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2:20:18

点击下载

作者:王绪前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试读:

概述

悠悠万事,唯“吃”为大,所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意思是比大还多一横,意为压倒一切。人类的历史是吃的历史,人类的文化是吃的文化。出兵打仗,兵马未到,粮草要先行;送客,要饯行;迎宾要洗尘;过年,要团年,团年即吃;过节,要欢庆,欢庆即吃;问候,也问吃了没有;吃皇粮,称为吃铁饭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全是吃。谈到吃,要吃出人性来,所谓人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要吃出人情来,吃出人味来,吃出人格来,吃出人缘来,吃出人品来,吃出健康来。所谓健康,不单纯是身体没有疾病或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为本草学的一个分支。

所谓食疗,是指食治,即用食物来防病治病。何谓食,即凡能维护机体健康和能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等一切活动所需营养成分的可食性物质,亦称食物,包括食用和饮用,如米饭、茶叶。所谓疗,即用食物来防病治病。

中医食疗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食物的性能、功效、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应用规律等理论与经验以及食用价值、饮食卫生、加工配制等。从研究的途径来说,现一般主要研究食物的性能(主要是本草),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研究食物与保健、防病治病的关系等。

研究的方法可以从整理古代经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思路,或以现代营养学、烹饪学加工技术进行研究。

中医食疗学的特点是具有经验丰富,行之有效,实用性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方法独特,简便切用,具有民族风格,传统特点,如用萝卜汁滴鼻治疗头痛等;并结合个人体质、嗜好,辨证施食,个体调节,即针对疾病,灵活选择食物,如糖尿病多食南瓜;调适合理,有利于防治多种疾病。(一)食物与药物的区别

1.应用方式的区别 食物是利用果菜肉谷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如蒸饭、炒菜、汤羹等。药物是以药剂形式运用,如做成丸、散、汤剂等。

2.应用范围的区别 食物的应用范围广,民以食为天,人们会主动接受食物,而药物的应用范围局限,病以药为治,一般是被动接受,只有当生病之后才服用药物。

3.一般性能的区别 食物可以食用,充饥,一般偏性较弱,多为平性,养身防病,宜于慢性病,轻病,也可预防保健,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方面,久食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药物则不可以多食,一般不能充饥,偏性多较强,主要用来祛病疗疾,为医疗手段的工具,医生作为武器而应用于病人。

4.应用对象的区别 食物适用于健康人群,其次是患者,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而药物则主要针对病人。

5.食物与药膳的区别 食物是延续生命的物质,而药膳是以药配膳,其含有药物、食物、调料。它是在食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药物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而成的一种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特殊物质,它形是食品,性是药品,取药物之功用,食物之营养,其功能既不同于单纯米谷扶正调理,又不同于单用药物祛邪治病,其精华之处在于食借药力,药助食补,从而收到治病与食物营养的双重作用。(二)中医食疗学的发展沿革

药食同源,医食同源,其反映了食物的起源与药物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历史悠久,与中药学具有同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传统理论认为,商汤时的伊尹创立了汤液。而在西周时期设立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专设食医,管理帝王的饮食营养,说明古代是非常重视食物的食养和食疗作用的。

战国时期,据考证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遗憾的是此书已失传, 《黄帝内经·素问·脏器法时论》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食物的分别作用,包括了五谷(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果(桃李杏栗枣)、五畜(牛羊豕犬鸡)、五菜(葵藿薤葱韭)。

东汉时期所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薏苡仁、粟米、葡萄、大枣、龙眼、蟹、鸡等。而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有猪肚汤、苦酒、当归生姜羊肉汤等食疗方。

梁代,陶弘景所整理的《本草经集注》其中就专列米谷果鱼,将其单独成章,为后人研究食物开创了先河。

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专列“食治篇”,记载食物154种,并将其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孙思邈的学生孟诜所著《补养方》3卷,将每一味食物单独进行表述,后来经过张鼎增补而成《食疗本草》3卷,这是我国最早的食物学专著。唐代还有昝殷所著《食医心鉴》。至此食疗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代有《日用本草》,元代宫廷御厨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记载的食物达到230种,这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为后人研究食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食物的研究更是具体、详尽,记载食物达500余种。

清代王世雄著 《随息居饮食谱》也对食物有很深入的研究。(三)食物的性能表述特征

食物的基本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和内涵方面与中药并无本质区别,中药、食物,在古代通称为本草。在研究食物作用时,也强调食物的性味。所谓性,也称为气,一般也称四气或四性,即寒、热、温、凉以及平性。而在具体表述中又有大寒、寒、微寒、凉;大热、热、大温、温、微温;平性等不同术语。

味也称为味道,在中药理论中称味为五味,指的是药物和食物的不同味道,即辛甘酸苦咸,而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味觉器官感知的还有涩、淡、麻、鲜味。

其他诸如升降浮沉、毒性理论等均与中药基本理论无区别。(四)食物的应用原则

1.整体原则 ①要因时制宜:如春季多食蔬菜;夏季多吃清热食物,如冬瓜、绿豆;秋季多食含有水分多的食物,如梨子、苹果等;冬季多食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②要因地制宜:如东南沿海地区潮湿,宜食清淡,长于祛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凉,宜食性温热,长于散寒、生津、润燥食物。③要因人制宜:如儿童宜选用性质平和,易于消化,又能健脾开胃的食物,应慎用滋腻峻补之品。老年人宜选用有补益作用的食物。男性多以阳气偏衰为主,多食补气助阳的食物。女性有经孕产乳,容易伤阴血,宜食清凉阴柔的食物。体质方面,阳虚者宜食温热补益食品,阴血虚者宜食养阴补血食品。

2.辨证施食原则 如虚证宜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并结合脏腑虚损灵活选用,如脾胃虚弱可以吃莲子、藕;胃阴不足,多食水果,不宜食干果;而实证宜选用祛邪之品,如食积中焦,可以吃山楂、萝卜;气滞胃脘疼痛,可吃橘子,不能食柿子等。感冒患者可以吃发散的芫荽,而里实湿热泄泻可以吃马齿苋等。

3.辨病施食原则 根据所患疾病,结合疾病的各种不同证型来选用食物能达到有的放矢,如遗精病人,可以食用莲子,消渴患者可以食用南瓜、山药等。

4.平衡膳食原则 在食用食物时,要求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避免偏食。因为过食辛热,会导致口干口渴,腹痛便秘;过食寒凉,会导致寒从内生,引起寒性疾病发生,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具体地说,在摄取食物时,应注意营养宜全,备食宜软,用食宜温,三餐宜时,烹调宜淡,进食宜缓,食量宜适,就餐宜静。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食物分食用和饮用。在应用类型方面有单用和将多种蔬菜联合应用者。在食品类型方面,有主食,如米饭、汤羹、菜肴;有副食,如汤料、饮料、酒、散、蜜膏、蜜饯、糖果、饼干等。(五)食、药、毒的关系

