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镇的闲适时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14:09:46

点击下载

作者:李鸿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江南小镇的闲适时光

江南小镇的闲适时光试读:

自序

寂静与安然

记得有这么一句诗:默然相守,寂静欢喜。

喜欢这八个字。不知是个性使然还是其他缘故,特别喜欢“寂静”这两个字,那是一种清冷的味道。一个人长久的孤独凝望后,寂静和安然是最好的安放。

习惯在桌上放一杯水,然后对着屏幕在黑白相隔的键盘上敲出一个一个的文字。一直觉得文字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让人迷恋,我喜欢这种气息。这些年来,我似乎在不断尝试穿越自我设置的迷雾。虽然并没有因此而了解得清晰、透彻,但我喜欢这种状态,是文字给了我一个天地一个世界。一直生活在浙东南的沿海小镇,喜欢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小镇有老街、小巷、河流、古桥。春天的时候,阳光从街两旁的香樟树上洒落下来,光影斑驳而细碎。树荫下,有人聊天,有人下棋,有人在擦鞋。过往的车辆从街道上驶过,坚实的轮子掠过街面,会撩起心头那一丝幸福和忧伤的感觉。这样的小镇,似水流年。

小镇每天上演许多故事,有些风景看得见,有些风景是看不见。我一个人在小镇的暮光里散步,发呆,思考,想念。或者拿一本书,靠在湖边一棵树上。树枝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鸟雀在啁啾,寂静的湖面因鸟叫而荡漾。一些声音来回穿梭着:花开的声音,水波回荡的响声,鱼儿贴在水面跃动的声音,还有一些怯生生的笑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些美好的印记。而这些印记通过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就成了一个故事。小镇的一些人物,一些旧事,一些记忆,或者是一条街,一支巷,一座桥,一弯水,遇见、相守、分离,都成了笔下最好的布景。有些细节需静静地,慢慢地展开,才能感受其间的意蕴与丰厚的内涵。

喧嚣的都市,难得有一颗寂静安然的心。年岁渐长,剥去浮华,世事也疏淡了。越来越在乎和关注那些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于人,于物,于事,于生活亦安然。写一些清清淡淡的文字,记录生活,记录心情,给我安静的生活注入一抹微光,亦带我进入一种虚无的状态,如诗、入梦。我想,这就是我所想要结果。

择一小镇,慢慢变老

小镇的浅淡暮色里,大抵是清冷的模样,一本书,一杯茶,一缕时光,放慢思绪,静听花开!

江南小镇

一个人对一些远去的事物总有许多描摹和回忆,尽管这些回忆是零碎的,缓慢的,却始终是真实的。

记得来到这个叫杜桥的小镇是春天的一个午后,阳光清朗而温暖。一个人拉着一个很大的包,走在小镇有些高低不平的路上。小镇的碎石路上,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莫测的幽亮。我新鲜而好奇地感受着这陌生的小镇。在我的感觉中,小镇就该像我在电影里看到过的许多美丽小镇一样,清新、自然、质朴,带着原生态的风情。所以,当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时,我是兴奋的,期待的。我眼睛里充满了新鲜的光亮,我步履轻快地走在小镇的青石小巷里。鞋跟扣着长长的青石板,清冷而响亮。

接我的是一个比我大几岁的男子,穿一身当时流行的灰色中山装。看我一个人在车站的出口处,他微笑地走到我面前,叫着我的名字问:是你吗?我笑着答:是的。这一答一问消除了初次见面的紧张。他接过我的包,我跟着他,一前一后,穿过杂乱拥挤的车站,再穿过车流和人流,在一座木结构的老楼前。他告诉我:这是你现在居住的地方。

就这样被安放在这座之前与我没一点关系的木屋里,我竟有一种轻松和自由感。放下随身带来的行李,有点好奇地看着这幢陈旧的木屋:低矮的二层楼房,木窗木门的颜色深得微微发黑,有淡淡的霉味,木门上的铜环泛着幽暗的光;抬头看那木窗子的上方,翘起的檐角上,有着木匠巧手精心雕刻的花纹。落日的余晖透过花纹落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在木楼与木楼中间有一把木梯,一脚踩上去,会有吱呀的声音。这声音在寂静的时候特别刺耳,以至我上楼时不得不放轻脚步。楼上住着三户人家,左边是一对刚结婚的年轻夫妇,据说两个人都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右边是同单位的一位大伯,住在靠里边的那个房间;我住楼梯口的那一间。推开二楼的门,是一间十几平米的小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墙自那䣁上插着两支有着细细枝茎的塑性太阳花,艳黄的花朵透着几分活泼,据说是单位领导叫人收拾好的。在当时,能拥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对于我来说还是挺满足的。

小镇不大,三十分钟就可以走完镇区的街巷角落。上班的地方离我居住的木楼不远,隔着几条巷和一条大街,十分钟就可到达。清晨,穿一袭布衫长裙,吃过早点后,喜欢一个人走过小巷。小巷悠长,让人想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春天的时候,巷内挂满细碎的小花朵,风一吹,落得人满头满身都是清香。偶尔会遇见小巷里闪出一两个娇俏的女孩,漆黑的眸子,瓷白的皮肤,羞涩地笑着,不说话也不打招呼,却有一种淡淡的暖意。

巷口转弯处是小镇的一所卫生院,门楼上绘着一个红色的十字,白色的墙体,黑色的瓦背。前院有一棵大樟树,树冠花伞一样,有人散漫地坐在樟树下打吊针。镇上就这么一所卫生院,小镇上的大人小孩病了,全在这里看病。卫生院里的医生、护士穿白大褂,端着白瓷盘,在小镇也算得上是个好职业。每次上班我都会经过这里,空气里飘荡着医院特有的来苏水味道,有时会听到小孩害怕打针的哭闹声。我不喜欢来苏水的味道,它让人想起卫生院及病人阴郁的呻吟声。一天下班路过,发现医院角落的太平间门口围着一堆人,一声凄凉的哭声划破小镇的上空,一位头发散乱的女子悲怆地哭喊着。一问才知道是一位叫小玉的姑娘因为爱情不顺,喝下了剧毒农药。她像朵凋谢的白花,静静地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任凭她母亲哭天喊地也唤不醒那双迷蒙的黑眼睛。一天一天,小镇上的生生死死在这卫生院的白色院墙里演绎着,而院墙外仍是热气腾腾的尘世生活。贰

认识小桃,是在一个春天的黄昏。

直发、圆脸、大眼睛,穿一件猩红色的无袖背心,一条浅灰色的棉布长裙,头发削得又短又薄。远远地,她孤单而挺直地走在夕阳的背影里。擦肩而过时,竟有了微微的笑意。就因为这份笑意,我们有了一段不平常的友情。

一开始,我以为小桃是那种活泼热情的女孩,细细接触,才惊讶于她眉宇间的那分忧郁。原来,小桃和所有女孩一样,有着那种年龄特有的伤感和落寞。她话语不多,喜欢独来独往。一个人走在长长的小巷里,远远地就让人感觉到她的那份不同一般的清丽和雅致,她是那种不事张扬,却极有底蕴的女孩子。

