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新疆导游基础知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5:18:5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新疆导游基础知识

2019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新疆导游基础知识试读:

第一章 新疆历史概述

【考试内容】

一、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

1了解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新疆人类活动迹象;

2熟悉石器时代新疆与内地及国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二、两汉时期

1了解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文景之治”;

2熟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汉和亲;

3掌握匈奴右部日逐王归降,僮仆都尉(奴隶总管)撤销、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历任西域都护及府置所在。

三、隋唐时期

1熟悉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管理;

2掌握唐朝对西域管理的两种方法:郡、州、乡、里制度及都护府、都督府、州制;

3掌握“安西四镇”。

四、宋辽金元明时期

1掌握宋辽金元明时期历届政府对西域的管理范围、设置,代表人物及主要事迹;

2掌握11世纪喀喇汗王朝,马赫默得·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玉素甫·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16世纪蒙古历史学家米尔扎·马黑麻·海答儿的《拉失得史》。

五、清代时期

1熟悉清王朝建立及天山南北族民分布;主要平叛事件及其时间、地点和人物;签订条约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内容;

2掌握清政府对西域的管辖制度;

3掌握1884年,在左宗棠的建议下,新疆建省,刘锦棠为首任巡抚,省会乌鲁木齐。

六、中华民国时期

1熟悉辛亥革命的时间、人物及意义;

2熟悉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等人管理新疆期间发生的主要事件、人物及时间;

3掌握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主要活动、涉及事件和主要人物;盛世才的“六大政策”;“三区革命”;新疆解放前及解放后的主要事件及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人。

七、建国后的新疆

1了解针对建国初期的形势,新疆主要开展的几项工作;

2熟悉大生产运动及“一化三改”;

3掌握194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王震任书记;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包尔汉任省主席;1954年8月,军委总参电令组建生产建没兵团,12月5日正式成立,10个农业师,3个农场院管理局,一个建筑工程师,陶峙岳任司令员,王恩茂兼政治委员;1955年10月1日自治区成立,赛福鼎任主席。

八、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1熟悉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2掌握唐朝、清朝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九、新疆民族发展简史

1了解新疆过去是多民族的地区,现在也是多民族的地区,将来还是多民族的地区;

2熟悉各个时期新疆的各民族特点、分布、发展及主要事件。

十、新疆宗教发展变化

1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另外萨满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

2熟悉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沿丝绸之路在新疆的传播、分布及与萨满教的融合发展;

3掌握佛教、伊斯兰教传播的时间、路线、主要事件、人物及宗教中心。

【要点详解】

一、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

1新疆人类活动迹象(了解)(1)旧石器时代

①1983年7月,新疆博物馆、中国自然博物馆和新疆地质局的专家们共同在阿图什博孜博塔格山的阿其克村古人类头骨化石出土点发现了古人头骨化石五块,额鼻眼部各一块和少量动物骨骼,经复原测定,其年代距今一万七千年左右。

②目前,新疆地区的三个旧石器遗址:

a.乌鲁木齐柴窝堡东侧旧石器遗址;

b.塔什库尔干吉日尕勒旧石器遗址;

c.交河旧石器遗址。种类最完全,材料最丰富,称得上是新疆旧石器之冠。

③中石器时代

从公元前一万年前后开始,一直到距今四千年前,新疆处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大量细石器的出现。吐鲁番盆地发现细石器遗存点8处,估计占全疆细石器遗存点的五分之一。其他细石器遗存点还有交河沟西、迪坎儿和阿斯塔那等处。(2)新石器时代

①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新疆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在一些古代遗址中,除了发现大量细石器外,还发现了“前所未有”的磨制石器。在罗布泊新石器遗存中,两面加工的梭枪头,研磨粮食的石磨,奇台县半截沟遗址的锤斧、石锤、石臼,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新疆人类活动的迹象。

②另外,在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陶器也开始大量出现。在阿斯塔那新石器遗址中,所采集的陶器(片),器形为筒形杯、缽、壶、平底碗碟,以至于大型的缸和瓮之类的陶器。

2新疆对外交流的见证(熟悉)(1)旧石器时代

①与内地的交流

骆驼石旧石器遗址中屡见用勒瓦娄哇技术打制的石核和石叶。勒瓦娄哇技术,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制作技术,其主要传播方向是由西而东、由北而南。最迟在三万多年前,这种技术到达内蒙古和宁夏。在距今2万年前后,传入到山西和黑龙江等地。

