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插图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8 06:57:04

点击下载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曾国藩家书(插图版)

曾国藩家书(插图版)试读:

内容提要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导言

曾国藩,这个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生都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就是这么一个身份显赫的晚清重臣,因其所处的特殊历史和社会环境,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赢得世人一致的尊崇。

这位名噪当世的晚清重臣,生于1811年,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镇),共有兄妹9人,身为长子,他堪称榜样。曾国藩6岁开始读书,道光十八年(1838年)便从一介书生一跃成为当朝进士,后入翰林院,拜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下,留京后10年七迁,并连升10级,37岁就官至礼部侍郎,升为二品重臣,后又担任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他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仕途的平步青云使他在京师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无论是至交好友、同代朝臣,还是平民百姓,对他都很推崇。

曾国藩虽然官运亨通,一般人难以企及,但真正使曾国藩声名显赫、举国皆知,并让后世褒贬悬殊的,却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丧母返乡守孝,恰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东南大部分省份。翻腾的巨澜横扫湘湖大地,直逼湖南长沙。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侍郎的身份被清廷任命为团练大臣,负责湖南的团练招募、训练和自保,他便因势在家乡成功地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他以封建宗法关系为纽带,不招游杂、城镇市民,只招募青年农民,挑选同乡、同学、师生和亲友当军官,并先聘营官,由营官自己招募士兵。整个湘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他要求将士“忠义血性”“书生以忠诚相期奖”,与同僚左宗棠、弟弟曾国荃、弟子李鸿章等率领这支军队转战10年。1860年湘军总数已达到30万人,并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被加封为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曾国藩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不过自打下天京后,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国藩主动收敛羽翼,裁减湘军,在朝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所以在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天下之后,他便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他驻营徐州,先后采取重点设防、凭河筑墙、查办民圩的方略,欲在黄河、淮河之间,运河以西,沙河、贾鲁河以东的区域歼灭捻军。后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1867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6月,天津发生天主教案,他奉命前往查办,屈从法国势力,处决、遣戍官民数十人,受到社会舆论谴责,世人对他的鞭笞也由此而渐趋白热化。9月,他奉命还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除了治军有方之外,还非常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洋枪洋炮”,后又试制小火轮船。1863年,造成“黄鹄”号轮船,并派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1865年至1866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并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这些人中的成就突出者。

曾国藩本出身寒门,并非贵族之后,除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清朝军队的腐败不堪为他提供了发迹的机遇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其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德行成就了他盛极的一生。曾国藩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注重从小事做起,踏实苦干。在实际生活中,他特别注重从小事培养人的品德和情操,主张力戒浮躁,“不说大话、务虚名”,注重从小事磨炼人的品行。如在军中,他每日黎明必与幕僚同食早餐,非齐不食。曾国藩以理学家的身份,率先创办了第一家近代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又率先奏请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为近代中国文化的转变作出了贡献。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他以“引出一班正人,倡成一种风气”为宗旨,逐渐完善了一种可使人才辈出的军队机制。据罗尔纲的统计,湘军中官至总督、巡抚的达27人,这些人物的成功又为湖湘士子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他们以乡贤前辈为榜样。在湘军之后的一大批湖南名人,从谭嗣同、黄兴到毛泽东,个个注重经世之学,从小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响应时代与民族的召唤,走在创新社会、拯救民众的最前端,并成就了一番革新除弊、安邦治国的大业。

虽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对曾国藩的功过是非褒贬不一,但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奉为道德修养的楷模。曾国藩以一介儒生,由科举入仕途,由此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晚清王朝的一根柱石,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他在古文、诗词方面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曾国藩一生求学不断,尤其是早年更是精钻学问,学做圣贤,后从戎理政也未曾有丝毫的懈怠,共留下了1500万字的奏稿、案牍、诗文、书信、日记等,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曾文正公全集》由曾国藩撰写,李鸿章之兄、湖广总督李瀚章编辑,共167卷,初于1876年刊行,几经刻印,卷数不一。全集包括奏稿、批牍、治兵语录、文集、诗集、杂著、日记、书札、家书、家训等部分。

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军、为政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家人,而如今仍流传于世的家书便是其间的桥梁和纽带。他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朝为官或征战沙场,但从未放松对家人尤其是对后代的教育和督促,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丰厚的人生大书——《曾国藩家书》。著名人文学者南怀瑾先生认为,曾国藩一生共有十三套学问,流传后世的有两套,一套是《曾国藩家书》,另一套是《冰鉴》。

