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不必赢在起跑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3:05:54

点击下载

作者:方兆怡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霸,不必赢在起跑线

学霸,不必赢在起跑线试读:

内容提要

从古至今,天下父母对于下一代的期望都是相同的,期望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本书作者对两个儿子尚文和润文,也有着同样的期望。经过20多年的付出,尚文和润文总算不负所望,进入美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和常春藤学府——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并顺利毕业,事业也有了根基。在家中,作者坚持严格执行规律的生活作息,培养孩子专注、自律的品质以及面对生活挫折的勇气。同时克制提供丰盛的物质生活和条件给孩子,让他们从小拥有渴望和正确的金钱观。在小学阶段,他们有幸分别遇上两位优秀的老师,对他们悉心关照。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个人养育孩子的经验,也反思了错误的育儿方式,期望父母们相信自己,用个人独特的育儿方式去培养孩子成才。

谨以此书献给两位尊师:

感谢罗利·麦克劳老师(Ms.Lorriane Mclouglin),培养熊尚文的自信心

感谢格罗·金老师(Mrs.Gloria Kim),纠正了熊润文拖拉的毛病活跃的童年爱活动的青少年期爱开玩笑的青年独立的成年期自序天下父母心

从古至今,天下父母对于下一代的期望都是相同的,期望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事业有成,过着丰盛和安稳的生活,活得精彩和幸福。我和熊崇义对我们俩的儿子熊尚文和熊润文也有着同样的期望。尚文和润文的求学之路充满挑战,如今回想起过程中的点滴,就像电影画面一样浮现在眼前。经过20多年的付出,尚文和润文总算不负我们所望,进入美国排名前十的高校和常春藤学府——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并顺利毕业,事业也有了根基。

在家中,崇义和我坚持严格执行规律的生活作息,培养孩子专注、自律的品质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我们克制提供丰盛的物质生活和条件给孩子,让他们从小拥有渴望和正确的金钱观。在小学阶段,他们有幸分别遇上两位优秀的老师,对他们悉心关照,及时弥补了尚文的缺点,改正润文的陋习,尚文的数学潜力得到了发掘,语文水平得到了提升,润文做事拖拉的坏毛病得到了纠正。尚文和润文对自己订立高期望并付诸行动,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的成果,这凝结了我们和老师多年的心血。其实,我们也曾采用错误的育儿方式。期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帮助天下的父母找到个人育儿的独特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随附尚文和润文的成长简历

熊尚文

1980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

20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

  获本科双学位:沃顿商学院及计算机系

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

  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

熊润文

1983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

2006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

  获电机工程学士及管理资讯系统学硕士

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毕业

  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第一章赢在起跑线的心魔一、起跑线的根源“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中国流传千年的一句俗语道出了养儿育女的艰辛。孩子成长的道路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的性格、体能和成长的社会环境,时势机遇都各不相同。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从孩子出生的一刻,一股巨大的育儿竞争和压力就无声地冲向年轻的父母们。

时下网上的新闻、电视剧集、教育栏目或各类的儿童产品广告总是充斥着怎样把孩子送进名校入读等话题,“赢在起跑线”、成功的虎爸虎妈、名校的排名榜、名校学区的房价这一类字眼一经出现就会引起父母群的高度关注。这类信息不断涌来,父母们自然就会被灌输这一思想,期望孩子从幼儿园、小学扶摇直上至名中学,顺利考至国内或世界高等学府;大学毕业后被名企业招揽,事业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似乎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们便开始进入一个育儿的竞争赛道。

就拿购买婴儿生活用品和食品来说,无论价格多高,父母都舍得花钱买。家长们被教育网站、杂志、课外课程机构发布的文章和每年定期举办的所谓“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博览会”灌输了“赢在起跑线”的观念,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魔渐渐埋在心底。这几年教育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家长唯恐自己孩子落后于他人,争相去报读热门课程。目的是提升孩子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和将来的竞争能力。

除了在教育产品和服务上的花费外,父母们甚至购买天价的学区房。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名校赏识和拿到入读名校的入场券。可见,当今父母所承受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可真不小啊!

