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通串证图(纯手绘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7 13:03:12

点击下载

作者:(日)前田利保(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本草通串证图(纯手绘版)

本草通串证图(纯手绘版)试读:

本书说明

中国的本草文化历来备受世界关注,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提到一本“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说的就是中国的《本草纲目》。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对本草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并在江户时期达到了鼎盛,众多本草研究书籍纷纷刊行于世。越中国富山藩第十代藩主前田利保(1800年—1859年)在嘉永五年(1852年)编著发行的《本草通串》(94卷,56册)颇具特色。这套书详细考据了《本草纲目》中草类药物,但又不拘于传统的考据书籍形式,别出心裁地按照叶子特征分类,解释了中、日、朝三国所产的各同名本草的不同特点,研究性与趣味性并存。成书后,前田利保考虑到读者辨识药物的需求,请木村雅经、山下守胤、山下弌胤、松浦守美等浮世绘画师依据此书共同绘制了《

本草通串证图

》(5卷,5册),书中共181幅植物绘画,每一卷的草药图乍看之下都有所相似,但细看又有所不同。所绘植物花朵色彩艳丽,叶片脉络分明,形态柔美舒逸。

这套图册成书于江户时代末期,或许因为历史的动荡,并未留下太多相关记载。我们只能在日本当地图书馆的馆藏品中欣赏这套著作,推演它的经历。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经典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我们将这一未曾在中国出版的美丽图册精心修复后完美呈现。为了给读者带来流畅舒适的阅读体验,我们请译者将古日文与古文夹杂的原文翻译润色,并在译文中添加了对生僻字的解释,在所引用医书后标注了作者、著成年代及别名。为补充原著知识,我们还精选了《本草纲目》等书的原文来丰富图册上原有的文字介绍。值得说明的是,在译文中出现了不少“今”“如今”等说法,其所指的年代是著成此书时的江户时代,为如实还原古籍,我们对原文的表述予以保留,并附上《本草通串证图》序言原文供您更好地了解原作。由于年代久远,时至今日,书中图画已有部分颜色变浅甚至褪色,如“白花阴午草”“白花桔梗”的花朵只留下隐约轮廓等。为保证图册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您的面前,我们亦将褪色部分如实呈现。

作为一本出自江户时代众画师之手的画风独特的本草图册,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为您呈现中国传统本草文化在异域他乡绽放出的别样魅力。编者谨识序

向者(从前)本藩今之老候(日本对藩主、大名的旧称)侍从(日本天皇近侍臣子旧称,也称拾遗)益齐公(日本江户时期,越中国富山藩藩主前田利保),憾庶物类纂,浩瀚殷富,犹有未备也。有本草通串证图之作,凡和汉著书有言涉本草者,麕载(麕:通“群”,收集)不遗,可谓备矣。一日,侍臣等进请曰:“通串虽备,然说颇浩瀚,览者望洋莫知所向。伏请愿附载折中说(广纳诸说综合成稳妥的说法)并图,以令知所向。其惠不亦大乎,敢请。”

公曰:“止。前修所论是非淆乱,真伪驳杂无归一说。虽然余尝试折中之,庸讵(何以、怎么)知吾所谓非之非是耶,庸讵知吾所谓伪之非真耶。沙参羊乳聚讼难折,黄精钩吻相似相反,之死而致生,之生而致死。夫医药,生民寿夭之所系,可弗慎乎。且汝等不见通串例言乎,麕载诸说,不敢可否取舍委人,是余本旨。若折中于图,则吾岂敢。汝等勿复言。”

异日,又进言请曰:“公之言虽诚是哉。神农氏邈矣,世无识者,苟无折中之说,人将漫用伤生,不堪济世教人。仁之大者,岂不可强为之哉。”敢请再三,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培养家园,独与侍臣等观而娱之,吾岂若使国人纵观目击,识得其形状名称,无缪用误服之失,以免夭札哉。吾岂若博示天下,旁问大方,质其真伪,已决蓄疑。且使人使用不失其实,以跻于寿域哉。与我假手后人,图说相龃龉而失吾之意,吾岂若于吾身亲令人绘之,而图说相符而得吾之意哉。”曰:“允请。”

