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两个世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6:05:25

点击下载

作者:夏如烟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个转身,两个世界

一个转身,两个世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一个转身,两个世界作者:夏如烟排版:HMM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9-01ISBN:9787511355706本书由北京淘梦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转身,是最优雅的告别

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形形色色的纷争和困扰中,总是无法宁静,无法摆脱。虽然我们时常向往悠闲恬淡的快乐生活,但那颗不甘平凡的心却每每受到现实利益的羁绊和纠葛。

其实,生活总结起来不过就是无数的遇到与告别。遇到美好的,遇到丑恶的,遇到幸福的,遇到痛苦的,遇到属于我们的,遇到不属于我们的……无数的遇到编织成了我们的生活,在生命的道路上讲述着一个个或喜或悲的人生故事。

遇到,便会有告别。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管美好的还是丑恶的,不管幸福的还是痛苦的,不管是属于我们的,还是从未属于过我们的……当生命轨迹行至此地,便将迎来一场场华丽或低调的告别。

告别旧的,才能与新的相逢。

人生有无数的遇见,就会有无数的告别。当我们只能挥手说再见时,无须眼泪,无须悲伤,只要轻轻转身,不再回头,便是最完美、最优雅的告别。

人生无常,这一刻永远不能预见下一刻的事情,我们所能做到的,便是紧紧抓住手中的时光,将此刻活出精彩。已经离去的,便放任它而去,还未到来的,便淡然待它来。唯有懂得心宽,才能淡然迎接时光,收获人生的幸福果实。

我们之所以来到人世间,只求欢喜不为忧愁。因此,在烦恼面前、痛苦面前、悲伤面前,请学会果断转身,向着希望前行。人活一世,要学会转身,用最优雅的方式与逝去的时光告别,与悲伤和痛苦告别,永远不要沉溺于虚妄的过去,否则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生活在回忆里的人。

计较时,请学会转身,得失就如同花开花落,花开是风景,花落亦能让人动容;

悲伤时,请学会转身,穿过忧愁的巷口,我们才能重新邂逅欢喜;

冲动时,请学会转身,与危险错身而过,才有等待幸运光顾的可能;

苛求时,请学会转身,包容生活的苦痛,才能拥有生活的喜乐;

烦恼时,请学会转身,抹去眼中的泪水,才能在大千世界,寻到那良辰美景;

拖延时,请学会转身,挥别迟疑与延沓之后,青春才终将散发光彩;

执迷时,请学会转身,告别过去,告别曾经,才能拥抱未来更多的幸福;

冷漠时,请学会转身,点亮他人的心灯,方能照亮自己的天地;

浮躁时,请学会转身,扫去尘世喧嚣,悠然以对,才懂生活真谛;

奢求时,请学会转身,当欲壑不再难填,方能珍惜繁华阅尽后的幸福与从容……第一章计较时转身得失如花落花开,都是风景

人生的内涵,在于得失的均衡。人的错误,在于总是看重失去。有花落就有花开,转身,让人生更丰富。赢的人不会比较,输的人都在计较

纷争往往正是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和计较。

只有做到人我之上不比较、是非得失不计较,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人生种种烦恼的根源不外乎“比较”与“计较”。襁褓中的婴孩用触觉来比较谁给予的疼爱更多,谁给予的疼爱较少,继而借哭声来表达自己的计较;稍微大些的孩子上学读书之后,便又开始比较谁的分数高,谁的成绩好,继而逐渐开始计较老师是否偏心;长大成人,踏入社会之后,人的比较之心就更强烈了,比较谁的待遇好,计较老板是否公平;甚至在家庭中,也总免不了与亲人比较谁分得的财产多,计较父母是否偏爱,遗嘱是否公正等。

当比较与计较愈演愈烈之际,一切纷争也将应运而生。家庭中,比较和计较往往可能致使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就如历史上的八王之乱、七国之争等,莫不是由比较、计较而起;事业上,比较和计较则可能让人走上歪路,甚至衍生罪恶,如历史上的党锢之祸、东林党争等。

一位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

兰德的父亲文诺是当地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在贫民区建有一家私人诊所,很受人们爱戴,其他国家的患者也常常慕名而来。兰德一直把父亲当作自己的榜样,为此努力学习医术。

当地有个著名的富豪,名叫马尔盖。马尔盖家族是世袭勋爵,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快,马尔盖在贫民区创建了一所医院。本来这是件好事,但马尔盖却视文诺的小诊所为眼中钉。因为文诺的医术高超,人们都愿意去他那儿看病,这就导致了马尔盖的医院没有办法兴隆起来。

这时,有人建议请文诺来马尔盖医院主持眼科,这样就避免了两家的竞争,但马尔盖最后竟以老文诺没有文凭而将其拒之门外。老文诺气愤至极,竟一病不起,最后抑郁而终。

兰德为此一直对马尔盖怀恨在心。几年后,18岁的兰德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全国顶级的医学院,毕业之后,他拒绝了马尔盖的邀请,而是接管了父亲的小诊所,与马尔盖的医院对干起来。

就是在这个小诊所里,兰德发愤研究医理,28岁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的医术更是轰动了整个国家。这样一来,马尔盖的医院又遭受到了排挤。年老的马尔盖见到这幅情景,悔不当初。

偏偏就在这时马尔盖的小女儿约瑟芬得了眼病,所有的医生都束手无策,眼看女儿的视力一天比一天弱,马尔盖只得请求兰德为女儿医治。没想到,兰德不计前嫌,马上为约瑟芬安排了手术。这次手术非常顺利,兰德得到了马尔盖全家人的尊重,为此他的名声变得更大了。最后,他放下仇恨,关了小诊所,做了一名医学院的教授。

在“家仇”面前,兰德选择了不计较过去,及时挽救了马儿盖的女儿约瑟芬,没有让“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悲剧重演。试想,假如兰德不替约瑟芬治疗,故事的结局又会如何呢?或许两家的冤仇会越结越深,或许兰德会被冠上“见死不救”的坏名声。但无论哪个结局,对于兰德和马尔盖而言,显然都不会是幸福的。不计较是人生的一种豁达、一种释然,只有将心放宽一点,人生才能走到最终的幸福。

当计较之心驾驭了人的灵魂时,仇恨与痛苦将会筑起一道高墙,从这一刻起,计较者就为自己判了无期徒刑。计较是人灵魂的监牢,只有把心放宽一些,忘记计较,不随便比较,人们才能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从前,有个卖艺的人,他每日只靠卖艺挣得一百个铜钱,之后便收摊回家,再不劳作。长此以往,虽然他的日子过得简单、清苦,却怡然自得。

一天,卖艺人收摊回家之时,迎面碰到时常向左邻右舍炫耀自己财富的财主。财主看到卖艺人穿着寒酸,又开始趾高气扬地炫耀他的财富。

卖艺人本不打算理他,但见他没有走的意思,便不以为然地问道:“你家里有多少金子?”

