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学生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2 18:30:52

点击下载

作者:柳炳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信息类学生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信息类学生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试读:

内容简介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审核本科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本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设计教材章节,详细阐述了毕业设计的选题、文献的获取和查阅、开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以及毕业答辩等环节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等。为方便读者参考和学习,本书在最后提供了毕业论文的范文及毕业设计相关表格。本书内容完整、范例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信息类毕业生开展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教材,也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参考用书。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信息类学生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柳炳祥,李娟主编.—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1

ISBN 978-7-121-35663-6

Ⅰ.①信… Ⅱ.①柳…②李… Ⅲ.①电子计算机-毕业实践-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②电子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Ⅳ.①G642.477 ②TP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75917号

策划编辑:祁玉芹

责任编辑:祁玉芹

印  刷:中国电影出版社印刷厂

装  订:中国电影出版社印刷厂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 100036

开  本:787×1092 1/16 印张:11 字数:261千字

版  次:2019年1月第1版

印  次:2019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8.00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88258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qiyuqin@phei.com.cn。第1章 绪 论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其综合性、创造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作为本科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它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工作,能有效保证毕业设计的目标和质量,对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及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 毕业设计的性质

毕业设计是培养本科生知识综合运用、工程实践、理论研究和创意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本科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确定课题的明确需求和目标后,按照类似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从课题调研、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和软硬件平台选择到具体实现方法等课题环节展开工作,完成课题设计任务及过程材料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形成书面表达形式。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的知识面、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相关。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深化领域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能通过项目化管理提高交流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为将来面对更加复杂的课题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既是学习过程,也是实践过程。其成果体现了学生的综合水平,表现在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工作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1.2 毕业设计的目标

毕业设计是一门必修课,不仅对学生毕业成绩的高低和能否毕业取得学位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工作及素质培养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目标如下。(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和综合化。(2)使学生获得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课题设计、工程制图、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以及工具书使用等基本工作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4)使学生树立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和观点,以及科学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具有创新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5)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编写报告,以及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6)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一定的综合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技能解决和完成一定复杂程度的工程设计与科学研究的能力。1.3 毕业设计的要求

对学生而言,应该充分理解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在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答辩的各个环节中都完整地参与其中;同时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做好项目中安排的任务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1)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并将其用于分析和解决所选课题中的具体问题。(2)在实现课题过程中自学完成课题所需的相关知识,掌握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对课题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坚持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4)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选课题。1.4 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其资格如下。(1)具有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或硕士(含)以上学位者。(2)校外指导教师必须符合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规定,并出具其所在单位介绍信和本人的确认书,交学校审查并认可。(3)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本科生学生人数原则上毕业设计不得超过8名,毕业论文不得超过6名。

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如下。(1)提出毕业设计课题,并填写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2)根据课题的性质和要求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在学生进入课题前填写下发给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3)向学生介绍毕业设计的工作和研究方法,并且提供有关参考书目或文献资料,审查学生拟订的设计方案或写作提纲。(4)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调查研究、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实验研究、上机计算、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等各项工作。(5)在毕业设计内容上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如应该完成的计算工作、整理各项实验数据、查阅中外文资料、开发软硬件、绘制图纸、文献综述,以及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等。(6)按时审阅完成学生的毕业设计初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7)必须在学生答辩前审查完成毕业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资料、实验报告和图纸,以及论文等),并认真填写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8)实事求是地向答辩委员会写出对学生工作态度、能力、毕业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等评语,以及意见和建议等。(9)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答辩工作。(10)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答辩时间每周不得少于两次,每次不得少于两小时。(11)在校外单位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应代表学校同有关单位一起落实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工作,并妥善处理好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12)整理学生毕业设计材料后交学院归档。

指导教师因公或因病请假应事先向学生布置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超过两周者应向院(系)领导申请及时调整指导教师。1.5 毕业设计的过程环节

目前各教学管理部门一般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机制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即“事先可知、过程可见及事后可查”,对各个环节评价“有据可依”。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可分为普通环节和控制环节两部分,包括公布课题、选题、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参考文献、外文翻译和文字综述、开题、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毕业论文撰写、论文审查(查重)、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等12个环节,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1.5.1 普通环节

