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不吼不叫,正面引导,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4 21:04:42

点击下载

作者:林成之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不吼不叫,正面引导,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

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不吼不叫,正面引导,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试读:

前言

提高专注力,能使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更加出色,在运动方面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人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为做事情专注的人,这是因为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具备了这个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发挥潜力,做到最好,长大后亦能大展宏图,亲手描绘自己的幸福人生。

是的,专注力是卓越才能得以发挥的原动力之一。

然而,尽管大多数人都在谈论“专注力”这个词,可是很多人对于其产生机制、内涵却不甚清楚。

我一直在给日本的奥运参赛选手和奥运候补选手介绍脑科学战术,锻炼他们的胜负思维。最终,这些选手不仅实力得到提升,比赛能力也有所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荣获奖牌。

由于脑科学战术中包含各种训练集中精力的方法,因此我经常被选手们问到有关专注力的各种问题。

另外,除了运动员,普通学生和备考的考生也会向我提出各种有关专注力的问题。“有没有提高专注力的方法?”“提高紧张感与提高专注力是不一样的吗?可以将紧张感转化为专注力吗?”“我一进考场就觉得大家都很聪明,一下子就无法集中精力了。我该怎么做才能专注于考试呢?”“每次妈妈让我学习的时候,我都无法集中精力去学,这是为什么?”“虽然知道应该学习,但实在是没有动力,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为什么越不擅长的科目越无法专注呢?”“我一换学习地点,精神就无法集中,拜托您告诉我该怎么办?”

想必作为父母的你也特别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在这本书中,我回答了大家的各种疑问,给出了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多种方法。

为了回应大家有关“我孩子做事情不专注……”的种种困扰,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专注力的内涵、大脑的运转机制等专注力的本质、父母想帮孩子打好基础的专注力的内在原理等,给出了培养孩子专注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发挥专注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不理解专注力的本质,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专注力,也就无法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充分发挥专注力。“专注力”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迄今为止,脑科学研究尚未对此有明确结论。

本书中的这些新尝试,若能在发掘孩子潜能、丰富孩子人生方面起到助力作用,实乃荣幸之至。林成之序章孩子的大脑在10岁之前处于成长期孩子的大脑发展分三个阶段

大家知道孩子的大脑与成人的大脑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吗?

那就是孩子的大脑尚处于“发展中”。

若想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或让孩子集中精力,就得了解大脑发展的过程。能否认识到这一点,对大家培养孩子专注力时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首先整体了解一下孩子从0岁开始大脑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孩子大脑的不断成长、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首先,大脑的发育始于神经细胞的增加。

脑神经细胞的结构有些特殊,从作为本体的细胞体中延伸出的部分被称为“树状突起”,这些细短的树枝状突起进一步伸展为一根尾巴状的“轴突”。

脑神经细胞形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将各种信息当作电流信号,让其在细胞间进行传递。可以这样说,“树状突起”是从其他神经细胞获取信息的“输入天线”,而“轴突”则是向其他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输出装置”。

这种脑神经细胞会在某个时期急剧增加,即大脑处于快速发育的状态。

而且,脑神经细胞的数量一旦达到最大值,便开始缓慢地减少。

这时会产生细胞的“间拔”(译者注: 间拔,日语“間引き”,原意为农业用词,指播种过程中,间隔拔除长势不好的幼苗,留下长势良好的幼苗,这里借用形容细胞成长。)现象。这一时期,无用的细胞被间拔而死掉,也就是说要拣选出需要留下的细胞。图1 神经细胞的结构

这样一来,细胞被拣选的同时,孩子大脑中的“信息传递回路”便会形成并不断发展。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共同构建起一张复杂而庞大的信息网。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大脑有其“秘技”,它能孕育使人聪明的资质。

脑细胞对新信息,特别是对带有情绪的信息会产生强烈的反应。这样一来,脑组织作为脑细胞的聚集体便拥有了优越的性能。

也就是说,通过带有情绪的会话,可以孕育一些资质,使孩子成为聪明的孩子或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反之,如果那些在会话少且反应不好的习惯中生长的细胞被保留下来,孩子就会不聪明,因此,大脑会通过基因程序将这种细胞予以清除,这就是间拔。

如果大脑能做好间拔的工作,大家都会成为聪明人。遗憾的是,大脑并非如此负责,即使有些许不好的成分,细胞的网络化也会不断进行。所以,大脑的好坏取决于天生的资质,其实是一种误解。

大脑在创造这些资质的同时,还在创造“信息传递回路”,在这些任务即将完成之时,孩子的大脑也渐渐发育为成人的大脑。3岁、7岁、10岁为转折点

孩子的大脑发育为成人大脑的过程可对应分为三个年龄阶段:

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多的时期:0-3岁

脑神经细胞发生“间拔”现象的时期:4-7岁“信息传递回路功能”不断发展的时期:8-10岁

人们之所以说育脑10岁前最重要,就是因为上述的大脑发育与年龄的相关性。

然而,大多数知道“育脑10岁前最重要”这件事的父母,在培养孩子大脑的时候用的方法都不对。他们很容易这样认为:“要想孩子大脑发育好,最好尽早开始早教和育脑训练。”

