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23:42:21

点击下载

作者:程应峰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要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

不要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不要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作者:(加)韦恩·埃弗里特排版:南通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5-01ISBN:9787532954728本书由北京金文掌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态度决定命运,努力方能成功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责任,就能取得多大成功;一个人若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注定会一事无成。

有很多生活方式供我们选择,有索然无味的,有激情燃烧的;有平坦安然的,有跌宕刺激的……前者淡然平静,可获得一定的幸福感,但永远难以拥有成功的喜悦;后者在起落颠沛中,让人深深体会走向成功的艰难,也让人在成功之时品味巨大的喜悦。这是“履平地”与“爬陡坡”的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境界是截然不同的。

世事就是这样,若想站在高处,必要攀缘崎岖;若想拥有最好,必定经受创痛。所谓赢家,就是能渡过难关、能走过人生风雨的人。

人活着,就得有目标、负责任。负责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在经受煎熬时依然抱有热情的态度。一个对人对事负责的人,才是对自己真正负责的人,才有可能担负起更多的使命。成功的人总是拥有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强大的责任心。一个弃社会责任于不顾的人也同时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的地位、更好地发展的机会。

伟大,从来都是煎熬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煎熬,无疑是指那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历练。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投入了多少情感、多少精力,承受了多少压力,成功的可能性就有多大。处于艰难境地而不轻言放弃的人、备受煎熬依然抱有热情的人,一定是内心强大、能跳出“自我”且不屈不挠的人。这样的人,多半是一只脚已踏入了成功的门槛。“失败莫怨命运的乖蹇,成功应是生活的赐予”,想要成功,除了奋斗,别无选择。黑格尔说:“人生就像一支箭,不能回头,回头就意味着堕落。”别林斯基说:“人不是为了忍受失败而创造的。”

挫折和失败是成功的铺垫,要成功,便要怀一腔热忱,付出辛勤劳动。冰心有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花,美则美矣,却要我们花心血辛勤地浇灌。

成功,向来是一种承受。一个人,能承受多大压力,就能取得多大成功。伟大的成就永远是煎熬出来的。不虚度一生的人,是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做好了“该做的事、能做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是问心无愧并可以贴上成功标签的人。

正处于奋斗阶段的年轻人,切记,不要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第一辑无论私藏还是绽放,梦想总会飘逸出醉人的芬芳

在有限的时空,质疑过、追逐过、彷徨过、感叹过的生命,

所拥有的,都是凡俗的。

那些令人类神往的美好,永远在无穷无尽的梦想之中。成功——从梦想起步

尘世之间,每个人心里都有梦想。很多情况下,梦想就像青花瓷,珍贵而有质感,但需要悉心呵护,否则就会碎裂一地。

台湾作家林清玄少时颇有文学天赋,但家境贫寒,常常起早摸黑跟着父亲下地干活。

一天,在劳作的间隙,林清玄望着远方出神。父亲见他那样子,便问:“孩子,你在想什么?”他认真地回答说:“将来有一天,我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每天就待在家里,等人给我寄钱来。”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就别做梦了!哪里会有人平白无故给你寄钱的?!”

上学后,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便对父亲说:“等我长大了,要去看看埃及金字塔。”父亲眯着笑眼,瞅着他,说:“你这孩子,总在做梦,我看你只有做梦时才去得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林清玄从少年长成青年,大学毕业后当上了记者,继而办报纸、编杂志、写文章。他写的散文值得一遍遍去品味,让人不能释怀;又如一道道清澈的山泉,缓缓渗透到读者的内心。

他文字中许多小的、平凡的故事,足以一次次将读者内心的琴弦拨动。有人说:“他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于工作之余,他每天在家里写作。因为文章写得好,他的作品一写完就有媒体抢着刊用。就这样,他坐在家里,出版社、报社源源不断地通过邮局给他寄来稿费。因为作品量大,他平均每年都要结集出版几本散文集,而这些散文集每每发行几百万册。

终于有一天,他用稿费去了埃及。站在金字塔下,他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心里默默地说:“父亲,我的梦想成真了。”

将梦想变成现实,林清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他之所以能实现梦想,关键在于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不懈地努力。

事实上,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财富都是从梦想起步的。当梦想负载着一个人一生一世的情感时,不论私藏还是绽放,只要认真相待过,就一定会飘逸出醉人心扉的芬芳。怀揣小梦,才易成功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纷繁复杂、丰富多元的。在每个人的眼里,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形态面貌各不相同。即便是梦想,也是因人而异的。“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这句话揭示出的正是简单事物中所蕴含的丰富性。无论善恶是非,均隐藏于万事万物之中。

有首短诗妙极:“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世不过刹那时光。”浩阔时空里,每个人恰似低语的花朵,所拥有的不外是永世如刹那、简单却丰富的生命时光。

就自然形态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人而言,一个人只能占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只能见一方风景。高低远近只不过是外在的形态,梦想的触摸才会将它变为本真的存在。一片哪怕是在梦中经历过的自然风景,都是一个绝妙的心灵境界。

一花一叶,简单却有意味,我们若能在生活中寻找到这样一种简约的情致,内心定会自然而然进入平和境界,融入澄净之中。生命中固然有一些不能逾越的伤痛,只要我们抱着一花一叶般简约平和的心态,就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生命的每一天又何愁不光明、不灿烂?

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梦想。有人梦想开上豪车,有人梦想和心中漂亮的明星合影,有人梦想和心仪的偶像共进晚餐……众多梦想的存在,构架起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

有些人的梦想可以如愿以偿,有些人的梦想只能留在自己的梦中。曾看过的一个电视节目,有个小女孩的梦想就是得到一盆君子兰。她说出这个梦想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轻轻一笑。的确,这个梦想是过于简单了。

主持人出于好奇,问了女孩一声:“你为什么要一盆君子兰呢?”于是小女孩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真切的故事:小女孩的姥姥因病住院,她的爸爸妈妈在医院照顾。家里仅有的一盆君子兰因没人照看,死了。

在小女孩的心里,姥姥最喜欢君子兰,每天都要看上几遍。所以,她特想有一盆君子兰送给姥姥。

在场的人被感动了,主持人也被感动了。接下来,小女孩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其实,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此时此刻,无论是谁,都乐意帮助小女孩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

如纯洁美丽的君子兰一样,小女孩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是因为她没有世俗的功利心,拥有的是一颗君子兰一样一尘不染的心。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梦想的世界,它属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那些简单的梦想。梦想越是简单,越是不受羁绊,越能够如期实现。梦想是你戒不掉的品质

儿时的记忆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

那时候,实在不知梦想为何物,就是有,也是模糊不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明白,梦想原本是集结在一个人内心的、指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它一直都在,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所不同罢了。

梦想不同于欲望,它对个体的人而言,不是奢侈品,但足以成为一种精神支撑。它没有世故,没有偏见;它源于心灵,归于心灵。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有一个故事:证券经纪人抛弃妻子去学画画,当妻子知道他不是跟一个女人跑了,而是因为画画时,彻底绝望了。她认为,如果丈夫因为一个女人而离开是可以宽恕的,若是因梦想而离开,就无法挽回了。跟男人心中的梦想相比,女人还能算是对手吗?

