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开启的艺术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04:46:17

点击下载

作者:东叔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幅画开启的艺术课

一幅画开启的艺术课试读:

内容提要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向日葵》《睡莲》……这些世界名画,你或多或少见过或者是听过它们的名字,但是面对它们,我们常常却像面对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知道它,与此同时,我们也常常困惑:它们究竟为什么好?到底好在哪里?究竟该如何欣赏它们?

从构图、色彩、笔触、风格,还是内容?

这些可能都不够,名画更多的是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相互之间的交融和碰撞。

书中选取的包括乔托、达·芬奇、拉斐尔、莫奈、梵高在内的10位都是西方艺术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大师,他们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欣赏这幅画,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背后故事。翻开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推荐序1

赵晓东(东叔)的这本书终于完美收官,成功付梓。我想,如果没有之前他在第一线长期的绘画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还有近年来频繁远赴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对名画原作的多次观摩考察,以及对美术史文献的全面检索和材料的反复研究,就很难形成今天呈现给各位读者的精彩文本。作为老师,我很为这本特色鲜明的读物能够顺利问世感到欣慰。在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该书精选了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的十幅经典绘画作品,分篇章深度讲解了每幅画的精妙之处及其背后相关的故事。实际上,在中国的书店和图书馆里,写西方绘画的书籍并不少见,以作品为主线讲美术史或绘画史的方式也常见。但作为一名绘画教师,赵晓东似乎是个“爱讲艺术故事的人”,他更喜欢将故事带进课堂,以轻松愉悦的叙述形式和生动的讲解吸引学生听课,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作欲望……而这种喜好也被引入了这本书中。十幅西方经典绘画作品背后的诙谐评述和有趣的往事回顾,活灵活现、生动传神,读起来着实轻松惬意。在作品方面,作者刻意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尽管数量不多,但作为写给普通人看的绘画鉴赏类读物,颇具“带入感”和吸引力。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值得肯定。

这本书的特色还在于:没有司空见惯的长篇大论和烦冗赘述,而以生动的语言和跳跃的思维向大众讲述和展示什么是“经典绘画”、什么是“艺术大师”,读起来耐人寻味,趣味性浓郁。

对于这本读物是否真的可以提升国人的审美水平,我不想预言在先,但相信该书一定能在我国方兴未艾的艺术教育和普及审美的道路中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中国的文化艺术已经处于一个大力发展和急速上升的阶段,因此,对于“鉴赏高雅艺术”和“提升大众审美”问题的积极探究,的确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赵晓东在艺术教育第一线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我想,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有义务投入到构建我国新型艺术教育体系的事业中去。

是为序。张夫也2018年金秋于北京清华园(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

推荐序2

东叔先生的《一幅画开启的艺术课》这本书,向青年人展开了从14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到20世纪后现代艺术的西方艺术史长卷。

该书选取了十位不同时期堪称时代开拓者的艺术大师的十幅名画,按历史先后顺序,每讲到一幅名画,都毫不例外地从名画的特点出发,把读者从对画面的视觉感受,引向画家的生平和创作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俗等历史时空隧道,因而,看过这十幅名画的解读,如同亲历前后七个世纪中的十大历史场景。

从领略文艺复兴用人性化创作思想描述圣经故事的古典主义启蒙大作——乔托的《犹大之吻》开始,紧接着将视角转向文艺复兴盛期,解读绘画三杰中其中两位的代表性作品,第一幅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这是古典主义时期利用圣经故事表现人的性格和道德冲突的巅峰之作;第二幅拉斐尔的《弗纳利娜》,是文艺复兴彻底批判中世纪禁欲主义,歌颂普通女性之美的典型作品。拉斐尔是以淳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母爱与人情味的平民式的母亲形象,创作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的巅峰级画家。

之后,作者将视线转向17世纪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三位大师的代表作,第一幅是意大利最具革命性的艺术大师卡拉瓦乔的《酒神巴克斯》,这幅画让读者体会到现实主义画家在当时的社会下层如何体查民俗情趣,获取创作灵感;第二幅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著名画家委拉斯贵兹的《宫娥》,这是一幅表现宫廷日常生活情调的风情画;第三幅是18世纪初法国最著名肖像画家亚森特·里戈的《路易十四》,读者将从这幅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路易十四国王写实肖像画中,看出画家以其极高的写实技巧,描绘法国封建君主制鼎盛时期君王的相貌和风范,以及运用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精心刻画象征权威的服饰、权杖、佩剑等奢侈品。

