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科学起源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15:17:11

点击下载

作者:卡洛·罗韦利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科学起源课

极简科学起源课试读:

前言

Introduction

天空在上,大地在下,所有的人类文明都曾经认为世界是这样构成的(图1左)。大地之下,还有无穷无尽的泥土作为支撑,使之免于塌陷。在一些亚洲神话中,一只站在大象背上的巨龟支撑着大地。《圣经》中则说是许多巨型柱子在支撑大地。古埃及文明、中华文明、玛雅文明、古印度文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明、希伯来文明、美洲的印第安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乃至我们能寻到踪迹的其他文明,都曾经认为世界的形象就是如此。

只有一个例外:古希腊文明。在古典时代,希腊人认为地球就像是一颗悬在空间中的石子(图1右),大地之下,既没有无穷无尽的泥土,也没有巨龟和柱子,只有高高在上的天空,就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希腊人是如何发现地球是悬浮在一个空间中的呢?天空如何在我们脚下延伸?谁知道答案?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有人跨出了这伟大的一步,他就是本书的主角——阿那克西曼德。二十六个世纪前,阿那克西曼德出生于古希腊城邦米利都,位于现今的土耳其西海岸。毋庸置疑,仅仅这一个发现,就足以让他成为思想的巨人,但他留下的遗产却远不止于此。阿那克西曼德为物理学、地理学、气象研究以及生物学都开辟了道路。除了这些巨大的贡献之外,他还开启了重新思考我们的世界观的过程:在质疑各种显而易见的确定性的基础上探索知识。由此看来,阿那克西曼德无疑是科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图1 阿那克西曼德之前和之后的世界

这种思考方式的本质正是本书的第二个主题。首先,科学就是对思考世界的新方式进行的热切探索。科学的力量不在于它提供的确定性,而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正是这种意识让我们不断质疑我们自以为已经了解的一切,也激励我们不断学习。确定性无法为探索知识提供动力,恰恰相反,正是确定性的绝对缺席才让知识的探索永无止境。

科学的思想是流动的,它处于永恒的变革之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和玄妙的魔力:能够颠覆世界的秩序和规则,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科学思想具有的发展性和颠覆性与其实证主义的表现截然不同,也不同于一些现代哲学思想对它僵化生硬,甚至片面的认识。在这本书中,我想要展现出来的,正是科学思想的这种批判、不屈于权威、无止境地重新认识世界的能力。

如果“重新认识世界”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在牛顿定律、伽利略先驱式的科学探索和亚历山大学派最先提出的数学模型中寻找这场冒险的源头。这场冒险要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其起源可以被视作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大革命”,也就是“阿那克西曼德科学革命”。

然而,在科学思想史中,阿那克西曼德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多种原因。在古代,他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尚未取得像如今一样丰硕的成果,中间经历了漫长的成熟过程和多次路线上的改变。尽管有一些对科学更加敏锐的学者——比如本书开头提到的老普林尼——对阿那克西曼德表示认可,但阿那克西曼德还是常常被看作某种不确定的自然主义研究方式的谄媚者,这种研究方式被很多文化流派轮番攻击。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亚里士多德。

如果说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如今仍然少有人知,也未被透彻理解,首要原因便是现代社会对硬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害的二分法。当我评估一位生活在二十六个世纪以前的思想家的重要性时,我的科学背景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从科学的角度切入。但我相信,对阿那克西曼德的思考,当下还有来自另一种视角的解读。对很多历史、哲学背景的学者来说,要衡量这些和科学密切相关的贡献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困难的。我在上文中提到了一些作家学者,即使他们欣然承认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是伟大的,却仍然难以深入理解他在某些方面的贡献产生的影响。而我希望在这本书中展现的,正是阿那克西曼德的这种影响力。

所以,我并不是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也不是以一个希腊哲学研究专家的眼光来评价阿那克西曼德,而是站在一个当代科学家的立场上来研究他的,思考他的科学思想的本质,以及他的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大部分研究阿那克西曼德的学者相反,我的目的不是一成不变地重建他的思想和他设想的宇宙。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我参考了一些古希腊研究学者和历史学家的权威著作,比如查尔斯·卡恩(Charles Kahn)、马塞尔·孔什(Marcel Conche),还有时间更近一些的迪尔克·库普里的作品。我也不是想要更改或完善这些学者通过重建他的思想而总结出的结论,我只是希望能展现出阿那克西曼德科学思想的深度,以及他的思想在知识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就像古希腊科学思想的其他方面一样,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被低估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人们对科学思想的某些主要方面并不理解,这种情况微妙又普遍。

在19世纪,经典科学被赞颂为对世界的全知全解,而今天,这种信仰已然崩塌。造成这种情况的首要因素是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这次物理学革命揭示了:虽然牛顿物理学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严格来说,它是错的。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后来的科学哲学流派都试图在这种空白状态下重新定义科学的本质。

某些流派致力于为科学寻找确定的基础,例如将科学理论的能力限制在预测数字或预测一些可观察和可验证的现象上。在其他研究角度下,科学理论被或多或少地看作具有任意性的心智建构,除了它们最具实际效用的结论之外,这些理论不能够直接相互比照,也不能跟世界比照。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分析,我们会忽视科学知识的质性面和累积效应,而这些不仅关乎错综复杂的纯数据,更关乎科学的灵魂和存在的合理性。

在另一个极端上,部分现代文化彻底否定了科学知识的价值,导致了反科学主义的蔓延。20世纪后,科学思想表现出许多不确定性,逐渐成为被质疑的对象。各种形式的非理性主义盛行于公众舆论和文化圈,这些非理性主义沉浸在虚无中(人们曾经幻想科学能够给世界一个确定的形象,而幻想破灭后,便产生了这种虚无),害怕接受人类的无知,认为即使是错误的确定也比不确定要好。

但这种不确定并非弱点,它恰恰就是科学力量的秘诀,它包含了求知欲、反叛精神和行动力。如果科学给出的答案确定而且绝对,答案反而变得不可信了。只有当答案是我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能找到的最优答案时,它才是可信的。正是因为我们不把答案视为绝对,它才能够不断优化和改善。

