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日记(卷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16:52:38

点击下载

作者:夏鼐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夏鼐日记(卷十)

夏鼐日记(卷十)试读:

生平事迹年表

1910年 1岁

2.7(阴历己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戌时) 生于温州城内厝库司前老屋。1914年 5岁

本年 始上家塾读书。1919年 10岁

本年 入温州瓦市殿巷模范小学,插班入秋季二年级。1920年 11岁

本年春 考入温州十师附小,读春季三年级。1921年 12岁

本年 仍在温州十师附小读春季四年级,每试辄冠其曹,被推为级长。1922年 13岁

本年或翌年 任高小一年级儿童自治会图书馆主任,初喜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及《儿童世界》。后阅文学研究会之新小说及《小说月报》,开始对新文学发生兴趣。1924年 15岁

本年秋 小学尚缺半年,跳级考入温州十中(今温州中学)初中部。当时投考者八九百人,录取百人,名列第二。周予同曾来校教国文。1925年 16岁

本年夏 “五卅惨案”发生,以级代表身份出发街头讲演。1926年 17岁

本年秋 任温州十中初中部学生会会长。暑假中,代表十中初中部,为温州学生联合会暑期驻会人员。1927年 18岁

本年夏 温州十中初中部毕业后,考入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其间,曾前往大学部旁听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张东荪的“西洋哲学”、吴梅的“中国戏曲史”等课程,以及鲁迅的讲演。

12.21 与夫人李秀君在温州结婚(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1928年 19岁

本年秋 仍在光华附中读书,上下两学期,成绩皆为全年级第一名。高中英文翻译竞赛及国文作文竞赛,均获全校第二名,得有银质奖章。

本年冬 光华附中学生会拟出版周刊(定名《旭刊》),为编辑部编辑主任之一及文艺组负责职员。1929年 20岁

11.17 女素琴在温州出生。1930年 21岁

本年春 任光华附中学生会编辑部长。在《光华大学附中周刊》第1期发表《吕思勉〈饮食进化之序〉的商榷》一文。

本年夏 由光华附中高中毕业,成绩优良,可免试升入光华大学本科。其间,在上海投考燕京大学,赴南京投考中央大学,均获录取。

9.10 抵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选修功课有:钱穆的“国文”、萧公权的“政治学”、张尔田的“史学”、任宗济的“经济学”等。1931年 22岁

上半年 阅读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普列汉诺夫《史的一元论》、马克思《费尔巴哈论》、《哲学的贫困》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9.7 转学至清华大学,改入历史学系。选修功课有:吴其昌的“中国通史”,孔繁霱的“西洋通史”,钱穆的“战国秦汉史”,史禄国的“人类学”,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研究”,以及“法文”等。

9.21 为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清华大学举行全体学生大会,议决若干反日提案。

9.22 听取蒋廷黻讲演“日本此次出兵之经过及背景”。

9.24 清华大学停课,参加同学去四郊宣传日寇暴行活动,至北郊沙河镇和昌平县城。

下半年 阅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初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和历史博物馆。1932年 23岁

3.24 在燕京大学听章太炎讲演“今日最切要之学术”。

6.15 暑假返乡途经上海时,前往闸北、江湾,凭吊“一·二八”十九路军抗击日本侵略军战场。

秋季 选修功课:雷海宗的“史学方法”和“中国上古史”,陶希圣的“中国社会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外交史”,刘崇的“西洋十九世纪史”,以及“法文”、“日文”等。

11.24 因投稿《清华周刊》,与吴晗初次会面。

12.14 听取傅斯年关于古代东三省的讲演。1933年 24岁

2.10 在燕京大学听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关于西方画家在中国的讲演。24日在清华大学听伯希和关于新疆考古收获的讲演。

2.22 应吴晗之邀,担任《清华周刊》的文史栏主任。

4.2 长子正暄在温州出生。

秋季 选修功课:陈寅恪的“晋南北朝隋史”、张星烺的“宋辽金元史”、噶邦福的“希腊史”、赵万里的“版本目录学”等。

9.27 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导师为蒋廷黻。1934年 25岁

5.20 与吴晗、梁方仲、朱庆永等共同发起成立清华大学史学研究会。

5.31 完成毕业论文,得到导师蒋廷黻的赞许。

6.22 由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毕业。

8.21 以考试成绩之冠(总平均83分余),录取清华研究院近代史门。

10.2 以考试成绩总平均78分,录取公费留美考古学门。

10.3 开始阅读考古学书籍(第一部是李济的《西阴村史前的遗存》)。

10.23 清华大学确定傅斯年、李济为其指导教师。

10.30 偕吴晗谒见傅斯年。

11.30 第一次赴周口店遗址参观,与裴文中、贾兰坡相识。1935年 26岁

1.4 抵南京,至历史语言研究所晋见李济。在所中广泛阅读中外文考古书刊,为时二月有余。

3.12 抵河南安阳,参加梁思永领导的殷墟发掘团进行考古实习,在侯家庄西北岗殷代王陵区东部,先后发掘几座小墓和车马坑(~6.2)。其间,与石璋如、刘照林、胡厚宣、高去寻等相识。又遇及傅斯年陪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前来参观。

6~7月 断续阅读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的西周部分。

8.7 离开上海,乘意大利邮船赴英国。途经香港、新加坡、科伦坡、孟买、苏伊士运河、威尼斯,然后乘火车,于9月2日抵巴黎,3日到达伦敦。

9.12 第一次赴不列颠博物馆参观。

9.19 前往伦敦大学学院联系入学事。

10月 在伦敦大学科特奥德研究所注册。从叶兹学习“中国考古与艺术史”,又选修“岩石与矿物学”、“普通测量学”等课程。

11.6 继续阅读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的东周部分(~28)。

12.2 参观为庆祝英皇加冕举办的中国艺术展览时,偶遇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对中国送展若干商周青铜器的年代和真伪有所讨论。1936年 27岁

上半年 选修课程:“中国青铜器”、“青铜铸造”、“田野考古的目的和方法”、“考古遗存的田野发掘和室内整理”、“考古绘图”、“博物馆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岩石与矿物学”、“普通测量学”等。

1.6 听取伯希和关于安阳殷陵发掘的讲演。

4.11 致函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陈请延长留学期限一年,转学埃及考古学系,以应日后返国从事有史以后考古学之需。

5.15 在惠勒率领下,前往斯通亨奇环状列石等古代遗址参观(~17)。

7.25 在惠勒率领下,前往多切斯特附近的梅登堡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其间,曾参观遗址附近的哈代故居(~9.5)。