毕业设计的普通环节包括公布课题、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查阅参考文献、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最后的成绩评定等7个阶段。(1)公布课题。

毕业设计课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后由学生选择,或者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拟订,但必须说明选题的理由、具备的条件及应达到的要求。毕业设计题目不能空洞、过大且不具体,可为理论分析(最好有程序实现或模拟仿真),也可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2)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下达,它是指导教师对课题内容和进度安排等的一个重要的书面材料。也是下达给学生的任务约定,因此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始终。其中一般包括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任务、背景、工具、软硬件环境、成果、进度计划和指定参考文献等。(3)查阅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指与学科相关的图书和论文等资料,完成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需要吸收他人的知识,为此需要查找和阅读文献。指导教师一般会在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时指定若干篇参考文献,其余的参考文献需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行查阅。(4)外文翻译和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阅读和翻译外文文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领域,尤其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等领域较新和较好的文献往往都是外文文献,借鉴一些外文文献可以体验最新的领域综述。外文翻译各学校规定不同,一般要求翻译外文文献1~2篇(翻译文字数在3 000~6 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指在阅读某一类主题的相关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和融会贯通,以及综合分析和评价而撰写的综述性文章,好的文献综述可以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部分是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中心所在,是学生的主要实践环节。按照项目化管理和系统工程学方法,毕业设计一般可以分为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实现、系统调试和系统实施等阶段,最后要通过相关的测试和验收。(6)撰写毕业论文。

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总结。毕业论文应该描述课题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实现工具和测试数据等,要在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提升并按照规定的格式系统地阐述。(7)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的主要根据:一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相关材料的质量;二是毕业答辩的表现,一般认为答辩表现不应低于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相关材料的质量。1.5.2 控制环节

毕业设计的控制环节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审查(查重)和毕业答辩等5个环节。(1)选题。

选题即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此时由师生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对选择课题的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擅长编程等;学生应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考虑实验条件是否可行,以及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方向是否相关等因素。(2)开题。

开题是学生在选定课题后,在查阅文献和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的关于课题如何实施的基本工作方案和计划书,通常包含一份Word文档和一份汇报PPT,内容应该包括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验方案、进度计划和预期成果等。(3)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在毕业设计期间组织的检查,通常为了及时了解和督促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以便指导教师有效安排随后的毕业设计实验、资料和材料管理等,确保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4)论文审查(查重)。

毕业设计论文的审查一般包括内容、格式和查重3个方面,内容上要能反映毕业设计的各个方面,突出体现论文撰写者所做的工作,一般要求在理论上有深化和总结;格式规范则要求严格按照本校规定的毕业设计撰写规范,要求表达通顺、图文整洁和逻辑清晰;查重是为了防止学生过度参考或引用他人的文献和工作,防范学术不端而进行的一项工作,一般要求毕业论文的重复率小于15%。(5)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时一般采用学生先向答辩教师陈述毕业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标,答辩教师就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以此来考察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以及计算方法、实验方法和测试方法的能力,最后给出毕业答辩的成绩。

实际上有些学校为了便于对控制环节实施管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有专门的一份材料,称为“毕业设计进展记录情况”。每完成一个控制环节指导教师都需要在工作记录卡上签字,其基本样式参见附录。1.6 毕业设计注意事项

毕业设计不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毕业成绩,对今后的升学和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应该正确严肃地对待,需要注意如下相关事项。(1)利用毕业设计的机会极大地锻炼自己,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各方面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尽量尝试各种可能。(2)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全心投入,以争取发挥最好的水平。(3)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不完全依赖于指导教师。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向来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不仅是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分依据,而且是得到各用人单位重视的重要考核要素。(4)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制订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内容。第2章 毕业设计选题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即在毕业设计之前选择并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课题。这是完成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毕业设计的价值和效用。选题的过程就是决定毕业设计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以及最后完成质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做什么”的问题,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做什么”不明确,那么“怎么做”就无从谈起,能否正确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成败。

