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5 14:31:12

点击下载

作者:王擎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融市场学

金融市场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金融市场学作者:王擎排版:aw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ISBN:9787811388787本书由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枢纽,是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实现的具体场所,是金融核心作用发挥所依托的载体和所凭借的手段。金融市场学是研究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金融市场的工具以及各种运行机制。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在内的几乎覆盖所有金融领域的范围。金融市场学作为金融专业的主干核心课,以及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对于培养高层次金融创新人才、综合型人才,帮助他们掌握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至关重要。

本教材一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概述,其余章节分别按产品进行编排介绍,具体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全书的基本架构和内容的安排,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注重对金融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介绍。金融市场中涉及到的子市场比较多,全书以金融产品为核心,从金融产品的产生、交易、定价等方面来介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运行特点,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介绍。(2)注重全面性与综合性。本书涉及了几乎所有重要金融市场,介绍了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主体行为,在力求全面和详细的同时,注重了概念、理论等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希望使读者可以对整个金融市场有更综合性的认识。(3)注重介绍各大市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并尽量采用近期的案例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对各大金融市场的组成、工具及各种运行机制有更形象的把握。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在不断持续,在学习金融市场理论的同时,必须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4)注重金融投资运用技能的介绍。金融市场学归根结底是一门运用性较强的学科,本教材注重介绍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和定价规律,使读者既能从定性方面分析产品的特性,也能从定量方面分析价格的变动。

为方便教学和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每章前都给出了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重点难点,每章后面还给出了相应的本章小结、重要概念提示和复习思考题。本教材主要针对成人教育金融、经济专业学生编著而成,当然也可作为广大已经从事和准备从事经济金融工作的人士补充提高知识之读物。

参与教材编写的有范文婷、刘莹娟、罗永琳、王俊和孙琨,最后由王擎统撰。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和教材,主要的参考资料都列在书后,在此向有关作者致谢。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也注意吸收了国内外金融市场上一些新的发展动态,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书中难免挂一漏万。另外,由于时间较匆忙,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也欢迎各位专家和读者指正。王擎2010年5月第一章金融市场概述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学习目标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分类、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完成本章的学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金融市场的内涵;

2.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进行比较分析;

3.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方法;

4.熟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5.阐述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6.分析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金融市场的内涵及构成

2.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各具体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3.从整个经济运行角度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金融市场概念(一)金融市场的内涵

企业、居民和政府参与经济活动通常需要筹集资金。举例来说,某家庭需要50万元人民币购置房产,而他们现在的储蓄只有20万元,要怎样他们才能筹集到还需要的30万呢?甲汽车公司发现乙地有良好的汽车市场决定在乙地投资20亿建立一个汽车基地,但公司一下子又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样,公司就必须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这笔资金。某市政府需要20亿人民币投资修建地铁。国家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如三峡工程但自己不足,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

另一方面,有些居民或企业的收入大于目前的支出,这样就产生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如某电力公司拥有1000万的超额资金;某人一年有50万元的固定收入,但他一年的支出只有15万。他们很希望能够进行投资,以使资金增值而不是白白放在那里。这些也都需要金融市场来解决。

金融市场就是把需要筹款的居民和企业同有多余资金需要投资的居民和企业联系起来。它是在金融工具演变成金融产品之后,建立在金融产品买卖基础上的融资场所、融资机制和多种金融活动的综合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交易把资金在当前和未来之间进行分配。其参与者包括:个人(家庭)、非金融企业、政府、中央银行、各类商业性金融机构等。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如果要给金融市场一个通用的、具有广泛意义的概念,那就是金融商品买卖的场所。对此应当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同质的金融产品,即货币以及比较容易转化为货币的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等。其次,金融市场的参与双方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前者有盈余的资金而后者资金不足。交易双方不再是像现货交易一样的单纯买卖关系,而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一定时期内对资金使用权的有偿转让。第三,金融市场不受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的限制。随着现代通信手段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借助于无形市场,在瞬间便可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金融市场是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和外汇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另外,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或其他市场一样,还是供求双方讨价还价并最终确定金融工具价格的地方。因此,金融市场不仅是交易的场所和机制,也是确定金融工具价格的场所和机制。(二)金融市场的融资机制

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

1.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资金的最终供求双方直接见面,不通过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资金盈余单位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赤字单位发行的直接证券来完成资金的融通,其所买卖的直接证券包括非金融机构、政府、工商企业或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公债、国库券、债券、股票、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各种形式的票据。直接融资的过程就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直接协议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直接证券的过程。