9.21 晋见伦敦大学学院埃及考古学系主任格兰维尔,并开始从伽丁纳尔学习古埃及象形文字。

10.19 开始学习德文。1937年 28岁

上半年 选修课程:埃及历史、埃及考古学、埃及文语法和课文、人类学、德文等。

1.21 李济至英国访问期间,陪同至各处活动。在伦敦大学科特奥德艺术研究所、皇家亚洲学会讲演。参观伦敦大学考古研究所、大学学院博物馆。先后会见吴雷、惠勒、塞利格曼、格兰威尔等著名学者(~4.7)。

4.20 收到清华大学准予延长留学期限一年、并去埃及实习的正式通知。

4.25 前往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镇,瞻仰莎士比亚故居。

6.11 对照皮特里的《圆柱形印章与圣甲虫形宝石》一书,将伦敦大学学院所藏古代埃及圣甲虫宝石,仔细观看一过(又19、22、23)。

6.28 开始阅读埃及考古学重要典籍——布雷斯特德的《埃及的古代史料》(~8.20。全书4册1571页)。

9.1 应中法教育会的约请,参加中国留欧学生赴巴黎旅游活动,前往凡尔赛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吉梅博物馆、赛努齐博物馆等处参观(~14)。

10.17 前往海格特公墓,瞻仰卡尔·马克思墓。

下半年 选修课程:近东上古史、埃及宗教史、埃及考古学、埃及文(新埃及文铭文)、德文等。

11.5 撰写《一个古埃及短语在汉语中的对应例子》一文,得到伽丁纳尔的好评,嘱其将该短文送《埃及考古学杂志》发表。

11.11 在皇家中亚学会,听取斯坦因关于波斯考古的讲演。

12.18 参加英国派遣的埃及考察团,前往埃及进行田野考古实习。途经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都灵、威尼斯、布林迪斯、罗得岛,28日抵埃及的亚历山大和开罗。29日到达卢克索附近艾尔曼特遗址的工作站。1938年 29岁

1.2 参观艾尔曼特地区的托勒密神庙遗址发掘。

1.4 参加艾尔曼特地区的撒哈拉遗址发掘,主要在33地点工作(~2.2)。

2.3 至尼罗河西岸的帝王谷,详细参观图坦卡蒙、拉美西斯二世等古埃及帝王墓等,以及戴尔巴哈里神庙。又至王后谷,参观尼弗斐尔泰悌王后(亚美西斯二世之后)等人墓。

2.4 至卡纳克,参观库苏、阿蒙、拉美西斯三世、孟图、图特摩斯三世等神庙。

2.5 赴伊德富神庙参观。

2.6 赴尼罗河西岸。

2.7 参观阿斯旺的古王国数墓、中王国二墓,以及南、北采石场(~8)。

2.9 赴阿拜多斯,参观塞提一世庙、拉美西斯二世庙。

2.12起 花费九天时间,详细参观开罗博物馆陈列的众多古埃及文物。

2.16 参观吉萨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其他金字塔(~18)。

2.21 赴萨卡拉英国考察团驻地,参观那里的古埃及陵墓。

3.2 由开罗抵达巴勒斯坦加沙,参加杜韦尔遗址的考古发掘(~4.3)。

4.4 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参观(~8)。

4.11 在那不勒斯停留,详细参观庞培、赫尔库兰尼姆两处遗址(~18)。

4.19 在罗马停留,参观诸多古罗马时代遗址(~20)。

4.23 经过四个多月的旅行,返回伦敦。

5.1 在格兰维尔的指导下,确定进行古埃及串珠的研究计划,开始作皮特里收藏串珠的目录卡片,并广泛阅读有关埃及考古学论著。

9.27 在伦敦大学博物馆参与稀有埃及古物装箱疏散活动,以应付欧战之将临(~29)。

12.5 串珠编目至600号,开始作《古代埃及串珠集成》。

12.31 “本年第一季以参加发掘,漫游近东,无暇阅书”,“以后又以在校中整理古物,从事于串珠之编目”,一年阅过80部书19534页(小说及杂志中论文不算在内)。1939年 30岁

1.1 将《古代埃及串珠集成》作完。计划当年多阅埃及考古报告。

1.22 本星期,又开始学习德文。

4.9 前往牛津小住,其中三天赴阿什莫兰博物馆,参观该馆收藏的古埃及串珠,以及克里特岛古物(~13)。

7.6 学校放暑假,获得玛格雷特·默里奖金和道格拉斯·默里奖学金。

8.18 应伦敦大学考古研究所迈尔斯的约请,协助审定前数年在埃及阿尔曼特遗址所得串珠的年代。

8.25 再次参与伦敦大学博物馆古物装箱,并将其搬运至地下室储藏(又26,9.1~4)。

9.13 着手撰写学位论文《古代埃及的串珠》。

10.21 根据导师格兰维尔的安排,离开英国,前往埃及工作。经巴黎、马赛,于30日抵亚历山大和开罗。

10.31 持格兰维尔的介绍信赴开罗博物馆,开始检视该馆收藏的古代埃及串珠,阅读有关的埃及考古学论著,撰写自己的学位论文。

11.29 将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的第一节“串珠及其考古研究价值”写完。赴开罗博物馆摘记陈列的串珠时发现,不注明时代者几占一半,书明年代者亦多由出土地而定,不可靠者甚多。1940年 31岁

1.15 将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写完(46页),历时两个多月。

1.21 随开罗大学考古系师生,赴埃尔穆波利斯参观发掘(~23)。

2.28 应阿尔曼特考察团主持人迈尔斯之约,协助鉴定该地撒哈拉诸遗址出土串珠的年代,并写出书面报告(~3.11。5.18获知,该鉴定报告将被收入《阿尔曼特Ⅱ诸墓地》第2卷)。

