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套装共6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2 14:26:15

点击下载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日】源赖朝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性的优点(套装共6册)

人性的优点(套装共6册)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人性的优点(套装共6册)作者:【美】戴尔•卡耐基;【日】源赖朝排版:青杨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01ISBN:9785263169633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编者的话

根据现代人普遍的观点,这种称做“判断力”的特质可以理解为人类面对是非问题时所作出的合理判断,这种判断力不受逻辑思维或者个人偏见所左右。它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无价的礼物;判断力本身就是一种珍宝,它只是在应用出来的时候才会彰显其宝贵的价值。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判断力”这一人类的天赋锻炼纯熟,而判断力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够在遭遇人生迷惘状态时提供成功的帮助。判断力就像一株不断成长的植物,需要细心培育和不断看护,这样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结出果实。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德高望重的幕府将军——源赖朝指出,判断力是一个由以下因素组成的综合体:(1)感知能力;(2)记忆;(3)思想;(4)警觉;(5)演绎;(6)预知;(7)推理;(8)判断。逐一讨论以上每一个话题后,源赖朝将阐明以上因素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各因素成功地实践判断力的方法。同时他也提醒人们惰性、冷漠、多愁善感、自私等等情绪状态所潜在的危险。

判断力这种特质必须先得到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开发判断力的必备条件如下:(1)认清局势的本领;(2)专注的能力;(3)敏锐的感知能力;(4)推理能力的练习;(5)估测能力;(6)冷静的头脑;(7)自制力;等等。人一旦培养出这些特质,他就能够获得高度敏锐的悟性和实用的判断力,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并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

对知识的渴求就像对财富的奢望一样,是不断增长的,正如一位主教告诉我们的:“知识没有判断力就是愚昧;知识少了方法就是浪费;知识除去善良就是狂热;知识缺乏信仰就是死的。”这位主教还补充说道,“有了判断力就有了智慧;有了方法就有了力量;有了仁慈就有了善行;有了信仰也就有了美德、生命与和平。”

在本书中,源赖朝会指导读者克服在理解力方面可能困扰他们的缺陷。他会告诉读者怎样获得并开发判断力以及实用的领悟能力,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商业界进行实践。

对源赖朝而言,判断力是所有智力能力的桂冠。人的判断力在得到精心训练后,可以给人带来长进和成功。因此,他这样说:“热情就像水晶一样脆弱,但判断力却像青铜一样持久耐用。”编者引言

为什么我还要迟迟犹豫着不去表达这种学习中的乐趣呢?我感觉到很多人已经对源赖朝的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希望以一种新形式来熟悉这位智者的智慧了。

这种知识对我来说意味着未来几个小时会进行有趣而愉快的工作,这个过程可以让人在平和的气氛中产生出一种健康的思想,使精神富有生命力。

我在学习过程中怀有无限的热情。在偏僻的博物馆废弃的小屋里,我把这些珍贵的手稿翻了一遍又一遍,将他那种敏锐而华美的心理学观点翻译过来,以上的情景回忆可以使我的热情更加强烈,我们也十分愿意与您一起鉴赏这种心理学理论。

每当我浏览这本书,我就会生出一种信徒般虔诚的关注热情,其中关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仁慈的同情心,同情心使本书与美德联结在一起:力量——意志——理性。

虽然源赖朝在各个方面都称颂意志与力量,但是他也知道如何在心中找到把款款柔情转化成一种动力的方法,虽然偶尔也会有些无情,但这些动力是有益的,往往预示着接下来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他知道如何将知识赋予寓言之中并用打动人心的传说表达出来,而他带有异域风情的精神时远时近,这令人想起一种花朵所散发出的淡淡香气。

他提出来一些苛刻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略带有敌意,但是这些问题都会以诗情画意般、热切而简单的、像寓言一样打动人心的循循善诱的形式展示出来。

每当阅读这些手稿的时候,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想起这位古代哲人的箴言,并随着他步入令人眼花缭乱的花园中,在阳光与花香中陶醉。

走过如此遥远的历程之后,人们也只是看到了一位智者的轮廓而已,这位智者的心理学学派已成了令人膜拜的信仰。这个学派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因为其宗旨就是美德与爱。

源赖朝的学说起源于一种更为无常的理想主义。

他的领域属于这个世界,他的理论很少提倡去追求来世的幸福,而是鼓励人在颇具阳刚气质的道德中寻找真正的快乐,在和平潮流中努力创造完美的和谐。

他用手牵着我们,将我们领入知识的伊甸园,在园中,我们已经发现了说服的艺术,还有那难以习得的完全控制胆怯情绪的方法。

我们跟着他,可以再一次了解这个伊甸园,我们可以和源赖朝这位智者一起研究掌握这种艺术的方法——可能有些不是那样吸引人,但这是自远古以来最为必要的技能,这种技能被称为“判断力”。  第01课 何谓“判断力”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源赖朝正在师父朗侯的花园里漫步,倾听一些明智的劝告,这些劝告是他熟知的赋予寓言吸引力的方法。这时,他突然间停下来去讨论那块被园丁略微忽视的地方。

就在这块地上,寄生植物需要依附其他植物生长,凭借卷须攀上灌木丛、紧紧捆住花的关键部位。

只有少数的寄生植物能触及一束密密麻麻的秸秆的中心,或者延伸到长在墙上结小葡萄的蔓生植物的内部。

有一株植物是单独生长着的,它的花开得有些寥落,叶子生得很粗糙,即使在精力旺盛的野生草木附近依旧茁壮繁茂,由于它的骨子里散发出一种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生命力,它看起来有效避开了那些危险有毒的寄生植物的骚扰;同时它的荫庇也不受那些有毒无用的蔓生植物青睐。

看到这些,源赖朝说道:

我的孩子,仔细看看吧,学着怎么接受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智慧。寄生植物代表着一种疏忽大意,这种疏忽大意与意图中最好的部分所丧失的力量相互抗衡着。

然而,力量可以有效地克服那种与日俱增的障碍;力量规划出在纠结里挣扎求存,在重重困难的中心崛起繁荣的过程,这个过程惊艳而强大。

在穿越艰难险阻、克服众多困难以后,野心与胆识就显露锋芒。“判断力”并不需要努力追寻,它会在平和的气氛中彰显出来,远离难缠的障碍和网罗的纷扰。

它的花朵并不像其他植物那样招摇,但它绝对不能容忍自己被野生的枝子所埋没。

它很容易就产生了鹤立鸡群的效果,因为它与乌合之众保持距离。

它很谦逊,但很独立,小心地避免被卷进阻碍植物开花生长、有可能减少寿命的纷争当中。

有一种荒谬的偏见认为“判断力”所展现的内心素质很差。

这种错误认识来源于这种现象:“判断力”可以调整心态去适应高贵的观念,也可以习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对于那些被赋予判断力的人来说,他们得到的是一种可将任何事物归类的能力。

