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11:28:33

点击下载

作者:蔡践,高立来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三)试读:

前言

为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1]14号)关于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的要求,国家公务员局于2011年10月17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印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通知。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通知指出,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提出,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认真选树公务员职业道德楷模、持久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文化养成、不断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监督评议等有效载体和抓手,增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通知还要求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监督约束的重要手段,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夯实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培训对象: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重点加强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教育培训,着力加强基层一线、窗口部门等直接服务人民群众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培训要求: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作为每个培训班次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同时要求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作为长期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有效方式,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为系统准确地解读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满足全体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我们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为依据,结合中央有关精神,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本套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包括《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以供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使用。第三章公务员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

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2.了解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3.深刻把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4.深刻理解公务员正确的世界观

5.深刻理解公务员正确的权力观

6.深刻理解公务员正确的事业观

7.深刻理解传统的优良官德

8.深刻理解公务员的政治立场

9.认真学习提升政治修养的方法

10.了解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11.深刻理解公务员的公仆意识

12.深刻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

13.真正把握求真务实的作风

14.认真学习谦虚谨慎的作风

15.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6.掌握公务员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法第三节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修养五、继承优良的传统官德

官德的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道德像“官德”这样涉及运用国家权力过程中体现出的道德问题。作为国家公务员,如何正确理解官德思想呢?(一)官德的基本内涵

所谓官德,主要是指公务员应该秉持和拥有的恪守职业道德和保持政治操守的品质。官德是在人的道德范畴之上的,属于特定职业的一种品质。

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官德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廉洁奉公的操守意识、甘于奉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事业观念、正确的权力观等,是一个复杂的思想道德范畴。

官德是公务员个人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体现于领导、管理、服务、协调等各项领导工作中。

官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有其双重性的特点,即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道德主体,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职责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办事公办,一视同仁,惩恶扬善,救危助困等;又要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即与权力的行使密切相关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不谋私利等。

那些落马的公务员,不是因为政治上出了问题,就是因为经济上出了问题,由于作风、失职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甚至法律责任的也不在少数。原因种种,但归根结底还是官德方面出了问题。品德方面不过硬,遇到外界的诱惑,就很容易沾染坏习气,最终走向错误的道路。

历史一再证明,吏治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今天,官德建设同样重要。广大公务员的官德好坏关系着党的整体形象,关系着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要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公务员的官德修养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各级公务员只有具备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才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加强官德修养也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官德影响民风。公务员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

只有加强官德修养,引导各级公务员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无数事实证明,官德是公务员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官德缺失往往是公务员腐败的第一道溃口。如何取信于民,如何树立官德,需要公务员自身加强道德修为,更需要制度的立法规范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加强公务员的官德修养不仅要从道德教育着手,同时应着力完善法制,以优良的法治环境,培育良好的道德风气。

总之,手握公权力的公务员如果丧德失耻,不仅仅是造成一时一地的不公,这种风气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甚至动摇法治制度体系,其危害不可估量。

公务员必须注重官德,常修为政之德,是每一个公务员必须审慎对待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既关系到公务员能否切实地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更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对于巩固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深远的影响。(二)官德反映社会道德水平

从地位和作用来看,官德既属于社会道德的范畴,又对社会道德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反映和体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水平。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社会,伦理思想深厚而广博,其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入和长远。从春秋时期直至近代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逐渐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民间礼俗的历史;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国家控制力量中长期居于基础性地位。

儒家伦理要求为官者加强道德修养,强调“为政以德”,“吾日三省吾身”,“公生明、廉生威”等,认为各级官员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追求,这样才能“修己以安人”。

从历史上看,为官者的道德意识、道德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是那个时代、那个地区整体道德得以维系的基础。一个朝代是否能实现社会稳定、民风向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官员的道德操守是否端正,能否做到清正廉明。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不但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强调各级公务员是社会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与封建社会把官员看做人民的“父母官”、将人民视为“子民”的观念存在根本区别。

但我们党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合理成分,强调官德对社会道德的示范意义,对公务员的选拔与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求各级公务员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发挥公务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三)官德是做人为官的根本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人们评判好人好官、人品官品的基本标准没有改变。这个标准就是看你有没有“德”。崇高的道德理想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

