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成就最优秀的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4:45:19

点击下载

作者:耿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创造力成就最优秀的孩子

创造力成就最优秀的孩子试读:

前言

国家在谈创新发展,个人在讲创意进取,这一切都离不开三个字:创造力。创造力是每个人、每个民族以至每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是难以拥有美好未来的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个人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孩子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要让国家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他们就是这一希望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只是家长的家庭职责所在,同时也是家长的社会责任要求。

父母,不只是一种亲缘关系,更是一种“职业”。为人父母,是一份光荣、幸福,同时又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的神圣“职业”。这份职业需要家长全身心投入,终其一生都得全力以赴。做有责任感、有作为的父母,需要花费巨大的心血与代价,但是当看到自己亲手“锻造”出的社会栋梁之材,那份成就与满足,也是任何东西所无法取代的。“养不教,父之过”,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要么打着顺其自然的幌子,不闻不问,由着孩子如野草般随性疯长,懒得施以管教;要么就是百般呵护,万般纵容,为奴为仆,把一个个天性灵动的孩子,变成了冷漠自私、唯我独尊的“呆霸王”、“娇娇女”。他们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孩子日后将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更难成为社会精英。性格的缺陷、创造力的缺失、人际关系的难处等等不良因素,都将让他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所有这一切的根源,仅仅是因为父母的不负责任,没有履行好“父母”这份职业的基本义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各方面的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的黄金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打造未来的社会精英,这一时期是决定性的。家长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三岁看大”并不是一句毫无根据的老生常谈。身为有责任感的父母,真正想让自己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必须在这段时期内,全身心地投入,全力打造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概括,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各种因素综合优化而成的,更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一旦形成,将伴随一生,并且一定会对事业发展、家庭幸福起到事半功倍的直接效果。创造力的培养,刻不容缓,从娃娃抓起,从现在抓起!第一章 创造力对于儿童的成长有多重要什么是创造力?

照片人物:徐储晨/卢晓红摄

越来越多的科学事实证明: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各种因素综合优化而成的,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更是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打造未来精英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事实上,有些孩子的创造力很早就能表现出来。案例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是数学界的一名奇才,更是德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数学家。高斯很小的时候便显现出了惊人的思维创新能力。六岁那年,因为其他同学淘气,惹得老师勃然大怒,全班同学被留堂罚做功课。老师让每个学生从1加到100,谁先算出正确答案,谁就可以先放学回家。

学生们一听,纷纷拿出纸笔,低头伏在课桌上急急忙忙演算起来,唯有小高斯显得很特别,他双手支着小脑袋瓜,盯着窗外,一脸沉思状。老师看到小高斯望着窗外发呆,感到有点奇怪:这个平时文静听话,甚至有点害羞的小男孩,今天这是怎么了?

老师踱到高斯身边,用手敲了敲桌子:“你为什么还不抓紧时间,是不是不想回家了?”看到老师一脸疑惑,小高斯不慌不忙地答道:“先生,我正在算,答案就快出来了。”旁边的同学都停下笔,好奇地盯着他看,有的甚至忍不住偷偷笑了起来。包括老师在内,大家都怀疑高斯在吹牛,因为运算最快的同学,也才刚刚加到20。

老师刚要说保持安静时,高斯骄傲地回答道:“先生,我算出来了,答案是5050。”老师心中一愣,吃惊地望着眼前这个孩子,问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高斯拿出纸笔,开始在纸上演算起来:“您瞧,从1到100,一共是100个数。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3加98等于101,依次类推,50加51,等于101。那么一共有多少个101呢?很简单,一共是50个。所以,用101乘以50,就是从1加到100的总和了。”

老师点了点头,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中却对这个小不点开始另眼相看。他相信眼前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日后的事实也证明,老师的预感是对的,高斯成了数学史上的一名传奇式的人物:16岁独立发现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质数分布定理,算术几何平均,此后,他又相继研究出了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之理论与方法等一系列数学方面的理论成果。

从高斯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小高斯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能突破固定的思维套路,积极地运用自己的观察与思索,寻找一条快捷的、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发展角度而言,一个人创造力的发展始于儿童期。幼儿期与学龄前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此时的教育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而,打造未来精英的创造力尤其重要。

科学研究表明,训练孩子的创造力,以下几点必须要加以重视:

1.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自我探索的环境

在有利于自我探索的环境中,孩子能够获得各种接受挑战的机会,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由父亲抚养的孩子比母亲抚养的孩子更具创造力。这是因为父亲更倾向于支持孩子独自去解决问题,让他们接受更多的尝试与挑战,这实际上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2.家长与老师要多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当孩子独立完成某件事,并自我感觉良好时,家长或教师就应当积极加以引导。例如制作一本成果展示录,把孩子独立并成功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

3.不要随便否定孩子,多发现孩子的长处

家长或教师应经常留意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到之处,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表示对孩子的创造成果感兴趣。当然,鼓励一定要及时并且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否则容易让孩子以为大人在糊弄自己,反倒失去了自信,不再愿意尝试与创造。

4.帮助孩子处理好合作与独立的关系

有些事情,除了要有自己的创意,更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真正完成。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家长或老师可以让许多小朋友共同来完成一件事情,但每个人的分工不同,需要各自独立完成,最后大家把各自的成果汇总起来。这就需要彼此的交流合作,经常性的相似训练,有助于孩子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同时又不会影响其独立自主。

创造力是成功的保证,创造力也是成为精英的必备要件之一。早一点认识创造力的重要性,早一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也就是提前为未来的精英奠定了发展基础。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创造力