判断力也并非低估感情的影响,没有夸张地将感情的作用归为虚无。

判断力允许我们带有保留意见去考虑假设的原因,果断地拒绝采用虚伪的武器作为手段。

培养判断力的人不会拒绝承认错误。

人一般可以断定,有判断力的人很少走歪路,因为他们将明辨是非的能力锻炼纯熟,可以控制自己不偏离心中的看法。

这时,源赖朝没有再用他最喜欢的论证方法,而是换了一种象征的手法来对我们说明:

判断力应该怎样定义:

判断力是中心意识。判断力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印象聚集与联合成一种情绪——对真理的渴望。

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人来说,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思想:直接而单纯的爱。

所有的思想都是有关联的。这两种情绪的优势就是可以使一个人下定决心,尤其是在两种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更加使他们内心坚定。

判断力允许我们逃避那些使决定左右摇摆不定的恐惧感。除去使意志动摇的消极情绪,而且还会准确无误地指出应该培养的态度。

源赖朝的心中也豁然开朗了,他接着说:

判断力因个人的性格而异,与此人的周围环境与所受教育有关。

一个阶级中人们的判断力与相邻阶级人们的判断力不是一样的。

某种习俗在日本看来十分正常的,但对于那些西方人来说可能颇有攻击性,即使作为日本人的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偏见,也许欧洲人会适应某些习惯,但我们却会感到不舒服。

具有判断力的人,会小心不去强烈地攻击那些将自己的传统视为原则的人。

然而,如果批评直接针对的是那些信仰,会导致自己的判断力看起来不合适,那么这些批评就要有所保留,并且需要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因为这些批评只是一种带有建议性的责备。

判断力因外在的表现不同而有差异,这种不同产生于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一个日本王子对某事物作出的判断不可能和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的判断相同。

同一个对象由于所属的阶层不同而变得可取或者不可取。

人们必须相信判断力要被排除在两个这样的不相容意见之外吗?

不是的。一个想法按照不违反公认的最合乎逻辑的原则,可以由判断力决定拒绝或者接受。

如果正如经常所见的情形,一个想法遭到拒绝只是因为它已经属于过某个特殊环境群体,那么判断力根据群体的法则,认识到想法被接受之前,这个观点必须先得到纠正。

另外,源赖朝提醒我们注意一种特殊的环境。

判断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艺术而不是制造问题的艺术。

很多人发明出独创的设计,却很少对这种设计进行试验。

但是,一旦实际需要,这种科学家和天才们发明出来的独创的设计,就会以最令人振奋的、决定性的方式介入。

判断力是辨别力的主要因素。

因此没有判断力,就不能对一个主题的问题或者重要性作出评判了。

只有通过判断力的帮助,才能够辨别问题的实质,寻求合适的分析,获得一个对问题精确完美的解析。

最后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生活的任何情况下,判断力都具有裁判的功能。如果没有准确性,那么判断力就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开发,因为判断力会被错误频繁地打断,这是由于缺乏在表达方面的精确性而引起的。

如果我们想知道形成判断力的主要特质是什么,我们就要翻几页读一读:

判断力是众多情绪因素的合成,许多的情绪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判断力。

第一种情绪因素是推理。

然后是自制力。

在以上的基础上还有——

洞察的能力,始终如一的毅力。

然后就是智慧能使我们从经验教训中获利。

还能加上其他情绪因素,来构成判断力。但是,其他情绪因素虽然重要,也只是我们所列举出来的因素的附属物而已。

推理是真正不可缺少的健全思想的预测。

推理方法应该是从最微小的细节采取详尽的研究,我们稍后将会讨论。

现在,我们将用列举的方法来看看“推理”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

推理是安排事物相对关系的艺术。

通过推理的手段,就可以区别对待事物,以及指出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

推理的习惯决定做什么事情是明智的,从而使我们能够判断什么事情应该放在一边。

如果没有理性之光的灯塔,我们用什么做生活的指南呢?理性之光穿透了社会无知的黑暗,它帮助我们模糊地分辨出之前被投入朦胧中的事物,这些事物对于那些没有准备推理能力这一必不可少零件的人来说是隐藏的。

那些在黑暗中冒险、随便乱走的人,突然发现自己陷入无法预见的困境中。

他发现让自己恐惧的对象的性质无法确定,还诱使他觉得刺客的轮廓只不过是树枝的影子而已,他没有认清那个站在森林角落里正在盯着他的真正的罪魁祸首。

人生与最荒凉的原野一样,总是布满荆棘的。想将其迅速检查一遍,却没有称为“推理”的火炬帮助,这样就会使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人陷入险境。

很多事物只是海市蜃楼而已,让我们将模糊不清的影子当成令人焦虑不安的现实,除非我们仔细地检查,否则我们永远也看不出其中的真相。

某些事件,乍一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当我们使用推理的手段解释这些事件时,才可能看出事件原始的真相。

如果要了解一件事的原因,就要在正式接受之前、遵从之前、拒绝之前从各个角度仔细分析检查。总之,分析一件事的原因就是按照自觉的意志力行事,意志力是习得判断力必不可少的阶段。

这一原则被承认之后,才会成为一种可供认真研究的推理方法,以下是我们对推理方法所提出的建议,但前提是要承认以下事实。

没有推理就没有判断力。

源赖朝教导我们,虽然自制力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于习得判断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自制力促使我们能够控制急躁的情绪,使我们的厌恶之情平息,使我们止住狂热的行为。

当暴风雨折断了树枝、撕裂了正在攀爬的葡萄蔓、将花朵的花瓣散落、将盛开的鲜花蹂躏,你可以对园子此时的模样作出评价吗?

