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丝:现代诗中的美丽与哀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20:13:51

点击下载

作者:夏墨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丝:现代诗中的美丽与哀愁

情丝:现代诗中的美丽与哀愁试读:

序言

站在岁月的上游,从风雅颂,到赋比兴,东方大地上的先人们以最凝练、原始的腔调歌唱着生活。不论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寥寥几笔,言已止,韵却未尽。

几千年的文化沉积,我们收获了一些闪亮的名字,比如屈原,比如李白,比如杜甫。

时光流转,世事翻新。当语言有了不一样的面貌,白话文主宰了人们的喉舌,新时代诗人们的抒发途径也必然面临一场变革。

如同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现代诗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稚嫩、迷茫、误解,继而达到一个巅峰,随后归于宁静。近百年的光景中,现代诗经历了无数质疑,但也迸发出不少经典名作。它们直白,但不失美感,并更加直指人心。

今天,人们常常慨叹,诗歌已死。可是,尽管言语悲伤,瞳孔里却仍然闪着期待。有人说,现代诗歌相较古代诗歌,缺乏足够多的大师来扛起那杆大旗。可是他们忘了,在时间进度的图表中,它们一个是五千年,一个是一百年。

可就在这一百年中,我们感动于他人的“人间四月天”,也找到了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

世间蜚短流长,有时身不由己。可站在诗歌的圣殿里,我们可以收起伪装,掏出虔诚,流下最清澈的泪。第一章还有多少光阴可以虚度其实,你一直在我心里

花还未落,树怎敢死;

你还未嫁,我怎敢老。

天还未黑,云怎敢灰;

雨还未下,风怎敢吹。——《怎敢》汪国真(一)

爱一个人时,往往大胆的会变得懦弱,放肆的会变得小心翼翼,花心的会变得痴情,浪荡的会变得始终如一,宽容的会变得“心胸狭窄”,通达的会变得死磕到底……

每一个人在陷入狂热的爱恋中时都曾变成彻头彻尾的傻瓜。他有那么多担忧,担忧对方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表情,都是他心情剧烈起伏波动的缘由。爱情就好像是海洋,海底的那一点点小小的波澜,都会造成整个海洋的震动。而尽管我们害怕与畏惧那无常的灾难,却仍然被这迷人的深海所吸引。纵使有海啸的威胁,纵使有沉没的危险,纵使不知何时靠岸能否获救有无航向,那蔚蓝色的浩瀚的海洋仍然是我们前仆后继去往的地方,而天之涯海之角也寄托了我们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有时候我们的担忧显得多么幼稚可笑,那一点点微小的浪花或涟漪都被我们放大成海底美人鱼的眼泪与哀伤。不是我们失去理智,而是我们一万分地在意我们痴迷的那个对象。

是呵,花还未落,树怎敢死;你还未嫁,我怎敢老。天还未黑,云怎敢灰;雨还未下,风怎敢吹。

不是我们没有这样做的权利,而是我们放弃了这样的权利。

爱一个人时,眼里心里所有的,只有义务,只有责任,只有让眼前的、心中的那个人怎样才能过得更好的愿望,而丝毫没有权力的观念,没有自私的欲念。

爱一个人是无私的,不是因为我高洁,而是因为全心全意地爱着你。

树是爱花的,因为花已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他用自己深深扎在黑暗泥土里的根奋力地汲取养分,然后将这些养分毫无保留地输送到开的枝散的叶上。这些枝叶慢慢将滋润花的苞蕾。或许他等待的时间已经太长太长,在蕴藉了一整个冬季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枝头第一缕芳香。她终于在他的坚持与滋养下绽放在春天里,含苞吐蕊,迷人而又芬芳。她默默地在枝头等待,等待风吹花落的那一天,她可以飞落枝头,轻轻地回到他的怀抱,用她的生命去滋养他脚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那一份深沉的爱。用本就是他的生命造就的生命,回归到他本初的生命,滋养着他。

而她怎么知道,这棵痴心不改的树,千百年来为了等这一朵花的开放,耗尽了所有体力。看到她在枝头静静绽放的那一刻,他悬挂千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因为所有黑色的泥土都已经化成了绚丽的颜色。他心满意足地看着蓝天下这一朵小小的花,他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花一世界。在这个时刻,这朵他用心浇灌了千百年的花朵,便是他整个的世界了。他慢慢地闭上眼睛,沉沉地昏睡过去。

然而,他不能随心所欲地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他知道,她还没有落,他怎能够死?他不敢,不敢。他怕她寂寞,怕她被风吹离枝头的时候找不到方向,怕她不认识回家的路,怕她见不到他会掉眼泪。于是他只是小小地打了个瞌睡,小小地歇息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始了“护花使者”的旅程。

他没有怨言,他只怕她孤单无措。(二)

人世间每一份痴心相待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像树对花儿那样,默默相守,默默远离?

其实那个“护花使者”已经十分疲惫了。那么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已经将一颗年轻的心锤炼得满是岁月的老茧。也许他不会再恨了,也不会再爱了,心里唯一的愿望只是看着那个他曾经那么心爱与心疼的姑娘,有朝一日能够嫁给一个同样爱她与疼她的人,或许,比他更爱她和疼她。只要她还孤身一人一天,只要她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他就不能放心离开。

然而他是多么想转身离开,转身离开的那一霎那泪如雨下,将那么多年的身心疲惫,那么多年的辛酸苦辣都好好地倾泻一番。那么多年,他守累了,也望累了。他寻累了,也觅累了。

年岁里的风霜雨雪已经像刀剑一样在他身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他的两鬓渐渐斑白,他的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他的腰背渐渐佝偻,他的步履日渐蹒跚。因为他的年华渐渐远去,他的暮日渐渐临近。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是他转身离开的原因。因为这所有原因都比不上一个因由——她还未嫁。

是呵,她还未嫁,他怎敢老?

纵使年岁奔涌向前不等人,他也愿意驻足在有她的时光里,静静地看着那个曾经的她,那个现在的她,那个未来的她,那个永恒的她,那个还只身一人没有嫁给别人的她。

他并不想占有,也并不是想等她回头。他只是不敢就此放手,不敢放她一个人在这茫茫人海里寻求。

天也还没有黑,云怎么敢灰?雨还没有下,风怎么敢吹?云灰的时候天注定要黑,风吹的时候雨必将相随,但是没有她们的出现,他们仍然不敢动弹分毫。因为所有时序规律在大自然里都早已是命定。上帝创造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将女人从男人的体内那一根肋骨里造出来,不是凭空的。这预言般的创造,早已注定爱情是水乳交融,是一生一世的相守,是心甘情愿的放弃牺牲与等待。

我们本是一体,怎敢分离?上帝本就要求我们在一起,怎敢弃你而去?

