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文素养:方法与演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6 08:29:31

点击下载

作者:祝春兰等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青年人文素养:方法与演练

青年人文素养:方法与演练试读:

“青年学出版工程”总序

青年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青年进行整体研究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它以青年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它的任务是揭示青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青年特殊需求的发生与引导的规律,从而为培养教育青年,发掘青年的潜能,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优先发展和积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 6—2025)》中也提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最早把青年作为研究对象,推动青年学发展的是心理学。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出版了史上第一部研究青年的专著《青春期》,书中首次提出“青春期危机”理论,由此开始了青年心理学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青年社会学兴起。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青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社会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投入青年运动、青年问题的研究中,各种调查报告、学术著作层出不穷,使青年研究、青年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文化人类学也开始介入青年研究,丰富充实了青年学的发展。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继出版《萨摩亚人的成年》等书之后,对世界青年运动做了深入研究,其晚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的研究》一书,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启了青年代际研究的先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研究在西方兴起,一些学者致力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如《仪式抵抗:战后英国青年亚文化》等。如今,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已经成为构建青年学学科体系重要的学科支撑和理论来源。

与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苏联、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青年学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征,青年研究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在我国,青年学学科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弗雷德·马赫列尔(Fred Mahler)的《青年问题与青年学》;1988年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这两部国外学者学术著作的翻译引入,加之当时社会上青年问题的大量出现,引发了国内开始有关建设中国特色青年学的探讨和研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研究及青年学发展的情况,我们大体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初,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严重,加上“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大批知青回城需要安置,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青年问题,这些青年问题催生并推动着青年研究。此后,以问题研究为导向、以应用性对策研究为指向的青年研究在我国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此时研究人员的来源渠道多元,有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人员(主要是共青团系统),也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者。这时的青年研究主要聚焦与青年问题有关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青年研究尚未进入学科化阶段,青年学的构建尚处于酝酿和准备之中。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一方面因为社会的发展对青年、青年现象及青年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因为受到国外青年学发展的影响和激励,我国的青年研究也开始从问题导向朝着学科化建设转向。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把青年学列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各级团校普遍开设了青年学课程或专题讲座。许多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开始涉足青年研究,他们借用各学科成熟的理论建构青年研究的框架和理论体系,对青年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开创性作用。这一时期出版了大批青年学论著,学界出现了青年学研究的小高潮。短短数年间,仅国内就先后出版了谷迎春、杨张乔的《青年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黄志坚的《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邱伟光、罗洪铁的《青年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金国华的《现代青年学》和《简明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邹学荣的《青年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吴焕荣、刘向英的《青年学与青年工作》(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以及熊建生的《青年学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8个版本。吴广川、陆建华还分别主编了两种版本的《青年学辞典》。这些成果对于激发全社会对青年问题、青年研究的关注,扩大青年学在学界的影响产生了积极作用。总的来看,这一阶段青年研究步入学科化建设时期,开始了青年学构建的初步尝试。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逐步兴起,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网络化进程日益加速,在此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的青年问题日益突出,青年研究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关注青年现实状态的实证研究取代了抽象的纯理论探讨,研究者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青年问题、青年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实证研究,为青年研究积累了大量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广泛吸收西方各种成熟的理论和学说,比较系统地实施较为规范的、社会意义上的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也越来越科学,更加注重在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中依循严格的学术规范,使青年研究的学术水平比早期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青年研究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趋势日益明显,从“经验型”研究范式转向“专业化”研究范式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进入青年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大批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研究论著,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学的学科化发展。随着理性化、实证化、多元化的综合性青年研究的稳步推进,青年学的学科化建设不断深入,中国特色青年学学科的建立呼之欲出。

回顾三十多年来我国青年研究及青年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无论从研究视角、方法、主题,还是从学科背景、研究队伍组成等各方面来看,青年研究及青年学的建设与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突破和创新,取得了巨大成绩。

从研究类型来看,青年研究正从最初主要服务于意识形态发展到力图将现实、政策与理论融会贯通,使研究具有客观性和学理性;从研究视角来看,青年研究从主要将青年视为“问题群体”、开展以治疗和拯救青年为目的的研究,发展为更趋多元化、更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研究;从学科背景上看,研究者为弥补青年研究长期存在的理论贫血和“拼盘”状态,正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文化学、解释学等学科中汲取养分,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青年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多种学科方法和理论的引入不仅使青年研究跳出报告文学式的“陷阱”,得以进一步拓展,形成一些既互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分析框架与理论视界,而且在这些方法论的导引下,青年研究逐步开始摸索自身的研究逻辑和手段;从研究人员的结构来看,越来越多受过学术训练的专业研究人员正在进入青年研究领域。