在古代有食即药,药即食,药即毒,毒即药的说法。具体地说,食物饱腹,药物治病,毒物抗病。

某些食物明显有毒,如酒、花椒、白果,应用得当,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应用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如白扁豆有毒,生用可引起中毒,但久煮后毒性被消除而无毒,同时它又是一味药物,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弱病证。

某些食物原来无毒,由于烹调技术不当而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如经熏、炸、腌、烤的动物脂肪与蛋白质可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亚硝胺。还有经酸败变质的油质,如猪油、芝麻油、核桃等可产生数十种有毒物质,慢性中毒可致癌。

某种食物对于某种体质类型的人会产生毒副作用,吃对了有利于人,甚至可以治病,吃错了,有害于人,甚至可以致病。所以食、药、毒三者可以改变,关键在于善于应用罢了。(六)食物禁忌

食忌又称忌口,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某些食物不能食用,否则会导致身体出现偏差,甚至引起病变。任何食物均有自身的特点,有偏性,既具有可食性的一面,即具有营养功能,但在食用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应用。

1.病中禁忌 是指在患病期间不能食用某种食物,如疮疡、皮肤病患者,忌发物(引发或加重疾病的食物,如公鸡、牛肉、鲤鱼、辛辣之品)。阴虚热盛者忌辛辣动火之品,虚寒泄泻者忌生冷、寒凉之品,肾结石忌菠菜、豆腐等。一般来说,患病期间忌生冷、忌黏腻腥臭膻味、不易消化食物。

2.配伍禁忌 是指某些食物不能与另一种食物配合食用,如吃柿子忌螃蟹,吃葱忌蜂蜜,吃甲鱼忌苋菜,关于这些内容,在《金匮要略》、《本草纲目》中已有详尽的记载。

3.胎产禁忌 如产前宜凉,忌辛热温燥之物,妊娠恶阻者,忌油腻、腥臭、不易消化食物;产后宜温,忌寒凉、酸收、发散之物。

4.时令禁忌 如在春夏之际,应少食温燥食物,如狗肉、羊肉;秋季应少食辛热之品,多食水果;冬季应少食甘寒物,多食温热食物等。

5.质变腐烂禁忌 食物如霉烂腐败不能食,如土豆发芽、发绿者不能食,否则会导致中毒。鳝鱼、河虾、螃蟹、泥鳅等要食活物经过烹调者,死物吃了损害身体。

6.食量禁忌 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意即过量食用某种食物会损伤肠胃,引起病变。

7.偏食当忌 民间向有“肉生痰,鱼生火,青菜萝卜保平安”的说法,既不能过分食用某种食物,又要防止肉食生痰,鱼类食物助火,要多种食物兼夹应用,才能保证身心健康。(七)关于食物颜色与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食品的颜色与营养的关系极为密切,食品随着它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浅到深,其营养价值愈为丰富,结构愈为合理。颜色深的蔬菜如叶菜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比颜色浅的根茎类、瓜类及茄类含量要多。颜色越深,含量越多,蔬菜营养价值的高低由深到浅,为黑色—绿色—紫色—黄色—红色—无色(白色)。多吃颜色深的蔬菜更有利于健康。

1.黑色食品 如黑木耳、黑米、黑芝麻、紫菜等。其特点是具有补虚扶弱的作用。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中精气为生命之源,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及抗病力的强弱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四季中的冬天与肾关系最为密切,故冬天补肾最重要。黑色食品来自天然,有害成分少,营养成分齐全,能明显减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

2.绿色的食品 多为叶菜类,如芹菜、蕹菜、青辣椒、丝瓜、菠菜等。这里所说的绿色的食品是指颜色是绿色的蔬菜,非专门机构所指的绿色食品。其特点是富含叶酸,而叶酸能防治胎儿畸形,保护心脏。绿色的食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身体抗病力和预防疾病,可消除因工作紧张,长时间疲劳而引起的不适。多吃绿色的蔬菜,对眼睛有好处,而长期不吃蔬菜的人,容易患眼疾。多吃绿色的蔬菜还能减少关节炎发病率。

3.紫色食品 营养价值也较高,如紫茄子。

4.红色食品 如番茄、山楂、苋菜、红枣、草莓、红萝卜等。其特点是色泽鲜艳,人见人爱。这类食品可促进人体巨噬细胞活力增强,巨噬细胞是感冒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杀手,若因身体虚弱,受到病毒侵袭而患感冒,食用红色食品可助一臂之力。

5.黄色食品 如南瓜、胡萝卜、花生、红薯等。其特点是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而维生素A 具有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发生。维生素 D则有促进钙、磷两种元素的吸收,进而收到强筋壮骨的作用,对于儿童佝偻病、青少年近视眼以及中老年骨质疏松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的食品可减少感染的发生,防止肿瘤发病。

6.白色食品 如冬瓜、大白菜、白萝卜、白茄子等。其特点是不会使人发胖,颇受心血管病人的青睐,给人一种质洁味鲜的美感,经常食用可调节视力,安定情绪,对高血压、心脏病、尤其是肥胖病有很好的效果。

同类蔬菜中,营养价值的高低与颜色深浅有关,如紫茄子高于白茄子,黑木耳高于白木耳,大葱的绿色部分所含的各种维生素要比葱白的部分高出数倍。民间有“断得四季荤,断不得四季青” , “宁可三日无鱼肉,不可一日无果蔬”的食疗谚语。

另外,绿色食品 指经专门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统一“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食品标志由图案、数字批号、文字三部分组成。绿色图案由太阳、绿叶、蓓蕾构成。所以在语言表达时,绿色食品和绿色的食品不是一个概念。(八)关于食物的酸碱特点

一般人都知道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对于健康有利,习惯将酸性食物称为半健康食物,碱性食物称为健康食物。食物进入口内,经过味觉的反应后,有酸味、涩味等,但是这种味觉反应的酸、碱味道,却不能代表这种食物是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例如,橘子、杨桃吃起来酸溜溜的,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白米、面类食物,并无显著的味觉反应,却被列为酸性食物,所以味觉器官的反应与食物本身的酸、碱性,属于两回事。要区分食物的酸碱性,不能以食物在口中的直觉反应或主观感觉来确定。

按现在分析来看,食物中所含无机盐成分如硫、碘、氯、磷等较多者,可认定酸性食物;而含有钠、钙、钾、镁、铁、铜等成分较多者,可列为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当人们进入到中年以后,为了健康应多吃碱性食物,常见的碱性食物如大豆、四季豆、豆腐、菠菜、莴苣、萝卜、竹笋、茄子、洋葱、土豆、黄瓜、西瓜、海带、柑橘、杨桃、香蕉、苹果、葡萄、草莓等,少吃酸性食物,如肉食、鱼子、海鲜、面粉、面制品等。

