大小:箱体网目的大小,应根据养殖对象来决定,以尽量节省材料、又达到网箱水体最高交换率为原则。网目过小,不仅使网箱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水流交换更新;网目过大,又出现逃螺现象。通常放养10克以上用网目1.1厘米的网箱;放养25克以上用网目2.5~3厘米的网箱;养成螺的网箱,用3~5厘米网目的网箱。为了使水体交换通畅,减少网箱冲刷次数,最好随螺种的长大,转换较大网目的网箱。(9)网箱选址

①水面宽阔,水位稳定,背风向阳,水温高,水深为100~150厘米的天然水域中,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酸碱值为中性偏碱的水域为好。

②选择自流水的水体。水流速度一般最好是0.05~0.2米/秒,以保证氧气的供应。(10)小网箱的安装:一般为固定敞口式网箱,由桩和横杆联结成框架,网箱悬挂在框架上,上纲不装浮子,网箱的上下四角联结在桩的上下铁环或滑轮上,便于调节网箱升降和洗箱、捕螺等。网身露出水面30厘米,网身水下70~120厘米。通常箱体不能随水位升降而升降,此法只适用于水位变动小的浅水湖泊和平原型水库。优点是成本低,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抗风力强。缺点是不能迁移,难于在深水区设置,而且网箱内螺群栖息环境随水位变化而经常变动,如不注意及时调节会影响饲养效果。

①网箱安放成箱口向上,一字型排列,并横向朝着水流方向,让水慢慢地渗入箱内。箱与箱间距1米,每排网箱间的距离应大于5米。

②浮子用直径10厘米楠竹制做的框架固定在网箱上。用直径8毫米钢筋撑开网箱底部,将网箱下网四边捆扎固定。

③所有扎结应牢固,不得松脱。

④组装好的网箱在螺种入箱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网、开缝,应立即进行修补。网箱有30厘米露出水面作防逃网,箱内放2~3平方米水草。(11)放养:幼螺下箱前4~5天,网箱下水浸泡,待箱衣上附着泥浆或藻类后开始放螺。幼螺要过秤、计数,带水操作。同一网箱中放养的幼螺规格应一致,一次放足。下箱时间一般选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12)饵料投放:网箱中缺乏天然饵料,福寿螺的饵料全靠人工补给。饲料投喂后,应仔细观察福寿螺的吃食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决定增减投饵量。

①投饲与饲养管理:投饲主要是根据螺类个体大小、水温、天气、水质状况和螺类生长情况来决定。

②螺种进箱后,每隔30天,随机对全部小网箱中的1~4箱进行抽样称重,每箱抽样称重的只数保证在30只以上,以便得到平均每箱的纯重量,确定下一阶段的投饵率和投饵量。

③要求每天投饵2次,早上8时投喂,日投饵量的1/3,傍晚5时后投喂日投喂量的2/3。

④在盛夏及立秋之后,当天气闷热、气压低、水温达到32℃左右,或者是水质突然变化、天气连续两天阴天、气温突然下降等情况出现时,要大幅度削减日投饵量。

⑤经过一次打样后,计算出投饵量,当养到15天以后,日投饵量增加10%,直到第二次打样重新计算新的日投饵量为止。

⑥若有条件,最好每日上午8点和下午2点各测量1次水温和透明度,同时测量水中的溶氧量,水中溶氧量不能低于3.5毫克/升。

⑦每日在投饵时,同时检查小网箱有无破损、逃螺和投饵管堵塞等现象的发生,发现问题应立刻处理。(13)日常管理:网箱养殖福寿螺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围绕防逃、防敌害工作而进行。

①应有专人负责经常巡视,观察螺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应结合清箱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水老鼠咬破的洞,如有破损应立即修复。