直接融资具有以下作用:(1)扩大社会资金的活动范围,通过利益机制的诱导,把资金用于效益较高的投资项目。

盈余单位选择直接融资形式转移“盈余”,是为了谋求较高的收益。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风险较大,收益较高。因此,直接融资对于倾向于冒风险的投资者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企业选择直接融资,是为了在银行贷款之外另寻资金来源,以求更为自由地营运资金,打破资金的垄断。为保证自己的盈利水平和偿付融出资金者的收益,企业对其投资决策,做出充分的估计。只有那些投资效益好,收益率高的企业才倾向于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而那些投资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则往往不能够通过直接融资来解决资金困难。(2)通过直接融资筹集的自己期限长,稳定性高,便于融资者的长期使用。

直接融资筹集的资金统筹是长期的,且期限固定,不能提前支取,这样避免了资金流动的随意性,使资金运用相对稳定可靠。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因为资金供求间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将债务人的资金使用状况与债权人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债权人会特别关注和支持或监督债务人的经营活动,债务人面对直接的债权人有很大的压力和约束力,这就会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但直接融资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所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多;(2)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制约;(3)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2.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最终的资金供给方面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的资金需求方融出资金的过程。资金供给方将多余资金先提供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这些金融中介机构将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方。在这种方式下,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发行间接证券来从资金供给方融入资金,再通过购买资金需求方发行的证券来提供资金。从当资金融通中介的及内容机构可以使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和互助基金等,其发行的间接证券包括银行券、银行票据、可转让存单、人寿保险、金融债券和各种借据等金融证券。

间接融资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融资风险。

市场经济中的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资金供给方将手中的“盈余”借给他人使用所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可以减少风险,但由于每个资金供给方的“盈余”是有限的,所能购买的直接证券种类也是有限的。一般而言,盈余越少,通过金融市场分散投资、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却可以把千家万户的“盈余”集中起来,投资于不同性质的金融证券,将风险减至最低。

分散投资之所以能过减少风险,在于影响各种证券收益的因素不同。某一因素会使甲证券价格下跌,却不一定使乙证券的价格也下跌。比如,石油降价会使石油生产企业的收益减少,但石油消费企业的收益却会因此而增加。假如一种证券价格的下跌恰好被另一种证券价格的上升所抵消,即两种证券收益变化具有完全负相关的关系,那么,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可把金融投资的风险降到最小,所以投资于不同证券,可以减少总投资的风险。集中的资金越多,投资越分散,则总投资的风险就越小。所以,既是金融市场非常发达,以保证本金安全为首要目标的书储蓄者,仍倾向于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2)降低融资成本

融通资金要花一定的费用。第一,对借款人作资信调查和研究分析市场动向,搜集这些信息情报、取得相应的专业化知识都要付出时间和费用。第二,购买持有和销售证券需要相当的费用,即通常所说的交易佣金、经纪人的佣金和买卖证券的其他费用,按百分比计算与交易的金额成反比变化。第三,资金分散投资需要较高的费用,投资于多种证券能够减少总的风险,但如果资金有限而购买多种证券,支付的交易费用却很高。第四,为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需要较多的费用,任何人都需要一定的流动资产以备不测之用。比如,持有本金无收益,购买短期证券,收益较低;而购买长期证券,则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交易费用。

利用金融机构,通过间接融资,可以汇聚小额资金,无论在上述哪一个方面,都能获得专业化和规模经营所带来的节约,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融资成本。

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有两点:(1)割断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降低了对筹资者的压力;(2)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在金融发展的历史上,直接融资活动先于间接融资活动出现,间接融资是在直接融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间接融资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行发展,相互促进。它们在充分发挥自身优点的同时,也相互弥补了各自的局限。因此,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必须给予同样的关注和重视。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在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交易的对象、方式、条件、期限等等都不尽相同。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金融市场,需要对之加以分类。

1.按交易期限划分

按偿还期的长短,金融市场可分为交易短期金融工具的货币市场(Money Market)和交易长期金融资产的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一般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比如短期存单、票据、货币头寸和国库券等。其资金主要用于短期周转,解决市场主体的临时性、短期性资金需求。这类金融工具偿还期限短,流动性较高,风险较小,通常在流通领域起到货币的作用,故而被称作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是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场所,一般融资的期限在一年以上,长的可达数十年,比如长期债券、股票、长期借贷等。长期资金多用于企业的创立、设备的更新以及战略性的投资等,政府的中长期公债则用于大型基础性的投资以及其他的经济建设项目。这类资产的偿还期限长,流动性较低,因而风险较大,但可以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

2.按交易中介划分

按金融交易中中介商的作用为依据,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给者直接向资金需求者进行融资的市场。最有代表性的直接融资方式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方式进行的融资。