德的内涵十分丰富,每个人对德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对公务员来讲,德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是做人的根本,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正直诚信,与人为善,有高尚的品德;清清白白是做官的基础,就是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良好的官德。

官德不是小事,更不是私事。在我国,官德如何,历来为社会关注,为百姓瞩目。公务员是社会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的决策者、执行者,其一言一行带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尤其要把德放在首位,在为人之“道”、为官之“德”上作干部群众的表率。

从许多案件可以看出,现在一些公务员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有的人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而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德修养、思想境界不同。

现实警示我们,当前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对于公务员来说,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职务多高,都需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四)官德引领社会道德潮流

社会道德体系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要素组成。官德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潮流。

在我国古代,处于社会道德体系的中心位置并引导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的是以“忠君爱国”、“修己安民”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为表征的政治伦理。

在当代社会,政治权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公务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各级公务员掌握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制订公共政策,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要求和期待,不但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能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为人民带好头、引好路。

因此,官德作为规范权力行使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直接的导向性作用,能够引领社会道德发展方向。社会道德风气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公务员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如何。那么,作为国家公务员,应该如何正确引领道德潮流呢?

1.加强党风建设。古人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党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一贯注重加强公务员的作风建设,始终强调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并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安排部署,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要教育引导各级公务员培养良好的从政道德,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努力做到忠于职守、公道正派、率先垂范、境界高尚。

公务员从政道德建设,尤其是为官之德,是加强整个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首先必须解决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要从官德入手来带动其他方面的道德建设,抓领导带群众,抓龙头带群体,抓关键带整体。

应当看到,由于我们长期处在执政地位,手中掌握着权力,一些公务员,特别领导干部容易淡化群众观念,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容易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容易滋生腐化、腐败,造成亡党亡国的危险。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

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党内出现了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经受住严峻考验和新的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自身建设。

2.用行动践行官德。列宁曾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文件”。俗话说,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百姓也常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干一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群众看领导,群众看我们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我们的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到底做得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是最亮的”。各级公务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群众对公务员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尤其是更看重公务员的实际行动。所以,公务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公务员严于律己,在执政廉政勤政上作表率,才能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好作风、好风气树起来,也能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务员的实际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俗话说,身正不怕影;脚正不怕鞋歪;心底无私天地宽;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官德,才能培养出一身正气,并把这种正气向外传递,让社会充满正气。

3.从自身做起。作为公务员应当做到的有很多方面,但最基本最起码的要做到“正人先正己,廉政先廉家。”就是说,公务员为官之德,首先要搞好自身的个人品德和自家的家庭美德建设。只有管好自己、管好家庭,才有威信,才有说服力。

现在大家看公务员优劣、好坏、强弱,不只是看他们的权力大不大,水平高不高,能力强不强,成绩多不多,更看重公务员能不能首先做到洁身自好,身体力行。

有些公务员为什么威信不高,形象不好,说话没有人信,命令没有人听,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官员言行不一,说做两码事。特别在“正己”、“正家”方面总出事,况且又都认为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小节”、“小问题”,无关紧要,不伤大雅,不影响大局,不涉及全部,结果造成“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4.树立好的家风。中国人很看重家风,因为家风乃门风,门风不好是被人瞧不起的。所以,人们在择偶、攀亲和交友时,都要对对方的家庭、家风调查了解一番,以免盲目行事。

古人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也是党风的一个组成部分,好的家风,更能树立党的光辉形象。公务员作风不正带来家风不良,家风不良必然败坏党风,损害党的形象。

说公务员的家风连着党风,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是因为公务员的家风具有感召力、感染力。一个公务员特别是“一把手”在领导或主要领导位置上,其本人的德行直接反映领导班子、党的组织和党的作风,他的言行群众既听又看还学,是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各项工作的无声号召和命令。

现实生活中,一些公务员的腐败,常常与放任或放纵亲属子女紧密相连。近年来,家庭搞腐败现象的屡见不鲜。夫妻、父子乃至整个家庭被押上被告席的场面,在现实生活和媒体报道中接二连三,这不能不警示我们在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还须抓好公务员从政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

家风连着党风,原则高于亲情,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家庭观念,人皆有之,共产党人也不例外。问题是,作为共产党人,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民利益为重的观念,切不可把党和人民给予的地位和权力,当做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手段。公务员既要管住自己,又要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还要管住管好身边工作人员。这也是我们党历来对公务员的一项政治要求。