19世纪60~70年代,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西方美术不可避免地掀起一场艺术思想革命的历史浪潮。印象主义艺术思潮的兴起,正是基于物理科学在光学和色彩学方面的发展,对画家产生巨大的启发。与此同时,照相技术的产生对绘画艺术造成严重的挑战,促使艺术家去寻找新的出路,加上大批充满现实主义的新生代艺术家,为挣脱官方学院派传统束缚的强烈愿望,从而引发一场以印象主义思潮为标志的绘画革命。

本书第七幅作品,是作为印象主义奠基人之一的埃德加·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严重触犯了艺术界官方,曾被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和“卫道者”攻击为“不道德”的作品,使马奈在那些寻求革新的青年艺术家心目中,成为反传统的斗士。在这幅画里,人们不难看出,马奈怎样依据太阳的七色光谱调配颜色,追逐万物在不同阳光照耀下瞬息万变的瞬间色彩,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渲染来自他内心的叛逆,画中透出马奈创作此画时的奔放、洒脱和冲动心境。

本书第八、第九幅作品,分别是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两位大师莫奈和梵高的代表作——《撑伞的女子》和《向日葵》。《撑伞的女子》之所以能让世人经久不衰地赞叹,是因为莫奈运用娴熟的技法把内心对妻子卡米耶和孩子的深爱,以及对洒向大自然创造万物的阳光的钟情融为一体;而《向日葵》,则集中体现了梵高这位印象派大师的美学思想和对阳光色彩最为独特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画中的向日葵不再仅仅是眼前的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甚至更像是梵高的化身。他短暂的一生,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众多无与伦比的旷世佳作,更重要的是,作为艺术先驱,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印象派的再现艺术(通过具体形象反映现实的艺术),再到表现艺术,梵高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思潮。

本书最后一幅作品,被作者东叔称其为“艺术史上最出名的‘恶作剧’”,即法国现代艺术家马歇尔·杜尚的《带胡子的蒙娜丽莎》。这幅石破天惊的玩世不恭之作,成为推动现代、后现代艺术以致当代艺术的发动机之作。《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巅峰之作,400多年后,1919年,马歇尔·杜尚居然用铅笔在一张19cm×12.7cm大的《蒙娜丽莎》复制品(明信片)上,给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女神加上了两撇八字胡和山羊须,还将其命名为:L.H.O.O.Q.(她的屁股热烘烘),成为20世纪初最具革命性的一幅绘画作品。它所谓的最具革命性的本质在于,断然否定了一直以来关于美是艺术的恒定标准的传统观念,进而彻底否定了古典艺术形式,申明创造艺术品的前提不是技术而是观念,提出艺术发展必须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进而否定有碍人性全面发展的分工、标准等传统制度。这场“恶作剧”之后,几十年的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以致当代艺术的实践表明,杜尚无疑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现代艺术的开拓者。

东叔以多年从事美术教师的职业精神、基本功和长期专研西方美术史的艺术修养,对文艺复兴以来十幅名画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对于名画自身的情节立意、艺术观念、结构布局、绘画技巧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直至细部的专业分析,并且联系了作者的艺术生涯、审美倾向、代表作品之间的关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以这十幅名画为窗口,该书向读者展现出西方艺术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约七个世纪多彩的历史长卷。

作者从绘画技巧、审美观念、时代背景等方面,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深刻解读十幅名画,不时还加入了一点点调侃,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杜钰洲2018年11月(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

自序

看一看,画里好玩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看画展。面对西方名画,很多人知道它好,至于好在哪里,怎么好,就不得而知了。

那该如何去欣赏一幅世界名画呢?

从构图、色彩、笔触、风格、象征,还是内容?

我是教画画的,讲名画解析,纯属个人喜好。但无论怎么去解析,我始终相信眼睛,相信眼睛所带来的视觉感受。无论是真善美恶丑,还是朦胧神秘奇,第一眼的视觉感官都会给自己一个答案、一种感受。有了感受,再去借助构图、色彩、风格等专业知识去解读画作,就更容易理解了。

每读懂一幅画作,我就有如品尝美味般喜悦,有种挖坑填洞的满足感。但随着解读的名画越来越多,我发现与画作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与这幅画相同主题的还有哪些名家画过,画家当时画这幅画是什么心情,画中人物的姿势、画中的静物、画面的颜色是否有暗喻,画作完成后都经历了什么……感觉无数的未知问题在那里等着。很多时候,真想自己能插上一双翅膀,穿越重重历史迷雾,去了解真相!