诚然,刚出生的婴儿的脑细胞都一样,成长的起跑线都一样,但之后大脑的发育状态则取决于外部施加的刺激。图2 大脑的发展过程

那么,是不是从0岁开始进行育脑训练和早教,就能使大脑发育为“好脑”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进行这些训练之前,通过反复跟孩子进行有感情的、愉快的会话,或者能传达出内心想法的会话,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发挥才能的资质,更符合规律,也更有效。

因此,要培养“好脑”,就要在孩子3岁、7岁、10岁这三个阶段改变育儿的方式。

在“脑神经细胞不断增多的0-3岁时期”“脑神经细胞发生‘间拔’现象的4-7岁时期”“‘信息传递回路功能’不断发展的8-10岁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必需的发展主题。

换言之,只有那些与各个时期大脑发展相适应的育脑方式才会真正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才会使其成为发挥巨大潜能的大脑。同时,这些育脑方式也连接着“专注力”产生的源头。“育脑”不存在“晚”的问题

关于大脑发育这个问题,有的父母搞错了以下两点。

其中一个观点认为:“我孩子已经10岁了,因为10岁之前并没有进行重要的育脑训练,所以已经晚了!”另一个观点认为:“我家孩子啊,让他做什么都很慢。一定是大脑没发育好。”

这两点显然都是误解。

关于第一个观点,大脑在各个发展阶段虽然有其特定的育脑方式,但无论年龄多大,大脑都是可以锻炼的。

只要我们了解大脑的结构,了解育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不断实践,就能使大脑发挥作用,就可以忽略年龄,进行大脑训练。所以,不存在“为时已晚”的问题。

关于第二个观点,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尚未成熟。但也正因为尚未成熟,所以比较有可塑性,发育的速度也因人而异。

即使成长的起点相同,但随后并非都以同等的速度发展,而是有慢有快,孩子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即使现阶段确实长得比较慢,也并不意味着大脑没有在发育。

有很多孩子小时候大脑发育得比较慢,成年之后变化却特别大。也有特别多的孩子因为大脑发育未受阻碍,而在成年之后发挥出惊人的才能。

反而是父母那些过分的担心、焦虑阻碍了孩子的大脑发育。比如插手让孩子做这做那,命令孩子“学习”,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否定孩子说“那样不行”“你那样注定失败”……父母越是用这样的模式与孩子相处,越会让孩子无法集中精力。根据大脑的成长和发展打好专注力的基础

我想向那些对“‘育脑’不存在‘晚’的问题”还心怀疑虑的人介绍两个孩子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一位叫直子的小学二年级女生。

直子小时候发育得比较缓慢。到了幼儿阶段,走路、吃饭都还很慢,什么都是慢节奏。因此,当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吃完饭到外面玩耍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还在吃饭。

然而,她在上了小学之后就突然开始发育了。

她的动作变得迅速起来,体育成绩是最高分,而且玩奥赛罗棋一点不输给成人。这有力地证明了她认知空间、预测未知这样一种“空间认知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她上学之后,在第一次运动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她在开彩球的时候,投出了两个球,这时她指了指彩球说:“这个打不开,胶带数量有点不对劲。”于是老师急忙去确认,果然发现胶带的数量比其他彩球多,确实很难打破。她父母对此也非常吃惊。“空间认知能力”发展之后就会发展出专注力,它可以让人立马找出细微的差异,形成敏锐的观察力。

想必像直子这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贴上“慢吞吞”“不行的孩子”的标签。父母和周围的人也会这样对待她。

但是直子的父母和幼儿园的老师并没有给她贴上任何标签,他们很尊重孩子的节奏。据说,只要直子一开始吃饭,她妈妈就会迅速地将垫子铺到地板上,让她不用担心饭掉到地板上。

她妈妈说,自己绝不会说 “快点!”“还没吃完吗?”“吃饭别漏!”一类的话,而是一直很尊重孩子的节奏。

注意,不是按照大人的节奏,而是尊重孩子的节奏。直子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她的大脑虽然发育有些迟缓,但却发展为“好脑”,并且开始发挥出卓越的才能。

第二个例子是一位叫和树的小学三年级男生。

和树是这种类型的孩子:说完“我要学习”之后,到坐到课桌前能花费一个小时,随后开始看漫画、玩游戏,磨蹭到打开笔记本又要花一个小时,终于要开始学习了,这时马上就厌倦了。

在此期间,他妈妈当然是一直在生气,不停地跟他说“你要磨蹭到什么时候?”“一会儿不让你吃饭喽!”“赶紧学习!”,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中比比皆是。

从大脑发展阶段来看,九岁的和树大脑刚好处在“信息传递回路机能”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如果他自己“想要做”,然后做成之后感到喜悦,神经细胞网络就会迅速扩展。也就是说,“干劲”与“成就感”才是促进大脑发展的源动力。

因此,他妈妈说的“快点!”“去学习!”这些话实际上剥夺了孩子的“干劲”,让孩子产生了“我知道,可我就是不想做”的情绪,从而造成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

和树的例子很典型。没有干劲也就无法体会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无法让孩子产生干劲,如此往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和树妈妈最后发现怎么打孩子的屁股都无济于事,基本上要放弃了。这时我让她去实践一件事。

我让他妈妈自己出五个小学一年级水平的简单问题,出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他绝对能全做出来”。

她出完这五个问题之后,不是说:“来,你给我做!”而是敲敲孩子的后背说:“妈妈努力了,接下来轮到你喽。嘿,开关打开啦!”