信息科学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必须符合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即围绕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通常由学校的教师或毕业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提出,由学生自愿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与教师讨论后经专业教研室讨论确定,并报院和系审批确定。2.1 课题类别

毕业设计课题首先应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教学要求为依据并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深化教学内容。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要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要紧密结合实际,要尽量真题真做,要与毕业生将来可能服务工作单位的实际相结合。

毕业设计课题分类方法多样,常用的是依据课题最终目的和课题侧重点两种分类方法。

1.依据课题最终目的分类

依据课题的最终目的不同,可以大致分成以下5类。(1)完成教学训练的基本课题。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以完成教学培养为目的,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模拟仿真和硬件实验等加深基本概念,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开发新的思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实验。成功的案例通常会在日后转入教学讲义中,使后面的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相关难点。例如,模拟数据结构与算法网上学习系统设计、局域网综合布线设计,以及微信APP的开发实现等。(2)教师科研的一部分。

教师横向或纵向接收的科研任务往往很大,学生可以辅助教师完成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该类题目因为难度比较大,所以划分任务一般不宜太大。可以几名同学合作,每人完成一小部分,衔接起来成为一个较大的任务。鉴于毕业设计时间不长,一届学生可以完成一个阶段任务,由下一届同学接着完成剩余部分。例如,陶瓷图案网络协同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古陶瓷断源断代分析系统的研究,以及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3)完成一项电子制作实践。

这类课题一般从阅读文献开始,经过方案论证、模拟仿真、设计板图、元器件准备和制版等步骤,最后安装调试。这类课题能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训练,指导教师应该熟悉题目完成的每一个环节,以便于掌握毕业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例如,单片机语音三极管放大倍数测量仪的研究与开发、基于PCB元件库编辑器的PCB元件创建方法的研究和基于HPI的DSP与PC通信设计等。(4)现实生产和科研。

这类课题是企业和公司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一般是工程型的课题,因而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真刀真枪”的课题。这类课题对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以及严肃认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等都极为有益。因为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经历一个工程开发基本过程的完整训练,学会工程实践课题的开题方法、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参考文献的查找方法、开发方案的选定、系统制作和调试,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学生可能学到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对由于工作失误带来的损失也都会有切身感受。这类课题选择指导教师很重要,对于企业或公司而言,这类课题可以安排将要到该单位就业的学生去做。可以先做一个完整部分,待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这样对学生自身的进步提高、尽快熟悉了解工作单位的环境,以及方便日后工作开展很有帮助。例如,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某某公司财务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以及某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仿真方法与研究等。(5)研究性课题。

这类课题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专业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大量地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新理论和新方法等,从而掌握新技术和新理论,消化吸收后写出较好的技术综述。其中可以包括重新论证已有的理论或技术,探索或创新这些理论和技术在新领域中的运用。即提出新的见解或实施方案,研究成果可能在相关学报上发表或申请专利。例如,深度学习算法在古陶瓷断源断代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下一代无线网络QoS研究与设计和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设计等。

2.依据课题的侧重点分类

毕业设计依据课题的侧重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5类。(1)工程设计型。

这类课题指在正式开始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求预先制定的方案或图样。其特点是根据给出的目的参考有关资料后能按照规定的技术指标设计工程图纸和编写软件,并在一定条件下可根据设计的图纸施工。例如,企业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2)工程技术型。

这类课题有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种类型,硬件设计是以硬件实体来体现毕业设计的成果;软件设计则利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完成工程技术要求的设计。这一类型的设计是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指标要求在调研现场(或客观环境)、有关产品设备及仪表等之后通过计算落实到设备的选型配套、施工图纸的绘制、对施工要求及投资的说明上,最后写出设计报告,如某某学校局域网的设计与组建等。(3)实验研究型。

这类题目包含探索和研讨性的内容,并且有待通过实验研究的手段揭示其内在的本质,从而科学地得出正确的结果。

实验研究型选题的范围和领域一般包括研究与探讨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科研方向,以及新的理论和实际装置,也可包括研制新的实验设备装置及家用电工电子产品等。(4)软件开发型。

