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心有大格局,自有大境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1 16:54:46

点击下载

作者:哲慧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历练:心有大格局,自有大境界

历练:心有大格局,自有大境界试读:

前言

心有大格局,才能活出磊落、顺意的人生。

格局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于吃饭、聊天、看书、沉默,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也在无声表达着一个人的格局。

同样是遭遇棘手的问题,有人选择立刻冷静并想办法解决,也有人选择谩骂、责备与抱怨;同样是遭遇生活的困顿,有人能苦中作乐、不疾不徐,也有人深陷其中、自暴自弃;同样是追求梦想,有人能看得到“诗与远方”的清晰图景并为之努力,也有人每一步都很努力,却毫无方向、沦于徒劳。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格局与心胸是被痛苦和委屈撑大的。仔细想来,不无道理。

格局并非天然而生,是不断的人生求索与雕刻磨砺后的获得,它是时间与经历的馈赠。当你见过山外之山、人上之人,便会懂得眼下的成功不值得沾沾自喜,生活的琐事也无足轻重;当你历经过人生大大小小的沟壑,便会明白我们一次次地遭遇挫折与苦难,不是命运不济,而是为了抵达清平的智慧和豁然的宽容。所有不慌不乱的自信,不卑不亢的气度,不以物喜的淡然,不过是人生历练后的沉淀。

历经浮华,方可历练出淡雅素简的心;历经沧桑,方能体会生命的厚重和岁月的斑斓。本书从心态观念、为人处事、做事逻辑三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通过入心的说理与贴切的事例,与你分享经过人生历练得来的智慧,愿你在人生的历练中,同样拥有睿智而宽容的人生格局。第一篇心态要有大格局第一辑微笑,不是表情,而是心情

你是否常常觉得心情很差,提不起精神?你是否喜欢板着脸,让周围的人也感染焦躁苦闷的情绪?人如果不断酝酿负面情绪,就会乌云满天,很难露出笑脸。

自我控制是一种心灵智慧,它的关键在于管理个人情绪,让每一份情绪既能够内敛,也能够释放。不让负面能量淤积在心灵中,让改变由表及里,先从一张笑脸开始。改变情绪化,从一张笑脸开始

一天,一位女作家正在阳台上摆弄她养的花草,隔壁的主妇坐在阳台上,在一个大盆子里刷鞋,也许是换季的缘故,阳台上摆了七八双待刷的鞋,她手里的鞋刷不耐烦地刷着鞋面和鞋帮,女作家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烦躁。

这时,女人的丈夫出现了,他满面笑容,手里拿着一杯鲜榨的果汁。女人冷漠地抬起头说:“放那儿吧,没空喝。”作家能够感觉到男人动作的迟缓,她明白,女人需要的不是一杯果汁,而是丈夫能够帮她分担家务。可是,在丈夫为她端来爱心果汁的时候,她实在没必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出来,破坏此时的气氛。因为这种坏情绪,让温馨的一幕荡然无存。

本来温馨美满的生活画面,被主妇的坏情绪完全破坏掉,如果主妇能够按捺住心中的不快,对丈夫说一声:“谢谢。”露出一个笑脸,接下来的情形会是怎么样呢?也许丈夫也搬来一把小椅子坐下帮忙,也许丈夫会去厨房做一顿午饭,也许他只是站在妻子旁边说说笑笑,任何一种结果,都好过丈夫知道自己自讨没趣。妻子还在生气,她不知道下一次自己辛苦的时候,丈夫会再也没心情去榨一杯果汁。

有些人做什么事都讲究“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困难不再是困难,可以斗志昂然地与它斗争到底。伤心的事看来不值一提,怎么能为小事伤心?就算有倒霉事,也会一笑了之。只要心情好,一切都是光明的、积极的,寓意美满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惨了,遇到高兴事也会哭丧着脸,遇到倒霉事更会痛不欲生,这时候做什么都觉得不顺,连带运气一路走低,身边愁云惨淡,前方暗无天日,这样的人有一个贴切形容:情绪化。

情绪化的人,总是在“好”与“不好”中来回转悠,最爱走极端,高兴的时候恨不得拿个喇叭广播,悲伤的时候恨不得流一水缸眼泪,他们无法在“好”与“不好”中间找到平衡点。他们永远为生活中的一丁点风吹草动大悲大喜,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平静。而生活中,不如意的事远比如意的事要多,于是他们的情绪大多是负面的,消极的。

情绪化是理智的最大妨碍,因为激烈的情绪作用,人们很容易出现不冷静、草率、冲动等行为,进而妨碍与他人的和睦相处,还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做出错误决定。情绪化的人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不成熟,有时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法国有一位喜剧演员,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在早晨起床后进入卫生间,对着镜子练习如何微笑。有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起他这个习惯。

演员说:“有人说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百个郎中,喜剧演员的天职就是给人带来快乐。在台上,我要让人发笑,在台下,我一定要对人微笑,让别人看到我就有一个好心情。何况微笑代表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生活不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自然对你笑!”

表情是一个人情绪的最直观体现,一个常常愿意微笑的人,他的心灵大多是阳光的,即使在困难中,也愿意相信希望的存在。他们身边总有很多朋友围绕,因为一个随时能够露出笑脸的人,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微笑是面对他人的最佳表情。人们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当人们看着你一脸和气,就算有再多的不满,也会淡上几分。

微笑,是面对生活的最佳态度。生活中总有很多事让我们恼怒、不安、惧怕、怀疑……想要对抗这些消极情绪,一定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只要笑一笑,一切都会过去。人之所以克制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都是因为心中的某种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不平衡,但多数平衡不是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不想要坏的情绪,只能靠自己的努力,随时用好的情绪来扭转。想要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以用微笑作为开始,当你努力使自己想开些,让自己面带微笑时,你的心情多少得到了疏通,不再那么压抑晦暗。

拥有健康的心态,关键就是要常常面带微笑,微笑可以给你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你此时此刻你是自信的、自由的,你有良好的状态,随时可以释放自我,把握机会。不要让坏情绪左右自己,也不要让琐碎事务带走笑容。心情,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越是计较得失,越容易失去

心胸狭隘的人就如蒙尘的明珠,不同的是,旁人蒙尘是环境的作用,而心胸狭隘的人却是自己使自己蒙尘,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如果自己发光,照到了别人,岂不是便宜了别人?不成不成。于是,他们更希望自己黯淡一点,以免白白便宜了旁人。试想这种人如何成大事、立大业?他们一辈子都只能打自己的小算盘。

特别在对待他人的时候,有计较,就会有隔阂。总是觉得他人得罪了自己,或者总是觉得别人占了自己便宜,所以,在与人交往中,他们处于一种“严防死守”的状态,别人帮了自己,他们可能记不住,但自己如果给了他人什么恩惠,就记得牢牢的,总想着别人什么时候“报答”。更可怕的是,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很小气,他们总认为自己很大方、很大度,更有甚者,就像全世界都欠了他们的,整天觉得别人对不起他们。

有个大学生暑假回家,突然有了社会调查的兴致。他家所在的小区处于繁华地段,楼下就有两大排饭店。繁华地段寸土寸金,饭店竞争激烈,生存不易。每次大学生回家,都会发现上一次回来看到过的几个饭店已经改了招牌,两年来,不知多少旧饭店倒闭,新饭店开张,只有一家店屹立不倒。更让大学生费解的是,这家店铺面不大,招牌不响,没有口碑相传的菜品,它不过是一间最普通的粥铺。

大学生几次去粥铺“调查”,才发现粥铺长盛不衰的秘密。这家粥铺招牌上写着“两元粥铺”,花两元钱就能随便喝二十几种粥,喝到饱为止。看上去,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还真有不少人进去光喝粥。那么,老板如何赚钱呢?

