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3:45:30

点击下载

作者:张从义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

黄颡鱼养殖实用新技术试读:

前言

黄颡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较慢,长期以来,它作为野生鱼类,在养殖池塘中一直被作为清除的对象。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消费迅速向“质量主导型”转变。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可食比例高,不易死亡,可鲜活上市等诸多方面的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于是,黄颡鱼由过去的几毛钱“扒堆”甩卖,变成现在每千克30元左右的热销货。

但是,由于黄颡鱼在天然水域中繁殖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靠天然水域中捕捞的野生黄颡鱼无法供应市场上日渐扩大的需求,于是将黄颡鱼作为一个经济种类进行养殖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同。近年来,不少科研单位和养殖业者在黄颡鱼的驯化、繁殖、饲养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在人工养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从事黄颡鱼研究的时间较短,在人工繁殖、人工饲养、疾病防治等方面都缺乏较为成熟、完整的技术。

提高黄颡鱼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就是编著者编著本书的目的。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加上国内缺乏这些方面比较完整、详细的资料,因此,本书中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一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

黄颡鱼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鲇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又名黄嘎、黄姑子、黄腊丁等。

(一)形态特征

黄颡鱼鱼体较粗短,略呈侧扁形,背部隆起,背鳍的起点处为最高点;体轮廓自背鳍起点至吻端斜下,背鳍后缘平直;腹部微突出;体自背鳍后侧扁。头部宽大而平直,头顶裸露粗糙。吻部圆。口亚下位,弧形。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带。有4对须。尾鳍呈深叉形,且尾柄较短。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黄颡鱼身体整观呈黄色,背部呈黄褐色,体侧呈黄色,并有断断续续的黑色斑块,腹部淡黄色或乳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

(二)生活习性

黄颡鱼为我国重要的小型底层经济鱼类,在我国各大水系中都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池塘、溪流广为分布。黄颡鱼多栖息于溪流、河湖、池塘的底层土石缝中,或水生植物丛中。黄颡鱼活动觅食的习性为昼伏夜出,白天多潜栖于池底暗处,活动不是很频繁,到夜晚则四处活动觅食。刚孵出膜后不久的子鱼,在天气晴好时,喜欢在水体中上层集群活动和觅食。

(三)食性及摄食强度

黄颡鱼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刚出膜3~4天的子鱼,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这一段时间为内营养型。待子鱼的卵黄吸收完后,即可开口摄食外界食物,营养类型由内营养型转变为外营养型。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其中以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所占的比例较多。在人工培育黄颡鱼鱼苗时,可投喂绞碎的鱼肉、蚌肉或动物下脚料的碎末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黄颡鱼成鱼在自然条件下以水陆生昆虫及其幼虫、蚌、螺、小型鱼类、小型虾类、植物碎屑等为食;也大量吞食其他鱼类的卵及幼鱼。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黄颡鱼成鱼可摄食蝇蛆、蚯蚓、动物下脚料等,还能够很好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黄颡鱼的胃类似“U”形,胃壁较厚,伸缩磨碎能力较强,饱食后胃的体积膨胀较大,可膨胀到平时的1倍。黄颡鱼的胃液的pH值为3.8~4.6;肠液的pH值为6.5~8.5,胃液的酸性较强,有利于对食物的酸化及胃蛋白酶对食物的作用。

(四)生态习性

黄颡鱼的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南北地区都可以很好地生长。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其生存水温为0~38°C,摄食水温为5~36.5°C,生长水温为18~34°C,最佳生长水温为22~28°C。黄颡鱼在水体温度达到39°C时就有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鱼体失去平衡,头部朝上尾部向下,呼吸由加快到减弱,活动无方向性且呆滞;水体温度在40°C以上时,黄颡鱼上下冲动,然后伏在池塘底部不动,呼吸停止而死亡。高温致死的黄颡鱼,其鱼体肌肉立即变硬,并且无法救活,而低温致死的鱼则无此现象。在水温为0°C时,黄颡鱼开始有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游动缓慢,伏在池底很少活动,呼吸较弱;-1°C时就停止呼吸。将冻入冰中12~24小时以内的黄颡鱼取出,在自然温条件下将冰溶化,该鱼仍能复苏,并且可以正常生长。黄颡鱼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为6.0~9.0;最适酸碱度范围为7.0~8.4。黄颡鱼比较耐低氧,当水体中的溶氧高于3毫克/升时,其生长正常;当水体中的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就会出现浮头;而低于1毫克/升时,黄颡鱼则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黄颡鱼的生长速度较慢,属小型经济鱼类,常见个体体重多在70~200克之间。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1龄鱼可长到25~50克,2龄鱼则可长到50~120克。而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1龄鱼即可长到100~150克,完全可达到商品规格。

(五)繁殖习性

黄颡鱼为一年一次产卵类型的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在南方雌鱼通常为2龄性成熟,而雄鱼则需要在3年以上才能达到性成熟;在黑龙江流域则通常要3~4龄才能达性成熟。黄颡鱼在南方的产卵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北方的产卵期较晚,一般要在6月下旬才开始产卵。