5.永远忠于人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是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对中外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执政的兴亡规律的一个重要经验总结。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党不脱离群众,才能“如鱼得水”,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如鱼离水”。

公务员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做党的忠诚卫士,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群众的贴心人,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兢兢业业做事,勤勤恳恳从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心甘情愿作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为终生己任,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开创美好未来、实现宏伟大业为奋斗目标。

只有这样做,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拥护和支持,在广大群众中才有威信,有良好形象,有说服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五)传统官德的主要内容

官德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至尧禹时期。西周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孔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儒学的官德学说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规范和指导着历代统治阶层。古代儒家官德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忠思想。儒家的官德“贵公”。所谓“公忠为国”是以“公”为前提的。在我国封建时代尽管并未出现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明确分野,但家与国、己与群、小我与大我的利益矛盾却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为官者在处理这些利益矛盾时,应当“天下为公”、“致公无私”、“先公后私”、“以公为贵”、“利济苍生”。“天下为公”的传统官德在阶级社会里虽带有空想的色彩,这种追求也显得软弱无力,但它表达了人民群众追求理想社会和理想道德人格的希望,也成为历代官德的最高标准和终极价值。“忠”指尽心竭力,忠诚无私。后来特指对君主的忠诚。把忠君看成是爱国,这是历史的局限性。但“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也有其积极的因素。譬如,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信念。“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

2.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精华。它在我国历史悠久,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为官者要想治理好国家,发展社会,就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有爱民之心,做到爱民如子。《尚书》说:“民为邦本”,意即没有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国将难保。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也指出,天生民并非为君,而君却是为民而立。如果君王不爱民,不行仁义之政,则可以主杀夺其位,即所谓“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功告天地,泽被先民。”

以民为本,说到底就是为官者应推行顺应民心的政策,以争取民众的衷心拥护。尽管在历史上以民为本的思想并未普遍化为封建官吏的德性和实践理性,也未得到彻底的落实,但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3.持正思想。公正自古就被视为官的基本美德。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把“政”解释为处事公正、行为端正,这是对“政”字的准确而又深刻的理解。何为正也?正则不偏、不斜、正派、正当,合乎法则、规矩。即要有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作风,正直坦荡、刚直不阿的气节,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品质。

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端正了自己的身行,治理国家,管理政务,还会有什么困难吗?当然没有。当政者连自己本身都不能端正,怎么能端正别人呢?

公正首先表现在用人上,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也就是要做到不因亲友而不予重用,不以私仇而排斥人才。所以古人十分称颂“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公正体现于交往中,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要做到不讨好贵者,不偏袒富者,不屈从强者,不欺凌弱者。公正还应该没有私心,所谓“偏在于多私”。也就是要做到公正与公平必须出于公心。

4.清廉思想。“廉者,政之本也”。在我国古代,清廉是对为官为吏者的基本道德要求,即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公生明,廉生威”,千百年来无数事实证明,清廉自守是为官之本。《荀子》中说:“志忍私然后能公。”意思是说,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北宋张载在《正蒙》中说:“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意思是说,名利并不是可高兴的事,只有头脑中没有名利才值得高兴。北宋包拯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要想成为廉洁的公务员,就要做到“甘心淡泊,绝意纷华,不纳苞宜,不受贿赂,门无请渴,身远嫌疑,饮食宴会,稍以非议,皆谢却之。”要做到清廉,生活必须节俭,节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以“欲教以廉、先使之俭”为指导思想,古代官德教育对官员的日常生活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包括衣食住行、日常费用甚至兴趣爱好等方面,以使其养成节俭的习惯。

儒家官德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虽然摆脱不了历史局限性,但为官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理想境界,都还闪耀着历史的光辉,经过批判地继承,可以增强当代公务员的官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促进今天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作为现代的公务员,一定要认真吸收传统的官德思想中的精华,剔除传统官德思想中的糟粕,树立起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官德思想,这对于党和国家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培育官德的基本方法

加强官德建设需要培育良好的、高尚的官德,没有好的官德就谈不上官德建设。培育官德要培养三种意识。

一是法制意识,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官德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

