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品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1:49:07

点击下载

作者:(英)塞缪尔·斯迈尔斯著/喻璐译/刘荣跃主编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可贵的品格

可贵的品格试读:

(译本序)书中自有黄金屋

刘荣跃

在当今中国出版的众多书籍中,励志读物可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类。只要进入书店,你就会发现它们摆放在相当醒目的位置。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呀,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自然很需要给人鼓舞与激励的精神养料了。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必须学习成功者们的经验,从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吸取有用的东西。这样便可以取长补短,少走弯路。这便是励志读物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而在这类励志读物中,“卡耐基”的名字可说是如雷贯耳,其作品经久不衰。在我的记忆里,大概早在近20年前中国就开始翻译出版他的书了,诸如《人性的弱点》和《卡耐基成功学》等。时至今日,你在书店里仍能看到他的许多作品出版和再版,其销量可想而知。

不过你知道这么有名的一位人物的精神导师是谁吗?他就是世界著名励志大师、西方的成功学之父——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亦即是本丛书的作者。卡耐基从他那里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通过不断努力成为有名的钢铁大王,同时又将其成功经验和理念传授给了千千万万的人。社会就是这样在无数人的努力下不断前进着。所以这样的精神营养是非常可贵的,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读这样的书,就是在吸取和传承着这样的财富,而我们自己也因此变得富足起来,完善起来——这难道不是很有意义的吗?这也正是出版者和译者的心愿。

塞缪尔·斯迈尔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和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作家。他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受人喜爱的是有关人生成功与幸福,有关良知、信仰、道德、自由与责任等领域的随笔作品。他的这些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对西方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近现代道德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在全球畅销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人生教科书。

本丛书包括了他最著名的4部励志书,即《自助的力量》(Self Help)、《可贵的品格》(Character)、《人生的职责》(Duty)和《金钱与人生》(Thrift)。此外他还著有通过艰苦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传记多部,如《发明家和实业家的故事》、《铁的发明及其发明家的故事》、《托马斯·特尔福德的故事》、《名人贾斯明的故事》等。

斯迈尔斯的作品为什么很受人欢迎呢?我们不妨单从其作品本身来看看。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谈及到了人生当中的一些重大的主题,即自助、品格、职责与金钱。如果你在这几方面都能克服不足,使自己日益完善,你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或至少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我们不是常说“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工夫不负有心人”等等这些话吗?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作者提出的一种“自助”精神,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一个人只要具有了这种精神,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的。我们当然离不开外界的帮助,但起根本作用的还在于你内在的动力。无数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而品格、职责和理财的问题,也无一不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大的影响,把握得好我们就会受益无穷,把握不好则会相当不利。至于如何才能把握好它们呢?不妨认真读读这几本大师的书,你一定会收获不小的。只要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一下,你就向着成功的道路迈进了一步。

斯迈尔斯的文章很耐读,颇值得品味,这是我在审读译文时的一个深刻感受。它们讲得精辟中肯,形象生动而不抽象深奥——抽象深奥的文章是不会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比如《自助的力量》的第一段话,就让你不能不信服和佩服,你会一下被吸引住,感到作者说得太好了。而类似的语言和思想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极为丰富。作者在每章前都引有几则名人名言,既是对一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对其观点认识的有力佐证。至于作者自己的名言佳句,则不胜枚举,让我们在这里不妨先分享一些吧:“讨论怎样从外部管束一个人也许并无多大意义,因为一切都取决于人从内心对自己的约束。”“即使是最好的制度也不能为人提供主动的帮助。”“最贫困的人有时会占据最高的位置,显然最不可超越的困难丝毫也不会阻挡他们前进的道路。”“奋发图强的个人奋斗,都是成名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懒惰永远也不能造就杰出人才。正是勤勉的手脑并用创造了财富。”“富人可以付钱请人帮他干活,却不能请人帮他提升思想,或者花钱买到自学的方法。”

这样的语言说得多么中肯,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是的,个人的志气树立起来了,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读作者的书,你会感到是一种享受,感到催人奋进,获得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而作者在阐述其观点时,生动地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故事予以说明,让人从中得到启示。比如他提到出生贫寒的莎士比亚,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成为一位世界伟人的。作者还列举了普通劳动者阶层中产生的工程师布林德利,航海家库克,诗人彭斯,工程师爱德华兹和泰尔福德,地质学家休·米勒,作家和雕塑家艾伦·库宁汉姆……