黄颡鱼在自然界中有集群繁殖的习性,繁殖群体的雌雄性比一般在1∶1.17。黄颡鱼的绝对怀卵量一般每尾在3500~6500粒。黄颡鱼产出的卵为黏沉性块状卵。雄鱼的精巢呈花瓣状,在人工授精时很难挤出精液。在自然界中,雄鱼有营巢的习性。繁殖期间,雄鱼用胸鳍挖土成穴,等雌鱼排卵受精后,雄鱼即在鱼巢边护卵孵化。黄颡鱼适宜的繁殖水温为20~28°C,受精卵在水温为25°C左右时需要大约70小时才能孵出子鱼。二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培育

亲鱼培育,是指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使亲鱼的性腺成熟,或者使收集和留养的亲鱼,生长发育到性成熟的过程。培育一定数量、适当成熟、体质健壮的亲鱼,是黄颡鱼人工繁殖的首要条件。

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发育,受到鱼体内分泌激素的控制,并与鱼体所获取的营养和池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黄颡鱼亲鱼在培育期间,要遵循亲鱼性腺发育的生理规律,合理地进行投饲、施肥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促使亲鱼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1.亲鱼的来源

用来进行人工催产繁殖的黄颡鱼亲鱼,可以直接从河湖中捞捕,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从天然水域中收集亲鱼时,可以在秋、冬季或早春,在河流、湖泊中捕捞。因为此时水温较低,便于亲鱼的运输。在河、湖中捕捞亲鱼所用的网具要柔软、光滑。用刺网捕起的黄颡鱼,要及时把鱼取下。捕捞和取鱼时,操作要细心,以免黄颡鱼受伤。直接从河湖中捞捕的黄颡鱼,因个体及生长环境的差别,并非所有的鱼在捞起时,性腺已发育到了可以催产的条件,加上要进行大批量生产苗种,这就要求对准备用来人工催产的亲鱼进行人工培育,使性腺能更好地发育成熟。2.亲鱼的运输

黄颡鱼亲鱼由于个体较小,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较坚硬,在进行大规模运输时,容易互相刺伤;在利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时,也往往容易将尼龙袋扎破,造成运输失败。

在进行长距离运输之前,一定要制订周密的运输计划,确保亲鱼的运输成活率。对运输工具、消毒药物、充氧设备、尼龙袋、鱼篓等都需要仔细检查,如果需要中途换水、充氧,则必须在启动之前确定好换水、充氧的地点;其次,池塘中饲养的黄颡鱼亲鱼在转运之前的1~2天应进行拉网锻炼,并停止投饲,以增强亲鱼的体质,减少亲鱼在运输途中的粪便、黏液等排泄物对运输容器中水质的污染。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捕捞的黄颡鱼亲鱼,最好经过池塘、网箱或暂养池的暂养,待体质恢复后再进行运输,这有利于提高亲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黄颡鱼亲鱼的运输方法有帆布桶运输、帆布捆箱运输、塑料袋充氧运输以及活水船运输。

短途运输黄颡鱼亲鱼,一般采用椭圆形的帆布桶或木桶、帆布篓等。方法是:将装运亲鱼的桶中装一半的水,每桶装运亲鱼的数量根据当时的气温和亲鱼的体质情况灵活掌握。亲鱼直接放入桶中进行运输。陆路运输时,运输途中要勤换水,或者采用增氧设备,增加运输水体中的溶氧量。

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运输方法简便,适宜于长距离的亲鱼调运。在选用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黄颡鱼亲鱼时,有两种方法可以选:一是选择特制的加厚的专门用来运输鳜鱼、黄颡鱼亲鱼的塑料袋;二是选择常用的塑料袋,但在启运之前,应将亲鱼的胸鳍和背鳍上的硬刺刺尖进行适当的修剪,以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塑料袋扎破,使运输失败。

利用活水船运输时,黄颡鱼亲鱼的装运量要比其他几种运输方法的装运量大。在运输时,要适当控制活水船的进水量,保证亲鱼有足够的氧气。此法在水路交通方便的地区使用较多。

亲鱼运输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运输水温以6~15°C为宜。运输时水温过高,可加少量的冰块或井水进行降温,但温差不能超过5°C;如果运输期间白天气温高时,运输时间可安排在清晨或傍晚进行。运输黄颡鱼亲鱼的用水,一定要清新、溶氧含量高,在运输途中最好能加换一部分新水。利用塑料袋运输时,要注意防止塑料袋破损漏气。②应尽量避免黄颡鱼亲鱼受伤。在装卸亲鱼时,操作一定要小心,以避免使鱼体受伤。受伤的亲鱼在到达目的地时,应进行鱼体消毒之后才能下池。有条件的可以在黄颡鱼亲鱼运到后,将亲鱼放入专门的暂养池中暂养一段时间,待亲鱼体质恢复后再下池。3.亲鱼培育池的清整消毒

黄颡鱼亲鱼对培育池虽无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亲鱼培育池时,应尽量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质、保水的池塘。亲鱼池要选择在靠近催产池、环境安静的地方。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1.5~2亩(1亩折合666.7平方米,后同),具体大小可依据苗种生产规模来定,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因为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培育池面积过大,往往因催产不及时而造成亲鱼的流产。

培育池必须每年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改良池塘的水质。如果是老塘,则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不论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老塘,在亲鱼下池前都要进行池塘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较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