记得刚刚开始做西方名画艺术普及的时候,我专门拜访了我的大学老师一清华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张夫也先生,问他名画该怎么讲才好,夫也先生只说了一句话,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不用讲的有多精彩,一定要讲对的、真的,因为讲画是在传播知识。”

2017年6月,出版社向我约稿。面对庞大的西方名画艺术宝库,写什么、讲什么,看上去无从下手。后来,我就精挑细选了一些名画,让编辑老师和我的学生在其中选出他们最想了解的。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中的10幅名画。

西方名画,除了第一眼的视觉感受,更多的是其背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相互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幅画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位大师都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每每在章节的最后,我都有一种把大师一生最辉煙的时光过上一遍的冲动,这种感觉让我不得不为大师超凡的技艺所折服。我时常用“过瘾和舒服”这两个词来表达解读名画所带来的快感。

匆匆忙忙半年时间,书写完了。回头看,10幅画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虽然不能代表西方绘画史整个辉煌时期,但却跨越其中最辉煌的700年。

书中分篇章讲解了每幅画的精妙之处及其背后相关的故事,有助于各位读者更好地去看懂名画。看一看,画里好玩的东西。

开卷吧,享受艺术的乐趣!东叔2018年6月

欧洲绘画之父笔下的吻

乔托(Giotto di Bondone)《犹大之吻》Kiss of Judas 1304~1306200cm×185cm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文字:“他的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的爱的宗教。”

上文的“他”是谁?让傅雷先生如此看重!

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西方人称之为乔托,艺术史冠以欧洲近代绘画之父,文艺复兴绘画的NO.1,咱们可以称之为乔老大。乔托画像66cm×21cm

是老大就有伟大的建树,乔托乔老大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使意大利绘画真正摆脱了拜占庭宗教画风的套路,并走向新时代。

可能有人好奇,何为拜占庭艺术风格?艺术科普一下:它是一种受罗马拜占庭帝国影响而产生的艺术风格,特点是高度的程序化,色彩鲜艳,但人物表情、动作僵硬,类似僵尸,画面平面对称,重装饰,造型扁平,无立体感可言。特别在宗教画上,一个套路,没有个性,画面没有任何光源可言。下面两幅西班牙拜占庭风格木版画可以见真相。《杜塞尔的祭坛画》 佚名 12世纪102cm×151cm 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博物馆《来自托斯特的华盖》 佚名 1220175cm×161cm 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博物馆

乔老大画成什么样子才PK(击败)了拜占庭风格呢?来看看他的代表作——《犹大之吻》。《犹大之吻》乔托1304~1306 200cm×185cm 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初次看到这幅画的人一定心里嘀咕,乱七八糟的场面,棍子火把林立,一副对怼的场面,怎么就是《犹大之吻》?

画面描绘的什么呢?还是从《圣经》那个最有名的饭局“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版的见本书第2章节)说起。在逾越节的晚餐上,耶稣指出犹大是出卖自己的叛徒。犹大感觉自己已经暴露,饭局还没有埋单就提前溜走,为了保住自己袋中出卖耶稣获得的30块银币,他为敌人引路前来抓耶稣,并以亲吻作为暗号,他亲谁,谁就是耶稣。画面中表现的就是犹大带来反派一起抓耶稣,他直奔耶稣索吻这一最精彩的情景。(画面中间黄袍者为犹大,他拥抱的就是主耶稣。)

有人疑问,画成这样就超越拜占庭了?接下来,说说这幅画的高明之处。

1.一幅好的画要看构图。这幅画打破拜占庭的平均对称构图,没有把耶稣安排在最中间,而是把犹大放在了中间,通过犹大的拥抱突出了耶稣的主角地位。

2.靠黑白对比来突出耶稣的重要地位:在圣人耶稣金色头环背后加了一群带黑色头盔的士兵。

3.武器的线性指向更加突出了耶稣的地位不可动摇。画面中,士兵手中的武器像孔雀开屏一样竖立在耶稣头顶,各种棍状武器随时可能落下,让我们替耶稣担心。

4.“杀死人”的眼神。画面中其他人的眼神几乎全部集中在耶稣头部,稍微有点视觉经验的人都可以确定耶稣的绝对中心地位!