4.5 撰写《关于贝克汉姆岩的几点评述》一文,拟交《埃及古物研究年报》发表(~9)。

5.9 致信埃及考古学泰斗皮特里,请教古代埃及串珠的若干问题(6.15收到复信,随即将自己论文的一部分寄请指教)。

6.30 将学位论文第二章写完。

7.4 将学位论文第二章寄请皮特里指教。

8.13 将1700多张古代埃及串珠登记卡片,区分为9期,编成时代索引。

8.30 连日整理学位论文中的“串珠图谱”,根据登记卡片,依其制作材料分为7类。

9.4 赴福斯塔特参观开罗旧古城巴格哈特发掘工地,出土的瓷片中既有中国的钧窑、影青等宋瓷,又有当地仿制品。随手拾取多块。

9.15 将学位论文第三章寄请皮特里指教。

10.8 将古代埃及串珠图谱整理完毕,计十八叶。拟再参考出版物,增加皮特里收集品未有的新类型。

12.6 由开罗启程回国,先乘火车赴巴勒斯坦。

12.8 在耶路撒冷停留,曾特地拜见皮特里爵士,当面求教(~9)。

12.10 在巴格达停留,赴巴比伦遗址参观(~16)。

12.17 乘船经巴士拉、卡拉奇、孟买,抵达加尔各答(~29)。1941年 32岁

1.7 由加尔各答乘船至仰光(~10)。

1.13 由仰光乘汽车,经曼德拉、腊戍,返回阔别五年半的祖国。24日抵达云南边境的畹町。

1.26 由畹町乘汽车,经龙陵、保山、永平、下关、祥云、楚雄,抵达昆明(~2.3)。

2.4 与郑天挺、向达、雷海宗、姚从吾、吴晗等师友先后会面(~7)。

2.9 与徐旭生、苏秉琦会面相识。

2.21 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演《考古学方法论》。

2.28 由昆明乘汽车,经曲靖、盘县、永宁、安顺、贵阳、遵义、桐梓、綦江。3月10日抵重庆,即晋见傅斯年、李济。

3.15 由重庆乘船,经江津、泸州、江安、南溪,于19日抵达李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报到。与梁思永、郭宝钧、马长寿、王振铎等会面。

3.20 至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会见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等。

3.25 梁思永对其学位论文《古代埃及的串珠》稿提出意见。

3.27 开始继续整理写作学位论文。

4.10 开始阅读《华阳国志》、《四川郡县志》等地方历史文献,以及早年外国学者的西南地区考察报告。

5.26 遵李济之命,审阅吴金鼎、曾昭燏合著《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稿本,写出书面意见,以供修订时参考(~29)。

6.2 李济对其学位论文稿提出意见。

7.7 由李庄出发,前往彭山进行崖墓发掘。沿途经叙府、犍为、嘉定、乐山,于15日到达彭山寂照庵。彭山发掘期间,阅“两汉书”。

7.28 与曾昭燏、陈明达等在王家沱发掘崖墓(~8.21)。

9.2 与同乡兼同学王栻、徐贤修结伴赴峨眉山旅游(~6)。

9.29 与吴金鼎等在豆牙房沟发掘崖墓(~11.10)。其间与古物保管委员会派遣的监察委员冯汉骥、黄文弼晤谈。

11.12 与吴金鼎等在寨子山发掘崖墓(~22)。

11.24 由彭山启程,返回李庄。途经新津、成都、内江、永川、重庆、江津、泸州、南溪,于12日到达李庄。

12.14 由李庄启程,返乡探亲。其间,12月17日至翌年1月30日在重庆等候汽车四十多天。1942年 33岁

1.30 由重庆动身回乡。先乘汽车,途经綦江、遵义、贵阳、贵定、金城江、柳州、桂林、衡阳、曲江、赣州、宁都、南丰,于2月19日抵鹰潭。再由鹰潭乘火车,经金华至丽水,又乘船,经青田,于25日抵达温州。前后历时26天。

3.11 开始将古代埃及串珠的登记卡片,重新整理打字。将1760张卡片,依新编图谱的号数更改完毕。

4.16 开始温习日文。先温习清华的日语讲义(~5.1),再读《日语基础读本》(~9.17)。

4.21 继续写作学位论文《古代埃及的串珠》。

5.31 阅读《三国志》(~6.29)。

6.30 开始重读《史记》(~7.3读完《周本纪》)。

7.13 日本侵略军一度攻陷温州期间,两次与之遭遇,临危不惧,巧妙周旋,得以脱险。此次遭受浩劫,最痛心的是历年在国外拍摄的照片,连同底片全部失去(~8.14)。

8.16 开始阅读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10.13)。

10.14 接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及李济发来的电报,邀其至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11.24 前往慈山,凭吊宋代思想家叶水心之墓。

12.8 次子正楷在温州出生。1943年 34岁

4.28 离开家乡温州,启程返回四川。先乘汽车,途经青田、丽水、云和、龙泉、浦城、建阳、光泽、宁都、赣州、南雄到达韶州。再乘火车,经衡阳,到桂林。

5.13 在桂林逗留期间,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晋见李四光(系初次见面)。

5.14 由桂林乘汽车继续前行,经金城江、河池、独山、贵定、贵阳、乌江、松坎、綦江,于31日到达重庆。

5.31 前往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晋见叶企孙总干事,获知中央研究院决定派其与向达二人,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去西北工作。又晋见朱家骅院长,谈西北考察计划。

6.3 由重庆乘船,经江津、泸州,返回李庄(~5)。

6.10 与中央博物院接待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初次会面。

6月上旬 着手进行西北考察之准备。

6.25 约请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人员,协助进行测量实习(~7.10)。

7.22 将学位论文《古代埃及的串珠》全部写完。

7.30 开始阅读斯坦因《塞林提亚》等有关我国西北考古的西文书籍,并作札记。

9.14 将学位论文打字修改完毕。

9.18 因患伤寒症门诊及住院治疗40日。病中阅读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格伦威德尔《中国的佛教艺术》等有关西北考古的中外文书籍(~10.28)。

10.30 托人将学位论文带往重庆,交由外交部航邮寄往英国。

11~12月 继续阅读斯坦因的《塞林提亚》、《沙埋契丹废墟记》、《亚洲腹地》、《古代和田废墟记》,伯希和的《敦煌洞窟》,黄文弼的《高昌陶集》,张凤的《汉晋西陲木简汇编》等书。1944年 35岁

1~2月 继续进行西北考察的准备。阅前述未完之斯坦因著作。阅两汉至各史地理志,将关于河西走廊记载札抄成册。又阅《嘉庆重修一统志》、《甘肃通志》有关部分。

2.25 由李庄到重庆(~26)。

2.28 前往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办理赴西北考察手续,领取款项(~3.3)。

3.4 在重庆等候赴兰州机票(~4.3)。

4.4 第一次乘飞机,由重庆经宝鸡赴兰州(向达于3月21日成行)。

4.13 调查兰州附近的十里店、土门后山等史前遗址(~14)。

4.17 与向达由兰州动身,经永登、武威、永昌,抵张掖(~20)。

4.24 前往文殊山考察。

4.26 由酒泉赴金塔考察(~30)。

5.1 由金塔北行,考察三墩、二墩、旧寺墩等汉代烽隧遗址(~7)。

5.8 由金塔返酒泉(~9)。

5.14 与向达、阎文儒(12日到)由酒泉启程西行。经嘉峪关、玉门、安西,于19日到达敦煌。

5.22 与向达、阎文儒赴千佛洞参观,顺便踏查佛爷庙附近的古代墓地(~23)。

5.31 开始在佛爷庙东区发掘魏晋时期墓葬(~7.19)。

7.1 开始在老爷庙发掘盛唐时期墓葬(~7.12)。

7.30 与向达、阎文儒前往千佛洞避暑(~8.31)。其间,将各个洞窟巡览一遍,拟“以洞窟题记之有年号者为标准,抽绎各时代之特点”,撰写《敦煌千佛洞各窟分期研究的初步试探》一文,后未能写成。又于8月12日去南湖,参观西千佛洞,考察古寿昌城。