赚钱的不是粥,而是搭配粥的各种各样的小菜,还有馒头、花卷、烙饼、包子等等上百种主食、炒菜,这些东西价格说不上很高,但比市面上略高一点。来喝粥的人,总会搭配着买上几样,一天下来,老板非但没赔钱,反倒靠着这些简单的搭配,赚了不少。大学生这才明白“薄利多销”的意思,看来,生意场上,舍小利才能赚大钱。

人与人的相处中,斤斤计较只会带来相互算计与隔阂。那么,在社会上,特别是生意场上,斤斤计较是否就能得到更多?从这个故事来看,似乎不是。再瞧瞧市面上每一个得以确立口碑的品牌,都会打出“考虑顾客需求”的牌子,注重售后与服务,看似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赢利,但却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可谓“以退为进”。

不论生存还是处世,人们最需要的就是“空间”。空间越大,你发展的就越好,就像一株植物,放在花盆里,一丁点儿养分,只能长那么高;放在花园里,好一些;如果能放入辽阔的森林草原,让它尽情舒展,它自然枝繁叶茂。在处世时,我们完全可以迂回一些,退避一些,计较少一点,得到的会更多,至少,你会得到更多的空间。计较如果成为一种心态,就需要你高度警惕。就像进入集市选一颗珍珠,嫌这个不够圆,嫌那个有黑点,因为一点小毛病否定所有,最后只能两手空空。

与人相处切忌计较过度,朋友间计较太多,会因嫌隙而生疏;夫妻间计较太多,会因挑剔而怨恨;亲子间计较太多,会把亲情变为债务……人世间的感情你计较得越多,失去的越多,相反,你愿意相信“吃亏是福”,尽量为别人考虑,就会拥有许多真挚的感情。当你不再钻营蝇头小利,不再为闲言琐语烦心,你就懂得了真正的心灵智慧。有缺陷的东西,因不完美而可爱

小和尚拿着画笔,在纸上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师父看见问:“你在做什么?”“师父,为什么我不能把圆圈画到最圆?”小和尚烦恼地说,“我已经练习了很多天,我发现怎么画都不能画出特别圆的圆圈。”“我觉得,你已经画得很圆了。”师父说。“可是比起那些拿圆规画出来的,它还是不够圆,我为什么画不过圆规?”小和尚说。“圆规被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画圆,干不了其他的事。你是为了画圆才生的吗?不如它画得好又有什么关系?”师父哈哈大笑。

显然,小和尚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什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这也就产生了一种挑剔心理,不管自己做什么,不能做到“最好”,就没有意义。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人们都认为维纳斯是美的,她的雕像偏偏是个断臂残疾人;人们都认为蒙娜丽莎是美的,她的微笑却没人能理解,十全十美的事物,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

每个人都想追求完美,完美是个让人心动的概念,犹如最美的宝石,每个角度打磨得光滑,光芒四射。但是,即使这样的宝石,依然会有人挑剔。有人说宝石太小,有人说色泽不好,有人说不够通透,有人说宝石只镶嵌在王冠上,太不平易近人……可见,每个人对“完美”的概念不尽相同,你心目中的完美,恰恰是别人眼中的不完美。贵重的宝石尚且不能符合所有人的心意,何况只是普通人。

也许只有缺憾才能成就完美,白璧微瑕,但瑕疵不影响它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白玉,更可以将那瑕疵处加以发挥雕刻,成为独具匠心的艺术品。每个人对待自己的缺陷,也应该有匠人的心态,既然改变不了,不妨就把它作为特点予以发挥。就像一个模特唇下有一颗黑痣,所有人都说影响形象,但她若坚持下去,这颗黑痣就成了她的标志,让人们更能在一众佳丽中,独独记住“那个长黑痣的女孩”;等到她功成名就,黑痣更会成为她的招牌。

所有人都说,余先生是个很难相处的上司。

刚进公司的销售员,可以自己选择跟着哪个上司做事,那时候,大家都盯着销售王牌余先生,真的到了他手下,才发现天天生活在地狱中。

不可否认,余先生是个优秀的人,他的工作能力数一数二,据说在生活中,他也是运动、厨艺样样好的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作为上司,余先生会尽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下属,这也为他的形象大大加分。可是,几个月以后,没有一个销售员还愿意跟着余先生。

余先生对下属要求严格,惩罚分明,他认为按照他教的方法,每个人都能拿下预定数额的订单,拿不下,就是下属不肯努力——余先生觉得自己定的标准并不过分,那都是他还是新人的时候达到的,他甚至还把数量压低了一些。

但下属们的日子不好过,他们显然没有余先生的天分,很难完成任务,这时,他们就要面对余先生不断的责骂、冷言冷语或者板着的脸。迄今,没有人能达到余先生的标准,而余先生不觉得自己有错,他常怪其他人不努力。跟余先生相处,所有人都战战兢兢。

苛求别人的人,根本不管别人的处境,也不管别人的能力,苛刻地定下一个标准,让别人必须达到。而他们的标准,有时无异于让一个瘸腿的人去跳高。也许他们以为,自己定下的高标准是为别人好,却不知在别人心里,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是最消磨自尊心的一件事。做不到还要被人责骂,滋味就更不好受。他们非但不会感谢那些要求自己的人,反倒会有隐隐的怨恨,因为,人的自信得来不易,这些人却独断地轻易打碎,不留余地。

苛求自己的人,内心深处只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眼光甚高,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失败,希望事事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他们的心理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一点差池就会感受到挫折。这样的人因为要求高,心理也极不稳定,经常为一件没做好的小事大发雷霆,责备自己。他们活得很累,却不愿意自我解脱,仍旧按照自己的标准,如履薄冰地行事。

最让人觉得可恨的是自己没做好却还要求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觉得别人有义务做好。这种人习惯了自我中心,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他们动不动就求全责备,指责那个指责这个,仿佛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可以说,这三类人都在追求完美,但他们得到的,绝不是完美,而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瑕疵,越来越觉得无法忍受。但是,在他们无法忍受他人的同时,他人也越来越无法容忍他们的专断霸道。