这套家书在浩如烟海的古代作品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独具特色的家书中各篇虽或长或短,但全都真实而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全无矫揉造作之态,就像面对面地诉说家务世事。曾国藩是个好儿子,能使父母放心,并得到他们的欢心;是个好哥哥,教导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情真意切;是个成功的父亲,仁慈而又严正,是子女的好榜样。凡是想要扮演好为人子女、为人父兄的角色,都不可不看这些情真意切的家书。家书内容不仅细致入微,而且面面俱到,从修炼身心到洞察对手、从做大事的本领到高人一筹的功夫、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到掌握成功的步骤、从巧处人际关系到为官之道、从追求学识到养生经验,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智慧闪烁,读来扣人心弦。从这些家书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功高震主的曾国藩内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惶恐,也可从中感受到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这位风云人物“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务实精神。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千余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由于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分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为了让每一个渴望了解曾国藩的读者能从中读出真正的曾国藩,了解曾国藩的真正智慧之所在,编者在每一篇都注有准确的日期,并备有详尽的翻译,逐句解释,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读者从此书中可以看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长期以来,曾国藩曾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的家书虽不乏日常琐事,但在看似琐碎的叙述中,却深蕴了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其中漫溢着的骨肉亲情,对感情日渐淡漠、邻里乡亲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由此可见,细读此书,定会让您受益匪浅。

作为“清代三杰”之一,曾国藩头戴“中兴名臣”的桂冠,是大清力拔山兮的人物,诸多大家对他都有高度的评价: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足可说明曾国藩的影响之大。

正因为人们对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的人物的评价有如此激烈的争议,所以这一著作无疑是了解和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尽管曾氏著作中广为流传的为数不多,但仅这一部家书就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编译者2014年9月

修身劝学篇

一 禀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后事宜皆顺【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

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讱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的十二月十六日,儿子于汉口寄出一封家信,并把信交给了湘潭人和纸行代转,不知你们是否收到?我们于二十一日乘车离开汉口,两人共雇六辆二把手小车,儿子占了三辆半。就这样行走了三百多里,路经河南八里溪,在这里度过了年关。于正月初二再次出发,初七这天到达周家口,然后换乘大车,一共雇了两辆三套篷车,每套十五千文。其中儿占四套,朱占两套。

初九这天起程,十二日到达河南开封,在此地拜客,所以耽搁了四天,而且收到了别人送来约百余金的礼金。如此耽搁到十六日,又再次出发,并于当天三更,趁风平浪静之时直渡黄河。二十八日到达京城。这一路基本上平安顺利,而且天气也顺人意,唯过年那两天下了点小雪而已。

到京城后,我们先是在长郡会馆暂时安歇。二月一日便搬到南横街千佛庵。我们在这里共租住了四间房,每月房租四千文,而且离梅、陈二人住所很近,三人正巧可以一起温习功课。目前基本上是隔一天一次课,每次课都要写出一赋一诗。初八这天的大课由汤中堂老师教授,他出的题目是“智若禹之行水赋”,并且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到今年的三月份还有一次这样的大课。

同年未到的人不过一两个而已,梅、陈二人都是于正月到达。岱云的处境堪忧,先是去了江南和山东两地,境遇并不理想,之后来到京城,偿还旧债之后,剩下的钱财就只有两三百金了,再加上一家老小八口拖累,其艰难可想而知。

儿子一路上的花销大概只耗用了百金而已,目前尚可维持。至于接迎家眷的事,郑小珊现在还没有回信。如果他同意此事的话,当然求之不得;但如果不同意也不碍事,我会另做打算,或者缓个一两年也没什么,反正目前孩子还很小,可留在家中抚养。

家中的各项事情有双亲照料,我都不是很担心,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几位弟弟的学业是否有进步?劳请将几位弟弟写的文章诗赋寄一两份来京城,还有丹阁叔所作的文章,也请一并寄来拜读。儿子在京城的学习生活,自会万事小心谨慎,家中无须挂念,尽管放心好了。

另外,还有一些事情向父母大人禀告: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仙逝而去,官府因此规定百日之内禁止剃发,一年之内禁止各种形式的宴会和娱乐。还有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何仙槎年伯于二月五日不幸离世。那天儿子在何家用早膳,还没有听说他有什么严重的症状,但是不一会儿就闻听了他去世的凶讯。年伯死后,朝廷追加他为太子太保,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去世。自前年离京之后,同乡中有很多人相继死去,让人不胜悲哀,其中有: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位主事,还有熊子谦、谢讱庵以及何氏父子共计七人。当日情景已不复再现,所以儿子现在特别注意爱惜自己的身体,以免不幸发生。