②在汛期要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网箱安全。

③由于大风造成的网箱变形或移位,要及时整理,保证网箱内的有效空间和网箱间的合理距离。水位下降时,要及时移位。

④敞开式网箱要预防鸟害,要定期检查螺体,了解螺类生长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⑤网箱下水后,3~5天后就会附着大量污秽,以后被一些藻类或其他生物所附着称为青泥苔。严重时堵塞网眼,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水质越肥,附着物越多;网目越小,着生程度越严重。一般在1米水层内最多,若不及时清洗容易造成箱内水质恶化、缺氧、缺饵,影响螺类生长,所以,清洗网箱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清洗网箱的方法常用人工清洗,每隔5天左右将网衣提起,用扫把、树枝、毛刷等洗刷和拍打。

⑥防沉箱逃螺、防人为破坏、防大风翻箱、防农药污染。(14)及时捕捞:春季放的幼螺,养殖1个月后,就可以选捕。到7月中旬全部起箱出水。秋季放养的幼螺,养殖2个月后开始捕捞,捕大留小,到11月中旬起捕完毕。

8.稻田养殖模式

稻田养殖,幼螺生长速度快,除草、肥田效果好,种养矛盾小,投入少、效益高。福寿螺适应水域广,在稻田养殖不需要特殊设施,田间水的管理可以因稻制宜,不受制约,因而可以保证稻谷产量。福寿螺在潮湿无水状态下,10~20天没有死亡现象,稻田复水后又恢复活动。在水稻搁田期,螺能自行钻入土中或被迫休眠,停止活动。

在稻田内,把田整理成宽2~3米的长条形畦坑,水深一般保持在30~60厘米,中间每隔30厘米左右,放些竹片、木棍,以供螺吸附。放养密度以幼螺全部浮出水面时略有空隙为宜。经过3个月的养殖,可按不同的规格选捕上市。(1)优点

①幼螺生长速度快:稻田水质清新,阳光适度,生态条件优越,对幼螺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于水稻分蘖末期、长穗中期放养的平均个体2~3克重的幼螺,10天后平均个体重达12克;30天时平均个体重可达22克。

②除草、肥田效果好:稻田中除稗草、三棱草外,其他杂草均可作为福寿螺的饵料。

据调查,每亩放养2000~3000只幼螺,放养20天,稻田杂草量比对照田下降60.4%;30天后杂草清除率达95%以上。养螺后的稻田不用人工或化学除草,有利节约成本,减少投入。螺粪含氮量0.48%,接近猪粪的含氮水平。由于福寿螺摄食量大、排泄物多,使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10%。

③种养矛盾小,投入少、效益高:由于稻田杂草、藻类、腐殖质多,天然饵料资源丰富,一般稻田每亩放养3000只左右幼螺,不需要人工投饵,可产商品螺35~50千克。(2)稻田的选择:选择好适宜的稻田,并做好稻田的养殖工程设施,是稻田养殖福寿螺能否成功的关键。

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较强、天旱不干、暴雨不淹、洪水不冲的稻田,田埂要夯实且加高到0.5米以上,耕作时不要使用农机操作,不宜犁耙,但必须根除杂草。

①平原地区,水源条件一般都比较好,排灌系统也比较完善,抗洪抗旱能力也较强,所以大多数的稻田都能用来养殖福寿螺。

②丘陵和山区从事稻田养殖福寿螺的农户,必须选择那些既有水源保证,又不会受山洪和暴雨影响的稻田,才能做到有养有收。养殖福寿螺的稻田,最好还能考虑交通便利的因素,以方便螺种的投放和商品螺的上市,以及饲料运输等,便于饲养管理。选择养殖福寿螺的稻田,还应考虑其土质情况。(3)技术要点

①水稻移栽时留下空道,移栽后1周内开挖沟道,沟宽20~27厘米、深23~27厘米。

②适时放养,控制规格及密度:在水稻分蘖至长穗期,即6月下旬(水稻栽插15天后)到8月上旬,及时放养,一般1亩稻田放2~4克重的幼螺2000~3000只,天然饵料丰富的可适当多放,反之,则适当少放。若稻田养萍,放养密度可增加到8000~10000只。萍为螺用,螺粪肥田,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效果。

