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以辩证法为武器(2017版)(以辩证法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2 17:27:26

点击下载

作者:张金海 著

出版社:青苹果数据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类比推理——以辩证法为武器(2017版)(以辩证法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

类比推理——以辩证法为武器(2017版)(以辩证法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试读:

丛书自序

化龙池即鱼化龙的地方。自2008年以来,创始人张金海老师致力于公务员考试辅导培训。研发的《以辩证法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具有如下独特优势。

一、武器先进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文中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张金海老师创立了公考矛盾场理论。命题专家出题就是设置矛盾场。考生解题就是进入矛盾场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场就是由一对矛盾构成的,或由诸多对矛盾交织在一起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的环境、场合。以矛盾分析法来解题,解题突破口就是题目中最明显、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

题目中有些矛盾比较隐晦,不够尖锐、不够突出、不够鲜明,或受认识能力的限制,或受思考时间的限制,导致考生一时难以发现或难以认识透彻。命题专家增加题目难度就是要使矛盾隐晦起来,使考生短时间内难以发现或即使发现了但难以认识透彻。考生解题就是要在限定时间内,尽量快速发现那些尖锐的、突出的、鲜明的矛盾,甚至是能够立即确凿的证实答案或证伪答案的矛盾。这种矛盾就是解题的突破口。当然,对同一个题目,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角度会发现不同的解题突破口,这是很正常的。发现多个突破口也是很正常的。

在备考阶段,训练快速发现矛盾的思维能力是考生备考的核心。为此,训练和提高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化龙池教育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二、统分结合“统”就是以辩证法为武器一招通吃行测、申论、面试!就是所有科目、模块、题型一律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题。“分”就是分科目,科目又分模块,模块又分题型练习。“统分结合”有利于树立整体备考、系统备考观念,在练“分”的同时增强“统”的合力。“统”的合力越强,又反过来增强了解决“分”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迁移,一通百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而市面上某些模块化教材只“分”不“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考生容易陷入芜杂的技巧迷魂阵。耗时费力不讨好。

三、图文并茂

化龙池教育机构教考生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提升答题能力。《化龙图》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思维的模型,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抽象概括了唯物辩证思维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是唯物辩证思维的图形化、符号化、公式化表达,是一种辅助人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图形工具。

在对事物辩证分析时,画出《化龙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辅助辩证思考,做到“脑思考、手画图、眼看图”三结合有利于使辩证分析过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以辩证法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题目中的《化龙图》和文字解析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训练抽象概括能力的平台”。

四、服务优良

线下面授和线上网授同步开课,并提供在线题库与试卷批阅服务。

我们竭诚为读者提供后续的咨询答疑服务。提供配套视频教程。

联系QQ:188565825手机(微信):18975259280化龙池网校www.hlcwx.cn

五、体系完备《以辩证法为武器·系列公考教程》如下:(1)面试:《面试——以辩证法为武器》(2)申论:《申论——以辩证法为武器》(3)申论:《申论作文——以辩证法为武器》(4)行测:《图形推理——以辩证法为武器》(5)行测:《类比推理——以辩证法为武器》(6)行测:《定义判断——以辩证法为武器》(7)行测:《逻辑判断——以辩证法为武器》(8)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9)行测:《数量关系——以辩证法为武器》(10)行测:《资料分析——以辩证法为武器》(11)行测:《常识判断——以辩证法为武器》(12)行测:《行测真题试卷解析》(13)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以辩证法为武器》

对本套教程,建议您按照:(5)(6)(7)(4)(8)(9)(1)(2)(3)(10)(11)(12)(13)的顺序学习,这样学习有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六、免费试看

扫二维码,卓越亚马逊网站,免费试看电子书

探究公考的征途永无止境,吾怀敬畏之心摸索前行。自感才疏学浅,希望抛本书之砖引来方家赐教之玉。欢迎您赐稿到电子邮箱:188565825@qq.com张金海2017年2月,于湘潭大学东门教师公寓化龙池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研究了近十年国家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类比推理真题,将常考题型和考点一网打尽,体系完备。一律运用矛盾分析法解题,一招通吃,省时省力。

第1章介绍了类比推理题目特征和题型分类。

第2章介绍了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题。

第3章介绍了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辩证关系。

第4章介绍了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理关系。

第5章介绍了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概念外延关系。

第6章介绍了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条件关系。

第7章介绍了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语法关系。

第8章介绍了对复杂题目要从多方面分析关系。

第9章历年真题精选。第1章类比推理试题特征一、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与《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不同《行测·类比推理》试题每道题题干先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考生在备选项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追根溯源应该来自于逻辑学当中的类比推理,但在形式上很明显不同于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

第一,对象不同。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是两对相关词,例如:“努力:成功”对应“耕耘:收获”。逻辑学中是指两个或两类对象,例如:“天空中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火花”做对比。

第二,要求不同。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两个词的分析,在选项中寻找与其内在逻辑关系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词。逻辑学中则是要求从A与B两类对象的比较中推理出结论——若A具有A.B.C.d属性,B具有A.B.C属性,则B具有d属性。

第三,结果不同。公务员考试中是考生找到与题干相似的一对词,这一对词必然与题干有相似性,是真命题。逻辑学中则是通过A.B对比,推理出B具有与A相同的属性d,这一属性B中未必具有,不是必然为真命题。二、题目分类

根据试题的形式,我们把试题分为题干逻辑关系固定型和题干逻辑关系不定型两种。

题干逻辑关系固定型的题目,题干的词是固定不变的。题干逻辑关系不定型的题目,题干给出部分词,还留了空,随着填入的备选项不同,题干的逻辑关系随之变化,是不固定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类比推理“题干逻辑关系固定型”试题2006年出现在国考中,2008年增加了“题干逻辑关系不定型”试题,题目难度增大。目前在国考、联考、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大约5~10道题,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以及比较、分析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题目蕴含的逻辑关系灵活多变,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生在平时要多练习。(一)题干逻辑关系固定型