间接金融市场是指以银行等信用中介金融机构为媒介,来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例如存贷款市场。在间接金融市场上,资金所有者将资金贷放给银行等信用中介,再由信用中介机构转贷给资金需求者。不论这笔资金最后归谁使用,资金所有者的债权都只是针对信用中介机构而言,对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不具任何权利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而在中介机构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在直接金融市场通常也有中介机构的介入,但这时这些机构并不是资金的中介,而多数充当信息中介和服务中介。

3.按交割方式划分

按照金融交易中交割的方式和时间为依据,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双方必须在成交后的若干个交易日(通常是两天)以内办理交割,钱货两清。

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达成后并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在合同合约规定的一定时间以后才履行交割。交割时,不论市场价格变化如何,都必须按照成交时的协定价格进行。

4.按交易程序划分

按照交易的程序为依据,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场,是投资银行等证券经营者承销政府和公司新发行证券的市场,是证券或票据等金融工具最初产生的市场。证券的发行是证券买卖、流通的前提。证券发行者与证券投资者的数量多少,是决定一级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

流通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是各种证券和金融工具流通和转让的市场。金融资产的持有者需要资金时,可在二级市场出售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将其变现。想要进行投资却并未进入一级市场的,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金融资产。二级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使得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在一级市场上实现的,但由于只有二级市场才赋予金融资产以流动性,故二级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也是衡量金融市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5.按交易的标的物划分

以金融交易的标的物,即金融资产的种类为依据,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等。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可以证明股东在公司中拥有权益的一种股权凭证,是一种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收益的有价证券,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金融商品或金融工具。股票的发行和流通,构成了股票市场。

债券是一种载明期限、利率的债务契约凭证。按其期限,债券可划分为一年期以内和一年期以上两大类,前者可统称为短期债券,后者可称为长期债券。

外汇是专门买卖外汇的场所,从事各种外币或以外币计价的票据及有价证券的交易。外汇市场实际上是由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和客户组成的外汇经营网络以及由他们形成的外汇买卖关系的总和。

黄金是专门集中进行黄金等贵金属买卖的交易场所。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的非货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黄金作为国际储备工具之一,在国际结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黄金市场依然被视为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

保险市场从事因意外灾害事故所造成的财产和人身损失的补偿,它以保险单和年金单的发行和转让为交易对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金融市场。

此外还有租赁市场、典当市场、抵押市场等等。

6.按交易场地划分

按有无固定交易场地为依据,金融市场可划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具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一般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固定的交易场所。而无形市场则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总称,本身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场的含义在这里仅仅体现出“交易”的含义。无形市场上的交易一般通过现代电讯工具在各金融机构、证券商和投资者之间进行。它是一个无形的网络,金融资产可以在其中迅速转移。在当代世界,大部分的金融交易均在无形市场上完成。

7.按金融市场作用的范围划分

按金融的融资地域和交易双方的地理距离为依据,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交易的作用范围仅限于一国之内的市场,它除了包括全国性的以本币计值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之外,实际上还包括了一国范围以内的地方性金融市场或区域性金融市场。国际性金融市场是指各种国际金融交易的场所,大多数都没有固定的交易地点,属于无形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由众多经营国际货币金融业务的机构参与,这些机构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方式,进行各种跨越国境的金融交易。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金融市场,它是非居民之间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它往往不受市场所在国法规管辖,并可享受税收优惠,资金出入境自由。这一市场的出现,缩小了国际金融市场之间时空上的距离,大大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但也有可能对有关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

一、金融市场的主体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在于将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因此对金融市场而言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就是金融市场的主体,即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双方。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由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四大部门构成,它们是市场上资金的供应者和需求者。

1.居民

金融市场上绝大多数自己来源于居民的储蓄。居民的收入在扣除消费以后出现结余,便形成储蓄。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及谋利,居民储蓄大部分不会表现为现金方式,而会选择合适的金融资产投资。他们或直接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或通过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间接为金融市场供应资金。居民作为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其一,它是金融市场资金的净供给者。在金融市场上,居民几乎总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即以购买金融商品的方式向市场贷出资金。其二,居民从事金融商品买卖活动的动机完全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风险性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其目的是获取盈利。

