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新技术(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3:08:48

点击下载

作者:周席华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油茶种植新技术(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

油茶种植新技术(新·奇·特种植养殖丛书)试读:

前言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茶面积有4 500多万亩,油茶子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吨,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80%以上。用油茶种子榨取的茶油是优质食用油,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油茶还能通过油脂的深加工生产高级保健食用油和高级天然护肤化妆品等,茶油的副产品茶枯饼可提取茶皂素、制抛光粉和复合饲料,茶壳可提取糠醛、鞣料和制活性炭等,通过综合利用可大大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增加食用油料供给、保障粮油安全、缓解耕地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 2006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茶基地面积要达到7 000万亩,茶子年产量达到250万吨。油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油茶适生区正在掀起油茶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目前全国处于盛果期的油茶林,主要是20世纪70—90年代栽植的老林分,普遍存在树龄老化、良种使用率低、初植标准不高、抚育管护粗放、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显著的问题,油茶增产潜力远未发挥出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油茶科技的进步,各地新建油茶生产基地良种良法水平的提高,高产高效的油茶林基地不断涌现。湖南、江西、湖北、广西、浙江等主产区,良种良法水平高的油茶林亩产茶油超过了50千克,是老油茶林平均亩产量的10倍以上,其生态、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油茶产业规划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产业的科技支撑。油茶种植基地建设作为产业的基础,将在产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油茶的良种良法种植管理,我们编写了《油茶种植新技术》一书,书中引用了全国尤其是油茶主产区和中北部地区的油茶科技新成果和新技术,旨在为农林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林农服务。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油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了油茶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油茶良种的经济性状和适生区域。第三章介绍了采穗圃营建、油茶芽苗砧嫁接、轻基质工厂化育苗、扦插育苗等油茶良种苗木繁殖技术。第四章介绍了新造林、幼林管理、成林管理、采收贮藏的相关技术。全书尽可能体现通俗易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盼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编者2011年5月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种植油茶的意义

1.是缓解我国食用植物油短缺问题、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需要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全国食用植物油60%以上依靠进口。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粮食,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如果按照现有油茶林进行改造并在适生地区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在稳定发展7 000万亩(1亩折合约667平方米,下同)油茶的前提下,茶油总产量就可有望达到250万吨,占到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2.5%。如果以油菜亩均产油40千克计算,相当于置换出6 000多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于保障食用油供应,而且对于维护粮食安全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2.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同时又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2009年油茶子价格突破0.6万元/吨,毛油价格高达4万元/吨,茶油副产品茶枯饼价格也达到1 800元/吨。据测算,与油料农作物相比,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的产值,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与杉木相比,每亩优质油茶林进入稳产期后的年收益要比杉木林高出1倍左右。而且油茶作为油料树种栽培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经营管理技术比较成熟,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就能形成一个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3.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必然要求

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子油和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个百分点和1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国有血脂异常患者和高血压患者2.9亿人,长期食用茶油,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4.是绿化荒山、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需要

油茶为深根性树种,根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趋水趋肥性,有较强愈合力和再生力。油茶树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红壤、黄壤,pH值在4.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宜于丘陵和山区发展。另外,油茶四季常绿,花多且美,树干光滑,叶厚革质,有防火阻隔作用,因此也是高档的观赏树种和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二)油茶种植历程和现状

我国油茶发展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为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第2个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为油茶生产恢复发展阶段;第3个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为油茶生产平稳发展阶段;第4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油茶生产快速发展阶段。

1.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油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在国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各地林业部门制定了各项政策,组织山区群众发展油茶。这一时期,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对大面积荒芜的油茶林进行了垦复,产量逐渐上升,1952年全国茶油产量为5万吨,1956年茶油产量达到8万吨。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经营管理主要靠“人种天养”,导致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油产量2.5千克,这是一个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生产时期。但是,油茶生产同大力发展的粮棉生产一样,同样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缓解了国家食用油不足的困难。

2.油茶生产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20世纪60—70年代。1958年以后,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油茶生产出现滑坡,产量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大面积营造油茶林基地的群众运动,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大片油茶林。1976年产量退到建国初期的水平。从1976年开始至1979年,国家专项拨款1亿多元,用于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基地,推动了新林营造和老林改造,油茶林面积迅速增加,产量稳步上升,“六五”期间油茶子的产量比“五五”期间增长了24%,茶油产量达到11万吨。这一时期,土地和山场归集体所有,虽然油茶生产有起有落,但是由于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地块相对集中,抚育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油茶科研的加强,油茶示范场的建立,油茶农家品种在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产量也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加上茶油加工产业落后,大规模油茶基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使得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

3.油茶生产平稳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20世纪80—9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多优惠政策被落实,新品种新技术逐渐推广,油茶产量逐年增加,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全国油茶林面积比建国时扩大了50%,一度达到6 000万亩的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比较效益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油茶生产再次跌入低谷,不少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被改种比较效益好的果树或其他经济林、用材林,油茶面积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油茶低产林改造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加大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良种化的推广应用,油茶生产有所回升。到20世纪末,由于油茶面积稳中有升,虽然单产没有明显提高,全国茶油年产量还是稳定在13万吨以上。由于油茶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其推广应用工作进展缓慢,低质、低产油茶林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难以形成高产油茶林基地。同时,茶油产品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深度开发能力受到限制,以致油茶产业仍处于低水平徘徊局面。

