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15:19:37

点击下载

作者:杨永金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童年时代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们时常躺在家乡的草坪上,仰望着美丽的星空,偶尔还能看见流星划过,那时的欢呼与过后的惊诧至今仍历历在目。冬天的早晨,我们则常常流连于冰雪覆盖的小路,经常因堆雪人和打屋檐的冰棱锥而忘记了上学。当然,春天和秋天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大自然赐予最慷慨、最丰厚的时候。无论是春花的烂漫还是秋果的诱人,至今都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随着年岁的增长,许许多多扑朔迷离的自然现象,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神秘莫测的奥秘。自然界的事物不再只是心头美丽的驻足,而是慢慢地变成了诸多诱使我去探索的动力。幸好,学校的数、理、化、生物等课程给了我一些答案。但是,课本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而阅读课外书籍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在成长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增加,我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迫切地想要了解那些发明创造的过程和那些奇思妙想的主人。是谁捡到了那只证明了万有引力的苹果?是谁让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是谁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又是谁让人类迎来了飞天的奇迹?是他们,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们,带着诸多疑问,不断地对我们生存的空间进行研究,渴求破译这充满超自然现象的世界。是他们一步步带领着我们进入科技时代。

茫茫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智慧生物?如何科学地解释人体与自然的离奇现象?他们用不断探索的精神引领我们认知世界,辨别真伪。我们为他们的创造精神而感动,为他们的科研成果而骄傲,更为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被逼“退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带给人类动力的发明家瓦特,太空探索的先驱者布劳恩,实验科学研究的先驱伽利略,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放射性元素之母居里夫人……我们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汇集起来,编撰成册,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他们的一生和那些与他们无法分离的伟大事迹,使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科学家,了解他们发明创造背后的故事,让他们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让他们的挫折坎坷激励我们;让他们的灵感火花指引我们,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更高的目标,实现更伟大的理想!《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大型系列丛书之“科学家成长之路”篇,就是这样一套专门拓展中学生科学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的图书。让我们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之中,感受科技的强大,伟人的魅力,从而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以及热爱人类、保护环境的爱心。

丛书紧密结合当前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历史名人,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材料、医学、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在这里,科学家的成功不再神秘,愿科学家的成长之路能够成为你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年轻的朋友们,让知识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吧!

人物简介

生卒与经历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1706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国波士顿。

年轻的富兰克林喜爱读书,但是窘迫的家境使富兰克林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2岁时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造蜡烛,然后又跟随哥哥詹姆斯学习印刷。

1723年10月,作为学徒的富兰克林由于不满哥哥的严格管理,逃离了波士顿。不久,富兰克林又阴差阳错到了英国。20岁时,富兰克林返回美国费城。

1730年,富兰克林和另一名学徒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出版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大获成功。富兰克林终于成了真正的企业家。

1730年9月1日,富兰克林与朵布蕾·德里结婚,婚后生有两个孩子。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富兰克林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1776年,已经70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1790年4月17日23时,富兰克林逝世。成就与贡献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他曾经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他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富兰克林借用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富兰克林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人们的迷信思想。

富兰克林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地位与影响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出身贫穷

让你的不满成为你的秘密——如果让世人知道了,他们会看不起你,而且会增加你的不满。——富兰克林

出身英国移民家庭

1717年,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地处西方的各个国家都在向资本主义时代大步迈进。这时的北美洲,还是欧洲列强特别是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地。

随着这些殖民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

就在这年盛夏的一天,一艘装满货物的荷兰三桅帆船,慢慢地驶向北美洲。

就在帆船快到北美的重要城市波士顿的时候,天气突然骤变。只见阴风怒号,海面上顿时波涛汹涌,白浪冲天。

帆船在大海中颠簸着破浪前行,船员们个个都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海面。

忽然,一个红发荷兰水手指着船的右前方喊道:“伙计们,快看啊!”

大家不知道要看什么,都不由自主顺着红发水手的手指方向看去,只见一艘小木船在汹涌的波涛里来回摆动。

小木船就像一片漂浮在海面上的落叶,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而且水手们发现,船上隐约可见有几个孩子正在挥手,他们是在求救吗?

船长下令,立即进行紧急救援。

于是,帆船立即改变了航向,顶着风浪向小船驶去。仅仅一盏茶的工夫,小木船就清晰可见了。

不过让大家颇为意外的是,他们看见小船上竟然真的连一个大人也没有,只有四五个十多岁的赤膊男孩。同时更让大家意外的是,这些孩子们,看来一个个精神抖擞,笑逐颜开,丝毫没有求救的意思,刚才他们只是在向大船上的人打招呼罢了。

船头站着一个孩子,个头不是很高,皮肤黝黑发亮,小脸胖乎乎的。他正大声喊着口令,指挥着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划桨。

看到这个情景,那个红发荷兰水手不禁笑了,不过他还是挺担心这些孩子的。

虽然离岸边不远了,但这毕竟是一条小船,在这样大的风浪里,万一出事了可怎么办呢。“孩子们,现在太危险了,请上大船上来吧!”红发荷兰水手用英语大声喊道。“谢谢你啦,没关系的,我们能行,请你们自己当心吧!”

波涛中传来了小水手们快活的回音。

随着巨浪一排排地涌起,只听见小船长喊了一声:“加油!”

狂风仍然席卷着漫天的乌云,大海仍然不住地咆哮着。

忽然,海水像小山一样迎头压了下来,孩子们却没有丝毫的恐怖。他们浑身上下洋溢着勇敢与快乐的激情。

大帆船上的人都为此而惊叹不已。

人们有的担心,有的赞扬,还有的挥手向孩子们致意。

那位红发荷兰水手竟然打赌说,船头上那位胖胖的小指挥者,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船长。

这个胖胖的小指挥者,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富兰克林家族的后代。“富兰克林”这个姓氏,原是英国十四五世纪非贵族的小土地所有者或自由农阶层的名称。

富兰克林家族生息繁衍在英格兰诺桑普敦郡的爱科逊教区,保有 30亩土地的自由领地,另以打铁为副业。

有籍可考的一代长子汤麦斯出生于1598年。他继承了富兰克林家在爱科逊的祖宅,也继承了铁匠这一营生。

汤麦斯在晚年将祖业交给自己的大儿子,而他自己则在二儿子那里度过了晚年时光。

小汤麦斯是老汤麦斯四子中的长子,虽然身为铁匠,但天资聪颖。

他在本教区的大绅士帕莫先生的鼓励下,努力求学上进,获得了当书记官的资格,成为地方上有名望的人。

从镇上到郡中,小汤麦斯发起过许多公益事业,在教区中受到哈利法克斯勋爵的赏识和赞助。

老汤麦斯的二儿子约翰是牛津郡班布雷村的一名呢绒染匠。三儿子叫本杰明,四儿子叫佐赛亚。

本杰明在伦敦学染丝绸,佐赛亚则跟二哥约翰当过学徒。四个弟兄中,本杰明和佐赛亚感情特别亲密。

佐赛亚信奉非国教,结婚比较早。1682年佐赛亚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英国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洲的新英格兰。

佐赛亚之所以要迁居到遥远的北美洲,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当时出现了欧洲人到美洲淘金的热潮,许多人到那里发了大财。这对于一些留在本地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刺激,他们也都想能够获得巨大的财富。

另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宗教问题。传统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宗教也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发展而发展。所以后代总是与前辈的宗教思想产生冲突。

佐赛亚是一个非国教徒,这在保守的英格兰是不被承认的,如果继续留在英国,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而新开发的殖民地却不会存在这些信仰方面的问题。因为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种,他们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不会用自己的宗教去指责别人的信仰。

北美洲在当时许多传统保守国家的人眼中,就是自由和财富的象征。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佐赛亚一家踏上横渡大西洋的轮船,来到了新英格兰的波士顿城。

波士顿是北美洲的重要城市,它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在波士顿,妻子又给佐赛亚生了四个孩子。后来,妻子去世了,佐赛亚又娶了阿拜雅·富格尔为继室。

1706年1月1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享誉世界、流芳百世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降临了人间。

阿拜雅·富格尔给佐赛亚又生了十个子女,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这十个子女中的一个。富兰克林也是佐赛亚最小的儿子,他排行第十五,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终于走进了学校

因为子女众多,佐赛亚一家在美洲的生活过得并不适意,勉强能糊口而已。所以上学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一些奢侈,因为上学是要缴纳费用的,而且还不能为家里带来收入。

眼看着富兰克林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人也为他上学的事情在想办法。富兰克林在家里排行最小,所以较多地得到了哥哥姐姐的喜爱。不过他从小就和自己的哥哥们脾气不同。

富兰克林的哥哥们大都不喜欢读书,而小富兰克林则格外喜欢读书,而且还喜欢写字。与自己的哥哥们相比,富兰克林具有非常强的记忆能力。最主要的是,他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做好许多需要耐心才能够做好的事情,而他的哥哥们却很少有这样的耐心。

富兰克林有一个爱好,不仅喜欢听故事,还喜欢讲故事。他经常把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讲给别人听,大凡是读过的书都不会忘掉的。

从小富兰克林的好奇心特别强,而且能够长时间地进行关注。他对各种事物都特别感兴趣,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雪、月、星辰等方面的内容,他都兴致勃勃地去认识和观察。

而他的哥哥们,在这方面没有他那样的天赋,他们往往除了经商做买卖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父亲佐赛亚是一个诚恳和善的人,而且多才多艺。很多社会名人常常请他商议公事,邻里友人遇到困难或发生纠纷,也爱找他帮助调解,这些都给了富兰克林积极的影响。

父亲非常好客,而且还认为客人们的谈话,不但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还会对孩子们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因此,父亲和客人们谈话的时候,常常让自己的孩子们坐在旁边聆听。

事实正是这样,客人们不断的交流,对他的孩子的确产生了影响。因为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交流往往会引起富兰克林的思考。

有一天,佐赛亚又在家里请客,客人中大部分都是商人,或是一些小手工业者。

有一个商人说:“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老实人。”“一个人起初做的是小生意,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点点地积攒,最终有一天会大富的。”另一个人说。

为了让别人更明白,这个人还打了个比方,他说:“如果你用一把小斧头去砍一棵足有一米直径的树,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砍,总有一天会把那棵大树砍倒的。”“这些事情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毅力去做,最终才会成功的。如果被眼前的困难吓得缩回去,一天到晚只知道吃和睡,到老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富兰克林的父亲总结式地说。

接下来又有一个人说道:“兄弟们将来要想有钱的话,必须从现在做起,每天都不能浪费掉一个铜子,把它们积攒起来,将来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还有时间的问题,对于时间更要抓紧,珍惜分分秒秒,并且要始终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充沛的精力,将来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个人接着说。

客人们各抒己见,富兰克林听得特别认真。客人们走后,他还在心中回想着客人们的谈话。每当客人们进行这样的交流的时候,小富兰克林就听得格外专心。听得多了,他慢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甚至有时候,富兰克林还会就客人们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小就表现出了他敏锐的思维。父亲也很偏爱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每当看到他认真读书的样子时,心中总在默默地想:“家里再没有钱,也要让这个孩子去读书才好啊!”