题干逻辑关系固定型试题就是题干给出两个或三个词,这两个或三个词之间存在某一种或多种逻辑关系,要求考生最大限度的寻找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再在四个备选项中找出一组与题干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作为答案。解题经历了“①分析题干→②最大限度的寻找概念间的逻辑关系→③从备选项中找到与题干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作为答案”的过程。

答案与题干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实际上也就是要求相同点(或相似点)是本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并且本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尽可能的多。【例1】生病:吃药

A.上课:请假

B.经商:结婚

C.桌子:风扇

D.游泳:更衣【解析】答案:D。题干是一种承接关系,先生病后吃药,只有D项先游泳后更衣符合承接关系。【例2】峨眉山:四川

A.黄山:安徽

B.庐山:江苏

C.五台山:山西

D.泰山:山东【解析】答案:C。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时,首选需要最大限度的寻找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具体到本题,题干中的峨眉山坐落于四川,属于地理空间关系。由此,再看选项,黄山也是坐落在安徽,于是,许多考生在做题时由于时间紧张往往不再看剩余的选项直接选A。事实上A.C.D均属于这种关系。再仔细分析,发现峨眉山属于我国的佛教名山,而只有C中的五台山也属于我国的佛教名山。在逻辑关系上C项与题干最为贴近、相似。故答案选C项。

注意: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许多考生往往题目还没看完,或者仅考虑表面的、非本质的逻辑关系便匆忙作答,很容易误选。因此,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避免犯“机械类比(将两个或两类本质不同的事物,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种结论)”的错误,尽可能多地挖掘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进而从中选取最佳答案。

抛开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看,本题考查的内容实际涉及到常识问题,如果考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即使不分析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也能很快的得到答案,因此考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知识。有些词语之间的关系,单纯从概念的逻辑关系角度难找出规律,但是根据生活中二者存在或发生的关系进行判断却可以推断出二者确实有着联系,因此,考生要注意从生活常识出发去发现词语之间的关系。【例3】南京:金陵

A.昆明:春城

B.广州:穗

C.太原:晋

D.北京:蓟【解析】答案:D。题干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ABD三项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但是南京古称金陵,D项中北京古称蓟。而A中春城是昆明的别称,B中广州的简称为穗。晋是山西的简称。也就是说,本题要得到正确结论,必须同时符合两个逻辑关系“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和古代称呼”。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找出类比推理对象之间的共有属性,这样才能提高结论的正确性。【例4】金刚石:石墨

A.氧气:氮气

B.生石灰:熟石灰

C.红磷:白磷

D.二氧化碳:干冰【解析】答案:C。本题中,题干部分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虽然物理形态不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同素异形体。最符合题干逻辑关系的是C项红磷与白磷,它们也是同素异形体。最具迷惑性的选项就是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但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后者仅指单质,不包括化合物。所以,在做类比推理试题时,一定要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本质属性。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本质属性决定着非本质属性。如果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例5】水果:苹果

A.鱼:鲸鱼

B.粮食:蔬菜

C.花卉:兰花

D.大豆:高粱【解析】答案:C。本题中,题干是属种关系,苹果属于水果。本题应选C,兰花属于花卉。有人认为鲸和鱼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生活在水中,形体相似等,因此就错误地认为鲸也是鱼类,两者具有属种关系。实际上,鲸用肺呼吸,属于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因而并不构成属种关系。选A实际上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二)题干逻辑关系不定型

题干逻辑关系不定型试题的命题形式就是:题干设置两对词进行类比,每对词仅给出一个词,同时设置一个“空”,将四个备选项分别填入到题干的“空”中会构成不同的逻辑关系,而使题干两对词的逻辑关系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选项就是答案。

解题经历了:“①四个备选项分别填入到题干的“空”中→②最大限度的寻找概念间的逻辑关系→③找到使题干两对词的逻辑关系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选项作为答案”的过程。

使题干两对词的逻辑关系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实际上也就是要求两对词的逻辑关系相同点(或相似点)是本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并且本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尽可能的多。【例1】( )对于知识,相当于,分析对于( )。

A.书本 理论

B.学习 结论

C.学问 研究

D.学生 研究员【解析】答案:B。考点:目的关系。题干没有给出一组完整的词,不能直接判定逻辑关系。所以,要将四个选项都代入并进行比较,才能得出逻辑关系。答案选B,学习为了得到知识,而分析为了得到结论,属于目的关系。更为快速的思路是,“分析”是动词,因此,第一个空也应填一个动词,“书本”,“学问”“学生”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例2】(2015山东)

版权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军衔

A.作品 军人

B.权利 上将

C.著作权 级别

D.智力 战争【解析】答案:B。考点:种属关系。版权属于权利,上将属于军衔。因此选B。【例3】(2015山东)

歼击机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通信

A.军事 卫星

B.空战 手机

C.客机 探测

D.雷达 网络【解析】答案:B。考点:功能作用关系。歼击机用于空战,手机用于通信。因此选B。三、小结(备考指导)

第一,类比推理着眼于“题干的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与“答案的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类同对应。其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第二,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是仅仅依据对象间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进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答题时要将四个备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在共同本质属性最多的备选项作为答案。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

第三,在解题时遵循相对最优原则——在备选项中找出一组与题干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例如:“努力:成功”具有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对应“耕耘:收获”也具有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第四,多做相关的练习。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或三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因为只有储备了尽可能多的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第2章解题方法:矛盾分析法一、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1)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2)《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摘自《易经·系辞》第四章——孔子)(注释:易经囊括了宇宙万物的基本道理和一般规律——辩证法)(3)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摘自《矛盾论》——毛泽东)(4)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摘自《矛盾论》——毛泽东)(5)毛泽东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13,414页)

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考生应试的“本领恐慌”,首先就是“哲学的贫困”。要增强应试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掌握辩证法这一锐利武器,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道。我们研究《行测·类比推理》试题自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哲学基础,以矛盾分析法作为根本方法。

运用矛盾分析法解答《行测·类比推理》试题,最基本的路径就是:分析题干的内部矛盾,分析备选项的矛盾,分析题干与备选项的矛盾。二、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切实提升能力(一)化龙图定义