财主神气十足地说:“我家里的金子多得数不胜数。那些金子堆积起来,闪闪发光,真是美妙绝伦啊!”

卖艺人笑了一下,装出神秘的样子说:“你别在我面前神奇了,你可知道我家里有一个比你家的金子更加光彩夺目的宝贝?”

财主半信半疑,问道:“你家有什么宝贝,能比我的金子更光彩耀人的?”

卖艺人这时故作玄虚地靠近财主的耳朵说:“你今天晚上带一块金子到我家来,到时我们就比一比,到底是你家金子亮,还是我家的宝贝闪!”

到了晚上,财主应邀带着一块金子来到卖艺人家里。卖艺人当时正点着油灯吃饭,财主便性急地问道:“你家的宝贝在哪儿啊?快快拿出来!”

卖艺人不紧不慢地说:“莫要着急,待我吃完饭再告诉你!”

等到卖艺人吃完饭,收拾完毕后,财主又开始急切地催促起来。

这时卖艺人说道:“我得先试一试,看你的金子能不能在黑夜里发光,然后我再亮出我的宝贝!”

财主立刻得意扬扬地掏出金子,卖艺人旋即吹灭了油灯,房间里顿时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卖艺人笑了一下,说道:“看吧,你家的金子就算再光彩,也不能在黑夜里发光,它哪里比得上我家的宝贝!”

财主慌忙问道:“空口无凭,你家的宝贝呢?快拿出来瞧一瞧!”

卖艺人说道:“它不就在你眼前吗?”

正当财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卖艺人点燃了那盏油灯,有些冷嘲热讽地说道:“你满眼里净是些金山铜臭,怎么会看得见我家里这个宝贝呢!”卖艺人拿起油灯接着说:“我家这盏小油灯,虽然不及你家的金子值钱,但它在这黑夜里却比你家的金子有用多了!一个人不能为钱而生活,我尽管没你那么有钱,但我心里却比你富有得多。我每天生活得很快乐,而你天天为钱而挣钱、为虚荣而炫耀,内心狭隘,又怎能有幸福的人生!”

财主若有所悟,灰溜溜地走了,从此再也不夸耀自己的钱财。

物尽其用,美好之物!人尽其心,美妙人生!世上的东西很难说清什么最有价值,当它被利用在最合适的时候,自然就价值连城。世上的人也是一样,很难比较谁最富有,不论贫贱,只要他能用心地生活,不计较任何得与失、富与贵,那么他就是最富有的。赢的人从不比较,因此才能专注于自己的幸福;输的人却都在计较,因此才会忽略自己的所有,为心灵画地为牢。生气是一把伤人害己的刀

人生如同一条荆棘道,我们行走其间,

只要心不动,人不妄动,则不会被荆棘所伤。

但若心动,引致人妄动,则会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体会到世间的诸多痛苦!

生气是一种无知,更是一种蠢行。生气不但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就如往自己的心头钉钉子,即使钉子拔了出来,可是伤口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漫漫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不平之事。比如,因为某件事遭到人们误解,备受委屈;眼看着能力不及自己的人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却让小人捷足先登;从不曾伤害别人,却要每天遭受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一心向善却遭到好朋友的背叛和出卖……诸如此类的不平之事总是层出不穷,扰人心智。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人晚上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年轻壮士,大声地斥责他。年轻的壮士一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臭骂他,一边还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做梦的人吓得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

第二天,这个人越想越觉得心里不痛快,生气地对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骂了个够,还被人吐口水,实在是很不甘心啊,我一定要把梦里那个人找出来,否则还不如一死了之。”自此之后,他每天一早起来,便愤恨地站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仔细盯着来往的路人寻找梦中的敌人。一连几个月过去了,他始终找不到这个人。后来,怒气难平的他精神一天比一天差,最后竟真的自杀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荒诞,哪会有人真的因为梦中遭人恶骂就去自杀的啊!但仔细一想,在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这样的人,总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气愤难消,愤愤不平,甚至与人大动干戈、大打出手,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时候,事情虽小,却富有很强的杀伤力。如果连这些小事情都不能释怀,那么何谈幸福,何谈收获人生?

年轻漂亮的鲍小姐研究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大企业工作,由于能力出众,很快得到上司的赏识,一跃成为公司新拓展项目的负责人。

鲍小姐的平步青云自然引起了一些老员工的不满,不久之后,公司便有了一些风言风语,暗指鲍小姐利用自己的年轻漂亮作资本,讨好年过五旬的上司,一出出香艳暧昧的故事被描述得惟妙惟肖。面对众人暗地里的指指点点,鲍小姐又委屈又气愤,甚至好几次差点与同事大打出手。在这种坏情绪的影响下,鲍小姐的工作也频频出现纰漏,险些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终于,不堪重负的鲍小姐向上司递出了调动申请,主动要求辞去项目负责人的职位。

上司将鲍小姐递交的调动申请放在了办公桌上,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而是漫不经心地说道:“昨天夜里我家地下室爬进了一条蛇,那条蛇在地下室里爬啊爬的,就爬到了我随手丢在地上的一把锯子上头。锯条很锋利,把蛇的皮给擦破了。虽然那不过是条很小的伤口,但这条蛇却很生气,认为锯子在攻击它。于是,这条蛇愤怒地进行还击,咬了锯条一口,没想到嘴也被锯条给划破了。这条蛇更生气了,又再次对锯条发起攻击……你知道最后怎么样了吗?”