可是,富兰克林家里实在太穷了,家里的孩子又实在太多,所以小富兰克林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还没有进入学校。正当富兰克林的父母为小富兰克林上学的事情发愁的时候,一个机会来了。

一天,富兰克林家的门口出现了一辆漂亮马车,他们一家人以为只是路过的,也没有在意。可是马车就在他们的家门口停下了,看来是有事情。所以,佐赛亚慌忙出门迎接。从车上走下了镇议事委员会的先生们。

佐赛亚把这些议事委员会的先生们请进了自己的家里,然后端出茶水。“富兰克林先生,我们有事要跟你商量一下!”几位议事委员会的委员在客厅刚刚坐下,就对佐赛亚说。“有什么事情请讲!”佐赛亚说。“我们是受本镇总督的委托,专门调查本镇学童的入学情况,以督促家长们送孩子上学。”

佐赛亚回答道:“这件事我已经听说了。”

一位议事委员又接着说道:“按照最新颁布的法律规定,镇上的适龄儿童一定都要到学校去接受教育。如果不能遵守,将受到应有的处罚。”

佐赛亚听后很是吃惊,正在屋子里纺布的妻子听了他们的话后,更是被吓得不知所措。“富兰克林先生,你们家孩子的情况如何,请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吧!”“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正在私塾上学。小儿子本杰明今年刚刚8岁,因为我的经济条件有限,还没让他上学。”“我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家里人太多,每天的收入也就刚好够一家人的生活啊!”父亲叹息道。“可是拉丁语学校并不收学费的!”“但是,还是要交书费的啊!”“书费是没有多少钱的。”“但对于我来说,它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

议事委员们听了佐赛亚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是啊,贫穷让许多孩子上不起学,他们该怎么办呢?他们并不是不想上学,而是没有上学的基本条件。这时一个议事委员说:“富兰克林先生,听说你的小儿子本杰明已经会读《圣经》了。”“是的,已经读得很熟练了。”“他才刚刚8岁吧?”“是的。”“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啊,将来他一定会是个有出息的人啊。真为你高兴!”一个议事委员说。“可我却不能为他提供最基本的机会啊!”佐赛亚叹息着说。“那我们帮你想想办法吧!”一个议事委员说。“那可真是感激不尽。”佐赛亚满面笑容地说。

议事委员们商量了一会儿,然后其中一个说道:“富兰克林先生,我们决定把教堂守夜人用的蜡烛交给你来做,这样的话你不就可以让孩子上学了吗?”

佐赛亚听后高兴地说:“那太感谢你们了。我一定会把儿子送入学校的。”

既然一切都已经商量妥当,这些议事委员们也起身要告辞了。这时小富兰克林的母亲也走出来,陪着自己的丈夫送走了这些客人。

当佐赛亚和妻子再回到屋里的时候,他们都非常高兴。佐赛亚说:“终于可以让儿子上学了!”

为朋友勇于担当

第二天,8岁的小富兰克林就开始去一所公立的拉丁语学校读书了,富兰克林真是高兴极了!

也许是遗传的原因,小富兰克林从小就勤学上进,聪颖机灵,学的东西几乎是过目不忘,他也因此深受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富兰克林在学校里读书还不到一年,就从一年级的中等生跃为全年级的尖子生,并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升入了二年级。

这种情形得到佐赛亚朋友们的纷纷称赞,他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学者,一定会有出息。

这时,佐赛亚的三哥也来到了波士顿。他看到自己的侄儿这么聪明,也认为他的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甚至认为他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富兰克林就读的学校虽然只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但是要求却非常严格。

这个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得非常紧,平时放假很少。一年中除了复活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必须放的假期之外,就没有别的假日了,就更别说是暑假和寒假了。

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学习生活必定是十分紧张的。

学生们每天上课的时间,冬季是八小时,夏季是六小时。教师们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学生们如果功课做不好的话,就会受到老师严厉的处罚。

当时学校教学所采用的课本,都是用古罗马的拉丁文字写成的。而且课程也并不像现在这样细分为几大科目,如语文、数学、绘画、劳作等科目,当时只有一科拉丁文。

老师们授课的规律通常是这样:上午上拉丁文课,中午复习上礼拜所讲授过的内容,并作释疑;下午再继续教授新的内容。

教师们当时只是要求学生把文章读熟、背熟,对于文章各章句的意义并不给予详细解释。聪明的富兰克林当时总是能够熟读默背。

有一天,老师教了《伊索寓言》中的一段故事后,便检验学生们的背诵情况。富兰克林背得十分流利,老师很满意。

最后,老师对富兰克林说:“下个月的朗诵会上就由你来背诵这段《狐狸和乌鸦》吧!”

原来,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校规模的学生朗诵会,到时会邀请学生的家长和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前来参观。

学生们在朗诵会上,如果出现了错误,事后就会受到重罚。因此,每到朗诵会之前,学生们都会拼命地去背诵属于自己的那段文章,以免受罚。

当时富兰克林的好朋友汉森被指定背诵《农夫和蛇》中的那一段。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无论怎么努力去背,都不能够记住。汉森简直伤心极了。

看见好朋友伤心的样子,富兰克林决定帮助他。两个人只要一有时间便在一起背诵,并互相检查,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汉森也能把自己背的那段背得很熟了。

两个人为此都很高兴。朗诵会的日子在孩子们略带紧张和焦虑的期盼中到来了。

一大早,孩子们都穿戴整齐,拉着家长的手来到了学校。来宾们也都穿着漂亮而整齐的衣服,一批批地来到了学校,他们被安排在礼堂的前排就座。

学生们都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敢动。富兰克林遇到这样的场合并不畏惧,表现得很自然。

这时,富兰克林抬头望去,来宾中父亲正坐在最后一排,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自己。

于是,富兰克林高兴地拉了拉汉森的手说:“你看,我们的父亲正在为我们加油呢!”

可是此时的汉森已紧张得笑不出来了,他两条腿不停地颤抖着。“打起精神来,汉森,我相信你能行。”富兰克林紧紧握住好朋友的手说。

这时,朗诵会开始了,因为富兰克林平时在学校表现优异,所以被老师安排在第一个出来表演。“本杰明·富兰克林!”

随着老师的话音,富兰克林走上了表演台,站定后给来宾和老师鞠躬行礼。“他的题目是《农夫和蛇》!”

老师的话音一落,富兰克林可急坏了。他心里暗想,老师怎么能把汉森背的题目与自己的弄混了呢?

其实,富兰克林也不是不会背诵,因为这一段他在帮助汉森背诵时也早就记住了。

可是,小富兰克林想:“如果我现在背了,一会儿轮到了汉森,他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富兰克林又不好说老师弄错了题目。

于是富兰克林想了又想,决定不背,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瞅着自己的脚下。“快背啊,富兰克林。”老师催促说。

可是富兰克林仍然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

这时来宾们哗然了,有的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笨,什么也不会,还上学干吗?”

还有的说:“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了,真是不像话。”

有钱的家长们更是用一副扬扬得意的目光注视着富兰克林。“先生,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严惩。”镇长先生竟然大声对老师说道。

接着,镇长先生还大发感慨地说:“我小的时候,像这样的拉丁故事,脱口就来,背几十段也没有问题。现在的学生,真是大不如前啊!”

老师也是很惊奇,平时背诵很优秀的富兰克林,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一句也背不出来,只是呆呆地站着。没有办法,老师只好狠狠地喊道:“快回到你自己的座位上去!”

汉森呢,由于太紧张,他父母临时向老师请了假。结果整个朗诵会上,富兰克林是唯一出丑的学生。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朗诵会结束后,趁着乱哄哄的嘈杂声,父亲悄悄地走到老师身边低声地说:“老师,你可能不知道吧,本杰明没有背诵下来,是因为你说错了题目。为了汉森小朋友,他只好放弃了自己的背诵。”“什么,你是说我弄错了题目?”

老师一时还没有明白过来。“是啊,《农夫和蛇》本来是汉森的题目,本杰明的题目是《狐狸和乌鸦》。本杰明和汉森前几天一直在我家互相背诵呢!”富兰克林的父亲佐赛亚说。“啊!真的是我记错了,《农夫和蛇》确实应该是汉森的。”老师一边看本子一边恍然大悟地说。“真的十分对不起,来宾一多,我也忙昏了头,结果弄错了题目;因此害得本杰明当众出丑了,真的很抱歉。”老师十分懊悔地说道。“没关系的,只要你别责怪他就好了。”善良的佐赛亚说。“怎么会呢,我还得感谢本杰明呢!今天多亏了他,否则我可就要出大丑了。我会找机会向他道歉的。”老师真诚地说。“您不必太客气,老师。”“富兰克林先生,您放心吧。你的小儿子既聪明又有胆识,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老师,但愿如您所言吧!”

回到家里后,佐赛亚也表扬了富兰克林。因为他在危急的情况下,既救了小朋友,也照顾了老师的面子,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用风筝拉着游泳

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游泳,在他5岁的时候,就已经游得非常好了,许多小孩子都比不上他。不过,富兰克林有更大的理想,那就是航海,每当看见在海上远行的船,都能引起他无限的遐想。

不过,富兰克林家里很穷,是没有大船进行航海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他对于航海的想象。

有一天,富兰克林又在海边玩,看到靠船桨的动力逆流前进的船只,十几岁的少年突然想:如果人也能借助桨的动力,就一定会游得更快吧!

这个不需要多少材料,不用费多大劲就能够进行一次实验,于是他决定试一试。

富兰克林是个想干就干的人。他想,既然船桨都是用木头做的,自己如果也用木头做四个类似于船桨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绑在胳膊和腿上,游泳时一定会加快速度的。

于是富兰克林偷偷地找到父亲用过的木工工具,开始精心地制造自己的划水木桨。划水木桨做好后,富兰克林首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好朋友汉森,两个人商量后决定,晚上放学时邀请伙伴们一起去海边实验。

晚上放学后,富兰克林带着自己的杰作出发了,后面跟着的是他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一边走一边纷纷地议论着。许多比较大一点儿的孩子甚至对富兰克林的发明充满了怀疑,甚至预言他一定会被淹死。

只有汉森对富兰克林说道:“没关系,你去试试吧!如果不行的话,我会下水帮你的。”

富兰克林却满不在乎地对伙伴们喊道:“大家别担心,看我的吧!”