人的心灵应该有一种“圆满”的自觉,不需要锱铢必较,逼迫自己和他人像一个车床上最符合标准的零件,要知道最符合标准的东西,恰恰最没有生气,也最让人不愿接近。而那些有缺陷的东西,却因不完美显露出可爱的一面,让人更容易心生亲近。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要太苛刻,以平和的心态欣赏,才会发现万物各有不同,缺点优点,构成了各自的美丽。爱抱怨是心态,无关境遇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别人的抱怨,自己有时也会忍不住抱怨,不管内容是什么,归结起来只有一句:我不满意。殊不知,当你不满意的时候,别人也正不满意,你期望得到的,正是别人不满意的。因为,抱怨不是真的因为环境如何,而是一种心态。

抱怨大多来自对自己、对环境的错误估量。不论做什么,我们都会对结果有一个心理上的期待,一旦结果差得太远,我们的心理无法接受,就开始习惯性地找借口,证明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并非自己不努力、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时机不对、环境不对、合作者不对,等等。总之,千错万错,都不是自己的错。

抱怨还有个特点,就是有传染性。一个地方如果有一个人开始抱怨,其他人最初是厌烦,想离得远点。等他抱怨的多了,其他人也开始抱怨,因为其他人心中也有很多不满意。于是,你抱怨我,我抱怨你,抱怨成了一个强大的病原体,让所有人心情郁闷,不得不用几句怨言发泄出来。发泄之后,事情没有任何好转,只好继续发泄。于是,抱怨一再持续,终于成了人的习惯,再也戒不掉。

小李刚刚进入公司,她年轻热心,希望和每位同事都保持友好的关系。没多久,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征集新产品的宣传企划,这种企划无法一个人完成,员工们三三两两组成小组,小李发现,早她一年进公司的小刘没有进入任何小组,就主动提出与她搭档。

小李这个决定刚做,她的直属上司就委婉地提醒:“别人不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你应该多想想再决定。”小李毕竟经验尚浅,对上司的话根本没想那么多。

等到开始做企划,小李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与小刘搭档。小刘这个人有一些想法,但她有点独断,还喜欢指手画脚,总是让小李一个人去落实每个步骤,小李忙不完请她帮忙,她就嫌小李动作慢。企划做了两星期,小李憋了一肚子气,小刘埋怨了小李两个星期还没完,等到企划落选,她又到处抱怨,说自己的想法很好,可惜小李这个搭档步调太慢,不能跟上她的速度,言下之意,问题都出在小李身上。

吃一堑长一智,小李决定,今后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跟小刘合作。而且,今后发现习惯抱怨的人,她也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团体中最让人讨厌的人,恐怕就是这种满口抱怨的人。他们不会检讨自己的失误,不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只会推脱,证明自己的清白。故事中的小李就遇到这么一个大小姐,不管她做了多少事,多么努力,那个没干什么的人依然带着挑剔的眼光,抱怨来抱怨去,最后小李算是明白了:这种人,理都别理才对,让她跟别人抱怨去吧!

喜欢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啰唆?不对,是无能。仔细想想,你见过哪个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不断抱怨环境,抱怨他人?他们没有时间说抱怨的废话,而是忙着改造环境,改变他人。抱怨的人就如同自己赤着脚走在路上,他们不断责骂脚下的路有多硬,有多扎人,却忘记他们最应该做的是去找一双鞋子保护双脚。

有慧心的人从不抱怨,他们明白抱怨于事无补。抱怨就像枷锁,把心灵牢牢锁住,再也走不到更远的地方。而且,每一句抱怨都像锁链,会让心灵越来越沉重,透不过气。在这种情况下,智慧被锁住,无从施展,人们只会看到乌七八糟一团铁链。对自己而言,有这样的负担,谈何解脱?只能继续抱怨。

对于不满意的事,不妨以微笑待之,把抱怨的话消解在这一笑中。微笑就像一把钥匙,将心里的锁“咔嚓”一声打开,让阳光照进去,这时再看看自己抱怨的事,就会觉得不过是芝麻绿豆烂谷子,实在小得可以忽略。于是,微笑又像清风一样,把所有微尘吹得干干净净,心灵重新回归干净、轻松。有智慧地表达愤怒

一位富翁大摆筵席,庆祝自己五十大寿。席上,几个儿子纷纷捧上自己准备的礼物,这些礼物价值不菲,都是富翁平日喜欢的古玩、古画,一时间宾客们羡慕不已,富翁的虚荣心得到很大的满足。这时,小儿子不小心将一个花瓶碰碎了。

富翁是个急性子,又有点迷信,认为在生日时有东西碎掉太不吉利,不由一个箭步冲上去,打了小儿子一个耳光。小儿子原本想以一句“碎碎平安”掩饰过去,没想到父亲会当场大发雷霆,当即大哭起来。一场生日会顿时一团糟,客人们劝的劝,拉的拉,还有人忍不住悄悄地笑……

好好一场筵席,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断,其实以外人的眼光看,这点小问题简直称不上问题;就算当事人自己反过头回味,也会觉得小题大做,得不偿失。有些人易怒,愤怒不容易克制,看到一丁点不如意的小事,都会忍不住火冒三丈。结果呢?就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事情办得糟糕,有人受到伤害,有人加以规劝,更多的人在旁边看笑话,总之,对发怒者本人没有半点好处。

但凡负面情绪,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心底的不如意。普通人的不如意,不过是路上的一个小水洼,有时泥水溅在脚上,皱皱眉也就过去了。喜欢愤怒的人则不同,他们的水洼里全是汽油,一点就着,不但烧得自己面目全非,而且定要殃及旁人,让旁人跟着不好过。等到他们冷静下来,发现脾气发得狠了,话说得重了,再去道歉,但人家委屈也受了,气也生了,心里的裂痕,哪有那么容易弥补?

怒气伤身,发怒会使人血液中的毒素增加,导致皮肤问题,加速大脑衰老,还容易使甲状腺失调,胃也好肝也好心脏也好,都会受到影响,至于“气得肺炸”,更说明怒火会让肺换气过度,危害健康。克制怒气不只是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悠闲的心态,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

有位将军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曾在朝堂之上顶撞过皇上,因为他劳苦功高,别人都让他三分,但他的仇敌越来越多,将军也渐渐感到压力。这一天,将军走进寺院,请那里的法师给他提建议,想要改善自己的脾气。

一开始,将军的言语里还有些责怪自己的意思,到后来他越说越烦躁,最后说:“我就这么个脾气,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要我改?怎么改?”法师问:“既然天生就有的东西,那拿出来给我看看,如果拿不出来,为什么改不了?”