鲍小姐听着上司的话,疑惑地摇了摇头,上司笑了笑,接着说道:“结果第二天早上,我看到我的地下室里,那条蛇死在了锯子旁边,锯条上沾满了它的血。”

故事讲完了,鲍小姐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对上司鞠了一躬,收回了自己的调动申请。之后,对公司沸沸扬扬的流言蜚语,鲍小姐都一笑置之,既不争辩,也不生气,久而久之,流言也就逐渐淡去了。

一年后,鲍小姐负责的项目投入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当初那些诽谤质疑她的声音,也早已销声匿迹了。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尽如人意,当拦路的“锯条”将我们划伤时,与其费尽心力和它拼个你死我活,不如一笑置之,顺其自然,让时间去证明一切。这种行为不是软弱,更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理智和睿智,一种淡定与随和。正如鲍小姐的遭遇一般,在面对令人委屈愤怒的流言蜚语之际,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追求真相或为自己辩解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鲍小姐用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之时,流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大作家契诃夫曾说过:“若是火柴在你的衣袋中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才是,而且要感谢上苍,幸亏自己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若是你的手指不小心被别人扎了一下,那你也应当高兴,幸亏这根刺不是扎到自己的眼睛里了;要是无意中被人踩了一下,那你应当高兴,幸亏不是被汽车轧了一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不平之事,没必要怨天尤人浪费时间,更不需大发雷霆或自暴自弃。生气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黄帝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这就是说,一切病因都源自于生气。现代医学也发现,人有70%耀90%的疾病都与心理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人的心态不好,时常爱生气会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人生在世不过就是那么短短数十年,何必非要让生气来占据自己的生活,浪费自己的生命呢?人活于世,就仿佛行走于荆棘丛生的林中,只要你的心不为所动,身便不会妄动,也就不会被荆棘所伤。可惜的是,大多数人看到荆棘,便会肆意妄动,于是荆棘深入其骨,令人痛之又痛。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

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此,西方人也有一句名言:“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人生中的很多烦恼,多半来自于人性自身的自私、贪婪,或是心灵滋生的妒忌、攀比,以及人自己对自己无休止的苛求,归根结底,烦恼的滋生与他人无关,全在于自己的内心。

在古老的西方国度,生活着一位名叫爱地巴的年轻人,他有个非常特别的习惯:每当与别人有了争执或感到气恼非常的时候,就会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这个奇特的习惯伴随了爱地巴一生,很多年之后,当爱地巴垂垂老矣,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经十分广大,他却依然保持着这个特别的习惯。

一天,爱地巴和别人发生了争执,他依旧像从前那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开始行走,等走完三圈的时候,太阳都已经快落山了,爱地巴也累得气喘吁吁,坐在田边休息。这时,爱地巴的小孙子跑到了他的身边,好奇地拉着他的手问道:“阿公,为什么你每次不开心,就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这么辛苦地走呢?”

爱地巴笑着摸了摸小孙子的头,说道:“年轻的时候阿公很穷,每次烦恼生气,就会去绕着自己小小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一边跑,心里一边想着:你看看,你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不好好工作,哪里还有时间去烦恼,去和别人置气啊?每次这么想完,阿公就不烦恼也不生气了。”

听完爱地巴的话,小孙子又疑惑地问道:“可是现在阿公有很大的房子,很大的土地,为什么还要辛苦地绕着房子和土地走呢?”

爱地巴眯着眼睛看了看自己的房子和土地,接着说道:“因为现在阿公依然还是会烦恼,会生气。每当这个时候,阿公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走,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啊,都已经有这么大的房子和这么多的土地了,何必还要去和别人斤斤计较呀!想到这里啊,阿公也就不恼、不气了。”

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不会自生烦恼。当爱地巴贫穷的时候,他告诉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因此他获得了快乐;而当爱地巴富有的时候,他则告诉自己,没有必要去计较,因此他同样获得了快乐。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遂愿,只不过有的人善于寻找快乐,而有的人却只会在烦恼中苦苦挣扎,因而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因此,大多数人都是不快乐的,他们以为世界便是地狱,而身处于地狱之中,又怎会有幸福可言。殊不知,当你换个角度,从改造自己开始之际,便会发现,境由心造,真正的地狱存在于你的内心,同样地,真正的天堂,也只有你能为自己建造。

每天清晨醒来,先想想一天要做的事有多少是有益的,而后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这一天的开始,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步享受这个过程。当一天结束后,你便可以安心地躺下来,享受剩余的时光。至于明天,那还很遥远,等它来了再去考虑也为时不晚。这样一来,在你的纯主观意识里,就会生出一种心灵的满足感,如此烦恼又从何而生?

一位大富人家的太太生病了,夜夜失眠,浑身乏力,不管多美味的菜肴都不能激发她的食欲,不管多有趣的事情也难以引起她的兴趣。这位太太去了很多医院检查,但却始终找不到生病的缘由。

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有名的中医,在得知了太太的情况之后,便主动提出为太太把脉,太太自然欣然应允。把完脉之后,客人微微一笑,对太太说道:“您这样的症状只是体有虚火,没什么大碍!”顿了一下,客人接着又说:“太太,不知是否能把你心中的烦恼都告诉我。”听到客人的话,太太犹豫了片刻,这才把心中一直藏着的烦恼一一向客人倾诉。

听完太太所说的烦恼,客人便十分随意地与她聊了起来:“请问您和先生感情怎么样?”

太太此时脸上面带笑容,说道:“感情很好,一起生活十几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

客人又问:“那两位有没有孩子?”

太太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有一个女儿,性情乖巧聪明,十分懂事。”

客人接着问:“那家里的生意有问题吗?”