4.油茶快速发展阶段

第4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先后3次对山区综合开发发展油茶作出重要批示。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颁布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7年9月,国务院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温家宝总理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尽快把油茶产业发展起来。2009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发布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油茶林基地面积达到7 000万亩,年产量将达到250万吨。随着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各级地方政府对油茶的认识不断提高,纷纷把油茶种植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脱贫致富、农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油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油茶适生区正在掀起油茶发展的新高潮。

5.油茶生产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油茶种植面积4 531万亩,主要分布于我国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其中以湖南、江西、广西3个省(区)油茶面积最大,分别为1 778万亩、1 120万亩和552万亩,3个省(区)占全国油茶种植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子97.6万吨,生产茶油26.3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8千克。目前湖南、江西、广西、湖北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亿株。各地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50千克,有的亩产茶油在50千克以上。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子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8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4万吨,茶皂素1.9万吨。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茶果有效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化,精炼高级茶油技术已逐步成熟。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正在深入,油茶子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油茶科研生产方面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油茶科研生产发展较快,基地建设面积不断扩大,苗木良种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规模化快繁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1.良种选育与种质资源收集

油茶良种选育方面,主要包括种质资源清查,优良单株、无性系和家系选育等。20世纪70年代以前,油茶研究侧重于种质资源清查与收集,清查出山茶科内可供食用的30多个油茶物种,如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等。先后整理了160多个普通油茶地方品种,通过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了岑溪软枝油茶、中苞红球、巴陵油茶、白皮中籽、阳春油茶、衡东大桃、永丰观音桃、鄂东大红果、攸县油茶等优良农家品种。7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根据油茶高产、稳产、少病、经济性状优良等几项重要指标,选择了一批优良单株。油茶选优标准的确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茶的选优工作,到1982年全国已筛选出上万株优树。1992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所庄瑞林在普通油茶中通过选优、无性系测定和无性系全国区域性鉴定,选出了亚林4号等19个高产品种和一批优良无性系;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所韩宁林研究员主持选育的长林系列品种,已成为油茶生产中主要的良种来源;湖南省林科院陈永忠等选育出湘林系列等60多个优良无性系;江西省林科院徐林初等筛选出赣无系列等50个优良无性系;湖北省林科院潘德森、周席华、邓先珍等选出了鄂油系列10个优良无性系。

在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方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山茶属种质资源,并进行了保存利用等技术研究,分别在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广西南宁、浙江富阳建立了面积200亩以上的山茶属种质基因库,共收集山茶属物种、普通油茶的农家品种、无性系及家系1 500余个。油茶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无性系间配合力测定等研究和杂交育种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对油茶授粉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等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生物技术在油茶遗传改良上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油茶含有许多重要的优质基因,如油茶品质、抗逆性等,分离克隆这些基因,对于油茶以及其他林木乃至农作物的遗传改良具有重大价值。不同油茶品系间油脂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寻找并控制油茶油脂转化基因,对油茶油脂品质进行改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均处于初步研究状态,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无性系规模化快繁技术

油茶无性系规模化快繁技术主要是指油茶嫁接技术,包括油茶高接换冠技术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所首次使用的“油茶插皮接法”和广东韶关林科所首先应用的“油茶拉皮切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树高接换冠,为营建油茶良种采穗圃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密度调整、控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达到高产多出优质穗条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所率先提出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总结出芽苗砧的培育、接穗处理、嫁接方法、接后保湿管理等技术措施,具有成活率高的优点,大大缩短了嫁接苗的育苗周期,降低了育苗成本,实现了油茶良种嫁接苗的规模化繁殖。近年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研发出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新技术,就是以轻基质网袋容器为苗木载体,与芽苗砧嫁接育苗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设施苗木生产的方法,具有透气、透水、透根性能好,苗木长势健壮,运输便利等优点。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每年繁殖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在6 000万株以上,2009年更是达到3亿多株。

3.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随着油茶高产无性系的筛选和良种嫁接苗规模化繁殖技术的突破,油茶丰产栽培走上了优良无性系造林的新阶段。此期间系统开展了油茶生物学、生态学与丰产栽培的关系及其生理生化特性与油脂转化规律的研究,并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与区划、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研究等。湖北麻城、江西进贤、湖南岳阳、广西南宁等地还开展了油茶早实丰产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使用良种、合理密植、修枝整形和防治病虫等管理技术,成效明显。如湖北省松滋市1.10亩茶林,连续4年年平均亩产油54.3千克;湖南省邵东县10亩油茶林平均亩产油超过50千克;浙江省常山县2.2亩试验林,连续测产14年,年平均亩产油35千克;浙江省富阳市1.1亩试验林,连续3年年平均每年亩产油55千克。近年来,轻基质容器育苗得到重视和推广,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等省提倡和推广轻基质容器苗造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密度调整、修剪和群体丰产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修剪促进了油茶的生长和结果,产量大幅度提高。油茶林滴灌试验证明,旱季对油茶进行滴灌增产效果是很显著的。经过滴灌处理,能发挥多年持续效应,为油茶丰产稳产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在油茶菌根研究上,浙江省常山油茶研究所发现油茶有内生菌根,为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油茶产量创造了新途径。近年来,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开展油茶林地平衡施肥技术研究,研究发现叶面积结构及有机物积累与光照有密切关系,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为油茶林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施肥后产量可提高3~5倍。油茶春梢光合与呼吸强度的初步研究、油茶种子安全运输及适宜播种期的研究、油茶种子萌发过程及其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研究、油茶花粉形态电镜观察以及油茶授粉生物学的研究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油茶林放蜂和立体栽培模式的研究,实现了油茶林木和林地的双重效益。油茶无性系苗造林技术、丰产栽培的管理技术、立体经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广,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基本形成了油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油茶低产林改造研究方面。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开展“油茶先导工程”和低产林改造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采用高产新品种和优良无性系大树换冠改造的低产林,结果早,增产潜力大。如湖南衡东县4 000亩油茶低产林,通过改造技术措施后,平均亩产油由改造前的4千克上升到改造后的19.9千克。湖北省麻城市5 000亩油茶低产林,通过采取加强垦复、改良土壤、合理施肥、控形修剪等措施,平均亩产油由改造前的4.7千克上升到改造后的18.3千克。