小桃是卫生院里的护士,刚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卫生院,青春靓丽如同出尘的莲花。刚到医院时,每天有很多男生往她的科室跑,小桃总是微笑着保持距离。后来,大概是她的清冷吓退了那些男生,科室里就很少见到来闲逛的男生。对于我,小桃完全是另一种态度——她唤我姐姐,那神态特惹人怜爱。她的父母在镇上园林管理处上班,对花草的热爱,胜于一般人。她家的庭院里有月季、瑞香、山茶、白玉兰、紫玉兰、琼花、杜鹃、牵牛花,春天一到,简直就像一个花园,色彩缤纷,争奇斗艳。小桃知道我喜欢月季花,每次碰面,总从自家的院子里摘一朵红月季,或鲜艳欲滴,或含苞待放,看到我,伸手一招,那藏于掌中透着清香的紫红月季,便呈现在我的面前。一次、两次,一朵、两朵,红月季越来越多。后来,我用一根细细的线儿把一朵朵红月季,穿成一个特大的花球,高高地挂在我卧室的窗前。当微风吹过,那红月季便散发出一种令人心醉的清香。

夏天的夜晚,天气又热又闷,小巷到处是谈天说地的人。人们拖着木屐,摇着纸扇,来回不停地穿梭在巷弄之间,把一向宁静的小巷弄得喧嚣无比。我立于门前,等候小桃从卫生院下班后骑着单车过来找我。小桃有一辆蓝色单车,这在当时是很惹人注目的。我喜欢和她共骑一辆车。夏夜里,我们沿着小镇那条林荫大道一直往前骑。风吹起,小桃的黑发和裙裾在夜色中飞扬。每次她踏车,我就坐在后车架上。她把车骑得又快又稳,我轻轻地贴在小桃的后背,一同感受着飞车的那份惬意和轻快。一路上,那呼啸的风声和我们年轻的笑声随意地洒落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里。周末时会和小桃一起坐在小巷的宅院里聊天,声音低低且柔和,如同黄昏里的光线。我们一边吃着新鲜的毛豆,一边聊一些各自单位里的杂事。风,微微;光,淡淡,把我们的影子打在地上,像一张年画,特别轻甜诗意。

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河面不宽,河水却清澈无比。赤热炎夏之际,小镇的男男女女都放逐地把自已交给河水。我和小桃坐在河岸边,看如织的游人,看涌动的河水。我不会游泳,更不敢下水去,小桃却不一样。她在水里就像一条鱼,游来窜去,时而用手拍得河水四溅,时而仰面躺在水上,如漂浮的精灵。偶尔,在小桃极力劝说下,我会拿一个长形气垫,放在水面上,然后静静地躺着,让河水托着我,和小桃一起漂来荡去。

那段日子,我和小桃因这份纯真的友谊变得充实和亮丽,一个人的日子也不觉孤单。没多久,小桃要去另一个城市工作了,一段深深的友情就这样生生地隔开了。记得临走的那个晚上,我们静静地站在小巷里,飘着细雨的夜已有些许凉意。我们谁也䡃的后也䡃皸愿意先开口说别离,沿着小巷我们一直一直走,直到夜色深深。小桃骑车走了,我仍怔立在巷口。直到后来我听到小桃在夜色里的传来的声音,她说:我会想你,想你的!那一串余音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叁

雪小禅说:今生住在小镇,是一种福气。想着自己就住在这样的小镇里:深深的巷,旧旧的街,斑驳的老墙,自由延伸的绿篱,还有长满花草的院落,那么安然,那么和谐。走在其中,安静而又空灵,心中满是欢喜。

我所居住的小镇,阳光饱满,雨水充沛,空气中有花的香郁和草木的清新。推窗看去,春天的阳光,正从对面屋顶的亮瓦下倾泻而来,温暖而明亮。一只鸟在庭院里自由觅食。我注视着鸟的羽毛,素色轻薄而灵动,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宁静和温柔。喜欢小镇这一刻的幽静。大凡这时候,多半会搬把木椅,泡一壶茶,把所有的俗事关在门外,然后安静地等待,等待心灵澄净,等待一种声音的贴近——比如花草开放的声音,细细的,碎碎的,犹如一层层薄浪追逐着摇曳着绵延着,最终遗失在这静与动的喧哗里,不知身在何处。

小镇给人的感觉总是安详而闲适。它的格局类似于井字型,二横二纵的四条道路,中间的巷陌摇曳着伸展开来。青石小路、木质楼房、石头窗花、白墙黑瓦,就像是一幅水墨画。两侧斑驳的墙壁挂满葱绿的青藤,偶尔会有几声清脆的鸟鸣在清晨薄雾中婉转啼鸣。一个人,可以走,可以停,也可以再走再停。没有更多的声音,长长的巷子幽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遇到个挑着担子老伯,肯定是卖酒酿,对襟的灰衣灰裤,吆喝声长长的,在小巷里飘来荡去。

生活在小镇的人们大多是安逸的、闲适的。他们守着自己的家园,平淡的眼神,素朴的衣衫,缓慢的步伐。路过某个院落,会发现里边的人,或坐在旧式的藤椅上打着毛线,或坐在庭院的一角剥着清嫩的豆荚,或用木桶在水井里打水,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而从容。这里没有特别浓郁的商业气息,却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那些从田野里收割回来的农作物被置放在庭院的一角,豆秆、棉花秆、小麦秆,以及丝瓜、南瓜,安静地融合在一起,淡淡地散发着植物的清香。人们善良,热情,没有争吵,没有喧哗,只有岁月沉淀后营造出来的质朴和气度。

清闲的日子,在小镇的古桥石阶走走。桥是那 A桥是种拱形的石桥,有些年代了。桥面略有破损,但并不影响人们的视线,反而有种年老的沧桑。桥下的流水虽没有以前的清澈,但桥边的绿树、花草,连带着水里丛生的水草,掩映得桥下水碧碧的。古桥那么苍老。临水一排木屋,窗子半遮半开着。那飘逸的纱窗,偶尔会让人想起什么。有人蹲在河边,一柄鱼竿,自得其乐。那些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地从桥头半拖着车子上来,偶尔响起铃声和笑声,清脆而生动。

夜晚,小镇的步行街灯火通明。这里充满烟火味,几个铺子里堆着各种各样的首饰,彩巾、胭脂、发夹……都是时兴的小玩意,看上去五彩斑斓的,给人一种喜气和热闹的感觉。穿过起伏的人群,便是小镇的图书馆——那是让人流连的去处。白色的建筑充满梦幻,楼里装满了旧书和新书。那种书香的味道让人迷恋。晕黄的灯光下,手执一书,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沉进去,然后慢慢地溢出欢喜。“南方有嘉木”,这是诗经里的话,很美,亦很动人,而我所在的小镇也同样有这种不动声色的美。它充满了无限的况味,不豪华,不张扬,也不让我感觉到喧嚣和杂乱,它的气息它的格调与我如此兼容。我想,在这样的小镇里生活,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幸福!