名校的优势在于具备经验丰富的师资、成熟的教育方式,学生也多是来自于中高收入的家庭,孩子毕业之后再乘着名校的翅膀腾飞,能够实现远大前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父母们都意识到名校的优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提供进入名校的物质条件。近年来,申请入读这些名校的学生也呈几何倍数递增,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然而,进入各地名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尤以小学、中学为甚,全世界皆如此: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附属中学,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小学、附属中学等;香港的圣保罗男女中学、拔萃男书院、拔萃女书院等;英国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美国的菲利普斯安多佛中学、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等,加拿大的上加拿大学院、圣乔治中学等名校,都有着很高的门槛,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社会的精英家庭。

名校又怎样从众多申请者挑选符合资格的学生呢?这些名校的申请表上需要填写孩子能说、能听的语言以及音乐、舞蹈、体育等特长,同时也要求父母呈上两人的教育背景、职业简历和家庭地址。名校通过高标准的面试门槛去选拔符合要求的学生,面试的评分其实是给家长一个确切的答案,让父母接受不获录取的结果。2016年9月,媒体报道香港的一所名校的小一招生程序,首轮面试1800余名申请者全部获得面试,副校长和主任会与学生们交谈和安排集体游戏,过程中评估学生的社交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选出300名学生参加第二轮面试。第二轮面试是评估学生的两文三语能力,而校长会与这三百名家长交谈,目的是评估家长的教育水平和经济背景。

那些获得录取学生的家长当然沾沾自喜,那些不获录取学生的家长则感到沮丧,觉得自己与孩子多年所付出的努力、时间和金钱都白白浪费,认为自己的子女没有别的孩子强,不具备入读名校的资格。

英语百科全书、拼音闪卡和故事书、中国语文,数学习作等因此都非常热销。补习课程如香港公文补习社(Kumon)的中小学数学班、奥数班;兴趣班如计算机编程、英语会话、舞蹈、乐器班等都大行其道。家长内心的矛盾

2016年8月8日,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说道:“家长对‘赢在起跑线’的观点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每天生活愉快,没有压力地学习,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孩子如果不参加众多同龄儿童组成的课程补习班和兴趣班,就会失去入读大中小名校的机会,从此便会输在起跑线,将来的事业前途一定不会如意。”“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已经植根在全世界父母的心中,有的甚至把起跑线的起点推前至几个月大的婴儿,给他们报读各式各类的兴趣班、语言班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入读名校的概率。二、克服未赢的心魔

尚文、润文,他们俩年少时没有赢在起跑线,入读的小学、中学并非名校,也从未报读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的补习班,只是参加过球类、游泳、溜冰等兴趣班。我从来不刻意安排他们进入名校,选读学校的标准是该学校是否为小班教学,是否注重德行纪律,每年的学费和费用我们是否能承担。

当时我们朋友的子女个个入读名校,其实我们内心都有点忐忑不安,老是害怕自己孩子落后了。后来我们想通了,尽量不让自己的心魔长出来,尽量不贬低尚文、润文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好做父母的职责,悉心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尽一己之力培养他们成才。

尚文、润文都不是什么学霸。尚文在小学时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中学的成绩也只是中上;润文体弱多病,从小就有偏头痛、哮喘、湿疹,加上有口吃,更不幸在七岁时遇上车祸,左小腿骨折,童年生活跌跌撞撞。但是尚文、润文和我一样都没有放弃梦想,一起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克服他们成长路上的荆棘。

名校不等同于事业的金字招牌,从此顺风顺水,功成名就。求学只是孩子人生旅途的一站,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经验告诉我:“起跑线之后的长跑才是最重要。”家长们需要克服自卑的心魔,无须过分看重“赢在起跑线”,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

在深入谈论本书话题之前,让我简单地介绍有关我的孩子、崇义和我的背景资料,使读者容易理解他们的蜕变。第二章回顾过去一、现代移民的故事——回流

说起尚文、润文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一家的移民之路。当代移民已不再是从亚洲国家移民至欧美加澳,而是反过来从欧美加澳回流至亚洲。尚文和润文的父亲、我的先生——熊崇义,经历了以上两次移民潮。崇义15岁时跟随父母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分别在加拿大、美国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毕业后在加拿大一家跨国石油公司工作。他在42岁那年,为了谋求事业发展,从加拿大回流到香港。