③因地制宜,适当投饵:一般稻田养螺后25天左右自然饵料量下降,对一些饵料明显不足的田块,可在丰产沟内投以陆地青草、菜叶、瓜皮等,投入量以满足螺食为度。

④切实防逃,及时收获:稻田放螺后在进、出水口设置栅栏或孔目较小的聚乙烯纱网;四周田埂严防鼠、蛇钻洞漏水,以免福寿螺逃走。螺重达25克时(放养后30天左右)即可选捕。捕捞前排干田表水引螺入沟,捕大留小。可1次投放,多次捕捞。

⑤科学施肥,合理防病治虫:螺田水稻施肥,采取栽前1次基施,适当辅以追肥。稻田防病治虫选择低毒、高效农药,如杀虫脒、杀虫双、井冈霉素等,兑水喷洒,不宜拌土撒施。(4)饲养田的修建:福寿螺套养、稻后放养均要求有进、排水渠,饲养田能保持20厘米以上的水位。饲养方式的不同,饲养田的修建也不相同。

①稻螺套养:水稻以宽窄行的形式栽种,即在正常栽稻行上加宽10厘米为宽行,宽窄行间隔。福寿螺饲养在宽行中。可利用稻田自身生长的青萍或投入部分饲料,不会影响水稻产量。

②稻后放养:稻后放养即在水稻收割后进行,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底,可充分利用稻田的这段空闲时间,此时的水浮莲、水花生、青草等生长正旺。具体做法是在7月份时,在每块稻田中先用20平方米培育幼螺,待稻子收割后散放田中。

用上述方法饲养都要注意,在排、注水口要用尼龙网等物拦住,以防螺随水散失。(5)螺苗放养:福寿螺在水温达到20℃以上时,种螺开始产卵孵化。孵化最适温度25~32℃,长江流域地区一般4月份开始。

①生产上孵化的幼螺一般要集中培育,当个体达到10克左右再分批投放。一般在投放螺苗前15天用生石灰按20~30千克/亩全田抛撒消毒,切忌过多。

②投放螺苗,单养每亩投放10万~12万个,稻螺套养每亩投放6万~8万个,稻后放养每亩投放2~4克的幼螺4万~6万个。若种螺数量大,也可以将取下的卵块直接在养殖田块或池里孵化。具体方法是选择气温相对稳定的6月份,在养殖田块或池里架设简易孵化台,用1厘米×1厘米孔目的竹制或金属的孵化筛进行直接孵化培育。孵化台周围清除敌害,投入少量细绿萍。放入卵块的数量为每亩放50万~60万卵粒,若是稻螺套养、稻后放养则投放40万~50万卵粒。

③福寿螺除草:抛植后,马上把稻田里的水排干,只保持田土湿润,这种状态持续两周。如果这段时间下雨,要及时把雨水排干。如遇烈日,水分蒸发快,则要在田土快要开裂时,灌跑马水一次(灌完水马上排掉)。在这两个星期内,由于没有水,福寿螺被迫停止活动,大大减少对秧苗构成的威胁。杂草也在这段时间里长出来。

2周过后,往稻田里放水,水深控制在3厘米以下。有了水,福寿螺从土里钻出来,这样做,是有意识地让福寿螺吃杂草。水淹状态维持一个星期左右(这要看福寿螺的多寡而定,快的4~5天就可以了),福寿螺就会把杂草吃光。对于稗草和草秆较硬的杂草,通过人工辅助除掉。

杂草快要被福寿螺吃光的时候,抓紧时间排水,水被完全排干后,福寿螺又会躲进土里。这一次排水,一定要看准时机,要是延误了,水稻刚分蘖出来的芽就会被福寿螺吃掉。

再次控水8~10天,杂草又长出来了。再次放水,以后一直保持有水状态(因为这时候,稻秧已经长得够高够壮,对水稻而言,福寿螺已经构不成威胁了,福寿螺会把杂草和无效分蘖都吃掉),直到抽穗扬花,才进入灌、排水管理。(6)稻作与养殖矛盾的解决