西街

如果用一种色泽来形容老街的话,我想我会选择青灰色。有特色的老街在小镇并不多,唯有西街一直存在于杜桥中心地带。杜桥属浙东南的一个滨海小镇。灰色的瓦、青灰色的砖、老旧的窗格、古朴的窗花、微微翘起的檐角,以及那些大小不一的水泥石,在温热的阳光照射下,闪烁着一种神秘的幽亮。

老街不同于现代建筑物的华丽,总以一种久远建筑体系和岁月老旧的印记,发出一种旧时光的色泽。我喜欢西街这种接地气的街市,不动声色却特别有味道。杜桥建城区面积不大,新区的街道纵横交错,宽敞而喧嚣,唯有西街依旧保持着一份旧日的印记。去西街的心境和平常走在车水马龙大街上是不一样,每一次走进西街,心会微荡着闲适和轻盈。顺着青石路面,闲闲地走过,有一种散淡和舒缓。西街不长,五百多米,两边的房屋挨得特别的近。抬头看天空,窄得只见一方浅浅的蓝。脚下的石板路,虽有一点沧桑感,却早已没有想象中凄美意象。那些苍绿的青苔在墙缝间幽幽生长着。老房子大都是两层木结构,下面那层基本间下靆上是那种门板可以卸掉的店面房。木质的门板和窗大都被风雨冲洗得沟壑纵生,看上去就像是一幅陈旧的版画。那些年老的人悠闲地坐在两旁的石阶上,抽着烟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谈着。燃起的烟灰长长的,也不急着去掸落。忽明忽暗的烟火在老人的手指间亮灭着,那悠悠的姿态跟老街周边缓慢的节奏倒是相得益彰。

从街首到街尾,几分钟就可以走过。临街的铺子一个挨着一个,那些几乎消失的老行当,在这条不长的老街上比比皆是:打银器的、修手表的、钉秤的、打蜡镬的、做裁缝的、做扁担的、编竹篮花圈的、补鞋的……一个店铺一种风格,有一种旧时光的缓慢和宁静。每个人低头专注地做着自己手上的活计,尽管外面的世界繁杂而喧嚣,他们仍安心地守候着这份静。老街的居民背着手,悠闲地往来着,偶尔有人会驻足摊前,把一些清冷黯淡的银圈银项链交给师傅打理。完工后的银饰晶亮亮的,泛着一种手工打磨后璀璨的光泽。不远处还夹有一些买杂货的老奶奶,头发花白却慈眉善目。掀开杂货上的蓝印花布,卖一些并不鲜亮的针线纽扣以及小孩子穿的连体裤,手工绣的虎头鞋。而坐在店铺里的那些年轻媳妇,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摊前全是首饰、胭脂、水粉,隔老远就闻到淡淡的香。偶尔也会从街首飘过一个时尚的年轻人,钉着耳钉,拖着木屐,张扬着穿街而过。

每逢传统集市日,西街两边摆放着大多是传统的木质用品,这是老街的特色,木凳、木椅、木桶、木桌,还有一些女孩出嫁时的一些木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从各个乡镇过来赶集的人,聚集在这条窄窄的老街上。西街的集市热闹接地气,那种质朴未经雕饰的气息在老街的集市上弥漫着。拥挤的人群中,有父母带着女儿的,也有结伴同来的闺蜜们。他们精心地挑选陪嫁时的必需品,看到欢喜的物品,偶尔会发出会心的笑。一套木制的手工洗脸盆、洗脚盆、粉桶、盘子等,需要上千元。女孩子们毫不吝啬,说说笑笑谈妥生意,然后拉车装载回家,这是女孩子这辈子的嫁妆和幸福。

除去集市日外,西街大部分时间是缓慢、闲适的。居民守着属于自己的老街,安静平淡地一天一天生活着。临街的铺子一天复一天地开着门,生意或忙碌或清淡,并不影响人们的心情。去西街,更多的是心境。转转悠悠,心深处就会衍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

烟火味的柴爿巷

如果把老街比作是一颗跳动的心脏,那么小巷就是它的脉络。小巷,有长有短,有曲有直。现代人赋予小巷的大多是一些浪漫、寂寥、轻淡的词语,所以小巷在人们的眼里是诗意的,灵动的。

杜桥有许多条小巷,比如:长青巷、缸炭巷、卖鸡巷、青云巷、柴爿巷等等。它们就如同站在街区的一个个符号,阡陌纵横却又各自发挥着作用。在杜桥住了好几年,却并不熟悉每一条小巷。太多的小巷总让我有些模糊,唯有这条叫“柴爿巷”的小巷,清晰而又让我充满情感。

那时刚参加工作,青涩的年龄,一个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心里满是诗画般的感觉,觉得住在这样一条深深的巷子里,是一种惬意的生活。尽管,这木楼的窗户和木门,老旧得风一吹都会发出吱呀声,而且又没有自来水,没有卫生间,洗一次脸要去对面的水井里自己用木桶打水,可我还是无比欢喜地住了下来,就因为身边有这么一条幽长的小巷。

早晨起来,推开那扇木窗,便看到巷对面的青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一帘清幽。屋角的空地上,那些枝枝蔓蔓的藤条用深浅不一的绿,温柔地纠缠在一起。这所有的一切让我由衷地喜欢着。远处,青山隐隐;近处,石板清凉。置身在这样的小巷,总给人一种幽寂和安静。也正因为这份寂静,我甘心把自己交给这条小巷。白天,一袭布衫,穿巷而过。夜晚,一个人,一杯茶,然后打开手中的线装书,安静地看起来。有时什么也不去想,就看月光从窗棂间轻巧折射过来,皎洁、清亮。一旦摒弃杂念,听觉也会变得清灵起来。这样的夜,任谁也不打扰。浴着淡淡的光,感受这小巷天籁般的声息。

在柴爿巷一住就是三年,住在边上的全是小镇的居民。一开始,不太与他们往来,日子久了,慢慢地变得密切和融洽起来。进进出出总是忘不了招呼,邻居大婶会微笑着问我:“上班去啊?”买大饼的阿姨也会笑容满面跟着打招呼,特别有人情味。张嫂是开豆腐店的,娇小、秀丽。一大早,小巷里飘荡着豆腐花的鲜味儿。喜欢上班前去她的小店里喝一碗豆腐花,张嫂总是给我满满的一碗。白嫩嫩豆腐花里,加一勺剁得细碎的榨菜丝和碧绿的小葱花。轻缀一口,味儿鲜美极了。巷口的煤炭炉上,不知谁家的水开了,水气不停地冒出来,突突的响声很惊人。路过的张伯一定会大声地喊主人,并告诉他水烧开了。

临近黄昏,炊烟在小巷的瓦楞上升起。陈年麦和棉秆的气味四处弥漫着,暮光抹在屋顶上,有阵阵暖意。隔壁的阿婆坐在藤椅上,嗑南瓜子在闲聊。夜色暗下来时,一台黑白的电视机摆放在门口,成了小巷的小影院。吃过晚饭,大家围坐在巷口,搬凳子的,提茶壶的,摇着蒲扇、拖着木屐,看《水浒传》《新白娘子传奇》,动情处唏嘘不已。

生活在小巷里,有着接地气的烟火味,日子就这样优哉游哉地过着,也不觉得清寂。住久了,那份情也越来越浓厚。一天,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搬离了这条小巷。柴爿巷那些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故事,就像一根长长的线,总在某些时候生生地扯着我的思绪,让我在时光中回味不已。四月的一天,重回了一次小巷。站在巷口探头张望时,那些远去的日子如光影般在脑中闪过——小巷还是那条小巷,却早就没有往日的喧哗。屋子旧了,门斑驳了。时光染过门楣,门环磨得发亮。小巷清冷冷的,据说这条巷是旧城改造的对象,好多人搬离了。此时的柴爿巷一片静寂。从草食巷口走过,一位老人坐在门口,蓝衣蓝裤,一头白发,安详地坐着,似乎在等待什么。我从她跟前走过,她竟然微笑了一下。阳光打在她那菊花般的脸上,就像一幅油画。我不认识这位老人,但是老人的微笑却一下子打动了我,就像是一部时光机。她端坐在巷子里,笑容里储满了旧时光的苔藓。