5.中心不正,火把来凑!耶稣在画面偏左,而且所有重心都在他身上,画面构图就有点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乔托乔大爷在画面耶稣右上方添了两个火把,和耶稣、犹大形成构图呼应,同时暗示这两个人是画面最火热的中心。

6.光!光是乔大爷最为突破的地方,乔大爷这种光描绘叫明暗对照法#运用暗部与亮部的强烈对比来产生立体感#。以画面前景犹大为例,可以看到衣纹上面因光照产生亮部暗部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犹大具有了立体感,而拜占庭风格的人物身上是无光、平面、抽象化的,简单的一个光给沉默的中世纪视觉绘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写实绘画也就在孕育中诞生了。#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让画面立体,让乔大爷崭露头角!#

构图和光可以说是乔大爷绘画的基础,他更厉害的是情节!情节让他最终成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情节1“吻”。犹大的吻和耶稣是有相当距离的,通过他手臂的衣纹可以看出犹大很用力,紧紧地搂着耶稣,很激情地投入这一吻,但是为什么没有吻上?也许是因为耶稣义正词严眼神的威吓,也许是耶稣圣人之体不可沾染,又或者是犹大的内心胆怯。我想这些原因都有。那么历史上有亲上的吗?有!卢多维科·卡拉齐(Ludovico Carracci)版的就亲上了,但是亲的是面颊。

问题又来了,犹大之吻的亲吻是对嘴还是亲脸颊?先找几个艺术大咖的画看一下。《犹大之吻》卢多维科·卡拉齐1589~1590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后世有个天才画家卡拉瓦乔也画了这个题材,在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版中犹大亲的方向是耶稣侧面面颊,整个画面耶稣处于无奈,更多强调士兵的抓捕和暗黑的舞台光感。画面最右侧提灯男子为画家卡拉瓦乔自画像,此处充当打酱油角色。《耶稣被捕》卡拉瓦乔1598~160252.8cm×134cm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

西方文明中,犹大出卖基督时所穿衣服的颜色是黄色,所以上面三幅画作犹大都是黄衣,黄色由此也变为耻辱和背叛的颜色。可怜的黄色!《犹大之吻》雕塑版高迪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

再看看现代派建筑魔幻天才高迪(Antonio Gaudi)的创作,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外墙雕塑中,犹大吻的是耶稣的下巴。体现的更多是现代立体派的感觉,耶稣直立的正义身躯,犹大抱紧耶稣后脑的左手和两者紧连的下巴,让这个情节悲情色彩更加浓烈,为突出犹大的邪恶,高迪在他身子下方刻意雕了一条毒蛇,仿佛预示着犹大就是邪恶的代言人。

雕塑左下角有一个四方数列,您可以尝试一下,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可以使其中任意四个数字相加之和为33。拜占庭风格一:《犹大亲吻》法国圣马丁德维克教堂

你猜我吻哪版?拜占庭风格二:《犹大之吻》瑞典哥特兰岛中世纪壁画

吸血鬼接吻版,扎心了老铁。

那究竟是吻嘴,吻脸颊,还是吻下巴?仿佛一切不再重要了,关键是两个人之间的正邪对立,所以,东叔认为乔大爷对嘴版更甚于其他版本,因为看上去冲突感和正邪对立感更强,画面情节表达更清晰,更有艺术的戏剧性!

如果再来看一下同主题拜占庭风格的画作,相信您就能深刻地体会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富有侠客精神的彼得《最后的晚餐》(局部)达·芬奇

情节2“割掉的耳朵”。在画面最左侧站立的是耶稣的门徒彼得,彼得手起刀落,堪比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身前红衣人无任何反应耳朵已掉。这个看上去寂寂无声的凶杀事件,让画面更加紧张。彼得的一刀看出他对耶稣的绝对拥护,这不是他第一次拔刀而起,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彼得就已经掏出了尖刀(具体情节见本书第2章)。彼得拔刀而起的侠客精神为自己头上挣得一个金环,对主的维护也使之成为历史上第一任教皇。

情节3“小号的声音”。右侧背景处有一少年,在吹起手里拿的小号,好像是在向军队奏明,耶稣在这里。看似不起眼的少年,给画面添加了更多真实。#犹大之吻,一切尽在不言中——无声;耶稣的凝视,义正词严——无声;彼得的侠客一刀——无声;少年小号——有声。#

从少年鼓起的腮帮我们仿佛能感觉到此声很大!一切无声对视和动作中,气氛极其悲壮,少年的号角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一切仿佛发生在电影中一样。

