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类主干课 财务分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0 22:46:17

点击下载

作者:刘玉梅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类主干课 财务分析

新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类主干课 财务分析试读:

前言

本书是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财经人才为宗旨,紧密围绕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求,在收集大量资料、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本书从会计报表阅读、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综合财务分析三个大方面向读者讲述了会计报表阅读的基本方法和分析的技能技巧,通过大量的财务报告实例计算和案例分析、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引领读者形成分析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基本视角和思路。

本书力求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重点阐述:

财务分析应以会计报表阅读为前提和基础,在会计报表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财务能力指标如果不与基础的报表数据结合分析,有时会得出错误的分析结论。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来论述四张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为深入理解财务指标数据打基础。

财务分析要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模式、经营战略、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所处的外围环境等具体因素分析,不能就指标论指标。因此,本书力求每一个财务指标都列示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指标数值,以求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寻求不同行业的数据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刘玉梅(第2章),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沈向光(第3章),南华工商学院韦秀华(第1章),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严霓(第4章),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刘春华(第5、6章),吉林省教育学院张寒明(第7章)。本书由刘明辉任主审,刘玉梅任主编,刘春华、张寒明、韦秀华任副主编。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遗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0年8月

出版说明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展现了其独有的优势。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为了编写和出版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满足教学需要,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我社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指导思想,以及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着“将教材内容与职业相衔接,注重工学结合”的原则,投入大量资源,经过精心策划和多方联络,隆重推出“新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系列。

本系列教材立足于财经类及相关专业,包括财经类专业核心课、会计类主干课、旅游类、工商管理类、财政金融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专业、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专业等子系列。为了使本系列教材既科学、先进,又合理、可行,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在教材品种涉及、内容取舍和讲述方式方面,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工学结合特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

2. “教学”、“训练”与“考核”环环相扣,“案例”与“实训”的“训练”比例适度加大,超越单纯针对“职业知识”的传统考核。

3.为保证教材与职业内容相衔接,作者均从专家队伍中严格遴选,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以及深入实践的工作经历。

4.打造网络教学资源包——章后习题答案,每章自测题,模拟试卷及答案,教学课件,多媒体光盘等。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快速成长,教学实践日新月异,要使教材建设满足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单位、任课教师和专业教材出版机构的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这套系列教材能满足最新教学改革的需要,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教学资源支持,为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大连出版社第1章财务分析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要点;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财务分析的基本价值观念;财务分析的信息种类及其来源渠道。

能力目标:从不同角度阅读分析会计报表,能把握各自的侧重点;熟悉财务分析的步骤;掌握财务分析的各种方法;能从不同渠道收集财务分析所需的各种信息。

素养目标:能围绕财务分析主体目标安排财务分析的程序与方法,得出恰当结论;能与企业计划、生产、销售等部门及决策者沟通;能通过行业协会、各种科研咨询机构等渠道大量收集信息;能认识到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并采取适当方法剔除影响。【案例导入】

财务分析师职业揭秘

财务分析师是指以财务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的专门人员。

具体职能包括: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对公司所有投融资项目做出分析,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同时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进行评核,提出调整和改善方案等。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揭秘一:工作内容(1)研究行业内相关信息,跟踪融资策略、财务分析和财经政策;(2)分析公司财务状况,针对财务账目的实际情况判断、解释实际账务与预算间的重要差异,进而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3)评估各项业务和各部门业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4)预测并监督公司现金流和各项资金使用情况;(5)撰写各种财务分析报告、投资财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揭秘二:职业要求

在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方面,需具备财会工作经验,熟悉各种组织形式下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适应并能较好驾驭先进、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及相关系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同时,财务会计师还需要拥有优秀、全面的个人素质,包括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开拓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习探索能力和组织理解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技巧等。

揭秘三:职业前景

目前市场上财务管理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分析人才却千金难觅。

调研结果显示,2007~2008年度,80%的雇主正在招聘财会人员,其中36%的雇主计划在未来3个月至1年间增加招聘数量。雇主认为最急需的财会人员排在前三位的是会计、财务分析师以及财务经理。而在“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财务分析师的缺乏也十分明显,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人才更为抢手。

在国内,作为从事财会行业的重要指标,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取得也并非易事,拥有该证书的人员相对匮乏,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中国内地现在需要懂国际惯例、符合国际需求的注册会计师大约35万人,而截至2008年,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中,取得全科合格证书者累计约14万人,且大多数没有得到国际机构的认证。据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拿到注册会计师资格,且拥有一两项国际会计师执业应具备的能力,工作基本上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该类人才也定将成为进入包括财务分析师在内的高级财会领域的首要人选。