②与国外的交流

在若羌县罗布泊楼兰古城附近考古学家采集到了石镞和石矛。令人惊奇的是,这类石镞竟然和欧洲旧石器晚期克鲁马农人使用的桂叶形石镞几乎完全一致。(2)新石器时代

①与内地的交流

a.哈密天山北路文化的陶器大多源于东方系统,如双耳菱格纹彩陶罐就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的典型器物;陶器上流行的垂带纹、网格纹、手形纹又与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陶器接近。

b.新疆远离大海,本地不产海菊贝。但是,从哈密天山北路、五堡、焉布拉克墓地,经吐鲁番盆地的洋海、和静的察吾乎沟口,西到罗布泊和洛浦县山甫拉墓地都普遍出土海贝类制作的装饰物,如珊瑚珠等,这类海菊贝都源于我国东南沿海。

c.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阿拉沟等地墓葬里还陆续出土了一些中原地区输入的漆器、丝绸以及铜镜等物品。

②与国外的交流

小麦是西亚的物种原产于是西亚的两河流域。考古工作者发现,距今4000年前,小麦由西向东传入我国。在新疆地区,学界发现了距今3000年以前小麦遗存的考古遗址,比如罗布泊古墓沟遗址。二、两汉时期

1西汉王朝的建立(了解)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趁机发动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统治。而后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了解)(1)吕太后死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不满吕氏专权。而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铲除吕氏势力,迎立代王刘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2)文帝时,提倡以农为本,多次发布诏令劝农,以发展封建的农业经济。后来即位的景帝,也持续此种政策,同时还“惩恶亡秦之政,伦议务在宽厚”。施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3)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封建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熟悉)(1)第一次出使西域

①汉武帝时期,为联合月氏国以沟通西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前往西域。途中被匈奴所俘,所幸得以逃脱,而后张骞继续西行,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②张骞在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所俘。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内乱,张骞伺机逃回长安。

③回长安后,张骞将其见闻,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报告,对葱岭东西、中亚、西亚,以至安息、印度诸国的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说明。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2)第二次出使西域

①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②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③张骞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④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途中经过乌孙,乌孙派使者随同张骞一起到长安。

⑤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4西汉和亲(熟悉)(1)这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王朝对当时的北方民族“匈奴”采取的一种外交政策。和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朝主动送公主和大量的财物给匈奴,使他们停止对汉朝的骚扰。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期,是匈奴主动请求和亲。(2)西汉初年,经历秦末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国库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进入汉境,抢掠骚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3)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4)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高祖时期的和亲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从汉高祖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是属于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5)汉武帝时期

①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

②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经过几次汉匈战争,汉匈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匈奴开始主动请求和亲。(6)汉宣帝时期,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决计归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元帝应允,即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7)西汉的和亲关系除了匈奴以外,还有乌孙。

①在西域诸国中,唯独乌孙没有与汉政权发生冲突。汉武帝采纳张骞“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的建议,联络乌孙以断匈奴右臂。

②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遣宗室女刘细君嫁于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③西汉与乌孙的和亲,使乌孙由惧匈奴而疏汉逐渐变成叛匈奴而亲汉。当匈奴进攻乌孙时,西汉则对匈奴用兵,这就使西汉与乌孙由亲戚关系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军事联盟。

5匈奴右部日逐王归降,僮仆都尉(奴隶总管)撤销(掌握)(1)日逐王归降

①匈奴且鞮侯单于临死之前原本指定自己的长子左贤王作为接班人,但是大臣们都愿立且鞮侯单于的二儿子继位。

②最后兄弟之间达成约定:兄长继位,但兄长死后,单于之位不能传子,只能传弟。于是作为兄长的左贤王得以继位,是为狐鹿姑单于。

③后来,先单于的二儿子意外死去,狐鹿姑单于死后没有传位于弟弟一脉,将兄弟的儿子封为日逐王。

④待握衍朐鞮单于上台之后,欲除掉日逐王。公元前60年,握衍朐鞮单于刚继位,日逐王马上跟大汉朝驻西域(现在的新疆)的都护郑吉联系,请求归顺汉朝。(2)僮仆都尉撤销

匈奴在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僮仆都尉,一直是日逐王分管的属官,负责在西域各国收取税赋,征调兵员粮草。日逐王降汉后,僮仆都尉自动被撤消了。

6西域都护府(掌握)(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①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三次大胜后,匈奴右部王的活动中心已迁至天山东部一带。

②汉朝势力最初进入西域后,虽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掌控西域,但汉朝政府有着较为成熟的统治理念,并将内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等,变通地实施于边疆地区,打破了西域地区“无所统一”的政治格局,从而把西域诸国有机地纳入汉王朝的政治统治体系之内。

