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03:40:1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刘建明《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新闻媒介的演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远古新闻传播时代

1.新闻媒介的起源(1)原始新闻

主要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初级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2)原始新闻媒介

指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介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形态及载体,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

2.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1)游群人身传播

距今大约300万至350万年左右,出现的原始组织称为“游群”,由血缘家庭构成,通常有男女20~45人左右。人们为生存而群居,原始社会开始形成。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仅限于“游群”内。

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看到和听到,人类开始群体传播时代。(2)闻讯传播

母系氏族时期群体的最高人数为四五百人。人类活动空间扩大,用口语、手势传播信息有时无法听到和看到,出现实物、烟火和击鼓新闻,统称氏族的闻讯传播。此时人类从实物暗示、远处的鼓声、狼烟和火光得知某些讯息,出现远距信息传播的方式。(3)初级符号传播

距今1万年左右的父系氏族社会,人类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需要记录事件和数字,在部落内部和不同部落之间,还使用结绳、结珠和贝壳交换信息。这类新闻具有非言语符号的意义,扩大身外传播的空间,统称初级符号传播。(4)高级符号传播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于国家的出现,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到数万里。人类发明文字,出现能够随身携带或运输的手抄新闻,成为人类创造的高级符号。到封建社会初期,文字已经十分完善,同图示、结绳记事相比,信息传播已经进入文字编码时代,统称高级符号传播。

3.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1)“手势”新闻媒介

手势语是一套有意义的手势符号,构成无声的意媒系统,和手臂、手掌融合为最早的新闻媒介。手势语是原始人最初的表达手段,具有直观性和简单的模拟功能。(2)口语新闻媒介

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达到交流的程度时,出现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3)实物新闻媒介

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和介质,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实物本身不是意符,但利用实物的特征代表一种意义,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能,它本身同时也是介质。(4)声光新闻媒介

原始社会的声光新闻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声光新闻扩大原始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距离,作为人类视觉和听觉媒介的最初开发,是人类追求传播时效的开始。这种媒介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其传播范围。(5)图示新闻媒介

以线条组合反映事件的特征和内容,构成图解的信息形式,构成图示新闻媒介。记载是图示媒介的崭新功能。

4.手抄新闻媒介(1)手抄新闻的产生

①手抄新闻,又称书信新闻、文字新闻,是指用文字抄写、记录消息,并以一定的介质传播信息。手抄新闻媒介主要应用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中期。

②手抄新闻的产生有两个历史条件:文字的发明是手抄新闻出现的前提;是国家统治和宗教活动的产物。(2)手抄新闻的介质

手抄新闻的介质有很多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古代的石头、泥板、甲骨、青铜器、草纸、竹简、兽皮、缣帛和手工纸张都充当过介质。(3)手抄新闻应用的历史意义

①手抄新闻改变数十万年信息传播的形态,使原始新闻发生质变,标志人类文明的真正出现。文字把事件传播到远处并把它记录下来,开始信息的(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的大跨度传播,人类的知识积累成为可能。

②意媒——文字同思维的基本线条是“思维一语言一文字”,便于反映对事物的系统“理解”,记录人类的认识成果,孕育意识形态的萌生。

③手抄新闻作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掀开媒介的文明史,媒介具有思想的生命力。媒介上的信息不仅告诉人们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且激发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信息。此后,新闻媒介进入印刷媒介的全新阶段,使知识的生产及传播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印刷媒介的复制革命

1.印刷术的发明(1)中国:印章、碑拓、雕版印刷、活字印刷;(2)西方: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2.印刷新闻媒介的萌芽

报纸的出现;蒸汽印刷机的发明。

3.印刷新闻与现代报刊(1)现代报纸的产生

①印刷术的发明提供技术条件。

②人类集中居住在城镇为报纸提供需求和发行的方便。

③教育的普及为报纸提供读者队伍。(2)新闻期刊的发展

新闻期刊是连续出版的印刷品,有固定的名称,以卷、期或年、月、周顺序编号出版,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是记录、分析时事内容的重要新闻媒介。(3)通讯社的媒介地位(1)通讯社产生于18—19世纪的欧洲,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2)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的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人们提供重大的消息。

4.印刷新闻媒介的意义(1)媒介职能的政治化

①阅读报刊的人需要识字,还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和生活常识,报刊和书籍的发行推动教育的发展,使公共生活日益深入人心。报刊的政治和道德教化及科技信息的通俗化,成为大众政治觉醒的课堂。

②印刷媒介在政治制度转型期,发挥政治信念的引导作用,使先进的政治理念被广大人民接受,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2)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印刷媒介创造工业文明,开辟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印刷媒介的深刻互动,推动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完善,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孕育新的生产力,培育一个有知识、有机械生产手段的资产阶级。

②为及时获得市场动态,追求经济利益,在19世纪中叶需求印刷品的人增多,报纸的大量创办满足这种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3)促成传播制度的建立

①印刷媒介孕育新闻采编机构的多样化,出现通讯社、特稿社、新闻发言机关等信息发布组织,以满足媒体对信息的需求。

②纸张、油墨、印刷机及其部件等介质材料的生产,形成新闻原料市场、印务市场和营销市场等,扩充媒介市场的领域。

③媒介活动影响到每一个人以至国家利益,需要建立市场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各种各样的传播体制在印刷媒介的扩张下建立起来。