4.病虫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和茶梢蛾等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油茶煤污病的研究由过去的以防虫治病发展到用菌治病,浙江省青田县油科所用多毛菌防治,寄生率达95%~100%,而且可以自行散布,比用虫治病效果好,简单易行。浙江省武义县林场对油茶炭疽病进行多年综合防治,病情减轻了70%~80%。云南省广南油茶试验站和浙江省常山油茶研究所在茶梢蛾天敌的保护工作上摸索了一些方法,使茶梢蛾危害程度降低了20%以上。近几年,抗炭疽病选育工作引起了重视,经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单位研究,认为攸县油茶是抗油茶炭疽病的物种,并选出了一批抗病家系和无性系。湖南省林科院用钴照射油茶尺蠖后期蛹羽化的雌雄成虫,使其失去生殖能力,为防治尺蠖开辟了新途径。江西省森林病虫防治站利用油茶毒蛾性外激素引诱雄蛾获得成功。各地应用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防治油茶害虫较多,在茶梢蛾、毒蛾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5.研究发展趋势

我国油茶科研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有些内容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手段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油茶科技成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为提高我国油茶科技水平,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生产的发展,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研究手段,为我国油茶生产向管理园艺化、苗木良种化、产品标准化方向发展而努力。

育种目标总的趋势是培育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选育适于“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的品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目标。高光效低光呼吸育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以提高光合产物和减少消耗来增加产量,达到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的作用。广泛收集、保护和利用育种资源,做好稀有珍贵物种的保护工作,有计划开展良种资源性状的研究,摸清我国油茶主要栽培种、杂种性状变异、群体变异和遗传规律,为将来育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母本与子代的遗传规律,成龄与苗期变化规律的研究,探索解剖生理和生化的指标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以提高早期鉴定的方法,加快育种进程。

在栽培技术上应实行集约经营,走园艺化管理道路,对现有林实行分类经营,加强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区域栽培的基础上,提出各栽培区、各品种丰产技术措施,进一步研究菌根的利用。根据土壤、叶片分析提出油茶林平衡施肥标准和方法。加快对油茶发展条件、群体和个体生育特性规律及光能利用的研究,进一步找出花期与产量、栽培技术与产量的相关性,提出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在病虫害研究上,摸清我国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消长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同时,切实做好虫情预报工作,深入开展抗病基因的选育工作,使油茶病虫害防治进入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全新阶段。

(四)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支撑为保障,以良种壮苗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创精品名牌为抓手,大力推行良种良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1.以科学规划指导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产业发展切忌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一是要认真做好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近期规划主要是打基础,抓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尽快多出苗、出好苗,为远期规划大面积发展油茶提供优良种苗。同时,要加强对成林油茶树的抚育、垦复、嫁接、施肥和更新改造,提高现有油茶产量。二是要按照规划办事,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配套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为油茶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以规划整合扶贫资金、移民项目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政策性资金,重点投入油茶开发。要扩大信贷投入,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对油茶产业化经营倾斜。要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社会各种要素向油茶产业聚集,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高度重视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工作

种苗是营林工作的基础,良种壮苗对油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抓种苗必须从优良品种抓起,只有抓好油茶良种采穗圃等良种基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油茶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种植基地是产业的基础,科学种植的关键是要做到“良种良法”。加强基地建设的科技支撑工作,一是要围绕产业建设超前进行良种培育和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科研工作,不断研究出新良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要把良种培育工作作为支持的重点,良种培育单位应是有实力的科研部门;二是及时建设良种展示、新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起示范、引导、辐射作用;三是通过制定奖励使用“良种良法”建设基地政策,执行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等行政、技术措施,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实现“良种良法”种植。

3.建立油茶科研协作体系,开展油茶良种培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应整合科研力量,组成科研、教学与生产三结合的油茶科研协作体系,协同开展油茶科技攻关工作。一是抗逆性强、高产稳产优质的优良品种培育研究。二是良种壮苗的规模化无性繁育技术研究。三是以品种配比、平衡施肥、整形修剪、人工辅助授粉、无公害病虫害防治为主的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四是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实现标准化栽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茶的综合效益。

4.建立健全油茶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油茶生产的认识。二是科研、推广、经营、贸易联手,建立科技推广网络,形成科研+基地+农户+销售的经营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着力加强示范样板林和基地建设,发挥示范样板林和基地的带动作用,辐射推广科技成果。四是重视培训林农技术骨干,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形式,将科技意识、手段和具体技术措施直接交到农民手中。五是大力加强种植业主技术培训,组建强有力的油茶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加速油茶产业发展。

5.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争创精品名牌

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油茶产业。开展油茶精深加工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改善加工工艺研究,提升产品的特性。开展油茶副产品的加工研究,进一步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应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油茶产业发展。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流转,逐步将零星分散的油茶林向民营企业转化。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现有的油茶加工企业进行整合,争创名牌产品。