①妥善解决浅灌、晒田、薅秧与养殖的矛盾:稻田自插秧后一般都要前期水浅,中、后期适当加深。由于浅灌是在前期,而前期放养在稻田中的福寿螺苗种又较小,对它们的影响不大。随着稻禾的生长,稻田中的水需逐步加深,福寿螺也随之长大。因此,浅灌与养殖并无多大矛盾。

晒田,一般是在稻田插秧后1个月左右进行,有时要求将田晒得表层轻微裂开,人进入田间而脚不陷泥。这样对养殖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只要田中的螺沟按技术要求开挖得当,福寿螺在晒田期间就有了栖息生活的场所,稻作与养螺的矛盾就缓解了。

养殖稻田的薅秧除草,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若只放养了福寿螺的稻田应进行薅秧除草工作,应注意在薅秧时不要把水放得太浅,因为水浅了容易使田水混浊而把福寿螺呛死。

②妥善解决施肥与养殖的矛盾:养殖稻田的施肥要做到“重施基肥,巧施追肥;重施农家肥,巧施化肥”。

基肥的施用量应占总用肥量的70%。基肥应该是以农家肥(如人畜粪、绿肥、塘泥、垃圾)为主。农家肥一般用作基肥,也可以作追肥。而化肥以作基肥为宜,特别是对福寿螺杀伤力大的氨水,只宜作基肥。如用碳酸铵作底肥,应在施肥后6~7天才放养苗种。如果基肥的施用量较大,苗种放养前应进行试水,待半天后,如果苗种活动正常方可成批投放。如果使用化肥作追肥时,则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尿素每亩用5千克遍撒。

③妥善解决用药与福寿螺生存的矛盾:要解决用药与福寿螺生存的矛盾,就应掌握两个技术关键。

一是在稻作中使用的农药品种繁多,且有向高毒高效农药发展的趋势。但养殖稻田施用农药原则上宜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一般不使用对福寿螺有特殊毒性的药物,如益舒宝、米乐尔、五氯酚钠、毒杀芬、波尔多液、鱼藤精等。治虫宜选用杀虫脒、杀螟松、亚铵硫磷、敌百虫等。治病宜选用多菌灵、敌枯双、叶枯净、稻瘟净、叶蝉散、克瘟散、退菌特等高效低毒农药。还有一些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一四〇等,对福寿螺基本不会发生药害。

施药前适当加深田水或用药时应保持有微流水,以降低稻田水中的药物浓度。使用水剂药物时应选择晴天稻叶露水已干时喷洒,喷药时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以打湿稻叶为度,不要喷施过量而滴入水中。使用粉剂药物时,宜选早晨喷施在稻叶表面而少落入水中。这样既可提高防治病虫效果,又能减轻药物对福寿螺的危害。可采用分片用药的办法,即一块田分2天施药,第一天施半块田,第二天施另半块田,这样也可减少药物的危害。(7)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一般饲料每天投喂2次,早、晚各1次,也可每日1次,宜在傍晚和下午投放。大瓶螺喜欢集体生活,常成群结队地在池塘的岸边,并且其运动不如鱼类,因而投喂饲料要均匀,要靠近岸边投,不要只投在田、塘的几个地方,造成饥饱不一致,生长不整齐。若要投喂麦麸、糠等精料,投喂时则要先粗后精,且精料撒在粗料的上面。

2)投喂量:占螺体总重的10%,一般以吃完为止。每天的投喂量与头一天的投喂量比较,若头一天投喂的饲料已吃得精光,当天投量应比头一天多一些,反之有剩余,可投少一些。应随时检查投喂饲料中有哪些适口,应多投螺喜欢食的饲料,有利于螺的生长。