由此看来,正如我们认为的那样,牛顿物理学统治科学的三个世纪并不能完全融入“科学”,而更像一个巨大成功阴影下的一段休憩时光。爱因斯坦质疑牛顿物理学,但是他并未质疑人类更好地理解世界运转方式的可能性。相反,他重新上路,沿着麦克斯韦、牛顿、哥白尼、托勒密、希帕克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道路,不断探索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基础,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这些科学家跨出的每一步与其他数不胜数的每一小步一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世界形象的认知,有时甚至改变了世界形象这一概念的意义。这些改变并不是任意的,它们是在无穷无尽的物质中环环相扣的齿轮,一个接一个地闪耀着。每一步都向我们揭示出一个新的真相,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而寻找错综复杂的事物的尽头,方法论和哲学意义上固定不变的点,就违背了科学的发展性和批判性的内在本质。

对世界所知甚少就宣称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这种行为顶多算是过于天真;可如果因为明天我们会多掌握一些知识就轻视今天所知的一切,这种行为就是愚蠢至极的。一张地图不会仅仅因为之后会有一张更精确的地图出现就丧失它的认知价值。我们为了纠正错误而走出的每一步都让我们了解得更多、看得更远。人类在一条通向知识的路上前进,这条道路或许和某些自认为掌握真理的人所信奉的确定性相距甚远,但并不代表它像部分现代思潮认为的那样缺乏分辨对错的能力。这也正是我想要在本书的最后部分陈述的观点。

从更广阔的意义来看,回归对自然的理性思考的古老根源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把我认为的这种理性思考的核心特征展现出来。探讨阿那克西曼德也是在思考爱因斯坦科学革命的意义,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和量子引力研究专家,这场革命带来的影响也是我的研究内容。

量子引力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也是现代物理学的中心问题。为了解决它,可能需要从深层改变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人们曾认为世界是一个密闭的盒子,天空和大地分别封住盒子的上面和下面,阿那克西曼德改变了对世界的这种认识,将世界的形象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空间,地球则漂浮在这个空间之中。尽管这些转变非常不可思议,但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对世界认识的转变是如何成为可能,又为什么“正确”时,我们才能面对挑战,这个挑战就是,理解引力的量子化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转变。

最后,这本书还贯串着一趟更艰难的旅程,确切地说,是一趟问题多于答案的旅程。探究对自然的理性思考在古代的第一次表现,这必然引发我们对更早出现的认知本质的思考,二者如今仍然呈现出对立之姿。这种理性思考来源于这种认知,又与之不同,并且一再反叛,二者的关系正是如此。

用老普林尼的话说,阿那克西曼德打开了“自然的大门”,实际上他开启了一场巨大的冲突: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之间的冲突。第一种是对世界的新认识,建立在求知欲、改变和反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第二种则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不容讨论的确定性之上。这种冲突一直存在于人类文明史中,一方的成功伴随着另一方的失败,延续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之后,两种对立思想似乎找到了和平相处的模式,在经历了一段和平时期后,今天,这场冲突似乎又重新开始了。无数来自不同政治和文化派别的声音重新宣扬起非理性主义和宗教至上的思想。现在,这场大潮已经淹没了美国、印度、意大利这些国情各异的国家。虽然法国并未完全受到这场大潮的影响,但是,公众对理性思想的信赖已经遭到破坏,法国也无法逃离宗教的回归,我们在世界的其他国家也已经发现这种迹象。

实证思想和宗教神秘主义思想的新一次对抗让我们想到了启蒙时代的论战。想要再一次弄清其中的利害,只回归到十年前或四个世纪前可能是不够的。这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对比,时间的维度应该是千年而不是世纪,可能还需要厘清人类文明缓慢的发展历程及其概念、社会和政治组织的深层结构。这些主题如此宏大,除了揭示出这些问题,寻找思想的开端,我也不能多做些什么,但这些正是我们的世界和未来的中心主题。这场冲突的不确定的结果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人类的命运。

我也不想过高地评价阿那克西曼德,实际上我们对他知之甚少。但是,在二十六个世纪以前的爱奥尼亚海岸,有个人开创了一条认知的新途径,于人类而言,这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浓雾遮盖了公元前6世纪,我们对阿那克西曼德知之甚少,以至于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将这场浩大的革命归因于他。但是,好奇心和行动思想确确实实诞生了。阿那克西曼德是不是唯一的发起人,还是仅仅是一个代表着古老的革命源头的名字,实际上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我想要谈论的正是这场二十六个世纪以前发生在土耳其海岸的非凡革命,以及这场革命引发的、延续至今的冲突。

致谢——

感谢法比奥·索索向我传递他对古代科学的热情。感谢阿那克西曼德研究专家迪尔克·库普里,他认真地阅读了这些文字,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还要感谢我的父母。需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第一章公元前6世纪The Sixth Century B.C.E. 1 世界概况

公元前610年,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出生,此时距离古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和柏拉图的时代还有两百年。

据考证,罗马正处在老塔奎尼乌斯(Tarquin the Elder)的统治之下。几乎在同一时期,凯尔特人建立了米兰,从爱奥尼亚迁徙而来的古希腊移民建立了马赛。在两个世纪前,荷马(或其他人)写出了《伊利亚特》,赫西俄德写出了《工作与时日》。然而,其他古希腊大诗人、哲学家和剧作家们在那时还鲜有创作。在靠近米利都的莱斯沃斯岛上,年轻的萨福(Sappho)如盛开的花朵般声名远播。

在雅典,严酷的《德拉古法典》正大行其道。此时,梭伦(Solon)出生了,后来他撰写了第一部融入民主元素的法典。

地中海一带已经不是原始野蛮的世界,相反,人们至少已在城市生活了一万年。正处于古王国时期的古埃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这段时期相当长,几乎等同于我们和阿那克西曼德所处时代的差距。图2 公元前600年左右的中东帝国

阿那克西曼德出生在尼尼微陷落两年之后。这座城的消亡是一个历史大事件,标志着野蛮的亚述帝国力量的终结。十多个世纪以前曾居世界之首、如今拥有二十万人口的巴比伦城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攻占尼尼微的胜利者——那波勃来萨(Nobopolassar)统治了巴比伦,但这次辉煌重演仅仅是昙花一现。在东面,新巴比伦受到正在兴起的波斯帝国的威胁,其统治者居鲁士一世即将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第一位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Psammetichos Ⅰ)结束了他漫长的统治,让古埃及从濒临灭亡的亚述帝国中重新独立出来,走向繁荣。通过招募大量希腊雇佣军进入军队,鼓励古希腊人来古埃及定居,普萨美提克一世和古希腊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米利都因此在古埃及拥有了一座繁荣的交流城市——瑙克拉提斯,这也意味着阿那克西曼德能够接触到有关古埃及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耶路撒冷正处在大卫后裔——约西亚(Josiah)的统治之下。当时亚述帝国式微,新巴比伦还不够强大,他利用世界局势的变化,通过推行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来重新显示耶路撒冷的荣耀。他废除了对异教神的崇拜,比如巴力(Baal)、亚舍拉(Asterah),烧毁邱坛,屠杀在世的异教祭司,挖出死去祭司的骨骸,在祭台上焚烧。对其他宗教来说,当约西亚取得成功时,他的行为已经具有了一神论的特征。在阿那克西曼德去世前,希伯来人又一次战败,被流放到巴比伦。在那里,他们再一次经历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最后,他们终于从囚禁中得到解放,就像很多个世纪以前,摩西曾带领他们逃出埃及一样。