二、油茶生物学特性及主要良种介绍

(一)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1.油茶主要形态特征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树高一般为2~4米,基径为8~20厘米,树龄100~200年,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树高达6~8米,树径30~40厘米,树龄可达400年。树皮幼壮龄时为棕褐色,光滑,老龄时期为灰色或灰褐色。

枝条为棕褐色或淡褐色,有灰白色或褐色短毛。小枝有顶芽1~3个,一般紫红色为花芽,黄绿色为叶芽,中间1个为细长的叶芽,鳞片紧密。

叶一般为椭圆形、卵形,单生、互生、革质,长3.5~9厘米,宽1.8~4.2厘米,一年生叶柄上有较密灰白色或褐色柔毛,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为较深的锯齿,上端密下部稀,幼叶齿端具黑色革质小刺,老叶脱落,中脉两边均稍突起,表面中脉有淡黄色细毛,侧脉近对生,叶表面显光泽。

花为两性花,白色,罕见有少数植株的花瓣有红色或红斑。花无柄。萼片4~5枚,彼此相等,呈覆瓦状排列,角质,萼的外面全被银灰色丝毛,花瓣倒卵形,脱落性,5~9枚,彼此分离,一般光端凹入;雄蕊多数为2~4轮排列,内轮分离,外轮2~3轮的花丝有部分联合着生于花瓣基部;雌蕊通常与花瓣相连脱落。花药黄色,罕见花药变成花瓣状,形成了重瓣花。雌蕊一般比雄蕊短,3~5分裂,柱头稍膨大,子房密被银灰色或淡褐色绒毛,子房3~5室。

朔果圆形、桃形、橘形等不一,成胞背开裂。幼果被青色毛,成熟时一般无毛。每果约有70%以上胚珠发育成种子,有1~16粒,一般4~10粒,每室有1~4粒饱满种子。种子茶褐色,黑色,种仁白色或淡黄色,胚微突与种子同色。

2.生长发育特性

油茶的个体发育过程,分为幼年、成年、衰老3个阶段,在栽培上可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制订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提出各阶段管理的中心任务,达到速生、早实、丰产、稳产的目的。(1)幼年阶段。油茶的幼年阶段,是指种子播种后,从胚芽萌动开始至植株进入开花结实这一阶段。包括胚芽期、幼苗期和幼年期。

1)胚芽期。油茶种子分种皮和种胚两部分,种胚由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四部分组成。播种后,当满足发芽条件后的种子吸水膨胀,种胚开始萌动生长,种皮胀破,胚根从种脐珠孔处伸出,子叶柄伸长,把胚轴推出种子外侧,便于胚根往下伸长,胚芽直立,失去了种子的形态,成为直立于土中的个体,但胚芽尚未出土形成绿叶,此时的营养物质完全靠子叶供应,形态上的变化和发展只是为过渡到为光合作用建立基础,上胚轴继续伸长,突出地面,标志着胚苗结束,幼苗期开始。发育完全的油茶胚苗,可分为上胚轴与下胚轴,上胚轴顶端具胚芽,下胚轴末顶有根尖,上、下胚轴的连接处有节,两侧着生子叶,子叶柄宽扁,长6~8毫米,宽3毫米左右,黄白色。认识油茶胚苗期的形态发生特点,对培育芽苗砧有实际指导意义。

2)幼苗期。当胚苗的上胚轴不断伸长突出地面,长出茎叶形成正常油茶植株起至当年生长停止,这一阶段为幼苗期。油茶幼苗期主要特点是由胚苗期的胚性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独立生活方式的阶段,在形态上建立营养器官,特别是绿叶的形成、芽叶的原始性状明显。油茶在幼苗期一般主干不分枝,不开花结实。这个时期幼苗生长依靠子叶储藏的养料,同时,又要靠幼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胚芽出土时红色,幼茎淡绿色后变紫褐色,密被淡黄色粗毛,具初生不育叶3~5片。油茶幼苗的生长是有节奏性的,一年内有3~4次生长与休眠的交替期。自5月至11月间苗高与苗径生长各出现3次生长高峰期。1个高峰期过后即出现1个生长缓慢的休眠期,所以休眠是幼苗生长1个阶段后发生的。生长与休眠是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休眠是生长的准备阶段,生长又是休眠的基础。

3)幼年期。油茶幼苗于翌年初春结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次冬眠后,就进入了幼年期。幼树开始开花、结实,标志着已向成年阶段过渡。油茶幼年期的主要特点是:子叶已脱落,幼树已完全脱离胚性的营养方式,靠光合作用进行独立的营养生活,在形态上,根系由直根系类型发展为枝根系类型的阶段,主干不断分枝,树冠由轴分枝发展到合轴分枝,油茶幼年期主要是营养生长,不能进行生殖生长。

油茶幼年阶段的存在,限制了结果年龄的提早。但是幼年阶段是壮年阶段的基础,如果不能在幼年期间进行一定程度的旺盛的营养生长,使结实期有良好的骨架,则进入衰老期也早,所以要使油茶有良好的树体结构,必须从幼年阶段开始培育。油茶幼年期的长短因物种、品种而有所差异,一般在2~6年。(2)成年阶段。油茶实生苗经过旺盛的营养生长的幼年阶段,地上和地下部分达到一定大小之后,才能转变为有开花能力的成年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年阶段一结束就立刻转入成年阶段,中间还存在一定时间的过渡阶段,因为随着实生苗的生长是从顶端分裂最旺盛的部分开始的,所以有一段时间幼年阶段和成年阶段是同在1年树体内混合存在的。因此,可把成年阶段划分为生长结果期和盛果期两个时期。