三、电力媒介对世界的整合

电力媒介:运用电波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为电子媒介,又称电力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网络。

1.电子媒介的感知效能

电力媒介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信息可以瞬间到达世界各个角落,传播由先前的“历时性”转化为“共时性”,由先前的“地域性”演进成“全球性”。

2.电力媒介的感官放大

3.电力媒介的传受模式(1)广播的音讯模式。

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听众播送声音节目,以有声语言或与自然音响的有机结合再现世界,听众使用接受装置使节目完成传播过程。(2)电视的影像模式。

①电视作为影像媒介,整合多种感官的注意力,是一种趋向特写画面的媒介。它把“事象”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由观众亲自去看、去观察、去判断。

②画面和音响绘声绘色地再现真实的影像,不仅使观众听到记者的口头报道,也能看到新闻人物的形象和生活环境,亲眼目睹事件的声息。(3)全感互动的网络模式。

①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和互动性给受传者以全面的服务,满足他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让其在网上直接交流。

②通过宽带网,网民不仅可以像看电视一样直接目睹新闻事件的发展,还可以随时点击、反复体会,发表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③除互联网,基于网络模式的手机网也在形成。

④手机报纸,是报社专门为手机用户发送的新闻,实现点对面的新闻移动传播。

4.数字化与电脑解读(1)数字化

①媒介数字化,是指用0和1两个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把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形成传播信息的计算机语言。

②数字世界可以不断升级,最明显的功能是数据压缩和纠正错误,在不久的将来,电脑能够解读新闻事件。(2)数字鸿沟

①数字鸿沟在西方统称为“Digital Divide”,也称“Digital Gap”或 “Digital Division”,是指数字差距或数字分裂,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异”,包括国家、民族、性别和代际差异,甚至还有阶层、行业、城乡和年龄差异。

②很少占有数字信息传播工具的人将难有机会参与到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在线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

5.信息社会与塞博空间(1)信息社会的媒介需求

信息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是指工业化社会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使人类生活节奏快捷,以信息产业、信息传播起主导作用而形成全球经济和全球共识的社会。(2)人类生活的信息资源

①信息是事物的普遍属性,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让人知晓的内容。

②它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感受性和共享性,但在使用中又具有可传递性、可储存性、可转换性、可度量性、可浓缩性与可利用性的特征。(3)信息污染与超载

①信息污染

a.信息污染是指新闻和其他信息把全球人包围在超量的信息密度中,有害或无效信息的泛滥使受众大脑产生失衡,心理出现不适的信息。

b.污染性信息,包括过载信息、垃圾信息、冗余信息、虚假信息、不法信息和破坏性信息。

②信息超载

a.信息超载又称信息过剩、信息过载,是指个体所收到的信息数量、阅览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超出其本身支付的能力。

b.造成信息超载的原因:有用的信息太多,但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正常获取更多的信息;信息芜杂,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夹杂在一起,无法有效分离。

四、当代新闻媒介理念

新闻媒介泛指新闻业,即新闻传播机构与记者的总称,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中介物,即新闻意媒、质媒和新闻机构的总和。

1.新闻媒介形态的演变律(1)新闻媒介的演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是媒介演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动力,正是它决定着新闻媒介属于原始的还是现代的,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2)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媒介的发展水平,为媒介创造物质基础,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金。(3)政治制约新闻媒介的发展具有刚性。不同政治制度下生存着不同性质的媒介,政治制度的变迁随之引发媒介的变迁,孕育出不同性质的媒介。(4)政治斗争、国家控制的需要,使新闻媒介的活动方式十分复杂,各种媒体制度和规范,制约或促进新闻媒介的运作。(5)受众为媒介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决定媒介能否生存下去。满足受众多种需要的媒介,受众会主动接受它传播的信息,成为反映社会又积极反作用于社会的文化机器。

2.新闻媒介的性质与传播力(1)新闻媒介的性质。

信息工具,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工具,公共性,阶级性,意识控制性,企业与商品属性。(2)媒介传播力的构成。

①传播力含义

是媒介传播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包括媒介的规模、素质,传播的信息量、速度、覆盖率及影响效果。其中影响效果是媒介传播力的主要表征。

②传播力的五个决定性因素

传播内容的权威性、人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资本积累。

3.主流媒体与媒介权威(1)主流媒体与媒介的主流化

①主流媒体(Mainstream media)

是一个舶来词,在报业发达的欧美是指高级报纸(或称严肃报纸),发挥引领主流人群的作用。主流媒体信誉卓著,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覆盖率和影响力较大。

②媒介主流化

媒体占据社会的主流地位,采取“主流取向”,呈现出主流媒体的品质和风格,同时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便实现媒介的主流化。(2)媒介权威

①媒介权威含义

指媒体借助某种传播手段传递新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表现为媒介的美誉度和公众的依赖性。媒介权威是由媒介的知名度、社会威望、名记者群、重大报道、重要言论出现的频率以及媒介覆盖率等要素构成的。

②媒介传播力的标志之一

媒介权威作为媒介传播力的标志之一,是主流媒体必备的品质,包括新闻媒介的社会教化能力、思想控制能力和媒介的信用度。(3)媒介公信力

①媒介公信力包括四个要素:

a.受众整体信任的稳固性,对媒介的消息来源和新闻的真实坚信不疑。

b.受众整体信念的坚定性,即对媒介的立场、观点和对时事分析抱有完全肯定的态度。

c.受众追随媒介号召力的果断性,当媒介发出动员的议程时,受众毫不犹豫地响应,随之会出现某种社会行为。

d.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每日或经常自觉接触媒介,媒介的发行量、覆盖率较大,并稳定不变。