生活的真相就是,别人眼中的你,总是一个外在的你,而内心,只有自己才可以从容对话,就像证券经纪人心中只有梦想的图画一样。

对于许多人而言,就算梦想无法实现,能拥有一个保持梦想的姿态也是好的。因为,有梦想,人生就有了方向,有了奋斗的动力。梦想可能很虚幻很遥远,但只要梦想在,生活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就算低到尘埃里,也可以有高于星辰的梦想。可以说,是梦想,让日渐枯槁的生命有了活泛的可能。为了生活,一个人有可能会暂时掩盖心中的梦想,靠近现实,走进现实。

因为他明白,只有如此,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但一旦时机成熟,属于他的梦想一定会活灵活现地冒出来,他依然会无悔无怨地为之沉浸、为之忘情。

有迷茫的群体说:“别跟我谈梦想,早戒了!”事实上,梦想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说戒就能戒的。就个体的人而言,也许什么都没有,但不可能没有梦想。一个人果真没有梦想的滋润,在这个世界上存活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

梦想是一种智慧,不同于任何世俗的东西,可以让你不花钱就能够拥有。它更是一种品质,是怎么戒也戒不了的。

当然,对于到了一定年纪的人,梦想也许早已成了白月光和朱砂痣,有太多的负累和无奈。但是,就一个正常的人而言,如果还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一定会选择恣意地活着,尽心竭力地去追逐心中的梦想。

在有限的时空,质疑过、追逐过、彷徨过、感叹过的生命,所拥有的,都是凡俗的。那些令人类神往的美好,永远在无穷无尽的梦想之中。通向梦想的路径

未到黄龙山时,我对它的印象是单薄的,那是一种无法触摸的、隐隐约约的感觉。这种感觉,淡寂,遥远,飘忽。

如果没有黄龙之行,黄龙山之于我,几近空白,没有牵念缠绕于心扉,没有呼应雀跃于想象。它无法像熟稔的名山大川那样,可以先声夺人,可以浸淫心扉,可以让人一不小心,就在渴望的怂恿下,拥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在我的心底,黄龙山不过是一处沉寂的所在;就算在前往黄龙山的路上,也没有蹿出一星半点心驰神往的火苗。

这春深夏初的日子,夜色冷不丁就罩了下来。陌生的山野,一路细雨霏霏,一路浓雾弥漫,黑寂中偶尔出现的路灯闪烁着萤火般的光亮。行进在蜿蜒上升的山路上,就算开着强光灯,能见度也不过在三四米。这时的心是悬着的,眼睛不知疲倦地睁着,平安抵达目的地,成为最本真的念想。

到达目的地前一小时的车程里,充盈或激荡在感觉中的,是逼仄坎坷,是曲折迷离,是险峻崎岖,是艰辛漫长……是水洼中探索性的颠簸,是迷雾中细细分辨的张望,是陡坡上缓缓行进的忐忑,是一声声“慢点,再慢点”不厌其烦的重复性叮咛。

好在,没有意外。置身几星灯火的黑寂山野,呼吸着清新空气中草木散发出来的入心入肺的清香,听着夜莺的啼叫,心绪刹那间被抚慰得踏实、坦然、安宁、明净。如果说此时此刻会滋生一些什么,那只能是家园般真切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我蓦然想起了那一方熟稔的、潜藏于心的、滋润过我生命的山水,那一条让我有机缘身处尘世、穿越苍莽岁月、走到今天的永远的家园之路。

清脆的鸟鸣划过,晨光悄然铺展开来。于迷蒙混沌的景致中,听风,听雨,听雾;听叶脉的舒张,听花草的呼吸;听流泉淙淙而过,听林涛滚滚而来。自然的、天籁的、涌向心灵的声音,渐渐地将仙境般的山野映衬得美丽真切。

我分明看到,坚挺的黄龙、深邃的云溪,恰似一对情深义重、不离不弃的情人,在蓝天白云下、深山沟壑间,不懈不怠地演绎着他们的缠绵和浪漫。

这分明是一个鬼斧神工、天设地造的去处啊!栩栩如生的犀牛望月,活灵活现的石龟间松,令人叹为观止的耸天石瀑,绝无仅有的玉女抛梭,更有神秘的刘盘幕、试剑石、凤凰池、姑嫂潭、桃花洞……

撇开带有浓厚传说色彩的自然景观,最让人动容的,还是风雨沧桑中烙印着战争烟云的天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岳关,历经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争夺,罩上了无法抹去的凝重色彩。

最为惨烈的一次是在1939年。92师某部三万将士在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保卫战后,仅剩三千将士,撤至天岳关一线。为阻击日寇进攻长沙,他们据守于此,殊死搏斗了两天两夜,最后全军覆没。

从时间纵深处走来,黄龙山脉的一切过往,以它的厚实和凝重,沉淀在堪称今古奇观的只角楼下。如今,它丰盈的底蕴、巨大的潜能,在有心人的规划和构想中,正一点一滴地被发掘、被拓展、被释放。

时至今日,通往黄龙山的路虽然有些不尽如人意,却是可以造梦的。从山下到山上,再短暂的驻足,也会有清新之梦、情爱之梦、家园之梦、发展之梦,丝丝入扣般融入一个有热度、有思想的人的血脉之中。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路况的改观,这儿没有理由不吸引更多的寻梦人。

事实上,世上所有的路,无论笔直还是曲折、平坦还是坎坷、宽敞还是逼仄,都有机缘让一个人走向心中的梦想。关键是在路上行走的人,是不是拥有一颗奔向梦想的热切的心灵。厚积中迸发耀眼的光芒