3)日常管理

①坚持每天清晨和傍晚沿稻田田埂巡查一圈,仔细观察福寿螺的活动、摄食及水质变化等情况,以此决定当天和第二天的投饲等工作。注意协调好邻近农田的用药安全,确保福寿螺养殖顺利进行。

②检查进、排水口是否有漏洞等,特别注意在大雨过后检查防逃设施,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

③及时清除敌害、污物,如蛙、蛇、水老鼠等,丝状藻类过多时,可用草木灰杀灭。

④福寿螺不耐缺氧,应根据天气、水色、季节和福寿螺的活动情况进行预测,如有可能出现缺氧现象,应及时采取换水等增氧措施。

⑤适时捕捞:当福寿螺长到供应规模时,就应捕捞。稻螺共生类型中,在稻谷将熟或收割水稻后,待田间杂草被食光时就可放水捕螺。单季稻或双季稻田周年养螺时,可在来年插秧前收获螺。在田凼式和流水坑沟式稻田中养螺,也有进行轮捕轮放的作法,捕大留小,适当补放螺种,可提高产量。

稻田养殖福寿螺,技术简便,是稻田综合利用、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台湾、日本等地相继报道福寿螺对作物的危害性,值得注意。

9.螺、鸭、芜萍养殖模式

可采取“芜萍(浮萍、牧草、菜叶等)→福寿螺→鸭→芜萍”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由此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可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广辟饲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养殖风险。(1)育好芜萍:芜萍又名瓢莎,是一种漂浮于水面上的椭圆形或卵圆形绿色粒状体,各地池塘或稻田均可见,是螺类的优质饲料。

①培育池的选择:可利用现有的池塘或利用稻田改造,分成5~8个小池。先把池水排干,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清塘消毒。清塘后一个星期施基肥,以畜禽粪为主,施肥量为250~350千克/亩,同时将池水加至0.5米深。

②芜萍的移植:施基肥后10天可移植芜萍,每亩投放100千克左右。芜萍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密切,水温23~32℃,生长最快,低于15℃或高于35℃,生长较慢。在低温时可覆盖薄膜增温。夏天,每天在芜萍层上泼水2次降温或灌入地下水降温,同时也可搭荫棚或遮阳网。

③芜萍的收取:取用芜萍时,每天早晨或傍晚用草绳将芜萍集拢,用捞网收取,以长满塘面为准,每次捞取的数量不能超过60%。如果生长正常,每亩平均每天可产200千克左右。每次捞取后,都需要追肥,每亩每次施发酵的鸭粪或人粪尿80~100千克,施尿素2千克,冲稀后全池泼洒。(2)养好福寿螺:福寿螺营养丰富,鲜体含蛋白质19.4%,是鸭、黄鳝、甲鱼、乌龟、河蟹、对虾等的优质活饵料。

①饲养池的准备:可用稻田改造,能保水0.5米,水源充足,进排方便,分成15~20个面积相等的小池,2~3个用作种螺池,其余作为成螺饲养池(每个池每隔15~20天捞螺1次,因此要分成若干个小池),在放螺前7~10天,选晴天用生石灰50~75千克/亩消毒。

②种螺放养:种螺要求100克左右,公母比例为1:1,每平方米放养3~5对。种螺池中必须插入枝杈或树枝,作为种螺附着、交配、产卵的场所。种螺的饲料除芜萍外,还可适当投放其他野草、牧草、菜叶、米糠等,可于早上或傍晚投喂。

③幼螺的孵化:种螺一般在夜间产卵于水中枝杈上,受精卵红褐色,集结成条块状卵块。翌日将其小心铲起,放于室内集中孵化。孵化可在大塑料盆中进行,用塑料盆装2/3的水,水上浮2~3块木板,将卵放于木板上即可,孵出的幼螺将自行爬入塑料盆水中。幼螺再分批投入成螺饲养池。