还有一个妙处——透视,少年的头要小于身前人,离咱们最近的前方绿头巾人的头最大,这样画面在一个二维的空间产生了三维的纵深感,这个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只是启蒙,但是对后世达·芬奇等影响深远。

情节4“眼神”。画面中耶稣眼神冷静、锐利、正义、无所畏惧;犹大眼神胆怯、畏惧、唯唯诺诺。两人一正一邪,一强一弱的真实和震撼绝对是拜占庭呆板僵直的阿呆造型无可比拟的。#看了上百年的阿呆造型,突然蹦出了乔大爷师法自然,现实的真和善、视觉革新让那个年代的教众看后,心中产生美好的精神召唤。#真善美的情节让乔大爷最终战胜了拜占庭,成为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开创者!

读到这里或许您会被乔大爷所折服,或许您还会有疑问,这些就足以证明乔大爷的厉害?就能证明乔大爷是欧洲近代绘画之父吗?其实,这样的鉴赏问题可以这样理解:

1.缺乏艺术意境,不了解那个时代的审美习惯,就像西方人读《水浒传》,他们可能只看到“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不会理解梁山结义、替天行道的侠义豪情。所以,想真正理解乔大爷的伟大,您一定要多看看萌萌的中世纪艺术和拜占庭艺术。推荐的博物馆: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MNAC)、法国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

2.身临其境,看原作。一定要看原作!《犹大之吻》藏于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它位于意大利北部帕多瓦城中,是一位名叫E.斯克罗维尼的商人为其放高利贷的父亲赎罪谢神而建。乔托担当了整个礼拜堂壁画装饰及建筑设计工作,他在南北墙面安排上下3列、每列6幅,另加祭台两边各1幅,共38幅壁画,取连环组画形式,依次表现故事情节,内容描绘圣母和基督的生平事迹,极为震撼。西端入口处墙面绘以《最后的审判》,绝不亚于米开朗琪罗西斯廷教堂的《最后的审判》,宏大的场面让人叹服,天顶蓝色的星空也极为壮观。《最后的审判》乔托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罗威尼礼拜堂)意大利巴多瓦阿累那教堂(又名斯克罗威尼礼拜堂)蓝色的星空天顶让人心醉。

关于乔托

乔托之前的艺术家像木工或裁缝,作品上甚至经常看不到署名,从乔托开始,艺术家的盛名到处流传,佛罗伦萨的人们为他而自豪,各种艺术趣闻围绕着乔大爷展开。

1.童年。传说乔大爷还是乔小小的时候是个牧羊童,在牧羊时以石块和树枝在地上作画,契马布埃(Giovanni Cimabue)偶然在途中见到,惊讶于这个牧羊少年画得如此生动而真实,就收他为学徒了,然后乔大爷各种粉纷纷为此情节配图。法国粉版《乔托的童年》皮埃尔·雷沃尔1840 82cm×66cm法国里昂博物馆巴西粉版《乔托童年》奥斯卡·佩雷拉·达·席尔瓦1895138cm×75cm墨西哥粉版《乔托和契马布埃》何塞·玛丽亚·奥弗雷冈1857144cm×10cm墨西哥国立美术馆《乔托绘画但丁肖像》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

红衣为乔大爷,红帽为但丁,巨人之间的撞击。

2.但丁(Dante Alighieri)友谊。乔大爷36岁画完斯克罗威尼礼拜堂壁画后,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个人一见如故,乔大爷为但丁画像,但丁为乔大爷写诗。

乔大爷笔下的但丁。

但丁诗中的乔大爷

诗人但丁所写的不朽之作《神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啊,人类才能的虚妄光荣!

尽管它未到衰败凋零的年龄,

它在枝头保持绿色的时间,却又是何等短暂!

契马布埃曾以为在画坛上能独领风骚,

如今则是乔托名声大噪,

这就使此人的声誉光彩顿消。

3.乔托钟楼。1334年6月,乔大爷设计了84m高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钟楼,佛罗伦萨政府授予他“艺术大师”称号。乔大爷主持建造当地的钟楼时,曾有下列一条决议案:“在这诸如在其他的许多事业中一样,世界上再不能找到比他更胜任的人。”可见在那个时代乔大爷有多牛,今天在佛罗伦萨仍然可见到乔大爷的钟楼。

乔大爷,不止绘画,盖房子也是好手!