有一个时期,网络上疯传着一张照片。照片中,一位清纯的女孩身着学士服,长发飘飞,嘴角流露着迷人的微笑,靓丽而不失高雅的形象教人过目不忘。照片中的美女名叫方璐,是中国科技大学的85后副教授。

不到三十岁,美女方璐就成为双料博士后、副教授、博导。在他人眼里,她无疑是智慧与美貌的化身。大多人只看到她耀目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光环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

方璐是一个善于在路上赢得人生的人。她眼里心里的“路”,或是有形的道路,或是无形的心路,总之是属于她的人生旅途。于她而言,在路上的人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无论是在学业的路上、生活的路上,还是在事业的路上……她都将自己置于不懈怠、不等待、不放弃、不止歇的人生状态。

用她的话说,她喜欢看旅途上的风景,也乐于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不懈地努力。在她看来,在路上的时光才是最好的时光;只有在路上,身心才有机缘被充电,生命才可能不断获取所需的养分。

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她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清晰的概念,选择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纯粹是出于偶然。因为不适应这样一个专业,她大一期间的平均成绩点数在班级排名靠后。这对一直以来学业优异的她来说,无疑是个打击。

她沮丧过、落寞过、彷徨过,经常在心底自责自问,甚至有一个时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好在,她是一个理性的人,没有贸然做出决定,而是与诸多老师沟通,请他们帮自己分析问题、寻找原因。在他们的释疑和鼓励下,她终于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这以后,她沉浸在电子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辛苦并快乐着。从现实的角度讲,能够在这样一个专业坚持下来的女性堪称凤毛麟角。她的坚持,很快让她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二、大三,她已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节奏,成绩很快就上去了,也因此找回了自信。

科大学习的四年,她是那么心无旁骛,那么单纯与专注。她在坚持中发掘着自己潜在的能量,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中,明确了自己进取的方向。

科大毕业后,她被保送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她又一次在求学路上遭遇了颠覆性挑战。博士阶段的研究,不仅要求一个人有知识的广度,更需要具有探究问题深度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方璐再一次感觉迷茫、失落,甚至陷入无助的境地中。

有些时候,她总感到力不从心,能想到却做不到。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她开始有了畏难情绪。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她常常彻夜难眠,以致产生退学的念头。

在感性与理性交锋的关口,方璐又一次默默地告诉自己:如果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也许这辈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她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出去旅游,暂时不去想这些棘手的问题。旅行回来,她恢复了往昔的从容和冷静,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她一如既往专注地投入研究中,很快收获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又一次找回了自信。

这个时期,她悟出了一些令她受益一生的东西,这也是后来她成为博导后,在教导学生时常常说到的:“做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积累到一定时候却依然没有成果,你很可能是遭遇了最难熬的阶段。熬过这个坎儿,前方的路会越来越清晰。”

博士毕业后,方璐在香港和新加坡做了一年博士后。这时,她的同学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相当一部分人去了大型工业企业,拿着不菲的年薪。她本来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出于对科研的挚爱,加上不能释怀的校园情结,她最终还是决定回到母校中国科大,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名教师,她把教好学生看得很重,对学生非常用心、毫不懈怠。她奉行“宽进严出”的理念,不看重报考她实验室的学生的“出身”,就算平均成绩点数不高,她也乐意接收。她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做科研的态度。毕业推荐时,只有达到她所设定的目标的本科生,她才会写推荐信;对于研究生,她设定了高于学校毕业标准的要求,那就是在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成果,才可以顺利毕业。

一方面是严要求,另一方面,她为学生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做了各种尝试,付出了诸多努力。她经常与学生一对一面谈,对他们的研究状况予以点拨。她注重塑造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很多细节上,诸如写论文的逻辑思维、与其他科研学者交流等,她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问题。

除了学业上的问题,她也很愿意倾听学生的其他想法,无论是未来的选择,还是生活、情感上的困惑,她都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她姣好的面容,葆有知性智慧的微笑;她飘逸的长发,昭示着在路上简单而丰富的人生。怪不得在众多学生的心目中,她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神”。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这位工作上的灭绝师太、生活中的女汉子淡定而从容地说:“我不在意这些外在的标签,我在意并恪守的,是在我最好的生命时光里,融入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1949年的一天,16岁的叶甫图申科十分幸运地被选入名扬全苏的莫斯科少年足球队。少年足球队队员这个身份,无疑,是令许多同龄人为之着迷的。可是,这份喜悦在叶甫图申科的感觉中,有点错位的恍惚,因为他在酷爱足球的同时,也酷爱文学。

教练通知他,明天全队报到集训,正规的足球生涯马上就要开始了。听到这个消息,叶甫图申科自然是心潮澎湃,他怀着几分激动、几分喜悦的心情待在家里。

突然,门外传来了铃声,邮递员送来了一份邮件。叶甫图申科接过一看,落款竟是一份文学期刊的名字,打开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诗作已经发表。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一刻,他的决定是,告别足球生涯献身缪斯。尽管这个决定遭到了包括他母亲在内的许多亲朋的反对,但他不改初衷。

1951年,叶甫图申科进入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感觉敏锐的诗人不惧怕任何压力,通过诗歌公开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擅长以激情澎湃的政论诗干预生活,作品和言论经常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激烈争论。他也常常在群众大会上朗诵作品,拥有数以万计的听众和读者。

叶甫图申科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借用了《圣经》伊甸园故事情节,融进了新的意象、新的细节,构思新颖,耐人寻味。《是苹果自己从天上坠落》就是一例。他这样写道:“是苹果自己从天上坠落,还是恶魔把它扔进草窝?也许天使翅膀碰折了树枝,也许夜莺妙曲带来了冲击?……”在他看来,苹果的坠落是一种创痛,“但时代的创伤越是疼痛,审美的趣味越趋向永恒”。《没有意思的人世上没有》这首诗视野开阔,气度恢宏,诗人以非凡的想象力把人比喻为天体与星球,深刻地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这样写道:“没有意思的人世上没有,人们的命运如宇宙星球。星球跟星球从不相似,没有两个天体完全相同……”

叶甫图申科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战士。他维护正义,不怕威胁,不惧诽谤,永远说真话,永远有为普通人仗义执言的勇气和魄力。他自始至终大声呼唤着人的尊严,呼唤着对人格的尊重,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呼唤着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