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要在工作上、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成名成家什么的——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过生活一世,我们至少应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这于己于社会都是有益的。成功的人生不一定要成名,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德,为人正直,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自己也因此感到充实,从中获得了幸福和快乐。如何获得成功的人生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妨读读斯迈尔斯的书,从它们当中去淘金,你必定会受益匪浅的。2012年3月于天府雄州·四川简阳

第一章 品格的影响

[1]“人除非能超越自我,否则就极其可悲。”——丹尼尔“品格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它通过个人本性为介质表现出来……[2]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品格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良知。”——爱默森“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岁入的丰盈、国防的坚实、建筑的华丽,而取决于国民在文化、思想和品格上受教育的比例;这才是一个[3]国家的实际利益、主要实力和真正力量所在。”——马丁·路德

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它不遗余力地彰显着人性,以最完美的形式,最高贵的具象诠释着人性。

真正有品格的人,无论贫富尊卑,都是勤奋的、正直的、高尚的、磊落的,令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景仰和信任,人们自然也乐意以他们为榜样。他们支撑着世界上的一切真善美,没有他们的存在,人活一世将毫无意义。

天赋固然令人钦羡,品格却最能令人尊敬。前者多为脑力的产物,而后者是心力的结晶,从长远来看,心力才是人生的主宰。有天赋的人靠智力立足于社会,而有品格的人凭良知行走于世间。前者令人钦羡,而后者值得师法。

伟人总是超乎凡人的,但伟大本身又是个相对的概念。事实上,多数人的人生阅历都是有限的,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成为伟人。不过,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真实、体面、极尽所能。一个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此为资本而胡作非为。他能努力去创造最美好的生活,哪怕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他也能做到真诚、正直、诚实和守信。总之,人能在上天为他安排的那个世界里尽到自己的职责。

这些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一个人对职责的履行却体现了他对人生和品格的最高追求。这也许体现不出英雄气概,但许多普通人也并非英雄。责任感从主导态度上支持着人,同样,它也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支撑着人。人的生活是“以一些普普通通的职责为中心”的。最有魅力的美德就是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必须的美德。这些美德最平实,也最长久。惊天动地的壮举使人们高山仰止,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它们只不过是诱惑和危险。伯克曾说过,“一个建立在个人英雄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其上层建筑必定是羸弱和松散的。”

在评述已故老友托马斯·萨克维尔的品格时,艾伯特博士,后来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并没有过多地夸赞他作为政治家所表现出来的才干,或者作为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天赋,而是着重谈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履行平凡生活职责时所表现出来的美德。他说,“他身上的珍贵的品质太多了!有谁比他更爱自己的妻子?有谁比他更爱自己的孩子?有谁比他更忠于自己的朋友?有谁比他对敌人更温和?有谁比他更信守诺言?”实际上,我们总能从人们对待最亲近的人的方式,以及他们对看似平凡琐碎的日常职责的履行中,而不是从他作为一位作家、演讲家或者政治家的公众形象中,了解和体察他们的真正品格。

职责不仅是普通人处理平凡生活事务的重要工具,也是圣贤们不竭的力量源泉。他们可能没有金钱、财富、学识或权势,但他们可能拥有强大的心智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诚实、正直、尽职尽责。任何踏踏实实地尽职尽责的人,都是在向着目标和品格前进的人。有许多人,人们也许会认为他们除了品格以外一无所有,然而,他们却因品格而顶天立地,不逊于任何一位帝王。

一个人智力状况与其品格的纯洁和优秀没有必然联系。在《新约》中,人的心智和“精神”经常被提到,而智力则极少涉及。乔治[4]·赫伯特说:“生活中的点滴善行抵得上满腹经纶。”这并不是说知识无足轻重,而是说知识必须用来行善。有时候我们发现,有些人学识渊博,品格却很卑劣,在高权重位面前卑躬屈膝,在草根布衣面前却又趾高气扬。有人也许在艺术、文学、科技领域成就非凡,然而在诚实、道德、正直和责任感方面却远不及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

