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01:42:41

点击下载

作者:戈丹,千舒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试读:

前言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人类的历史,更像一部恢弘的巨著,是由无数千姿百态的人物呕心谱就的。那一段段精彩的篇章,便是历史天书中闪光的风云与浪花,它浩瀚如烟,启迪着我们。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充分展现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灿烂文明,为今天的我们遗留下了博大精深的精粹学说、文化典籍、伟大发明;遗留下了对世界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开创性的成就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遗留下了福泽后人的宝贵遗产与物质财富。即使到了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高度集中的今天,我们仍然叹服前人的贡献,仍然感恩祖先的施惠,仍然震惊先哲的警示。

往事越千年。虽然几经沧海桑田,但不变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人类沿着历史的足迹再创辉煌的奋斗。当无数充满致命诱惑的新浪潮涌来时,人们更需要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正确抉择;当现代文明在疯狂地毁灭人类生存的家园时,我们更需要一种对人类历史的责任。于温故中知新,在汲古中鉴今,理应成为现代青年理性地认识历史、冷静地思考未来的当然选择。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经济的改良与变革,进步与保守的争斗与冲突,新旧体制的毁灭与诞生,理论学说的创立发展,科学发明的艰难突破等等。几乎涉及到影响世界文明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所有重大事件。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畅想、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本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的缩影。全书一扫传统历史读物的陈旧与沉闷,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同时,其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剖析,也给读者以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与想像空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1世纪的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明天的世界将是崭新的,未来的历史将更加辉煌。当代青年,正处在一个渴望求知、极具探索和勇敢追求的伟大时代。我们应当沿着历史凝结的历程,沿着前人留下的辉煌轨迹,从历史的精彩篇章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获得真理,走向成功的圣殿;以从历史中所启迪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创造人类历史的崭新未来。

51.导致“门户”停止运转的大爆炸

——1944年印度孟买港发生大爆炸

1944年4月14日,停泊在印度孟买港卸货的一艘英国船失火,发生了一连串的大爆炸。强大的爆炸使13艘船只被毁,总吨位达50,000余吨。孟买港大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也极大,1500人丧生,烧伤和受伤的人数多达3000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1944年2月24日,英国货船“斯基金堡垒”号满载着军火和物资,在英格兰西部的伯肯黑德港启程,在大西洋上南行时顺利避开了德国潜艇的截击。3月30日,它终于平安抵达印度西北部的重要港口——卡拉奇,在那里卸下了几架飞机和一批军火。接着又装上了8700包棉花,以及橡胶、硫磺等货物,还有印度银行的155块金锭(每锭22公斤),继续向孟买港驶去。

4月12日,“斯基金堡垒”号到达孟买港,按照港区的指示停靠在维多利亚码头的一号泊位。船靠岸后,布兰克船长没有休息,就带着一只黑色的公文包急促地下船了,他找到了港务主任德克尔,然后用标准的伦敦口音向他说:“我是‘斯基金堡垒’号船长约翰·布兰克,奉军事当局的命令把军火和货物运到孟买港,希望您能组织力量马上卸货。”

布兰克船长知道,港内停靠了不少船,都在等待着卸货。如果港务主任提前到明天给他卸货,那就相当不错了。他收起文件,带着满意的口气与港务主任告别。

谁知第二天并没有人来卸货。直到第三天即4月14日上午,才有一批码头工人登上“斯基金堡垒”号的甲板前来卸货。

他们首先卸二号舱的货,那里装有放在木箱里的300吨TNT。另外,二号舱还装有大量的弹药、棉花包和鱼干。工人们先卸舱口附近的鱼干和棉花包,准备把它们卸完后再卸炸药和弹药。

码头工人在“斯基金堡垒”号上忙碌着。下午2时46分,一位搬运工人突然看见缕缕青烟从棉花包的缝隙里冒上来,又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他立即向工头奔去,报告:“二号舱起火!二号舱起火!”

工头听了急着朝船长室奔去,向布兰克船长报告有火警。船长命令船员们立即组织救火,正在值班的船长助理闻讯后迅速下船,向码头上的电话亭冲去,给港口消防车打火警电话。

7分钟后,两辆消防车响着刺耳的警钟,风驰电掣般地驶向一号泊位,带队的是消防队总负责人沙恩德列尔斯上校。

水火无情。尽管消防队员奋力喷水救火,但火势仍越来越大,3点45分,从船舱里翻腾上来的热浪扑向救火的人们。人们被烤得无法在甲板上站立了,只好纷纷下船。

一声巨响,“斯基金堡垒”号爆炸了!

大地在震动,海水在翻腾,火光在闪耀。

装载在船舱里的TNT炸药,像一头被捆绑得太久的猛兽,积聚了巨大的潜力,奋起挣扎,它又像乌云中的高能电荷,猛烈击发,撼天动地。

一瞬间,“斯基金堡垒”号消失在烟柱和火海之中。船体的残骸,蒸汽机的碎片,棉花包、货箱、金锭和人体残肢,被爆炸的气浪抛到300米的高空,随后又散落到港口各处。水泥码头上留下了硕大的弹坑,它正好在“斯基金堡垒”号二号舱的对面。18辆消防车被送上天空,消防队员被炸得一个不剩,事后只找到他们的几只金属头盔。

这次爆炸的威力之大,使轮船的残片在天空中飞行了1公里远;重达3吨的大铁锚被抛到1公里之外的一艘小船上,突然将它击沉;船上的蒸汽锅炉则被抛到900米以外的大街上。

在第一次爆炸中,“斯基金堡垒”号的船尾却被比较完整地的保存下来,沉进了水里,这也许是由于它离爆炸中心——二号舱较远。在尾部的四号舱里,还有800吨弹药!

兽蹄扫荡后的世界,留下的是死亡和毁灭。

在“斯基金堡垒”号大爆炸时,停在维多利亚码头和临近的泼里滋码头的船只一共有40多艘,其中26艘是正在装卸货的货轮。它们在这场突然爆炸中,惨遭灾难。“维克多利”号和“王子”号等13艘船只彻底被毁,它们之中有6艘英国船、3艘丹麦船、2艘巴拿马船、1艘挪威船、1艘埃及船。另外,还有2艘印度军舰被炸毁,被毁船只的总吨位达到50,000吨。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船舶因火灾和碰撞等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大爆炸还使50多个码头仓库被毁,里面的粮食、棉花、工业品和军火荡然无存。在烟雾中,仓库的废墟上还不时传来弹药的爆炸声。

但是,“斯基金堡垒”号大爆炸给孟买港带来的灾难并没有到此结束,它的罪恶之火在海风的吹送下,继续从港区向市中心区的北部蔓延。

为了拯救孟买城,孟买市政府成立了救灾指挥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救灾工作。最重要的一次果断措施是:在港区与城市中心区之间,迅速清理出一条四百米宽的空旷区,作为了隔离带。

保卫孟买城的战斗继续进行了三天三夜,才逐步控制了火灾的扩散,终于使孟买城免于燃成灰烬。消除燃烧物的工作,共进行了两星期,5月1日,“斯基金堡垒”号点燃的万恶之火,终于全部被扑灭,孟买城安全得救。

孟买港大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毁的船舶、码头、仓库和城市建筑的总值高达10亿美元。人员的伤亡也极大,事后据陈尸所和医院的不完全统计,爆炸和火灾使1500人丧生,烧伤和受伤的人数多达3000人,还有许多人失踪。而实际的伤亡人数,要比官方统计的多得多。

毁坏严重的孟买港,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直至1944年10月28日才得恢复,重新对外开放。“斯基金堡垒”号大爆炸和孟买港火灾之后,印度政府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对这场大灾难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但一直无法肯定火灾的真实原因。有人认为棉花长时间装在密闭的舱室里,因发热而引起自燃,也有人认为不知是哪个人无意中扔下的烟火造成了恶果。

但不管造成孟买港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于可能发生灾害的麻痹心态。面对这个灾害频频的世界,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自然灾害,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是客观必然,而对于人为灾害,我们却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准则来预防和减轻。减轻人为灾害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52.“小男孩”造成的人间地狱

——1945年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人类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当场炸死七万余人,负伤失踪者五万余人。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造成九万五千人伤亡,五千人失踪。原子弹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拉开了人类核灾难的序幕。它还直接导致了战后美、苏的核军备竞赛,在核威慑力下形成长达几十年的世界两极战略格局。

广岛八月的夜晚异常炎热,人们经常被警报从睡梦中惊醒,早已习以为常了:美军飞机每日每夜向日本投下成吨成吨的炸弹,然而广岛始终幸免,未遭破坏。有一些广岛人甚至把美国的B二九轰炸飞机亲切地称“B君”。

当原子弹落下时,不少人都看见了从高空的B二九轰炸机上掉出来个纸屑般大小的白点。又过了一会儿,人们觉得那似乎是个降落伞,没有人会想到它是威力无比的毁灭性炸弹。一个叫田中的日本人,这时候甚至还朝“小男孩”伸出双臂,嘴里喊着:“你好,天使!”

