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损失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19:26:14

点击下载

作者:甘露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损失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损失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试读:

前言

建设工程项目是在一定的建设时期内,在人、财、物等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模和质量都符合明确标准的任务。项目具有投资巨大、建设期限较长、整体性强、涉及面广、制约条件多以及固定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所有建设工程项目都会经历耗时的开发设计和繁杂的施工建造过程,通常具有项目决策、设计准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使用等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因此,建设工程包含着大量的风险。项目从启动伊始就面临着复杂而多变的情况。通常,建筑业的项目涉及从最初的投资评价到建成并最终投入使用的复杂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项目都始终处于高风险的环境当中。

早在1992年,学者们就讨论了建设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对于风险的定义,众多领域的理论学家和实践工作者对其一直没能达成共识,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定义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强调不确定性和强调损失。如果风险存在,那么人们至少面临两种可能的结果,且无法预知最终会出现哪种结果,是为不确定性;出现风险的同时,意味着损失的存在,也就是说会有不如人意的后果出现。损失并不一定都是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在一般情况下,风险可以理解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即实际的结果与人们主观希望或者客观计算的结果不一致。当然,偏离可分为朝有利的方向偏离和不利的方向偏离两种,而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风险则是出现了不利偏离的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起,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技术开始应用于建筑行业,在对建设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大量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这样复杂的过程中涉及诸多不同组织、人员和环节,且受到大量外界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所以,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一次性使得它较之其他一些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的可预测性也要差得多,而且建设工程项目一旦出现了问题,就很难进行补救,或者说补救所需付出的代价就更高。建设工程风险源自复杂运作的内外系统,这使得控制风险损失的决策具有多目标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因此,在不确定性影响下,综合考虑复杂的决策环境控制项目的风险,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对于有效管理项目进度、合理配置工程资源、积极应对自然和环境灾害对建设的影响、保证工程安全高效运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损失控制管理中,不确定性普遍存在,很多现象均可以由“随机”和“模糊”来描述和表达。工程在进行过程当中面临多种不可预见的情况,例如建设环境、气候状况、人工技能和材料设备等都可能影响工程的进度。这些项目中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工程的最终工期,导致误工等损失,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因此,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项目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方便地描述风险,同时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成熟的数学理论和知识处理这些“不确定”,保障项目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总之,不确定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高风险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基本特点。灵活采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来控制项目的损失,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控制损失的目标。本书将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风险损失理论—实践应用—相关定义、定理及程序等为框架展开,综合不确定性理论和风险损失控制技术方法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本书的出版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及四川省教育厅青年项目的基金支持。全书由甘露策划、主笔、统稿和校稿。许弟容、胡琳参与了

理论篇

第1章至第3章及附录篇的部分编写工作。王立、蒋彭燕、李中琴、黎安聪、龙美西等对本书内容的组织、整理做出了贡献。在此对他们一并致以衷心的谢忱。书中尚存不详、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甘 露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2016年7月理论篇第一章风险管理概述

[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的发展时感叹地说,这些年来他的总体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惧。

他对“惧”的诠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认为市场竞争太残酷了,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体现了国际知名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第一节 风险的概念

风险由来已久,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风险,这是一种长期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的客观现象。风险无处不在,渗透在人们政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时常面临着大大小小和各式各样的“威胁”,无时无刻不在“冒险”,比如诸种天灾人祸,地震、风暴、火灾、交通事故、通货膨胀和施工事故等。普遍存在的风险,使得“风险”一词及相关字眼使用得非常广泛,成为各类媒介宣传和人们谈论中被提及得颇频繁的词语。人类对于风险的关注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人们对于风险的普遍性早就有了朴素的认识。在我国夏朝后期就有了“天有四秧,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的描述。由于风险普遍存在且其与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风险理论的研究从未中断。学者们期望通过了解风险的本质和特征,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损失,以庇护人们生活的安全幸福、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稳定。

风险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学者Wheatley(惠特利)提出的,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体现。然而迄今为止,关于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认知。近一百年来,人们不断从多个角度提出对风险的诠释,综合形成比较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本书提炼总结为: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首先,风险源自环境的不确定性。譬如对于未来天气的变化,人们往往无法准确预知,从而无法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由此面临庄稼收成被恶劣天气影响的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正是因此,人们才会竭尽全力地去认知风险、了解风险、控制风险。国内外有学者通过总结,把不确定性的主要表现归集为两种基本形式:随机、模糊。随机现象,是指因为事件发生的条件不充分,使得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如:以同样的方式抛置硬币,硬币落地后却可能出现正面向上,也可能出现反面向上的现象;走到某十字路口时,可能正好是红灯,也可能正好是绿灯。模糊现象,是指一个对象是否符合这个概念难以确定,在质上没有明确含义,在量上没有明确界限,如:“情绪稳定”与“情绪不稳定”, “健康”与“不健康”, “年轻”与“年老”。当然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广泛而又复杂多变的不确定形式,也会出现多种不确定混合,甚至有双重乃至多重不确定的情况。这就使得人们所面临的风险来源愈加复杂。