③公元前68年,汉朝政府派郑吉统管天山以南各地。不久以后,匈奴日逐王归顺汉朝,匈奴的“僮仆都尉”被撤销。从此匈奴势力退出西域,自楼兰经车师前部的西域北道得以畅通。

④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⑤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其级别相当于郡太守。(2)两汉历任西域都护及府置所在

①两汉历任西域都护

a.西汉:郑吉、韩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建、但钦、李崇;

b.东汉:陈睦、班超、任尚、段禧。

②两汉西域都护府府置所在

a.西汉:新疆轮台;

b.东汉:龟兹乾城。三、隋唐时期

1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管理(熟悉)(1)隋朝对西域的管理(主要是隋炀帝时期)

①派裴矩了解西域情况。隋炀帝派吏部侍郎裴矩,来往于武威、张掖一带,主管与西域的互市,并了解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民俗风情等情况。

②消灭吐谷浑,设立四郡。608年,隋炀帝联络铁勒诸部,打败了甘肃、青海一带的吐谷浑,并在此设立了四个郡。

③设立伊吾郡。

a.609年,隋朝击败吐谷浑后,隋炀帝西巡来到张掖,大会各国君王、使臣。伊吾、吐屯设等西域数十国慑于隋朝的声威,“献西域数千里之地”。

b.610年隋朝正式设立伊吾郡。

④麹氏高昌臣服隋朝。当时高昌的统治者是麹伯雅,他跟随隋炀帝来到京师,隋炀帝于612年将华容公主嫁给了麹伯雅。麹伯雅归国后,下令国内改易服饰,表示臣服隋朝。

⑤设立西域校尉。据《隋书·西域传》记载,裴矩在张掖活动期间,有许多西域国家来朝,于是隋炀帝下令设立了专门负责接待西域各国使臣的官职西域校尉。(2)唐朝对西域的管理

①640年,唐朝消灭了麴氏高昌,分别设西州和庭州,同年又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647年,唐军夺取龟兹,设龟兹都督府,648年,唐朝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同时,将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四镇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史称“安西四镇”。

②702年,唐朝又设立北庭都护府(以后升格为大都护府)。

③唐朝政府将在内地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也推行到西域。

2唐朝对西域管理的两种制度(掌握)(1)郡、州、乡、里制度

①在新疆东部地区汉族民众较集中的地区,实行与内地完全一致的州、县两级行政管理制度。

a.各县之下有乡、里、保基层组织。

b.州设刺史总管全州,刺史以下有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及功、仓、户、兵、法、士诸曹参军,还有经学、医学博士。县有县令,为一县之主。县令以下有丞、主簿、尉。乡有耆老,里有里长。

②在伊、西、庭三州以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则推行羁縻政策,实行羁縻府州制。

a.即保留原来各族首领的政治地位,按部落或地区大小,列置羁縻府、州、县,任命本民族大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等官职。

b.对各羁縻府、州、县,中央政府不征收赋税,仅规定其必须向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缴纳有限的财物,作为都护府的行政开支和军饷给养。

c.唐朝大量吸收西域少数民族参与政权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对西域的统治。(2)都护府、都督府、州制

①唐代在西域最高军政建制是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

②大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

③大都护以下官员有副大都护、副都护。大都护府机关直属官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录事以及功、仓、户、兵、法等各曹参军事,主管机关日常事务及民政、赋税、军事、司法、人事、文秘等事项。

3安西四镇(掌握)(1)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2)640年,唐朝消灭了麴氏高昌,分别设西州和庭州,同年又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3)647年,唐军夺取龟兹,设龟兹都督府,648年,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同时,将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四镇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史称“安西四镇”。(4)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罢去四镇,将安西都护府迁回西州。显庆二年(657年),唐政府平定了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叛乱。次年,安西都护府又迁回龟兹城,四镇随之恢复。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温宿),四镇再罢。上元元年(674年),安西四镇复归于唐朝。(5)仪凤三年(678年),吐蕃进占安西四镇。仪凤四年(679年),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唐朝收复安西四镇。(6)调露元年(679年),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副大使﹑安西都护王方翼在碎叶水旁的碎叶置镇筑城以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7)687年~689年,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武后长寿元年(692年),唐武威军击破吐蕃,收复四镇。唐政府为巩固西疆的边防,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四镇,从此安西四镇的形势稳定下来。(8)开元七年,西突厥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城,四镇节度使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于是,安西四镇又恢复为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四、宋辽金元明时期