揭秘四:薪酬水平

刚在行业起步的财务分析师,就职于普通中资、港资、台资企业,一般月薪范围在2000~3000元。外企的薪酬水平则普遍要高一些,基层的财务分析师薪水达每月5000元左右。

获得注册会计师认证的财务分析专业人员,绝大多数可以在著名跨国公司就职,平均年薪超过50万元人民币。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最近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IMA会员的平均年薪达到了101805美元。由此看来,过硬的职业技能、丰富的就业经验以及相关的资质证明无疑是从业人员加薪晋升的关键。

从事财务分析行业的人员,一般先从事企业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可以从事高级的财务策划管理,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财务成本控制经理、预算经理、资金经理、审计经理等;另外,在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统筹分析、调研诊断能力后,还有可能转而从事财务管理咨询顾问。

这一案例表明:一位好的财务分析工作者,不但能从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中看到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分析企业的财务能力,更能洞悉财务数据的内涵和意义,揭露企业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危机,但不同的人员或利益集团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其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想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分析者应该在方法选择、资料收集、思想观念等方面做好准备。1.1财务分析的目标

财务分析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从而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给予具体、有效的帮助。财务分析的基本职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化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分析是连接财务报表和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其实质是对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利用的过程。财务分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1.1.1 财务分析的总体目标

财务分析的目标是指财务分析者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研究想要达到的、或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境地。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分析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过去,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生产的发展、业务量的大小而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如商业企业,日常现金收支量大,商品周转频繁,而设备制造企业,每笔业务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周转慢、需要的营运资金多,等等。在不同的行业,由于其生产和销售的不同特点,对资金的占用、需求遵循着不同的规律。财务分析就是要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资金运动的这种规律性,做到心中有数。一个营业额为1亿元的服装公司,它的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之间的合理比例应该是多少?结构不合理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什么?即使在同一行业,也由于产品品种、经营规模和管理特点的不同,而对资金的需求和运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财务分析,就是要掌握和认识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服务。因此,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分析时,都要了解企业的历史资料。企业当年的财务报表,只能反映当年的指标数值。仅从这些单个数值来看,并不能带给我们有价值的信息。只有将这些指标与历史数值相比较,才能了解指标值变化的真实情况。如,一个企业利润总额的评价,可以通过对企业当期和历史数据的收集,分析企业不同时期利润的变动趋势。如果企业近几期的利润呈持续增长状态,才能说明企业生产稳定,市场前景良好,企业正处于良性循环中。

2.评价现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各财务分析主体还要掌握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企业现在所拥有的资产价值是多少,各项资产的投资比例是否合理,对外债务是否过多,可使用的现金数额、存货数额以及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是否恰当。通过对企业现实财务数据的分析,可展示企业目前财务状况的真相,发现经营管理问题,找出差距,以评价企业财务现状,并估计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量。

3.预测未来,为企业开展竞争和制定发展战略服务

各财务分析主体通过对企业过去、现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科学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据以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和发展战略。如预测企业未来资产收益能力和流动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管理效率等。科学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分析主体做出正确决策,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财务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要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只有当期的财务数据,并不能发现什么问题,也不能断定指标数值的好坏。只有将其与历史数据相比较,有了评价标准才可能发现指标数值的变动情况,变高了还是变低了,才能对企业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而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这一分析目标同样要依赖于企业的历史资料,只有通过对企业当期和过去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可能科学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财务分析主体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1.1.2 财务分析的具体目标

财务分析对于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具有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与企业有着经济利益的方方面面都会成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用户,并且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为自己的决策服务。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主体有企业经营者、企业投资者、企业债权人以及其他与企业经济利益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不同的分析者有着不同的利益侧重点,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

1.企业经营管理者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经营中往往由于资金没有适度的调配、生产组织控制不佳、销售过程工作失误等许多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使企业经营发生不良后果。因此,经营管理者务必要迅速获得企业的重要财务信息,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有效方法,应付瞬息万变的不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是经营管理者得到此项财务信息的有效途径。