例如,头皮屑过多与机体疲劳有关,疲劳系体内酸性成分滞留所致,多摄入碱性食物,可使体内酸碱达到平衡,从而减少头皮的脱落。12碱性食物有水果、蔬菜、蜂蜜等。应多吃富含维生素 B、维生素 B26的食物,维生素 B有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作用。维生素 B对蛋白质和6脂类的正常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动物肝、肾、心、蛋黄、奶类、鳝鱼、黄豆和新鲜蔬菜;除上述外,还有麦胚、酵母、谷类等。此外,应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因为头皮屑产生较多时,会伴有头皮刺痒,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对头皮刺痒会加重,故少吃辣椒、生葱、生蒜、酒及含酒饮料。

现代研究认为,蔬菜、水果类食物大多数的最终代谢产物为碱性,而肉食、米谷类则呈酸性。因此当人们在食用食物时,往往将蔬菜、水果和米谷、肉食、鱼类搭配食用,才感到有食欲,才觉得饭菜味道鲜美。反之,只吃米饭,少吃蔬菜,就容易患胃病。第1章谷物类

谷物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历代有关五谷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一样,诸如稻谷、大麦、小麦、高粱、粟米、稷、黍、豆等均属五谷的范畴。也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过去,北方以麦、黍作为主食,南方以稻米作为主食。但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古时作为主粮的现在逐渐成为杂粮,如大麦,因此对于五谷与杂粮的区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谷物类食物大多为甘平之物,食用谷物无太多的禁忌证,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只有极少数病人要注意摄入的量以及食用的方法。谷物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酸性,故常与蔬菜类(最终代谢产物大多为碱性)食物搭配食用。

谷物类具有益胃健脾,扶助正气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纳差,身体消瘦,倦怠疲乏等。

在食用方面须注意的是不宜长期食用精制粮食,以免导致维生素类及其他营养成分的缺乏。提倡精、粗合理兼食。一、五谷类小麦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成熟果实。各地均产,收获后生用、炒用或去壳后碾成面粉用。

性味 甘,平。功用

1.养心安神 用于妇人脏燥,精神不安,悲伤欲哭,如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就用其治疗脏躁病。

2.除热止渴 用于烦热消渴、口干。

3.健脾益肾 用于肠胃不固的慢性泄泻,老年人肾气不足之小便淋涩。多加工成面粉食用。趣话

小麦是东方人的主要食品之一。古代本草记载,新麦性热,陈麦和平。小麦多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之气,为五谷之贵。

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将由于思虑过度,肝郁化火,心血暗耗引起的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伸,神疲乏力,称为脏躁病,此病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癔病,就以小麦养心安神,治疗此病有良好的效果。

将小麦磨粉,可以做成很多种食品,如馒头、面条、包子、烧卖、面包、麦片、点心、月饼、蛋糕、烧饼、油条、麻花、饺子、馄饨等等。所以小麦的食用方法极多。现代研究

其所含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E 等具有防癌作用。应用注意

1.不宜食用过于精细的面粉,因其营养成分甚少。加工精细,营养价值降低,久食会导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皮肤干燥。

2.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食用,过多食用会使体内的血糖升高,加重病情。食疗方

1.小儿口腔炎 将小麦面烧灰后和冰片一起研成细末外用。

2.腹泻,胃酸过多 吃些烤焦的馒头。

3.慢性泄泻 将小麦炒焦黄,温水调服。

4.自汗、盗汗 将浮小麦炒焦研末,水饮送服。

5.疖肿 小麦面、白酒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

6.烫伤 将小麦炒黑,研粉,以芝麻油调和后外敷。

7.乳痈 将小麦研末,做成饼,外用于肿胀的乳房上。

8.走路过多引起脚上起泡 将面粉调成糊状,涂敷患处。

9.脏躁症(神志不宁,烦躁不安,喜悲伤欲哭,情绪抑郁)小麦50g、大枣20g、甘草6g,煎水服。附 浮小麦 是未成熟的小麦,放入水中漂浮于水面上。甘,凉。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自汗盗汗,虚热,心神不宁。1

麦麸 是小麦磨粉剩下的麦皮。麦麸含有多量的维生素B和蛋白质,能治疗脚气病、末梢神经炎,并可防治痔疮。玉米

为禾本科一年生玉蜀黍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

别名 玉蜀黍、苞谷、苞米、棒子。

性味 甘,平。功用

1.调中开胃 用于胃纳不佳,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腹泻。

2.利尿通淋 用于水肿及淋证。现亦用于尿路结石,慢性肾炎水肿,并有降脂作用。趣话

玉米因其子粒如珠,色泽如玉,故名。若将玉米磨成粉,制成蒸熟的窝窝头,反过来看,很像鸟窝,故名。玉米是一种产量很高,种植很普及,营养较丰富的粮食。有糯玉米和不糯的玉米。现代研究

1.玉米中的大量纤维素,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了肠内微生物生成致癌物质的机会,并能减少肠癌的发病率。

2.玉米及玉米油能抗血管硬化,其所含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作用。还可延缓细胞衰老、脑功能衰退。应用注意

1.糖尿病患者不宜,玉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加重病情。

2.不宜长期大量食用,以免导致营养不均衡。

3.土法膨化的玉米爆米花含铅多,过量食用对身体不利。

4.玉米与大米、豆类、面食混合食用,可提高营养价值。食疗方

1.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液循环障碍 煮玉米经常食用。

2.慢性胃炎 玉米、扁豆各60g,麦芽30g,水煎服。

3.消化不良,腹泻,痢疾 将新鲜苞谷剥去外层,留一层包裹层,放入柴火灰中煨熟,食用。

4.糖尿病 将玉米须泡水服。

5.肾炎、小便不利 玉米须、冬瓜皮、西瓜皮煎水服。

6.尿道结石 玉米煎水代茶饮。玉米须亦可,作用更佳。附 玉米须 是长在玉米上的须状物。甘,平。能利尿,利胆,降压。玉米须煎水代茶可治胆囊炎、胆石症、膀胱炎、尿道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等。芝麻

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和白色种子。我国各地均产。8~9月果实呈黄黑色时采收,打下种子,备用。

别名 巨胜、胡麻、油麻、脂麻、乌麻。

性味 甘,平。功用

1.补益肝肾用于肝肾不足之须发早白,病后体虚,虚风眩晕,贫血萎黄。

2.润燥滑肠用于肝肾亏虚,津液不足之肠燥便秘。趣话

芝麻分为黑芝麻、白芝麻,黑芝麻又名胡麻、胡麻仁、黑脂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多用其榨取油脂食用。黑芝麻补益肝肾作用好,尤能乌须黑发,中药处方中胡麻仁用的就是黑芝麻。

芝麻在古时列为美味食品,并当作祭祀供品,古时即知芝麻好吃,生熟均可。冬季皮肤干燥,可以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或维生素C 的食物,不饱和脂肪酸在芝麻、核桃等食物中含量较多。现代研究

芝麻含脂肪油高达60%,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E,这种天然的成分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延缓衰老方面作用好。应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不宜,因芝麻具有很强的滑肠作用。食疗方