根据矛盾得来的方式我们把矛盾分为直观的矛盾和反思的矛盾。直观的矛盾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直接感知(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触摸)得到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是指人的思维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或推理判断得到的矛盾。

1.【例1】分析桌子上“这一瓶果汁”蕴含的内部矛盾。

教学方式:举“这一瓶果汁”例子,画化龙图阐释“揭示矛盾”的辩证思维运行机制。

教学目标:教学员画化龙图,写下若干对矛盾。让学员理解辩证思维的运行机制,深入到“这一瓶果汁”的内部去发现矛盾,把事物的多重属性揭示出来。从而训练和提升“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思路点拨】(1)这一瓶果汁蕴含的内部矛盾有:

①直观的矛盾:按空间划分为外面与里面、瓶子与果汁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概括出固体与液体、容器与饮料的矛盾;推断出能喝(果汁)与不能喝(瓶子)、主要(果汁)与次要(瓶子)的矛盾。

②直观的矛盾:瓶子蕴含瓶身与瓶盖、静止(瓶身)与运动(瓶盖)的矛盾;瓶身蕴含塑料瓶与标签的矛盾;瓶盖蕴含左旋与右旋、开与合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概括出实用性与商品性的矛盾;推断出好看与不好看、相反与相成的矛盾。

③直观的矛盾:果汁蕴含果浆成分与水、不透明与透明的矛盾。反思的矛盾:概括出溶质(果浆成分)与溶液(水)的矛盾。推断出:好喝与不好喝、喝与不喝、买与不买的矛盾。(2)与这一瓶果汁相关的外部矛盾有:这一瓶饮料与手、这一瓶饮料与嘴巴、这一瓶饮料与肠胃、这一瓶饮料与5元钱的矛盾。(还可以揭示更多的矛盾,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

2.化龙图定义

化龙图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思维的模型,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抽象概括了唯物辩证思维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是唯物辩证思维的图形化、符号化、公式化表达,是一种辅助人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图形工具。

3.图例

图例(1)“图-1”是化龙图基本图形,“图-2”是化龙图的线描体变式,适用于手绘或者单色简略绘制,“图-3”是化龙图把s移到中间的变式,适用于形象标示s的场合,“图-4”是“图-3”的线描体变式,适用于手绘或者单色简略绘制。这四个图本质一致,只是为了适用各种不同场合进行变形。另外:某些场合需要区分符号的大小写,可以分别用大写或小写字符。

图例(2)“o”用于标示矛盾体(即思维对象),以下简称事物。

图例(3)“w”用于标示矛盾体“o”置身的具体环境,或矛盾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图例(4)“p、q”用于标示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p与q”是可以属于任何范畴的,只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就构成一对矛盾。(为什么要用p表示矛,用q表示盾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片面地把矛盾关系理解为反义词关系,我们用p、q两个符号来表示,有利于消除这种片面认识。)

图例(5)“s”既可以用于标示划分“p与q”的标准,也可以用于标示“p与q”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用于标示转化矛盾所需的居中调停者、条件、措施和步骤。

图例(6)化龙图中的两条化龙鱼,蕴含着能动的、革命的辩证否定观,刻画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变与量变规律。化龙图中的两条化龙鱼:始于鱼,终为龙——质变;龙头鱼身,尚未成龙,亦鱼亦龙,非鱼非龙——量变;蕴含了质变中蕴含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的规律。这样就生动形象的呈现了取鱼和龙之精华,去鱼和龙之糟粕,在“变”中有承继,在“化”中有创新的辩证否定的思维方式。化龙鱼“o”运动变化的力量来自内部矛盾“龙p与鱼q”的斗争,也就是说来自内部的自为的对立与统一的互动,而不是来自外部矛盾的斗争。

4.画化龙图的实质

抽象概括能力是人脑智能活动的核心,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是以不断深入的形式抽象(从纷繁复杂的事实材料或表象中抽象出逻辑框架、形式结构)为基本线索的,因此,加强形式抽象能力的培训是提高学员概括能力的重要措施。

画化龙图的实质就是以不断深入的形式抽象为基本线索,把脑子里辩证思维的运行轨迹通过画化龙图展示出来,从而使思维过程明晰化、可视化。

在对事物辩证分析时,画出化龙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辅助辩证思考,做到“脑思考、手画图、眼看图”三结合有利于使辩证分析过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

5.作用

学习是一个从模仿别人到自己创新的过程。化龙池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对各个题目均运用辩证思维,并且大量创作化龙图,这样就为学员模仿提供了范式,为学员创新提供了借鉴,诸多课程以及题目中的化龙图和文字综合起来实际上就构成了一个“训练抽象概括能力的平台”。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让学员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就凸显了强大威力。

自觉运用化龙图有利于头脑构建程式化的思考系统,相当于在人脑中安装一套“类似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使人脑的思考活动在化龙图的平台上快捷运行,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人脑的思维能力,增强人脑的记忆力。

推广化龙图有利于唯物辩证法通俗化、实用化,有利于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工作,使辩证思维训练常态化、长期化、大众化。(二)《张氏成对律》

何谓矛盾?矛盾是一个哲学范畴,即一事物“o”蕴含“p与q”两个方面,“p与q”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就称“p与q”构成一对矛盾。“对立”体现在:“p与q”各具独立性、特殊性;“统一”体现在:“p与q”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并且“p与q”融合形成新的事物“新o”。《张氏成对律》:辩证思维者坚信“事不孤立,凡事成双”,思维过程“事必成双,思必成对——考察任何事物,考虑任何问题总是自觉地抓住一对一对的矛盾来思考,思维总是围绕一对一对的矛盾展开”,言辞表达“自然成对,体现矛盾”。【例1】(2017国考-91)白醋:消毒