1)生长结果期。油茶从幼年阶段进入成年阶段即由初果期到盛果期,中间有一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实质是树体结构基本构成,从营养生长占优势逐渐与生殖生长趋于平衡的阶段,即树龄6~10年这一阶段。此时树体生长旺盛大量分枝,树冠迅速扩大,开花结实量逐年增加,产量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2)盛果期。盛果期是油茶大量结果时期,也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时期,此时树冠与根系已扩展到最大限度,产量达到高峰,油茶盛果期新梢集中到树冠外层,形成顶端优势,结果部位外移。油茶进入盛果期后,生殖生长占优势,对光、温、水肥需求也多,如管理不当,每年的产量波动很大,形成结实的大小年,有时情况非常突出,还会出现早衰现象。油茶盛果期的长短与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水平和栽培品种有关,在正常情况下,油茶10年后进入盛果期,可以延续50~60年。(3)衰老阶段。衰老是指油茶组织走向死亡过程中的自然变化。油茶进入衰老阶段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是骨干枝衰老或干枯,吸收根大量死亡并逐渐波及骨干根,根幅变小,根颈处出现大量的不定根。衰老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周期性的花果负荷繁重,大小年非常明显,落蕾落花现象严重。树冠出现大量枯枝,萌芽力显著衰退。芽小而少,这时对这种衰老的油茶林应尽快加强抚育管理。

总之,油茶的个体发育由幼年到老年的生物学变化是有规律的,有严格顺序的动态发展。因此,采取的一些技术管理措施,必须符合这一系列有规律性的变化要求,使之发生良好的作用。

3.油茶的年发育周期

油茶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遗传适应性与年周期中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表现出有节奏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油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生长发育形成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油茶的年发育周期。认识油茶的年发育周期,掌握其规律,是正确制定各项管理措施的基础。(1)根系生长特性。油茶树根系发达,是喜酸性的阳性树种,幼苗时稍耐阴,根系直立发达,在pH值4.5~6的酸性红壤上生长良好,寿命长达100年以上。油茶属两性虫媒花,花期10—12月,果实翌年10月成熟,经济收益期超过50年,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百年大树挂果累累的情况也很普遍。

油茶属直根植物,主根发达,幼年阶段主根生长量一般大于地上部分生长量,成年时正好相反。成年时主根能扎入2~3米深的土层,吸收根主要分布在5~30厘米深的土层中,且以树冠投影线附近为密集区,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趋水趋肥性。

油茶根系每年均发生大量新根,早春当土温达到10℃时开始萌动,3月份春梢生长之前出现第1个生长高峰,这时的土温17℃左右;其后与新梢生长交替进行,当温度超过37℃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9月份,果实停止生长至开花之前又出现第2个生长高峰,这时的土温是大约27℃,12月后逐渐缓慢。(2)油茶新梢的年生长规律。油茶的新梢主要是由顶芽和腋芽萌发,有时也有从树干上萌生的不定芽抽发。油茶顶端优势明显,顶芽和近顶腋芽萌发率最高,抽发的新梢结实粗壮,花芽分化率和坐果率均较高。结果枝是春季抽发的新梢,该新梢能分化出花芽,并能开花挂果。树干不定芽萌发常见于成年树,有利于补充树体结构和修剪后的树冠复壮成形。油茶幼树生长旺盛,在油茶主产区立地条件好、水肥充足时一年中可抽发春、夏、秋和晚秋等多次新梢,进入盛果期后一般只抽春梢,生长旺盛的树有时亦抽发数量不多的夏秋梢。

春梢是指立春至立夏间抽发的新梢,数量多,粗壮充实,节间较短,是当年开花、制造和积累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强壮的春梢还可以成为抽发夏梢的基枝。春梢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树体的营养状况,同时也会影响到树体生长和来年结果枝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培养数量多、质量好的春梢是争取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之一。

夏梢是指立夏到立秋间抽发的新梢,一般6—7月抽发。幼树能抽发较多的夏梢,促进树体扩展。初结果树抽发的夏梢,少数组织发育充实的也可当年分化花芽,成为来年的结果枝。

秋梢是立秋到立冬间抽发的新梢,一般9—10月抽发。以幼树和初结果的或挂果少的成年树抽发较多,但由于组织发育不充实,不能分化成花芽,在亚热带北缘的晚秋梢还容易受到冻害。(3)芽的生物学特性。

1)油茶芽的种类及特性。油茶新梢生长和新叶展现的同时出现了顶芽和腋芽,顶芽一般1~3个着生在一起,有时出现丛生芽,有5~6个或十几个,中间1个为叶芽。腋芽一般1~2个着生在一起,多的可达5~6个,其中1~2个为花芽。

顶芽和腋芽初期形成时体积很小,腋芽长约1毫米,径0.5毫米,顶芽比腋芽大,长约2毫米,径约0.8毫米,凡3个以上着生一起的顶芽,中间的芽比较粗大,两侧者较细,开始难用肉眼区别花芽与叶芽,到5月中旬方可识别。凡圆而粗、呈红色的为花芽,细扁而尖、呈青绿色为翌年萌发新梢的叶芽。花芽和叶芽原本是由同一分生组织分化而成,只是当芽发育到一定时期,花芽才表现出与叶芽不同的内部结构,这就是花芽分化。