源赖朝喜欢借助故事来描述他所传授的内容,现在,他接着给我们讲故事。

一天,一位日本王子一觉醒来。他懒洋洋地问,今天天气如何?但是他不让仆人掀起遮阴的凉棚,那个凉棚使他房中光线黯淡,避免刺眼的阳光直射他的眼睛。两个仆人将他扶躺在长沙发椅上,然后走到隔壁房间,隔壁房间的彩绘玻璃窗上没有挂窗帘。

其中一个仆人,把他的脸贴近黄色的玻璃窗前,他欣赏到美丽的花园,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不禁感叹起来。

第二个仆人,他的目光被引到蓝色的玻璃窗前,从中心处向外望去,对他的同伴说,自己看不见阳光,天气阴沉,乌云在地平线处投下阴霾的影子。

他们每个人都回去诉说自己对天气的印象,王子很惊讶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

因此,这位幕府将军得出结论,这就是没有将自制力锻炼纯熟的结果。

那些单凭一腔热忱看事物的人们拒绝承认他们可能被人剥夺了辉煌与壮丽。

另有一些人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从来没有从自身挖掘潜力,这倒也省去了给听众编造悲惨遭遇的借口了。

人们发现自己受到具有迷惑性的事物吸引,有的人向着错觉仓促行事,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想承认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两者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他们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得出了可悲的结论,因此使将来成功的可能性落空了。

根据这位日本哲学前辈的观点,洞察力并不总是天赋。他说:

这是一种少数高素质的人才会拥有的品质,但是应该通过磨炼意志以及不断地训练来增强。

人们可以努力地尝试预见当前事件的解决方案,用这种方式就能轻易获得这种品质;或者至少可以试着解释事件背后隐含的起因。

很多时候明显的效果是由看来不起眼儿的缘故引起的,因此需要持续不断注意的正是对这些重要细节的深入洞察。

几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可以充当仔细研究的对象,政治事件或者使家人朋友感兴趣的事件都可以当成话题来认真地分析考虑。

如果我们将这些思考局限在去分析那些我们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话题上可能效果会更好,这样的话,我们就会习惯冷静而又无私地对人和事作出判断。这种特质对于完善洞察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热情使思绪产生混乱,那么理解力的清晰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样不断恶化下去,判断的顽固性就会逐渐消除判断力的显现。

始终如一的毅力更难以把握,因为它是前面提到的各种特质的综合体。

始终如一的毅力是从推理能力中得到的启示,没有自制力它就不会存在了,而且始终如一的毅力意味着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洞察力,因为始终如一性一定要在确信是对的基础上才会发挥作用。

如果你长时间击打一片铁皮最厚的地方,不久后它就会变得像精美的字画一样薄。

我们无法给始终如一的毅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始终如一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又不能与之混为一谈,因为始终如一的毅力有着自身的逻辑,这个过程不是产生一个简单的行动而是产生一系列的优势相互依存,但总是彼此具有推断关联的行为。

始终如一的毅力摒弃了所有与问题中主题相悖的想法;完全是内心授权的情绪,集中于一个独特的目标。

因此目标很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这个目标,可是主导思想将会永远指向连续的成就,在其不同表现形式下——尽管有时各种表现相互矛盾——其实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着一个共同的主导思想,这个主导思想的最高权威性与决定性的成功紧密相关。

这位哲人继续说道,我们在这里也要说说智慧,因为智慧是我们分析以前经历的先驱者。

正是生活这个永无止境的课堂把岁月赋予人的智慧教给了我们。

但是为了从经验中获益,达到衰老的时刻是真的很有必要的过程,经验在当时没有用,因为它是一个牺牲后的战利品。

趁着自己头发乌黑心存希望,这时候努力实现愿望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把智慧和经验的特权给了年长者呢?

这是与明显错误斗争的最好时机。

让这样的天赋显得一文不值,这不是最大的讽刺吗?

如果从经验中所获得的智慧不能保护我们年轻时免遭种种的不良诱惑,那么智慧又有什么益处呢?

为什么智慧的美丽只对那些无法从中长久获益的人显露?

这是源赖朝的观点,他说:

我们会怎样看待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双臂但是却很自豪自己拥有手镯的人呢?

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年轻人从智慧和经验中有所收获,但更重要的是,向他们阐明怎样做会导致这些教训。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拥有漫长回忆的长者会比一个年轻人更清楚生活的陷阱。

但是,他总能进行公正且毫无偏见的判断吗?

这个人难道不会为自己曾经的错误找借口掩饰,或者夸大自己的成就吗?而这些成就可能只是由于机会或者环境因素而造成的。

因此,年长者不能判断他在二十岁时的情绪,除非有记忆的帮助,也许稍纵即逝,否则他只是凭借一种程度上已经被无限减弱了的感情再现来回忆。

这种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很容易逐渐变弱,记忆的完整性也会越来越不精确。

然后,在萧条的日子里,一些关于最初想法的细节渐渐变得不再生动清晰,因此削弱了推理的力量,这也是行动的借口或者根源之所在。

虽然我们很崇尚年长者的智慧,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将这种智慧习得,使其成为生活的助力并且实践出来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那些坚信什么都无法与个人经验相比的人,我们需要再次展开讨论,提醒他们考虑一下我们前面说的几句话,请他们注意只有在讨论时抛开个人偏见才能够形成公正的看法。

那么,真的有必要经历痛苦才能避免痛苦或者使以前经历痛苦的伤口痊愈吗?

大多数心理学家本身并没有患上他们所处理的心理疾病。

这个事实不是可以说明,利用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法能够预防疾病吗?

而且既然我们在讲判断力,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及时使用判断力,我们也会很快看到它的效果。

那么,既然生理上可以用这种方法抵御疾病,精神层面也可以。

首先是从书本,然后从生活经验教训,医生才会学到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的原则。

真的非要先使自己中毒才知道某种植物是有毒的,而另一种草药可以解这种毒吗?

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其他人的经验与我们的教训一样有用,那么其实我们也许已经拥有智慧了。

源赖朝提到,我们周围发生的事件对于当事人来说,都可以是开发他心中完美的推理能力的机会,机会的开始就是从各种前提得出所有分析结论的时候。

知识就是从反复出现的事件中、相互的关系中、等效的事例中、相类似的情况中获得的,它可能会产生美好的结果,也与任性的情绪被克制的程度成正比。从经历中获得智慧的过程比较缓慢,判断力会以平静而显著的方式彰显出来,判断力总是致力于圆满的成功,同样,它也为变成力量与和平的化身付诸努力。  第02课 战胜幻想

根据源赖朝的理论,我们先前所描述的判断力,从人们一开始接触就是空想的对立面,是幻想的劲敌,判断力始终与二者相对抗。

判断力是可靠的,而幻想是虚无缥缈的,同时幻想从来都没有让一场战斗胜利过;在二者的对抗过程中,幻想会徒劳地显示出各种诡计和圈套;而幻想在敌人有力的武器——判断力面前终将逐渐消失。

源赖朝认为:

对幻想的盲目崇拜,会使判断的公正性受到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盲目崇拜就会伪造出相对强势的能力,而动摇中立的立场决定。

这种精神上半昏睡的状态对推理能力有很大的破坏力,而正是这种推理能力才会排除那些白日做梦的想法。

渐渐地,这种由智力麻痹而引起的大脑昏睡状态像瘟疫一样蔓延,以至于破坏我们所有的天赋。

力量,本该在决定原则性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我们感觉不到力量影响的时候,力量就在这一点上变得微弱无力了。

