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育儿百科专家指导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13:22:51

点击下载

作者:陈飒英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亲密育儿百科专家指导版

亲密育儿百科专家指导版试读:

前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年轻时听到这句话很不以为然,但当看到许多身边的宝宝逐渐长大成人,自己的孩子也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我越来越感到这句俗语有道理。婴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就是说,人一生发育的基础是在0~3岁这一时期奠定的。在这个时期,父母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思维方法、为人处世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宝宝。在宝宝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宝宝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法、适当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塑造健康强壮的体魄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挖掘智力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智商,才能使宝宝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我从事儿童医疗和保健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体会颇深。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宝宝和他们的父母,深知每一位父母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宝宝是最棒的。看到许多父母倾其所有精力和家财,养护和教育宝宝,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好养育宝宝的正确方法,反而影响宝宝正常的身心发育,或者认为宝宝年龄太小,宠爱孩子,误认为等上托儿所或幼儿园再开始教育也来得及,结果错过了早期教育宝宝的重要阶段,从而对宝宝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书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和父母的诸多育儿误区,结合我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在宝宝的喂养和护理、教育和常见疾病的预防等诸多方面一一给予详细讲述。特别是在每一章的最后还附有“专家热线”,专门解答父母们经常提及的养护和教育宝宝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宝宝白天晚上老是不停地扭动身子,还发出声音是怎么回事?”“宝宝发烧会把脑子烧坏了吗?”“宝宝总爱在大人面前撒谎怎么办?”本书的初衷正是想要帮助年轻的父母解决这些看似简单但又让人困惑和烦恼的问题。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婴儿降生第3天开始教育就迟了2天。”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共创宝宝美好的未来。二〇〇九年盛夏第一章 生命的企盼——新生儿的养育

宝宝呱呱坠地,年轻的父母既兴奋又不安,面对这么娇嫩无比的小生命真有些不知所措。那么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应该为新生宝宝做些什么呢?对于新生宝宝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呢?本章正是考虑到父母的这些疑问和困惑,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详细解答出生头一个月的宝宝有什么生理特点、如何进行家庭护理、怎么应对突发疾病以及如何教育新生宝宝等问题,帮助你们可爱的宝宝度过“特殊期”,顺利进入“满月”。一、新生儿的养护准备

面对即将出生的宝宝,每一位父母既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又要做好细致的物质准备工作。

宝宝居住的房间

阳光充足:最好要选择朝南的正房,充足的阳光会给母子带来许多好处。阳光可以照亮每一个角落,使宝宝视觉能力加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灭细菌、净化空气。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以使宝宝感到温暖舒适,同时还可以改善宝宝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

通风良好:宝宝的房间要通风良好,这样可以减少室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室内的空气污染。

居室内保持清洁卫生,以湿式清扫为宜,避免灰尘飞扬。屋内不要放置过多杂物。

色彩浓郁:房间的墙壁可以粉刷成浅黄、粉等色调,或张贴浅颜色带有卡通图案的壁纸,宝宝床头可悬挂以红颜色为主的玩具。

专家提醒

不宜选择在道路旁边的房屋。因为环境噪声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致使宝宝体重没有增长。汽车排放的废气也会加重室内的空气污染。最好也不要选择刚刚装修过的房间。

温度适中

宝宝居室的温度应随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调节,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洗澡时可升高到26~28℃。

保持室内的恒温至关重要,室内温度的波动对宝宝体温影响较大。室温过高,宝宝的体温可能就会升高,出现发热等症状。室温降低,宝宝的体温也会下降。

室温太低,且持续时间较长,会使宝宝体温不升,严重时还可能使宝宝发生新生儿硬肿症、肺出血而死亡。

湿度正好

宝宝居室最合适的湿度为50%~60%。湿度过高,会使宝宝产生不适感,呼吸不畅,影响食欲;湿度过低,室内空气干燥,会使宝宝皮肤黏膜干燥。

湿度过高,可采用开窗通风的方法降低湿度;湿度过低,可用加湿器或者勤用湿布拖地板,在暖气上搭一些湿毛巾等来增加湿度。

调乳用品和消毒用品

虽然母乳喂养一直为人们所提倡,但是有时妈妈会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亲自授乳,这时就要为宝宝准备调乳用品和消毒用品了。

奶瓶:奶瓶有耐热玻璃奶瓶和塑胶奶瓶两种,一般在家中多使用玻璃奶瓶,清洁方便、污染少、耐煮沸。塑胶奶瓶轻、不易损坏,因此外出携带比较方便。

奶嘴:奶嘴通常都是由塑胶材料做出来的,刚开始用时比较硬,宝宝吸吮比较费力,煮沸几次之后就会变软。

单孔型:奶嘴孔有大(L)、中(M)、小(S)3种型号,0~3个月宝宝用小型孔(S),3~6个月宝宝用中型孔(M),6~9个月宝宝用大型孔(L)。

多孔型奶嘴有1孔、2孔、3孔、4孔等,根据不同年龄和需要来选择孔数。

十字孔型奶嘴也很方便,它可以根据宝宝吸吮的强度自动调节吸奶量,宝宝吸吮力量过大容易出现呛咳,使用时要注意。

奶瓶刷:清洁奶瓶用。

保温桶:使乳品保持合适的温度。

水壶:盛放冲调奶粉的热水。

奶锅和消毒锅:调制乳品和消毒奶具用。

瓶夹子:夹奶瓶和奶嘴用。

消毒小毛巾和湿纸巾:擦拭皮肤用。

挤奶器:挤奶哺喂时使用。

专家提醒

把新买回来的塑胶奶嘴多煮沸几次之后再给宝宝使用会更好。

合适的衣服

宝宝的衣服选料应以纯棉质类布料为宜,质地柔软、浅颜色更好。

每个季节出生的宝宝准备的衣服是不一样的。

春季:温差比较大,白天穿上贴身内衣,套上棉毛宝宝服一件,外出时,给宝宝准备薄棉斗篷一件。

夏季:天气炎热,应多准备一些薄棉布类衣服,勤洗勤换,外出时应给宝宝戴上帽子。

秋季:天气凉爽,但风沙较大,尽量避免外出,在室内穿衣与春季相似。

冬季:因多在室内,要准备贴身棉布衣裤、质地柔软或厚棉类衣裤,在寒冷的地方,应该准备棉衣或棉被心。棉衣要用新棉花,不宜过厚。

专家提醒

一些妈妈或其家人为了表达对宝宝的一片爱心,费尽力气用毛线编织或钩出小衣服,样式很好看,但由于这类毛线均为羊毛或化纤制品,宝宝穿上容易磨损皮肤,同时还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最好不要贴身穿用。平时在家,宝宝没有必要穿袜子,出门或者到医院做健康检查时可以穿上小袜子,防止受凉。

小贴士

无领斜襟衣(和尚服),衣服上最好没有塑料或者金属扣子,可用布带系在腋下部,样式越简单越好。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

新生儿是指出生至28天以内的宝宝。根据怀孕时间和出生体重,通常将新生儿分为以下几种:

足月儿:孕周满37~42周,体重2500克以上的婴儿。

早产儿:孕周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宝宝,大多为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体重过低可以导致智力低下、脑瘫和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巨大儿:出生体重达4000克以上的宝宝,体重过大有引发难产的危险。

新生宝宝的模样

刚出生的宝宝,模样不是很俊稍,皮肤呈青紫色,浑身沾满了黄白色的胎脂,呼吸不均匀,但1~2天之后皮肤转变为粉红色。

宝宝的头比较大,头长约为身长的1/4左右,头发分条清楚。眼球很少转动,呈定视状,眉毛较稀疏。

胸廓比较窄小:不论是男宝宝或者女宝宝,两侧乳腺肿胀,用手能摸到硬结;腹部看起来比较膨隆;脐带已经用绳结扎完毕,并用消毒纱布覆盖。

男宝宝的阴囊大小不等,表面有皱褶,阴囊内可摸到硬块时表明睾丸已降至阴囊。女宝宝大阴唇发育良好,能覆盖小阴唇及阴蒂,可有少许白色分泌物流出。

小贴士

有些宝宝的乳腺处会流出少许白色乳汁样液体,不必处理,一般会在几日后自行消失。

新生的小宝宝只会仰卧,双手紧握成拳头状,很难掰开,四肢喜欢屈曲着,尤其下肢通常是伸不直的。

专家提醒

有些男宝宝的阴囊中摸不到硬块,可能是睾丸未降,需要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体重和身高

体重:一般认为出生体重为2500~4000克是正常的。体重过低或者过重都是异常的表现。

身高:平均为50厘米,受遗传因素影响比较明显。

专家提醒

宝宝的身高和体重是有一定比例的,比例一致属于体格发育匀称,比例不一致可能是营养不良或肥胖。

皮肤娇嫩,汗腺不发达

出生后1~2天的小宝宝全身表面有一层厚厚的胎脂,呈灰黄色,这些都是羊水中的脂肪沉积在宝宝的皮肤表面形成的,对宝宝的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小贴士

新生儿皮肤娇嫩、非常薄,皮下血管丰富,皮肤易发生感染,引发败血症。

皮肤汗腺不发达,室温过高或者给宝宝盖得太多,会使宝宝汗液通过皮下渗透到皮肤表面,形成“汗疱疹”。

刚出生几天宝宝皮肤有一些肿胀,主要是因为皮下水分的堆积。水肿容易发生在手、脚、小腿及眼窝等地方,一般经过数天的吸收会消失。

乐乐妈妈:

我家宝宝屁屁上有青兰色的斑是怎么回事?

陈主任:

很多小宝宝的背部下方或臀部可以见到青兰色的色素斑,人们习惯称为“胎痣”,这种色素斑一般随年龄增长而消退,极少一部分遗留终身。

体温调节功能差

正常新生儿肛温为36.2℃~37.8℃,腋温为36℃~37.5℃,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温度都应该视为异常。

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对热的反应差,早产儿汗腺功能更差,几乎不出汗,所以在热环境中很容易出现体温上升的情况。

专家提醒

发现宝宝体温上升时,要立即打开包裹的被单或盖在身上的棉被,多给宝宝喝水,开窗通风,还可以通过洗澡降温。当宝宝体温超过39℃,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呼吸浅快、不规律

新生儿呼吸快,声音粗,容易鼻塞,呼吸运动以“腹式呼吸”为主。

由于小宝宝呼吸中枢不健全,会出现多种呼吸现象,如呼吸深浅不一致、呼吸次数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平均呼吸次数在40次/分钟左右。

专家提醒

患肺炎的小宝宝一般不会咳嗽,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经气流的作用,形成许多小泡泡分布在口腔和口唇边,所以小宝宝如果呼吸快,口唇处可见许多小泡沫,要注意合并肺炎的可能,应迅速到医院诊治。

心率偏快,明显

新生儿心率较快,睡眠时平均心率为120次/分钟,清醒和哭闹时增快,达到140~160次/分钟。孕周小的早产儿心率会更快,睡眠时可达到130~140次/分钟。

毛发个体差异大

宝宝的毛发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浓密,有的稀疏。但是不管宝宝出生时头发多么稀少,1~2岁时会变浓,5~6岁时毛发会变致密,而且,新生儿期毛发稀疏,到成年人时头发不一定会少。相反,新生儿期头发浓黑,发丝硬,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变得愈来愈少,发丝也逐渐变软,因此此阶段婴儿的头发状况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专家提醒

一些人认为,经常剃头会使头发多起来,实际上这种说法缺乏依据,无论剃与不剃,随着年龄增长,都会长出新的毛发。“对眼”或“斜视”

当小宝宝睁开眼睛时,细心的父母都会发现宝宝在注视东西的时候,有时出现“对眼”或“斜视”,这是宝宝眼球运动不协调和视觉发育不健全的表现。一般要到6个月或者1岁以后才会逐渐消失。

专家提醒

如果2~3岁以后“对眼”明显,应该到小儿眼科就诊,必要时给予矫正治疗。

鼻子不通气

新生儿鼻腔细窄,缺少鼻毛,很容易吸进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黏膜血管丰富,环境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分泌物过多堵塞鼻道,引起鼻子不通气。

专家提醒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热,可减少宝宝鼻塞症状。

欣欣妈妈:

宝宝鼻屎特别多,如何去掉?

陈主任:

鼻屎比较稀时,可用吸鼻器(市场有售)吸出来;鼻屎比较干,粘在鼻腔中时,可在宝宝睡着的时候用小镊子夹出来,每天洗完澡后用棉签轻轻擦一擦鼻孔,清除分泌物。

口腔黏膜柔嫩,不能随意清洗

新生儿口腔黏膜是不能随便擦洗和涂抹的,因为黏膜上皮非常柔嫩,一碰就会损伤、溃破。喂奶之后给宝宝喂点水,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很多宝宝口腔内会出现一些黄色和白色的点点或片状,这些都是新生儿口腔黏膜增生的表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耳廓软骨发育差,易出现变形

新生儿耳朵很软,耳廓软骨发育比较差,胎龄越小越明显,有一些宝宝出生时耳朵外观有些变形,这是由于在宫内挤压所致,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恢复正常形状。

专家提醒

如果发现从宝宝耳孔流出黄色液体,可能是宝宝患了外耳道湿疹,要尽快带宝宝到医院接受诊治。

新生儿睡眠不踏实

在妈妈子宫内胎儿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出生之后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和身体触碰等刺激,新生儿的大脑是不能全部接受的,因此宝宝需要通过睡眠保持大脑的相对静止状态,避免外界的过多刺激。新生儿几乎整天都在睡觉,每天睡眠时间达18~22个小时,仅在喂奶前和喂奶后的短暂时间内保持清醒状态。

新生儿睡眠是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进行的,深睡眠时宝宝非常安静,脸部、四肢均呈放松状态,偶尔在声音的刺激下有惊跳动作,一些宝宝出现嘴角的摆动,呼吸非常均匀,偶有鼻鼾声,处在完全休息状态。浅睡眠时宝宝不太安静,眼虽然是闭合的,但可以看到眼球在眼睑下动,偶尔宝宝会睁开眼睛,四肢和躯体有一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微笑或皱眉的表情,有时出现吸吮或咀嚼动作,轻微的声响就可会让宝宝出现惊跳动作。

深睡眠和浅睡眠组成一个睡眠周期,时间各占一半,一个周期大约持续0.5~1个小时。所以,新生儿每天有18~20个睡眠周期,在这期间大约有9~10个小时处于浅睡眠状态。因此,新生儿期睡眠不踏实属正常现象,到3~4个月以后,脑神经细节功能逐渐完善之后,睡眠自然而然就踏实了。

欣欣妈妈:

宝宝白天很乖,可夜里的某一时刻哭得很厉害,弄得大人也休息不好,总担心是不是宝宝得了什么病,我们该怎么办?