伯瑟斯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你主张应该尊重有学问的人,可是我要说,阿门!可别忘了,博大的心智、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广博的见识、得体的举止、熟练的技艺、行动的活力,还有对真理、诚信和友爱的热爱却很可能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所欠缺的。”[5]

有人在沃尔特·司各特爵士面前谈到了文学天才及其创作对于社会的重要作用,似乎要表明他们是最应该受到尊重和敬仰的人,但司各特爵士反驳道:“天啊!如果这真是世间公理,那这世界可就糟糕透了!我读过不少书,关注过不少声名显赫和学识渊博的人,还跟他们交谈过,但是我敢说,我听过的最有见地的话却出自于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穷人之口。”

财富的多少与品格的提升更没有必然联系。相反,财富多半是精神腐败和堕落的根源。财富与腐败,奢侈与罪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那些心术不正、自律不严、放荡不羁的人手中,财富是一种诱惑、一口陷阱,也可能是于人于己祸患无穷的根源。

相反,较为贫困的境况与品格却能最完美地匹配。一个人可以只拥有勤劳、节俭和正直的品格,但他却能到达纯粹人性的巅峰。伯恩斯的父亲给他提出的忠告十分精辟,“他嘱咐我要有人格,虽然我不名一文,因为一个没有正直品格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据伯瑟斯了解,品格最纯粹、最高尚的人是一位生活在北部某郡的劳动者。他每周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十先令,可他就是用这点钱体面地养家糊口。尽管他只在普通教区学校接受了初级教育,他却是一位睿智而有思想的人。他的藏书有《圣经》、《费拉维尔》和《波士顿》等等,除了《圣经》,其它的书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

正如遗嘱上申明的那样,路德死后没有留下“现金和任何其它形式的财产。”他曾一度穷得不得不靠为别人侍弄花园、修理钟表来维持生计。然而,他正是在辛勤劳动期间,为整个国家塑造了国格,他精神力量胜过了所有德国王公,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推崇。

品格就是一种财富,也是最贵重的财富。它是善良的载体,它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任何投入其中的人,尽管无法得到物质上的富裕,却能得到尊重和名誉。

在生活中,以诚实为目标的人,只要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毫不动摇地坚持信仰,就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诚实使人正直,给人以力量和支持,是人奋进的动力。本杰明·鲁迪亚爵士曾经说过:“人不一定要富有、伟大或者聪明,但他一定要诚实。”

除了诚实以外,为了达到目的,人还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决不能偏离真理和正义的轨道。没有原则,人就如同一艘没有舵手和罗盘的船,任凭风浪摆布。没有原则,人就象生活在没有法律、没有纪律、没有秩序、没有管束的状态下。休姆说:“道德原则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在道德原则的约束和规范下,人以某种方式组成群落,以对抗邪恶和混乱这种人类的公敌。”[6]

因涉案而奔赴罗马的一位著名演讲家去拜访爱比克泰德,想从他那里学习一些斯多葛派的学说。由于不相信来访者的诚意,爱比克泰德冷冷地接待了他。爱比克泰德说:“你只会批评我的处事原则,并不是真的想向我学习。”演讲家答道:“可是,如果我像你那样处事,我也会像你一样,变成一个乞丐,没有餐具、马车和地产。”爱比克泰德说:“我并不想要这些东西,即使我没有它们,我都比你富有。我根本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庇护人!可你在乎这个。所以,我比你富有。我不在乎凯撒怎么看我。我也不会谄媚任何人。这就是我所拥有的财富,而不是金银餐具。你的器皿是银的,可你的理智、原则和欲望却是土做的。我的心灵就是我的世界,它赋予我充实而快乐的事业,而你却碌碌无为。你的财富在你看来还不够多,而我的财富在我看来已经价值连城了。你欲壑难填,而我知足常乐。”