在“小男孩”蓝色的铅皮上,还确实有一个“天使”,那是美军人员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贴上去的一张驰名全球的女电影明星丽塔·海沃丝的玉照。

但在千分之一秒的刹那,“天使”在一道闪光中爆发成了强光和有毁灭性能量的火球。

从此以后,有关这一无法描述的现象的故事,就不断地在全世界被叙说。人们的想像力似乎永远难以捕捉到那个世界末日般的一刹那……

原子弹下坠以后,没有落到T形象生桥上,它偏离了预先设计的弹着点八百英尺,在广岛市中心岛川医院上空的1850英尺的空间爆炸。飞机上的帕森斯上校看到了他预见到的景象:首先是一片极其明亮而耀眼的闪光,接着一股黑色云团,夹着滚滚尘土与残渣碎片升腾于距地面一千英尺的高处,在黑色云团之上、距地面二万英尺的天空是一团蘑菇状的白色浓烟。

岛川医院成了原子弹爆炸的投弹点,医院庭院的地面与爆炸空间正好是一个直角,成为广岛死亡世界的焦点轴心。在距爆炸中心1500英尺的范围里,88%的人当场死亡或于当天死去。另外20%中的大多数在几个星期内或几个月以后也相继丧命。

原子弹的破坏力、杀伤力是罕见的、空前的。8月6日8点15分的那一刻,原子弹爆炸时间不足半秒,高达亿度的强高温使爆炸中心成千上万的人,在一瞬间犹如离子分离那样立即烟消云散了,以至幸存的亲属始终以为他们的亲人是“失踪了”。

强烈的爆炸使成千上万的人在一刹那之间被炸成齑粉,以致寻找残骸都不可能,死难者的亲属无奈中只好就地捧起一把灰土权当祭奠的亡灵。

比太阳光要强不知多少倍的爆炸闪光使成千上万的人失明,许多幸存者的眼窝处只留下了两个黑洞。

爆炸产生的高温不仅使数以万计的人当场被烧死,还使数以万计的人被严重烧伤,烧得面目全非。爆炸后“医院”的所有空间——楼梯、地板、回廊、厕所以及院外的花园都被病人占据了。病人的症状几乎相同:化脓腐烂的烧伤、呕吐和一种令人怀疑的腹泻。有些病人一个晚上便血五十多次。蜂谷院长的一位朋友前来探病时,向院长说起了在广岛一路上他所见到的惨景:“那些逃亡的士兵比漂浮在河面上的死人更悲惨,……他们简直没有脸!眼睛、鼻子、嘴都被烧了,耳朵似乎也熔化了,根本分不清正反面。”

这是人类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恐怖场面,广岛已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广岛的惨剧并未使日本军方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的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的事实真相,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8月8日,日本人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是苏联即将对日宣战的答复。掌握日本密码的美国对东京—莫斯科来往的电报内容了如指掌,但为了加速事件的进展,美国迫不及待地又于8月9日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8月8日晚,在提尼安基地硕果仅存的取名“胖子”的原子弹被装上了B二九轰炸机。9日,查尔斯·W·斯威尼少校驾驶着名为“博克之车”的轰炸机在美国代表随行下飞往日本。此行的最初目标是日本小仓市,但飞机到达小仓上空时,发现小仓上空乌云密布,“博克之车”在小仓上空来回飞了三次,企图寻找能目视轰炸的云缝,但未能成功。后来,由于担心汽油不足,转向第二个目标长崎。长崎上空也布满了乌云,但投弹手发现了一处宽大的云缝,于是就将“胖子”从八千八百米的高空扔了下去。“胖子”在距地约五百米处爆炸,长崎立即变成了第二个人间地狱。一个港口城市变成了一个打渔村落,没有留下一草一木。

据不完全统计,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当时疏散后人口的245000人中,当场死难者达78150人,负伤失踪者为51408人;全市建筑总数为76327幢,其中全毁者48000幢,半毁者22198幢;长崎疏散后人口为23万人,伤亡95000人,失踪5000人。

原子弹到底戕害了多少个生灵?十三万?十七万?……统计数字不稳定,但毫无疑问地始终呈上升趋势。日本至今还存在着地球上独此一家的特别医疗中心——广岛原子弹医院(一九五六年成立),床位多达二百张,一直在收治大量的“原子弹”复合症,诸如智力迟钝的痴呆、染色体“畸变”的不育症、癌症、白血病、复合骨髓瘤,以及其他罕见的血液病等等慢性病变的患者。

1985年7月20日广岛市有关部门发表的原子弹被害者调查报告中公布:广岛直接遭受原子弹侵害和受到原子弹辐射影响的被害人数达49万!

死亡,永无尽期的死亡……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促成了日本的迅速投降。对于长期同日本艰苦作战的军队和人民来说,这不啻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喜讯,而对蘑菇云下的日本来说,这又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灾难。

广岛的蘑菇云是核武器威力在世人面前的第一次公开亮相,然而它的破坏性杀伤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而今,人类所研制、生产的各类核弹头,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地球毁灭数百次。在核威慑作用下,战后形成了美苏两个军事大国集团,展开疯狂的核军备竞赛,使战后世界人民始终笼罩着战争的乌云。

幸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在减小,尤其是核战争的威胁在减少。

但核武器依然存在,核威胁依然存在。在这种威胁的阴影中,每一个善良、热爱生命的人都希望维护世界和平,灾难永远不要再发生。

53.呼啸而来的死神

——1946年美国夏威夷发生海啸

1946年4月1日1时30分,在乌尼马克岛东南145公里处的北太平洋海底3.6公里深处,阿留申海沟北坡的海底滑坡,引起了一场特大海底地震。由于地震使夏威夷遭到了空前猛烈的海啸袭击。这次地震的海啸,使159人丧生,1400多家房屋被毁,大片的农作物被冲毁。据估计这次灾害造成了2600万美元的损失。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52.8°,西经162.5°,震级为7.4级。4月1日这天正好是西方传统的愚人节,在这天人们可以任意开各种玩笑而不负任何责任。而正在这一天,由于地震使夏威夷遭到了空前猛烈的海啸袭击,可能正是老天开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怕的玩笑。

在乌尼马克岛,地震晃动了苏格兰角灯塔,晃醒了岛上的5个海岸警卫队员,27分钟后,第二次更强烈的地震波冲向阿留申群岛,乌尼马克岛也猛烈地抖动了起来,又过了12分钟,更强烈的冲击波向海岛袭来,将全岛的建筑物夷为平地。地壳的猛烈晃动在阿留申群岛海沟中造成一个巨大的陷窟,当这块海底地层塌陷下去时,海水猛地一下子就被吸入了裂口中。由于海水的迅速流动,产生了海啸,凶猛的海浪从塌陷的地点开始向外辐射到太平洋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无可置疑,位于震中最近的乌尼马克岛便是第一个牺牲品。

在悲剧发生的那个晚上,天空漆黑一片,时速达116公里、高35米的浪头向乌尼马克岛袭来,在震耳的响声伴随下,水流撞击在灯塔上,把灯塔打个粉碎,海岸警卫队的队员们不得不迅速向高处奔走,当他们回头俯望时,已看不到灯塔的丝毫亮光。整个晚上,警卫队员们都试图用无线电与灯塔进行联系,但都未成功。第二天拂晓,被围困的警卫队员趴在悬崖上向下张望,看到的是一片混乱不堪的景象。在灯塔的位置上只剩下了一堆碎砖头,早上他们在岸上发现了3具尸体,而其他人和物品则都杳无踪影。地震海啸又无声无息地向着远离出事地点3700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岛挺进,海啸的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788公里,仅仅用了4个小时,就到达了瓦胡岛。令人吃惊的是,在太平洋这个地区上航行的船只并没有感觉到在它们船底下迅猛穿过的海啸,也许是因为太平洋的水域宽广的原因。4月1日6~7时,穷凶极恶的海浪向夏威夷群岛的海岸猛扑过去。在瓦胡岛北端卡韦拉湾旁度假小屋中居住的海洋学专家谢泼德和他的夫人,一清早就被一阵如几十辆火车头喷气的巨响声所吵醒,他立即奔向窗口,发现海水正冲过来,没过了3~4米高的岸边石脊。科学的好奇心胜过了逃命,他抄起照相机就朝门口奔去。可令他失望的是,此时已无浪潮,岸边只留下了一些活蹦乱跳的大小鱼儿。刚照完两张照片,海浪又向岸边袭来,他看到大势不妙,赶紧拉着妻子就朝后屋较高的地方奔去。刚立稳,就看到原来他们所站的地方已是一片汪洋,屋子方向传来一阵玻璃破碎的声音,家中的电冰箱也被冲进了蔗田。谢泼德心里明白,海啸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当退潮时,他赶紧带着妻子沿着露出的山脊,穿过蔗田,到达较高的公路上。第六次退潮之后,他决定回家去看看,当他刚到达屋门时,潮水再一次涌来,由于水高浪猛,他已无任何退路可走,只好迅速爬上近处的一棵大树上保全了性命。在公路上他们还遇见了另一对夫妇,他们的经历有如天方夜谭。当时他们正在准备吃早饭,突然间感觉到自己的房子被拔起,整个被冲进了蔗田,当潮水退下时,他们并未受到丝毫的损伤,桌子上的饭菜依然是整整齐齐地摆着,当然他们已被吓得魂飞魄散,早已没有任何食欲了,潮水刚退,他们就拔腿朝公路上跑。

最猛烈的海啸要算是发生在夏威夷岛上,高达15米的巨浪冲击着岛屿。损失最惨重的是希洛市周围的地区,95人被淹死或被飞起的砖石瓦块打死。4月1日早晨7时,一名叫坎扎基的教师正在朋友家中吃早餐,突然潮水涌来,他急忙抱起了他朋友的两个小女儿,但愤怒的潮水无情地将他们冲走,他只好抱着两个女孩在翻滚的浪中挣扎,不幸其中一个女孩被吞噬在波浪中,最后他和另一个女孩被冲到了邻居的垒球场中,他们周围只剩下了一堆砖瓦木片。这次地震和海啸,使159人丧生,1400多家房屋被毁,大片的农作物被冲毁。据估计,这次灾难造成了2600万美元的损失。

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而引起的海洋巨浪就是海啸,其波源为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沟侧崩坍等。1946年夏威夷的巨大海啸就是由太平洋的一场海底大地震所引发。凡是进入大陆架的海啸波,因深度急剧变浅,当出现20~30米的巨浪和造成波峰倒卷时,常常造成巨大的灾害。这种巨浪冲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废墟。

据统计,世界上近80%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包括夏威夷群岛,而遭受海啸袭击最多的也就是夏威夷群岛。据1900至1983年统计,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大约有18万人死于海啸灾难。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关于海啸的预测和预报,目前仍在探索之中。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就是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海啸。太平洋海底的地面隆起或火山爆发会发生海啸,那时,沿海地区的人们最好尽快地往山上跑,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4.恐怖的水俣病

——1950年日本流行的水俣病

1950年,日本九州水俣镇因氯乙烯等污染发现“自杀猫”,至1956年5月有50多人患“水俣病”。1958年18人汞中毒。1964年45人患病,5人死亡。1972年汞中毒达283人,60人死亡,受害居民1万左右。