二是宗旨意识,要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三是大局意识,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自觉接受组织挑选,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处理个人进退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的关系,视事业重如山,看个人进退得失淡如水;正确处理有为和有位的关系,多考虑做事、少考虑做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造福一方;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进退留转,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对待得失,不因提拔志得意满,不因离退心理失衡;始终不忘责任和使命,坚守公务员的精神家园。

培育官德还要靠制度约束。要创新干部培训制度,用多种方式加强干部官德培训。

一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抓政治修养培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举办县级部门和乡镇宣传理论骨干培训班、副乡镇长培训班,努力提升公务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组织集中学习杨善洲、郭明义等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公务员工作热情,陶冶干部道德情操,涤荡干部心灵空间,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的官德水平。(七)完善官德教育内容

目前官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纪政纪法规教育和廉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公务员教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规定:政治理论培训的重点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公务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对政治理论培训重点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要求公务员具有的创新意识、平等观念和竞争精神,对公务员的诚信观念、效率观念、法制观念、全球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应该将这些内容纳入官德教育的内容之中。(八)用修养提高官德

省察克治,是儒家提倡的自我修养方式。所谓“省察”,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所谓“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公务员要在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锤炼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加强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靠自身不懈的道德实践,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始终注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铸造自己过硬的道德品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公务员必须注意培养和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务员要履行好组织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就必须自觉坚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努力培养高尚的人品官德。这三种关系包括:

一是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古代先贤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首先从“修身”这一细节做起。“修身”讲的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做人是根本,好人不一定能做好官,但好官却必定是好人。常言道,“做人一生一世,做官一时一地”。

公务员在实践中,要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将做人的过程看作是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作是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真正做到“先做人,后做官”。

二是正确处理好品德与才能的关系。“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

在德与才的关系中,德是前提,制约着才发挥的方向和发挥程度。一个公务员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会乱用权、干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又不出事。公务员要坚守道德特别是官德的底线,时刻讲大局、讲政治,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更好地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是正确处理好感情与原则的关系。中华民族历来重情重义,有着深厚的道德底蕴。公务员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但工作中只讲感情不讲党性,只讲感情不讲原则,一味凭感情办事,就成了江湖义气,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因此,当感情和原则发生冲突时,当意识到正常的亲情与友情,可能转变成权钱交易或利益互换的工具时,每一名公务员都应该保持高度的警醒,既重感情,更讲原则,始终以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格力量去履职尽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树立起公务员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

官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刻苦修炼的过程,它贯穿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形势下,公务员修炼官德,特别要注重培养四种品格。

一是培养一心为民的品格,做践行宗旨的表率。为民是官德的核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共产党员最大的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践行为民宗旨,从大的方面讲,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履行好职责,干好工作,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的需要。国家公务人员,吃的是百姓饭,穿的是百姓衣。

正因为如此,各级公务员理应“为民”服务,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要对群众有敬爱之情、敬重之心、敬畏之意,讲党性、讲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保持良好心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常行利民之举。

二是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做真抓实干的表率。务实是官德的基础,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唯有务实,才能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唯有务实,才能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作为公务员,一定要坚持原则,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说空话套话,不搞形式主义。如何做到这些,首先要联系实际,潜心研究,考虑问题、安排工作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规律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深入实际,大胆实践,到基层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努力避免忙而无效、忙而无功的现象。第三要狠抓落实,力戒空谈,只有目标具体、任务具体、措施具体、责任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才能收到实效。

三是培养大度宽容的品格,做团结共事的表率。大度宽容是官德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期的公务员,要有大度宽容的品格,海纳百川的气魄,见人所不能见,容人所不能容,生活中分清大是大非,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处世为人大度大气,真正做一个大度大方大气的人。如何做到大度宽容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讲正气,政治坚定,处事公道,用人公正,待人平等,不拉帮结派,不争权夺利,不搞个人小圈子,不搞“一言堂”、“家长制”。其次要讲团结,宽容是维系班子成员之间团结的纽带和黏合剂,在同志之间讲支持、讲尊重、讲信任、讲谅解、讲友谊。最后要讲和谐,就是要与同事平等交往与相处,人海茫茫,大家能够走到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因而要学会和谐相处,多记他人的好处,多看他人的长处,多想他人的难处,化误解为谅解,变挑剔为宽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心情舒畅的环境和氛围。

