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13:28:39

点击下载

作者:周源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

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试读:

前言

本书在全面回顾总结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肯定了现有研究的贡献和意义,提出了现有研究需改进之处,并展开了后续研究。

一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概念层面研究。首先,重点对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要素、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从信用风险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发展沿革、现状;从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研究了压力测试的思想渊源;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理论基础,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其次,从与其他学科门类压力测试的不同、与其他类别风险压力测试的不同等方面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特征,提出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必须坚持的原则。最后,从银行层面、外部机构层面、金融管理层层面分析不同层面在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其中的表现。

二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运作层面研究。首先,重点从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流程进行分析,论述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基础工作;分析了信用风险压力的来源,进行了承压变量分析。其次,进行压力情境设计。因为压力情境的重要性,本部分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在研究情境变量的选择、情境设计的方法、情境概率问题后,创新提出了混合法情境分析。混合法的好处在于,既充分考虑以往研究的最大变化值法、最坏例子法,又辅助以对严峻风险的一定预测。再次,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技术,从定量程度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模型法,包括经验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另一类是模型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部经济变量变化模型、适合压力测试的信用风险模型。模型法和非模型法应该结合起来使用。最后,从信用风险压力事件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角度,创新提出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结果的运用。

三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从银行内部管理的视角出发,深入开展了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首先是微观层面。本书在国内首次从单个贷款者的角度来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本部分借鉴了Rodriguez等(2007)的基本方法,采用二元logit模型,在外部经济变量信用风险压力加大的状况下,对每一个贷款企业得出压力下的信用风险判断,从而重新评估现有贷款者的信用风险状况。其次是中观层面。从客户群体的角度出发,对某一特定类别的贷款进行压力测试。本部分以房地产贷款为例,运用VAR模型进行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构建脉冲响应函数得出:商品房价格、成交量都会对房地产不良贷款产生反向的冲击,贷款利率对房地产不良贷款产生正向的冲击。最后是宏观层面。从银行内部整体信用风险的视角来进行压力测试。对包含历时10年、共计852267笔信贷记录的样本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相应的不良率数据、财务比率指标,其结论具有较强的适用和借鉴意义。

本书第五章分别以单部分模型和两部分模型进行压力测试。单部分模型运用多元统计模型得出结论,方法比较直接。两部分模型考虑到动态和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一部分是考虑经济变量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另一部分是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估计。在改进Virolainen(2004)、Wong(2008)等模型的基础上,应用SUR方法和ARDL模型估计信用风险模型,并且构建经济系统的SVAR模型进行估计,以考虑变量之间的当期影响关系,提高模型整体分析准确度。本部分编制了计算机程序,测算一年内冲击叠加下造成的贷款不良率反应。

本书有力推进了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理论研究,并且有助于银行动态管理好风险,为金融主管部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信用风险分析工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作者2014年10月

Abstract

For the inadequate status quo of current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system in the framework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this topic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it, gives the general and detailed framework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Based on the reflection from the problem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crisis, through th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this topic tries to find a new perspective to improve and complement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eory.Combining with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management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on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to propose a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help commercial banks to in-crease credit risk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affirms the contributions and significance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resents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studies.The first, this topic takes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It focuses on the elemen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to research.Firstly, the topic analyze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situ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risk, it discusses the credit risk of domestic sources of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history, status quo etc.Secondly, this topic comes from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o study the origin of stress test.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stress test of credit risk, so as to make follow-up of theoretical preparation.Then from other types of risk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characteristics, to propose a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Finally, from the banks level, e-ternal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to analy-sis different aspects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in the role played b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in it.

The second, this paper takes the research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on the operational level, focusing on th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process analysis.Firstly, to discuss the basis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works.Secondly, we try to analyze the sources and variables of credit risk stress.Thirdly, we take the design of stress scenarios, as the importance of stress scenarios, in this part we proceeded the detailed research, the choice of variables in the study scenario, scenario design metho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problem scenario, the innovative hybrid method proposed scenario analysis, the benefits of mixed is not only full account of the status of maximum variations and worst case scenario,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evere stress of a certain extent forecast. Then this topic studies th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rom quantitative level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non-model method, including the experience of analysis, survey questionnaire,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One is the model law, mainly composed of two parts:the external economic variable change models and the credit models suit to stress test.Model and the non-model ap-proach sh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oint of view about credit risk stress event occurs beforehand, nowadays and afterwards, put forward innovativ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results apply.