努力的态度不复存在,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不用这种态度的辅助来解决问题。

在这种变化无常的心态下,判断力会在徘徊一段时间之后退出,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原来陷入了空想的危险之境。

在判断力的字典里没有疑惑。一种想法,系上、捆好又被解开,犹犹豫豫地,没法做个决定。

这位幕府将军补充到:

一个人如果任凭自己受模糊梦境的影响,如果自己不作出有力的反击,那么迟早会告别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因为他会体验健忘的巨大魅力,他即使为了一时的欢愉,也会牺牲现实生活来延长这种快乐。

他将放弃逻辑,因为逻辑带来的结论时常与他想要的东西背道而驰。他任凭自己投入到虚幻而愉悦的出神状态中,这种状态又称做——白日梦。

有些人奋力捍卫这种虚假的幸福观念,喜欢将有判断力的人比做负荷沉重的士兵,说他们总要在坎坷的路上长途跋涉,而将自己描绘成快乐的养鸟人,为荒诞的想法插上翅膀。

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个事实,对于那些打开鸟笼门的人来说,鸟儿飞走了,就不会再飞回来,养鸟人被鸟儿欺骗了,一无所获;而那些经历过艰难跋涉的士兵,得到了预期想要得到的结果,领略到了克服困难的喜悦。

士兵们在终点得到的安逸和舒适,是放走鸟儿的养鸟人永远也不能体会到的。

那些致力于开发自己判断力的人,永远都能面对幻想破灭所带来的崩溃。

有多少人在这种崩溃中毫无意义地经历痛苦!

比无谓的悲伤更为愚蠢的是:当一件事没有任何益处,为什么还要自愿地强迫自己去做呢?

人们不会太强烈地提防以下倾向:去美化一些与内心世界有关的一切——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倾向。

导致这种倾向的缘由很多,我们要说的其中一个就是哗众取宠。

懒惰是臆想症的密友。

人们很高兴去展望一个与自己心意相符的解决方案。

由于人的本性被道德退化所玷污了,人们更加希望不劳而获。

一个人从开始就急于求成。欲望太迫切了,他使用了所有的意愿力量,这个人逐渐习惯于把意愿当做现实;由于惰性的推波助澜,人们低估了事实,认为成功来得很容易。

错误的热情——更确切地说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热情,总是会陷入这种幻想中;幻想总是伴有自欺,但幻想无法与判断力相抗衡。

有些人习惯自以为是,虚荣心与这些错误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喜欢在自己相信将临的胜利到来之前就欢呼雀跃,而且在浮躁精神的作用下,不喜欢有人对成功的可能性产生质疑。

然而,如果我们即刻听从判断力智慧之言的指引,不喜欢努力的负面情绪就会带着日渐微弱的呼声快速地消逝了。

最后,考虑一下轻信的态度也是有必要的。在我们看来,轻信被赋予了一块可以无限膨胀的领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此时智者源赖朝,借助判断力,建立辩证关系,来让观点更加具体化。

根据源赖朝的理论:

判断力不属于那些新生而摇摆不定的人,这是很多人要我们相信的观点。

如果轻信不是来自那些根深蒂固的愚昧想法,那么就是来自冷漠和软弱的性格。

不幸和厄运总是喜欢光顾那些自甘软弱的人。

自身的缺点剥夺了他们从快乐奋斗中获得喜悦的权利。他们成了欺诈行为和假象的牺牲品。

他们是被生活征服的人,又不配得到征服者的同情;因为他们的失败中缺少壮举,因为他们的失败从来就没有斗争中伟大力量的光辉。

之后,幕府将军开始讨论那些他认为在热情中追寻幻想的人。

一天晚上,他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几个人动身去一个他们认为比较近的海岛。

小岛在夕阳耀眼的光线下看起来是一个硕大遥远的红斑,人们也在好奇地讨论着那片未知的、迄今从没有人踏过的土地。

旅途的第一天令人很愉快。船桨被随意地放置,大家只是任凭小船随着水流漂去。他们下了船,伴着海水的低吟歌唱,采撷岸上的水果充饥。

但是帮助他们前行的水流不能一直保持清澈与安宁;旋涡瞬间就淹没了小船,把人们卷入水中。

有些人回头看了看,他们一想到持续上涨、接近疯狂的巨流就心惊胆战。

尽力逃离了失事船只之后,他们又再次将自己交给了狂怒的海水,随波逐流。

因为他们离岸边太远,他们需要忍受寒冷与饥饿。而且在他们先前的想象里,小岛是非常近的,以至于他们忽略了为自己装备维持生存的物品。

如果他们有深谋远虑的话,本来可以不必如此精疲力竭。最后,他们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发现自己在某天的日落时分,漂流在一块巨大岩石的根基附近,沐浴在渐渐消逝的夕阳的玫瑰色光线中。

这就是他们梦想中要抵达的海岛。

由于缺少食物,他们疲惫不堪,只有痛苦地躺在岩石上面等死了。

幻想的破灭打击了他们的勇气,绝望的剑刺痛了他们,事实证明现实的岩石将他们的身心都砸得粉碎。

这个故事的寓意显而易见。

如果这些幻想的追寻者在考虑问题时使用判断力,他们一定会知道这个幻想中小岛的本质,那么他们在开始行程的时候就会小心,也就不会以受骗收场了。

如果他们拥有判断力的话,不是就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来避免冒失的旅行所带来的麻烦吗?也不至于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脆弱的小船了。

我们随着源赖朝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幻想,而不是通过我们在梦中的想象,幻想也时常可以转化成令人欣慰的现实,而我们则可以给自己下达任务采取行动,消除幻想外在的迷雾,给它重新换上判断力的外衣。

有很多的计划被人们当成幻想,因为人们没有发现去激活幻想中潜在的可能性。

有的想法在最初产生的时候被人视为是过分张狂,有时,这种想法由于判断力的指示而作出判断,有了这种领会的能力能使我们得到自我提高。

有些人懂得自律,他们会竭力避开促使幻想破灭的事物,这些事物会让我们走上致命的迷途,直至绝望的边缘。

这位哲人说:

首先,要防止沮丧感腐蚀我们的自信心,再重蹈失败的覆辙。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在人的心智结构中,误差导致部分与真相不一致,如果不使用这个天赐的改良装置——判断力,不久这个轻微的误差就会酿成大错。

现在有多少人因为这些让人沮丧的幻想而受苦?但是他们谁可以聪明一点儿,能够承认呢?

然而,承认导致我们犯下令人遗憾的错误的原因,决心永远不会再犯——这对我们来讲何其可贵!