其次,风险必须有损失的存在。这里是指非计划的、非主观愿意的价值减少。“价值”通常指“经济价值”,常以货币来衡量。例如股票的亏损,它就满足了“经济价值的减少”和“非主观愿意”的条件,所以炒股是一种风险。再如暴雨天气下道路湿滑,导致车祸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这就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减少,并且不是“计划内”人们“主观愿意”发生的,由此可以说暴雨天气是一种风险。当然固定资产的折旧,它满足了“经济价值”减少这个条件,但由于它是有计划的和预期可知的经济价值的减少,因此不满足风险的所有条件,故不能称其为风险。

综上所述,可以把风险定义为:风险值=风险发生的不确定程度×风险的损失后果

也可以把风险定义进一步细化为:风险值=风险发生的不确定程度×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可监测程度

根据以上定义,风险由风险事件出现的不确定程度与其损失后果(或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与风险的可监测程度)组成。那么与风险密切相关的概念就是风险事件和可能的风险因素,因此可以把风险诠释为风险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或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和损失。二、分类

风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应针对不同风险的实际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实现把控风险的目标。整合国内外现有的主流观点,风险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

1.按风险的存在性质分类

客观风险: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的相对差异和变动程度,是客观存在的、可观察到的、可测量的风险。

主观风险:由精神和心理状态引起的不确定性,由人们心理意识确定的风险。

2.按风险的产生原因分类

自然风险:由自然力的非规则运动(即自然界的不可抗力)而引起的自然或物理现象导致的物质的损毁和人员伤亡,如地震、风暴、洪水等。

社会风险: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背景、秩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人际关系等的反常所造成的风险,如战争、罢工等。

政治风险:由于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而导致的意外损失,如因政局和政策的变化引起投资环境恶化,致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经济风险:由于市场预测失误、经营管理不善、价格波动、汇率变化、需求变化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如股市暴跌引发的亏损。

技术风险: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副作用带来的各种损失,如新技术不成熟造成的安全事故。

行为风险: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不当、过失及故意而造成的风险,如抢劫、盗窃等。

3.按风险的对象分类

财产风险:财产发生损毁、灭失和贬值的风险,如厂房、设备、住宅、家具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而遭受损失。

人身风险:由生、老、病、死等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给家庭和经济实体带来的损失,如人的疾病、伤残、死亡等。

责任风险:由团体或个人违背法律、合同或道义的规定,形成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风险,如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雇主对其雇员在从事工作范围内容的活动中,造成身体伤害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即形成责任风险。

信用风险:权利人与义务人在交往中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对对方造成的损失的风险,如不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的违约风险。

4.按风险的性质和环境分类

静态风险:又称纯粹风险,是指风险结果只有损失的可能而无获利的机会。静态风险的变化较有规则,会重复出现,通常服从大数定律,因为较有可能对其进行预测。

动态风险:又称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动态风险远比静态风险复杂,多为不规则的、多变的运动,很难进行预测。

5.按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分类

可接受风险:预期的风险事件的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不可接受风险:与可接受风险相对应,风险事件的损失已超过单位或个人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

6.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分类

局部风险:是指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存在的风险。

全局风险:是指一种涉及全局,牵扯面很大的风险。

7.按风险的控制程度分类

可控风险:人们能比较清楚地确定形成风险的原因和条件,能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发生的风险。

不可控风险:由不可抗力而形成的风险,人们不能确定这种风险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表现为束手无策或无力控制。

8.按风险的预期程度分类

轻度风险:一种风险损失较低的风险,即便发生危害也不大。

中度风险:介于轻度风险和重度风险之间的风险,一旦发生,危害较大。

重度风险:一种危害极大的风险,也称严重或高度风险。

9.按风险存在的方式分类

潜在风险:一种已经存在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且人们已经估计到损失程度与发生范围的风险。

延缓风险:一种由于有利条件增强而抑制或改变了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

突发风险:由偶然发生的时间引起的人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风险。

10.按风险责任承担的主体分类

国家风险:有国家作为风险承担者的风险。

企业风险: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遇到的由企业承担的风险。

个人风险:由个人承担的风险。第二节 风险管理的程序一、概念

风险管理一词发源于美国,最早是在1930年美国管理协会发起的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被提出的。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1963年,Mehr和Hedges讨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随后,Williams和Heine出版的《风险管理和保险》(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已相继出版多个版本),在欧美地区引起了普遍重视。书中指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办法,从此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渐趋系统化、专门化。迄今,风险管理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二、程序

风险管理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最主要目标是处置风险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以保障社会生产及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的先驱詹姆斯·奎斯提指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盈利的能力”。可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希望实现的是:①降低意外损失;②维持组织正常运作;③提高价值效益。因此,为了有效地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和活动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应用一般的管理原则并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及其对所处环境的不利影响。如图1.1所示,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遵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管理决策—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实施措施来进行。图1.1 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