陈主任:

宝宝哭闹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找出原因,寻找适合宝宝的睡眠规律。父母不要见宝宝一哭就喂奶,或者不断爱抚,这样反而会加重宝宝的厌烦情绪,使宝宝的夜哭时间延长,更不要随便抱到医院,以免增加交叉感染机会。

以下是宝宝哭闹的常见原因:

母乳不充足。

白天看护人员让宝宝睡的太多,导致晚间不容易入睡。

晚间房间温度过高,感觉太热。

盖被太厚,感觉不适。

白天生活不规律,或者妈妈离开时间过长,导致宝宝惊慌或焦躁不安。

可能是一种姿势躺的时间过长,压迫后背肌肉引起不适。

新生儿哭闹,原因较多

啼哭对新生儿来说是最直接的需求表达方式,通常宝宝在肚子饿、口渴、困倦、排便、排尿、过热、过冷、突然受到刺激以及患病不舒服的时候,会用啼哭表示。

饥饿:新生儿睡醒时开始哭,大一点的宝宝还把脑袋扭来扭去,张开嘴巴,这时宝宝一定是肚子饿了。有一些宝宝好像老也吃不饱,虽然吃奶时间很长,但喂奶间隔却缩短,可能是因为母乳不够吃。有的宝宝每次只吃一点奶就睡着了,怎么逗他他也不醒,过一会又哭着要吃奶,父母感觉好像老在喂奶,实在是有些受不了。其实有些宝宝就是这样的脾气,只要顺着宝宝,稍微大一点他就能集中注意力吃奶了。

口渴:有些新生儿吃完奶不久,或给奶只吃一两口,又大声啼哭起来,要想到可能是宝宝口渴了。冬天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喂一些温热的白开水,夏天喂一些凉白开水,不要刻意规定量,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困倦:新生儿脑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入睡需要一段时间,有时新生儿看起来非常困,可就是睡不着,哼哼唧唧或烦躁不安,老年人说这是“闹觉”,其实这正是宝宝在调整自己,使自己进入到睡眠状态。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快速睡眠,如用手轻轻拍打宝宝身体,用摇篮摇晃宝宝,给宝宝哼歌等。

排便或排尿:有些新生儿排便或排尿前往往要啼哭,而且哭得挺厉害,可是排便或排尿之后马上就停止了啼哭,这可能是因排便前肚子不舒服,或是卧位排便和排尿感到费力所致。一些新生儿的皮肤敏感,尿布湿了或屁股粘上大便也会哭得很厉害,只要更换尿布他就会停止啼哭。

过热:新生儿比成年人怕热,而且还爱出汗,天热或晚间盖得太多,新生儿就会出很多汗,身体感到不舒服而出现哭闹不安。新生儿刚睡觉时要稍微少盖一些,待熟睡之后再添加厚一点的被子。如果宝宝老是睡得不踏实或哭闹不安,一定要用手摸一摸宝宝的头发或后背,如果有汗,说明宝宝啼哭的原因是热了。

欣欣妈妈:

我的宝宝很奇怪,每天总是定时定点哭闹,怎么哄也不行,哭闹一段时间后,不知怎的自己也就好了。

陈主任: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有的父母急急忙忙抱宝宝上医院,可宝宝一坐上车就安静了,到医院时已经睡得很香了,叫都叫不醒。

宝宝这种定时定点哭闹,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表现有下述几种:

傍晚时分哭闹明显:宝宝白天睡眠不好,到傍晚时分非常疲乏,要求安静睡眠,而这时往往又是家人下班归来的时候,因而宝宝很厌倦,这样的宝宝往往是傍晚5~7点左右哭闹一阵。

有规律的哭闹:一些宝宝哭闹非常有规律,每天在固定的某一时刻连续哭闹不止。啼哭时,宝宝绷直双腿,小胳膊也在奋力挥舞,使出最大的气力哭啼。给奶也不吃,给水也不喝。经过一段时间后哭声逐渐变小,最后疲乏地进入睡眠状态。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腹疼,医学上称之为“肠痉挛”,目前还不确定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喂奶时吞气过多,肠蠕动过快,或便秘所致。这种宝宝往往在不哭的时候表现很好,生长发育正常,3个月以后哭闹就逐渐减少了。

出生0~3天的黑便

小宝宝生后头1~3天内排出的大便多呈黏稠状,颜色黑绿色,没有什么味道,这种大便叫“胎便”。如果新生儿吃奶好,排便顺利,2~4天内,大便就会转为黄色。

皮肤黄染

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发生皮肤黄染,这是由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脏功能不健全,以及排便不通畅所致。

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生后4~5天黄疸最明显,1~2周渐渐消退。早产儿的黄疸常常较重,可延至2~4周才消退。对于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应多喂水或葡萄糖水,无须治疗。生后早喂奶,促使胎便排出可以减轻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马牙

新生儿张嘴时,上腭部或在牙龈边缘有米粒大小的黄白色颗粒,有的还融合成黄白色扁平状斑块,略高出牙龈,大小不一,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马牙”,一些地方还称之为“板牙”。“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均属正常。

有些老年人还把宝宝口腔内两侧黏膜的隆起物习惯地称之为“螳螂子”,实际上这两块隆起物是脂肪组织,宝宝吸吮奶液时,可起到辅助加压作用,有利于宝宝有效地吸吮。

专家提醒

以前人们常常认为宝宝吸吮不好是由于“马牙”或“螳螂子”妨碍所致,将其误认为是口腔内或牙龈上的附着物,便用黑布去拭擦,如果没擦掉就想用针挑破或用刀刮掉。其实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擦伤或刮伤口腔黏膜,一旦细菌进入破溃的组织中,就会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

生理性乳腺肿大

无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在出生后3~5天都会出现双侧乳腺肿大的现象,并有1~2厘米大小的结节,摸起来比较硬,触摸时没有不适感,有的宝宝乳腺中间还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点状物,无须特殊处理,一般2~3周自行消退。

女宝宝阴道流血

有一些女宝宝在生后5~7天从阴道流出一些灰白色黏液分泌物,称“假白带”;一周末阴道流出血性分泌物,称“假月经”。这是受母体激素影响所致。这种假月经一般持续1周,流血期间可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不能用碱性清洁用品,防止刺激阴道皮肤及黏膜。

专家提醒

女宝宝阴道流血时,如果伴有便血、吐血等其他出血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出生后暂时性体重下降

宝宝在出生的头一周,由于进食量比较少,而排尿、粪便较多,加上皮肤水分大量蒸发,从而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体重会比出生时略有下降,一般下降体重的10%以内,出生10天就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早产儿可能会更慢些,需10~14天左右。

专家提醒

如果体重下降过多,恢复过慢,要仔细寻找原因,以免耽误病情。

小贴士

一些老年人常常认为乳腺中间的白色或黄色点状物必须要挤出来,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过度挤压乳房势必会造成感染,严重者还可以引发败血症。三、新生儿护理

保暖最重要

新生儿出生后特别需要保暖。除了给新生儿穿适量的衣服外,保持室内的温度稳定也很重要的。因为房间忽冷忽热,宝宝的体温就会不稳定,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皮肤护理的要点

皮肤褶皱多的地方容易受损伤,比如颈部、腋窝、肘内侧弯曲处、大腿内侧、阴囊内侧、肛门周围等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宝宝出汗较多,活动时皮肤摩擦,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因此应重点清洗这些褶皱处皮肤。为了保持褶皱部位的干燥,可在皮褶处擦抹爽身粉,吸收汗液,使皮肤保持干爽。

清洁面部时,要用小块的湿毛巾轻轻擦洗面部,最好不用水直接洗,以免水流入宝宝的眼睛、耳朵和口中,引起结膜炎和外耳道炎,或者使宝宝把水吞入口腔,损伤消化道器官。

有的新生儿头垢比较多,用一般温水很难清洗干净,需要使用专用的婴儿润肤油。用法是在新生儿洗头前将润肤油涂抹到有头垢的部位,反复按摩使头垢软化,然后再用温水清洗就可以了。

小贴士

平时洗浴或穿脱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新生儿全身皮肤,特别是背部、臀部、皮肤褶皱部位等,如发现红肿、皮疹、局部发炎等异常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每次大便之后要用温水清洗宝宝臀部,清洗擦干后,夏季用一些爽身粉,冬季用一些婴儿专用护臀膏涂抹在臀部,防止臀部皮肤受到尿液和粪便的刺激。

洗澡

全身洗浴最好一天一次,不仅可以去除皮肤的污垢,还可以清除皮肤上的细菌,防止皮肤感染。

洗浴前应做好准备

将室温调整在24℃~26℃之间;

洗浴前应观察新生儿的状态,若有感冒、呕吐、腹泻时,应先测试体温,若腋下温度高于37.5℃时,最好不要洗澡;

洗浴人员要剪短指甲,洗净双手,戴上清洁的围裙;

准备好大浴盆、洗脸盆、婴儿沐浴露、婴儿浴巾、小毛巾各一条、水温计、婴儿润肤油、脐带处理用具等,如酒精、棉棒等;

调试热水,浴盆内的热水温度应控制在38℃~40℃左右;

洗浴时间不要过长,5分钟以内为宜。

洗浴步骤

先将宝宝衣服脱掉,用毛巾裹住宝宝;

然后用温湿的毛巾擦洗宝宝的脸部,仔细擦洗眼、鼻、面部和耳朵,不必使用浴液;

再淋湿头发,涂抹洗发液,用手掌轻轻擦洗后,洗净洗发液,用拧干的毛巾将头发擦干;

打开包裹在身上的毛巾,轻轻将宝宝放入水中,注意先放脚,然后按颈部、胸部、腋下、上腹、手等顺序涂抹婴儿浴液,用毛巾盖好胸部;

继续清洗腹部,再洗大腿,最后洗脚;

翻过身来洗背部及臀部;

用洗脸盆将已备好的热水冲洗干净全身。

洗浴后的护理

用毛巾包裹宝宝,擦干宝宝身上的水分;

用爽身粉涂抹颈部、腋下、大腿根部等有皱褶的部位。

脐部护理

用棉棒蘸上消毒酒精(75%酒精)擦洗脐带的根部,再擦脐带周围部分;

用干棉棒重复擦拭脐带的根部和周围部分,擦干为止;

换尿布,给宝宝穿衣;

如果发现耳、鼻部有分泌物时可用浸上油的棉棒轻轻擦洗耳鼻部;

洗浴完毕之后,可让宝宝饮用温开水,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

新生儿皮肤娇嫩,所以一定要使用对皮肤无刺激的洁肤用品。使用前可将浴皂或浴液先涂擦在自己的手或上臂,如无不适感,再涂到新生儿的皮肤上,目前市场上销售许多不同种类的婴幼儿洁肤和护肤用品,父母应慎重挑选。

尿布的选择

宝宝使用的尿布最好是棉布类制品。棉布柔软,吸水性能好,不带有化学成分,对宝宝的皮肤不会造成刺激性损伤。化纤类制品吸水性能差,容易使尿碱附着在表面,从而刺激宝宝的皮肤,造成宝宝发生尿布疹及尿布皮炎。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新型的一次性纸尿布。纸尿布吸水性强,有各种大小和厚度,无须清洗,减轻了许多年轻父母的家务负担。但是长期使用这种纸尿布,特别是夏季或者室温过高时,过厚的纸尿布透气性能差,会使宝宝产生不适感。而且,这些纸尿布价格较贵,一些父母为了节省纸尿布而减少更换次数,结果造成宝宝发生尿布皮炎。因此建议父母平时在家中尽量使用棉布类尿布,纸尿布仅在携带宝宝出门或旅行时使用。

专家提醒

一般更换尿布只需每次喂奶之前更换就已经足够。但有一些宝宝皮肤比较敏感,因此需要奶间再更换一次。随着年龄增长,宝宝饮奶量和饮水量增加,因而尿量和排尿次数也明显增加,有的宝宝平均一小时排一次尿,因而对于这些宝宝则需要增加更换尿布的次数。

尿布的更换

很多父母认为更换宝宝尿布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如果更换手法不科学,会导致宝宝出现尿布疹及尿布皮炎,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可以这样更换尿布先将宝宝放平,去掉尿布。

垫上毛巾,用温水浸过的湿毛巾或湿布由前向后清洗宝宝的生殖器,然后再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净。给女宝宝清洗生殖部位时,切忌由后向前擦洗,这样容易污染尿道口,造成尿路感染。如果宝宝拉了大便,打开后立即将染有粪便的尿布对折,用温湿棉布或卫生纸巾轻轻擦净宝宝臀部,为女宝宝擦拭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接触到大阴唇内,以免污染尿道和阴道,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在臀部涂抹宝宝护臀膏,避免尿布上的尿碱接触到宝宝皮肤。不主张使用爽身粉或滑石粉类,这些粉剂主要是起到吸汗的作用,对防止尿碱的刺激效果并不好。

给宝宝换上干净的尿布。

专家提醒

折叠尿布时,男宝宝和女宝宝的尿布折叠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宝宝尿流方向朝上,因此前方尿布应对折多一些;女宝宝尿流方向朝下,因此尿布对折以后方为主。

脐带消毒和护理

小宝宝一经娩出,医护人员会快速结扎脐带。断脐后的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而变成黑色,一般在宝宝出生7~10天左右自行脱落。

脐带的消毒:结扎脐带后的头几天要密切注意有无渗血,如发现在结扎后的脐带周围有一些少量的血性液体和淡黄色分泌物都是正常的,这是由于脐带血管没有完全愈合而排出的液体。消毒时,用左手提起结扎脐带的绳子,右手用蘸过75%酒精的棉签由里向外涂抹,要涂抹到脐带周围完全没有分泌物为止。一些父母不敢触碰脐带,只用棉签在脐带外周涂抹,这样的消毒根本起不到作用,反而延缓脐带的愈合,造成脐部感染。

脐带脱落后的处理:脐带脱落之后,仍要坚持用酒精消毒,每日1~2次,直至脐带周围完全没有分泌物为止。

专家提醒

当脐带周围无红肿、干燥说明脐带是正常的,如果脐带分泌物较多,特别出现稍带有臭味的黄色液体,脐周红肿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脐带脱落后十余天以上仍然不断有分泌物渗出,应该及时到医院咨询,寻求帮助。

新生儿臀红

新生儿臀红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损伤性疾病。一旦发生臀红,每次大便和小便以后,粪便就会刺激臀红部位的皮肤,宝宝就会烦躁不安和哭闹。