目前青年研究界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发展需要对青年更好地进行研究,这个需求是推动青年学学科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青年学在我国虽然属于新兴学科,但其整体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却正好呼应着当今世界各学科之间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渗透的学术发展趋势。“历史—现实—未来”人类代际延续的视域将青年作为一个整体,探讨青年发生发展、青年与社会互动、青年工作等的规律,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形成本土乃至世界的青年学理论体系和应用经验,无疑意义深远,前景广阔。大力推进这项事业,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青年研究根基不稳、“先天不足”的问题,奠定青年学的学科地位,使青年学正式成为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一员。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作为一所专门开展青年干部培训、在职青年教育和从事青年工作研究的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青”字号科研工作,积极推进青年学的建设与发展,并将其作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学院始终坚持把“青”字号研究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重点,作为推进青年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青”字号意识,想方设法调动学院教师从事“青”字号科研、建设青年学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在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青年研究和青年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上海青年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为主体,学院先后承接完成了教育部、团中央、上海市哲社办的各类社会课题数十项。其中,教育部课题成果《2014年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已经出版,《上海青年发展报告》已延续十多年形成了品牌效应,相关“青”字号研究成果均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中国青年报》《文汇报》《解放日报》《青年报》等各大媒体先后作了报道。学院从事青年研究的专家学者先后出版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上、中、下)》《全国学联历次代表大会史料集(上、下)》《青少年优先发展丛书(1—6)》等研究著作,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上述研究成果在宣传青年政策、调查青年现象、研究青年问题、促进青年工作、帮助青年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学院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建设与发展。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共青团群团改革全面展开,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群团改革要求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去除和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问题,要求青年工作要坚持以青年为本,让青年当主角,把眼光投向广大普通青年,把青年需求作为工作立足点,把青年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重要标准。为了提升新形势下青年工作的有效性,增强共青团组织对于青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现象、青年发展以及青年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进一步加强青年学学科建设,使青年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青年,服务于党的青年战略和决策。为此,我们特组织从事青年研究的骨干力量,编著了这套“青年学出版工程”丛书,以期对共青团改革有所助益,对青年研究和青年学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贡献。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中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党组书记王宇2017年7月

“青年理论与工作实务”丛书序言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青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现发展目标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可有前途,民族才可有希望。

自团中央研究室于1979年8月创办《青年研究》开始,“青年研究”名称逐步进入学术领域。相继有《青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青年社会学》《青年伦理学》《青年文化论》《青年与美学》《青年行为学》《大学生成才学》等专著出版,在青年研究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助推了青年学科的研究进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的教育理念。”《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也提到:“我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和历史性成就……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整体思考、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长、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青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本丛书主要从青年人才建设的角度,探讨了青年成才与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务途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能指导实践;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而理论也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后续发展。青年工作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增强、青年工作有效途径的开拓等都需要加强青年的理论与实务水平,使青年不断加强理论水平,提升实务水准。“青年理论与工作实务”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构建的提升青年理论与实务水平的丛书。该丛书包括《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技巧》《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青年心理学》和《青年人文素养:方法与演练》。《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技巧》是为了拓展专业研究的国际视野,为社会工作教学与培训提供国外研究成果,提升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本着应用性、可行性、合适性等原则,引进国外最新出版且有影响力的英文社会工作专业书籍的版权,并进行翻译。《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立足于社会治理的理念,以青少年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为主题,力图对以下两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总结:一方面考察各国(包括北欧、欧洲大陆、北美、东亚)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发展的经验,从中汲取具有共性的内容;另一方面评估和归纳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实践,并从中提炼本土特征。《青年心理学》立足当前国内外最新关于青年心理研究的学术前沿,并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突出心理问题与困惑,系统介绍青年心理学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构建青年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并把心理学领域各个学派的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青年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之中,努力开拓青年心理研究的新领域。《青年人文素养:方法与演练》结合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思想,从自我提升类素养和人际互动类素养两个方面探索了青年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帮助青年高效塑造人文素养,同时正确辨别社会和自我、他人和自我、环境和自我的关系,并保持自我精神的良好状态,以不断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避免自我迷失或停滞不前。