1.风险识别

研究讨论一种特定的风险,首先要对该风险有充分的认识,然而这并非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对于众多风险,不同的风险主体所关注的都不尽相同。因此,讨论哪种或者哪几种风险的损失控制,应该基于一定的考量而有所选择。在确定了风险探讨的角度后,就需考虑风险的来源,以及相应产生的值得注意的风险因素, 由此逐步通过辨识、分析和定义确定需要讨论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和依据。识别了特定的风险,选取什么样的处理和控制手段就显得很重要,因为不一样的风险,需要采用的手段也是有区别的。

2.风险评估

识别了风险,为了方便进一步的风险决策,基于对其风险型的分析和不确定性的定义,必须对其具体的分布规律进行估计,例如用随机变量描述的风险的概率分布,用模糊变量表示的风险的隶属度函数形式,以及双重不确定变量的不确定规律等。在这方面已有很多成熟的技术方法可供借鉴。

3.风险管理决策

这是为了能够提出具体风险管理建议和实施措施所需进行的必要的一步。决策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按照某些准则,利用相应的技术方法选择制订出管理方案。事实上,面对多种风险,每种风险都可能有许多可行的决策技术方法,选择最为合适的应对办法是很必要的。在这方面,鉴于数学工具对于风险描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及模型技术对于解决风险处理和控制问题的优越性,可以考虑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进行风险决策建模,比如常用的随机规划、动态规划和二层规划等几种优化技术。

4.风险管理实施措施

风险管理的最终结果需要根据决策的结果,得到相应的管理建议和实施措施。管理决策的结果可能并不能完全转化为可直接操作的措施,这个时候,就应该从风险管理的方法中寻求相应的指导。第三节 风险管理的方法

风险普遍存在,看待风险的角度不同、利益关系不同、风险主体不同,对于风险的关注也就不尽相同,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决策、管理实施及风险监控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法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研究成果丰硕。整合国内外现有的主流观点,针对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本书集中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一、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首要的关键步骤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主体逐渐认识自身所面对风险的一个过程。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对风险构成中的风险来源、风险因素、风险特征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全面的定性描述。它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后面的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其更具有效率。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工作风险分解法等。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也即是所谓的“集思广益”,一般由五六个人采取小组开会的形式,通过充分发挥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这种方法应用于风险识别,需要主持人就待讨论的议题提出能促使参与者急需回答的问题,激发“灵感”,通过集体的组合效应,攫取更多丰富的信息,使得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为准确。头脑风暴法操作简单可行,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和采用,但使用它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谨慎地选择人员。参会人员应是熟悉问题、了解风险的专家;主持人应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归纳力和较强的综合能力。(2)具备明确的会议议题。待讨论的议题必须是能为参会者充分理解和把握的。(3)充分的轮流发言。无条件接纳任何意见,并充分展示每条意见。(4)可循环的发言过程。如果专家意见不收敛,可以通过反复咨询、搜集、整理意见,逐步实现意见的趋同。(5)综合的意见总结。要求主持人能够提炼综合各轮讨论的意见,以求最终结果。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并具匿名和收敛特性的用以集中众人智慧预测风险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识别风险时,主要考虑专家意见的倾向性和一致性。当然也要充分考虑专家意见的相对重要性,也就是说由于不同专家的知识结构和对问题的了解程度不同,各自意见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此时可以通过加权系数来解决。其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德尔菲法的使用须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相互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2)应通过多轮次收集调查专家对所提问题的看法,并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核心内容,最后汇总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作为预测和识别风险的依据。

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通过有关数字、图标和曲线等,对未来某个状态进行详细地描述分析,从而识别引起系统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它注重说明出现风险的条件和因素以及因素有所变化时,连锁出现的风险和风险的后果等。一般而言,情景由四个要素构成,即最终状态、故事情节、驱动力量和逻辑。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情景分析法应用如图1.2所示。图1.2 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情景分析法应用

由图1.2中可以看到,从环境成本的角度出发,一共形成了四种情景,分别从最终状态、故事情节、驱动力量和逻辑来描述了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可能形成的成本和造成的损失。这四种成本分别是污染和排放物处理成本、预防和环境管理成本、无功效产出材料购置成本和无功效产出处置成本。通过情景的描述,可以发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气候破坏、污水排出、建筑垃圾产生、土地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噪音和震动干扰等是造成环境被破坏的直接因素,同时无功效产出所造成的对资源的无效占有和浪费,间接影响了环境。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管理。这些因素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但都可能会形成成本的支出,从而带来损失,所以这些都是环境风险的因素。

4.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又名故障树分析法,简称FTA,主要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所有可能引起主要事件发生的次要事件,揭示风险因素的聚集过程和个别风险事件组合可能形成的潜在风险事件。事故树分析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到与事件损失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作图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

编制事故树通常采用演绎分析的方法,把不希望发生的且需要研究的事件作为“顶上事件”放在第一层,找出“顶上事件”发生的所有直接原因事故,列为第二层。如此层层向下,直至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同一层次的风险因素用“门”与上一层次的风险事件相连接。“门”存在“与门”和“或门”两种逻辑关系。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的事故树方法分析应用如图1.3所示。图1.3 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的事故树分析法应用