Then the paper takes research desig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n credit risk stress.From the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l man-agement perspective, depth promotes the research on micro, me-so and macro level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Firstly, at the micro level,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borrowers groundbreaking.This section draws the basis method of Rodriguez et al(2007), using binary logit model; to judge each loan companies' credit risk under the increase external stress of economic variables, which are now, re-evaluate a borrower' s credit risk profile.Secondly, the meso le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groups, for a particular type of loan stress tests.This part of the real estate loans, for example, the use of VAR models of credit risk stress test, con-struction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obtained:housing prices and trading volume will lead to negative impact to non-per-forming loan of real estate; lending rat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to real estate loans.Thirdly, the macro level, from the banks' internal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credit risk stress test.This pa-per analyzes banks'10 years of 852,267 loan records to compute the non-performing data and financial ratio.There' s no such a mass sample like the paper in domestic research, and the conclu-sion has strong applicability.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one part model and two-part model to take stress test.One-part model use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 to gain the conclusion, that more direct methods.Two-part 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ables, in part, to con-sider other factors affect economic variables and the credit risk assessment model, the other is estimate macroeconomic varia-bles.Based on the study of Virolainen(2004), Wong(2008)and other models, used the ARDL model and SUR method to esti-mate credit risk model, and built economic SVAR model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bles in the current peri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overall analysis model.In this part we work out a computer program to calculate the reaction of non-performing loan ratio under the impact of superimposed within a year.The paper advances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stress testing.The research will help commer-cial banks to manage risk dynamically, and provide important an-alytical tools of credit risk for regulators to reinforce macro pru-dential management and prevent systematic financial risk,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ory and practice.Yuan Zhou2014年10月1导论1.1问题的提出1.1.1 对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的思考

对于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业界在归纳、反思其爆发的根源时,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模式、金融监管、银行经营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有: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偏重消费而忽略了储蓄,造成储蓄和消费基本关系的不平衡;美国自身经济增长乏力,不适当地刺激了国内房地产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发展过度。货币政策方面的原因有:美联储不适当的、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之后货币政策转向使得房贷利率急剧上升,贷款人难以承受,触发还贷风险。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有:金融机构金融创新过度,创造、包装了各类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最后导致金融创新失控;商业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没有贯彻审慎经营的原则,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要求来执行,低估了风险。金融监管方面的原因有:监管不力,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未处理好,放任过度创新,等等。

这其中,如果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造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对风险的把握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压力下的风险状况,从而放松了对风险的管理。银行只考虑了当时经济繁荣情境下贷款者的偿还能力,当时没问题便认为这些贷款就没问题了,没有进一步研究,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或者较长的时间内,如果经济状况下行,贷款的信用风险会如何。也就是说,银行至少还有两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一是在整个商业周期中,如果经济出现萧条,贷款的信用风险会如何;二是如果资产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如房价持续下跌,贷款的信用风险又会如何。

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能知道谁在裸泳。”银行业在商业周期处于繁荣阶段的时候,都是一片歌舞升平、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如果商业不景气,行业遭遇到收缩、调整的时候,那些以往被高速增长背景所掩盖的风险都会暴露,给银行的管理带来沉重的打击。美国的房地产泡沫退去后,次级债危机暴露出来并扩散成为金融危机、金融海啸。大家不禁要问:在潮水退去之前,银行的管理者能做些什么呢?能否早做准备工作,尽量未雨绸缪呢?在当时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高估了贷款者的偿还能力,发放了许多不应该发放的贷款。房价的下跌戳破了房地产贷款的泡沫,引发连带效应,促使原本一片繁荣景象的银行出现危机,最后波及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引爆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