发生臀红的原因

发生臀红的原因有大小便的代谢产物刺激、未及时更换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用碱性液或肥皂清洗的尿布未漂净、使用一些不透气的橡皮布、油布或者塑料布等。

如何预防新生儿臀红

尽可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比例较高,大便多呈酸性,不利于产氨细菌的繁殖,对臀部皮肤的刺激小。

注意尿布的清洗。用肥皂洗过的尿布一定要用清水漂洗干净,每次能用开水烫一下更好。在阳光下晾晒干燥。另外,要勤换尿布。

大便后应用温水冲洗臀部,随后再涂抹护臀类药膏。四、新生儿用药常识

应该准备的新生儿常用护理药品

新生儿的用药范围是非常有限的。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一定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慎重用药。

酒精:酒精属于消毒用品,是新生儿必备药品。

如果宝宝患了皮肤脓疱疹,用75%酒精擦拭化脓处,直至脓疱疹就消失为止。

另外,也可用酒精为新生儿脐部消毒。

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用于皮肤脓疱及化脓病灶。

益生菌制剂:如乳酸菌活性剂和双岐杆菌制剂,可预防肠道感染,治疗腹泻或便秘等。

护臀膏:保护新生儿臀部皮肤。如鞣酸软膏、宝婴药膏等。

专家支招

新生儿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尽量不用退烧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皮肤温度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新生儿发热不一定是疾病所致,因此不能随意使用退烧药。

抗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肝肾功能差,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差,稍微增加药物的使用量就会出现药物中毒。父母对新生儿是否是过敏性体质尚不了解,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过敏反应。另外,过多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疾病儿细菌耐药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同时降低机体抵抗能力,引起体内生态失调,合并二重感染。

最好不用清热解毒药:当新生儿出现鼻塞、咽有痰感、大便干燥等症状时,一些父母就认为宝宝可能是“上火”或有“内热”,给宝宝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类药物。其实上述症状的出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包括哺乳种类、哺乳方式、居室环境及个人机体状况等。随意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食欲,还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等。

湿疹膏:最好先用中药制剂,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带有激素类制剂。

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出生第三周起应补充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

新生儿喂药方法

一提起给宝宝喂药,许多父母就犯难,如何给只会吸奶的宝宝喂药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喂药方法来帮助您:

粉剂

将药物倒入新生儿专用小杯中,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再用小勺放到舌下处。如果宝宝吞咽较慢,可再喂一勺水,帮助药物流入咽部。

如果药品本身无特殊异味,可放入奶瓶,用温水混匀,给新生儿饮用。

专家支招

给新生儿喂药时的注意事项

药物的选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有些药物不能与奶制品和果汁类同食,如钙制剂和牛奶混合喂哺会影响钙剂的吸收。某些药物与果汁混合,会发生反应,影响药效。所以使用前请询问医生或者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某些药物不能合并使用,如抗生素类药物与其他类药物合用易发生过敏反应,最好单独哺喂。

喂药时间最好在两次喂奶之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因药物的异味感而呕出奶液。

新生儿对进入口腔内的固体会自动推出,医学上称“推出反射”。因此,用小勺喂药时,应将小勺直接放到舌下部,以免新生儿用舌部顶出。

如果量比较少,可将药粉沾到乳头或者橡胶奶头上面,直接将其送入宝宝口中吸吮。

水剂

用新生儿专用小勺紧贴嘴角,一点点喂服,使药液沿嘴角一侧慢慢流入。

用吸管吸满药液后,将管口放在宝宝口腔颊黏膜和齿龈之间慢慢挤滴,注入口腔。

喂药中途宝宝哭闹张大嘴时,不要图省事直接将药液倒入宝宝咽喉部,可以放到舌下部,以免使宝宝发生呛咳或误吸入气管。

片剂

将药片研成细粉状,喂药方法同粉剂。

胶囊制剂

目前新生儿用胶囊制剂药物主要是维生素AD胶囊,可将胶囊头部用清洁剪刀剪开,直接沿嘴角或舌下挤入口腔,尽量挤压干净,以免药物残留。五、新生儿的多元智能 开发与情商培养

以前,人们认为出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吃、喝、拉、撒和睡觉,只要让宝宝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就可以了,尤其“坐月子”期间,父母只会关注宝宝的日常护理和喂养问题,却很少思考宝宝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对外界有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是需要人们对他们的关爱等问题。至于宝宝的教育问题,要等宝宝入托儿所或幼儿园以后才考虑。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现代研究表明,新生儿宝不仅具有视听能力,还有惊人的模仿和记忆能力,早期开发新生儿大脑功能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注意,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生儿的神经反射

对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给予一定的刺激后,宝宝会出现一些反射性动作,我们称之为原始反射,这些原始反射一般持续3~4个月后自行消失。

吸吮反射:嘴唇接触到乳头或奶嘴时,自动张开嘴进行吸吮。

觅食反射:用手指或奶嘴等物轻轻接触宝宝面颊,宝宝会自动转向面颊同侧,并张口寻找。

握持反射:当手掌部接触到某件东西时会自动握紧,不易松开。

拥抱反射:突然听到巨大的声响后,双手张开,呈拥抱状。

踏步反射:抱起宝宝让其站立时,反射性地向前迈出1~2步。

专家提醒

原始反射对判定新生儿神经系统是否正常非常有用。这些反射均在出生3~4个月逐渐消失,如果出生4个月仍未消失可视为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求治。

看的能力——喜欢红色

尚未娩出的胎儿对光就有感觉,许多妈妈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对光非常敏感。如用手电照宝宝的眼睛,宝宝就会皱眉、突然闭眼。夜里突然打开灯,宝宝会从睡眠中惊醒。

有些父母在给宝宝看东西时,宝宝很配合,看得很好。一些宝宝却对视物置之不理,父母非常焦急,认为自己的宝宝不会看东西,反应力差。其实不是这样的。新生儿视觉有以下特点:

清醒状态下看东西。

喜欢红颜色。宝宝最开始认识的颜色是红色,以后逐渐认识黄色、蓝色等。

视物最好放在眼前20厘米左右的位置。

通常验证宝宝是否能看见的做法是:买一个鲜红颜色的、圆形或方形视物玩具,放置在距宝宝眼睛20厘米的位置,当宝宝注视到你所提供的视物时,左右和上下轻轻移动视物,宝宝的眼睛就会跟随移动,这就证明宝宝已经能看见东西了。

专家提醒:

新生儿近视一直到出生后3~4个月时才会改变。可以每日训练多次。但要记住,新生儿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能记住看见的东西。所以,最好经常更换视物玩具,使宝宝永远保持一种新奇的反应。

练习追视和长久注物

练习对红色物体的追视:给刚出生的新生儿眼前处放置一个鲜红色的塑料球,或者用鲜红色布遮住手电筒玻璃罩,打开手电筒后就会发出鲜红色暗光,轻轻移动上述物体,宝宝会用双眼注视红色物体,并跟随其转动,带动头部向移动方向转动。

训练长久注视物体:在宝宝眼前,摆放色彩鲜艳、图案美丽的图形,如方形或圆形等。让宝宝用双眼注视,最好能记下宝宝第一次观看图形时的时间,每个宝宝注视的时间不同,一般为7~10秒,有一些宝宝可达到10~15秒。国外研究学者曾随访过注视时间15秒以上的新生儿,发现他们长大后的智商均在100以上。

专家支招

宝宝在注视同一视物3~4天之后,注视的时间就会明显缩短。如从7~10秒缩短为3~4秒时,这时就要更换新生儿面前的视物。每隔3~4天换一幅新的图案。

专家提醒

视觉练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除去喂养及护理等占用的时间,真正清醒和睁眼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作为父母应及时利用新生儿这短暂又宝贵的清醒时间,尽可能做一些视觉方面的训练。

视觉练习通常选在新生儿两次喂奶间的清醒状态。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5分钟。一些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新生儿反复注视某物体几次之后就会打呵欠,说明新生儿累了,需要休息了,这时就应该停止练习。

练习过程中不要让室内光线过亮,这样会使宝宝容易出现视觉的疲劳。保持居室内安静,避免过度吵闹影响新生儿的注意力。

如果妈妈属于高危妊娠,新生儿出生前后有缺氧史,生后患有感染性疾病及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更应该在新生儿期抓紧练习,帮助新生儿脑功能的恢复,这也是早产儿和新生儿脑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反复训练后宝宝仍不能注视或追视,甚至有的新生儿完全不眨眼,这说明宝宝可能看不到眼前的物体,应当马上到医院接受检查。比如妈妈曾感染风疹及弓形体等疾病,会使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白内障,遇到这种情况应当立即到医院手术。如果延误了手术最佳时期,新生儿会终身无视力。

喜欢听父母的声音

胎儿在24周时就开始具有听的能力。父母谈话的语调和韵律会使胎儿的心脏跳动加快。到怀孕后期,胎儿不仅能够准确地听到一些声音,并且还能区别不同的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以及声音的强弱、声调的高低、熟悉与不熟悉的声音等。

刚出生的新生儿已经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听觉系统。在新生儿的耳边放一些比较柔和的音乐,他们就会非常安静,甚至还出现面部表情的变化,如微笑等。妈妈在新生儿清醒时,摇晃小铃铛或玩具棒,新生儿就会以某些方式来表示他们听到声音了,如皱眉、眨眼、张嘴、扭动身体等。

新生儿从出生的头几天起,似乎更喜欢倾听人类的声音,尤其是妈妈的声音。有些哭闹的新生儿听到妈妈的声音后立刻就安静下来,同时还会寻找自己妈妈的脸。

总之,从新生儿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很完善的视觉和听觉功能,父母应该细心捕捉新生儿的这种能力,及时发掘和引导。

听觉训练,重在交流

通过音乐训练听力: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宝宝音乐。适合的音乐应该是舒缓流畅、委婉柔和的乐曲,不要听节奏感强烈、音色单调的音乐,以免使大人的焦躁不安和情绪波动影响到宝宝。直接将收录机放在新生儿的枕头旁边,音量控制在40~60分贝,每次20~40分钟。

和新生宝宝多“讲话”:父母要经常与新生儿多说话。说话的语调一定要温柔、亲切。当新生儿清醒时,妈妈可以一边用双眼注视着新生儿的双眼,一边轻声轻语的说:“亲爱的宝宝,你醒了?”“看见妈妈了吗?”“想和妈妈说话吗?”等类似的语言。每天可以重复多次,每次最好2~5分钟。

模仿能力——“伸舌试验”

刚出生的新生儿就已经具有很强的模仿和记忆能力了。最有名的就是“伸舌试验”。当新生儿处于清醒状态时,让宝宝的脸与大人的脸相距20厘米,并让新生儿直接注视大人的脸。大人尽可能的伸出舌头,慢慢重复伸舌动作,每20秒1次,共6~8次,然后停止。如果新生儿继续看着你的脸,常常会在嘴里移动自己的舌头,大约半分钟左右,新生儿就会模仿大人将舌头伸出嘴外。有趣的是婴儿不仅能够记住整个伸舌过程,而且还能记住是谁做的“伸舌动作”。有人做了这样的试验,首先由一个人对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反复做“伸舌动作”,待新生儿学会之后,让宝宝注视几个人的面孔,这里包括对新生儿反复做“伸舌动作”的人,令人惊奇的是新生儿见到别人时,没有嘴和舌的特殊动作,唯独见到这位反复“伸舌”的人时,不管这个人表情如何,宝宝都会伸出自己的舌头。这说明新生儿不仅具有模仿能力,还有准确的记忆能力。

看彩图训练记忆能力

新生儿能记住所看到的的东西,如床头的彩图或玩具,开始他注视很长时间,以后注视的时间逐渐缩短,好像已经厌烦了,这时如果换一样东西,宝宝又会重新表现出好奇的样子,这说明新生儿对已经看过的图像和玩具有记忆的能力。新生儿几天就能够记住妈妈的面孔。当妈妈突然戴上眼镜时,新生儿就会好奇地注视着自己的妈妈,似乎是在问:“我的妈妈今天怎么变样了?”这些表现都告诉我们,新生儿不仅会看东西,还能记住看到的形象。

经常抚摸宝宝,训练触觉能力新生儿的触觉非常灵敏,如果新生儿哭闹不止,你只要握住新生儿的手,或者将手放在新生儿的腹部,并按住手臂,大部分的新生儿都会安静下来。

在西方,儿科专家利用新生儿这种灵敏的触觉,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育儿方式——宝宝抚触。就是由亲人(妈妈或爸爸)反复按摩自己新生儿全身皮肤各个部位,通过亲吻和抚摸新生儿,促进父母与新生儿之间的交流,培养新生儿的人际交往智能。

抚触方法:每日做3次,每次为10~20分钟,按摩顺序从头部开始依次为胸部、腹部、四肢、手脚末端,最后为背部。

抚触需要注意的事项:

室温24℃~26℃。

宝宝吃奶后1小时,处于比较清醒的状态时。

抚触者在手上涂抹一些按摩油或者按摩乳液,避免划伤宝宝的皮肤。

夏天时,涂抹上一些爽身粉,使宝宝感到凉爽舒适。千万不要使用成人护肤品。

俯卧抬眼和抬头

让新生儿趴在床上,头偏向一侧,在新生儿的头上方晃动带有响声的鲜艳玩具,逗引新生儿努力抬头。每天训练2~3次,每次5~10分钟。

抓握练习愈早愈好

把细长的玩具放入新生儿手中,让他握住,一天反复多次,愈早愈好。

专家提醒

宝宝训练教育的内容很多,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培养宝宝安静沉稳的性格

平时要轻声细语哄新生儿,尤其当新生儿突然啼哭时,先不要急切抱起,而是握住新生儿双手,面带微笑与之轻声说话,大部分的新生儿都会安静下来。这些行为,会使新生儿变得安静与满足。六、专家热线

1.宝宝经常“打嗝”怎么办

新出生的宝宝大多数都会经常打嗝,有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会打嗝。

打嗝是由于胃上方的横膈膜肌肉痉挛所致。

吃奶过急、过快、刚吃完奶大声啼哭或吸入过量空气,都会造成胃膨胀,导致宝宝打嗝,而且这种打嗝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停止。

看见宝宝“打嗝”时,可以将宝宝抱起拍一拍,或给宝宝喂一点水,大部分宝宝都可以停止。

当宝宝因饥饿大哭时,一定要抱起宝宝,先拍一拍再喂奶,喂完奶以后要把宝宝竖起来抱着,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连续多拍一拍,最好能打出饱嗝。这种现象一般到4~5个月之后就会减少,不必过于介意。