大人们通常会发现:一般聪明的孩子,“鬼点子”也特别多,他们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通常,这类孩子都不是什么乖乖仔,在有些家长眼中,简直个个都是“小刺头”,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会问出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然而在专家的眼中,这其实就是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构成儿童大脑智力及其他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锻炼与培养的重要能力。想象力越丰富、思维越活跃的孩子,创造力就越强,人也越聪明。案例

六岁的小杰西卡被绑架了。绑匪将杰西卡关在一幢偏僻小屋的二楼卫生间里。小楼紧挨着一对老年夫妻的后院。杰西卡趁绑匪外出,拼命地向隔壁的那对老夫妇呼救。不曾想这对老夫妻竟然是聋哑人,根本听不到杰西卡的喊声。没多久杰西卡就意识到,老爷爷与老奶奶的耳朵有问题。

杰西卡没有放弃,很快她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点子。她脱下自己的一只白袜子,然后强忍着恶心,用手指在肮脏的洗脸盆上刮下一层污垢。她用黑乎乎的手指在白袜子写下:“HELP”(救命)。接着,她又脱下一只鞋,把袜子包在鞋外面。雪白的袜子被鞋一撑,那黑乎乎的“HELP”就显得特别扎眼。

杰西卡并没有立刻把鞋扔向后院,而是把头上的线帽摘了下来。线帽是妈妈亲手织的,非常漂亮,杰西卡走到哪儿都戴着它。这次,杰西卡狠了狠心,小心翼翼地咬断线头,然后把毛线一圈圈地拆了下来。接下来,杰西卡把拆下的线头一端牢牢系在鞋上,另一端紧紧缠在自己的手腕上,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把鞋扔向了老夫妻的后院。

老两口起先并没有发现鞋,但不久他们注意到有东西在动。他们捡起了鞋,顺着鞋上的线,他们看到了对面二楼正在拼命挥手的杰西卡。事后,有记者问杰西卡是怎么想到这样一种好办法来逃离魔窟的,小姑娘的回答出人意料:“这没什么,我平常爱放风筝,所以就想到了这个法子。”“但你完全可以把鞋扔出去就行啊,为什么还要系上线呢?”有人还是不理解。“可要是万一老奶奶看不到我的鞋怎么办?万一没扔到后院,那我不是白忙了?还有啊,我家小猫咪最喜欢扑滚动的东西玩,我想大人们也喜欢动的东西吧。”

从小杰西卡的脱险经历不难看出,小姑娘的思维能力并不亚于一个普通大人。这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她能够从平常的放风筝游戏中,联想出用线扔鞋求助,并且懂得就地取材,利用线帽的毛线来获取长线。这就是创造力带来的超强应变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能力,比如刚才提到的应变力,处理突发事情的智力与沉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整合各种信息和寻找事物内部关联的能力等等多方面能力。而这些能力归根到底都源自一个人的创造力。

打造未来的精英,其实就是打造未来精英的创造力。很难想象一个唯唯诺诺,一切随大流,树上掉片叶子也怕砸破头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能力超群的精英领袖人物。因此,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天赋与潜能,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打造孩子的创造力。给孩子创造力发展提供空间,应注意以下五点:

1.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与自由的想象

只有不受限制的思想才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奇迹。

2.多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创造离不开知识做基础,多让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学习知识及社会经验,就会给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当然,创造力是创新,但不代表必须破旧,除非他确实有理由需要,不然要控制他对家庭用品的随意破坏和与危险用品的接触。

3.给孩子中肯的意见

对于这个世界,孩子是初来乍到,缺乏经验与知识,他们有创造之心,却无创造之力。创造原本就是一种突破,失败肯定比成功要多。家长不要失望,否则孩子就会绝望。家长在作出评判之前,最好先帮助孩子找原因,提出建议,让孩子独自解决或帮助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强弱又受到家庭与家长的直接影响。换言之,家长才是影响孩子创造力、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你的孩子创造力强吗?

从生物学及医学角度而言,每个孩子的智力在早期相差不大,但受到环境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智力开发程度不同,越到后期,孩子的智商与情商发展水平就越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受此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差异到后期也会越来越大。案例

约翰与迈克是对孪生兄弟,三岁时,他们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祖父母无力抚养兄弟俩,只能将他们交给社会救助机构,以便让其他家庭领养。约翰很幸运,他的养父母是一对没有生育能力的中产白领,受过高等教育,且懂得儿童心理学。对于约翰种种匪夷所思的问题与行为,甚至是恶作剧,他们都给予了极大的耐心与宽容。他们会努力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回答约翰提出的问题,鼓励他多思考、多问问题,并让他尝试自己去寻求答案。

在养父母的精心培养下,约翰从小便十分优秀。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中学,约翰一直都是老师们眼中的优等生:聪明、机智,有着同龄人难得的智慧。在别人眼中的麻烦,他却总能用最短的时间从一团乱麻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且可以想到解决办法。当然,有时办法未必是最好的。然而,在其他人手足无措时,有人能想到办法才是最重要的。一切如养父母所设计的那样,约翰进了哈佛法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受人敬重的知名律师。

相比于约翰的一帆风顺,迈克可谓多灾多难。迈克被收养没过一年,养父母竟然相继染上毒瘾,从此迈克开始了噩梦般的人生。迈克随养父母沦落到了城市贫民窟,在这个鱼龙混杂之地,他不仅要忍受养父的虐待,更要面对外面的混乱局面。从此,迈克变得不再爱说话,性情也越来越暴躁,而且迷信暴力,相信暴力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在街头群殴中,迈克飞速成长。他成了街区蛮力与愚蠢的代名词。一言不合,他就要挥拳相向,以至成年后动不动就拔枪,完全不计后果。

因为仅凭蛮力与暴力,迈克得罪了许多人。在一次毒品交易中,他被人设计陷害,成了替罪羊。因为还涉及一桩命案,迈克被指控一级谋杀,被判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从这对孪生兄弟的不同人生境遇中,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将来的成长有何等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为人父母者的责任所在。那么怎样判断自家的宝贝,是否有较强的创造力呢?