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全球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使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削弱时,2009年末,希腊债务危机又全面爆发出来。2009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12.7%、债务余额占GDP的113.4%,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都十分庞大。到2010年3月,希腊债务达到2800亿欧元,而其GDP只有2400亿欧元,因此可以判断希腊已经“破产”。国际上通常将一国负债占GDP比例达到60%作为警戒线,而欧盟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能高于GDP的3%,公共债务不能高于GDP的60%。显然不论用哪个指标来衡量,希腊债务问题已经达到了危险的程度。希腊债务危机背后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2001年加入欧元区之后,希腊经济凭借欧盟的力量一路上升,然而希腊经济基础较薄弱,主要以旅游、海运和侨汇这三大产业作为自身外汇收入的支柱型产业,而金融危机使得这些产业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前,希腊政府还大举借入外债,将其作为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加入欧元区以后,希腊以1%的低利率从欧洲央行借入资金,再以此资金买入利率为5%的政府债券,从而赚取息差。这样的资金运作方式在经济繁荣时期是有效的,然而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就难以为继了。其原因是一方面全球流动性紧缩造成欧元区资金供应紧张,同时拆借利率上升;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造成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资金息差也缩小了。希腊这种借债发展的模式,依赖于外部经济条件的状况,经济状况好的时候,潜在的问题不会暴露,还可以一直借债,继续维持下去,但是等到经济衰退的时候,还款能力跟不上,再加上整体经济本身对外依赖程度高,受外部经济衰退冲击,各种原因综合作用,在压力下潜在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债务危机就爆发出来了。1.1.2 对相关风险管理理论的思考

以上我们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的例子。现在,我们再从理论的视角分析。从风险管理理论来看,如果回溯到经典的马科维兹关于风险的定义,用标准差σ表示风险,就是通过具体资产对总体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来表示风险,这是在总体程度上对风险的衡量,没有更多地关注极端状况下的风险。包括延续下来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使用β系数表示市场风险溢价系数,也是沿用了方差对风险的定义。可见,经典的风险理论对于极端状况风险,并没有专门的研究。

现在在风险管理中,在险价值管理(VaR)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VaR运用的范围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范畴。而且围绕VaR,学术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改进的模型。然而,VaR的基础就是设定一定的置信水平,如99%或99.9%的置信水平下,会出现什么风险损失,而对于置信水平之外的极端情况,会出现什么样的风险,并没有考虑。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持有期间为100天的证券投资组合,其VaR值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是3500万美元。这就是说,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该组合在未来的100天里,有99%的把握,预计损失不会超过3500万美元;但却有1%的概率,如在100天里有1天,预计损失会超过3500万美元。这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数字。这个数字指示了该组合面临的市场风险程度。如果组合持有者承受的风险是2000万美元,那么,就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在这个VaR的例子中,如果1%的概率出现——而且这种概率并非不会出现——那此时的风险损失又是多少?我们对于这种风险状况有没有一个全面的评估?是做好了应对意外风险的状况,还是没有准备,等到事发之后措手不及,仓促应对?对于银行来说,这样的极端情况必须考虑。金融危机就说明,这种小概率事件完全可能发生,否则,压力情况一旦出现,可能就会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应对,直至破产,金融稳定遭到破坏,严重的将引发金融危机。1.1.3 信用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业务在银行各项经营管理业务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而且风险管理覆盖的范围比较广,银行在经营中会面临各种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但是各种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信贷资产占银行总资产的50%,在各种风险中,最关键、对银行运作影响最大的,还是信用风险。

引发银行倒闭的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流动性风险,银行会因为缺乏流动性而引发危机,直至垮台。然而流动性风险和危机往往是表现,其问题的根源还是违约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就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尽管各种市场风险在最近几十年里变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金融自由化和银行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使得银行也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但是,市场风险的增强并没有改变信用风险作为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的状况。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者共同构成了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然而,不同于市场风险管理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措施,都没有很大的发展。直到最近几年,理论上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进而管理实践中对信用风险新的衡量方法的采用和控制手段的创新才变得活跃起来,而且这种不断发展的趋势成为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新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极具挑战性的方面。