水俣是日本九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属熊本县。全镇4万人,周围村庄还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小镇西靠不知火海和水俣湾,渔业很发达。1925年,一个资本家在此建成称为日本氮肥公司的小厂,7年后又扩建合成醋酸工厂,1949年开始生产氯乙烯。1956年产量超6000吨,这个企业发达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酿成了一场灾难。1950年,在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一些猫步态不稳,抽筋麻痹,最后跳入水中溺死,当地人谓之“自杀猫”,但无人研究此事。1953年起,在水俣镇发现了一些生怪病的人,开始时是口齿不清,走路不稳,面部痴呆,进而眼瞎耳聋,全身麻痹,最后神经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喊而死。1956年4月,一个6岁女孩因同样症状入院,初步诊断是脑系科疾病,也未引起重视,5月又有4名同样的病人住院治疗,后经调查,尚未入院的患者还有50多人。这才引起本地熊本大学医学院的一些人的注意,他们与市医师会和医院组成水俣怪病对策委员会,开展调查。在调查中证实这不是传染病,并把猫和人病死的诸种怪现象联系起来分析,找到了吃鱼中毒这个共同受害根源。

1957年11月,由于鱼有毒使成千上万渔民失业。失业渔民召开了沿岸渔民总奋起大会,400余人联名向该厂提出抗议。1958年春,该厂为掩人耳目,把排入水俣湾的毒水延伸到水俣川的北部。六七个月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又出现了18个汞中毒的病人,于是引起广大渔民的愤慨,几百名渔民攻占了新日本氮肥公司并捣毁了当地官方机构。但该厂资方拒不承认污水毒害居民的事实。

1959年2月,日本食物中毒委员会经过讨论研究认为,水俣病与重金属中毒有关,尤其是汞的可能性最大。后经熊本大学调查,从病死者尸体、鱼体和工厂排污管道出口附近都发现了有毒的甲基汞。排水口附近污泥含汞的浓度达200pm以上,而且离排水口愈远,汞浓度愈低。这才揭开了水俣病的秘密。原来是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取了成本低的汞催化剂(氯化汞和硫酸汞)工艺,把大量含有甲基汞的毒水废渣排入水俣湾和不知火海,使鱼有毒,人吃毒鱼而生病死亡。水俣病真相大白了。1962年,新日本氮肥公司医院一个叫细川的人,作了猫的试验,完全证实水俣病与该厂废水有关,但企业主责令他严加保密,直到1970年此人临死前,才说了真话。鉴于该厂资本家百般阻挠,地方当局也反对发表这一事件的真相,因而没有普查处理此事件,使水俣病在日本蔓延。1963年,日本西海岸又有大批“自杀猫”、“自杀狗”出现。1964年8月继当地90%的猫“自杀”后的短期内,该县水俣病患者增至45人,5人死亡。而这些患者都是食用流经该地的阿贺野川的鱼最多,这是另一垄断企业昭和电器公司的鹿濑工厂排放的含汞废水污染了阿贺野川的恶果,这是第二个水俣病的缘由。据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以上两个地区共有汞中毒患者283人,其中已有60人死亡。实际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已有1万人左右。

日本的水俣病经证实并不是一种传染病,在调查中把猫和人病死的诸种怪现象联系起来分析,找到了吃鱼中毒这个共同受害根源。但究其根本,日本水俣病的真正根源在于日本资本家在此地建成的氮肥公司,该公司把大量含有甲基汞的毒水废渣排入水俣湾和不知火海,使鱼有毒,而人吃毒鱼导致了生病死亡。

当前,人类生存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有毒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和扩散,大气污染与酸雨、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沙漠化以及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正严重地困惑着人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日本的水俣病给濒临海洋的日本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世界人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55.丧魂失魄在雾都

——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雾都惨案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大雾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雾散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伦敦又是英国最工业化的大城市。工业化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还留下了人类以前并不了解的后遗症——工业污染。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煤炭的使用又使人们在使用火的方面发生了一次革命,它是英国人进行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煤炭的消费量急剧增加。煤炭燃烧后形成大量烟尘,弥漫在英国上空,尤其是工业中心伦敦的上空,更是烟尘滚滚,高耸的烟囱鳞次栉比,竞相向天空喷云吐雾,遮住了蓝天,使白云变了颜色,使空气也变了味道。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震惊一时的公害事件。从12月5日清晨开始连续4天,伦敦一带上空空气静止,浓雾蓄积不散,黑云压城。而地面空气中家庭取暖用煤及工厂烟囱排出的煤烟粉尘等污染物浓度不断增积。伦敦上空的烟尘浓度最高达到每立方米4.46毫克,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浓度达到1.34%,为平时的6倍。

浓烈的烟和硫的化合物充斥了所有的空间,到处是恶臭与昏暗。刚刚造访伦敦的客人,还未见到伦敦的街道,就首先闻到了那里的臭味。几天前,曾享受了一段来自北方的好天气的老人和病人,现在正在污浊的空气中挣扎,感到呼吸困难,一些人终于在痛苦之中离开了人间。其实,此时的人间亦形同地狱了。

这种弥漫全城的烟雾,侵袭着一切生命——人、动物和植物。当人们的眼睛感觉到它时,眼泪就会不自觉地顺面颊流下;每吸入一口气,便等于吸入一口毒气进入肺腔。人们无论在哪里,都会因这种毒雾的刺激而咳嗽不止。尤其是教师更备受其苦,他们必须提高声调,以盖过下面的咳嗽声和哮喘之声,而同时自己也紧接着陷入一连串的干咳之中。

12月7日和8日,接连两天,伦敦的天气仍不见好转,而那烟雾更加厉害了。由于连日阴霾密布、烟尘弥漫,日照减少,因而气温一再下降。反常的气温和浓重的潮湿气,加剧了雾的形成,大雾又携带着那些被排放到高空的工业废气和烟尘,形成带毒的烟雾,降回地面徘徊。整个伦敦完全被烟雾控制了,它就像一只巨大的奄奄一息的毒蝎,盘踞在泰晤士河上,丧失了生命力,只能不断地喘着带毒的粗气。

一系列的烟雾所造成的灾难震动了当局,也激怒了民众舆论,于是政府决定彻底向烟雾性气象宣战。

经过全力研究,终于弄清楚,原来在煤烟粉尘中含有一种三氧化铁成分,它促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泡沫。这种泡沫又附着在烟尘上或凝结在雾滴上,随着空气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由于烟尘的大量排放,烟与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混合,形成浓浓的烟雾,挡住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英国婴儿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原因,这使19世纪以来,英国工业区成千上万的儿童死于软骨病。由于烟雾污染,也使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增加,以致英国每年支气管病死亡人数达5万人之多,是美国的50倍,而此种病在英国城市,比乡村的发病率高40%。

研究表明,烟尘与二氧化硫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英国的许多建筑物受到侵蚀,留下了累累斑痕。二氧化硫通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损害叶子的内部结构,使植物的叶、花及果实生长迟缓、产量减少、质量变差,甚至含毒,致使人畜在食用时中毒。仅英格兰开夏一地,因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每年就达260万英镑。1952年后,有关部门对全国器物所受蚀损作了调查,英国大约每年因烟雾灾害损失8亿美元,平均每人每年损失17美元。这相当于每烧一吨煤就有5先令被损失掉。英国铁轨的损坏,也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污染造成的。

据英国环境污染负责人厄尔斯特·威廉金斯博士统计:在雾灾发生的前一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而在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增到2480人,而大雾所造成的慢性死亡人数达8000人,与历年同期相比,多死亡了3000~4000人;从死亡的年龄看,45岁以上的死者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婴儿死亡为平时的2倍。此间因气管炎死亡704人,为上一周的9.4倍;冠心病死亡281人,为前一周的2.4倍;肺结核死亡77人,为前一周的5.8倍。

伦敦烟雾事件,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还给英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次伦敦烟雾事件后,有关部门测算,认为大约损失8亿美元。

总之,伦敦烟雾事件及其后来的严重大气污染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不仅是英国的社会问题,而且成了当今世界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这次在英国工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突发性灾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制约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并以此为转机,为日后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启示。

现在,伦敦的烟雾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治理,环境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昔日那种黑烟弥漫的状况已经消失。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未得以根治,如果不继续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类似的这种突发性灾变还有可能再次降临,人类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56.意料之外的悲剧

——1953年荷兰发生大水灾

1953年2月1日早晨,飓风掀起的海潮,漫过了荷兰10英尺高的防护堤,冲毁了50条堤坝,淹没了50万英亩的土地,造成了1835人和50万头牲畜、家禽丧生,72000人背井离乡,3000座房屋倒塌,4000座房屋遭受破坏,全国百分之九的农田被淹,损失高达5亿美元。

防护堤经受得住吗?荷兰人在刮大风和涨潮时常常提出这个问题。他们生活在几百年前从海水中夺取来的富饶土地上。为了保护这块土地,他们曾不断的跟大海作斗争。可是,有时候,大海却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1953年2月1日黎明前发生的大洪水就是一个例证。

1953年1月29日至31日,一股巨大的低气压在向荷兰缓慢地移动。强劲的大风把15亿立方英尺的海水从大西洋推入北海,使北海的海水升高了2英尺。海潮在时速100英里的强大暴风的推动下,把巨大的防护堤一个接一个地冲垮。成千上万吨海水开始涌入低洼地带。

可奇怪的是,通常有所准备的荷兰人却没意识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一位村镇的镇长正在家里宴请宾客。一位妇女离开镇长家去看海湾涨水。她回来对镇长说:“你那市政厅今晚可能被淹。”可是,随着一阵笑声,大家都站起来为洪水干杯。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又来到宴会报告说,围堤泽地已经被淹。“神经病。”镇长说着,挥手叫他走开。

到第二天傍晚,该市政厅已被水淹过房顶。

洪水冲垮了50条防护堤,淹没了133个小镇和村庄。洪水到来时,居民们纷纷往楼上爬,先到二楼,然后到顶楼。他们听到屋里的家具在水的漩涡中撞击着天花板,发出阵阵响声。

在托伦村,一个男人被困在二楼上,眼看着妻子和12个孩子被水淹死,另一个男人的妻子刚生小孩,躺在床上,就被洪水围困。他跑出门去找医生。结果谁也没有找到。等他回头来在水的漩涡中挣扎着寻找他的妻子和孩子时,她们已被洪水卷走。

到处可见成千上万的人不是爬到屋顶上,就是爬到树上或电线杆上。有一个人在两条电话线之间吊了两天才得救。一位家庭妇女用一只手臂把她失去知觉的丈夫挽在腰间,另一只手紧紧抓住一个烟囱,坚持了几个小时,后来才被人拉到船上。