这类题目围绕要求实现的功能编写出若干程序来体现设计成果,主要涉及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交换及通信网的软件系统和微处理器专用芯片的软件设计等。例如,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和基于B/S的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5)理论研究型。

理论研究型课题有时也称为“毕业论文”,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于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调查客观事物和现象、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通过归纳、演绎和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如深度学习算法研究等。2.2 选题原则

要做好毕业设计,首先选题要恰当。为此必须明确选题原则。本科生在选择题目时,要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量力性和可行性原则等,具体应该注意下列事项。(1)专业需求是首位,创新发展是重点。

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将进入与在校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单位,那么在作为学生与职场人的关键转折时期,即毕业设计时选择有专业价值、技术含量高和有长远发展意义的课题都能使自己在事业的起点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有明确的就业志愿或者已经签约就业岗位,最好选择与就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课题。(2)兴趣是动力。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极大地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充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在解决专业难题时事半功倍。(3)工作量适度,难度适宜。

毕业设计课题分配的原则是一人一题,个别大型课题允许多个学生在独立完成各自部分的基础上配合完成,即每个学生必须承担该大型课题的独立子课题。在保证满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多做课题来锻炼和提高自己,但不能好高骛远,片面追求高、新、大和难的课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每个人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毕竟是有时间和能力限制的,合适的选题以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任务为宜。(4)反复权衡,多做交流。慎重选择,切忌草率。

意向性选择课题以后应对该课题做初步的调研,如资料的可能占有度、设计所需的软硬件条件和技术参数的实现可能性等。与指导教师交谈对题目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合适做此课题。参考周围其他同学的设计课题,了解对自己完成课题有无启发和帮助。这些工作可以避免前期选题失误,又可以为下一步的详细调研奠定基础。在选题期限内一旦发现无法完成课题,应该立即调整或改选其他课题。(5)衡量价值,体现成果。

毕业设计要有价值意义,最终能有成果体现最优。这就要求选题的重点应该放在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所选课题应有需求背景,针对实际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课题的内容要有可行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设计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得出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和现有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原则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教师指定的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必须经历的过程。2.3 选题注意事项

选择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从毕业设计的目和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的专业建设、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力求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的选题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

题目太大把握不住,难以深入,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料,不仅要有局部,还要有全局性的资料。不仅要有某一方面,还要有综合性的资料。而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资料的处理往往驾驭不了,即容易造成资料堆积或过于散乱。

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例如,铁路客运站系统设计、铁路客运站站内信息系统设计和铁路客运站旅客订票系统设计3个题目,第1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铁路客运站系统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客运站站内系统、站外系统、旅客信息系统、工作人员人事系统和铁路调度系统等均包含在内。一个设计如果要涉及如此多的内容,则不容易做好;第2个题目比起第1个题目来要小一点,但站内系统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设计,做起来还嫌太大;第3个题目抓住了站内旅客订票这一侧面,角度小且针对性强,容易进行深入研究。(2)难易适中。

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综合训练。多数学生比较缺乏实践经验,如果选择题目过难,会使得面对课题无从下手,造成每一步都需要麻烦指导教师。即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导致自身锻炼不够且收获小,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锻炼目的。

若毕业设计题目过于简单,设计任务不饱满,则在大部分的时间内无事可做,同样达不到毕业设计锻炼的目的。

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有“量力而行”的自知之明。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想通过毕业设计的实施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和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那么一旦开始很可能陷入中途而止的被动境地。从而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容易使自己失去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设计题目选得过于容易,则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目的。(3)充实薄弱环节。

每个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掌握不全面和不完整的情况,需要毕业后继续学习。但参加工作后学习条件往往比不上学校,继续学习会遇到不少的困难。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抓住最后一个学习机会,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可以有意识地针对自己学习上存在的薄弱环节选择课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利用毕业设计的有限时间充实自己所学的知识。(4)提倡创新。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理论对于本科生几乎是高山仰止且可望不可即的奢望,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可以达到的。