季仙九先生最近被提升为正詹,并外放到浙江担任学政,于初十离开京城,前往赴任。廖钰夫先生被朝廷任命为尚书,吴甄甫先生担任福建巡抚。朱先生、徐先生的灵榇已顺利送抵南方老家。

随身所带的詹有乾家的墨,到京城后竟然发现无法使用,可能是因为墨中的胶质太多的缘故,所以打算日后再带回家中,或退或用都可以。至于接迎家眷的具体事宜,三月还会有信寄回家中。下次的来信中,请将本房及各亲戚家姓氏附载详细,堂上各位老人的情况也劳请一一叙述清楚,以详细为要。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二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训【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

十五日接四弟在涟滨所发信,系第二号,始知正月信已失矣;廿二日接父亲在廿里铺发信;四月廿八信巳刻接在汉口寄曹颖生家信;申刻又接在汴梁寄信;五月十五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诸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男于闰三月十六发第五号家信,四月十一发六号,十七发七号,不知家中均收到否?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萃》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译文】

儿子国藩跪地禀告: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后来共接到家信五封。

十五日接到四弟从涟滨发出的信,看来是第二封,这才知道正月里寄出的信已经遗失了;二十二日接到父亲在二十里铺所发的信;四月二十八日巳刻又接到家中从汉口寄到曹颖生家的信;申刻又收到从汴梁寄来的信;五月十五日接到父亲到达长沙后发出的信,里面有四弟的信,还有六弟的文章五篇。从信中谨知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强壮,家里老小都平安无事,诸位弟弟都发奋读书,并且高兴地得知父亲离京后一路畅通无阻,从京城到省城,只用了三十几天的时间,真是神速啊。

儿子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出的第五封家信,四月十一日寄出的第六封家信,还有十七日寄出的第七封家信,不知家中是否都已经收到?近来儿子身体如常无恙,每晚都早早入睡,起得也渐早。唯一不尽如人意的就是不能用脑过度,思虑过多便头昏脑涨。因此经常静心养神,不让脑子想任何事情,闭目打坐,修身养性,以谨遵父亲所教导的保身之训。九弟的功课一如往常,《礼记》九本已点完,《资治通鉴》已看到三国,《斯文精萃》的诗、文各读了半本,诗歌稍有进步,文章依旧停滞不前,但我并不求他的学问能见速效。看他对学问的领悟程度,显然已经有些心得,之所以没有什么大的进步,大概是手不从心,表达不出来的缘故吧。

甲三在四月下旬已能下地行走,无须人在旁扶持,只是还不能说话。因为没有奶吃,所以每天一顿粥、两顿饭。家妇近来身体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仆从都与原来一样,没什么变动。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此人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的世兄,同乡六个,四个得了庶常,两个担任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部名册。同乡们在京城担任的官职大致未变。郑莘田给事中丧期服完之后已回到京城。梅霖生病势日渐严重,让人很是担忧。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无暇前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表示歉意。至于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已经传来捷报,谨将抄报寄回,供父亲垂览。

儿等在京城为官,自己定当遵从教诲,谨慎从事。堂上各位老人,无须挂念。家里的事我还有很多不知道的,兰姐去年生育,所得是男是女?楚善的事情到底如何成全?儿子非常希望父亲大人来信告知。儿子谨禀,叩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三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男从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莘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月初一日到京,布匹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等及孙男女皆平安。余详与弟书,谨禀。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我于十月二十二日收到了二老的手谕,敬读之后得知一切。我与郑小珊的小小嫌隙,如今已经得以化解。以前对于过失,儿子往往因粗心而忽略。自十月以来,每每念念不忘改过自省。尽管问题很小,但也要自我惩戒,关于此事的详细情况,都已经写在给弟弟的信中。

近日耳鸣稍微有所缓解,但只要劳累一点便会很快复发。我现在每天除了应酬外,不能不多加用功,提升自己的修为。虽想节劳,但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谨记于心。

萧莘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是否可靠?龙翰臣父子已于十月初一日到达。布匹、线索,都已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孙儿、孙女都平安,其余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谨此禀告。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四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叶,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

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兹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叶付归,与诸弟看。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吴子序、邵蕙西之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之谈字,其精妙处,无一不合,其谈诗尤最符契。子贞深喜吾诗,故吾自十月来已作诗十八首。兹抄二叶,付回与诸弟阅。冯树堂、陈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遑,亦良友也。镜海先生,吾虽未尝执贽请业,而心已师之矣。

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人固各有性情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住小珊家,喉痛月余,现已全好。李笔峰在汤家如故。易莲舫要出门就馆,现亦甚用功,亦学倭艮峰者也。同乡李石梧已升陕西巡抚。