A.热水器:加热

B.汽油:去渍

C.白糖:调味

D.人参:滋补【解析】答案:A。考点:功能作用。本题蕴含主要功用与次要功用的矛盾。

消毒是白醋的次要功用,去渍是汽油的次要功用。故答案选B。

加热是热水器的主要功用,调味是白糖的主要功用。滋补是人参的主要功用。故排除ACD。【例2】(2017国考-92)生死:存亡

A.轻重:缓急

B.亲疏:长幼

C.真伪:对错

D.好坏:优劣【解析】答案:D。考点:反义与近义关系。生与死存在反义关系,存与亡存在反义关系。生与存意思相近,死与亡意思相近。D项,好与坏存在反义关系,优与劣存在反义关系。好和优意思相近,坏和劣意思相近。故答案选D项。

A项“轻与缓”,B项“亲与长”,C项“真与对”意思都不相近。故排除ABC。【例3】(2017国考-93)成百:上千

A.三教:九流

B.三头:六臂

C.千变:万化

D.千方:百计【解析】答案:C。本题蕴含同义联合与不同义联合词组的矛盾,具体实指与概括虚指的矛盾。“成百”与“上千”是同义联合词组,“成百”与“上千”都是概括性的形容数量多,并不指向具体的每个事物。“千变”与“万化”是同义联合词组,“千变”与“万化”都是概括性的形容变化多,并不指向具体的每个变化。故答选C。

A项,三教和九流;B项,三头和六臂都是具体实指,都不是同义联合词组,故排除。D项,“千方和百计”不是概括性的形容数量多,而是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故排除ABD。【例4】(2017国考-94)踢皮球:互相推诿

A.燕归巢:时过境迁

B.破天荒:闻所未闻

C.睁眼瞎:目不识丁

D.纸老虎:不堪一击【解析】答案:C。考点:俗语与寓意的关系。踢皮球隐含的意思是互相推诿。睁眼瞎隐含的意思是目不识丁,俗语与寓意对应正确。故答案选C。

A项,燕归巢的寓意是游子归乡,不是时过境迁;B项破天荒的寓意是前所未有的,而不是闻所未闻;D项纸老虎的寓意是外强中干,不是不堪一击。故排除ABD。【例5】(2017国考-95)观众:电视:新闻

A.士兵:靶场:命令

B.渔夫:渔船:渔汛

C.教师:课堂:知识

D.消费者:消费指南:优惠信息【解析】答案:D。考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主体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什么。观众通过电视收看新闻,看电视是过程,获得新闻是结果。D项“消费者通过消费指南查阅优惠信息”,看消费指南是过程,获得优惠信息是结果。观众和消费者都属于受众,电视和消费指南都属于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新闻和优惠信息都属于受众获取的信息。故答案选D项。A项“靶场”和B“渔船”不是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C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获取知识的受众。课堂和靶场是场所不是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故排除ABC.【例6】(2017国考-96)战术:战争:胜负

A.血型:人种:胖瘦

B.诉状:案件:输赢

C.策略:竞选:成败

D.经验:能力:高低【解析】答案:C。考点: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战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种斗争方法。策略是决定竞选成败的一种斗争方法。战术和策略都属于斗争方法,都属于原因。战争和竞选都属于零和博弈。胜负和成败都属于结果。故答案选C项。A项,血型不是决定人种胖瘦的方法;B项,诉状不是决定案件输赢的方法;D项,经验不是决定能力高低的方法。故排除ABD。【例7】(2017国考-97)寒:寒冷:寒舍

A.甘:甘甜:甘愿

B.恨:仇恨:怨恨

C.肤:皮肤:肌肤

D.讽:讽刺:讥讽【解析】答案:A。考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蕴含“构词形式与题干相同”与“构词形式与题干不同”的矛盾,两个词的内容不同与相同的矛盾。

寒,在形式上在“寒冷和寒舍”的前一个字;在内容上,寒冷与寒舍词义不同,寒冷中的寒指天气冷,寒舍中的寒指寒碜、穷酸,两个寒字的含义不同。甘,在形式上在“甘甜和甘愿”的前一个字;在内容上,甘甜与甘愿词义不同,甘甜中的甘指味道甜,甘愿中的甘指心甘情愿,两个甘字的含义不同。故答案选A项。

B项,恨,在形式上在“仇恨和怨恨”的后一个字;在内容上,仇恨与怨恨词义相同,且两个恨字的含义相同。C项,肤,在形式上在“皮肤和肌肤”的后一个字;在内容上,皮肤与肌肤词义相同,且两个肤字的含义相同。D项,讽,在形式上在“讽刺和讥讽”的前后一个字;在内容上,讽刺与讥讽词义相同,且两个讽字的含义相同。故排除BCD。【例8】(2017国考-98)设计:发放:问卷

A.播放:快进:磁带

B.制定:执行:政策

C.复制:修改:文字

D.预习:复习:考试【解析】答案:B。考点:前提条件关系(先决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先后承接关系)。蕴含先与后的矛盾。

先设计问卷,后才能发放问卷。

先制定政策,后才能执行政策。故答案选B。

A项,播放与快进;C项,复制与修改;D项,预习与复习都不存在前提条件关系,故排除ACD。【例9】(2017国考-99)教案 对于( ) 相当于 ( )对于 分类

A.课件:信息

B.教学:归类

C.提纲:商品

D.授课:标准【解析】答案:D。考点:必要条件关系。

教案是授课的必要条件。标准是分类的必要条件。

按教案授课,按标准分类。

A项,课件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信息是分类的对象;B项,教案是教学的依据,但归类就是分类;C项,提纲是教案的组成部分,但商品是分类的对象。故排除ABC。【例10】(2017国考-100)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怀古

A.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

B.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解析】答案:C。考点:理解诗意。“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西辞”是老朋友向我辞别,站在我的角度就是送别的意思,对应C项的“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铁未销”是指“戟还没有完全锈蚀掉,还埋在沙中”历历在目,抒发怀念旧事之情。故答案选C。三、纵横结合,分析矛盾(一)横向分析矛盾,就是先顺着题干横向分析词与词之间的矛盾关系,找到矛盾关系之后再将题干的矛盾关系套在各个备选项上面,看哪个备选项蕴含的矛盾关系与题干蕴含的矛盾关系最贴近、最近似,这个备选项就是答案。【例1】解放:束缚