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并不少见,甚至天才也绝不少见。可是有才能的人就值得信赖吗?天才就值得信赖吗?不值得,除非他为人正直诚实。诚实的品格,比其他品格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敬仰和信任。诚实是一切美德的根本。它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它是正直和真诚的行为,它在一言一行中闪光。诚实意味着可靠和说服力。如果众所周知的是:这个人值得信赖,心口一致,并且信守承诺,那么,他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人物。因此,可靠是赢得人们普遍尊重和信任的通行证。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更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德”而不是“智”,是人的“心”而不是“脑”,是判断力掌控之下的自制、耐力和自律,而不是天赋。因此,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中,拥有一份由正直品格引导的平凡良知最能使你受益。良知,酿于经验,发于善心,表现在实践智慧中。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讲,善良意味着智慧,卓绝的智慧,是世俗与神圣的结合体。亨利·泰勒爵士说:“智慧与善良息息相关,它们表现在多个层面上,彼此相辅相成,这不仅仅是因为智慧使人善良,反过来善良也使人聪慧。”

真正有品格人得到人们的认可也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他身上的闪光点是遮掩不住的。他们也许会被别人误解,有时甚至会陷入不幸和灾难,但只要有耐性和韧性,他们终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这也是他们应得的回报。

据说,如果谢里丹拥有令人信赖的品格,他本来是可以统治整个世界的;然而正是由于缺少这种品格,他那过人的天赋并没有派上多大的用场。他的戏剧引人瞩目、令人捧腹,但在生活中、在政治上,他却不是一个有份量、有影响力的人物。甚至那个贫穷的哑剧演员特鲁里·莱恩也自认高他一等。因此,有一天,当戴尔皮尼由于薪水被拖欠向这位经理施压时,谢里丹厉声斥责他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戴尔皮尼回击道:“没有,谢里丹先生,我当然没有忘记。可我非常明白我们俩之间的差别,论出身、家庭、教育,我不如你,但是在生活中,在品行上,我都比你强。”

不同于谢里丹,他的兄弟伯克却是一个极具品格魅力的人。35岁那年,他就当上了议员,并使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英国政治史上。他拥有伟大的天赋,还具有卓越的品格力量。然而,他也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性情急躁,他的天赋就被这种性情毁于一旦。没有忍耐性这一看似不重要的品格,哪怕再伟大的天赋,对它的主人来说也较为无用。

品格的形成会受到诸多微妙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但它或多或少还是要受人的调控。或好或坏的品格,都是日复一日地逐渐形成的。事情再小,也会产生一系列后果;毛发再细,也会投下阴影。希默尔彭宁克夫人的母亲的话充满睿智:决不要因为事小而听之任之,尽管你可能并不把它放在眼里,可它却能决定你的成败。

每一种行为、思想和感受都归因于人在性情、习惯和判断力上所受的教育;它们也必然会对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因此,人的品格会不断地改变,变好或变坏,升华或堕落。罗斯金先生说:“在生活中,没有哪些犯下的过错、做过的蠢事不曾给我带来麻烦,影响我的心情,腐蚀我的自制力,模糊我的视野,削弱我的判断力。在过去的生活中,我所做的每一次努力中的真善美的闪光,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机械原理同样适用于伦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仅如此,无论是行善还是作恶都会在主体身上产生对等的效应。人既不是环境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造物主;人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引导行为,所以人能够做到趋善避恶。圣伯纳德说:“除了我自己,没有什么能对我造成伤害。我从来没有真正受过伤害,除非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

然而,完美的品格不通过努力是无法形成的。它需要自省、自律和自制。你也许会犹犹豫豫、磕磕绊绊,你也许会暂时遭受挫折,还要顽强地抵制各种诱惑,克服各种困难;但是,只要精神是坚定的,心灵是正直的,成功必将如愿到来。正是这种追求进步的努力——力图超越现有的品格——使人奋发图强。即使达不到预期目标,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的每一次诚实努力,都会为自己带来品格的提升。

在伟大的榜样和完美人性的化身的指引下,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必须——力求使自己的品格达到最高境界: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充实;不是地位的显赫,而是名誉的美好;不是学识,而是美德;不是权势,而是诚实、正直和忠诚。

虽然榜样的力量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产生于人自身精神上的主观能动性和耐力才是中流砥柱。它可以独自支撑起人的生命,使人自立,给人激情。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诗人丹尼尔曾说:“人除非能够超越自我,否则就极其可悲!”意志是品格的根本,智慧是品格的枝干,二者结合,才能产生一定的实际效能,没有了它,人生将变得飘忽不定,漫无目的,犹如一潭死水,不能形成溪流,无法进行有益的工作,无法驱动机器的运转。