梵音寺的况味

暮春的一个午后,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朋友约我去梵音寺喝茶。很少想到去寺院里喝茶,友人说,那是一个雅致宁静的地方,去了一定会喜欢的。我半信半疑,随友人一同去了。

梵音寺坐落在椒江北洋村,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叫扁舟和尚所建的。当时叫大悲禅院,后来改名为梵音寺。开车出镇区不远就能看到它。寺院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但梵音寺不同,安静且略显孤单地建在村落乡野之中,明黄的院墙把整座寺院和乡野隔断开来。院内殿堂精舍,梵音缭绕;院外麦浪、果蔬、花草、微风、河流、村庄。远远望去,在自然乡野的衬托下,如同笼在轻纱里的梦境。

刚到寺院,就见一穿灰色长衫的师父迎在门口,面容喜乐,软鞋轻履,手持t s,软醩佛珠。他轻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把我们领进梵音寺的第一重山门。一进佛门,就落入了另一个天地,在我眼前是佛像慈眉善目的微笑。这些形象各异、姿态万千的佛像,或拈花微笑,或轻甩拂尘,或一脸洁净端坐在莲花座上。对于每一位客人,他们都报以同样微笑。我知道在佛的眼里,我们只不过是俗世里的一粒微尘,他们布施的笑容都是毫不吝啬的。师父是个有心人,他说今天是浴佛节,让我随喜参加。在盛满鲜花的水池边,我虔诚地浇上三勺,但愿能增长福慧。随后,师父在前面领路,脚步轻轻。灰色的僧袍,衣袂飘飘。说实话,一进寺院我就喜欢上这里别具一格的清雅和宁静,雕花的窗棂,镂空的格子门,长满花草的石阶,几株修长清朗的紫竹,幽然淡雅的沉香,以及檐角上若有若无的风铃声……这所有的一切,都有着一种寺院幽静苍远的意态。我虽没有一颗出世的心,但面对这一份宁静,还真愿意自己是佛前的一朵莲花。师父带我们进了客房。客房里的装置让我颇为吃惊,古琴、书法、茶坐,书室、木格、花窗、榻榻米、古旧的瓷器,一看就有着浓郁的禅院书味。室内有书桌,桌上有笔墨纸砚。友人是个偏爱淡墨之人,于是提笔勾画一“禅”字,淡然之中亦有浓意。

雅室里,我和友人坐定,师父开始为我们泡茶。有曼妙的音律从庙角的音响里飞出,听不清歌里的词音,却感觉得到那旋律有一种初春的轻盈,更有一种禅意的清远,茫茫的心在这一刻变得安静下来。师父熟练地把茶淋在茶壶上,烫壶、洗杯、泡茶,手法娴熟,神态怡然。没多久,一杯红茶就泡好了。白瓷杯上茶水微亮,漾着淡淡的茶香。桌上,一炉檀香袅袅升起,香味幽幽地飘散着。师父脸上有着一种出世的淡然,我们悠然喝着茶,聊着红尘俗事。师父法号“释达果”,宁海人,十三岁出家,至今修行已有十七八年了。他说一个人的佛缘似乎是注定的,也不知为什么,四五岁时就想着出家,那时做梦都会梦见自己是个出家人,其实还不懂出家是什么概念,冥冥之中就想念着,煮茶、抚琴、诵经、念佛,一碗稠粥一碗茶,闲坐佛堂听落花。看着师父,一脸淡然,这让我很惊讶。虽然他比我小很多,但那份超脱和安静的样子,还真有慧根。师父说:人生的苦和乐,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处处都是曼妙的风景!是啊,人生路上自有况味,就看你自己怎样去体味了。

喝完茶,师父带我们来到后面的长廊上。木质护栏,檐角上风铃叮当,已是暮春季节,空气清新甜润。站在走廊上,触目而来的是一片泛着葱绿的植物——田里的油菜花早已结籽,葡萄架上的藤条恣意蔓延着,那些四处生长的花草,在阳光下清丽烂漫地摇曳着。河道、田埂,阡陌交错,好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不远处有一片竹林,奇怪的是竹林凌空在河中间生长着,就像是浮于水面的一片绿洲。没有通往竹林的道路,四面都是水。我不明白这竹林是怎样生长起来的,问师父,师父笑而不语,说这里有个神秘的传说,留着下次讲个故事给我们听。说话间,我看到了一群群飞鸟,叽叽喳喳地飞旋着。庭院、走廊、枝条、竹林,全是它们的身影。我从没看到有如此多的鸟儿,也从没听到如此气势宏大的鸟鸣声。它们模样俊俏,玲珑娇少,敏捷地在草木间、屋脊上、枝条上跃动。莫非这些鸟儿在佛法的润泽下,早已充满灵性,连同殿堂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成全了一颗欢喜的心?从长廊上下来后,我们来到了后院。墙边的金银花和紫茉莉正开着花儿,一白一紫,香气漫漫。我不知道茉莉花有紫色的,在我的印象里,茉莉花都是白色的,但是眼前的紫茉莉却让我惊讶。我用手轻抚而过,紫色的花瓣在风中微晃着,叶片上缀满一些不知从哪儿来的小水珠,特别可爱。庭院里还有一棵百年枣树。树身斑斑驳驳,有的还皲裂着,枝头上却长着翠绿的叶子。师父说明年秋天这树上就会有结很多枣子,真诚地邀请我们明年过来吃枣子。

香樟树下的女孩

街角,香樟树下,她仰着脸,香樟花飘下来,纷纷落在她的脸上。那一刻,很美。她是这条街上唯一会弹吉他的女孩,从来都是一个人。背一把吉他,一个人进去,出来,然后又进去,又出来。

我和她年龄相仿,喜欢穿长裙、白衬衫,神情相似,远远看过来,似一朵双生的花。黄昏降临时,香樟的幽香在弥漫。我们背靠着背,唱着许巍的《蓝莲花》。歌声飘过夜幕,一些情绪借着夜色,慢慢地往上抽枝,生长。

江南的小镇,街道上全是香樟树。枝枝丫丫上开着黄灿灿的花朵,风一吹,簌簌飘落。一天,她从街角的香樟树下闪出,说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辈子窝在小镇太没出息了。父母劝不住,朋友也劝不住,一袭长裙的她,攥着五百元钱,固执地开始闯外面的世界。

很长很长的一段日子,都没有她的一点消息。街角的香樟花开了又开,我以为她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常常一个人对着香樟树久久地凝望,那些米粒般的香樟花被风吹落过一阵一阵。十几年的时间在花开花落中安然而过,后来就渐渐地淡了,去香樟树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每天穿梭在喧嚣的人群中,上班,下班,井然有序地过着我的平淡的日子。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小镇的街头清冷冷的。我正准备回家时,却收到一个短信:姐,很多年没见,我回家了,晚上有空吗?然后是那个熟悉的名字。我盯着这个名字好久好久,直到确信就是她时,才惊喜而慌乱地回了信息,约好时间。她发来信息说:我在街角的香樟树下等你。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我惊了又惊,倏然记起有多久没抬头看看身边的树木花草了。香樟树,曾经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和美好的地方,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今晚,一声呼唤,一条短信,那些往事缤纷落于脚尖。忽然间,心如一波池水荡漾开来。那个女孩,那些香樟,其实一直住在内心深处。就这么一声轻唤,心里便柔软地闪出她们娇俏的身影。