两大将军皆锁拿解京治罪,拟斩监候。英夷之事,业已和抚。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退矣。两江总督牛鉴,亦锁解刑部治罪。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续书。兄国藩手具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译文】

诸位贤弟:

十月二十一日收到九弟从长沙寄来的信,里面夹有途中所记的日记六页和药材一包。二十二日又收到九月初二的家信,能够知道家中的一切情况,感到非常的欣慰。

自从九弟出京以后,我一直担心他在路上会出什么事情。直至读了来信,得悉他果然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到家。真是太幸运了!郑做旅伴不可靠,我早已知道。郁滋堂这样好,我实在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没有谈到彭山屺,不知是什么缘故?又为祖母买了皮袄,这样做非常好,可以弥补我的过失。

四弟的信写得很详细,发奋自励的决心充满字里行间。却不知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教书。他说在家塾教书离家太近容易耽搁学业,不如在外边教书清净。其实,如果是在外面读书,也许不会耽搁;如果是在外面教书的话,恐怕比在家塾教书更容易耽搁。倘若真的发奋自立,在家塾教书可以读书,在空旷的田野,在热闹的场所,也可以读书,即使是背柴放猪,还能读书;倘若不是真的发奋自立,不仅在家塾教书不能读书,就是在清净的乡间,在神仙住的世外桃源,也不能读书。有什么必要这样选择地点、选择时间呢?还是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立志读书吧!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不好,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在小考中遭遇了失败就发牢骚,我可是要笑话你志气太小,所忧虑的事太琐碎哟。君子立志,要有为大众谋幸福的肚量,内具圣人才德、外行王者之业,这才不会辱没父母生我养我,才能做一个对天对地都不会感到惭愧的完美之人。所以,这样的人忧虑的是,自己不如舜,不如周公,自己的德行没有修炼好,学问没有讲习好。忧虑愚昧无知的人顽固不化,忧虑侵略者侵占国土,忧虑品行不好的人攫取要职,忧虑有德行、有才干的人不能发挥作用,忧虑老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惠。这才是一个有志之人真正应该忧虑的事。这样的人是不会忧虑个人的进退,家人的饥饱,世俗的荣辱、得失、贵贱和毁誉这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的。六弟只不过是小考没有及格,就说自己的命不好,我真要笑话你的心胸太狭小了。

不读书也就罢了,既然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就必须按照《大学》上说的去做。《大学》的主要内容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并把这三点看成是分内的事。读书如果不能联系自己,说这三件事与自己毫不相干,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处呢?就算这个人会写文章,会作诗,自认为学识渊博、温文儒雅,他也只算得个识字的放猪娃。为什么不能说他是一个明理有用的人呢?我们都知道,朝廷之所以根据八股文来选拔任事的人,是因为这样选拔出来的人能代圣贤说话,能明了圣贤的心意,像圣贤一样地做事,这样的人做了官,在百姓中能做表率。如果把明德、新民看作分外的事,虽然能文能诗,但是对修身养性、治理百姓的道理一点不懂,朝廷任用这种人做官和任用放猪娃做官又有什么不同呢?

既然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就一定要明白《大学》上说的都是自己立身最重要的原则。里边需要学习的项目有八条,据我看来,最有用处的只有两条,即“格物”和“诚意”。“格物”是获取知识,“诚意”是实际去做。“物”就是整个的事物和现象,身体、心灵、意识、家务、国事、整个天下,日常要做的事,都是物。“格”是去观察研究,从里边找到事物的道理。例如,侍奉长辈,定期问候是物;弄清侍奉长辈、定期问候的道理是格物。尊敬兄长,跟随其后是物;弄清尊敬兄长要跟随在他身后的道理是格物。我们的心灵是物;弄清楚影响心灵活动的道理,是格物。我们的身体是物;弄清爱护身体的道理,弄清站要正、坐要直对爱护身体的作用是格物。每天看的书,书上的每句话都是物;根据自己的体会弄清它的作用是格物。这都是获取知识要做的事。“诚意”是知道了道理就要照着做,不欺骗人。知道一句就做一句,是实际行动。同时去做格物和诚意这两点,就可以获得渊博的学问和显达的地位。

我有个朋友叫吴竹如,他格物的功夫很深,每遇到一件事物,都要找出它们的道理来。倭艮峰先生则在诚意上很严格,每天都写日记,一天中有一个想法不对,有一件事做得不好,或说了一句话,或是沉默不语,他都要记下来,而且用正楷字写。三个月写的订成一本,从乙未年到现在,已经订有三十本了。即使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乱想、乱说、乱做,非常严格,有时出现了一点不对的念头,就立刻把它打消,而且记在日记上。所以所读的书,每句话都可以和自己密切联系起来,就像医治自己的病的良药一样。兹将艮峰先生的日记抄三页给你们看看。