当一个人的品格要素在坚定意志和崇高目标的支持下发挥了作用,人便能走上一条履行人生职责的道路,英勇无畏地走下去,不会为任何世俗功利所诱惑,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就是人们的榜样。他们的话语会流芳百世,而人们会为之付出行动。因此,路德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声号角,响彻整个德国。路德就是德国人的榜样,当代德国人仍然传承着他的品格。

有品格的人就有良知。这种良知体现在他的工作、言谈和行为中。[7]当克伦威尔要求国会征召新兵,以取代共和国军队里那些腐败的跟班和酒鬼的时候,他规定这些新兵必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良知。”他麾下著名的“勇士”军团就是由这样的人组成的。

意志力——自我引导的力量——是一切伟大品格的灵魂。哪里有它,哪里就有生命力;哪里没有它,哪里就只有懦弱、无助和消沉。有一句谚语说:坚强的人和汹涌的瀑布都会为自己开辟道路。意志力这种崇高精神的引导者,不仅能为自己开辟道路,还能带动他人。它的每一次行动都有独特的意义,展示出活力、独立和自信,还能无意[8][9]赢得尊重、敬仰和威望。路德、克伦威尔、华盛顿、皮特和威灵[10]顿等一切杰出的领袖都拥有坚强的意志力。

伟大的领袖总会吸引品格相似的人,这就磁吸引铁一样。因此,[11]约翰·莫尔爵士很早就在他周围的一群官员中注意到了纳皮尔三兄弟,而纳皮尔三兄弟也对约翰·莫尔爵士佩服有加,被他的礼貌、勇敢和高尚所折服,很快便成了他们一心想要效仿的楷模。威廉·纳皮[12]尔爵士的传记作者说:“在他们品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莫尔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成为这三个人的偶像对他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然而,当初莫尔发现他们三人在心智方面的品质,也证明了其本人品格的渗透力和判断力。”

每次勇敢的行为都会产生感染力。勇敢的人对于怯懦者是一种激励,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会促使怯懦者站起来追随他们。因此,纳皮尔提到了维拉战役:当西班牙军队的核心被冲破且出现内讧时,一位名叫哈维洛克的年轻军官杀出重围,挥舞军帽,号召周围的西班牙士兵跟随他冲杀。他快马加鞭,突破了保护法军前线的障碍物,一路勇猛拼杀。西班牙军队立刻士气大振,跟随他奋勇前进,并高声欢呼“好男儿!好男儿!”。经过这场突击,他们终于战胜了法军,并把他们赶下了山。

当华盛顿答应担任总司令一职时,人们觉得美国军队的力量似乎猛增了一倍。多年以后,即1798年,华盛顿年事已高,他离开政治舞台,退居弗农山庄,这时正是法国可能向美国宣战的时候,亚当斯总统写信给华盛顿说:“如果承蒙您的同意,我们一定要使用您的名义;因为您威名远扬,胜过万千大军。”可见,这位伟大的总统的高贵品格和杰出能力令民众十分敬仰。

在品格方面,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同样屡见不鲜。伟人的一生是永垂不朽的丰碑,它展示了人类无穷的力量。即使那些伟人已经逝去,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却还活着,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他的精神被永远流传和延续下去,成为人们思想和意志上的楷模,并影响着人类品格的形成。那些品格高尚的人,是人类进步的指明灯。他们就像高山上的灯光,在自己周围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这种精神光辉也将继续照耀后代的心灵。

品格体现于思想和行为中,它是永垂不朽的。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会数百年根植于人们心中,并最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产生影响。它跨越历史长河,仿佛是一个来自远古的声音,影响相隔几千[13][14][15]年的人们的心灵。因此,摩西、大卫、所罗门、柏拉图[16][17][18][19]、苏格拉底、色诺芬、塞涅卡、西塞罗和爱比克泰德,仍然每天在坟墓中与我们对话。尽管他们的思想以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这种语言在他们自己的时代并不为人知,但他们仍然吸引着后人的注意力,影响着后人的品格。