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财务分析的目标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为了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盈利结果,还要对盈利过程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企业经营管理者财务分析的目标是:①通过财务分析,将错综复杂的会计数字转化为简单明了的财务信息,以增强财务会计资料对经营者的有用性;②通过财务分析,使经营者扼要地观察企业目标完成得如何,企业目前财务状况怎样,并进一步了解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完成得好坏以及财务状况优劣的具体原因,以便经营者采取措施,改进工作;③通过财务分析,为经营者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而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2.企业投资者

企业的投资者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他们投资的目标都是为了取得盈利,分享企业的利润。因此,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根本目标。不过,投资者仅关心盈利能力是不够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经营风险,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也面临着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还要对企业经营方式、投资风险和收益的稳定性进行财务分析。另外,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结构、股利分配率的高低和财务规划也十分关心,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新的投资决策。例如,潜在投资者是否向企业投资,企业所有者是否保持现有投资和追加新的投资等。

当然,对于一般投资者和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来说,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目标也有所差别。一般投资者更关心企业提高股息、红利的发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感兴趣;而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他们拥有企业更多的股份,希望企业能够不断壮大,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他们考虑较多的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财务风险和纳税支出,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企业投资者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债权人和其他财务分析主体,他们分析企业财务时,一般不进行查找原因的分析,而特别注重现在的经营成果,股利分配政策,未来的发展前景。

3.企业债权人

债权人是指那些向企业提供债务资金的经济组织或个人。债权人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方式尽管有所不同,但这些债权因为契约签订而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债权人在决定是否授予企业信用之前,必须通过债务人的会计报表,分析、判断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债权人尤其是那些已经贷款给企业或将要贷款给企业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他们贷款给企业必然要求企业具有按时、足额还本付息的能力。如果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则债权人的权益必然固定不变,得到保证;如果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或发生意外事故,则债权人的权益必将处于危险之中。因此,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对某一企业贷款时,必然审慎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由于债权人所授予的信用期限、信用条件、抵押品等方面的情况有所不同,债权人往往对会计报表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短期债权人,财务分析的目标在于了解借款企业短期财务状况,短期偿债能力,及存货周转情况等,以便决定是否收回贷款或停止贷款。短期债权人关心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超过企业的经营效益(盈利能力)。

对于长期债权人,一般重视借款企业未来较长期间的偿债能力,所以需要的财务信息较详细,分析的范围也较广泛。因此,长期债权人财务分析的目标在于根据借款企业现在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预测其未来较长期间的偿债能力、经营前景以及企业在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以便做出是否对借款企业是长期贷款的决策。长期债权人财务分析的重点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4.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资料是企业对外财务报表,经会计师和审计人员对某一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鉴证后,必须提出审计报告,并明确指出被查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对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能够客观而公正地表达某一特定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示意见。

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通过分析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发现审计线索、实施实质性程序和审计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并将分析的结果作为全面分析评价企业会计报表是否可靠的结论。

5.其他企业利益相关者

除了上述人员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外,其他相关部门也会出于各自的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这些部门主要包括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等。例如,财政部门通过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向,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来规范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可采用财务分析的特定方法,了解企业报税所得是否合理,计税方法是否正确,应纳税额是否及时上交;企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分析,监督所辖企业各项计划(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以便做出综合平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要通过企业会计报表的分析,掌握国有资产的运用效率与投资报酬率,从投资者角度研究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律师可用财务分析方法作为深入追查各经济案件的有效手段。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双方的交易行为,另一方面关心企业能否及时清算各种款项。因此,他们需要分析企业的存货周转情况、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了解企业短期的财务状况,并根据企业利润表中反映的企业交易完成情况来判断企业的信用额度,从而确定是否与企业进行交易。【知识链接1-1】

财务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财务分析,起源于财务报表分析,它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最先由美国银行家倡导。银行在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时,最关心的是申请贷款的企业能否保证按时偿还本息。在企业财务分析未被采用之前,银行家对贷款的审查往往仅以企业经营者个人信用为依据。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逐渐发展,企业经营日趋复杂,规模日渐庞大,货币需求相应增长,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银行家以企业经营者个人信誉进行放款,往往导致损失惨重。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出现了修建铁路的高潮,经济一度繁荣。以后不久便发生了周期性经济危机,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濒临破产,纷纷向银行申请贷款以维持生存。当时,在决定贷款之前,银行要求借款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对贷款企业财务报表等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分析与检查,以全面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确认企业具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因此,西方国家的财务分析开始于银行资本家对企业进行的信用调查工作,这是发放贷款的银行把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调查接受贷款企业经营稳定性(信用程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确认贷款企业可靠程度的基础上,保证银行发放贷款资金的安全性。1900年,美国财务学者托马斯·乌都洛克最先撰写出版了《铁道财务诸表分析》一书。该书主要对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一系列基本概念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919年,又一位美国财务学者亚历山大·乌尔撰写出版了《比率分析体系》一书,该书则对财务分析方法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紧接着,诺维·贝尔发表了《损益分析图表》,斯铁芬·吉尔发表了《趋势分析》等一系列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这一切标志着“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