生石灰清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干法清塘的方法是:先将池中的水放干,或留有水6~9厘米深,然后施用生石灰清塘。清塘时,每亩用生石灰50~60千克,具体情况视池底淤泥的多少作增减。操作时,先在池底挖几个小坑,再把生石灰放入挖好的小坑中乳化,不待生石灰冷却,立即均匀地全池遍洒。到第二天再用长柄泥耙耙动塘泥,以充分发挥生石灰的消毒作用。用生石灰清塘后,一般经过7~8天药效消失,即可放鱼。带水清塘的方法是:池塘留有水深1米时,每亩施用生石灰130~150千克。操作时,先将生石灰放入木桶或水缸中乳化,乳化之后立即全池遍洒。此种方法清塘可以不必加注新水,能有效防止野杂鱼类、病虫害及可能随水进入池塘内的虫卵,其防病效果比干法清塘更好,但带水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比较大,成本也较高。

用漂白粉清塘时,在使用前应计算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一般漂白粉含有效氯为30%左右,用量可按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计。用漂白粉清塘的操作方法是: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用木瓢全池遍洒,然后用船或菱桶划动池水,使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发挥药效。施用漂白粉后,一般4~5天药效即可完全消失。漂白粉有很强的杀菌、抑菌作用,防病效果接近生石灰。用漂白粉清塘时,漂白粉的用药量较少,药效消失快,有利于池塘的周转利用。

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清塘时,可根据天气、水温、池塘、药效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用药量。在阴雨天,药物毒性消失的时间较长;天气晴好时,药物毒性消失的时间则短一些。4.亲鱼下池

黄颡鱼亲鱼在放养下池前,应先在池中放一个小网箱,在网箱中投放几尾黄颡鱼试水,以检查池塘中的毒性是否消失。证实池塘中的药物毒性消失后,用作亲鱼进行培育的黄颡鱼即可下池培育。黄颡鱼亲鱼在进行培育时,以单养为主。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都具有硬刺,在称重、搬运等操作过程中,极易互相刺伤,因此在亲鱼下池前一定要进行鱼体消毒,尽量避免鱼下池即发生鱼病。鱼体消毒的药物可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

用漂白粉进行鱼体消毒的方法是:用5~10克/立方米的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鱼体10分钟。

用高锰酸钾进行鱼体消毒的方法是:用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1.5~2小时。

不论是用漂白粉或用高锰酸钾对黄颡鱼亲鱼进行鱼体消毒,在浸泡消毒的过程中,应视当时水温的高低和鱼的活动反应情况,在时间上作灵活的增减,以防止黄颡鱼在消毒时被毒死。5.亲鱼的投放密度

黄颡鱼亲鱼在培育时,放养密度要适宜,以每亩放养亲鱼2000~2500尾,体重220~250千克为宜。放养密度过高,黄颡鱼有可能因饲料或者池塘条件的不适宜而影响其性腺发育;放养密度过低,亲鱼池的利用率不高,影响经济效益。在亲鱼的培育过程中,最好是雌雄亲鱼分开培育,以防止因天气的骤然变化而引发雌鱼流产。如果不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可以雌雄混养。

在黄颡鱼亲鱼培育池中,还要适量套养一些小规格的花鲢、白鲢,以利于控制培育池水质。放养量为每亩7~12厘米的花鲢、白鲢鱼种250~300尾。由于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与鲤、鲫鱼的食性相类似,但黄颡鱼的争食能力远不及鲤、鲫鱼,因此在培育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池中,不宜套放鲤、鲫等鱼,以免影响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效果。6.亲鱼的培育

黄颡鱼亲鱼的培育,从催产后算起,在1年里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产后培育、秋季培育、冬季培育和春季培育。

(1) 产后培育。产后的黄颡鱼亲鱼,因其体质虚弱,且鱼体常会因在催产的操作过程中受伤,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产后亲鱼除了采取用药防病外,还应给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以利于亲鱼体质的迅速恢复。亲鱼在放养前,鱼池最好进行彻底晒塘。如果受条件的限制,也可以采用药物清塘消毒。总之,产后的亲鱼塘,要求池水清新、致病菌少和敌害生物少。

产后亲鱼在放养后,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塘中的水质清新,并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等精饲料。

(2) 秋季培育。秋季培育阶段,是黄颡鱼亲鱼育肥和性腺发育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亲鱼会大量摄食,为越冬和明年性腺发育奠定物质基础。秋季培育的好坏,对亲鱼的生长和明年的性成熟及生殖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亲鱼池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和换水,使亲鱼池保持一定的水量和良好的水质。在投喂饲料时,要注意尽量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精饲料。

(3) 冬季培育。在越冬阶段,水温会逐渐降低,黄颡鱼亲鱼的活动性较差,食欲也会逐渐减退。因此,在冬季一般不投喂;如果冬季晴天气温高时,可适当投喂一些精饲料。投喂精饲料时,一般每周投喂2次。如果在冬季水温持续较高时,则可适当增加日投喂量和投喂的次数。

(4) 春季培育。黄颡鱼雌鱼,通常在性腺发育的Ⅱ~Ⅲ期越冬。在春季,随着水温的升高,黄颡鱼的卵球进入大生长期,并开始大量积累卵黄。在繁殖期到来之前的几个月里,雌鱼不仅靠日常摄取的食物维护本身的营养要求,而且还需要更多的营养供卵巢发育成熟用。在此时期,黄颡鱼亲鱼所需的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其他任何季节。雄性亲鱼的性腺也迅速发育成熟,并产生大量的精液,同样也需要良好营养。此阶段,黄颡鱼亲鱼大量从外界摄取食物,促使性腺发育成熟。对亲鱼的培育工作也要相应跟上,除日常投喂精饲料外,还应定期加喂一些鱼肉、蚌肉等动物性饲料。