A.犯罪:惩罚

B.蜕变:堕落

C.伶俐:笨拙

D.黎明:拂晓【解析】答案:C。横向分析矛盾,先横向看题干,其中“解放”和“束缚”是一对反义词。再将反义关系套在各个备选项上面看哪个备选项存在反义关系。A项存在承接关系,先犯罪、后受到惩罚,不符合反义关系。B项没有绝对的反义关系,蜕变是一个中性词,有可能往好的方向改变,也有可能往坏的方向改变,而堕落是明显往坏的方向变化的意思,因此排除。C选项中“伶俐”和“笨拙”是一对反义词。D选项“黎明”和“拂晓”是一对同义词。因此答案选C。(二)纵向分析矛盾,就是在横向分析矛盾难以明确关系时,将题干第一个词与各个备选项的第一个词对比,将题干第二个词与各个备选项的第二个词对比,将题干第三个词与各个备选项的第三个词对比,分别寻找相同点或近似点逼近答案(或找出不同点排除该选项);经过比对、排除、筛选,最终确定答案。(注意,切勿将题干的第一个词和选项中的第二个词进行对比。)【例1】历史:创造

A.经济:发展

B.和谐:社会

C.发扬:光大

D.生产:积累【解析】答案:A。这道题如果先横向分析矛盾,会发现题干以及四个被选项的两个词都可以组成一个短语,难以明确关系,因此可以尝试纵向分析矛盾。题干中第二个词“创造”是动词,第一个词“历史”是名词,构成动宾短语“创造历史”。纵向分析矛盾,A项第二个词“发展”是动词,第一个词“经济”是名词,都构成动宾短语“发展经济”,因此答案选A。B项第一个词“和谐”是形容词,跟题干第一个词“历史”的词性不符,因此排除。C项中的“发扬”和D项中的“生产”都是动词,都与题干中名词“历史”的词性不符,因此排除C项和D项。【例2】绿豆:香瓜

A.家具:灯具

B.猴子:树木

C.鲨鱼:鲸鱼

D.豌豆:西瓜【解析】答案:D。考点:反对关系。横向分析,难以确定绿豆和香瓜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时候我们纵向分析,发现绿豆和豌豆是反对关系,香瓜和西瓜是反对关系。故答案选D。(三)纵横结合,分析矛盾。随着公务员行测考试难度的提高,类比推理题目变得更加复杂。当仅靠横向或纵向分析矛盾难以确定答案时,将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结合起来分析矛盾,尽可能的找到最贴近、最近似的备选项作为答案。【例1】水浒传:武松

A.封神演义:姜子牙

B.儒林外:史范进

C.三国演义:司马迁

D.红楼梦:王熙凤【解析】答案:A。先横向分析矛盾,发现题干中“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存在“作品与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关系。备选项中A.B.D都存在这种关系,只能排除C项。这时难以确定答案。再纵向分析矛盾,发现“水浒传”和“红楼梦”都属于“四大名著”,题目蕴含的矛盾关系是“四大名著的作品与其典型人物的关系”。因此A项更加贴近,故答案选A。【例2】山道:索道

A.客轮:渔船

B.汽车:卡车

C.楼梯:电梯

D.筷子:刀叉【解析】答案:C。先横向分析矛盾,发现山道和索道都是登山的途径,具有共同属性。楼梯和电梯都是上楼的途径,具有共同属性。再纵向分析矛盾,发现山道和楼梯都依靠人力步行,具有共同特征。索道和电梯都依靠电力驱动,具有共同特征。(四)坚持先横后纵的原则。就是先考虑横向关系,即题干或者选项内部关系;后考虑纵向关系,即题干与选项的关系。【例1】烟锁池塘柳:金木水火土

A.乾坤:阴阳

B.氧化:人气

C.雾罩黄山松:东西南北中

D.四书五经:甲乙丙丁【解析】答案:B。题干:金木水火土是烟锁池塘柳的偏旁部首。B项,人气是氧化的偏旁部首。易错干扰项是C项,因为纵向看,烟锁池塘柳和雾罩黄山松,金木水火土和东西南北中看起来很对应。但是解类比推理题的原则是先横后纵,就是先考虑横向关系,即题干或者选项内部关系,后考虑纵向关系,即题干与选项的关系,故该题目答案选B。四、造句法的本质是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阐明关系

所谓造句法,就是在类比推理解题过程中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阐明题干给出的几个词之间的关系,再用所造句子的关系套在备选项上进行验证,关系最贴近、最近似的备选项即为正确答案。【例1】茶水:茶壶:茶杯

A.乘客:公交车:出租车

B.杂志:书架:阅览室

C.人才:学校:企业

D.课本:书店:印刷厂【解析】答案:C。题干三个词都与茶有关系,可以运用造句法将三个词的关系表达出来:将茶壶里的茶水倒入到茶杯中。围绕茶水,茶壶与茶杯具有功能互补配套关系。C项也可以如此造句,将学校里的人才输送到企业中。围绕人才,学校与企业具有功能互补配套关系。故答案选C。【例2】冬天:寒冷:羽绒服

A.西北:贫困:开发

B.假期:休闲:电脑

C.四川:潮湿:辣椒

D.夏天:炎热:游泳【解析】答案:C。这道题目很多考生会用造句法来解:冬天寒冷,要穿羽绒服,西北贫困要开发,四川潮湿要吃辣椒,夏天炎热要游泳,造完句子发现ACD感觉都是对的。因为这只是简单的“小学生语文造句”,并没有深刻揭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造句法关键在于揭示逻辑关系,本题考点是:事物的特点,以及物品与其功能、作用、价值的关系。冬天的特点是寒冷,在冬天穿羽绒服可以抵御寒冷。潮湿是四川的特点,在四川吃辣椒可以祛除潮湿。A项的开发和D项的游泳都是动词,而不是一种名词(物品)。B项,电脑的作用不是休闲。故答案选C。第3章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着的两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例1】(2014联考-94)抑制:热情

A.滋润:喉咙

B.分散:注意

C.消除:声音

D.反转:方向【解析】答案:B。考点:主观与客观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抑制指向的对象是主观层面的热情,抑制属于量变的层面没有到达质变的层面;分散指向的对象是主观层面的注意,分散属于量变的层面没有到达质变的层面。