在被洪水冲毁的村镇里,到处是一片可怕的景象。有一份报告说:“许多人的面孔由于恐惧而变形,以致使人无法辨认。那些已被淹没和快要被淹没的人群发出可怕的尖叫声,眼看着一些人被洪水吞没。有几具尸体躺在一条堤坝边,可谁也不予理睬,因为人们的本能是‘先顾活人,后顾死人’。”

到处漂浮着男尸、女尸、小孩的尸体和牲畜的尸体。从被淹的48000多座房屋里浮出了许多曾被珍藏的传家宝、食品、玩偶、寝具、画像、书籍。

荷兰气象学院的一位稳重的学者说:“在过去的400或500年间,可能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巨大的洪水。”

科学家们估计,在这次灾难中,除了死亡1835人外,还有千千万万头动物丧生,3000座房屋烧毁,4000多座房屋受到破坏。这种估计其实还是偏低的。

对于经常遭受大海袭击的荷兰人来说,他们已习惯于海水的频频冲击,在与海涝的斗争中,他们既积累了防灾、抗灾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面对灾害时的不以为然和麻痹大意的习惯。正是这种心态才使得1953年2月1日的荷兰在水灾中损失惨重。

就一般意义来说,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具有人力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但灾难损失却是完全可以减轻的。一次重大灾难造成的损失程度,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破坏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受灾人的承受能力和受灾社会的综合抗灾能力。像荷兰某镇的镇长大祸临头之际时仍然未能引起对洪灾的重视,仍然举杯痛饮,这样必然使天灾更加上人祸,损失自然就更加惨重了。

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他山之石,最为根本的减灾方略,就是唤起全民族对防灾减灾的高度重视,着力培养一大批善于防灾,勇于救灾的国人,以及造就能够凝聚民众、发挥群体效应的社会。

57.比基尼事件的悲哀

——1954年美国比基尼岛放射性污染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了一次代号“布拉沃”的氢弹试验,使马绍尔群岛中几个岛上的居民受到严重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污染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受害者达290人。

1954年3月1日清晨,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珊瑚岛上进行了一次代号为“布拉沃”(BRA-VO)氢弹试验,当量约为1500万吨梯恩梯。爆炸时由于风向突然发生变化,升起烟云在28—38公里/小时风速带动下向东飘移,结果放射性沉降物落到马绍尔群岛的几个岛上,使当地居民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的危害。这次试验的严重污染区在下风方向延伸达530公里。由于污染比较严重,被迫采取撤离措施,在爆炸后30小时先用飞机运走28个美国人,然后才陆续撤走了其他岛上的马绍尔居民。在爆炸当天,天气潮热,放射性沉降物降落时,马绍尔群岛上的居民都在室外,穿的衣服很少,结果相当数量的沉降物降落到他们的头发和皮肤上,并存留很长时间。一两天后皮肤症状减轻或消失,但经过2—3星期后,身体沾染过沉降物的部分出现脱毛和皮肤损伤,形成深色的斑点和丘疹。这是被放射线烧伤的结果。放射性沉降物使当地居民在两天之内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水,继续使用被污染的器皿。加上吸入被污染的空气,这就使少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在爆炸6个月后有少数人的尿中测出少量放射性物质。与此同时,在比基尼以东130公里海面上捕鱼的日本“福龙丸”渔船也受到了放射性沉降物的危害。船上23名人员受照后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日本政府曾指令对在东经152°~175°和北纬2°~210°海域内捕鱼或通过的渔船进行检查。结果在5月15日以前两个月内,大约有14.6多万公斤鱼因污染而报废。到8月底,在上述区域捕捞的鱼中受放射性污染的约占总检查量的5‰。比基尼事件是一次严重的核试验污染事件,受害人员达290人。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除污染爆区附近的环境外,还有一部分进入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然后逐渐沉降到地面,污染全球。

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放射性污染物是指各种放射性核素,它的放射性与一般的化学状态无关。放射性核素排入环境中后,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由于大气扩散和水流输送,可在自然界得到稀释和迁移。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放射性伤害,要知道这种放射性核污染不仅会造成大量人畜死亡,而且因放射性后遗症畸形的儿童大量涌现。众所周知:放射性对人体的长期作用将导致遗传因子受到破坏,增加遗传的突变,而这些突变则会世代相传。

尽管1954年3月1日的美国的比基尼事件造成了大面积的核污染,引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响,然而美国并未停止世界核竞赛中的大量核武器实验。仅在1945—1977年期间,美国就进行了六百次原子核装置的爆炸。而这些核实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则更是灾难性的,许多地方的生态平衡遭到了彻底破坏。核试验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是该引起人类对此的高度重视了,如果这种境况继续下去,它将带给人类致命性的打击。

58.新西兰最大的列车惨案

——1958年新西兰发生火车坠河灾难

1958年圣诞前夕,一条新西兰河流突然之间怒涛滚滚。当晚10点15分,一辆由惠灵顿奥克兰的特快客车由此经过,由于铁路桥的桥梁被急流冲垮,这列火车滑入洪水之中,据官方统计,车上285人中,有151人丧生。

1958年圣诞前夕,一条新西兰河流突然之间怒涛滚滚,咆哮轰鸣,真正应验了当地毛利人对它的称呼“哭泣河”。当天晚上10点15分,27岁的邮局工人埃利斯开着卡车正准备驶过横跨在汪阿伊胡河上的一座公路桥。突然,他刹住了汽车,吃惊地向前望去,发现平常很温顺的汪阿伊胡河一反常态,变得疯狂起来。河中的急流早已超出以往的高度,大桥被淹没在水中。大石块、泥块、火山灰和大冰块混杂在一起顺流而下而产生的巨大声响,在几公里外都可听见。埃利斯向四面望去,突然他心中一惊。他看见前面有灯光,一辆火车正朝河的方向开来。铁路桥在它的上游90米处,他看不见那里的情况,但他知道,如果公路桥被淹没,铁路桥更无法通过。事实上,他如果能看见铁路桥,其情景必定使他毛骨悚然。铁路桥的桥梁已被洪水冲垮,只有两根铁轨如丝线般挂在河流之中。埃利斯拔腿便飞快地朝铁路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晃动手中的电筒向列车发出信号,但这一切努力似乎没有效果。

更糟糕的是,开过来的列车并不是辆货车,而是惠灵顿至奥克兰的特快客车。该列车挂着9节车厢,里面坐满了准备度假的人们。有许多人是专程去奥克兰亲眼目睹新到位的伊丽莎白女皇二世在圣诞节来新西兰的盛况。几分钟后,火车车头、煤水车和前5节车厢滑入洪水之中。车厢中令人心碎的尖叫声划破夜空。第六节车厢以45度角半吊在桥墩上,其后三节已脱钩,停在铁路上。

埃利斯见此状况,发疯似地朝车尾跑去,找到了目瞪口呆的乘务员,与他一起朝倾斜在桥墩上的第六节车厢跑去。车厢中的乘客个个面如土色,被突如其来的一切惊呆了。埃利斯立即上车,帮助靠近车后的乘客安全着地。但在车厢人员还未全部下车前,车厢突然滑动,一头栽进10米下方的急流之中。

埃利斯与车上其他乘客被困在车厢之中。车厢在黑暗中来回翻滚,洪水急速地涌入车厢。车厢在泥水中翻动了50多米远,终于停了下来,车厢一侧着地,另一侧处于洪水之上。使人惊奇的是,埃利斯的手电筒完好无损,仍能使用。他用电筒照了一下,车厢里的人还都活着。但他知道,这里不能久呆,洪水正在大股大股地涌入车厢。他设法打破了头顶的车窗玻璃,在地面人员的帮助下,经过90分钟的搏斗,他终于把车上所有的乘客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午夜以后,车厢中22名乘客中除一个小女孩在车厢座位下被泥水淹死外,其余的全部脱险。在前5节车厢中,情况远不如这样乐观,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竟有28人钻出车厢,安全脱险。这其中还包括一位老太太。人们找到她时,她已被冲出300多米远,河中的淤泥已埋在她的颈部之下。不过大多数人却没有这般好的运气。寻找死者的工作持续了几个月,有些尸体被冲出24公里远,还有20人至今下落不明。据官方统计,在车上的285人中,有151人丧生。

全国上下为此感到震惊。在英国女王第一次进行国事访问,举国上下沉浸在节日气氛里时,偏偏出现了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大的列车惨案。使人迷惑不解的是灾难的原因。有人以为主要是因为暴雨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洪水泛滥所致,但事实真相远比这些猜想离奇。

在汪阿伊胡河北面35公里是鲁阿佩胡火山,它有两个并列的山峰,高2796米,是新西兰北岛最高的山峰。1945年至1947年中出现了一系列火山喷发。其后它一直无声无息。在当地的传说中,它被形容成整天唉声叹气的“孤独女子”,因为在大山之间相互恋爱、非法幽会时被抛弃而伤透了心。在当地毛利语中,鲁阿佩胡表示两层意思,即“两个”和“发出巨响”。

在山顶下方300多米处是火山湖,它那温暖而带酸性的水沟与终年积雪的山顶相映成趣。火山气不断从湖底冒出,搅起一层黄色的硫磺。湖水通常从一个冰墙下方的隧道排出。从1945年开始,由于湖中心火山口不断喷发,湖中形成了一个不断增长的黑色岩浆锥。岩浆锥的增长几乎堵住了火山口的所有空间。虽然湖底加深,但火山喷发的渣滓堵住了湖的天然排水口,于是从冰层下方又出现了新的排水口。由于新排水口比以往的要小得多,湖水不断上涨,高出以往水面8米,而且水压也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在惠灵顿至奥克兰的列车向汪阿伊胡河开来前2小时,排水口突然增长,大量的湖水一下子涌入汪阿伊胡河。

由水、泥、冰和石块组成的向下冲击的强大泥流被称作火山泥流。这股只含30%水分的浓稠泥流夹杂着火山灰和泥石一齐高速向河床冲去。它的冲力巨大,以致好几节车厢被冲出2-3公里远。

1958年12月新西兰火车坠桥事故主要是因为火山泥流高速向河床冲去,铁路桥的桥梁被洪水冲垮只剩两根铁轨拴在河流之中,当火车开至铁路车时,车厢滑入洪水中。试想,如果这辆特快客车预先得到警报,这场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今天,新西兰已建立起警报系统以防止类似火山泥流再一次造成巨大损失。但人们不会忘记这一惨案,许多人仍记得圣诞节电台节日节目被取消而腾出时间宣读幸存者名单的时刻。现在,每当圣诞节前夕,火车开往汪阿伊胡河时都要减速向河中抛献一个花圈,以悼念被“哭泣河”吞噬了生命的死难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是人类对待灾难的一种正确态度。