专家提醒

打嗝时有时会伴有吐奶,因此拍嗝时一定要让宝宝保持直立位或趴在床上,防止奶液误吸,引起窒息。

2.宝宝“溢奶”和“吐奶”是病吗

溢奶(漾奶)是婴儿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些宝宝吃完奶,刚把奶嘴拔出,奶就从嘴角边流出,当抱起宝宝拍背排气的过程中也容易流出奶汁,有一些宝宝打嗝时会吐出许多。

宝宝在溢奶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什么预兆,无恶心症状,流出的奶量也比较少。

溢奶的原因是因为宝宝的胃底部浅,不能留存多余的液体,故容易出现胃内容物的反流。另外,如果在宝宝哭闹时喂奶,宝宝吞气过多,也会出现溢奶的现象。

预防溢奶的办法:目前多采用拍背法,即等喂完奶之后将宝宝直立抱,拍背至打出嗝为止。

如果宝宝喂奶前哭闹明显,可先抱起哄至安静再吃奶。小孩吃奶较急时,可在哺乳中途歇息数秒再接着喂。

宝宝溢奶严重就会引发吐奶,且从鼻腔中喷出,这时应立即侧卧,或将宝宝抱起来,擦净呕吐物,观察宝宝表现,如果宝宝吐奶后精神很好,则不必担心。

专家提醒

宝宝虽经常吐奶,但体重增加正常,父母不必过于担心,这种吐奶是正常生理现象,不是疾病,如果宝宝吐奶频繁,且奶酸臭味较重,体重增长缓慢,应迅速到小儿外科就诊。

3.宝宝白天晚上老是不停地扭动身子,还发出声音是怎么回事

很多出生十几天以后的宝宝无论是清醒或是睡眠时老是不停地扭动身子,有时还同时发出很大的声音,令父母迷惑不解。

其实这是宝宝在运动,在“舒筋活络”,在长个儿。因为新出生的宝宝大多数时间都是躺着,长时间一个体位,造成靠床部分的机体血液循环不通畅,宝宝就会感到难受,而宝宝不会翻身,只有通过不停地扭动身躯,调节身体不同部位肌肉骨骼的血液循环,才能使身体舒适。一旦宝宝会转头、转身子,自己能够调节体位,这种扭动和发声就会明显减少了。

4.宝宝四肢伸展时有抖动,是惊厥吗

不是惊厥,而是新生儿神经调节不完善的一种表现。由于大脑对四肢的支配神经调节功能差,当四肢伸展时大脑不能很好控制周围神经的活动,所以四肢就会抖动,到宝宝脑神经功能发育完善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了。

5.宝宝毛发过少,这对将来有影响吗

有一些刚出生的宝宝头发很少,或出生后不断掉头发,使宝宝头发愈来愈少,令父母很着急。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新生期毛发稀疏,到成年人时头发不一定会少,相反,新生儿期头发浓黑,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变得愈来愈少,发丝也逐渐变软,因此,新生儿宝宝头发的多少,与长大以后的头多少无关。

6.在宝宝毛发间或眉间出现的黄色结痂是什么

有些宝宝出生后不久,毛发及眉间会出现一片一片的黄色结痂,医学上叫“脂溢性湿疹”。这是因为宝宝皮肤的皮脂腺分泌较旺盛,分泌出较多的脂肪性代谢物质,如果不及时清洗,这些脂肪就会堆积在皮肤的毛孔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黄色结痂。到3~4个月以后皮肤分泌物逐渐减少,就不容易形成黄色结痂了。

结痂的清洗方法:先用棉纱布浸蘸消毒过的香油轻轻擦拭结痂部位,当结痂部位逐渐变软后再用婴幼儿专业香皂或者浴液清洗。经过数次的清洗,黄色结痂就会渐渐洗掉。

7.为什么宝宝双眼会有许多眼屎?需要治疗吗

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双侧或单侧眼睛经常会有一些黄白色分泌物,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宝宝从阴道娩出时,一些阴道的细菌会带入宝宝眼中,或者经妈妈的手指污染引起新生儿结膜炎。发生新生儿结膜炎时,只要用消炎眼药水点眼治疗,一周左右即可治愈。如果不治疗,此症状要持续很长时间。

宝宝睡眠闭眼时间较长,眼分泌物会堆积在眼角。

肥胖儿颜面部脂肪丰富,特别是下眼睑脂肪更厚,很容易出现倒睫毛,倒睫毛刺激眼结膜而出现分泌物。

当出现一侧眼分泌物较多,同时伴有流泪的症状时,可能是并发“泪管炎”。泪管炎症导致鼻泪管狭窄,眼泪不能经鼻泪管流出,要尽快到眼科求治。

专家提醒

倒睫毛无须特殊治疗,当宝宝颜面脂肪逐渐减少时,倒睫毛会自然消失。在白色眼结膜沾有睫毛时宝宝并没有不适感,对眼结膜并不造成损伤,但是如果倒睫毛沾的是眼球黑色部位,也就是角膜时,应赶紧到眼科取出睫毛,以免损伤角膜。

8.宝宝舌苔总是很白很厚,需要擦掉吗

吃奶的宝宝舌苔很白而且厚腻,是因为乳渣滓残留在舌表面所致,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有些父母想用勺刮或用纱布擦都是不对的。当添加辅食之后,舌苔就会逐渐变薄,颜色变浅。

专家提醒

如果宝宝的双侧颊黏膜和齿龈处也有白色覆盖物,且用手指不易擦掉,父母就要引特别意,宝宝可能得了“鹅口疮”,这是一种念珠菌感染(霉菌感染)。多数是因为使用了不清洁的奶具、毛巾等引起。大部分鹅口疮患儿能自愈,如果病灶延伸到咽喉部则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9.宝宝双下肢弯曲是不是罗圈腿

刚出生的新生儿双下肢有些弯曲是正常的。这是因为新生儿在宫内均呈蜷曲状,双下肢一直是弯曲的体位,加之新生儿肌肉发育差,牵拉骨骼的力量比较小,因而出现弯曲。随着不断地生长和发育,逐渐由坐到站立和行走,双下肢就会自然变直。

专家提醒

许多老年人认为刚出生的宝宝必须要用绳索捆绑住下肢,才可以防止下肢弯曲,这是不对的。捆绑下肢不仅妨碍宝宝的运动发育,过度捆绑还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同时还会引发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科疾病。

10.宝宝喜欢吸吮人工奶嘴而不喜欢妈妈乳头怎么办

人工奶嘴比较好吸吮,而妈妈的乳头如果突出的不明显,宝宝吮吸时感到很费力,所以就不愿意吸吮。因此,最好一开始就不要使用人工奶嘴,尽量吸吮妈妈的乳头,如果头几天奶少,可以用小勺喂奶,只要多吸吮,母乳很快就会分泌出来的。

11.吃母乳的宝宝老是拉肚子,大便还有泡泡,是怎么回事

母乳喂养儿一天可能大便5~6次,大便稀,有泡沫,有时候还有一些不消化的颗粒,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千万不要因为吃母乳拉肚子,就急忙把母乳停掉。因宝宝大多都是按需喂养,母乳喂养很难控制奶量,所以一旦宝宝摄入量过多,引起腹泻,但由于母乳成分容易消化,这种腹泻对宝宝并无大碍。

专家提醒

母乳喂养的大便一般是黄色、较稀、味道不重。如果大便突然发绿、水分增加、味道酸臭,说明可能感染或消化不良,应该到带大便到医院化验检查,明确是否有问题。

12.宝宝3~4天排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便秘”。一般说来,宝宝1天1~2次大便最正常,但有一些婴儿2~3天排一次便,甚至有3~4天也不排便,但吃奶正常,气色好,没有无故的烦躁和哭闹,虽然排便次数少,但排便时并不感到很费劲,而且粪质也比较柔软,不成形,这不是便秘。如果宝宝3~5天排便一次,而且排便时很用力或者使劲也排不出大便,粪便干硬呈条索或丸球状,排便时甚至刮破了肛门,有时还伴有腹胀,食欲下降等症状,这时才考虑可能是便秘。

一些喂母乳的宝宝虽然大便次数比较少,甚至3~4天才大便一次,但每次大便不费力,粪便不成形,宝宝也无不适感,这是一种母乳喂养宝宝的“攒肚”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添加辅食后会逐渐好转。只要妈妈适当调整饮食种类,多吃蔬菜水果类就可以改变粪质,增加大便次数。如果宝宝3天以上不排便,可以用蘸有肥皂水的棉签轻轻刺激肛门,或探进去少许,宝宝就会排便了。

牛奶和配方奶粉喂养儿容易便秘。奶制品中有些不容易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钙质,在肠道形成凝块及钙沉淀物等,加之水分摄取不足,新生儿肠道蠕动缓慢等因素都可以出现便秘。可以适当增加喂水量,添加一些糖水。另外还可以采用上述肛门刺激方法帮助宝宝排便。

专家提醒

宝宝出生后总是3~4天或更长时间排便,而且大便很硬,可能与结肠发育异常有关,应尽快到小儿外科诊治。

13.宝宝便秘时如何帮助宝宝顺利排便

当遇到宝宝几天不排便,或者排便很困难时,可采用下列几种辅助方法帮助宝宝排便:

牛奶或奶粉喂养儿要增加喂水量。

大便明显干燥儿可以添加一些糖水。

一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喂一些果汁,只是不要太酸,否则会影响宝宝食欲。

运动不足也是宝宝便秘的一个原因。可以帮助宝宝作运动,比如每天做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稍用力按摩腹部,时间可以安排在宝宝有便意时或每天坚持1~2次。

也可以采用人工辅助帮宝宝排便。

肛门刺激方法帮宝宝排便:用带有甘油和凡士林油的医用棉签,先涂抹肛门括约肌表面,再把棉签插进肛门,刺激肛门括约肌深面,这样反复刺激数次,一般的便秘均可以通便。

专家提醒

用肛门刺激法时轻轻触及肛门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用手握住棉棒中间的位置,插到肛门内括约肌的深面(深度1~2厘米)。

肛门注入药物:对于顽固性便秘,或者宝宝因便秘表现得很痛苦时可以辅助药物帮助宝宝排便。目前多采用的是液态甘油(儿童开塞露),一般到医院或药店都可以买到这种药。使用前先要在肛门涂抹一些油,然后将盛有药液的药柄杆慢慢插入肛门,深度以1~2厘米为宜,尽量将药液挤干净,注入药物之后,为了防止药液外流,要用干净的纸巾或者纱布按压肛门处数分钟,待宝宝便意感很强时再松开,这时宝宝就可以轻松排便了。

专家提醒

从肛门给药是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还是要从饮食上进行调整。不过父母不用担心,反复使用肛门给药并不会影响宝宝自主排便的能力。

14.宝宝肚子老是咕噜响,排气也特别多,是怎么回事

有些宝宝吃奶比较急,尤其在饥饿大哭后马上喂奶,就会使宝宝肚子里存有很多气体,这些气体流动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蠕动增强,从而出现上述症状。还有一些父母老担心宝宝喝奶会呛着,总是用小号奶孔的奶嘴喂奶,这样不仅使宝宝吸奶费力,而且还让宝宝吸入过多气体。宝宝肠道内气体淤胀,也会引起胃肠道的蠕动过多,使宝宝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出现肠道的绞痛,这时宝宝就会哭闹不安。预防的方法与溢奶的预防方法是相同的,主要是尽量让宝宝少吞入过量的气体。

15.新生儿足跟血是查什么

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都要做足跟血筛查,主要是为了筛查能够引起小儿智力障碍的先天性疾病。我们国家主要筛查两种疾病,即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俗称“呆小症”)。

小贴士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小儿冶愈后发育完全可以达到正常水平。

16.宝宝的左上臂有一块红疙瘩,还流出黄水,需要处理吗

这是出生后接种结核菌素疫苗(卡介苗)引起的皮肤局部免疫反应,不是化脓。如果流出黄色液体,可以直接用棉签擦净就可以了,无须欣欣妈妈:

我看到别人家的宝宝胳膊上都有一个小红疙瘩,可我的宝宝胳膊上为什么没有呢?

陈主任:

两种可能:一种是未接种;一种是接种未成功。

任何其他处理。有的宝宝局部皮肤仅仅有一个很小的硬结,说明宝宝反应不明显,到3个月后应到专科医院检查卡介苗接种效果。

17.新生儿需要补充鱼肝油(维生素AD)和钙剂吗

我们都知道钙是人体骨骼发育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婴儿期钙的缺乏不仅可以引发佝偻病,影响体格发育,还可能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

足月儿一般在生后第3周开始补鱼肝油,每日约400单位。母乳喂养儿出生头3个月可以不添加钙剂,牛乳喂养儿或者人供配方奶哺喂者可适当加用钙剂,每日200~300毫克左右。

对于早产儿,应提前补充鱼肝油和钙剂,一般在生后第2周开始补充,并需加大剂量。如遇到腹泻患儿,待腹泻好转后恢复口服维生素AD和钙剂。

18.宝宝后脑勺一点头发都没有,是枕秃吗

未满月的宝宝头部特别爱出汗发痒,脑袋在枕头上蹭来蹭去感到很舒服,时间长了,后脑勺的头发就蹭没了。这和4个月以后缺钙导致的“枕秃”是不一样的,只是暂时现象。当宝宝长到4个月以后开始会翻身、会坐,枕秃就会自然消失,长出新的头发来。

欣欣妈妈:

都说晒太阳能防止缺钙,未满月的宝宝可以晒太阳吗?