9.2 开始在佛爷庙西区发掘盛唐时期墓葬(~10.20。向达于10.18离去)。

10.31 由敦煌县城经西千佛洞、寿昌城、阳关堡,抵达小方盘城(~11.4)。

11.5 在小方盘城之城北小丘进行发掘,获得书有“玉门都尉”等字样的汉代木简。

11.7 在大方盘城东南之小丘进行发掘,获得晋泰始十一年石碑,以及有字汉简19支等。随后继续在戈壁艰苦旅行,考察汉代烽隧遗址(11.15回到敦煌)。

12.1 由敦煌动身,经瓜州口、安西、南湖,至踏实堡。

12.9 前往万佛峡的榆林窟考察(~10)。

12.12 赴锁阳城、双塔堡考察,后抵安西(~15)。

12.18 离安西乘汽车经玉门东返。19至酒泉候车。1945年 36岁

1.5 由酒泉乘汽车,经张掖、山丹、永昌、武威、永登,于15日抵达兰州。

2~3月 在兰州逗留期间,整理敦煌佛爷庙、老爷庙二地发掘的记录资料。又曾调查兰州附近的高坪、中山林、十里店、曹家嘴、青岗岔等史前遗址。

4.3 由兰州启程,赴洮河流域考察。其间,曾考察灰嘴、四时定遗址,发掘辛店遗址A、B、C地点,考察寺洼山遗址并进行发掘,考察齐家坪遗址,发现并发掘阳洼湾的两座齐家文化墓葬。5.28返抵兰州。

6.3 赴兴隆山太白楼,瞻仰战时由内蒙转移至此之成吉思汗灵柩。

6.24 撰写《敦煌藏经洞封启的年代》一文。

6.28 由兰州启程,去甘凉一带考察。其间,7.3~16在永登县境,曾至岔口驿、松山堡;17~24在武威,7.25~8.1在永昌,曾至皇城滩;8.2~6在武威,8.7~9.6在民勤(8.17发掘三角城,8.23~27发掘沙井墓地,9.3发掘黄蒿井汉墓),9.9~13在武威,15~24在张掖,25~29在民乐,9.30~10.3在山丹,10.4~11.5在武威(其间,10.9~16在喇嘛湾发掘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随后整理出土标本、墨拓武威收存的墓志)。11.11回到兰州。

11.15 赴青海西宁参观(~12.5)。(其间,11.17~18参观塔尔寺,19参观省立图书馆收藏的汉代《三老赵宽碑》原石,24~25考察朱家寨遗址,26拜访青海省主席马步青。)

12.8 偕吴良才考察他所发现的九间楼遗址。12考察太平沟遗址。

12.18 由兰州乘汽车,经甘肃的定西、通渭、秦安、天水、徽县、两当,及陕西的留坝、褒城、沔县、宁羌,至四川广元。

12.26 游览广元北郊的千佛崖。

12.28 登广元开往重庆的木船。1946年 37岁

1.3 上午游览广元城西的皇泽寺。下午启航返重庆。其间,1.4晚在广元县属之河湾场遭土匪抢劫,丢失相机、衣物、现金等诸多公私财物,发掘资料亦有相当的损失。沿嘉陵江,途经昭化、苍溪、阆中、南部、蓬安、南充、武胜、合川,于2.24抵达重庆北温泉,前后历时42天。旅途,将曾国藩辑《十八家诗钞》阅读一过,又阅叶昌炽著《语石》等书。

2.26 在重庆晋见傅斯年、李济,报告甘肃考古及遭抢劫情形。

3.10 请假返里探亲,由重庆乘飞机到南京。然后乘火车到上海候船(11~31),其间阅朱熹《近思录》。此时始获知父亲已于1944年十月初六病逝的准确消息。

4.3 由上海乘海轮启程,经舟山群岛,于6日回到温州家中。

5.4 阅毕陈傅良《止斋文集》。

5.5 将乡贤叶适的《水心文集》阅读、圈点一过(~29)。

5.19 游览温州名胜仙岩寺。

5.20 在母校温州中学讲演西北考察经过。

6.4 阅《瓯海轶闻》五十五卷,并取《永嘉县志》互勘之(~25)。

10.22 连续三天在温州中学讲演《最近二三十年中国考古学之新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发现》、《殷墟之发现》(~24)。

11.16 乘海轮离开温州,经上海,于19日返南京。

11.22 在傅斯年办公室,第一次晋见胡适。傅与之商谈考古组工作,突然提出拟明年出国期间,要他代理所长职务,他以自己“资望过浅,成绩未显,难以服人”而拒绝。

11.24 随王世杰、胡适等,第一次往游紫金山,归途经明孝陵、中山陵,又至中央博物院参观司母戊鼎和毛公鼎。

11.28 开始整理西北考察资料。

12.20 晚间至下榻史语所的胡适处闲谈。胡看到夏鼐西北考察的照相、绘图及拓片,颇加赞扬;谈及北京大学设博物馆、中国考古学前途、夏代考古、《水经注》一书价值等。

12.29 偕高去寻,第一次晋见顾颉刚。1947年 38岁

1.6 由南京启程返里探亲。途经上海、宁波,于10日到达温州。

1.16 阅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21)。

2.7 由温州返回南京(~10)。

2.14 继续整理西北考察资料,当日绘武威喇嘛湾地图,后又抽暇修理出土文物。

2.20 应何兹全之约,同往美国大使馆,协助办理赴美留学手续。

2.21 参加中央研究院饯别费正清夫人费慰梅的茶会和宴会。

2.24 傅斯年在史语所的所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在其出国赴美就医期间,由夏鼐代理所长职务。