当初崇义的父母为了下一代能接受国外更好的教育,毅然放弃自己在香港的事业,在1965年全家移民到加拿大,一切从零开始。崇义的父母一直希望崇义留在加拿大工作,待在他们身边。

因缘际会,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变幻驱使崇义加入从加拿大回流至香港的大潮。大学毕业后,崇义开始在加拿大一家跨国石油企业工作,前六年每两年都晋升一个职位,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为伊拉克战争突然爆发,石油价格飞升导致世界经济陷入危机,下游炼油工业的利润连续10年暴跌。他所在的公司营业额大幅下滑,停止一切的投资和扩充,崇义连续4年处在同一职位,他开始对自己事业发展前景感到不满。

大多数外国企业都在暗地里设置“种族天花板”制度,来限制非白种人晋升到高级管理和决策层,崇义也遇到这种障碍;无论工作怎样勤奋,表现再怎么出色,每年工作的评估报告,上司对他的工作表现总是有所保留,拿不到最高的评级。在公司日常运作中,也经常受到同辈的暗地歧视和不配合,时常不服从他的指示。

最后促成他决心回流香港的契机是1993年英国签订香港回归中国的协定,跨国企业改变了管理的策略,打破了英国高管为香港华人而设的“种族天花板”。香港回归之前,大量在香港注册的海外公司为了提前适应1997年后香港政治身份的转变,开始招募本地和海外华裔管理人员担任企业集团主席和高级管理职务,因此高管的职位出现很多空缺。

就在1992年圣诞节,我们在香港探望我父母期间遇上了雷桑田先生,他是一家英国化工企业的总裁,力劝崇义在香港谋职发展,理由是香港是世界各国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这些企业求贤若渴,尤其青睐有海外机构管理经验且能说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人才。

雷先生为崇义介绍了一位颇有名气的猎头顾问,他人脉丰富,深信崇义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是无可挑剔的,能在这些国际大型企业接受过最严苛的职场考验,站稳脚跟绝对不容易。所以他极力把崇义推荐给一家公司的总裁,经过3轮面试,公司抛出橄榄枝,崇义顺利成为该公司的一个部门总监。

1993年8月30日,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我们登上了前往香港的航班,回流香港。二、搬家的第一、二站

我们两次搬家的原因都是因为崇义的工作岗位调动,搬家也直接影响了尚文与润文的学习。1.搬家第一站

我们第一次搬家是在1992年,从加拿大多伦多市迁到温哥华市。

孩子的新学校是一所由基督教会管理的私立男校——“温哥华天主教中小学学校”,学校课程根据加拿大教育体系制定,与他们之前在多伦多万应圣母小学基本相同,两个孩子迅速适应了新环境。尚文在小学六年级时已经修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在初中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尚文经过测试获准选修初中二年级的高级代数课。当时,尚文信心爆棚,每次他上数学课,都要离开自己的教室到初二教室上课,引起同年级同学的关注,对这位新来的学生另眼相看。学年结束的时候,尚文的全部科目成绩平均分(GPA)在初一班级里排第三名,高级代数课和英语文学也取得了甲等成绩。而润文上小学四年级,未遇上任何困难,所有科目成绩都在90分以上。

他们顺利适应了新学校的环境,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充满自信。2.搬家第二站

第二次搬家是在1993年,我们从温哥华回流到香港。

尚文、润文没有中文的底子,因此无法就读于香港本地的中小学,唯一的选择是国际学校。所入读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按照美国教育体系,因为加拿大与美国的课程程度不能衔接,尚文一下子适应不来,这是他学生生涯中第一次遇到难关。初中二年级的成绩一落千丈,在班级的排名基本垫底。

在初中二年级到初中四年级,尚文再也不是班级里的优秀学生,他学习高级代数和英语文学十分吃力,这两门课的成绩总是刚刚合格。这一学年他自信心备受打击,从一个公认的数学天才变成为一个数学庸才。最令人震惊的是英语文学老师的评语说尚文现在的写作还达不到初中二年级英语文学班的水准,提议让他转读英语非母语班级上课。我无法理解尚文在初中一年级时英语文学的成绩是甲等级,为什么一下子会沦为丙等级?这样的经历让尚文的信心跌至谷底,昔日乐观的微笑也从脸上消失了。