在小伙伴们的簇拥下,他们很快来到了海边。大家都激动地等待着富兰克林的实验。“大海,我来了!”只见富兰克林一边大喊,一边跳到水里。

开始时,可能因为不太适应,富兰克林划得比较慢,后来渐渐地快起来,不久就剩一个黑点了。

伙伴们开始欢呼起来:“加油,富兰克林,快游回来!”

在伙伴们的叫喊声中,富兰克林不久又游回来了,伙伴们从此更加佩服他了。

有一天,富兰克林对好友汉森又提起了划水木桨的事,他说:“划水木桨确实可以加快游泳速度,只是人的手脚绑上后,如果长时间游泳,还是太费劲了。”

他还偷偷告诉汉森说:“上次其实累得够戗,不过幸好最后顺利游了回来,不然就要被人嘲笑了!”“可是除此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好办法了吧!”汉森说。“我又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富兰克林微笑着说。“真的吗?可以试试看。”汉森瞪大眼睛看着富兰克林说。他真佩服自己的这个伙伴,他可真是个能人。“你看见天上的风筝了吗,如果能让它拉着人游,人就会很省力,而且又能游得很快。”“你这个主意很不错嘛,我们做一次试试看。”汉森兴奋得跳了起来。

两个人开始动手准备,先找来了许多线做风筝拉线,又做了一个巨大的风筝,线的一头绑在风筝上,另一头固定在一个短木棒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富兰克林又对伙伴们宣布说:“今天放学后,请同学到海边看风筝带人滑水表演。”

这种事大家可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同学都非常感兴趣,不知道这个小富兰克林这次又要搞什么花样。于是大家都想到海边看个究竟,甚至许多别的班级同学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次海边聚集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富兰克林开始准备下水了。汉森不无得意地对伙伴们喊道:“这次游泳,本杰明不用手和脚就能游泳了。”

那些看热闹的小伙伴们一听,更加兴奋了,他们有的大喊:“快点儿开始吧,本杰明!”

有的说:“不是吹牛吧?让牛在天上拉着你跑吗,富兰克林?”

人群中传来伙伴们快乐的笑声。表演开始了,只见富兰克林和汉森先把风筝放起来,然后,他仰卧在水中,手中握紧短木棒。

渐渐地风筝开始向远处飘去,下边拖着富兰克林,他真的不用手脚,就开始移动了。人群立刻沸腾起来。

渴望知识的小书迷

学校的生活总是过得太快,小富兰克林已在那个学校上学两年了。

这时,佐赛亚改变了主意,他不想让富兰克林继续上学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花销的问题。

家庭负担沉重的佐赛亚现在已经无力应付儿子上学的费用了。况且,他也看到在当时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许多人到头来仍然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所以,富兰克林在公立学校只上了两年学。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日益窘迫,他不得不转入了一家只教数学和语文的私塾,这样书费就少得多了。

尽管这个学校的学费很低廉,可是富兰克林在这儿也只上了一年学就辍学了。

回到家后,小富兰克林成了父亲的帮手,每天帮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剪烛芯、浇灌烛模、照管店铺、出去买些东西、送点货什么的。

可是富兰克林的心思,却没留在家里,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对航海的热爱。

当时的波士顿港是一个繁忙的海港,每天都有各式各样满载货物的船只在这里停泊。

富兰克林常常瞒着父亲,偷偷地来到海港。富兰克林会一个人跑到船上,听水手们讲外面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种有趣的航海故事。

他在心里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水手。

父亲佐赛亚也很了解富兰克林的心思,但是他却并不赞成富兰克林去航海。因为富兰克林有个哥哥远航海外后,至今仍然杳无音信,所以父亲很怕自己的小儿子离开后再也见不到了。

可是,怎么样才能收住儿子的心呢?于是父亲决定让儿子去外边学门手艺。可是学哪一门手艺才好呢?一个小孩子怎么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呢?这个问题不止小孩子弄不清,有时连大人们也说不清。

佐赛亚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很想让自己的儿子进神学院学习,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为上帝效劳的神学家。可是由于家境日益贫困,佐赛亚只好放弃了。

为了让儿子能够选择一门自己真正喜欢的手艺,父亲带着他去观看木工、砖瓦匠、铜匠等手艺活。他想让富兰克林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可是很快佐赛亚发现,富兰克林对所有的手艺都表现出了一种热情,可是渐渐地又会失去了兴趣,不能坚持到底。

所以,富兰克林一连换了几个行业,都没能够真正坚持下来。这当然一方面是富兰克林自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里负担不起学徒的费用。

后来,父亲又找了一家制刀行,让富兰克林去当学徒,可是没过几天,高昂的学费使得佐赛亚无法支付下去,只好又让儿子回到了家里。

既然没能学成一门手艺,父亲决定让他继承家业,帮助自己经营家里的肥皂、蜡烛店。

首先,父亲让富兰克林帮助管理账目。他果然不负父望,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账算得比父亲还快。为此,富兰克林深得父亲的喜爱。

可是由于每天手边都能有钱,加之店里的生活非常枯燥无味,他就开始偷偷地藏钱。

当然富兰克林不是要拿这些钱去买好吃的,而是他想看书,看航海方面的书。

富兰克林总是趁父亲不注意的时候溜出去买书,特别是有关航海方面的小说。

有一次,富兰克林甚至不顾被父亲发现的危险,买了一套大部头的百科全书。

当富兰克林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的时候,年少的他暂时忘却了烦恼,家境的贫困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尽管父亲开始时并没有注意到,可是后来渐渐发现了问题。等他真正注意账目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几乎每天的账目都有短缺。他也很快想到了是怎么回事。

一天,佐赛亚把富兰克林叫到身边,严肃地问他:“孩子,最近的账目有些不对,钱怎么缺了许多呢?”

面对父亲威严而慈祥的目光,富兰克林想:这下想蒙混过关恐怕是不能了,只好等着挨打吧!没有办法,富兰克林只好说了实话,他说:“爸爸,你不是想让我继承家业吗?我想多学点知识,于是我就买了些书看。”

说完这些话,富兰克林眨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父亲听后轻轻地叹息说:“可惜我们家太困难,不能够让你去学校学知识。”

说完这些,佐赛亚用手轻轻抚摸着儿子茂密的金发。然后他继续思索着说:“虽然你拿钱去买了书,但是你怎么能背着爸爸呢?要知道,我也是很希望你多学习些知识的。”

富兰克林听父亲这样说,知道自己错了,赶紧向父亲认了错。

富兰克林的举动让父亲深感无奈,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因为孩子太小,自制力差,自己的小店如果继续让他经营下去,恐怕用不了几天就得倒闭了。

于是父亲立刻采取了紧急措施,不准富兰克林再管店里的账了。只是每个月,父亲会定时给他一点零用钱。这下可不妙了,自己不能掌握财政大权了,用仅有的一点零用钱,该怎么买书呢?富兰克林犯起愁来。

思前想后,富兰克林又想出了一套办法,那就是他把自己原来买的书一一读完后,就拿去和别人交换看。就这样,年少的富兰克林能读到各种有趣的书籍。他在柜台上读,躺在床上读,甚至偶有闲暇在海上驾小舟游玩时也要带上书。一本书读完后,他就去换回另一本读。

有一段时间,富兰克林迷恋上了历史书籍。

为此,他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最喜欢的那套百科全书卖了,买了一套《历史全集》,足足一句一字地啃了三个月,脑子里装满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书读得越多,他的求知欲越强烈。

不久,富兰克林就把他力所能及的范围的书都看遍了,闲下来的富兰克林无聊极了。于是,不甘寂寞的富兰克林又想起了新的主意。

富兰克林知道父亲有一箱珍贵的藏书,一直锁在屋顶的阁楼上,平时谁也不让动。只是当教堂的胖神父来家里玩时,曾经借走过两本书。

富兰克林自幼觉得那个藏在阁楼上的大藤箱充满了神秘感,恨不得马上打开它,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宝贝。

一天,趁父亲正在睡午觉,富兰克林准备开始行动。他偷偷地溜上阁楼,打开了藤箱。当他揭开箱盖时,惊喜得连眼睛都放出了光来:原来父亲的藤箱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

自从发现了父亲的一箱宝贝书后,富兰克林更加勤奋了。

有一天,富兰克林看见父亲又在睡午觉,他赶紧悄悄溜上阁楼去取书。可是,当他刚一下楼时,却和父亲撞了个满怀。

原来,老年人的睡眠很浅,父亲听到阁楼上似乎有声响,于是赶紧起来准备去看看,谁知正好与富兰克林撞了个满怀。老父亲望着儿子那略带紧张的表情,心里已明白了一大半,于是装出一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问道:“孩子,你上阁楼上面干什么去了?”

富兰克林双手紧捂着胸口,以免书掉出来,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哦,抓老鼠去了。”

父亲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英雄!老鼠抓到了吗?”“呀!你的胸口怎么了,是不是让老鼠给咬了,快来让我看看。”“没什么,爸爸,只是不小心让箱子碰了一下。”“那可不行,我得看看,可别碰坏了。”父亲含笑说道。

眼看自己的谎言被识破了,富兰克林只好解开衣服,拿出了书,低着头等着父亲骂他。

但出乎意料的是,父亲拿起书看了看,并没有骂他,而是和蔼地说:“你既然喜欢看这些书,为啥不早些告诉我呢?”

富兰克林听了父亲的话后,嘴里小声嘀咕:“我要是老早告诉了你,你才不会让我看呢!”

佐赛亚听到儿子这样说,忍不住笑了,他说:“怎么会呢,这些书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

原来富兰克林所选的这几本书,正是他父亲藏书的几本精华,其中有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笛福的《计划论》等。这些书都是佐赛亚从前精心研读过的,而且从中学到了很多创业立身之道。

佐赛亚说:“好好看吧,孩子!以后要看,尽管来这里拿吧,不过看过后还要放回原地啊!”

富兰克林高兴地抱住父亲说:“谢谢,爸爸!你真是个好爸爸!”

父亲看着自己的小儿子对书的爱好,开始在心里想:这孩子将来得干点与书有关系的职业,那样的话他大概才会感兴趣吧!