陈主任:

最好不要出去晒太阳,天气允许的话可以打开窗户,隔着纱窗让阳光照射到宝宝身上。冬天隔着玻璃也可以接触到部分紫外线。等宝宝满月以后就可以到户外了。

19.宝宝脸上长的红疹是什么

出生不久的宝宝脸上逐渐长出了大小不等、隆出皮肤表面的红疹,有几种可能。

湿疹:过热或奶制品过敏引起。

痱子:夏天多见,和湿疹混在一起,不易识别。

汗疱疹:过热所致。

如果疹子不严重,可以增加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少衣物穿着,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好转。如果疹子越来越多,皮肤变硬、流水、结痂等,应到医院就诊看病。

20.怎样才能预防宝宝感染疾病呢

宝宝居住的房间一定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中。打扫房间时最好使用湿抹布擦拭,防止灰尘飞扬。

保持衣服的清洁和用具的清洁。要单独清洗宝宝的衣物,每日更换,衣物最好放到干净通风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还要定期晾晒床上用品。宝宝皮肤护理用的毛巾、浴巾、浴盆等最好单独使用,用完洗净后到阳光下晾晒干净。装衣物的容器内不要放置樟脑一类防虫剂。冬季要定期将室内衣物拿到阳光下照射,以免霉菌生长。

护理宝宝的父母及家人、有关保健人员必须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特别是双手的清洁,防止细菌接触到宝宝的皮肤引起感染。

专家提醒

新生宝宝对呼吸道等病毒均无免疫能力,因此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最好不要接触宝宝。如果父母以及家人患伤风、感冒一定要戴口罩,感冒严重时还应与宝宝隔离,避免传染宝宝。

21.早产宝宝和成熟宝宝有什么不同

早产宝宝与成熟宝宝体格发育和外貌差异很大,早产宝宝胎龄越低,体重越轻。

抗病能力较成熟儿弱,容易合并感染性疾病。

容易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大脑容易受损伤,造成脑残疾(脑瘫、学习障碍、癫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生长发育速度较成熟儿明显增快,因而容易患早产儿贫血、佝偻病等营养性疾病。

专家提醒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早产宝宝都能存活下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后遗症问题,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能避免很多后遗症。因此一旦宝宝被确认为早产儿,一定要接受医生的定期随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正确的干预治疗手段。

22.如何给早产宝宝喂奶

出生后应尽快开奶。第一次哺喂要在2小时以内,以后每隔1~2小时再喂一次。

胎龄小于30~32周的早产宝宝因吸吮和吞咽能力差,一般需要鼻饲喂养,需要保健人员的配合方可完成哺喂过程。

胎龄在32~36周的早

产宝宝已经具有吸吮和吞咽功能,可以直接采取母乳喂养。一般哺喂时间比较长,有时可长达30~60分钟之久。如果妈妈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可以将奶挤出来,用杯子或小勺交替哺喂。

胎龄在36周以后就和成熟的宝宝同等对待了。

小贴士

孕周32周以下的早产宝宝吸吮和吞咽能力非常差,直接用嘴吸吮容易把奶误吸到肺里,引起炎症和窒息。可以从宝宝的小鼻孔处插入一根细细的特质管,通过细管把奶打进胃里,一旦宝宝建立了正常的吸吮和吞咽动作,就可以拔掉细管喂养了。

专家提醒

要定期监测早产宝宝的体重,平均每日增长20~30克为最理想标准。

23.早产宝宝怎样护理

早产宝宝因胎龄的不同,体重的不同,故其机体各脏器功能状况也差异较大。一般说,胎龄大于35周,体重大于2000克者比较容易护理,而对于胎龄在34周以下,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宝宝则需要特殊护理。

保暖。早产宝宝的体温极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维持良好的环境温度尤为重要。在医院,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宝宝是要入暖箱的。在无暖箱的条件下,可以根据当地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保暖方法。比如在北方、东北地区等采用火炕或热沙袋保暖等就是很好的方法。

空气流通,保证充分的氧气供应。

尽早哺喂母乳。

维生素的供给。早产宝宝应及时添加多种维生素。生后第10天开始给浓缩鱼肝油制剂,每日400~800单位,补充适量的钙制剂。

补充铁剂。早期补充铁剂有利于防止早产儿贫血。补铁的时间,多数专家认为以出生后2周为宜。

如果没有母乳,可以用市场上销售的专用早产儿奶粉,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

预防感染。早产宝宝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严格的消毒隔离护理尤为重要。喂养及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前后用消毒用品(包括肥皂、消毒液等)洗手;哺喂用品要定期消毒煮沸处理;居室内要保持清洁;避免闲杂人员来往,以免交叉感染。如有条件应每日作皮肤清洁护理,一旦发现皮肤有脓疱等化脓灶、脐带红肿流脓,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小贴士

出生体重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体重 环境温度

1500~2000克 30℃~32℃1000~1500克 32℃~34℃小于1000克 34℃~36℃

24.双胞胎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什么双胎儿体重低于单胎儿。

双胎儿容易发生早产和急产。

双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高于单胎儿。

由于双胎儿娩出时间较长,较容易出现缺氧。特别是第二个娩出的宝宝由于没有机会直接进入骨盆,更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和缺氧缺血性脑病。

专家提醒

一旦确诊为双胎,就应立即与有关保健医生联系,建立孕妇保健卡,定期做产前检查。分娩时最好不要在家接生,应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母子监测,由专业妇儿医务人员参加分娩过程。娩出后如果体重过轻,或者合并有窒息者,应及时转到小儿科诊治。

最后要告诉双胎父母的是,最好两个宝宝一块出院,避免分开。

25.产后42天检查是查什么

宝宝出生后6周需要到指定的医院做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体格发育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6周的宝宝体重应该平均增加1000~1500克,身长应该增加2~5厘米。

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头颅血肿、前囟过大或者过小、鹅口疮、呼吸道感染、心脏是否有杂音(先天性心脏病)、脐疝、腹股沟疝、睾丸鞘膜积液、先天性喉鸣(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疾病的筛查,同时还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化验检查,检测有无贫血、黄疸情况等。

合理喂养及营养指导:在哺育宝宝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喂养及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作为医生可以提供咨询帮助。

高危儿的疾病防治:产妇怀孕期间发生的某些疾病,例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胎盘功能不良等;分娩中出现的异常,比如各种难产,分娩过程中使用药物等;娩出时脐带绕颈、打结、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重度黄疸等。另外早产儿、巨大儿、各种先天性畸形等也属重点随访对象。第二章 美味营养共分享——宝宝的科学喂养

充足与合理的营养对宝宝来讲太重要了。人类生命物质的基本成分由各种营养素组成,这些营养素是宝宝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营养充足不仅可以使宝宝机体发育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预防疾病。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机体代谢旺盛,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热量和营养素,因此应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为宝宝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父母应该了解的营养知识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3大营养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水分等。这些重要的物质成分在体内担当着各种不同的职责,下面将分别予以简单介绍:

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它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另外,人体内的多种免疫球蛋白也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如果蛋白质摄取不足,不仅会导致宝宝机体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体格和神经发育,同时还会使宝宝的抵抗力降低,引发疾病。

脂肪

脂肪是供给机体能量的主要营养素,也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脂肪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在细胞膜、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某些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单独合成,需要由外界食物提供,称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十分重要。

脂肪组织容易消耗,供给不足时很快出现消瘦症状,长期脂肪摄入不足可引起生长停滞、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

糖类

糖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人体摄取的糖物质分为多种,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麦芽糖等。各种糖消化吸收之后最后都会分解为葡萄糖,成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一部分糖类和蛋白结合形成糖蛋白,参与核酸的合成和代谢。

以上3种营养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但是它们之间的摄取和利用是要有一定比例的,三者均衡摄取,才会使宝宝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同年龄各种营养素的每日需要量可见表1,三种营养素的比例可见表2,营养素摄取不均衡也会导致宝宝出现体格发育异常。

维生素

维生素对调节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极其重要,是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调节剂。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以贮存在体内,无须每日摄取。第二类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需要每日摄入,没有毒性,摄取多一些也没有关系,如果不足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引起机体功能障碍。

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和来源可见表3。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有钙、铁、锌、磷、铜、碘、镁等。钙是构成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内含量较高。铁、锌、铜、碘、镁等均因在体内极少而被称之为微量元素。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见表4。二、母乳喂养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推荐,宝宝出生后6个月之内应该纯母乳喂养。那么,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掌握哺喂的要领,为成功进行母乳喂养打好基础。

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母乳是最适合婴幼儿喂养的天然食品,营养丰富,比例合适,容易消化吸收。

含有多种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减少婴幼儿疾病的发生。

直接哺喂宝宝,增加母子交流的机会。经济方便,省时省力。

加速妈妈产后恢复。

一般说来,只要是健康妈妈,她所分泌的乳汁常可以满足4~6个月以内宝宝的营养需要。因此母乳喂养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专家提醒

很多年轻妈妈害怕母乳喂养使身体发胖,不能保持良好的体形而不愿意喂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母乳喂养可以加速子宫的收缩,使子宫早日恢复到未怀孕时的状态,同时还可以加速母体的恢复,使妈妈的身材更加美丽。

欣欣妈妈:

有人说母乳分泌的多少与遗传和妈妈的体质有关,是这样的吗?

陈主任:

母乳的分泌和妈妈的体质有一些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还要取决于妈妈的精神、健康、营养状态、喂养方法、生活方式及周围亲人的关爱等多种因素。

欣欣妈妈:

为什么我的奶总比别人的奶少呢?怎样才能保证母乳充足呢?

陈主任:

要想保证母乳充足,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妈妈要建立必须用母乳育儿的信念。

让宝宝反复吸吮。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

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什么是初乳

初乳是产后3~10天之内分泌的乳汁。初乳呈淡黄色,不仅具有高热量、高蛋白的特点,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等免疫物质,保护宝宝免受病原侵袭。初乳中还含有多种特殊蛋白质、激素、酶、糖及加速组织生长修复的生长因子。

小贴士

有些人认为宝宝出生后,新妈妈刚分泌的乳汁不干净,必须要扔掉,这是非常错误的。“前奶”和“后奶”有什么不同

宝宝每次吸吮的乳汁成分前后是不一样的,前多部分排出的乳汁叫“前奶”,后少半部分排出的乳汁叫“后奶”。前奶的颜色清淡,后奶的颜色较白。并且,后奶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工奶粉中添加的DHA合成原料。前奶乳汁量很多,占全奶的大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和其他营养素,而脂肪含量比较少,宝宝吃了大量前奶,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水分。

后奶量比较少,含有较多的脂肪,因此颜色看起来发白,这些脂肪提供了母乳喂养的大部分能量。

前奶中有大量的水分,已足够补充宝宝的水分,因此母乳喂养的宝宝,在4个月以前不需要再喝其他的水,即使夏天也是如此,如果担心“口渴”,给宝宝喝水,就会使他们的摄入母乳量减少。

母乳与动物乳汁的区别

母乳乳汁与其他配方奶、动物乳汁有很大的区别,无论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素等诸多成分方面都要优于其他乳类制品。

母乳喂养的方法

给宝宝喂母乳越早越好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帮助妈妈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奶”。妈妈在产后甚至在裸体的情况下就可以怀抱宝宝,或将新生儿放在妈妈的胸前让宝宝吸吮。这就是早接触。多数宝宝在生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就要吃奶,这时候要反复让宝宝吸吮乳头,在没有奶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喂1~2次温开水或葡萄糖水过渡一下,等宝宝出生后3~4小时孕妇开始产奶时,就可以给宝宝喂了。

专家提醒

如果妈妈和宝宝未做好准备,就强迫宝宝立即吃母乳,可能会使妈妈和宝宝产生不适感,而影响母乳喂养,可以根据母子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机会。

剖宫产后,妈妈通常要延长开奶时间,只要妈妈清醒后就可以试喂奶。

有时宝宝因生病或因低出生体重而需要特殊照顾,不得已与妈妈分开时,应该生后立即开始做“挤奶”工作,这是建立和维持泌乳所必需的。

当宝宝一旦能吸吮,则应尽力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帮助妈妈尽快让宝宝直接吸吮乳房。“按需喂养”与喂奶间隔时间

喂奶间隔。现在的观点认为,出生头1~2个月的宝宝应该采取“按需喂养”原则。不要刻意限制哺乳时间。宝宝出生后2个月开始约每3~4小时喂奶一次,但不必严格限制。

欣欣妈妈:

什么是“按需喂养”?陈主任:

按需喂养是指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均按宝宝的需求喂奶。

欣欣妈妈:“按需喂养”有什么好处吗?

陈主任:

能够促进妈妈乳汁的早期分泌;宝宝体重增长快;

妈妈出现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机会比较少。

每次喂奶时间

出生头一周可以先每次试喂5分钟,如果感觉宝宝没有吃饱,以后可以逐渐延长到10分钟,宝宝出生后7~10天可以延长到15~20分钟左右为宜。

专家提醒

有些宝宝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吸够其所需要的乳汁量,另一些宝宝则需要半小时才能得到相同数量的奶,特别是出生后头1~2周更是如此,上述情况均属正常现象。

小贴士

如果宝宝吃了30多分钟也不吐乳头,或者宝宝甚至含着乳头入睡,这说明妈妈的奶水可能不够。

根据需要调整哺乳姿势

给宝宝喂奶的姿势因妈妈的习惯和宝宝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要以妈妈舒适和放松为主。

双上臂环抱式:是大多数妈妈愿意采用的体位,适合所有的正常宝宝。

上身坐直,让宝宝的头枕在一侧胳膊的臂弯处,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

让宝宝的脸面向妈妈的乳房,鼻子对着妈妈的乳头,并且宝宝要紧贴妈妈的身体。

单上臂抱握式:适用于比较小的宝宝及剖宫产的妈妈。

妈妈用一只手托起宝宝的肩、颈和头部,宝宝面向妈妈,夹在要吸吮的那侧乳房的胳膊下方,宝宝的双脚伸在妈妈的背后;

妈妈的另一只手托住乳房,引导宝宝找到乳头。

卧位式:适用于剖宫产、夜间喂奶的妈妈。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侧身躺下,在头部和身后放几个枕头支撑妈妈的头部、肩部和背部;

让宝宝整个面部朝向妈妈的胸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肩背部,另一只手把乳头放到宝宝的嘴里。

喂奶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喂母乳前应先给宝宝更换尿巾垫。用消毒皂洗干净双手。

用消毒纸巾或消毒过的毛巾清洗乳头及乳头周围。

专家提醒

哺乳前的消毒至少要坚持3~4个月。

喂奶方法

怀抱宝宝,用手掌托住乳房,手指按压乳头周围,使乳头突出来,让宝宝容易吸吮。

从一侧乳房开始吸吮,尽量吸空之后再换另一侧。

当宝宝吸吮停止并出现非常满足的表情或自动吐出乳头时,表明已经吃饱,妈妈可以用毛巾擦干宝宝口唇周围。

哺乳完毕后将宝宝直立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宝宝排出吞入胃内的气体。

当宝宝出现打嗝现象时,说明气体已排出,即可将宝宝放平。

挤净乳房的残存奶。

专家提醒

每一次哺乳后,挤空乳房可以使下一次母乳流出更加顺畅,同时也可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喂奶的注意事项

保证妈妈的双手、乳房、乳头的卫生。

宝宝吸吮时能听到咽奶的声音,表示宝宝吸吮良好,奶量充足,反之则为不足。

定期测体重,检查奶量是否充足。

尽量让宝宝直接吸吮妈妈的乳头,而不要将乳汁吸出用奶瓶哺喂。

不要轻易加喂其他牛奶或配方奶,这样会导致母乳分泌量减少。

妈妈尽量不要吸烟、喝酒,烟酒所产生的有毒代谢物质可以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母乳喂养答疑