而润文的问题不止在适应课程方面,还有来自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歧视。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他从加拿大至香港。润文从出生起就有湿疹、哮喘、偏头痛和口吃,来到香港也是如此。因为有湿疹,润文脸上和四肢都经常长着红色的斑块,瘙痒难耐,他总是像猴子一样,不停地挠,没法安静超过五分钟。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与他交往,老师和家长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这些歧视让润文心理受到很大打击,试问哪一个孩子不想得到同辈的认同,和他们打成一片呢?

环境的改变给尚文和润文带来了挑战,他们都没有被面前的困难吓倒,也没有放弃自己。三、启蒙学校

人类的智慧都是从学习和生活经验中一点一滴累积的,小学的6年光阴是启蒙最重要的阶段,奠定了孩子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启蒙学校的重要性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孟母三迁”就可以体现出来,孟母为了给万子上优秀的学堂,不惜三迁居所。1.奥瑞欧幼稚园

尚文从3岁开始就读于一所离家不远的私立幼儿所——“奥瑞欧幼稚园”,它坐落在一座基督教堂的地下室。入读前他的英语会话能力几乎是零,只会简单的日常用语。在幼儿班,老师都是按照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没有家庭作业,只是听故事、唱儿歌、做手工艺,进行户外游戏等。尚文没有英语基础导致他比较寡言,与同学沟通时只能用单个的词或简单的词组。直至尚文升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认为需要为他选择一所合适的学校来弥补他在英语会话方面的不足。

我们的情况又有些特殊,我与崇义是移民至加拿大的第一代,我们的思维不像一般的中国移民一样要求孩子在家说中文,保持中国传统礼仪,反而我们深信既然选择移民他乡,必须要在加拿大落地生根。早一点让下一代融入主流社会,让他们与加拿大孩子交朋友、并肩成长,拥有加拿大人的说话口音、言行和举止,也不易受到歧视和排挤。所以我们挑选小学的第一标准是学校生源大部分为本土加拿大白人,其次才是学校的排名。2.上加拿大学院

按照以上的条件,我们仔细考察了社区的学校,挑了三个备选。排名第一位是“上加拿大学院”,它是多伦多一家极具名气的私立男校,毕业生多是加拿大有名的政客和专业人士。但是它的学费昂贵,超出我们每月的支出预算,更何况我们有润文需要考虑,所以打消了这念头。3.布朗法语小学

排在第二位的是一所很受专业人士欢迎同时也很时尚的公立学校——“布朗法语小学”,从第一至第三年级所有课程都用法语授课,直到四年级才加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科目。学校设备现代化,校内还有室内游泳池、田径场。中产阶层的家长都争先为孩子报读这所学校,大家认为该校提供六年法语和英语的基础教育,能用双语沟通和表达,在未来工作中将更具竞争力。在这个想法的影响下我们也蠢蠢欲动。“布朗公立小学”有名气且受家长欢迎,但其实不是一所适合尚文的学校。第一,我们考虑尚文的基本情况,如果从小以法语为学习语言,不利于他英语水平的提高,可能影响他日后英语会话和写作的能力,限制他对其他科目的兴趣;第二,在那一年,布朗法语小学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因为教室不足以容纳一年级学生上全日制班,遂把小学一年级分为上下午班,尚文被安排在下午班,每天上学半天;第三,班级人数多,每一个班级有30多人,一个老师面对一群不懂法语的孩子恐怕无法因材施教,尤其是教导像尚文这种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最后我们毅然放弃了“布朗法语小学”的录取,锁定了第三选项“万应圣母小学”。4.万应圣母小学“万应圣母小学”是一所天主教教会的公立学校。学校校舍的内外设备陈旧,校园的操场是坚硬的水泥地面,基础玩乐设施很简陋,但环境还算清幽。吸引我们选择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是它以英语授课为主,坐落在犹太人和白人社区,新移民学生只有寥寥几个。每个班级都不超过20人,全校只有125名学生左右。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班级人数少,老师都记得每一名在校学生的名字,学生能获得校长和各级老师的关注。而且在这所竞争比较小的学校学习,尚文可以打好英语的写作和会话基础,拉近他与同学的学习水平,以致在同学面前不会感到太自卑。四、选择学校的标准