春季培育时,要定期往池中加注新水,进行产前的流水刺激。这不仅可以改良池塘的水质,还可以满足黄颡鱼亲鱼对流水的需求,为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有效地促进黄颡鱼亲鱼的性成熟。一般每7~10天进行1次,每次冲水的时间约为1小时。

以上4个亲鱼培育阶段的划分,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而定。在黄颡鱼亲鱼的培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常年的培育过程中,要特别抓好春季培育和秋季培育两个阶段。7.亲鱼培育的管理

黄颡鱼亲鱼培育,是一项常年细致的工作。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日常记录,经常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掌握规律,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黄颡鱼亲鱼的管理工作,有巡塘、喂食、施肥、调节池塘水质和防治鱼病等工作。

(1) 巡塘。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黄颡鱼亲鱼,在亲鱼培育的过程中,越冬及产卵前应采取精养强化培育的方法,使亲鱼的性腺能更好地发育。由于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所采取的是投饲精养方法,容易使池塘的水质发生恶变。巡塘的目的,主要是观察黄颡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便于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巡塘要做到每日早晚巡塘。特别是在闷热和雷雨天气时,更要注意。如果池塘中水质过肥,即应适当加注部分新水,防止黄颡鱼发生严重“泛塘”,造成亲鱼的大批死亡。由于黄颡鱼是底栖性鱼类,平时活动情况不易观察,一旦发生黄颡鱼浮头时,很可能是由于池水恶化较为严重所致。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巡塘并及时检查黄颡鱼的活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2) 施肥。在黄颡鱼亲鱼培育池中施肥的目的,主要是培育池塘中的天然饵料。黄颡鱼是杂食性偏肉食性的鱼类,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食,也摄食一些有机碎屑;同时,由于黄颡鱼喜欢在暗光环境中活动和觅食,因此,在黄颡鱼亲鱼进行人工饲养培育期间,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采用适度施肥的方法培肥池水,不仅能够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天然饲料供其摄食,补充人工配合饲料中所缺乏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可降低池水的透明度,适合黄颡鱼的生活和活动习性,有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黄颡鱼亲鱼池施基肥是结合清塘进行的。施肥量可根据池塘底质的肥瘦而定。一般每亩可用粪肥250千克左右,以培育黄颡鱼亲鱼池中的浮游动物。亲鱼放养后,为了保持池塘的肥度,要经常施加追肥。施追肥要求少量多次。施追肥时要注意看天气、看池水、看鱼体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施肥量可依据池塘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好,池水较清瘦,鱼活动正常时可适当多施;反之,则少施或不施。

(3) 投饲。投饲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1) 定时:就是每天选择适宜的时间投喂。黄颡鱼在天然水体中的活动和摄食高峰期是在夜间,因此,黄颡鱼亲鱼投喂的时间,要以此作为依据。经过驯食的黄颡鱼亲鱼,投喂时间一般是在每天的上午8—10时和傍晚5—6时。对黄颡鱼亲鱼进行驯食,使其在白天也到食场摄食,这样可提早投喂的时间,简化投饲的操作过程。

2) 定位:就是所投喂的饲料,要投喂到固定的位置。投饲定位的原则,一是地点安静,不影响黄颡鱼亲鱼的活动和摄食。二是使黄颡鱼亲鱼养成定点取食的习惯。固定位置取食,有利于增加黄颡鱼亲鱼的摄食强度和提高对饲料的利用率。三是选择的地点要便于观察黄颡鱼亲鱼的摄食情况,方便检查食场、清理食场和便于对食场进行消毒。

3) 定量:就是按池塘中黄颡鱼亲鱼的总重量,来确定每天投喂饲料的总量。日投喂量要根据黄颡鱼亲鱼的活动情况及天气、水温来确定。水温在5~12°C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占池鱼体重的1%即可;水温在12~20°C时,日投喂量则应提高到2%;水温在22~35°C时,日投喂量则应达到池鱼体重的6%~7%。

4) 定质:主要是针对所投饲料的品质要求。投喂黄颡鱼亲鱼的饲料,不论是人工配合饲料,还是全动物性饲料,都必须保证饲料新鲜,没有变质,切忌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人工饲料可用鱼粉、豆饼、玉米、麦麸、料糠及添加剂配制,其中蛋白质含量应占到34%~38%,脂肪含量占7%。黄颡鱼亲鱼在产前的强化培育过程中,每7天左右即要投喂1次全动物性饲料,如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等,以保证黄颡鱼性腺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的需要。

(4) 调节水质。在黄颡鱼的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池水水质的管理。黄颡鱼亲鱼培育池的水质要保持清鲜无污染;池水的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酸碱度保持在6.5~8.5之间。在准备催产的前1~2个月,每7~10天要冲水1次,每次冲水的时间为50~80分钟。冲水时,可以利用原池的水进行冲注,使池塘中形成水流,刺激黄颡鱼亲鱼的性腺发育。在水质变坏,池水水色太浓,或者池水水位下降及亲鱼患病或出现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更换部分池水,改良池塘的水质和保持池塘的水量,使池塘中的水体环境良好,有利于黄颡鱼亲鱼的发育和生长。