于是乎,侍臣等欣然怂恿从事。上木云:“呜呼,通串虽大备,目不识丁字者莫得而与焉。今也,附载图说广行之世,则无学与不学、识字与不识字,皆得寓目其间,而无望洋之叹,而免谬用夭札之患,以跻于寿域,则其为仁惠不亦甚大乎哉。夫然后,通串之举可谓集大成,无复遗憾矣。”语曰:“泛爱众,而亲仁。”(出自《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臣)淳之于斯编亦云。嘉永六年岁在癸丑春正月富山藩文学(臣)岡田淳之谨序小西有斐书本草通串证图《本草通串证图》成书于日本江户时代末期。

这是一部根据《本草纲目》所载植物绘制而成的图册。《本草通串》作者前田利保考虑到读者辨识药物的需求,请多位画师共同绘制。

福州甘草

*

大和诸国皆有栽培。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槐叶横梁根”之说相似。《本草纲目》释名:蜜甘、蜜草、国老。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注:下文中出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皆简称《证类本草》。

旱金莲

近年舶来品种,与《尔雅正义》中“蔓延荷叶”之说相吻合。

叶肥花美,花色有紫红、橘红、乳黄等。金莲花茎蔓缠绕,叶形如碗莲,乳黄色花朵盛开时,如群蝶飞舞,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花可入药,嫩梢、花蕾及新鲜种子可作辛香料。

藤子甘草

诸国山野有产。恐为《延喜式》所称甘草。

弘景曰: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青州间有而不如。又有紫甘草,细而实,乏时亦可用。

紫花甘草

《物印满》所称甘草之图。与《证类本草》“紫花似柰”之说略相似。

苏颂曰: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色,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采得去芦头及赤皮,阴干用。

甘 草

《物印满》所称甘草之图。与《本草衍义》相思角之说相似。《本草纲目》记载:甘草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

天竺牡丹

近年舶来品种。《梦溪笔谈》中,以旱金莲为黄药。*

又名大丽花,西香莲,苕菊,地瓜花。中国引种始于四百多年前。味辛,甘,性平。有活血散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中国少数民族彝族常用其根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注:(接上文)然,真黄药为此天竺牡丹,因之入《本草纲目》蔓草类,语出“黄药子”。

南京甘草

大和境内少有栽培。与《物理小识》“秦粉草”“其根直深”之说相似。

时珍曰:甘草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结角如相思角,子扁如小豆,极坚,齿啮不破。又云:炙甘草皆用长流水蘸湿,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浆水炙熟,不能酥炙、酒蒸。

木 豆

栽培于琉球。与《物理小识》“西宁镇,番甘草”“天竹叶”之说相吻合。*

别名黄豆树。味辛,涩,性平。《泉州本草》记载:治心虚水肿,喘促无力。取木豆三十克,猪心一个,炖服,连服数次可消;治肝肾水肿,取木豆、苡仁各十五克,合煎汤服,每日两次。忌食盐。*注:《物理小识》原文为:“西宁镇,番甘草最多;叶似天竹,但冬凋耳。”

富士甘草

大和富士山及其他诸国广有栽培,《大和本草》未载,今称之草藤。

蜜枣甘草汤

将蜜枣八枚、生甘草六克,加清水两碗煎至一碗,去渣服用。具有补中益气、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缓解咽干喉痛症状。

富士黄芪

产于大和诸国。与《雷公炮炙论》“木耆草叶短”之说略相似。*《本草纲目》释名:黄芪、戴糁、戴椹、芰草、百本、王孙。时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或作蓍者非矣。*注:《雷公炮炙论》原文为:“雷公云:凡使,勿用木耆草,真相似,只是生时叶短并根横。”