太太连忙摇头说道:“不,不,没有问题,家里生意很好。”

这时,客人拿出纸笔,将太太的烦恼写到左边,将快乐之事写到右边。最后,客人把写满字的这张纸放在太太面前,对她说道:“这张纸就是治病的药方。您只是把左边烦恼之事看得太重,从而忽视了右边的快乐。”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烦恼,因为这些烦恼,许多本来可以成为天才的人却做着极其平庸的工作;也因为烦恼,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无谓的事情上。世上没有一个人因为烦恼而得到幸福,也没有一个人因为烦恼而改变命运。相反,烦恼却会随时随地附着在人们身上,进而损害人们的健康,消磨人们的意志,扰乱人们的思想。最后,身陷其中的人们又不得不大费周章地寻求解脱的办法,从而陷入恶性的循环,造就失意的人生。

当我们为苦恼之事不知所措时,解脱的办法其实就在身边。为此,只要记住三条即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只要做到以上三条,那么你的人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哲人说过,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其实,世人心中的烦闷苦恼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着,而能够解脱自己的就只有自己。若是想不开,拥有得再多也是枉然,若是能想开,失去得再多也能找到天堂。每个人都是带着哭泣来到这世上的,虽然不易但也都是幸运的。既然这样,不妨试着将心放宽一些,如此烦恼便不会轻易找上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完美才叫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很多人都有残缺,也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残缺,而觉得痛苦异常。有的因为个子矮而自卑,有的因为出身贫贱而不满,有的因为生不逢时而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人往往只看到缺陷,而没有发现瑕疵其实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变得更加精彩。断臂维纳斯的雕像,其实断臂并不是雕塑家的初衷,只因为从地下挖掘出来时无意中碰断了。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断臂后的维纳斯竟是如此之美,而这种美恰恰就是来自于她的残缺。要知道,失去也是一种得到,正是缺憾给人留下了追求和完善的空间。

古时候有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老人,他有两个得意弟子。这两个弟子都非常博学且聪明,老人一直希望能从中挑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有一天,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两个弟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道:“你们出去到外面,替我找一片世界上最完美的叶子回来吧。”接到这个奇怪的命令后,两个弟子虽然感到疑惑,却也不敢多问,赶紧出去替老师找叶子了。

过了不久,大弟子回来了,他把一片叶子递到老人手中,说道:“老师,我不知道这片叶子是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但它是我出门看到的第一片最完整的叶子。”

二弟子呢,一直到天黑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他对老人说道:“老师,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叶子,但我实在不知道,哪一片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叶子。”

最终,这位智慧的老人家选择了大弟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人们的初衷总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一味地寻找完美,往往就会像二弟子一样两手空空。世间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完美而开始的。他们忘记了,完美不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是一种日臻完善的追求过程。老人让两位弟子前去寻找世界上最完美的叶子,正是为了测试他们面对人生的不完美时,是否能够欣然接受。

其实,追求完美并不为过。人类社会不能没有对完美的追求与渴望,人只有主动去追求完美,不断接近完美,才能始终保持进步的状态。但这种完美不能太过分、太强烈,否则将会让我们在过分的执着中遗忘身边的美好。如此,生命又怎能快乐?

人生处处都存有遗憾,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人们不能了解这个道理,而苦闷于追求“完美”之中,那就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留下更多的遗憾。试想,假如一个人做事过分追求完美,可是又达不到完美,久而久之,这样的结果必然会让人痛苦不堪。更有很多时候,做事太苛求完美,反而会违背自然、破坏和谐,导致人们离完美更远。

曾经有一位国王,非常宠爱他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是个美若天仙的绝代佳人,为此国王将她封为王后,二人终日沉浸在只属于他们的爱情世界里。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美丽的王后就得了急病。心急如焚的国王便请了全国最好的医生,但是最后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王后死后,国王悲痛欲绝,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和思念,他为王后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还将王后的棺椁停放在离王宫不远的灵殿里,每日都要前去祭拜。几天过去了,国王突然发现灵殿周围的环境十分不好,配不上王后的绝色美貌,于是重新改建了一座精美的花园。

又过了一段时间,国王觉得新建的花园还是配不上王后的美貌,不能尽情表达自己对王后的思念,于是又在花园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工湖,想让王后的灵魂可以泛舟碧波。湖建好之后,国王又觉得缺少点睛之笔,于是又叫人在各处建造亭台楼阁。

可是,国王还是不满意,又请了手艺精湛的塑造师雕刻石塑,安放在园林各处。接着又把世上最美好的诗篇铭刻在石头上,但是国王依旧不满意这个人工园林,于是想方设法地完善它。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国王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不断扩充和完善这座无与伦比的园林。直到三十年后,老态龙钟的国王还在思索如何让园林变得更完美,但总也找不到缺憾。最后,国王把目光投向了王后的棺椁上,他注视良久,挥了挥手说:“把它搬出园林!”

此后,国王终于觉得这座园林完美了。

国王建造园林的目的本来是想让王后的灵魂有所栖身之地,可笑的是,最后却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让王后搬出了园林。追求绝对的完美,只会让人们在做事的时候迷失自己的方向,从而偏离做事的本来用意,最终导致更多的遗憾。

有一首诗,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除了百花芬芳也有荆棘杂草;秋天除了清风明月还有万物萧条;夏天的凉风虽然好,却挡不住蚊虫肆虐;冬天的雪景虽然圣洁美丽,却难掩刺骨的冰寒。但诗中却只描绘了四季的美好,而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在诗人的眼中,人间四季每个季节都是最好的时节。人生也是如此,凡事往好处想,往好处看,把心放宽一些,容忍一些不完美,那么人生就会因知足而自得其乐。生活从不公平,与其抱怨不如适应

一个人有勇气以一己之力对抗成千上万的敌人自然勇猛,

但实际上却如同蚍蜉撼大树一般,不会取得任何成绩。

倒不如战胜自己的烦恼,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价值。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生活,生活同样会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埋怨生活,生活也将给你失败的阴霾。生活总是不公平的,埋怨它还不如学着摆正心态,适应它、接纳它。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幸,逃避能躲一时,却不可能躲一世。那么,对于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应当如何来应对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就如诗人惠特曼曾说过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让一切顺其自然。”

已故的美国小说家塔金顿常说:“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绝不能忍受失明。”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就在他60岁的时候,他的眼睛逐渐模糊起来,当他望着地毯,却分不出地毯上的图案时,他的心沉入了谷底。忐忑不安的塔金顿去看医生,最终得到了残酷的宣判: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全瞎了,另一只眼睛也将接近失明。他一生中最恐惧的事情竟然真实发生了。

面临这失明的痛苦,塔金顿竟出乎意料地镇定,他没有抱怨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因为这可怕的遭遇感到绝望。令人惊讶的是,塔金顿倒十分愉快,而且还时常拿自己越来越差的视力开玩笑。当他眼前的浮游斑点游来游去阻碍他的视力时,他会幽默地说:“嘿!今天是个大家伙,不知道这家伙这么早要赶着去哪儿呢?”