在《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这首诗中,叶甫图申科这样写道:“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树林。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在树叶和海报的簌簌声中睡吧,纽约,睡吧,巴黎……“让城市的睡梦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是的,我们英勇善战。但不希望在战斗中士兵们又一次阵亡在祖国忧伤的土地上。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对叶甫图申科来说,正是那封突如其来的邮件改变了他的人生航道,让他从一个足球运动员变成一位伟大的诗人。1984年,他的长诗《妈妈和中子弹》荣获苏联年度国家奖,这正是对他作为誉满全苏的杰出诗人的充分肯定。枯根朽蔸上开出梦想之花

他出身卑微,家境贫寒,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热爱根雕艺术,到了迷恋的程度。劳作之余,一有机会,他就专往枯根朽蔸处搜寻,别人去过的地方他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他也去。长年累月,就像老鼠搬家一样,他从天南地北、天涯海角搜集了为数众多的枯根朽蔸。

那时候,他对根雕只是热爱,并没想过这些根根蔸蔸将来能给他带来什么。他的业余时光,他为数不多的钱,一点一滴地消耗在这些别人眼里“破破烂烂”的玩意上。有人说他傻,要那些东西做什么,他听后冲那堆枯根朽蔸一笑。

旁人并不知道,那时,他的心中一直埋着一颗种子,那就是做一个艺术家。多少年过去,他从不言弃,一直胸怀这个春阳般美丽的艺术梦想。

不幸的是,在一次开山爆破作业中,雷管伤了他的一只手和一条腿。他失业了,断了经济来源,还因疗伤欠下了不少债务。在他人或同情或怜悯或嘲笑的目光中,他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思考。

那些日子,他坐在家里,面对那堆枯根朽蔸,心里堵得慌。终于,他鼓起勇气,拜师学艺,走上了根雕艺术之路。期间,他凭着一点薄弱的雕刻技术和能吃苦的精神,在临摹上苦下功夫,创作了一件题为《金龙戏珠》的根雕作品,被台商以万元高价买走。无疑,这对他是极大的鼓励。

小小的成功激励着他,为寻求根雕艺术的真谛,不久,他又揣着还债后所剩不多的钱,挺着残疾之躯踏上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是一次寻求艺术真谛、寻求尊严的艰难之旅。

那些日子,为了两个馒头,他给人画过像;因为居无定所,他当过街边的流浪汉,甚至被当成小偷抓进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做人的尊严,甚至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当他面对生活的诸多挫折,忍无可忍地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时,母亲在他临出门时说过的一句话突然响在他的耳畔。正是这句话将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是啊,只要还能动,总会闯出生路的!”

此后,他遍访根雕名师,踏实为人,诚心学艺。几年后,他的根雕技艺日趋精进,创业的设想也在苦苦酝酿中成熟。他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老家,以从未有过的勇气,贷了平生第一笔巨款,开始悉心摆弄那堆“破破烂烂”。

做,远没有想象的简单。从事根雕艺术,要经常外出寻找合适的材料,有走不完的山路,这对残疾的他来说,是一个考验。一次,一位朋友告诉他,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有一块做根雕的好料,他一听马上就坐车赶了去,没想到还要走三十多公里山路。

顺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走了大半天,他累得趴在地上直喘粗气。不一会儿,又下起倾盆大雨,山路更加泥泞难行,一不留神,脚底一滑,他从山坡滚了下来。浑身是泥的他挣扎着爬起来,一步也走不了了。

那时,他又一次滋生了甩手不干的念头,但转念一想:“真没出息,这点痛苦算什么?”在同伴的搀扶下,他咬着牙,硬是拄着拐杖到了目的地。

因长期使用刻刀、锯子、电磨等工具,时间长了,他的双手到处是伤痕。一次,他连续工作了五六个小时,一不留神,锋利的刻刀划破了手臂,鲜血汩汩地流出来。他二话没说,包扎好伤口继续干。

经过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洗礼,他变得更坚强了。在他看来,生命即使断了一根弦,照样也能奏出最强音。经年历练,他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诞生自他的刀下的根雕作品既具自然美,又具雕琢美,栩栩如生,形神兼备。《龙飞凤舞》《八仙过海》《金龙戏珠》等作品在国内外根雕展上屡获大奖。随之,慕名而来的人踏破了他的门槛。他成功了。

枯根朽蔸看起来不起眼,但一经雕琢,就有了灵性和灵魂,如花璀璨。一如身负残疾的他,在经过生活的雕琢打磨之后,才实实在在有了生而为人的尊严。

他叫江南旺,同是残疾之躯,前前后后,在世人眼里却是两重天地。当别人问他有什么秘诀取得如此骄人成就时,他说,没什么秘诀可言。一个胸怀梦想、永不言弃的人,哪怕自己是枯朽的树根,只要悉心雕琢,总有一天会开出花来。做一个身段柔软的人

一位特级厨师教徒弟削菠萝,刀法娴熟,一眨眼的工夫就将几个菠萝削好了。徒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师傅,你怎么削得又快又可以不伤及自己呢?”师傅笑了笑,拍了拍徒儿的腰身:“孩子,其实也没什么。削菠萝的时候,想要不伤及自己,只要把身段放软,身体千万别僵着硬着就行了。”

其实,做人何尝不是如此,放软身段,低姿态做人,生命就会更有弹性、更有活力。

在娱乐圈,林志玲就是这样一个放软身段成就自己的典型。三十多岁的她,早已过了模特的黄金年龄,但娱乐圈的种种界限和禁忌因她而打破。

她不会唱歌,主持节目也不够有特色,演戏也只是新人,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模特走秀,可是作为模特,她又年龄偏大、身材不够好。但她能从头到脚为二十多个品牌代言,名正言顺取代林青霞、萧蔷等人,成为台湾当之无愧的第一美女。

她不用拍剧集、做访问、上综艺节目,只要在光鲜场合换换衣服就是广告女王。她的形象出现在众多频道,让人百看不厌。她美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淡。有人说,她是21世纪的芭比娃娃,就算是惊鸿一瞥,也可以满足一个正常男人的所有幻想。

她为什么会这么走红?关键是她善于放软身段。她这样说过,《三国》是男人的戏,小乔在其中,如水一样柔软、温柔,但水的力量同样可以强大,它可以以它的柔软,融化一切。在美丽之外,如水柔软,正是林志玲多年的成功哲学和生存法则。

可以说,正是她的美和她为人处世的柔软身段,使她具备了让社会闭嘴的潜力。林志玲的造型师时家宁说:“她是我见过的最会做人的女人。”在他看来,林志玲从不会因自己的主观喜好,抹杀别人的努力和心思。