通常说来,拥有较强创造力的孩子,一定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迎接挑战。他们喜欢探索和试验,喜欢运用游戏和语言认识世界。当别的小朋友对任务失去耐性时,他们却能长时间关注这项任务。此外,他们还热衷于给熟悉的事物添加新的含义。比如,当问及“茶杯能干什么用”时,除了回答“喝茶”或“漱口”外,他们甚至可能会回答“用来浇花”,“给小狗洗澡”,“用来盛东西”,或“当武器砸坏蛋”等等。

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判断孩子是否有创造力的参考:

1.思考问题敏感性高

敏感性高的孩子,碰到问题时能很快找到其关键所在。例如当你烦闷时,孩子能很快“察言观色”,问:“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你为什么生气?是不是我不乖,还是因为爸爸还没回家呢?”而不是问:“妈妈,你的脸为什么黑黑的?”这就表明孩子的敏感度很高,这种孩子通常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有些孩子不能体会大人的意思,即使喝骂他,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像这种孩子就不够聪明了。

2.语言表达连贯、清楚

有创造力的孩子思路是连续的,表达是流畅的,而不是毫无逻辑可言。比如,当你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而他不愿意,他会跟你辩解,用尽可能多的理由来解释他不去做的原因,哪怕有些理由是如此幼稚可笑。这时候,家长可不能心烦,这恰恰是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你可以逐一驳回他的理由,逼迫他不得不换理由、换角度来给予“回击”。当然,解释的理由要尽可能符合逻辑。

3.思考问题灵活、多面

有创造力的孩子学习或做事情,不死板,知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当家长给孩子讲童话故事,他听完之后,可以大致重复出来,讲给别的孩子听,同时加上自己的想象,甚至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篡改”故事的情节或结局。

所以,当一个孩子好问、敏感、表达流畅、做事灵活并有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就大致可以判断他(她)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

孩子创造力的强与弱,并不是一个绝对恒定的概念。原本有很强创造力的孩子,碰到一个无能的父母,创造力可能就此被扼杀。相反,起初创造力并不见长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他们的创造力反而会突飞猛进地发展。归根结底,孩子创造力的强弱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创造力测试:你的孩子是否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无形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判断出孩子是否有创造力呢?其实,从孩子的一些表现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蛛丝马迹,一旦发现,及早进行培养,就能让孩子的创造力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以下这些测试题可为家长提供一个参考,以对孩子是否有创造力及创造力高低做一些评估。1.孩子是否喜欢对问题或事情进行猜测,即使猜错了也仍然乐此不疲?(是□,否□)2.孩子是否喜欢观察他从未见过的事物?(是□,否□)3.孩子在做事或观察事物时,精神是否非常集中,以至于听不到别人说话或忘了时间?(是□,否□)4.孩子是否喜欢结交新的朋友?(是□,否□)5.孩子是否很活跃,特别是思考问题时很难保持安静?(是□,否□)6.孩子说话是否喜欢使用比喻手法,而且通常比较贴切有趣?(是□,否□)7.孩子在画画或写作业时,是否喜欢参考不同资料,并能将内容很好地汇总?(是□,否□)8.孩子在做事情时,是否喜欢寻找不同的方法,即使当时成功了,下一次也会换另一种方法操作?(是□,否□)9.孩子有了新发现,是否有比较强烈的意愿将发现告诉别人?(是□,否□)10.孩子是否喜欢探究事情真假,哪怕是得到大人给的答案后?(是□,否□)11.孩子是否喜欢和朋友、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是□,否□)12.孩子是否将尝试一种新的东西,比如玩具、游戏等,视为一件有趣的事?(是□,否□)13.孩子在做事或游戏时,是否不喜欢有太多的规则限制自己?(是□,否□)14.孩子是否喜欢解决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答案也不会气馁?(是□,否□)15.孩子是否喜欢问一些别人都不曾想过的问题?(是□,否□)16.孩子是否喜欢向权威思想挑战或质疑,比如“为什么书上说鱼只能生活在水里?”(是□,否□)17.孩子是否能自觉地学习或查找资料?(是□,否□)18.孩子是否喜欢追根问底,大有不得到答案不死心的架势?(是□,否□)19.孩子是否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是□,否□)20.即使遇到挫折,孩子是否也能保持原来的精神和热情?(是□,否□)★评分标准:

答案肯定记1分,否定记0分。

总分在15—20分,说明孩子的创造潜能优秀,接下来家长要做的就是吸收和借鉴一些成功的开发创造力的家教例子,让孩子的创造力更上一层楼!

总分在10—14分,说明孩子的创造潜能良好,已具备创造力的良好基础,接下来需要家长好好引导开发。

总分在10分以下,说明孩子有创造力萌芽,需要家长细心呵护,认真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为孩子提供提高创造力的沃土。创造力测试:你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吗?