这一声声的怎敢,不是我的应付与敷衍,不是我的心口不一,而是我痴心绝对无欲无求无怨无悔地爱你,爱你。爱你有一万个理由,我一个都说不出来,转身有一万个理由,我却原地僵住动不开,你要我怎么说出对你永恒的爱?

哦,你要知道,我只是说不出来,而你在我心里一直是永恒,是永恒的身影与等待,不曾走开。(三)

你可知道,当这位诗人写下一首首动人的爱情篇章的时候,彼时的他却正处于感情的空白期。所有那些被人喜爱传颂的诗句都是他自己的总结观察归纳感悟。

虽然他的诗并不像徐志摩、海子的那样,经常是有所指的,为自己的心上人而作,但是他的诗却为那时的他赢来众多的爱慕者。很多女读者都因为他的诗而爱上他这个人,随即纷纷写去长信吐露爱慕之心。他的诗也可算作另类红娘了吧。

他36岁结婚,结婚之后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对于感情的感悟,对于艺术的追求。曾经写字极差的他,连毕业论文也要请人誊抄,投稿时很多编辑连他的字都认不出来,但是他通过坚持揣摩练字,最终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的画也颇有成就。再到后来,他给自己的诗谱曲,动情处每每泪流满面。而这样凝聚着诗人丰富感情的曲子,也总是能感动读者。很多人听着听着就落泪了,很多人唱着唱着就落泪了。

不只是因为美好的爱情,更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人类共通的感情。他的诗歌里总有着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的情绪,很多时候又给人温柔亲和的感觉。

他对于我们的爱情最好的诗句,我觉得除了《怎敢》,就是《嫁给幸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这样的诗人,我们怎敢不爱他?(四)

他是一个满怀才情与爱恋的诗人。他自己曾明确说过,他诗歌的创作受四个人的影响: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作品风格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练、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而他的诗作没有违背他的说明。

他的《怎敢》,宛如一首回环咏叹的赞歌,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令人唏嘘。在普希金的抒情中,在狄金森的凝练中,在李商隐的警策中,在李清照的清丽中,他诗里描绘的深情而深沉的爱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他和郑愁予的相像之处在于,两人都从古典诗歌中汲取灵感。但是两人咏叹爱情却各有千秋,因为前者取了古典诗歌的手法,而后者则取了意境。然而无论两者的手法有何不同,这情真意切的爱情却是无数恋人咏叹的歌曲。

他又不止于一个满怀才情与爱恋的诗人,他更是一个满怀对生命的敬意与对未来的勇气的诗人。

他说,要热爱生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他说,今天晚上,星星说着月亮的话,星星,是月亮挥洒的泪滴;月亮,是太阳沉重的哀伤。世界的背面是憧憬,明天的明天是希望;

他说,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他说,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他说,假如你不够快乐,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他说,爱,不要成为囚,不要为了你的惬意,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太多了,又怎能消受。少是愁多也是忧,秋天的江水汩汩地流。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他说,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他说……

他说了太多太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没有办法穷尽。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于爱情的咏叹与感悟,更是对生命的感悟,对于希望、勇气、感情的各种哲学感悟。他的《怎敢》是这千万颗浪花中的一朵。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着闪闪的光。

花还未落,树怎敢死;

你还未嫁,我怎敢老。

天还未黑,云怎敢灰;

雨还未下,风怎敢吹。

瓜还未熟,秧怎敢枯;

花还未落,树怎敢死;

你还未嫁,我怎敢老。凡有等待,即有启程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戴望舒(一)

他孤身一人行走在雨天的小巷。没有交错而来的行人,也没有伫立交谈的相识。他的心里满是压抑与苦闷,无处倾诉。他多么希望此刻出现一位姑娘,应景地,轻缓地出现在这江南五月僻静无人知晓的雨巷。她静静地从小巷的转角处走来,没有随行之人,没有脚步之声,甚至连呼吸都不甚明了。但他清楚地知道她就是那个应该出现在5月江南寂静雨巷里的姑娘,哀怨又彷徨。她不欢快,也不沉寂,只是兀自地行进在这无人的雨巷。撑着一把油纸伞,衬映着这颓坍的篱墙。

她的声音不在于诉说,而来自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她的油纸伞,她的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哀怨,她的叹息一般的眼光,一举手,一投足,一刹那的欲说还休。她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了,静默地从他身边经过,没有回头,没有回眸,任雨水和距离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恍惚间他不知道,她是真的存在过,真的从他身边经历过,还是存在于他的幻想里,幻想消逝了,这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也就消散了。他不知道,因为他正是凄清哀怨冷漠而又颓唐的时候。若不是雨季,也许他还会头晕目眩,跌跌撞撞。他抓不住那一缕丁香一样的芬芳,那一缕丁香一样的哀怨。

这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与其说是姑娘,不如说是一切美好新生事物带来的希望,包括朦胧的爱情,包括迷惘的未来。当然,也包括姑娘。

1927年,风雨飘摇。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诗人怀着无比的苦闷迷惘与无措写下了这首诗,在诗里宣泄了所有情绪与压抑,也寄托了自己满怀的愿景。那一条长长的雨巷是通往新生中国的路,路没有尽头,看不见远方的目的地。天下着雨,是千百年来江南细密绵长的梅雨季。下湿了温润明媚的阳光,淋透了青春五月的希望。戴望舒就这样行走在曲曲折折的小径上,天是阴暗的,没有放晴的希望。四周是寂静凄清的颓墙,墙是静的,沉默不语,兀自灰魆魆地伫立在小巷两侧,不因人少而进逼,也不因人多而退却。

那一缕革命与新生的希望若有似无,他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

当然,除了现实的巨大迷惘与空虚,爱情的未来也是诗人所期盼的。那样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在秀丽的江南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到底会不会存在?会不会出现在他以后的生命里?(二)