④成螺的饲养:成螺饲养池中,大、中、小螺混养,数量比例为1:1:1,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每平方米放养密度为200~300只,水质要求清新,溶氧充足,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4~1/3。当螺长至30克以上时,即可捞取,捕大螺、留中小螺,隔15~20天,又可捞取,每次捞取后,补充幼螺。(3)蛋鸭管理关键

①蛋鸭的饲养:饲料以福寿螺为主,占80%左右,最多可占85%,必须补充15%~20%的能量饲料和适当的多种维生素。能量饲料以碎玉米为最佳,将螺碾碎掺入碎玉米、多种维生素粉中充分拌匀,每天投喂5次,白天4次,晚上1次。每日每只蛋鸭需福寿螺150克左右,玉米40克左右。

②蛋鸭的管理:由于福寿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因此要特别注意定期驱虫。一般每隔15天,在饲料中均匀拌入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塞唑或左旋咪左片等药物,连喂2~3天,可有效地预防寄生虫。蛋鸭应以圈养形式为佳;鸭舍内晚上应补充光照,每10平方米安装40瓦灯泡一个;同时在鸭群内留2%的公鸭,可有效地提高产蛋率。

10.泥鳅、螺、鳖、稻养殖模式

泥鳅、福寿螺繁殖力强,搭配放入养鳖稻田内养殖,能繁育大量幼体供鳖采食;它们均为杂食性动物,以采食植物腐败茎叶、浮游生物等为主,与鳖在食物竞争上无大的冲突;放养福寿螺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在稻田混养泥鳅、福寿螺和鳖,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也是稻田养殖的好形式。(1)建好基础设施:加固田埂,建防逃墙,开鳖沟,进排水口设防逃网,鳖沟内放养浮萍、藻类、水花生等,水质要求肥、活、嫩、爽,pH值7左右。(2)选用良种:鳖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螺、鳅种最好到沟、渠、塘等天然水体中采集。留作种用的福寿螺,要求个大、外形圆,肉多壳薄,壳色灰黑,螺纹少;泥鳅,要求体色深黄,健壮,规格整齐;水稻品种要求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3)早放养:单季稻田栽秧后即放养鳅、螺;冬闲田先放养鳅、螺,后栽秧。还可采取双季放养:第一季在5月上旬放养;第二季在8月中旬放养,同时放养鳅、螺。上半年放养体长5~7厘米的隔年鳅种,下半年放养3厘米的当年鳅种,每亩放1~2.5尾,同时每亩放养田螺600~700只,每亩放养尾重100~200克的幼鳖100只。鳖、鳅、螺种在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消毒。(4)饲养管理

①培肥水质:养殖螺、鳅,重在培肥水质。水稻移栽前每亩施250~500千克腐烂植物作基肥,以后根据水质,每隔30~40天追肥1次,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②适当投喂饲料:饲料由鱼粉、豆饼、米糠、面粉、血粉、酵母粉等组成,鳖、鳅、螺均可采食。

③饲料混匀后加水捏成团投喂,日投喂量为鳖、鳅、螺体重的5%,并根据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等适当调节。在7~9月份生长旺季,日投喂量增加至10%。采用本养殖方式,稻田内活饵丰富,一般不需要给鳖增喂动物性饲料。

④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水体消毒,减少病害发生;采取病虫害生态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施用农药,坚持早巡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方式,若能雌雄螺分开饲养,均能加快其生长速度。

11.鱼、螺混养模式

选择个体均匀、规格一致、色泽光洁、无损伤、健康的种螺与鲢、鳙等草食性鱼类。

一般单养福寿螺,规格在3~5克/只,每平方米放螺50~100只。鱼、螺混养可视放养鲢、鳙鱼密度决定放螺的密度。

在合适的密度范围内,放螺数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对成螺出塘规格有决定性的影响,放养量越大,成螺出塘规格越小,反之,成螺出塘规格越大。三、种螺的饲养管理