四是培养清正廉洁的品格,做严于律己的表率。清正廉洁是官德的内在要求。对于公务员而言,讲官德必然要求讲廉洁,不廉洁就不可能有官德,这是古今如一的道理。

公务员要廉洁,就要知足常乐。现在公务员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完全可以保证一个家庭舒适的生活,退休后还可以每月拿退休工资,享受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待遇。细细算来,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应该十分珍惜。

公务员要廉洁,还要保持平常心。生活中不要与车子比你好的人比,不要与房子比你大的人比,不要与钱比你多的人比,做到心态平和,清正廉洁,情趣健康。如果以权谋私,既对不起组织,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家人;不仅丧失了为“官”之德,也违背了做人的良心。大家要明白,守住了廉洁的准绳,就是守住了做人的快乐,守住了家庭的幸福。

总之,好的官德靠自己长期去修炼,好的人品靠自己长期去陶冶。公务员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激情、自我修炼的热情,从灵魂深处将官德培育好,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可,继而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九)做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需要榜样的力量。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应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公务员绝大部分都是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加强道德修养,做践行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言简意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为我们践行社会道德规范提供了根本遵循。

各级公务员应深刻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八荣八耻”作为开展工作、行使权力的基本价值取向,以模范的言行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时,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管理者,公务员应在道德修养和作风上确立比一般群众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公务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努力践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不惜为党和人民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等先进道德理念。

在这个问题上,应坚持要求普通公务员做到的,领导干部率先做到;要求人民群众做到的,公务员率先做到。只有坚持一级带一级、领导带群众,才能促进官德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十)严格官德考核机制

官德好坏还需用尺来衡量,要强化官德考核。官德考核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考核内容要客观全面,既要注重人品的考核,也要注重官品的考核。官品反映公众形象,至关重要,但要全面衡量和考核公务员的官德,人品反映个人形象,也不可偏废,有时甚至可以以小见大,有利于全面真实掌握了解公务员情况。因此,对公务员官德的考核,只有人品和官品均合格,那么他的官德才是合格的。

二是考核方法要科学公正,既要注重定性考核,也要注重定量考核。定性考核就是对公务员的官德进行鉴别和确认,用描述性的语言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考核。

定量考核,就是将公务员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四个大项建立德的考核目标,每个大项分解为分解成若干要素,再将各个要素划分为若干个子项,采取百分制的方式,制订相应的权重计分标准,形成一个规范的、科学的考核体系,然后让领导和本单位干部职工对照计分标准,经过无记名评判打分,组织汇总分析,形成比较准确、全面的一个数字化的认定考核和认识。定量考核可通过专项民主测评、民意测验的等方式进行。

三是要用好官德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要考以致用,既要注重奖励先进,也要注重惩罚落后。正确运用考核结果既是考核工作的终末环节,也是强化新一轮考核工作的动力所在,更是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务员的官德不仅要考准,更要用准。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提拔任用、班子调整整顿及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参考。

通过正确运用考核结果,使真正品德高尚的公务员受关注、受尊敬、受重用,让品德低下的公务员没市场、没位置、没前途,从而引导和激励公务员更加注重品德修养,自觉按照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干事。(十一)健全官德评价监督机制

以他律促进自律,这是公务员官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此,应注重如下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公务员道德评价机制。建立公务员道德评价机制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形成一套测评公务员道德的有效机制,使得公务员的道德能够被量化,然后把这种量化了的官德与公务员最为关心的事情,如公务员的奖励、升迁等挂起钩来。要逐步建立道德警示制度和评议制度,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道德操守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组织上应及时给予纪律处分或劝其辞职。

二是要强化监督以严德。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制订严格的制度规范,把公务员的权力置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让公务员处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避免过多地依靠道德良心制约公务员的权力实践行为,进而使公务员的道德内省与外部监督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通过对公务员道德行为规范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勤政廉政。(十二)发挥官德效应

官德乃立身之本、润才之源、领才之魂。不断放大“官德效应”,才能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不凡的事业。

许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德行。有些公务员工作能力相差不大,但工作成效却相差很大。这就是官德产生的效应。因为德高者总能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有人格,官有官德。所谓官德,就是公务员应具有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俗话说,“先学做人,后学做官”。德是做人之本、为官之基。