妈妈在出问题的时候,和树专注力很涣散,突然被叫到,所以吃了一惊,于是开始答题。“那接下来是算术题。嘿,开关打开啦!”按这样的节奏不断地敲孩子的后背,孩子便不知不觉地开始集中精力学习了。

现在,我们来揭开和树变化的真相:和树妈妈努力出题的行为刺激了和树的大脑,“同时开火”——这样一种大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和树通过解出大家都会的题而获得了一种“成功体验”。

总而言之,妈妈努力学习的行为传递给和树,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进一步点燃了和树的干劲。

所以,即使以前抱有“不论我说什么,孩子都不改变”“已经晚了”这样的想法,只要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符合大脑的结构,遵循大脑的成长发展规律,孩子就会一点点发生改变。

现在手拿此书的各位读者心里一定对孩子抱有这样的期待:希望孩子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和运动,希望孩子在关键时刻能够集中精力。

当然,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无论何时,只要想开始,就不算晚。

但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父母需要跟孩子一起改变。

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有没有经常对孩子说:“别磨磨蹭蹭的,赶紧做!”“再用点心学!”“不到最后不能松懈!”

首先,你要从重新审视这些事情开始。

在孩子大脑发育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教育”,但更要重视“共同成长”,共同去夯实专注力的基础。

相信那些专注力基础打得牢固的孩子,在未来一定能拥有超群的专注力,发挥出其卓越的才能。第1章专注力就是情绪力“100分专注力”与“50分专注力”的区别为什么专注力不能持续?

平时我们总把诸如“要集中精力”“做事集中精力”这样一些话挂在嘴边。

但当真正被问及“什么是专注力”时,却意外地感觉很难回答。当你问别人这个问题时,不少人会一时语塞,然后回答说,“那就是注意”,这样的回答倒很有一丝禅意。

专注力有时很难说清楚。

其中,也有人回答说是“拼命地用心做”“充分意识到那一点,用心去做”。这话倒并没有错。我们在运动或学习的时候,也经常可以听到“用点心,集中精力”的说法。

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便心里想着:“好!我要集中精力做了!”但始终无法提高专注力,做到一半专注力就变得很涣散了。

大家在回顾过去或回想自己孩子的情况时,类似的事情也是历历在目。

但是,究竟为什么专注力不能持续或提高呢?

答案就是:专注力的水平处于低位。

也许有人听了这句话会大吃一惊:“什么?专注力竟然有级别?!”你能全力投球直到最后一刻吗?

如果我们想要发挥才能,专注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如果没有专注力,学习、运动都无法取得成果,当考试、比赛等真正到了决胜的时刻,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取得好成绩。

但通常人们所说的“专注力”,从层次上而言,不过才50分的水平。

比如,别人让你“集中精力”,你回答“好,我集中”,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坚持全力以赴呢?

大概很多人都会在中途松懈下来,认为“都这么努力了,应该可以了”。

若将决心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地投球这一状态看作100分的专注力的话,那么,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高度的专注力。很多人的专注力水平只有50分

很遗憾,大多数人以为自己专注力很集中,但实际上,满分100分的专注力,他们也就只发挥到50分的水平。“注意不能持续”与“专注力无法提高”的原因也在于此。

即使现在只有50分的专注力,也可以发挥到100分的水平。是的,这是有可能的。所以,没有必要为自己现在的专注力水平低而感到失望。

此外,也没有必要担心“我孩子能发挥到100分的专注力吗?”这样的问题。我在序章中也提到,小孩如果大脑发育良好,就能发挥100分的专注力。专注力实际就是“情绪力”专注力是“情绪力”

面对“何谓专注力”这一问题,如果回答说“决心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就是100分专注力,这个答案未免太简单了。

其实,所谓“专注力”无非就是“情绪力”。

例如,当你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做;可当你面对那些你觉得“无聊”“不懂”的事情时,即使想努力集中精力,专注力也很难持续。

一旦你觉得差不多时,专注力就中断了。那些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物,还没等到专注力发挥,你就已经先放弃了。

沿着这个思路,你就可以理解:专注力正是“情绪力”。专注力的原动力正是“情绪”。

所以,那些专注力特别集中的人,也有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

比如,著名棒球选手王贞治为何能完成那么多的本垒打呢?正是由于他击球时投注了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惊人的情绪。

王贞治说:“打的时候要追着球打。”不是等球飞过来,而是抱着主动去“追球”的心情站在击球手区。一流选手具有“胜负脑专注力”