1.疮毒 将芝麻炒焦捣烂外敷。

2.脂溢性脱发 芝麻梗煎汤洗发。

3.白癜风 白芝麻花,擦患处。

4.肝肾亏虚,阴虚血燥,头晕眼花,视物不清,大便燥结黑芝麻、桑叶研细,炼蜜为丸,内服。每次10g,日2次。

5.头发干枯,容易脱落,或早年白发 黑芝麻、制首乌等分研末,为丸,每次10g,日2次。

6.水火烫伤 将芝麻炒熟捣烂如泥,涂于伤处。黄豆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呈黄色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

别名 黄大豆。

性味 甘,平。功用

1.补益脾气 用于脾虚食少,乏力消瘦,腹胀羸瘦,消化不良及血虚萎黄。

2.清热解毒 用于疔疮肿毒,盐卤中毒等证。趣话

大豆的颜色有黄、黑、青、白几种,故分别称为黄豆、黑豆、青豆、白豆(饭豆)。黄豆在古时称“菽”,我国栽培较早,以东北产区的质量为好,其子大、粒饱满,富含油脂。黄豆可制作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豆腐脑、油豆腐、豆浆、豆棍、豆豉、腐竹、千张、素鸡、大豆发酵品、豆油等。黄豆的出油率非常高,是重要的食用油,适宜于老人、小儿、神经衰弱者经常食用。常吃黄豆能减少疤痕和色素沉着,使皮肤光洁。黄豆也被人们称为植物肉,所以谚云“要长寿,常吃豆”、“金豆银豆不如黄豆”。黄大豆嫩时呈绿色,称为毛豆,当蔬菜食用。

食用经过醋泡过的黄豆可以防治便秘、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动脉硬化、肥胖病、糖尿病、肝炎、缺铁性贫血等。现代研究

1.黄豆所含蛋白总量比一般肉类均高。

2.黄豆富含铁质,而且容易被体内吸收,非常适宜于缺铁性贫血的人食用。

3.含磷,对脑神经也有益,适合神经衰弱的人食用。应用注意

1.不宜多食 李时珍云:“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本草纲目· 24卷》 )

2.痛风、腹胀、胃下垂患者不宜食。

3.常吃黄豆容易引起腹胀、屁多,但黄豆制品无此弊端。

4.生吃黄豆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故饮用豆浆时一定要煮熟了再喝。

5.肾功能衰竭者不宜食 以免增加血清非蛋白氮成分。食疗方

1.下肢溃疡 黄豆适量,小火煮至半熟,捣泥状,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2.疔疮 黄豆水浸泡至软,加鲜马齿苋、白矾少许捣烂外敷。

3.慢性咽炎 豆浆250ml,煮沸,鸭蛋1个调冲,加冰糖适量饮用。

4.体虚少食,乏力肢肿 熟食或磨豆浆饮用,亦可与花生炒熟研末,加白糖混合均匀,每次嚼服30~60g。

5.疔毒 生黄豆浸泡至软,加鲜马齿苋、白矾少许捣烂外敷。

6.血虚面色萎黄、唇甲苍白 炒黄豆60g,煅皂矾30g,为末,大枣煎汤制成丸剂,每次服10g,日服2次。

7.缺铁性贫血 黄豆100g,猪肝100g,先煮黄豆八成熟,入猪肝共煮,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周。

8.痔疮出血 黄豆豆腐渣于锅内炒熟,研细,每次6g,每日2次,红糖汤送下。附 豆浆 为黄豆经加工而成。是将大豆粉碎后取其中水溶性成分,经离心过滤除去其中不溶物而得到的产品。性味甘,平。能补虚润燥,清热化痰。用于肺燥咳嗽,虚劳咳嗽,痰多症,痰火哮喘,便秘,淋浊。现亦用于消化道出血。

豆浆是碱性食品,对肉食等酸性食品有中和作用,有助于消化吸收。老年人经常饮用豆浆好,因为豆浆中的营养成分和牛奶相差无几,多为不饱和酸,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豆浆是一种老幼皆宜、价廉质优的液态营养品,有人称豆浆为“植物牛奶”。豆浆的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称。忌饮生豆浆。不宜与鸡蛋、红糖同用。不要用保温瓶装豆浆。因保温瓶中有水垢,水垢中含有多种沉淀物,可被溶解,饮后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粟米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粟的种仁。主产于我国北方。

别名 小米、粟谷。

性味 甘、咸,微寒。功用

1.健脾和胃 用于脾胃虚弱,反胃吐食,胃热消渴,口干。

2.补益虚损 用于素体虚衰或产后体虚。

3.清虚热 用于阴虚内热病,低热症。趣话

粟有继续的意思,粟米为谷之续,故有此名。古代也称“禾”、“稷”、“谷”,北方人也将其称为粟谷,去壳后称小米,因米粒很小之故。又因其为黄色,又有黄粟米之说。

小米的营养成分要高于大米,其味香,甜润,营养好,易于消化,尤其是适于婴幼儿食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大有益处。将小米煮粥时,上面会浮一层细腻的黏稠物,形如油膏,俗称米油,最有营养。

在过去的中药书中将稻谷的芽称为谷芽,但现在将稻谷芽称为稻芽,而将粟谷发芽者称为谷芽。一般南方人讲的谷指的是稻谷,即大米,而北方人讲的谷则是粟谷,即小米。应用注意

不宜与杏仁同食。食疗方

1.白带过多 粟米、黄芪煎水服。

2.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 粟米、山药共研细末,煮糊加白糖适量哺喂之。

3.产后体虚 粟米、大枣各适量,煮粥食之。

4.脾胃病致消化不良 经常食用粟米。

5.胃热消渴 以陈粟米做饭食用,或煮粥食。黍米

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性味

甘,平。功用

1.益气补肺 用于肺虚咳嗽。

2.补中和胃 用于胃脘疼痛,吐逆以及泻痢等。用黍米煎汤或煮粥食均可。趣话

黍(shŭ暑)主要生长在北方,秆上有毛,偏穗,种子有黏性者。若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黏者,为稷。按李时珍解释:“稷之粘者为黍,粟之粘者为秫,粳之粘者为糯。”应用注意

不宜多食。食疗方

烫火伤 黍米,研粉,放锅内炒黑,以鸡蛋清和涂。粳米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粳(jīng精)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产,以南方为主。

别名 大米、秔(jīng精)米。

性味 甘,平。功用

补中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之证,如身体虚弱可以其煮粥,蒸饭食用。趣话

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大米最常食用的方法是蒸饭食,为中国人的传统食法,当然现在人们也常将饭制成炒饭、菜饭等。

入药一般认为以陈旧者为佳,称仓谷米、陈仓米,能健胃补脾,止渴除烦,固肠止泻。粳米用于治疗疾病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就用粳米与生石膏、知母、甘草而组成。其主治热盛烦渴引饮,汗出,恶热,口干舌燥等证。现代研究