显然,全球金融危机,包括希腊债务危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理论层面、实务层面,都应该对以往采取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重新思考。应该说,这么多年来,银行业界,特别是发达国家银行业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务方面都投入很大的精力,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其中不乏精美的模型、翔实的数据、深刻的分析。但是,银行的信用风险还是爆发了,并且是以危机的方式,最后给全球的金融和经济造成严重不良的影响。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潜在的严重问题不为我们所知?1.1.4 引入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经历过金融危机,银行必须重新审视信用风险管理的框架和体系,需要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和评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种方法就是压力测试。必须深入研究压力测试的方法,将压力测试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来应用。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它们的发生都有一条共同的原因:管理者、经营者在决策时,都是按照外部经济环境良好、客户资质较好的状况作出判断和决策,而一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许多潜在的问题就爆发出来,乃至于酿成危机。这种决策思路就是偏乐观的,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没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可以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压力测试的高度关注。回溯上一次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也暴露了银行系统的问题。在危机之前,银行根据传统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认为客户的信用状况是令人满意的,然而这种评估也只适用于通常的状况之下,一旦危机来袭,在外部环境受到冲击并变得恶劣之时,许多被银行认为优良的客户爆发了信用风险和危机,使得银行体系遭受了巨额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人们对压力测试的重视。金融危机在时隔10年后再次爆发,而且一旦爆发,就对社会经济系统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伤害。每次金融危机的根源都不相同,但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十分相似的。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银行需要设计相应的预案,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冲击事件,这就是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的优点就是能有效评估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影响,这样,银行不仅可以掌握一般状况的信用风险,对于可能发生的大的信用风险、危机能够早有准备,做好相关的预案。压力测试具有模拟和估计的功能,通过情景模拟,设定银行资产管理环境变量的变化,构造相应的压力环境,分析在某种压力情况下,银行资产发生的变化,从而评估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应该被纳入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常用工具在信用风险评估时使用,这有助于提升信用风险乃至于危机管理的水平。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其实,压力下的风险状况问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考埃特等(2001)提出:“当经济处于上升态势时,普通的信用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现象。然而,在经济衰退时,这就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为个人可能会失去工作,不能及时偿还抵押贷款及信用卡债务。公司业务萧条,它们的贷款者只好将其所欠债务作为坏账划掉。如果经济衰退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金融机构就会开始崩溃。”这多少有点对全球金融危机预言的味道,尽管他们不是先知先觉。虽然他们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包括他们自身在内,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经济衰退时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小概率事件发生后,到底会给银行的风险、信用风险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和冲击?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而系统,还亟待加强。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第三次征求意见稿(CP3)明确提出:“采用IRB法的银行必须要建立合理的压力测试过程,除了一般性测试外,还必须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这是国际银行管理规范对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提出的明确建议。沈大白等(2004)在比较巴塞尔委员会、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英国金融服务总署(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等国际上主要的金融管理机构对压力测试的方法要求时介绍道:巴塞尔委员会容许个别银行发展不同的方法,根据本身的情况,进行规定的压力测试。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允许银行自行选择适合的压力测试方法,但这些方法必须是有意义且保守的。英国的FSA的标准最为详细。FSA说明要将巴塞尔文字化的规定转化成实际的压力测试行动并不容易,至少在要求各银行间实施一致性的测试就会有困难,FSA的目的是希望能产生一个明确简单的方法供所有银行来使用,亦对于拥有较复杂之风险管理系统的银行,给予适当的弹性。因此,银行得选择发展自己的静态测试,只要能证明其方式与本指引所建议的方式相似;FSA也会复核银行方法的适切性。从以上几个主要的金融管理机构的要求可以看出,管理层只是要求开展压力测试,但“实际的压力测试行动并不容易”,管理层并没有给出压力测试的具体方法,压力测试在方法论的层面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另外,从各国中央银行管理的实践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各中央银行均在加强金融部门评估规划项目(FSAP)的研究和实施,以努力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健性,FSAP体系中已经明确将压力测试方法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工具。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也在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FSAP系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国际和国内,都还在探索之中,需要加强。