很快,塔金顿的双眼完全失明了,但塔金顿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他说:“瞧!我早就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现在的我完全可以面对任何状况。”后来,他听说自己的眼睛经过手术还有望恢复视力,便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曾在一年内接受过十二次以上的手术。每一次手术,塔金顿都只是局部麻醉,而塔金顿从来不会抗拒,因为他了解这是手术必需的,是无法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

在接受治疗期间,塔金顿放弃了私人病房,与同病患者一起住在大众病房。他想通过自己的幽默,让大家变得高兴一点。当他接受手术时,还会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并高兴地对大家说:“瞧!这是多奇妙的一件事啊,医学已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一年接受十二次以上的眼部手术,并忍受失明之苦。这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早就精神崩溃了。但塔金顿却说:“我从来没想过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的体会。”

是的,正像塔金顿说的,这样的体验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能经历的,他因此学会了接受,并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事会超过他这次的容忍力。约翰·弥尔顿评价说,这样的经验教会了塔金顿一个道理,即“失明并不悲惨,无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惨的”。

没错,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不如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

接受现实,适应不幸,并不等于在不幸面前束手就擒。真正的勇士敢于抗争,但更勇于接受和面对残酷的现实。当然,如果还有任何挽救的机会,我们自然应该为此奋斗。但是,当情势已经无法挽回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不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而是接受并适应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而后以积极的心态规划以后的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幸福和快乐的未来。

非洲的一座火山突然间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是泥石流狂泻而下,并迅速流向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顿时,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惨遭泥石流的肆虐。这时,滚滚而来的声响惊醒了一位尚在睡梦中的小女孩,这名14岁的小女孩还没来得及逃脱,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就已经淹没到她的颈部。泥石流终于停止了滚动,被泥石流掩埋的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部和头部。

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小女孩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小女孩也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这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发现了这名小女孩,可是小女孩的状况却令营救人员一筹莫展。因为前几次的拉扯,都使得小女孩伤上加伤。无疑,这样的拉扯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营救人员始终束手无策。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小女孩时,她竟没有喊出一个“疼”字,而是咬紧牙关微笑着,并用两支手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以示对营救人员的致谢。这名小女孩始终坚信救援人员一定能救她出去,但悲剧还是发生了,最终营救人员也没能从泥石流中将小女孩救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女孩还在微笑挥手,一点一点被蠕动的泥石流淹没。

那一刻,在场的人们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心里都充满了悲伤和怜悯,小女孩微笑的脸庞以及她摆出的“V”字形手势,征服了全世界。

对于小女孩来说,命运是不公平的,年仅14岁的她就遭此横祸。虽然直到最后,小女孩也没能逃脱厄运,但她却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用自己的微笑表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最后敬仰。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可控制的,也许能长命百岁,寿终正寝;也许中途便遭遇横祸,死于非命。但无论如何,只要满怀欢喜,坦然接受既定的命运,那么你的人生就是幸福并有价值的。

生活确实从来都没有公平可言,从一出生开始,人的命运就只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另一半,世界早有安排。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利用紧握在手中的那一半,让自己活得了无遗憾。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时,与其抱怨,不如尽量放宽心,尝试去改变它、适应它,在苦难中活出精彩。乐观的人看到希望,悲观的人看到绝望

幸福与痛苦不过就在一念之间,

只看你心中眼中念的是什么。

希望之于绝望,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在漫漫无边的黑夜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难耐的恐惧,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天幕中的璀璨星辰。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失去希望的人。希望就藏在绝望背后,只要你心中尚存有一丝希望,那么就一定能迎来奇迹。

相传,在古老的东海岸,有一座小村庄,村民全靠出海打鱼为生,生活虽然简单朴素,却也怡然自得。村里有两个渔民,分别叫张三和李四,这两个人每天做梦都想摆脱渔民的生活,成为大富翁。

一天夜里,张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仙人告诉他对岸岛上的一片空地上有99株朱槿树,有红花的那一株下面就埋藏着一坛黄金。第二天醒来,张三满心欢喜地驾船去了小岛,岛上一切景色果然如梦中所说。张三欢喜非常,日日盼望着春天的到来,这样便能找到那株开红花的朱槿树。

转眼,春天来了,99株朱槿树全都盛开。放眼望去,全都是嫩嫩的淡黄色,张三找来找去,也没有见到开红花的朱槿树。于是,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李四听说这个消息后,也驾着小船来到岛上,他发现岛上果然没有开红花的朱槿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因为岛上99株朱槿树印证了张三的梦。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岛上。就这样,李四从秋天一直等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在来年春风的吹拂下,朱槿花再次凌空开放,一株盛开着鲜红花朵的朱槿树赫然独立。李四激动万分,果然在那株朱槿树下挖到了一坛黄金,成了大富翁。

梦中仙人从来没有说过红色朱槿花是在第二年春天出现,但张三没有耐心等待,在遭受一次失败之后,就放弃了希望。李四却始终坚持,最终找到了红色朱槿花,找到了原本应该属于张三的黄金。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绝望的那一刻,往往是新希望的开始。一切危急的尽头,也往往暗藏转机。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要心灵永不干涸,摆正心态,就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一次贸易洽谈会结束之后,一个小伙子和公司总裁一同回往住处———一家高级酒店的第38层楼。乘观景电梯上楼的时候,小伙子低头一看,顿时感觉头晕目眩,赶紧又抬起头看向天空。总裁看到小伙子的异常,关心地问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些恐高?”