②媒介公信力的形成条件

a.媒介长期提供真实、全面、及时的消息,培植受众获取信息的依赖心理。

b.媒介的新闻报道客观公正,没有偏见,受众判断社会事务时主动遵从媒介的见解。

c.媒介主持正义,敢于揭露社会丑恶,勇于为民申冤并同践踏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赢得民心,成为民众的靠山。

d.新闻媒介敢于说真话,对各种社会矛盾和不良倾向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总是公开、热情、坦诚、正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引导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与使命。

e.媒介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报道内容一贯严肃正面,娱乐新闻审美健康,令人快慰,从不亵渎人类的精神道德,赢得受众的喜爱。

③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意义

a.媒介公信力是媒介产生社会影响,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主流媒体具备公信力才能起主导作用,才能引导民众。

b.媒介公信力是媒介发挥功能、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也是媒介自身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动媒介各个环节的有效运作。

c.媒介公信力是媒介吸引受众的根本原因,因而是媒介发展的基础,也是媒介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砝码。

4.全球化媒介与全球传播(1)全球化媒介含义

①广义上,指在瞬间能够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使各国公众像同一个村庄的村民一样直接获取信息的媒体,包括全球广播、卫星电视和互联网。

②狭义上,指国际互联网的多向、立体、互动的信息传播效应。(2)全球传播

①全球化媒介的雏形。

②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③全球传播的平等权利。(3)平等权

传播权的平等权不仅在于国家是否有大型的媒介,公民手中是否有更多的电脑,而且更在于公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和多少信息,是否有权利用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原始新闻媒介

答:原始新闻媒介,是指原始社会中人类利用天然介质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形态及载体,可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它们都是落后生产力中的自然之物。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媒介和口语媒介,身外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图示媒介。手势媒介具有直观性和简单的模拟功能,容易被同伴理解和反馈。口语新闻随时都可能在人际间进行,这种人人自有的媒介在今天也是交流新闻的普遍形式。实物新闻媒介依赖具体语境才能辨别其意,表达和接受意义的人,所处的环境、对象关系和心态达到相互理解。声光新闻扩大原始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距离,作为人类视觉和听觉媒介的最初开发,是人类追求传播时效的开始。图示媒介满足人类新闻传播的需要:让更多不在场的人知道已发生或存在的事物;把事件永久地记载下来,让后人知道。

2.原始新闻

答:原始新闻主要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初级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推动新闻媒介向外界延伸,原始新闻的形态逐渐演变。最早的原始新闻传播形态主要包括:游群人身传播、闻讯传播、初级符号传播、高级符号传播。

3.意媒

答: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示意工具,思维的对象及其结果是意媒的内容,符号则是思维的形式。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是创造人类认识事物的交流手段,用于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语言为原始新闻的传播提供思想媒介,构成信息传播的符号,是人类最早的意媒。除此以外,意媒还包括手势、文字等。

4.群体传播

答:群体传播是指距今大约300万至350万年左右原始社会时期出现的一种传播形式。当时出现的原始组织称为“游群”,由血缘家庭构成,通常有男女20-45人左右,为生存而群居。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仅限于“游群”内。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看到和听到,这是群体传播。

5.闻讯传播

答:闻讯传播是指约在4万年前,原始人的群居进入规模更大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一种传播形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几个家族共居,群体的最高人数为四五百人。人类活动空间扩大,用口语、手势传播信息有时无法听到和看到,出现实物、烟火和击鼓新闻,这些统称氏族的闻讯传播。此时人类从实物暗示、远处的鼓声、狼烟和火光得知某些讯息,出现远距信息传播的方式。

6.初级符号传播

答:初级符号传播是指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人类开始定居时期的一种传播方式。当时更多的不同血缘家庭结成大的部落,孕育出农耕生产力,出现原始的社会管理。人类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足迹常常离开村落,有时远到几百里以外打猎,用烟火、鼓声等自然介质传播信息已发生困难,开始应用图示。社会管理需要记录事件和数字,在部落内部和不同部落之间,还使用结绳、结珠和贝壳交换信息。这类新闻具有非言语符号的意义,扩大了身外传播的空间,统称初级符号传播。

7.高级符号

答:高级符号是指文字。由于国家的出现,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要求有远距离、异时受阅的信息工具,于是出现文字。文字不仅可以表达信息,还可以用来陈述复杂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是人类创造的高级符号。到封建社会初期,文字已经十分完善,与图示、结绳记事相比,文字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8.高级符号传播

答:高级符号传播是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段时期内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当时由于国家的出现,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到方圆近千里、甚至数万里,要求有远距离、异时受阅的信息工具。人类发明了文字,出现能够随身携带或运输的手抄新闻。文字不仅可以表达信息,还可以用来陈述复杂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成为人类创造的高级符号。到封建社会初期,文字已经十分完善,同图示、结绳记事相比,信息传播已经进入文字编码时代,统称高级符号传播。