59.风魔肆虐名古屋

——1959年日本名古屋发生超级台风

1959年9月20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形成的热带低气压演变成台风,袭击了日本。日本名城名古屋惨遭袭击,损失重大。事后,据官方统计,这次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5000多人,几百人失踪,3万多人受伤,4万个家庭受损,总损失折合美元20亿。

1959年初秋是日本名古屋市民十分繁忙的时候。全城上下忙忙碌碌,正着手筹备该市建市70周年的大庆。人们为大庆装点了船只,准备了花朵、乐队、讲演与烟火。甚至还邀请了姊妹城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代表团来参加庆典。

9月20日,星期天,正当人们兴致勃勃地准备欢度节日时,日本气象局传来了不祥的消息: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东南518公里处出现的热带低气压,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第二天该气压变为热带强风暴,待到星期二它已演变成台风。气象局立即发出台风警报,并把它命名为“薇拉”,标号5915。这表明该台风是1959年形成的第15号台风。

从星期三到星期五,台风缓慢地向日本推进,但强度丝毫未减。到了星期六夜间台风侵入日本,以每小时260公里的风速横扫本州岛海岸。

尽管飞机航班已停飞,可台风逼近日本的消息并未引起日本人的多少恐慌。居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仅仅是挂上挡风板,购买些备用物品,并在大小容器中注满饮用水。风暴警报对日本人来讲早已司空见惯,尤其在9月份更是如此。在他们眼中,台风一般只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它们的路线说变就变,而且来势凶猛的台风常常会减弱成热带风暴或突然转向消失在大海之中。

尽管每年都有三四次台风袭击日本,造成人员伤亡,且每次台风造成的损失都达到100万美元,可是日本人宿命思想极为严重。他们认为,台风以及海啸、火山爆发或地震等自然灾害要来挡也挡不住,躲也躲不了,对于无法回避的事不如顺其自然。

此外,日本人长期以来一直把台风看作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早在1274年和1281年,成吉思汗之孙中国元代第一代皇帝忽必烈曾两次意图率领大批蒙古军队组织舰队攻打日本,但每次都遭到猛烈的台风袭击。台风打乱了忽必烈的阵容,沉没了他的船只,使他侵占日本的企图破产。此后,日本人便称台风为“神风”。

一些日本专家还指出,风暴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它们带来的雨量占日本全年降雨量的8%,换句话说,每年风暴将为日本送来5000万吨淡水。

由于上述原因,尽管台风警报警告人们,名古屋将受到台风的袭击,将会受到重大损失,但5天来,名古屋以及周围城镇中的居民对台风的威胁置之不理。然而台风强度并未减弱,台风也并未心慈手软转向消失在海上。事实证明,这次台风是日本现代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也是世界各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星期六夜间,正当涨大潮时,台风开始袭击名古屋。海浪形成一道5米多高的巨墙,并以巨大的力量反复向名古屋袭来。只要碰到阻碍物,海浪就会将海水抛向6米高的上空,并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在海浪的撞击下,大坝、堤防、码头、桥梁以及其他建筑物都被打得粉碎。疯狂的海浪还掀平了全城的贮木场,冲倒了成堆成堆的圆木,把它们抛往空中,又像降冰雹一般击打在街道房屋上。

这时风速已达到了每小时220公里。它掀翻了房顶,将砖头瓦块甩向四面八方。伊热湾漫出的洪水倾泻入城,使得许多人还未来得及逃命便连人带屋一起被洪水卷走。只有那些聪明的人从房顶上打了个洞才得以脱身逃命。在一所较大的公寓楼倒塌时,楼中的84人全被埋在了瓦砾和泥水之中。

经过3小时强烈的台风袭击后,物品、碎石遍地,满目疮痍。星期天上午,名古屋有1/3的地势仍泡在水中,剩余的地方到处是碎石、泥浆和散落的圆木。街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台风袭击时有21艘船只被抛上了名古屋的海岸,其中包括7艘远洋巨轮。

台风过去后,由于缺少食品和饮用水,有些幸存者竟不顾污浊和泥水而扎入脏水中,打捞没入水中的厨房里或菜地中的食物,为此许多人患上了痢疾。有些人在台风侵袭、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紧抱电视机或摩托车不放,为了不放弃这些珍贵的财产,他们竟拒绝他人的搭救。

援救工作终于开始。军队利用直升飞机向较高地方投掷食品和其他供给品,并把病人和严重受伤的人接上飞机,或把许多困在屋顶上的人送到较安全地带。尽管如此,台风袭击一星期后,仍有2.5万受饥挨冻的人被困在屋顶上。

名古屋周围城镇的消息渐渐传入名古屋。靠近伊势湾的几乎每个城镇或村庄都全部或大部分被卷入海中。在名古屋东南方的丰田,巨大的海浪毁坏了250所房屋,已知死亡人数为300人,还有成百人失踪。在另一城镇,山崩使12家60人被活活埋在泥土之下。总之,在日本47个县中有38个县遭到了严重损害。

大约20万公顷的耕地荒芜了。地里的水果、稻子、蔬菜全部被毁。成群的家畜被淹死,电线和电话线断裂,无线电和电视塔倒塌,起重机倾覆,机场设施被损坏,本州中部的所有工厂全部关闭。全国铁路运输系统中断,22辆火车脱轨,铁轨折断处不计其数。据官方统计,这次台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5000多人,几百人失踪,3万多人受伤,4万个家庭受损,总损失折合美元20亿。日本人民在灾难后马上投入了重建家园的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古屋和它周围的城镇便治愈了创伤,人们投入了正常的生活和建设之中。站立在名古屋城堡房顶上的那对金光闪烁的海兽没有受到台风的摧毁,依然高高挺立着,成为该市不屈不挠、永久生存的象征。

尽管在1959年9月20日名古屋的超级台风之后不久,日本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投入了正常的生活和建设之中。但对于每一个经历过这场风暴的人来说,1959年9月20日在记忆中是刻骨铭心的,那种绝望和混乱,犹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的感觉是永远不会从记忆中抹掉的。

为什么早已预报的台风仍然会带来这么惨重的损失,从某种程度上应该归因于日本居民对此的麻痹大意,归因于他们极为严重的宿命思想。在他们看来,台风、海啸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要来挡也挡不住,躲也躲不了,对于无法回避的事不如顺其自然,再加上日本人对风暴警报早已司空见惯,因此,在连续的台风预报下,日本人未引起对该次超级台风的重视,这导致了在台风猛烈袭来时,人们只能听天由命。这也应该是这起灾难所留给我们的教训吧!

显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人类只有在灾难还未达到严重程度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现实的明智之举。

60.永远解不开的谜

——1964年美国“长尾鲨”核潜艇罹难“长尾鲨”号是美国第一艘最重要的核潜艇,可携带当量为2万吨梯恩梯的核弹头,能从水下攻击海上目标,属于攻击型核潜艇。它集美国当代先进技术于一身,性能十分优越,被视为“万无一失”的战舰。但是,在1964年4月9日的一次深潜试验中,它却突然沉没在2500多米深的海底,留下了一个难解的海洋之谜。

1963年4月9日清晨,朝霞映红了平静的海面,一群早起的海鸥,一忽儿贴着水面飞翔,一忽儿箭一般射向空中,美国东海岸的早晨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阵隆隆的引擎声惊散了海上的飞鸟,平静的海面被搅乱了,一座小山似的黑色怪物缓缓驶来。露出水面的圆锥形顶上,镌刻着大写的“长尾鲨”,一艘轻巧的救生艇紧随其后。甲板上没有一个人,一切都在悄悄中进行。

原来,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核潜艇——“长尾鲨”。9个月前,它因故障进厂大修。今天,抢修完毕的“长尾鲨”,从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驶出,在潜艇救生舰“云雀”号的伴随下,开始了出海试航。艇上编制乘员104人,加上随艇出航的海军观察员、船厂检查员和工程师等文职人员总共有129人。当天,“长尾鲨”号在浅水区顺利完成了15~30米抢修后的首次下潜,检查了主要设备的工作情况,然后浮出水面。“长尾鲨”号在海面停留了一会儿,潜艇艇长哈维海军中校和“云雀”号舰长交换了情况,随后哈维让救生舰离去,并告诉救生艇在第二天早上和潜艇会合,到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以东200海里的地方进行深潜试验。

哈维中校并没有把深潜试验看得多么可怕,因为“长尾鲨”号曾在试航期间,下潜到极限深度40多次,每次都取得成功。况且,这次深潜试验,哈维中校打算下潜到接近但不超过极限的深度。

然而,就这一次,哈维中校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次麻烦。

4月10日一早,“长尾鲨”号在“云雀”号救生艇的伴随下,来到了预定的下潜海域,按计划进行300米以上的深潜试验。

6时30分,淡淡的晨雾刚刚散去,“长尾鲨”开始下潜,巨鲸般的艇身沉入水中,水面上只剩下那架灵巧的潜望镜。

6时35分,潜艇驶离救生艇约10海里,下到潜望镜深度,停留了片刻之后,继续下潜。潜艇的镜管在碧蓝的洋面上激起一团白浪花,留下一条向西延伸的航迹。救生艇“云雀”号在海面上守候、跟踪着这条水下钢铁巨鲸,它那灰色的身影不时跌进浪谷又跃上浪峰。

一小时以后,“长尾鲨”号通过水下电话通知“云雀”号,它准备下潜极限深度——即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长尾鲨”号进厂进行为期9个月的检修之前,曾在试航期间下潜极限深度40多次。但是,有严格的命令,除非情况特别紧急(这通常意味着只能在躲避敌人攻击的时候),否则,救生艇长不得命令潜艇下潜到极限深度。如果下潜超过极限深度,艇壳由于受到巨大压力,常常会引起管道设备破裂。到一定深度时,艇壳就会破裂,几秒钟之内,整个潜艇就会灌满海水。所以“长尾鲨”号打算下潜到接近但不超过极限下潜深度的地方。

大约7点45分,“长尾鲨”号向“云雀”号报告说,它开始做极限深度下潜。随即,向“云雀”号通报了航向、深度和航速,并在水下操作时进行了例行的15分钟无线电联络。

9点13分,两舰再作例行联系,可是,这一次使“云雀”号舰长黑格少校大吃一惊:“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潜艇正在向船尾倾斜……”黑格少校不无担心地等待对方进一步的消息。但是,随后只是令人不安的寂静。黑格焦急了,对着话筒声嘶力竭地呼喊……对方的“回答”是沉默,偶尔传来一阵轻微的嘶嘶声,像是蒸汽机车泄气时的那种高压气流冲击声。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多少次曾给他带来安慰的水下电话,现在变得那样的冷酷。他和周围的人都神情严峻地注视着那只话筒,时间仿佛凝固了。

9时14分,“云雀”号紧急呼叫:潜艇情况不正常,请报告深度、航向和航速……声纳问讯没有回答,与“长尾鲨”号的通信联络中断。

整整等待了4分钟,他们神经高度集中地捕捉话筒中的每一丝声响。9点17分,它终于响起来了。但是,声音十分杂乱,谁也听不清它说的是什么,只有瓦特森上尉听到了“最大深度”几个字。当然不可能是“长尾鲨”号为到达了最大深度而欢腾,忘却了与“云雀”号联络。

接着,“云雀”号再次呼叫:潜艇还能操纵吗?