本丛书的特点是同时从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既可以作为高校相关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实际从事青年工作的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使用,同时还可作为青年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参考书。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研究的探索和实践,并在青年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因此,学院专门组织从事青年研究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教育教学经验和良好素养的骨干力量,编著了“青年理论与工作实务”系列丛书。希望对青年研究和青年学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贡献,也有助于青年在工作中提升理论和实务水平。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2017年7月第一编自我提升类素养素养一自信的素养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1991年,马云和他的朋友在成立海博翻译社(HOPE)的时候非常艰难,他们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元,而按照当时的租房行情,房租每个月至少要2000元。这一现实问题毫不客气地摆在了这个刚刚起步的团队面前。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准备放弃了。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马云对自己以及所开拓的领域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心,他坚持认为:“翻译社应该能成功。”就是这份自信,支撑并促使他背上大麻袋到处卖小商品来筹集资金,也就是靠着这样的执着和信心,翻译社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通过翻译社获得了创立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的确,自信是我们做事成功之必备,也是我们自身发展之必备。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自信。

你自信吗?不妨来做个自我测试。

自信心自我测试

以下是一组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你的情况作答。1=很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

该“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Rosenberg)制订,是目前非常普遍的用于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它简单易懂,使用方便,可信度也高。该量表共有10个题目,主要测量个体对自我的自信程度。题目采用4级评分制。

评分标准:

选择“1”记1分,选择“2”记2分,选择“3”记3分,选择“4”记4分。但第3、5、8、9、10五个题目的算分是反向的(即选择“1”记4分,选择“4”记1分;选择“2”记3分,选择“3”记2分)。量表的最低得分为10分,最高得分为40分。

10~15分:很不自信。你对自己缺乏信心,面对陌生人或上级时,你会感到自卑,或许是你感到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因此,你需要大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16~25分:自我感觉一般。你的自信心程度一般,既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你在很多场合还是有自信的,但在某些场合却感到自卑。因此,你需要注意培养在不同场合下的自信心。

26~35分:比较自信。你对自己的感觉不错。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对自我充满了信心,你不会因为在陌生人或上级面前就感到紧张,也不会因为没有经验就不敢尝试。因此,你只要稳住自己的自信心即可。

36~40分:非常自信。你对自己的感觉很好。几乎在所有场合,你都充满了自信。但有些情况下,你可能会显得过于自负。因此,你需要学会控制你的自信心,自谦一些。一、自信及其相关研究“自信”一词在我国周代就开始出现了,如见于“惟不诚之人,难于自信而易于信物”(关尹子),“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墨子)”……自古以来,自信向来被高度重视,如“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就是孔子对自信心重要性的高度肯定。

1.概念界定

现代对于自信的理解大同小异。有的研究将自信归结为一种意向,即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精力的信任;也有观点指出,自信是个体是否信任自己;还有观点指出,自信是对自己有多信任。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本领去实现所追求的正确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肯定程度,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稳定的性格特征。

英语中的“confidence”一词是指个体信赖自己,或者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较强的把握感。自信由马斯洛(1943)首次论及,他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之后相关的研究与论述也不少。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对自信的界定是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如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重要,是否有价值等。在20世纪70年代,更多聚焦于自信的另一种理解,即自信是一种自我效能感,如当自己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具体活动时对自己胜任或完成该活动的确信程度。20世纪80年代时,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认为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感觉和判断,即对自己能力判断的一种经验。20世纪90年代,还有研究者从天赋论的角度提出,自信是人类应对冲突的一种天赋。

2.理论基础

自信在很多理论中被提到。常见的相关理论主要有进化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等。(1)进化理论。达尔文最早提出进化思想。早在1859年,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用自然选择理论把所有生命变化都归为进化。进化心理学试图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类心理的起源与本质。其代表人物有David Buss、Leda Cosmides、John Tooby、Don Symons等人。从进化的视角看,在复杂的竞争中自信的人更能获得适应,而适应反过来又提高了人的生存和繁殖的可能性,因此自信的人在进化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了保留。(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人格发展的概念。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①口腔期(oral stage),0~2岁;②肛门期(anal stage),2~4岁;③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④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⑤两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在性器期,幼儿已能分辨男女性别,并开始产生男女两种不同的人格特点。弗洛伊德认为,如果这个时期发展不良,就可能出现过于自大、傲慢、过度自信等人格特点。(3)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以Seligman等人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主张研究如何提升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的潜在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自信的人确信自己能成功做某事,这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

3.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于自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自信的重要性研究;②自信的结构或成分研究;③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④自信的两个极端:不够自信与过分自信。(1)自信的重要性研究