伟人的精神风貌会在同时代和民族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正[20]如路德在现代德国人、诺克斯在苏格兰人身上留下烙印一样。没[21]人比但丁能更深刻地影响现代意大利人的心灵。在那个漫长的世纪中,意大利人堕落到了极点。他那激情的言论对所有品格高尚的人来说,就像一堆营火和一盏灯。他是民族自由的先驱者——勇敢追求自由,勇敢面对迫害、流放和死亡。在意大利诗人中,他是最具民族特性的一个,他最受人喜爱,拥有最广泛的读者。自从他去世以后,所有受过教育的意大利人都能背诵其最具代表性的诗篇,并从中受到鼓舞,最终影响了其民族的历史。1821年,拜伦写道:“意大利人谈论的是但丁,写出来的是但丁,思考着和梦想的也是但丁。这似乎有些过于极端,但他确实值得人们崇拜。”

华盛顿在其死后为国家留下了一笔最宝贵的遗产:完美人生的榜样,伟大、诚实、纯洁、高尚的品格以及供后人仿效的典范。华盛顿跟其他许多伟大领袖一样,他的伟大不在于智慧、能力和天赋,而在于正直、诚实和坦率,在于高度的责任感;总之,在于他真正崇高的品格。

这样的人是国家真正的力量源泉。他们为后人树立了人生和品格的榜样,鼓舞着人们的精神,支撑着民族的脊梁,使国家变得强大、尊贵和荣耀。一位杰出的作家曾经写道:“伟人的名字和事迹是一个民族的宝贵遗产。”无论孤立、颠覆还是奴役,都不可能夺走一个国家拥有的这笔神圣的遗产……每当一个民族快速发展的时候……那些已逝的英雄就会重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们仿佛在一旁静观,并不时表示赞许。有了这些光荣见证者的督促,任何国家都不会迷失方向。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中坚力量。后人永远都应该把他们的事业继往开来;作为榜样,他们将永远活在国人心中,永远激励和鼓舞传承了他们伟大精神的子孙后代。”

当然,在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时不能仅仅考虑那些伟人,而要考虑民众的主流品格。华盛顿·欧文在游历阿伯茨福德时,沃尔特·司各特爵士把他介绍给了许多朋友,不仅有附近的农场主,还有勤劳的农夫。司各特说:“我想让你看看我们最优秀而又最普通的苏格兰人。你不可能从那些名流、绅士和淑女身上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品格,因为这些人比比皆是,而且千人一面。”虽然政治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是社会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那些工业家、创业者和普通的劳动人民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生力军,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脊梁。

国家如同个人,也是有品格的。在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政体中,社会各阶层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行使政治权利,国家的品格必然取决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道德素质。因此,决定个人品格的素质也同样决定了国家的品格。一个国家只有具备高尚、诚实、正直、善良和勇敢的国格,才不会受到他国的轻视,才能在世界上取得重要地位。一个国家要想拥有自己的国格,必须是可敬的,必须做到自律、自制和尽职尽责。

国家如同个人,其能量和支持力源于一种觉悟——认为自己属于一个杰出的民族,是伟大人物的继承者,必须把这种荣耀传承下去。一个国家必须拥有伟大的、值得回顾的历史,这一点至关重要。一个国家通过回顾过去的伟大功绩、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先辈们的辉煌成就,来巩固、提升和支持当前的生活。国家的历史如同人的生活,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明智地运用它们,就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反之就会带来幻觉、错觉,导致社会的没落。跟人一样,历经考验,国家就会变得纯粹而强大。苦难的历程,构成了国家历史中最辉煌的篇章,而国格正是在苦难中历练而成的。人民对自由、对国家的热爱可能已经成就了许多事业,但他们历经的考验和磨难所成就的事业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前,许多人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其真实面目却纯属偏执和狭隘;它表现为民族偏见、民族狂妄和民族仇恨。这种狭隘和偏执的民族主义并不表现在具体行动上,而只是自吹自擂、狂呼乱叫、装腔作势、摇旗呐喊、反复咀嚼那些早已成为历史的冤屈和早已纠正了的错误。这种狭隘的爱国主义往往可能为一个国家招致最深重的灾难。