造型师准备的每一件衣服,她都会试穿,就算是最不喜欢的动物图案款式,也是如此。她从不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别人身上,总是努力让身边的人在轻松的氛围里工作。

再比如说邀约,艺人常常需要倚赖经纪人负责拒绝邀约,并长袖善舞地与人保持特定的关系。但林志玲从不这样,若有必须推掉的邀约,只要对方是认识的人,再忙再累,她也会亲自打电话给对方,或当面和对方说明。

她的柔软表现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有一次,林志玲代言的浪琴表举行招待会。浪琴表副总张正勋希望林志玲可以表演一段舞蹈,但经纪人认为不适合,怎么也不同意。林志玲在旁听到,等到出场时,自己偷偷脱了鞋,光着脚上了台,在原本只需要摆摆姿势的段落中,跳了一段长长的舞蹈。

让张正勋惊讶的还不止于此,浪琴表邀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一百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她合照、握手。张正勋注意到,身高174厘米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总是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睛平视地和对方握手。“她就那样蹲了八十几次,我从来没看到任何一个艺人这么做!”因代言活动,经常与港台大明星互动的张正勋大声惊叹,“这就是她的身段,她的身段非常柔软。”

林志玲正是这样,把自己放在比平凡人更低的位置,懂得像水一样随遇而安,适时调整自己。她从不在意别人人前人后如何评判,做着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走着自己认为值得走的路。正因如此,她一路走来,不但可以安身自在,还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为人处世,把身段放软,可以让生命富有弹性和活力;把身段放软,不是委曲求全,恰恰是以退为进。以退为进的人生,常常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刺痛铺开成功路

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对于这份工作,他并不满意。终于,他寻机跳槽到了服务行业,做得如鱼得水,收入很快达到让同龄人羡慕的水准。就在他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作为一名五星酒店接待员,他领到了接待比利时政府代表团的任务。

代表团中有一位钻石商人,希望他以翻译的身份陪他在中国各地走走。这一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再一次跳槽,走进了璀璨的宝石世界,与钻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后,他有缘进入圣地亚哥珠宝学院钻石鉴定专业学习。一天,他来到加利福尼亚州这个浪漫的、以钻石闻名的地方。进城的那一刻,他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妻子,于是来到某珠宝秀展台前,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爱情之石。他想选择一件像样的礼物送给她。

在一个并不显眼的展位前,他停了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对耳钉,每只都镶嵌着1.5克拉的金黄色钻石。他想,对于妻子来说,这一定是一件稀罕的礼物,于是问了价钱。

柜台后那个戴着小黑帽的年轻人漫不经心地问:“你是哪里人?”知道是中国人后,他淡淡说:“你买不起,不要问了。”小黑帽漫不经心的一句话,激发了他的心气,他毫不迟疑地掏出信用卡放在了柜台上。年轻人盯着他的眼睛,说:“30万美金。”

这个数字噎得他半晌说不出话来。老实说,他的信用卡中没有那么多钱,那时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也不足以让他一眼看出那两颗金色石头的价格,他甚至没有还价的余地,更何况若是还价还得太低会让人瞧不起。

处于尴尬境地的那一刻,柜台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扬扬手,让那个眼角眉梢表现出不屑的年轻人走开了。尽管如此,他的心还是有被刺伤的感觉。

老人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现在买这样的钻石还有一些难度,但总有一天,中国会有这样的市场。我的很多朋友去过中国,已经看到这个国家的发展,你需要的是时间。”

在得知他在圣地亚哥珠宝学院学习后,老人又说:“你能够来这里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今天我把这些石头给你看,某一天你会有能力拥有它们。”

说话间,一些粉色、蓝色、金色的彩色钻石一颗颗展现在他面前,在正午的阳光下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彩。老人欣慰地介绍说:“这是一个犹太家族四五个世代缓慢积累的财富。”这些钻石和老人的一席话,推开了他心中的梦想之门。

在珠宝学院学习期间,他的导师说:“你能下这么大决心来美国,将来肯定会去南非。”因为这句话,他毕业后又前往南非钻石教育学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用心收集了许许多多极有特色的南非石制工艺品,结识了一批珠宝行家,这无疑为他以后的事业做了极好的铺垫。

学成回国,他一头扎入珠宝世界,成了一个迷恋钻石、为钻石而生的男人。

他东挪西借、东奔西跑、殚精竭虑地经营属于自己的钻石工厂,不久,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珠宝加工车间。一批本土的、南非的工匠按他的设计和流程要求一丝不苟地打磨着石头。精心雕琢后,一件件精美的钻石饰品呈现出来。

他成功了,许多客户慕名而来,他的钻石工厂成了钻石行业高级定制的首选。他精心设计制作的一款款极有纪念意义、独一无二的饰品,将他的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就是珠宝学家、南非迈克尔钻石董事长刘燕声。

人生旅途上,挫折和尴尬总是存在的。一颗执着敏感的心一旦被刺痛唤醒,便意味着成功的来临。蒙尘的金子依旧是金子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中国运动员叶诗文以超常的水平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取金牌;此后,在女子200米混合泳比赛中,她又一次打破奥运纪录,以2分07秒57的成绩夺冠,成为双冠王。

天外不明发光体出现在人们视界,被质疑是正常的事;人世间的奇迹一旦出现,或誉或毁,也在情理之中。叶诗文创造的奇迹也不例外。一时间,嫉妒心理导致的猜疑将叶诗文包裹,让她陷入了媒体质疑的氛围中。面对非议和质疑,叶诗文始终从容淡定。虽然只有16岁,但她知道,是金子,就算蒙上灰尘,也还是金子。好在,国际奥委会及时予以检测,还了叶诗文清白。

应该说,叶诗文是一名游泳天才,早在2010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预言叶诗文将在伦敦夺冠。那时,年仅14岁、首次参加亚运会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中以4分33秒79的成绩夺得冠军。她出色的表现,让CNN有了这样的预言。

而那次赛前,她突发牙痛。去医院检查后,因为担心上麻药会影响兴奋剂检测,她硬是忍着痛,从牙龈抽出血来进行减压处理。

叶诗文手大脚大,对游泳选手来说,这也许是一个良好的先天条件。她还有着与生俱来的出色水感。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要想游得快,就要尽可能克服游进过程中的阻力,减少身体与水面的接触面。应该说,叶诗文是那种有天赋的运动员,但天才也有一个蜕变的过程。

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叶诗文就被老师推荐到体校练习游泳。一年365天,除了泳池换水的几天,她一天也没落下。有一次,她的小腿因不小心被剐破,缝了九针。但休息不到十天,她就迫不及待地回了体校。叶诗文的启蒙教练魏巍说:“这个小姑娘从来不吵不闹,你给她多少任务,她都会完成。”

教练交代游10000米,她会游12000米,绝不会游9900米,丝毫不会偷懒。进入省队后,她的训练更加刻苦,而且变得爱动脑子、爱琢磨,出现过的错误动作,经纠正后很少再犯。

她特好强。有一次,她周末回家,在饭桌上沉着脸,想着心事。突然间,她放下碗筷,跑到阳台大喊道:“我一定要赢了你!”