小镇春夜,没有白天的喧嚣,变得寂静而清冷。穿过街角,那些香樟树仍立于此,枝头的花朵,如点点繁星。举手抬头间,香息飞蛾一般,在鼻翼间来回撞击。隔着行道树的光影,我看到多年未见的她站在香樟树下,一身黑衣,一条红白格子围巾,依然秀丽清雅。我唤她,然后她轻快地穿过树的空隙走过来。我们面对面站着,没有拥抱也没有牵手,只是相视微笑着。那微笑缩小了我们曾经的距离,中间那一段长长的空间不见了。曾经的一切在一瞬间复活了,我似乎又看到我们一起坐在那棵香樟树下摇头唱歌的样子。这一刻,我们会心地笑了。其实有些人不管多少年未见,也不管和你隔着多少距离,只要面对面站一会,依然会感觉到曾经的鮡和䂀经的鮡分亲近。因为,一切都在时间里。

香樟树下,我们像多年前一样仰脸站着,有花瓣从空中飘落。忽然间,世界温静有情起来。光影中,她的脸有点苍白。这么多年没见,有些话无从开口,我们只是不停地望着那星星点点的花蕾,直到她微抬手。看到她纤细的手指时,我说了一句:“你好瘦哦!”她突然伤感起来,肩膀不自觉地耸动了一下。就这一下,我看到她内心的脆弱和隐忍,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苍白无力的。这瞬间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她竟滔滔不绝起来,说她一个人在外面,举目无亲。十几年,一个人拼着扛着,真的好累。十九岁去深圳,在那个陌生的城市一待就是这么多年,比从小生活的小镇都要久,这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才懂。她说二十四岁结婚,三十岁离婚,然后一直单身到现在。她的声音不再是小镇的乡音,一口纯真的普通话,缓缓的有质感的,在这个夜色里安静地飘出来。我看着这个女孩,脸上隐着这一路走过来的悲喜,岁月的点点针脚早已让她变得世故而沧桑。不知不觉间,话匣子打开了,我们便细细地说起来。青葱旧事、别后的境遇便如那缺口的河堤,汩汩地流了出来。都说有些情一旦说开了,就会自在地流泻出来。这些年来,我始终在小镇温暖如故地生活着,她却孤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这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她说有一段时间得了抑郁症,悲观,多疑,没信心,对什么都没激情。灯光下,她的脸因说话而略略微红,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诉说的对象了,她一直在说着自己的故事。大雨天,在深圳的酒吧里,喝酒,胡侃,醉得不省人事,会大哭。那时候特别想家,特别想念街角的香樟树。有好几次感觉撑不下去了,第二天醒来后,还是一切如旧。最热闹最拥挤的场合,其实内心一片清冷。她一直没有停止她的叙述,而此刻我的内心一片疼痛,在时间的洪流里,这些故事和眼泪不知在叹息中辗转了多少次。

所有的往事在温过后变得浓稠起来。那一晚,香樟树下她说了好多好多的话,红尘是拥挤的,又是寂寞的。我其实很想对她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小镇依然是你的小镇,香樟树的温暖一直都在。但我没有说,我知道她懂得自己的选择。

起身告别,已是夜色深深,牵手走出,灯光把我们拉成一道长长的影子。

渐行渐远

这些天,常常想起那个小镇,那个让我成长的小镇。在无法翻越的梦境里,常常有这样的画面:古老的石板街,木质的楼房,还有那条泛着波光的湖水,每次在梦中由远而近地荡漾着。醒来后,总有一些说不上来的伤感。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羞涩的眼睛从小城天空掠过,温热的阳光从高而密的城市街景树中直照过来,不仅让人有些恍惚,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一直记得那年十四岁,梳着长长的辫子,穿一件 "ju"。喜欢这个小镇,不仅有外婆的疼爱,更有风中浓郁的花香,小镇的天空美得让人有些晕眩,那一片一片浮动的云彩,像空中的飞鸟。我喜欢这种无拘的生活,原以为妈妈把我扔给外婆,自己会很伤感,却没想到,小镇的清幽和阳光,让我一下子觉得这就是我所要的理想地方。

外婆的木屋,前面临街后面傍水,是那种江南水乡的景致。喜欢坐在窗口,静静地看小街上穿梭的各种人物。特别是小镇上的女人,温婉的笑容里波澜不惊,有一种独特的小镇韵味,这种韵味写在女人们的脸上,体现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让人疑在梦中。而屋后的河水,幽远而绵长,吱吱嘎嘎的摇橹声似一首无语的歌。喜欢一个人沿着小街静静地走。夏日的阳光把小镇的清石板烤得吱吱作响,那种爆裂的声音,是压抑后的释放。小镇的转弯处有一块空地,每次路过总被这里的花草树木所感动——这里不同于城市的公园,也没有精致的名贵花草,却有着硕大叶子的南瓜藤,依附在周围的一些物体攀延而上。嫩绿的叶子宽大张扬地重叠在一起,金色的花朵从叶子中间伸张出来,大朵大朵地绽放着,鲜艳而不浮夸,灿烂而不妖娆。看过许多漂亮的花,却不知这些金色的南瓜花也会如此美艳。

原以为在小镇的阳光和花朵中,我会愉快地生活着,然而,一个黄昏,和我相伴多年的外婆突然离世了。我一下子从幸福的生活中坠落下来,我不明白人生为什么会在一刹那就人事全非。一转首,一回眸,就阴阳相隔。其实外婆的年龄不是很大,只有六十多岁,但她却像一盏亮灭的油灯,在一个夜晚悄悄地去了。目睹外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木板铺垫起来的床上,曾经红润的脸上此时却是灰暗无比。我想不出外婆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内心景象,此时的外婆就像一片沉睡的沙漠,再也不能滋生情感和思想。面对一些无法逆转的选择,我望着遥远的夜空,只能在心里说:外婆安息,安息外婆。从此,我被妈妈带回小城后就没去过小镇。

这些日子来,小镇就像一面清澈而宁静的湖,不停地在我的眼前衍变着,那渐远渐近的背影中,我似乎闻到了那种特殊的味儿。那一刻,我有一种冲动,一种在心中纠结很久的冲动,突然想回去看看,那个让我成长的小镇。

五月的一个早晨,栀子花浓郁的香气随风飘了过来,穿一件白色蕾丝花边的衬衣,一条橙色的丝绸长裙,背一个双肩黑包,我缓慢而又轻盈地走在小一䌅在小的街上。小镇仍是印象中的小镇,静悄悄清幽幽的,似一个未醒的梦。小镇的木房仍是那种厚重的黑色瓦脊,凹凸不平的青石板显得古朴而又沉稳。弯弯的桥体像弓一样俯贴在水面上,有人挑着水灵灵的菜从桥上走过。小镇的街道不宽,两边的房屋让小镇的天空变成一条窄窄的长形。有上了年纪的阿婆,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前面是一张方桌,几样茶点,几杯黑色的凉草糊,一些微薄的收入让她们的脸上有一种喜悦。记得以前这条小街有许多店铺,不知为什么,现在全没了,唯有那个绣荷包的老店仍在,门口悬挂着传统的鸳鸯图案,一眼望去有着古朴的质感。柜台上一柱檀香,袅袅升腾着。有几位妇人,拉扯着彩色丝线,在紧绷的锦帛上,密密地穿行着,绣出花儿一如枝头的鲜花。