小伙子点点头说道:“我确实有些恐高。我家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都会路过一座小石桥,每到下雨天,山洪暴发,洪水就会将桥淹没。那时,我们就赤着脚,踏在水中,一步一步地踩着过桥,咆哮的湍流就在我们身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到非常害怕,老师就教我,扶着栏杆,抬头看向天空,这样就能驱散心中的恐惧。”

小伙子的话触动了总裁的心,总裁沉默片刻之后,突然微笑着看向小伙子问道:“你看我像曾经想过寻死的人吗?”

小伙子大吃一惊,总裁开始向小伙子讲述自己背后的故事:“我曾在机关工作,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便辞职去创业。但或许我没有做生意的天赋,接连几桩生意最终都以失败收场。更要命的是,我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走投无路之下,我绝望了,想到了死。于是有一天,我背着家人偷偷收拾了背包,独自一人到了深山,我想从山崖上跳下去,结束所有一切痛苦。可就当我站在悬崖边上,准备往下跳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一阵苍老的歌声,我转过头一看,原来那歌声是一个正在采药的老人唱的。“我不想在别人面前轻生,于是我离开悬崖,坐在了草地上抬头看着天空,直到老人走远,我才又回到了悬崖边上。“这个时候,我猛然低头往下一看,只见悬崖之下是一片黝黑的林涛,宛如地狱。那一刻,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再次抬头仰望阳光明媚的天空,我的心里做出了选择。“后来,我又回到了这座城市,从一个打工仔做起,这才走到了今天。”

生与死,痛苦与快乐,绝望与希望,不过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不管是小伙子,还是这位曾经想要寻死的总裁,他们都曾因低头注视脚下的黑暗而险些放弃自己,而当他们终于抬头看向广阔天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生的希望一直就藏在自己心中。人生在世,总会遭遇激流与险滩,重要的是,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眼中看到的是绝望,还是希望。

希望需要人们怀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等待,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迎接希望。其实,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比的是信心和耐力。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每个人都需要把心放宽一些,乐观一些,耐心一些,这样看到的才是希望而不是绝望。“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在身处绝境的时候,一定要转变心态,不要将自我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前虽是地狱,但或许一转身,你便能看到天堂,危机之中总是隐藏着时机,只要努力,怀抱希望,人生随时都能重新开始。不计较,在吃亏中得到

吃亏与得到总是比邻而居,

当你甘愿吃亏时,

或许反而能够得到;

而当你过于看重得到时,则可能真正吃亏。

吃亏是一种人生智慧,更是一种胸怀坦荡的做人方式。懂得吃亏,不斤斤计较的人,必然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淡然的内心,他们不沉溺于是非纷争,不局限于狭隘的自我思维,而是能够跳脱出局限,以理性而坦然的目光来面对这个世界。

真正聪明的人必然是个不怕吃亏的人,吃亏是福,不计较,有时在吃亏中往往能够得到更多宝贵的东西。

齐国大夫孟尝君乃春秋四公子之一,他待人真诚,礼贤下士,府中食客三千。在孟尝君的食客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他经常在孟尝君府上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但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倒也不生气,反而每次都会热情招待他。

有一天,孟尝君下令,命人到封地薛邑去讨债,可大家似乎都不太愿意前往。就在这个时候,冯谖站出来了,说:“我愿意去,但是我不知道用催讨回来的钱,买些什么东西好?”

孟尝君说:“如果真的要买些东西的话,就买点我们家缺少的或没有的东西。”

众人听完孟尝君的话,都替冯谖捏一把冷汗,孟尝君在齐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什么奇珍异宝他没有呢?但冯谖似乎并不为此感到紧张,在众人的注视下领命而去。

冯谖到了薛邑后,看到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根本交不出钱来,当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到了时,百姓们更加怨愤了。出人意料的是,冯谖不仅没有下令向百姓催缴税款,反而召集大家宣布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债券全部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话一说完,冯谖还真把所有债券都付之一炬了。

薛邑的百姓感动得痛哭流涕,纷纷高呼万岁,感激孟尝君的大恩大德。

回来之后,冯谖前往复命,孟尝君问他:“利钱讨回来了吗?”

冯谖回答说:“不但没讨回利钱,而且我还把债券也给烧了。”

孟尝君大怒:“我的封地本来就少,百姓又多不按时还利息,宾客们连吃饭都怕不够用,这才请先生去收缴欠债。但现在你不仅没有把账收回来,居然没有经过我同意就擅自做主烧毁了所有的契据,究竟是什么意思?”

冯谖平静地答道:“您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以后会大有好处的!”

很多年以后,齐王听信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解除了孟尝君的职务。孟尝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都出城迎接,并表示愿誓死追随他,孟尝君甚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良苦用心。后来,正是因为民心所向,齐王才让孟尝君官复原职。“将要取之,必先予之”,当你希望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你必须要懂得先付出,而当你付出了,那么必然也将得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吃亏中的得到,吃亏获得的福气。吃亏不是懦弱,更不是愚蠢,而是一种理性面对得失和追求的坦然,是一种笑看人生的豁达。

郑板桥先生也是一位具有宽广胸怀的人,他曾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一直流传至今的“吃亏是福”和“难得糊涂”。这也正是郑板桥先生一生智慧处世的总结。

郑板桥先生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创作过程中,郑板桥先生还把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独创一格,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

郑板桥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他曾和所有文人墨客一样,抱有一颗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混迹于官场之上。但郑板桥的仕途并不顺遂,他因为在灾荒之年为灾民赈济而触犯了上司,最后被罢官回乡。

对于普通人来说,遭遇这一切必然是大受打击的事情。但是,郑板桥却并没有因此而和上司斤斤计较,也不曾因为官场失意就郁郁寡欢。他骑着毛驴悠然回到了故乡,并从此专注于诗、书、画的创作,心情丝毫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