原来在前一天的队内比赛中,她输给了年长一岁的队友。加训一个月后,她真的赢了回来。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磨砺增强着她对游泳的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体态愈显健康苗条,游泳于她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享受。

澳大利亚著名教练肯·伍德曾说:“肥猫无法战斗,它们总是在炉火前酣睡。中国没有肥猫。我从来没有见过体形肥胖的中国姑娘,这是中国人的巨大优势。”资质天成、健康苗条、技能娴熟的叶诗文轻轻松松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奥运金牌,自然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真金总是要发光的,天才总是经得起考验的。四年前,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史无前例地豪取八枚金牌,同样经历了严格的兴奋剂检测。事实证明,菲尔普斯的确是一名天才,他的成功与兴奋剂无关。

博尔特也在“鸟巢”一鸣惊人,当时就有不少名宿、媒体纷纷惊呼“博尔特的奇迹是兴奋剂的奇迹”。检测结果一出来,人们不得不相信,博尔特本就是上帝赐予人类关于速度极限的礼物。

追溯历届奥运会,索普、刘易斯、约翰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项项匪夷所思的成绩,哪个不是在打破质疑之后,作为发光体烙入人们记忆深处的?

16岁的天才运动员叶诗文,她的名字因同样的原因深深烙进世人记忆中,这在奥运史上应该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财富并不等同于快乐

可以说,快乐本身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但不能说财富就等于快乐。创造财富的过程也许是快乐的,但一旦拥有了财富,未必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财富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随之带来的也有无法抗拒的灾难和罪恶。

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我而言,再多一个亿和多几百块钱没什么区别,当财富足够生活所需后,它已经不是一个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了。能够支撑我不断前进的主要原因,是追求和奋斗过程中拥有的快乐。”

他投身创业之初,正是炒房地产的绝佳时期,那时的他知道得并不多。一位生意上的朋友向他传授秘诀:首先去买一块地皮,然后把它卖掉,然后又跟谁谁合作,再怎样怎样。总之,把100块钱买来的东西卖出1000块,当然就赚钱了。

他当时就想:嘿!这不就是“击鼓传花”么?无论这鼓敲得多响,这花传得多快,最后总会停下来,到时候那花落在谁手上谁就倒霉。当然,如果就这样拥有了一大笔财富,也显得太不实在太不厚道了。

这一闪念之后,他将已投资房地产的钱撤了回来。他要走的不是这样的“捷径”,而是一条本色、务实、不贪图侥幸之财的经营之路。在他看来,轻易得到的,即使拥有再多,也无法感受奋斗的快乐。

他走了另一条实业之路,开始打造“希望饲料”这一品牌。他经营的希望饲料因为质优价廉,上市之初就在江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农民常常排起长队等待购买。

当时的执行厂长为了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用多水分玉米做原料加工饲料。然而那批饲料给农民造成了损失,猪吃后不长肉。低成本使希望集团在江西赚了500万——企业有了希望,而农民却没有了希望,以致时至今日希望饲料在江西的销售状况一直处于低谷。

他一回想起这件往事,心中就十分内疚。每次在集团员工大会上提及这件事,他总是十分遗憾地说:“这就是报应。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忠告:‘毁诚信易,铸诚信难。’作为企业要视信誉如生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惜信誉。只有始终坚持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维护企业在用户中的良好信誉,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这以后,他始终将诚信摆在第一位。在希望集团,处处可见“做诚实而精明的商人”“勤勤恳恳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等标语。这是口号和宣言,也是真知和灼见,更是要求和标准。的确,只有具备了守法基础上的精明,只有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商业操作,在市场中才容易成功。

因为他及时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还是拓出了一片全新的市场。在将遗憾留在心中的同时,他一步一个脚印将希望饲料做到了行业前列。

正当他的希望饲料打出一片大好河山的时候,房地产进入了低迷的“微利”时期,别人纷纷感到房地产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他那里却迸发出了在困境下打拼的火花。转念之间,他注册了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多方调查考证之后,大胆投入资金,以“在最适合居住的城市里建设最适合居住的小区”为理念,一路趔趄着走来,竟然又是一片阳光灿烂。

有人说:“从商之道与为人之道是相通的,它不是什么‘玄机’,而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标志。”从这位诚信务实、能直面遗憾、善于拼搏的民营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这句话是极有道理的。

这个虽心怀遗憾,却能汲取教训、诚信当先、乐观进取的人物,就是众所周知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成功后的刘永好,并没有坐在8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上不思进取,他坦言:“财富对于我个人已经失去了意义。如果在发财后就不思进取,那绝对不是一个对社会发展有责任心的人。”

他一直在赚钱,一直在耗费自己的心力才智去拥有更多的财富。他不是为了在富人榜上争得一席之地,也并不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才有更大的快乐。他一直认为他的快乐存在于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当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从不漠视财富之外的其他东西。他曾说:“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所有的财富和一个年轻人交换年龄。”

拥有财富只是一个生命过程而绝不是生活的目的,这是一个铁定的不容改变的生活道理。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追求财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生命的快乐,财富不过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对一个社会而言,财富的增加,并不等于社会福利或所有人的快乐都增加了;而对个人来说,快乐只是一种属于个人的内在感觉,它来自心灵的平静,而绝不是财富本身。处处用心的人生最美

因家境贫困,张立勇高中都没有念完,就被迫辍学外出打工了。找工作过程中的频频碰壁使他深深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没有知识、没有文凭是处处受制的。

一天,他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在广州一家中外合资玩具厂打工。因厂里的产品销往国外,订单是英文的,包装箱上的说明、物品尺寸全是英文的。因弄不懂这些文字,他很被动,工作效率低下。这个时期,他得到的报酬较之他人要少得多。