由图1.3可以看到,如果调度安排的目标没有实现,出现了调度目标失效的情况,那么通过对整个项目系统的分析,可以逐步确定出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的逻辑关系。同时,可以确定调度目标失效为我们讨论的顶上事件,因为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可能且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接下来,通过演绎分析,可以考虑造成此事件的直接原因为工序执行时间没能达标、材料设备供应出现了问题、项目管理不当。这些因素与顶上事件是用“或门”连接,表明因素之间是“或”的关系,即是说如果这些因素之间有一个发生了,顶上事件就能发生。在这些直接因素当中,导致调度目标失效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各个工序的执行时间,正是因为各个工序的相继完成,最终才能在目标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可以看到,影响各工序执行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外界环境因素,二为内部人员因素。这两个方面同样也是“或”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可能造成工序执行时间超出预定范围。具体来说,一方面外界环境可能包含有气候、项目地点环境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当然每种因素都有引发外界环境出现意外问题的可能。而内部人员因素可能是因为人员技能的欠缺等原因出现操作上的失误。可以看到导致工序完成时间超标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具有层次性,任何一层或者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能致使工序无法按期完成,进而影响调度安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材料设备的供应不足或者供应不及时也会影响调度目标的完成,这一点主要是由于采购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关于管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项目人员方面的问题,这一点在工序执行时间上也有所体现,而对于调度目标失效出现原因的讨论,应该从其最为主要和关键的因素出发来把握。可以发现,在调度安排中出现了意外事故,致使目标没法实现时,主要是因为工序执行时间这个关键因素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调度风险的主要来源因素即为工序执行时间。当然这样一个风险因素的来源可能有多个方面,有多种风险源都可能造成调度风险的出现。那么对于调度风险的损失控制,就应该从控制工序执行时间这个因素出发。

5.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分析,简称ETA,可以说是和事故树分析法相匹配的逆向思维模式。它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分析事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的整个过程,分析引发风险事故的各环节事件是否能够出现,从而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主要通过确定或寻找可能导致系统重要后果的初因事件,再进行分类,构造事件树,通过进行事件树的简化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来完成对风险的识别。

利用事件树来分析事故,不但可以掌握事故过程规律,还可以识别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建设工程项目地震风险的事件树分析应用如图1.4所示。图1.4 建设工程项目地震风险的事件树分析应用

地震风险最为可怕之处在于其对地面建筑结构的破坏,这样的破坏不仅仅带来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建筑结构内部和周边人员的人身伤害。从图1.4可以看到当建设工程项目遭遇地震时,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对项目场内外建筑物和交通网络设施造成破坏,由此不仅会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一旦建设工程项目的场内外交通被破坏,将严重影响震后的救援行动。这样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因为救援行动的滞后,伤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导致病情加重,同时后续而来的余震还有可能引发更多的伤亡。当然,如果灾害同时造成了空气、水和土地等资源的破坏污染,还有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疫病灾害,使得本身就伤痕累累的震区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体现在,建设工程项目,尤其是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如果震后救灾不及时,就会造成一些基础性的设施、设备和材料等得不到抢修和补充,这将直接导致项目无法尽快恢复施工,产生不可预计的严重损失。因此,地震对建设工程项目造成损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破坏。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具有严重的后果,而且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加之不同的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抗震能力的不同,其破坏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破坏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由此,可以把破坏识别为地震风险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6.工作风险分解法

工作风险分解法又称WBS-RBS法,是将工作分解构成WBS树,将风险分解形成RBS树,然后将工作分解树和风险分解树进行交叉,从而得到WBS-RBS 矩阵来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它的研究和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风险识别中应用尤为悠久和普遍。用WBS-RBS法识别风险,首先要进行工作分解,这主要是根据风险主体与子部分以及子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工作流程来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工作风险分解法分析应用如图1.5所示。图1.5 建设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工作风险分解法分析应用

可以从建设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WBS-RBS 识别矩阵判断,采购风险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在于购买价格变动、库存成本变动和运输成本变动。

通过各种风险识别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为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在前面的分析中,本书分别以典型的建设工程项目为示例,展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并识别出环境风险、调度风险、地震风险和采购风险。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些风险的性质,通常情况下,还需基于各风险的主要因素详细分析其风险类型,以便于进行风险的估计。一般来讲,风险的类型分为确定型和不确定型,而根据风险不确定性的主要体现形式不同,又可细分为随机型不确定和模糊型不确定。确定型风险是指那些很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基本上可以视为是确定发生的,而其后果可以依靠精确、可靠的信息资料来预测。随机型不确定风险是指,不但它们出现的各种状态已知,而且这些状态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大小)也已知的风险。而模糊型不确定风险是指那些出现概念难以确定,在质上没有明确含义,在量上没有明确界限的风险。下面就示例中出现的几种风险进行必要分析,得出各风险的风险类型。(1)调度风险