A项,滋润指向的对象是客观层面的喉咙,“润”意味着从干到湿,到达质变的层面;

C项,消除指向的对象是客观层面的声音,“除”意味着从有声音到无声音,到达质变的层面;

D项,反转指向的对象是客观层面的方向,“反”意味着从某一个方向到与其相反的方向,到达质变的层面;二、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例1】(2016国考)

重力对于( ),相当于( )对于昼夜交替

A.物体质量月圆月缺

B.潮汐地球公转

C.地球月球

D.自由落体地球自转【解析】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自由落体是由重力引起的,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故答案选D项。【例2】(2015联考)竞争:淘汰

A.惊吓:失色

B.疏忽:失算

C.亏损:失信

D.判断:失误【解析】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一因多果,后一结果是前面的原因引发的结果之一。竞争可能引发两种结果“淘汰或生存”,淘汰是结果之一。判断可能引发两种结果“正确或失误”,失误是结果之一。【例3】(2015联考)爆胎:事故:保险

A.旱灾:减产:补贴

B.前卫:时尚:流行

C.能源:电力:生产

D.论坛:交流:学术【解析】答案:A。考点:因果关系,因果链。爆胎导致事故发生可以得到保险。旱灾导致减产可以得到补贴。BCD三组词语不具有因果关系,故排除。【例4】(2015国考)经济赤字:收入:开支

A.债务纠纷:还钱:借钱

B.优胜劣汰:适应:淘汰

C.销售利润:进价:售价

D.背信弃义:诺言:谎言【解析】答案:C。考点:因果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开支大于收入就一定会产生经济赤字。售价大于进价就一定会产生销售利润。借钱大于还钱不一定产生债务纠纷。谎言多于诺言不一定产生背信弃义。淘汰多于适应不一定产生优胜劣汰。【例5】努力:成功:失败

A.生根:发芽:开花

B.耕耘:丰收:欠收

C.发展:城市:乡村

D.起诉:原告:被告【解析】答案:B。考点:因果关系。努力能造成成功和失败两种相反结果。耕耘能造成丰收和欠收两种相反结果。答案选B。【例6】失恋了:很痛苦

A.夜晚断电了:屋里黑

B.学问大:知识广

C.加油站:洗车房

D.开汽车:奔驰车【解析】答案:A。考点:因果关系。失恋了能造成很痛苦的结果。夜晚断电了能造成屋里黑的结果。答案选A。【例7】地震:核试验

A.天灾:人祸

B.辛迪加:垄断

C.感冒:洗澡

D.疾病:医生【解析】答案:C。考点:因果关系。核试验可能造成地震,是可能关系,洗澡有可能造成感冒。故答案选C。【例8】( )对于储蓄,相当于购物对于( )

A.邮政钱包

B.银行现金

C.积累花费

D.消费存款【解析】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消费导致储蓄减少,购物导致存款减少。【例9】肇事逃逸:法律严惩

A.欺人太甚:义气相投

B.兢兢业业:得到好评

C.态度粗鲁:脾气不好

D.志得意满:志气大长【解析】答案:B。考点:因果关系。肇事逃逸导致法律严惩,兢兢业业导致得到好评。【例10】努力:成功

A.原告:被告

B.耕耘:收获

C.城市:福利

D.扩招:失业【解析】答案:B。考点:因果关系。努力是成功的原因。耕耘是收获的原因。注意:扩招是失业的原因。但努力是成功,耕耘是收获最直接也最主要的原因,而扩招并不是失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例11】洪水:防汛

A.下雨:哭泣

B.春暖:花开

C.出国:谈判

D.发言:健忘【解析】答案:B。考点:因果关系。因为发洪水了,所以要开展防汛工作,因为春暖了,所以花开。【例12】震动:爆炸

A.音乐:钢琴

B.花开:春暖

C.独裁:灭亡

D.冬天:雪花【解析】答案:B。考点:因果关系。因为爆炸所以震动,因为春暖了,所以花开。【例13】下雨:路滑

A.晴天:太阳

B.伤心:痛苦

C.失望:高兴

D.播种:收获【解析】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因为下雨了,所以路滑;因为播种了,所以有收获。故选D。【例14】烈日:蝉鸣

A.飞雪:梅花

B.秋月:蛇眠

C.春风:稻谷

D.山洪:海啸【解析】答案:A。考点:因果关系。烈日有蝉鸣,飞雪梅花开。温度与蝉鸣,温度与梅花开存在因果联系。故答案选A。【例15】酬劳:服务

A.报复:伤害

B.接受:欢乐

C.文化:知识

D.打击:狂妄【解析】答案:A。考点:因果关系。因为提供了服务,所以会获得对方给的酬劳。因为伤害了对方,所以会遭到对方的报复。故答案选A。

B项的欢乐和接受,C项的文化和知识之间都不具有因果关系。D项狂妄之后不一定会遭到打击,不具有因果关系。【例16】萎靡不振对于( ),相当于( )对于食物

A.活力:丰衣足食

B.精力:饥寒交迫

C.毅力:饥不择食

D.动力:饥肠辘辘【解析】答案:D。考点:因果关系。因为缺乏动力而萎靡不振。因为缺乏食物而饥肠辘辘。故选D。易错项是B项,因为缺乏精力而疲惫不堪,因为缺乏衣食而饥寒交迫。三、整体与部分(整体与构成成分、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例1】(2015联考-92)著作:书:丛书

A.成语:词语:词汇

B.树:树林:森林

C.裙子:衣服:服装

D.人:人群:人民【解析】答案:B。考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著作组成书,书组成丛书。树组成树林,树林组成森林。【例2】(2009国考-87)考古:文物:博物馆

A.培训:员工:社会

B.耕种:庄稼:土地

C.贸易:商品:工厂

D.教育:人才:企业【解析】答案:D。考古工作的目的是发现和研究文物,而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构成要素,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构成要素,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D项正确。其余选项不存在核心构成要素的关系,都不能与题干类比。【例3】(2009国考-88)电梯:大厦:城市