选择一所好的学校给子女是父母最操心的事,我建议父母应该从三方面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和学校的教学风格。

父母选择合适的小学、中学给孩子,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孩子语言和学习的基本能力,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我们无须介意孩子在一所普通或没有名气的学校学习,因为对孩子的前途不会有深远的影响。

学校不是人生输赢的起点,只是孩子学途的一站。该阶段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基础教育——提高孩子的语文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基础数学能力,对人、社会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日后打下基础。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就像是人生的地基,地基牢固的孩子,就会像一颗矮而强悍的树,遇到强风暴雨,也不会像高耸入云的大树那样容易倒塌。

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拥有渴望,由他自己推动去完梦。第三章父母亲的基本功

育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需要做好准备,明白做父母的职责。策划孩子未来的生活,父母需具备五项的基本功:第一,对孩子的承诺;第二,对孩子的关爱;第三,红脸与白脸;第四,体罚和呵斥孩子;第五,正面与负面的育儿方式。一、对孩子的承诺

尤记得尚文裹在一条蓝色毯子里,被护士抱了出来,我和崇义看着刚刚出生的孩子,不得不感叹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们的视线离不开尚文,聊天的话题也都是围绕着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展开。最开始照顾尚文时,我们手忙脚乱,很紧张,直到他日常饮食和睡眠习惯稳定下来,我们生活的节奏才渐渐回归常态。

孩子的出生就等于生命的延续。我们都知道童年的经历会给人的一生留下烙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自我评价和观人评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孩子的认知和人生观。

我自己的成长路,就有着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和成长的缺陷。当尚文来到这个世界,我警示自己,不能延续我自身的缺陷到儿子身上,不要让他在生命路途中迷茫,要让他尽早洞悉自己的人生目标。

初为人母,毫无经验,很容易重蹈上一代养儿方式的覆辙。为了不让孩子绊倒在我的老路上,我钻研出了一套幼儿教育的系统。

我深信孩子年少时就像森林里的一棵小树苗,培植时需要肥沃的土壤;父母就像农夫,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棵小树苗,每天适量浇水、施肥和拔野草,直至它根茎强壮。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本身的基本条件大部分是随机产生的,并非出自我们的选择。”我的理解是每一个人的命运机缘不是由个人选择的,大部分取决于个人先天条件加上后天的培养和机遇。作为父母,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孩子的先天条件,那么我们只能在后天为孩子补救。

我对孩子做出承诺——他们生命中永远有父母的爱作后盾,让他们内心有爱,没有疑虑,有勇气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是的,爱是一种本能,但如何去爱,方式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观摩和练习。二、对孩子的关爱

孩子的情商和性格从他们出生就开始时萌芽,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人的接触,产生对自身的评价。初生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在他们没有掌握语言能力之前,哭啼是幼儿提出要求的信号,这是孩子与父母交流的一种方式。因此父母从这一刻开始应该对孩子的哭啼重视,不要忽略他的要求。当尚文和润文哭啼的时候,我会尝试去安抚他们,找出哭啼的原因。

日常照顾孩子的责任落在我身上,当时最流行的一本育婴指南是由美国作家本杰明·斯伯克撰写的《婴儿及儿童护理》。我就跟着书中的理论按部就班,来照顾尚文和润文。在孩子面前,我与崇义说话时都是放低声量,用柔和的语调说话,加上文雅的动作,让他们的情绪安定。我们的贴心照顾传递了正面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何等重视和关爱他们。因为建立了信任,他们不会随意大声哭啼,哭啼一两声后便耐心地等待我们的安抚,面容也经常挂着笑容。