·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

·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

· 推翻前人定论。

· 对已有资料做出创造性综合。

· 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对新问题做出新的解释和新的结论。(5)考虑保障条件。

为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对指导教师、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开展毕业设计的必要条件都应能给予满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放开,并实行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出于不同的目的,要求学生到本单位做毕业设计的情况越来越多。学生所去的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毕业设计条件,包括有合格的指导教师和基本的仪器设备等,以保证学生得到毕业设计的锻炼,离开本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会给学生带来困难。2.4 毕业设计任务书

在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将从指导教师处获得毕业设计任务书,它是由指导教师根据课题拟定的设计文件,经过审核后下达给学生。其中一般包括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内容、基本要求、设计条件及参考资料等,是师生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依据。

毕业设计任务书中各项内容要求如下。

1.毕业设计的内容(1)题目。(2)本课题的总体介绍。(3)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4)课题的具体任务和计划进度。(5)推荐的参考文献。

2.毕业设计的要求与数据(1)学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本理论的要求,以及完成该课题必须重点研究、攻克的关键问题和理论,或在进行该课题过程中首先应该研究的问题和理论。(2)针对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提出要求。(3)对完成课题内容的具体要求。(4)课题中要完成的主要技术指标。

3.毕业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用英语撰写毕业设计的详细摘要和关键词。(2)独立完成不少于4万个字符的专业外文文献的翻译工作。(3)完成规定字数的毕业论文。(4)各校、各系和各专业的其他要求完成的具体工作。

4.毕业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般要求收集的指定参考文献数量大于5项,并指定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参考文献。

5.毕业设计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按照要求罗列毕业设计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

毕业设计任务书的格式示例见附录。2.5 常见选题示例

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类

参考示例如下。(1)基于移动平台的小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2)基于校园网的试卷管理与试卷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高校学生科技竞赛信息管理系统开发。(4)高校秋季运动会综合管理系统。(5)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系统。(6)基于MVC模式的大学专业双向选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软件设计类

参考示例如下。(1)高校新生入学报到管理系统。(2)“陶大”大学生奖学金评定系统。(3)Android平台小游戏开发——俄罗斯方块。(4)基于Webgl的三维个性化装饰系统。(5)基于J2SE的PC游戏开发——拼图游戏。

3.网站规划与建设类

参考示例如下。(1)基于Web的江西省儿童预防接种系统设计与实现。(2)某某医院在线挂号系统。(3)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平台设计与开发。(5)基于H5的书法学习Web APP开发。(6)基于校园网的试卷管理与试卷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4.其他类

参考示例如下。(1)陶瓷产品评价网。(2)VR云景环视。(3)基于Html5“妆分享”的轻应用。(4)社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5)企业员工奖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3章 参考文献3.1 参考文献著录3.1.1 著录原则

撰写毕业论文时,在其中提及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即为参考或引用,因为从科研的规律来讲,任何研究都不会凭空产生,一定要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所以在论文中引用、参考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也是必需的。它表明作者对与自身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从中能够发现该课题目前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目前解决不了,课题可能的前景是什么,这些可以说明作者站在怎样的一个高度并以什么作为研究的起点。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则很难证明作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因此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不仅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与承认,也展示作者阅读量的大小。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如下。(1)只著录最必要和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作者阅读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如果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即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中发表的文献。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3)引用的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4)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论文作者必须严格遵循已有的国际和国家标准。(5)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3.1.2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的项目如下。(1)主要责任者: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和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其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者,姓名前后应遵循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项可省略。(2)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主要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和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表3-1~表3-3所示的各种参考文献类型。表3-1 常用文献类型单字母标识表3-2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双字母标识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表3-3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参考文献标识(4)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和卷期号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和国名等。如果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则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者为出版社名,可按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著录,如IRRI(原标识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遇其他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括号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报纸和专利文献要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期刊的出版年份和卷号(期号)著录有3种形式,如1980,92(2):年,卷(期);1985(4):年(期); 1987,5:年,卷。(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的地址。(6)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应著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如为起止页,则在两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如10-12。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则应依次著录相应的引文所在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各次之间用“,”分隔。例如,1987:25-30,40,101-120。3.1.3 文后参考文献编写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依次列表于文后,表中以“参考文献”居中排列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每一序号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例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当用“等”字表示省略作者时,“等”字前应有逗号。不管是顺序编码制,还是作者-出版年制,每条参考文献中都应著录文献类型标志(如[J]、[M]、[C]和[N]等)。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圆点“.”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期刊:著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著者.论文题名[A].论文集编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著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2)外文文献: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和中文文献基本相同。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3.1.4 参考文献示例