通过分析知道,在调度风险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工序执行时间。根据Mulholland和Christian的文章,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调度安排之中,有很多的风险来源和因素,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就是项目工序执行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在项目初期的计划安排中,往往无法清楚地估量项目各阶段所需的用时,也没法观察到各阶段的相互影响。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工序执行时间的不确定性上,有很多相关的研究理论涌现出来。建设工程项目是充满风险的,大量气候环境、人员技能、场地环境、材料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遍布在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工序的执行乃至整个项目的工期。在本文的讨论中不确定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是形成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文献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一般情况下,对于不确定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人们通常将其观察为随机变量,使用相关的随机理论来讨论和处理它。随机变量用来表示随机现象,即是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的一切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变量。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说一个项目工序的执行可能因为气候原因,例如雨雪、冰雹和雷电等造成暂时搁置和停止,而这些气候现象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导致了工序执行时间的随机性。

作为调度风险的最主要风险因素,项目工序执行时间具有随机性,因此可以用它来描述出调度风险的风险类型,即是说调度风险是随机型的风险。(2)采购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的采购环节涉及购买定价、库存管理和交通运输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各个工作任务中又有可能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性。在Mulholland 和Christian 的文章中提到,采购中的不确定性是另外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常见的风险来源。在以往的研究中,Taleizadeh等人讨论了材料采购中的不确定因素。对于项目采购而言,事实上,在采购彻底完成之前,采购经理都无法准确地把握供应商的行为。所以很难用已知的数据来准确描述整个采购过程,这就导致了不确定的发生,从而引发了风险。因此,在本书中,根据实际采购当中的不确定性,将那些采购里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例如购买价格变动、库存价格变动和运输价格变动等)视为采购风险的风险因素。

由于采购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分析其详细过程,那些难以用已知的数据来描述的因素,导致了整个采购环节处于不确定、不清楚或者不清晰的状态。这样的情形通常被描述为“模糊”的。在以往的研究中,采购中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通常被考虑为模糊的,用模糊变量来描述,并采用相关的模糊理论来处理。模糊变量是基于模糊集理论提出的,是用来描述模糊现象的。这一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比如说在采购中,价格的变动通常是无法准确描述的,像“价格可能会涨到100元以上”“购买价不会超过60元”,这些描述都是模糊的,所以说采购环节中的不确定因素具有模糊性。

由于采购风险是因为各个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那么根据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性质,可以说采购风险是模糊不确定型的风险。(3)地震风险

地震对建设工程项目造成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地震对项目中建筑物和交通网路设施的结构破坏是地震风险的重要因素。根据Liu 等人的文章,对于一个出现的地震,一方面可以通过先进的结构分析技术和方法来测评其对建筑设施结构的破坏程度,通常将这样的破坏分为五个程度等级;另一方面,地震学的学者也对地震的发生概率尽量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预测。基于地震结构工程学和预测学的成果,结合两个领域的现有研究,Liu 等人给出了一个综合的对于地震破坏程度的预测描述。为了简单方便地讨论,他们同样将地震对于建筑结构的破坏分为了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于没有破坏到完全毁坏的程度,而且每个破坏的等级都有相应的发生概率。然后,在现实中,预测结果往往没有这么简单直白,破坏所属的等级经常没法通过简单的界定来准确描述其程度。比如说可能存在这样的说法:“对房屋或桥梁的可能破坏大概是属于第3级的。”这样的描述就是说,一个有着清晰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观测结果是不清楚的。这样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复杂的复合不确定情况。因此,采用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复合不确定性破坏来作为地震风险的风险因素。

对于复合不确定的地震破坏,可以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模糊随机变量是一种常用来描述复合不确定性的数学变量,是一种复合了模糊和随机两种的不确定性。关于它的理论研究有很多,且在很多的领域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设工程项目地震灾害中,对于建筑结构的破坏能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的原因,可以通过图1.6的描述来详细解释。图1.6 模糊随机地震破坏程度

由上图看到,可以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建设工程项目中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包括项目场内外建筑物和交通网络设施)的破坏程度。也就是说,针对某个特定的地震区域,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各类建筑结构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出现的程度等级以及相应的概率规律,再进一步探讨这个破坏等级观测结果的模糊性。这样的一种描述类似于Shapiro文中关于机动车撞击毁坏的描述,可以用如下的式子来表达:

由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是地震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通过对它的分析可得到地震风险的风险类型是模糊随机不确定型。(4)环境风险

同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类似,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破坏的程度也常常用五个等级来划分,分别描述的是从基本无破坏到严重破坏的程度。对于某种特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由于其建设施工的特征,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等级可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以往同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历史数据预测出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等级以及相应的概率规律。类似地,预测结果往往没有这么简单直白,破坏所属的等级经常没法通过简单的界定来准确描述其程度,例如,“该建设工程项目造成的可能环境破坏大概是属于第IV级的”。也就是说,一个有着清晰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观测结果是不清楚的。这样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复杂的复合不确定情况。因此,可以采用项目对环境的复合不确定性破坏来综合描述环境风险。当然也可以用模糊随机变量来表现这样的复合不确定性。