9.手抄新闻

答:手抄新闻,又称书信新闻、文字新闻,是指用文字抄写、记录消息,并以一定的介质传播信息。手抄新闻媒介主要应用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中期。手抄新闻出现的前提是文字的发明,它出现于奴隶社会,是国家统治和宗教活动的产物。手抄新闻由意媒及介质两部分构成,意媒是手抄新闻的文字,介质有很多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古代的石头、泥板、甲骨、青铜器、草纸、竹简、兽皮、缣帛和手工纸张都充当过介质。

10.印刷新闻

答:印刷新闻主要是指报纸和期刊上的新闻。以多版、散张为形式,定期连续出版的时事出版物称为报纸。装订成册、周期性的时事出版物成为新闻期刊,包括周刊、旬刊和月刊,大都以廉价销售推动发行量的增长。印刷新闻是在手抄新闻之后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克服抄写谬误多这种致命的弊端,而且记载事件的效率提高,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阐述,丰富了新闻体裁和表现形式,引发第二次传播革命。从此,信息不仅显著扩大横向传播,也加大纵向传播的跨度,人类历史开始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11.报纸

答:报纸是指以多版、散张为形式,定期连续出版的时事出版物。报纸的出现被称为人类第二次传播革命,同广播、电视、网络一起构成当代并存的四种媒介。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将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联系起来的第一个有效的信息纽带,充当传播信息和社会舆论的工具,是文艺复兴和工业社会的主要信息媒介。

12.新闻期刊

答:新闻期刊是指装订成册、周期性的时事出版物,包括周刊、旬刊和月刊。新闻期刊是连续出版的印刷品,有固定的名称,以卷、期或年、月、周顺序编号出版,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是记录、分析时事内容的重要新闻媒介。新闻期刊同报纸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形式上,而且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

13.印刷媒介

答:印刷媒介是指主要利用纸质印刷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邮递广告等。印刷媒介以承载新闻的纸张为介质,包括报纸、期刊与通讯社,巨大的复制量把手抄新闻推向印刷新闻时代。印刷媒介提升新闻报道和教育的组织化程度,并很快普及开来,孕育了文化事业的诞生。

14.现代报纸

答:现代报纸是指印刷报纸。作为文艺复兴和工业社会的主要信息媒介,印刷报纸在西方称为现代报纸,在中国称为近代报纸。它的出现被称为人类第二次传播革命,同广播、电视、网络一起构成当代并存的四种媒介。交通工具的进步,邮政系统的建立和城镇的出现,是报纸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集中居住在城镇为报纸提供需求和发行的方便。教育的普及,识字人数的增多,为报纸的创办提供读者队伍。商业广告的投放为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推动了报业的飞速发展。

15.通讯社

答: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的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人们提供重大的消息。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五大新闻通讯社是美国的美联社、法国的法新社、英国路透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和中国的新华社。

16.电子媒介

答:电子媒介又称“电力媒介”,是指运用电波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的媒介形式,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网络。广播、电视是两种不同的新闻媒介,但都增加公众的参与性,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电子媒介具有全球性、共时性、跨时空性等。电力媒介实现新闻超远程的传播,能够让人听到和看到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把人类感官延伸到世界的一切空间。

17.广播

答:广播是电力媒介的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听众播送声音节目,以有声语言或与自然音响的有机结合再现世界,听众使用接受装置使节目完成传播过程。在广义上,按照音讯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作为听觉的信息渠道,广播使用音讯扩大听觉器官的功能。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诞生于1920年的美国匹兹堡。

18.播客广播

答:播客广播是传统广播进化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一种人人皆可在网上参与的新型广播。通俗地讲,“播客”是通过网络数据传输把有声信息发到网络上存放,实现自助广播。每个上网者都可借助“iPodder”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也可以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收听的方式。播客打破传统广播的线性模式和把关人的操纵,实现广播的实时化和延时选择,摆脱“广播节目时间表”的限制。播客广播使传统广播机构的角色发生转变,除“内容集纳”之外,还有“内容分销”的特性。

19.电视

答:电视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等电子技术,由光电变换系统快速、连续传播图像并伴有声音的传播媒介,包括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经历从机械电视、电子电视、晶体管集成化电视到数字电视的演变。电视作为影像媒介,整合多种感官的注意力,是一种趋向特写画面的媒介。1936年8月,英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11月2日播出第一个节目。

20.网络

答:网络是一种基于交互模式的全感互动电力媒介,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与服务器连成巨大的信息传播系统,使人们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包括全球网和局域网。网络传播由各种网络公司和其他站点实施信息编制和发送,通常简称网站,包括门户网站、企业信息网站、社会公共机构的宣传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和信息搜索网站。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在1969年创办的阿帕计算机网。

21.博客

答:博客原指网络日志,作为互联网新的传播方式,任何人都可使用电子邮件在这种网站上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和更新,美国学者称它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000年美国在互联网上涌现大量博客作者,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博客网站是“博客+门户、精英+草根”的信息媒介。所有人都可利用它传播新闻和观点,把关人的设障被延缓,言论自由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博客内容发布在博客托管网站上,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优秀的博客内容会吸引大量用户浏览,扩大了网络的影响力。

22.手机新闻

答:手机新闻一般是指手机报纸,是报社专门为手机用户发送的新闻,实现点对面的新闻移动传播。手机具有交互性和双向性,主要充当人际交流工具,受众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手机新闻信息一般短小精悍,不仅范围广,而且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快。手机的“贴身”特性,使信息传播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中进行,从而突破时间、空间与对象的限制。