动手能力是孩子创造力的在实践过程中的体现。俗话说,心灵手巧。孩子通过具体的操作,既能表达他潜在的创造力,又能使大脑细胞得到锻炼,通过分析、观察、选择等能力的综合运用,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以下这些测试题可为家长提供一个参考,以对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做一些了解。1.孩子是否喜欢利用旧报纸、旧瓶子等旧物做出有趣的东西?(是□,否□)2.孩子是否会坚持自己的某种想法,并将其付诸实施?(是□,否□)3.孩子是否喜欢拆卸玩具并自己组装好,尽管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成功?(是□,否□)4.孩子是否能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常规物体组合,为它们赋予不同的用处?(是□,否□)5.孩子是否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愿意大人过多干涉?(是□,否□)6.孩子是否喜欢“多管闲事”,主动把别人的事情“揽”过来?(是□,否□)7.孩子的生活动手能力是否很强,比如系扣子、穿鞋子、收拾玩具等?(是□,否□)8.孩子是否喜欢玩一些智力性较强或拼装性较强的玩具?(是□,否□)9.孩子是否在闲暇时间也仍然继续进行创造性活动?(是□,否□)10.孩子是否能很好地应对突然性事件,并做出合理补救?(是□,否□)11.孩子是否能把头脑中想象的东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很好地表现出来?(是□,否□)12.给孩子看一幅他比较熟悉的画,上面有一处缺失部分,孩子是否能将缺失部分大致画出来?(是□,否□)13.孩子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有新发现,是否会觉得非常兴奋?(是□,否□)14.当别人说不可能时,孩子是否会坚持下去?(是□,否□)15.如果一件事情比较难,在大人做了示范后,孩子是否能基本上完成,而且成果比较理想?(是□,否□)16.孩子的精细动作发育是否理想,能否做穿珠子、系鞋带、折纸、撕纸等小动作?(是□,否□)17.孩子的大脑和手部动作是否协调一致,比如让孩子想一个动作,他能否做出来?(是□,否□)18.孩子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做某些事情?(是□,否□)19.孩子的表现欲是否很强,是否自信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是□,否□)20.孩子在面对多种材料时,是否能很快挑出最有用的并比较熟练地操作?(是□,否□)★评分标准:

答案肯定记1分,否定记0分。

总分在14分以上,说明孩子动手能力非常好,动手意愿很强烈,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主动实践,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能力,适当提高动手活动的难度。

总分在9—13分,说明孩子动手能力良好,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完成一定的内容,而且动手意愿也比较明显。家长可试着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动手活动。

总分在5—8分,说明孩子动手能力一般,动手意愿也相对较弱,在大人的协助下完成得也不太理想。现在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打好基础,不能拔苗助长。

总分在4分以下,说明孩子动手能力非常差,几乎没有主动动手的意愿。别泄气,家长先为孩子做好榜样,当他有了动手意愿后,再对其进行训练也不晚。创造力测试:你的孩子好奇心强吗?

有的成人不喜欢好奇心强的孩子,认为这样的孩子整天刨根问底,太烦人了。这种观点过于偏颇,孩子好奇心强,正是他求知欲的突出表现。正因为爱问“为什么”,孩子的思维才会慢慢打开,在创新方面才会有所突破,使创造力得到提高。以下这些测试题可为家长提供一个参考,以对孩子是否具备好奇心做一些了解。1.孩子在看到两种无关系的事物时,也会思考它们是否能联系在一起?(是□,否□)2.孩子在看图书封面时,是否会对里面的内容产生兴趣?(是□,否□)3.孩子在面对一个新事物时,是否很乐意使用它,或者向大人请教如何使用?(是□,否□)4.孩子是否经常向大人询问,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什么人?(是□,否□)5.孩子在看到不完整的故事或图画后,是否能接着编一个故事或画一幅图,把情节补充全?(是□,否□)6.孩子在画画时,是否喜欢不按常理,经常试着改变物品的颜色或形状?(是□,否□)7.孩子在看到一张陌生人的照片时,是否喜欢猜测对方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经历?(是□,否□)8.孩子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将心中疑惑向大人提出来,比如“为什么天是蓝的?”“雪化了后到哪里去了?”(是□,否□)9.孩子在获得正确答案后,是否还会继续刨根问底?(是□,否□)10.当家里新添了一个物件,没等大人介绍,孩子是否会主动询问?(是□,否□)11.孩子是否喜欢接触一些东西,大人越阻止,他越想去做?(是□,否□)12.孩子是否喜欢收集东西,其中也包括大人眼里平淡无奇的东西,比如一片枯树叶、一块石子等?(是□,否□)13.孩子是否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举动,并在此举动上演化出其他内容?(是□,否□)14.和孩子一起买东西,如果柜台上摆放的东西很少,孩子是否会主动询问还有什么商品?(是□,否□)15.面对一项从未做过的事,孩子是否会愉快地接受?(是□,否□)16.原本老实听话的孩子,是否变得捣蛋了,比如偷偷地将沙发拉链拉开或者四处乱跑?(是□,否□)17.孩子是否喜欢“冒险”,经常探索自己从未去过的地方?(是□,否□)★评分标准:

答案肯定记1分,否定记0分。

总分在14—17分,说明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在他们眼里,世界是新奇的,是永远也探索不完的,家长只需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让孩子的好奇心继续茁壮成长吧!