2)油茶花芽分化规律。花芽在春梢上的分布量与树龄、经营水平、树冠和枝条的不同部位有关。在同一植株上,树冠中部的花芽多;在一根枝条上以顶端的花芽较多,多的达7~8个。叶腋间普遍有花芽出现,多分布在枝条的第4~5节。据调查,成年树花芽分化率高达47.9%,幼年树为35.2%,老年树最低。同一植株树冠上、中、下层的花芽分化率是逐渐递减的,树冠南向较北向分化率高。从整个植株而言,中果枝的花芽数所占的比例最高,短果枝次之,长果枝最少。

3)油茶的花芽分化过程。油茶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处在一种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生殖生长的发生必须在营养生长减弱的时候,同时生殖生长又要求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基础才能进行。在一个枝条上花芽的分化也必须在生长停止之后才开始,所以油茶的花芽分化是在春梢基本结束生长后开始的。各地因气候条件不同,一般是5月下旬起至8月底基本结束,但也有少数花芽于9—10月分化,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晚发育的花芽大部分发育不健全。

油茶花芽形态分化可分6个时期:

①前分化期。5月上旬至5月中旬,初期花芽的生长点稍尖,外表形态与叶芽无明显区别,后期生长点分生组织分裂较快,体积显著增大,顶端呈半球形,与叶芽有明显区别。

②萼片形成期。从5月中旬至5月下旬,前期在生长点两侧开始出现原基,接着花萼原基伸长,并向内弯曲;后期生长点变得扁平,萼片继续伸长并完全覆盖生长点,同时在生长点上出现花瓣原基。

③花瓣形成期。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萼片形成的后期,花瓣开始分化,花瓣原基以不同的速度向上延伸进入中期,每片花瓣外侧长出一个突起,顶端较圆,到后期花瓣全部形成。

④雌雄蕊形成期。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花瓣形成的后期,雌雄蕊也开始出现,生长点变得更宽,并微向内凹,生长点出现一些小突起,中央3~5个较大的为雌、雄蕊原基,后期明显地形成许多层雄蕊,围绕着中央的雌蕊。

⑤子房与花药形成期。从7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雌、雄蕊形成的后期,雌蕊的下部膨大,形成“V”形的子房,雌蕊的上部伸长,并靠拢形成柱头,雄蕊也开始形成花药。

⑥雌雄蕊成熟期。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这一时期柱头继续伸长,子房膨大呈囊状形,3室,每室2~3个胚珠,此时花药已全部形成。

油茶花芽分化过程中,芽的外部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根据这种形态变化,利用肉眼在实地作花芽分化时期的粗略观测,如在萼片形成期,芽的外形较尖,鳞片紧包,鳞片数为5~6个,外部棱角较清楚。在花瓣形成期,鳞片逐渐张开8~10片。雌、雄蕊形成期,鳞片9~11个,外形棱角暂消,内部器官分化完成,芽体外形饱满圆润。(4)果实的生长发育。油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根据其特点可划分为4个阶段:

1)幼果形成期。3月初以前子房膨大幼果形成,生长缓慢,从受精开始约4个月的时间果实纵横径生长量占总量的24%左右。

2)果实生长期。自3月份起至8月下旬,生长逐渐加快,这一时期主要是体积增长,约6个月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76%左右,在该阶段出现3次生长高峰。

3)油脂转化积累期。8月下旬至10月果熟前,体积不再增加,而油脂积累直线上升。由此可见,油茶果实油脂含量增加主要来自9月下旬至采收前的时期。提前采收会大幅度降低果实含油量,对产油是个极大的损失。

4)果熟期。种子由生理成熟转入形态成熟,果皮刚毛大量脱落,果实充分成熟,种子充实饱满,种壳乌黑,有光泽或古铜色,油脂的积累达到高峰,种子无后熟作用,休眠期不明显。

在正常栽培情况下,油茶实生树一般3~4年开始开花,前几年结果数量少,6~8年有一定产量。而油茶嫁接树则提早1~2年,造林后4~6年开始挂果并有一定产量,6~8年后逐渐进入盛果期。一般盛果期平均每亩产茶油30~50千克,良种良法种植的油茶园产量更高。

(二)我国油茶的主要栽培物种

油茶广义上是指山茶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面积的树种的统称。我国山茶属树种资源极为丰富,有近200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山地丘陵。山茶属植物中,以普通油茶栽培面积最广,其他如小果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等也有栽培。

1.普通油茶

普通油茶又名油茶、中果油茶等。每年秋季开白色花,果于翌年成熟,花果同期,有“抱子怀胎”之说。通常说的油茶多是指普通油茶,是我国目前栽培面积最大、栽培区域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油茶种类,它的面积和产量在我国木本油料生产中也处于首位。目前选育的油茶栽培良种,大部分来自该物种。普通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湖北、贵州、重庆、云南、河南、江苏等省份。

2.小果油茶

小果油茶又名江西子、小茶、鸡心子等。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开白色花,果于翌年10月上旬成熟,果皮极薄,每果有1~3粒种子。小果油茶栽培面积和年产量仅次于普通油茶,为全国第2位。果实的出子率和含油率较普通油茶高,但单位产量一般不及普通油茶,在瘠薄荒芜和粗放经营条件下,小果油茶具有丰产和稳产性。小果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江西、浙江、广西、贵州、湖南等省份。