这些事件极有可能在米利都引起了反响,而发生在其他大陆上的事件可能很少会传到小亚细亚。此时,欧洲已经从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在美洲,古老的奥尔梅克文明日渐衰落;在印度西北部,印度列国时代的各国君主统治不断更迭,耆那教创立者、和阿那克西曼德同时代的筏驮摩那(Vardhamana)提出了不伤害任何生物的非暴力思想。西方的印欧人已经开始关注如何思考世界,东方的印欧人则关注如何更好地生活……

东周的第八位皇帝——周匡王才登上皇位不久。中国正处于春秋时期,君主权力分散,诸侯混战。但这一时期文化也显现出活力和多样性,这是之后的中国长时间丧失的东西。可能正是这种失去换来了中国内部的稳定,虽然并不完美,但毫无疑问,这比西方战争频繁的局面好得多。

公元前6世纪初,当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出生时,人类文明已经发展了数千年,并具有了一定的组织和结构。思想传播到各个大洲,商品也一样。就像两个世纪后在雅典发生的情形一样,也许那时候的人们已经能够在米利都买到中国丝绸。大部分人忙于种植、畜牧、渔猎以求生存;另一些人,则像现在一样,通过发起战争来积累权力和财富。 2 公元前6世纪的知识:天文学

这个世界的文化环境是什么样的?知识的广度又如何?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答案。不像之后的几个世纪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6世纪给我们留下的相关文字记载相对较少。在阿那克西曼德所处的时代,已经出现了一些影响延续至今的著作,比如《圣经》的部分内容(《申命记》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古埃及的《亡灵书》,还有像《吉尔伽美什》《摩诃婆罗多》《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样的大型史诗。这些光辉灿烂的故事反映出人类的梦想和疯狂。

人类使用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用文字记载法律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古巴比伦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玄武岩石碑上刻下一条条律法,将这些石碑放置到广阔国土的每一座城市。如今,我们还能在卢浮宫看到留存下来的其中一块石碑,路过的人们总会禁不住驻足凝视。

那么科学知识呢?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初级数学已经得到了发展,得益于一些留存下来的成果和练习文献,我们才能在今天了解这些成就。比如我们教年轻的古埃及书吏如何解决平均分配袋装粮食的问题,或者比例问题。(一个商人要把20袋粮食平均分给2个工人,但是一个工人比另一个多做了3倍的工作,他应该怎么分配粮食?)那时候,人们知道用2、3、4或5来除一个数的方法,但是用7来除呢?如果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将一个数分成7份,这就需要换一种方法重新组织一下这个问题。要利用一个圆形的半径来计算其周长,我们要用到π(3.14……),通常我们会使用它的近似值3。古埃及人知道边长比例为3:4:5的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如果要在现代数学的基础上大致评估一下古埃及人的数学水平,我认为他们和小学三四年级的优秀学生不相上下。人们常常谈到“古巴比伦数学取得了惊人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要误认为这些数学方法只是我们小学时期所学的课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人类来说,要将一个8岁小孩学会的知识总结起来,也并非易事。

古埃及、古巴比伦、耶路撒冷、克里特和迈锡尼,乃至中国和墨西哥的知识都集中在皇室宫廷。实际上,这些最早出现伟大文明的政权组织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君主制,也就是中央集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公元前6世纪,实力强大的君主制度就代表了伟大的文明。法律、商业、文字、知识、宗教、政权结构,一切都产生在王室和宫廷中。正是这样的君主制结构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进步,因为它保障了稳定和安全,而这些正是社会关系复杂化的必要条件。然而和今天的稳定不同,这种稳定并不能够让人们免受巨大灾难的侵袭。

古巴比伦王室对很多重要和值得注意的事件进行了记载,比如粮食价格、自然灾害、对未来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的创举——天文数据、日食、月食、行星的位置。八个世纪以后,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托勒密仍然使用这些数据,并给予相当程度的信赖。他甚至为无法获得所有古巴比伦文献而感到忧伤。他得到过一张那布·那西尔(Nabonassar)统治时期的日食记录,日食发生于公元前747年左右,比阿那克西曼德早一个世纪,他将这个日期定为其天文计年的元年。

关于天文数据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一块泥板用楔形文字正确记录了金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图3),它记载了阿米萨杜卡(Ammisaduqa)统治时期好几年内的金星运动情况(公元前1600年左右),比阿那克西曼德早了一千年。

花一些时间来讲古代天文学是恰当的,因为它和接下来的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数据对古巴比伦人来说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什么古巴比伦人对天空如此关注?图3 楔形文字泥板(藏于大英博物馆)写于公元前7世纪,在尼尼微完成。泥板上记载了近一千年前,阿米萨杜卡统治时期,金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这些问题不难回答,答案就清楚地刻在我们拥有的数量众多的古老泥板上。一方面,人们意识到一些天文现象具有规律性,可以加以利用。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尽快在天文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建立起联系。这两方面就是主要原因。

历经几个世纪,人们已经透彻地理解了天空中太阳与其他恒星的相对运动,甚至比今天一所普通大学的讲师了解得更清楚。赫西俄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只需观察清晨出现在东方的星座,就能清楚地知道现在是一年中的什么时候,也就是说他精通天文时日。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大学讲师知道如何进行这种判断。地中海气候使农民需要严格遵守一年四时的规律,但在一个没有日历和报纸的世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天空和星辰便成了解决这些难题的最简单的办法。多个世纪以来,人们观察天空和星辰,与之对应的知识便传播开来。因此,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写下了美丽的句子:

……大角星抛弃海洋神圣的波浪,在入夜之时第一个升起和闪耀……哀鸣的燕子在清晨重新飞进人们的视线,春天已经降临人间。预告燕子的到来,该修剪葡萄枝了,这是最好的时候。