3.14 阅新到之《远东古物馆馆刊》中安特生《中国史前史研究》、《朱家寨遗址》,以及布林《齐家坪和罗汉堂遗址》等著作(~19)。

3.22 撰写《新发现之齐家期墓葬》英文稿(~26)。

5.17 由南京返温州探亲。王振铎与之同行,前往考察那里的帆船(24王离温返南京)。

5.28 与夫人携次子正楷离温,回到南京(~31)。

6.12 修改《齐家期墓葬》英文稿(~19)。

6.26 撰写《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考订》一文(~7.17)。

7.24 阅尹达《中国原始社会》,有所评论(~25)。

8.19 撰写《新获之敦煌汉简》(~11.20)。

10.4 为曾昭燏校改《论周至汉之首饰制度》一文(~5)。

10.6 收到伦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证书。

10.14 邀请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会议的胡适、陈垣,参加史语所的茶话会,谈史学方法。

10.15 代表史语所列席中研院评议会二届四次会议。其间,17日审查院士候选人名单时,讨论郭沫若的提名有明显争议,夏鼐仗义执言,终获表决通过。

10.24 遵胡适之嘱,与李济商定中研院人文组候选人考语的修正。

11.2 与石璋如参加中研院办事处组织的栖霞山之游。

11.21 开始整理临洮寺洼山、沙井二遗址发掘标本。

12.3 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作考释“武威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的文章(~1.24)。

12.17 与王崇武等在胡适处作长时间闲谈。1948年 39岁

1.23 随同中研院总干事萨本栋,与美国雷诺兹考察团代表,谈判积石山考察事。

1.27 离开南京,返回温州探亲。其间,曾阅读《旧唐书》本纪二十卷、孙诒让《名原》和《古籀余论》(~3.2)。

3.25 列席参加中研院评议会会议进行第一届院士选举的开幕式。

4.2 晚间应约去下榻史语所的胡适处,作长时间闲谈。

4.17 开始整理洮河流域史前遗物,准备撰写考察报告。

6.18 撰写《临洮寺洼山发掘记》(~9.9)。

8.21 傅斯年回国、到所视事,夏鼐不再代理所务。

8.28 史语所所务会议通过夏鼐晋级为研究员,提交中研院院务会议审批。

9.23 列席中研院院士大会,蒋介石到会致辞。

9.26 参加史语所同人招待人文组院士的茶会。

9.30 晚间与丁声树、萨本栋在胡适房中谈话。

10.13 晚间至胡适住处送行,胡谈其研究《水经注》事。

10.17 开始整理兰州附近调查资料,着手写作《兰州附近之史前遗址》(12.1大体告竣)。

11.29 史语所已决定将部分书籍、标本装箱运往台湾的情况下,傅斯年询问夏鼐的个人计划,答以“决定返家”,傅劝其早走。

12.1 傅斯年询问能否押运古物赴台湾,夏鼐拒绝前往。

12.9 脱离史语所,由南京去上海,乘海轮返温州(13日到达)。启程前后,寄回书籍200包。

12.17 开始阅读全祖望《鲒埼亭集》。1949年 40岁

1.1 继续阅读全祖望《鲒埼亭集》(~3)。

1.9 阅读弗雷泽《金枝》(~24)。

1.14 继续写作《兰州附近之史前遗址》(~2.19)。

3.6 整理就读燕京大学时旧作《叶水心年谱》(~15)。

3.20 誊清《兰州附近之史前遗址》(~30)。

4.21 开始写作《甘肃考古漫记》。

5.1 前往永嘉中学等处,调查现存碑刻,以校正《永嘉县志·金石志》(~3)。

5.7 凌晨,温州市区解放。

5.16 写作生活中断十来天,始继续写作《甘肃考古漫记》。

5.28 阅读王弼注《周易》(~31)。继而阅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关于《易经》部分、《四库提要·易类》及郭沫若《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

6.7 阅读朱熹《诗集传》及《四库提要·诗经类》(~8)。

7.9 阅读孙诒让《周礼注疏》。参阅李如圭《仪礼释宫》及江永增注,又阅程瑶田《通艺录》(~8.18)。

7.16 收到梁思永由北平发来电报云:“盼仍来平,主持史所。”又北大汤用彤来电云:“敬聘兄为北大教授。”

8.21 阅读胡培翬《仪礼注疏》。读后感到“其中虽有一点原残迹,但是礼节的繁缛,经儒家的推演,变成戏台上各脚色的举止与台步了”(~9.2)。

9.3 写信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吴定良,应聘前往任教。

9.5 三子正炎在温州出生。

9.6 阅读《礼记集解》中《曲礼》上下篇、《檀弓》上下篇(~9)。

9.21 将《甘肃考古漫记》的写作暂行结束。

9.30 由温州启程,乘船经青田至丽水,换乘汽车经永康至金华,再乘火车,10.6抵达杭州。

10.6 收到梁思永来信,促其北上以期中国科学院成立后,“积极为将来之中国考古事业计划奋斗”。

10.8 与浙大人类学系主任吴定良商定,拟开设“考古学概论”、“史前学”、“文化人类学”三门课程。

11.3 接郑振铎函,谓文化部文物局不日成立,拟设图书馆、博物馆、古物三处,约请夏鼐任古物处长。

11.20 在上海,赴中研院办事处,会见军代表李亚农等,商谈史语所出版事务。并为李亚农校阅《孔德研究所收藏甲骨文考释》(1950年由中国科学院出版时改称《殷契摭佚续编》)。

12.4 率领石兴邦、党华等同学,在杭州马铃山发掘“东晋宁康二年”古墓,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其间曾因雨停工)(~15)。

12.28 偕石兴邦、党华等同学,赴良渚遗址考察。1950年 41岁

1.29 写作批评裴文中的《〈从古猿到现代人〉的商榷》一文(~31)。

2.6 回温州探亲(~5.22)。

4.15 收到郭沫若院长来信,约他到北京商谈考古发掘计划。

5.25 获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5.26 以母病笃返温,29日抵家,知已于27日逝世,随即料理丧事(~6.20)。

6.21 收到周恩来总理署名的政务院任命书。

7.10 抵北京,至中国科学院报到,并与郭沫若院长初次见面。又先后会晤郑振铎所长、梁思永副所长,以及徐旭生、郭宝钧、裴文中、丁声树、苏秉琦等。随后数日,又与阔别已久的其他诸多友人会晤。

7.24 晋见郭沫若院长,商谈考古所工作。

7.29 抵南京,去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发现本人所存之物,特别是十余年间保存的友人来信及照片,已经丢失。