由于环境破坏程度与地震破坏程度的复合不确定性类似,所以在这里就不再对其具体的成因和变量描述进行赘述。由此也可以得到,环境风险是一种模糊随机不确定型的风险。

为了方便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损失控制建模,在对调度风险、采购风险、地震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风险型分析的基础上,还应该对风险进行表示,即是用数学的语言对它们的不确定性进行定义,以规范操作和使用。(1)调度风险

因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调度安排建模将采用数学规划的形式来进行,那么对于随机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自然要用以数学语言表达的随机变量来表示。同时由于近年来对项目调度的讨论,一般都要考虑多个执行模式的情况。也就是说,项目中的各个工序会有多个不同的执行模式,对应于多个不同的执行时间。比如说,如果项目时间比较紧迫,各工序可能需要加紧实施,那么这个时候的执行时间可能就会比较短;相反,如果项目时间充裕,那么工序的执行时间就会相对较长。由此我们根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性质结合所讨论实际情况可以定义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的不确定性如下(用风险因素——项目工序执行时间来反映):【定义1.1】如果建设工程项目调度安排中,工序i, i∈{1,2, …, I}在ijij模式j, j∈{1,2, …, J}下的执行时间为ξ,那么ξ就是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的不确定性。(2)采购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环节中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识别已确定为购买价格变动、库存成本变动和运输成本变动。在本书的讨论中,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采购环节只考虑需要定期采购的材料,至于需要在项目开始时就购置妥当,并长期使用的设备资源等,将在后面的风险损失控制建模中另行讨论,并将它们的购置成本等考虑到模型当中去。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它们都可以用模糊变量来描述,那么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可以为:

那么可以定义建设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不确定性如下(用风险因素——购买价格变动、库存成本变动和运输成本变动来反映):【定义1.2】如果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环节中,用来分别表示购买价格变动、库存成本变动和运输成本变动,于是,我们根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性质结合所讨论的实际情况,可知就是建设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不确定性。(3)地震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中,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被识别为地震风险的风险因素。在之前的分析中已经提到,可以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这个风险因素,可以表示为,这是一个复合了模糊和随机的不确定因素。iLiCiRi具体来讲,这个模糊随机变量为为 ξ≃a=(a, a, a)在概率p下,其中i = 1, …,5。那么可以定义建设工程项目地震风险的不确定性为,用风险因素——地震破坏程度反映。【定义1.3】如果建设工程项目面临地震灾害威胁时,预测地震对于其场内外建筑物和交通网络设施的破坏程度为,那么根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性质结合所讨论实际情况,就是建设工程项目地震风险的不确定性。

为了方便理解这样一个模糊随机的建设工程项目地震风险不确定性,此处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交通网络来说:一方面,地震对其可能造成的破坏分为1、2、3、4、5五个等级,分别表示从无破坏到完全毁坏的不同程度,它们都有相应的概率规律。另一方面,对于这些等级的观测结果可能是不清楚的,比如“大概为1”, “大概为3”等。如图1.7,考虑这些模糊的表述用三角模糊集合来描绘,假定,五个破坏等级的概率分别为0.1、0.2、0.3、0.3、0.1,那么这样的模糊随机变量可以表达如下式:

对于这样的用模糊随机变量描述的破坏可以用图1.7来形象具体地表示。图1.7 用模糊随机变量描述地震破坏程度(4)环境风险

同地震风险相似,采用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的破坏来综合描述环境风险,当然也可以用模糊随机变量来表现这样的复合不确定性。那么可以定义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如下(用风险因素——建设工程项目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来反映)。【定义1.4】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如果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用模糊≃随机变量 ζ来表示。由此,我们根据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性质结合所讨论实际情况,ζ≃就是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二、风险评估

在被识别确认风险之后,就要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衡量和评价,为给之后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从而将系统的风险损害减缓至最低并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定性地辨别出潜在的风险,但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知道风险的存在和其载体,进一步对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把握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这就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完成,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量化和深化的过程,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具体来讲,风险管理中的评估程序就是要在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方法和相关的不确定理论,对某一或某些特定的风险事故发生的规律和若风险事故真的不可避免地发生之后可能造成的损害和影响进行定量分析。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部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针对随机不确定型、模糊不确定型、混合及复合不确定型风险的估计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因子分析法及综合各类方法的风险评价方法。下面将示例风险评估方法在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1.随机工序执行时间

建设工程项目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众多,其中调度风险作为其基础环节中所涉及的风险,对它的讨论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对调度风险的识别中,可以知道其主要的风险因素是项目工序的执行时间。这个因素通过分析可以明确具有随机的不确定性,在文献中常用随机变量来描述,并采用相关的随机理论来处理。在这里对随机项目工序执行时间的估计,使用的数据来自后面章节中的以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厂房工程为例的应用中。在这个项目中,需要进行调度安排的共有18个工序(其中不包含另外两个用于辅助分析的虚拟工序)。

对于随机型的风险,用于估计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设工程项目中随机型的调度风险主要是通过随机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来体现。对于这个用随机变量来定义表示的不确定性因素,参照随机变量通用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来进行估计,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的历史数据。(2)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其基本的统计特征。(3)检查数据分布规律,这里主要采用正态分布的K-S检验。(4)利用点估计来估计分布的参数。(5)使用假设检验检测证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合理性。