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2012.

[5] Gill,R.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London: Macmillan,2115.(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4):62-67.

[7] Heider,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09(3):62-67.(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8]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468-471.

[9] Spivak,G.Can the Subaltern Speak?[A].In C.Nelson & L.Grossberg(eds.).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8,pp.271-313.(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0]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2008-12-25(10).

[11] French,W.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Atlantic Weekly,2017-8-15(33).(5)国际和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2] GB/T 16159-201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6)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2009-07-26(7)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和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4]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2013-2014).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6.(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9)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 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则第1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2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例如,Frank Norris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F.& I.Gordon.”。

· 书名和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3.1.5 使用Word编写参考文献的技巧

使用Word编写参考文献时,可以采用插入“脚注和尾注”或“插入交叉引用”的方法来编写,这里以使用Word 2010插入交叉引用来实现参考文献编写为例,主要步骤如下。(1)在编写参考文献的章节先输入引用的参考文献,如图3.1所示。图3.1 输入参考文献内容(2)为输入的文献内容设置项目编号,单击如图3.2所示的“编号”下拉列表框中的“定义新编号格式”,在弹出的“定义新编号格式”对话框中修改编号格式,这里修改为“[1]”,在“对齐方式”列表框中选择“左对齐”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果如图3.2所示。图3.2 设置参考文献(3)将参考文献的标注加到文中对应处,首先将光标定位到要插入引用的位置,然后选择“插入”|“交叉引用”选项,弹出“交叉引用”对话框。(4)选择引用类型为“编号项”,引用内容为“段落编号(无上下文)”,再在引用“哪一个编号项”对应的列表框中选中具体引用的编号项,(5)单击“插入”按钮,如图3-2所示。图3.2 插入交叉引用(6)选中插入的编号“[1]”,然后选择“开始”|“上标”选项,得到上标形式的标注。

到此一个参考文献就编写完成了,重复上述步骤可不断地编写参考文献。3.2 文献检索3.2.1 定义

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保存信息,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

狭义检索(Retrieval)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相关文献的过程。这里的文献集合不是通常所指的文献本身,而是关于文献的信息或文献的线索。

广义的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Storage and Retrieval)、信息存储是将大量无序的信息集中起来,根据信息源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经过整理、分类、浓缩、标引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数据库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检索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特定信息的过程。3.2.2 文献等级分类

文献等级分类如下。(1)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形成正规载体的一种文献形式,如书信、手稿、会议记录和笔记等。现在其内涵引申为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和谈话记录等,其特点是客观性,零散性和不成熟性。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和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它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忽略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以及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它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的工具性文献,如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和电子百科等。3.2.3 文献检索语言

文献检索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用于各种检索工具的编制和使用,并为检索系统提供一种统一,作为基准并用于信息交流的一种符号化或词语化的专用语言。

检索语言按原理可分为如下3大类。(1)分类语言。

它将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的大量概念按其所属的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成为基本反映通常科学知识分类体系的逻辑系统,并用号码(分类号)来表示概念及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甚至还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检索语言。《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图书分类法的基础,其中图法把一切知识门类按“五分法”分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综合性图书这5大部类,在此基础上建构成由22个大类组成的体系系列。(2)主题语言。

主题语言指经过控制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并需要规范的语词,主题词表是主题词语言的体现,其中的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和查找文献的依据。(3)关键词语言。