(5) 预防鱼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常年进行,特别是4—9月份的鱼病流行季节,更应重视。鱼病预防时,要做到彻底清塘,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和水质管理工作。在发生鱼病时,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黄颡鱼亲鱼很少发病,但如果池水水质恶化,或者是拉网等操作中损伤了亲鱼,则可以引发鱼病。黄颡鱼亲鱼在培育过程中,主要发生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和水霉病。(二)催产池、鱼巢和催产用具1.催产池

催产池是为黄颡鱼亲鱼提供一定的生态条件和收集鱼卵的场所。因此,黄颡鱼的催产池应设在离亲鱼培育池、孵化设备较近和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方。

催产池的面积一般为40~80平方米。催产池具体的大小,应根据黄颡鱼生产规模,以及亲鱼正常产卵的活动范围的要求而确定。

催产池的形状和结构各异,主要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催产池深为1.2~1.5米,在人工催产时,要保持水深在1米左右。催产池要求进排水方便,结构坚固,池壁要光滑,池底要平坦,水流要顺畅。

催产池在使用前7~10天,用生石灰浸洗1遍,杀灭池中的致病生物。在浸泡后的2~3天即开始灌水。灌水时,在进出水口用密网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及野杂鱼类进入。灌水后5~7天经“试水”,证明生石灰的药力消失后,即可准备对黄颡鱼亲鱼进行催产。2.鱼巢

黄颡鱼的卵为黏沉性块状卵,在催产前,要依据黄颡鱼卵的特性,预先备好鱼巢。黄颡鱼的鱼巢可用聚乙烯纤维网片、瓦片、石块、小碗等制成,并辅有一些杨柳根、棕片以及根须发达的水生植物。杨柳须根在采集后,先将须根洗净,并煮沸去掉单宁酸等有毒物质,晒干后备用。棕榈皮的表面有一层光滑的膜,在使用前要先用木棒将皮膜打烂,搓掉表面的薄膜,然后在沸水中煮半个小时,除去单宁酸等有害物质。

因为黄颡鱼的卵为黏沉性块状卵,铺设鱼巢时,可先将网片铺设在催产池底,将石块、瓦片、小碗等放在网片上,再将已处理过的棕榈皮、杨柳须根或根须发达的水生植物等供亲鱼隐避和遮光物悬于催产池的水面。黄颡鱼亲鱼在注射过催产药物,达到效应时间时,即会在石块、瓦片、小碗等上面产卵。3.常用催产用具

黄颡鱼在人工催产时,较为常用的用具有鱼担 (鱼袋)、大盆、秤、消毒盒、注射器、注射针头、研钵、镊子、剪刀、玻璃吸管、毛巾、温度计、脸盆、量杯或量筒、粗天平等。

鱼担是放亲鱼用的。在拉网选鱼时、注射时或人工授精时,可将黄颡鱼亲鱼分雌、雄放在两个鱼担中,然后逐个检查、挑选、注射或授精。利用鱼担装亲鱼,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还可减少亲鱼的受伤。4.催产期

黄颡鱼性腺的发育,在一年中,随季节的变化而进行周期性的变化。黄颡鱼亲鱼在达到性成熟时,如不适时进行催产,其性腺就会退化,从而进入另一个性周期循环。从黄颡鱼性腺成熟,到性腺开始退化之前,即是黄颡鱼的最佳催产期。确定黄颡鱼亲鱼的催产期,主要与亲鱼成熟情况,及当时的气候、水温等因素有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黄颡鱼的催产期一般在5—7月份。

进行催产时,催产的效果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黄颡鱼可以进行催产的水温一般为18~32°C,适宜的催产水温为20~26°C。如果水温太高或太低,催产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具体的催产期,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三)催产亲鱼的选择

在5月上旬之后,当水温稳定在20~26°C时,多数黄颡鱼的性腺都已发育成熟,此时即可对成熟的黄颡鱼亲鱼进行雌雄选择,准备人工催产。

正确选择成熟的黄颡鱼亲鱼非常重要。经过人工培育的黄颡鱼亲鱼,绝大多数性腺都已发育成熟,但也有少数性腺并没有发育好,因此在注射催产剂前要对亲鱼进行选择。而选择亲鱼,则要依据雌雄亲鱼的不同标准进行分开选择。选择亲鱼时,不仅要选择好的雌鱼,而且也要选择好的雄鱼,这对亲鱼的发情、产卵和提高鱼卵的受精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亲鱼选择的标准

作人工催产的黄颡鱼亲鱼,体重应在80~150克之间。亲鱼太小,其怀卵量较小;亲鱼太大,则其生殖能力有可能已经呈退化趋势,也不宜选用。选择亲鱼时,还要求亲鱼体质健壮,皮肤完好,无病无伤。准备用来进行人工催产的亲鱼,雌鱼要求腹部圆而饱满,富有弹性;将雌鱼从背部向上托起,从外观上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明显红肿略外突,并有明显的有节律的跳动现象。雄鱼腹部较平直,肛门后部能看到很明显的生殖突起,突起呈乳头状,略呈红色。2.雌雄鉴别

在非生殖季节,没有达到性成熟的黄颡鱼,雌雄鱼没有明显的区别。达到性成熟的黄颡鱼在生殖季节,雌雄亲鱼有明显的区别。成熟的雌鱼腹部较膨大柔软,手摸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肛门略红肿外突。成熟好的雌鱼,用手将鱼从背部向上托起生殖孔部位,可以看到生殖孔有明显的搏动现象。雄鱼体色光亮,腹部较扁平,近似于直线;肛门后部有一个明显的生殖突起,突起的末端较尖细,类似乳头状。突起部位在生殖季节有比较明显的红色;肛门不外突。因为黄颡鱼雄鱼的精巢呈花瓣状,所以即使成熟得非常好的雄鱼也不易挤出精液。3.亲鱼选择的比例和配组