从这位“雨巷诗人”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总是能被人们发掘出无尽的意蕴。有人认为他的诗有着诗境的朦胧美,诗体的散文美和语言的音乐美。但是毁誉总是参半。也有人以此为把柄攻击戴望舒诗风阴柔,阳刚不足,乃至于耽于情感,无病呻吟,没有诗人该有的风骨。

其实诗人之所以能成为诗人,在于他身上散发出的个性气质不一,自成一体,如若要求每个人的诗风都是阳刚的、明快的、激昂的,那么诗歌的百花园便是生物入侵了,百花凋零。诗歌还在于诗人的敏感多思多情,咏花弄月,乃至于伤时落泪。怎能要求诗人不柔不感不思呢?这样的苛责无甚意义。真正的诗句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时光的大浪总能淘出发光的金子。一如《雨巷》里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的倩影留在了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心中。

还记得那一年春晚那个令人难忘的节目吗?那是一群温婉秀丽的姑娘,她们或许来自纯正的江南水乡,或许由原来的天南海北天各一方而因《雨巷》结缘齐聚一堂。她们穿着精致怀旧的旗袍,那温婉的色调一如丁香。她们在一个万家欢聚的夜晚,来到这个眼光与灯光聚焦的舞台上。没有雨,她们撑着油纸伞,在哀婉而明丽的音乐声中,在那一条老青砖上布满青苔的“雨巷”里,她们步履飘飘地走着,走着,仿佛在舞蹈,也仿佛在回忆。她们就这样轻缓地走着,走着,走进旅人的梦里,走进观众的心里,走进新一年的美好愿景里。她们仿佛前进,又仿佛退却,还仿佛一直在原地。我们不知道,不知道,因为留给我们的只有背影。

时光荏苒,诗人一去不复返,诗歌里的灵魂却永在我们的心里掀起波澜,爱国之心也好,求爱之心也罢,都是在最美的年华里绽放出的最美的花朵。(三)

戴望舒一生有三段不得不说的爱情。虽然最后结果都不够圆满,但它们却是诗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回忆,是诗人柔美而婉转的诗歌里最热烈奔放疯狂追逐的音节与华章。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会因为他人的存在而变得丰盈。

就在写完《雨巷》的第二年,也就是《雨巷》发表的那一年,内心蕴藏着忧郁而强烈的感情的戴望舒爱上了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也许爱情就是这样,是互补的,是呼应的。戴望舒虽然当时已是小有名气,才情亦高,但是对于爱情却是羞于启齿。而越是内心封闭忧郁的人,也许越是渴望天真活泼的人,渴望热烈奔放的爱情。开朗活泼的施绛年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那时戴望舒寄住在上海施蛰存家里,经常得有机会遇见施绛年,但是无法倾诉衷肠。于是他借诗表白。但是尽管诗作才情洋溢,但却没有能够使施绛年爱上他。这除了戴望舒的性格以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戴望舒本人其貌不扬,皮肤黝黑。时年18的施绛年并不曾想跟戴望舒在一起。而戴望舒却似乎是从这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了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身影。反差愈大,感情愈烈。

从这个意义上,也许《雨巷》中那个面目模糊定义却清晰的丁香般的姑娘,正是戴望舒自身的一个侧面。诗人是在用自己追逐另一个自己渴望却不具备的自己。

最后戴望舒以死相胁,施绛年勉强同意。但是这样勉强得来的爱情注定不会幸福,也难有结果。

虽然订婚声势浩大,一时间众所周知,但是施绛年却提出要戴望舒出国留学归来方可完婚。施绛年提出这一条件,是出于望夫成龙,还是出于拖延时日,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并不好做出评价或妄自揣测,但是戴望舒却为了她义无反顾地去了,尽管心有不甘与不舍。

在外留学生活艰难又思“妻”心切,时光并不好过。特别是听闻施绛年移情别恋,更是辗转难熬。

回国之后,传闻被证实。其实施绛年一直喜欢着一个男人,在戴望舒之前就已经喜欢,本无可厚非也不可强求。但是正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戴望舒爱之也深,恨之也切,竟失去理智当中之下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于是这段长达8年有名无分的爱情终告破裂。

之后友人穆时英为了抚慰正在失恋伤痛中的戴望舒,将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他。小他12岁的穆丽娟清纯秀丽,很快将戴望舒从失恋的伤痛中带出,不久后他们正式结婚。穆丽娟成为戴望舒的第一任妻子,并且为其育有子女。

但是好景不长,两人的感情随着婚后生活的深入而出现裂痕,常常会闹到大动干戈不可收拾。除此以外,穆丽娟还觉得戴望舒并不爱她,而是把爱都给了施绛年。到大女儿戴咏素5岁时,穆丽娟提出离婚。得知消息的戴望舒给穆丽娟写了一封绝命书,但是命运似乎重演,这一封饱含强烈感情的书信一如当年写给施绛年的诗歌,没有打动任何人,最终结局无可挽回,以离婚收场。

第三段婚姻更是富有传奇色彩。小他21岁的杨静是个富有个性敢爱敢恨的姑娘。当年两人结婚时她才16岁,但是她毅然不顾家里的反对跟戴望舒走到了一起。也许“忘年恋”是该受到祝福的,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婚后不久两人终因年龄、性格与深入了解之后的不和睦而分道扬镳。

一年后他北上,之后便客死他乡。终于像他自己命定的一样:消了他的颜色,散了他的芬芳。

在戴望舒短暂的四十余年的生命年轮里,是这样的三段爱情滋养着他,尽管有许多坎坷曲折,但是正是这三位女子,让戴望舒的爱情之树开花结果,不致凋零。(四)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苦苦的哀求往往换不来真心的相待,寂寞的强求也不会有恒久的爱情。诗人对感情往往比常人更为敏感多情,也往往过于热烈、理想而失去其本性。诗歌里的低吟浅唱在生活中化作燃之不尽的情感泉源,最后燃烧的却只是自己。

在爱情渐行渐远的时候,想必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希望逢着一个怎样的恋人,青梅竹马也好,萍水相逢也好,忘年之交也好,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除了发出那一声叹息,还是独自一人静静地向雨巷深处行去吧,至于雨巷深处有无人家,上天自有安排,不容我们强求。

唯有在寂静低徊的时候,咏一首《雨巷》以示怀恋: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他的诗正如他的笔名一样,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他的笔名取意于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这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可惜的是,他命中了自己的情愫,却终究掌控不了爱情的游移。很多淡然,是他人看不懂的情深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郑愁予(一)