紫花黄芪

《物印满》所载黄芪图,与《蜀本草》中“羊齿叶紫花”之说相似。*

时珍曰:黄芪,叶似槐叶而微尖小,又似蒺藜叶而微阔大,青白色。开黄紫花,大如槐花。结小尖角,长寸许。根长二三尺,以紧实如箭竿者为良。*注:《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原文为:“叶似羊齿草,独茎,枝扶疏。紫花。”

广岛黄芪

称之为“直茎广岛”。《本草别说》所云“宪州者”,与《证类本草》图相似。

弘景曰: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蜜叶黄芪

产于越中妇负郡

金刚堂。

颂曰:根长二三尺以来。独茎,或作丛生,枝干去地二三寸。其叶扶疏作羊齿状,又如蒺藜苗。七月中开黄紫花。其实作荚子,长寸许。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之绵黄芪。

黄紫花黄芪

与《物印满》所载黄芪之图相似。

承曰:黄芪本出绵上者为良,故名绵黄芪,非谓其柔韧如绵也。颂曰:今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黄芪,折皮亦似绵,颇能乱真。但苜蓿根坚而脆,黄芪至柔韧,皮微黄褐色,肉中白色,此为异耳。

槐叶黄芪

《物印满》所载之常见黄芪图,与《本草纲目》之槐叶说相似。

元素曰: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瓜子金

大和诸国自生者。《质问本草》所云“瓜子金”者,即木黄芪。

性喜凉爽,耐寒耐旱,怕热怕涝,适宜在土层深厚,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多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活血散瘀,祛痰镇咳,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外用治毒蛇咬伤。

大叶黄芪

产于越中妇负郡

花崎村。

好古曰: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及肤痛,是皮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是里药。乃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也。

短叶黄芪

产于越中妇负郡

羽根村。

元素曰:味甘,气温、平。气薄味浓,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足太阴气分,又入手少阳、足少阴命门。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

细叶黄芪

产于越中妇负郡

花房村。

嘉谟曰:人参补中,黄芪实表。凡内伤脾胃,发热恶寒,吐泄怠卧,胀满痞塞,神短脉微者,当以人参为君,黄芪为臣;若表虚自汗亡阳,溃疡痘疹阴疮者,当以黄芪为君,人参为臣,不可执一也。

邯郸人参

朝鲜舶来品种,称清正人参。与《吴普本草》所云“生邯郸”略相似。*《本草纲目》释名:神草、黄参、血参、地精。时珍曰:人薓年深,浸渐长成者,其在五参,色黄属土,而补脾胃,生阴血,故有黄参、血参之名。得地之精灵,故有土精、地精之名。*注:《吴普本草》原文为:“扁鹊:有毒。或生邯郸。”

紫花人参

《本草经集注》弘景所注“紫花” 。

弘景曰:上党在冀州西南,今来者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者。次者用高丽,形大而虚软,并不及上党者。

潞州人参

称朝鲜御种人参。与《证类本草》潞州人参图相吻合,即直根。

时珍曰: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如种菜法。

节 参

产于大和诸国。与《物理小识》所云“似小菖蒲而曲”相吻合。*

高丽人作《人参赞》云: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树相寻。苏颂《图经本草》所绘潞州者,三桠五叶,真人参也。今潞州者尚不可得,则他处者尤不足信矣。*注:《物理小识》原文为:“节参,似小菖蒲而曲。乃参芦也。”

细叶人参

产于越中立山。

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引用,补下焦之元气,泻肾中之火。得麦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圆叶人参

自生于大和诸国。

仲景曰:病患汗后身热、亡血、脉沉迟者,下痢身凉、脉微、血虚者,并加人参。古人血脱者益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也。若单用补血药,血无由而生矣。