润文的经历有些特殊,由于他患有湿疹以及对奶类敏感,经常皮肤干燥发痒和消化不良,导致他晚上无法安然入睡。他身体的不适导致他没有安全感,因此短暂的睡眠醒来,他就放声大哭,只有抱着他,他才会停止。为此,我失去了连续性睡眠的习惯,每次连续性的睡眠都不超过两个小时,三四年每天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简直累坏了。但是我在想,孩子是自己带来这个世界的,我们得担起这个责任照顾他、爱他。

虽然润文的性格比尚文急躁,但他儿时没有因为身体的病痛受到我们的埋怨和任何不公平对待,相反我对他关注更多,希望长大后他像尚文一样能从容面对生命中的波折,抱着乐观的心态生活。

父母很多时候有育儿误区,认为不要经常回应孩子的诉求,哭啼或喧哗是培养孩子刚强性格的手段,其实这是适得其反。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的诉求毫无反应,长期大声呵斥或不理孩子心中的不忿,让孩子长时间哭啼,他最终会对父母失去信心,知道自己不受重视;往后他只会采用两种方式来提出要求:开始时大哭大闹,如果还是得不到回应,他会变得暴躁或沉默,这将会变成日后亲子关系的绊脚石。

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就开始闹情绪和提出要求。父母除了要悉心照顾他们,还需要及时梳理孩子的情绪,腾出时间与他们对话,一起玩耍,使他们知道父母是成长路上最可靠的陪伴。三、红脸与白脸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需要父母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我和崇义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遵循了“阴阳互补”的法则,崇义是宽容的父亲,而我是严格的母亲;崇义习惯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我为他们定规矩、立期望,监督他们遵守和完成。这样,孩子的生活更具有可预见性,情感上有充分的安全感。

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预选一个角色:一方做白脸,一方做红脸。哪一位适合做白脸或红脸的角色可以按照两人的性格来安排,如我性格比崇义严肃,正好就是家里的白脸。而崇义的性格随和,喜欢开玩笑,正好唱红脸。而且执行前,我们事先协商一致,共同为孩子们订立纪律和每天活动的时间表。1.白脸

白脸这个角色就是管教孩子,约束和监督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提出要求,并且贯彻执行。我每天就像看守羊群的牧羊犬一样执行纪律。要达到预期效果,第一步,我会在每天晚餐时告诉孩子第二天的活动安排,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第二步,在当天早上再提醒一次他们的安排,监督他们按照计划的时间行事,直到他们完成为止。

孩子天生好动,不会事事服从,并经常挑战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尝试摆脱预定的安排,所以我很少随意改变时间和计划,让他们习以为常,让生活的纪律变成习惯。

难点是不单要规范尚文和润文,同时也要规范崇义,因为需要他的配合才可以成事。如每天下午6点至8点,必须停止观看电视节目,让孩子专心做作业。崇义欲想在这时段观看电视节目也不行。为了孩子,崇义也需要牺牲晚上的娱乐时间。

之后,我发现儿子们习惯了生活纪律之后,就像给他们上了闹钟,到点他们就会自己开始做预先安排好的事情。形成自律之后,一声号令他们便会在10分钟内停止观看电视节目或打网络游戏;不用每次提醒他们做家庭作业或定时睡觉,我们母子之间也因此减少了很多摩擦和争议。2.红脸

红脸就是宠爱纵容孩子的家长,总是满足孩子的愿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提出:“纵容型父母,对孩子宽容大于要求。不像传统家长对孩子要求很多,不要求孩子表现得成熟,允许他们自我管理,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因此纵容型家长同孩子更聊得来,与孩子相处时更像是朋友而不像家长。

在我们的小家庭里,崇义是唱红脸。他跟两个儿子的关系像是玩伴,有着共同兴趣,周末一起打游戏,一起骑车,一起去超市、书店和玩具店购物。尚文和润文觉得老爸就是家里的圣诞老人,每次崇义出差回来都会给孩子带最流行的玩具或是游戏软件。他从来不过问他们学习的成绩,也不提出任何要求,下班回家就会与他们开玩笑,一起玩时下流行的游戏。自然而然,两个孩子更亲近父亲,他们三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欢声笑语。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双方配合,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在成长路上产生安全感。教育家马度指出实际上白脸和红脸两种教育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成人提供的环境让孩子感觉安全,孩子就学会了信任他人、照顾他人,这样孩子身心就能放松下来,由他们的好奇心带领,积极地探索世界。四、体罚和呵斥孩子