职业棒球选手能将时速达160公里的超快球击打回去。一般人认为击球手是在看到球被扔出去之后才挥动球棒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考虑到从投手区到击球区的距离与神经反射的速度,一旦球时速超过147公里,看到球被扔出去才挥棒击球的话,是来不及将球击打回去的。

事实上,棒球比赛时,岂止是时速147公里,就连时速160公里的球都可以打得到。这就说明,击球手高举球棒时,就已经开始做好准备,并预估对方投的是什么球、它会往哪里去。

职业选手能够通过对方投球时的动作来预判球的飞行轨道,然后他会盯着球的飞行轨迹做好准备,所以能够及时挥棒打到球。

但是王贞治不仅仅是击球,他能够坚持到完成本垒打。这时,他除了想要盯着球的飞行轨迹,还想要“追着球打”。这两种想法共同作用促使他发挥了相当高的实力,表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力。

我将其称为“胜负脑专注力”,就是在胜负之际一定要取胜这样一种“超一流专注力”。王贞治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超一流专注力”超越100分专注力,可以说是“真正的专注力”。

虽然不必非得是“超一流专注力”,但要想发挥接近100分的专注力,关键在于如何不让作为原动力的“情绪力”降低。要达到这一目标,大脑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大家理解专注力的培养与大脑的能力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先介绍一下大脑的运行机制。首先从了解“大脑结构”开始外界的信息会经过大脑的六个区域

我们先了解一下大脑的运行机制。

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过人的五感输入大脑,再经大脑各个部位进行加工和处理。在此过程中产生大脑特有的功能,如“理解”“判断”“思考”“记忆”等功能,以及“感情”“心情”“情绪”等功能。

人们获取的信息经由大脑的六个部位,其顺序如下:

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②A10神经系统→③前额叶皮层→④报偿性神经系统→⑤纹状体、基底核、视床→⑥海马回、脑缘(大脑边缘)

这么多生涩的名词,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但要想培养孩子的大脑和专注力,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很重要,所以请努力尝试着读下去。

六个部位针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如下处理:图3 大脑内的信息路径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表层。这里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空间中枢”等,这些中枢发挥着认知外界输入的信息的功能。

由眼、耳、皮肤等五种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先经神经细胞认知之后被输送至“③前额叶皮层”的信息,另一部分是先被输送至大脑深层,再经“②A10神经系统”后到达“③前额叶皮层”的信息。②A10神经系统

这里聚集着掌管大脑情感、情绪功能的几个部分。其中,有掌管好恶的“侧坐核”、分辨危机感的“扁桃核”、控制有趣与否等情绪的“尾状核”,以及控制欲望与干劲的“视床下部”。

A10神经系统的作用是给信息贴上各种情感、情绪标签。一旦在这里被贴上“喜爱”“有趣”等积极情绪标签,其后大脑运行会更高效。反之,如果被贴上“讨厌”“无聊”等消极情绪标签,则会在接下来的“前额叶”部分被处理为“可遗忘的信息”。③前额叶皮层

这里是大脑理解、判断信息的场所。请把这一部分理解为与“理解力”“判断力”有关的区域。

我们以前学过的东西、经历的事物等全部以“信息编码”的符号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前额叶皮层将这些编码信息与新输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之后,能够瞬间进行判断与识别——“这个对”“这个不对”“虽然有点相似,但还是稍有不同”等。

如前所述,在A10神经系统中被贴以消极情绪标签的信息,在此处被判断为“无所谓的信息”“可遗忘的信息”。因此,这些信息也不会被进一步理解,它们被排除在“思考”“记忆”这些大脑功能之外。④报偿性神经系统

在“②A10神经系统”中被贴以“喜爱”“有趣”等积极标签的信息,在“③前额叶皮层”进一步得到理解、判断,然后被传送至报偿性神经系统。

报偿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对自我给予褒奖,借此孕生出愉悦的情绪。简单说来,它是创造“干劲”“欲望”的场所。

对大脑而言,褒奖就是独立完成某事后那种喜悦、愉快的情绪。所以“自己主动去做某事并取得成功”能够有效地激活报偿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旦报偿性神经群判断出“哦,这个信息可以获得褒奖!”,它就会激励其他脑细胞:“要好好工作哦!”它是大脑之中最具煽动性的角色,通过它的激励,大脑细胞便会作出回应并开始工作,产生干劲和欲望。⑤纹状体、基底核、视床

这部分与“②A10神经系统”“④报偿性神经系统”相连接,可以理解为信息的“中转站”。

这部分通过各种功能判断哪些信息可以优先通过,是信息在大脑中循环的中转站,还可以向掌管运动的区域传递信息,来调整姿势和运动。⑥海马回、脑缘(大脑边缘)

海马回是与记忆有深刻关联的区域,想必大家都听过很多次。这个区域是短期记忆的保管仓库。

尽管如此,这些信息终究还是短期记忆,若不使用便会被束之高阁,直至抛之脑后。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临阵磨枪式的学习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要想使信息成为牢固的记忆,就需要反复学习、思考、实践。核心是“动态中枢核心”