A.肥皂:浴室:客厅

B.水草:小溪:山谷

C.飞禽:走兽:森林

D.奶牛:牛奶:超市【解析】答案:B。电梯是大厦的组成部分,大厦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水草是小溪的组成部分,小溪是山谷的组成部分。因此,B项正确。浴室与客厅为全异关系,A项不对。飞禽与走兽是反对关系,C项不对。奶牛与牛奶是全异关系,D项不对。【例4】(2008国考-83)岩石:矿物:成分

A.森林:树木:木材

B.黏土:沙子:石头

C.器官:组织:功能

D.酒精:饮料:果汁【解析】答案:C。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而矿物存在各种成分;器官由组织构成,而组织存在各种功能。因此,答案选C项。【例5】(2008国考-81)国家:政府:行政

A.公司:经理部:经理

B.野战军:作战部:参谋

C.董事会:经理部:职员

D.总司令:军官:命令【解析】答案:B。政府是国家的构成部分,政府具有行政职能;作战部是野战军的构成部分。作战部具有参谋职能。B项正确。【例6】(2007国考-77)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氧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解析】答案:B。阳光里含有紫外线,考查的是包含关系。而海水中含有氧化钠。所以选B.电脑是产生辐射,不是包含辐射。微波炉可以产生微波,不是包含微波。混合物虽然由单质构成,但这是个抽象概念,没有指具体物质。因此,排除A.C.D项。【例7】(2006国考-72)海:水

A.写作:小说

B.太阳:光

C.画家:图画

D.旋律:音符【解析】答案:D。水是海的组成部分,音符是旋律是组成部分。光不是太阳的组成部分,光是太阳发出的。故答案选D。【例8】(2006国考-77)电脑:鼠标

A.水壶:茶杯

B.手机:短信

C.船:锚

D.录音机:磁带【解析】答案:C。鼠标是电脑的一个组成部分,锚是船的一个组成部分。故答案选C。

水壶与茶杯都属于茶具,存在反对关系。短信只是手机的一个功能,磁带需要在录音机中播放,并不是录音机的组成部分。【例9】毛衣对于( ),相当于,奶粉对于( )

A.羊毛 白糖

B.毛线 酸奶

C.编织 冲泡

D.服饰 牛奶【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成分关系。有的毛衣里含有羊毛的成分;有的奶粉中含有白糖的成分。能构成类比关系的只有A项。C项虽然可构成动宾关系,但毛衣是编织这一动作的最终结果,奶粉并不是冲泡这一动作的最终结果,牛奶才是。【例10】氏族:部落

A.氯化氢:盐酸

B.短篇小说:小说

C.市场经济:商品经济

D.导弹:直升机【解析】答案:A。氏族是部落的构成要素,氯化氢是盐酸的主要成分,二者规律接近;B项中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类,而不是小说的构成要素;C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不同范畴的概念,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来说的,是一种经济手段,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来说的,是一种经济形态;D项导弹不是直升机的构成要素。【例11】封面:书本

A.政治:统治

B.宗教:上层建筑

C.雇员:工厂

D.毛笔:宣纸【解析】答案:C。封面是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雇员是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本题有争议,也有人认为:宗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答案选B。本书认为选C更贴切)【例12】鸟:翅膀

A.羊:狗

B.鱼:鳍

C.蝉:知了

D.牛:草【解析】答案:B。鸟与翅膀存在整体与构成部分的关系。鱼与鳍也存在整体与其构成部分的关系,故答案选B。【例13】(2015国考-92)八卦:乾坤

A.九族:师生

B.七情:情志

C.五音:宫商

D.四书:五经【解析】答案:C.总称与构成部分的关系。八卦是乾卦、坤卦、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兑卦的总称;五音是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的总称。

九族与师生是交叉关系。情志是指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七情。七情是情志的别称。四书和五经是全异关系。【例14】(2015国考-93)春夏秋冬:四季

A.喜怒哀乐:情绪

B.赤橙黄绿:颜色

C.早中晚:一天

D.东南西北:四方【解析】答案:D.总称与构成部分的关系。四季是春、夏、秋、冬的总称,春、夏、秋、冬构成四季;四方是东、南、西、北的总称,东、南、西、北构成四方。A.B.C都是包含关系。【例15】(2015河南)航空母舰 对于( )相当于 潜艇 对于( )

A.巡洋舰 导弹

B.舰载机 鱼雷

C.常规动力 核动力

D.远程偷袭 协同攻击【解析】答案:B。考点;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B项代入后,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组成部分,鱼雷是潜艇的组成部分。因此本题答案选B。【例16】【2006江苏】手指:手

A.春天:刮风

B.树叶:树

C.头发:梳子

D.运动:流汗【解析】答案:B。考点;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手指是手的组成部分,树叶是树的组成部分。因此本题答案选B。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例1】(2013国考-100)新月:满月:残月

A.生产:销售:消费

B.含苞:怒放:凋零

C.早晨:中午:夜晚

D.春困:秋乏:冬眠【解析】答案:B。同一对象的发展过程,新月、满月、残月都是指月亮在一个周期的发展经历。含苞、怒放、凋零都是指花在一个周期的发展过程。【例2】(2008国考-79)蛹:蝶

A.丑小鸭:白天鹅

B.胚胎:婴儿

C.种子:花朵

D.蝌蚪:青蛙【解析】答案:D。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从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虫体形态叫蛹,而蝶是一种成虫。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而青蛙是成体,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可见,蝌蚪变为青蛙与蛹变成蝶一样都要经过变态发育过程。因此,D项为答案。其余选项都不存在变态发育。【例3】(2006国考-78)食物中毒:蘑菇

A.矿难:煤炭

B.高血压:血压计

C.球场骚乱:警察

D.海啸:地震【解析】答案:A。“吃蘑菇”可能产生“食物中毒”。“挖煤炭”可能产生“矿难”。都属于人为现象,需要人的行为介入。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地震”和“海啸”属于自然现象,不需要人的行为介入。所以答案选A。【例4】植物:授粉:结果