7.30 由南京经上海、杭州,8月5日回到温州。在温期间,续写《甘肃考古漫记》,至9月21日中辍,成稿6万余字。

10.1 晨间8时许抵京,随即前往天安门参加国庆游行观礼。

10.8 率领考察团前往河南辉县,进行考古所成立后的首次发掘。考察团副团长郭宝钧先期于10.2出发。

10.12 考察团正式开始工作,先在琉璃阁北地发掘战国墓和汉墓,又在黄家坟附近发掘。

10.25 开始在固围村发掘战国大墓,用工最多时达350人。

11.27 开始发掘琉璃阁M131战国车马坑。

12.23 琉璃阁车马坑掘至底部,采取将石膏灌入空穴的办法,首次剔剥出古代木车的全形。1951年 42岁

1.1 冒着大雪之后严寒,继续发掘琉璃阁车马坑,先后清理出19辆战国木车痕迹(~18)。

1.25 由辉县发掘结束,返抵北京。

2.8 参加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议。

4.11 率领考古所河南省调查发掘团抵郑州,随即赴开封,与省府联系,并在当地参观,又应邀与文教界同志座谈。

4.16 偕15日到达的安志敏、王仲殊、马得志,在郑州参观考察(~17)。

4.19 赴广武,并调查青台、点军台、秦王寨遗址(~21)。

4.28 发掘点军台遗址(~5.19)。

5.21 发掘青台遗址(~6.4)。

6.9 在洛阳及其附近活动。其间,先后赴龙门、马坡、金村和白马寺、东汉光武帝原陵、塔湾、东周三王冢,以及北邙山、魏晋太学遗址等地考察(~27)。

6.28 赴渑池县,调查仰韶村、不召寨等遗址(~7.1)。

7.2 发掘仰韶村遗址(~9)。

7.11 考察巩县石窟寺。

7.12 回到北京。

7.28 出席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被提名为理事候选人。

8.28 派遣发掘队前往北京西郊董四墓村,清理两座明代嫔妃墓(10月结束)。其间,曾去现场巡视。

10.8 率领考古所湖南省调查发掘团前往长沙,团员有安志敏、王伯洪、王仲殊、陈公柔、钟少林,及南京博物院宋伯胤、王文林。

10.18 开始在长沙近郊发掘战国墓和汉墓,发掘地点有陈家大山、伍家岭、子弹库、徐家湾。

10.28 应湖南大学之邀,前往讲演“漫谈考古学”,并与杨树达教授等会晤。1952年 43岁

1.15 经梁思永再三催促,返京参加“三反”运动。长沙发掘工作,由安志敏等继续进行。

1.16 中国科学院领导发现考古所的“三反”运动出现过左偏差,注意到追查所谓黄文弼私藏《文心雕龙》唐写本残卷等事。

2月中旬 开始参加考古所的“思想改造”学习会。

2.15 派遣徐智铭与文物局王振铎一道前往徐州,调查茅村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墓。

4.22 派遣郭宝钧、马得志等再次前往辉县进行考古发掘。

5.19 派遣安志敏、钟少林等前往唐山贾各庄进行考古发掘。

6.1 偕王振铎、苏秉琦等前往北京陶然亭公园建设工地,察看该地发现战国、汉代遗迹情形。

6.14 前往唐山贾各庄,视察本所人员发掘情形(~17)。

7.10 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以下简称“社管局”,即原文物局)参加会议,讨论暑期举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事。

7.19 下午在教育部开会,讨论关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业、考古学专业、博物馆组及文科研究所问题。晚间在社管局开会,讨论北大考古专业课程问题。

7.24 晚间在社管局开会,讨论第一届考古训练班课程(26日在考古所进一步商谈田野考古方法、史前考古学、陶器概论、秦汉以后考古学等课程的内容)。

8.8 赴北大开考古专业课程讨论会。

8.11 出席在北大举行的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学典礼。

9.5 为第一届考古训练班讲授“田野考古序论”。

9.20 返温州将家眷接来北京(~11.3)。

12.9 参加翦伯赞主持召开的北大考古专业课程会议。1953年 44岁

1.3 与郭宝钧、苏秉琦、阎文儒讨论北大考古专业课程竟日,将“考古学通论”提纲大致确定。

1.12 开始为北大考古专业讲授“考古学通论”。

3.17 继续为北大考古专业讲课,本学期改为上午考古学通论二小时、下午考古方法一小时。

4.16 参加第二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筹备会。

4.22—26 视察洛阳烧沟、郑州紫荆山等项考古发掘工作。

5.22 与郑振铎拟定向基建部门提出地下古迹遗存须加注意的地点名单。

7.7 考古所成立第一、二、三研究小组,以推进研究工作。

8.1 出席在北大举行的第二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开学典礼。

8.18 与竺可桢、张钰哲、赵忠尧等一道在青岛休养(~29)。

9.14 在洛阳为第二届考古训练班学员讲授“田野考古序论”,并亲临发掘工地视察训练班学员及北大同学田野考古实习(~10.14)。

10月 校阅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书稿。

11.9 撰写《中国考古学的现状》一文(~12)。

11月中旬 经多方洽商,决定建立考古所洛阳工作站。

12.25 参加郭沫若主持召开的《历史研究》编辑委员会会议。1954年 45岁

2.12 以胃病入住中央人民医院治疗。其间,曾与萧龙友、梁思永、彦涵先后同室。4月2日梁思永逝世,未能参加丧仪及纪念会,抱病撰写《追悼梁思永先生》一文。

4.17 在家休养(~5.17)。

5.24 赴文化部参加第三届考古训练班筹备会议,各大行政区文物部门领导干部亦参加。

5.31 约请社管局、北大的同志在考古所开会,筹备创办《考古通讯》。

6.9 参加第三届考古训练班班委会会议,讨论教学内容等。又去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

7.7 参加《考古通讯》编委会会议,被推定为该刊主编。

8.16 召开《辉县发掘报告》编委会会议。前此花费较多时间,审阅该报告的各部分文稿。会后进一步修订、定稿(~17)。

8.28 为第三届考古训练班讲授“田野考古序论”。

8.29 整理辉县琉璃阁战国车马坑发掘资料,撰写报告(~10.7)。

10.14 与王冶秋等一道去西安、洛阳、郑州视察工作(~30)。

10.22 在西安参加第三届考古训练班的结业典礼。

11.8 协同编辑人员,编排《辉县发掘报告》的图版和插图,准备交付制版(~19)。

12.27 参加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二十五周年纪念会。1955年 46岁

1.15 参加中国科学院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筹备会议。

3.1 参加第四届考古训练班班委会会议。

3.15 参加中国科学院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筹备会议(又22~23)。

3.25 召开全国考古工作会议的筹备会,决定秘书处组成、代表人数及会议内容。

3.26 参加史学界批判胡适思想的讨论会。

3月 审阅吴文良《泉州宗教石刻》书稿。

5.5 阅读美国利比《放射性碳素断代法》一书,敏锐地感到此断代法对考古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即撰文予以介绍,呼吁及早建立我国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实验室。