既然存在着这种卑贱的爱国主义,当然也存在着高尚的爱国主义。高尚的爱国主义激励和鼓舞了人民,使他们兢兢业业地尽职尽责,过着诚实、冷静、端正的生活,全力以赴地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力求上进。

一个国家的伟大不在于领土的辽阔,尽管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一个国家的领土也许幅员辽阔、人口芸芸,但这绝对不是“伟大”。以色列可谓国小民寡,然而它的人民却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22]对人类命运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希腊不算大,阿提卡地区的[23]人口还不及南兰开夏的人口多,雅典更是不及纽约,但是,在艺术、文学、哲学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希腊的伟大不可比拟。

但是,雅典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雅典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或者“家庭生活”,雅典自由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奴隶的数量。如果说雅典的公职人员在道德方面还谈不上腐化,那也称得上轻佻。雅典的妇女,即使是那些最有造诣的,也并不贞节。因此,雅典的没落不可避免,其没落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崛起的速度。

同样,罗马的衰落与灭亡可以归因于罗马人的普遍堕落,他们贪图享乐,无所事事。在罗马帝国最后的日子里,人们竟然还认为唯有奴隶才应该工作。罗马人不再以先辈们的优良品格为荣,所以,帝国的陨落在于情理之中。一个贪图安逸和挥金如土的国家,一个老伯顿形容的“宁愿在战场上流一磅血,也不肯在劳动中洒一滴汗”的国家必将消亡,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勤劳的、积极向上的国家。

路易十四请教考伯特,一个统治着像法兰西这样一个伟大而人口众多国家的人,为何无法战胜一个像荷兰这样的小国,这位大臣答道:“陛下,那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取决于版图的大小,而取决于国民品格的好坏。因为荷兰人勤劳、节俭、充满活力,所以陛下会认为他们很难战胜。”

1608年,西班牙国王派遣斯皮诺拉和理查德特两位大使去海牙进行签约谈判。有一天,他们看见十个人左右从一艘小船上岸,走到一块草地上坐下来,开始用面包、奶酪和啤酒做饭。大使问一个农民:“那些游人是谁?”农民答道:“那些都是尊贵的长官,国家的使臣。”斯皮诺拉马上对伙伴耳语起来:“看来我们不得不求和了,这些人可不是好惹的。”

事实上,一个稳固的社会必须建立在稳固的个人品格的基础之上。任何单元的腐败,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实力。尽管它的人民看上去高度教化,但是一旦有灾难降临,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个人品格的统一,人民就不可能真正强大、团结和坚定。他们也许是富贵、有礼、风雅的,但却濒临堕落的边缘。如果他们人人为己、各自为政、除了享乐以外别无他求,那么,这个国家的衰亡就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国格,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国家行将灭亡了。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和奉行正义、诚实、正直和公平这些美德,这个国家就不应该存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变得物欲横流、骄奢淫逸、勾心斗角,而荣誉、秩序、纪律、忠诚似乎都成了历史,那些忠诚的人就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去找寻彼此的双手,他们仅存的希望就在于修复和提升民众的个人品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品格不可逆转地丢失了,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走上了绝路。

第二章 家庭的作用

[24]

人博万物之灵,必为万物之长。——沃兹沃斯

在于康庞夫人的谈话当中,拿破仑·波拿巴问道:“旧的教育体制似乎应该被淘汰了;可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才能使民众受到适当的教育呢?”“母亲。”康庞夫人答道。这个回答使大帝大为震惊。“对啊!”他说““母亲”就是这种教育体制啊。那么,就请您担当起教化和训练母亲们的责任吧,好让她们懂得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埃米·马丁

上帝啊!您是多么眷顾我们啊!父母首先使我们开化,教师随即使我们明理。——乔治·赫伯特

家庭是塑造品格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每个人都是在家里接受最好或最坏的道德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直至生命终结的行为准则,就是在家庭环境里形成的。

常言道“行为塑造人”,“思想塑造人”,但是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家庭塑造人”,因为家庭教育不仅包括行为和思想教育,还包括品格教育。家使人心扉开敞,家是习惯的温床,家使智慧觉醒,家是或善或恶的品格的塑造者。