A.米酒:发酵:保鲜

B.绿茶:采摘:加工

C.灯丝:导电:发光

D.石油:加热:沉积【解析】答案:C。植物经过授粉这个过程得到结果(结出果实)这个结果。灯丝经过导电这个过程得到发光这个结果。B项,绿茶经过采摘这个过程不是得到加工这个结果。故排除B。第4章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事理关系一、事物与其功能、作用、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与有什么用的关系)【例1】(2015联考-86)港湾:停泊

A.基因:遗传

B.法庭:诉讼

C.电缆:发电

D.公路:运输【解析】答案:D。考点:交通设施与功能作用的关系。港湾是供船舶停泊的交通设施,公路是供汽车运输的交通设施。【例2】(2015联考-94)海关:检查:关税

A.光缆:通讯:网速

B.过滤:净化:饮用

C.树林:氧气:健康

D.沙漠:骆驼:运输【解析】答案:A。考点:功能作用。海关的功能是检查,管控关税。光缆的作用是通讯,控制网速。【例3】(2015国考-99)存折 对于( ),相当于 栅栏 对于( )

A.储户 牛羊

B.存款 绿地

C.虚拟 实物

D.银行卡 围墙【解析】答案:D。存折和银行卡具有相同的功能,栅栏(zhàlán)和围墙具有相同的功能。【例4】(2014联考-95)( )对于汽车,相对于开关对于( )

A.轮胎:电门

B.汽油:电灯

C.飞机:电池

D.钥匙:电视【解析】答案:D。考点:功能作用。钥匙具有控制汽车的功能;开关具有控制电视的功能。故答案选D。

A项,轮胎是汽车的构成部分,电门即开关;

B项,汽油是汽车的燃料,开关具有控制电灯的功能;

C项,飞机和汽车都属于交通工具,开关属于控制器,电池属于能源储存器;【例5】(2014联考-89)药物:胶囊

A.桌椅:桌面

B.电脑:屏幕

C.书本:封面

D.物品:木箱【解析】答案:D。考点:功能作用。胶囊是装药物的容器;木箱是装物品的容器。

A项,B项,C项,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例6】(2014联考-90)照片:留念

A.文件:机密

B.古董:珍藏

C.日记:记载

D.书籍:查阅【解析】答案:C。考点:功能作用。照片具有留念的功能;日记具有记载的功能。

A项,机密文件;B项,珍藏古董;D项,查阅书籍;都不符合功能作用的关系。【例7】(2014联考-91)戒烟:疾病

A.酒驾:事故

B.核对:差错

C.过失:反思

D.斟酌:顾虑【解析】答案:B。考点:价值功能作用。戒烟有利于减少疾病;核对有利于减少差错。

A项,酒驾可能增加事故(不利影响);C项,反思过失;D项,斟酌顾虑;都不符合题干的价值功能作用的关系。【例8】(2014国考-101)红茶:发酵:保健

A.丝绸:染色:收藏

B.玉镯:磨制:装饰

C.石油:蒸馏:燃烧

D.中药:采摘:治病【解析】答案:B。考点:物品的加工工艺与功用的关系。红茶是经过发酵制成的,具有保健作用;玉镯是经过磨制成的,具有装饰作用。故答案选B。【例9】(2013国考-97)火炬:蜡烛

A.中药:药材

B.矿石:煤炭

C.棉布:丝绸

D.扇子:蚊香【解析】答案:C。考点:具有共同的功能作用和特征。火炬、蜡烛都可以燃烧都可以照明。棉布、丝绸都可以做衣服都是纺织品。注意扇子和蚊香虽然都可以对付蚊子但是扇子是要手动的、蚊香是要燃烧的,特征不同。【例10】(2013国考-98)X光片:骨折

A.卫星云图:降雨

B.科普图书:知识

C.电子导航:路线

D.饮食习惯:健康【解析】答案:A。考点:具有共同的功能作用和特征。X光片可以发现骨折,X光片是光学图像。卫星云图可以发现降雨,卫星云图也是光学图像。【例11】(2011国考-104)治疗:患者:医院

A.付款:顾客:商场

B.观看:观众:影院

C.判罚:裁判:赛场

D.改造:罪犯:监狱【解析】答案:D。医院的功能是治疗患者,类似的是,监狱的功能是改造罪犯。【例12】(2010国考-78)骨骼 对于( ),相当于( )对于房屋

A.人体 梁柱

B.上肢 窗户

C.关节 钢筋

D.肌肉 电梯【解析】答案:A。人体中的骨髂的支撑作用类似于房屋中的梁柱的支撑作用,故答案选A。【例13】(2010国考-79)( )对于大脑,相当于资料对于( )

A.智力 书籍

B.记忆 硬盘

C.细胞 图书馆

D.学习 阅读【解析】答案:B。大脑的记忆功能类似于硬盘储存资料的功能,故答案选B。【例14】(2010国考-80)( )对于建筑,相当于计划对于( )

A.设计 成果

B.图纸 工作

C.材料 战略

D.施工 目标【解析】答案:B。建筑图纸是建筑施工的依据,工作计划是开展工作的依据。建筑图纸的作用,相当于工作计划的作用,故答案选B。【例15】(2009国考-82)( )对于 行动,相当于( )对于 航行

A.目标 灯塔

B.信心 风帆

C.激情 桅杆

D.毅力 水手【解析】答案:A。目标的作用在于指引行动,灯塔的作用在于指引航行。故答案选A。【例16】(2009国考-84)( )对于手机,相当于交流对于( )

A.电视 文学

B.电脑 文化

C.信号 文字

D.通讯 语言【解析】答案:D。手机的功能是通讯,语言的功能是交流。故答案选D。【例17】(2008国考-76)法律:约束

A.新闻:广播

B.政策:规范

C.历史:借鉴

D.制度:学问【解析】答案:B。法律具有约束作用,法律是用来约束人或组织的行为的。同样,政策可发挥规范作用,政策是用来规范人或组织的行为的。故答案选B。【例18】(2007国考-81)时钟:手表

A.电脑:鼠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