母乳喂养儿是否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一般情况下,母乳能满足宝宝前3~4个月的全部营养需要,包括水分。因为母乳中只含有低浓度的矿物盐类及氮类,故单纯母乳喂养儿的排尿量很少。而且,当体内水分缺乏时,新生儿的肾脏就会开始进行自动调节尿液浓度,从而减少排尿量以适应机体内的变化。因此,只要母乳充足,就不必另外喝水。

专家提醒

要注意纠正几个错误的观念:

观点1:气候炎热时应该给小宝宝适当的水分,以防止脱水。正确的观点是适当增加喂母乳的次数,作为水分的补充。

观点2:一些母乳喂养儿会出现大便频繁的现象,因此应给他补充水分。正确的观点是,单纯母乳喂养儿排大便次数较多,这是母乳喂养儿的排便特点,只要宝宝状况好,食欲和睡眠好,体重增加良好,妈妈不仅要坚持喂养,还要适当增加喂养次数,没有必要另外补充水分。

观点3:有一些妈妈为了给宝宝添加一些营养物质,会给宝宝喂一些糖水、鲜果汁、蜂蜜等饮料,认为这些饮料有助于补充营养物质、帮助消化,强壮身体。正确的观点是母乳能满足宝宝前4个月的全部营养需要。

夜间如何哺喂母乳

许多宝宝并无昼夜概念,因此夜晚经常饥饿,妈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起来给宝宝喂奶,起来的次数较频繁。如果夜间频繁喂养,妈妈会感到极度疲劳,反而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碰到上述情况时可采用下述方法:

将宝宝吸吮剩余的乳汁用手挤出,放置冰箱内保存到夜间。

白天尽量挤出乳房中剩余的乳汁,夜晚由爸爸代喂。

母乳挤出有困难,可选择一些接近母乳配方的奶粉。

采用以上方法,可以使宝宝吃得饱,妈妈也能睡得安稳踏实,促进乳汁的分泌,从而得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宝宝患病时怎样哺喂母乳

患病期间,宝宝大多会食欲降低,吸吮力减弱,吸奶量明显减少,或者由于鼻塞等呼吸道问题影响吸吮功能时,宝宝往往吃不到平时所需要的奶量,这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补充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能吸吮但每次吃奶量比以前减少,可以增加哺乳次数,有的宝宝在生病时更加喜欢母乳,鉴于此也应该增加哺乳的次数。

如果宝宝鼻塞严重或因呼吸不畅呛奶明显时,可以挤出乳汁,用小杯或小勺哺喂。

如果宝宝不能吸吮或不能通过杯子吃母乳,可以通过鼻饲管注入母乳。

如果宝宝因外科手术暂时不能吃母乳时,可将母乳挤出,冷冻贮存。一旦宝宝恢复建康,便重新开始母乳喂养。

球球妈妈: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可以哺乳吗?

陈主任: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临产或分娩时,是通过胎盘和血液传播的,不会通过乳汁传播,因此可以哺乳。

球球妈妈:

妈妈患结核病时,可以哺乳吗?

陈主任:

只要妈妈没有临床症状就可以给宝宝喂奶。

专家提醒

宝宝患病时继续母乳喂养很重要,这样不仅可以使病儿得到最好的营养,尽快恢复健康,同时妈妈也可以持续产生乳汁,排出乳汁,防止乳腺炎。

什么情况下不宜哺喂母乳

突然患上原因不明的高烧。

患有比较严重的感冒。

患有严重的腹泻、肠炎。

乳腺炎合并有发烧。

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肝炎、精神病、癫痫和其他严重疾病。

患有急性传染病。

妈妈使用了对新生儿宝宝有影响的药物。

欣欣妈妈:

如果妈妈患有慢性疾病,或突然遭遇疾病时该如何用药,这些药物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陈主任:

一般来说,凡是进入妈妈血液的药物都能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因此当妈妈患有疾病需要服用药物时,必须要考虑到对宝宝的影响。

如妈妈因感染性疾病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宝宝就会从乳汁中不断接受同类的抗菌药物,引起体内霉菌感染,轻者出现鹅口疮,重者引起霉菌性肠炎,出现严重的顽固性腹泻,久治不愈;青霉素和头胞类抗生素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许多镇静药会对宝宝的神经起到抑制作用,可以引起嗜睡、食欲下降;有些退烧药可以引起宝宝的血液系统异常;一些口服避孕药抑制乳腺分泌,会使奶量减少。

总之,能不用药时尽量不用药,能用中药就不用西药。如果必须使用,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使用对宝宝没有影响的药物。如果妈妈需要治疗必须使用时,应在服药期间停止哺乳。如用药时间比较短,可以暂时使用挤奶器吸空乳汁,以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待停药后继续哺喂母乳。

小贴士

有一些复合配方的感冒药成分复杂,最好不要用。需要使用时,最好使用单一作用的药物,如退烧药、中药止咳药等。

母乳不足,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宝宝体重增加不良。每周可以测量一次体重,算出其平均值。宝宝出生后3个月以内,每日增加20~30克,为最合适状态,如果母乳不足,宝宝体重会低于平均值。

妈妈喂奶次数增加,哺乳间隔缩短。有的宝宝甚至在哺乳1小时之内又出现饥饿感。

宝宝吸乳时间增加。宝宝吸乳30分钟以上仍不愿意离开乳头或者勉强拔出后出现啼哭,表示不满。

宝宝哺乳后入睡不安稳,或者持续啼哭不止。

宝宝大便次数减少,或者经常便秘。

妈妈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是母乳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母乳分泌的量与妈妈的体质、情绪、周围亲人的关爱以及宝宝的吸吮方式关系密切。

什么情况下需要挤奶

产妇在产后3~4天会觉得有奶胀的感觉。这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吸吮能力差,使妈妈乳管不够通畅,使乳汁排泄不畅所致。因此需要辅助挤奶,防止乳管堵塞和乳汁淤积。

乳房有问题。比如乳头扁平或者凹陷、皲裂等。

分娩后数周乳汁分泌少,奶量不足,需要增加奶量。

专家支招

如何改善母乳不足

增加吸吮:宝宝刚出生不久,对奶头的吸吮还不太适应,妈妈分泌的乳汁不太充足,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着急和忧虑。而且每位妈妈下奶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第一天就分泌很多奶汁,有的好几天才下奶,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不断地吸吮,可以试一试增加喂奶次数,因为宝宝吃得越多,妈妈所分泌的乳汁也越多。

加强营养:妈妈要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海鲜类产品、豆制品等,熬一些排骨汤、棒骨汤、鸡汤、鱼汤、鸡蛋汤、青菜汤等。牛奶对乳母来说,也是非常好有营养的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还要加一些粗粮,以补充维生素。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一定要安排好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这样乳汁就会分泌得愈来愈多。要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和亲人、朋友等多交流和沟通,改善心情。

使用一些无毒无害的中药帮助下奶。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不能吸吮或吸吮不协调时,需要挤奶喂养。

患病的宝宝,吸吮力不够时需挤奶喂养。

妈妈生病服用某些药物时,为保持乳汁的分泌,必须挤奶。

妈妈外出或者工作时,挤出乳汁留给宝宝用。

妈妈乳汁较多,宝宝每次吃奶都不能将乳房吸空,妈妈经常感到胀奶和漏奶时,为防止乳汁过多淤积引发乳腺炎等,必须挤奶。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适时挤奶是一项非常有益和有效的措施。通过挤奶可使妈妈能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继续母乳喂养。

如何用手挤奶

适用于乳房比较软的时候。一般认为在分娩后1~2天就应该开始练习用手挤奶。

用手挤奶不需要任何器具,方法简单,污染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

选用大口径的杯子,玻璃瓶等。用洗涤灵和水洗净容器,倒入沸水,放置几分钟,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挤奶前将水倒掉。

妈妈首先要彻底清洗手特别是手指。

然后将拇指及食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厘米处,二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

再将拇指及食指将力作用在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准确地说,就是按压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

哺乳期的乳房有时能触摸到乳窦,黄豆粒大小,不很硬,一旦摸到乳窦,即能准确挤压。

如果挤压时感到疼痛,说明方法不正确,应改进方法或重新寻找乳窦。如果挤奶方法得当,乳汁就会顺畅流出。

用上述方法循环挤压乳晕,使手指能够按压到每一处乳晕。

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双侧乳房交替挤压,反复数次。双手也可以交换使用,防止疲劳。

专家提醒

每次挤奶的时间应以20~30分钟为宜,特别是分娩后的头几日。泌乳量少时,挤奶时间应稍微延长一些。挤奶时间过短会起不到效果。另外,分娩后数日,妈妈应尽量多挤几次奶,最好跟宝宝吃奶的次数相同。通常每隔3小时1次。如果挤奶次数过少或者间隔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泌乳量减少或不足。

如何用吸奶器挤奶

当乳房肿痛或者乳房有炎症时,用手挤奶很困难,可用吸奶器挤奶。

目前市场销售的吸奶器多为橡皮挤奶器,挤奶步骤如下:

挤压橡皮球排出空气。

把玻璃的广口处覆盖在乳头上。

确定玻璃完全附着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放松橡皮球,乳头和乳晕被吸入玻璃管内。

反复挤压和放松橡皮球,乳汁开始流出。

轻轻从乳房拿开挤奶器,倒出乳汁。然后重新开始挤奶。

专家提醒

每次使用橡皮球吸奶器前,一定要对吸奶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特别要注意清洗橡皮球。因为挤出的乳汁很容易附着到橡皮球内,如果清洗不干净极易造成奶的污染。乳房较软的时候,不适宜用挤奶器。

如何用热瓶挤奶

适用于乳房严重肿胀,乳头绷紧,触碰乳房之后疼痛特别明显,用手或吸奶器挤奶困难的时候。

用具的准备:玻璃瓶(不能用塑料瓶),容量为1~3升,不得小于700毫升,广口直径最好在3~4厘米之间,使乳头完全置于瓶口内。准备足够热瓶子的热水,一块厚布,用于包裹热水瓶。

将热水倒入瓶中少许,预热玻璃瓶,继续注满热水,倒热水时速度应放慢,以免瓶子炸裂。

等待数分钟,使瓶子升温。

用布包裹好瓶子,倒出瓶内热水。

托住瓶子,轻柔地将乳头吸向瓶颈内。

瓶子内的热气会促进乳汁分泌,这时可见乳汁缓慢流出,待乳汁流出停止后拔掉瓶子。

倒出瓶子中的乳汁,再反复做上述挤奶步骤,当挤出一部分乳汁后,乳房的疼痛感明显好转。这时就可以继续用手挤奶或者让宝宝吸吮乳头了。

如何保存母乳

在妈妈需要工作、出门,或者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喂奶时,需要将奶挤出,贮存备用。

贮存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母乳的清洁卫生。因此不管是用手挤出,或者是用挤奶器,都要注意卫生。

挤出的奶水可以放置在冰箱格内,并且要在冷藏的奶水贴上标签,注明日期。

放置在冷藏柜内的母乳大约可以存放24小时,零下21℃冷冻可以贮存3个月。

专家提醒

喂剩下的奶水必须丢弃。因为经过宝宝吸吮的奶水已经是污染过的食物,再次食用会引发肠道内感染。

从冰箱拿出来的奶应加热后再哺喂宝宝。加热时,应把奶放到温水或稍热一些的水中,轻轻摇动。不要直接煮沸奶水,或放在水中,将水煮沸加热,这样会破坏奶中的蛋白质和免疫抗体成分。

有些父母图省事用微波炉热奶,这是不可取的。微波炉温度太高,会降低和破坏奶水的营养价值。

怎样防止胀奶

分娩后第3~4天,妈妈就会明显感到有胀奶感,如果不及时解决胀奶问题,严重者就会引发乳管阻塞和奶汁淤积。许多妈妈患乳腺炎就是由于乳汁排出不畅所致。

要想防止乳房肿胀,要做到以下几点:

只要宝宝想吸吮就让他吸吮,频繁的吸吮会使乳汁不断排出,防止乳腺管阻塞。

乳房肿胀明显,宝宝难以吸吮时,用热湿毛巾做热敷,让乳房变软,然后再用手挤出奶或者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

如果妈妈身体状况良好,可以热水淋浴或洗热水澡,让乳汁从乳房流出,这样乳房也可以变软,便于吸吮。

爸爸可以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比如轻轻按摩产妇的乳房,刺激妈妈的乳房和乳头皮肤,按摩妈妈的颈部和背部,帮助妈妈放松。

喂奶后可以用凉毛巾冷敷乳房,帮助减轻水肿的发生。

乳头扁平或乳头凹陷,能喂奶吗

可以喂奶。有些妈妈担心乳头的形状异常,比如扁平乳头或凹陷乳头会影响宝宝的吸吮。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乳房大小如何,无论乳房形状如何,只要经过认真训练,宝宝吸吮正确,都能很好地吃到奶。

专家提醒

妈妈不必因为乳头暂时性的异常而着急,大部分的扁平乳头和凹陷乳头在分娩前后可自行改善。

如何练习和纠正乳头不良形状

如果发现乳头形状不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乳头形状。

尽量让宝宝练习吸吮,宝宝的反复吸吮将有助于乳头向外拉出。

如果宝宝吸吮不好,妈妈可以用手将乳房从下面托起,并用拇指轻轻压在乳房上部,使乳头突出来,便于宝宝吸吮。

必要时爸爸可以先替宝宝做几次吸吮乳头动作,一般吸几次就可以将乳头吸出。

乳房有问题时,刚出生的宝宝在头1~2周往往吸吮不好,这时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

用手挤出乳汁,使乳房变得柔软,便于宝宝吸吮,并促进乳汁分泌。挤出的乳汁用小杯子喂给宝宝。

直接挤奶滴到宝宝口中,当宝宝吸吮到妈妈香甜的乳汁时,可使宝宝建立信心和兴趣,重新尝试吸吮乳头。

一般说,如果妈妈经常做哺乳练习,并让宝宝反复吸吮,扁平乳头或者凹陷乳头大部分在产后1~2周都能得到改善。因此,妈妈一定要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只要耐心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实现母乳喂养。