后来他因书画而闻名于世,金农、黄慎等有名的画家都与他过从甚密,很多达官贵人为了他的墨宝而踏破门槛,这些人中也包括他昔日的上司,而郑板桥不仅没有因为当初的过节而将上司拒之门外,反而最后还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当遭遇挫折的时候,郑板桥先生没有气馁,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在艺术上取得了傲人的成就。而当面对昔日得罪过自己的上司时,郑板桥先生不但没有打击报复,反而以宽容友好的态度与之相处,最后还成了要好的朋友。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吃亏,不愿计较的心态,郑板桥先生不仅一生都活得泰然自若,还在日后留下了千古美名。

吃亏是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肯吃亏,不怕吃亏的人实际上并不多。比如有三种人就是绝对不肯吃亏的:一种是度量小的人,这种人吃不了亏,只要别人稍微占点便宜,就能让他翻来覆去,茶饭不思;第二种是火气大的人,这样的人冲动易怒,一旦吃亏,便可能在冲动之下口出恶言,甚至拳脚相加,最后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而第三种则是心眼小的人,这样的人睚眦必报,常常可能因为不肯吃亏而因小失大。

这三种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会因为过分计较得失而导致舍本逐末,贪着小便宜,却最终让自己的人生错失机会,吃了大亏。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喜欢与这三种人相处,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具备以上某条特质,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改正,切莫在斤斤计较中失去了成功与幸福的可能。第二章悲伤时转身在忧愁的巷口,邂逅欢喜

人生的快乐,在于感受拥有。悲观的理由很多,快乐的理由却只有一个:不想悲伤。面对一条忧伤的巷子,转身,就是一条全新的路。告别悲观,不做悲剧的主角

生命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

每一颗都要经历风吹雨打,

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及成熟就飘然零落了,

这不过是自然界的规律。

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眼中只羡慕别人的快乐潇洒,却感叹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但其实,这不过是悲观的人生态度在作祟。当你心中充满悲观时,自然总是会觉得自己比别人过得差,以致每日郁郁寡欢。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问题,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所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南方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这个村落非常漂亮,但却有一个非常悲伤的名字———痛苦村。据说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一天,一个快乐的旅游者经过这里,当他得知这个村落的故事之后,便决定要用自己的快乐来帮助这些痛苦的人。于是,旅游者将村落的人都叫到了一起,对他们说道:“我很希望能帮助你们,但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实在没办法帮到这么多人,这样吧,你们告诉我,你们之中谁是最痛苦、最不幸的?”

听到这话,村民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指着自己,都说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于是旅游者想了想之后,又对他们说道:“要不这样吧,你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感到痛苦的缘由写在一张纸上,这样子我也好知道,应该先帮助谁。”

很快,村民们每个人手中都拿了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旅游者又说道:“现在,请你们将手中的纸条与身旁的人进行交换,我将会用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你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也相互交换。”

听到旅游者的话,大家满心欢喜地交换了纸条。但当他们看到别人的痛苦与烦恼之后,都纷纷惊叫了起来,表示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最不幸的人,并且一点儿也不想和别人进行交换。

悲观的人,总是相信别人比自己快乐,自己比别人要痛苦。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别人在生活中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也同样会经历生、离、死、别。悲观者自悲,于是悲观者越来越自怨自艾,最终身陷苦海。

而乐观的人则恰好相反,哪怕遭遇了痛苦与不幸,他们也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创造明天的希望,让快乐替代悲伤,用微笑面对明天。《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子祀去探望生病的好友子舆,当见到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子舆时,子祀不免悲从中来,但没想到,子舆竟然在子祀面前轻松地调侃了自己一番:“造物主竟然将我的模样变成了一个驼背!背上生了5个疮口,面颊因伛偻而低伏到肚脐,两肩隆起,高过头顶,脖颈骨则朝天突起,这真是太奇怪了!”

其实,子舆是由于感染了阴阳不调的邪气,模样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但他却似乎并不感到悲伤,反而神闲气定地踱步到井边,从井里照了照自己的样子,随即又带着戏谑的口吻说道:“怎么?造物主又将我变成了这番搞笑的模样吗?”

看到子舆的样子,子祀感到很奇怪,便问他说:“你对这种病难道没有感到极其厌烦吗?”

子舆回答说:“当然没有,我为何会讨厌它呢?如果让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选择用它去打斑鸠;如果让我的左臂变成一只鸡,我便会选择在夜里为人们报晓;如果让我的尾椎骨变成车辆,我的精神将幻化成为一匹马,用它遨游世界。无论什么时候,遭遇到什么事情,人都应该学着安于时机而顺应变化,这样一来,哀乐就不会侵扰人心,我们也便不会被痛苦吞噬。但凡是不能自我解脱的人,一定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相反,那些能够自我解脱的人,自然不会受到外物的捆绑。既然我现在的模样是我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为何不选择欣然接纳它呢?”

病痛将子舆变成了怪物一般的模样,继续发展下去,甚至随时可能会夺走他的生命。但他不仅没有自怨自艾,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反而还能在自嘲中找到别样的乐趣,把病痛当作是造物主的一个恶作剧。难道子舆真的喜欢生病吗?当然不可能,谁不希望自己健健康康长命百岁。可是,当病痛已经成为残酷的现实,当命运已经撒下天罗地网,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选择,是要悲惨地浪费生命,还是用快乐的笑脸迎接未知的明天。

子舆是聪明的、豁达的,在不幸与苦难面前,他潇洒转身,拒绝成为悲剧的牺牲品。他以乐观、豁达之心看待生命,即便他的人生所剩无几,也比那些成天哭哭啼啼,沉浸于痛苦无法自拔的悲观者们要活得幸福、活得有意义!“生又何欢,死又何哀?”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悲观者看到的只能是苦楚,而苦楚就像天上阴云,只会越聚越多。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快乐,快乐就像阳光,将会把你的生命越照越亮。生命就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每一颗果子都要经历风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却等不到成熟就飘然零落。人生也是一样,悲惨的命运或痛苦可能随时而至,而我们最终的结局也是走向死亡。人生短短几十载,如果只把眼睛盯在痛苦身上,又怎么能得到快乐和幸福呢?