压力测试可能涉及各个种类的银行风险管理。在各类银行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占据着核心地位。巴塞尔Ⅱ(CP3)中提及,1988年公布的巴塞尔协议及其修订案明确涵盖的风险加权资产有两大类,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风险。在此假定,在处理上述两类风险时,其他各类风险已以隐性的方式包括在内。2001年公布的巴塞尔协议明确提出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但是从风险管理的沿革来看,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信用风险都是关键性的。尽管近些年金融机构面临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银行业出现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仍与对借款人和交易对象不严格的授信标准、糟糕的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或者对可能导致银行交易对象信用恶化的经济形势或其他变化疏于关注有直接的关系。简而言之,信用风险仍然是世界范围内银行问题的首要根源。信用风险如此重要,但从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来看,对于信用风险的研究并没有真正到位,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对于信用风险的压力测试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从另一个方面来研究信用风险问题,努力把信用风险的研究推向深入,使我们对于信用风险有更加深入和丰富的认识。

综合前文的论述,本书将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继续向前推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从理论意义方面来看:首先,VaR模型在风险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通常研究的是一定置信水平之下的风险,对于极端风险状况未作考虑,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可以对VaR模型进行有益的补充。其次,信用风险管理理论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从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是从新的视角对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的完善和拓展。再次,当前国际上对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研究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国内对此方面的理论研究更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亟待加强。(2)从研究的政策含义、实践意义来看:首先,从银行角度来看,根据金融危机得出的教训,特别是小概率的信用风险状况可能成为银行潜在的危机点,一旦爆发,后果很严重,以往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信用风险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压力测试可以使银行在风险趋势呈现出来时加强防范,对于可能的信用风险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调整经营战略,采取相应的对策。正如《孙子兵法》所云:“以虞待不虞者胜。”其次,从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巴塞尔Ⅱ提出建议,要求银行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各国中央银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都将压力测试纳入FSAP体系中,作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然而,对于具体如何实施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层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方案,所以需要加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1.3相关概念定义1.3.1 信用风险的定义

关于信用风险本身的研究较多,所以信用风险的定义总体上也比较成熟、相对统一。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1997)提出:“信用风险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即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也有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如资产业务中的借款人不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资产质量恶化;负债业务中的存款人大量提前取款形成挤兑,加剧支付困难;表外业务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引致或者负债转化为表内负债;等等。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的,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一般而言,信用风险的定义涉及以下三个部分:一是主体,分为债务人、债权人,这相对比较明确。而一般研究最多的,也是本书所研究的主体,是银行和借款人。二是关键点,就是违约。这里的违约包括交易对象既成事实的违约、不守信,也包括潜在的违约可能性,如信用状况的变动,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如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等门类中,不偿还债务等各类违约的现象。三是最终研究对象,就是风险,即未来收益或者损失的不确定性。以上违约等行为最终会导致风险,交易的对手要给另一方造成可能的经济损失,这也是本书研究所要关注的。1.3.2 压力测试的定义

关于压力测试,这里指的是银行压力测试的定义,现有的观点总体上比较接近。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IOSCO,1999)提出,压力测试是将资产组合所面临的极端但可能发生的风险加以认定并量化。Fender等(2001)对压力测试的定义较为直观:压力测试是用来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股市下跌20%,公司投资的证券、债权、衍生产品将变化多少?”“如果美国利率上升100个基点,公司投资组合价值将上升或下降多少?”在实施公司范围的压力测试时,银行度量这种特别的变化、冲击对业务范围以及商业运作的影响。Tan等(2003)提出,压力测试是识别在资产价格的特别市场运动下可能发生的损失。Lopez(2005)提出,压力测试是风险管理的工具,用来评估一系列金融变量遇到可能发生的事件或变化时,对资产的潜在影响。而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2000)给出了比较精炼而又重要的定义:压力测试是一个术语,描述金融机构使用的各种技术,用来估测它们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件中存在的潜在脆弱性。