2.非金融企业

非金融企业是金融市场上首要的、大宗的资金需求者,同时也是资金供给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时会出现暂时不用的流动资金和后备基金,提留折旧和盈利也会形成暂时储蓄,这部分资金进入金融市场进行证券投资,形成资金的供给。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决定了这些闲置资金大都属于更换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支付准备,可能随时加以动用,当企业生产支出需要,这些资金当退出金融市场。因而,企业在暂时运用闲置资金时,主要是购买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短期证券,即成为货币市场的临时资金供应者。同向市场提供的资金数量相比较,企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的资金数量大得多,企业在创业或扩大生产规模时所需的长期资金,主要是通过在市场出售股票、债券筹集;而营运过程中所需短期流动资金在难以从银行贷款得到满足时,也大都通过向市场出售商业票据融入。所以,非金融企业是市场的资金净借入者,以资金需求者的身份活跃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3.政府

政府作为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充当着双重角色。其一是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和供应者,其二是作为市场活跃的调节者。政府为弥补财政收支赤字,或为了某些特定项目的公共工程筹集建设资金,会充分利用政府良好的信用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与非金融企业的情况相似,政府通常大都居于净借款人的地位。政府部门也会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其途径之一是对原有负债的偿还,偿还债务的资金很大部分会被重新投入金融市场。当财政的收入超过支出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对负债的提前偿还。另一个提供资金的途径则表现为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市场出现干预和调节,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商品交易,其目的是实施货币政策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而非筹集资金或谋取收益。

4.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直接开展金融业务的市场主体,也是金融市场上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它们对金融活动的参与,决定了它们既是资金的需求者,也是资金的供应者。一般来讲,金融机构可以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前者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后者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中介机构的作用,它们通过开展金融业务,不断将社会闲置资金汇集起来,转换为生产所需资金,因此,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的运行中起着核心作用。

二、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融通和转移,是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金融工具实际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契约,它明确规定了融资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代表着一定的资金融通关系。一种金融工具,对于发行人来讲,一般代表对他人的债务,通过发行金融工具达到融进资金的目的;而对于工具的持有人来说则是一种金融资产,以融出资金为代价获得一定的收益。不同的金融工具,反映着不同的融资关系和性质,适应不同的融资需要。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同时不断将储蓄引导向投资。

1.金融工具的种类

按融资关系的不同,金融工具可分为股权类和债权类两类工具。前者以股票为代表,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购买者通过持有股票而成为公司的股东并拥有公司所有权。后者以各种债券和其他票据为代表,债券发行人和债券持有人之间构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通过债券筹资金并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务责任,而购买者通过持有债券,拥有了对发行公司的债权。

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划分,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基础金融工具根据融资期限的长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前者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短期政府债券、回购协议等;后者包括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外汇、基金、债券、股票等基础金融资产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包括远期、互换、期货、期权等品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国际化与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环境,汇率与利率的剧烈波动,产生了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巨大需求,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它们主要用于分散和转移由于基础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价格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获得了爆炸性发展,与基础金融工具一样成为当今金融市场极为活跃的交易品种。

2.金融工具的性质

金融工具种类繁多,各具特点,能满足不同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要求。但任何金融工具都具有以下基本性质,即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及收益性。(1)期限性

期限性是指债务人在必须偿还债务前所剩余的时间期限。除了股票以外、几乎所有金融工具都具有明确的到期日和偿还期。金融工具的偿还期有两种理解,一是指金融工具从发行到应予以偿还之间的全部期限。期限在票面标明,这是金融工具自身所具有的性质,通常称为绝对偿还期。它有两种极端,一类是偿还期限无限,如股票,永远不偿还本金,只是定期获得股利;另一类是偿还期为零,如即期金融工具,见票即付款。二是指证券自持有到债务人必须偿还前所剩余的时间,称为相对偿还期。一般而言,证券发行者所关心的是绝对偿还期,这决定其资金利用的期限和成本;而证券购买人关心的则是相对偿还期,这决定其让渡资金的时间长短和风险程度。证券偿还期越长,债务人可使用资金的时间越长、越稳定,但同时也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对于债权人而言则意味着持有证券的风险更大。(2)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短时期内变现而不受损失的能力。人们在持有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的同时,将货币资金让渡出去,从而失去即时支付能力,如果产生交易需要,则必须依赖金融资产的变现来保证支付,这就要求金融工具能以较高的价格迅速转让出去;有的虽然能够转让出去,但要以较大的价格损失为代价;有的金融工具的转让则很困难。我们一般用金融工具的交易成本来衡量流动性的强弱,具体包括交易时间、佣金费用及价差等内容。交易成本越低,则流动性越强。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证券发行人的资信等级成正比,发行者的信用越高,表明证券的可靠程度越高,越容易为投资者所接受,其流动性自然较高。此外,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级市场的成熟程度,一个交易活跃、制度健全、设施先进的流通市场,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外部提供金融工具的流动性。(3)风险性