在书中寻找乐趣

有了书的富兰克林是快乐的,可是快乐的时光又总是过得太快,转眼之间两年时间如流水般过去了。

通过对小富兰克林的观察,佐赛亚非常清楚自己的儿子不仅喜欢航海,还特别喜欢读书。富兰克林买的第一部书是分为数册的《约翰·班扬集》,其中的《天路历程》是他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另外,富兰克林还通过父亲的藏书,读过古希腊学者普鲁塔克的名著《希腊罗马名人传》、笛福的《计划论》、科顿·马德的《为善论》。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父亲终于决定让富兰克林天天与书打交道,通过书来找到他未来的职业。

其实佐赛亚希望儿子做的,就是一名印刷工匠。当然,父亲的这个决定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有一天,富兰克林的一个哥哥詹姆斯从伦敦回来了,并且带回了一架印刷机和全套字母模板,并说准备要在波士顿开一家小型印刷厂。

詹姆斯对父亲说:“爸爸,我的印刷厂还需要一个伙计,你帮我物色一个吧。”

父亲听了詹姆斯的话后,心里不禁一动:既然自己的小儿子喜欢书,何不让他去印刷厂去学印刷呢,将来也能混口饭吃。

后来的事实表明,父亲的这一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一决定对富兰克林的一生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父亲对詹姆斯说道:“你的小弟弟本杰明聪明伶俐,又喜欢读书,不妨就让他去吧。”“只要他肯去就行,我听你的。”詹姆斯回答说。

富兰克林虽然一直渴望着能去航海,但父亲不能给他提供这个选择。比起制作肥皂、蜡烛这些无聊的事情,他还是更喜欢印刷业。

最主要的是,印刷可以与书籍天天做伴,这也就意味着富兰克林可以天天有书读了。这对于爱书的他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因而,在抗拒了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到哥哥詹姆斯的印刷厂当起了学徒工。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老板收学徒是要签合同的。虽然富兰克林是詹姆斯的亲弟弟,但是合同还是要签的。按照他们兄弟的合同,富兰克林做学徒的期限是从12岁至21岁。

在学徒期间,学徒住在老板家里,给老板干活,一切都得听从老板安排,老板包吃,但是没有工资。只有满了20岁以后,老板才给学徒发薪水。在做学徒期间,学徒不得随意解约、随意离开。

尽管条件很苛刻,富兰克林还是在合同上签了字,从此他成了哥哥詹姆斯手下的一名学徒。

在母亲的含泪注视下,富兰克林离开家来到了哥哥的印刷厂,从此与印刷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印书学徒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哥哥詹姆斯性格暴躁,他完全把这个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当成了一个廉价的劳动力。排版、校对、送书、跑腿,富兰克林在哥哥的印刷厂里什么都得干。即使是这样,他也常常遭到生性暴躁的詹姆斯的毒打。

这段在印刷厂的悲惨生活大概给他留下了不可忘却的记忆。后来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的哥哥非常粗暴,喜欢生气,动不动就会对学徒拳脚相加。”

尽管如此,印刷厂两年的学徒生活还是使富兰克林长大了许多。他不但个子长高了,也成熟了许多。

最主要的是,富兰克林已经从一个起初对印刷并不很感兴趣的少年,成为一个校对、排版、印刷样样精通的熟练工,成了哥哥的得力帮手。

印刷厂的生活是繁忙的,可是富兰克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读书。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捧起书本,忘我地读起来。碰到詹姆斯高兴的时候,富兰克林还能得到一两本装订不良的次品书。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富兰克林就躲进阁楼,点上蜡烛,兴趣盎然地阅读那些刚刚装好、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

一天吃过晚饭后,詹姆斯喊道:“本杰明,你过来一下,把这包书送到马尔太先生家去。路上别贪玩,快去快回。”

马尔太是这里一位很有钱的商人,也是一位藏书家,他经常光顾詹姆斯这里。

那个时候一本书的印数是很少的,不像现在一本书可以印制成千上万册。

当时一本新书能卖出几百本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卖上千本,就是十分畅销的书了。因此对于常来购书的老主顾,书店都是派人专门给送书的。

富兰克林从哥哥手里接过已经打好包装的书,顺着一条石铺的马路,向马尔太家走去。

傍晚的微风轻拂着他的面颊,简直舒服极了,他一边走着一边低声地哼着歌。走着走着,忽然从对面走来三个少年,拦住了富兰克林的去路。其中一个高个少年高声对他喊道:“快把你的包交出来,然后快滚,否则你小子就得挨收拾了。”

高个少年向同伴们使了个眼色,三个年轻人就把富兰克林围在了正中间。

富兰克林面对这三个地痞,并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色,他知道自己是不能把书交给他们的。而且富兰克林从小就是伙伴们的领袖,长期的海边生活也造就了他健壮的体魄,对付这三个瘦高的家伙,他还是有自信的。“你们是什么人,我凭什么要把包给你们?!”富兰克林面无惧色地大声说。

那三个家伙一看,今天遇到了一个硬茬子,不动点武力是不行的。于是他们二话没说,就扑了过来。

富兰克林想,擒贼得先擒王,必须先制伏那个大个子才好。

于是,他挥起拳头向那个大个子打去。四个人一场恶战。

没一会儿,大个子的眼睛肿了起来,另外两个人脸上沾满了血,富兰克林也被打得鼻青脸肿。

情势有些危急了,富兰克林终究有些寡不敌众,现在已经被三个地痞压在了最下面。这些坏蛋们的拳头像雨点般落在了富兰克林的身上,可是他仍然死死地抱住自己的那包书不放。

这时,恰好有一个少年路过这里,他看见三个人欺侮一个人,非常生气。“不许欺负人!”这个少年大吼一声,然后向这几个人直冲过来。

三个地痞忽然听到后面有声音,他们不得不停下手,向后面看。

当这几个家伙看见来的也不过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时,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你是哪儿来的,也敢来管大爷的闲事?!给我滚远远的,不然小心连你小子一块儿揍。”那个高个少年说。

这时富兰克林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了,他一边擦嘴角的血,一边大声说:“别让这几个流氓跑了,他们抢东西!”

那几个家伙瞪着眼睛看了一眼富兰克林,说:“小子,打你是轻的,还敢在这儿胡说?!乖乖把东西给大爷放下,给我走人。”“凭什么,你们想要就要啊!你们是什么人,敢随便抢人家的东西。”富兰克林不甘示弱。

那几个家伙看不来硬的不行,于是又向富兰克林围了过来。那个见义勇为的少年一看,从后面就下手了。

富兰克林一看有人帮忙,也忘记了自己身上的痛,两个人与三个地痞又打了起来。两军对阵虽然是二比三,但三个地痞渐落了下风,为首的大个子眼见情势不妙,于是大喊:“兄弟们,快跑!”

于是,这三个家伙狼狈地钻进一个小胡同,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富兰克林他们没有追赶。

这时,富兰克林才想起帮助自己的这个朋友,他抹了抹脸上的血,向那个少年鞠了个躬。“多谢你救了我。我叫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印刷厂的学徒。”富兰克林诚恳地说。

对方也友好地向他还个礼,并拍了一下富兰克林的肩膀,高兴地说:“我叫约翰·格林,也是个印刷学徒,咱们还是同行呢!”

夜幕降临了,格林一路上与富兰克林谈笑风生,一直陪伴富兰克林来到马尔太家门口,两个人告别并约定了再见面的时间。

富兰克林敲开了马尔太家的门,说明自己的来意后,跟着仆人上了二楼。

来到二楼,仆人让富兰克林在门外稍等,自己进去报信。

一会儿,仆人出来了,让富兰克林进去。来到屋里,富兰克林一眼就看见一个矮胖壮实的绅士正坐在壁炉前读书。

仆人对他说:“这位就是马尔太先生。”“马尔太先生,我是书店的伙计,是来给您送我们新出版的书的!”富兰克林一边鞠躬一边说道。

马尔太先生抬起头,看了看这个满脸挂彩、衣服也撕得破破烂烂,却又彬彬有礼的少年,十分诧异地走到富兰克林的身边。“小伙子,你这是怎么了?”主人和蔼地问道。“先生,刚才半路上,有人要抢我要送给您的书,为了保护您的书,我进行了英勇的奋战。”富兰克林不乏幽默而又略带自豪地挺了挺胸膛说。“啊,小伙子,你可真勇敢。”

马尔太先生十分感动,接过了富兰克林的书。随后,马尔太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枚银币,一边递给富兰克林,一边微笑着说:“太感谢你了!小伙子,这个银币你拿去买点点心吃吧!”

可是富兰克林并没有去接马尔太先生的钱,此刻的富兰克林被马尔太身后那一排书柜里整整齐齐排放的书给吸引住了。

富兰克林略带腼腆地说道:“先生,我不想要您的银币。如果您能借给我一本书读就好了!”“小伙子,你喜欢读书啊!我的书柜有许多书,你可以随便挑选你喜欢的,下次来的时候记着送来就行。”

富兰克林听了马尔太先生的话,简直高兴极了。这些书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最后,富兰克林挑了一本希腊著名史学家色芬的名著《苏格拉底回忆录》,欢天喜地地告别了主人。

马尔太先生亲自把富兰克林送出了门,并对富兰克林说道:“你可以随时到我这儿来借书。”

富兰克林带着从马尔太先生那儿借来的书回到印刷厂时,詹姆斯和其他工人都早已进入了梦乡。

富兰克林悄悄地用冷水洗了把脸,随即爬上了自己住的阁楼,点燃了半截蜡烛,津津有味地读起了这本刚刚借来的书。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苏格拉底的人品、思想和辩证法,把富兰克林带进了一个闪烁着哲理光芒的思想世界。

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辩证法给富兰克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如饥似渴地开始在哲人们的思想里漫游……

尝试诗歌创作

自从富兰克林那天晚上遇到格林之后,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经常找时间一块玩儿。通过谈话,富兰克林才知道,格林也是穷人家的孩子,他来自苏格兰,到这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

格林还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少年,由于上不起学,也像富兰克林一样早早出来当学徒了。

有一天下班后,格林带了他的几个朋友来找富兰克林。他的这些朋友也都是各个印刷厂的学徒,而且也大都喜欢读书。

富兰克林提议,大家可以都把自己书店新印出来的书拿出来交换看。这些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最后大家进行了约定,一是不能把书弄脏了,二是书不论能否看完第二天早上都必须立刻归还,以免被店主发现了。

自从大家有了这个约定后,真是让富兰克林大饱眼福了,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海盗小说、传奇珍闻等应有尽有。富兰克林为了能够读完一本好书,经常彻夜不眠到天明。他读到疲倦的时候,就用冷水洗洗脸,然后继续读,直到读完为止。

富兰克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他读书的时候非常留心保持书的清洁,从不污损,因此,有书的人都乐于借书给他。他就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即使在工作的时候,富兰克林也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满足于检字排版,交差了事,而是把排字当做学习的好机会。

富兰克林一边排版,一边识字辨义,对所排的文稿内容也能初步领悟。

有一次,富兰克林在排版一篇文稿时,发现其中一句文理不通。他联系上下文思索,认为应该进行修改。

于是,富兰克林在原句旁边做了记号,并等作者校对时,提示作者注意并更正。作者看到后,非常感谢富兰克林的提示,并对在场的人说:“这位小排字工人能看出文稿的错误,这的确难得,真是个有心人。”