一直往前走,小镇给我的感觉,就像躺在一只小船里,悠悠地飘荡着。这里找不到高大宽敞的建筑群,经典的木质楼房被绿篱花草掩映着,像是到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桃花源。那种漂浮的思绪在这个小镇里此刻变得宁静起来,某种符合心境的东西在我的心里渐渐地弥漫开来。我忽然感觉到一丝温暖,尽管岁月变迁,时光飞逝,但我心中的小镇仍以不变的姿态保持着她的那份质朴和典雅。在外婆的木楼前,我看见一把有着锈迹的大锁,这么久了,没人打开过这间木楼,冷冷的大锁有些寂寞地挂在木门上。我从包里拿出钥匙轻轻地转动,“啪”的一声,锁打开了,木门吱呀一声被我推开。很久没人住了,屋子里有些霉味。久置的尘埃在突然的惊动声中,四处翻飞着。外婆的那张黑白照仍静静地挂在墙壁上,伸出手掸去镜框上的灰尘,外婆的脸一下子明朗了许多。

终于让我有静静守候的时光了。这个渐远渐行的小镇,此时就在我的身边,袭着淡淡的夜色。怀着千缕情思,我躺在那张古旧的花木床上,重温着我年少的梦。我想起张扬的南瓜花,以及石墙上的片片薄绿,想起了屋后那条潺潺流动的河水,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后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一个人走在街上,穿高跟鞋,打一把花雨伞。清脆的足音敲击着青石板,雨水顺着伞骨一串一串地滴落下来。梦醒后,心还在恍惚与现实中飘摇。一股湿漉漉的凉风,从窗外飘进,心在夜梦中感受到一点温凉。

在小镇过了几天惬意的生活,又重回喧哗的城市。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再来小镇,但小镇那份遗世而独立的清幽,不管经过多少年,我都会记着。红尘俗世中会有许多旻的小镇会是我故事中一道移动的风景。

我的江南

壹.江南

我的江南,微雨淡墨。

此刻,站在湖边,冷峭的寒意已悄悄解冻,春,在不经意中来了。喜欢这样的季节,一帘微雨,杏花初开。柳枝在春风里涤荡回转,远山近水,村落小院。采桑的女子挽着竹篮,着青衫,裹头巾,在细雨中踏歌而来。江南的雨,细绵如银针,侧耳也难辨其声,伸手却能感觉到凉凉的湿润。这样的雨,一派轻浅却水意葱茏。

三月的日子,花草树木开始渐变,蔓延而来的色泽漫过心坎,浸透着别样的风情。一湖春水,几朵春花,让此时的乡野寂寥而幽静。沿着湖边,一个人慢慢走过,这份淡雅,这份静谧,有着江南特有的格调。微雨后的湖边,那些陈旧的枯草从褶皱里伸到外层,露出一点一点新绿。那绿是透着心透着肺的绿,薄薄的,莹莹的,直撩得人春意朦胧。水是初春的水,看一眼心就乱乱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憨态,便是这光景了。经过一冬洗涤,这水没有夏季的粗粝浑浊,也没有秋冬的寒凉刺骨,融化后唯有这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水,在春的时光里,妩媚得让人心疼。

乡间的春意总是来得早一些,仿佛瞬间就可以把整整一个冬季的寒冷给赶走。杏花、梨花、紫云英,青红绿白,喜悦生动,把江南的早春点拨得热闹非凡。沿村边小道走过,村落显得略远。影影绰绰中,小桥、流水、人家,还有老树、院墙、楼阁,看起来如此的安静、淡雅!有农人戴着箬帽,披着蓑衣在水田里插秧,脚边的秧苗绿莹莹的一大片。空中白鹭轻巧地掠过漠漠水田,觅食的鸭子摇摇摆摆地晃动着身子,组成了一幅农耕图。都说乡村是纯美的,此刻,只要瞄上一眼,保准就会爱上。如果手中有笔,可以绘上几笔或者写几阕小令,低吟浅唱,在微雨淡墨的江南里飘荡,那一定是极其美妙的。

这样的江南,如诗如画。踏足而来,心里的怅然和忧伤,早已淡去。回眸间,烟柳轻晃,燕雀低喃,人间早已是别样的情境。贰.听雨

周末,独坐,听雨。

雨声潇潇,如珠落盘。

雨敲在窗台的玻璃上,一颗一颗。在这寂静的午后,听起来特别动容。想起九莉在笔记簿上的那段话:“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心一下子柔软起来。”

雨声,点点滴滴,滴滴点点,像一首诗,不远也不近。把窗帘拉上,看不到外面的雨,只是凭着那细微的感觉去倾听,那雨是大还是小了。偶尔,撩开窗帘的一角,看雨从玻璃窗的上沿流过,一条一条的水线盈澈澄亮。屋外的香樟、芭蕉,皆有雨声。雨打在叶上,脆而清。雨珠在叶片上滚动,生动而喜悦。雨,在空气里走过,掠过窗台、屋檐,走在树上,走在楼下庭院的花架上,走在街道的灌木和草地上,走在城市和乡村里,走在山川河流之间。雨像一个行走的人,走着走着,走在时间里,走在岁月里,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雨幕中,有人相伴地走过。伞下的人一脸喜悦,格子衣衫,裙裾飘飘。牵手走过的背影,在雨意中散发着私密的欢喜。

下雨的日子是淡然的,散漫的。不急着去做别的事,一个人,泡一壶茶,淡淡的绿意,潇潇的雨声,有着人间烟火的味道。有时会静静地发呆,听雨声袭来,觉得时光就这样老去。有个晚上,一个人躲在阳台上看雨,忽接朋友电话:一起开车去乡野听雨去。瞬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于是,下楼,坐上朋友的车,朝寂静的公路开去。雨夜中的城市灯火璀璨,美得像个宫殿。经过雨水洗涤的街景和树木,清亮得让人耳目一新。打开车载音乐,邓丽君的歌温情如故,特别符合这样的雨夜。车子不紧不慢地向着前方开过去。远离市区后,前方一片漆黑,偶尔开过一些夜行的车子。车头灯光集束照着前路,雨飘落的姿态疏散而优美。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灯火,是一些村庄的灯光,把车停在一个公路旁,滤去外面世界的嘈杂,只剩下一把瘦瘦的雨声。两个人倦在车内,诉说曾经的故事,一件一件,绽放着光阴的味道。外面的灯光有时掠过,照在脸上,偶尔相对,莞尔一笑。夜色里,寂静无边。趴在车窗上,凝望着雨夜里的黑。那些花朵、草木,都隐在黑暗里。有莫名的光在空中浮动,暗中闪烁着晕染般点点的光泽。雨声落在车窗的玻璃上,发出轻微碎裂的声音。于安静处听着这雨声,真是一件奢侈而美好的事。

很多时候会静静享受这份温暖和寂静,听雨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可以,安静地听一次雨吧!叁.桃花