三叶人参

大和诸山罕有。

时珍曰: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苨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余味,俗名金井玉阑也。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伪。

沙参羊乳考

自古以来本草典籍中,混淆羊乳、沙参之说繁多。故而,今列举诸说,以陈其异同。

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本经》,现传最早中药学专著),曰:“沙参,一名知母,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未记其形状。《名医别录》(简称《别录》,辑者佚名,约成书于汉末)则列举苦心、白参、知母等别名,以证其有通乳之效,与羊乳相当。《吴氏本草》(又名《吴普本草》)于“白沙参”题下,列举苦心、识美、虎须等数个别名,曰:“二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采。”此说乃首述白沙参形状。此文收录于《太平御览》(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编纂)。然而,李时珍见吴普以沙参释名白参,便在《本草纲目》引用此说时,将沙参、白沙参混为一谈。显然时珍此处所述应为沙参。综上所述,吴普所谓白沙参之形状,其实并非沙参,当为葵叶羊乳。《本草拾遗》(又名《陈藏器本草》)著者陈藏器曰:“羊乳根如荠苨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人取根当荠苨,苗作蔓,折之有白汁。”藏器此说乃首述羊乳形状。其形状与吴氏之作中所述白沙参相类。文中所言,并非如今山野遍生之沙参。掌禹锡等谨据《蜀本草》(五代韩保升等人编纂,意在为《新修本草》添加补注,增添内容)云:“花白色,根若葵根。”《大观本草》(北宋艾晟著)有云:“花白色,羊乳也。”苏颂《本草图经》常云:“沙参七月开紫花。”如上所述,迄今诸说,皆以白沙参为羊乳,并无以白沙参为沙参之述。

苏颂之说乃首述沙参形状,有“南土生者”一句,以分沙参、羊乳之别。“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出自《本草图经》)由此可见,苏颂意在区分沙参与南土生之沙参。为何并未直言羊乳?盖羊乳乃沙参之别称。

然而,苏颂所说沙参,亦与如今所谓沙参者有小异。盖因“叶似枸杞而有叉丫,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与“凡沙参者,青白花也”相异。《救荒本草》(明朱橚著)中所述杏叶沙参之形状,乃如今称唐沙参。综上所述,此时见著典籍之杏叶沙参与羊乳,两者应皆可称之为沙参。《救荒本草》“沙参”条目,因袭苏颂之说,乃如今之沙参;其下另刊杏叶沙参之说,有误。《本草蒙筌》(明陈嘉谟著)言沙参之形状:“叶类枸杞有叉丫,根若葵根而筋大。近夏花开白色,瓣瓣有白粘胶。”此形状,实乃羊乳。《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大观本草》全称,北宋唐慎微编著)之图,也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此图与如今之舶来《证类本草》略小图相异甚远。然,此版(《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世间罕有,不知何时间,已翻印做倭版。倭版之形状,恐翻刻自朝鲜本也。书形颇颀长,而文字鲜明。此《证类本草》所列之“淄州沙参”与羊乳相似;又有“随州沙参”与细叶羊乳相类似,画面不甚明晰,难以之作今之沙参。即便如此,尤可知晓古时称羊乳为沙参。

至《本草纲目》,方以今之沙参为“沙参”;稍改苏颂所说杏叶沙参之形状:“叶则尖长如枸杞叶,而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状如铃铎,五出,白蕊。”全然若今所谓之沙参——悬钟人参(中文名为轮叶沙参)。从此后,时珍亦拘泥于此说,将先于苏颂之诸说所载沙参,也当作如今的悬钟人参。因此古今之说存疑,杏叶沙参、羊乳之说混淆;更有甚者,以古之原生种羊乳充作今之沙参种类,持此说者亦甚众。为分辨诸说,详细诠释,以往古之沙参名羊乳;中古之沙参名杏叶;明代后沙参为今之沙参,不亦心得乎。