仍没有回答……“云雀”号救生艇长,黑格少校的心在紧缩。他简直不敢想像,水下的“长尾鲨”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潜艇无法上浮,继续沉入深海,那巨大的水压会把潜艇撕碎……

事实竟是这等的残酷,“云雀”号声纳兵没有盼到“长尾鲨”上浮的消息,却听到了那种来自深海的可怕声音:水密舱破裂、潜艇断裂、海水压烂艇体的轰鸣声。

这次事故,给美国海军以沉重的打击。这不仅是因为失去了一艘先进的核潜艇,破坏了美国的名声,而且还因为104名艇员和25名其他人员全部葬身海底,给美国潜艇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由于全体人员在遇难之前,未来得及向“云雀”号报告失事原因,加之潜艇失事后粉身碎骨,未能为调查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长尾鲨”号核潜艇的沉没,就成了似乎永远解不开的水下之谜。“长尾鲨”号核潜艇以核反应堆作动力,装配着最精密的自动控制仪器,水下航速高达75公里/小时,可以说是集中了美国当代科学的精华,经多次试验性潜航,都证明了它的性能优异,曾被美国海军当局称为“万无一失的核潜艇”。因此,它的突然沉没不仅震惊了美国五角大楼,而且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次事故不仅使美国失去了一艘先进的核潜艇,其危害还在于“长尾鲨”号的核反应堆会产生核辐射,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核辐射异常区。因此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长尾鲨”号的悲剧,使陶醉在技术最先进幻境中的美国海军首脑们猛醒过来。因此,他们痛下决心,全力加强救援打捞技术的研究,这也许可以说是“长尾鲨”号悲剧所带来的一项成果吧!

61.铜与雪的斗争

——1965年加拿大莱杜铜矿发生大雪崩

莱杜铜矿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格兰杜山山边,由纽蒙特采矿公司经营。1965年2月18日,该矿被从格兰杜山雪峰上滚下来的大雪崩埋没,70人被困在矿井里。经过营救,43人得救,27人遇难,多数被雪崩撞击,当场死去。

一位名叫莱杜的法国勘探者于1935年发现,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有一个冰川丰富的铜矿矿脉。采矿公司就计划大量开采这种稀有矿。莱杜矿便是纽约一家采矿公司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铜从格兰杜山冰封的山脚下挖出来的美梦的产物。

1965年2月18日,20人去新矿井工作时,另外134人正忙着在复杂的建筑物中爬过一个宽广的区域。当时正是9时57分,也正是十名工人约定去咖啡馆的时间。这时格兰杜山正在不断发生着雪崩,大量坚如岩石的冰雪块掠过矿区,把矿口的木匠房、厨房、咖啡室、车库、电工房和机器房压碎。

在矿里的人非常害怕,但却安全。雪崩只覆盖矿口的一部分,矿工们可以在几小时后挖路而出。在被毁的建筑物里,人们的处境是没有指望的。如果这50个人活埋在雪下,几乎不可能找到他们在哪里。雪崩的冲击力已经把这些建筑从原来的位置移走,只有零星的碎片伸出雪堆外。

这次雪崩的冲力很大,将钢梁压弯,把粗木料折断,将一架大型直升飞机压坏。要求援救的呼声传到加拿大西部和阿拉斯加各个地方。救援人员立即响应,组织救济队并乘直升飞机飞往出事地点。在他们到达之前,矿里的人已经开始挖掘。

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在哪里挖。直到像萨尔瓦多·马格里欧这样被埋了的人徒手从30英尺深的雪里探索上来时,救援人员才能估计多数建筑物被冲击到何处。救援人员开始一英寸一英寸地把结成饼的雪铲开。他们使用推土机,一个人坐在铲刀上,如果有人出现,就告诉推土机驾驶员。

用这种方法慢慢地将23人从雪堆里挖出来,最后一批人中一个是工头阿斯加·劳斯特。推土机在进行艰苦的工作时,木工艾伊纳·麦里拉感觉到他上面的推土机的重量。他和他的木工房被推走并埋在离表面很深的地方,被夹在两块胶合板之间,毫无疑问,两块板救了他的命。

在感到麻木和不断受到重压的痛苦的四天中,这个顽强的芬兰人幸免于难(一架直升飞机就在他的上面,这架内地飞机在他头顶上降落起飞)。救援人员感到自豪。他们每个人在矿里都清理过道,拒绝放弃搜寻。推土机最后铲到直升飞机升降点时,一个巨大的雪堆滑走,麦里拉露出头来。他突然向上看到,离他的脸只有几英寸的推土机铲刀。他对司机喊道:“嘿,罗杰·麦克菲尔森,别动我,我觉得我的双腿冻坏了。”

他是个有着更具讽刺性结局的不幸者。麦里拉被飞机运到阿拉斯加凯基堪医院,在那里他虽然一只脚的脚趾失去了,但双腿保住了。两年后,这个木匠在穿过温哥华街时被一辆出租汽车轧死。

根据医疗报告,在莱杜矿雪崩中死亡的23人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死于最初的撞击。他们的头颅被击破或颈椎被击断。面对白色死神的魔爪下发生的突然灾难,雪崩专家蒙特哥莱雷·阿特瓦特说:“实际上,这次雪崩是仁慈的,如果这个词可以用来描绘一个盲目势力的话。”

在人们的意识中,铜与雪相较,雪是微小而薄弱的,铜是巨大而坚硬的。但雪成为雪崩后,铜矿又是如此的渺小。

莱杜铜矿就毁于雪崩。尽管是被雪崩专家形容为仁慈的雪崩,还是造成了很大损失。这次雪崩相与同规模的雪崩比较,造成的损失、伤亡情况是相对小的,因而被冠以“仁慈”。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反映不同的现象。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自古便就有“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

同样的道理,人在困境中,也应看到光明,振作精神,以待卷土重来。

62.美国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生大地震

1964年3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卡雷奇东南面300英里处,威廉·桑达王子湖沿岸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地震从费尔维瑟断处的某层开始,向南波及西雅图、华盛顿以及加利福尼亚的克里圣特市。在这个城市,12英尺高的海啸冲向海岸,毁坏了四个方形街区,遭受袭击最厉害的地区是阿拉斯加的安卡雷奇、塞沃德、卡蒂阿克和瓦尔德斯城,上述地区总共死亡125人,损失达5亿美元。

从1964年3月27日下午5时36分开始,在令人迷惘的5分钟内,美国遭受的最强烈的地震毁坏了阿拉斯加的安卡雷奇和其他城镇,向南波及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毁坏了不少财产,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当安卡雷奇的5000多居民匆匆回家吃饭时,谁也没有得到预告会发生什么事情。山姆·克罗格斯塔德刚把汽车停在自家的车库里就被风连同车库吹进邻居的院子里。他在车库旁,但没有受伤。

商业中心开始崩裂。道路和建筑物摇动,招牌掉在街上,地上出现大裂沟,人们纷纷掉进沟里。

此时,曾当过飞行员的巴布·里乌正在安卡雷奇西区旅馆顶上豪华的石站俱乐部里庆祝自己的62岁寿辰。他刚把酒端到嘴边就向后旋转,被甩出25英尺之外。

安卡雷奇的一切东西都在震荡——没有哪个地方安全。《安卡雷奇日报》的编辑罗伯特·阿特吴德惊恐地望着自己的家被劈成两半后消失在裂缝中。地上出现了几条大裂缝,他就掉在其中一条裂缝里。他意识到裂缝随时可能合上把他压死,就及时从里面逃出了。

新的J·C·彭内商店开始倒塌。两个十几岁的姑娘被卡在晃动的电梯里。她们以为按错了电钮,在电梯里被困了几个小时,最后被工人救出。经过了几分钟,在彭内商店的卡罗·塔克才明白发生了地震。瓷器掉在地板上,玻璃器皿摔破,墙壁在摇动,照明装置在晃动,然后跌落、爆炸。她跑出漆黑一片的商店,在电梯下面倒下,又爬到了一个门口。她恐惧地看着大楼正面垮了,变成一块块水泥板,有的重达几吨,其中一块水泥板掉在外面的一辆汽车上,把它压扁,一个妇女被困在里面。从里查林堡来的二等兵克劳伦斯·麦尔斯看见汽车被压扁,便跑过街道,喊人来把水泥板移开。一小时后,才把受重伤的妇女救出,但第二天她就死了。

在5分钟的动乱中,安卡雷奇的市民们为生存而搏斗。人们发疯似的跑到街上,逃离崩塌的楼房,抓住能使他们不掉进裂缝的任何东西。裂缝有几十条,愈来愈大。公路和人行道起伏不平。

陆地变成海洋,街道像波涛一样起伏。两条最深的裂缝有12英尺深,50英尺宽。

到处都有死亡。安卡雷奇惟一的神经外科专家皮里·米德博士正在给受伤者做手术。当他获悉他12岁的儿子在设法救小弟弟而和小弟弟一起遭难时,这位坚强的大夫流着眼泪继续做手术。