以及,

当猎户座和天狼星爬升到中天,大角星出现在玫瑰色的曙光中,佩耳塞斯啊!你要采下所有的葡萄,把它们放在你的家里;在阳光下晒足十天,再把它们在阴凉处放上五天;到第六天,把快乐的狄俄尼索斯的礼物封装进器皿。当普勒阿得斯、许阿得斯、迅猛的俄里翁消失时,要记得耕地的时候到了。这就是一整年的田间劳作了。(书中的佩耳塞斯是诗人赫西俄德的兄弟。)

还有,

如果你想要进行危险的远航,当普勒阿得斯为躲避暴躁的俄里翁,躲进大海的阴影中时,各种风暴就开始肆虐了。

总之,对赫西俄德来说,想了解所处的月份,只需要观察星辰就可以了。大角星傍晚时分出现在海面,便意味着春天降临;猎户座和天狼星出现在天顶,就标志着秋天的开始;当普勒阿得斯逐渐消失,就是秋天将尽,凛冬将至的时候了。就像《圣经·创世记》中所写的那样,上帝在第四日创造了星辰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

赫西俄德似乎偶尔会将人类感知的原因赋予星辰,正如这些描写炎炎夏日的美好句子:

在蓟花盛开时,蝉坐在树荫里扇动着翅膀,发出悦耳温柔的声音,这是劳作的夏季,山羊最肥,葡萄酒最甜美,女人最放荡,男人最虚弱。因为天狼星让人们的脑袋和膝盖变得沉重,用它灼热的火苗炙烤着他们的身体。

我们很难得知天狼星是否真的使人们虚弱,还是此处仅仅是用“天狼星”代表夏天。在诗篇中,进行这种区别可能并不恰当,赫西俄德写到当天狼星上升到天顶时(也就是夏天),人们就变得虚弱,却并没有提到涉及个中缘由的理论。我们常说“一到下午,我就犯困”,并没有去想可能是午饭让人昏昏欲睡,而不是一天中的某个时候。

这里就涉及更加重要的古代天文学第二条规律:将天文现象和人类活动联系起来。不管人们是否将其因果关系和时间上的偶然性做出区分,不管这种区分在公元前6世纪是否有意义,天文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在更加久远的时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再回到古巴比伦,在一块比阿那克西曼德早十个世纪的苏美尔泥板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

在这个月的第十五天,金星消失了。整整三天,天空中寻不到它的踪影。到了十一月的第十八天,它重新出现在东方。新的泉源涌出来,阿达德送来雨水,埃阿带来洪水……

这是一个将天文现象和地球现象相结合的例子,在我们掌握的楔形文字文献中,与天文相关的文章基本就是这样的形式。比如,在一系列的泥板《埃努玛·阿努·恩利尔》中,就有对太阳出现于清晨天空中的阐释:

如果在尼萨鲁月(巴比伦历中的第一个月,大约在三四月份),清晨的太阳血红,阳光寒冷,那么国家将暴乱不歇,阿达德将带来屠杀。

如果在尼萨鲁月,清晨的天空血红,那么国家就会发生战争。

如果在尼萨鲁月的第一天,清晨的天空血红,那么无数困难将会出现,人类的血肉之躯将被吞噬。

如果在尼萨鲁月的第一天,清晨的天空血红,阳光寒冷,则国王将亡,国家将乱。

如果国王死亡,国家暴乱发生在尼萨鲁月的第二天,那么另一位国王的将领将会死亡,暴乱斗争将蔓延至整个国家。

如果在尼萨鲁月的第三天,清晨的天空血红,那么将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在所有相关的巴比伦文献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天文现象、天体位置、日食、月食都和一种信仰紧密联系,这种信仰认为天文现象与那些直接关乎人类利益的事件(比如战争、洪水、统治者的死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时至今日,大部分人仍然保持着这种信仰,在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如此,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位高权重之人,但这明显是一种极其错误的信仰。

在巴比伦,人们收集关于天空的数据,从中寻找天文现象和与人类利益相关的事件,以及天文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不单单在古巴比伦,在阿那克西曼德的时代,人们也知道如何预测日食,并且能将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至少能够通过相关信息预测日食现象可能会发生在哪几天。说实话,当人们注意到日食这种现象的明显规律、出现频率,要预测日食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对此问题感兴趣的聪明人,掌握了相关数据,是可以发现这个规律的。阿那克西曼德的老师泰勒斯曾预测过日食,古希腊人对此万分惊奇,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很有可能是因为泰勒斯曾经去过巴比伦宫廷游历。

同一时期,在世界的另一端,某些事件很好地体现了古代天文学的另一个作用。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可能已经建立了著名的宫廷天文机构。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尚书》指出,中国天文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比耶稣基督早两千多年的尧帝时期,其中提到尧帝:

……命令羲氏与和氏虔诚地遵循上天的规律和一个个天文现象,通过日月星辰来制定历法,教导人民按照时令从事生产活动。

羲氏与和氏各有两个儿子,他们被派往国家各处,每个人分别执行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任务。最后尧帝又告诉羲氏与和氏:

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通过加闰月的方法确定四季,使一年完整。

从中可以看出,似乎是历法问题推动着天文机构的建立和人们对天文现象的关注。

但是,中国的天文学真正得到发展的时间则要向后推迟,大约在汉朝,比阿那克西曼德晚两个世纪,相较于巴比伦天文学的发展,中国的天文学则滞后更多。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天文学家找到了基本的方法来预测天体的位置和日食、月食。尽管中国古代官方天文机构存在了二十多个世纪,从未中断,掌握着每个世纪的天文观测记录,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出国家最优秀的人才,但取得的成果却不令人满意:直到18世纪,官方天文机构甚至还不知道地球是球体这一事实,而且其预告天文现象的能力远远低于托勒密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完成的《天文学大成》。

中国古代天文学带给我们的是对天文现象的关注,尽管延续了多个世纪,并且完全受到官方支持,却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像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这样),也没有推动有效、精确的预测性数学理论的发展(像托勒密这样),也并未在理解世界结构方面踏出显著的一步(像阿那克西曼德这样)。同样,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天文现象的关注也是一直延续且受到支持的,却没有走得更远,只停留在极不精确的数据集合层面上,这些数据建立在与地面事件相联系的总体阐述之上,而这种阐述却是完全错误的。

除了历法问题,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在中国,君权赋予天文学的重要性是通过礼仪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规定来推动的,就像在古希腊和现代欧洲一样,在正统儒学中,“天”是神之地。皇帝是沟通天与地的媒介,保证和推行世界秩序,同时也是社会和宇宙的秩序。对孔子来说,这种功能在礼仪中更能发挥作用,而不是在朝廷中(天主教会也是如此,弥撒仪式支持并更新着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它为那些迷失在日常生活之困惑中的人规范了世界的秩序)。官方天文学机构肩负着重要任务:确定礼仪仪式举行的时间,使其与天象相协调(“虔诚地遵循上天的规律”)。