总分在9—13分,说明孩子好奇心明显,只不过有时因为失去方向而不知如何使用自己的好奇心,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的思路,帮助他们保持好奇心。

总分在8分以下,孩子有一定的好奇心,不过有时并不明显,家长应为孩子创设满足好奇心的环境,并用提问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心。找到孩子创造力的突破口

无论是多元智能理论,还是蒙台梭利的音乐潜能教育理论,或者其他的幼教理论,其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拓展孩子的思维,提升其学习能力与处理事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孩子首任教师的家长,首要任务是找到孩子创造力的突破口,从而为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打下良好基础。案例

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为杰出的雕刻家与绘画大师之一。虽然他十三岁时才开始正式接触雕塑,但他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天赋与创造力。米开朗基罗的父亲脾气暴烈,唯一能让他低头的就是上帝,幸好还有一位慈爱的母亲细心地呵护着这位不世出的小天才。

虽然性格粗野,但对于上帝,米开罗朗基罗的父亲却是毕恭毕敬的。他时不时会亲自带着儿子上教堂做礼拜。与别的孩子不同,在宏大的教堂与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小米开朗基罗一点也不胆怯。在祷告开始前,他会抬着小脑袋到处打量着教堂各个建筑部件。特别是对十字架上基督的塑像,他经常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米开朗基罗也爱玩泥巴,他最爱干的就是捏小人儿。家中的仆妇、路上的行人,都是他眼中的模特,虽然捏得不成人形,可他依旧乐此不疲。对于总是把自己与家里弄得泥乎乎的“小淘气”,身体虚弱的母亲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宽容。她没有过多地责备儿子,她相信儿子喜欢的,也正是上帝赋予的。

聪明的母亲,还发现了儿子的另一个特别之处:从不迷路。面对佛罗伦萨错综复杂的大街小巷,许多大人有时都难免走岔路,米开朗基罗的母亲就是个典型。每次上街,她十有八九都会搞混方向。然而,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只要带着小米开朗基罗出去,母子俩就都能很快地返回家中。这孩子的小脑袋瓜里似乎天然地安着一根指南针,而且记忆力极好。所有经过的街口巷道,他都能记住每个细节,而且绝不会搞混。要知道,此时的米开朗基罗只有四岁。

母亲虽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笃信上帝的她,坚信自己的儿子是上帝的宠儿,是上帝赋予了他这一切。凭直觉,母亲相信儿子将来不会是一个平凡的人。小米开朗基罗六岁时,母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母亲希望孩子的父亲能善待这个未来的天才,父亲并不十分在意。当小米开朗基罗十三岁时,他想起了孩子母亲的话,便将其送到一位画家的作坊当学徒。从此这位震古烁今的伟大艺术家开始了他非凡的艺术之旅。

米开朗基罗的故事看似是一则个案,但事实上,他的故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如果仔细考察历史上诸多伟人或著名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就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某种共性,那就是当这些精英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某种异于常人的天赋或者说某些方面的独特创造力,并且这种创造力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与训练。

对于所有的爸爸妈妈来讲,自家的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让这些独一无二的孩子成长为未来的精英,发现孩子的天赋,找到孩子创造力的突破口,从而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潜能,无疑是最重要的,而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关注孩子

孩子在某段时期会表现出他独特的地方。家长如果能够在孩子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多加关注、及时觉察和帮助,可能又一个天才由此诞生。

2.挖掘孩子的创造力潜能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善于表现自己的天赋,所以家长除了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外,还要花心思去挖掘孩子的潜能。例如音乐神童莫扎特,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创作交响乐了。这听起来让人既感到艳羡,又感到绝望。因为很少有人能在音乐方面具有如此高的创造力,说他是上帝的宠儿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如果他从小没有机会接触音乐,也许他的才华就会埋没,世界上就少了一位创作天才。

3.给孩子游戏的时间

让孩子玩耍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句英国谚语:光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游戏是他们学习的方式。不要把成人单纯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孩子。否则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抵触情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兴趣是关键。“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打造未来的精英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找到孩子创造力的突破口,就是在“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第二章 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关键影响孩子激发创造力的因素

创造力如同幼苗,有可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也有可能被风雨摧残凋零,甚至被连根拔起。对家长来讲,要让孩子成长为未来的精英,就应当好好保护创造力这棵幼苗,清楚地了解哪些才是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中哪些是有益的“肥料”,哪些又是有害的“毒素”。案例

豆豆妈最近很郁闷,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宝贝女儿,说话越来越不靠谱了,而且虚荣心也越来越强。在幼儿园明明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回家后她还一口咬定自己表现很好,得到了老师夸奖。一问起她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她也是报喜不报忧,只提自己唱歌最好,老师最喜欢,却不肯承认跳舞或做手工最差,总也学不会。最让豆豆妈头疼的是,这小丫头还学会了顶嘴,讲起话来理由一套接一套,强词夺理得有时令人哭笑不得。

豆豆妈虽然急得直跺脚,豆豆爸可一点也不上火。相反,他还反过来安慰豆豆妈,说豆豆的表现很不错,有别的孩子没有的语言天赋。面对这父女俩,豆豆妈真有点无可奈何。一次偶然的机会,豆豆妈结识了一位幼教专家。出乎豆豆妈的意外,幼教专家的观点居然跟豆豆爸的一致,认为豆豆有很好的想象力与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在同龄的孩子中并不多见。

关于豆豆“说谎”的问题,专家建议豆豆妈找老师详细了解一下豆豆最近在幼儿园的表现。专家说豆豆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挫折或者是内心焦虑,有可能是被老师批评了或者是想做什么没达到目的,所以才用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这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

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豆豆最近听爸爸讲了几个童话故事,她听得很有趣,于是又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因为她太爱讲,又加上自己的想象与表述,弄得老师在上课时,她也旁若无人地跟其他小朋友说话。这样一来,就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学习或游戏。老师“劝说”无效,只好表扬那些不搭她腔的孩子。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小豆豆却敏感到自己是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孩子。

经过与老师的沟通,豆豆妈决定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与表扬,让孩子消除焦虑,重拾信心。现在的豆豆成了幼儿园里有名的故事大王,老师每天会安排她给班上的小朋友讲一个童话故事。