我将大脑的区域②~⑥命名为“动态中枢核心”。具有不同功能和作用的各个部分联合为一个整体,组成了一个“脑中枢联军”,从而孕生出非常复杂而高级的脑功能。

在培养孩子的大脑或帮助孩子打好专注力的基础时,尤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②A10神经系统”“④报偿性神经系统”“③前额叶皮质”这三个区域的功能。其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

理解该特性之后,就能在育儿过程中分清哪些是培养孩子的大脑所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或不可取的。“大脑的本能”产生行为与思想大脑与生俱来的三种本能

在育脑和夯实专注力基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大脑的本能”。

大脑共有七种本能。

首先,大脑具有三种与生俱来的基本本能,即“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

这三种本能都产生于大脑神经细胞。我们可以将这三种本能理解为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本能:生命体要决心活下去,就会产生“想要生存”的愿望;要了解生存所必需的信息,就会产生“想要求知”的愿望;要想与周围的细胞相互连接、共同发挥作用,就会有“想要交友”的愿望。

这些都是细胞为了生存而获得的先天本能,所以我们其实都是在无意识地按照这些本能进行思考和行动。大脑后天产生的三种本能

大脑细胞聚集到一起,形成了发挥脑功能的脑组织。后来,大脑又发展出一些支撑脑组织功能的本能,这些本能都是后天产生的。

后天产生的本能包括三种,它们分别是“自卫本能”“统一/一贯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这些后天的本能是为了维护上述“大脑的功能”而产生的。

第一种是“自卫本能”,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保卫自己的本能”。

这种本能根植于先天本能中的“生存本能”,是分辨好恶、安危、有趣与否的A10神经系统功能的基础。

如果父母总是严厉斥责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开始撒一些小谎,这都是“自卫本能”在起作用。

第二种是“统一/一贯性本能”,这种本能倾向于逻辑一致、平衡的事物,也倾向于统一、完整、一以贯之的事物。这种本能形成了理解和判断信息的前额叶皮层功能的基础。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的内心无法平静,我们也会很自然地疏远那些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人。这些感受都是在脱离“统一/一贯性本能”的情况下发生的。

第三种是“自我本能”,这是一种“我想要这么做”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体验自己做成事情的喜悦感和愉悦感的报偿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基础。

自己扣衣服扣子、自己穿鞋等,在大人看来,这些事情由孩子自己完成还有一定困难,孩子却想去做,这都是源自“自我本能”。因此,如果父母跟孩子说“你还做不到”,那么孩子的“自我本能”就会受到抑制,也就剥夺了孩子体会“我能自己做了!”的快乐的权利。调整各个本能之间分歧的“共生本能”

除了三种先天本能和三种后天本能,还有一种“想要存异共生”的“共生本能”。

这种本能产生于动态中枢核心。

动态中枢核心是由多个各具功能和作用的大脑组织共同活动的场所。不同的大脑组织要克服相互之间的差异,进行共同协作,关键是要“接纳差异,共同生活”。可以说,这种功能是为了让各种功能形成一个整体而产生的。

有了“共生本能”,就能够调整三种先天本能和三种后天本能。

根植于大脑细胞的先天本能在无意识领域发挥作用,因此,人无法与之对抗,更不可能进行有意识地控制。而相反,后天本能有时候却很容易被环境和思维所左右。

而且后天本能的作用往往会过度,导致后天本能与先天本能产生分歧和矛盾。

比如,“自卫本能”过度会让人产生“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考虑别人就是自己受损”等想法,就会违背“交友本能”这种先天本能。

再比如,“我一直以来都是按这种方式做的”“我的做法才是对的”等都是“统一/一贯性本能”过度的表现。这就会造成“统一/一贯性本能 ”同“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上述矛盾和分歧使人内心产生迷茫和烦恼,从而影响大脑功能的运转。图4 人的内心来自七种本能大脑更加青睐“积极情绪”

整体而言,大脑比较青睐积极的情绪,因为积极的情绪可以愉悦大脑的本能,活化大脑的功能。

因此,当你觉得“我怎么这么任性!”或者感觉“朋友讨厌我,我好难过”,又或者当你面对那些表现出过多本能的人,你内心会生出“他怎么那么顽固啊!”“我不喜欢他!”等一些消极的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出现矛盾和分歧的时候,大脑会准备好“共生本能”,引导人们这样想:“等一下。这样做会给对方造成什么影响?”“大家幸福才是真的幸福啊!”产生专注力的“基础四要素”能力与情绪密切相关

我想,大家现在对“大脑的运转机制”与“大脑本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人的各种能力都以大脑本能为基础,与情绪形成一体,共同发挥作用。专注力当然也不例外。

我之前提到“专注力就是情绪力”,大脑的本能和动态中枢核心的功能都与“情绪”紧密联系。

换言之,要想让孩子做事情专注力高度集中,在育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情绪。这是一种愉悦“脑本能”的育儿方式。

具体做法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提及,在这里,我想让大家记住产生专注力的“基础四要素”。