就这样,富兰克林抓紧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他在书籍的大海中驰骋遨游,从大量的文史哲学以及科技读物中汲取了丰富知识。其中不少书对他一生的事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富兰克林读的书很多也很杂,他读文学、学写诗歌,研究航海术,苦读名人传记,都是各有所得。特别是一些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在富兰克林的内心中播下了争取自由、反抗暴虐的种子。

一晃几个春秋匆匆过去了,少年富兰克林经过勤奋苦读,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富兰克林14岁的时候,好心肠的商人马尔太先生还送给了他一套诗歌集。诗人那纵横驰骋的构思、跌宕起伏的音韵以及富于浪漫色彩的文笔,都深深地打动着富兰克林那颗年少的心。

读完了这套诗集后,富兰克林也产生了动笔写诗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有无数动人的航海故事,他一直想诉诸笔端,这套诗集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一连三个通宵,富兰克林伏案灯下,创作他的长诗,书写他心中遥远的梦想。努力最终有了结果,几天后,富兰克林的两首长诗终于面世了。一首为《灯塔的悲剧》,叙述一位名叫华萨雷的船长和他的两个女儿沉船遇难的真实故事。另一首为《水手之歌》,又叫《黑胡子大盗被捕记》,讲述的是水手与海盗间的传奇故事。

写出来后,富兰克林把这两首长诗交给了自己的哥哥。他的哥哥开始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弟弟不会写出什么好文章的。不过当他看了两页后,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还有这一手,虽然写得不是很好,可对于他的年龄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

正好这几天印刷厂没什么事,于是詹姆斯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将这两首诗用粗糙的纸张印了出来,叫弟弟沿街兜售。詹姆斯想,即使卖不出去,也不会赔什么的。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本《灯塔的悲剧》竟然销路很好。

看着自己的“杰作”被销售一空,富兰克林第一次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十几岁的小伙子甚至有点飘飘然了,甚至觉得自己将来也许可以成为一位大诗人。

正当富兰克林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父亲佐赛亚看到了他儿子的作品。一向对诗人不感兴趣的佐赛亚甚至说过:“写诗的人都是疯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于是,佐赛亚把富兰克林找来,问他:“这是你的‘大作’吗?”“是的,是我利用闲暇时间写出来的。”富兰克林回答说。“你自己认为这本‘杰作’如何呢?”父亲翻开诗集说道。“杰作可能谈不上,可买的人很多,可能还不错吧。”富兰克林得意地回答。“哼!你这简直就是哗众取宠!要想当一个诗人,仅凭你的这点小能耐,还差得很远呢!”

富兰克林挨了父亲的一顿训斥,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并不服气。

佐赛亚对儿子的诗句十分不看好,最后他还告诉儿子说,作诗的人一般都穷困潦倒。

多年以后,富兰克林承认自己那两首诗的格调低下,若真的去写诗,一定会是个“十分拙劣的诗人”。

诗人当不成后,富兰克林转而钻研起散文。对富兰克林一生具有重大意义的散文写作就是在这时开始的。

富兰克林和好朋友约翰·格林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对一些问题进行争论。

有一次,两人对于妇女应否接受高深教育和妇女有无从事研究工作能力的问题辩论起来。两个人各抒己见,辩论得非常激烈。到了分手的时候,格林在辩论中占了上风。

然而,富兰克林认为格林不是靠强有力的论据,而是以善辩和流畅的口才压倒了自己。于是,富兰克林便把自己的论点写在纸上,然后寄给格林,以便在没有机会见面的随后几天中,继续那场争论。

就这样双方互相都寄出了三四封信。

这时佐赛亚无意中看到了儿子的信稿。他对孩子们争论的问题未加评论,只是借机谈起双方文章的体裁来。

父亲告诉儿子说,他的正确拼法和标点胜过了对方,但在修辞和条理方面却有问题,并以文中几处论证当做实例。

富兰克林信服了,决心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有一次,富兰克林看到一本刊物《旁观者》,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好,就凑了点钱把它买下来。然后,富兰克林在自己认为很好的段落下做上记号,逐段逐段背诵。

几天后,富兰克林模仿原文的风格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缺点后,再动手修改。在此基础上,富兰克林又将这些散文改写成诗,一直到自己忘记了原文的结构时,再来设法将诗中的意思用散文表达出来,然后也和原文作比较,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样做的结果是富兰克林学会了如何处理材料,使文章更具有条理性。经过努力,富兰克林的写作技巧大大进步了。

富兰克林的学习时间不多,只有晚上下班后或早晨上工前的一段时间才属于他,或者是星期日。为了更多地学习,富兰克林尽量减少用在其他所有活动方面的时间。

当时,尽管富兰克林认为做礼拜是人们应尽的义务,但还是常常设法逃避,然后他独自一个人留在印刷厂,在练习写作和读书中自得其乐。

在16岁那年,富兰克林偶然读到一个名叫塔赖昂的人写的一本宣传素食的书,他很受启发。富兰克林认为,素食法既能够让自己长寿,又能够让自己节省开支,做更多有用的事情,非常值得一试。

于是,富兰克林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詹姆斯,希望哥哥能够把自己每天的伙食费支出来,由自己支配。

原来,詹姆斯印刷厂里的伙食,都是由詹姆斯花钱带领工人们出去吃的。

富兰克林想,只要哥哥肯拿出自己的一半的伙食费,自己就能够吃饱饭同时还有剩余。于是,富兰克林对哥哥说:“哥哥,你给我伙食费的一半钱,我自己来解决吃饭问题,还可以替你看店,可以吗?”

詹姆斯听了富兰克林的话很是吃惊,感觉自己的弟弟又在冒什么傻气,也懒得理他,于是就答应了。

从那时起,每当哥哥领着工人们出去吃饭时,富兰克林就自己一个人留在店里,一边吃着黑面包,一边抓紧时间读书。

素食使富兰克林获得了买书的钱,也有了看书的时间,他的学习进度加快了。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重新学习了一遍。

另外,他还读了许多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富兰克林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家们写的《思维的艺术》。

富兰克林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的生涯搭建了最初的牢固的梯级。

投稿抨击社会制度

1721年,詹姆斯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地开始出版自己的报纸《新英格兰报》。报纸一开始印刷,小印刷厂一下子繁忙了起来,富兰克林也经常得加班工作。

富兰克林的主要任务是把印出来的报纸送到城里各处的订户家中。詹姆斯的朋友中有人为报纸写些短文作为消遣。令人高兴的是,这些文章使得报纸的声誉提高,销路更广。这些朋友常到印刷厂来,在谈话中提到他们的报纸受到居民的欢迎。

听到这些,富兰克林不禁怦然心动:自己也要在上面一试身手。但是哥哥不允许他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因为在他眼中,弟弟始终不过是一个学徒、一个孩子。

有一天,格林又来找富兰克林玩,他们又说起了报纸。“其实你们的报上有些文章写得不是很好的,为什么都登出来了?假如你来写的话,大概比那些人会好些的。”格林说道。“我是很想试一下的,可是哥哥一直是把我当小孩子看的,我要投稿,他一定不会允许的。”富兰克林摇摇头说道。“我们一起想个办法,不让你哥哥发现,不就行了吗?”“那该怎么办好呢?”“你投稿时可以不写上你的名字,写一个别人的名字不就行了吗!而且这件事就我一个人知道,我要不说,谁也不会知道的。”

最后,富兰克林署上了一个女人的名字“爱伦丝·杜古德”,而且整篇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在富兰克林的笔下,杜古德出生在到新英格兰去的船上,父亲在旅途中丧命。

到了新英格兰后,杜古德和母亲住在离城不远的乡下。她的教师是一位牧师,他教她学习针线活、书写和算术。过了一段日子,那位牧师开始物色一位妻子。

在几次向上层社会的女子求婚不成功后,牧师开始把眼光转向了杜古德。

这里,富兰克林显然是以他的外祖父当年娶了他的女佣,也就是富兰克林的外祖母为原型加以虚构的。

杜古德很欣赏她的牧师,于是,决定嫁给他,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牧师死后,她平静地住在乡村。

写好后,富兰克林把它放入信封里封好口,半夜悄悄地溜出门,把这封装着自己得意之作的信从哥哥办公室的门缝里塞了进去。然后,富兰克林异常激动地期待着结果。他不知道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章能不能登在哥哥的报纸上。

1722年4月2日早晨,富兰克林的哥哥在报社门口发现一篇文章,署名陌生。读了这篇文章后,他感觉不错。詹姆斯和朋友们猜测文章的作者,纷纷举出他们中的佼佼者的姓名。这样的评价使富兰克林在一旁听了喜出望外。

有了第一次不错的反映,富兰克林投稿更积极了,他经常写一些散文、随笔、书评,特别是一些短评,刊出后很受读者的欢迎。“这些文章是出自哪位大作家之手呢?是费得莱吧,他最近在时事短评方面很受欢迎的。” “也许是哪位大学教授,不愿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不愿写上自己的真实姓名的。”

对文章加以好评的这些人或许称不上什么专家名士,但正是这些无名人士的赞许,增强了16岁的富兰克林在写作方面的自信心。

富兰克林还撰写诗文,讽刺当时在新英格兰的诗人中写得最多的挽诗。因为挽诗的作者常常将莫须有的美德和业绩加到死者身上,加以赞美和哀悼,使得挽诗具有一种虚伪的、套话连篇的格式。

后来,不只是詹姆斯对这位投稿人产生了兴趣,许多读者都纷纷给报纸写信,想了解这个杜古德的近况。于是,詹姆斯决定想办法揭开这位神秘投稿者的真面目。

有一天晚上,詹姆斯正准备回房间睡觉去的时候,隐约间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向门边走来。

也许自己看花了眼,詹姆斯揉揉眼睛再看,只见那个人手握着一个信封,急忙向门边跑了过来。

詹姆斯还没有看清对方是谁,只是说:“对不起,久仰大名,却始终不识其人,今天终于可以当面向您请教了。”

詹姆斯的话音刚落,那个人“咯咯”笑了起来。原来正是富兰克林,他第一次看见哥哥对自己这么恭敬,却忍不住笑出了声。

詹姆斯听到了这再熟悉不过的笑声后,抬头一看,原来自己崇拜已久的名家竟然是自己的小弟,很是气愤。“你这个小浑蛋,在这儿跟我捉什么迷藏,难道那些文章都是你写的吗?真是让人不敢相信!”詹姆斯恼怒地喊道。

富兰克林低下头说:“哥哥,请原谅我。我这样做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棒极了,我的好弟弟!”哥哥拍着富兰克林的肩膀高兴地说。