看到这里可以赠乔大爷一个大写加粗的“牛”,乔大爷通过自己发明的无敌真实视觉语言,一路“升级打怪”,杠杠地完胜拜占庭艺术风格,巧妙地将生动的叙述,神圣的教义和真实再现综合起来,发展出一种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视觉艺术。就如文中开头傅雷先生所言:“他的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的爱的宗教。”乔托揭开了艺术史上的崭新一章,艺术史就此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历史!乔托钟楼

史上最有名的饭局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Restored1495~1498460cm×880cm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食堂

这是一幅神奇的画,想亲眼看到它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至少提前两个月在网站上预订购买门票。

第二,参观者要经过三道玻璃门才能来到入口处,每一道门都必须在前一道门完全关闭之后才开启(为了保存画作,其存在的空间要恒温、恒湿、全封闭)。

第三,每次只允许20人观看15分钟,禁止拍照,禁止大声喧哗。

第四,穿衣请务必保守,不能太露,不然你就看不到(因为画在修道院内)。

画的作者众所周知——达·芬奇,一个被誉为天才的大咖,咱们可以称他为达神,因为他绝对是一个可以称得上“神”的画家。《最后的晚餐》更是神作,是史上被称为传播最广、最有名、最旷世、最震撼、最不幸以及各种“最”的画作。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答案是:达·芬奇有三宝,科学、透视、情节好!《最后的晚餐》达·芬奇1495~1498 460cm×880cm 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食堂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最后的晚餐”,据《圣经》记载: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门徒犹大为了从祭司长那里得到30块银币出卖了耶稣,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预知门徒犹大为了获得30块银币出卖了自己,将遇难升天,于是在和12个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中,他拿起饼分给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分了吃了,为的是纪念我。”耶稣又举起红酒杯说:“来,喝了这杯酒,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这便是耶稣设立的圣餐礼了,也是餐前祷告的由来。耶稣拿的那个杯子就是传说中的圣杯。《圣餐》贾斯特斯·范1473~1474 331cm×335cm

耶稣分饼,左边黄衣手拿钱袋者为叛徒犹大,因此,从乔托开始,犹大一般穿黄衣出场。

在这个饭局上,门徒极力为自己争取权力,希望统治、管理和支配别人。显然,他们的眼光很low(短浅),仍然停留在俗世的标准上。耶稣没有指责批评他们,而是身体力行为他们洗脚,用爱服侍他们。告诉他们:天国里的原则是——“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佣人。”《耶稣为彼得洗脚》福特·马多克斯·布朗英国泰特美术馆

经过两个小前奏,迎来了事件的高潮。沉思良久,耶稣望着众门徒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我了。”耶稣的话有如滚油里面丢冰块,门徒们瞬间被燃爆了,他们的脸上顿时出现愕然、惊奇、诧异、崩溃等各种表情,他们彼此对视着,猜不透耶稣指的究竟是谁。达神的《最后的晚餐》表现的就是这一时刻的紧张场面。

故事还没有完,耶稣平时最喜爱的门徒约翰,他正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大徒弟彼得对约翰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约翰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你到底指的是谁呢?”耶稣回答说:“你看我蘸一点饼递给谁,我指的就是谁了。”说完,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犹大吃了以后,撒旦就入了他的心。#此饼厉害了,可以指证叛徒。#

两幅中世纪耶稣洗脚喂饼图,魔鬼撒旦化身黑色鸟,随圣饼一起飞入犹大嘴中,犹大死面饼子夹鸟肉,一脸吃土的样子。约1220年的斯派尔传福音手稿在巴登地区图书馆卡尔斯鲁厄德国《最后的晚餐》[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c.1220-40]在羊皮纸上斯派尔传福音

那么,达神是怎么接受《最后的晚餐》的订单的,再来铺垫一下。话说米兰当时的一哥是公爵路德维奇奥·斯福尔扎(Ludovico Sforza),他经常在圣玛利亚感恩教堂祈祷。他感觉原来的教堂又老又简朴,于是决定新建并且想重点装修一下,他宣布要在新礼拜堂的墙上画上前无古人,后人膜拜的新壁画。#事实证明,他的愿望实现了#。1495年,达神应邀在新建教堂餐厅的墙上创作《最后的晚餐》。而早在1482年,达神其实是作为宫廷乐师的身份被大公爵路德维奇奥邀请前往米兰的,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乐师?不会是写错了吧。没错,当年达神就是以乐师的身份为米兰宫廷服务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