稻米去壳后为糙米,是保留住胚芽和大部分的米糠层的米粒。颜色略显棕黄,不适口,糙米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B、维生素 E,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富含纤维素,能协助消化器官排出废料,给人以饱腹感,又不增加热量,有利于减肥。对面部黑斑、皱纹、痤疮也有效果。

糙米过碾去皮为精米,维生素损失可达到90%,而米浸泡过久,淘米次数过多,也会损失许多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长期吃精米易致维生素 B族缺乏,引起脚气病。应用注意

1.平时不宜多吃精制后的细粮。

2.糖尿病人不宜过多食米饭,因米饭含热量高。

3.不宜与水果一起存放,米容易发热,水果受热则容易蒸发水分而干枯,而米亦会吸收水分后发生霉变或生虫。食疗方

1.咳嗽 柿饼50g,粳米50g,同入锅内,加水,文火烧至沸腾,米花粥稠即可。

2.食欲不振 将粳米炒焦,煮食。

3.腹泻 粳米磨成粉,炒至焦黄,每次5g。

4.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久泻不愈 焦黄锅巴500g,焦山楂100g,山药200g,砂仁50g,共为细末,每次10g,每日2次。附 稻芽 是稻谷经发芽而成。甘,平。能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主消谷食。稻芽只宜微炒,否则破坏了所含的酶,会影响疗效。稻芽的作用较麦芽、山楂平和,不伤胃气。

锅巴 是焖饭时在锅底部的焦黄饭粑。甘,温。助消化,厚肠胃,止泄泻。焦脆香甜,能刺激食欲。

粥 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调和五脏,止烦、止渴。大米煮粥时,上面有一层浓滑的稀粘之物,为粥油,是补益精品,对老年人、体虚者最宜。古人对粥的评价是,可省事,味道全,润津液、利肠胃、助消化,多食无害。糯米

为禾本科一年生植物稻(糯稻)的种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南方为主。

别名 江米、元米。

性味 甘,温。功用

1.补中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乏力倦怠,食少纳差。

2.益气固表 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不止。

3.缩小便 用于小便频数,夜尿增多。趣话

糯米在《本草纲目》中以稻为正名。因其性黏软,糯与懦夫之“懦”同音,又糯者濡也,故谓之糯。天然糯米以越白越好。另有一种黑糯米,营养价值高,所含的蛋白质比普通糯米要高。

孙思邈认为“糯米味甘,乃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李时珍认为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这些论述是比较恰当的,现临床也是这样使用糯米的。

糯米可以制成年糕、元宵、粽子、米酒等。尤其是在端午节吃粽子是国人的民间习俗,相传是为了祭屈原,因屈原投汨罗江以后,人们为防止屈原身体被鱼吃掉,就用江边的芦苇将米包裹以后,投入到江中喂鱼,后来发展成为粽子。不仅中国人吃粽子,外国人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应用注意

1.不易消化,且黏滞,凡消化不良、腹胀者、感冒未愈、痰病、便秘者不宜。

2.一次性的不宜食之过多。食疗方

1.神经衰弱 糯米、薏苡仁、红枣、龙眼肉各适量煮粥食用。

2.贫血 经常食用黑糯米。

3.脾胃虚弱,久泻,便溏少食 糯米粉炒熟,与山药粉,按10∶1配合,每晨30g,加入红糖适量,温开水冲服。

4.自汗、盗汗、多汗 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次10g,用米饮送服。或用糯稻根须100g,大枣20g,煎水服。

5.虚劳不足 糯米、胡椒入猪肚内蒸熟,食用。

6.胃病、慢性胃炎、溃疡 糯米、大枣煮粥食用。

7.糖尿病 将山药炖熟后,加糯米爆米花,每次50g,入山药中,一起食用。亦可用糯米米花、桑白皮等分煎水服。二、杂粮类大麦

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别名 糯麦、牟麦、饭麦。

性味 甘、咸,凉。功用

1.健脾消食 用于脾胃虚弱,食积饱胀。民间用炒焦大麦泡水代茶,有健脾解暑热的作用。

2.清热利水 用于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淋沥不畅等证。趣话

大麦因麦苗和麦粒均大于小麦,故名。大麦纤维含量较多而且质地粗,大麦不太好吃,较少食用,多用其酿造啤酒和作工业原料。大麦对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一定疗效。大麦较小麦性滑腻,也能润滑肌肤。口语中通常所云麦子多指的大麦。现代研究

大麦芽含有多种消化酶,在治疗乳房胀痛时,可减轻乳汁分泌过多的症状。应用注意

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多食用,大麦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会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食疗方

1.脾胃虚弱,消化不食 大麦面炒微香,每日煎汤服用。

2.小儿伤乳 大麦面生用,每次3g。

3.过食饱胀 大麦面炒香,煎汤服。

4.烫火伤 将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

5.噎嗝,吞咽困难 大麦面作稀糊,食用。因大麦性滑腻,容易下咽。

附 麦芽 是用大麦经过发芽而成的。甘,平。具有消食导滞,疏肝解郁,回乳的作用,中医用其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肝胃不和腹部满闷,以及乳房胀痛等。

大麦麸 是加工大麦脱下的皮。为高纤维食物,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结肠癌、过敏性肠炎、糖尿病。赤小豆

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夏秋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收集种子备用。

别名 红豆、赤豆、红小豆、红饭豆、饭赤豆、朱小豆、米赤豆。

性味 甘、酸,平。功用

1.健脾利水 用于水肿,脚气,腹胀,腹泻。

2.解毒消肿 用于疮痈肿毒,痄腮等证。

3.通乳 用于产后乳汁少,或乳房胀痛。产妇若要催乳时,将赤小豆煮汤食用。趣话

赤小豆因皮层红色而命名。又有赤豆、赤小豆之分。赤豆当食物,赤小豆当药物。故古代本草只载赤小豆,但因赤小豆产量低,现已将二者混用,作用大致相同。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应用赤小豆的方子。《本草纲目》在记载赤小豆时,几次提到“久食瘦人” , “令人肌瘦”,因此是肥胖人减肥的良好食品。这可能与赤小豆利尿消肿有关。现代研究

赤小豆含有多量的促进利尿作用的钾,可将胆固醇、盐分等对身体不必要的成分排出体外,故被认为具有解毒的作用。应用注意

肾功能不好者不宜,因赤小豆有利水作用,但性偏寒,不利于肾病患者。食疗方

1.一切痈疽疮毒 赤小豆不拘量,研末,水调敷,亦可用鸡蛋清,蜂蜜或醋等调敷患处。干则换药。此方可用治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痈肿等。

2.浮肿,营养不良性水肿 赤小豆煮极烂,服赤小豆,不拘量。或用赤小豆100g,冬瓜500g,同煮熟食用。

3.脚气 赤小豆煮水服,不拘量。

4.痔疮,大便出血 赤小豆,加少许食醋,同煮,晒干,研末,不拘量。亦可与马齿苋、醋煎汤食用。

5.脾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腹泻 赤小豆60g,薏苡仁100g,食用。

6.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 赤小豆120g,白茅根250g,加水煮至水干,去茅根,食豆。荞麦