催产时,雌雄亲鱼的比例要适当。在自然产卵自然受精的情况下,雄鱼往往要稍多于雌鱼。在人工授精的情况下,雄鱼可以稍少于雌鱼。选择用来催产的黄颡鱼亲鱼,其雌雄选择的比例1∶1.5~2为适宜。但在实际生产时,则应将雌雄比例定为1∶2较好,以免在生产时雄鱼数量不足。

每次催产的组数,应根据催产池的大小、孵化设备的容卵量以及黄颡鱼亲鱼的情况而定。选作同一批催产的黄颡鱼亲鱼,个体差别不宜太大。(四)常用催产剂的种类1.催产剂的种类

黄颡鱼的催产药物,使用较多的有鲤鱼脑垂体 (P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1) 鲤鱼脑垂体。在对黄颡鱼进行人工催产时,采用鲜新的鲤鱼脑垂体催产,效果较好。缺点是,必须要贮养大量的鲤鱼,而且很不方便。现在使用较多的是,用丙酮或无水酒精脱脂和脱水后的干燥的脑垂体。经处理后的鲤鱼脑垂体,使用方便,并且可以保存几年而不失效。

(2) 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具有刺激鱼类脑下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和促滤泡成熟素的功能,进而促使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排卵或促进精子的形成。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的成品为白色结晶形粉状剂。一般出厂时都要经真空冷冻干燥,分装于小瓶中,并注明各瓶中的药量 (毫克或微克)。

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在阳光直射时,容易变质,失去活性。因此贮存时,应将其置于避光、阴凉干燥处或低温条件下保存。此品的有效期一般不少于3年。

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很容易溶于水,在使用时,将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直接注入瓶中,轻轻摇动即可溶解。2.效果比较

鲤鱼脑垂体在单独使用时,能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且效应时间稳定。在水温较低的催产早期,或是水温较高的催产后期,用鲤鱼脑垂体对黄颡鱼进行人工催产,都能取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但利用鲤鱼脑垂体进行黄颡鱼的催产时,如果使用不当,往往容易发生难产或半难产。

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单独使用时,虽然也能使黄颡鱼发情产卵,但效应时间较长,使用的剂量较高,催产的效果也没有鲤鱼脑垂体催产的效果好。

用鲤鱼脑垂体同其他几种催产药物任意混合使用,催产的效果比没有鲤鱼脑垂体的其他几种催产药物混合使用的效果要好得多。(五)人工催产1.催产药物的使用剂量

催产药物单独使用的注射剂量分别为:脑垂体每千克鱼用4.5~5.5毫克;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每千克鱼用25~30微克。其混合使用量为:鲤鱼脑垂体+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混合用量为每千克体重2.5毫克+5~10微克;地欧酮+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混合使用每千克体重5毫克+5~8微克,雄鱼的注射剂量按照雌鱼的1/2~1/3进行注射。

注射的药液量,每尾黄颡鱼亲鱼要控制在0.1~0.2毫升;雄鱼的使用药量为雌鱼的1/3,如果是采用一次性注射,则雌雄亲鱼同时注射;如果是采用两次注射,则雄鱼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起注射。2.催产药物的注射方法

黄颡鱼人工催产注射方法:在黄颡鱼繁殖的早期以及对性成熟较差的个体,应采用两针注射。采用两针方法时,两针注射的间隔时间为20~24小时,其具体的间隔时间可根据水温的变化灵活确定。在黄颡鱼繁殖的后期,由于黄颡鱼的性腺发育较好,成熟度较好,则可采用一针注射的方法。

注射部位以黄颡鱼胸鳍基部进行腹腔注射较好。注射时针要扎浅,扎入3~4毫米即可,注射方向与体轴腹面成45度角,注意不要扎伤肝脏和胆囊。注射的部位也可以选择在背鳍下方。但由于黄颡鱼个体较小,要求注射的药量也较少,背鳍注射不是很方便,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得不多。

对黄颡鱼亲鱼注射催产药物时,由于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最好采用一次性注射。如果亲鱼成熟得不是很好,而必须采用两针注射法,那么在注射时注意不要使第二针注射的位置相同或太近,因为黄颡鱼个体较小,以免药液从第一次注射时的针孔流出,在选择黄颡鱼亲本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皮肤完整无损的亲鱼。3.效应时间与发情(1)效应时间。黄颡鱼亲鱼在注射催产药物后,其效应时间的长短与水温、注射次数、不同催产药物以及亲鱼的成熟度有关。一般水温高,时间短;水温低,时间长。两次注射比一次注射的时间短。用鲤鱼脑垂体比用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的时间短。黄颡鱼亲鱼在注射催产药物后,可依据水温的高低,推算其产卵时间。当水温在24~26°C时,效应时间需18~28小时。