5.10 赴郑州,视察二里冈、省府工地、商代城墙、白家庄等发掘工地(~14)。

5.15 赴洛阳,视察汉代居住遗址、东周城墙、孙旗屯等发掘工地(~19)。

5.20 赴西安,视察客省庄发掘工地,及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遗址(~ )。

5.31 参加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的筹备会及成立大会,被任命为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6.10)。

6.16 开始参加考古所的“胡风问题”学习。

7.14 审阅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书稿(~8.15)。

7.15 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四届考古训练班开学典礼。

8月 审阅北京历史博物馆《望都汉墓壁画》书稿。

9.1 在郑州为第四届考古训练班学员讲授“田野考古序论”及“考古发掘”和“田野记录”(~3)。

10.8 在历史一所,举行召开考古工作会议的筹备会。

10.15 在郑州参加第四届考古训练班结业典礼。当晚至洛阳坐镇,主持黄河水库考古队工作。

10.18 在洛阳为参加黄河三门峡水库考古调查人员,作题为《考古调查的目标和方法》的报告。

10.24 亲临三门峡,以望远镜远眺那里的漕运遗迹。

11.29 黄河三门峡水库分十组进行的考古调查行将结束,由洛阳返回北京。

12.8 应北京市人民政府之约,前往明十三陵的长陵等处勘察,以便决定发掘计划。1956年 47岁

1.30 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2.8)。

1月 审阅马衡遗著《汉石经集存》书稿。

2.9 在考古所讨论考古学发展远景计划(~16),3—4月继续讨论修改。

2.18 出席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召开的考古工作会议,并在闭幕式上作了考古学术方面的总结报告(~27)。

3.14 参加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会议。6月6、10~12日继续参加,并于14日接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接见。

4.14 与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调查研究组(以下简称“北京市文物组”)人员一道,再次赴明十三陵考察。

5.7 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5月 审阅埃及费克理《埃及古代史》译稿。

6月 审阅宿白《白沙宋墓》书稿。

6.20 在河南陕县,视察三门峡漕运遗迹的汉晋和唐宋时代题刻。

6.21 在西安,视察考古所新建的西安研究室,以及半坡、沣西、汉长安城等发掘工地和考古遗址(~7.5)。

7.18 在乌鲁木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局举办的考古训练班讲授《新疆考古学概说》(十讲)(~8.3)。

8.20 与翦伯赞、周一良、张芝联四人前往巴黎,参加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其间,曾在莫斯科与苏联科学院的历史、考古学家座谈,参观列宁、斯大林墓和克里姆林宫,访问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后改名“考古研究所”);在巴黎游览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参观卢浮博物馆(~9.23)。

9.30 离京返温州探亲。其间,曾为中学历史教师作历史文物问题的学术报告,与文物、博物馆和图书馆人员座谈,又将所藏集成局版“二十四史”400册捐赠温州市图书馆(~11.4)。

11.10 参加中国埃及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为该友协理事。

11月 审阅黄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书稿。

12.15 考古所举办见习员训练班,与郑振铎所长、尹达副所长等出席开学典礼。在此前后,曾陆续校阅训练班大部分课程的讲稿。

12月 着手研究波斯萨珊朝银币,先后考察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河南陕县隋墓、西安近郊唐墓等项出土标本,陆续撰写文章,最后集合为《中国最近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翌年4月中旬完)。1957年 48岁

2.10 为考古所见习员训练班讲授“田野考古方法”(~14)。

2.19 开始为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讲授“考古学通论”(6月3日完)。

3.6 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9、12、13)。

4.16 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的酒会。

4.29 接待原田淑人率领的日本考古代表团(~5.26)。

4.30 参加郭沫若院长主持召开的科学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座谈会。

5.4 陪同郭沫若院长接见并宴请日本考古代表团。

5.9 陪同周恩来总理接见日本考古代表团。

5.18 参加考古所召开的整风座谈会(5~6月多次开会)。

5.20 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二次大会(~23)。

6.6 参加科学院党组召开的整风座谈会。

6.12 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会议(~15)。

6月 审阅安金槐《郑州二里冈》书稿、苏秉琦等《洛阳中州路》书稿。

7月 审阅蒋若是《洛阳烧沟汉墓》书稿。

7.14 参加科学院召集的“批判民盟科学规划”科学家座谈会(16、23、24日继续开会)。

8.9 参加考古所批判陈梦家的大会(后数日连续开会)。

8.29 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部(以下简称“学部”)召开的“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学”座谈会(~30)。

9.16、20 参加文化部文物局召开的文物界“反右派”座谈会,并以“考古工作的今昔”为题发言。

9.22 因明定陵的发掘已将金刚墙拆去一段,露出大理石墓门,急赴发掘现场坐镇,与发掘队赵其昌等商谈进一步发掘计划。曾亲自测绘金刚墙内至石门甬道的平面图(~25)。

10.11 参加史学界“反右派”座谈会(~12、14)。

10.13 撰写《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一文。

10.20 在定陵发掘现场,接待郭沫若、范文澜、邓拓等同志。

10月 审阅《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和《江苏徐州汉画像石》书稿。

11.1 参加中囯科学院召开的“反右派”大会(~10、15)。

12月 审阅郭宝钧《山彪镇与琉璃阁》书稿。1958年 49岁

1.7 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会议。

2.9 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小组成立会议(~11)。

3.5 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会议(又8、10)。

3月 审阅俞伟超《三门峡漕运遗迹》书稿。

4.5 参加文物出版社为出版敦煌图录召开的座谈会。

4.7 为北京大学考古专门化四、五年级同学专题研究课作开场白,讲授“考古学的现状”。

5.20 坐镇定陵发掘工地。其间,曾详细审阅发掘记录,亲自测绘发掘坑位图;特别是深入墓穴多日,亲手清理万历帝、孝端后二棺的棺内文物,并测绘棺木结构及棺内器物分布图(~31)。

5.27 在定陵发掘现场,接待越南胡志明主席。

6.5 参加中国科学院跃进大会,并代表考古所发言。

6.25 因胃溃疡病况严重,住进北京人民医院治疗(~7.10)。

7.24 重新住院(~9.3)。

9.4 赴小汤山疗养院休养,历时两个半月(~11.19)。

12.14 整理《明代冠服图式》一书残本,以配合定陵出土物品的研究(~15)。1959年 50岁

1.19 为编写“十年考古”,主持召开十三省市文物考古单位人员应邀参加的座谈会(~26)。

2.3 为在考古所建立全国第一个碳十四测定年代实验室,经多方努力由原子能研究所调入的仇士华、蔡莲珍来所报到。

2月 审阅埃及埃米尔《埃及考古学》译稿。

3.7 中共考古所支部大会通过接收夏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60.3.7转正。

3.22 撰写《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命名问题》一文(~23)。

4.1 参加中国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3)。

4.10 出席中朝友协理事会会议。

4.18 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为山东省代表(~29)。

5.15 主持召开中国考古学会筹备会议,到会有北大考古专业、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五单位的代表。