到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商品滞销,市场萧条,资金紧缺,利率猛涨,证券价格暴跌,银行纷纷关闭,信用紧缩。在这样恶劣的经济环境下,资本家开始认识到,仅仅注重从外界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仍然不能在竞争中求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资金的内部管理。这样,企业内部财务报表分析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当时,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黑色倒闭”现象更使得企业资本家痛定思痛。企业发展建设越快,盈利能力越强,反而破产倒闭的风险越大。许多一夜间倒闭的企业却正是那些发展很有希望的企业。经济学家们在分析这种“异常”现象时,终于认识到:一个企业不仅要追求更高的盈利能力,同时必须维持足够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不足,是“黑色倒闭”企业的致命伤。这样,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综合分析开始在企业内部盛行起来。正是这种综合分析,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财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随着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财务报表分析以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只用以作为观察借款企业偿还能力的手段,发展到投资单位或个人在股份投资时作为确认其是否有利的手段。于是,财务报表分析由信用分析阶段进入投资分析阶段,其主要任务从稳定性分析过渡到收益性分析。现代的财务分析领域不断扩展,早已不限于初期的银行信贷分析和一般投资分析。全面、系统地筹资分析、投资分析、经营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本领域。随着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与现代公司制的出现,财务分析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2财务分析的程序与方法1.2.1 财务分析的程序

财务分析的程序,是指进行财务分析应遵循的一般规律。财务分析的程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

1.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分析,明确企业自身地位及所采取的竞争策略,以权衡收益与风险,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企业在价值创造或盈利方面的潜力。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企业战略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导向,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人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能进行客观、正确的财务分析。

1)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行业的盈利水平与盈利潜力,因为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潜力大小是不同的。影响行业盈利能力因素有许多,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行业的竞争程度,二是市场谈判或议价能力。(1)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一个行业中的竞争程度和盈利能力水平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第二是新加入企业的竞争威胁;第三是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①现有企业间竞争程度分析

现有企业的竞争程度影响着行业的盈利水平,通常竞争程度越高,价格越接近于边际成本,盈利水平也越低。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分析主要应从影响行业间竞争的因素入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行业增长速度分析。行业增长速度越快,现有企业间不必为相互争夺市场份额而开展价格战;反之,如果行业增长慢或停滞不前,则竞争势必加剧。

第二,行业集中程度分析。如果行业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即集中程度高,则竞争程度较低;反之,则竞争程度将提高。

第三,产品差异程度与替代成本分析。行业间企业要避免正面价格竞争,关键在于其产品或服务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越大,竞争程度越低。当然,差异程度与替代成本相关,当替代成本较低时,企业间仍可进行价格竞争。

第四,规模经济性分析。具有规模经济性的行业往往其产品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差比较高,此时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进行的价格竞争就激烈。

第五,退出成本分析。当行业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时,而行业退出成本又较高,势必引起激烈价格竞争,以充分使用生产能力;如果退出成本较低,则竞争将减弱。

②新加入企业竞争威胁分析

当行业平均利润率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即行业取得超额利润时,行业必然面临新企业加入的威胁。影响新企业加入的因素有许多,其主要因素有:

第一,规模经济性因素。规模经济性程度越高,新企业进入难度越大。因为,如果现有企业因规模经济性而规模较大,新企业为了在成本上能与现有企业相匹敌,就必须使用巨额投资,以建设大企业。但如果失利需要退出这一行业时,这笔投资就会变为沉没成本,得不到补偿(因为有许多设备不能移作他用)。巨大的沉没成本大大增加了新企业进入的风险。

第二,先入优势的因素。新进入企业与行业现有企业在竞争上,总是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因为先入企业为防止新企业进入,在制定行业标准或规则方面总是偏向于现有企业;同时,现有企业通常具有成本优势,这也增加了新企业进入的难度。

第三,销售网与关系网因素。新进入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打入现有企业的销售网与关系网。因此,现有企业的销售网与关系网的规模与程度将影响着新企业的进入难易程度。