后世《物理小识》(明方以智著),记载有一品沙参:“直茎紫,而叶如青葙两开者沙参也。”此为杏叶沙参之一种,名曰“荞麦菘”(即薄叶荠苨)。“其叶本圆而两开,柄长恰似荞麦叶。”此味草药也常见,为杏叶沙参之类,《救荒本草》中记为“地参”,《本草纲目启蒙》(日本小野兰山著)中充为荠苨者,实为荞麦菘,亦非真沙参。

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未记其形状。《吴氏本草》首述白沙参形状,于“白沙参”题下,列举苦心、识美、虎须等数个别名,曰:“二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采。”《本草图经》常云:“沙参七月开紫花。”“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苏颂之说乃首述沙参形状,有“南土生者”一句,以分沙参、羊乳之别。

至《本草纲目》,方以今之沙参为“沙参” 。《本草纲目》稍改苏颂所说杏叶沙参之形状:“叶则尖长如枸杞叶,而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状如铃铎,五出,白蕊。”全然若今所谓之沙参——悬钟人参。

羊 乳

古时称羊乳为沙参。《证类本草》所列之“淄州沙参”与羊乳相似;又有“随州沙参”与细叶羊乳相类似,画面不甚明晰,难以之作今之沙参。即便如此,尤可知晓古时称羊乳为沙参。

葵叶羊乳

与《物印满》“加姆露博”*之图略相似。《本草纲目》释名:沙参、白参、知母、羊婆奶、铃儿草、虎须。弘景曰:此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乃牡蒙也。*注:音译并缩减,原文盖为当时日本兰学派所引用之荷兰语,现代日语中已佚其名称。羊 乳

产于大和诸国。与《本草拾遗》所云“羊乳根似荠而圆,大小如拳”相吻合。

时珍曰: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俚人呼为羊婆奶。羊乳即此也。此物无心味淡,而《别录》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草,象花形也。

大叶羊乳

产于越中妇负郡锅谷。与《图经本草》所云“南土生者叶有大”相吻合。*《别录》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又名:羊乳。普曰:二月生苗,如葵,叶青色,根白,实如芥,根大如芜菁,三月采。*注:《图经本草》原文为:“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

细叶羊乳

产于越中新川郡立山材木圾。与《图经本草》所云“南土生者叶有大”相吻合。*

颂曰: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丫,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大如指许,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采根。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注:《图经本草》原文为:“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

小叶羊乳

产于武州新田大日山。

藏器曰:羊乳根加荠苨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人取根当荠苨。苗作蔓,折之有白汁。

沙 参

产于越中富山城里及五艘村。与时珍《本草纲目》所云“开小紫花”相吻合。

时珍曰:处处山川平原都有。二月后出苗,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滑。八九月抽茎,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尖长如枸杞叶,小有细齿。

七叶沙参

产于越中妇负郡片悬村,罕有。

时珍曰: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状如铃铎,五出,白蕊,亦有白花者。并结实,大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其根生沙地者,长尺余,大一虎口;黄土地者则短而小。

细叶沙参

自生于大和诸国。

时珍曰:根茎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微黄而虚。小人亦往往絷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

线叶沙参

自生于武州飞鸟山,罕有。《别录》曰:羊乳,温,无毒。又云:主头肿痛,益气,长肌肉。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

蔓沙参

传入日本栽培于武州。盖《本草纲目启蒙》所云韩种沙参。

好古曰:沙参味甘微苦。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取沙参代人参。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

和兰沙参

舶来者,入日本,栽培于武江。

时珍曰:人参甘、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肾,适宜内伤元气者。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肾,故适宜金能受火克者。

白苍沙参*

自生于越中妇负郡寺町村。与时珍“亦有白花者”之说相吻合。

沙参可分为南北沙参两种。北沙参味甘,性微寒。善养肺胃之阴,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内热、干咳、痰少、低热、口干、舌红、苔少、脉细弱者。