23.媒介数字化

答:媒介数字化,是指用0和1两个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把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形成传播信息的计算机语言。数字世界可以不断升级,最明显的功能是数据压缩和纠正错误。在不久的将来,电脑能够解读新闻事件。

24.数字鸿沟

答:数字鸿沟在西方统称为“Digital Divide”,有时也称“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是指数字差距或数字分裂,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异”,包括国家、民族、性别和代际差异,甚至还有阶层、行业、城乡和年龄差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同的人掌握数字化的能力差别巨大,产生数字鸿沟,因此人们对当代传媒的使用处于质量悬殊的状态。

25.信息社会

答:信息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是指工业化社会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使人类生活节奏快捷,以信息产业、信息传播起主导作用而形成全球经济和全球共识的社会。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人们对媒介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信息社会是网络传播的社会,网络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导媒介。

26.信息

答:信息是事物的普遍属性,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让人知晓的内容。信息不是物质本身,也不是一种能量,而是事物显露出的认知内容。它可能是未知的物体、事实、观点或细微的光波影像,也可能是人们未知的消息、情报、知识或资料。信息是客观事物本身的状态和自我表露,离不开信源、信宿和载体。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感受性和共享性,但在使用中又具有可传递性、可储存性、可转换性、可度量性、可浓缩性与可利用性的特征。

27.信息污染

答:信息污染是指新闻和其他信息把全球人包围在超量的信息密度中,有害或无效信息的泛滥使受众大脑产生失衡,心理也出现不适的现象。污染性信息包括过载信息、垃圾信息、冗余信息、虚假信息、不法信息和破坏性信息。新闻信息污染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各种各样的“信息病”,如“信息超载焦虑症”、“信息神经不安症”、“信息过敏症”、“信息紧张症”等。

28.信息过载

答:信息过载又称信息过剩、信息超载,是指个体所收到的信息数量、阅览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超出其本身支付的能力。造成信息超载的原因:①有用的信息太多,但精力与时间有限,无法正常获取更多的信息;②信息杂芜,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夹杂在一起,无法有效分离。要接收有用的信息,人们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辨别和选择,到自己无法承受的程度。面对互联网,信息是否超载,因人而异,信息数量过载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

29.垃圾信息

答:垃圾信息是指那些毫无利用价值的信息,由发布者有意或无意生成的,是一切不良信息的总称。这些垃圾信息严重地污染社会,发生错误的议程引导,会侵害受众的知情权和生存权。同时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各种各样的“信息病”,如“信息超载焦虑症”、“信息神经不安症”、“信息过敏症”、“信息紧张症”等。

30.不法信息

答:不法信息是指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种族歧视或侵犯隐私权的信息,是一些人出于不良动机散布的有害信息。破坏性信息专指传播计算机病毒,对电脑或手机软、硬件造成损坏的网络攻击行为。这些垃圾信息严重地污染社会,发生错误的议程引导,会侵害受众的知情权和生存权。

31.新闻媒介

答:新闻媒介有时泛指新闻业,即新闻传播机构与记者的总称,许多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事业。实际上,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中介物,即新闻意媒、质媒和新闻机构的总和。大众新闻媒介最早只有大众化报纸,通常以广大公众为对象,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20%以上。其后增加广播电视,现在又加入互联网。大众新闻媒介的出现,产生信息的大众传播模式,由印刷形态发展到电力数字形态,经历300多年的历史,形成一系列当代新闻媒介的理念。

32.传播力

答:传播力是媒介传播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包括媒介的规模、素质,传播的信息量、速度、覆盖率及影响效果。其中影响效果是媒介传播力的主要表征。传播内容的权威性、人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资本积累是传播力的五个决定性因素。传播力的大小最终取决于媒介的性质。

33.主流媒体

答:主流媒体(Mainstream media)是一个舶来词,在报业发达的欧美是指高级报纸(或称严肃报纸),发挥引领主流人群的作用。主流媒体信誉卓著,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覆盖率和影响力较大。主流媒体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那些主流人群接触的媒介。

34.高级报纸

答:高级报纸,是指19世纪中期大众化报纸兴起后,欧美国家有些大报主动、积极介入政治,反映大众呼声,对社会冲突和重要事件及时发表社论或评论以示立场,奠定社会代言人的地位的报纸。这些高级报纸也被称为主流媒体,发挥引领主流人群的作用。

35.媒介的主流化

答:媒体的主流化是指媒体占据社会的主流地位,采取“主流取向”,呈现出主流媒体的品质和风格,同时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媒介的主流化不仅是对媒介的彻底改造,也是对媒介传播力与媒介市场的全面推动。媒体主流化首先应使媒体给受众提供权威的信息和鲜明、正确的思想,成为社会思想的旗帜,受到公众的欢迎与追随。这对提升媒体的竞争力,打开媒体产品的销路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加快媒体产业化的进程。

36.媒介权威

答:媒介权威,是指媒体借助某种传播手段传递新闻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表现为媒介的美誉度和公众的依赖性。媒介权威是评价媒介正面传播效果的综合概念,作为媒介传播力的标志之一,是主流媒体必备的品质,包括新闻媒介的社会教化能力、思想控制能力和媒介的信用度。媒介权威是由媒介的知名度、社会威望、名记者群、重大报道、重要言论出现的频率以及媒介覆盖率等要素构成的。