爱情是世间古往今来不变的主题,也是诗人恒久歌颂的主题,古有《诗经》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汉乐府《饶歌》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意境里,有多少感人至深的爱情咏叹?又有多少青梅竹马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这些或炫丽或宁静的情愫在时间长河的深流里静静地流淌着,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爱情伴随着人类生根发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一代又一代岁月,在每一个世代里都有着不同的、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

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爱情观念的汹涌而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打破与逝去,开放前卫的男女关系的诠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现代的爱情,觉得爱情随意了,淡漠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古典的爱情,像怀念一个很多年前听见或看见的童话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再难遇见那一低头的娇羞,一回眸的怦然心动,灯火阑珊处那若隐若现的伊人,掀开盖头时满脸通红的新娘,相携相守一辈子的患难夫妻,闺中等待归人的痴情人儿。取而代之的是相熟的快意、一夜激情的魅惑、闪婚闪离的随意、物质与现实的考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惘,开始空虚,开始失落,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去找寻古典诗意的爱情,宁静而充满浪漫情怀的感情生活似乎成为了遥不可及的神话。

于是人们咏叹歌唱,扎根到文学与诗歌中,去抒发内心的向往,去找寻原初的爱情。然而,充满希冀的人们发现,就连现代诗歌,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时代的印记。不仅是表现手法学会了西方的把式,就连情感内容也热烈奔放得不像是真的。人们于是又开始嗟叹低徊,迫切地盼望一种在现代社会里生存爆发出来的古典爱情诗句。(二)

而郑愁予的诗歌仿佛是横空出世穿越而来的作品,一身诗意,万古人间。他带着李白的豪放而来,也带着李煜、李清照、李商隐的古意婉约清丽朦胧而来,他踏着浪而来,也带着哒哒的马蹄而来。他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让多少苦苦追寻喧嚣的现代社会里的宁静的古意之人满足了心中的一片希冀。

他是郑成功的第11世孙,有着军人的坚硬与豪迈气质;他又是一个从小辗转于各个城市的平凡人,饱受流浪不安之苦。而他苦中取乐,在母亲身边学习古典诗词,也渐渐试着将自己的情感化成诗句流淌在纸面。他的诗里除了爱恋总有若有似无的乡愁。而他自己却说,这不完全是实实在在的乡愁,他的乡愁是文化上的。这更像是一种情绪,一种旅行者的情怀,一种即将要去往另一座陌生的城市、另一片崭新的土地的兴奋与哀伤,这种悲喜交加的双重心境,似乎是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的我们所不能体会到的,也无法妄加评论。而他在那种环境下激发出来的随遇而安的心境,每到一处皆故乡的能力,也是我们无从知晓的。正因为这样,因为那一份李商隐的古典才情与诗意和李白的放浪形骸与仁侠游侠之精神,他被人们称作“浪子诗人”。我们经常会看见一身他这样的打扮散步在林阴道间:头戴一顶牛仔帽,身着衬衫与休闲裤,脚着一双拖鞋。活脱脱一副背包客的模样。

他有着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却着眼扎根于我国古典的诗歌;他有着丰富的思想与感情,却偏偏命定一生要为爱情写赞歌。在他的诗歌里,我们总能看见那些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释放在苦苦等待心爱之人遥遥无期的归期里的身影。她们在守望爱情。

无数个日日夜夜,那些栖息在安静的江南水乡的女子,心中都藏着一个远方的牵挂。每一封鸿雁传书,每一个过客的跫音,都会激起她们心中的涟漪。那一扇扇紧掩的窗扉因了这若有似无的马蹄声而打开,心中的城门轰然开合,无数个日夜凝聚而成的巨大的期待从万家灯火的夜里穿行而来,在每一条街道上找寻熟悉的印记。无奈,无奈,向晚的青石街道沉默不语,那个近旁又远走的身影不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归人;不甘,不甘,却也只有再紧紧按捺住心中的柳絮不要四散飞舞在夜空里,因为那一缕属于自己的东风始终没有来,没有来。于是只有继续等待,等待。关上窗,等待下一个天明。等待下一个东方的朝霞里,有骑马的归人向自己的怀抱走来。

即使又一个日出日落过去,漫漫无尽的等待等来的仍是一个过客的错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也无怨无悔。因为那达达的马蹄毕竟是个美丽的错误,它曾经带给一颗在无尽的黑夜里快要枯涸绝望的心以光明与希望的悸动。那一瞬间的欣喜与激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尽管在那过后是更大的空虚失望与寂寥。莲花开而又落,落而复开,小小的寂寞的江南小城里,守住的不仅是远方的归心,更是现代社会喧嚣恣肆的洪流里一抹如玉的温润。在这样的古典意境里,等待亦是美好,失望亦是美好。没有浮躁的心境,只有似水的流年。(三)

人们热切地盼望着这样恒久坚毅的爱情,却又饱尝其中的艰辛苦涩。人们艳羡又向往这样寂静的流年,却没有人愿意轻易尝试这样没有尽头的等待。

若不是环境所迫,再美好的诗意,谁愿意用青春年华空耗?爱情最美好的过程莫过于相识相知相守,相守到老才是爱情的终点。长期的等待与分离容易损耗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青春年华,更是那一份原初的奔涌与热情。这在我们当下社会可见一斑。

多少真心相对痴心相恋的人,最后因为异地恋,因为距离和时间的从中作梗,而生生做了分飞的劳燕。交通日益发达,那一声汽笛与那一道起飞的机翼,快过多少达达的马蹄?然而时过境迁,快速的终究没有缓慢的耐得住寂寞与等待。也许是世道变了,也许是人心变了。亦或许,什么都没有改变,变的,只是时间。

结束一份长期分隔两地的爱恋并不一定就是不忠诚的表现。恋爱中的两个人有再多激情与浪漫最终还是要归于现实,归于平淡。柴米油盐酱醋茶靠那一身诗意是难以为继的,理想很多时候必须要与现实折中协调,否则一切将归于毁灭。选择分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刻意追求快意和前卫,而是无奈之下对所爱的人最好的回答。如果我的马蹄终究不能来到你的身边,莫如放手各自奔天涯。如若有缘,冥冥之中自会再相遇;如若无份,也将祝福你拥有新的美丽爱情。这才是爱的真谛。