将军听到这话有些生气,不客气地说:“你们这些高僧都喜欢诡辩!”法师说:“贫僧的话如果是诡辩,那将军的仇敌们对皇上说的,也许‘诡’上数倍,到时将军该如何分辨,如何自处?人们说戒急用忍,不是委屈自己,而是为了周全,将军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将军并非不明白“戒急用忍”的道理,正是因为明白,他才会进入佛寺。可是,脾气不是说改就能改,将军想得到的,是更加实用的建议。乱发脾气常常坏大事,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火气上来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如何“熄火”,脾气毕竟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不易压制的激烈情绪。

克制怒气的方法并不难,在你感到生气的时候,先攥紧拳头,倒数三秒。三秒过后,告诉自己:“三秒都忍住了,再忍一下。”忍过三十秒、三分钟,这气也就消了一大半,至少不会以最剧烈的形式发出来。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保证你做出的判断是理智的,你决定的行为是妥帖的,若任由自己发脾气,得到的只有敌视和仇恨,所以,凡事能忍则忍。

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无条件无限制的忍耐却是一种懦弱,有时候甚至会憋坏自己,让心灵变得阴暗。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发泄,如何发泄。在原则问题上,他们掷地有声;在重大失误面前,他们临阵不乱,对责任人严惩不贷;看到不公事件,他们讨伐指责,更知道及时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怒气不是不可以发,但要保证这火烧得有根有据,更要知道范围,星火燎原虽然壮观,却可能是大灾,那些恰当的火光,才能保证自己的明亮,同时让人看到人性的闪光。人生漫长,要有些幽默情怀

男孩的父亲为人特别幽默远近闻名,他们家里虽穷,可整天都有欢声笑语。男孩从小很少流眼泪,因为父亲总会在他即将伤心的时候,抢先一步用幽默的语言开导他,让他立刻忘记不快。例如,男孩没进入好高中,和母亲两个人愁眉苦脸地打算未来做什么,父亲就说:“你未来做一块豆腐我就满意了!”男孩没好气地问:“为什么要做豆腐?”父亲说:“你看,硬的时候是豆腐干,软的时候是豆腐花,薄了是豆腐皮,磨没了就是豆浆,霉了就是臭豆腐,全才!”男孩和母亲都笑了,在笑声中,孩子突然觉得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只要是个人才,走到哪里都能有用处,都能混出头。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倒霉的时候,心情沮丧到极点,这时候若有人在旁说一句笑话,哄得你开怀大笑,那失望情绪立刻就扫走一大半,再回想时,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笑,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而幽默,就是笑容的最佳催化剂,不论是自我幽默还是他人善意的幽默,都能在关卡处点拨人:这件事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幽默,代表的是一个人征服忧愁的能力。一个笑口常开的人不但自己乐观,还能给别人带去欢乐与安慰,近日,一位禅师在山上遭遇一群猴子的“袭击”,他无奈地说:“悟空,我真的不是你师父。”这样幽默的话语感染了很多人。也难怪人人都爱幽默大师,认为他们天生具有超凡的智慧,才能把大千世界变作笑语欢声的魔术台。

幽默,代表一个人的智慧,头脑死板的人很少幽默,只有那些脑子灵活的人才能锻炼自己的幽默细胞。一句幽默的语言,有时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被人长久铭记,只要想到,就会会心一笑,觉得心头轻松。千百年来,人们累积了不少幽默素材,例如我们熟悉的歇后语,历朝历代传下来的笑话,不论在哪个年代,幽默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剂品。

又一次比赛结束了,只有10岁的东东又一次没有进入决赛,她是体育队里年纪最小的选手,大家都怕她想不开,琢磨着该怎么安慰她,只见她嘴一撇说:“这个动作我在比赛前练习了几千次,竟然还失败了!”

大家以为她接下来一定会说出“我不做了”之类的丧气话,有几个人已经紧张地走上前准备劝劝她,没想到她话锋一转,咬牙切齿地说:“下次一定要进决赛,不然我的几千次就白练了,太对不起它们了!”那一刻,教练和队友捧腹大笑。

人们为什么需要幽默?因为总有不开心的事发生,让我们眼角是酸的,心头是苦的,眼泪是咸的。但我们理想的生活应该充满甜味,这个时候,幽默应运而生,它巧妙地缓解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将不愉快的心境来个转折,豁然开朗。就像故事中的小女孩,一句话不但开解了自己,也让周围的人笑开了花,看来,幽默就是人生的糖果,让人品尝生活的甜味。

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幽默能力,生活中,可以多听听他人讲的笑话,多看看那些有趣的综艺节目,一点一滴地记录使人发笑的因素,适当的时候不妨幽他一默,一定能让你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要记住,幽默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有些人不到火候,往往被当作耍贫嘴和抬杠,所以,幽默需要有度,也要看场合。

仔细想想,你有多久没有享受过大笑的滋味?也许你不能妙语连珠,至少你要有一点懂得幽默的情怀,不要把生活看得过于死板,了无生趣,以平和的心态看淡是非挫折,在这种健康心态之上,时时灵心点拨,娱人娱己,以畅快的笑容应对生活,以宽容的心灵接受他人的调侃,你会发现在苦难之上,余甘悠远,滋味醇浓。你是否习惯了伤春悲秋

一个诗人和一位禅师在山间散步,此时正是秋天,看着树叶一片片落下,诗人伤感不已,念诵了不少悲秋的名句。正在欷歔,突听有人用破锣嗓子大声地唱着山歌,内容喜气洋洋,诗人悲秋的情绪立刻被破坏,他面色恼怒。

这时,见那唱歌的人牵着牛走了过来。诗人质问道:“这么悲伤的景致,你怎么还有心情唱歌?”“有什么可悲伤的?”那人莫名其妙地问,“庄稼收了,我高兴就唱了!”“你为什么不看看这些落叶。”诗人说,“草木摇落,生命就这样消逝,再也回不来,你的生命也像这些落叶,就这样一年年一去不返……”“你还是去那边的麦田走走吧!”那人不客气地打断他说,“麦子熟了,你就能吃饱饭了,这还不是高兴事?”说着牵着牛走远了。“真是不可理喻!”诗人骂道。“我倒觉得那位施主说得更有道理,荣枯有序,感怀那些逝去的,不如欣赏拥有的。”旁边的禅师如是说。

诗人天生喜欢伤感,特别是到了秋天,更是有了寄予情怀的理由。从古至今,悲秋的诗篇成千上万,但人们记下的并不多,反倒是刘禹锡那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常常被人们吟咏,表达心中的情怀。

伤感也是一种普遍情绪,当人们的心理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看到周围的人与事,甚至不相干的风景,都会联想到自己的不幸,继而产生伤感心态,不论是花落了,还是雪化了,都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命运”。每当对什么事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伤春悲秋的情绪就更明显,好像全世界的天都是阴的,没有任何事物让人开心。

伤感和伤心还不太一样,伤心都有一个具体的原因,情绪有个明确的中心;伤感却根本没有原因,情绪飘来飘去,极不稳定,什么事都可能成为他伤心的由头。所以,伤感比伤心“危害”更大,伤心能找到原因,伤感纯粹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与其说是悲观,不如说是一种强迫症,即使有高兴的事,也要挖掘出伤心的一面,这样的人不幸福,怪不得别人。《红楼梦》中,“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是一个颇有趣味的回目,说的是在探春的提议下,大观园的姐姐妹妹成立了一个诗社,吟诗作对,彰显才情。在这一回,林黛玉写的“碾冰为土玉为盆”被大家称赞“果然比别人又一样心肠”,不过,最后社主李纨却判定薛宝钗的诗为胜者,因为薛诗沉着有身份,林黛玉的诗虽好,到底太过伤情。