1宋辽金元明时期历届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掌握)(1)宋朝

①宋朝在地域上并没有取得对西域的管辖权。

②公元1009年,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宋朝朝贡。

③公元1063年,宋朝册封喀喇汗王朝可汗为“归忠保顺垢鳞黑韩王”。(2)辽朝

①1124年,辽朝被金朝灭亡,辽朝皇族耶律大石带领其部众撤出中原地区,向西转移。

②公元1131年,耶律大石占据喀喇汗王朝重镇——巴拉沙衮,创建西辽政权。

③耶律大石在西辽仍沿用辽朝政治制度管理政事,推崇汉儒家文化,笃信佛教,但不排斥其他宗教,赋税较轻。

④公元13世纪初,活动在阿尔泰山以东地区的乃蛮部落被新兴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落的王子屈出律逃往西域,在取得西辽末主直鲁古的信任后,篡夺其王权。从此,西辽政权开始衰落。

⑤蒙古汗国西征前夕,西辽高昌畏兀儿地区亦都护(首领)巴而术·阿而忒·的斤顺应民意,率领属众主动投附蒙古汗国,并派兵协助蒙古汗国的西征。蒙古汗国西征大军所向无敌,喀什噶尔、于阗等地相继脱离西辽政权而归属蒙古汗国。(3)蒙元时期

①公元1218年,西辽灭亡。西域、中亚各地皆归蒙古汗国所属。蒙古大汗分别设立别失八里、阿姆河两个行尚书省管理当地的军政事务。

②蒙元时期,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对西域的治理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管理体制。

a.天山南北各地及中亚地区的绿洲地带,归元朝中央政府直辖。元朝先后在高昌、北庭等地建立了各种军政管理机构以行使职权。

b.天山北部以及中亚草原地区则分属于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窝阔台及其后代所辖。

c.高昌畏兀儿地区因协助蒙古汗国西征有功,因此获准仍保持原来的管理机构和统治形式,并直隶中央政府管理。

③元朝后期,由于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后代)内讧迭起,无力西顾,西北藩王实力愈增,元朝中央政府的权威不断减弱。

④最后,西域各地均为察合台汗国所控制。察合台汗国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统治使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强制性地走向一体化。(4)明朝

①明朝中央政府只在今天的哈密地区设置了一个“哈密卫”(公元1406年建立),管理当地的军政事宜,维持中西商贸通道的安全,而西域的其他各地事实上都为蒙古察合台汗后裔所辖。

②公元1506~1521年,哈密卫为东察合台汗国兼并。之后,明朝对西域的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对察合台汗后代的羁縻管理加以实现。

2喀喇汗王朝(熟悉)(1)喀喇汗王朝是指10~13世纪初回鹘人在中亚及今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建立的伊斯兰王朝。(2)唐朝末年,回鹘的一支在汗族庞特勤率领下西奔楚河地区葛逻禄部,而后庞特勤臣服了葛逻禄及其他回鹘部族,建立了喀喇汗王朝。(3)后来喀喇汗王朝分裂成以喀什为中心的东支哈桑系和以费尔干纳为中心的阿里系。约自1041年起,王朝正式分裂为二。(4)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东西两汗国均臣服于西辽。

3《突厥语大词典》(熟悉)(1)《突厥语大词典》为11世纪新疆喀喇汗王朝突厥族伊斯兰学者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编写。(2)全书共收词7000多条,按词的语言结构分为8卷,每卷分静词和动词两部分。各部分的词按语音结构的类型及阿拉伯字母的顺序排列。(3)该书通过丰富的语言材料,广泛地介绍了喀喇汗王朝时代维吾尔和突厥语系各民族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哲学、伦理方面的知识和风土人情。(4)该书标明了喀喇汗王朝的疆域,记述了相邻突厥语系各民族以及邻国的地理名称,详细记载了较大的城市、村镇、交通枢纽、山川河流,并附有突厥语系各民族分布地区的圆形地图。

4《福乐智慧》(熟悉)(1)《福乐智慧》为11世纪维吾尔族诗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所撰写。(2)《福乐智慧》意为赐予幸福的知识,由82章(13288行)组成。(3)《福乐智慧》主要表述治国之理与作者自己的哲学,道德思想。塑造了四个人物形象: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之子“贤明”,大臣的族人、修道士“觉醒”。(4)该书以优美而易懂的词汇分别向人们表达了“公正”“幸运”“智慧”“知足”,反映当时人们希望休养生息、和平安宁的愿望,给予统治者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建立一个理想王国的建议与忠告。

5《拉失德史》(熟悉)(1)《拉失德史》是由米尔扎·穆罕默德·海达尔所著。(2)《拉失德史》主要内容

①第一编为“正史”,叙述秃黑鲁·帖木儿汗(1329~1362年)至阿卜杜·拉失德汗(1510~1559年)时期历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评价以及察合台后王在新疆的统治情况。