我从十月初一开始,也照着艮峰先生的方法去做,将每天想的、做的,都用楷书写在日记上,好让自己一翻到就可以发现并克服缺点。冯树堂和我同一天开始写日记。他很虚心,像对兄长一样地爱护我,像对老师一样地尊敬我,以后一定会有成就。我向来有缺乏恒心的毛病,但坚持每天写日记就可保证我终生有恒心了。有了良师益友的督促,我只有前进不能后退。本来想抄我的日记给你们看的,不料今天镜海先生到我这里来把本子拿走了,来不及抄。十一月有信差,一定抄几页给你们看看。

在我的好友中,倭艮峰最为严谨,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最为精细,一句话一件事都要寻求道理。吴子序、邵蕙西论及经典时思想深刻,条分缕析。何子贞谈起文字来精妙异常,尤其是谈诗,总能说到别人心坎上去。他很喜欢我的诗,所以从十月以来,我已作了十八首,这里抄两页给你们看。冯树堂、陈岱云胸怀大志,性情急切,也是好朋友。虽然还没有向镜海先生请教过,但在心里我已把他当作老师了。

每次写信给你们,我总不觉得言语太多,或许你们会厌烦吧。不过,你们要是写长信给我,我定会如获至宝,非常欢迎。这大概是因为人与人的性情不一样吧。

我从十月初一起写日记,以此帮助自己改过自新。从前我和小珊有误会,实在是我一时愤怒,不近人情,所以我打算主动上门道歉。恰巧初九那天,他来我家拜寿,当天晚上我去他家和他谈得很好。十三日我又和岱云请他吃饭。此后,我们的关系又恢复如初,所有的误会都消除了。金竺虔报满任知县,现住在小珊家,喉痛一个多月,现已全好了。李笔峰还在汤家。易莲舫要出门教书,现在很用功,也是在学倭艮峰的榜样。同乡李石梧已升任陕西巡抚。

两大将军都锁拿押至京城治罪,准备处以斩监候。英夷的事,现已议和。用去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又在各处让出五处码头。现在英夷已全部退出。两江总督牛鉴,也锁拿押至刑部治罪。

最近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以后再给你们写信。兄国藩手书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五 致诸弟: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十七寄第三号信,想已收到。父亲到县纳漕,诸弟何不寄一信,交县城转寄省城也?以后凡遇有便,即须寄信,切要切要。

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必各有一番景况,何不详以告我?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颇难,然此事最大,断不可以人力勉强。劝渠家只须听其自然,不可过于矜持。又闻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她。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叶,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叶、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抄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诸书,乃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便引书以证明之,非翻书而遍抄之也。然后知著书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主事,年二十七岁,张筱浦之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此四君者,皆闻予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浅深,要皆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者也。

京师为人文渊薮,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拜别人,恐徒标榜虚声。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震而惊之,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之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何子贞之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书,三百六十日,除作诗文时,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有恒者矣。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予本拟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及艮峰先生劝止之,故不复张筵。盖京城张筵唱戏,名为庆寿,实则打把戏。兰泉之劝止,正以此故。现在作寿屏两架。一架淳化笺四大幅,系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八小幅,系吴子序撰文,予自书。淳化笺系内府用纸,纸厚如钱,光彩耀目,寻常琉璃厂无有也。昨日偶有之,因买四张。子贞字甚古雅,惜太大,万不能寄回。奈何奈何!

侄儿甲三体日胖而颇蠢,夜间小解知自报,不至于湿床褥。女儿体好,最易扶携,全不劳大人费心力。

今年冬间,贺耦庚先生寄三十金,李双圃先生寄二十金,其余尚有小进项。汤海秋又自言借百金与我用。计还清兰溪、寄云外,尚可宽裕过年。统计今年除借会馆房钱外,仅借百五十金。岱云则略多些。岱云言在京已该账九百余金,家中亦有此数,将来正不易还。寒士出身,不知何日是了也!我在京该账尚不过四百金,然苟不得差,则日见日紧矣。

书不能尽言,惟诸弟鉴察。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廿日【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十一月十七日所发出的第三号家信,想来家中早已经收到了吧。近日父亲到县里交粮,弟弟们为何不趁此机会写一封信,请父亲从县城转寄到省城呢?若以后遇到方便之机,就要尽量抽时间写信寄过来,切记切记。

九弟回家之后,一定会去各处拜访亲戚好友,各家都有各家的不同情况,新鲜事也不会少,为何不写信一一告知呢?