此后,富兰克林便在哥哥的报纸上不断发表文章。在发表文章的同时,富兰克林还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创业

最难抑制的情感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富兰克林

出版《新英格兰报》

媒体的威力是很大的,詹姆斯的《新英格兰报》自1721年8月7日创刊后,在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报纸经常刊登的一些文章,有的思想非常激进,这对于那些保守势力是一种挑战,所以很快引起了当局注意。

这个不知名的小印刷厂竟然办起了一个《新英格兰报》,已经让政府很不满意了;他们竟然还敢大张旗鼓地刊出一些反动文字,这无异是对政府的挑衅。不过,当时的北美洲还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而且他们的法律相对还是健全的,对于民间的声音,他们还不敢随便采取行动。

但是,他们在等待时机,他们看着这个《新英格兰报》的一举一动,看他们还能搞出什么新花样来。

1722年,这个机会出现了。6月11日,《新英格兰报》登出一篇虚构的从新港寄出的信,信中说有人看到海盗在那一带海岸出没。文章刊出后,马萨诸塞参事会借口这是在造谣生事,诋毁当局,下令逮捕了詹姆斯,审讯以后将他关押在波士顿的监狱里。

一个多月后,波伊尔斯顿医生为詹姆斯出具证明说,犯人的健康因监禁受到损害,詹姆斯才得以获释。在哥哥锒铛入狱期间,富兰克林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印刷厂的工作。《新英格兰报》并没有像保守派预期的那样,关门大吉,而是继续正常运行。特别是富兰克林的第八篇署名为杜古德的文章,更是大胆写出了民主与自由的思想。

这篇文章标题是《一篇伦敦杂志的摘要》,文中这样写道:

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智慧这类东西,而没有公众自由这类东西就没有言论自由。这是每个人的权利,正如由于这权利,他不能损害或控制他人的这一权利。谁要颠覆一个国家的自由,必先压制言论自由。

富兰克林在支持自己的哥哥,《新英格兰报》在舆论界独树一帜的面貌,依然故我。参事会终于忍无可忍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小印刷厂的老板都住进了监狱,报纸竟然还能继续出版。

政府不再按什么法律规章办事,他们也不再采取偷偷摸摸放冷箭的方法,而是采取直接的行政命令方式,压制所有异己的声音。

就在詹姆斯出狱不久,政府的公文下来了,公文中写道:严格禁止詹姆斯再出版《新英格兰报》或任何其他这类性质的小册子或文章,除非事先经过本省秘书的检查。

形势所迫,詹姆斯和他的朋友们包括富兰克林在内想出了一个应对计策,那就是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办报。

于是,将当初哥俩签订的师徒合同还给小富兰克林,并在合同背后注明解除合同规定的一切义务,意在不引起州议会的非难。同时,为了保障詹姆斯作为老板和师傅的权益,双方另外签订一份新的适用于未到期的师徒关系的合同,这份合同将不予公开。

很快,弟兄俩将这些办妥了。这样,《新英格兰报》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继续发行。然而,报纸虽然还在继续印刷,但兄弟俩间却出现了问题,他们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

几个月后,富兰克林兄弟俩矛盾已经日益表面化、公开化了,最后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自从富兰克林听从父亲的话进入哥哥的印刷厂以来,詹姆斯就视弟弟为普通学徒,认为弟弟应当像其他学徒一样为自己服务。富兰克林则认为两人是兄弟,哥哥对待自己应有别于其他学徒,所以常常感到哥哥的某些要求过分地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有时候,两人在父亲面前为此发生争执,富兰克林一般都能得到父亲的支持。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在印刷厂冲突起来,詹姆斯的脾气急躁,常常对弟弟拳脚相加,伤害了两人的手足之情。同时,富兰克林一直觉得学徒生活令人生厌,他早就在心里烦透了这里的生活,渴望能早日结束它。

最初,当富兰克林用化名为报纸写稿的事被发觉后,一向拿他当孩子看待的詹姆斯,不禁对这个弟弟刮目相看。但同时,詹姆斯心里也感到很不是滋味,唯恐弟弟会过分自负,更加不服管教,因此那个时候兄弟之间的矛盾就在加深。

虽然在哥哥被捕入狱的那段期间,富兰克林站在哥哥一边,撰文对当地统治者冷嘲热讽来支持哥哥,但是他希望摆脱学徒地位的心愿没有变。这次富兰克林与哥哥表面解除了师徒关系,无疑是一次离开的绝好机会。

尽管暗中有另一份合同,但富兰克林料定哥哥在当时的情势下是不敢将它公开的。虽然富兰克林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要离开,但是他却已经在利用合同的问题,来对哥哥进行反驳了。

在那以后的几个月中,富兰克林常常利用旧合同已被作废的事实,维护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富兰克林的这种做法,更加激怒了詹姆斯,从而对待弟弟更加粗暴。万般无奈之下,富兰克林做出决定,离开印刷厂,离开哥哥,结束学徒生涯。

詹姆斯为了阻止他这样做,走遍了城里的印刷厂,对每一个老板打招呼,使他们全都拒绝雇用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打听到300公里之外的纽约有一家印刷厂,便打算到那里去做工谋生。

然而,公开离开波士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富兰克林提前离开哥哥的印刷厂这件事上,他们的父亲是维护哥哥的权益,而且那是合同规定的合法权益。所以父亲必然会设法阻止他,他只能是秘密行事。

于是富兰克林去找他的好朋友格林商量,格林也很同情他的遭遇,并答应帮助朋友去找船。两个人商量后决定,富兰克林乘第二天的船走,因为他的哥哥第二天要有事出去。

就这样,格林去找船,富兰克林回家悄悄地收拾行李。

第二天一早,富兰克林装作像平时一样,帮忙干活,可是他心里却很着急,用眼睛不时地看哥哥,因为他知道他每天都一定会出门的,所以他现在盼着詹姆斯赶紧出门去。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与格林约好的时间马上就到了,可是哥哥似乎还没有出去的意思。富兰克林的心不由得跳了起来,这下怎么办才好呢?

这时,正好一个邮差来送信了,詹姆斯看完信后,拿起了帽子,像往常一样吩咐着富兰克林,然后走了出去。不一会儿,门外传来了格林的口哨声,富兰克林听见了两人约定的暗号,赶紧爬上自己住的小阁楼。

富兰克林用绳子把自己的行李物品从窗子吊下去,又趁人不注意悄悄溜了出去。然后,富兰克林和格林两个人抬着他的行李向码头走去。在路上为了筹集路费,从小爱书如命的富兰克林不得不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袋子藏书卖掉了。

1723年9月底10月初,17岁的富兰克林登上了一艘去往纽约的帆船。富兰克林一边向好朋友格林挥手告别,一边望着眼前渐渐模糊的波士顿港,心中默默念道:“告别了,印刷厂!再见了,故乡!我一定会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再回来的。”

远离家乡遇到知己

这是富兰克林第一次出远门,他的心情还是非常兴奋的,所以旅途中并不感到无聊。

现在的富兰克林感到一下子没有了任何束缚和羁绊,天地一下子变宽了很多,他感到自己在天空自由翱翔。三天后,富兰克林的双脚踏上了纽约的土地。

当时的纽约市区,虽然比波士顿还要小一些,但却是一个恬静而美丽的城市。可是对于初到异地的富兰克林来说,哪有心思去观赏美丽的风景。面对这个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城市,他最想做的事情是马上去找一份工作来填饱肚子。所以,富兰克林一边向人打听,一边直奔城里的印刷厂,最终他找到了那里的老板威廉·布鲁德。

布鲁德原来是宾夕法尼亚的第一家印刷厂老板。几年前,他将在费城的店铺留给了儿子经营,自己迁到纽约开了一家新店。在听说了富兰克林的来意后,老布鲁德说他那里的生意不多,人手已经够用,所以他不能雇佣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听老板这么说,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老布鲁德明白了这个小伙子的意思,善意地说,他在费城的儿子那儿,现在正好缺少一个帮手。如果富兰克林愿意到费城去,小布鲁德可能会雇佣他。

富兰克林有些迟疑,因为刚刚到达纽约,又要转向别的地方,心里不免有些犹豫。

老布鲁德大概看懂了他的心思,于是给他打气说:“小伙子,每个人出来闯天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自己有本事,最终到哪里都能建立一番自己的事业。”

富兰克林听了老布鲁德的话后很受鼓舞,于是决定接受他的建议,准备转道去费城。“孩子,别担心。我会给你写一封信的,你到那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老布鲁德说。“那真是太感谢了!”

老布鲁德一边安排人带富兰克林去吃饭,一边给儿子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了富兰克林。吃过饭后,富兰克林带上老布鲁德的介绍信,匆匆赶到港口,准备继续踏上征程,奔赴距纽约一百多公里的费城。

坐船经过昂博依时,富兰克林将箱子和铺盖留在那里交由海路托运,以便减轻陆路跋涉时的重负。帆船继续前行,在横渡海湾时,狂风骤起,撕碎了破烂的船帆,并把无法定向的船吹往相反方向的长岛。

航船渐渐接近了长岛,船上的人向岸上眺望,却发现他们无法靠岸,因为那里的海滩上浪潮汹涌,礁石丛立。富兰克林他们整个一船的人除了等待风势减弱再重新起航外,别无他法。

然而,半夜的时候,船上却出事了。有一个瘦弱的中年人可能有点晕船,还有点发烧,可能半夜想凉快凉快,就晕头转向来到了船头,竟失足掉进了黑糊糊的海里去了。

听到呼救声,船上的人顿时慌作了一团。在这危急时刻,富兰克林毫不犹豫,一头扎进了水里。富兰克林自幼水性就很好,在海里游了一会儿很快就发现了那个人,于是就托起他向船游了过来。

船上的人在上面拉,富兰克林在下面推,终于把落水的这个人救上了船。那个人受此一惊,头脑完全清醒了,当他正准备向救命恩人致谢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他不由自主地仔细地打量了富兰克林一番。

随后那个人禁不住喜悦地喊了起来:“是你啊!小船长,太感谢你了!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富兰克林听了这些话后,也不禁打量了一番对面的这个人,原来正是自己有一年夏天在海上划船游玩时遇到过的那个荷兰人。两个人再次见面高兴极了。这时,这个荷兰人从怀里掏出一本浸湿的书,递给富兰克林说:“请帮我晾一下好吗?”