①借助本能与生俱来的力量

②活用动态中枢核心

③打破情绪无意识松懈的结构

④练就发挥能力的专注力资质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以上四要素。①借助本能与生俱来的力量

如前所述,与生俱来的本能有“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这三种本能本身就是“情绪”,也有很多情绪由这些本能派生出来。

当你觉得“完不成这件事就活不下去”的时候,你的专注力自然会提高;当你“想变得更聪明”的时候,你就会努力集中精力学习;当你产生“想了解某个事物”的冲动时,你就会集中精力,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些“为了朋友”“为了同伴”“为了团队”以及“为了我自己”的情绪,都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发挥专注力的水平。

这样看来,借助先天本能的力量是形成专注力的第一个关键点。

要想借助先天本能的力量,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能够单纯地努力”。

为此,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坦然面对本能的喜好,不因得失和优劣去判断事物,而只是单纯地为别人或为自己做事情。②活用动态中枢核心

动态中枢核心作为大脑功能的核心,遵循如下模式:积极的情绪可以活跃大脑的各种功能,而活跃的大脑功能也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

其中“A10神经系统”“前额叶皮层”“报偿性神经系统”这三大功能,与强大的“情绪”这一专注力发挥的原动力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中“A10神经系统”与“喜欢”“有趣”“感兴趣”等情绪相联系,“前额叶皮层”产生“明白了”“能理解”等情绪,“报偿性神经系统”产生“想独立完成”的强烈的情绪。

当你觉得某件事有意思的时候,就会产生“想要了解”的想法,理解了之后就会想自己做做看。如果是这些事情,那么,即便父母、老师们不要求你专心去做,你也能专注地做到最后一刻。图5 大脑变聪明的原理

在动态中枢核心里,信息往往要在各个大脑功能之间轮转,经过反反复复地“思考”,才能产生更好、更深的想法。一旦自己理解了之后想自己做做看,就会产生“想深化思维”“想拥有更正确的思维”等想法,这也是人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和运动的原因。

四种情绪与各个大脑本能相互联系。“喜欢”“感兴趣”与“自卫本能”相联系,“想理解”“想做正确判断”与“统一/一贯性本能”相联系,“想要独立完成”与“自我本能”相联系。

动态中枢核心的“思维方式”产生“想深化思维”“想拥有更正确的思维”的想法,这与“想与大家一起共事”的“共生本能”相联系。

因此,与其一个人独立去做,莫不如同伙伴、朋友们一面切磋一面做,这样更能提高专注力。无论是玩耍,还是学习,抑或是运动,“跟别人一起去做”已经成为培养专注力的一个条件。

总之,动态中枢核心的功能中产生“喜欢”“感兴趣”,“想理解”“想做正确判断”,“想自己独立完成”,“想深入思考”“想拥有正确的思维”这四种情绪,它们之间相互协作、全速运转。这就是产生专注力的第二个关键点。

值得一提的是,“想独立完成”这一源自“自我本能”的情绪,是孩子将来发挥100分专注力的“秘诀”。“想独立完成”的情绪越高涨,孩子越能抱着一种使命感去做,也就能够做到“全力以赴”。“全力以赴”的能力在发挥专注力优势方面不可或缺。

在活跃于国际体坛的运动员中,那些真正强大的选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掉以轻心。内村航平是一位获得过伦敦奥运会金牌的体操选手,众所周知,他平时的训练内容与真正比赛的内容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受伤,奥运选手们会调整训练强度。可是内村航平却不论正赛或练习,都是全力以赴。

他接受采访被问及“您为何如此热爱体操?”时,回答说:“体操是我的使命。”

听到他的回答,我再次切身体会到内村航平实力强大的原因了。

内村航平这种敢说出“体操是我的使命”的崇高境界,保证了他在正赛中高度集中的专注力。③打破情绪无意识松懈的结构

专注力就是情绪力。因此,专注力中断或是减弱就表示情绪有些低落。

而且人体存在一种结构,那就是人们会无意识地降低专注力。由于是无意识所为,我们对自己的专注力下降并没有实际的觉察。

比如,当你观看棒球比赛的时候,你发现投手一直保持着“无安打无得分”的良好投球状态,尽管他一直采取强硬的进攻,但是从游击手失误开始,他投出的球就逐渐能被对方打到了。

人们作为旁观者会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投得跟刚才一样好,可为什么会被打到呢?”然而,现象背后是有充分理由的:正是因为投手的情绪变化,才改变了比赛的走向。

投手的情绪因游击手失误而受到影响,他这时会想:“哎呀,糟了!”“都怪那家伙!”他的情绪开始无意识地松懈,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专注力已经分散了,而专注力的分散改变了比赛的走向。

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无意识情绪松懈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五点是专注力的大敌。

ž说否定的话语,比如“啊,这不可能!”“糟糕!”“做不到!”

ž沮丧地说:“到此结束了,已经不行了。”

ž想着“还是做得稳一点吧”,然后采取一些保守的策略。

ž意识到剩余部分:“只剩下……就结束了。”

ž担心“失败的话,就麻烦了!”或是幻想“对手能不能败给我们啊?”