古典诗歌里有那么多如《错误》一般等待相思年华空耗的诗句,正是因为古代的爱情,除了有我们现代人所向往的宁静等待与诗意,也有被迫空耗青春与生命的无奈,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情真而意切、五色而奇异的爱情诗,也有了闺怨诗和宫怨诗。

我们所能在古代诗歌中感受到的爱情,有初相识时的欣喜与明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因两情相悦、两心相知而甘愿的等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触景生情的落泪伤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为丈夫功名着想而耐得住寂寞: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梦醒时分的失望与失落: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也有在宫中年华老去的惆怅与无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那些诗歌形象中的弃妇、思妇、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等,都在向我们演绎着一种又一种不同世代里不同风情的爱情。

当然,那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也向我们证明并不都是女子才有思念的情怀,男子的思念或许还更温润与诗情画意。

而我们在郑愁予的《错误》里所看到的爱情,既有无尽的漫长等待,又有无尽的希冀期盼;既有无奈与酸楚,又有巨大的爱情力量在作精神支撑。最重要的是,那一份等待不是只有她心中一人所知,而是交融在江南水乡里,交融在每一个过客的马蹄声里。(四)

郑愁予的这首爱情诗,其实正来源于其父母之间迫于无奈的两地分离。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分离是太多恋人与家庭的常态。郑愁予的母亲与作为军人的父亲更是难得见面。从小郑愁予就跟随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一次在街道上,身后忽然传来轰响,母亲回头一看,却原来是阵阵马蹄音。这一幕深深地刻在年幼的郑愁予心里。后来成了写作《错误》的源泉。

而到了郑愁予自己那里,29岁时年与夫人余梅芳结婚,此后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相守一如古典爱情。他们在台湾相识,在耶鲁大学一同工作。妻子是西安人,他便多次寻访西安;妻子祖籍湖北随州,他便陪夫人一同回乡省亲。两人一直相守到如今,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却也满怀诗意。

诗人在屈原的故乡秭归曾深情地朗诵过一首关于屈原的诗:《宇宙的花瓶:华夏水的文明与屈原》——“他是诗人中的龙,龙中的圣,

他是水的捕捉者,他是大情人,

他是一切,他非常复杂……

然而,他又简单得只是一株幽兰,

却足以绽放整条江流的华夏文明。”

其实,这些诗句正好也可用来形容诗人自己。不错啊,他是诗人中的龙,是一切,他非常复杂,却又简单得只是一株幽兰,却绽放在整个华语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郑愁予的诗。正如妻子余梅芳的评价——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也是一个糊涂的诗人。正因为纯粹,所以赢得了纯粹的诗誉与赞誉;也正因为糊涂,他得以纯粹。

他是那么深情地爱恋着屈原,爱恋着他笔下的华章,无论是《离骚》也好,《九歌》也罢,都曾是他魂牵梦萦的离殇。他沉迷于《九歌·湘夫人》的篇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其后又偶遇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于是现在的我们有幸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听到郑愁予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而这个纯粹的诗人自己却丝毫没有关注这种与日俱增的名声与赞誉,仍旧独自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寻爱与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婉约与哀愁,那一抹淡淡的有着奇异芬芳的乡愁,那种穿越时空的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水乳交融,使得人们那么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他被人们称为“最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寄寓着人们多少爱恋与希冀!那一种爱恋不仅仅是对于爱情,也不仅仅是对于诗歌的喜爱,而是宏大到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对生死乃至对宇宙。他说,爱情诗并不都是写实的。是啊,一首看似简单明了的爱情诗里,包含了多少其他的离情别绪!

诗中的归人过客,并不仅仅对于“过客”与“归人”,郑愁予表示,对于生死,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过客;而对于大自然与天地宇宙,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归人。宇宙是我们永恒的故土。我们爱恋着的一切终归不过一抔黄土,赤条条来去于天地间。

他恪守着古意,因为他始终坚信诗的原旨才是本真,是一切。而一味追求诗的形式,也许是会将诗推向前卫与潮流,但是诗的魂灵便失掉了,诗只剩了一副空皮囊,毫无用处。诗歌丢掉感动,便不称其为诗了。

而对于《错误》这首诗本身,郑愁予表示其实还有下阕。那两首诗其实一开始并称为《小城连作》,但是编辑拆开来发表了,先只登了第一部分《错误》。

第二部分叫作《客来小城》,原文是这样的:

舍鞍羁兮取舟楫——三月临幸这小城,

春的饰物堆缀着……

悠悠的流水如带:

在石桥下打着结子的,而且

牢系着那旧城楼的倒影的,

三月的绿色如流水……

客来小城,巷闾寂静

客来门下,铜环的轻叩如钟

满天飘飞的云絮与一阶落花……

在诗人的构思中,第二部分是指这个人到了江南,不骑马了,改坐船,因为这里是水乡。这个人坐船进了小城,小城里却一个人也没有,巷闾寂静……换句话说,上阕是那里有人等待,他却很快经过;下阕没有人等待,他却来寻找。这是表达一个哲学的人生境界,人人如此。

人生不仅仅是美丽的相遇,也有美丽的错误。

人生也不仅仅是美丽的错误,更有遗憾的错过。当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

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

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爱情,却永远天真。——《关于爱情》艾青(一)

关于爱情,多少人唏嘘感叹不已。关于爱情,多少人不发一言。关于爱情,多少人又爱又恨。关于爱情,多少人无可奈何。关于爱情,多少人着迷于它不可一世的魔力,多少人又为此黯然销神,形销骨立?

尽管诗人吟颂着“这个世界,什么都古老,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尽管诗人吟唱着“这个世界,充满了诡谲,只有爱情,却永远天真”;尽管诗人高歌着“只要有爱情,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黑夜也透明”;尽管诗人高歌着“失去了爱情,断了弦的琴,没有油的灯,夏天也寒冷”但是现实却是那么残酷。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多少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被人传颂着,惦念着,不是因为故事本身的美好,不是因为“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是因为爱情对于现实的反抗和斗争。

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江南小城的书院里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他们真心相爱却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走上绝路,山伯积郁病发,英台为山伯殉情而死,两人的爱情虽然不在人世间,却因化身蝴蝶得到了最美的延续,直到如今,看见山野里那种成双成对翩翩飞舞的蝴蝶,我们还会不无感动地想起:那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那就是爱情。