5月 审阅安志敏等《庙底沟与三里桥》书稿。

6.3 开始撰写《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一文(~14)。

6月 审阅林寿晋《上村岭虢国墓地》、马得志《唐长安大明宫》书稿。

6.22 开始整理研究西安隋李静训墓出土金器等标本(~7.4,后又整理图版,但未暇撰文)。

8.22 开始参加学习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文件,继而参加“反右倾”的整风运动(持续进行至1960年2月初,历时将近半年)。

10.26 参加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并为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组副组长(~11.8)。

12.21 参加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发现三十周年纪念会(~22)。

12.24 前往武汉,出席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并在26日作题为《长江流域考古问题》的报告(~29)。1960年 51岁

1.4 考古所反复讨论本年计划、三年计划、八年计划及本月跃进计划(~2.5)。

1.13 将所著《考古学论文集》编定,交科学出版社付印。该书集结截至1959年发表的考古学论文十篇。

2.25 所内讨论“十年考古”写作问题(~27)。

3.1 讨论修订《辞海》考古学辞汇条目及“十年考古”部分初稿(~5)。

3.16 参加文化部文物局召开的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会议(又20、25)。

3.17 撰写《元安西王府址和阿拉伯数码幻方》一文。

3.28 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二次会议(~4.10)。

5~6 审阅石兴邦等《西安半坡》书稿。

6.6 撰写《再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问题》一文(~7)。

6.10 派遣陈梦家赴兰州,协助甘肃省博物馆整理武威新出土的汉简。

6.24 所内领导开会,商谈“十年考古”修改付印事。

7月 审阅马得志《唐长安城郊隋唐墓》书稿。

8.30 所内开会商谈“十年考古”编写修改计划。

9.13 参加中国历史博物馆图册编委会会议。

10.5 所内开会讨论“十年考古”编写修改事(又7、13、19、26、31)。

11.1 所内开会讨论《中国史稿》原始社会部分初稿(~4)。

12.5 出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12)。

12.17 为文化部主管文化学院的博物馆专业学员,讲演十一年来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及博物馆与考古学之关系。

12.29 参加北大《中国考古学》讲义修改稿原始社会部分的征求意见会议,前此花费数日审阅该稿。1961年 52岁

1.4 今起多次开会讨论《中国史稿》原始社会修改稿,以较多时间审阅之。

1.25 应中国历史博物馆之约,研究该馆所藏外国字铭文铜饼,后撰写《外国字铭文的汉代(?)铜饼》一文。

1.30 开始审阅重新撰写的“十年考古”二稿,以便排印后征求意见(3月初完)。

1.31 参加政协文化教育组召开的“抗议美帝劫运我国存台珍贵文物赴美”的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

2~3 审阅王伯洪等《沣西发掘报告》书稿。

4.1 开始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的老专家中心小组座谈会(每逢周六上周开会,并用餐以改善生活)。

5.10 因胃病加剧,在家休息,连日赴北京医院打针、电疗和体疗(~29)。

5~7 审阅“十年考古”二稿及插图、图版(年底正式出版,书名订定为《新中国的考古收获》)。

5.30 参加古脊椎所研究生吴新智的论文答辩。

6.4 阅读完苏联蒙盖特著《什么是考古学》(俄文本,185页)。这是第一次从头到尾阅读俄文书。

6.21 为北大考古专业四、五年级同学作关于新疆考古学的报告。28日又与五年级同学谈考古学当前形势与青年考古学者的任务和要求。

7.15 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召开的“中国美术史教材审查会议”。会后审阅《中国美术史稿》的原始社会、商代、周代部分及序言。

7.29 赴烟台海滨休假。除在烟台参观外,曾去蓬莱和威海游览(~8.29)。

9.25 开始阅读西方学者关于丝织品研究的论著。

10.8 为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撰写《古代丝织品的新发现》一文(~15)。

10.16 赴西安视察。其间,曾先后参观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考古所标本室、半坡博物馆、大雁塔、曲江池,视察沣西、兴庆宫、大明宫、咸阳宫、汉长安城等发掘工地及其出土标本,并向当地历史、考古方面人员作题为“关于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31)。

11.1 在洛阳视察。其间,曾参观二里头、王湾、西干沟等遗址出土标本及洛阳市博物馆,视察二里头、唐长安城等发掘工地,并游览龙门石窟(~10)。

11.19 赴北大考古专业学生实习发掘的昌平雪山遗址工地视察。

12.22 参加在北京市委党校举行的北京史学会年会,顺便参观校园中原耶稣会士墓地仅存的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三人墓。

12月 审阅陈梦家协助甘肃省博物馆撰写的《武威汉简》书稿。1962年 53岁

1月中旬 参加北京市委组织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活动。

1.30 开始进行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的校正工作(3.19写成清本)。

3.9 在古脊椎所主持研究实习员张森水的业务考核。

3.27 参加全国人大二届三次会议(~4.16)。

5.8 为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班同学讲演,内容为:世界考古学的目前动态,我国考古学上的主要问题,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11 获悉被任命为考古研究所所长(6.21正式宣布)。

6.8 参加周培源主持召开的国家科委的学位条例小组会议。

6.12 撰写《和阗马钱考》一文(~16)。

6.18 为撰写《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继续阅读西方学者有关论著。

7.1 开始撰写《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一文。

7.8 应《红旗》杂志之约,撰写《新中国的考古学》一文(~10)。

7.11 赴中宣部参加周扬主持的会议,座谈社会科学部及所属各所问题。

8月 审阅冯汉骥《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书稿。

10.12 在政协文化教育组举办的双周讲座,作关于解放后的考古学报告。

12.25 完成《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一文,前后历时半年。1963年 54岁

1.8 因胃病住院治疗,出院后继续在家休息一个月(~23)。

2.8 将前为天津历史教学社编辑《中国原始社会史论集》所写《序言》进行大幅度修改(~11。后以《解放后的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为题在本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

2.14 审阅《辞海》考古学条目(~17、22、23)。

3.6 夜间胃部剧痛,急送北京医院诊治,确诊溃疡已近穿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