年幼的孩子长期受到家长无理由或太严厉的体罚和呵斥,性格和行为会向坏的方向转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发展格尔绍夫教授和密西根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凯勒教授共同完成研究,分析体罚对于孩子的影响:“回顾了15万名儿童50年来的研究,发现被呵斥后孩子不会马上就范或是长期服从家长指令,得来的却是相反的效果。第一,孩子被呵斥的次数越多,他们就越不服从家长,会增加他们产生叛逆和攻击行为的可能性,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和认知障碍,甚至驱使他们做出不理性的攻击性的行为。第二,体罚会代际传递,经常被体罚的孩子更可能支持体罚下一代的孩子,形成体罚代代相传。”

孩子长期受到无理由的体罚和呵斥,久而久之自我价值观也会被扭曲,容易变得自卑,没有主见。孩子的性格变成懦弱、自卑,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和错失,总是逃避责任,秉承“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做事宗旨;或是缺乏主见,秉承“随声附和,人云亦云”的做事方式;或是为了避免惩罚学会了阳奉阴违,表面上唯命是从,背后却做一些叛逆行为。若家长们不希望看到孩子向坏的方向转变,就需要停止无理由或太严厉的体罚和呵斥。

我曾经也犯了错误,用体罚和呵斥的方法逼使尚文、润文就范。

在尚文10岁前,我采用了家长权威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办法就是体罚和严厉呵斥孩子。他们俩如果不听话、捣乱,我就会用力打他们屁股和大声斥责他们,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对,这方法很管用,见效很快。但是后来发生了两件事,让我开始反思这种管教方式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带来创伤和后遗症。

第一件事发生在1998年的秋天。

我们家做了大型的加建工程,扩大了厨房和起居室的面积,并且全屋都重新粉刷。有一天下午,尚文和润文就用蜡笔在餐厅的墙面上画画。我回到家看到被涂得一塌糊涂的墙面,怒气一下堵住了我胸口,不由分说地一把抓住孩子,不停地打他们俩的屁股直到最后我的手也麻了。冷静下来后,让我开始反思这些暴力体罚的行为是否会导致孩子下肢神经受压或骨骼变形,因此,我告诫自己不可再用这样的体罚方式了,需要寻找另一个更有效的管教方式。

可是,能用什么方法管教这两个精力旺盛的调皮鬼呢?我想起自己20世纪60—70年代在香港读书时的经历,老师要惩戒在课堂不守规矩的学生,通常让学生当着全班的面,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拎着自己的耳朵站立半个小时。目的是要让学生当众感到羞辱并反省自己的行为。

我决心如法炮制,儿子不听话时,我就命令他们乖乖靠墙,用手拎着耳朵站三分钟,在我平复心情之后我便好好地向他们解释为什么我不满意他们的行为。

没想到这招非常管用!“羞辱”法可能并不完美,但是“拎耳朵”的方法至少能让孩子先消停几分钟,也给了我一段“缓冲期”平息自己的怒火。

第二次事件发生在1990年,尚文刚满十岁。

尚文从6岁起,每星期都要上一节网球个人培训课,他有“球感”,手脚协调性很强,很多人都说他有运动细胞,因此我们悉心栽培他,希望他成为一个出色的网球手。在那年4月份我为他报名参加多伦多市12岁以下的儿童网球锦标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公开锦标赛。我对他满怀信心,希望他在第一轮比赛胜出,但是他却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

我目瞪口呆,又气又急,感觉自己让尚文参加的网球课全都打水漂。在回家的路上,我训斥了他足足有20分钟,说的都是一些苛责的话。进入家门的一刻,尚文反过来抬头望着我说:“妈妈,别骂了!”我默然,看着他脸上受伤的表情,转念一想:是啊!我怎么没有考虑他的感受呢?输掉比赛,尚文不但要承受失败,还要面对父母对他的失望和训斥,何等难受!此刻,作为母亲,我应该和他在一起,而不是加重他失落的情绪。