(2) 发情。黄颡鱼在注射适量的催产剂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兴奋现象。黄颡鱼在发情初期,雌雄亲鱼在水下互相追逐。之后,随着进入发情的高峰,黄颡鱼亲鱼会因相互追逐而时常露出水面。黄颡鱼虽然在自然界中能在静水中发情并产卵,但适度的冲水对其发情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性成熟较差的亲鱼,进行冲水对发情的效果尤为明显。在黄颡鱼亲鱼发情之前,冲水的时间不宜过早,冲水的水量能保持有一定的水流即可,不宜过大。如果冲水量过大,会消耗亲鱼的体力,影响亲鱼的发情产卵。冲水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亲鱼发情之前的1~2小时。在亲鱼发情时,冲量和水流应适当减小,以免影响亲鱼产卵。4.人工授精

将检选出的雌鱼取出,用干抹布将鱼体擦干,左手捏住头部,右手由前向后挤压雌鱼的腹部,即可挤出卵粒,连续挤压3~4次,直到挤空为止。黄颡鱼的卵为黏沉性卵,卵在排出鱼体后,遇水即会黏集成块状。因此挤出的卵要用干的玻璃缸和瓷盆装盛。黄颡鱼雄鱼的精巢呈花瓣状,不易挤出精液。因此在人工授精时,要事先备好精液。获取精液的方法是:先将雄鱼杀死,然后迅速取出精巢,用剪刀剪碎,再放入盛有卵的容器中,用羽毛充分进行搅拌,使卵与精巢的碎片充分混合。之后,将人工授精的卵均匀地撒在事先备好的鱼巢上,即可进行孵化。

在进行人工授精时,亲鱼的雌雄比例可按2~4∶1进行配组。但大规模苗种生产不宜采用,或采用较少。一是因为黄颡鱼亲鱼个体较小,采用人工授精,劳动强度大,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效果往往也不太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二是因为黄颡鱼亲鱼比较贵,人工授精时,必须杀死雄鱼才能取得精液。人工授精增加了黄颡鱼人工催产繁殖的费用,对今后的繁殖和生产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黄颡鱼大规模的苗种生产一般采用自然受精法。5.自然受精

黄颡鱼自然受精时,雌雄亲鱼的比例为1∶1.5~2。

黄颡鱼亲鱼在注射完催产药物后,将其放入催产池中,不间断地冲注清新流水,并在催产池的底部铺上人工鱼巢。催产池周围要保持环境安静,随时注意观察亲鱼的活动情况。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一般多在静水中产卵受精。在人工繁殖的过程中,当注射过催产药物的黄颡鱼亲鱼在发情时,特别是雌鱼发情时,往往有多条雄鱼在后面追逐。进入发情高潮时,雌鱼即开始将卵排在鱼巢上,同时雄鱼也开始射精,受精卵黏附在人工铺设的鱼巢上。雌雄亲鱼的排卵和射精重复多次,直至雌鱼将卵排完之后,即趋于平静。

黄颡鱼在繁殖过程中,就人工授精和自然受精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而言,自然受精法的效果要优于人工授精法。

自然受精法虽然设备较多,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也比较苛刻,受条件的限制因素也比较多,但由于自然受精可以使黄颡鱼亲鱼适时地产卵和射精,且受精卵的质量也比较高,黄颡鱼亲鱼的受伤也比人工授精时少;在同一个产卵池中,对亲鱼产卵时间的不一致也没有明显的影响。6.鱼卵收集

黄颡鱼产的卵一块一块地分布在产卵池底的鱼巢上。成熟的卵呈橘黄色,卵径约为1.7毫米。收集鱼卵时,只要将产卵池中的水适当排干,然后将粘有黄颡鱼鱼卵块的鱼巢取出即可。黏附在石块、瓦片上的黄颡鱼卵,可将其轻轻刮下,然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六)人工孵化

黄颡鱼的卵既可进行流水孵化,也可进行静水孵化。流水孵化设备有孵化环道和孵化槽;静水孵化则可在孵化缸、静水网箱中进行。1.流水孵化

(1) 流水环道孵化。孵化环道是用砖、石、水泥砌成的环形池子。其进水设在环道的底部,出水口则设在环壁的内侧,用密纱布隔开。孵化环道的容卵量较大,管理方便,孵化率较高。

黄颡鱼卵进行流水环道孵化时,孵化方式采用搅拌式孵化和流水式孵化均可,但搅拌式孵化的效果要好于流水式孵化。原因是黄颡鱼苗刚出膜后,鱼苗随波浪游动的能力较差,当采用流水式孵化时,环道底部进水冲击较大,对鱼苗胚后发育不利。而采用搅拌式孵化,可避免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影响鱼苗的继续发育。

由于黄颡鱼的卵为黏沉性卵,在孵化时,为了避免卵块完全沉入环道底部,可将黄颡鱼的卵块用竹篓或铁篓装好,再悬挂在环道中的中上层,辅以流水进行孵化。黄颡鱼苗出膜后,即可从篓眼中钻出,进入孵化环道内。

(2) 孵化槽孵化。孵化槽是一种长方形的孵化工具,它对块状卵的孵化比较适合。孵化槽的体积可大可小,可以依据孵化的规模进行设计。孵化槽可以用砖石砌成,也可以用木块做成,建在室内或室外均可。孵化槽的槽深20~50厘米,长宽可灵活设计,长一般为3米,宽1.5米;孵化槽的进水处设在槽的长边的一方,进水口高于孵化槽;出水处设在长边的另一方,出水口的开口要低于孵化槽10~15厘米。在孵化槽离出水口5~10厘米处,垂直插入一块木板,封死孵化槽的左右方,在靠近孵化槽底部处留1~2厘米的空隙,使出水的一方形成一个函管式的排水系统。再在插入的木板前设一块网眼约50目的网片,用以拦鱼和鱼卵,防止黄颡鱼苗被水冲走。插入的木板既可以保持孵化槽中的水深稳定,又可以换去孵化槽底部的水。