②第二编为“史迹概述”,以作者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了从其外祖父优努斯汗即位到作者在克什米尔执政的历史社会情况。(3)全书内容包括200年间新疆及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和有关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瓦刺蒙古及中亚民族的历史活动,重点记述了蒙兀儿诸汗和杜格拉特部家族在新疆统治的历史。

五、清朝

1清朝建立(熟悉)(1)1583年开始统一女真,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诸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2)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最终在全中国确立了清王朝统治。

2清朝时期天山南北的民族分布(熟悉)(1)清朝建立初期,天山南北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南回北准”,即天山南部聚居生活的主要是维吾尔族,北部地区游牧活动的主要是厄鲁特蒙古。(2)17世纪中叶,巴图尔珲台吉继位准噶尔首领后,势力强盛,逐渐成为四部之首。(3)1674年,噶尔丹继位后,将其势力范围延伸到天山南部各地,雄踞西北地区。

3清朝时期新疆的主要平叛事件(熟悉)(1)康熙三征葛尔丹:噶尔丹雄踞西北,与清朝对抗,对清朝统一的国家政局构成威胁。1690年、1696年,康熙两次发兵征讨,准噶尔惨败,实力受挫。1697年,康熙第三次御驾亲征,坐镇宁夏指挥,重创准噶尔部,噶尔丹在困顿中病亡。(2)1745年,首领噶尔丹策零卒,内乱频仍。为了确保西北边疆不被沙俄吞并,清朝乾隆皇帝决定讨伐达瓦齐。1755年,清军进入伊犁,进攻准噶尔部大营,大胜之。(3)归附清朝的原辉特部贵族阿睦尔撒纳再度叛乱,清朝出兵征伐,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阿睦尔撒纳叛乱被平定。清朝彻底平定了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统一天山南北各地。

4清朝时期签订的有关新疆的条约(熟悉)(1)《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①1851年8月,俄国全权代表科瓦列夫斯基与中国新任伊犁将军奕山、参赞大臣布彦泰在伊犁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②《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主要内容有:

a.伊、塔两处与俄通商后,俄国可“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

b.中俄双方在伊、塔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

c.俄国商人在伊、塔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d.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驻站俄人,“自有俄罗斯管贸易官管束”,不受中国政府管辖。(2)《伊犁条约》

①1871年7月,沙皇俄国趁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与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

②1879年10月2日,清政府代表崇厚,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

③1880年2月19日,清廷派大理寺少卿、驻英法公使曾纪泽出使俄国,希望与俄国改订《交收伊犁条约》,挽回部分主权。

④1881年2月24日,中俄签订《伊犁条约》,并签订了关于赔款交纳办法的专条、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及其附件《俄商前往中国贸易过界卡伦单》。

5清政府对新疆的管辖制度(掌握)(1)1762年10月,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府,在新疆实行以伊犁将军为首的军事统治。(2)伊犁将军对于新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

①在北疆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度。

②在东疆汉人较多的地区实行郡县制度。

③在南疆维吾尔族大部分地区沿袭原有的伯克制度,但取消了伯克的世袭制。(3)清朝对北部和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是不同于内地行省制的藩部管理模式。

①藩部与内地同属清朝版图,只是在管理模式上有所不同。

②清朝本着“因俗而治”的原则,对各藩部原有社会组织、职官制度加以改造、利用,将其纳入清朝行政体制中,并于中央设立与六部平行的理藩院来管理藩部事务。(4)1882年沙俄被迫归还中国伊犁地区以后,清朝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省。

61884年新疆建省(掌握)(1)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多次上书朝廷,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2)左宗棠指出,伯克制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议在善后局的基础上设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务。(3)刘锦棠继左宗棠主持新疆军务后,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建省方案,使新疆建省最终得以实现。光绪十年九月(1884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前经左宗棠创议改立行省,分设郡县,业据刘锦棠详晰陈奏,由部奏准……著照所议,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随后“授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以甘肃布政使魏光焘为甘肃新疆布政使”。这标志着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六、中华民国时期

1辛亥革命(熟悉)(1)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②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③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3)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等。(4)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2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等对新疆的管理(熟悉)(1)杨增新时期

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地区哥老会起事,革命党人在伊犁成立军政府。

②新疆省长袁大化了解杨增新的才干,升任提刑按察司,并训练穆斯林军队,后袁大化逃离新疆,推荐他为督军。

③杨增新平定哈密的穆斯林起事,又分化并镇压了各地哥老会与农民起事,并与伊犁军政府谈和达成统一,并逐渐排除军政府人物的影响力,掌握实权。

④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杨增新为省主席,他成为新疆实际上的独裁者。

⑤杨增新调整新疆的政制,使其便于统一事权,解决了清代以来新疆一省之内巡抚、将军、参赞大臣三者事权不统一的问题。(2)金树仁时期

①1928年,新疆发生“七七事变”,杨增新被刺杀。事后,各级军政要员一致推举金树仁为省主席,地方南北将领、各族王公通电拥护。

②南京政府以平乱有功,任命金树仁为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

③金树仁履任后,遵循杨增新既定方略,又开创新局。

a.教育方面:

一是扩充师范,新建工业、无线电等学校。

二是在各县均设初等中学,凡住50户以上村寨,均设小学一所。

三是多次派人到德国和日本留学,还送大批学生到内地求学。

b.经济方面:

一是吁请国内外资本家来新投资,兴办实业、建设边疆。

二是采用官办、官督民办等形式着手开采阿山金矿和于阗金矿。

c.社会政策方面,力施新政,改土归流,安置难民。

d.军事方面,整顿军队,新办军官学校,购枪炮、置飞机,以巩固国防。(3)盛世才

①1933年,“四·一二”事变爆发,金树仁去职,盛世才被各方推举为新疆临时督办,摄取了新疆最高统治权。

②盛世才主政新疆期间,与国民政府的政策背道而驰,实行亲苏政策,驱走了英、日在新疆的势力。

③盛世才标榜新疆是中国除国共两党外的第三政治集团,以保持在其中国的特殊地位。

④抗战胜利后,因不愿被苏共扶植为新疆傀儡政权,便反苏、反共,投向国民政府。

⑤“三区革命”

a.1944年9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不堪忍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族农牧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新疆汉回两族的武装暴动。

b.经过近一年的浴血奋战,暴动者完全占领了伊、塔、阿三区。并以三区为根据地,以武装斗争、种族清洗为主要形式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各种斗争,这场斗争一直坚持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⑥“六大政策”:1936年4月20日,盛世才在苏联的帮助下,颁布以“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为内容的“六大政策”。

3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主要活动(掌握)(1)中共驻新疆第二任党代表邓发在《关于新疆的社会环境讲话提要》中也指出,新疆的社会环境之一就是“民族的复杂性—各民族间的相互历史关系,有各种不同的信仰和文字语言。”(2)陈潭秋在《关于新省一年来情况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首先讲到民族问题,也指出新疆“是中国最复杂的区域。”(3)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党员在新疆通过报刊、报告和会议等形式大力进行抗日宣传,使各族人民的抗日意识大大提高。

4新疆解放前后的主要事件及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掌握)(1)新疆解放前的主要事件即省政府主要领导人

①三区革命:1944年9月,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地区,不堪忍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族农牧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新疆汉回两族的武装暴动。

②省政府主要领导人: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2)新疆解放后的主要事件即省政府主要领导人

①主要事件

a.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1954年)

一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

二是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

三是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立

一是新疆和平解放后,仍沿用过去的行省制。

二是1949年12月,由新疆各族各办代表组成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并在政府内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民族工作。

三是1955年9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撤销新疆省建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议案》。

四是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②主要领导人:高锦纯(汉族)、伊敏诺夫(维吾尔族)、帕提汉·苏古尔巴也夫(哈萨克族)。七、建国后的新疆

1建国初期新疆开展的主要工作(了解)(1)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屯垦戍边的职责,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2)1949年12月,在中共中央及中央新疆分局的领导之下,成立了以包尔汉、高锦纯、赛福鼎为领导的,由新疆各族各办代表组成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在政府内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民族工作。(3)1952年8月,新疆省召开第一届第二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宣布成立新疆省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包尔汉担任主任。(4)1954年6月23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成立,并按自治要求改组各级机关。这是新疆建立的第一个专署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等3个专区级民族区域自治。(5)1955年9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撤销新疆省建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议案》。(6)1955年9月3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赛福鼎·艾则孜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副主席3人,分别为高锦纯、伊敏诺夫、帕提汉·苏古尔巴也夫。

2大生产运动和“一化三改”(熟悉)(1)大生产运动

①大生产运动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区域内发动的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

②党政机关、军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

③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组织劳动互助,发展经济,以改善生活和保障供给。(2)“一化三改”

①“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

②“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一方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另一方面,要求把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3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掌握)(1)194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成立新疆分局以及民族军应改名为人民解放军的指示》中,明确指示“新疆党的领导机关应成立分局”。(2)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任分局书记兼职工委员会书记,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徐立清任副书记,中共陕南区委第一书记张邦英、第四军政治委员高锦纯、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邓力群、第六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为常委;邓力群为宣传部长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外事委员会主任,饶正锡为组织部长兼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陕南区行政公署秘书长林渤民为分局秘书长兼保密委员会副主任。(3)1955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改设为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4新疆省人民政府(掌握)