风险性是指投资证券达不到预期收益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买卖金融工具的实质是货币资金的让渡,对于投资者而言是用现在的货币资金和未来的货币资金进行交换,而未来能够获得的货币资金时不确定的,也就产生了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风险。因此,风险的存在是所有金融工具的基本属性。金融工具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部分。系统性风险是指某种因素对市场上所有金融工具都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无法分散和规避,如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是指某种因素对部分金融工具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和多样化选择予以规避,如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一般来讲,金融工具的风险性与偿还期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与债务人的信用能力成正比。(4)收益性

收益性是指投资者因转让资金所有权或使用权、持有金融工具而相应获得回报。金融资产不同,其收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主要包括定期支付的利息、股利,称为当期收益或基本收益;以及价格变动产生的价差收益,称为资本增值或资本利得。金融工具的收益性与偿还期、风险性、流动性存在着密切关系。偿还时间越长,表明资金让渡时间越久,资金时间价值越大,所获收益就越高。偿还期越长,收益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多,发生逾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持有者当然要求较高的风险报酬。流动性越强,人们的接受意愿越强,金融工具可以在较高价格即支付较少收益的情况下转让出去;反之,则必须提高金融工具的收益能力以作为牺牲流动性的补偿才能使人们愿意接受。风险性与收益性存在正向关系,因为人们总是力图回避风险,风险较大的金融工具必须以支付较高的风险预期报酬为条件,吸引购买者。所以一般而言,金融工具的收益性与偿还期、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

三、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是指为资金融通提供媒介服务的专业性机构或取得专业资格的自然人。金融中介在市场上发挥着媒介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构造和维持市场运行等作用。

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中介通过直接开展金融业务来媒介资金融通,如短期融资公司、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等;广义的金融中介还包括一些服务于资金融通活动的专业机构,如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等。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狭义的金融中介机构。

1.短期融资公司

短期融资公司是货币市场上从事短期金融交易的中介机构,在货币市场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期融资公司的业务通常包括:①同业拆借资金交易。短期融资公司从事同业拆借资金交易业务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担任无担保得资金拆借中介,短期融资公司在资金拆借双方的交易过程中充当单纯的中介人,它不承担融资风险,只是媒介交易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另一种是担任有担保的超短期资金拆借中介,短期融资公司通常采取买断的方式,分别与贷方金融机构或借方金融机构进行直接交易,从中获取利差收益。②票据买卖交易。短期融资公司通过不断向金融机构买进和卖出各种优良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调剂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余缺。③短期的政府债券交易。短期融资公司通常允许经营短期政府债券,作为政府债券发行的中介人,向政府承购债券,再转让给金融机构及大的机构投资者。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短期融资公司现在货币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受货币市场欠发达的局限,货币市场的中介机构也很不发达。

2.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中介机构,专门从事证券经营业务。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种类很广泛,从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到所有的资本市场业务,都属于投资银行的经营范围。具体来讲,投资银行从事的主要业务有:证券承销、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兼并收购、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投资咨询服务等业务。在不同国家,投资银行的表现形式不同,我国的投资银行以证券公司为主体。

代理证券发行、代理证券交易以及自营证券,是投资银行的传统经营业务。在发行市场上,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确定筹资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和推销证券;在交易市场上,投资银行作为经纪人,传递投资者的交易指令代理买卖;自营买卖则是投资银行以自有资金参与证券市场交易,从证券买卖价差中赚取利润,同时承担交易价格风险。

兼并与收购是投资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收益较高的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兼并浪潮的高涨,证券市场上的并购行为日益频繁,投资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多地涉入企业的并购活动。因为企业并购涉及交易金额巨大,市场价值评估难度较高,交易过程复杂多样,要求专业性中介机构介入。投资银行利用其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为收购公司或被收购够公司寻找交易对手、策划收购方案、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并购的效率。

资产管理业务也是今年来投资银行发展非常迅速的业务之一。随着金融市场上交易产品的增多以及投资者参与金融交易积极性的增强,投资银行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为投资者提供理财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甚至设计出许多细分化、精细化和量身定做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是投资银行的新型引申业务,创新一直是投资银行竞争力的核心,竞争的日益激烈改变了客户与投资银行之间稳定的紧密联系的状况,为了吸引客户,投资银行只有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品种,才能保持对客户的吸引力,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研究及咨询服务时投资银行的技术核心。投资银行一般设有研究部门,通过搜集、分析和整理市场信息,写出研究报告以供公司和投资者参考。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银行研究部门独立出来,为特定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提供有关宏观经济情况及对某一行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上市公司及市场行情变动趋势,协助拟订资产管理计划,收取相应的咨询服务费。