安卡雷奇国际机场60英尺高的控制塔开始摆动,然后倒塌,将飞机管理员比尔·泰勒砸死。

电话失灵,动力停止,电力中断,水管爆裂,无水供应,暖气消失。幸亏倒塌的两所小学和被震坏的中学里没有孩子。戴拉道剧院被夷平,但里面没有人。剧院开门前几分钟,地震就开始了。

在耶稣受难日,震波把魔爪伸向阿拉斯加的其他地方。宁静的瓦尔迪斯港遭到袭击。码头区裂开了一个大洞,一位水手正在和两个孩子野餐,他们全掉进洞里消失了。这个城镇的条形码头一震动就崩塌,裂片横飞,30多人被抛进水里。科迪亚克岛城遭到17英尺高的海啸的袭击。海啸毁了大部分商业中心,把船掀进内海。威廉·卡斯伯特86英尺长的捕蟹船“谢里夫”号的收音机拼命地喊叫:“谢里夫,谢里夫,你在哪里?”卡斯伯特头晕目眩,望了望周围,报告说:“好像我在离海岸五个街区的校舍后面。”附近的卡古雅克渔村完全消失了。

苏厄德镇正在燃烧。储油箱已经爆裂,到处烈火熊熊。

地震波及俄勒冈。在德波湾,海啸冲进贝福利滨州立公园,把在沙滩上宿营、睡在被窝里的四名儿童卷走。接着遭到袭击的是加利福尼亚的克里圣特市。12英尺高的海啸冲过海岸,冲毁了四个商业街区的150个商店,淹死10人,70人受伤,海啸还把乱作一团的300人推到安全的地方。

地球恢复平静后,有125人死亡,仅阿拉斯加就有118人。这个新建的州被地震搞垮了,估计造成的损失达5亿美元。

驻扎在阿拉斯加的4万名军事人员响应总督威廉·埃·依耿的求援呼吁,立即提供生活必需品、医疗队并清理残骸。约翰逊总统宣布阿拉斯加为全国的灾区,几百万美元源源不断地送到受灾的州。

依耿开诚布公地说:“我同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样,看到可爱的国土上一片悲惨的景象,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情况令人吃惊,总督估计完全正确,在阿拉斯加这块最早开发的土地上,人们团结一致,比较幸运的人无私地、仁慈地帮助许多无家可归和破产的人。在这个冰雪封冻的州,几乎没有抢劫和骚乱。多数阿斯加人都很顽强,没有被地震吓走。

当第一批新闻记者来到这里时,他们踉踉跄跄地走在安卡雷奇的大街上,被地震的破坏惊呆了。他们看见一个面容憔悴的警察,警服被撕破,双眼充血,脸部因满是胡须茬而发黑。他40个小时没有合眼,把陷在乱石堆中的人们挖出来。

1964年3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地震的威力比丢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还大10倍。地震震源离地球表面30至60英里,里克特震级表记下了令人震惊的数字—8.6级,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它几乎把阿拉斯加这个新建的州搞垮了,它所造成的损失高达5亿美元。

阿拉斯加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但幸运的是,同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相类似震级的地震相比较而言,伤亡人数125人算是很小的。这次地震中最可贵之处在于在阿拉斯加这块最早开发的土地上,人们团结一致,比较幸运的人无私地、仁慈地帮助许多无家可归和破产的人。在这个冰雪封冻的州,几乎没有抢劫和骚乱。在面对灾难时,人们所表现出的这种可贵的患难相助、生死相交是值得整个人类借鉴的,这也是阿拉斯加地震为什么在震级这么大,震动这么强烈,损失这么大的情况下,而伤亡人数很小的原因之一吧!在考验市民素质的关键时刻,多数阿拉斯加人表现出的顽强精神真令人感动。

63.艺术之都的大劫难

——1966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水灾

1966年11月4日至6日,倾盆大雨伴随着每小时90英里的大风使意大利的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河水猛涨,淹死113人,千余人受伤,特别是佛罗伦萨,损失尤为惨重。佛罗伦萨有2/3的土地被淹,6000家手工艺商店被毁,不计其数的无价艺术珍品遭到破坏或冲失。被洪水袭击的还有威尼斯,在那里洪水冲毁了7000家商店,特兰提诺区有30000人无家可归,特别是艺术品的损失无法估量。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对于他们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艺术珍品保管人的责任十分敏感,同样,作为最好的手工艺人,他们普遍对于洪水的恐惧,超过了对战争、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残酷的洪流曾好几次冲击了这个文艺复兴时期繁荣起来的意大利艺术之都。每次洪水都使更多的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烂泥之中或是被水冲毁。

但丁在佛罗伦萨看到了“阿尔诺河那可爱的绿色河岸”变成“胡闹的泡沫和烂泥。”

阿尔诺河及其支流在1966年11月初再次威胁意大利的金色城市。几百万吨洪水随着旋风风暴从佛罗伦萨北部山区倾泻下来,使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水位急剧上升。

在一个遥远的假日矿泉,一位旅馆职员对着电话大叫,说他看到附近一个湖里的水在汹涌地溢出湖岸。他描述着,整个森林都像在从山坡上滑下来。11月4日,阿尔诺河的河水涌入佛罗伦萨,淹没了全市的2/3。彭特·维西涯沿街那些1345年建起的精巧的珠宝店全被淹没。桑塔·克罗斯手工艺店(总共有6000件)的各种产品,包括织工、木匠、皮匠和毛皮梳理工的产品也全部被洪水吞没了。更糟的是建于13世纪的雄伟的耶稣受难像也被含油污的盐水浸泡了12个小时,70%的颜色被冲掉,再也无法修复。

吉贝尔蒂(1738~1455)造的“天堂之门”是装饰浸礼所有的青铜浮雕大门。起初人们担心它被毁掉了,因为五块护墙板被汹涌的大水冲开了,但后来人们发现它们被围绕洗礼堂的铁栏杆挡住了。

洪水整天都在溅泼着几世纪前的乔托基尔兰达约(Ghirtandio)、波提切利和萨多(Andrea det Sarto)等人的壁画。米开朗基罗和多那太罗的雕塑也被油和烂泥污染。600多幅油画遭到破坏,但它们大部分还能修复,而珍藏在国家图书馆里的那些无价手稿以及那些16世纪前的古版书籍都已无法修复。它们是阿尔诺河所制造的首批佛罗伦萨的牺牲品之一。洪水冲垮了大图书馆的围墙,50多万份历史记载全部丧失。这使人们想起了1903年图林(Turin's)皇家图书馆失火的巨大损失以及公元500年亚历山大图书馆古物的毁灭。

洪水流入了佛罗伦萨大学,文史哲系图书馆里上百万册藏书被洗荡一空;经济和商业学院的几千份博士论文毁于洪水;最受珍爱的也是仅存的2000册关于法学的珍贵文件和书籍(17~19世纪的)从法律系大楼里被冲走;所有的科学仪器以及珍藏在山·沙尔韦神经大脑疾病诊所中的大部分藏书也从医学系被冲走。仅仅几个小时之内,这所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便失掉了它最有价值的知识遗产。

虽然大部分佛罗伦萨居民都转移到了较高的房顶上等待洪水消退,但年迈的乌菲奇美术馆馆长恩柏托·巴帝尼教授却拒绝离开。他和几名雇员一起把乔托(他的几百磅重的多联画屏之一)、波提切利马萨奇奥和菲力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大量作品一件件地搬上楼去,甚至在洪水已经淹到了他们的膝盖,他们也没有停止抢救工作。

黎明时分,佛罗伦萨城仍在动荡之中,退下的水伴着烂泥没及人的腰部,店主们纷纷把手伸到烂泥中找寻他们的货物和工具,但其中大部分已被冲掉了。

设计家埃米利欧·普西看了一眼他那被毁掉的工作间以及里面100多万美元的损失,耸耸肩坚定地说:“我个人将重新开始。”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也许没有新的开始了。有113人惨死在倒塌的建筑物下,尸体都发胀了。

当意大利政府派遣一批直升飞机(一共800架次)给佛罗伦萨送来水和食物时,许多艺术家、史学家、教授以及学生马上开始抢救文化遗产的工作。他们将数以千计的书籍、绘画和雕刻从烂泥里挖出来,送到佛罗伦萨大学。在那里,修复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几百名学艺术的美国学生自愿的整日参加抢救珍品的工作。许多著名的专家从世界各地赶来援助修复工作。所有的人都干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

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的几次洪水袭击使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对洪水的恐惧,超过了对战争、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因为每次洪水都使佛罗伦萨的大量艺术珍品流入河床沉入烂泥之中或是被水冲毁,这对于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艺术珍品保管人的佛罗伦萨人来说是尤为痛心的。而1966年11月4日至6日的这场水灾使佛罗伦萨更是损失空前,不计其数的无价艺术珍品遭到破坏或冲失。

造成佛罗伦萨这场大水灾的主要原因是连降大雨加之时速90英里的大风使该市的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水猛涨,泛滥成灾。对于连续遭到几次大洪水袭击的佛罗伦萨人,应该认识到灾害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剧,认识到灾难的隐伏性、突发性是人类的大悲剧,但如果认识到了灾难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去防灾、减灾,则是人类更大的悲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富有哲理的谚语用来指导防灾十分有意义。而对灾害接踵而至的今天,“亡羊补牢”同样显出其实际价值。

64.全球最悲惨的药物灾难

——20世纪60年代药物引发婴儿畸形

1961年10月,三位原西德妇科学家报告许多婴儿发生畸形,经过研究,原因是母亲怀孕早期服用了一种镇静止痛药反应停而造成的。从1956年出售后的六年间,仅在西德就曾引起6000~8000个畸胎,日本由于反应停也引起1000个畸胎,世界很多国家也报告了数以百计的病例。该药造成了本世纪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的最悲惨的药物灾难。

1961年10月,三位原西德妇科学家在会议上分别报告许多婴儿发生畸形。这些畸形婴儿没有臂和腿,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像一只海豹的肢体,所以称为海豹肢畸形,他们的心脏和胃肠道也经常发生畸形。这些婴儿大约有一半死亡,能够生存下来的小孩有正常的智力。