如何保护哺乳期的乳房

哺乳期的乳房保健目的是保证乳汁的分泌,防止乳腺管的阻塞和奶汁淤积,使宝宝能够喝到干净、香甜的乳汁。

每次哺乳前轻轻按摩乳房,上下左右分别按摩,或者作环形按摩。

哺乳前最好用温湿毛巾清洁乳头和乳晕。不要用肥皂或碱性的洗涤物品,以免刺激乳头和乳晕皮肤,出现乳头干燥和皲裂。

努力让宝宝吸吮到乳晕部分。

专家提醒

如果宝宝只吸吮乳头,就不会吸出很多乳汁,还可能咬伤乳头,妈妈这时往往感到乳头很疼。

喂奶完毕后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宝宝下颌,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扯出乳头,引起乳头损伤。

每次哺喂时,要尽量吸空一侧乳房,并挤空另一侧乳房剩余乳汁,这样促进乳汁分泌增加,同时预防部分乳腺管的阻塞。

胀奶或乳房充盈明显时,可以先用手或吸奶器挤出一部分奶汁,避免胀奶和乳房充盈,引发乳腺管阻塞和炎症。

哺乳期间应戴上合适的棉制胸罩,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环,同时防止乳房过度下垂。

怎么知道得了乳腺炎

如果用手触摸乳房可以发现有结块,按压结块有压痛,且结块上的皮肤微微发红,体温略有升高,说明可能得了乳腺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乳房内硬结就会越来越大,乳母会感到有明显的疼痛,影响正常哺乳。

引起乳腺炎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吸吮方法不正确,只吸吮乳头,未吸吮到乳晕,因此乳房排空不良。

喂奶次数不够频繁,宝宝没有经常吸吮乳房。

穿衣太紧,如喜爱戴胸罩,特别是夜间也戴胸罩。

妈妈睡觉时喜俯卧位,压住了乳房的某条腺管,造成乳汁淤积。

因此,预防乳腺炎的重点应该是采用各种办法让乳汁顺利排出,才能够减少乳腺管的阻塞和乳汁淤积。

如何缓解乳腺炎

如果乳母的乳腺炎不太严重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治疗。

让宝宝频繁吸吮,增加喂奶次数。喂奶时要确保宝宝的吸吮方式正确。

穿比较宽松的内衣。

尽量不要采取俯卧位睡觉姿势。

宝宝吃奶时可轻轻按摩乳房。

如果宝宝未吸空乳房,可以用手或者吸奶器将奶挤出来。

亲人多关心妈妈,减少妈妈的紧张情绪。如果妈妈乳房皮肤红肿明显,疼痛加剧,且体温升高,应该及时到医院求治,主要以口服对宝宝无伤害的抗生素为主,同时让宝宝吃未患病侧乳房,对于患病的一侧,如果妈妈感到很疼或者比较紧张不愿意哺喂时,可以用手将奶挤出。一般2~3天内疾病会减轻,一旦疼痛减轻应立即给宝宝喂奶,同时不要中断另一侧的哺乳。

乳腺炎加重可以导致乳腺脓肿,需要外科切开及引流治疗,这时应该迅速停止喂奶。待脓肿消失,乳腺炎好转之后再开始恢复喂奶。治疗过程中还是要不断地将奶挤出。

专家提醒

从感染的乳房挤出的奶可能带有细菌,绝对不能用以哺喂宝宝。三、人工喂养

奶粉喂养

妈妈患有疾病难以哺喂宝宝,或妈妈没有母乳,需要添加配方奶粉及其他代乳品来哺喂的方式称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的乳类主要有鲜牛奶、鲜羊奶、配方奶粉、豆奶粉、米粉等。其中,配方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比较接近母乳,口味香甜,市场供应量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宝宝的需要,因此大多数父母在人工喂养时选用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的优点:配方奶粉是将液体(鲜)牛奶经过加工,添加或改变其中的某些成分,使奶粉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其成分更接近于母乳。另外,配方奶粉还根据宝宝各个时期身体发育的需要,配比适合其年龄段的营养成分,更适合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配方奶粉要比普通鲜牛奶好。

配方奶的种类

普通配方奶:以牛奶为原料制作的奶粉,适用于正常无疾病患儿。

特殊配方奶:将奶粉中的一些成分去掉,比如蛋白,再经过特别加工和处理而成。适用于对蛋白等成分不耐受或引起过敏的宝宝,需经医师或营养师指示后方可食用。

豆奶粉:以黄豆为主要蛋白和糖为原料而制作的奶粉,适用于对乳糖无法耐受、或对普通配方奶粉蛋白过敏的宝宝。

抗过敏或抗腹泻奶粉:适用于腹泻或对蛋白过敏的宝宝。

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需要而配制的专用于早产儿的配方奶粉。

特殊疾病奶:针对某些特殊疾病需要而特殊加工制成的治疗奶粉,如治疗苯丙酮尿症的低苯丙氨酸奶粉。

最好在专业保健人员的指导下选择早产儿奶粉和特殊疾病奶粉。

DHA,宝宝发育的脑黄金

DHA英文全称为Docosahexanoic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AA(arechidonicacid花生四烯酸)属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又名脑黄金。主要作用是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和视网膜发育。DHA可以通过亚油酸和亚麻酸合成,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普通奶粉中没有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合成DHA的物质,因此需要另外添加。

喂奶次数、间隔和每次喂奶量

宝宝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喂奶次数,间隔及奶量,详细见表6。

小贴士

为了使人工配方奶粉更加接近母乳,近年来,在奶粉中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D,增加了铁、锌、碘的含量。根据宝宝的需要,添加了适量的核苷酸、β-胡萝卜素、牛磺酸、低聚糖以及益生菌等。

配方奶粉的调配方法

奶具的准备

奶瓶最好选用大口直立型、玻璃制品为最合适,便于消毒清洗。1~2月的小宝宝可用100~120毫升的小奶瓶,以后要用200~240毫升的大奶瓶。一般需要备7~8个,可以每天集中消毒一次。每次用一个,不清洗消毒的奶瓶不要重复使用。奶嘴最好也准备7~8个,可依据年龄选用不同大小孔型。

小贴士

新奶嘴太硬,小宝宝不喜欢吸吮。可先煮滚几次使之变柔软后再使用。

奶具的消毒

奶瓶、奶嘴、小碗、杯、勺等用具放置大锅内煮沸消毒。锅中的水一定要淹没过消毒的奶具,煮沸5~10分钟。另要备用一双筷子,用于夹出已消毒的奶具。

专家提醒

采取人工喂养时要牢记消毒,注意防止食具的污染。

小贴士

奶嘴应放到有盖的杯内,奶瓶倒置放在锅内备用。

奶粉的调配方法

备好清洁奶瓶,洗干净双手。

将煮沸过的开水晾至40℃~60℃左右,按照规定量的2/3注入奶瓶中。

将适量的奶粉倒入奶瓶中。

轻轻摇动奶瓶,当奶粉完全溶解后再继续注入温开水至所需要的刻度。

嘉嘉妈妈:

冲泡奶粉的奶瓶等用具每次都需要煮沸消毒吗?

陈主任:

是的,每次用过后的奶具都要煮沸消毒。只用冷水或开水冲洗奶具,不能完全消毒,易引起新生儿腹泻。消毒后要低温保存。

笑笑妈妈:

奶粉冲调得稠一些好吗?

陈主任:

不要直接用刚刚烧开的开水冲泡奶粉,因为过热的水反而会引起奶粉中的蛋白凝固,形成凝块,不易冲开。冲泡奶粉的水温一般调以40℃~60℃为宜。

西西妈妈:

我的宝宝每次食奶量比较少,可以把奶粉冲得稠一些吗?

陈主任:

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有些父母认为,奶粉越稠,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越高,对宝宝越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于健康的宝宝来说,如果体重增长良好,不宜给予浓稠的奶粉,这样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

蓓蓓妈妈:

宝宝更换配方奶后出现腹泻现象,我可以把奶粉稀释后喂给宝宝吗?

陈主任:

宝宝更换配方奶粉后出现腹泻的原因很多,与更换奶粉的方式和奶粉的牌子有关系,与奶粉的稀稠没有关系。如果父母给宝宝喂稀释的奶粉,会使宝宝每日摄入的蛋白量减少,体重不增加。

如何用奶瓶给宝宝喂奶

将奶瓶放到胳膊的内侧,测试奶液的温度,如果接触奶瓶感到略热,说明温度合适,或将奶液滴在腕部,感到温度合适亦可。

抱起宝宝,拿起奶瓶,与宝宝面对面微笑对视,最好再打声招呼,比如“宝宝,现在开始吃奶啦”等,这样会使宝宝心情更愉快。

轻轻将奶嘴放入宝宝口中,协助宝宝用手扶住奶瓶更好。

喂奶时,奶瓶要倾斜至奶液充满奶嘴为宜,如果奶液没有充满奶嘴,宝宝则容易吸进空气,引起吐奶。

喂奶时间一般10~15分钟,但个体差异很大,不必严格遵循,喂奶完毕,用消毒纸巾擦干宝宝嘴边的残留奶液。

轻轻将宝宝直立抱起,拍打其后背,当出现打嗝声,说明从胃内排出气体,但有一些宝宝经反复拍打并不出现嗝声,这时不要着急,平躺数分钟后再抱起拍打后背,直至打出嗝声。

小贴士

将盛满奶液的奶瓶倒置,观察奶嘴滴奶情况;如果一滴接一滴流出,说明奶嘴流出顺畅;如果流出很慢,说明奶嘴流出不畅,要加大吸吮的奶孔;如果呈线状流出,说明奶嘴过大,应更换奶嘴。

鲜牛奶喂养

鲜牛奶的成分

鲜牛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以酪蛋白为主。酪蛋白在胃内容易形成大凝块,不易消化;鲜牛奶含有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颗粒大,难以被宝宝消化和吸收;鲜牛乳含乳糖较少,所以食用时需要另外添加糖;鲜牛乳含钠、氯等矿物质较高,不仅使宝宝胃酸下降,同时还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鲜牛奶含锌、铜量少,含铁量虽然与奶粉相同,但吸收率明显低于母乳;鲜牛奶钙、磷比例不合适,影响钙的吸收。

配制鲜牛奶方法

由于鲜牛奶具有上述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在喂养当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尽量改善鲜牛奶的不利营养成分,使之更利于消化和吸收。

加热后食用煮沸:可达到灭菌的作用,同时还能使鲜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容易消化和吸收。

稀释喂养:新生儿或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差,而鲜牛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将鲜牛奶加开水稀释为3:1鲜牛奶(3份鲜牛奶,1份水)或4:1鲜牛奶,待宝宝满月后改喂全奶。

添加5%~10%的糖:由于鲜牛奶中含糖量较低,不能满足小儿热能的需求,故应加糖补充鲜牛奶的热量。

专家提醒

配方奶和鲜牛奶喂养的宝宝需要及时喂水鲜牛奶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及时喂水,这样可使鲜牛奶更易被消化和吸收,加速肠道蠕动,有利于排解粪便,防止大便干燥。

嘟嘟妈妈:

什么是炼乳?

陈主任:

炼乳是将鲜牛奶进行加热,使水分蒸发,蒸发的量为原容量的40%,再加入40%的蔗糖,然后装罐制成的。

嘟嘟妈妈:

可以直接给宝宝喂炼乳吗?

陈主任:

炼乳的含糖量很高,直接饮用会引起宝宝腹泻,所以食用前一定要加5~8倍的水进行稀释。

嘟嘟妈妈:

那么,能够用炼乳替代配方奶,长期给宝宝食用呢?

陈主任:

炼乳的含糖量虽然合适,但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却随之下降,如果长期以炼乳为主食喂养宝宝,就会造成宝宝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容易感染疾病,同时还会出现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蓓蓓妈妈:

国外称鲜羊奶是贵族奶粉,真的有那么好吗?

陈主任:

这种说法不全对。鲜羊奶营养价值与牛奶大致相同,也是宝宝良好的代乳品。牛奶比羊奶的营养成分稍高一些,羊奶的蛋白质比牛奶少一半,但是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没有太大区别。羊奶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明显高于牛奶。

羊奶的脂肪颗粒体积为牛奶的1/3,所以比牛奶容易消化,如果宝宝消化功能不太好可以选择羊奶。

羊奶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羊奶中的核酸比牛奶、母乳含量都高,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十分有益。

羊奶食用前要认真煮沸消毒,防止被细菌污染。

婷婷妈妈:

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以换用羊奶喂养吗?

陈主任:

羊奶不含过敏源,对牛奶蛋白不耐受的宝宝可以考虑换用羊奶试一试。

婷婷妈妈:

听说长期食用羊奶的宝宝会得贫血,是这样吗?

陈主任:12

羊奶的主要缺点在于羊奶中叶酸含量极低,维生素B也特别少,因此羊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发生营养性贫血,要及早添加叶酸和维12生素B及含有此类营养成分的辅食加以预防。

娟娟妈妈:

喂奶量一定要按规定的定量喂吗?

陈主任:

不要刻意规定喂奶量,应按照宝宝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娟娟妈妈:

宝宝老含着奶嘴睡觉,这样好吗?

陈主任:

尽量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睡觉,特别是在牙齿萌出时期,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同时还会因奶嘴堵塞,引起误呛窒息。

娟娟妈妈:

担心宝宝会呛奶,每次喂奶时,不敢将奶嘴中充满奶液,这样做对吗?

陈主任:

这种喂养方式是错误的。喂奶时应该让宝宝正确含住奶嘴,奶嘴中最好充满奶液,可以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娟娟妈妈:

喂奶中间需要拔出奶嘴排气吗?