自信在个人成长和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研究者(张甜,谢钰涵,2006)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和个人评价问卷对2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自信水平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高于低自信水平大学生,前者的发展呈小幅下降趋势,后者则呈起伏发展趋势且变化较大。的确,自信对于青年的高效生存和发展很重要。试想,在三国中面对曹孟德百万雄师压境,如果没有周公瑾的自信,怎会有赤壁大战的捷报?再看身患重病的罗斯福,如果没有高度的自信,怎会和斯大林、丘吉尔等领导盟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自信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就是对自信重要性的研究。(2)自信的结构或成分研究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自信看作一种人格特征,即在人际过程中,能够坦诚地、自如地表达自己,个体会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自如,具有做事追求效率的特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较具影响力的是毕重增和黄希庭对391名青年学生进行的自信方面的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青年学生自信的五因素结构,包括才智自信、人际自信、品质自信、应对自信和成就自信(毕重增、黄希庭,2009)。

也有研究者将自信看作一种倾向性的自信,例如Shrauger和Schohn(1995)将自信(self confidence)定义为自我评价的一种成分。他们认为自信就是人们对于自己能力水平和技能高低的感知,是一种意识,即自己是否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3)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

自信是有个体差异的。即性别不同,自信的程度也可能不同。有人认为男性比女性更为自信,如Lundeberg、Fox和Puncochar对自信进行性别差异研究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的个体其自信也不同,因此得出了“自信具有年龄差异”的结论(Lundeberg,M.A.,Fox,P.W.,Brown,A.C.,Elbedour,S.,2000)。

自信是有文化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经历的人,其自信也可能不同。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个体间的自信水平则可能很不相同。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自信和父母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学生的自信与他们认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关(谈文娟,2009)。

能力不同,自信也可能不同。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也比较赞同“能力不同的个体其内在的自信也不同”的观点。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某方面能力比较强的个体,会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执行或完成某方面任务。而在这方面能力较差的个体,则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较好地执行或完成该方面任务。

应对方式不同,自信也可能不同。张博凡(2014)在他的研究中就提出,善于用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应对方式的人拥有更高的自信心,他们以主动的方式面对眼前的事件,并进行着努力与探索,有助于建立自信。而且,经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适当会增强自信。很显然,应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自信有影响。(4)自信的两个极端:不够自信与过分自信

不够自信就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或不如别人,也有的人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不好某事、不会取得什么好成绩。这样的人往往有自卑感,容易感知到自己的缺点而消极。自卑者往往表现为用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比较。纵观以往的研究发现,人的自卑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过分自信是行为与决策中最为持久且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Johnson&Fowler,2011)。对于过分自信,研究者普遍认为,在过分自信者身上有比较明显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过分自信者容易出现许多错误的评估,易做出不明智的决定。但也有研究者得出了“过分自信可以让人激进”的结论,如“过分自信在提高个体成功可能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McKay&Dennett,2009);研究者认为过分自信者有“高估自己”的特点,这种过分自信往往可以给个体带来很多益处。二、素养培育

1.要素结构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自信的要素主要包括自我认同、优势挖掘和成功体验等。一个不够自信的人,其根本问题是自我评价过低、忽视自己的闪光点、缺乏成就感。因此,要塑造和提升自信,就需要提高自我认同、学会优势挖掘、获取成功体验。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心理学领域常用的词汇,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认同感。自我认同使个体能够清晰理智地看待并接受自己,积极主动、奋发向上。自我认同高的个体在追求目标和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或者赞许,是自信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优势挖掘

优势挖掘是指尽量发挥或发扬自己的优点或有利条件,并克服或回避自己的缺点或不利条件,如一个更喜欢理科的高中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也选理科类专业。优势挖掘是自信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一个人实现自信的有效捷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点,在这个优势上,是可以轻松地胜过一般人的,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点,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成功体验

注重成功体验是巩固自信的有效途径。成功体验对自我激励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唤醒个体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成功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立自强的个性,对于巩固自信有着很大的催化作用,是一个人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一个人有了成功感,就能积极主动地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也能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2.方法演练

大多数人认为,当自己紧张的时候,周围的所有人都会知道自己紧张。而心理学领域中的“被洞悉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被洞悉错觉是人际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通俗地说就是由于高估别人对自己内在心理状态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看透”的错误知觉。很多不自信的人容易出现被洞悉错觉影响而产生紧张感,其实别人未必能知道你很紧张,只要记住这一点便可以让自己神态自如。