关键词语言指从文献内容中提取的关键词,这些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和查找目录索引的依据。关键词不需要规范化,也不需要将关键词表作为标引和查找图书资料的工具。3.2.4 文献检索途径

文献检索途径如下。(1)著者途径。

许多检索系统备有著者索引和机构(机构著者或著者所在机构)索引,专利文献检索系统有专利权人索引,利用这些索引从著者、编者、译者、专利权人的姓名或机关团体名称字顺进行检索的途径统称为“著者途径”。一些检索系统中还提供按题名字顺检索的途径,如书名和刊名目录。例如,《物流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2)分类途径。

按学科分类体系来检索文献,这一途径以知识体系为中心分类排检。因此比较能体现学科系统性,并反映学科与事物的隶属、派生与平行的关系。从而便于我们从学科所属范围来查找文献资料,并且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从分类途经检索文献资料主要是利用分类目录和分类索引。

中国图书馆分类目录如表3-1所示。表3-1 中国图书馆分类目录(3)主题途径。

主题途径通过反映文献资料内容的主题词来检索文献。由于可以集中反映一个主题的各方面文献资料,因而它便于读者对某一问题、事物和对象做全面系统的专题性研究,通过主题目录或索引即可查到同一主题各方面的文献资料。(4)引文途径。

文献所附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是文献的外表特征之一,利用这种引文编制的索引系统称为“引文索引系统”。它提供从被引论文检索引用论文的一种途径,即引文途径。(5)序号途径。

有些文献有特定的序号,如专利号、报告号、合同号、标准号、国际标准书号和刊号等,文献序号对于识别一定的文献具有明确、简短和唯一性特点,依此编成的各种序号索引可以提供按序号自身顺序检索文献信息的途径。3.2.5 文献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如下。(1)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 顺查法:指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

· 倒查法: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时间顺序利用检索工具检索文献的方法。其重点是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 抽查法: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进而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2)追溯法。

追溯法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3)循环法。

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分期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得到取长补短且相互配合而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3.2.6 计算机检索工具

计算机检索工具如下。(1)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杂志的简称,创刊于1961年,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Eugene Garfield于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Eugene Garfield仍是SCI的主编之一)。SCI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

SCI是一种国际性索引期刊,包括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类、40多个国家和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其中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2)EI。

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其中收录的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和水利等。(3)ISTP。

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以及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和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上述的SCI,EI,ISTP等收录的论文,除有专门的网络系统提供检索外,还有GOOGLE学术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等也可以作为文献检索的常用工具。(4)中国知网。

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中国知网(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发起,始于1999年6月。(5)维普网。

维普网建立于2000年,其所依赖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期刊数据库。3.3 阅读文献

论文写作非一日之功,要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前期一定要阅读大量文献,任何科研工作都是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行进的。一个刚入门的人以为可以抛开他人做过的一切而独创门派,这常常是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学习文献是一种传承,通过学习研究现有资料可以看清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文献阅读可将他人的知识积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阅读文献应该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到点的过程,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对象检索较全的文献,了解目前对这个专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或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并比较对于同一专题论点的发展。从而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步仔细阅读新的文献。3.3.1 阅读文献的意义

阅读文献的意义如下。(1)科研成果多是以文献形式记载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2)医学文献是提供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借鉴与交流的重要载体。(3)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都要通过文献查询了解课题的相关信息。(4)阅读文献是为了达到自己的长处与社会需要发生共振的效果,学习他人的成果也是理解自身长处的过程。(5)阅读文献不单纯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逐步提高学术鉴赏能力。(6)阅读文献是科研工作中追踪专题最新进展的基本方法。3.3.2 阅读文献的注意事项

阅读文献的注意事项如下。(1)给自己一个阅读的动力。

阅读文献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带着兴趣阅读要比每天固定的阅读习惯效果好很多。如果没有定下研究课题目标,为了寻找点子可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看的文献越多越好。如果每天都能从阅读文献中学习几点可取之处,那么看得越多个人的水平提高得越快,阅读时多想几个为什么就会拥有更多的内在阅读动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