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别名 荞、乌麦、花荞、花麦、甜荞、甜麦、三角麦。

性味 甘,凉。功用

1.健脾除湿 用于湿热泻痢,妇女白带等证。

2.消积下气 用于肠胃积滞,腹痛胀满等证。趣话

荞麦植物因茎秆比较柔弱而翘然,将其磨成粉如面粉,故名。荞麦有甜荞、苦荞之分,食用为甜荞。荞麦的营养成分十分有利于健康。

从中医对其认识来看,荞麦主治肠胃积滞病证。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引用杨起《简便方》的经验介绍:“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因此凡是因气滞泻痢腹痛,可食荞麦。现代研究12

荞麦能降低血脂、胆固醇,其所含维生素D、维生素 B高于小麦,并为一般谷物所罕见,老年人可食。食用注意

1.不宜多食,多食令人昏眩,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2.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3.极少数人可能对荞麦过敏,出现对光敏感症(荞麦病),表现为耳、鼻炎症,结膜炎、咽炎、支气管炎以及肠道、尿道刺激症状。食疗方

1.腹痛胀满 荞麦、莱菔子研细末,每次10g,温开水送服。

2.小儿丹毒、热疖 将荞麦粉用醋调敷。

3.头风(头部畏风,畏寒,头痛)用荞麦饼外敷。

4.头痛 将荞麦、蔓荆子等分研末,以烧酒调敷。

5.水火烫伤 将荞麦炒黄,以井水调服。

6.慢性泄泻,肠、胃积滞 荞麦面做饭,食用。高粱

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别名 稷米、蜀黍、蜀秫、芦稷、芦栗。

性味 甘、涩,温。功用

健脾和胃,渗湿止泻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小便不利等证。趣话

高粱,因其茎高丈许,故名。高粱按颜色分,有红高粱,颗粒大,多酿酒;白高粱,质坚实,多食用。

高粱作为食物来说,口感不是很好,所以更多是用其酿酒。用高粱酿制的酒,清澈透明,香气扑鼻,甘润爽口,回味深长,我国名酒,大多是用高粱酿制的。高粱的营养价值与玉米相似,口感也有相似之处,但蛋白质含量低。食用注意

1.便秘、糖尿病患者不宜。

2.有认为不宜与瓠子、中药附子同食。食疗方

1.腹泻 经常食用高粱米。

2.痰热咳嗽、口干舌燥 高粱、甘蔗(切碎,布包)煎水服。

3.小儿消化不良 红高粱30g,炒黄,大枣10个,去核,炒焦,共研细末,每次10g。

4.高血压 高粱穗、茶叶、红糖各适量,煎水代茶饮。蚕豆

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别名 佛豆、胡豆、湾豆、南豆、寒豆、马齿豆。

性味 甘,平。功用

1.补益脾胃 用于脾胃不健,倦怠少气,食少膈食,腹泻便溏等证。

2.清热利湿 用于湿热内蕴之水肿,小便不利,黄水疮等证。趣话

蚕豆因豆荚状似老蚕,又成熟于养蚕季节,故名。蚕豆可以当作主食食用,亦可将未成熟的蚕豆当作蔬菜食用,味道很鲜美,稍老的青蚕豆可以剥皮后炒食。嫩蚕豆也可以生食,但吃多了令人腹胀。现代研究

蚕豆消水肿作用较明显,为治疗肾炎、水肿的良好食品。现用于消肾炎蛋白尿。食用注意

1.不可生食,性壅滞,多食令人腹胀。

2.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

3.蚕豆过敏者不宜。此病是一种溶血性贫血,俗称蚕豆病(胡豆病)。临床表现多呈急性发作,突然发热,畏寒,软弱乏力,头昏,头痛,全身酸痛,尤其是腰痛,恶心,厌食等。数小时内出现黄疸,贫血,尿色深黄或至酱红色(血红蛋白尿)。轻者,停食蚕豆后,数日内可自行好转。重者需住院治疗。

4.痛风、糖尿病、胃下垂患者不宜。

5.有认为不宜与菠菜同食。食疗方

1.肾炎 陈久者蚕豆150g,红糖30g,煎水服。

2.高血压 蚕豆花开水泡服。

3.痢疾 蚕豆60g炒黄,百草霜(即烧柴火灶的锅底灰)30g,放锅内同炒加米汤煎服。

4.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蚕豆衣、冬瓜皮,水煎服。

5.妇女白带过多、高血压、高胆固醇 鲜蚕豆花水煎服。

6.出血(肺结核、消化道、外伤出血等)蚕豆叶捣烂挤汁服。

7.黄水疮、脓包疮 蚕豆花炒焦研末,以植物油调,涂患处。日2次。

8.咯血、吐血、衄血 蚕豆花、白茅根、丹皮各适量,煎水服。附 蚕豆衣 即蚕豆的外衣。健脾利湿,利水消肿,用治浮肿,小便不通。

蚕豆花 止血、止带、降血压。绿豆

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

别名 青小豆。

性味 甘,凉。功用

1.清热解毒 用于疮疡肿毒,药物中毒以及食物中毒等。

2.解暑利尿 用于痱子、丹毒、痈肿、皮炎,肠炎;热病、暑热所致的烦渴、尿赤、泻痢等证。绿豆是解暑要品。趣话

绿豆属豆科植物,以豆皮色绿而命名。古代文献记载,绿豆可解多种毒,如药毒、食毒、酒毒、野菌毒,砒霜毒,金石毒、草木毒、痘毒、热毒。若煤气中毒也可用绿豆解。中国人在农历中秋节时有吃绿豆糕的习俗,按中医的认识来看,就是用其解毒。但从传统的解毒来看,绿豆并不解补药药性,所以服用中药补药并不忌用绿豆及绿豆制品。应用注意

1.李时珍云:“合鲤鱼鮓(zhǎ鮓,一种用盐和红曲腌的鱼)食,久则令人肝黄成渴病。”

2.胃炎、脾胃虚寒或阳虚患者不宜,因多食有胀闷的感觉。

3.未煮烂的绿豆腥味强,食后容易恶心、呕吐。食疗方

1.痱子 绿豆、荷叶、白糖同煮汤饮用。

2.暑热烦渴 绿豆煎汤饮服。

3.疖肿,局部红肿热痛 绿豆粉、赤小豆粉等量,用醋调成糊状,敷患处。

4.脸上褐斑 常吃绿豆、百合、赤小豆,有助于色素消退。

5.湿疹、皮炎流水 将绿豆磨成粉,加少许冰片,扑患处。

6.酒醉呕吐 服绿豆汤或用绿豆叶捣烂取汁服。

7.巴豆中毒 以绿豆汤冷服。

8.头部发热,头痛 以绿豆衣作枕头。附 绿豆衣 即绿豆的皮。甘,寒。解热毒,退目翳,清热解毒作用强。高血压患者可用绿豆衣做枕头使用。

绿豆荚 即绿豆壳。微苦,寒。将其煎水服,可治久痢。

绿豆花 甘,寒。李时珍认为能解酒毒。

绿豆叶 微苦,寒。将新鲜的嫩叶绞汁,和醋少许,温服,可治呕吐下泻。黑大豆

为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

别名 乌豆、黑豆、冬豆子。

性味 甘,平。功用

1.补肾益阴 用于肾虚消渴多饮,或肝肾不足,头昏目暗。

2.健脾利湿 用于脾虚身面浮肿,脚气入腹胸闷。

3.祛风除痹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4.解毒 用于丹毒和服用乌头、巴豆等热性药物所致的中毒或不良反应。趣话