要想得到人民拥护、上级信任,首先应加强官德建设。只有走出“我有本事,就能当好领导”的认识误区,自觉克服重才轻德、以才代德的片面做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官德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产生强大的“官德效应”,即为官者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有了这种力,下级就心悦诚服,心甘情愿接受上级的领导;缺少或没有这种力,服从就是被动的、消极的,会直接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一旦公务员官德缺失,必然会失去民心,有威无信。因此,只有把官德作为立身之本、润才之源、领才之魂,不断放大“官德效应”,才能影响和带动社会发展,成就不凡的事业。

以德修身。有德方能服众,立德才能立身。发挥“官德效应”的基础在于具备良好的品德。常修为官之德,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修身养性,必须从实践党的宗旨和推动党的事业的高度,把践行当代公务员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学习提高,始终保持思想崇实、对党忠实、工作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

以德润才。“富润屋,德润身。”润,就是让德如水一样,滋润着才干成长。没有德的滋润,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品德高尚的公务员,懂得欲彰大德,需有大才。如果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才能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加强学习、补足短处、增强本领,以实现报效国家这一最大的德。事实上,只有经过德滋润的人才,才是堪当大任的人才,才是让党放心的人才。

以德领才。发挥“官德效应”,根本目的在于发挥好公务员的表率作用,引领人民把职能当本能,把岗位当战位,把工作当事业,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

每个公务员干部都应以自己的勤奋好学,带动公务员的学习热潮,打造坚强的学习型的政府组织,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六、增强人民公仆的意识

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工人阶级政党掌握政权以后,只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能保证工人阶级不丢失政权,保证工人阶级政权不改变颜色。

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增强公仆意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党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前途。

公仆意识来自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来自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其所内含的权力观。进一步增强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要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胡锦涛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要求,对于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警示和指导意义。关于公仆意识,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公仆意识是公仆原则的继承发扬

1871年3月18日,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在巴黎公社期间,共产党人首创了人民群众选举与监督干部、艰苦朴素与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和为群众谋利益的“公仆原则”,明确宣布公社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此后,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法兰西内战》中首先提出了“公仆思想”。虽然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而其中的“公仆原则”作为思想史的一个创举,也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得到了更广泛的继承和发扬。

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吸收了巴黎公社“公仆原则”的思想精髓。同时,还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成分作为文化底蕴,对“公仆思想”进行了理论发展和创新。(二)公仆意识是传统民本思想的创新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在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中,民心的向背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也制约着社会的全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民本文化。

关于以民为本,古代一些重要典籍早有记载,例如,在《晏子春秋·内问下》中讲道:“以人为本。”在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中讲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就把执政者与民众关系比喻成舟和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我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则”,明确指出一切力量源自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唯一的宗旨,并且不断地在理论上创新,在政治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公仆意识”。(三)公仆意识是共产党的执政意识

公仆意识不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而且深刻地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工人阶级政党自觉的执政意识。公仆意识之所以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是因为这种意识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相联系,同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职能和执政责任相联系。

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国家权力历史作用的时候,就注意到“起先的公仆”“逐步变为主人”这一政治现象,并分析了国家权力“从公仆变为主人”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891年,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所写的导言中,进一步提出了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必须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恩格斯深刻指出,国家和国家机关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而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提出“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恩格斯说的“社会公仆”,指的是国家和国家机关,而我们现在研究的“社会公仆”,不仅指的是国家和国家机关,而且指的是掌握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干部,这是因为国家和国家机关会不会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实质上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干部会不会变为“社会主人”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说公仆意识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意识。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以后,只有牢固地树立起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能保证工人阶级不丢失政权,保证工人阶级政权不改变颜色。可见,公仆意识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且关系到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前途。

在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由一个在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在这种情况下,党的手中不仅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利益诱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工作人员“摆架子、耍威风、谋私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

与此相联系,老百姓也好,地方和基层干部也好,投资者也好,为到机关办事托人情、送礼物、请吃喝,出现了一系列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至于官商勾结,权钱交换,干部堕落,腐败蔓延,媒体也多有曝光。