详细的关于随机项目工序执行时间的信息在附录表1.1a和表1.1b中有所体现,包括了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历史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特征,均值、标准差的点估计,假设检验和最终得到的正态分布规律。

附录表1.1a和表1.1b中的所有随机变量分布情况的分析都是源自30个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包括斜度、峰度以及柱状图在内描述性统计特征结果,通过这些统计特征可以假定项目工序执行时间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所以接下来,就需要通过K-S来看这些数据是否能通过正态分布的检验,验证其服从于正态分布这个假设的合理性。在合理性得到验证后,就要进一步对正态分布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做出假设检验,最终得到可使用的随机项目工序执行时间的正态分布规律。由于时间在本书的讨论中具体是指“天”,这是一个整数,所以最后得到的正态分布规律中的参数也是整数形式。

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在于随机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面临着可能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遭受延工、违约等损失。不确定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影响整个项目工期、引起材料定期采购计划的变动。

一方面,项目工序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于整个项目工期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一个完整项目的竣工,是通过各个子项目的完成来实现的,而各子项目又由诸多前后相接、互相影响的工序组成。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工期而言,工序的完成是其基础,一旦在这方面出现了计划之外的情形,尤其是一些由于外界不可抗力带来的意外,就将严重影响项目的如期竣工,即便是在后期加工赶点,有时候也难以实现目标。因此,控制项目中各工序的执行时间,使其处于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才能为施工的顺利进行、项目的按时交付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在每个工序的执行期内,工序执行都会涉及材料、设备的使用,它们是伴随着各工序的施工而提供的。如果工序的执行时间出现了意外的变化,可想而知,所需的材料就可能会出现供应不足,设备的作业时间可能出现因为满档而无法进场,或者空档闲置耗费成本。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项目的目标实现。当然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工序执行时间的变动,还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材料的定期采购计划,引发更多的连锁反应,这就是为什么讨论中需要将建设工程项目调度风险和采购风险的损失控制综合到一起考虑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不确定的项目工序执行时间会分别从直接和间接的方面给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目标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加之在之前的风险不确定性估计中,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推测出各工序执行时间的分布规律,但这中间的变动依然存在;同时,一个项目由诸多的工序组成,一旦多个甚至全部的工序均有意外的变动,那么造成的重叠效应可能是无法估计的。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控制措施来减缓风险从而尽量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

2.模糊采购影响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中另一个基础环节的风险就是采购风险。我们通过风险的识别,知道采购风险中主要因素在于购买价格变动、库存价格变动和运输价格变动,这些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的采购行为中表现出模糊的特性,所以用模糊变量来描述它们,由此,也把采购风险认为是模糊不确定型的风险。在这里对模糊采购因素的估计,使用的数据同样来自后面章节中的以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厂房工程为例的应用。在这个项目中,共涉及七种需要定期采购的材料:水泥、钢材、油漆、橡胶板、木材、砂石料和其他材料。因为一些项目施工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及能源如车辆、挖掘机、柴油、水电等是长期使用,在项目的伊始就已购置好,因此不存在定期采购的问题。在后面的风险损失控制建模中也会就这些设备资源的购置费用进行讨论并考虑到整个的模型中去。

对于模糊不确定型的风险,根据模糊数,具体以三角模糊数的特性对其进行估计。步骤如下:(1)收集历史数据。(2)统计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3)将最大值作为模糊数的上边界参数。(4)将最小值作为模糊数的下边界参数。(5)将平均值作为模糊数的中间参数。

所有的模糊数的分析都是源自30个样本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的统计,可以得出模糊随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详细的关于模糊采购因素的具体信息如附录表1.2所示。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识别和估计,我们看到其风险的主要因素在于购买价格变动、库存成本变动和运输成本变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直接影响整个采购的成本,一旦出现意外的状况,所带来的损失将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

购买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采购成本的变化主要在于其定价环节。在采购中,采购经理和供应商会就具体的材料议定价格、购买量并签署采购合同,同时也会基于对材料价格市场变动的预期,给出一个大概的购买价格变动。因为是由预期给出的结果,自然也无法准确地对其进行描述。同样地,由于在仓库中储存的材料量处于一个不断购进、使用的反复变化状态中,那么相应的库存成本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变动,因此这种情况下库存成本也是难以准确表示的。对于运输成本而言,不断变化的运输市场行情,势必使价格处于变动状态,人们通常也只能对运输的费用给出一个大致的估计。以上描述的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环节中的各个不确定因素都会对最终的采购成本造成影响,小到出现采购计划的实施受阻,大到出现项目采购的资金链断裂,甚至对项目的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导致因为材料供应的不足、不及时,而引起项目搁置、工程停工等严重的后果。