37.媒介公信力

答: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在受众中形成崇高的威望而赢得受众的信任,包括媒介的信用、信息的可靠性和受众的信赖。媒介公信力包括四个要素:①受众整体信任的稳固性,对媒介的消息来源和新闻的真实坚信不疑;②受众整体信念的坚定性,即对媒介的立场、观点和对时事分析抱有完全肯定的态度;③受众追随媒介号召力的果断性,当媒介发出动员的议程时,受众毫不犹豫地响应,随之会出现某种社会行为;④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每日或经常自觉接触媒介,媒介的发行量、覆盖率较大,并稳定不变。缺少公信力的媒介像人缺少食物和空气一样无法生存。

38.全球化媒介

答:全球化媒介,广义是指在瞬间能够把信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使各国公众像同一个村庄的村民一样直接获取信息的媒体,包括全球广播、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狭义是指国际互联网的多向、立体、互动的信息传播效应。媒介全球化不仅是今天媒介工作者的一种观念,而且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行为,因为他们在新闻报道中不得不把眼光转向世界,他们的足迹也随之踏遍世界各个角落。

39.国际传播

答:国际传播,广义上是指国家间的信息与文化交流或宣传活动,而狭义上的国际传播是指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通讯社等传统媒体向其他国家发送新闻、文化产品或开展宣传战。1927年,荷兰有家电台以短波的方式向当时的殖民地印尼进行广播,被认为是国际传播的起源。国际传播的阅听群是对象国的受众,其内容带有鲜明的政治宣教色彩。国际传播反映世界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平等的话语权,形成以单向流通为特色的媒介霸权。

40.全球传播

答:全球传播是指在全球意识引导下,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对各国的信息传播,是以认识到地方性事件具有全球性后果、全球问题的相关性和全球整合为一体的重要性、接受并相互承认文化差异的全球主义为基础的。全球传播建立在价值观、知识、利益三个层次上,是对诸如义务、合作、同情、差异性、平等、参与等人类正确价值取向的选择,但不同的政治标准与技术能力差异也在阻止各国的这种选择。全球传播呈现出蜂窝模式,表现为网络互动形态。

二、简答题

1.叙述原始新闻发生的原因和形态。

答:(1)原始新闻主要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漫长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初级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2)原始新闻发生的原因

①信息交换的需要。劳动使信息交换具有生存的意义。

②传播对象的存在。人类群居产生交往,为原始新闻提供了传播对象。

③思想媒介的形成。语言为原始新闻的传播提供思想媒介,构成信息传播的符号。

④新闻传播的心理因素。知晓欲和呼告欲是人类生存欲望的体现,是新闻传播的心理因素,促使人类开始形成社会意识。(3)原始新闻发生的形态

①游群人身传播。游群相互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身体成为天然的载体,传播范围仅仅限于“游群”内。用手势和口语传播信息,游群成员都能看到和听到。

②闻讯传播。用实物、烟火和击鼓传递讯息,是远距信息传播的方式。

③初级符号传播。使用结绳、结珠和贝壳交换信息,具有非言语符号的意义,扩大身外传播的空间。

④高级符号传播。文字,不仅可以表达信息,还可以用来陈述复杂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

2.印刷媒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印刷新闻媒介是人类文化的一次革命性超越,影响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它把扩散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推向第一个高峰,整个社会实现分享信息和知识的快乐。印刷媒介提升新闻报道和教育的组织化程度,并很快普及开来,孕育了文化事业的诞生。(1)媒介职能的政治化

①印刷新闻媒介的出现,使新闻传播空间的极度扩大,新闻传播第一次把相当数量的人带到信息流中,形成公众的新闻价值标准。从这时起,人类第一次被信息所整合。

②报刊和书籍的发行推动教育的发展,使公共生活日益深入人心。报刊的政治和道德教化及科技信息的通俗化,成为大众政治觉醒的课堂。

③印刷媒介在政治制度转型期,发挥政治信念的引导作用,使先进的政治理念被广大人民接受,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2)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印刷媒介的深刻互动,推动了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完善,经济信息和科学技术孕育新的生产力,培育了资产阶级。报纸的大量创办满足资产阶级获得市场动态,追求经济利益的要求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前提。

②近代廉价报纸涌现,跨国办报打破信息传播的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3)促成传播制度的建立

①印刷媒介孕育大型的报刊企业以及新闻采编机构的多样化,出现通讯社、特稿社、新闻发言机关等信息发布组织。同时形成新闻原料市场、印务市场和营销市场等,扩充媒介市场的领域,建立各种各样的传播体制。

②印刷媒介使人类开始大幅度地储藏文化,社会文明的增长跨上快车道。

三、论述题

1.论证各种电力媒介的形态。

答:电力媒介是指运用电波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的媒介形式。现阶段,电力媒介的形态可以分为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1)广播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听众播送声音节目,以有声语言或与自然音响的有机结合再现世界,听众使用接受装置使节目完成传播过程。在广义上,按照音讯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大类。作为听觉的信息渠道,广播使用音讯扩大听觉器官的功能。

①广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二次革命。广播把音讯从狭窄的时间和空间中解放出来,赋予新的生命,开辟新的信息源和信息组合方式,丰富人类的生活感受,延伸人类的听觉能力。