1.养殖场地的选择

福寿螺的养殖场所应选择在水源良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方,其面积可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来确定。

繁殖场所一般需设产卵池(沟)、孵化池(沟)和育苗池(沟),面积大小要适中,以便于操作,方便管理。

种螺培育池(兼作产卵池)可为土池、水泥池、沟渠等。为了操作、管理方便,池子的面积不宜过大,池(沟)的长度可以不限,但宽度以100厘米左右为好。池(沟)的水位宜浅不宜深,一般以30~50厘米左右最为合适。若池(沟)的底部为水泥,需垫一层浮泥,厚度3厘米左右。

在种螺放养前,应先排去池(沟)中的旧水,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注入新水,移植一些浮萍等水生植物,并在池(沟)中插一些高出水面30~50厘米的竹片、树枝作为成螺附着交配和产卵的场所。

2.繁殖场所的消毒

放养种螺前,要对繁殖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小土池、池塘、水沟和稻田等场所,每亩用70~100千克生石灰清塘,以杀灭野杂鱼、虾、蝌蚪等。待药效消失后(一般7天后)即可试水放入种螺。

3.改良养殖环境

福寿螺有喜阴怕光的特点,故在养殖场所内应移植一些浮萍等水生植物供福寿螺避暑。水泥池、小土池和池塘中水生植物的密度不超过水面的1/3,最好用竹竿拦成行;水沟中的水生植物,可分段移植,每段移植一些,用竹竿拦好,其面积不超过总水面的50%为宜。

4.种螺的选择

种螺宜选择4月龄以上,其个体重一般要求在30~50克以上。因为个体大、螺壳完整无损(外壳被碰破的种螺很容易死亡)的种螺为好,能够保证产卵、孵苗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时还应注意雌、雄螺的配比,一般以4~5:1为宜。

雌(图7)、雄(图8)种螺的鉴别:雌、雄螺外观差异不大,幼螺阶段难以鉴别,成螺最明显的区别是:图7 雌螺外形图8 雄螺外形

①相同饲养条件下,同龄螺中一般雌体比雄体大。

②同龄的雌螺身扁,整个厣向内凹陷,螺口呈直形生长。

雄螺壳口呈嗽叭形,厣的中部向外凸起,呈扁桃形。

③3~4厘米的螺体,螺壳呈透明状态时,雄螺第一螺层中部右侧,有一淡红色点为精巢,雌螺没有。

④福寿螺的雌雄,也可以从外观上来进行判别:当福寿螺的头足伸出爬行时,雄螺的右触角向右弯曲,这一弯曲的部分就是生殖器,交配时伸入雌螺的子宫内分泌精子;而雌螺的触角则没有这种弯曲。

5.种螺的运输

种螺选好后,要小心地运至繁殖的场所。

运输种螺的方法是:使用通风透气的竹箩装运,装种螺前先在箩底垫一层水浮莲,然后放一层种螺,再放一层水浮莲放一层种螺,依此装法,层层相叠,以减少种螺之间的碰撞机会。若需长途运输,应在途中定时洒水,以保持螺体湿润。