幻想受害者的唯一出路,就是让生活充满成功与快乐的元素——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希望。

因为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无数次地摧残,我们不再相信美好事物在我们内心是天生就有的,因此与其在美好事物的凋零中不断地受折磨,倒不如将其扼杀在襁褓中。

绝大多数的怀疑论者只是幻想的秘密情人,因为欲望得不到实现,他们不再心怀美好的希望。

缺乏判断力使他们不能理解自己事前计划的愚蠢性,他们不是去寻找惯常性错误的起因,而是怨天尤人,其实他们才应该为自己的不开心负责。

他们自然而然地变得爱挑剔,顺理成章地成了消极主义者,自甘堕落。对于那些他们所嫉妒的幸福的人们,也不想去分析一下他们脸上所保持微笑的含义。

所有这些失望的起因都归咎于推理能力的缺乏,再加上没有判断力,因此我们无法判断二者的相对价值。

给我们制订的一个明确过程的计划,这就是向着美好的终点所迈出的第一步。

这也是杜绝幻想的第一步。这种幻想富有诱惑力,吞噬着美好而年轻的宏图大志。

从他生活中惯有的实际观念出发,源赖朝继续补充道:

然而,还是有些想象不能受推理力量的控制,尽管想象中有一切,但一切都要奔向那无尽的梦境中。

如果你想把想象关进严格推理的监狱高墙里,那一定是徒劳的;它们宁死也要奋力逃脱。

对于在科学中,我们努力追寻着因想象而产生的梦想。

每个发明家都曾有过追寻幻想的经历,但是那些名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发明家,得以看穿他们令人眼花缭乱的追寻过程,而且他们不会让自己离科学过于遥远。

是的,幻想总是美丽的,前提是——幻想不会经常性地衰竭下来。

想使幻想美丽长存,我们必须成为幻想的主人,之后我们就会尝试去征服。

所有伟人都是这样做的,在使幻想成为现实之前,他们自己必须首先让幻想得到转化,还要确定自己有能力驾驭幻想。

幻想这时就会改了名字,称做——理想。

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转化为一个良好的创作实体。

我们不再花费精力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那样的任务只会让我们的热情逐渐衰竭;为了创造出一种日渐明确的模式,研究与判断力推翻了所有偶然的原则——这完全是一种意外。

我们不再作徒劳无功的努力,不再为了那些一接近就从视线中逐渐消失的东西而劳碌。

我们再也不愿意刚刚发现一件东西触手可及时就开始变得虚无缥缈。

通过意识和不断努力,我们才获得对成功的努力所带来的快乐,并且认识到生活中最为美好的事物。在这场高尚的战斗中,缓慢地赢得最美好的事物不会让我们感到腻烦。

我们怜悯那些为幻想而活着的人,同时也怜悯那些不知道把想象变成理想的人,因为只有理想的光辉才会照亮他们奋斗的征程。

正是由于判断力的作用才使得用一种希望得到最好结果的热情取代了空想,这种幻想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不必破坏幻想也可以实现。

当这一目标达成的那天,幻想也必定会被征服了。幻想不再干扰那些被判断力指明道路的人;异想天开会被理智所取代,幻灭会随着它的主人而撤退(他主人的能力也是平平无奇的)。希望的河流抵达充满和平的精神花丛中,这种和平的特质是由理智与判断力产生的。  第03课 开发你的推理能力

阅读源赖朝手稿的部分章节时,人们都不由得想起一段话:在人类世界里没有彻底完成的事物,因为每件事的停止都是为了再次的开始。

他是这样说的:

多个世纪以前,有一些思想家为推理女神建造祭坛。他们弃绝了一个神,又去寻找另外的神来取代她的位置。

如果有人建议我建造一座将我的忠诚与某种感情综合一身的神庙,我会建造一座决心与理智的神庙。这两种特质凌驾众多特质之上,因为这二者一定会处于正义之神的庇护之下。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他会一次又一次强调不断推广对理智之神崇拜的必要性。

他继续讲道:

推理的能力是个神,吸引着全世界的神明簇拥着它。其他神明固然重要,但却都屈膝于它。

在配做偶像的神当中,有一位神应当受尊崇,因为这个神的地位与众不同。

这个神就是判断力,理智由判断力而生,同时判断力又一直是理智的忠实伙伴。

事实上,控制力发挥作用保护理智,对抗其他处于显要地位的角色,也对抗由于私心而产生的邪恶倾向。

判断力促使理智遵循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的公正性是判断力所认可的。同时,判断力能够使理智远离那些被认定为荒谬的事物。

在作决定的时候,个人的私心要么不理会决定,要么会把非逻辑的结论粉饰得特别美好。

在作选择的时候,判断力是推理的盟友,因为选择可能会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或者因为非逻辑因素的干扰而更改。

理智会遵循一定的规律,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因素——判断力。

这个陈述可以通过打比方的方式阐明,我们可以将事实比做一个扇形图,扇形图各部分都趋向中央一点,这一点是固定的。

源赖朝将箴言以图表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需要忠实地效法这种设计。

源赖朝解释道:

在这个象征性的扇子中,我们必须真正理解追求知识的经过,还要研究它们象征意义上的发展过程。

所有这些特质都来自判断力,它们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彼此辉映。

尽管这些特质都有其自主权,但还是密不可分的,像这个象征性的扇子一样,如果其中一部分扇面缺失了,只剩下个残缺品,那么开始属于扇子的命运就要改变了。

因此,以判断力作为推理的原点开始,首先是感知力。

感知力是外在的事物带给我们的感觉。

尽管感知力牵涉到所有感官,但是最基本的还是视觉和听觉。

比如说,品尝一种水果。

同样,看风景也是一种感知。

听歌也是感知。

总而言之,一切呈现给我们的事物,都需要我们运用感官来接触,这就是一种感知;否则就不是感知,是主观的开始。

这是推理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记忆,没有记忆什么就都无法证明了。

正是由于记忆,我们才赋予理智新的原动力。我们可以感知眼前的事物,并且联系从前发生过的事情,作出合适的判断。

没有记忆我们就不可能作出精神层面的比较。

虽然曾经经历了相似的感觉,但是,如果不让我们作出仔细的检查和区分,我们也很难看清所感知的事件实质。

记忆是逝去时光的重现,这正好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存在的真正价值。

正是由于保留了对事物的记忆,我们才可以再一次唤起记忆然后对这段记忆作出个评价。

人们在感知事物和回忆往事以后立即就产生了想法,而对往事的回忆往往是自动地在我们的心中产生。

这就是一个想法产生的开始,一个想法是由一系列结果引起的。

想法凭借与事实一致的回忆,根据想法产生者的智力水平以及回忆事物的重要性而定,联合了对现实的感知、对过去场景的再现,或多或少还有些延伸拓展。

但是一个想法很少孤立地存在。

一般是一个想法会引出另一类似的想法,而这些类似的想法都是围绕着最初的想法展开的,就像是一群同类的鸟儿都向着同一个地方飞。

想法是智力生命体的表现,思维在人类的大脑里,就像心脏在胸中一样永无休止地跳动。

思想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只是凭着本能引导自己的生活。

然而必须承认,本能对于这些低级生物而言,可以算是一种人们无法解释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中,回忆的过程被省略了,只通过肉体的欲望表现出来。