我并不想暗示这必然与推动巴比伦天文学发展的动机和精神相同,毕竟中国和巴比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是这些例子证明,就算处在一个与托勒密、哥白尼,甚至阿那克西曼德完全没有关系的思想框架下,人们还是能够关注天文学。 3 诸神

赫西俄德终归给出了古希腊文化环境的总体情况,他在阿那克西曼德出生的一个世纪前写下了相关内容。在当时的米利都,他也一定声名显赫。赫西俄德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充满了农业劳作的艰难,却有着一种坦率而积极的风尚。他的作品传达出对人类意义、生活艰辛的思考(《工作与时日》),对宇宙起源和宇宙历史的探索(《神谱》),预示了接下来几个世纪的伟大思辨,也许还为这些思辨提供了主题、根源和观念结构。

尽管赫西俄德给出的答案有些复杂,却与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的答案包含相同的元素——尤其是在两河流域:一个由神和神话垄断的体系。

这里举个例子。世界是如何诞生的?是由什么组成的?赫西俄德在《神谱》一书的开头给出了答案。

最先诞生的是卡俄斯,然后是拥有宽广胸怀的大地之母盖亚,在白雪皑皑的奥林匹斯山巅的所有神灵永久的居所,以及在广阔大地深处之下的幽暗的塔耳塔洛斯,然后是诸神中最美的爱神厄洛斯,她能使所有神和所有人变得萎靡不振,让他们失去理智,心里没了主意。

……

大地女神首先生出了以繁星为冠冕的乌拉诺斯,他与她大小相同,完全覆盖着她。大地为快乐的神灵提供了永久的居所。她还创造出高山,为深居山谷的女神宁芙创造了优雅的住处。然后,大地未经相爱之美,又生出了蓬托斯——不产果实又波涛汹涌的大海。再后来,大地与乌拉诺斯结合,生出了有着无尽漩涡的俄刻阿诺斯、科俄斯、克利俄斯、许佩里翁、伊阿佩托斯、忒亚、忒弥斯、瑞亚、谟涅摩绪涅,以及拥有金色冠冕的福柏和可爱的特提斯。最后是大地之神的所有子女中最小但最可怕的一个,诡计多端的克洛诺斯,他成为他那多产的父亲的敌人。

还有这个辉煌谱系其他的种种。这则关于世界起源的传说和许多其他文明中出现的传说类似。在《埃努玛·埃利什》(“在最高之处……”)中也有关于世界起源的传说,在巴比伦新年的第四天(刻在公元前12世纪的楔形文字泥板上,早于赫西俄德半个世纪,出土于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遗址):

在最高之处,天空还没有名字,

在最低之处,大地也未被赋予名字,

只有阿卜苏(淡水)和提阿马特(咸水)生出了一切。

所有一切都浑然一体浸在水中,

没有密集的芦苇滩,

也看不到甘蔗田,

这时候,众神还未出现,既无名号也无命运。

阿卜苏和提阿马特,两位水之神,于淤泥之中,

生出了拉赫姆和拉哈姆,并呼之以其名。

在他们长大前,安莎尔和基沙尔出生,胜过众人。

天空和大地分离开来,只在地平线处相接,云和泥因此有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阿努,天之神,安莎尔和基沙尔的长子出生,挑战他祖先的权威。

这些引文之后,还有几百句话来讲述这个神话故事。这些文字与赫西俄德诗句之间的共鸣是很明显的。在目前我们了解的所有这类文章中,人类思想几乎都是通过神话将秩序赋予世界的。人们将世界上各种事件的起因归结为诸神的力量,或者超自然实体的力量。

诸神的故事几乎完全占据了古代文献。他们构成了人类对世界的描述,在所有重要文献中扮演着权威角色。他们是为君权辩护的基础,与君权相同,他们一直在个人或集体的决策中被提及,最后成为法律的保证。这种神权的集中在所有古代文明中都是共通的。毫无疑问,诸神或神明在文明中扮演了创造者的角色,至少在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中是如此。

为什么?人类是怎么创造并分享这样一种将诸神置于至高之地的思想体系的?这种奇怪的思想结构是什么时候开始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的?这些都是为了理解什么是文明应该弄清楚的中心问题,而我们的能力还远不能支持我们回答这些问题。但是,多神教诸神的集中性和普遍性作为古代思想和解释世界的基础元素,是在议题之外的。在阿那克西曼德出生时,任何认知的基础都来自神话和神明。 4 米利都

新兴的古希腊正在地理版图、经济、商业和政治等方面疾速发展,这里的年轻城邦有一股与巴比伦、耶路撒冷和埃及大不相同的氛围。这个年轻文化的所有外在表现都体现出它的独特之处。比如这尊爱奥尼亚风格的雕塑(图4),它展示出的多样性和自然主义为古希腊古典艺术拉开了序幕。

而其新颖在最早的抒情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于我而言,坐在你身边,只有天神可以与之相比,

温柔地,听着你欣喜的话语,看着你脸上的笑意;

这让我的灵魂深处震颤不已。图4 《阿纳维索斯的库罗斯》真人比例大理石雕像,很有可能完成于阿那克西曼德生活的时期。(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当我看着你,我的嘴唇说不出话,

舌头也凝住了,

血管里蹿过一丝微妙又短暂的火苗,

耳朵嗡嗡作响,冰冷的汗水将我淹没,

我全身颤抖,比干枯的草叶还要苍白,

我已经不能呼吸,仿佛就要死去。——萨福《致所爱的女人》

如此美好。

要特别提出的是,古希腊因为一种全新而复杂的政治组织形式显得独一无二。当时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在通过建立庞大的王朝或帝国缓慢地寻求稳定,效仿埃及法老们持续上千年的王朝,而古希腊却仍然由分裂的城邦组成,骄傲自豪、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各自的独立。但是这种分裂并没有让其变得弱小,相反,正是它为文化注入了非凡的活力,让古希腊文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在政治上)。图5 公元前6世纪中叶,古希腊和腓尼基的扩张

要将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放置到文化背景下,就需要知道它不是发端于古埃及书吏丰富且高效的官僚主义下,也不是古巴比伦宫廷的秘密中,而是在一座繁荣的爱奥尼亚港口城邦里。这里往来的商船络绎不绝,可能每一个公民都认为他们是自身和城邦命运的主宰者,而不是法老统治下籍籍无名的臣民。