案例中的豆豆,她的创造力是通过她的语言天赋来展现的。她的想象力通过讲故事或复述故事来表现。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这种意识,很容易将这类孩子归类到不听话、上课爱讲话的孩子之列。成人容易把成人世界的一些准则,无条件地套用到孩子的头上,这其实很容易伤及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未来精英们的创造力是在父母师长的呵护下发展壮大的。这种呵护包括: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认清孩子的先天条件;引导孩子的思维力;创造孩子实际动手的条件等方面。

1.适度表扬孩子

恰如其分地表扬孩子,用“真”字代替“最”字。与其说“你最棒”、“你最乖”,不如说“你真棒”、“你真乖”。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也不要轻易用别人孩子的长处,来否定自家孩子的优点。

2.挖掘孩子的潜力

正确认清自己孩子的先天优势所在,扬长避短,挖掘孩子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宝宝,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数学不佳的宝宝,有可能是绘画天才;口齿不清的孩子,很可能是不世出的音乐神童。孩子能不能最终成为人才,家长的探索发现是关键。

3.正确引导孩子的思维

孩子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不要用成人已有的认知水平,来要求孩子。“童言无忌”,孩子眼中折射的正是成人世界的种种变形。有时孩子所看到的,所说出来的,正是过滤掉的事物本质。真相并不总是美丽,所以家长并不用为此感到烦恼。

4.创造动手机会

让事实说话,让孩子动手,多给孩子一些实际动手的机会,包括游戏。让他们在自由活动中,培养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创造力。

5.鼓励孩子接触社会

多提供孩子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学习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与准则意识,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力。这些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影响孩子激发创造力的因素,还有许许多多。它们就存在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这需要父母成为“有心”的父母,用心去关注孩子、去了解孩子、去挖掘各种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因素。家庭,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土壤

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与家长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未来能否成为社会精英,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打造未来精英的关键是创造力,那么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又是什么?答案其实就是两个字:家庭。家庭是打造孩子创造力的土壤与源泉。重视幼儿在家庭中的创造力的培养,能让孩子优先获得充分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受教育的不单单只是孩子,更应该是家长。案例

小虎是个乡村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出外打工,自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小虎快五岁了,只见过父母不到四次。加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耳朵又背,不愿意说话,结果这个小男孩连话都说不利索,非常沉默寡言,时常一个人蹲在墙角看蚂蚁,不跟其他孩子玩。

一次车祸,让小虎妈提前结束了打工生活。回到乡下老家,看到跟自己显得分外生疏的儿子,小虎妈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虎才开始逐渐接受这个“陌生的妈妈”,但他依旧话不多,而且看上去傻呆呆的。

虽然学历不高,但小虎妈却是一个有心的妈妈。她知道必须要想办法改变小虎,否则孩子未来的成长将很成问题。于是,小虎妈开始仔细观察儿子的一举一动,认真琢磨孩子的心思,并且主动而耐心地不停引导儿子张嘴说话,让他用言语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很快,小虎妈就注意到儿子对各种小动物、小昆虫特别有兴趣。他会一连好几十分钟蹲在那儿看蚂蚁爬来爬去,也会小心翼翼地捉住一只蚱蜢,仔细研究半天。别的孩子见了就害怕的毛毛虫,他居然敢拿根小树枝挑起来,看毛毛虫在树枝上往返地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喜欢,还说他发现它们走路方式是不一样的,小蚂蚁是几条腿在一起“跑”,蚱蜢是蹦起来再飞,毛毛虫却是拱着身子往前爬的。

听了儿子的回答,小虎妈感到十分惊奇。她记得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也是这样,十分热衷观察小昆虫、小动物。以前只是觉得那是大科学家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没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本事”。小虎妈激动起来,她开始全力收集资料来培养小虎的“特长”。她到集市上的旧书摊收集各种有动物图片的旧画报或旧报纸,将这些图片剪下来,贴在一本厚的旧书上,得空就和儿子一起翻看,并给儿子讲解。此外,做农活时,她也带着小虎,让他看地里种的各种蔬菜,给他编蝈蝈笼子。

在这个聪明妈妈的精心培育下,小虎开始变得开朗起来,话语与脸上的笑容变得一样多了。连村里的留守老人都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不仅不呆不傻,而且还是这样聪明。别的娃娃不认得的物什,他也晓得,而且说起话来,虽童声稚气却是有条有理。

看着儿子快乐地依偎在自己身边,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小虎妈心中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她也终于深深体会到,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家庭与母爱对宝宝的影响。现在小虎妈只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在自己身边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虎妈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母爱的直觉与敏锐,让她在无意识中积极主动地挖掘出了孩子的天赋,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论中所谓的“博物智能”。这类孩子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与难得的执著力,只要培养得当,成年后他们通常会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建树。

家长们应该学会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各种求异思维的表现,使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萌芽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要做到这点,就当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尽可能给孩子一个稳定且安全的空间与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创造力的形成与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说话间的轻声细语,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这对孩子的创造力培养极为重要。

2.家长应大力鼓励孩子提问

孩子对某些事物,发表自己主张见解的时候,家长应该予以鼓励,如果合理,还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想法,比如:不要邻居家的老奶奶坐自己家的沙发、不许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不许妈妈给其他小朋友糖吃,等等“自私”行为,家长应该耐心纠正,通过有效的办法来引导孩子。

3.不要一味批评孩子

对于孩子的某些破坏行为,如拆除玩具和家用物品、乱涂乱画等,家长也不要一上来就训斥或责罚孩子,而应该想办法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其探索的空间。比如划出专门区域、专门物品,让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破坏”。