*注:因年代久远,书中某些颜料已经变浅甚至褪色。为还原原著效果,我们亦如实呈现。

红花沙参

产于越中新川郡月岡野,罕有。

南沙参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作用。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乏力、食少、自汗、舌淡、脉弱者。

滨沙参

产于大和。

沙参百合粥

先取百合、沙参各十五克,加水煎煮三十分钟,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六十克、冰糖适量,加水同煮。早晚温热服,养阴清热,养胃生津。

姬沙参

产于数国(指日本藩国),栽培于武江花户者。

< < <

沙参煲鸡蛋

将鸡蛋一百克、北沙参三十克加两碗清水煮沸后,加入十五克冰糖调味即可食用。民间用于治疗痰中带血、虚火上升、牙痛、咽痛等症。

白花姬沙参*

栽培于武江花户。

沙参玉竹炖甲鱼

将甲鱼洗净斩件,与十五克沙参、十五克玉竹及两片生姜放入炖盅内,隔开水文火炖二至三小时,调味食用。滋养肺胃肾,降糖疗消渴。*注:因年代久远,书中某些颜料已经变浅甚至褪色。为还原原著效果,我们亦如实呈现。

沙 参

李时珍将先于苏颂之诸说所载沙参,也当作如今的悬钟人参。

古今之说存疑,杏叶沙参、羊乳之说混淆;更有甚者,以古之原生种羊乳充作今之沙参种类,持此说者亦甚众。为分辨诸说,详细诠释,以往古之沙参名羊乳;中古之沙参名杏叶。

荠苨考

古来赭鞭书(即草药书。《搜神记》记载:“神农氏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故后世以赭鞭代草药、中医药)中所指“荠苨”诸说不一,故而今陈举诸说,以示初学者。《名医别录》云:“荠苨味甘,寒。主解百药毒。”(收录于《大观本草》)此时未解明其形状也。《新修本草》苏敬云:“荠苨、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本草纲目》云:“荠苨、桔梗,相似也。”以今之“荞麦菜”当之于荠苨,则与“叶互生对生”之说相近矣。小野兰山《本草纲目启蒙》云:“集解说者为荞麦菜也。”盖荞麦菜,乃《救荒本草》之“地参”,而非真荠苨。若《本草图经》苏颂所云杏参为地参,则蜀州荠苨、润州荠苨皆为地参之形状。《救荒本草》云:“杏叶沙参,一名白面根。苗高一二尺,茎色青白。叶似杏叶而小,微尖而背白,边有叉芽,又似山小菜叶,微尖而背白。杪间开五瓣白碗子花。根形如野胡萝卜,颇肥,皮色灰黝,中间白色,味甜微寒。亦有开碧花者。”此乃杏叶沙参,与地参相似而非地参。名为“谷桔梗”及“圆叶沙参”者,观和产紫花、白花、缬花、淡白花沙参,《救荒本草》文中所云“白椀花”,较沙参所结似铃铎状之花略大。“又似小小菜”为“山小菜”之误写。时珍云:“苏颂《本草图经》所谓杏参,周定王《救荒本草》所谓杏叶沙参,皆此荠苨。”此说粗略。杏叶沙参乃谷桔梗,而非荞麦菜。谷桔梗又称桔梗人参、圆叶沙参、唐沙参,亦非真荠苨。古说及荠苨之说,乃与此二种相关。