中医认为色黑入肾,从外形上看,黑大豆似肾之状,若肾虚或肾气不足多食黑大豆是有益处的。大豆能解药物毒,可与绿豆、赤豆、甘草同用。

黑大豆较黄豆稍大,几种大豆中,以黑大豆营养最丰富,蛋白质含量最高,这更有利于长筋骨,悦颜色,乌须发、宁心、延年益寿。应用注意

小儿不宜同食大豆、猪肉。食疗方

1.肾虚耳聋、夜尿多 黑豆、狗肉煮烂食用。

2.肾虚消渴 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为末。为丸,每服10g,每日3次。

3.糖尿病 炒黑豆、天花粉等量,研末,制成小丸子,用黑豆汤送服。

4.盗汗 黑大豆、黄芪、浮小麦水煎服。

5.白发 黑大豆适量,加适量醋煮烂,每次取10g左右,热水冲后洗发,能达到乌须黑发之功。

6.丹毒、烫火伤、痘疮 将黑大豆浓煎外涂,不留疤痕。

7.巴豆、附子、乌头中毒 将黑大豆煎服。

8.身面浮肿 黑大豆水煮,加酒再煮,食豆。附 穞( lǚ吕)豆衣 亦作稆豆衣。即黑豆的外衣。甘,凉。有敛汗、养血疏风之功。

另有一种稆豆,李时珍认为即黑小豆,“小科细粒,霜后乃熟。”燕麦

为禾本科植物燕麦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生长。

别名 雀麦、野麦、乌麦。

性味 甘,平。功用

1.益肝和胃 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2.补虚止汗 用于虚热汗出。趣话

燕麦为野麦,因燕雀所食,故名。其营养价值高,优于大米、小米、白面、高粱粉、米粉等。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维生素消耗很大,多食富含 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好处,而燕麦即具有此作用。现代研究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容易被人体吸收,含热量低,有利于减肥瘦身,对动脉硬化、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有较好的疗效。燕麦制品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调整性腺功能,保持皮肤弹性,可增强人的体质,延年益寿。食疗方

1.发热 燕麦60g,水煎,或煮粥食。

2.虚寒、盗汗 以燕麦、猪瘦肉炖食。

3.妇女崩漏 燕麦、鸡血、酒炖服。

4.肺结核 经常食用燕麦。

5.汗出不止 燕麦全草,水煎服。豌豆

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嫩苗色青,摘其梢头,可作蔬菜。种子食用。

别名 寒豆、雪豆、毕豆、胡豆、青豆、青小豆、回回豆。

性味 甘,平。功用

1.补益中气 用于脾胃虚弱之产后乳汁不下,呕吐呃逆,口渴,泻痢。

2.解疮毒 用于痈肿疮毒,痘疮,多外用。趣话

豌豆其苗柔婉,故名。其颜色绿,似翡翠,像珍珠。据说是从北土胡地传入,所以又名胡豆。《饮膳正要》作回回豆。回回,即回鹘(hú 斛)。

豌豆既可吃嫩豆,也可食用干后的老豆。干豌豆的营养价值和干蚕豆相似,但豌豆更好吃,而青豌豆却比青蚕豆的营养价值高的多。据认为,将豌豆与小麦粉同食,可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现代研究

蛋白质含量丰富,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体内若维生素 11B缺乏,容易引起焦虑,而豌豆中即含有多量的维生素B,故可用于焦虑症。应用注意

1.一次性不能食之过多,否则伤脾胃。

2.腹胀、消化不良者不宜,豌豆甘缓壅滞,不宜消化,食多后壅遏气机,导致腹胀加重。尤以干豌豆为甚。食疗方

1.防治高血压、心脏病 豌豆苗洗净捣烂,榨取汁液饮用。

2.防治痱子、皮炎、疖肿、黄褐斑 豌豆、赤小豆、绿豆、百合同煮食。

3.产后乳汁少 可多食豌豆。

4.糖尿病 食用豌豆和豌豆苗。

附 嫩豌豆 是嫩荚壳带果者。甘,平。可作菜蔬,供炒食。据认为豌豆中含有一种酶,可解除体内的致癌物质。富含维生素C和含有分解人体内亚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亚硝胺,因而有抗癌作用。

豌豆叶、苗也可以炒食,或用其做汤。其清香可口,诱人口味。薏苡仁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

别名 苡米、薏米、薏仁、苡仁、裕米、珍珠米、菩提米。

性味 甘、淡,微寒。功用

1.健脾止泻 用于脾虚食少,纳差,脚气,泄泻。

2.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白带。

3.清热排脓 用于肺痈,咳唾脓痰,肠痈。现用于肺部脓痈,阑尾炎。

4.祛湿除痹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肌肉麻木,尤其是对于肌肉酸胀麻木疼痛或湿热所致的拘急多用。

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亦用其治疗扁平疣,肠炎,肾炎等。也可抗肿瘤。趣话

中医认为,薏苡仁既是食品,也是药品,营养价值高,常吃薏苡仁可以补充由于因食精米而失去的营养素。

传说古代广西(古称交趾)有一个叫浪泊的地方,有一富家,膝下有一个独生女,叫簳珠,聪明伶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因年岁渐大,再无生育,对女儿百般照顾,吃的是细米白面,穿的是绫罗绸缎,由于精米吃的过多,簳珠的皮肤渐渐失去弹性,像鸡皮子一样,四处求医,百医无效,长到18岁,周身皮肤粗糙,身上、腿上也肿,周身无力。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嫁不出去就丢了祖宗的脸,而别人家的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皮肤光泽,活蹦乱跳,于是富家向左邻右舍的人求医访药。有位上了年纪的老翁说:“是不是簳珠姑娘吃得太好了,得了这种怪病,怎么邻居家的孩子每日粗茶淡饭,皮肤反倒细腻洁净呢?”一句话提醒了身边的一位大嫂,她说:“我的小孩皮肤就很好,我们家就经常吃些野菜,小孩也常吃些裕米,有时也将裕米和野菜拌着吃。”富家夫妇听后,于是叫女儿簳珠多吃裕米。