早春三月,空气中有冷冷的寒意。漫步小巷,忽见青苔暗布的古老院墙上,探出串串粉红。走近一看,却是一树早开的桃花,艳艳的色彩,让人的思维凭空增添了一份春思和遐想。

意外在这个冷清的小巷,忽见我倾心的桃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喜。我没有理由不停住脚步,深深地注视这些在诗经里称之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古典美人。想起千年前,也是在这桃花绽放的季节里,那个艳若桃花、明眸皓齿的女子穿上嫁衣,盘起长发,成为别人的新娘。如今小巷里的艳艳桃花,仍风情万种地在风中摇曳,只是不见当年的桃花女子。

桃花在城市的风景里并不多见,唯有这样的小巷,偶尔冒出会让人有一点点惊喜。桃花可成林,桃花可独木。这早春小巷里有一株、两株,真是别有风情。抵不住院落中那一树桃花的诱惑,推门走进这陌生的庭院,没想到立刻有一种春色满园的感觉。这里地方不大,有许许多多的花花草草。那些星星点点的小花,蓬勃地喧哗着。靠墙的边上有一株桃花,枝干粗大,枝头上开满了簇簇艳红的桃花。刚才在墙外感觉不到里面的热闹,而此时我的眼里映满了红色,像潮水一样,一拨一拨,灿烂着,缤纷着。我不知道这桃红算不算正宗的红,但那种由浅入深,又由深复浅的色彩,让人有一种心跳的感觉。站在这里望过去,一树枝深深浅浅的繁复和艳丽,真的,美得让人晕眩。旁边还有几株垂柳,恰到好处地配着这桃树,印证了中国古典主义理想中的“桃红柳绿”。有春风从空中悠悠掠过,几缕淡淡的清香在我的四周浮动。站在这样的早春庭院里,心里感到从未过的舒爽。这个小小的庭院和庭院里的桃树,其实也不失为一个人独自品味的好地方。今天我没想到这么一次偶然,却让我品味了这早春桃花的美艳,也许这就是缘。

一直喜欢桃花,不只是它艳红的色泽,更多的是桃花的含义太深,桃花的意境太红。“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小时候在家门前的院子里,年少的我不知自己折过多少枝桃花。而现在面对这一树桃花,更多的是欣赏。寄居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人们的思维大多禁锢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城里。每天做着一筡做着些没有多少变化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去享受一个桃花下的美丽春日。如果能偶尔来看一下,感受一下桃花的意境,相信一切都会娈得更美好。

从庭院里走出,心里桃花的影像仍挥之不去。回头展望,伸出院墙的花枝仍巧巧地支棱在墙上。太阳从远处照过来,粉色的花瓣抹上星星点点的光晕。我越往前走,心里越是怀想着。那一树的桃花和小小的庭院,就像镜头前的一抹光影,久久地定格。

春分

“春分”这两个字,读起来有一种浩荡,一种爽气,一种拂面而来的温煦。春分跟春风是相近,虽然一个是节气,一个是气象,但只要带着“春”字,一切变得妖娆和明媚起来。有诗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春分一到,蛰伏了一冬的万物苏醒了。江南小镇的春意随着春分呼啸而来:院落、墙头、街角、巷尾,花儿扑楞楞地伸展出来,一朵一朵搁在院墙上;青苔、绿萝、蟹爪兰,幽绿的气息散发着时光的味道。小镇的街上,姑娘们一个个春衫飘飘,笑声和着春风,在花草漫溢的空气里浮荡。

春分,平分了春季,是春天九十天的中分点,属于季节更替中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是日夜清明、昼夜均平的好时节。这样的节气,是一种温和的理想状态,也是岁月静美的一段好时光。春分后,白昼时间一天长似一天。阳光开始一米一米地增加,天气也一点一点地变暖。时节有了雨水的滋润,有了惊蛰的初醒,大自然就变得丰润盈泽起来。这季节进入春分,万事万物似一列进入轨道的列车,呼啦啦地扯开了。

喜欢春分时节的江南,春深似海,繁花如潮。母亲开始不紧不慢地淘米、晒米,为清明做青团子早早地忙活着。父亲也开始帮忙,搬椅子,找畚斗,为晒米作准备。邻居阿婆把新鲜的菜腌制起来,晒干后可以长年储藏。我独自去山里看花,桃花、梨花、樱花、紫荆花。踩着柔软的乡间泥路,感受着春风扑面而来的舒爽。村头的小河,清凌凌的。水流不疾不徐,像个安然恬静的女子。远处的山野,横卧着一长溜村庄,白墙黑顶,至简至朴。杏花或桃花从墙头斜出,粉红粉白,一簇簇的,拥在枝头,看上去似乎很重,被春风一吹,却又轻盈盈的。油菜花更是以大场面地撑着,一大片金黄绵延数亩。这么安然地走在这片土地上,一点也不会累了,喜欢在野地里坐着。脚下全是草,那些草粉嫩粉嫩的,小而纤细,特别秀气,特别有趣,特别可爱。一些小草还会开花,针尖似的,从枝头冒出一点猩红,那娇俏的模样生怕惊扰谁,羞涩的样子特惹人怜爱。风这个时候吹来,植物的清香在风里弥漫。突然觉得春分时节,总叫人心里不自觉地柔软着。

一年四季,春天是明艳的、多姿的,江南春分更是多情的。只要用心去品味这份淡雅和花香就好。即便不出去,哪怕坐在阁楼上,抑或坐在临河的窗口,也能看到春水缓缓流过的韵味。阳光下,燕子呢喃着从窗口飞过。远处放学的儿童,在陌上放着纸鸢。传来的笑声和喧哗声,便是一首诗、一首歌。人这一辈子会相遇很多东西,山水、花草自不用说,一只飞鸟、一片浅滩,也会让人心里惦记着,更何况这绿意葱茏的春分。一年只有一个春分节气,恍惚间春分就要远去。春分也会老去,在日复一日的流动中,春分很快就会告别。还好,春分过后还有清明和谷雨,还有更多的节气在延缓和流动。

三月烟雨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到了,远处隐隐有雷声,推窗有细雨飘来,绵绵密密地飘洒着,如坠落的花粉。那微湿润泽的感觉,让你如梦幻一般。摊开手心,薄薄的水雾便如春风般淡淡地化去。江南小镇多雨多巷,被雨濡湿了的巷子,悠长得让人念念不忘。三月的雨,细密而且缠绵。透过雨雾望去,屋舍亭阁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其实,一条巷若是没有了雨的衬托,只怕会空洞许多,亦没有那份淡淡的怅惘之美了。

江南的三月,一场雨过后,天地间便蒙了一层淡淡的绿意。都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这雨是一点一点的,渗透在泥土中,渗到植物发达的根系间,先是淡淡的,再浅绿、葱绿。屋背上的青苔、庭院里葱花,以及天井里的那株绿萝,全换上素心绿衣裳。一日一日,直到浓稠得像一匹锦缎,便呼啦啦地蔓延起来,在老院深巷中翠生生的,吐露出春的景致。这样的时日,再也无法坐在楼里,穿一件薄衫,行走在三月的烟雨小巷,任雨丝细细密密地落在发际,落在衣裙上。其实这雨不能说“落”,似乎用“飘”更确切一些。想起那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便能感知这一刻的景。一缕微风掠过,一瓣两瓣的花渗着细雨掠过发际和脸颊,带着缕缕幽香。也许是沾染了烟雨的忧郁,也许是沾染了烟雨的孤独,让人竟有几分寂然。其实江南的烟雨是无法与诗词分割的,想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感叹,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那份落寞。这样的三月,这样的烟雨,真让人悱恻缠绵。