富兰克林接过书时顺便看了一眼,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这是他所喜爱的《天路历程》的荷兰文本,印刷清晰,字迹工整,实在是一本好书。

这位荷兰人见富兰克林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便问道:“小船长读过这本书吗?”“小时候读过的,现在还可以背诵一些呢。不过,荷兰版本的却是第一次见到。”

说完后,富兰克林又兴致勃勃地谈起了班扬的这本书的内容和艺术,并说它在欧洲流传极广。

富兰克林的一席话让荷兰人看到了这个小伙子的不同凡响,为了表示自己的敬佩之情,他当即决定把书送给富兰克林作纪念。就这样,富兰克林很快就和这个荷兰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愉快地谈着各自的人生经历,旅途变得不再枯燥无味。

历尽辛苦来到费城

幸运的是第二天海风渐渐小了,因为这艘船得继续留在小岛上等待修理,富兰克林决定在这里搭乘别的船继续自己的旅程,而荷兰人要等这只船修好再走。因此,富兰克林不得不和荷兰人依依不舍地分别了。“祝你好运,也预祝我们有再相见的那一天!”那个荷兰人对富兰克林说。

就这样,富兰克林踏上了就要出发的船只。

船出发了,富兰克林站在甲板上向荷兰人拼命地挥手告别。远方传来了荷兰人豪放的喊声:“小兄弟,你有勇气不相信上帝,这是很难得的。但愿你能用实际行动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那时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

原来,在船上的时候,富兰克林曾经谈到过自己的信仰问题,他说自己不相信上帝,这给那个荷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经过一天的航行,富兰克林他们摆渡到了昂博依。

可是,这天夜里,富兰克林突然发起了高烧。现在身边既没有亲友照料,又没有钱财求医治病,这可怎么办呢?

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富兰克林按照不知什么时候在哪里读到过的一则偏方,喝下大量的凉水。出了大半夜的汗以后,第二天早上,富兰克林的高烧竟然退去了。富兰克林非常庆幸自己的聪明和运气。

第二天,船只终于抵达了大陆。富兰克林在岸边看见一位正在打水的妇女,于是向她打听一下路程。原来,从这里步行五十公里到达名叫伯伦敦的小镇,然后从那里可以乘船直接到达费城。

富兰克林听了妇人的话很是高兴,于是他在附近找了一家小饭店,饱餐了一顿,就放开大步,朝伯伦敦的方向走去。刚刚走了没多远,天空中忽然雷电交加,顷刻间下起了大雨。富兰克林向四周望去,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水帘。

富兰克林急忙跑到一棵大树下避雨,轰隆隆的雷声震撼着空旷的大地,令人毛骨悚然。直到雷声过后,雨渐渐淅淅沥沥地变小了,富兰克林才继续赶路。

中午时候,精疲力竭的富兰克林来到了一个小村庄,因为实在是走不动了,他决定找个地方歇歇脚。刚刚走到村口,富兰克林就看见一群人围着什么议论纷纷的,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正坐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边上有几个老年人,他们不停地在胸口画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主啊,原谅我们吧!”

富兰克林满怀好奇地挤入人群中一看,只见地上躺着一个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哭泣的老妇人的独生子。老妇人孤苦伶仃,平时就靠这个孩子生活。谁知刚才又是打雷又是大雨的,他的儿子到树下避雨,结果被雷电击死了。

富兰克林满怀同情,目送着老妇人被人搀扶着回家去了,他心里却愤愤地想:“雷电真是不长眼睛啊,竟然也来欺负这么孤苦无依的老人,更别说什么上帝啦!”

第二天,富兰克林已经赶到了距伯伦敦十多公里的地方,当晚在一家客店住下。稍作停留,富兰克林又匆匆赶到了伯伦敦,但开往费城的定期航船在他到达前不久已起程离港,下一班去费城的船要到下星期二才有。

心情沮丧的富兰克林回到城里,找到刚才去码头路过时曾卖给他姜饼的老妇,向她讨教自己该怎么办。

老妇人是一位热心肠的人,腰际围着一个大围裙,当她看见这个青年满脸风尘、吃东西时狼吞虎咽的样子,知道是一个饥饿过度的外乡人,很是同情。这个老妇人让富兰克林等一会儿,然后她从自己家里端出了一碗热乎乎的肉汤,送给富兰克林喝。

富兰克林谢过了老妇人,连日的劳累饥渴使他也顾不上多说什么了,端起汤就大口喝了起来。直到喝完了这一大碗汤,富兰克林肚子里才有了饱的感觉。只是到这时,他才闻出来刚才自己喝的竟然是一碗肉汤。

这时富兰克林忽然想起了那个死了儿子的老妇人,他于是对面包铺的老妈妈讲起了雷电击死了人的事。

谁知老妇人听了富兰克林的话后脸色陡然间变得灰白,连连说道:“真是罪过啊,不知上帝又该惩罚谁啦!”

富兰克林看见人们一提到雷电就赶紧说上帝,心中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此时的他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解开雷电之谜。

最后,老妇人请富兰克林住在自己家里,等候班船。

富兰克林也别无他法可想,只好接受了老妇人的邀请,留在了老妇人的家里。老妇人招待富兰克林吃了一顿牛肉饭,富兰克林则拿出一壶啤酒给老妇人作为答谢。

富兰克林整整睡了一个下午,傍晚醒来时,精神体力已完全恢复了。在老妇人的指点下,他来到河边散步。望着静静的河水,富兰克林禁不住想起了老父亲,此刻或许正站在河边盼望自己回去吧!

正在富兰克林胡思乱想的时候,前面的一阵喧闹打乱了他的思路,他看见一条小船靠岸了,许多人从船上下来,然后河边又有许多人拥了上去。这条船会不会去费城呢?富兰克林忽然想到,于是他加快了脚步,走上前去询问。

当船上的水手告诉富兰克林这条船正好就是去费城的时候,富兰克林不由得喜出望外。等富兰克林搭乘上了这条小船,才想起来还没有和面包店的老妇人道别。可是时间已经不够了,下次来这里的时候,再向她问好吧。

船很快出发了,因为当时海面无风,所以只好靠划桨前行。富兰克林很久没有划过船了,所以自告奋勇地划起了桨。

海面上波光粼粼,富兰克林一边划船,一边思绪飘了好远,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星期日上午八九点钟,船在费城的市场街码头靠了岸。因为富兰克林划船了,船长说不收他的船钱了,可是富兰克林还是坚持付了一半的船钱。

费城终于到了。富兰克林现在要准备新的生活了,他还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但是他对自己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富兰克林的样子十分窘迫,但是他顾不得这些了,首要的问题是填饱肚子。划了几个小时的船,他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了。

靠着街上孩子的指点,富兰克林来到城中第二街的一家面包铺,向店家要了三个便士的面包卷。

现在富兰克林只有一元荷兰币外加一先令左右的铜币,所以他不敢多要。不过出乎富兰克林意料的是,他竟然拿到了三个大面包卷,富兰克林还以为店家搞错了呢!

当确信自己没有错时,富兰克林才高高兴兴地拿起面包走了。原来,费城的物价比波士顿低。富兰克林两臂各夹一个面包,手里拿着第三个,一路边走边吃,一直走到了第四街。

可能是富兰克林的动作很滑稽,沿街的人都好奇地打量着他。富兰克林并不在意,继续吃着走着。当富兰克林走到一个拐弯处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咯咯”地笑,于是他顺着笑声望去。

只见临街的窗口站着一位少女,正注视着自己在笑着,富兰克林被笑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富兰克林就朝着那个少女做了个鬼脸,又引来了一阵大笑。富兰克林被笑得有些不自在了,便转身向另一方向走去,一边仍在吃着面包卷。

一路经过板栗街和胡桃街的一段,再转了一个弯,富兰克林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市场街码头。富兰克林搭乘的那只船还在码头,一个同船来的妇女带着孩子还在船上,等待开船继续赶路。

反正自己的面包吃不完,于是富兰克林把剩下的两个面包卷给了那个妇女的孩子,然后离开了码头,向街上走去。

饥饿感消失之后,富兰克林才感到自己太累了,他几乎想一屁股坐在大街边,睡上一会儿。碰巧,街上有许多衣饰鲜明的人向同一个方向走去,富兰克林没有多想就加入到了他们的中间。

这样,富兰克林被带入了市场附近一所教友会信徒的大会堂,又跟着大家坐了下来。

富兰克林早已累得不行了,他甚至都没有看到在会场讲话的人,便已沉沉地睡去。直到有人好意叫醒他,才知道散会了。

至此,富兰克林在吃过了他在费城的第一顿饭后,又睡了在费城的第一觉。富兰克林感觉自己好受了许多,没有原来那样疲劳了。

走出了那个会堂,富兰克林向一位面色和善的年轻的教友会信徒打听,他想知道附近外地人可以住宿的旅店。

在这位信徒的指引下,富兰克林来到了水街,那里有一家非常便宜干净的旅店。在旅店里,富兰克林不顾店里人对他猜疑的目光和询问,独自饱食了中餐和晚餐,酣睡了一个下午和一夜。

第二天清晨,重又精神抖擞的富兰克林尽可能将自己收拾齐整,前往安德鲁·布鲁德的印刷厂。

在安德鲁·布鲁德的印刷厂,富兰克林意外地看见了老布鲁德。原来,就在富兰克林乘船来费城的时候,老布鲁德骑马从纽约先到了费城。

父子俩招待富兰克林吃过早餐,然后告诉他说,印刷厂最近刚添了一个工人,因此不需要人手,但城里的一家新开的印刷厂或许可以雇佣他。即使那家印刷厂不要人,富兰克林也可以暂住在这里,干些零活,直到他找到工作。

听到这里,富兰克林有些踏实了的心又悬了起来,他真的害怕又白跑一趟。

令富兰克林高兴的是,新开的印刷厂老板凯美尔答应可以雇佣富兰克林。

果然几天之后,凯美尔要富兰克林到他店里干印刷工作,不久又让富兰克林从布鲁德那里搬出来,住到他那里去。

工作之后,富兰克林发现凯美尔不懂印刷。为这样的老板干活,富兰克林对自己的技艺绝对充满信心。至于住宿的地方,似乎巧得有些戏剧性。凯美尔自己有所住宅,但里面没有家具,还空着。

为了安置富兰克林,他便在自己的房东德里先生家里为新帮工联系好了寄宿。富兰克林第一天搬到房东家去的时候,房东德里先生一家热情地接待了他。

德里先生说:“很高兴你来我们家住,请把这儿当成你自己的家,千万别客气。”

富兰克林对房东的热情表示了感谢。“对了,我还有一个女儿,很调皮的,如果她跟你捣乱,请你别理她。她是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德里先生说。“朵布蕾,快来见见新来的房客哥哥。”房东夫人向里面喊道。

这时,一个美丽的少女应声从外面跑了进来。富兰克林一看,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呀,原来是你啊!”“啊,原来是你!”