但是对于有智力的人类而言,思想是上天的恩赐。思想帮助人们从庸俗和有限的见解中解脱出来。

当感知力、记忆力和想法联合构成对事物的判断,为了在广阔的想象领域中加速新思想的产生,内心活动就变得尤为必要。

道德方面的怠惰是所有缺点中最可悲的,这个缺点会阻碍心智成长与个性发展。

在理解力方面,道德方面的怠惰是判断力的敌人,因为虽然自愿承认推理能力的存在,却不愿作出必要的努力来释放真理,形成个人的观点。

庸俗的行为大抵是思维惰性的标志。

经常看到一个拥有高等智力才干的人犯错,而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却可能坚持努力。漠不关心的态度是正确判断的拦路虎。

判断力需要敏捷的理解力,理解力表现在看法可支配性上,尽管这种看法产生得相当缓慢,但是却可以长期明显,其原因是那儿存在一种希望,事情的真相一直都围绕着这种希望进行。

在扇面的第五部分是推理的特质,推理能力来自判断力,是作出判断最可靠的基础。

通过推理,我们能够完美而准确地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抽象大胆的意外事件、依赖事实的相对关系成功发现真相,其实很多这样的表象都能够反映事实。

推理能力是对精神弱点的补充和支持。它有助于辨明某个时间的真正意义,发现各样可能性,甚至有助于巧妙避免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后面我们有更多机会谈到推理,因为源赖朝使用大量篇幅论及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里继续看到他对这个话题的深入讲解。我们也会继续研究这个判断力扇形图。

他继续说道:

远见,可以被人恰当地看成开发判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远见的能力总是与判断力为伍,有助于判断力观察和技巧方面得到提高。

一个人不能随波逐流地想象,而是要有预测和推理。

大多数人将远见和推测混为一谈,人应该分清二者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不再做那些曾经做过的不愉快的事情,避免重蹈覆辙。

远见会产生影响,作用于将来事件,通过建立一种实际事件与未来事件的类比,然后对现有规划进行肯定或者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开的扇形中,这些能力所占的比例一个对另一个来说都是逐层递减的,而且我们能证明所有先前提到的扇面上的特质与我们现在提到的都是同时发生的。

为了预见灾难,对曾经发生灾难的感知力——视觉或者听觉方面的感官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已经保存了对曾经发生灾难的完整记忆,因为正是复原后的感情引导着我们的思想。

这些相同的想法扩展开来,形成一组和谐相称的想法,这些想法都与争论的事物有关。

那些存在于时间中,里程碑一样的记忆,以及那些在往昔的感知中与现状关注的范围里消逝的事,我们头脑在回顾这些记忆时会更加活跃。

推理能力,源于这些头脑里不同思想的斗争。推理能力使我预见到,具有相同本质的情形会引起一些与我们已经提到相类似的事情。

我们只是匆匆概述了感觉概况,这种感觉对每个人来说是如影相随的,为的是解释我们正在讲述的先见之明是如何形成的。

现今的事件与过去的事件具有相同性,再将现今的事件与一组同样的结果联系起来,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因为过去的事实与现今的问题是一致的。

先见之明是不活跃的,在先见之明和预防措施之间有差别,这个差别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别是相同的。

预防措施则十分活跃,先见之明标志着预防措施的第一次出现,但是不会停下来,直到预防措施使先见之明有了成果。

先见之明固然是好的,但是预防措施却更难能可贵。

然而,预防措施行为的第二部分,要在使大脑注意到决定行为的第一部分思想之后实现。

为了理解这个微妙但是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区别开来两个不同的观点,这位老贤哲为了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来假设,在春季的美好一天,一个人要去远足,这个远足将持续到第二天黎明。

如果他有判断力,就会对自己说,远足回来的时候不会有太阳,春天的晚上通常很冷,这是不变的规律。

这就是先见之明。

如果他充满判断力,想到了所有的结果,那么就会推理能力大增。他会想,为了避免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好带一个披肩。

即使会有太阳的照射,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用这个附属品装备自己,实际上这将对他有极大的帮助。

这就是预防措施。

这种特质对于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除了有必要对某结果有预见之外,如果不可能消除这种预见,预防措施还要指导做事的过程。

推理是发展的艺术,就最高程度而言,猜测源自于推理。

人们通常会误解“推理”的确切含义,人们很少给予推理应得的重视。

人们很容易认为推理的恩赐是属于每个人的。

也许吧!但是基于公平和真实的原则来说,推理是被赐予判断力的头脑才可以表现出的行为。

为了得到美好的成果,很有必要去加深“精确推理”这个词的印象,依靠考虑中的事物而产生的思维发散,之后去预见下决心坚持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避免满足于“大概”,在“大概”虚假外表下面隐藏着很多陷阱。

不让自己说废话,如果你被灌输了一脑子所谓的“民间智慧”,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民间智慧大概是基于一种世俗的观察而得来的观点,是好几代人共同的产物。

高度重视这些看法显得十分幼稚,但是如果一个人完全无视这些忠告又一定会后悔万分。

过分博学有时对基于判断力的理智是有害的。尽管有人完全赏识科学,又认真钻研科学,可是他仍旧会将属于人的因素带到他的知识中。

由于这个原因,有些基本的真理在不降低重要性的情况下,修饰着日常生活。

基本真理之中有一些发展比较仓促,有一些发展缓慢。

要进行推理而不违反判断力法则,就必须考虑时间、地点、环境和所有可能逐渐削弱推理重要性的意外事件。

在复习了所有这些词条之后,我们应该和源赖朝一起走到这个基本扇面的最后一部分,就会找到判断方法。

这是精神特质的象征,它被称做信念。

这种心理运作存在于很多思想集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这些思想的相对特点就由此决定下来。

这一心理推动事态到达了推理的边缘,这就是事情的结果。

原因应该默认判断的立场。在注意到这些原因以后,判断才会确定事物的特性;我们利用说明性的原则得出结论,也通过判断和评估对想法进行分类。

判断都是非肯定即否定的。

不可以摇摆不定或者保持中立。

在最后一步,判断会作为一个观点,自行得出判断确定事物本质。

然而,有时这要限制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它所依据的原则不够充分确定的时候,判断因此在形式上或者本质上会变得易受变化的影响。

不违背判断力的法则也有可能建立判断,这些判断的条件随着原因的变化而改变。

但是,判断力需要提前预见这些不同影响的情况,而且要在宣布判断的时候提到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们已经谈到了这位哲人所描述的象征意义上扇面的最后一个部分了,但很多次要的特质可能游走于这些扇面之间。

但是忠于他的说明性方法,首先他希望向我们指明其中明显的界限,而且通过教授我们组成判断力所不可或缺的特质进步和发展来阐释。

他也希望向我们讲明,如果这些特质不按照能显示自己的秩序联合在一起,这些特质的价值就会减少。

他说道:

即使我们拥有了全部的特质,但是,如果扇子的聚合点部分全部都坏掉了——

那些东西都变成什么了呢?