陈主任:

如果宝宝吃得不是很急,没有必要喂奶中间拔出奶嘴排气。但是如果宝宝吃得很急,甚至从口角流出奶液,则应该中途拔出奶嘴,让宝宝歇一歇,然后再接着喂可能会更好一些。

豆类代乳品

大豆类代乳品的营养价值较其他谷物类代乳品更好,因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质量也优于其他谷物,氨基酸种类齐全,还含有较多的铁,但脂肪和糖含量低,钙的含量也少,而且豆类还有一个不完善之处就是豆蛋白不容易消化和吸收,因此可以作为3~4个月以上宝宝的代乳品,3个月以下的宝宝因消化功能不好,最好不用此类代乳品。

豆浆

豆浆是用大豆制成的,大豆中有大量大豆蛋白和B族维生素,在大豆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含量与牛奶、鸡蛋中蛋白的含量差不多。

豆浆喂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豆浆中的脂肪和糖含量低,用豆浆喂养宝宝必须另加植物油和糖;

含钙量低,要额外补充鱼肝油和钙剂。尽管如此,用豆浆喂养的宝宝仍会发生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应经常带宝宝到医院接受健康检查;

大豆中有一些成分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和吸收,食用前要多煮沸几分钟,去除有害物质。

开始哺喂时,可将豆浆和水按1:1的比例稀释,如宝宝反应良好,无消化不良可逐渐减少水分。

豆浆的营养价值不如牛奶或羊奶,但在缺乏母乳又无条件取得动物奶的情况下,豆浆就是宝宝最好的食品。

豆制代乳品

以豆粉为主要原料,添加多种营养素配成合理的代乳品,稀释后给宝宝食用。比如某种豆乳粉是这样配制的:大米粉45%、豆粉28%、蛋黄粉5%、豆油3%、蔗糖16.5%、骨粉1.5%、食盐0.5%、黄小米0.5%,这样搭配的代乳品基本具备了宝宝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适合宝宝的需要。四、混合喂养

同时用母乳与配方奶粉或其他奶喂养的方式叫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方法有以下两种。

母乳和奶粉同时喂

有时母乳喂养的宝宝吃奶时间延长、喂奶时间间隔缩短或体重增加缓慢时,这可能是因为母乳不足造成的,父母需要给宝宝添加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来满足宝宝的需要。方法是:母乳喂养次数不变,每次先喂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用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补足母乳不够的部分,这样做有利于刺激母乳分泌。补充的乳量由宝宝食欲或母乳量的多少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此法适用于4个月以内的宝宝。

母乳和奶粉分开喂

母乳和奶粉分开喂是指用配方奶或其他奶制品替代一次母乳量。母乳喂养到4~6个月时,因为某些原因必须断喂母乳时,使用这种方法比较合适。

专家提醒

4个月内的宝宝母乳量不足时,如用替代法喂养,会减少母乳哺喂次数,使乳头刺激减少,乳汁分泌量减少。4~6个月宝宝用混喂法,宝宝会眷恋母乳,难以断奶。五、添加辅助食品

无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都应该按时、按月龄、按一定顺序添加辅助食品。

添加辅食的好处

3~4个月以内的宝宝体内还储存有母体带来的多种营养物质,单纯的母乳或奶粉喂养就可以满足其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随着月龄的增长,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素愈来愈多。从表面上来看宝宝吃的奶量是足够的,但是各种营养素就显得不足,如蛋白质、铁、钙、维生素等。当宝宝的体重长到一定程度时,奶量也开始显得不够,此时如果单靠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根本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添加辅助食品,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都要及时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补充乳类营养素的缺乏

乳类制品以蛋白质、脂肪和糖三大营养素为主,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对不足,随着月龄的增加,这种不足会愈来愈明显。

补充维生素C:4个月以后母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牛奶更少,每100毫升中仅有1毫克维生素C,而宝宝每一天则需要30~50毫克,因此一定要及时添加果汁和菜汁,以满足宝宝的需要。

补充铁:4个月以内的宝宝体内储存有来自妈妈的铁,但随着身体的发育,这些铁逐渐消耗减少,母乳或牛奶中含有的铁仅有0.05~0.1毫克,而1岁以内的宝宝每日所需要的铁量为6~12毫克。所以仅仅用乳汁来喂养,完全不能满足宝宝需要,必须要添加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以及蔬菜和水果等。

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远远低于1岁以内宝宝的生理需要量,钙质主要以乳酸钙为主,虽然含钙量低,但吸收率比牛奶好得多,牛奶中的钙质不易被吸收。所以,必须从蛋黄、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中吸收钙质来补充钙的不足。

还有其他多种营养素和维生素等需要另外补充,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和消化能力

出生3~4个月的宝宝不仅胃容量小,而且消化道功能非常弱,产生消化食物的酶也很少,消化道器官仅能消化一些乳汁等流质类食物。随着月龄的逐渐增加,宝宝的胃容量不断增大,胃肠道产生消化食物的酶也愈来愈多。满6个月龄时,宝宝开始长出牙齿,这时不但要逐渐增加食物量,还要添加一些比较稠的食物,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功能,并使宝宝习惯消化一些对身体和胃肠道有好处的固体食物。

为顺利断奶做好准备

只有当宝宝具有食用各种固体食物等辅助食品的能力时,父母才能考虑给宝宝断奶,这样才能使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按时、按月龄、按一定顺序添加辅助食品,使宝宝习惯吃各种辅助食物,为顺利断奶做好准备工作。

添加辅食四原则

有的父母认为加辅食很简单,只要吃一些软一点、稀一点的食物就可以了。但也有一些父母却对辅食添加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做起。那么如何才能给宝宝顺利添加辅食呢?

从少到多

一定要从少量开始。如添加蛋黄时,第一天要先加一点试一试。比如,蛋黄先煮熟,取出1/4个,捣成糊状,用小勺一点一点喂入宝宝口中,几天以后,宝宝习惯了,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可以增加到1/2个试一试。当宝宝5~6个月龄时,就可以加一个蛋黄了。宝宝吃东西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如果发现宝宝不太愿意吃新的食物,不要勉强,可以稍微等几天之后再重新开始喂。

由稀到稠

如从米汤开始到稀粥,再逐渐增稠到软饭。

由细到粗

如增添绿叶蔬菜应从菜汤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喂碎菜。

专家提醒

添加辅食以后,一定要每天观察宝宝的大便,随时发现大便的异常。如发现大便突然变稀,便中还有颗粒状物,且有酸臭味,说明宝宝消化不良,应及时暂停添加辅食,待大便状况好转之后再重新从少量开始添加。

小贴士

6个月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喂食的敏感期,尽可能提供多种口味食物让宝宝尝试,并把多种食物自由搭配,满足宝宝的口味需要。

由一种到多种

添加辅食一定要从单一品种开始加起,等宝宝逐渐适应了这种食物再考虑添加另一种食物,不能同时加几种食物。如添加菜汤和米汤,这两种食物要一样一样地加,先加米汤,宝宝吃着没有问题了,再加菜汤。如果同时加两种以上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也难以分清到底是哪一种食物引起的反应。

各月龄添加辅食的顺序和种类

出生3周 补充鱼肝油

出生后第3周开始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每日400单位。北方地区要连服1~2年。南方阳光充足地区可以服用时间短一些。

配方奶粉已经添加了足够量的维生素D,可以减少鱼肝油服用剂量,减去配方奶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添加剩余不足的部分就可以了。

4周~3个月 添加少量果汁

可以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汁或果蔬汤,如纯鲜苹果汁、纯鲜橙汁、纯胡萝卜汁、西红柿汁等。可在奶后或两次奶间哺喂。

刚开始喂果汁时先在果汁中兑一半水,每次喝一汤匙(约10毫升),逐渐增加果汁浓度,加至2~3汤匙(20~30毫升)。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

尽量让宝宝多次、反复尝试不同口味的果汁,这样可帮助宝宝建立饮食多样化的习惯。

专家提醒

如果宝宝皮肤出现皮疹、腹泻时,可能是对某种果汁过敏,应立即停止。

4个月 添加蛋黄

蛋黄:先添加1/4个开始,待宝宝适应后可增至1/2个。

米汤或米粉:从本月起,可以给宝宝添加富含铁的纯米粉,或每天1汤匙(10毫升)米汤。如果宝宝消化情况良好,从5个月起米汤增至2~3汤匙,再加上半匙菜泥,分2次喂食。

菜泥及新鲜果汁:采用纤维少的绿叶菜,如小白菜、油菜等,或用胡萝卜做菜泥。西红柿去籽、去皮,榨汁机搅拌后食用。不推荐食用菠菜,因为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遇钙结合成为不溶解的草酸钙,不易被人体吸收与利用。宝宝4个月末的时候,可用苹果、梨、香蕉等,用小勺刮泥,给宝宝食用。

专家提醒

给宝宝添加新的食物最好在上午。一种食物添加后,最好持续喂3~5天再更换另一种食物。宝宝患病时停止添加新食物。

5个月 添加泥状食物

蛋黄增加到多半个,可吃蒸蛋黄。

宝宝的唾液腺已经发育很完全,唾液量显著

增加,此时可以添加烂米粥或面片、面条等。从1汤匙(10毫升)开始喂起,逐渐增加量和次数。还可以买一些磨牙饼干拿给宝宝,让他自己练习咀嚼,加快牙齿和颌骨的发育。

饮食安排举例

早晨6~7点:喂母乳或牛奶;

10~11点:喂辅食,注意开始时只给一种食物(粥、菜泥、蛋黄、鱼泥、豆腐泥、苹果等水果泥)+奶100~150毫升或母乳;

下午2~3点:喂母乳或牛奶;

下午6~7点:喂辅食,只加一种(粥、菜泥、蛋黄、鱼泥、豆腐泥、苹果等水果泥)+奶100~150毫升或母乳;

晚9点:喂母乳或牛奶。

夜间加一次奶。

6个月 1~2种食物搭配添加

可以喝一些稍微稠一些的米粥,每天先喂3汤匙,分2次喂食,逐步增至5~6汤匙;也可添加燕麦粉、混合米粉、配方米粉系列。

在稀粥、米粉或面片中加上1汤匙菜泥,如胡萝卜泥或南瓜泥,稍稍加一点盐。米粉可以混合菜泥、果泥、面条一起喂食。

饮食安排举例

早晨6~7点:喂母乳或牛奶;

10~11点:喂辅食,给一或两种食物(稠粥、菜泥、蛋黄、鱼泥、豆腐泥、苹果等水果泥)+奶100~150毫升或母乳;

下午2~3点:喂母乳或牛奶;

下午6~7点:喂辅食,加一或两种辅食(稠粥、菜泥、蛋黄、鱼泥、豆腐泥、苹果等水果泥)+奶100~150毫升或母乳;

晚9点:喂母乳或牛奶;夜间可加一次奶。

小贴士

6个月是宝宝学习咀嚼和喂食的敏感期,尽可能提供多种口味食物让宝宝尝试,并把多种食物自由搭配,满足宝宝的口味需要。

7~8个月 添加固体食物增加到一整个蛋羹。

将新鲜瘦肉、鸡、肝、鱼、豆腐做成细末给宝宝食用。

每天喂稠粥2次,每次1小碗(约6~7汤匙)。一开始,粥里加上2~3汤匙菜泥,逐渐增至3~4汤匙。粥里可加上少许肉末、鱼肉、肉松(不是一次都加入)。

让宝宝随意啃馒头片(1/2片)或饼干,促进牙齿发育。

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喂3次,但必须先喂辅助食品,然后再喂奶。

专家提醒

宝宝8个月后,父母可以准备一些细小的块状食物,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食物的营养及口味最好多样化,避免宝宝日后挑食。

饮食安排举例

早晨6~7点:喂母乳或牛奶;

10~11点:主食、蔬菜、水果各一种(稀饭、面条、面包粥、碎菜、蛋羹、鱼泥、肉泥、碎豆腐、苹果等水果泥)+奶100~150毫升或母乳;

下午2~3点:喂母乳或牛奶;

下午6~7点:主食、蔬菜、水果各一种(稀饭、面条、面包粥、碎菜、蛋羹、鱼泥、肉泥、碎豆腐、苹果等水果泥);

晚9点:喂母乳或牛奶。

9~10个月 两餐三次奶

可以将上述辅食搭配食用,每天食用2~3次乳制食品,每日2~3餐。

饮食安排举例

早晨6~7点:喂母乳或牛奶;

10~11点:主食、蔬菜、水果各1~2种(稀饭、面条、面包粥、碎菜、蛋羹、鱼肉末、肉末、豆腐末、苹果等);

下午2~3点:喂母乳或牛奶;

下午6~7点:主食、蔬菜、水果各1~2种(稀饭、面条、面包粥、碎菜、蛋羹、鱼肉末、肉末、豆腐末、苹果等);

晚9点:喂母乳或牛奶。

11~12个月 同父母共餐

宝宝大部分食物都能吃了,如软饭、烂菜(指煮得烂一些的菜)、水果、碎猪肉、面条、馄饨、小饺子、饼干、馒头、小蛋糕、蔬菜薄饼、燕麦片粥等。蔬菜要多样化,逐步取代母乳或牛奶,使辅助食品变为主食。

饮食安排举例

早晨6~7点:喂牛奶150~200毫升,面包一小块,稠粥1碗;

10点:水果或点心;

12点:喂饭,种类多种(软饭、烂菜、碎猪肉、面条、馄饨、小饺子、馒头、饼等);

下午3点:水果;

6点:喂烂饭一小碗,鱼、蛋、蔬菜或豆腐等;晚8~9点:喝奶150~200毫升。

专家提醒

从本月开始,父母应注意宝宝的一日三餐,培养其有规律进餐,鼓励宝宝试着自己用手抓着吃或使用勺子吃饭。此外,宝宝每日摄取的牛奶量不应低于250毫升。

宝宝的重要辅食——营养米粉

宝宝米粉的种类

宝宝营养米粉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采用优质大米为主原料,以乳粉、蛋黄粉、黄豆粉、植物油、蔗糖及蔬菜、水果、肉类等为辅料,并特别添加了铁、锌、钙、碘等矿物质,经过粉碎、研磨、高温杀菌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的宝宝补充营养食品,营养卫生,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做4个月及4个月以上的宝宝的辅食。

下面我们列出几种比较受欢迎的宝宝营养米粉配方和配料。

高蛋白营养米粉:脱脂奶、大米粉、白砂糖、乳脂、玉米油、碳酸钙、磷脂、多种维生素、富马酸亚铁、硫酸锌、碘化钾。

胡萝卜营养米粉:大米粉、白砂糖、胡萝卜泥、碳酸钙、磷脂、多种维生素、富马酸亚铁、硫酸锌、碘化钾。

什锦水果米粉:大米粉、乳清蛋白、白砂糖、香蕉粉、苹果粉、磷酸氢钙、全脂奶粉、草莓粉、葵花子油、椰子油、豆油、维生素C、维生素E、电解铁、氯化镁、硫酸锌、烟酰胺、D-泛酸钙、葡萄糖、216维生素B、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碘化钾、叶酸、维生素12D、生物素、维生素K、亚硒酸钠、维生素B。31

欣欣妈妈:

宝宝现在4个月大,每一次喂奶120~140毫升,能维持3~4个小时,有必要加喂米粉吗?

陈主任:

没有必要,不是每个宝宝都必须要加喂米粉的。米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小宝宝吃米粉,像我们大人吃饭一样,是为了消除饥饿,补充能量。

有些食量大的宝宝可能会在生后3~4个月左右加一些米粉,对于食量小的宝宝,只要奶量能够满足宝宝的食欲和营养需求,就没有必要额外添加米粉。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米粉

宝宝生后4~5个月,母乳或配方奶不能让宝宝维持饱腹感,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