3.攸县油茶

攸县油茶又名长瓣短柱茶、野茶子、薄壳香油茶。每年2月中旬至3月底开花,花白色;果当年10月底成熟。果皮较薄,鲜出子率和干出子率很高。油质好,挥发性物质含量小于0.05%。攸县油茶是一个早实、高产、抗油茶炭疽病和经济性状优良的物种。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湖南、浙江等省份。

4.浙江红花油茶

浙江红花油茶又名浙江红山茶。花艳红色,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开放;果当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成熟,果皮较厚。浙江红花油茶一般较喜生长在海拔600~1 200米的温暖湿润地区,含油率比普通油茶高5%~10%,油质好,花可入药。浙江红花油茶适宜在高海拔地区推广。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

5.腾冲红花油茶

腾冲红花油茶又名滇山茶、野山茶、红花油茶等。花艳红色,花径最大可达14厘米。果大且壳厚,每果有种子4~16粒。腾冲红花油茶播种8~9年后才能开花结果,15年进入盛果期,花成果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好。该物种兼具观赏和油用双重功能,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部,以腾冲县最多。适栽于海拔2 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

(三)油茶栽培区划

根据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庄瑞林和姚小华的研究结果,油茶的栽培区划必须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以生物气候为主导因素,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等生态因子,进行科学划分,将油茶物种的栽培区划分为3个带、9个区。

1.油茶栽培区域划分

(1)油茶北带。

1)北带东部桐柏山、大别山低山丘陵区。

2)北带西部秦巴山地区。(2)油茶中带。

1)中带湘赣浙闽低山丘陵区。

2)中带川东盆地区。

3)中带贵州高原区。

4)中带滇北川南高原区。(3)油茶南区。

1)南带桂粤闽南低山丘陵区。

2)南带滇东南桂西高原山地坝区。

3)南带桂粤沿海丘陵区。

2.各栽培区域主要特点和栽培要点

(1)油茶北带。

1)北带东部桐柏山、大别山低山丘陵区。范围及气候:包括河南信阳地区、桐柏山麓丘陵;鄂东低山丘陵;大别山北坡皖东丘陵、苏南丘陵,以及浙江莫干山北部地区。除桐柏山、大别山外,大部为丘陵地带,冬季受华北平原寒潮影响较大,光照条件好,降水量900~1 000毫米,冬季风大,相对湿度低,常有干冻现象。

栽培要点:油茶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山脚阳坡和山麓丘陵阶地,土层深厚地方生长良好。选用普通油茶的早花类型的良种为宜。

2)北带西部秦巴山地区。范围及气候:包括湖北的十堰,陕西秦岭南坡的汉中、安康,甘肃武都南部,四川的仓山、大巴山北坡,河南的南阳地区西南部。年降水量800~1 000毫米,6—8月降水比较集中,但冬、春易旱,有风沙、寒潮侵袭。

栽培要点:是油茶的主要栽培地区。普通油茶宜选早花良种,在海拔600米以下的盆地周围向阳背风、土层深厚的缓坡造林。汉阳、安康一带可发展长瓣短柱茶。(2)油茶中带。

1)中带湘赣浙闽低山丘陵区。范围及气候:包括浙闽山地、大别山南麓沿江丘陵、江南丘陵、桂中北及粤北丘陵。属太平洋季风湿润气候,春夏多雨,4—6月降水集中,年降水量900~1 200毫米以上,中北部有寒潮入侵,秋有早霜出现。

栽培要点:是我国油茶的主要栽培地区,油茶林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80%左右,普通油茶以早、中花良种为宜。此外,此区还可种植小果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等,但这些物种都有特定的适生条件要求。普通油茶在南部宜选海拔800米以下的中低山,北部宜选海拔600米以下的阳坡山腰、山脚缓坡、土层深厚地区造林,丘陵红壤地带应当选土层深厚地段栽培。北部应适当选择早花良种。小果油茶在海拔400~600米向阳缓坡、土层深厚的地带栽培。攸县油茶自然分布较广,湖南、江西、湖北和陕西均有生长。本种适宜在早春温暖、少雨、土层深厚、肥沃的丘陵地区栽培。浙江红花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宜在本区中低山海拔600~1 000米(中部)、海拔400~800米(北部)山区、土层深厚的山地黄壤和黄红壤地带栽培。浙江红花油茶、攸县油茶和茶梨在南亚热带春雨连绵地区栽培,结实性差。宛田红花油茶为局限性分布物种,在本区西南部山地造林为宜,东北部结实性差,不宜造林。

2)中带川东盆地区。范围及气候:包括四川盆地及其周围的山地。盆地因地形影响,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和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最冷月气温多超过6℃,年降水量1 000毫米左右。

栽培要点:本区为普通油茶分布的西北部边缘地区,由于盆地云雾多,日照少,对油茶生产具有一定影响。宜选择盆地中的丘陵、山地或开阔谷地、坝区,海拔300~700米的阳坡,土层深厚的地带栽培。

3)中带贵州高原区。范围及气候:包括贵州东部、四川南部、湖北恩施、湖南武陵山西北、广西十万大山等山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5~16℃,夏季甚凉,冬季阴寒。年降水量900~1 500毫米,湿度大、云量多。

栽培要点:以普通油茶为主。由于地形、气候特殊,营造油茶林一定要注意地形和土壤条件的选择。应在红壤、黄壤分布区海拔300~600米坝区,开阔的阳坡栽培,石灰岩分布区和喀斯特地带不适宜栽培。