四、监管机构

金融监管是指一国的金融当局或非官方性质的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以及各种金融活动实施监督和管制的行为。由于金融市场品种众多、参与程度广泛、交易规模巨大、价格波动剧烈,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强烈,因此,各国政府都对本国金融市场实行严格监管。金融市场的监管目标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授权的公共机构;另一类是非官方性质的自律机构。政府监管机构是在法律赋予的范围内实施监管,其管理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监管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等。自律机构是由本行业从业机构自发建立的社会法人团体,主要依据行业准则和职业操守等对本行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和约束,其管理的手段主要依靠监督、教育和一定的经济手段,实施监管的强制力较弱。在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监管体系,因此监管某机构的设置也不同。分业管理的国家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设立不同的监管机构,如美国、中国。集中管理的国家设立统一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如英国。金融监管的对象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一切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以及他们相应的金融行为。金融监管的内容一般包括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的监管,以及对各种金融活动的监管,比如说证券的发行、证券的交易、兼并与收购等。第三节 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金融市场的产生

金融市场是现代信用制度的产物,其形成要求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多样化的信用方式及金融机构的存在等制度条件。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形成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经济规律。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逐渐担当起一般等价物的功能,最初的以物易物的交易逐渐发展成商品货币经济。应该指出: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以金融市场的主体、金融市场的客体和实际的交易活动为要件。因此,早期的金融市场受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的制约其交易范围和深度都十分有限。后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金融交易主体的需求日渐强烈,加之信用制度不断完善,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交易客体,这些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频繁运用和流通,使得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发达的信用经济。随着信用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介入,以银行业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组织自然发展起来,逐步导致了更大规模金融市场的形成。

首先,以现代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简历和发展,形成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架构。在商品经济中,最早的信用形式表现为高利贷等私人借贷,但私人借贷动员的资本效率有限,而且缺乏规范的制度保证使这种信用形式的运用受到较大的局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各种工商企业大量产生,信用形式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企业与企业间的商业信用。然而商业信用的范围、规模仍然较小,难以满足开展国际贸易的需求,货币兑换业应运而生;随着货币兑换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货币兑换商经营单一的货币兑换业务,已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就逐步演变成为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银行。最早的银行诞生于1850年的威尼斯,随后米兰、阿姆斯特丹、纽伦堡、汉堡等城市相继设立了银行。银行作为进入市场的主体和中介,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银行通过将零散、小额资金集中起来运用,提高了资金供应规模和融资效率。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形式的结合,也进一步促进了信用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股份公司的出现,股票、债券的发信与流通,是促进证券市场成立和发展的最大动力。股份公司是一种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法向社会公众筹集资本、举办企业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资本家自身的资本积累已经跟不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客观上就产生了需要许多个人资本入股合在一起形成大额资本的要求,于是,股份公司就应运而生。17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业务经营较为稳定的股份公司,1602年荷兰成立了东印度股份公司,随后英国、法国等也先后建立类似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大量出现,促使了证券市场的形成。1613年,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展股票交易,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724年,法国设立了巴黎证券交易所;1773年,英国成立了伦敦证券交易所;美国的证券交易以政府债券为开端,于1792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最后,信用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金融市场工具的多样化。伴随着资本之一经济的发展,信用形式也由单一的商业信用逐步发展到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国际信用和消费信用等多种信用并存。信用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信用工具的多样化,股份公司制度与信用制度联系起来以后,产生了公司债券这一融资工具;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日益增强,公债制度得到极大发展,政府债券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各种各样的票据、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为金融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使金融市场功能更加齐全,运转更加灵活。

由于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经济功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二者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从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来看,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资本市场优先于货币市场得到发展。其后,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的加强,极大地刺激了货币市场的发展,其表现是同业拆借市场、国库券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的相继建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并逐渐表现出快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势头。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资产证券化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集合出售给特殊的机构(SPV),由它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分离和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增强资产的信用,转化成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销售给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SPV以证券销售收入偿付发起人资产出售价款,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所持证券的权益。同时,证券化是个复合概念。广义的证券化是以股票、债券等证券发行作为直接融资方式,取代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银行间接融资方式;狭义的证券化是指把已经形成的非证券形态的资产存量转变为证券资产,如把银行已发放的贷款转变成一种流通票据并转让出去、形成二级资产市场。狭义的证券化即资产计券化。(1)资产证券化的趋势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变成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储蓄银行、储蓄贷款协会等机构的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接着商业银行也纷纷仿效,对其债权实行证券化,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和市场性。