这说明,能否树立和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已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党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性质和前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的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着两种风险:一是做官当老爷,即恩格斯所说的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二是以权谋私傍大款,即由公仆变为“家奴”。

因此,如何牢固地树立并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公仆变为“家奴”,已经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由此可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不仅具有深刻的伦理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只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能不断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保证手中的权力不滥用、不变质、不丧失。(四)公仆意识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

公仆意识是同国家的公共权力紧密联系,同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职能和执政责任紧密联系的一种政治意识。对于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共产党来说,公仆意识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只有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保证权力不滥用、不变质、不丧失,这应该成为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而严肃的政治要求。

党在掌握政权的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托,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忠诚实践党的基本思想,当好人民公仆。在这里,必须十分明确,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而不是其他任何关系。

增强公仆意识,首先必须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所做的一切,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因此,防止党在人民利益之外形成特殊利益,是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根本保证。

要增强公仆意识,根本上就是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意识。这种服务,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应尽的责任;尽不到这种责任,人民就会把权力收回。

党中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人民群众的愿望、需要、利益以及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最高目标,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最核心的执政理念,它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诠释得更加清晰、更加真实、更加务实,更具时代价值。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才始终是先进的执政党、充满活力的执政党;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府,才始终是人民的政府、受人民拥护的政府;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和政府,才不会变质、不会被人民所抛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全心全意做人民公仆,是我们党的全部追求,是我们党永恒的精神家园。(五)公仆意识是作风建设的导向

历史是一面镜子,“公仆意识”在党的事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党的作风建设行进过程中都曾经留下深深的烙印。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锻造了新型人民军队。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培育和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

1998年,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延安整风精神开展了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把作风建设提到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地位。

所有这些内容连在一起,体现出来了作风建设的主线,那就是如何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尤其是公务员如何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问题。

纵览历史的脉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论断,那就是以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是党特有的品质。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树立公仆意识,就要有这种“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公务员作风。(六)从加强自身作风开始

公仆意识的培养,需要公务员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的作风习气,放下“官本位”的思想,真正把人民当然自己的主人。培养公仆意识,应该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1.思想作风。位高者责重,名赫者责大。我们的公仆意识的树立,要建立在我们的思想作风、责任意识之上。而思想作风、责任意识的建设,尤其需要我们的公务员带好头,做表率。

思想作风是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第一位的问题,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树立群众第一的思想和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观念;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做到想问题、做决策和开展一切工作,始终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

2.学习风气。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学习很重要,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学习的人,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作风的人能够有良好的思想、工作、领导和生活作风,能够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健康的情趣,能够有振奋的精神和心系群众的情怀。

没有学习就没有思想创造,就没有工作的理念,就没有创新的火花。列宁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座右铭。因此,必须要重视学习,要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工作作风。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所有公务员树立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

有了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我们就会有不甘落后的志气,有奋起直追的勇气,有后来居上的豪气;有了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就会有勇于探索的气势,有敢为人先的气概,有尊重个性的气量;有了团结进取的工作作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会生气勃勃,我们的愿望才能够实现。

我们在工作上要在其位,谋其事。个别同志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上班的心思,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群众没有感情,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是公仆意识淡漠的表现。邓小平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

我们公务员在工作作风上一定要做到任劳任怨。任劳就是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任怨,就是要有大局观念,在宽广的胸怀,有容人之量,就是对待群众和其他同志暂时的不理解甚至埋怨要能承受,能容忍。

4.领导作风。政治路线确定后,公务员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个单位领导的作风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单位事业的发展。领导一定要顾大局,站在更高的层面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做维护大局的改革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妥善处理暂时的矛盾和困难,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领导一定要讲团结。团结也是生产力,团结也是工作能力。要通过加强团结共事提高履职能力,通过团结共事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当然,我们讲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不是搞绝对的一团和气,重要的要讲民主集中,小平同志说过“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增强公仆意识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公仆意识源于对人民主体和主人地位的认知与自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

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我们常说实践是个大课堂,而人民群众则是这个大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点子,都在实践中,都在群众中。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只有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增强公仆意识,永葆先进性。

历史的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党脱离了它所代表的民众,从社会的公仆变为了社会的主人,从人民之中爬到了人民之上,就成了一个纯粹争权夺利的工具,由执政为民蜕变为弄权为己,失去执政的坚实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