李纨的评判,透露着一种大众审美:一味悲伤到底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艺术应该“哀而不伤”,在极致的情绪中又有某种节制和含蓄,才能达到最美。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有些人看来,她太爱使小性子,太爱伤感,不管大事小情,都要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但自己心里不好受,也让周围的人跟着伤心。开始的时候别人尚能体谅她,时间久了,都会觉得她太想不开,毕竟,她有吃有住,过的是千金小姐的日子,还有贾母的疼惜,贾宝玉的爱护,总是哭啊哭,未免太不知足。

有些人喜欢把悲伤当作习惯,动不动就长吁短叹,泪流满面,让人们觉得他多么不幸。等到人们关心地去询问,发现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难免被人说“矫情”。最重要的是,就算再伤感,花照样会落,燕子照样每年往南飞,流水照样一去不回,伤感不能改变任何事。还可能会因为伤感伤身,耽误正事,这不是没事找事?

每个人都有感性的一面,物伤其类也好,恻隐之心也罢,有点伤感情绪,好过那些冰冷冷的理性至上者。但总是伤感的人却不聪明,人世的烦恼本来就多,你想要解决还没时间,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自己找烦恼?生命想要有质量,就要把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不要总在不合时宜的时候伤感,更不能因此耽误自己的心情。

人生没有那么多春花秋月,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晓风残月。有慧心的人会在这些景致中体会自然深奥的规律,思索人生的道理。的确,人生有时就像落花,好在明年还会再开,虽然看上去不是那一朵,总是同一棵树;人生有时就像明月,盈缺有时,好在不会总是残缺,总有圆满的一天。行到水穷处,总能坐看云起,自然如此,生活如此,这难道不值得你微笑?第二辑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

人世百态,人情百态,没有什么能完全顺从个人的心愿。多数事情,我们想的很好,却发现很多事情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为此,很多人失望,很多人挑剔,很多人无奈。

大度就是智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接纳,也就学会了快乐。每一道风景都不同,为什么要在心中限定规格,而不去学着欣赏那些别样的美丽呢?开放,一种襟怀,一种勇气

做人要有这种“开放”的观念。开放,首先是一种襟怀。是一种包容万物的广博。世间万物各有不同,有你喜欢的,也有你讨厌的。狭隘的人只愿意接触喜欢的,对讨厌的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有时还会去诋毁,甚至消灭。但心理开放的人就不同,他们愿意接受人与人的差异,承认对方是对的,自己也是对的,这种“求同存异”的心性,让他们走到哪里都不会为情绪自苦,而是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自得其乐。

开放,同时也是一种眼界。人的心大,看到的东西自然就多,接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试想一个人如果只爱吃甜的东西,对其他味道一律排斥,他就会错过其他味道的美食。就算他本人觉得没事,旁人也要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多尝试一些呢?也许尝试过,你也会喜欢,也会欣赏;就算仍然没兴趣,也让生命多了一种经历。何况,人生与吃饭不同,经历越多,眼界就越宽,想东西也会更全面。

在与人相处时,有些人也喜欢自我设限,总是把认识的人分门别类,只和喜欢的人交往,完全不与讨厌的人接近,这就错过了了解他人的机会,也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拓展;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不能自我设限,认为自己只要学好某一科目就可以,或者认为某些东西根本不必学。现代社会,知识就是金钱,金钱有赚够的时候,学习却永无止境。

说到底,开放是一种襟怀和智慧,更是一种勇气,一个有心胸承受灾难挫折、成功失败的人,总是敢于在各个方面尝试,哪怕他们一次次撞上“南墙”,也不愿错过下一次机会。在学业上,他们坚持自己的专长,实现多向发展;在人际上,他们愿意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朋友,哪怕那是别人口中的“怪人”;在生活中,他们永远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论他人褒贬与否。除了道德,他们不给自己设任何限制,因为他们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烦恼都是自找的

任何一种生活都会带来烦恼,例如各种条件便利的现代人,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麻烦:早上起床,鞋子穿错了;换鞋子晚了一分钟,没赶上车;到了公司,上司心情不好;下班后去商场,发现电梯坏了;去快餐店吃晚饭,发现肉烧得过了火候……这些小麻烦,只要上心,就能让人烦恼,所以我们经常听人感叹:“怎么这么烦呢!怎么什么事都不顺心呢!”

烦恼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很多人尽管烦恼,也懂得一笑而过,翻书一样翻过一页,就算过去了。真正让烦恼成为大事的,是人的心态。有人偏要和自己较劲,越是烦恼越要想,越想就越觉得麻烦,于是,所有的小麻烦都变成了大烦恼。更可怕的是,世间万物都有或明显或隐晦的联系,当烦恼多了,就会发现它们彼此盘根错节,这时,烦恼就变成了铺天盖地的罗网,让人觉得根本无法逃脱,于是,人们继续烦恼。

古时候有个杞国人,天天担心头顶上的天会塌下来,他每天都想着天塌下来,自己一定逃不掉,觉得自己很凄惨。他担心不已,竟然生起病来。

有朋友来看他,问他为了什么事病得这么严重,他忧心忡忡地将烦恼说了。朋友大笑说:“天怎么会塌呢!而且,就算天真的塌了,你担心就能避免吗?”

在所有的烦恼中,最麻烦的有两样:一是为昨日烦恼,一是为明天烦恼。昨日已去,无法改变,烦恼也是白白浪费感情,世上没有后悔药,偏偏人们总是喜欢后悔;明日还不分明,烦恼也抵不过变数,更是无用之举,偏偏人们就喜欢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似乎担心一下,明天就会变得顺心如意。这些人,都是杞人忧天。

时间是一个单向的过程,从昨天通向明天,只在今天稍作停留。它给予我们的只有二十四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利用得好,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但如果左顾右盼,一会儿想着昨天哪件事没做好,一会儿想着明天哪件事可能做不好,你还剩多少时间留给自己?留给那些真正该做的事?

烦恼到极点的时候,人们希望烦恼放过自己,让自己落得片刻清闲,其实不是烦恼不肯放过你,而是你不肯放过烦恼,不肯放开自己。总觉得多担心一点,多做一点,就能让自己的心情缓解一下,但烦恼不是心灵的放松,它只会让心灵的弦绷得更紧,让心头的大石压得更重。如果不能自己想开,不能把烦恼当作一件平常事,不为它浪费时间,任凭旁人如何开解,烦恼仍然是烦恼,根本不会改变。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慧心的人当知道,自寻烦恼就是自苦。每日只想烦恼,更加看不透其他人事,对于一个人的判断力也有极大影响。何况,一个人应该向远处看,才能走得更远,只是看到眼前的一点小事,被小事绊住手脚,如何做大事?