孟姜女对丈夫的感情又是多么深厚,却因为战乱与劳役,刚刚新婚燕尔的他们被迫分隔两地,被征走的丈夫再也没有回来。她一介弱女子风餐露宿终于来到千里之外的长城,却被告知她日思夜想苦苦等待的丈夫已经永远地沉睡在了长城底下。她将她满腔的愤怒哀怨与思念都倾泻在了放肆的恸哭中。最终感动天地,长城倒塌。这也算是上天对于分隔恋人之行为的一种回应吧。而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随着她在追寻丈夫的路上随口哼唱的十二月歌声一起流传下来,成为每个瓜藤月下的祖母都会对她的孙孩儿述说的故事。

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因为家世而不能够得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为了在一起,他们想了许许多多的对策,最后却因为美丽的误会双双失去生命。在他们相拥入眠的很多年后,后人打开坟墓的那一刻,他们的身形化作灰烟消散在尘世间。两家的积怨从此消除。因为这感人至深的付出生命的赤诚如火焰单纯如清水的爱情。

就连生活在深海里的小小美人鱼,在深海底听见旅人的歌声,也会为之深深沉醉。因为这萍水相逢的爱情,她宁愿失去她美妙的歌喉,忍受走在刀尖的痛苦,与巫婆达成协议,化作人形到人世间寻找属于她的爱情。而他的王子最终却没有认出挽救了他生命的美人鱼,反而错牵了另一位女孩的手,最终导致了美人鱼的悲惨结局——这个善良美丽通透豁达得像水晶一样的孩子,最终在第一抹阳光照射大海的时候,化作了泡沫。多年来,她作为为爱情而牺牲的经典爱情形象,始终在每一个大人之间栩栩如生,历历分明;而她作为美丽善良宽容的经典代表形象,也始终伴随着每一个孩童的童年时光,启迪着每一个生活在人世间的人。

关于爱情,总有那么多磨难,最好的也许才会最多磨,而最艰难的也往往是最好的。(二)

关于爱情,男人也许会说:我相信爱情,可是我丈母娘不相信,我有什么办法。关于爱情,女人也许会说:我觉得跟他相处的时候爱情是甜蜜的,而跟婆婆相处的时候,爱情是鸡毛蒜皮。

其实,他们都看到了爱情的一半,或者,还只是一半的一半。

世人往往把物质与经济基础看作是爱情的必要铺垫,却往往忘记了,爱情有了之后,面包也会随之而来;世人往往觉得,不被亲朋好友祝福的爱情,不能够走到最后,却忘记了,只要你们自己情比金坚,那么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世人往往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时间久了也会褪色,经不起时间的消磨,却忘记了,经过时间打磨的爱情才是经得起考验的,承担了家庭与责任的爱情才是成熟的爱情。

正如艾青的《关于爱情》所写的,只要有爱情,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黑夜也透明。因为这个世界什么都会古老,成为泛黄的历史与过去,只有爱情却永远年轻,散发着诱人的甜蜜香气。因为这个世界,什么都充满诡谲,唯有爱情,总是保持天真无邪与纯洁,美好得让人不敢触碰,更何谈玷污。

只有有了爱情,你所挣得的一切物质,你所打下的经济基础,才会充满意义。否则你孤身一人,即使拼尽全力拥有了天下,如果没有人爱过你,如果你没有品尝过爱情的甜蜜,你也是孤独而贫穷的。英国的温莎公爵,是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最好榜样。他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了一个离过婚并且比自己年纪还要大的女性,他最终放弃王位,他的爱情是坚贞而纯洁的。物质在他面前不值一提,不堪一击。

只有有了爱情,你们的坚贞与挚爱才会感动你们周围的人,你们不离不弃的真挚的爱情才会给人以启迪,揭开人们心头的蒙蔽,爱情的光芒才会照耀到每一个黑暗阴翳的角落。如果你们自己都不相信爱情,你们自己都受到一点挫折就动摇,遇到一点打击就摇摆不定,你们的爱情又怎么会受到祝福?你们的结合又怎么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

只有有了爱情,你才会有安定下来过平稳生活的渴望,才会有一生一世与眼前这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渴望,才有甘愿钻进坟墓,即使是在坟墓也会觉得像在天堂一样。如果你从不曾感受到爱情的召唤,从来没有不问缘由不问结果不问收获不问得失真心实意地无私无欲无求地爱过一个人,你又怎么会知道你是否想守着这一份爱情走到最后?你又怎么会知道别人眼中的坟墓在你这里会不会是爱情的保鲜柜?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柴木油盐酱醋茶中渗透出来的爱情才是真正永恒的爱情。(三)

这个生长在旧中国的南国的诗人,这个从小吮吸着一个不是母亲的女人的乳汁长大的诗人,对于爱情,有着最深沉的感悟。

那时候的艾青对于爱情还是懵懂的,在旧社会里,25岁的艾青如同其他当时的中国青年一样,听从父母之命,与原配张竹茹结婚。他们的婚姻并不浪漫,也没有恋爱的甜蜜过程。那个时候的他,对于爱情还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所以更加向往自由纯真的爱情。

结婚仅一年,艾青的爱情际遇便悄然而来。那一年的艾青认识了自己的女学生张月琴。他尘封多年的心被这个天真年轻的生命体打开。在菁菁校园里,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爱得静默而热烈,尽管两人相差11岁,三年之后还是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时,他29岁,她18岁。两人爱情的结晶便相继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艾青第一段拥有真正爱情的婚姻。

尽管最终婚姻走向了终结,但是两人毕竟相扶相携相守了16年的光阴。两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一段爱情。

也就是在这一年,早已褪去青涩的艾青结识了这一生中最静水流深的爱情——一辈子的知心爱人高瑛。

早在认识艾青之前,高瑛便拜读过艾青的诗,并因此而深深地爱上了艾青其人。而在认识艾青之后,她更加确定了她的判断。在她眼里,艾青为人真诚,从不装腔作势,更不会说假话。高瑛这样评价艾青的品质——他比我还要真实。这简短的一句话,却含藏了高瑛对艾青深沉的爱恋。而艾青认识高瑛后,也为高瑛的率真、美丽所打动。高瑛是一个要强的人,天真、幼稚,不隐瞒任何事情。她的典雅独特的气质,使艾青深深地爱上了她,并开始追求她。

两人都曾遭遇过失败的婚姻与爱情,而这样的遭遇没能够减损他们爱的能力。相反,他们比以前更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心灵感应,他们更加懂得经营爱情,也更加坚定了要走到一起的决心。