有一次,他打工的车间来了一批参观的外国客人,随行的翻译同他们有说有笑,边走边流利地介绍情况。在一旁忙碌的他一句都没听懂。他一个激灵,心生羡慕的同时,也暗暗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全新的人生目标。

此后的日子,他捡起高中英语课本,买来英语词典,从包装箱上的英文说明开始,一步一步向自己的人生目标靠近。这期间,他养成了一大嗜好,那就是收集贴在酱油瓶、酒瓶上的商标以及各种调料的外包装袋。不了解他的人说他有毛病,而他只是付之一笑。其实别人哪里知道,他所掌握的很多商用英语句子都是从上面学来的。为了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经过几番周折,他来到北京,并在清华大学食堂找了个活,做起了帮厨。一天晚上,他看书看到很晚,感到肚子有些饿,随手从床头拿过一包方便面,打开包装袋将方便面掏出来放在碗里。

在泡面的间隙,他顺手将那个不起眼的方便面袋子拿了起来,上面有调料、盐、糖、保质期、厂家,都是中英文对照的。方便面泡好了,上面的单词他也记牢了。学习过程中,他养成了随时随地、处处留心的习惯。

在他眼里,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流动的英文教科书,只要留心观察,时时处处都能找到英文的影子。大量的英文词汇,他都是通过香皂、牙膏之类日常用品的中英文对照说明,旅游景点的中英文对照介绍掌握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他觉得,最好的记忆方式,就是将单词与生活广为联系,形成句子,变成文章。他一方面通过读文章、看报纸来记单词;另一方面通过口语练习的方式,将英文真正揉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一天中午,因下课晚点,学生们拥挤在食堂窗口前,显得十分嘈杂,见到这种情形,他脱口说了句:“Would you please wait for a while?”(请等一下好吗?)声音不大,但清晰有力。听到这一句圆熟的英语,学生们混乱之中伸进窗内的手和碗缩回了——卖馒头的小师傅会说地道的英语?“Thanks for your patience.”(谢谢你们的耐心。)他笑着又加了一句。所有的清华学子全都望向了这个扎着白围裙的小师傅。他竟有些微微的脸红。

还有一回,两个学生在窗口讨论英语单词中有面包,怎么就没有馒头。“有,是steam-bun。”他不假思索就接过了话茬。接下来,两个学生又在争论bean能否指代豌豆。他在窗口里面说:“bean是豆类的总称,pea才是豌豆。”他们听了,佩服得连连点头。

从此,他开始有意识地说英语。因为这个,他卖饭的窗口总是排着一溜长队。有些清华学生竟成了他的粉丝,就连不太爱吃馒头的学生也排上了,只为与他用英语交流。

因为锲而不舍的努力,他参加了托福考试。他的好成绩打破了自己一向平静的生活,引来了诸多媒体的关注。为此,清华大学学生将他比作《天龙八部》中深藏不露的少林寺“扫地僧”——平时不为人知,却具备惊世骇俗的本领。

张立勇的成功证明:成功之路没什么捷径可走。如果说成功真的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在琐碎平淡的生活中时时留心、处处用心。用创意留住美好时光

大多数情况下,戒指是男女间表达彼此爱意的信物。但在当今社会,追求时尚的人越来越多,戒指自然而然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爱意的表达了。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创意戒指对追求时尚的群体而言,无疑成了扮靓整体形象、展现自我个性的重要饰物。

创意戒指以创意恰到好处地将一个人深藏于心的美丽展现出来,构架出色彩斑斓的人生图景,可以让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得以停留,让梦想得以呈现;抑或将甜蜜的声音波形通过激光固定在戒指上,将生命的承诺凸显于人生过程的分分秒秒。

创意戒指的面世,源于一位有心的大学生。他在身边的同学忙着找工作,忙着穿学士服拍照合影、写留言的时候,滋生了一个念头:以戒指的方式留住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比如将校徽、毕业年份等信息记载在戒指上。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立马付诸行动。考虑到毕业生的消费能力,他决定选用成本便宜的材质,重在工艺和创意。

通过上网查询,他将毕业戒指的材质范围锁定为不锈钢、铜镍合金、钢芯镀镍等。用这些材质,既光彩亮丽、不失品位,又易于保存。很快,他一头扎入毕业戒指的设计和制作事务中,联系了生产厂家,达成了生产协议,自己负责设计与销售。

创意戒指要从细微处见品质。他拿着自己的设计稿,奔跑在学校的宿舍楼之间,广泛征求意见,敏锐地收罗宝贵的“第一感觉”。凭着“第一感觉”,他确定了最受欢迎的系列款式。不久,首批毕业戒指面世,他拿着这些自己精心打造的宝贝走上了推销之路。

然而,这些“有意义”的产品,因过于千篇一律而滞销。他终于明白,要想有销路甚至畅销,必须让每件产品有灵魂、独一无二。

让每一枚创意戒指独一无二,设计难度大不说,还要耗费更多的物力和心力。怎么办?有什么捷径?他灵光一闪:对,就在毕业戒指上镌刻购买者的名字。这样一来,毕业戒指不仅有了更私人化的纪念点,而且摇身一变,变得独一无二。

果然,改良版的毕业戒指一经推出,立即引来了定制热潮,在校园毕业班中尤其火爆,成为校园时尚。在此基础上,他未雨绸缪,思路一转,迅速将目标客户扩展到了往届毕业生,推出了“求职版”“怀旧版”“师生版”“集体版”等多个版本的毕业戒指,既提升了消费额,又填充了消费淡季,让这种具有纪念意义的创意戒指有了更广阔的消费前景。

随之,他的销售网点扩展到了格子店、礼品店、饰品店。他适时推出了材质更好、价格更高的新款式。如此一来,创意戒指的销量与日俱增。

小小的创意戒指,既留存了他人最美好的时光,也承载着自己的付出和收获。让灵魂雀跃于细微处

有人说她是《小时代》中的“顾里”,有人说她是新时代的“林徽因”。事实上,她比顾里独立,也具备了林徽因的执着和雅致。她曾跨越半个地球,只为站在黄金海岸;她曾策马奔腾数百里,只为看一座高傲的雪山。她有过七年外贸生涯,却毅然决然另起炉灶,转身微创业,三个月时间即创造日营业额三万元的奇迹。她是众人眼中的“白富美”,以才情致富,以修为动人。