能够忘却烦恼,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人的心胸装的,应当是雄心壮志,如果装满鸡毛蒜皮,这个人言语难免琐碎无味,相处不久就会觉得面目可憎,可见烦恼不是修养自身之法。人活于世,过好每一个今天,不去追悔昨日的事,不去担忧明天的事,才能尽人事听天命,福乐安康,摆脱烦恼的纠缠。全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一户人家的媳妇每日晚睡早起,忙于织布,她织出的布又细又密,图案又美,街坊邻里都称赞不已。不论是丈夫、小姑还是公婆,都对她赞不绝口,可是,她却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织布图案虽美,但速度太慢,不及邻居家。

婆婆见媳妇每日为此发愁,就对媳妇说:“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短处,就如桃花和梅花,各有各的姣美,如何作比?你固然觉得自己织布不够快,他人也觉得自己织布不如你的美,还是应该自己看开一点,不要为难自己,才是舒心之本。”

媳妇听了,心中顿时开解不少。

故事中的媳妇能把布织得又细又美,这是她的优点。而且一匹布想要织得美,肯定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可她不满足,偏偏还要追求速度。虽说做人应当“严于律己”,但一味高标准严要求,把神经绷得紧紧的,就失了“要求”的本意,成了强求,甚至苛求。诚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进步,比过去做得更好,但人的能力有限,或者拘于时运,事与愿违的情形比比皆是,若一一强求过去,恐怕人生的不如意只会成倍增多,而这不如意还是我们自己找来的,可谓自寻烦恼。

我们常常为了人情、为了照顾他人、为了礼貌等等原因,宽容他人的过失,容忍他人的不完美,对于自己,有时候却“狠了点”。每个人都想自己全面发展,无所不能,又有几个人样样都好?改掉缺点是没错,增长本领也没错,但每个人都有不适合的事,非要做好,不也浪费了做适合的事的时间?

包容,讲究万物皆在心胸之中,原宥其过,尊重其性,其中怎么能少了自己?与其勉强自己做那些不擅长的事,为什么不集中精力,把擅长的事做到最好?世人总是想着面面俱到,殊不知有重点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对自己太苛刻,总拿自己的短处对比其他人的长处,只会丧失自信,再多的成就摆在眼前,也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新学期有一堂选修课叫《科技与人的发展》,很多人听说过这个课程的名字,虽然看上去挺普通,但教课的老师学识渊博,谈吐风趣,备课认真,是每一年学生都会抢着选的课程。

第一堂课,学生们坐在阶梯教室里等待老师。老师出现了,是一个只有一只胳膊的中年男人,他似乎习惯了学生们惊讶的目光,自顾自地摆弄着幻灯片设备,一面对学生们说:“少了一只胳膊,效率只有一半,你们可要多等等才行,不过没关系,我的舌头很灵巧,可以和你们说话。”学生们哄堂大笑,大家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幽默的老师。

对待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很多人讳莫如深,很怕别人知道,更怕被人嘲笑。故事中的老师显然不是这类人,对待自己肢体上的残疾,他看得开,也不在意,即使少一只胳膊又怎么样?不过是效率低了点,但他仍旧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缺陷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能力、他的形象、他给人的好感。甚至,他的豁达与乐观,让学生更想要亲近他。

我们不但要对别人宽容,也要对自己包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地对待自己?首先要懂得全面分析自己。凡事不要太强求,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万能的超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有些缺点需要改正,有些缺点无法改正,甚至可以说,它是你的一种特点。总是对自己求全责备,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变得自卑。

每个人都想别人看到自己完美的一面,留下最好的印象,但有的时候人们偏偏看到了不完美,而且,还有些挑剔的人专门找别人的缺点,你能有什么办法?其实,自己说出来,比别人说出来更好,自嘲的人往往让人觉得很可爱。人的心需要保持一种平衡,既不要太自负,也不可太自卑,对自己的优点,心里有数;对自己那些无伤大雅的缺点,能做到一笑置之,这就是一种襟怀。

保持心理平衡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自嘲。缺点和不完美有什么大不了,不如当笑话说出来让大家也笑一笑,一件事人们开过玩笑以后,就再也不会嘲笑。例如一个胖子如果总是遮遮掩掩,在人们心中,他不过是个自卑的胖子,但是他如果随便说几句自己“人宽心也宽”,那大家会把“宽”当作他的优点记下来,留下大度的印象,至于胖不胖,那已经是细枝末节问题。把自己的不完美转化为一种特点,甚至一种优势,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其抱怨生活不公,不如改变

对待生活,人要有自己的襟怀和气量。这种襟怀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理智的接纳。

人们希望生活它慷慨仁慈,给自己更多的机遇与好处,但生活本身不可测,有时候甚至让你措手不及。对待生活,人们有三种基本态度:第一种,对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早已麻木,毫无知觉,既不悲也不喜,每天庸庸碌碌;第二种,厌恶生活中的不平,抱怨或者远远地逃避,以一种消极的心态应对;第三种,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让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接受生活,改善生活。显然,第三种状态是最佳的,可惜绝大多数人被生活磨成了庸碌者或愤世嫉俗者。

总觉得生活待自己不公,是因为心胸不够敞亮,总是记得那些不如意,从来不看看生活给自己的馈赠,似乎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有一点不满意就要哭天抢地。这样的人,如何获得生活的青睐?就像你对一个人很好,他偏偏看不到,却总是挑你的毛病,你还会待他像以前那样吗?如果你要把生活“人格化”,就以正常客观的心态对待它,否则你只会失望。

一个女孩总是抱怨自己找不到真正的好朋友,她常常说:“真希望有个仙人,赐给我一个真心实意的朋友。那该有多好。”她的祈祷感动了神仙,神仙下凡问她:“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我可以帮你寻找。”“性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了解我,欣赏我,愿意照顾我。”女孩说。“这不难,你身边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人。”神仙说。“他最好非常优秀,事事都能为我出主意,能够很好地帮助我。”女孩说。“这也不难,你以后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神仙说。“在我需要的时候,他总是能出现在我身边,为我分担。”女孩继续说。“这个有难度,不过应该也能找到。”“不能重色轻友,要把爱情和友情一碗水端平。”“这好像有点过分……”“不论我犯了什么错误,他都能有宽容的心态……”女孩还要继续说下去,神仙摇摇头说:“不用说了,你想找的人地球上没有。而且,你能不能告诉我,如果你有这样一位朋友,你能为他做什么?做得到你说的这些事吗?”

对他人,也不要要求太多。人们习惯以苛刻的标准要求那些和自己有关的人,对陌生人却愿意宽容,在利益有冲突的前提下,人们的竞争越来越激化,对敌人的要求就更为简单。这就像看到一个多年行善的好人犯了错误,忍不住呵责;看到一个作恶多年的坏人偶尔做了一件好事,就念念不忘。这种“差别待遇”导致了世界观的扭曲,偏偏多数人都有这么一种心理:好的东西看不到,专门盯着错的。这对身边关心你爱护你的人,公平吗?