爱奥尼亚是小亚细亚沿海的一小块区域,由12座城邦组成,面向大海,由锯齿般险峻陡峭的岩石海岸庇护着。正是在这狭长的地带上,在这世界历史上籍籍无名也相对次要的土地上,产生了最早的批判性思想。调查研究的自由精神在这里萌芽,后来成为古希腊思想乃至现代世界思想的基础标志。

在紧靠爱奥尼亚的内陆地区,富庶的吕底亚王国也建立在小亚细亚的土地上。在阿那克西曼德出生的几十年之前,这里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铸币。阿利亚特二世是吕底亚国王,在阿那克西曼德出生那年继位,继续其父萨杜阿铁斯发动的攻打米利都的战争。但是很快,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与巴比伦和米底王国的敌对关系上,这两个国家在东南方压制吕底亚王国。因此阿利亚特与米利都缔结和平条约,让城邦重回和平。萨杜阿铁斯的墓仍在,在基伊湖和位于萨迪斯北部的赫耳穆斯河之间的高原上,一座高大的土丘被巨大的石块包裹,顶端耸立着巨大的石柱。

爱奥尼亚城邦中有很多希腊人,来自希腊的各个地区,在更早的时候,可能是在特洛伊战争前一两个世纪,他们就来到了这里,和当地人通婚。这些城邦都是独立的,但通过一个联盟联合在一起,即爱奥尼亚联盟,具有文化和宗教上的特征。联盟的代表聚集到帕尼奥宁(Panionium),这是海神波塞冬的神庙,位于米卡尔山的山坡上。这座神庙的其余部分在2005年才被发掘出来。作为古代南方文明的希腊前哨地区,爱奥尼亚因富饶和肥沃而闻名。

除了珍贵的当地特产,比如橄榄油(如今在米利都的遗址之上仍然生长着橄榄树),爱奥尼亚的财富来源还有商业贸易。商贸首先是面向北方和黑海地带,爱奥尼亚控制了在数个世纪以前为特洛伊带来繁荣的交通要道,为了夺取这条道路,希腊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然后是面向亚洲的商业贸易,得益于穿越小亚细亚与亚述商人交接的商队,爱奥尼亚成了连接东西方的中心枢纽。最后是面向南方的贸易,一些腓尼基船队就从南边来,希腊人通过他们学到了文字。通常情况下,一个希腊城邦会发展混合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大量奴隶,还有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武装起来的自由市民。在这些城邦中,最繁华和最靠近南部(也就是最靠近南部繁荣文明)的城邦,就是米利都。希罗多德(Herodotus)称其为“爱奥尼亚的中心”。

米利都比希腊殖民扩张的历史更加悠久。这座城邦在穆尔西里二世的赫梯(Hittite)编年史中被称为Millawanda。文献中提到,公元前1320年,米利都城邦与反叛的阿尔萨瓦(Arzawa)国王尤哈-兹迪联合起来。为对其进行报复,穆尔西里二世命令他的将军马拉-兹迪和古拉摧毁米利都。现代考古发掘让这次毁城行动遗留下的断壁残垣重见天日。在此之后,赫梯人在米利都修建了防御工事,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抵御来自希腊的袭击。但后来,米利都又多次被不同的入侵者摧毁。

希罗多德提到,希腊的米利都由雅典君主科德鲁斯(Codrus)的小儿子涅莱乌斯(Neleus)在公元前1050年左右建立。涅莱乌斯和他的人屠杀了当地人,抢走他们的妻子。但是在公元前8世纪末,米利都的君主政权已经走到尽头,因为涅莱乌斯王室的两个后代——安菲特律翁(Amphitryon)和雷奥达摩斯(Leodamas)之间的斗争。安菲特律翁让人杀死了雷奥达摩斯,并用武力夺取了政权。雷奥达摩斯被流放的儿子带着一群人回到了米利都,找到安菲特律翁,然后杀了他。但是当和平重新确立,这个政权却失去了权威。市民们选出了一位立法者,也就是“临时独裁者”——厄庇墨涅。城邦处在“市政厅(prytaneion)”的管理之下,那是一个选举产生的寡头式委员会,可以自行决定任期,这就逐渐发展成了暴政。

米利都成了复杂的政治发展的舞台,就像雅典和稍晚但更加著名的古罗马政治发展一样,君主被贵族赶走,然后贵族又受到富裕商人阶层的责难,这一阶层在贵族和手工业者、农民之间扮演着调停者的角色。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的政治斗争,具体表现为“富人”和“劳动者”之间的斗争。

这种政治的复杂性正是将古希腊新文明和其他东方帝国区别开来的最大特点,也是正在兴起的知识革命的中心。在公元前630年,也就是阿那克西曼德出生前的20年,很有可能是在民众的支持下,米利都的色拉西布洛斯(Thrasybulus)独揽大权,他在这座城邦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让米利都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公元前6世纪初,阿那克西曼德出生时,米利都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城邦,古希腊最重要的商贸港口之一(很有可能就是最重要的那个),也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城邦,大概有十万人居住在这里。米利都控制着一个面积不大却占据了战略地理位置的滨海国家,这个国家由十几个殖民地组成,其中大部分位于黑海沿岸。老普林尼提到,米利都建立了90个殖民地。在意大利也有爱奥尼亚的殖民地,不过现在位于法国境内。城邦主要从事小麦贸易(小麦来自米利都的斯基泰殖民地,即如今的乌克兰),还有建筑木材、咸鱼、铁、铅、银、金、羊毛、亚麻、赭石、盐、香料、皮革生意。埃及和中东的商队从瑙克拉提斯出发,带来了盐、莎草、象牙和香料。米利都生产并出口陶瓦、武器、油料、家具、布料、鱼、无花果、酒,还有特别著名的米利都布料。

米利都在埃及瑙克拉提斯的贸易中转站建立于公元前620年左右,也就是在阿那克西曼德出生的十几年前。除商业贸易之外,米利都与古埃及文明的文化交流也同样频繁。古埃及对米利都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建筑上。希腊最早的一批宏伟的神庙就修建于这一时期,无论建造技术还是风格都受到了古埃及的直接影响。

殖民地和商贸之路不仅仅是米利都的财富来源,还是与来自各地的人相遇、发现不同思想和意见的平台。米利都与整个地中海和中东地区都保持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座城邦也不断扩展着它的世界视野。