大学毕业那年,因父亲病重,她放弃了读古典文学研究生的机会,帮忙打理家族生意。父亲去世后,她自己创业,办厂、开店、开公司、做外贸,虽然有过只有自己知道的各种心酸,但在他人眼里,她算是顺风顺水。七年的外贸生涯,让她积累了固定的人脉、稳定的客户资源。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人生的积累和沉淀都是为了给现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任何人想要成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须恰到好处地把握机会,赢得他人的帮助。总结自身的经历,她说:“一个人想要遇到伯乐,自己必须是千里马。”

她喜欢创新思维,不喜欢因循守旧。她的跳跃性思维很适合即走即写的移动微时代。随着微信脱颖而出,她敏锐地意识到,微营销是个前景可观的发展平台,便毅然投身到微商创业中。

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兴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很容易半途而废的。虽然她知道,创业不管以何种方式,殊途同归的是要赚到钱。但她更清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激活潜在兴趣,比赚钱更重要。

2013年,她开始微创业。在微创业圈内,她是一位实战家。于她而言,选择了微营销,也就是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吝赋予热情的事业。她的感觉是幸福的,因为她找到了自己兴趣的停靠点。

她如此选择,缘于从小热衷于文字。对每一篇原创微文字,她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情感。微信上做生意,卖点是自己的信誉品牌,与其说是在推产品,不如说在推销自己。而她对文字的热忱,让她有了推销自己的优势。

营销模式可以拷贝,但要让自己的销售在细微处见灵魂,内在的细节就必须悉心琢磨。她特别注重细节服务,重视顾客的体验,在微营销中,从不丢失自己的真性情,喜欢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美好事物。

在她看来,做微商别先想着赚钱,哪怕粉丝只有10个,也要放下姿态同粉丝交心。她做微商很上心,完完全全将自己的真性情展现在粉丝面前。她非常注重与粉丝的互动,倾力展示生命正能量,既鼓励自己,也安慰他人。久而久之,她与粉丝有了微妙的情感联系。

她是个乐于分享的人,常写短文分享创业心得。通过微信平台,她让自己一步一步走进他人心中,让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对她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

她欣慰地说:“我敢断言,我的粉丝具有最高素质、最高涵养、最高忠诚度。做微商的人有微营销界的高端好友,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我的粉丝里有默默关注我、偶尔给我指点迷津的大学老师、艺术家、作家、画家、旅行家、美食家、政府要员、金融巨子、海外华侨……“我庆幸同行的美女们没把我屏蔽掉,学识渊博的才女也没把我屏蔽掉,我还在她们的朋友圈里。有她们与我同在,我感觉很富足,至少已是精神上的富翁。”

她深信,粉丝的消费习惯往往建立在对销售商的综合好感上。在产品品质可靠的前提下,粉丝有了好感,就会重复消费。一个微信好友圈如果没有灵魂,绝对无法吸引目标客户。

缘于这一点,她总是以人性化服务,从细微处打造自己的信誉品牌,赢得良好口碑。就这样,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她发挥自身优势,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莫大的成功,可谓立竿见影、事半功倍。

她叫郑薇薇,温州人,义乌俏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她的成功,缘于兴趣,缘于积累,更缘于正确定位自己,善于让灵魂雀跃于事物的细微处。生命在光影间绽放

大凡可以称为大师或奇人的人,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过人之处。

晚清道光年间,南海泌冲有这么一个人,父亲和外祖父都是学养深厚的“数学爱好者”,自然而然给了他那个年代少有的数理启蒙教育。他自小受在乡村私塾教学的父亲的影响,十岁时,就接触了《周易》《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年纪稍大,他开始学习经史子集。对传统文化宽泛的认知,加上他对算术浓厚的兴趣,为他日后研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他悟性极高,就像后人对他的评价一样:“聪敏绝世,覃思声音文字度数之源。尤精天文历算,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贯通之,静极生明,多具神解。”当西方科学知识传入广东后,他通过自学,将中西方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对光学、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化学及地理学进行了研究。

1836年,也就是他17岁那一年,他读《梦溪笔谈》时,《梦溪笔谈》中关于塔倒影与阳遂倒影同理的章节,让他一下子着了迷并陷入其中。湖光塔影在别人看来,也许司空见惯,但于他而言,却是有待捕捉定格的奇幻胜景。就这样,他对透镜成像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头扎入对光学的研究之中,研究出了光的折射、反射、散射原理,以及小孔成像、透镜聚焦成像原理。

1844年,他一边研制摄影器具,一边结合国外有关感光、显影、定影、冲洗等工艺,发明并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率先将其运用到地图绘测拍摄中,并设计了摄影绘地图法。

地球球形说在15世纪末已经得到了西方的广泛认可,中国接受这个学说比西方整整晚了二百多年。当时,甚至仍有许多人反对球形说。但他没有被反对说左右,欣然接受了这个理论,并迅速进入研究阶段。

他认为,地球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小,是椭圆形的,在测算时,应“以椭圆曲率算之”。他以曲线来表示经纬线的画法,使绘图技术趋于准确,也为古老中国实地实测、勘测地表地质打开了一扇尘封之门。他同时撰写了《度算版释例》,阐明了度算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随后,他制造过对数尺、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天体仪等,并通过论著《乘方捷术》《求重心说》《格术补》等,论证了他对力学、光学、数学的理论见解。

因沉迷于科学研究,视科学研究为使命,他清心寡欲、不赴科举,终其一生仍是秀才。他不迷官场,恬退自甘,在数、图、器的把玩中,实现了中国读书人一次整体性的脱胎换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可以肯定地说,他是为数不多的能荟萃中西学说,并且融会贯通的奇才之一。郭嵩焘将他推荐给朝廷,他称病推辞;曾国藩在两江视察时,请他出任“制造总局”要职,也被他婉拒。

他以自制的照相机和感光化合物拍了许多照片,其中一块珍藏在广州市博物馆的自拍像玻璃底版,于1973年冲印出了极为清晰的他本人的相片。正是:“自照原无意,呼之如有神。”有人在纪念他时,为他撰写了这样一副楹联:“专横百家才大于海;安坐一室意古于天。”可以说,这副楹联道出了他卓尔不群的人生。正是因为有了在实验科学上卓尔不群的他,中国近代科学才不再显得那么落寞苍凉。

这个“捕光捉影”的民间奇人,就是晚清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被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的邹伯奇。虽然他只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却是一个让生命在光影间绽放的人,也是一个在有限的生命象限里,让光影定格重生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