这种畸形以前很少见,对此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上述三位医师中的一位是连茨教授,他在11月举行的儿科学会议上作报告,提出妇女在怀孕初期服用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国产商品名为“反应停”),可能是海豹肢畸形的病因。差不多在同时,澳大利亚一位医师伯力特也独立地得出同一结论。其根据是:①畸形婴儿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用过药,而一组可比较的未用药者则未产生畸胎;②每个国家畸形的发生率与反应停销售量呈正比关系;③根据胚胎发育知识可以推断受孕后多少天服用反应停,就可预言会发生什么样的畸胎;④发生这场灾难之后,在兔子和猴身上进行试验,证实反应停引起它们的后代发生畸胎。西德卫生部随后发出文件,指出怀疑反应停是引起海豹肢畸胎的主要原因,在报纸舆论和西德卫生部的压力下,格仑南苏药厂不得不从市场上撤回这种药。据估计,从1956年出售后的六年间,仅在西德就曾引起6000~8000个畸胎。世界很多国家也报告了数以百计的病例。其他一些国家的制药公司和卫生部不顾公众的意见,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走在最后的是日本,在1963年初才从市场上撤销这种药,比西德迟了一年多。日本由于反应停也引起1000个畸胎。每个国家在禁售反应停9个月后,即畸形婴儿娩出后,这种流行病才停止。

反应停还有另一种副作用,即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病人每天连续服药几个月后,出现腿和臂有刺痛、发痒、灼痛和无力的症状。到1961年,估计曾引起多发性神经炎1300例。很多海豹肢畸形儿的父母联合起来向当地法院提出控告,使很多制药公司花费了几百万美元,大部分钱使用在使申诉人撤回控告。西德一个城市的检察官对格仑南苏药厂提出刑事诉讼,警察局搜查了该厂的档案,但许多记录已经销毁。后来进行了6年的调查和两年多的开庭审判,审判在1970年搁置起来了。

在此之前,只有少数婴儿先天性畸形被认为是孕妇在妊娠早期服药所致。大多数医师并不知道妊娠早期是最受害的时间。而且在当时检验新药是否引起畸胎还没有标准的方法,因此通常认为这次灾难是不可避免的。但西德的广告和推销是完全不负责的、错误的。在1956年开始出售时,宣传它是安全、有效、无毒的催眠镇静药,动物单独服一剂不会产生副作用。没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曾指出它能使人睡眠和镇静、安全。但从1955年以来,医学家就曾发出一系列的警告,孕妇服这种药可损害胚胎。1959年已发现反应停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这种病当时文献报告得很少,但格仑南苏药厂却收到了一百多个病例。可是药厂继续把反应停当作完全无害的产品来出售。药厂还特别介绍说,这种药可以治疗孕妇的妊娠呕吐。

在发现问题后,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减轻损失。因为反应停在17个国家里采用了近一百个商品名而隐藏起来了。官方机构的拖拉作风妨碍了及时采取措施,而药厂和药商则为了利润,不愿放弃这种药的生产和销售。然而,美国严格审查出售反应停的事实,却说明这种灾难的避免是可能的。1960年9月,默利尔公司向美国联邦政府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提出申请获得销售的许可证,并提供此药的性能和详细数据。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代表凯尔赛医师提出三点意见:①有报告说服药者发生了多发性神经炎;②关于孕妇服药不会损害胎儿尚需充足的数据;③缺乏动物长期服药后的情况的数据。她要求药厂提供毒性方面的更多数据,并延迟审批。她抵住了来自默利尔公司的巨大压力。14个月后,西德禁止出售此药,该公司随后撤回药物销售申请书。当时的东德和瑞士也没批准出售此药。由于商业上的原因,反应停在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限制出售。但是,由于广泛使用镇静止痛药反应停,造成了本世纪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的最悲惨的药物灾难。

由于广泛使用镇静止痛药反应停,在世界很多国家造成大量婴儿发生畸形。除此之外,反应停的服用,使许多人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该药的分析报告出来后,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它是本世纪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的最悲惨的药物灾难。

这场灾难确属一场严重的人为灾难,它由于变化缓慢,并不直接造成人身伤亡,因此在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如果世界各国的卫生组织都能像美国的凯尔赛医师这样,那么后果也不至于这么严重。一些国家的制药公司和卫生部理应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他们不顾公众的意见,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不能不说是造成这起严重灾难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人为灾难并非是绝对会发生、永久存在,采取果断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消除这种灾害的。

65.“幸运舰”的不幸

——1969年美、澳两国军舰相撞

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军事演习的船只于1969年6月2日正在海上行驶时,澳大利亚航空母舰“墨尔本”号在中国南海意外地撞击了美国“弗兰克·E·伊文思”号驱逐舰,并把其撞为两截,造成74名美国海员丧生;199人从这艘驱逐舰上得救。

5月,平静的马尼拉海湾,海水拍击着停泊在那里的一大群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船只,它们聚集在那里等待着参加名为“海之灵”的海军演习,演习将在四天后进行。在澳大利亚舰队的旗舰——2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墨尔本”号的甲板上,舰长约翰·F·史蒂文森正在和他的军官们一道进餐,他们深深感到一次安全航行的重要。

他说,“墨尔本”号没有起名为“不安宁的女士”是有原因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英国人建造的这艘舰艇,在历史上经常发生事故,所以它的许多船员们都认为它很不吉利。它原来是设计在北大西洋的寒带海域航行的,但澳大利亚人却把它用于热带海洋。这艘舰艇的甲板下面已经成为一个火炉,那里的温度通常高达华氏153°。舰上的弹射器系统在澳大利亚人接手后不久便失灵了,飞机有好几个月不能在甲板上起飞。它的锅炉很容易工作过度,不得不经常进行维修,因而不能出海进行常规性的海上训练和巡逻。1964年,这艘母舰曾与澳大利亚的驱逐舰“航行”号相撞,使驱逐舰连同舰上的92人一起沉入海里(后来人们认定是驱逐舰出了毛病)。该舰甚至连停泊在海港时也不安全。一艘日本货船在进入码头时,曾经把它擦伤,并撞坏了它的一个灯塔。在那以后曾花了820多万美元进行维修“墨尔本”号。

驶离马尼拉港的第四天,1969年6月2日凌晨3时10分,“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正在中国南海进行演习。当时,具有24年历史的美国2200吨级驱逐舰“弗兰克·E·伊文思”号在它的前方离左舷10度两英里以外,疾驶而过。“弗兰克·E·伊文思”号在那里是要用桅杆顶上的灯光作灯塔给“墨尔本”号航空母舰上巡逻返航的飞机指航的。

这时,“伊文思”号驱逐舰上273名船员大部分在睡觉。在驾驶桥楼上值夜班的指挥官是24岁的少尉罗纳德·雷姆西。他已经闻到了下面厨房里散发出的烤制早餐新鲜面包的香味。他当时接到了“墨尔本”号的一道命令,“飞机卫士”意思是叫“伊文思”号开到航空母舰舰尾的方向的位置上去。

可是“伊文思”号不是转舵向右,而是开到了急速行驶的母舰前方,违反了海军的常规。“墨尔本”号上的电警笛立即大声响了起来。史蒂文森舰长给“伊文思”号拍去了一个电报:“你们处在可能撞船的航道上……重复一遍,你们处在可能撞船的航道上。”

史蒂文森见“伊文思”号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急得在驾驶桥楼上团团转,后来他只好下令:“倒车,左满舵。”他回头一看,看到了一个可怕的情景:“伊文思”号还在继续向右转,直朝母舰的船头冲来。顷刻之间,便发出了钢铁与钢铁相摩擦的嘎吱声。“弗兰克·E·伊文思”号被切割成两半。这艘驱逐舰被人认为是美国军舰中的“幸运”舰。在1945年冲绳岛附近发生的史诗般的海战中,它曾经击退了日本神风队150架次飞机的袭击,击落了日机50架。没想到在这次海战之后,“伊文思”号竟然不体面地毁于了这次糟糕的航行。它的前部几乎是立即沉入5500英尺的海里。74名海员也随之葬身海底。

在相撞的一瞬间,“墨尔本”号的好几名水手跳上了断了头的驱逐舰尾部,拼命把舰上的水兵拉往安全处。他们把残留的部分船体绑在航空母舰的尾部,其他的人及时从正在下沉的船头部分跳上后面部分,好几十人拼命游向母舰而得救。

最后一个活着从水里拉上来的人是驱逐舰的舰长阿尔伯特·S·麦克列莫。当他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时已经太晚了。他说:“我当时在船舱里睡觉,我最初的记忆是我听到了一阵巨大的响声,而且舰上着了火。我以为我们碰上了鱼雷或是水雷了。”麦克列莫被破碎的舱壁以及由那里灌入的海水困在床铺上。“我用手折弯锯齿形的金属,拼命寻找出路。我发现自己泡在漂浮着残骸的海水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救的。”在桥楼上守夜的指挥官雷姆西也得救了,但他受了伤。

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这是由于一方在职人员的玩忽职守而造成的。“墨尔本”号因有前例事故频发,这次已做了维修,安装了新部件,舰长希望使这次航行保持无事故的记录,改变它的“不安宁历史”。舰长及其他军官高度重视,现实却与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不但续写了“不安宁历史”,而且很严重。当然,这场灾难,责任不在于“墨尔本”号,是所谓的“树欲静,而风不止”。“伊文思”号的船员,大多因“24年的历史”存在,沉沉入睡。这艘战功屡建的“幸运号”由于疏忽,有了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不幸”,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一方高度防范事故的发生,一方疏忽大意。最终弄得两败俱伤。“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害人,而且害己。

66.“白色死神”降临大地

——1970年秘鲁发生大雪崩

1970年5月31日20时23分,秘鲁发生了一场大雪崩,将瓦斯卡兰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毁,造成了2万居民的死亡,受灾面积达23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1970年5月31日20时23分。

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

此时,正是傍晚时分,在寒冷的山区,不少人都沉睡于甜美的梦乡之中。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随即,大地好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去了控制,在疯狂地、猛烈地颤抖着。紧接着,又从远处传来了山崩地裂般的响声,震耳欲聋,把人们从甜美的睡梦中惊醒。有的人醒来之后,顾不得穿衣服便稀里糊涂地向外奔跑。那些正在夜读、娱乐和工作着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呆了,稍待镇静下来,便都急急忙忙地逃到室外。人们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房屋便东倒西歪、吱吱作响地坍塌了下来。“地震!”“地震!”有人惊恐地呼喊着。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地震灾祸已经降临。

那些还未来得及逃离屋子的人们,都被压在倒塌下来的乱砖碎石之中。有的已被砸死、砸晕,有的在大声地呼救、哭泣。已经跑到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