时珍于《本草纲目》记载:“谨按《尔雅》云:蒡,隐忍也。”郭璞注(出自《尔雅注疏》,郭璞著)云:“似苏,有毛。江东人藏以为菹,亦可瀹食。”葛洪《肘后方》(即《肘后备急方》)云:“隐忍草,苗似桔梗,人皆食之。捣汁饮,治蛊毒。据此则隐忍非桔梗,乃荠苨苗也。”此处,时珍以杏叶沙参、隐忍为一物。余考之《尔雅》云:“苨,菧苨、蒡,隐忍。”又见《蜀本草》云:“臣禹锡等谨按,苨、菧苨、释曰苨,一名菧苨,郭云荠苨也。”因此,以隐忍作荠苨、杏参之同物;而又有荠苨“叶似苏有毛”一文,荞麦菜、谷桔梗之叶皆不似苏叶,且无毛。由此可知草药隐忍,与杏参相似,且叶似苏叶而有毛。谨以此考之,隐忍应为璎珞沙参。因璎珞沙参叶如苏叶,且有褶皱,叶上乃有绒毛。《尔雅》中,苨与蒡分列之,然,亦不可视之为一物。由是考之,有苨、菧苨之说,地参亦有蒡、隐忍之说,当为璎珞沙参。《影宋钞绘》(宋郭璞编)之图与《尔雅》中苨、菧苨之图,其叶皆有蒂,可见为地参类;蒡、隐忍之图,其叶有绒毛,应视作璎珞沙参,而非真荠苨。旧经中不见荠苨,只有桔梗,故而荠苨、桔梗乃同物。《秘传花镜》(清陈子著)云:“荠苨,一名利如,即桔梗。花有紫白二色。春间下子或分种皆可。壅鸡粪则茂。”由此可见,此处所指荠苨,与桔梗乃同物,并非他类,亦非真荠苨。

今属和产荠苨之品类,有荞麦菜、杏叶沙参、隐忍,以及姬沙参、一轮沙参、线叶桔梗、荧袋(紫斑风铃草)等。

综上所述,此处荠苨非指古来之真荠苨,而为一种类人参草药。其证据出于弘景所言:“荠苨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此论陈列一证据:与人参相较,荠苨仅叶有小异,而其他全与人参无异。又见魏文帝“荠苨乱人参”之说,言荠苨之根酷似人参。诸家皆以杏叶沙参为荠苨,故疑此说。《本草原始》(明李中立著)云:“荠苨,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但无心为异。故名土桔梗。”此土桔梗盖为他物耳。其“都似人参”所指应为真荠苨。以和产草药考之,越中诸深山中所生之“牡丹草”,又名“牡丹人参”者,大概是真荠苨。以上诸草,皆一茎直上,玉茎光滑,与人参颇似;且茎头分作三桠、五桠散开,亦与人参颇似。正中一茎顶上开花,花瓣色绿白,聚生状。虽与人参花之五瓣状略有异,然花形略似人参花。而其根细长直下,较之人参根略细小,然又似人参根之无节。唯有叶端分为三四尖端,略似牡丹叶,而与人参叶相异。此考据,恰与弘景所言相吻合:“荠苨根茎都似人参,而叶有小异。”由此可见,真荠苨者,惟弘景所言识其形状也,明矣。余观《证类本草》之“蜀州荠苨”图,叶阔大,而两三叶相连,虽其形状不甚明朗,但类牡丹叶。茎分三桠,主茎抽长生于茎间。观其茎头结圆子之图,此蜀州荠苨与牡丹草类似,而知牡丹人参即真荠苨,亦应不难。由是观之,吾邦往古已知此草为真荠苨,然如今反而以他物取而代之,称为荠苨,如余前文所考,可以为证矣。《延喜式》云:“山城国荠苨六斤。”《和名类聚钞》(日本最早的百科全书)云:“荠苨。”(有荠苨,脐祢二音,佐木久佐奈一云其和名为“美乃波”)。福草,《和名类聚钞》记有“䓪(音同“娘”,佐木久佐日本记私记云其和名为“福草”)草枝枝相值叶叶相当。”“䓪”(字三枝,又名幸草,茎头分三枝,吉兆之草)非言草名,而指叶如车轮附生于其茎上,又或指其分枝状若车轮之意。故而草中,盖沙参多为䓪形。“荠苨”,则其形似人参茎上有三枝五叶,且枝枝相值相当,故而与“牡丹草”之形状相当。而“美乃波”亦有三桠,能与之吻合。因此,余观之,往古以“牡丹草”为荠苨,明矣。然今之人,惑与后世之论,可谓失“似人参”荠苨之说于前,又未能潜心考据于后。若能熟读此说,当能以之明真伪而辨是非。