最近几年,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大量的新品种被创造出来。证券化资产的种类已经扩展到很多品种,诸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资本设备、商业房地产、耐用品等;既有小额债权的证券化,也有商业不动产租金收入的证券化。只要存在可预期的现金流,华尔街的金融工程师们就可以设计出数不清的证券化产品。

第二个趋势是证券化创新的技术手段大大增强。在证券化过程中加强了资产现金流的组合,丰富了证券化品种,更加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比如可将一笔债权收入分解为仅付本金(PO)和仅付利息(IO)债券。另外,证券化产品将抵押和其他类型的信用增级包括进来,诸如转送证书、构造优先股、职员持股计划、信用证和复杂的租约结构等,增强了证券的吸引力。比如说担保抵押债券(CMO)。这是将住宅抵押凭证、住宅抵押贷款等汇集起来,以此为担保所发行的债券。其发行方式是由某个金融企业作为发行人,收购住宅抵押凭证并设立集合基金,再以此为担保同时发行3—4组债券。发行者每月以抵押集合基金产生的资金流动为资金来源,在对各组债券支付利息的同时,只对其中的某一组债券的持个人偿还本金。发行此种债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住宅抵押凭证在到期偿还时现金流动不稳定的问题。最近,CMO已经被应用到垃圾债券和高杠杆银行贷款的证券化上。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趋势正深入到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传统银行贷款的证券化,而且经济中以证券形式持有的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化、融资非中介化都是这种趋势的反映。甚至有人认为,现代金融正由传统的银行信用发展到证券信用阶段。在证券信用阶段,融资活动以有价证券作为载体,有价证券把价值的储藏功能和价值的流通功能统一于一身,即意味着短期资金可以长期化,长期资金亦可短期化,从而更外地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发展对资金调节的要求。(2)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和原因

①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三方面原因。

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经济自由化的思潮,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而经济的“滞涨”则成为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问题。这一时期,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以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经验总结为基础制定的金融管制法规与现实经济环境已不相适应。这样,西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放松管制的措施,刺激本国金融业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创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及效率的提高,从而构成了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②国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向际债务危机的出现导致了巨额的呆账,一些国际性的大银行深受债务拖欠之若,希望通过加强资产的流动性来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而证券的发行无疑是途径之一。资产的证券化,既使原有债权得以重新安排,又可使新增债权免受流动性差的困扰。因此,银行越来越多地开始介入国际证券市场。银行的介入、又对资产的证券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③现代电信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代电信及自动化技术为资产的证券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随着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完全依赖金融机构的服务以消除借贷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交易过程中的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数据处理成本大大下降,信息流通渠道大为畅通,从而使证券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另外,交易技术的改进,也为新的金融工具的开发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支持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的趋势是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所出现的一种逐渐放松甚至取消对金融活动的一些管制措施的过程。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证券化、全球化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促进。其本质是在金融越来越成为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使国际垄断资本有了控制全球经济的最重要杠杆,从而通过金融扼制,把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更牢固地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金融自由化弱化了经济弱势国家的经济主权,使金融机构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金融安全无保障,经济危机不可避免。(1)金融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①减少或取消国与国之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这是直到现在为止金融业务活动全球化的最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国与国之间相互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本国经营和国内金融机构一样的业务,给予外国金融机构国民待遇,使国际金融交易急剧活跃,金融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对外汇管制的放松或解除。英国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取消了外汇管制,法国和日本也随后逐渐地予以取消。美国在外汇管制较为宽松的情况下,1990年又取消了对外资银行账户的某些限制。外汇管制的放松或取消,使资本的国际流动进程大大加快,促进了国际金融的一体化。

③放宽金融机构业务活动范围的限制,允许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适当交叉。在西方国家,除了少数实行全能银行制度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即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严格分离。但这一管制措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已经有缓和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各国间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各国为了抢占国际金融市场,提高本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地位,这些限制已大为放宽。

④放宽或取消对银行的利率管制。美同已经取消了Q项条例所规定的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其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也纷纷步其后尘,这导致了银行领域内的自由化的快速发展。

除了上述管制措施的放宽或解除外,西方各国对金融创新活动的鼓励,对新金融工具交易的支持与放任,实际上也是金融自由化兴起的重要表现。(2)金融自由化的原因

①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的“滞胀”,凯思斯学派的经济思潮受到质疑,代之以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崛起。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都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并在当时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欢迎,从而为金融的自由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②金融创新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两位数字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市场利率高企,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缓解经营困境,并应付来自于国内外金融同业之间的竞争,纷纷采取金融创新措施以规避管制,加之计算机与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地被开发出来。这些新的金融工具有效地避开相绕过了原有的管制条例,使监管者意识到许多旧的条例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管制的放松。