6.放养种螺

选择健康、活跃、螺壳无破损、体重在30~50克、规格一致、色泽光洁、当年长成的螺种进行放养。

一般单养福寿螺,规格在3~5克/只,每平方米放螺50~100只,雌、雄螺放养比例为4~5:1。

7.饲喂管理

种螺放养在产卵池内,即开始使用精饲料、青饲料进行强化培育。(1)池内水深宜在30~50厘米。在培育期间,要保持清洁的水质,促使其早产、多产,一般每隔2~3天加注新水1次,或有洁净的水缓慢流入更好。(2)种螺除投给一定的青饲料,如浮萍、苦草、轮叶黑藻及陆生嫩草和青菜等,也要投喂米糠、麸皮、豆饼、酒糟、豆腐渣等精饲料。最好能掺喂一些干酵母粉和贝壳粉,以增加种螺的营养,提高种螺的产卵量和孵化率。(3)一般先投喂青饲料,然后将精饲料撒于青饲料上。饲料日投喂总量占池中螺总体重的10%~12%,青饲料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80%,精饲料占20%左右。(4)饲料投喂也要像养鱼一样遵循“三定(定时、定量、定质)”和“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螺的活动情况、看螺的摄食情况)”的原则。在饲养期间,一般每天投喂2次。(5)由于福寿螺厌强光,白天活动较少,夜晚多在水面摄食,因此,投喂时间应为早上5~6点和傍晚17~18点为宜,傍晚投饲量占全天的2/3,早上投饲量占1/3。7~9月份是福寿螺的摄食旺季,投饲量应占生长期内投饲量的60%。

8.交配、产卵

种螺培育也可在螺苗经45天的饲养,能分辨出雌雄时进行,培育方法同上,饲养3~4个月后,达性成熟,便可自行交配繁殖。(1)交配:福寿螺与田螺不同,雌雄交配后产卵。孵化后雄螺长到70天左右,雌螺100天左右,性腺已成熟,即开始交配。水温低于18℃时,交配就停止。(2)产卵:福寿螺是卵生动物,类似蜗牛。一般福寿螺在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

由于种螺产卵要有附着物,因此种螺池四周留些杂草或在池中插上小竹片、小木条,一般每平方米插2~3片。在选用水泥池时,水面上要留有20厘米左右池壁供种螺爬附产卵。福寿螺一般在离开水面15厘米以上的干燥处夜间产卵(图9)。图9 产卵后的福寿螺

种螺一般在夜间、黄昏或阴天进行繁殖活动,从交配、受精到受精卵排出一般需15~20天时间。

福寿螺一次受精可产卵几次到近10次。一般水温在18℃时,每月产1次卵;30℃时,7~10天就可产1次卵。6、7、8月为产卵盛期,此时期产卵间隔期短,产的卵块大。(3)卵块(图10)的收集:每年3~11月,种螺交配后3~5天,雌螺晚上爬离水面,在植物的茎叶、池(沟)壁或竹竿上产卵,产卵持续时间为40~80分钟,卵块呈红褐色条块状。雌螺产卵后,便缩回腹足,自动掉入水中。图10 卵块

为了提高孵化出苗率,种螺产卵后应进行收集,放入其他池中孵化。收集卵块的时间不宜过早和过晚,过早卵块太软,不易剥离;过晚胶状物凝固,会损坏卵粒。一般在产后的第2天,约10~20小时,胶状黏液尚未完全干时,便可以轻轻地将卵块收集起来。

9.孵化

孵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孵化时,若空气湿度为80%~90%,温度为25~30℃,7~14天就能孵化出幼福寿螺。(1)自然孵化:卵块收集后,根据卵块数量选用孵化盆等容器,在容器内盛水10~15厘米,并放入少量的浮萍。在高出水面10厘米左右处,放置铁丝网或竹制网架,网目6厘米,把卵块放置在卵架上即可孵化。上面盖上稻草、塑料薄膜等遮盖物,以防阳光照射和雨淋。放置卵块时应注意,只能平放一层,不要堆在一起。每天收集的卵块要分开放置。

幼螺的孵出时间随气温高低而变,当气温高时,孵出的时间短;当气温低时,孵出的时间就长。孵化的适宜温度为28~30℃,孵化期约7~14天。温度低于18℃,则不能孵化。高于30℃,孵化期缩短,孵化率降低。恒温有利于孵化。孵化期间可采用孵化箱、暖房或热水孵化,以便控制水温,但要及时更换新水。

福寿螺的幼虫在卵壳中发育,无幼虫期,直接发育为幼体,孵化出的幼螺已成福寿螺的样子。在卵壳中发育完善的幼螺靠顶力把壳顶碎,在湿度适宜时,出壳的幼螺开始爬行,自行跌入水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