四妹小产之后再生育就是很困难的事了,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小视,但也绝不可刻意勉强。家人要劝慰四妹不可急躁不安,听其自然即可,万万不要因此事过于拘谨。听说现在四妹在家往往很晚才起床,起床之后还经常要婆婆在旁服侍她,这可是最要不得的事情,不仅对其身体无益,反而会折福的。天下从没有不孝的妇人会得到好报的,所以弟弟们务必多加劝导,让她通晓大义。

诸位弟弟们在家读书习字,不知每天用功程度如何?自十月一日以来,我立志改过自新,完善自己,虽不时有懒惰之意,但每天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十页史书、记茶余偶谈一则,这三件事倒是一直坚持,从未有丝毫的间断。自从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戒水烟算起,已两个月有余,一直远离水烟,渐渐地就成了自然之事,无须刻意强制了。我这一生所立之志甚多,只有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用楷书写日记这三件事,发誓终身坚持,绝不让其有一日的间断。弟弟们也应该自定几件事情并坚持不懈地去做,每天不间断地努力,即使行船走路,也时刻随身携带,不能有一刻的懈怠。除上述我所说的那三件事之外,其他事情即使坚持长久也未必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若此三事能够坚持下去,定将终身受益匪浅。

前不久我曾立下志愿,打算编写一部曾氏家训,而且与九弟就此事作过详谈。后来翻阅了各部经史才发现,若不能把经史烂熟于胸,反而会显得支离破碎,找不到一个鲜明的主线;若要采集摘选诸子各家之言,则显得更为浩繁,即使费力地抄上几百卷书,也无法将材料尽数收齐,这时方才懂得古人编著《大学衍义》《衍义补》等书,实乃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之作,都是自有一套体例、一组观点的,然后在创作的过程中随意引书为证,而不是逐个翻书拼凑而来的。从这之后我才懂得了著书之难,所以暂时不准备创作曾氏家训。待日后胸中积累的道理够丰富了、议论够贯通了再写也为时不晚。

自到了京城之后,所交的朋友越来越多。其中身体力行者,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研究经书探求道理者,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技艺用于表现古人的“道”者,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向大、神态安详,则有黄子寿;另外还有王少鹤(名锡振,任广西主事,年27岁,是张筱浦的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年翰林)、吴莘畬(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这四位先生,都是慕名而来拜访我的。虽然这些人的学问深浅各有不同,但都是胸怀壮志的有识之士,不甘平庸之人。

京师乃人才集中之地,学问渊博之人济济一堂,不去追求则无从发现,但若有心,越去追求朋友就会越多。近来听说可交朋友的人很多,但我并不打算主动去拜访别人,只怕那样对做学问无益,反而只会落得个自我标榜的虚名。访求好友的目的是匡正自己的过失,这才是交友的最大益处;而借此标榜谋图虚名,则是最大的害处。天下间凡是有益的事中,便有足以造成致害的因素掺杂其中,一定要审慎,不可不细心分辨。

黄子寿最近作了一篇《选将论》,此文共有六千余字,他真可称得上是奇才。此人从戊戌年起才开始学作文之道,六年之中就做出如此大学问,实属罕见,不过这也与他的天资有关,并不是常人轻易企及的。弟弟们不必为此震惊,我并不是强求弟弟们都具备如他一样的成就,只愿你们以吴世兄、何世兄为榜样。吴竹如的世兄现也效仿艮峰先生,每日写日记,谈论有规矩,行为有法则,其安详自得的风采实在让人心生爱意。何子贞的世兄,每日从早到晚不停地温习各家之书,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作诗写文章的时间之外,无时无刻不在温习书本。真可称得上是有恒心的人。所以我从前教导弟弟们的学业时,总是会给你们限定功课,而近日来的信中,却从不另外开列课程,只是警示你们读书做学问要有恒心而已。

士人读书做学问,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远大的志向,则必然不会甘心屈居人下;有了超然的见识,则明白学海无边的道理,就不敢因某一方面的成功而自足自满,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目光短浅之人的做法;有持久的恒心,则绝对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三者缺一不可。诸位兄弟现在想有见识的目标不是一下能达到的,至于有志向有恒心,就是你们自己努力的事了。

我最近身体愈加虚弱,无力思考,苦思则头晕目眩;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诸位兄弟身上。