第四,法律障碍因素。许多行业对新进入企业在法律上有所规定与限制,如许可证、专利权等。因此,法律限制程度就直接影响新企业进入的难易程度。

③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分析

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对行业竞争程度有重要影响。当行业存在许多替代产品或替代服务时,其竞争程度加剧;否则竞争性小。消费者在选择替代产品或服务时,通常考虑产品或服务的效用和价格两个因素。如果替代效用相同或相似,价格竞争就会激烈。(2)市场议价能力分析

虽然行业竞争程度是决定行业盈利能力的决定因素,但行业实际盈利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本行业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客户)的议价能力。

①企业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影响企业与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供应商的数量对议价能力的影响。当企业的供应商越少,可供选择的产品或服务越少时,供应商方面的议价能力就越强;反之,则企业的议价能力增强。

第二,供应商的重要程度对议价能力的影响。供应商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受其供应的产品对企业产品重要与否的影响。如果供应商的产品是企业产品的核心部件,而替代商品较少,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反之,则企业具有更好的议价能力。

第三,单个供应商的供应量。单个供应商对企业的供应量越大,往往对企业的影响与制约程度越大,其议价能力也越强。

②企业与客户的议价能力分析

影响企业与客户议价能力的因素有许多,如替代成本、产品差异、成本与质量的重要性、客户数量等。将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价格敏感程度的影响。价格敏感程度取决于产品差别程度及替代成本水平。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成本越低,价格敏感度越强,客户的议价能力越强。另外,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还取决于企业产品对客户的成本构成影响程度。如果企业产品在客户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客户对其价格将十分敏感。反之,则敏感程度下降。

第二,相对议价能力的影响。价格敏感程度虽然对价格产生影响,但实际价格还取决于客户相对议价能力。影响其议价能力的因素有:企业(供应商)与客户的供需平衡状况;单个客户的购买量;可供选择的替代产品数量;客户选择替代产品的成本水平;客户的逆向合并威胁等。

2)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行业分析为财务分析提供了企业的背景信息,企业竞争策略分析,则有助于分析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能进行客观、正确的财务分析。企业进行竞争的策略有许许多多,最重要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三种,即低成本竞争策略、产品差异策略和专一化策略。(1)低成本竞争策略

低成本竞争策略是指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这时企业可以较低的价格与对手争夺市场份额。低成本策略通常是取得竞争优势最明显的方式。企业要使其成本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成本,即取得低成本优势,需要在以下几个降低成本方面下工夫。

第一,优化企业规模,降低产品成本;

第二,改善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

第三,提高与供应商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第四,强化管理控制,降低各项费用。

当企业所处行业替代产品威胁较少,新企业进入威胁较大时,往往愿意选择低成本竞争策略。(2)产品差异策略

产品差异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其他企业竞争,以争取在相同价格或较高价格的基础上占领更大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与超额利润。产品或服务差异包括:较好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较多的产品或服务类别;良好的销售或售后服务;独特的品牌形象。实际上,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企业选择产品差异策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明确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将满足哪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差异(特色)与消费者的要求完全一致;

第三,企业提供的差异产品或服务,其成本应低于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

同为家电行业的海尔、长虹、TCL就有着不同的竞争策略。海尔将目标定位在一流的品牌上,以品牌创佳绩,提高顾客满意度。坚持开发新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决不采取降价的方式。海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制订了不同的价格,通过制造差别化产品来满足差别消费人群,制订差别的价格政策,从而使企业形象在提升,销售量在增长,市场份额在扩大。长虹的市场定位与海尔完全不同,它定位于推行价格竞争战略,加强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在价格竞争战中,长虹通过降低其成本和利润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虽然仍是中国彩电大王,但其企业利润少之又少。TCL则突出产品创新,虽然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他们一开始就针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的工业设计和应用技术功能设计层面上有所创新。他们在手机上引入珠宝,就把珠宝这种时尚的概念引入到手机设计里面。虽然这种做法并不为大多业者所认同,但它的确为该企业赢得了一定的效益。(3)专一化策略

专一化策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异化策略都是其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的目标,专一化策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两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2.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正确理解会计报表进而评价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披露的评价,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会计灵活性、会计估价的调整,修正会计数据,为财务分析奠定基础,并保证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进行会计报表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阅读会计报告;第二,比较会计报表;第三,解释会计报表;第四,修正会计报表信息。本书第2章将详细介绍这部分内容。