1949年12月,在中共中央及中央新疆分局的领导之下,成立了以包尔汉、高锦纯、赛福鼎为领导的,由新疆各族各办代表组成的新疆省人民政府,在政府内设立了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民族工作。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掌握)(1)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遵照军委总参电令,发布命令《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2)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官兵10.55万人。(3)陶峙岳任司令员,王恩茂兼政治委员。(4)兵团属于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事务。

①司法事务受新疆的高法高检领导管理,由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任免兵团各级法检的组成人员。

②行政业务受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5)兵团部驻乌鲁木齐市;分支机构遍及克孜勒苏以外的新疆全境,主要靠近“两周一线”(即“两大沙漠”和一个边境线)为主,管理多个县级市,拥有健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司法机构。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掌握)(1)1955年9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撤销新疆省建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议案》。(2)1955年9月3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赛福鼎·艾则孜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副主席3人,分别为高锦纯、伊敏诺夫、帕提汉·苏古尔巴也夫。八、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1汉朝时期(熟悉)(1)公元前138年,为抗击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劫掠,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2)公元前121年,汉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汉朝在此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3)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数百人进行屯田,并设“使者校尉”地方官员统领之,后“使者校尉”改称“护鄯善以西使者”。(4)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当时,匈奴统治层内部发生动乱,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贤掸“率其众数万骑”自愿归服汉朝,西汉王朝委任郑吉为“西域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治理西域全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5)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政府在西域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史”,继续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

2魏晋南北朝时期(熟悉)(1)公元221年,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已校尉”,治设高昌(吐鲁番),后又置西域长史以对西域各地诸多民族进行管理。(2)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末年,前凉政权(公元301年~公元376年)创建者张骏发兵西征,占领高昌地区,设立高昌郡。(3)北魏王朝设置鄯善镇、焉耆镇,加强对西域的治理。

3隋唐时期(熟悉)(1)公元六世纪末,隋朝统一中原,隋炀帝即位之初,就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武威主管与西域的互市,了解西域民情。(2)公元608年,隋军进驻伊吾,建筑城郭,设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境内)三郡。(3)公元630年,原属西突厥的伊吾城(今哈密)主率所属七城归顺唐朝,唐朝设西伊州(后改称伊州)。(4)公元640年,唐军击败随突厥反唐的高昌氏王朝,于该地置西州,又于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设庭州;同年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第一个高级军政管理机构,后迁至库车,改置为安西大都护府。(5)公元657年,唐朝打败西突厥后,统一了西域各地,于公元702年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后又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而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6)唐玄宗年间,唐朝又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是当时全国八大节度使之一。(7)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各地实行的是藩汉分别管理制度

①在汉民集中居住的伊州、西州和庭州等地,行政上采用与内地一样的府、州、县、乡、里管理制度,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唐朝田制)与“租庸调制”(唐朝赋税制度),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唐朝军事制度)。

②非汉民聚居区,则设置“羁縻府州”,即继续维护当地本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同时,还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一度是焉耆)设军事建制,史称“安西四镇”。

4五代宋辽金时期(熟悉)

五代宋辽金时期,因中原地区诸朝无暇顾及西域,西域出现了几个地方政权并列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喀喇汗和于阗等地方政权,但它们同中原诸王朝都保持着密切关系。(1)高昌与喀喇汗王朝都是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覆灭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前者以吐鲁番地区为中心,后者控制包括天山南部、中亚河中等广大地区。(2)回鹘人落居西域及其建立的这些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密切,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就自称“桃花石汗”,意即“中国之汗”,表示自己是属于中国的。

①北宋建立后第三年,高昌回鹘就派遣使者42人前往北宋进贡方物。

②1009年,占领于阗地区的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北宋进献方物。

③1063年,北宋册封喀喇汗王朝可汗为“归忠保顺鳞黑韩王”。(3)于阗系塞人居地。

①唐朝以后,于阗尉迟王族执政,与中原地区往来密切,因曾受过唐朝册封而自称李姓。

②公元938年,后晋高祖遣张匡邺、高居诲出使于阗,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

③北宋初,于阗使臣、僧人向宋朝进贡不断。

5元朝时期(熟悉)(1)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完成对天山南北的政治统一。(2)蒙古汗最初设立“达鲁花赤”(蒙古官名,意为镇守官)、“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等军政管理机构,对西域进行军政管辖。(3)元朝建立后