所以,建设工程项目采购环节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很有可能对项目的材料供应乃至项目的施工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控制手段,尽量减少采购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3.模糊随机地震破坏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地震风险的识别和分析,知道地震对于建筑结构的破坏,包括项目场内外建筑物破坏和交通网络设施破坏,是其风险的主要因素。而这种破坏程度有着复杂地融合了模糊和随机两种不确定性的复合不确定性。书中使用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这样的地震破坏,另外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中,地震对于其场内外交通网络设施的破坏具有最为严重的后果,不仅仅可能会在地震发生当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有可能影响震后的抢险救灾行动,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员二次伤亡,对于灾后重建和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恢复也造成阻碍。在后面章节中,会以洛渡水电站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为例,来讨论地震风险对于其交通运输网络的威胁。在这个例子中,共有29条通路和24个节点,所有的通路又有永久和临时、关键和非关键的类型区分。对于模糊随机变量的讨论有很多,用它来描述地震对项目交通网络的破坏,可以参照文献中提出的方法,并进行一定的改进来估计。详细步骤如下:(1)收集数据并将其分为几组。(2)统计各组数据的最大值作为模糊数的上边界参数。(3)统计各组数据的最小值作为模糊数的下边界参数。(4)对各组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5)检查分布规律(这里主要采用正态分布的K-S检验)。(6)利用点估计来估计分布的参数。(7)使用假设检验检测证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合理性。(8)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构成模糊随机变量(a, iLiCiRφ(w), b),这与之前定义的=(a, a, a)是同一模糊随机变量的不同表达形式。

详细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对交通网络破坏的具体信息如附录表1.3a和表1.3b所示。由于对建设工程项目交通网络而言,不同类型的通路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可能受到的破坏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永久且关键的通路,其本身在修建的时候,质量上就较之那些临时修筑且有可能在项目竣工后拆除的道路要好,因此,会用多个不同的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当然,讨论中将同一项目类型相同的通路视为有同样的破坏分布规律,暂不考虑一个项目可能由于分布过广而造成地域差异的情况。

地震风险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项目建筑结构的破坏上,主要包括项目场内外的建筑物和交通网络设施。

地震的破坏和地震风险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种灾难性的不可抗力量,地震已经给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影响和损害。建设工程项目中举足轻重的交通网络设施,可以说对整个项目都起到了命脉般的作用。在平时,交通的顺畅使各类人员、物资和设备能够及时送达相应的场地,这是使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一旦遭遇地震灾害,人力和物力能否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及时投入抢险救灾当中,尽力挽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完全依赖道路的通顺。而很多情况下,在发生地震灾害时,道路系统却是首先被破坏的,由此引发的惨剧比比皆是。特别是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尤其是有着重大经济意义的国家大型项目诸如电站、水坝和核工业项目,它们所处的地域通常都会比较偏远,这是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的项目都会选址在离城镇和人群聚居地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以尽量避免建设施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过多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地方在地质地貌上都会比较复杂,尤易遭受意外的地质灾害或者在灾害发生时受到比较大的破坏。又因为远离城镇,如果一旦项目所在地域有地震发生了,由距离导致的救灾难度就可想而知,若再加之交通网络的破坏,那么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除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如果因为交通设施遭受地震的严重破坏,那么想要尽快恢复项目施工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引发的后续损失和影响将会更加严重和长久。

因此,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域更加易发地震灾害,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地壳活动愈加频繁,加之地震风险存在的严重威胁,人们对于地震破坏的控制和预防势在必行。

4.模糊随机环境破坏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同地震风险类似,建设工程项目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风险威胁,也具有复杂的复合不确定性,也可以由模糊随机变量来描述。同样地,以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为例来讨论,参照文献中提出的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来估计,详细的步骤参看之前的地震风险估计,所使用的数据也均是来自应用实例。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破坏信息如附录表1.4所示。

保护环境、治污防污不是现今才提出的问题,环境破坏的威胁纷纷扰扰地影响人类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而且这种威胁已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尤其在近些年,这个问题更是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空气污染,污水、废水的排放,建筑垃圾的堆积以及随之而来的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破坏,还有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干扰的噪音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这些后果都是人们所不想见到和面对的。

正是因为建设工程项目对于环境破坏的不确定性和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把握并控制环境风险已成为一种必需。三、风险管理决策

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有效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实现管理的目标和宗旨。因此制订科学的总体方案和行动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来讲,方案不可能只拟订一种,往往是需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筛选,选择最满意的一个,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好备选方案,基于选定的风险管理方案进一步采取一系列的处置手段。整个风险决策的基本程序可以参考图1.8所示。

综合笔者研究并结合文献,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有:

1.风险回避

中断风险源,遏制风险事件发生。比如在一个人口密集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建设化工厂,会导致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此时选择放弃原有方案,实施其他备选方案,在其他适合的地区建厂,就是做的风险回避的处置方法。但是有时候放弃承担风险意味着可能放弃某些机会,因此风险回避是消极的风险处理方式。

2.风险自留

将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控制措施化解风险或者做好预备措施承担风险的可能不良后果。当风险无法回避和转移时,被动地将风险留下来,属于被动自留;如果经评估确认风险程度较小,对总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于是保留风险,属于主动自留。决定是否保留风险前一定要准确把握风险,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