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认为自己能成功,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减小很多。自我心态对于自信来说非常重要。林丹是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中成功实现卫冕的运动员,他同时也是第一位赢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等多场顶级比赛大满贯的运动员。他在每一次比赛中都能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2014年9月的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是第33次林李(林丹Vs李宗伟)大战,比赛扣人心弦。第一局比赛林丹曾以16比20落后,不过他对自己有信心,接着一鼓作气拿下6分,使得原本落后的赛局最终以22比20逆转,最终赢下首局;第二局李宗伟将比分扳成1比1平;第三局林丹在李宗伟体力有些不足的情况下轻松赢定。赛后接受采访时,林丹说:“很久没遇到强劲对手,赢李宗伟心态很重要。”

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是否有过成功的时候,当时的情形又是怎样的?你是否有着大多数人都有的感受:当你对自己做成一件事有信心时,你是否调动了尽可能多的资源,寻找能够让你做好这件事情的所有可能的积极因素?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提升自信。

掘优训练法

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青年的自信首先是青年对自己的认可。而要认可自己,就需要找到并关注自己的优势特点。优势训练适合看不到自己闪光点的青年朋友,这些朋友不妨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训练自己的掘优品质以提升自信。具体做法如下:(1)拿出一张白纸,尽可能地列出你的优势点(至少七条),哪怕你认为自己没有优势,也要尽可能地列出七条。可以是你的身高体形,也可以是你的个性特点,抑或是你的兴趣爱好等。(2)将列出的所有优势按照你认为的优势高低进行排序。将每一个优势点与一周的每一天相匹配,如“善解人意——周一”“爱运动——周二”……(3)每天欣赏自己的优势点。如周一夸自己“善解人意”,并尝试找出最近一周内自己能体谅人、能换位思考之举,一一列在你的“善解人意”优势点之后,同时体验这善解人意之举带给你的快乐感受,也一并将这些快乐感受列出。(4)三个月为一期,三个月后进入第二期训练,再列自己的优势点。在罗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优势点,暂放那些你认为已经被自己内化的优势点。然后按照上面的步骤做。

或许有人说,我看来看去都找不出自己特别像样的优势。却不知,每个人都会有让他人羡慕的那个优势点,只是你站的角度不合适,不容易发现而已。就如图1-1所示,视点的位置比较恰当,看到的是图中中间的那个标注点,就能准确判断水杯中的水位。但如果站得太高,容易判断为上面的那个水位标注点,而如果站得太低,容易判断为下面的那个水位标注点,这样就不容易准确地看清水平面的位置,也就很难准确判断杯中水的多少了。图1-1 不同视角看到不同结果

克服自卑害羞法

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如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弱,环境比别人的差,天赋不如别人的好。这些都是个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过低的表现。受这些思维的影响,个体就容易表现出自卑。一个害羞的人往往害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或者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如讲话时怕说错会脸红,或者不想和别人提及自己较为贫穷的家庭背景等。这些都是个体不敢表达自己的表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个体就容易表现出害羞。

要克服自卑、害羞,就需要拿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缺点比,这样就可以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一面并有一种优越感。长此以往有助于形成积极正向的心理定势,从正面影响自己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使其他人了解并熟悉自己,久而久之,在沟通与交往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一个人不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点,不再害怕表达和暴露自我,就敢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有可能跨出自信的步伐,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中心练习法

中心练习法指的是要把自己放在人群的中心位置,这样更容易被他人关注,从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克服懒惰退缩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发展自信心很有必要。

不妨回忆一下你在大学读书时,进教室上课你会选择最前排的座位吗?听讲座时你会选择最接近主讲者的位置吗?交流研讨时你会选择比较中心的位置吗?很多人不会,因为怕上课时被老师提问或怕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等,听讲座时怕主讲者随意点名现场交流,交流研讨时怕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中心练习法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胆量和信心,将自己放在“备受瞩目”的位置上。由于这样的练习需要一定的自信,长期坚持将有助于发展我们的自信。尝试着抓住每次可能的机会,逼迫自己选择“中心”位置,并做好被他人关注的准备。

近朱训练法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孟子的本意是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周围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古人的经验证实,的确靠着朱砂的就变红,靠着墨的就变黑。因此,接近好人可能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能使人变坏;与自信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自信起来,与自卑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受到其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近朱训练法就是让自己与自信的人多在一起,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尽可能避开那些对你有较大影响的自卑之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颍州当官时,范仲淹到他家中拜访,看到欧阳修的手下吕公著,便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从此以后,吕公著就经常向欧阳修学习讨教,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写作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此信心倍增。