如果这么做,本能就会起到负面作用,情绪也会无意识地悄然改变,出现专注力松懈的现象。

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上述五种情况习惯成自然,那么孩子的专注力就很难持续。重要的是,不要让它们变成你的习惯。

想让孩子发挥专注力的优势,就要牢记这个关键点:必须打破无意识松懈专注力的结构。④练就发挥能力的专注力资质

实际上,能否拿出专注力、是否具有专注力跟一个人的资质有很大关系。有专注力的资质的孩子,即使不去刻意“集中精力”,他们在需要的场合还是能自然地集中精力。

我这么说的话,似乎有的人会无力地说道:“资质这东西是天生的吧?我家孩子可做不到啊!”请注意,切不可贸然误判。

专注力的资质并不是天生的。有证据显示,没有任何一个0岁的孩子具备惊人的专注力。

专注力的资质是由父母、老师们不断培养、锻炼出来的。专注力也是能力之一,是可以充分进行锻炼的。

而且,培养专注力资质的方法在提高脑力方面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你梳理一下专注力的本质,你会发现它的本质就是让“喜欢”“感兴趣”,“想理解”“想做正确判断”,“想独立完成”,“想深入思考”“想拥有正确的思维”这四种情绪要素全速运转起来,让大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因此,培养专注力意味着提高脑力,它还影响着人们能否发挥好包括专注力在内的各种才能的问题。献给那些不断提高专注力的孩子们孩子也在为精力不集中而烦恼吗?

在以上部分,我带着大家深入理解了大脑的结构,同时也阐释了专注力的内涵。

我想,大家现在应该能够明白,人们常说的“要集中精力!”“没有专注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注力”。

我们希望孩子掌握的专注力,是一种决心坚持到底、不计得失、竭尽全力的能力。

这样一来,就非常需要“情绪力”这种以大脑本能和功能为基础的能力。

具体说来,就是四种“情绪”与四种本能的组合。“喜欢”“感兴趣”+“自卫本能”“想理解”“想做正确判断”+“统一/一贯性本能”“想独立完成”+“自我本能”“想深入思考”“想拥有正确的思维”+“共生本能”

要想发挥这四种“情绪力”有四个关键点:

①借助本能与生俱来的力量;

②活用动态中枢核心;

③打破情绪无意识松懈的结构;

④练就发挥能力的专注力资质。

如此看来,专注力这种才能必须集结各种能力才会提高,不然就很难发挥。

对妈妈们而言,在所有的育儿烦恼中,孩子专注力涣散的问题是排名较为靠前的。如果妈妈们不在这方面加以培养的话,孩子就无法掌握。因此,专注力的培养取决于妈妈。

但与此同时,在专注力涣散的问题上,孩子们其实比父母更烦恼。我曾经向一位认识的小学生问道:“你现在有什么烦恼吗?”他给我的答案是:“嗯,精力不集中。”我觉得这也是很有可能的。

如今的孩子们成长在绩效主义社会之中。绩效主义强调高效做事,并且认为这样比较有利。久而久之,孩子心中就形成了一种共通的观念:“不要做无用功”“讨厌损失”。

当“以得失论成功”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共识,不计得失、竭尽全力地集中“专注力”可谓一大难事。父母逼迫孩子做这一大难事的结果,就是孩子说自己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在孩子们看来,“专注力涣散”也是他们的众多烦恼之一。

孩子们没有专注力,错不在孩子,而是社会环境使然。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而是一味地按照妈妈的标准去育儿,那么家长们只会徒增“为什么不做?”“不善始善终该如何是好?”等烦恼。从培养专注力资质开始

专注力与大脑本能紧密联系。专注力利用了本能,因此,它是属于无意识领域的才能。

所以,无论嘴上如何说要集中精力都是徒劳无功的。要解决这一困扰父母与孩子的难题,必须要从培养专注力资质开始。

这时,父母要珍视“共同成长”的心态。“有了这个孩子,我也能成长”,当父母抱着这样的想法跟孩子相处时,就能创造专注力产生的契机。

当资质慢慢显现,你有时会发现,“我本来觉得不可能做到,不知道怎么就做到了”。当然,有了这样的榜样,孩子也不会半途而废,他也会努力坚持做到最后。

有一点需要大家牢记于心:专注力水平确实可以提高。

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是100分的专注力。

即便现在只有30分的专注力,当你集中精力去做各种事情时,你的专注力水平也会逐渐提高,朝着100分的水平进步,我觉得这样是没问题的。一边做一边提高,循序渐进。我希望大家能重视这种专注力的提高方式。练习:专注力资质检测

您的孩子专注力资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您可以做一做这个《专注力资质检测》,以作参考。

在当前阶段,即便您的孩子分数不是很高,也不要因此沮丧、气馁。因为专注力是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提高的。只要稍微调整一下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就可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脑力,其也会逐渐地发挥出惊人的潜能。专注力资质检测