②声音是广播的生命。广播时效性极强,具有普众化,覆盖广;广播有现场感、对象感、真实感和交流感,线性传播,不可选择;广播具有灵活移动的传授模式。

③广播准入门槛低,随着广播进入网络时代,“播客广播”的出现为广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播客广播摆脱“广播节目时间表”的限制,将‘窄播内容’分销给目标受众。

④广播能放大新闻的影响力,能引起社会强烈共鸣,声音的煽动效果远远超过报纸,对政治宣传发挥空前的鼓动和组织作用。(2)电视

电视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等电子技术,由光电变换系统快速、连续传播图像并伴有声音的传播媒介,包括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①电视图文并茂,现场感极强,把事实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种向人脑注入镜像的传播模式。电视把“事象”直接呈现,由观众亲自去看、去观察、去判断。面对电视图像,观众有一种置身事件现场的感觉,媒介反映社会、引导社会观念发生一场镜像革命。

②伴随电视画面的生动变换,声音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对信息的含义产生深刻的体会。但由于看电视很少动脑,所以电视是一种低参与度和深介入度的“冷媒介”。

③电视和广播一样都属于线性传播,在报道和叙事时沿着事物的自然发展转换画面,按照媒体的意图安排新闻的顺序,观众的选择性变得更加困难。

④电视作为初级综合性媒介形态,可以传播文字积累下来的多种文化,具有极大的文化兼容性。电视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工农业生产、社会安全和国防领域,极大提高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方便性,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⑤电视的局限性。观众收视电视的时间和所看到的画面受到媒体的控制,电视台决定观众看什么和看多少,观众的视觉被控制在电视媒介的议程里。由于电视图像缺少深入的阐释功能,呈现的事物影像如果没有语言的解说,即便编排得生动感人,观众也难从图像中看到事实的真相,电视画面离开语言,即是一场哑剧。(3)互联网

网络是一种基于交互模式的全感互动电力媒介,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与服务器连成巨大的信息传播系统,使人们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包括全球网和局域网。

①互联网已构成交互、全链接、易复制、时效高、信息量超常的媒介。已从单纯的信息渠道变成一种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互联网是融合一切媒介的媒介。网络形成发散型传播结构,以非线性方式把信息送达广大受众。万维网拥有一切传播技能和类型,既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有大众传播,包容了印刷、电影和广播电视等功能齐全的传播方式。

③互联网是一种受众高度参与的媒介,它是双向或多向的,并由使用者负责安排如何使用。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和互动性给受传者以全面的服务。(4)手机

手机又称“移动电话”。它不是独立的新闻媒介,而是一种信息的接收终端,可用于接收新闻机构(报社、各类网站和电视台)发出的信息。

①手机具有交互性(Interactive)和双向性,受众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

②手机新闻信息短小精悍,不仅范围广,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快。突破时间、空间与对象的限制。

③手机的广泛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减少人们对固定信息接收工具的依赖,促进人际交流和跨媒体传播。

2.如何认识新闻媒介的性质?

答:新闻媒介有时泛指新闻业,即新闻传播机构与记者的总称,许多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事业。实际上,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中介物,即新闻意媒、质媒和新闻机构的总和。新闻媒介的性质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形态机构的性质

①新闻媒介以报道新闻为主,公开传播多种内容,既是信息工具,又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工具。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社会的公共信息器官。但从根本上看,新闻媒介是一种意识形态机构,发挥思想教化的作用。

②新闻媒介最贴近政治,一切集团都利用它传播自己的主张影响公众和事变,因而它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用事实再现真理是新闻媒介的主要特征,因此它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机构。(2)公共性

①有些新闻媒介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因为它发挥引导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作用,是社会的公共领域。

②在当代社会,许多媒体总是力求充当人民的喉舌,其公共性质越来越突出,西方的公共广播、公共电视是这类媒体的突出代表。(3)企业与商品属性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介还有企业与商品属性,因为它依赖于市场,在经营领域按照企业运作。其主要产品新闻,由于广告成为配售品而有商品的属性。

②但不能把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倾向的新闻媒介的性质简单地归结为企业,因为它的主要属性不是企业,而是意识形态机构。

3.谈谈你对媒介全球化的认识。

答:媒介全球化不仅是今天媒介工作者的一种观念,而且是新闻传播中的一种行为,因为他们在新闻报道中不得不把眼光转向世界,他们的足迹也随之踏遍世界各个角落。(1)全球化媒介的雏形

全球化媒介是和全球化运动相辅相成的产物。

①网络技术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互联网奠定了基础,已经形成一个快速、立体、交叉的世界共用的媒体雏形。跨国媒体公司和超大规模的传媒集团扩张到全世界,中国也把卫星电视送到全球各地,形成传统媒体的全球化。通过合资企业和其他经济上的结盟形式,媒体的生产和消费也出现全球化的倾向。

②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全球传播,各国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是推动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力量。引导各国人民稳步达到全球化的预定目标,需要全球传播正确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说明全球化的结构性变革。(2)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①随着媒介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的界限和世界地缘政治的格局发生变化,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传播受到更具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全球传播的冲击。

②全球传播是指在全球意识引导下,以网络媒体为主的对各国的信息传播,是以认识到地方性事件具有全球性后果、全球问题的相关性和全球整合为一体的重要性、接受并相互承认文化差异的全球主义为基础的。

③全球传播则呈现出蜂窝模式,表现为网络互动形态。全球化传播模式以先进文化为中心,以信息辐射的路径整合人类的认识,达到先进文化世界化的目标。(3)全球传播的平等权利