会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通过会计分析,对发现的由于会计原则、会计政策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说明或调整,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

3.财务指标分析

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财务指标能准确反映某方面的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正确的分析指标。债权人要进行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他必须选择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或反映流动性情况的指标进行分析,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而一个潜在投资者要进行对企业投资的决策分析,他则应选择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分析,如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股利支付率和股利发放率等。正确选择与计算财务指标是正确判断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所在。本书第3、4、5、6章将分别介绍不同类别的财务指标。

4.综合评价与报告

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是在应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判断及实际调查情况结合起来,以得出财务分析结论的过程。财务分析结论不仅包括对历史信息的评价,还要对企业未来发展及价值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这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步骤,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判断财务分析质量的唯一标准。

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分析的最后步骤。它将财务分析的基本问题、财务分析结论,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建议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为财务分析主体及财务分析报告的其他受益者提供决策依据。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对财务分析工作的总结,还可以作为历史信息,以供后来的财务分析参考,保证财务分析的连续性。本书第7章将详细介绍这部分内容。1.2.2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用若干个连续期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向的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既可用文字表述,也可用图解、表格或比较性财务报表。比较性财务报表,即将两期以上的财务报表予以并列,依次比较而编制的一种财务报表。常见的比较性财务报表,主要有比较性资产负债表、比较性利润表和比较性现金流量表。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某一关键项目的数字作为基数(100%),计算该项目各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例。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和总体结构关系,便于提供揭示问题的途径。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以资产总额为基数,利润表中以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为基数,而现金流量表中则以某一项现金总流入或现金总流出为基数,这样处理后的财务报表叫做共同比财务报表。有时,也可将结构分析与趋势分析结合应用,这两种分析方法是阅读财务报表时常用的基本数据处理方法。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实际数据与性质相同的各种标准进行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也就是将报表中的各项数据,与计划、前期、其他企业等同类数据进行比较。财务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比较标准有以下几种:

1)公认标准

公认标准,是对各类企业不同时期都普遍适用的指标评价标准。典型的公认标准是2∶1的流动比率和1∶1的速动比率,利用这些标准能揭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及财务风险的一般状况。

2)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反映某行业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在比较分析时,既可以用本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指标对比,也可以用本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指标对比,还可以用本企业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公认标准指标对比。通过行业标准指标比较,有利于揭示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存在的差距。

3)目标标准

目标标准,是反映本企业目标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当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达不到目标标准时,应进一步分析原因,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

4.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在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或不同类别之间,或在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用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以其简单、明了、可比性强等优点在财务分析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比率分析法常常涉及标准财务比率的应用。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与本企业的历史资料比较,只能看出自身的变化,无法知道在激烈竞争中企业所处的地位;与同行业或其行业的个别企业进行比较,只能看出与对方的区别,而对方并不一定最好,与之不同也未必不好。这时,最好采用标准财务比率,可以作为评价一个企业财务比率优劣的参照物。以标准财务比率作为基础进行比较分析,更容易发现企业的异常情况,以便于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标准财务比率,是指特定国家、特定时期、特定行业的平均财务比率。如标准的流动比率、标准的资产负债率、标准的总资产周转率等。

标准财务比率的确定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采用统计方法,即以大量历史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为标准。这种方法是假设大多数是正常的,社会平均水平是反映标准状态的,脱离了平均水平,就是脱离了正常的状态。二是采用工业程序法,即以实际观察和科学计算为基础,推算出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方法假设各变量之间有其内在的比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可以被认识的。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目前,标准财务比率的建立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工业程序法处于次要地位。

标准财务比率的资料收集。美国、日本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府机构定期公布各行业的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分析提供帮助,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正式刊物。在各种统计年鉴上可以找到一些财务指标,但行业划分较粗,且不同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准则不统一,如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而非上市公司则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造成不同企业财务指标口径不同,无法直接比较。目前,《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和一些财经网站上会定期提供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包括一些行业的平均数据,作为企业标准财务比率参考数据。对于这些上市公司的行业平均财务比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行业平均指标是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计算出来的,与非上市公司的指标口径存在差异;二是某些行业的上市公司只有一两家,算出来的平均指标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真实反映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往往根据分析对象、目的不同,对收集到的行业平均财务比率进行修正,尽可能建立一个理想可比的参照物。