①在吐鲁番地区设立提刑按察司、交钞提举司(印钞机构)和交钞库等机构。

②设置“别失八里元帅府”以总管派往该地的“新附兵”(元朝以俘降的南宋士卒组成的军队)屯垦事务,派兵到和阗、且末等地屯田。

③在别失八里设立冶场“鼓铸农具”,在畏兀儿(元朝称回鹘为“畏兀儿”)地区实行“计亩输税”。

6明朝时期(掌握)

1406年,明朝设立了哈密卫,任用哈密当地的世族首领为各级官吏统辖当地军政事宜,维持中西商贸通道之安全,并对西域其他地区实施羁縻控制。

7清朝时期(掌握)

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

8新中国成立后(掌握)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九、新疆民族发展简史

1秦汉及以前(了解)(1)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乌孙、羌、匈奴和汉人。(2)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3)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公元前202~公元前220年)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4)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5)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6)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7)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

2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等。(2)柔然,是北方草原古老民族东胡人后裔,五世纪初兴起于蒙古草原,公元402年建立了强大政权,同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争夺西域。(3)高车,亦称敕勒、铁勒,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公元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弟穷奇率所属十余万部落(户)西迁,在车师前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国。(4)嚈哒,起于塞北(古指长城以北地区),五世纪末东进塔里木盆地,南攻月氏,建立政权,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曾一度控制南疆部分地区。(5)吐谷浑,吐谷浑源于鲜卑(中国古族名),四世纪初自辽东(泛指辽河以东地区)西迁,逐渐控制了今甘南(甘肃南部地区)、四川和青海地区的氐(中国古族名)、羌等民族,建立政权。

3隋唐时期(了解)(1)隋唐时期,突厥、吐蕃等古代民族对新疆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2)突厥是公元6世纪到8世纪活跃于中国西北和北方草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打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建立政权,尔后分裂为东西两部,为争夺汗权争斗不休。8世纪中叶,东、西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3)吐蕃是藏族的祖先,6世纪末兴起于青藏高原,占领青海后,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公元755年,中原地区爆发“安史之乱”,大批驻守西域的唐军调往内地,吐蕃乘机占领南疆及北疆部分地区。(4)回鹘,原称回纥,是铁勒(中国古族名)诸部之一。

①最初活动于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后迁居土拉河北。

②公元744年,发展壮大了的回鹘于漠北建立政权,并两次出兵帮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

③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辽朝时期(了解)

1124年,辽朝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由此进入新疆,回鹘人融合了部分契丹人。

6元朝时期(了解)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又融合了部分蒙古人。

7明朝时期(了解)(1)瓦剌,是明代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2)十七世纪初,瓦剌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

8清朝以来(了解)(1)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2)之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3)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十、新疆宗教发展变化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1萨满教(了解)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

2祆教(了解)(1)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2)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政权专门设置了机构和官员来加强对祆教的管理。(3)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祆教。

3佛教(了解)(1)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经克什米尔传入新疆。不久,佛教就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2)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3)新疆佛教在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4道教(了解)

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内地盛行的道教随着汉人的不断到来传入新疆。但是传播范围不广,主要盛行于汉人比较集中的吐鲁番、哈密等地。直到清代,道教才传播到全疆各地。

5摩尼教(了解)(1)公元六世纪前后,摩尼教由波斯经中亚传入新疆。(2)九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西迁新疆后,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的发展。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画,弘扬摩尼教教义和文化。

6景教(了解)

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基督教的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也传入了新疆,但早期传播不够广泛。到元朝时,景教才因为大量回鹘人接受而兴盛起来。

7伊斯兰教(熟悉)(1)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部地区。(2)十世纪中叶,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于阗佛教王国历时四十余年的宗教战争,于十一世纪初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和阗地区。(3)十四世纪中叶起,在察合台汗国(蒙古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的藩属国)的强制推行下,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塔吉克人等信仰的主要宗教。(4)十六世纪初,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等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后,原来主要由这些民族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在新疆随之逐渐消失,但佛教、道教仍然存在。从明朝起,藏传佛教还有了重大发展,成为与伊斯兰教并列的新疆两大主要宗教。(5)十七世纪后期,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借助藏传佛教的力量,消灭了自己的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并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后代于1514年~1680年间以今莎车为中心建立的地方政权),足见当时藏传佛教势力之大。

8基督教和天主教(了解)(1)大约从十八世纪起,基督教、天主教相继传入新疆,佛教、道教和萨满教也有了较大发展。这些宗教的寺院、教堂遍布天山南北,有些穆斯林甚至改信了基督教等其他宗教。(2)历史上,新疆的宗教虽然一直在不断演变,但自从外来宗教传入以来所形成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却一直保持下来。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较大影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