○:总是如此(0分)△:有时如此(5分)×:从不如此(10分)得分结果

0-49分 有些遗憾。父母要想孩子专注力提高,需要改变跟孩子的相处方式。

50-79分 再加把劲。父母需要进一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资质。

80-100分 专注力在不断提高。第2章10岁前的养育方式影响专注力的发展提高专注力有什么好处?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最后

人的专注力很容易分散,难以集中于一点。我们完成任务的时候,容易半途而废,也经常打马虎眼。因为情绪变化而没能坚持到底,导致学习、体育都很糟糕的状况,在专注力涣散的孩子中比比皆是。

可以说,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摆脱上述困境。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最后。

大脑的报偿性神经系统的“体验成功喜悦功能”发挥作用,孩子为获得褒奖,又会全力投入下一项任务中,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培养起强大的做事能力。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运动,一点一滴地积蓄发挥才能的潜力。

不仅如此,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当他们要在社会上做出一番成就、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工作时,这种坚持不懈的能力的重要性就会愈加凸显。

报偿性神经系统功能比较好的人,能够主动做事,并从中学到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他的人生一定会非常丰富。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强大的人

大家都知道,注意力集中的话,在真正的竞争中就会变得强大。

但是如果不能真正做到集中精力的话,不可能变成真正的强者。

我想很多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参加考试或重要比赛的时候,状态怎么都调整不好,最后惨败了。原因之一在于平时就没有全力以赴的习惯。“差不多了,基本完成了。”当这种心态习惯成自然,在真正需要发挥实力的时候,状态就会不稳定。练习的时候不是很投入,认为“等我正式比赛时就会很强大”的人,专注力是不可能高度集中的。

正式比赛时能发挥强大实力的人,不会因为调整不好状态,而落入惨败的境地。因为他平时都在全力以赴。

上一章提到的体操选手内村航平,还有游泳选手北岛康介均是这样的人。他们在正式比赛中能够高水准地发挥,就是因为他们练习的时候也从不松懈,总是竭尽全力地去对待。

在游泳比赛或是花样游泳中达到一流水平的选手们会说:“正式比赛的时候,水面闪闪发光,特别有吸引力,我们游的时候感觉跟水融为一体了。”他们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注意力集中到如此程度,说明他们无论练习还是比赛的时候,都是全力以赴投入其中的。

提升专注力的资质,总是需要“全力以赴的能力”。

这样一来,考试、重要的比赛的时候,人们就能不被环境或各种状况所左右,从而发挥出真正的实力了。

在正式比赛中,运动员会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比赛。不过,他们的专注能力不会就此止步,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仅有把事情做到底的能力,也有把事情做成功的能力。

即便是大家一起做事或是组队比赛,当大家遇到瓶颈做不下去的时候,或是陷入危机的时候,抑或是当同伴面露怯色打退堂鼓的时候,这个孩子还能一个人发挥出惊人的能力,说明这个孩子专注力很集中。这种情况下,他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在同伴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经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之后,他的专注力也进一步提高,周围逐渐就会有人说“有这个家伙在,我们就能发挥实力”,魅力就是这样产生的。

听到“魅力”这个词,大家可能会勾勒出一个人的形象,才华过人、有灵性、很吸引人。我所认为的“魅力”的条件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是自己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成。而对于这一点,专注力高度集中的人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父母从小就努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资质,将来很可能会有人评价他们的孩子有魅力,“只要有他在,就没问题”。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认真思考的人

有一种说法叫作“忘我的境界”,如果换个说法,就是“专注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当你专注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周围的杂音、景致和自己的杂念都会消失不见,甚至别人跟你打招呼你也不会注意到。

这个状态也叫作“入境”。顺便再说一下刚才提到的一流选手的话,他们所说的“正式比赛的时候,水面闪闪发光,特别有吸引力,我们游的时候感觉跟水融为一体了”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入境”的状态。“入境”的时候,大脑内部发生了什么呢?信息在大脑动态中枢核心里四处游走,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也就是充分发挥思考能力的状态。

大脑的动态中枢核心也会进行反复思考,这是它的一个功能。即便是只思考过一遍的事情也可能被重新思考好多遍:“哎呀,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虽然这么思考过了,可到底这样行不行啊?”

因此,专注力能够集中的孩子能够成为认真思考的人,同时反复思考也能收获更高的思考能力,提升思考内容的水平。

这样一来,提升专注力就能提高孩子的能力,拓宽孩子发展的出路,发挥孩子更大的潜力。

接下来我将说明专注力资质的培养方法。如何在10岁之前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资质让孩子用“心”去做

专注力也是一种才能,开启这一才能的必要条件就是“用心去做”。“用心去做”简单而言就是“不马马虎虎地做”“拿出下决心做成的态度去做”。这是激发孩子专注力才能的最重要的起点。

为此,父母必须重视:育儿需要符合序章中所提到的“大脑发展阶段”。

如果无视这一点,一心只想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脑力是基础,脑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作为专注力基础的各种情绪,如“感兴趣”“觉得有趣”“想要了解”“想做正确判断”“想要独立完成”等才会出现。大脑才会发展成“文武双全脑”,在学习、运动方面都能发挥百分百的才能,同时也能高度集中精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