4.加强孩子对亲属关系的认知

加强孩子对亲属关系的认知,可以让他明白亲属之间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进行教育认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间的浓厚爱意。

家长应该永远牢记一点:家庭,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土壤。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想要打造未来的精英,只能是缘木求鱼,一厢情愿。别总是对孩子说“不”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听话,希望他们少犯错误,不停阻止孩子自由接触他们认为新鲜的事物。在这些家长的管制下,孩子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这个字。当他们要去探究苍蝇有几条腿时,妈妈会跑过来说“不要”;当他们想去看看饮水机的按钮为什么会出热水时,爸爸跑过来说“不行”;当他们想看看手机里为什么会有声音时,妈妈跑过来说“不许”……总之,爸爸妈妈总是在用“不”这个字阻碍他们的探索、研究,他们的创造力就这样一天天退化,直至消失不见。案例

4岁的小刚总是喜欢探究为什么家里的水龙头会出那么多的水,爸爸妈妈一不在身边他就会跑到水龙头那不停地开水关水。一次,爸爸上班、妈妈去买菜,小刚一个人在家又开始研究起家里的水龙头,他把水龙头开到最大目不转睛的看着。等妈妈回来的时候,水池中的水已经溢了出来,地上已经成了“汪洋一片”,可小刚还在观察着。妈妈这次真的生气了,把小刚拽到一边狠狠地揍了一顿,还不停地训斥他不许再做妈妈不允许的事情。嚎啕大哭的小刚显然被妈妈吓坏了,从那以后只要妈妈说“不”的事情小刚都不去碰。可是慢慢地,妈妈发现小刚已经不再那么爱问为什么,不再喜欢动脑筋,不再和妈妈争辩,小刚变得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爱哭鼻子。

案例中,小刚本是个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孩子,他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慢慢长大,从水龙头中他找到了快乐。可是由于妈妈的严厉阻止,小刚变得不再胆大、不再无忧无虑、不再去探究身边的奥妙,以至于后来小刚沉默寡言、没有主见、毫无创新精神。

孩子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从“错误”中开始的,为了孩子能够变得聪明、知识丰富,家长应该少对孩子说“不”,多给他们提供“犯错误”的材料和环境,让他们找到探究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如果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犯错,那么最终他们将会懂得如何控制创造的过程。因此,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家长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地对他们说“不”。如何做到这点,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1.无论如何不可打骂孩子

也许,你的孩子发现盘子、杯子都能够“转一转”,觉得很好玩。于是,他们就拿起碗、杯子、盘子在桌上、地上不停的转动。结果,盘子碎了、杯子打了,家长在一气之下连打带骂,孩子以后再也不敢了。也许就因为这次打骂,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殊不知,这样的“转动”对孩子至关重要,在打碎盘子的时候他们已经积累了生活经验,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此时家长不要粗鲁地制止、呵斥孩子的行为。这样只能无情地摧毁孩子的创造潜能,还会让孩子因为畏惧家长的威吓而趋于保守,不再敢于创新。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自责,甚至无助。

2.如果不是成长中的原则性问题,请不要说“不”

很多家长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孩子的每一个行动都那么可笑,每一个错误都是那么幼稚。其实,这样的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无论是年龄还是生活阅历,家长势必要成熟于儿童,孩子们一些天真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错误,相反这些经历也许正是激发他们创造力、让他们积累成长经验的基础。所以,只要不是例如偷窃、残忍、自私自利等原则性的问题,家长就不应该对孩子轻易说“不”。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

3.不随便说“不”绝不是任孩子去“冒险”

不让家长阻止孩子们的发现绝不是让家长们任由孩子“胡作非为”,当发现孩子的举动有潜在危险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善意的提醒。比如,孩子看到家长打开煤气罐的时候会有火苗,这些火苗能烹饪出美味的佳肴,于是他们也想去开煤气罐,也想炒菜。这时,如果家长不适当阻止、不进行提醒,可能会出现危险。当然不能野蛮地制止,那只能让孩子更加好奇或者让他们对新事物感到恐惧。家长可以打开煤气灶,把孩子的手慢慢靠近火苗,让他感觉到灼热,那么他自然就会明白这个东西不能随便动。

因此,让孩子自由探索生活中的奥妙,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不是说要毫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去“冒险”,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其年龄特征和安全常识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正确地引导,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

创造力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体现,是用一种不同于其他人,或者说不同于以往已知方法和经验而采取的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不拘泥于一种固定模式的思维方式,从提问开始。家长在对孩子的循循善诱中,引导出孩子充满童趣,却极富想象力的答案。这些答案可以不固定,甚至可以充满奇思幻想,只要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挥和想象创造。案例

小盖瑞今年四岁,但对爸爸妈妈来讲,这个孩子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些。他所有的精力似乎就是用于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为什么爸爸有胡子,妈妈没有?”“为什么我们家的小狗是黑色的,而隔壁爱玛家的狗狗却是金黄色的,而且还那么大?”“为什么我们家院子里的花跟爱玛家的不一样?”“为什么车子有四个轮子?”“为什么白天有太阳,晚上却没有?”……起初,父母都会耐着性子,慢慢地跟他解释。到后来,爸爸发现小盖瑞居然有了很强的依赖性,一遇到问题就跑来寻求帮助,很少愿意自己去解决。妈妈对此并不介意,相反还很乐意帮儿子去摆平问题。