①针对国际信息传播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世界传播新秩序的要求。以美国政府和美国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控制的媒介反对这场运动,再加上这次运动自身的弱点,因此很快失败。

②在数字化传播时代,落后国家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大,传播的不平等更为明显。传播权的平等不仅在于国家是否有大型的媒介,公民手中是否有更多的电脑,而且更在于公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和多少信息,是否有权利用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全球传播的平等权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中自然实现的。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必然走向世界,落后文化只能是民族的,以至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最后消失。在今天,只有把说明世界发展方向的创新文化传播给全球,平等分配信息权才有实际意义。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概念题

1.三网融合[北大2016、2013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

2.媒介公信力[华中师大2015年研;北师大2010研;清华大学2009研]

二、简答题

1.简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复旦大学2013研]

相关试题: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人大2010研]

2.简述印刷媒介的特点。[北师大2013研]

三、论述题

1.请结合现实论述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南开大学2011研]

相关试题:联系新闻传播的实际,谈谈你对新闻媒介正负效应的看法。[中南财大2007研]

2.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世界媒体峰会上的发言中说:“各类媒体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受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请根据个人理解,试析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要内涵、相互关系及形成要素。[北大2010研]

3.“混搭”模式下,新媒体带来怎样的变化?[人大2012研]

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三网融合[北大2016、2013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

答:“三网融合”又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运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入、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2.媒介公信力[华中师大2015年研;北师大2010研;清华大学2009研]

答:媒介公信力,是指媒介在受众中形成崇高的威望而赢得受众的信任,包括媒介的信用、信息的可靠性和受众的信赖。媒介公信力包括四个要素:①受众整体信任的稳固性,对媒介的消息来源和新闻的真实坚信不疑;②受众整体信念的坚定性,即对媒介的立场、观点和对时事分析抱有完全肯定的态度;③受众追随媒介号召力的果断性,当媒介发出动员的议程时,受众毫不犹豫地响应,随之会出现某种社会行为;④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每日或经常自觉接触媒介,媒介的发行量、覆盖率较大,并稳定不变。缺少公信力的媒介像人缺少食物和空气一样无法生存。

二、简答题

1.简述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史。[复旦大学2013研]

相关试题:简述互联网传播的发展历程。[人大2010研]

答:(1)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①现在的互联网前身,是l969年问世的“阿帕网”(ARPANET)。“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使用仅限于军队和为军方服务的高校科研机构。

②接替国防计划署管理互联网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TCP/IP通讯协议,出资建立名为NSFNET的广域网。至此,互联网基本摆脱军方控制,并且逐渐成为一种便捷的“民用”媒介。

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机构开始大举介入互联网,从而进一步推动这一民用化趋势,充分挖掘了因特网通讯、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民用功能扩展到电子邮件(E—mail)、传输各种文件的“文件传输协议”(FTP)、进行远距离访问的“远程登录”(Telnet)以及满足人们实时交流欲望的各种即时聊天功能等。

④至此,互联网的基本平台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万维网(即World Wide Web——WWW,亦称Web)和网络“浏览器”的普遍使用使它的发展又步上一个新的台阶,网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态与传播生态,其中自然也对兼及社会与传播的新闻媒介产生巨大的影响。(2)互联网与传播

①互联网被视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种提供某种信息的媒体,而只是一种信息平台。个人、团体、传统大众媒介、权力组织,只要拥有一定的设备和技术,就可以上这个平台,创造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博客。它没有提供不同于其他媒介的内容,但具备了将各种信息形态,如图文、声音和活动图像相互转换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同步交互传播的能力,以及全球性高时效的传播能力。

②互联网传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全球性的传播形态,封闭而狭隘的地方性传媒将难以面对巨大的免费网络传播的挑战;同时,全球性新闻生产、地区性分配、用户取向标准正在改变,传统的传播理论和新闻教育也要相应作出调整。这也给国际交流带来了新的问题,不同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国家,能多大程度上实现认同,会否出现媒介帝国主义,这都是要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③互联网传播意味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和各种层出不穷的网上数字化的新型传播方式或模式不断涌现,未来的传媒可能只有一种,即数字化媒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公司与传统媒介集团正在联手,探索实现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的融合,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各大报纷纷成立网站和网络版。

2.简述印刷媒介的特点。[北师大2013研]

答:印刷媒介指将文字、图片等内容排成版、涂上油墨、印在纸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刊等物质实体。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它具备以下特点:(1)优点

①就媒介本身特性而言,印刷媒介优点有:

a.易保存,可重复。和电子媒介的一纵即逝相比,印刷媒介可以被保存,而且可保存的时间较长。被保存的报纸、杂志等可以被重复阅读。有剪报习惯的读者还可重复利用印刷媒介上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广播电视的内容可以被储存,但对储存设备要求很高,数据也很容易流失。

b.可便携,方便阅读。印刷媒介材质相对于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而言轻便,易折易放。因此,读者可将其随身携带,方便其随时阅读。

②对于受众而言,印刷媒介有以下优点:

a.自由选择权。印刷媒介由受众主动选择阅读。一般而言,报纸刊物等的发行方式是订阅与零售。读者在选择是否接触印刷媒介上自由度较高。此外,报纸、杂志等产品售价便宜,对读者的经济水平要求不高,加上种类繁多,因此,读者可以用较少的钱进行较多的选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