更有人整天活在算计之中,心胸狭窄拉低了他们的智商水平,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在乎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和事,恨不得它们统统消失。可是,你不是神仙,没有人有义务对你百依百顺,算计来算计去,生活也许会在你的手上稍稍更改,但大的方向依然不是你能把握,令你烦恼的事依然层出不穷。你想要更加平和顺心地过下去,却发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落得一身不是,远不如那些豁达的人来得爽快。

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化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才能把那些负面因素抹掉,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你会发现不如意的背后,也有机遇的端倪显现出来。人们常说“否极泰来”,生活就是这样起起伏伏,让你欢喜让你忧。它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常常闹出麻烦让你气得跳脚,但如果细细寻找,你会发现其中有足够多的美好与爱,值得你感激享受。学会留白,人生愈加丰盈

我们都看过国画,中国国画与西方油画不同,西方油画每一寸画布都被浓重的油彩涂满,以色彩吸引人的眼睛;国画却常常是一张白纸上,山水花鸟点墨其中,其余都是留白。这种留白,给予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以国画大师齐白石最擅长的虾为例,齐白石画虾活灵活现,旁边不必画出水波气泡,人们自然能根据虾的形态,想象一番碧波荡漾的精致,或清水小石潭的悠闲。留下的空间越多,画的延伸性就越足。

生活中,我们做事也要注意这种“留白”。为什么那些有智慧的人总是让人感到做起事来“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们不把事情做满,说话也会留上三分,做到,皆大欢喜;做不到,也不会让人太过失望埋怨。就如想要做一个计划,留下的机动时间越充裕,事情就会进展得越顺利,如果满满当当地排满每一分钟,一旦有变数,就会耽误一大串后继行动,导致最后失败。

一天,一位农民接到了哥哥的书信,说某月某日自己会去弟弟家里做客。农民看了大喜,在哥哥到来的前一天,他一大早醒来,给儿子一张物品清单,让儿子去山外面的集市准备买新鲜食材,儿子知道伯伯要来,也很开心,赶着驴子出了家门,说一个时辰肯定回来。

一个时辰之后,儿子没回来;两个时辰后,儿子还是没回来。农民左等右等不禁开始担心:难道儿子出了什么意外?他和妻子不放心地找了出去,在附近的一座独木桥上,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只见儿子牵着驴,驴背上驮满货物。他对面站着一个小孩,也牵着驴,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让谁一步,就这么僵持着,不知待了多久。“糊涂虫!”农民骂道:“你让他一步,不过耽误一分钟,就因为你不肯退让,已经耽误了一个时辰,你还准备耗多久?”话刚说完,两个小孩同时退了一步,都觉得很惭愧。

妥协是人际关系中最好的润滑剂。当两个人为一个问题吵得面红耳赤,如果有一方愿意说:“我觉得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和我的想法不同。”剑拔弩张的气氛立时就能缓和。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其实只是观点不同,没有谁对谁错,但有些人偏偏喜欢步步紧逼,在他们看来,退步就是认输,自己并没有错,为什么要退?与其说他们过分在乎自己的观点,不如说他们过分在乎自己的面子。

还有一种人在做事时有点小心眼,总给自己留一手,而且为这种做法沾沾自喜。其实你给别人留一手,别人自然也要跟你留一手,甚至留几手,双方如果不能坦诚,就会顾虑重重,合作空间就越来越小。有的人也想坦诚,但坦诚带来的不仅不是更多的了解,还可能是争执。这时候,不妨再大度一点,学会如何对他人妥协。

人与人之间为何争执不休?在于他们要争取各自的利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百分百得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保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向对手让上几步,让大家都能得些利益,事情才能继续做。事实上,让利的结果并不是亏损,有的时候会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让自己发展得更快,对手亦然,这就是双赢。

天海之间,为什么给人以辽阔无尽之感,就是因为那中间空间太大,这就是大自然的襟怀。人和人的相处也是如此,你心胸大,不计较旁人的不足之处,不去没事和别人生气,在利益问题上,肯退个一步半步,别人自然也会投桃报李,你们之间的空间也会不断增大。想要海阔天空,空想没有用,先要敞开自己的心去接纳,不然在狭小的空间里很难有大发展。不浮不躁之心,不卑不亢之态

现代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很多人以金钱为考量一切的标准,在职场中总是迫不及待地跳槽,迫不及待地改换门庭,为的是得到更好的机会。很少沉下心认真做一件事,争取做到尽善尽美。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一切都是跳板,保留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所有的追求都有了功利性,为了一个性价比更高的活计,人们很容易放弃手头的东西。

浮躁的追求,只能得到浮躁的结果。就像一个美人想要自己更美丽,却不修养自己的心,而是拼命用服装、首饰装点自己的外在。有一天,时光拿掉了她所有的装饰,懂得内外兼修的人,仍是一棵吸引他人的树木,而那些浮躁者,只留一个光秃秃的躯干,无人愿意多看。

爱因斯坦要去美国的时候,他的朋友都劝他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爱因斯坦说:“这有什么可注意的?反正纽约根本没有谁认识我。”

后来,爱因斯坦出了名,依然不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装束,朋友又来劝他:“现在你是名人了,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吧?”爱因斯坦说:“这有什么可注意的?反正全纽约的人都习惯我这样了。”朋友叹了口气,自叹弗如。

注意外表并不是错误,特别是在交际场合,整洁的仪表是对他人的尊重。但是,人的追求各有不同,有些人偏偏不重视外在的东西,不愿意任何事耽误他对事业的追求,这种心态更为难得。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身上没有一丁点的浮躁气息,没有人知道也好,所有人仰慕也好,他们的态度都和以前一样,那种专注不随任何事改变,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克制浮躁的心态并不简单,特别是身边的人都在浮躁,你不浮躁,只会显得格格不入。但人生需要一个底座,就像挖得越深越大,池塘聚的水就会越多。底座在人的视线以下,从来不显眼,开挖的过程又很艰苦,于是,很多人放弃了开挖的机会,谁愿意走出别人的视线?那意味着被人遗忘。这也注定了他们只能成为舞台上报幕的配角,虽然看着光鲜,主角一出场,他们就再也没有存在感。

真正的境界就是平常心,对待任何事都能视若等闲,并非不认真,而是一视同仁,完全摒弃功利与虚荣,注重最本质最本真的需要。一份工作就是一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一份能力就是一份能力,没有你高我低;一个人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谁好谁坏。这样的人,做什么事都能不骄不躁,在宁静的心态中获取成就与他人的赞叹。生命不息,前进不止

在普通人的意识里,劳作是为了更好的休息。我们之所以付出那么多的辛苦,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供我们安静休息的空间。有些人努力一辈子,只是为了到老能够颐养天年。但对智者来说,他们的认识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在他们广阔的视野中,未知的领域太多,吸引他们好奇的东西也太多,他们想要了解得更透彻,就不得不继续前行,年龄大了不要紧,不过走得慢一点,只要脚步不停,每一天都是进步。