结婚当天是艾青的生日。两个人在这一天选择走在一起,是一个坚贞的誓言。之后的年岁里,尽管艾青被批斗,被错划为右派,在“文革”期间受尽了不公正的对待,但是高瑛始终陪伴在她身边。

这一次,她比他小23岁。但是年龄丝毫没能阻碍两人走到一起,因为爱情。(四)

很多时候,爱情是一味良药,天下最难解的病症——相思病——都能靠它而解开。除此以外,一切艰难困苦,一切畏惧恐慌,一切不能够跨越的障碍,都能够因之而解。

白素贞与许仙人妖殊途,却因为爱情的力量,最终走在了一起。白素贞要寻找一个千年以前喜欢上的人是多么困难,但是她因为爱情,默默修炼了一千年,来到一千年以后的地方寻找那个一千年以前的一面之缘;而许仙又是多么害怕妖怪,害怕蛇,最终却因为爱着她而克服了重重阻碍,就连法海也奈何不得,最后蹲身蟹腹而逃。尘世间的一切规章法度在爱情面前都显得那么渺小无力。

牛郎与织女也是天人相隔。跨界的爱情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势力所阻挠,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当时看似天罗地网无可遁逃的社会环境里,爱情还是为自己找到了立锥之地。终于还是争取到了一年一次的见面机会,终于成就了千古奇缘,终于还是成为了千百年来我们纪念的对象,天上人间有情人都成眷属。

神话故事总是寄托着我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与礼赞。而现实生活也不乏这种力量。爱情力量的无处不在证明了艾青的正确。只要有了爱情,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俗话常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女人。其实这句话在我看来,并不是过于强调女人的重要性,而在于说明,两个人能创造奇迹,创造一个人难以办到的奇迹。而这两个人走到一起的纽带,不是其他,正是爱情。

多少个植物人,瘫痪在床的人,被医生下了死亡通知的人,在心爱的人的默默守护与低声耳语中,奇迹般地恢复过来,突破了所谓医学与科学的预言。

多少个一败涂地一蹶不振的人,在爱情的滋养与呵护中渐渐苏醒与恢复过来,他们慢慢地站起来,东山再起,到达以前不曾到过的高度,路走得比以前更顺,步伐比以前迈得更快。

穿越时空,在人生的各种境遇中,艾青告诉我们,这些只是因为爱情。

因为爱,我们变得坚强勇敢坚韧宽容,因为爱,我们学会了无私无畏关心包容。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爱情而变得更完善。爱可以改变世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爱得深沉。

因为爱情,风也是香的,雨也是甜的。年华已老,最暖的是一个长久静默的拥抱

等你老了,独自对着炉火,

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

他曾经爱你的变化无尽,

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赠别》穆旦(一)

多情自古伤离别。乍读穆旦这首《赠别》,初觉诗人笔下的离别是哀而不伤的,淡淡道来,再细品方知那份伤怀是隐秘而静远的。这离伤,或许是诗人不愿明言说破才用美丽的文字来装饰,而待读者自己看破,才晓得美好和痛苦在时空交错后常以等号相连。

爱情。如果总能长青不谢,或许会让人间错过太多凄美的诗句。也许残缺的美正是诗人灵感赖以生存的土壤。世间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太完满的爱情也常常会令人惘然质疑。爱情本就是两个人的磨合,平淡里见真情。月圆月缺,总是月缺是诗,激起无数涟漪,月圆时节,却常常令人患得患失。爱情不在于占有,而在于用心感受,感受它不完满的完满,感受它生命规律的运作与交替。生老病死,皆有看头。

爱情,是有生命的,而有生命就有生、老、病、死。

生。“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迷醉”,“多少次了你的园门开启”。青春却是爱情最易出生的地方,这里是春天,这里是青草红花,这里滋滋生长着美丽。爱情,就在这美丽的蓝天下美丽的大地上生长了,他们唱着歌,奔跑着。而同样是这里的美丽,会让人迷醉,也会让人迷失。同样是这里的青葱,不成熟的岁月容易凌空蹈虚。

老。“朦胧的是你的怠倦,云光和水,他们的自己丢失了随着就遗忘”。时间久了,你怠倦了,爱情老了,云光和水被遗忘了。或许真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没有半句责备,因为那云光那水依然在诗人的心里,亦在诗人的笔下。

病。“你的美繁复,你的心变冷”。相爱容易,相处难。如果生活仅仅是世外桃源的静安,爱情仅仅是灵魂深处的交汇,你的美或许就不会繁复,你的心就不会在磕绊忌怒中变冷。可是生活本身才是生活,那些“如果”并不是生活。

死。“它们来了又逝去在神的智慧里,留下的不过是我曲折的感情,看你去了,在无望的追想中,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沉默。”爱情还是走了,诗人用手中的笔化作这首《赠别》,是对爱情的祭奠。

最可贵的是:爱情死了,而我却依然爱着。因为爱不会因离别而泯灭。所以诗人的爱情其实并没有真正死去,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永生在诗人的心里。所以才有了炉火边的爱情,才有了“等你老了,独自对着炉火,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他曾经爱你的变化无尽,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才有了“直到你再来,以新的火摒挡我所嫉妒的时间的黑影。”

即使是离别,在诗人笔下的爱情依然是:爱情不死。(二)

诗歌之于诗人,是其灵魂的一个出口。

穆旦的《赠别》,从他的这个入口驶入,驶入到自己时空的隧道,随着诗人的情怀感受着自己青春的枯荣和爱情的甘涩。我想这就是共鸣吧,就是一首诗能使人感动的因缘吧。

青春中有多少相聚不过是等待离别,有多少离别又成了心头无法承受的重。我们都在生命的路途中,手中握着单程车票。当离别的汽笛声起,却无法让爱搭乘,错过的或许是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温暖。如果年华已老,最暖的或是那一个长久静默的拥抱;如果年华未老,我在幻念中守望你的炉火,或是最冷的心冷。