③金融的证券化和全球化的影响。金融市场的证券化、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证券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已大大超出了原有管制条例的范围,而全球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对资本自由流动和外汇、利率及信贷等管制的放松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机会是稍纵即逝的。要参与国际金融的竞争,提高本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放松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是必然的。同时随着各国经济金融联系的增多,冲破各种制度障碍的动力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需要经济自由化为其实现全球统一市场扫清道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所在即为: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无阻碍的自由市场。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由于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任何国家的金融市场都不可能隔离于世界市场之外。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不断冲击一国国内金融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各国政府一方面为了提高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了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只得放松金融管制,加速金融自由化。

3.金融工程化

所谓金融工程是指将工程思维进入金融领域,综合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主要有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这里的新型和创造性指的是金融领域中思想的跃进、对已有观念的重新理解与运用,或者是对已有的金融产品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

金融工程化的动力来自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电子技术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内社会经济制度的最大变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汇率的浮动化使得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风险大大加剧,工商企业不仅要应付经营上的风险,还要面对汇率波动的风险。为保证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稳定,各国货币当局力图通过货币政策控制汇率的波动幅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改变贴现率。这样汇率的波动就传导到了利率上。20世纪70年代的另外一个重大冲击是石油提价引起的基础商品价格的剧烈变动。这些变化共同形成了对风险管理技术的需求。

在过去的30年间,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进步,金融方面的演变将是不可能的。今天的金融商场日益依赖于信息的全球传播速度、交易商迅速交流的能力和个人计算机及其复杂的分析软件的出现。金融工程采用图解、数值计算和仿真技术等工程手段来研究问题,金融工程的研究真接而紧密地联系着金融市场的实际。大部分真正有实际意义的金融工程研究,必须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图解法需要计算机制表和作图软件的辅助,数值计算和仿真则需要很强的运算能力,经常用到百万甚至上亿次的计算,没有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设计,这些技术将失去意义。电信网络的发展能够实现即时的数据传达,而只有这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才成为可能。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古老的交易思想旧貌换新颜,在新的条件下显示出更大的活力,譬如利用股票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之间的价格不均衡性来获利的计算机程序交易,其基本的套利策略本身是十分陈旧的,这种策略被应用于谷物交易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将该策略扩展到股票现货与股指期货上则要求复杂的数学建模、高速运算以及电子证券交易等条件才能实现。

金融工程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风险提供了空间。金融工程的出现标志着高科技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它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工程是一把双刃剑: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际炒家正是利用它来设计精巧的套利和投机策略,从而直接导致这一地区的金融、经济动荡;2007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并进而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是衍生工具惹的祸;反之,在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要保卫自已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也必须求助于这种高科技的手段。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从整个经济的运行的角度来看,它具有以下几种经济功能:

1.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的聚敛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可以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自己集合的功能。金融市场在其中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由第一节的分析可知,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收入大于支出的资金盈余单位和收不抵支的资金赤字单位。资金盈余单位所持有闲置资金的目的,或者是因为要预防未来的意外急需,或者是要等到积累到足够数量以后要进行某项大额投资或消费,这些暂时闲置的资金在使用之前有通过投资谋求保值增值的需要。对资金赤字单位而言,其资金的需要往往是由于要进行某项投资活动,或者是为了满足其比较迫切的需要,但其手中积累的资金不足,因此,需要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但是,经济各经营单位的闲置资金是相对有限的,这些暂时不用的资金就显得相对零散,不足以满足大规模的投资要求,特别是企业为发展生产而进行的大额投资和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支出的要求。这样,就需要一个能将众多小额资金集合起来以形成大额资金的渠道,金融市场则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这就是金融市场的资金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之所以具有自己的聚敛功能,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金融市场创造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现代金融市场正发展成为功能齐全、法规完善的资金融通场所,资金赤字单位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而资金盈余单位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为资金找到满意的投资渠道;其次,金融市场上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为资金盈余单位的资金寻求和售的投资手段找到了出路。金融市场根据不同的期限、收益和风险要求,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供投资者选择的金融工具,资金供应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益、风险偏好和流动性要求选择其满意的投资工具,实现其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2.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配置,二是财富的再分配,三是风险的再分配。

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拥有多余资产的盈余部门并不一定是最有能力机会作为最有利投资的部门,现有的资产在这些盈余部门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金融市场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利用的部门,从而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最有效地配置到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金融市场中,证券价格的波动,实际上反映着证券背后

所隐含着的相关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中所公开的信息及证券价格波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来判断整个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决定其资金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投向。一般来说,资金总是流向最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