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很短时间,如果系着扇子的线松开后,因为缺少根基上的和谐与平衡,扇子就松散开了。

不久之后,其中的一个扇叶就从扇子上脱落下来,残缺不全的扇子就被扔到存放无用之物的角落里,那里的东西都是因日久或者废弃而变得腐朽不堪。

对于我们刚才列举的特质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它们仍然与判断力这一中央点保持连接,就能结实漂亮地挺住,继续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在生活里创造和平的氛围。

但是,如果连接点停止系牢这些特质,不再将这些特质联系在一起,不再防止这些特质分开,没有了这些次要特质的保护,我们就会看到主要的特质将变得支离破碎。

曾几何时我们也想再次激活这些特质,但是特质之间存在着微妙的隐情。为了使我们的好感与幻想中的骗人假象和谐一致,至少,如果我们不让自己被自负的谬误言论所吸引,我们应该首先告别这些特质。

和在其他例子里的结果一样,我们之后会变成错误与无知的受害者,因为判断力才是真智慧。  第04课 判断力和冲动

冲动的人们任凭自己被第一印象牵着鼻子走,并且做决定或者行动时受一种特别的感觉所支配,这种感觉让他们难以自拔。

冲动是一种大脑的运动,这种运动在思维有能力通过反应或推理作决定之前,使我们产生一种行动。源赖朝充分地讨论了这个词,并且给“冲动”下了一个定义:

冲动是感知与结果之间近似直接的联系。

记忆、思想、推理还有最重要的理智,都要绝对远离这样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不是理智的产物。

这个通过大脑接受的想法直接转换成了行为,这类似于完全不假思索的记忆而产生的行为。

可以确定的是,在做一系列动作——爬上楼梯或者从一处走向另一处——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到去分析自己的努力成果,行走这个动作可以有器官功能的自控,思想很少会参与这个动作的合成。

在重复出现的冲动念头下,可以确定物质是前提,是事物实质的假设。

物质包括所有东西的实质性:本能的需要、非理性的运动。总而言之,所有不受判断力支配的行动。

实质是事物不可量度的部分,包括精神、思维、智力,事实上包括整个精神领域。

正是我们事物的最后一个因素使我们的想法变得诗情画意,又将这些想法分类,再通过推理和判断把我们引向判断力。

一个人受到上司伤害,若马上以牙还牙,那么他一定会成为冲动的受害者。

只有当一个人的行动完成时,他才会想到所要承担的后果。首先是丢了工作,然后是肉体上根据冒犯程度而定的惩罚;最后就是被迫停职所带来的痛苦。

相反,一个有判断力的人会在瞬间通过我们上文提到的特质作出反思。他向理智寻求帮助,理智马上会让他想起暴力行为的后果。

他使用判断力,会找一种忍耐力,让他不用马上对伤害作出回应;但是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然而,他会在一个令人满意的伪装掩护之下复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复仇更加容易,谦恭的态度一定对他有利。

源赖朝认为,“判断力和冲动之间的不同之处,就像两件大衣,一件是成衣,另一件则是在量体裁衣之后、由熟悉所有材料技艺的工人缝制成的。”

如果冲动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同样特征,那么判断力则是因个人的思维、敏感程度以及运用判断力的成熟程度不同而不同;判断力是一件与主人的身材和品味相称的外衣,或者复杂或者简约。

有些人有一种倾向,就是他们将直觉和冲动混为一谈。

这是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只是与思想的自发性有着联系,思想的自发性使二者产生渊源。

但是,直觉简单地说,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感觉,由心理上的推断构成的;冲动总是将这些推断化解为实际行为和行动的决心。

直觉是一种令人费解的启示,理智只能在直觉形成之后才能控制直觉。

冲动在付诸实施的时候从来不利用判断力。冲动不会在事先作一个决定,所以总是要后悔。

这是自制方面失败的结果,只有意识力和推理的力量才能将其纠正。

冲动比直觉更有自发性。

直觉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头脑过程,但却是非常真实、触及推理的领域。为了迅速地得出一个结论,心怀直觉的人很难将最初的想法清楚地转换出来。

的确,直觉总是受到预知性思考的启发,但是尽管事实如此,对已存在事物的思考也有启发作用。

相反,冲动只承认来源于已存在事物的直觉。

冲动是判断力的公敌。有一个暗示说,一个人可以专心致志,冲动提倡不理会这种来自外在的暗示。这一切为了遵循一个声音的命令,这个声音要求我们,对动摇自身的原因作了完整的分析之前,禁止做任何事。

一些哲学家已经把灵感归到冲动的旗下,他们觉得灵感应该得到保护;他们甚至要以这个新的形式恢复对灵感的尊重。“我们需要知道该怎样保持警惕,”源赖朝讲道,“来对抗这个致命的错误。”

他接着说道:

灵感,没有固定的特征,初次表现出来特征以后可能会发生变化。

从拟人的角度来说,灵感以艺术品或者实用的东西表现出来之前,是一个胚胎而已。

古人讲述到某个神全副武装地出现时,他们会把这种信仰归于神的头脑里瞬间创造的产物。

如果音乐家、画家、诗人和发明家想要表现得不造作,他们一定会承认,那种被称为“灵感”的想法和将其付诸实施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称为“转化”的梯子,只有通过渐进的步骤,他们才可能看见自己心中那个接近完美的事物。

冲动与灵感与直觉之间不存在密切联系。

补充来说,这些天赋在通常情况下是下意识地努力所带来的成果。而且,大多时候,一个人相信某些想法是灵感或者直觉,这些想法只不过是不可名状的记忆而已,想法的幻想与某种事物的感情状态恰好一致,而且这种想法出现在第一次对事物产生感知力的那一刻。