根据以上文献所述,压力测试的定义主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是研究对象,主要是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二是构成要素,研究压力下的事件,这些事件具有独特的并且很重要的性质:极端的,但又确实可能发生的,这些事件对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都是有直接影响的。三是技术应用,用分析技术,包括定性和定量手段来进行测算、分析。四是得出结论,即通过以上研究,对机构的资产、利润、经营状况可能受到的变化和冲击给出判断。我们这里还要提出一个要素,是以往文献没有描述,但又比较重要的,就是系统。压力测试就是要研究压力下系统的承受能力,这在自然科学中比较好理解,而我们这里的个别或者多个资产,也可以理解为是某个系统。1.4研究方法

本书按照研究的规范来进行,努力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争取做到“四个结合”。

1)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它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定量分析在当今的经济管理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甚至关键的地位,主流研究中充斥着数量分析以及数学模型。从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来看,实证主义的方法对于管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确实,如果缺少定量分析,经济管理研究就难以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我们的理论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就难以做到开展严谨的分析,而有可能沦为文字游戏。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当前某些研究过于数量化的做法,毕竟经济管理研究要解决社会科学中的现实问题,它不是数学。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以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最近的访谈中,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的基特森认为:“经济领域如今过于依赖于数学模型,它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方法学以及多种思想流派。经济学需要变得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自大。经济学并不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万应丹。尽管商学院倾向于更加脚踏实地,更加专注于现实世界,但经济系中盛行的空想主义也渗透进商学院的领地。”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所以,本书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两者都予以充分的重视,没有偏颇。定性方面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努力收集银行信用管理的大量数据,建立了相关的统计分析模型,研究得出相应结论。

2)归纳和演绎方法相结合

本书中,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广泛阅读,对现有研究方法的深入考察,归纳了以往研究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当前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缺少系统性的框架,值得加强进一步的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归纳得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同时通过对银行信用数据库的分析,推导得出了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中适用的模型和技术。

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研究属于应用型研究,不是纯粹的理论分析和推导。在理论方面,研究了信用风险评估、压力测试的相关理论,并予以适当的改进和推进,建立起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努力在信用风险理论的研究方面有贡献。本研究同时针对国内银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根据银行的客观需求,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本研究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

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回忆他的研究生涯时说,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期间,他在航空系读研究生,老师鼓励他到物理系、生物系、化学系去听课,参加学术讨论会。更有意思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钱学森认为:“艺术上的修养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我就有绘画、音乐、摄影方面的功底。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这对于我们开展好研究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本书中的研究,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综合运用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对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概念层面——包括其定义、特征、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时,贯串了借鉴工程等学科相关概念的思路,进行了跨学科的比较,从而更好地深入认识和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问题。在模型构建方面,运用计算机学科的程序编制方法,使得模型更加接近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1.5研究内容1.5.1 主要研究对象

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态,是银行运作的关键所在。信用又是一条纽带、一种关系,把个人、企业、银行乃至国家都连接在一起。信用风险和银行一起发展,从银行产生到可见的将来,银行总是会有借贷,信用风险总会存在。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最为传统的、人们自认为已经掌控的信用风险,仍然会这样来势凶猛,兴风作浪,掀起巨大的金融风波。所以我们对于信用风险,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它,努力将信用风险研究再向前推进。

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银行一般是按照统计规律计算出风险,这样测算出来的风险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一般统计意义上的风险,这就可能对于极端风险状况考虑不足。典型的VaR分析要设定99%、99.9%等置信水平,然而对于置信水平之外的小概率的风险就难以掌握,也无从应对。而这种极端的事件,如房价的持续下跌、贷款人的普遍违约,恰恰是在管理者的意料之外,但也是在情理之中发生的。而且此类冲击事件一旦发生,往往是对银行致命的打击:银行连锁破产、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本书研究的对象——压力测试就是在这样的考虑下,研究内外部冲击、极端情况下的银行信用风险情况。鉴于以上情况,本书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内容更加推动一步,具体的考虑如下:(1)研究思路:在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模型,构造综合研究框架,形成创新的研究方法,在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理论和实证成果。(2)研究对象:通过对银行信贷业务数据的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研究信用风险的动态特征,来探索建立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整体框架。这个框架不仅包括相应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程序,也包括具体的实证方法体系。(3)研究的实证价值:在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基础上,建议银行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以保障各项业务控制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1.5.2 结构与章节安排