最动人的是,爱不会因为离别而泯灭。诗人说:“他曾经爱你的变化无尽,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这是多么痴情而恒久的爱。还记得《胭脂扣》里,张国荣饰演的十二少与梅艳芳饰演的如花之间的对话吗?如花为十二少穿上新衣,二人缠绵依偎在枕边。如花低声嗔怪,新衣服要皱了。十二少说,新衣服皱了才舒服。如花随即追问,那旧了呢?那就丢了。那人旧了呢?也丢了。随即是一阵沉默。片刻,十二少温柔地对如花说:你在害怕什么?你有那么多种样子,丢了第一种,还有第二种。这话乍一听颇似薄情寡义的浪荡公子,但是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十二少话中的意味同穆旦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爱你的变化无尽”,你有“旅梦”时,我爱你的旅梦,你“梦碎”时,我爱你的“愁绪纷纷”。其实归根到底,这份爱情,哪里在于你的多变与否,只是在于这颗爱你的灵魂愿意守着炉火静静地爱你,任岁月喧嚣奔腾。

爱情,最美的是它的绵长悠远,而最痛的也是它的难以忘怀。一个痴情男人的爱,即使“我徒然渴望拥有”但仍等待“直到你再来,以新的火,摒挡我所嫉妒的时间的黑影。”

世间的爱情,也许很多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知多少人放开了伊手心却随伊而去。世界如此之大,很多离别便老死不再相见,世界如此之小,我的心已装不下别人。诗人用诗歌给这积郁的炽热浓情找到了出口。而对面的女子也是幸福而幸运的,遇到如此的感情也不枉费青春枉费人生。(三)

穆旦,这个原名查良铮的诗人,和金庸(查良镛)同是叔伯兄弟,两人同样才华横溢,对爱情充满了独特的见解与感悟。一个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爱情中满是江湖,却也侠骨柔情;一个走上了诗歌的百花园,爱情中充满了自然清新的花香,却也成熟理智。

穆旦在《冥想》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也许在穆旦看来,所有曾经以为是生命全部的曲折悲喜,最后在垂垂老矣时的炉火旁,一切都归于平淡与冷寂。每个生命体在人生的尽头回过头看自己,会发现全部的努力不过是完成了芸芸众生中的最普通的生活。跳跃不定的炉火中映现出的是自己从出生到老去的旅程,一路风雨,一路欢笑,一路悲喜。包括友情,包括亲情,包括爱情。

他的诗里总是有炉火的意象,无论是年轻气盛时的他,还是历经艰辛走进人生黄昏的他。在他的晚年诗作《冬》里,炉火的意象再次得到升华:“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这温暖的炉火总是出现在寒冷的冬天里,在人们最孤寂寒冷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寄予人们生存的希望与慰藉。

这温暖的炉火就跟穆旦与周与良的爱情一样,两人相识相爱相知相守,默默地相濡以沫了一辈子。在穆旦身陷囹圄的时候,这位坚韧的女性,默默地奔走,为他守住最后一线光明。最后两人就像冬日里的炉火一样,依偎在一起静默地燃烧,终于迎来了春日的音讯。

去世后,两人的骨灰得以合葬在北京。

这才是炉火边的爱情。(四)

诗歌的生命力总是顽强到可以穿越时空。诗人笔端流出的文字总能如远古空间劈来的闪电击中现代人的灵魂。

当城市变成冰冷的石头森林,当爱情变成速食的纵情,当年轻人冷漠麻木不易感动,再读到这样的文字是否会让人在静夜里沉默?现代人失去的往往不是爱情,而是爱的能力。诗可以感人,也可以警人。如果一个人今天不惧怕离别,那么明天就可能背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喜欢赶着看一场绚烂的烟火,而不愿静默地守着一盆温暖的炉火。却不知烟花易冷,温暖人心的是温度而不是颜色。

如果真爱,就不要轻易放手。不要等到年华已老,空望那一个长久静默的拥抱。如果真爱就请珍惜,人生的旅途中能遇上几人能爱你老去的容颜?

我听到,朴树在唱:“这是个旅途,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我们路过高山,我们路过湖泊,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路过幸福,我们路过痛苦,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我听到,穆旦在吟:“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迷醉,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朦胧的是你的怠倦,云光,如水,他们的自己丢失了随着就遗忘;多少次了你的园门开启,你的美繁复,你的心变冷,尽管四季歌喉唱得多好,当无翼而来的夜露凝重──等你老了,独自对着炉火,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的,他曾经爱过你的变化无尽,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

诗与歌总是有共同的感情与灵性。一个人在歌唱旅途,歌唱旅途的寂寞,歌唱路途的变幻无常,歌唱旅途的风景,也歌唱路途上的痛苦与寒冷;一个人则静静地等候在旅途的终点,在老去的我们疲累而孤独的时候,静静地守着一盆炉火,默默地等待着我们的归来。如果你的旅梦破碎,他也爱你的愁绪纷纷。

就像叶芝的《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

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上的山上,

它缓缓地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这两首诗是那么不约而同,那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炉火边的爱情。也许在他们的眼里,真正能够相守一生的爱情,无论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到最后都能在炉火边慢慢升华,慢慢回忆。

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你路过一个温暖的炉火,那就请坐下来。不要让青春在迷醉后,再走上熙攘的路程。第二章缘至,报之以微笑,缘散,报之以大度太阳落下,会重新升起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不是一首适合朗诵或大声念出来的诗。这是一首需要用灵魂去感知的诗,它可以被低声吟诵,可以在心里默默感知,可以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精神的交流,却不适合大声吟咏。因为它不是喧闹的,它是诗人用灵魂与短暂而热烈的一生歌唱出来的,最热烈的生命,爆发出来的却往往是最安宁的特质。

海子一生都是个孩子。从出生,到死亡。不曾长大,更不曾老去,他的青春与他的生命同在,他的生命与他的诗歌同在,而他的诗歌永垂不朽。

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同这个世界作抗争。他用孩子的心灵观察着这个世界,感知着这个世界,接受与理解这个世界。他用诗人的视野审度这个世界,用诗人的心胸包容这个世界,也用诗人的方式反抗这个世界。他用诗人与孩子的语言歌颂着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太阳,雨水,麦子,村庄。他用诗人与孩子的力量去复述他所感知到的世界,最后,他用他的生命为他所做的一切画上了一个令人痛惜但却不算残缺的休止符。

他的死亡来得那么突然而又理所当然。来得那么热烈而又宁静,令人痛惜又为他祝福。就在他写下这篇充满温暖光明与生存的信念的诗篇之后的两个月,他写下了另一首几乎是充满着背反理念的诗篇——《春天,十个海子》,并最终用自我结束生命进程的方式实现了他在诗歌里面所有的预言,包括这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二)

他在《春天,十个海子》里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