明年正月,乃祖父大人七十大寿,按照京城的惯例,是以进十岁为正式庆典。我本打算在戏园摆宴庆贺,而窦兰泉及艮峰先生劝阻我,申述其中利弊,所以我便取消了这个念头,不打算再摆宴庆祝。因为在京城大张旗鼓地设筵唱戏,名义上是为庆寿,实际上就是玩把戏,所以兰泉竭力劝阻。现在我打算只做两架寿屏,一架是四大幅淳化笺,乃何子贞亲笔书写的文章,每个字都有茶碗口大;一架是八小幅冷金笺,是由吴子序撰写的文章,我书写上去的。淳化笺用的是内府用纸,此纸如铜钱般厚实粗重,光彩耀目,这样的纸质在琉璃厂一般是难以见到的,碰巧昨天瞧见,一下买了四张,以供需时之用。子贞的字古雅有致,但是字体太大,是万不能寄回的。真是苦无良策!

你们的侄儿甲三,身体稍胖,显得蠢笨可爱,夜里小便自己已经知道说了,不会再尿床。侄女身体无恙,听话乖巧,大人不用操心。

今年冬天,贺耦庚先生寄来三十两银子,李双圃先生又寄来二十两,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进项,汤海秋先生还答应可以暂借百金给我用,如此算来,除了可以还清兰溪、寄云的欠债外,还可宽裕过年。统计今年除借会馆房钱外,其他只借了一百五十两银子。岱云借得稍微多一些,他说在京已欠账九百余两,家里也欠了这个数,数额如此巨大,将来确实很难还清。贫穷寒士出身的人,这借借还还的日子还不知何日能到尽头!虽然我在京所欠的债务合起来不过四百两银子,不过如果还是谋不到一官半职的话,这日子也同样会一日比一日吃紧,越来越难度了。

书中诸事不能尽言,希望诸位兄弟细细鉴察。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六 致诸弟:勉在孝悌上用功【原文】

澄侯、叔淳、季洪三弟左右:

五月底连接三月一日、四月十八两次所发家信。四弟之信,具见真性情,有困心横虑、郁积思通之象。此事断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来书往往词不达意,我能深谅其苦。

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贤弟性情真挚,而短于诗文,何不日日在孝弟两字上用功?《曲礼》《内则》所说的,句句依他做出,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若诗文不好,此小事,不足计;即好极,亦不值一钱。不知贤弟肯听此语否?

科名之所以可贵者,谓其足以承堂上之欢也,谓禄仕可以养亲也。今吾已得之矣,即使诸弟不得,亦可以承欢,可以养亲,何必兄弟尽得哉?贤弟若细思此理,但于孝弟上用功,不于诗文上用功,则诗文不期进而自进矣。

凡作字总须得势,务使一笔可以走千里。三弟之字,笔笔无势,是以局促不能远纵。去年曾与九弟说及,想近来已忘之矣。

九弟欲看余白折。余所写折子甚少,故不付。大铜尺已经寻得。付笔回南,目前实无妙便,俟秋间定当付还。

去年所寄牧云信未寄去,但其信前半劝牧云用功,后半劝凌云莫看地,实有道理。九弟可将其信抄一遍仍交与他,但将纺棉花一段删去可也。地仙为人主葬,害人一家,丧良心不少,未有不家败人亡者,不可不力阻凌云也。至于纺棉花之说,如直隶之三河县、灵寿县,无论贫富男妇,人人纺布为生,如我境之耕田为生也。江南之妇人耕田,犹三河之男人纺布也。湖南如浏阳之夏布、祁阳之葛布、宜昌之棉布,皆无论贫富男妇,人人依以为业。此并不足为骇异也。第风俗难以遽变,必至骇人听闻,不如删去一段为妙。书不尽言。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译文】

澄侯、叔淳、季洪三弟左右:

五月底接连收到三月一日、四月十八日家中所发的两封家信。四弟的信,真情实意漫溢于字里行间,大概是苦闷忧虑之心过重,想尽快有一个明朗的前途吧。只是这样的事绝不可以求速效,求速效必如揠苗助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只要日积月累,好似愚公移山,终究会有豁然开朗的时候,急于求成则会永无出头之日。至于你的来信中有多处词不达意,我深深谅解你的苦处。

现在的人对“学”字的理解都有些偏颇。如果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可见绝大部分学问都可以体现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在“孝悌”两字上尽力一分便是一分学问,尽力十分便是十分学问。现在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科举功名,对于孝悌伦纪这些大道理,好像觉得与读书做学问没什么关系。殊不知古书的记载的,做文章时代圣贤所说的,无非是要阐明这个道理。如果行动时时符合孝悌,即使笔下说不出又有何妨!如果时时违背孝悌,甚至有愧于伦理纲纪这些大道理,即使文章写得再出色,也只算是个名教中的罪人。贤弟性情真挚,诗文并不见长,何不天天在“孝悌”两字上用功?若按《礼记》中《曲礼》《内则》章所说的句句照做,一定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心;对下则兄弟妻儿都蔼然有恩,秩序井然,这真是大学问。像诗文不好的小事,不足以计较;即使写得再好,也不值一文,不知贤弟肯听这话否?