在运用财务比率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计算财务比率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资料不一定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尽管会计报表是按《企业会计准则》设计的,它们合乎规范,但不一定反映企业的客观实际。如:报表数据未按通货膨胀或物价水平调整;非流动资产的余额是按历史成本减折旧或摊销计算的,不代表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等是主观估计的,未必正确;财产盘盈或坏账损失等非常或偶然的事项,可能会歪曲本期的净收益。二是不同企业对同一会计事项处理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使它们的财务比率可比口径有误差。介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只能在限定意义上使用财务比率,不可将其绝对化,这也是在运用财务比率进行报表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各种不同的比率说明着不同的关系。但比率本身并不说明问题,它只能同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才能说明问题。由于报表使用者不同,分析比率的着眼点、用途、目的不同,因而比较的标准也有所不同,这样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另外,由于每一个比率只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关系,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是错综复杂的,因而不能孤立地、简单地根据某一个或某几个比率的分析结论,而是应该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比率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结合起来,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5.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

因素分析法根据其分析特点可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下面介绍比较简单实用的差额计算法。

1)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法,通常是指标分解法,即将经济指标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或扩展,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如对于产品总成本,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分解为:

总成本=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2)根据分析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值列出两个关系式,或指标体系,确定分析对象。如对于产品总成本而言,两个指标体系是:

基期总成本=基期产品产量×基期单位成本

报告期总成本=报告期产品产量×报告期单位成本

分析对象=报告期总成本-基期总成本

3)利用各影响因素的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的差额,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假定条件下,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如产品总成本的两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别为:

产品产量的影响=(报告期产品产量-基期产品产量)×基期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的影响=(报告期单位成本-基期单位成本)×报告期产品产量

4)检验分析结果

即将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额相加,其代数和应等于分析对象。如果两者相等,说明分析结果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两者不相等,则说明分析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如,某企业有关成本的资料见表1-1。表1-1 企业成本分析资料表

要求:确定各因素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分析对象:13200-12000=1200(元)

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1200-1000)×12=2400(元)

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11-12)×1200= -1200(元)

各因素影响之和:+2400+(-1200)=1200(元)

说明:企业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1200元,是由于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两因素共同变动引起的,其中,由于产品产量上升使总成本上升2400元,由于单位成本降低使总成本减少1200元。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一些综合性经济指标往往是由于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而变动的。在分析这些综合性经济指标时,就可以从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查明指标变动的原因。这对财务分析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改进管理都极为有用。

6.使用财务分析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述方法对于考察企业理财得失、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优劣、判断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等进行投资、信贷决策等,都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分析资料来源的局限性,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就不是绝对的准确。因此,在应用这些财务分析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财务数据重结果、轻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理财结果、经营效果,而不能详尽说明企业理财的过程及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它所反映的仅是即将结转到下个会计期间的责任。它是一种未履行责任的报告,即未使用的经济资源,未偿还的债务,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对筹措的资金又是如何具体加以运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再比如,通过利润表人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是多少,至于收入是如何具体取得的却很难了解到。这些都给企业的财务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解决的最佳途径是尽可能地扩大信息来源,以弥补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不足。

2)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财务分析就是将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的过程。因此,财务报表数据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对财务分析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将不可比的资料硬性进行比较,就很难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影响财务报表资料及财务分析可比性的因素,主要有计算方法、计价标准、时间跨度和经营规模等,一旦这些条件发生变动而企业在分析时又未予以考虑,则必然对分析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类型的企业,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结论。

3)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达到客观、真实地揭示企业经营管理及其财务状况,从而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不仅制约于企业的主观因素即人为因素,同时也与会计方法的合理性密切相关。如果会计方法不当,或者过多地掺杂了各种人为的因素,那么财务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就缺乏必要的保证。比如,未来预期收益、智力投资使员工知识增长等,则难以在分析数据中反映出来。解决的办法是,尽可能将潜在的业绩估计在内,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评价。1.2.3 财务分析的基本观念

1.风险—收益平衡

风险是指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市场经营与管理等各项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难免会受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经营活动结果的可变性,或使其实际经营成果与预计收益相背离。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哪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愿意毫无意图地去冒险,人们总是希望以较低的风险去获取较高的收益。然而,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势必吸引众多投资者蜂拥而入,导致竞争加剧、风险加大;而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又会因一些投资者的陆续退出而逐步集中,从而减少竞争与经营风险。因此,从总体趋势来看,风险与收益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风险—收益平衡应用在财务分析中,要求分析者用收益指标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时,一定不要忘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水平。