有梦想的人是可爱的,他们永远对前程充满期待,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眼光看到哪里,就一定要到达哪里,生命不息,前进不止。每个人的“前进”内容都不同,有些人是事业上的不断迈进,有些人是学识上的不断丰富,有些人是阅历的不断增长,总之,最幸福的人生就是在你最在意的方向上一直迈进,没有片刻停止,那就是你所能达到的圆满。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至今还在不断改变。远古的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星都围绕地球旋转。后来,天文望远镜被发明,人们看到了更遥远的星星,宇宙成为有九大行星的太阳系。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们看到了银河系,看到了河外星系,谁也不敢说宇宙里没有其他高等动物。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登上月球,探测火星,在不久的将来,宇宙之谜将被更广泛地研究,人们的认识也会更进一步。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不只是天文学,每一门科学都不断推陈出新,老观念不断被时代淘汰,新观念迅速被接受,如果故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抛弃。人的成长成熟也是如此,唯有接触更高深的学问,更广阔的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认识不停留在肤浅的一角,经历越多,接受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一路走来,生命中的风景不断变换,我们对自然的体会,对人情的体察,对自我的发掘越来越深入,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心一天比一天大,越来越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甚至感叹生命有限,不能将这个世界看到最后,甚至有些不甘,只能在还有力气的时候,多看一些,多想一些,也算没有白白来世上走一回。

还有一些人,走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愿意前进。也许是长久的行走让他们疲惫,也许是灵魂的惰性让他们想要享受一些安逸,这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这休息如果太久,就会让人怅然若失,觉得生命少了很大一部分。就像那些退休后的老人,他们做得最多的并不是享清福,而是怀念有工作的日子,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对于生命而言,真正的休憩是死亡,到了那个时候,你再也不会有站起来的机会,那时,你会不会后悔活着的时候没有努力把握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一定要清楚,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漫长的休息期,在那之前,走到自己能够到达的最远处,将能够接触的世界,全部放进自己的心胸,让这些最宝贵的回忆陪伴自己,直到最后。第三辑风雨,不是霉运,而是锤炼

人生难免经风历雨,面对得失成败。理想与现实之间相隔多远,人就要走多远,甚至更远。而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坎坷,与其说是磨难,不如说是锤炼。

成功需要智慧,无数次的挫折,无数次的尝试,从失败的瓦砾中得到的便是经验。学着坚定、谨慎、从容,才能离预定的目标越来越近。成长,总在磨砺间

晚来天阴,乌云齐聚,山脚寺院里传来诵佛的声音,一个小和尚却不住溜号,敲木鱼的时候明显节奏不对,时快时慢,似有什么心事。

住持不悦,问小和尚为何心神不宁。小和尚吞吞吐吐,终于说了原委。原来多日前小和尚上山时,发现一只失去母亲的雏鹰,他看小鹰无依无靠,就给它在山崖上找了一个窝,让它居住,每日照顾。现在,眼看着大雨将至,小和尚担心小鹰的安危。“不必担心。”住持说:“雄鹰都能搏击风雨,你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生。”

一夜暴风骤雨,第二天,小和尚匆忙赶去山崖,没走几步,就看到一只翅膀长好的雏鹰在湛蓝的天空上飞翔,小和尚终于相信了住持的话。

雏鹰的翅膀如何能变得坚硬?要靠它一次次冲向天空,甚至搏击风雨。正如故事中住持所说,成长是一个人的事,没有人能照顾你一生一世。而风雨,就是锤炼的过程,你经历过,战胜过,就成了强者,就有了更多对抗困难的资本。故事中的小鹰在风雨后飞上天空,现实生活中,人们正是一次次克服逆境,使自己变得优秀。

人们经常为自己的处境产生焦虑情绪。世事难以如意,所有的路程都不能一帆风顺,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波折,灰心丧气在所难免。特别是自己不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好,别人却轻轻松松步步高升时,那种焦虑更加明显,足以让人睡不着觉。现代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失眠?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机会不多,必须抓紧每一个,所以才会事事担心,希望事事顺利。可是,焦急的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让他们更加一蹶不振。

美国有部大热的电视剧叫《越狱》,男主角一次次靠智慧越狱,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人不能屈从于处境,当处境给了你不公,给了你屈辱,一定要想尽办法突破。不论是增强智慧还是增强能力,要用尽一切努力,才不会被处境压垮。有焦虑的时间,不如去动脑筋,去请外援,一次次自叹身世有什么好处?做出一番成就才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十几轮的笔试面试,小美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她很珍惜这份工作,希望做出成就。

可是,刚工作一天,小美就发现这个工作很麻烦,电视台主持人很多,多数都兼任记者,王牌节目只有那么一两个,人人都盯着。小美年轻貌美,刚一进来就让很多人不满。在最初的一个月,小美处处被人打压,做什么事都不顺。因为别人的小报告,小美的上司也对她充满意见,总是批评她,小美本来是个爱笑的人,在这个环境下,每天都笑不出来。

在这种喘不过气的环境中,又开始有了关于小美的流言,说以小美的能力,根本进不了电视台,她能得到这个职位,是因为台里的一位领导。小美被这个流言彻底激怒,她突然明白自己解释也没用,只有真正地做出成绩,才能堵住别人的嘴。从此,小美再也不理会别人说什么,也不费尽心思和人维持关系,而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她的节目收视率越来越高,关于她的争议也越来越少。一年后,小美在电视台站稳了脚跟。

小美的处境可谓处处不如意,看得出来,她为维持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殚精竭虑,但是,她的忍耐只会让别人觉得她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地针对她。后来,小美放弃委曲求全,她把成绩当作对流言的回击。小美这样的人是人生的强者,他们能够牢牢地把握命运,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都能重新焕发生机。

风雨中,如何保持一颗慧心,让每一次磨难将原本混沌的心境打磨得更圆润、更明晰?这需要你坚定自己的目标,要明白所有风雨不过是锤炼,你不能跟着它东倒西歪,越是猛烈,越要抱定目标,不屈不挠。要知道,在乎流言的人,只能被流言拖着走;在乎成功的人,只会向目标奋起直追,还是那句话,你在乎什么,就决定你能得到什么。

要随时随地为自己增加获胜的砝码。不论是学识上的丰富,还是人际上的圆融,你吸收的东西越多,就能让自己越有分量。这些东西永远不嫌多,只会嫌不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即使那会减少你的娱乐时间,打乱你的计划——随时调整自己的能力,才能把握住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时机。

还有,被动地接受锤炼,不如主动锤炼自己。一开始就处在顺境中的人,其实比逆境中的人更危险。他们习惯了风平浪静,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如何应对风暴。而那些从逆境中跋涉而来的人,身经百战,早已习惯了周详布局,临危不乱。在年轻的时候,不要追求所谓的顺利,主动去风浪中心接受最强的锻炼,只要通过考验,你会获得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经验、勇气、智慧,还有生生不息、不向任何环境低头的力量。坚持就可以伟大

人生最让人无奈焦急的事,也许是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却发现所有人都走在自己前面,紧赶慢赶也追不上去。事实上,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觉得自己不聪明,就笨鸟先飞,一样能达到旁人的效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