近朱训练法适合需要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自信的青年朋友。(1)在自己所熟悉的人中选出你认为最有自信的十人,把他们的自信之处列在其后,搜索你的手机、QQ、微信等,找到这十人的联系方式;(2)每周至少和其中一人联系沟通,哪怕只是聊天,但避免连续三次以上找同一个人,以免占用对方太多时间影响其日常生活;(3)每一两个月至少要约其中一人见面,可以谈论你们的理想,可以向其咨询问题,也可以一起吃饭喝茶。

指向训练法

有计划、有步骤地接受某方面的学习和辅导,可以帮助我们习得某方面的技能或具备某种品质,这就是指向训练法。在人的素养培育中,训练堪称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有研究证实指向训练的效果一般都较好。如健美训练8周后,体弱男生的力量素质、生理机能等与训练前比较有了明显改善。健美训练12周后,体弱男生的整体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明显提高,自信总分显著提升。

指向训练法适合那些需要提升某方面自信的青年朋友。(1)确定自己想要提升自信的某个方面(以表达自信为例);(2)每天朗读半小时,内容可以源自报纸、图书、网络等,朗读时尽可能声音洪亮;(3)每天至少一次,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并在表达前先打好草稿或腹稿,可以是描述一件事情,也可以是表达一种观点,可以对自己的父母表达,也可以对自己的朋友表达。

一个月为一个阶段。每次将自己的朗读和表达内容录音,每个月作对比,一年半载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进步很大。

聚焦训练法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少青年朋友会纠结于此,觉得自己总不能将计划的事情做完,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精力去做好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了。如果我们一味地埋头于所有要做的事情,非但体验不到成就感,还容易因为完不成当天的工作而焦头烂额。与其这样,不如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几件中心事件上。(1)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并预估每一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写在每一件事情后面。如:

购物:2小时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

收发邮件:20分钟

学习:1.5小时

看一部电影:2小时

发会议通知:0.5小时

打球:1小时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2)在每一件事情后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打分,最重要、最紧急的打10分,非常重要、非常紧急的打9分,以此类推,最不重要、最不紧急的打1分。

购物:2小时(6分)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10分)

收发邮件:20分钟(7分)

学习:1.5小时(8分)

看一部电影:2小时(5分)

发会议通知:0.5小时(9分)

打球:1小时(8分)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10分)(3)按照分数高低将这些事情重新排序。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10分)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10分)

发会议通知:0.5小时(9分)

学习:1.5小时(8分)

打球:1小时(8分)

收发邮件:20分钟(7分)

购物:2小时(6分)

看一部电影:2小时(5分)(4)根据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7小时以内的事情是你今天要努力去做的,其他事情就等有余力或者前面的事情提前高效完成时再做。

今天要努力去做的: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10分)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10分)

发会议通知:0.5小时(9分)

学习:1.5小时(8分)

打球:1小时(8分)

收发邮件:20分钟(7分)

有余力或者前面的事情提前高效完成时再做:

购物:2小时(6分)

看一部电影:2小时(5分)

耐心训练法

柏拉图曾经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爱因斯坦也认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耐心,是不急躁,不厌烦,见于《朱子语类》和《喻世明言》等。耐心自古就被认为是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耐心是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每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种种困难,耐心的人可以克服很多困难,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检验耐心、树立信心的过程。但耐心训练也是颇有难度的。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特别喜爱篆刻,但他一直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当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时,被告知:“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听取了老人家的指点,耐着性子刻了磨,磨了刻,终于培养出了耐心,功夫也练出来了,自信也随之而来。

耐心训练适合那些有能力却急于求成而往往失败的青年朋友。(1)下载太极拳教学视频,每天花20分钟学习打太极拳;(2)每周为自己安排一次垂钓活动,每次至少3小时;(3)每天为自己腾出几分钟练习“找不同”,如图1-2所示。图1-2 找不同图例

3.评价

建议青年朋友先梳理自己的优缺点,哪些是自己的核心优点,哪些是自己最需改进的缺点。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并根据急需改进的程度,将梳理出来的缺点一一排序。对于最急需改进的也最难改进的,制订长期计划。对于比较容易改进的,需要制订短期计划。

当然,自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信的形成过程远远难于自卑的形成过程。它需要个体在较长的时期持续保持对自己的足够信心。所以,在增强自信的阶段要有一定的恒心。如果不能持之以恒,而是半途而废、急功近利,那么就算已经树立的自信也很容易被磨灭。当然,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认定自己无药可救了,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挑战自我,就能将自信收于囊中。