2.货币的时间价值

有一则流传很广泛的案例,说的是美国一家著名生产企业的老板,有一天在检查工作时,一位职员拿出一枚硬币对他说:“老板,这是您十几年前送给我的一枚硬币,直到现在我还细心地保存着呢。”也许员工是想以此表达他对老板的忠心,然而,第二天老板便将这位员工辞退了。用老板的话来讲,这位员工缺乏时间价值观念——“一枚硬币虽然少,但如果将其充分利用,十几年后,它的价值应远远超过当初的一枚硬币了。”

所谓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指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它要求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应注重对资金及其他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闲置资金是不可能产生增值的,只有充分利用,合理投资,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即产生价值的增值。

3.现金为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现金,就意味着破产。现金,现金,企业的一切都要以现金为基础。有了现金,就可以大胆投资。此外,现金还是衡量企业实力的标准,有些企业可以用某些手段操控利润,但现金就是现金,没有人能够操控。”这是柯达公司CFO说的一段话。由此可见,现金对企业来说多么重要,可以说是现金为王。

需要分析者注意的是,利润与现金是不同的。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并不能保证其现金流量能够应付债务的还本付息。现金流是企业所收到的并可用于再投资的现金,而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会计利润是企业赚得的收益而不是手头可用的现金。

财务分析中,衡量企业价值的大小使用的是现金流而不是会计利润。

4.成本效益理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管理不变的目标。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想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尽可能做到收益最大而成本最低。所谓成本效益理念,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及相关经营决策时,必须坚持综合效益大于成本的价值观念。

成本效益理念,并非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支出来达到增加企业收益的效果。有时,适当地增加成本投入也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例如,进行员工技能培训就短期而言,虽然需要一笔不菲的成本开支,但是,员工技术水平提高之后,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便会有更大的保证与提高,废品率或返修率有可能相应下降,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减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从而总体上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这种为未来的长期利益而适当增加成本开支的行为显然也体现了成本效益理念。

成本效益理念应用在财务分析中,分析者要注意高收益是否以牺牲企业长远利益为代价,低收益是否是企业战略选择的暂时现象,辩证地看待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

5.普遍联系的观念

在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时,还必须确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实现财务报表内部相关方面以及财务报表与其他有关方面信息的有机结合,以全面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绩效。

1)基本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附注相结合

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报表项目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项目变化的原因。比如期间费用和净利润变化了,是由于经营状况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造成的,财务报表附注信息将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合理的解释,是正确使用这些财务数据的前提。

2)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

企业财务与经营成果的变化原因并非都是财务方面的,更多的是企业非财务性的。如利润水平下降了,可能是负债筹资过多因而利息负担过重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降低等原因引起销售下降,或由于管理弱化等原因引起成本费用上升。因此,若要知道效益下降的原因,就必须将财务分析与经营管理分析相结合。

3)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结合

在我国,企业报表提供的数字一般都是短期的,至多只有两期的数字,据此所能观察的情况也只能是短期的,如当年的财务与经营情况。对于财务分析者来说,财务和经营上的长期趋势也许对于进行评价和决策更为有用。因此,报表的阅读和分析最好是将若干期(如5年或10年)的财务报表汇总并列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企业财务和经营的演变趋势。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都是定量的,但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时常使定量标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必须结合定性标准的应用,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获得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定性分析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质”的方面分析,这些方面很难用数字来衡量,但是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企业经营者的基本素质、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在岗员工素质、技术装备更新水平、综合社会贡献、发展创新能力等,还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所有这些影响着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但是却不能被量化。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应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便修正定量分析结果产生的误差,使财务分析结论更加趋于实际情况。

5)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企业周围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这些环境因素都在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每个企业都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作用。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关心处在不同经营环境下的企业会采取什么样的不同的财务政策,从而对财务状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知识链接1-2】

标准比率的计算方法

在比率分析中,分析师往往将财务比率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较,如时间数列比较、横向比较和依据一些绝对标准比较。不同的比较有着不同的评价目的和作用。标准比率是进行比率分析法比较中常用的比较标准。

标准比率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算术平均法

应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标准比率,就是将若干相关企业同一比率指标相加,再除以企业数所得出的算术平均数。这里所说的相关企业根据分析评价范围而定,如进行行业分析比较,则相关企业为同行业内企业;如进行全国性分析比较,则相关企业为国内企业;如进行国际分析比较,则相关企业为国际范围内的企业。例如,选择某行业12家企业的流动比率资料如下:表1-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