因此,米利都富裕、自由,能够自我抵抗来自吕底王国的威胁,它可能是受到来自南方的文化影响最多的希腊城邦。但是它和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大城市不同,米利都没有皇室宫殿,也没有权势很大的宗教圣职团体。米利都的公民是自由的,处于多元文化、活跃经济的中心,而且他们还见证了艺术、政治和文化上的极度繁荣。总而言之,米利都是“最早的、真正的人文主义”中心。

在临死前的几个月里,阿那克西曼德看到米利都落入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在亚述帝国衰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统治之下。不久之后,公元前494年,在一次反抗波斯帝国的尝试之后,米利都被波斯人洗劫一空、夷为平地,大部分市民被当作奴隶流放到波斯湾。至此,米利都文化结束了它在古希腊文化中的首席地位。

公元前5世纪中期,这座希腊城邦从废墟中重生,由伟大的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Hippodamus)重新建造。在阿那克西曼德之后的一个世纪,出现了我们今天仍能欣赏到的古老考古遗迹,比如宏伟的米利都剧场(在古罗马时期得以扩大)(图6)。图6 米利都剧场图7 保存在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的米利都市场大门

著名的米利都市场大门(图7)于1907年被运送到柏林佩加蒙博物馆,1928年在博物馆中得以重建。这个建筑比剧场修建的时代更晚一些,建于古罗马时期,见证了古罗马帝国之下米利都城邦再现的辉煌。

阿那克西曼德无疑是米利都市民中的重要一员。有资料(埃利安努斯[Aelianus]留下的文献)表明他是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的米利都殖民地的首领。在他之前还有“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Thales)。如果我们设想这两个人互不认识,这显然是荒谬的。但是,我们仍然无法确定我们可以谈论一个学派:我们忽略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是如何在米利都进行的。

有古代文献提到阿那克西曼德前往斯巴达的旅程,他在那里建了日晷来测量二分点和二至点。此外,西塞罗(Cicero)还提到阿那克西曼德在斯巴达预测了地震的发生,因此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这段历史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弄乱了这位著名且受人敬重的旅者的行程。还有一些学者指出,阿那克西曼德应该是经由瑙克拉提斯前往了埃及。图8 公元前6世纪的斯巴达杯子(Arkesilas Cup),作者是国王阿尔克拉西乌斯二世的画师。一些学者认为从中可以看出阿那克西曼德思想的影响:地球是一根柱子的形状,天空环绕着大地,由阿特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擎天神)托举着。图案中的另一个人物是普罗米修斯。(梵蒂冈博物馆)

至于阿那克西曼德的外表,几乎没有文献对此进行过描述,只有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的一则简短叙述: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用一本正经又做作的方式来模仿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一定留下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因为他决定将自己的思想记录成书。但有关于他的生活、性格、外貌、阅读的书籍和他的旅程,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但无论如何,我们感兴趣的是他的思想,这是我们可以得知的,也正是我尝试在下一章节中进行综合分析的内容。第二章阿那克西曼德的贡献Anaximander's Contributions

阿那克西曼德写过一本散文体的书,题目叫《论自然》(Περί φύσεως)。很不幸,这本书并未流传下来,只剩下曾经被辛普里丘(Simplicius)引用过的一个片段(《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这段话的翻译有些争议,大意如下:

万物的产生由它而来,万物的灭亡也归复于它,这源于必然性。因为万物遵守着时间的顺序,将公平赋予彼此,互相补偿彼此间的不公平。

这些晦涩难懂的话语被写入很多文章之中。确实,这段话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将它从上下文背景中摘取出来,则很难得出客观的解读。我们将从其他地方入手来分析阿那克西曼德思想的本质。

幸运的是,虽然大部分资料都是时代较晚的或间接的材料,而且不完全可信,但是有关阿那克西曼德所著文章的古希腊文献还是很多的。其中最丰富的文献来自亚里士多德,他讨论了大量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观点,而且与阿那克西曼德所处的时代仅相隔两个世纪。亚里士多德很有可能在他著名的图书馆中保存着阿那克西曼德所著的书籍。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和逍遥学派继任者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在他的哲学作品中详细地介绍了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虽然泰奥弗拉斯托斯的作品也遗失了,但是在流传至今的、时代较晚的文献中,他的作品被大量提及和引述,比如公元6世纪活跃于亚历山大和雅典的哲学家辛普里丘所著的文献。只是,在辛普里丘和阿那克西曼德之间,已经隔了一千多年。

重建阿那克西曼德思想的工作就从这些材料文献入手,这些文献数量众多、年代较晚且不一致,让这项工作成为充满吸引力的难题。考古学家在罗马时代古老的图书馆中找到碳化的书卷,如今展开和辨读这些脆弱文献的方法越来越先进,就像用X光来研究葬礼祭司制作的古埃及木乃伊身上的绑带一样,现在人们已经不用冒着撕毁书籍抄本的风险进行研究了。直到某本文献向我们展示出泰奥弗拉斯托斯,甚至是阿那克西曼德本人的文章之前,我们还得继续投身于这项重建工作。

在详细介绍这项复杂的工作前,我先在这一章用我认为最可信的重建材料来总结阿那克西曼德的主要思想:

1.天气现象有相应的自然原因。雨水和海水、河水在太阳的作用下蒸发,水蒸气被风带走,最后又落回到地面上。云的猛烈相撞产生了雷和闪电,极度炎热和过量的降雨导致地质断层,裂缝和断层又导致了地震。

2.地球是一个悬浮在空间中体积有限的物体。它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它没有特定的掉落方向,它也不受“任何其他物体的控制”。

3.太阳、月亮和其他星体都围绕着地球进行完整的圆周运动。它们由巨大的轮状物牵引,就像“马车车轮”(图9)。这些轮子是中空的(就像自行车轮子),中间填有火焰,而且在内侧还凿有孔洞。从孔洞中看过去,各个星体就是这种火焰。这些轮状物可能正是用来解释为什么各个星体不会掉落下来的。星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轮子中运转,月亮在中间的轮子中,太阳则在距离地球最远的圆圈中运转,它们之间的距离遵照着9:18:27的数字比例。图9 重建阿那克西曼德理解之下的宇宙

4.构成自然的万事万物来自同一个开端,或者说唯一的“本原”,被称为“阿派朗”(),代表着无限、无定或不定。

5.事物之间的转变是由“需求”决定的,它也决定了各种现象在时间中的发生和发展。

6.当阿派朗分裂出冷和热,世界就诞生了,世界的秩序也就此产生。一个火球膨胀,四周包裹着空气和泥土,“就像树的树皮”。然后这个球体碎裂,封闭在构成太阳、月亮和星辰的圆圈中。原本被水覆盖的泥土也逐渐变得干燥。