他们将裕米磨成粉,每天煮成糊糊吃,初吃,效果不明显,当吃了一段时间后,簳珠姑娘的皮肤有些好转,已不像原来那样粗糙如树皮了,全家人非常高兴。半年后,簳珠姑娘的皮肤果然变得光滑如珠,细腻如玉,出落得亭亭玉立,一时,求婚者络绎不绝,再也不愁嫁不出去了。后来人们便把裕米直呼叫簳珠。当地人也争相种植,吃簳珠米成为时尚风气。这就是薏苡仁。现代研究

1.薏苡仁对由病毒引起的赘疣有一定作用,若青年扁平疣、寻常疣,可用薏苡仁煮粥食。

2.对癌肿有抑制作用。可用其防治胃癌、肠癌、宫颈癌。应用注意

1.汗少、便秘者不宜。

2.遗尿者不宜。食疗方

1.扁平疣、痤疮、蝴蝶班 薏苡仁100g,粳米50g,煮粥食用,每日1次。或用薏苡仁30g,香附10g,板蓝根10g,木贼草10g,水煎服。也可用薏苡仁30g、荆芥10g、防风10g、金银花15g、连翘15g、丹皮10g、赤芍10g、桑叶15g、菊花15g、香附10g、木贼10g、板蓝根10g,水煎服。

2.阑尾炎 薏苡仁60g,冬瓜子60g,桃仁10g,丹皮10g,水煎服。

3.水肿,脚气 薏苡仁、赤小豆不拘量,煮粥食用。

4.食少纳差 薏苡仁不拘量,煮粥食用。

5.蛋白尿不消失 薏苡仁60g,玉米须100g,水煎服,亦可用薏苡仁根50g,大蓟25g,水煎服。

6.脾虚腹泻 薏苡仁30g,白术、茯苓各10g,党参12g,山药15g,水煎服。

7.黄疸性肝炎、急慢性肾炎、泌尿道结石 用薏苡仁煎水饮服,或直接将薏苡仁泡水服。

8.皮肤粗糙 常吃薏苡仁。第2章蔬菜类

蔬菜是可作副食的草本植物的总称。所谓蔬,凡草菜可食者统名曰蔬。菜,指供作副食的植物,古代不包括鱼肉蛋。

蔬菜有陆生和水生。陆生有家种和野生之分,陆生的蔬菜多补虚,如扁豆;野生的多清热解毒,如荠菜。水生的有淡水和咸水之分,淡水的如藕,多能清热,咸水的能软坚。

蔬菜按来源分有如下。

叶菜类:如大白菜、小白菜等。根菜类:如土豆、山药等。茎菜类:如芸薹、莴苣等。果菜类:如四季豆、茄子等。花类:如花菜、黄花菜等。瓜类:如冬瓜、丝瓜等。其他类:如豆豉、豆腐等。

蔬菜食品多具有和中健脾,消食开胃,清热生津,通利二便的作用。多用于脾失健运之食少,食积,四肢倦怠等证。其所含的水分一般来说在70%以上,新鲜的含量更高,味道鲜美,富含维生素、无机盐、果胶、糖类,其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能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一般来说蔬菜属于素菜,但若具有辛散、温燥、助阳者则属于荤菜,如韭菜、大蒜等。

蔬菜作为食疗膳食来防治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有“五菜为充”的记载。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也泛指蔬菜。“充”具有充实之意,即补充虚弱,调整机能,维持健康,抗御疾病。

蔬菜是人们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其作用:①帮助消化。②刺激食欲。③促进胃肠蠕动。④调节体内酸碱平衡。⑤有效的维持和改善人体正常生理活动。⑥强健身体。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在蔬菜中的含量也很高,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几乎在蔬菜中都有。

蔬菜也能治病,其方便,价廉,简单,有效。民间有“断得四季荤,断不得四季青” , “宁可三日无鱼肉,不可一日无果蔬”的食疗谚语。蔬菜类的食物大多数的最终代谢产物为碱性。一、叶菜类大白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菜的叶球及其变种。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别名 菘、菘菜、交菜、黄矮菜、黄芽菜、黄芽白菜、结球白菜。

性味 甘,平。功用

1.养胃 用于胃热阴伤,津液不足之口干食少,唇舌干燥,大便秘结之证。亦用于牙龈肿胀,牙缝出血,喉头梗阻等现象。生食(凉拌)、熟食均可。有清除内热的作用。

2.通利小便 用于小便不利之证,因其性甘淡平和,久食无副作用。趣话

我国是大白菜的故乡,是资格最老的一种蔬菜。以山东、河北产者最著名。白菜古时称菘、菘菜,分为大白菜和小白菜。大白菜在冬季生长,荤素皆宜,但白菜一般不甚受人重视。烹制大白菜应注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鲜白菜不宜久放,洗涤时不要在水中浸泡过久,不宜吹风过度,应先洗后切,尽快下锅,烹调白菜,不宜用煮、焯、浸烫等方法,因为这样会大量丢失所含维生素C 及其他有效成分。

就食用的味道来说,白菜心更好吃,所以民谚说“好菜不过白菜心” , “百菜白菜最为上,多吃白菜保平安”,人们常用的饺子馅,最多用的就是白菜馅,其不腻,不燥,所以又有“白菜豆腐保平安”之说。现代研究

大白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为 “第七营养素”,有刺激肠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帮助消化的功能,对预防结肠癌有良好的作用。现代营养学认为,常吃白菜对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便秘大有好处。因白菜的营养价值不高,故可用来治疗肥胖证,达到减肥作用。应用注意

1.不要吃烂白菜。白菜腐烂后,细菌将白菜中的硝酸盐变成有害的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变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红血球伤失载氧能力,导致身体不同程度的缺氧。

2.白菜中含有少量的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物质,会干扰甲状腺对必需矿物质碘的吸收利用。

3.脾虚泄泻者不宜 大白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容易伤脾胃,故脾虚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疗方

1.肺热咳嗽、大便秘结 白菜250g,粳米10g,煮粥吃。

2.胸闷烦热,消渴 鲜白菜捣取汁服。

3.飞丝入目 白菜揉烂,纱布包,滴汁2~3滴入目。

4.过敏性皮炎 白菜捣烂敷。

5.漆毒生疮 白菜叶捣烂涂之。

6.膀胱热结、小便不利 将大白菜煎汤服,或绞汁服。小白菜

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的幼株。全国各地均产。北方称油菜,南方称小白菜。

别名 菘菜、白菜、青菜、油菜。

性味 甘,平。功用

1.清热除烦 用于肺热咳嗽。多炒食或煮食为宜。

2.通利肠胃 用于便秘、丹毒、漆疮等。治大便不通,洗净后炒食。捣烂外敷用治油漆过敏。趣话

小白菜味道较大白菜鲜美。可用于维生素C 缺乏引起的坏血病,取菜心1个,洗净捣烂挤汁,每次服半杯,每天3次。亦可用治黄疸性肝炎。现代研究

1.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

2.对防治坏血病和增强毛细血管强度有一定效果。应用注意

烂白菜不宜食。食后可引起中毒,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全身皮肤及黏膜青紫,甚至昏迷。食疗方

1.发热口渴,大小便不利 小白菜以开水煮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