4)中带滇北川南高原区。范围及气候:包括云南中北部、四川南部及贵州西部高原地区,海拔多在1 500米以上,地形错综复杂。高原气候因受地形影响,西北部与东南差异很大,前者年均温不到10℃,后者可达20℃左右,大部分坝区在15℃左右。四川南部及贵州西部高原地区分别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影响,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年降水量一般在1 0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春季干旱。

栽培要点:本区油茶主要物种有普通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和威宁短柱油茶。普通油茶:在本区的昆明、楚雄一带有一定的面积,多栽培在海拔1 800米以上的平缓地带,生长良好,产量较高,是该种在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适生栽培地区。腾冲红花油茶:高海拔地区局限性生态幅物种,分布在腾冲一带海拔1 400~2 300米坝区。在西部高原坝区很有发展前途,宜在向阳缓坡、土层深厚处造林。威宁短柱油茶:为本区贵州西部高原的局限生态幅物种。大都在海拔1 000~2 700米的高原上,宜在高寒地区、山地黄棕壤的高原栽培,中低海拔地区不宜栽培。(3)油茶南带。

1)南带桂粤闽南低山丘陵区。范围及气候:包括闽南沿海地区、广东中部、广西中东部低山丘陵以及台湾西北部。该区以丘陵为主,海拔大都在500米以下,北部少量低山,迎风坡雨水较多。全区以红壤为主,分布在丘陵及高地上,自然肥力较差。

栽培要点:本区油茶主要栽培物种有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越南油茶。普通油茶:本区为该物种分布的南缘,以选择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阳坡中下部或土层深厚的缓坡造林为宜。广宁红花油茶:选择低山谷地向阳缓坡地带栽培,本物种在中亚热带不宜以油用栽培发展。博白大果油茶:只宜在本区南部,选择低山河谷两侧山脚土层深厚肥沃地带,利用小地形条件局部地区栽培。越南油茶:喜高温湿润气候,本区南缘亦是该物种的栽培北界,宜在沿海避风地区栽培,向北不宜发展。

2)南带滇东南桂西高原山地坝区。范围及气候:包括广西百色地区山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坝区。除小型的山间盆地、坝区外,多为高山峡谷,海拔多在1 500米以上。本区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5—9月降雨集中。

栽培要点:是普通油茶的适生栽培地区,适宜选择海拔300~1 300米的坝区周围或开阔谷地,向阳缓坡,土层深厚地区栽培。

3)南带桂粤沿海丘陵区。范围及气候:包括广东、广西南部沿海丘陵,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北部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降雨多。年积温常在8 000℃以上,年降雨量1 800毫米左右,7—9月降雨最多,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栽培要点:仅适宜越南油茶生长,其他油茶物种不宜栽培。

(四)油茶优良品种的合理选用

我国油茶物种资源极为丰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近50年的科学研究,我国科技工作者从普通油茶物种中选出了一大批优良的栽培品种。不同品种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及区域适应性。如何选择在本地栽植的良种是广大栽植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也决定着我国油茶生产水平。在生产实际中,油茶优良品种选用要遵循“适地适树,选用审定良种,先试种后推广”的原则。

1.根据审定良种的适生区域,选择适宜本地区发展的良种

应根据各良种审定证书中确定的适生区域,科学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良种。因极端低温或高温对油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花期的影响很大,油茶良种在非适生区生长和结果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良种丰产潜力发挥不出来,有的甚至无法正常生长。如广西岑溪软枝油茶引种到北部栽培区,其花期比当地品种迟10天左右,盛花期常受早霜危害,产量明显降低。

2.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委员会审定的良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油茶科技工作者选育出了一批良种,前期主要是农家品种、母树林、优良类型、优良家系等一代良种。后期选育了一批优良无性系和优良新品种等二代良种。这些良种需要通过省级以上良种委员会审(认)定才能使用。生产当中提倡尽量使用高级别良种,确实没有高级良种的地区应引进适生的高级良种。由于油茶自花授粉率(坐果率)很低,而且不同良种间授粉坐果率差别很大,良种筛选时还要考虑有利于良种间互相授粉,提高坐果率的问题。要注意良种组合中的物候期一致,特别是花期一致。

在选择良种时还要注意:各地良种的产量指标通常为试验条件下取得的,互相之间也不一定在一起比较过。公布的产量指标与大面积的生产产量指标还是有一定差距。良种之间的丰产性数据差异也仅只能做参考。

3.引进良种须先引种试验,再推广应用

培育一个良种,采用选择育种技术通常要在10年以上,杂交育种要在20年以上。缺乏良种的地区应在加大当地良种选育工作的同时,开展外来良种引种试验评价,筛选适合本地的良种,进行推广应用。

(五)油茶主要生产良种介绍

目前,我国油茶的栽培品种都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主要有农家品种、优良无性系、优良家系和优良组合等,可根据品种的适生特性和各地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现将一些国内主要良种简介如下:

1.通过国家审(认)定的油茶良种

(1)岑溪软枝油茶。广西林科院选育,2002年通过国家林业局良种审定,良种证号为:国S-SC-CO-011-2002。分枝角度大,叶大枝软,冠幅大。具有速生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试验林盛果期每亩产油61千克,种仁含油率为51.3%。适宜推广的区域为我国南方13省,尤其可在南亚热带地区造林。(2)GLS赣州油1号。江西省赣州市林科所选育,2002年通过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