科举功名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得到后足以使长辈高兴,可以供奉双亲。现在我已得了功名,即使各位兄弟得不到功名,也可以让长辈满足,可以供奉双亲,何必大家都要得功名呢?贤弟如果仔细想一下这个道理,就在孝悌上用功,不必在诗文上多费功夫,那么在诗文方面的长进自然会出乎意料的。

每每写字之时,必要有笔势,务必做到一笔下去可走千里。三弟的字,笔笔无势,是因为太拘束不能放开的原因。去年曾和九弟说到这个问题,想来近日已淡忘了吧。九弟在来信中说想看我写的白折,只是最近所写的折子很少,暂时就不寄了。大铜尺现已找到。至于寄笔之事,目前实在没有合适的机会,待秋天一定寄回。

去年写给牧云的信没有寄去,信中的前半部分是对牧云进行劝勉,后半部分劝凌云莫看地,这是有道理在其中的。九弟可将此信重抄一遍,仍交给他,不过要将纺棉花一段删去。地仙为人主持丧葬之事,害人一家,丧良心不少,以致家破人亡的更不在少数,为此不可不尽力劝阻凌云。至于纺棉花一事,像直隶的三河县、灵寿县,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穷,人人靠纺布为生,如同我们家乡人人以耕田为生一样。江南妇人种地,如同三河男人纺布一样,湖南如浏阳的夏布、祁阳的葛布、宜昌的棉布,也都是不论贫富男女,人人以此为业,不值得为之惊奇。各地的风俗难以一时就有改变,肯定有的是骇人听闻,不如删去这一段为妙。书不能尽言,容后再续。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七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骄傲习气【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月二十三日男发第七号信交折差,七月初一日发第八号交王仕四手,不知已收到否?六月廿日接六弟五月十二日书,七月十六接四弟、九弟五月廿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字迹潦草,即县试案首前列皆不写出。同乡有同日接信者,即考古考老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从容;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稍从容者,又何也?

男等在京大小平安,同乡诸家皆好。惟汤海秋于七月八日得病,初九日未刻即逝。六月二十八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皆取。湖南今年考差,仅何子贞得差,余皆未放,惟陈岱云光景最苦。男因去年之病,反以不放为乐。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大约在粮船回,现尚未定。渠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心。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

甲三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罗山处附课,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余俟续呈。男谨禀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廿日【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儿于六月二十三日将第二封信交给信差,于七月初一将第八封信交给王仕四,让他顺便带回去,不知是否已经收到?我于六月二十日收到六弟写于五月十二日的信。七月十六日,又接到四弟、九弟写于五月二十九日的信。这些信中都说自己非常忙,整篇不过寥寥几句话而已,而且字迹也潦草不堪,甚至连县里考试的头名和前几名,都没有在信中告知。同乡中有同一天接到家信的,即使是考古考老生,也都一一详细地叙述。同是一个信差,各家也是同一时间发信,迟十多天也从容不迫,而弟弟们早十多天却如此忙碌无序,这是什么原因?况且每次信中都说很忙,没有一次悠闲从容的时候,这又是为什么?

儿等在京城生活安定,大小都很平安。同乡的各家情况也都不错,唯有汤海秋在七月初八生病,初九日未刻便离世了。六月二十八日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都被录取了。湖南今年的考差,只有何子贞得了,其余的都没有放,只有陈岱云的光景最苦。儿子因去年的病,反而为不外放而高兴。王仕四已经妥善地遣送回去,率五大约乘粮船回,现在还没有定。他们身体平安,二妹不必挂念。叔父的病,儿子多次请求将详细据实告诉我,至今没有收到,实在不放心。

甲三读《尔雅》,每天二十多字,颇肯受教。六弟今年正月的信,想从罗罗山学习,儿子很高兴。后来的信绝不提这件事,不知为什么?所寄来的信,写得不好。他在省读书两年,看不见进步,儿子心里很忧虑,但又无计可施,只恨儿子不善于教诲。要有所进步,首先要去掉骄傲气习。腹中空空,又夜郎自大,这个最坏事。四弟、九弟虽说不长进,但不自满,求双亲大人教导六弟,要以不自满自足为第一紧要。其余下次再呈告。儿子谨禀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