不经意间,看见巷口一女孩,轻巧地走在拱形的石桥上,长发飘飘紫衣紫裙,在细雨中摇曳生姿。不由得想起戴望舒《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有着丁香般清雅的姑娘,此时此景可否与此一比?一抬头,那女孩早已过了石桥,淡淡的烟雾中,紫色的背影早已淡化成一个模糊的画面。出小巷就见一江春水在雨雾中绵延,江边的条条垂柳在微风中晃动,有木船在水面穿行,撩起江面粼粼的波纹。船远了,又近了,像画布上横走的线条。江水配合着木船浅浅地滑行,那晃晃悠悠的样子,有着人间少有的恬淡和安静。

三月是水声与雨声组合起来的,那潺潺而来的水流声,清澈而动听,人的视线也变得空灵起来。远处的枝叶、老房、篱笆,沾着春雨度着时光,不负春意不负信念,透出一种薄薄的喜气。行走在这样的雨幕中,时光都变得缓慢了,慢到能够听见自己的心跳。平常很少与自己对话,这个时候,仿佛遇见另一个自己,可以慢慢地走,慢慢地梳理自己,不用担心时光的流逝,也没有人打扰。那些曾经的茫然、不安,在这样的时光里变得不再纠结。把心放下来,与草木与细雨与花朵与自然对视,最冷硬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累了随意找个地方,看不远处的农人在侍弄那些碧绿的秧苗,那画面就是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的一生如此迅疾,如果一个人可以让自己放下,把心安下来,即便是做一些看似无趣的事,最终也只是喜气与安稳的。在雨水微凉爽的清晨,在古意尚存的街巷,做一个清闲简单的女子,在平平仄仄的流年里,亦是一种快乐。

擦鞋工

天下着雨,他在街角的屋檐下坐着,眼神有些恍惚。他想着今天的天气不太会有生意的,谁愿意下雨天来擦鞋呢?心里这样想着,便不自觉地放松下来。在他前面有他小小的家当:一条低矮的木凳,一个大大的黑包。包里有鞋刷、鞋油,还有低——这绸布是他为客人擦鞋的最后一道工序用的。据说,每双鞋经过他最后程序,总能达到锃亮如新的感觉。此时,他呆呆地看着街上的人流和车流。他的生活与这些绝尘而去的车子没关系,却与车上下来的人有关系。他喜欢那些开着车子的人,每次只要他们把车子停下,他就知道有生意了。尽管擦一双鞋只有两元钱,但擦鞋是他的营生。他不会敷衍任何一双鞋,不管是开车来的还是路过这里的,他都开心地为他们擦鞋。每次看到他们穿着油光闪亮的鞋子转身离去时,他都会开心地笑一下,内心也随着这一笑明亮而温和起来。

他在这个屋檐下生活了两年。两年是不长也不短的日子。他就这样守着他的方寸之地,看老街上的车来人往。刚开始,从老家来到这个城市,他并不是擦鞋的。他在好多地方待过,在建筑工地干过活,在眼镜厂干过,在快餐店干过,每次都像流水一样,没有个固定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来到这条老街,看到街边的那些擦鞋工,忙碌的身影以及简单的家当,便萌发念头,充当了擦鞋大军的一员。老街是小城一条比较繁华的街,东西走向。街两边商城林立,服装店、音像店、足浴店、理发店、美容院,依次排列着。没顾客时,他会看街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看多了,会分辨出他们的真情和笑容。街对面有间美容院,里面进进出出的全是一些衣裳华丽的女人。每次她们黯淡着脸进去,出来时一定是神采飞扬的。他不知这个美容院有什么秘密,让那些女人如此光鲜靓丽,并且一次一次毫不吝啬地大把掏钱。听说进一次美容院要几百元的钱呢,这需要他多少天擦多少次鞋才能挣得到这些钱啊!但有时想,这就是人的命,何必去强求呢?靠手挣钱,各有天命,不想也罢。

下雨的时候,擦鞋的生意就不太好,这个喧嚣的城市变得湿润而潮湿。坐在城市的屋檐下,会偶尔想想老家,那个东北小镇的老家。冬天的时候,安静得很,坐在炕头,煮些土豆,磕着瓜子看窗外雪花飘飘。很多年没回老家了,四年还是五年,他也没去细想。他觉得他喜欢上了这个江南的小城,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着明朗的特点——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热烈,秋天的祥和,冬天的凛冽。都说江南的水是柔顺的,他摸摸自己粗大的手指,不禁自嘲地一笑。但他觉得自己的这双手是勤劳的能干的。他想起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臑。醒来后,才发觉原来是做了个梦。虽然有些荒唐,但他却把它放在心里。每次老乡聚在一起,会谈起房子和姑娘,但他从没说起自己那晚的梦。他想,就让这梦在心里绵延吧,心中有梦总是美好的。

又一个周末,他照旧坐在街角的屋檐下。已是深秋了,街两旁树上的落叶不时地飘落下来。一阵风过,叶子贴着街面打个旋又飘走了。他失神地望着,一个声音打断了他——“擦鞋喽!”他抬头,一个年轻的女子站在前面,一双纤细的脚伸了过来。他惊讶这女子从哪里冒出来,但有生意是一件让他欣喜的事。他连忙拿了一条小板凳让女子坐好。那女子脱下鞋子,递给他。这是一双棕色绵羊皮质的鞋子,三十五码,小巧玲珑。他有个习惯,喜欢观察每双鞋的细微处,这样会找到一些事物消亡前的一些迹象。而眼前的这双鞋子,没有雨天的泥泞,也没有青草碎叶沾在鞋底,这是一双洁净、安静的鞋子。他抬头看看,鞋主人此刻也安静地坐在旁边,什么话也不说。他忽然觉得有一种情绪在身上蔓延,也说不清是什么,只是莫名地兴奋着。他一边用双手托着鞋子,一边用鞋刷轻盈地刷着。鞋子的边边角角,他都细心地刷了一遍,然后用棕色的鞋油涂抹起来。瞬间,鞋子在他的手上变得清亮起来。他看了看,是最后一道工序了,他拿出他的那块绸布,白色轻薄的绸布,往空中甩了甩,快速而又轻盈地在鞋面上滑拉起来。丝绸与鞋面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听起来优美极了。那女子突然轻轻地笑了,说了一句:“你擦鞋还有点与众不同呢。”他也笑了,为她的这句话,也为她友好而真诚的微笑。他把鞋子递给她,她弯着腰把鞋子穿好,问他,“多少钱?”他说:“两元钱!”她“哦”了一声。这一声“哦”很有人情味。他突然觉得这女子真好,那么随和,那么温和。她给了他两元钱后穿街而过,背影是一袭飘飞的蓝衣。后来,她又来过几次,原来她就在对街的美容院里做美容师,怪不得她的鞋子那么干净。他知道她叫锦瑟,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没客人的时候他会抬头看看对面马路的那间美容院,猜她也跟他一样为了生活不停地忙碌着。这份遥忘和猜想会让他心里充满快乐,但他从来没跟她说过多余的话。每次擦好鞋后,她给他两元钱,他给她一个微笑,然后转身后转走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从清晨到黄昏,从春天到冬天。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擦鞋的工作,并且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不曾去想更多更远的事,觉得这就是他的生活。一个从农村来城市擦鞋的人,没有更多的念想,坐在街角的屋檐下,擦尽那些充满尘土和污垢的鞋子,便是他最安心的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