推理的表现是可见的,判断力的表现也同样是可见的。判断力尝试把缺少这两种特质协助就变得没有益处的想法,变成效果持久的作品。

在大多数情况下,冲动是肉体感觉的奴隶。

明确的推理与公平的判断,是受判断力启发的结果,一个病态的人很少会有这两种特质。

苦难,将他暴露在忧伤之地,让他不得不在黯淡的光线下看世界,奋力地思索使他的大脑精疲力竭,他不敢下决心去摆脱现在迟疑不决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作出判断的推理过程。

他还没有想一想斗争的优势所在,就本能地向惰性屈膝了。

相反,如果他性格易怒,那么就会妥协于自发的鲁莽性格而作的决定,其实通过耐心和思考他本可以成功。也有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恐惧感唤醒了直觉,让人产生了急于求成的冲动。

摄取食物不足或者过量可以导致不同性质的冲动,但是由于当事人性格的差异,冲动类型也是截然不同的。

冲动带来的最大危险是分散精力。如果这种现象太频繁出现,终会殚精竭虑,对理智和判断力也毫无益处。

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蛮干,可以说明他的行为是受冲动所支配的,一直压抑着判断所作出的调整,无限地放纵任性,只会破坏判断的准确性。

通过与行为直接接触,感知力就与我们燃起的激情联系在了一起。行为直接源于推理,而推理又受到了判断力的启发。感知力获得更多未经思索的表象,也浪费了很多力量。这些力量,在经过了我们所提到的所有阶段后,其实应该集中在一个中央点上。

此外,对于冲动的人来说,决心的持久性总是一个未知数。

他们倾向于立即作决定,不知道始终如一的益处。

这位日本哲学家说:

他就像一个农民,在东京的乡村有一块地。他还没开始在土地上撒种,就产生了不幸的冲动。在冲动的影响下,他把土地重新犁了一遍,为的是在地上种上一粒新的种子。

如果他听到某人提到一种特殊开垦的新方法,他只尝试了这种方法不长时间,之后又放弃了,再尝试其他的方法。

他试着栽培稻谷;在收割稻谷前,却对菊花的种植非常热心;不过,为了种植树木,他又很快放弃了菊花;由于树木生长缓慢,于是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小麦种植。

他在痛苦中死去了,他成了蔑视始终如一以及判断力的受害者。

现在,源赖朝提醒我们小心提防冲动之后,又向我们指出了战胜混乱原因的途径。

我们要控制毫无防备的行为,因为毫无防备的行为使我们处于低能状态,让我们只是依赖着直觉。控制这种行为是我们向思考的希望所迈出的第一步。思考也是判断力的一种形式。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第一个下的决心就是从专制的躯壳中逃出来,因为爱冲动的人的肉体躯壳总是有取缔理智位置的倾向。

还在跟随恩师朗侯求教的时候,我曾目睹他治愈一个患有称为“心灵扭曲”疾病的人。

这个人无论是有好行为还是做了应受谴责的事,他行动的时候都没有最起码的反思。

他要创办一家新企业,只要是有基本判断力的人都会看出这个决定实在不妥。但是他头脑一热,马上就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家财。

他的鲁莽之举给他带来惨痛的教训。

最后,他非常苦恼,对自己和其他人都不满意。于是,他的不满酝酿成了愤怒,蛮横地将其发泄在一名权贵要人身上,之后那人就扬言要惩罚他。一听说这件事,这个暴怒而疯狂的人,冲出房间想要亲手杀死当朝王子。

正当他大发雷霆的时候,遇见了我的老师。像所有冲动的人一样,他振振有词,将侮辱的感知力加入到对其的判断中,这是他的直觉立即反馈给他的信息,他并没有隐瞒行凶动机。

我的老师采取策略成功阻止了他那天的报复行动。老师说服他,王子不在,第二天才能回到城里。

这个男人相信了我的老师朗侯,同意去他的家。

但是,向他展示有力的论据是没用的。无论是对惩罚的恐惧,还是得到宽恕的希望都不能征服这个冲动的人身上显示出来的顽固。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那时我的老师采取了一个计策,这个荒诞的计策真的惹人发笑。但是,这个计策是在判断力的影响下产生,却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

在这个客人睡觉的时候,朗侯脱去了他的睡袍,给他换了一件由两种材料制成的外衣。一半金黄色,一半鲜绿色。在他的糟糕的情绪突然发作以后,即使内心的冲动唆使他出去,可他还是不敢冒险穿成这样在大街上行走。

最有力的论据也不能达到的效果,怕被人嘲笑的恐惧感却做到了。

两天过去了,他的暴怒变成了精神的疲乏,因为冲动的人不可能持久地承受挫败感。

正当此时,我的老师对他进行了治疗,他开始对疗法产生极大兴趣。

朗侯用最为智慧的教导艺术,向这个冲动的人解释了从感知力到判断力一系列感情链条。

判断力在这个男人身上发挥作用,他特别高兴,周围都闪耀着判断力的光辉。我的老师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几个星期。在这段时间里,老师总是使用很简单的证据,来反驳一天里多次在他脑中产生的鲁莽决定。

判断力就是用这种方式乞求着、展示给冲动的人,表现得像一个和平的顾问。

他看出自己决定中荒唐的一面,意识到这一点。他拥抱着朗侯,说道:“现在,老师,我可以走了,您不用再担心我了。判断力的证据已经把我从缺乏思考的奴役中解放了出来。我要回家了,但是请您允许我带走这套可笑的衣服。因为是它拯救了我。我想把这件衣服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一旦我的内心怂恿我听从冲动的命令,我马上看看它,就会想起您的教诲。您的教诲让我终生受用。”

所有倾向于按直觉行事的人都应该效法这个例子。不是都要穿上半绿半黄的、可笑的长袍,而是在执行冲动行为的路上制造障碍。因为这样冲动的行为不是判断力所认可的。

源赖朝又提道:

对于心思细腻的人来说,这些障碍就是道德秩序。但是对于那些情愿自己被想要做事的病态欲望所占据的人,障碍就要采用更实际的形式,挫败感总可以使冲动的人有所反思。

当得到行动的第一印象时,冲动者就准备要拼命到死;但是这种狂热很快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惰性。这是一种冲动,将他们远远地抛离了他们下决心要取得的目标。

他们所遭遇的障碍(障碍就是他们采取的预防措施)越不容易克服,第一印象对他们的腐化也就会越少。

只是提前预见事实就会促使他们进行反思。

责任感会在他们的心中被唤醒,他们会明白冲动行为产生的后果是相当难缠的。

难道一个人不会说,这些话以前都是说过的吗?

动荡不安的时代最容易使我们成为冲动的牺牲品,而且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同时代的人来说,这个半绿半黄的长袍(提醒他们要崇尚判断力)将成为受人顶礼膜拜的圣物。对崇尚逻辑的人来说,判断力比任何护身符都要珍贵,判断力就是美丽宝石的传统底座上所加的奇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