青年朋友也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自信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度自信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本领,总是认为自己的见解高瞻远瞩,不采纳别人意见中合理正确的部分,不愿意吸取别人的经验,甚至总认为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好所有的事情,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从而影响自信。三、应用及注意事项

拥有了自信,还需要巩固自信,才能让自信常驻。青年朋友要时刻注意别让自信溜走。巩固自信的技巧有定期学习积累、不断挑战自我、寻找更优秀的榜样等。

定期学习积累是巩固自信的基本保证。著名作家王蒙有句关于学习的名言: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的确,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是需要学习的,我们掌握技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与他人的和谐交往也是需要学习的。定期学习可以让我们探索人生中很多的未知领域,可以看见更为精彩的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成长之路上的很多困惑和迷惘。

不断挑战自我是巩固自信的有效手段。一个人要敢于挑战自我,就是要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强调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敢于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才可以把握时代的特征,不断与时俱进。

寻找更优秀的榜样是巩固自信的上升通道。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而榜样将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获得什么样的行为。好的榜样,可以通过其典范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其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于需要提升自信的个体,自信的榜样个体或群体将会对其产生教育和引领作用。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注意”来聚焦榜样个体或榜样群体所表现的自信,如沟通时声音洪亮,行走时抬头挺胸等。在此基础上个体再通过向榜样学习来形成自身的自信元素,如在与人沟通时学习如何让声音洪亮,在行走时如何抬头挺胸等。素养二抗逆力的素养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以在高速公路旁开的小饭店为生,饭店很小,但是颇具特色。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道菜是他自己发明烹饪的香酥可口的炸鸡,客人对这一道菜赞不绝口,吸引了更多客人前来品尝。几年后,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严重影响了饭店的生意,最后只好关门歇业。为了生计,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的炸鸡烹饪配方。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还不时有人嘲笑他。接连不断地吃闭门羹、被嘲笑,可想而知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经历这些时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挫败感。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未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之后,终于有人同意购买他的配方,从此他的连锁店——肯德基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人们为了纪念桑德斯上校,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了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品牌形象。

这位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可谓是拥有极强的抗逆力。你的抗逆力如何呢?不妨来做个测试,测试题如表2-1所示。表2-1 抗逆力测试

指导语:下表是用于评估抗逆力水平的自我评定量表。请根据过去一个月您的情况,从下面每条阐述中选出最符合您的一项。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将每个维度的得分相加,对照总和与评分标准,检验自身的抗逆力水平。若三个维度的分值普遍偏上,则说明抗逆力较好。得分越高,抗逆力水平越高;得分越低,抗逆力水平越低。一、抗逆力及其相关研究

1.概念界定

抗逆力(resilience),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类似于“挫折承受力”“耐挫力”等概念,是指一个人处于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心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有学者指出,目前对抗逆力的界定有的是将抗逆力作为个体品质,有的是将抗逆力作为一种适应过程,有的是将抗逆力作为一种适应结果。也有很多研究将抗逆力看成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集合体。抗逆力最早被描述为是一种用来保护个人免受危险和挫折的负面影响的特征和能力。抗逆力的形成往往与正面的结果相联系,如健康的精神状态、社会竞争能力、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研究者认为抗逆力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特征和具体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不是被看作个人拥有或者从来不曾拥有的特征,而是被当作人的生命周期中可以得到提升的健康发展的正常部分。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时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2.理论基础

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地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并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常见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优势视角、增能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等。以下对前两种理论做一简单介绍。(1)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区别于问题视角的一种正向的思维模式。问题视角是以问题为核心,聚焦于问题和偏差,强调人的脆弱性。优势视角则认为人是积极主动的,聚焦于人的优势和能量,认为人自身有着无限的潜能和力量,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等方式化解危机,解决问题。优势视角强调要发现人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进一步地呈现已经具有的能力和充分挖掘还未开发出的潜质,发现、鼓励、培育、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力量来整合个人、完善人际和解决问题。(2)增能理论。“增能”(empowerment)一词是社会福利界的用语,又可称为“充权”或“赋权”,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我信心和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增能”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Solomon提出对被歧视的美国非洲裔黑人增能,从而把增能注入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议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能已成为社会工作领域提倡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工作模式之一。增能观点有以下几点基本假设:①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所以会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缺乏参与机会所导致,并非他们自身有缺陷。②造成失能感的根源有三个:一是个人层面,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二是人际层面,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三是环境层面,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③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④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⑤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可以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的压制,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能力,并能正常发挥其社会功能。