又有草名曰类叶升麻者,其叶颇与鸡骨升麻相似,而花亦如升麻之花。夏季开花,其花、梗与叶俱出于茎头,若于叶上矮生之状。与升麻相异之处,类叶升麻茎头甚短,且花开茎头与叶同时挺出。花开之后,茎头结黑色圆子,与升麻属大不同。而唯因其叶、花梗之形状,俗称类叶升麻。据余考之,当为牡丹草之属。盖茎分三桠,一茎一花,花梗直立,且花开后结黑色圆子,与牡丹草相似。

有草曰

莲花升麻

者,与类叶升麻相似茎叶相同,花肥大且与梗头三五朵排列之形状,与莲花略相似,花紫白色,当为人所爱赏玩。虽未见其结子,推考之,应为黑圆子,此亦牡丹草之属类叶升麻之种类。《名医别录》云:“荠苨味甘,寒。主解百药毒。”《新修本草》云:“荠苨、桔梗,又有叶差互者,亦有叶三四对者,皆一茎直上,叶既相乱,惟以根有心、无心为别尔。”

时珍于《本草纲目》记载:“谨按《尔雅》云:蒡,隐忍也。”

郭璞注云:“似苏,有毛。江东人藏以为菹,亦可瀹食。”葛洪《肘后方》云:“隐忍草,苗似桔梗,人皆食之。捣汁饮,治蛊毒。据此则隐忍非桔梗,乃荠苨苗也。”《本草原始》云:“荠苨,春生苗茎,都似人参。”

此土桔梗盖为他物耳。其“都似人参”所指应为真荠苨。以和产草药考之,越中诸深山中所生之“牡丹草” ,又名“牡丹人参”者,大概是真荠苨。《证类本草》之“蜀州荠苨”图,叶阔大,而两三叶相连。

虽其形状不甚明朗,但类牡丹叶。茎分三桠,主茎抽长生于茎间。观其茎头结圆子之图,此蜀州荠苨与牡丹草类似,而知牡丹人参即真荠苨,亦应不难。

有草名曰类叶升麻者,其叶颇与鸡骨升麻相似,而花亦如升麻之花。

夏季开花,其花、梗与叶俱出于茎头,若于叶上矮生之状。花开之后,茎头结黑色圆子,与升麻属大不同。而唯因其叶、花梗之形状,俗称类叶升麻。

荠苨牡丹人参*

产于诸国深山中,与弘景“似人参而叶小异”之说相吻合。《本草纲目》释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时珍曰:荠苨多汁,有济之状,故以名之。济,浓露也。其根如沙参而叶如杏,故河南人呼为杏叶沙参。*注:“荠苨”为外来语,故以当地惯用名“牡丹人参”的片假名形式标注。下文出现类似情况亦如是。

黄花荠苨

产于越中妇负郡花房村。

颂曰:今川蜀、江浙皆有之。春生苗茎,都似人参,而叶小异,根似桔梗,但无心为异。润州、陕州尤多,人家收以为果,或作脯啖,味甚甘美,兼可寄远。

类叶升麻

产于越中妇负郡庵谷村花面谷,即牡丹人参之类。《本草纲目》释名:升麻,又名周麻。时珍曰: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又有云:升麻,一名周升麻。则周或指周地,如今人呼川升麻之义。莲花升麻

诸国花户栽培,与类叶升麻相似。

颂曰:今蜀汉、陕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为胜。春生苗,高三尺以来。叶似麻叶,并青色。四月、五月着花,似粟穗,白色。六月以后结实,黑色。根如蒿根,紫黑色,多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