人生无常,无常即是苦,是无法回避的劫难,我们只有乐观地面对它、认识它,才能战胜它,超越它。无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面对无常的乐观与豁达,在自怨自艾的悲观中结束一生。转身后,我们都学会了微笑

面对不幸的时候,

你哭泣、痛苦、绝望也不能改变它分毫;

而你微笑、释怀、重燃希望,

却能改变你的生活,给未来一个幸福的可能。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现实生活就是一面透视镜,当人们心情愉悦的时候,镜中折射出来的是云淡风轻的良辰美景;而当人们心情阴郁的时候,镜中折射出来的就是一触即发的紧张和忧虑。

科学研究也表明,每天都能够快乐生活的人,他们的血液中就会生成健康的化合物质。而每天郁郁寡欢的人,血液中则会生出有害物质。因此,快不快乐和人患不患病便产生了一种相关性。越是感到快乐的人,就越能拥有健康,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就等于得到了生活中的一剂良药。

小林在北京出差谈生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让他对人生有新的启发的出租车司机。小林那天刚谈完生意,回酒店的路上拦下一辆出租车。刚一坐进车里,热情的出租车司机就开始与他攀谈起来,说话的空隙,司机还一边快活地吹着口哨,一边跟着流行歌曲哼哼,真是不亦乐乎。小林见他如此快乐,便问道:“你的心情真好呀,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好事啊?”

司机先生笑着说:“好事倒是没有,不过我啊,每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能让我心情不好的。”

小林疑惑地问道:“难道你从来不会遇到令你心烦的事情吗?”

司机先生轻声一笑,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幸的事情也会经常发生,但是我知道一个道理,情绪暴躁或低落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再说,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顺其自然吧,说不定事情总会出现转机的!”

小林听到司机这么一说,更加好奇了,接着问道:“哦?这是何意啊?”

司机回答说:“有一天早晨,我一早开车出门,想趁着上班高峰期多拉几个客人,多赚点钱,但事情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车子不争气,开出去没多久就爆胎了。那时天气十分寒冷,爆了胎的车子就停在路边,我当时十分生气,埋怨自己命苦,心情也极为低落。但无奈之下,我还是拿出了换轮胎的工具。一大早的,寒风刺骨,我的手冻得直打哆嗦,因此换轮胎的过程也十分不顺利。”

司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就在这个时候,有个路过的司机从卡车上跳了下来,二话不说就前来帮助我。在这位陌生卡车司机的帮助下,我的轮胎很快就被换好了。当我向对方表示感谢,想给他一些酬谢时,他却轻轻地挥了挥手,马上跳上车离开了!”

司机笑着说:“就因为那个陌生人的帮忙,让我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好。而且那个陌生司机的帮助,也让我相信,人不会永远都倒霉的。那次事件之后,我的心胸仿佛被打开了,好运似乎也跟着进了门,生意也比以前要多出一倍呢!所以,当我再遇到麻烦,我总是笑着对自己说:‘不必再心烦了,说不定马上就可能会出现转机的,生活不会永远地停在不如意之中。’这样一来,不管遇到怎样的状况,我的好心情都不会受到影响。”

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如此,不会永远停留在不如意之中,与其悲观失望,不如乐观面对,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更自信地去改变逆境,这样一来反倒可能迎来新转机。

古语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好心情,也是这样一味苦而性甘的良药。之所以说它苦,是因为它虽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但人们却没有一双识珠的慧眼,总让它游走在身边,却不去获取它。一旦有朝一日将它捕获,仔细品尝,你会发现,原来它是如此甘甜。

好心情并不全是性格因素,它的形成主要还是依靠人们的后天修炼。只有经历了岁月,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人格、素养,以及品质、才情的疏略。拥有一份好心情,能让我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鸟语花香。

1985年的一天,辛蒂在使用杀虫剂时,不幸受到化学物质的侵害,使她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那以后,辛蒂对洗发水、香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化学物质都过敏,甚至连空气也可能导致她的支气管发炎。患病初期,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也变成了绿色,流出来的汗也含有毒素,刺激着她的皮肤,形成一道道疤痕。辛蒂所承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1989年,丈夫吉姆用钢和玻璃为她建了一所无毒房间,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也不能含有丝毫化学成分。她躲在这间小屋里,终日饱受病痛之苦,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辛蒂还不能流一滴眼泪,因为她的眼泪跟汗腺一样是有毒物质。

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辛蒂还一直保持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她一直坚持为社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在她病后第二年,她就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以便为那些致力于研究此类病症的人提供一个窗口。1994年,辛蒂又与另外一个组织合作,创建了“化学物质伤害咨询网”,帮助人们预防化学物质的危害。虽然被困于隔离小屋中,辛蒂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当人们问辛蒂,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心情时,辛蒂却调侃道:“因为我不能流眼泪,所以只好笑了!”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或麻烦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与其痛苦以待,不如潇洒转身,学会用微笑来面对逆境,用积极乐观来湮没不幸,最终让不幸转变为一种幸运。

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起起落落的过程,没有人会永远幸运,也没有人会一生倒霉,不要让一时的不如意捆绑你的好心情,笑一笑,以乐观的心情面对,你就会发现,就算天大的问题也终究有解决的方法。别人的错误,不是我们的包袱

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既然犯错的是别人,我们又何苦与自己过不去呢?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生气的事情装得多了,快乐就少了。因此,要想活得快乐,就要先懂得放宽心,不生气。人之所以会生气,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气恼自己的错误,二是气恼别人的错误。

正所谓人生无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懂得及时改正,当自己犯错的时候,与其浪费时间耿耿于怀,倒不如放开怀抱,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去改正错误,挽回失误。当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就更不应该生气,过错是别人的,你却难以释怀,这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对待别人的过错,应当见如不见,更不要把它放在心上。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妨大度一些,心宽一些,学会为他人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一来,看待问题就能更加客观,思索问题也能更加冷静。如果每个人都能以大度的心态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