这件事让我真正意识到,不应该在孩子犯错后严厉训斥孩子,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该让教练帮他梳理失落的情绪和找出失败的原因。父母严厉呵斥孩子的错误或失败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引发的后遗症是孩子将会失去面对自身错误或失败的勇气,找借口去掩饰自己的怯懦,人前表现得妄自尊大,实际上对自己的能力毫无自信,感觉事事不如人。

冷静下来后,我也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发现是因为我代入了尚文的角色,把他的错失当作自己的错失,把他的成功当作自己的成功。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我开始明白,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业或体育运动,父母应该学会放手,父母的角色是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导的工作则应留给老师和活动教练,同时家长也要适时调整自己对子女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要过分关注孩子在考试或比赛中的成绩。

自此以后,我态度从容了很多,对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更加宽容,孩子作业中有错误或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不会像过去那么激动,在学习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不擅做主张。在他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我会给予奖赏和赞扬。

我很庆幸自己在孩子未到青少年期就转变了教育的方式,避免再次伤害尚文与润文的身体和心灵。我变得更加宽容平和,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稳固了他们的自尊心。自此,我们与两个孩子建立了互信,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他们求学期间我们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凡事有商有量没有太多喋喋不休的争议。五、正面与负面的育儿方式

总体而言,育儿有正、负两种方式。

为了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我建议父母采用正面的育儿方式。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每一位家长应尽早建立亲子行为和教养方式,持之以恒地为孩子建立情商的安全港。1.正面育儿方式

以下是我个人经验的累积所得出的正面育儿方式:(1)每天都触摸孩子的脸、手或脖子,告诉孩子你多爱他。(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说出自己的感受。(3)严格执行每天的生活纪律。(4)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5)使用合理的管教和惩罚方式。(6)让孩子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7)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实际期望。(8)肯定孩子的努力,给予口头或物质奖励,鼓励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去做事。(9)发掘孩子的爱好和兴趣,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10)给予孩子隐私权和自己的小天地。

正面的家庭教育的优点是什么呢?(1)父母经常触摸孩子和聆听他们内心的感受,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关爱和被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抵抗逆境的能力自然增强。(2)生活有纪律,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建立孩子做事的指南针。(3)父母经常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便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过程中保持心境平和,不会轻易放弃。2.负面的育儿方式

负面的育儿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是无边无际的。少年时,情感长期受到伤害或压抑,埋伏了父母与子女将来不和与互不信任的导火索,孩子长大后的后遗症是缺乏自尊和自爱。父母一生都无法弥补这些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他的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婚姻的关系。

负面的育儿方式:(1)在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应该避免偏爱某一个孩子或是重男轻女。(2)避免过分溺爱和放纵或对孩子百依百顺。(3)没有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责任感。(4)以物质补偿缺失的亲子时间,没有倾听孩子的实际需求。(5)过分操控子女的思维和行为,不让孩子有自主权或个人意见。(6)大量体罚或喝骂,或是完全放手不管。(7)反复批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失败,在人前人后反复提及他们错误失败的经历。(8)贬低孩子的智商或能力,从不给予赞赏或奖励。

负面的育儿方式的带给孩子的伤害是什么?(1)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事事迁就他们,孩子将来会经不起风浪。(2)父母过分严厉与苛求孩子,会培养出说谎和逃避现实的孩子。(3)过分操控孩子的行为和思维,孩子会缺乏自信和自主。(4)喝骂、体罚、贬低孩子能力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后勤补给部”,为他们提供食物、指导和鼓励。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接纳他们自己,长大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能够接受各式各样的磨炼和挑战。面对人生的未知元素,不会畏缩,依然相信自己。

人生的新篇章已经打开了。尚文、润文将要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了。第四章孩子成长的基石

基石是一栋大楼的地基,地基牢固,无论外来的风雨多强,也可以抵御,屹立不倒。孩子赢在起跑线也需要坚牢的基石作为支撑,组建一个可以触摸的“情感护航”框架来稳定他的心志,使他在人生路途中不会迷茫和迷失。父母为下一代建立赢在起跑线的基石需要做的准备是:第一,安乐窝;第二,定规矩;第三,立期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