在孵化槽中进行孵化时,将卵块均匀地平铺在孵化槽的底部,辅以流水即可。流水的水流量不宜过大,以免冲起卵块。

利用孵化槽进行黄颡鱼苗的孵化,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使孵化槽中的水不致形成较大的水流和旋涡,有利于提高孵化率。②用修建在室内的孵化槽进行鱼卵的孵化时,孵化工作可在室内进行。③孵化槽对水温和水流的控制比较容易,而且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孵化过程中,观察和管理也比较方便,鱼苗出槽方便,可随时出槽。2.静水孵化

利用静水孵化时,主要的孵化方法有孵化缸孵化和静水网箱孵化两种方法,现介绍如下:

(1) 孵化缸孵化。采用静水孵化缸进行孵化时,要求缸中的水深40~60厘米,不能太深。黄颡鱼的卵块用铁篓或竹篓装好,悬于水中的上层。要求经常换水,勤观察,专人进行管理。用孵化缸孵化,由于换水比较困难,而且需要的设备较多而且复杂,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得不是很多。

(2) 静水网箱孵化。用40~50目的网片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网箱,网箱的大小可根据要孵化的鱼卵量灵活掌握。静水网箱的规格一般为长0.8米,宽0.4米,高0.35米。在网箱中离水面约20厘米处水平铺设一层网目较大的网片,黄颡鱼的卵块就放在这一层网片上进行孵化。网箱的上下四角,均要用绳子拉紧。在网箱的外面应加设一层套箱,防止敌害。在孵化网箱的上面,还要罩一块网片,封住网箱的开口,防止蛙、蛇、鼠、鸟等敌害。在孵化网箱的上方,必须用竹席或草席遮盖避光,使黄颡鱼的卵在弱光条件下孵化,避免卵块因阳光的直射而影响孵化。采用静水网箱孵化时,要求设置孵化网箱的水体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没有污染;设置孵化网箱的水体底质结实,无淤积的泥沙或者是少有淤泥。3.孵化管理

黄颡鱼卵胚胎发育时,需要较高的溶氧,孵化水体中的溶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黄颡鱼卵在孵化时,要求孵化用水的水质清新,溶氧量高,并且无藻类及过多的有机物。受污染的水源不能用作孵化的水。

偏酸性或偏碱性的水源应进行处理,酸碱度在7.5左右方可使用。

孵化用水必须经过过滤,防止敌害和污物进入孵化设备而影响孵化效果。对鱼卵和鱼苗危害较大的敌害有剑水蚤、蝌蚪、小虾和小杂鱼等。如剑水蚤会刺破尚在孵化过程中的鱼卵的卵膜,使胚胎早孵,造成鱼苗畸形并夭折;出膜后1~2天的黄颡鱼鱼苗,活动能力较差,易被剑水蚤咬伤,引起鱼苗死亡;小鱼、小虾则会吞食鱼卵和刚出膜的鱼苗,影响孵化率和出苗率。可用过滤水源的方法,滤掉孵化水源中的敌害生物;也可以采用药物杀灭的方法进行清除。其中用90%的晶体敌百虫,使孵化用水的含药浓度为0.2毫克/升,能有效地杀灭虾类和剑水蚤等。

黄颡鱼的孵化水温为18~28°C,最适孵化水温为22~28℃。在孵化过程中,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或高温天气,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或降低孵化时的水温。

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情况进行孵化水流的调节。在孵化的初期,可以适当地加大水的流量,使鱼卵能在水中稍有漂动。在孵化的后期,由于鱼苗逐渐孵出,此时即可调小水的流量,以免鱼苗在出膜后顶水游泳,消耗鱼苗的体力,降低鱼苗的成活率。

利用孵化环道、孵化槽和静水孵化网箱进行孵化时,要经常洗刷滤水设施上附着的杂物、藻类等,使孵化设备中的水流畅通,提高孵化率。在孵化的后期,特别是已有鱼苗出膜时,往往会有鱼苗或卵膜等杂物粘在孵化环道和孵化槽的纱网上,影响孵化设备的水流畅通,因此要特别注意洗刷纱布。洗刷纱布时,注意不能从正面洗刷,以免损伤鱼苗,应用软毛刷在纱布的背面轻轻洗刷。

黄颡鱼受精卵卵块的药物消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黄颡鱼的块状卵极易受细菌、真菌的侵害感染。一般,防治卵上细菌病的药物有高锰酸钾、土霉素;防治卵上真菌病的药物有福尔马林。在鱼苗眼点出现之前,每天上午要定时进行药物消毒1次。消毒方法是:将消毒药物配成溶液后,放入瓷盆或木桶等容器中,然后将黄颡鱼鱼卵捞起,放入消毒溶液中浸洗,或者将孵化篓连同卵块一起,放入消毒溶液中进行浸洗,各种药物的使用浓度及浸洗的时间见下表。消毒完毕后,即用清新的水将卵块清洗1次,然后放回孵化设备中继续进行孵化。黄颡鱼鱼卵消毒防病药物

当水温的18.5~22°C时,受精卵孵化的时间为5~6天;水温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