本书围绕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问题逐步展开,在导论、文献综述之后,首先进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概念层面研究,主要研究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要素和理论基础;其次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运作层面研究,主要从银行内部管理角度出发,研究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运作方法和流程;第三是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根据国内银行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全书进行总结展望。全书的研究结构是层层深入的,前后章节之间具有衔接和递进的关系。本书的主要框架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探讨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的重要性,及其对加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导论部分明确了本书中主要概念的定义,提出了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导论部分还讲解了本书的结构安排,介绍了本书采用的主要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对本书的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为比较透彻地阐明相关理论,本书在回顾国际上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开展的相关工作之后,分两个部分进行文献的整理与回顾:第一部分是对广泛概念的信用风险评估文献进行回顾;第二部分是对已有的银行压力测试文献进行回顾。文献综述部分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为本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本书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第三章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概念层面研究。这里重点对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关键要素、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首先,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做好铺垫工作。其次,研究了压力测试的思想渊源,从历史和国际的相关比较中拓展压力测试研究的基础。再次,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理论基础,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还深入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特征、目标、基本原则、管理层次。

第四章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运作层面研究。这是第三章研究的继续,重点围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流程而展开,按照压力测试的流程来组织各节内容。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基础工作、信用风险压力的来源、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承压变量。因为压力情境设计的重要性,本章对压力情境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并创新提出了混合法情境分析,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明和论述。本部分还研究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技术,创新提出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结果的运用。

第五章是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在前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部分从银行内部管理的视角出发,开展了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实证研究。一是微观层面,从单个贷款者的角度来开展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在外部经济变量信用风险压力加大的状况下,对每一个贷款企业作出压力下的信用风险判断。二是中观层面,从客户群体的角度出发,对某一特定类别的贷款进行压力测试。三是宏观层面,以银行内部整体信用风险的视角来进行压力测试。本章又分单部分模型和两部分模型进行压力测试。单部分模型运用多元统计模型得出结论。两部分模型考虑到动态和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一部分是考虑经济变量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另一部分是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估计。这样就从不同层次对信用风险压力测试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为结论,提出了本书的研究结论,指出了本书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同时提出了研究方向,为下一步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之处。1.5.3 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图1-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1.6创新之处

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了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应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务意义,具体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方面:对信用风险压力测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构建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一般性的、翔实的框架和实施方案。同时基于对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的反思,通过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为从新的角度来完善和补充信用风险管理理论而做出努力。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相关研究的分析,对压力测试的概念进行了跨学科的比较,分析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要素,首次对压力测试的结果运用进行了研究。本书的研究改善了传统信用风险理论对大的冲击情况、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变化考虑不够的情况,有助于信用风险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本书加强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理论基础,发展、丰富了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理论,在理论上有所贡献。(2)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开展了基于单个贷款者角度的信用风险压力测试,从贷款的最基本层次开展压力测试,这是国内首次开展。另外,本研究开展了基于模型方法的房地产贷款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实证分析,这也是在国内首次发布,推进了国内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压力情境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Rodriguez等(2007)提出了两种设定压力情境的方法:最大变化值法、最坏例子法,这对于深入考察历史数据而设定压力情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Rodriguez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法。混合法充分考虑了最大变化值法、最坏例子法,再辅助以一定预测,这样压力情境指标区间覆盖就比较宽泛。(3)实证研究方面:Virolainen(2004)、Wong(2008)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外部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冲击,本书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在模型中考虑了贷款企业的内部财务比率指标,这样就全面考虑到了影响信用风险的企业内外部因素。进一步的,本书在压力变量的分析中运用了SVAR(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这样就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当期互相影响及动态效应,使得对外部经济变量情境的设定更为科学。本书还拓展了VAR、SVAR进行压力测试的功能。通常的VAR、SVAR应用,是计算一次冲击下几期的响应,本书在Eviews的基础上编制程序,计算几期冲击叠加响应,并开展了相应的压力测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