3.相关研究

对于抗逆力,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展开研究。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抗逆力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注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效应,而是侧重挖掘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身处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抗逆力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抗击逆境的潜质,人在面对危机和困境时,潜质被唤醒,生成为应对困难的力量。力量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符合常规、有的违背常规,有的甚至表现为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如果能够采取这种视角,透过问题看到抗逆力,从优势视角挖掘并扶持服务对象的抗逆力,将对服务对象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抗逆力提升技巧上,心理咨询领域的专家侧重于在咨询的过程中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杜绝消极示意,给予服务对象足够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来看,抗逆力的应用表现为在优势视角的指引下,相信服务对象的价值与潜能,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同行的过程中,通过增能赋权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潜能,来改善其认知和行为,帮助服务对象悦纳自己、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在抗逆力提升技巧上,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抗逆力提升的训练中,除了训练个人的品质,还会改善服务对象周围的社会支持环境,内外结合地提升服务对象的抗逆力。二、素养培育

1.要素结构

抗逆力的要素包括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等。

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首次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有较高的自信心,且对自己有较高的评价,相信自己具备完成某件事或某项任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往往设立较高的目标,并勇于尝试承担更具挑战的工作或任务,在实现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往往能给予自身更积极的暗示和评价,在积极认知的基础上努力程度较高,往往最终的工作绩效也较高。与之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人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采取回避态度,目标设定也较低,对目标的承诺也不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且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对生活的自控能力也很弱。

具备良好效能感的人,在日常行为上表现为:能够对自身有合理且正向的评价和认知;能够对自身的情绪和冲动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与人交往中,沟通得当,不过于谦卑,也不狂妄自大,平等地对待他人,讲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在遇到困难时,善于请教别人,且能具感恩之心和合作能力;为自己设定合理且合宜的目标并努力实现。

培育效能感的关键在于一个“信”字,一个人失去自信,也会失去处理自己生命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对于低效能的人,可以从认知和人际互动等方面加以训练,具体可以采取介绍成功的经验、榜样示范效应、社会劝说、成立互助小组、调动积极情绪等方式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归属感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一般说来属于文化心理层面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的认同程度,并与这件事物或这种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对于不同的对象,归属感的维度往往是不同的,这有以下几种含义:①指个人自己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②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对于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是走向自我实现的关键环节。

大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缺乏归属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约束力差,容易放纵自我;对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交往圈子和朋友有限;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缺乏兴趣爱好。反之,具有良好归属感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正向的关系,且能给予周边的人温暖和关爱;能制订明确的规则并执行,自我约束力强;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力和生活能力,且能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能够找到助力自己的人和组织。

建构归属感的关键在于一个“爱”字,只有在爱与被爱、信与被信的关系中,一个人的生命力才会得到正向提升。对于缺乏归属感的人,应该注重建设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各个场域中建立良好互动,给予其积极支持。

乐观感

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其理论核心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相信事件更有可能产生好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在压力情境下,乐观是调节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内部资源。乐观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具有高乐观感的人,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喜爱的人;感觉到自己懂得关心别人,也有能力帮助别人;懂得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认为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思维为主,有积极信念,相信凡事总有出路,不消极厌世,不抱怨环境,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建立乐观感的关键在于一个“望”字,这建基于对人性和世界的信念——虽然人性有阴暗的一面,环境变幻莫测,但人间仍然有“信”有“爱”,世界仍有希望,在逆境中仍然可以看见光芒!对于缺乏乐观感的人应该帮助其减轻消极认知、调动积极情绪、扩大生活空间、增加生活乐趣等。

2.方法演练

抗逆力就是抵御风险、化解危机、克服逆境的能力。它的前提假设是所有人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中包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抗逆力。人们不光是从顺境和成功中获取经验,还会从苦难和失望中获得成长的动力。当人在痛苦中挣扎时,人的抗逆力也在与逆境做斗争的过程中被感悟和打造出来。如何才能训练并展示出卓越的抗逆力,树立良好的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呢?

抗逆力的技能训练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对内进行自我认知和成长训练,达到自我认知、自我悦纳和自我完善,获得积极的个人品质;对外进行社会支持网络塑造,增强良性社会链接,提升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和适应性平衡。

技能一:自我认知训练——自我表白

通过技能训练,促使自我思考和自我对话,明晰自己的所思所想、价值观和认知水平。同时,认识人际关系中的“我”,从中映射出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