对妈妈的做法,爸爸并不完全认可,他觉得这样有可能助长孩子的思维惰性,不利于盖瑞的成长。爸爸决定换个法子,引导盖瑞自己去探索。这天,小盖瑞好奇地蹲在院子的树下,盯着地上的一个小洞瞧。“爸爸,洞里有什么?”像往常一样,盖瑞又开始缠着父亲了。这次爸爸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找出一把小铲子,交到儿子手中。“儿子,你为什么不用铲子自己挖开看看呢?”在父亲的帮助下,小盖瑞成功地挖出一条小蚯蚓。

小男孩顽皮的天性展露无遗,淘气的盖瑞拿起铲子朝蚯蚓拍去,结果蚯蚓被铲成了两截。看到还在扭动不止的蚯蚓,盖瑞有点不知所措。这时父亲说话了,“不用担心,它能活下来。我们把它们分别装在小瓶里,看看过几天会发生什么。”说完,父亲找来两个玻璃瓶,分别往里面装了些新鲜泥土,然后把断体的蚯蚓放进瓶子。

接下来的几天,小盖瑞每天都在惦记着放在车库里的两个瓶子到底会发生什么。终于得到了父亲的允许,盖瑞亲手打开了两个小瓶子,并且把里面的土倒了出来。这时,盖瑞惊讶地发现,瓶子里居然有了两条蚯蚓,而且每条都很完整。这实在是太神奇了,盖瑞的小脑袋有点转不过弯来。

父亲拍了拍儿子身上的土,笑着说:“儿子,每种小动物,还有这些小树小花,都很特别,我们要善待它们。”小盖瑞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案例中小盖瑞的表现,是这一时期宝宝的普遍反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越来越浓,加上日益增强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本事”得到了质的飞跃。老话说,“三五岁,讨狗嫌”,意思就是说这个年龄的宝宝,最爱干的就是缠着大人问个不停,而且喜欢搞破坏,让爸爸妈妈感到有些厌烦。然而,这也正是未来精英们创造力萌芽成长的时期,家长若不注意,很可能就此扼杀了一位天才。家长应该明白:

1.每个行为背后都会有动机

每个人采取行动的背后,都必然有一定原因,孩子也不例外。对此,家长要保持耐心,了解孩子的动机。

2.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父子天性,母子连心”,家长应该多和孩子配合,多做一些亲子游戏。在游戏中,了解孩子的想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心思,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3.学龄前孩子所提问题,通常只是问题本身

学龄前的孩子想要的不是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与解释,而是家长的关注,或是为自己找一个说法。家长的爱与帮助,才是孩子真正的目的所在。

4.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可换一种思路,不是解答,而是反问

与其用直接给出答案的方式来应对孩子,不如主动用反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解释,鼓励孩子自己进行想象与解答,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当孩子习惯于从家长那儿得到答案时候,往往也就意味着他们丧失了思考和想象的习惯,这也将大大降低孩子成为未来精英的可能性。

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不是简单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学会根据孩子的问题,进行“实地反击”,向孩子进行反问,引导孩子去思索。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比回答孩子几个为什么,要更管用。善于发现孩子的创造力

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也清楚培养创造力对于孩子的发展、对于打造未来精英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依旧有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创造力的挖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家长并不懂得去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或者说他们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案例

正如名字一样,淘淘是个淘气得有点过头的小男孩。虽然只有五岁,可他的恶作剧常常令比他大的孩子吃亏,有时甚至会令父母都感到头疼。比如,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他会故意用听来的脑筋急转弯问题测试父母,并以此来“要挟”。

一次,他从画报上看到一个漂亮的汽车模型,这个精致的模型一下子就把小家伙的心给牢牢抓住了。但他知道,如果直接向父母开口要,肯定是行不通的。用妈妈的话来说,他的玩具小汽车多得可以开博览会了。爸爸更不会同意,因为每次买回来的玩具不出三天,一定会被他拆得七零八落,而且老爸每次都会“严重警告”他:“再弄坏玩具,下次坚决不买。”于是,他决定想个办法。

像往常一样,这天淘淘的爸爸准时开车去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坐在车上,淘淘开口了:“爸爸,今天我跟茜茜吵架了,老师罚我不准吃苹果。”“你不是跟那小丫头挺好的嘛,怎么和人家吵架了?是不是你欺负别人,还故意说吵架,所以才被老师罚呀?瞧你那点出息,一个大老爷们儿,还欺负别人一小姑娘,丢不丢人。”父亲边开车边拿儿子开涮。“没有,我真的没有欺负她。我跟她吵架,是因为她说她爸爸最聪明,我不服气,说她吹牛,因为我爸爸最聪明。结果她不干了,所以就和我吵起来了。”淘淘一脸委屈状。“嗯,不愧是我儿子,知道帮老爹争脸啊,老子没白疼你。”父亲有点得意,“那后来怎样了?”“后来她就说,她爸爸知道一个世界上最难的问题,如果你也知道,那你就算得上最聪明的人了。”淘淘继续说道。“什么问题啊,还世界上最难呢?”父亲忍不住笑了。“那你知道世界上什么老鼠用两条腿走路吗?”儿子抬起头,一脸严肃地望着父亲。“两条腿走路的老鼠?世界上有两条腿走路的老鼠吗?不会是瘸腿的老鼠吧?要不就是老鼠的两条腿给猫啃掉了。”父亲打趣道。“唉!老爸,你太笨了。要是茜茜知道了,一定要笑话我的,你真让我丢人。”儿子失望地转过头去,盯着车窗外。“尽胡说,哪来的两条腿走路的老鼠!纯粹瞎扯!”父亲开始有点不服气。“你自己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儿子大声“抗议”。“呵呵。你小子长出息了?难道你知道?”父亲将信将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