7.最开始,所有的动物都生活在海里,或之前覆盖在泥土上的水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鱼,各种鱼类。当大地干涸之后,鱼类就来到稳固的大地上,适应了这个新环境。而且人类并不是以现在的形式出现的,因为婴儿不能够自给自足,而需要其他人喂养。因此人类是从类鱼的生物演变而来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下面的观点:

8.阿那克西曼德绘制了第一幅世界地图(图10)。米利都的赫卡塔埃乌斯(Hecataeus)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地图进行了发展,并由此让这幅世界地图成为所有古代地图的基础。

9.阿那克西曼德用散文形式写出了第一本关于自然现象的书。在此之前的关于世界起源和世界构成的作品都是诗歌形式(比如赫西俄德的《神谱》)。图10 阿那克西曼德世界地图推测复原图

10.通常,我们认为是阿那克西曼德将日晷引入了古希腊。日晷是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棍子,我们可以测量其影子的长度,以此计算太阳相较于地平线的高度。通过这个仪器,我们可以发展出关于太阳运动的复杂天文研究。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个测量黄道相对赤道倾斜角度的人。如果我们接受第十条贡献,那它就是合理的。阿那克西曼德对日晷进行了系统的使用,顺理成章,黄道倾角正是能够用日晷测量出的第一个数量值。

这些观点构成的思想框架是很难建立的。杰拉尔·纳达夫提出阿那克西曼德的主要目的是从理性和自然主义的角度,重建和解释从源头到现在的万物之间秩序的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纳达夫指出这也是各种宇宙起源神话的目的。阿那克西曼德也延续了这种传统,同时深入更新了研究方法,发展出新的自然主义视角。图11 18世纪的日晷,北京

不管推动阿那克西曼德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有一件事是清楚的,我们不能将他所有的观点和研究结果看作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完整科学素材。与现代科学相比,阿那克西曼德的科学思想在某些重要方面是有所缺失的。这里只需要提出主要的两个方面:

对隐藏在自然现象之中的数学规律的研究是完全缺失的。对这方面的关注出现在下一代的科学家中,即毕达哥拉斯学派。这方面的研究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得到发展,直到亚历山大学派得出了伟大的科学成果,尤其是希帕克斯和托勒密的天文学,更是对数学物理的巨大贡献。

同样缺失的还有在构建人工物理环境方面进行实验(以进行特定的观察和测量)的观念。等到两千年后,伽利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才标志着这种观念得到成熟的认识,他的研究成果也是指引欧洲科学走向繁荣的关键。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罗列出更多阿那克西曼德思想和现代科学思想之间的不同点。有人认为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已经过时,但是,这种过时不应该掩盖他所做研究的深刻的革新意义,以及对之后的科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之后的文章中对此进行阐释说明,这就是我的目的。我需要逐条分析这些思想的贡献和意义,不是以研究古希腊文化的历史学家的角度,而是用一个当代科学家的眼光。第三章大气现象Atmospheric Phenomena

在对阿那克西曼德宇宙论和阿派朗的性质这些重要主题展开讨论之前,我想先关注他思想中相对边缘化却极其重要的方面,即他以自然主义方式对大气现象进行的研究。

通过圣希玻里(Hippolytus),我们知道了:(阿那克西曼德认为)雨水来源于太阳作用下从地面升起的水蒸气。

通过埃提乌斯(Aetius)和塞涅卡(Seneca),我们知道了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雷声、闪电、飓风和台风等)现象都是由风引起的。

什么是风?还是埃提乌斯留下了解释: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风是一种气流,其中最细小和潮湿的部分在太阳的作用下混合和运动。

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则为我们叙述了阿那克西曼德对地震的解释:

他认为在经历极其炎热的夏天或持续降雨之后,风猛烈地涌进地面的裂缝,撕裂大地,然后动摇其基础。这也解释了一个常见的巧合——可怕的地震大多伴随着一段时间的干旱或水涝。

其他很多文献也提到了阿那克西曼德的这一观点。

如果我们将这些观点置于古希腊文化的背景之下,就能发现古希腊世界对大气现象的关注已经在宗教文献中得到肯定。可是,如果我们将这些观点与现代科学知识(特别是对天气现象物理特性的完善认知)联系起来,则会觉得它们只是对某些现象的简单解读,有些时候还存在错误(地震并不是天气极度炎热或下雨过多引起的)。但不可否认,有些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海水的蒸发是产生雨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两种解读都是缺乏远见的,因为它们没有看到接下来的关键性事实。在我们所掌握的早于阿那克西曼德时代的文献材料中,无论是否来自古希腊,其中对雨、雷、地震和风这些自然现象的解释都是具有神秘性和宗教意味的,就像神灵在展示不可思议的力量。雨源于宙斯,风则来自埃俄罗斯,波塞冬掀起巨浪。我们并未找到公元前6世纪以前用自然原因,而不是神的意志来解释这些现象的证据。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某个时间点,一种思想产生了,它让人们理解这些现象、个中关系、形成原因和不同现象之间的交集成为可能,不用再将其归因于诸神的反复无常。这个转折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思想中,古希腊人一致将这种思想的产生归功于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

然而这场知识和思想层面上的颠覆性巨变的重要性却被低估了,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尽管这些古代学者已经详尽地提出了阿那克西曼德的观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在古代文化中,对这些现象的自然主义理解仍然是非常模糊的。得益于对天文现象的分析,比如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古希腊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深入阐释了静力学和光学,还为实验科学奠定了基础。可是一旦需要为复杂的物理现象——比如天气现象——给出充分的解释时,它就变得极其缺乏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学者将阿那克西曼德的自然主义观点看作合理假设,却并未对其表示一致认可,让这些观点成为人们理解自然现象的可靠答案。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上面的引文中看出端倪,没有一个学者用“阿那克西曼德明白了”这样的字眼,比如“阿那克西曼德明白了雨水来自地面的水蒸气”,他们用的是“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的古代科学还未能断定他的自然主义观点是否正确。

相反,现代的阿那克西曼德研究者则通常认为大气现象和其自然原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以至于他们甚至没有解释隐藏在这个假设之下的概念巨变。

在古希腊宗教中,天空是神的领地,天气现象自然而然被看作诸神喜怒哀乐的表现。众神之父宙斯掌管雷电,波塞冬掀起地震。在古希腊传说中,天气现象的不可预料正是诸神自由意志的反应。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自然原因,完全不考虑诸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与用宗教观点来解读天气现象的行为是完全割裂开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