原来这位朵布蕾小姐,正是那天站在窗口被富兰克林满身狼狈相逗乐了的少女。

朵布蕾一看,那天浑身洋相百出的青年,今天换了一身干净朴素的衣服,一时有些诧异,愣住了。

直到父亲招呼她见过客人,她赶紧向前招呼道:“富兰克林先生,欢迎你搬到我们这里来住。”

房东见两个年轻人互相认识,也非常高兴。

从此,富兰克林住在这里,和朵布蕾一家人建立起了亲人般的友谊。富兰克林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就这样,富兰克林在费城安顿下来。他白天做工,晚上和城里新结识的喜爱读书的青年们一同度过。

当然富兰克林的工作还是挺忙的,因为凯美尔先生对于印刷这一行,实在不怎么精通。不过,富兰克林也没有抱怨,毕竟这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活儿啊,先把一切稳定下来才行。

由于勤俭,富兰克林很快攒了一点钱,他现在甚至感觉自己的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可是没过多久,富兰克林也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这个老板太过于迷信了。富兰克林本来就对宗教不是太感兴趣,不过他并不干涉别人的信教自由。

一天,老板又在富兰克林面前提到了上教堂的事,富兰克林实在有点烦了,就灵机一动,说:“你如果能不吃肉,只吃素,我就信教。”

原来,富兰克林知道老板非常喜欢吃肉,一定戒不掉的,那样他就不会再来烦自己了。

没想到老板竟然同意了,于是双方约定,富兰克林每周都要按时上教堂,而老板要一直吃素。

谁知一个月还没有过完,老板就实在受不了了,他对富兰克林抱怨说,自己要是再不吃肉,就会得病的。他还说感觉自己正在变瘦。其实,老板胖得一走路就要喘气。富兰克林没有说什么,当天老板就又吃上了肉,而且是整整两只火鸡。而富兰克林再也不用上教堂了。

创业路上悲欢情

对于波士顿的亲友,富兰克林严守自己行踪的秘密。他不想才出来,就被家人带回去。所以,富兰克林只给好朋友格林一个人写信,而且还专门嘱咐格林,一定要为他保密。

可是,富兰克林的第一个自由的冬天刚刚过去,他的姐夫却找到了他。看过了姐夫的信后,富兰克林这才知道,因为母亲前一段时间病倒了,格林为了安慰老人家的心,才悄悄把他的地址告诉了姐夫,于是姐夫热情地写了这封邀请他回家的信。

富兰克林立即给姐夫回了一封很坚决的信,在信中,他婉言谢绝了姐夫的好意。最后,富兰克林还请姐夫代为转告父母,不必替他担心,并说自己既然出来了,就想在外面创一番事业再回家。

就这样,富兰克林继续在凯美尔老板这里工作,直到有一天竟然有人找到门上来了。

那天,富兰克林正在和老板工作,忽然听到了外面的敲门声。凯美尔让富兰克林出去开门。门开了,两位绅士走了进来,他们一边用手脱帽问好,一边微微向屋里的凯美尔老板躬了一下身子。

凯美尔先生一看,立即大声惊讶地说:“啊,这不是我们的市长先生和艾尔军官吗!今天怎么有时间来到这里啊?”

凯美尔先生一边说,一边让富兰克林去拿椅子。

原来前面这个人就是费城的费斯市长。他一边摆手示意不用客气,一边说:“哦,我今天来这里,是为了找一个叫本杰明的年轻人的。”市长一边说,一边环视了一下屋子。

屋子里的光线有点暗,费斯市长才看清屋子里其实只有两个人。

于是市长指着富兰克林说:“这是本杰明先生吧?”

凯美尔没有想到,市长竟然是来找自己的小伙计的,于是赶快回答说:“是啊,这就是本杰明。”“快给市长问好。”凯美尔急忙让富兰克林过来。

富兰克林走上前,向市长行了一个礼,然后说:“我就是本杰明。请问市长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富兰克林不知道这个市长怎么会认识自己,也不清楚他到底找自己什么事情。“哦,荷尔摩先生你认识吧?”市长问道。“那是我的姐夫,市长难道认识他吗?”富兰克林反问了一句。“是啊,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来找你正是受他的委托,希望你能到我家里来一趟。”市长一边说,一边给富兰克林留下了自己的地址。

最后市长又叮嘱了富兰克林一句:“今天晚上8点,希望先生准时来啊!”

市长走后,凯美尔老板拍了拍自己这个小伙计的肩膀说:“真没有想到,你在这里还有熟人。”

富兰克林正要说自己今天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呢,凯美尔老板说:“你去准备一下吧,这可是到市长先生家里做客。这里的活你不用管了,我一个人就行。”

就这样,富兰克林脱下了工装,回到了朵布蕾家的住处,换了一身干净点儿的衣服。然后,富兰克林拿着市长留下的地址,一个人向市长家走去。

街上的人很多,可是富兰克林却没有多少心思看这些东西,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市长找自己的事情。富兰克林一边想,一边向前走。在不知不觉中,富兰克林已经穿过了中心广场,从市政府的一侧走过,前面不远就是市长先生的家了。

富兰克林远远看到,市长家是一幢白色的建筑,门前有高大的梧桐树。看看时间,正好准时,他按响了市长家的门铃。这时有一个仆人快步来开门。

富兰克林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仆人说市长在客厅等着呢!

然后,在仆人的带领下,富兰克林来到了市长家的客厅。市长看富兰克林进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双方寒暄了几句后,费斯市长下令开饭。这时市长夫人和他们的几个孩子也出来了。席间,费斯市长说起他和富兰克林的姐夫在一条船上干了十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前几天接到老朋友的来信,希望他能照顾一下远离家乡的小弟。

富兰克林也讲起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如何给哥哥当学徒,如何写稿子,如何一个人逃跑出来,如何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打工……

市长听了富兰克林的话,表示了自己的敬意,他为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有这样的胆魄而钦佩不已。

市长说:“你不能一直跟着别人打工当学徒。你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你可以开自己的印刷厂啊!”

富兰克林苦笑着说:“那谈何容易啊!我来这里不是很久,对一切还不是很熟悉啊!”

市长说:“这样,你尽管办吧,一切手续我来帮你办。”“可是资金的事……”富兰克林吞吞吐吐地说。“资金?资金的事你还用愁吗?你的父亲和哥哥都有自己的产业,他们不是可以为你筹措吗?”“可是我从离家出走那天起,就立下决心自己凭能力创业,并不想依靠家人的。况且他们根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能力。”“那这样吧,资金的事你也不必发愁,我来为你想想办法。”市长说。稍微停顿了一下,费斯市长又说:“这样吧,我给你父亲写一封信,你带给他看,他看过信一定会支持你的。如果他不支持你的话,你可以再来找我,我一定给你想办法。”

吃过饭后,富兰克林又和市长谈了一会儿话,市长拿起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富兰克林。然后,市长把富兰克林送到了大门外。富兰克林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高兴地想:“市长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将来我一定会报答他的知遇之恩的。”

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这件天大的好事真是让富兰克林难以入睡,于是他想,何不把这件事告诉房东一家呢!此时的富兰克林以自己的聪明和能干,已深深博得了房东德里一家的认同。

而且在这一段时间里,富兰克林与朵布蕾开始了恋爱。他们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德里夫妇的默认。于是,富兰克林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朵布蕾和他的父母,德里一家也非常高兴。

不过,富兰克林还必须回家一趟,这样才能把市长的信带给父母。可是,还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同意呢!

首先,必须得向老板凯美尔告假,因为这件事情没办成之前,这个工作还不能一下子辞掉。富兰克林只说自己要回家一趟,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凯美尔自从知道富兰克林有了市长这样的朋友后,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可以说非常恭敬,富兰克林要请假,哪有不允许的。请好假后,富兰克林就回去收拾东西了。

听说富兰克林要走,朵布蕾难舍难分,她一边帮富兰克林,一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富兰克林说:“很快就会回来了,不用担心。”

1724年4月28日,朵布蕾把富兰克林送上了开往波士顿的船,富兰克林返回离别了半年之久的故里。

旅途顺利,当富兰克林意外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全家人都喜出望外,父母兄弟姐妹都忙着问候他、款待他。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他的哥哥詹姆斯。

富兰克林把费斯市长写给父亲的信郑重交给父亲。看过信后,父亲感到有点意外,但一连几天却闭口不谈这件事。

富兰克林的姐夫荷尔摩极力在岳父面前支持市长的看法,他指出让富兰克林开店这一计划是可行的。但佐赛亚认为费斯市长对这事的考虑欠周到,力图让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去开业是件不靠谱的事。

同时,佐赛亚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富兰克林只要辛勤劳动,并且能够节俭,只要三年时间就能攒足资金去创业。而且那个时候他正好成年,也不用家人担心了。即便那时,儿子钱不够,他做父亲的,当然会帮忙凑足。

因此,佐赛亚在给费斯市长的回信中,措辞委婉地表示,他不能资助儿子开业,原因是自己的儿子年纪太轻,去经营管理这样需要大笔资金才能开办的企业,是不太合适的。

尽管这样,佐赛亚还是为自己的儿子高兴。毕竟,儿子从当地有声望的人那里得到这样一封满是溢美之词的信,得以在短时间里靠自己的勤奋在举目无亲的环境中安下身来,还是让人感到欣慰的。

富兰克林抽空去看望了哥哥詹姆斯,詹姆斯却冷淡地接待了他。

不过印刷厂的工人们很热情,七嘴八舌地打听费城的各种事情和富兰克林在那里生活的情景。

富兰克林还去看望了好朋友格林。格林听了富兰克林对费城的描述,决定也要上那里去。

格林辞去了在邮局的差事,先从陆路往罗德艾兰去了,而把他的数量不少的书籍托付给富兰克林运送到纽约去。两人约定在纽约碰头,再同去费城。

由于哥哥詹姆斯拒绝和解,父亲只好允许富兰克林仍然回到费城工作。临行前,佐赛亚告诫儿子,在费城应尊重当地人士,不要随便谈论国事,不要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那样会为自己惹麻烦。

于是,富兰克林又踏上了七个月前的离家之路,不同的是这一次获得了家人的允准和祝福。

从纽约,富兰克林和格林同行回到了费城。

德里一家人再次见到富兰克林,都非常高兴,特别是朵布蕾,更是兴奋地拉住富兰克林的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重回费城的第二天,富兰克林就把父亲的信给市长看了。市长看过信后,显然不以为然,他认为老富兰克林太过谨慎。

最后,市长说:“既然他不愿帮你开业,我来帮你。你把必须从英国购买的东西列一张单子,我帮你筹措资金。等你有能力时再还给我。我坚决要让这里有一家好印刷厂,我也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富兰克林被市长话中的诚意所打动,便列出了一家小型印刷厂所需的设备和物品,价值一百英镑左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