无论纯净还是浑浊,从家庭这个源泉中流出的是支配社会的规则和准则。法律本身不过是千万家庭生活的反映。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即使最微不足道的观念也能影响社会,形成主流思想;孩子是国家的栋梁,那些紧握儿童扶手索的国家很可能比那些紧握统治大棒的国家更为强大。

家庭生活应该是社会生活的准备,思想和品格应该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形成,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形成社会的这些个体再经过社会生活的细细打磨,最后一一成形。他们的人生起步于家庭,在少年时代和成年时代中推进。因此,人们认为,家庭是文明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学校。因为文明主要归结为个人教育问题,也取决于社会各成员的素质高低。有教养的青年会使社会或多或少地文明开化。

每个人,即使是那些最聪明的人,也必然会受他早年道德环境的深刻影响。他诞生于这个世界之初是无助的,他要完全依赖于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得滋养和教育。生命一开始,他的教育也就随之开始了。一位母亲曾请教牧师,应该何时开始对她四岁孩子的教育,牧师答道:“女士,如果您还没有开始对孩子的教育,您就已经浪费了四年时间。从您向婴儿脸颊投去第一个微笑时,您的挑战也就开始了。”

即使如此,孩子的教育也早已开始了,因为孩子是靠简单的模仿来学习的,这种模仿几乎就是一种耳濡目染的过程,因此毫不费力。阿拉伯谚语说“一棵无花果树要学着另一棵的样子来开花结果”。孩子们也是这样,榜样是他们的第一个重要导师。

在孩子品格的形成过程中,显然的一点是,无论多么微小的影响,都会贯穿孩子一生。儿童时代的品格是成人时代性格的核心,所有后续教育都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但这个核心不会产生变化。因此,[25]一位诗人所说的话最能道明真理,“孩子是人类之父”,弥尔顿也说,“童年预示着一生,正如早晨预示着一天。”这些最持久、最为牢固的行为动力总是起源于我们诞生之时。就是在那时,善良或邪恶,以及情感和情操的基因,首先被植入了决定人生品格的因素之中。

孩子,被放在一个新世界的门口,当他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满眼新鲜奇妙的东西。起初,他只是窥探,但是渐渐的,他开始观察、比较、学习、储存这些印象和观念;如果给予明智的引导,他们就会取得极大进步。

儿童时代,孩子的心灵几乎是完全敞开的,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也会长久相伴。据说,早在司各特学会识字以前,母亲和祖母就常常吟唱民间歌谣,司各特从此就爱上了民间文学,这也是他生平的第一个爱好。童年就象一面镜子,在后面的人生里也能反映出他最初的形象。“第一次”对孩子来说是永生难忘的。第一次喜悦、第一次悲伤、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第一次取得成就、第一次遭遇不幸,构成了他的人生背景。

因此,家庭,作为孩子的养育室——这些孩子将长成男人和女人——它的好坏将根据主导力量而定。充满爱和责任感,能给予孩子头脑和心灵明智的引导,日常生活诚实而高尚,家庭管理理智、仁慈和友爱的家庭——我们寄希望于这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快乐、对社会有益的人。这些已经获得了必备能力的人,也能够踏着父母的脚步前进,能够正道而行、精明地进行自我管理,为周围的人谋福利。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无知、粗鄙和自私的家庭氛围中,他们也会无意识地表现出这些品格,将来就会变得粗鲁和毫无教养,如果再受到所谓“文明生活”的各色诱惑,就会为社会带来更大危害。

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模仿看到的一切。每一件事物都是榜样——举止、姿态、言谈、习惯和品格。里克特说:“对孩子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童年时代,这是他通过与别人的交往为自己品格着色和塑形的时候。”每一位新的教育者对他产生的影响都小于前一位;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那么一个世界环游者所游历过的所有国家对他的影响,都不及哺育他的祖国那么深刻。因此,在塑造孩子的品格方面,榜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我们拥有优良品格,就应该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因此,在每个孩子眼里,母亲就是永远的榜样。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相当于100位教师。在家庭里,她是“所有心灵的归宿,所有目光的焦点。”对她的模仿是永久的,而模[26]仿被培根比作“规则的源泉。”但是,榜样远远不只是规则的源泉。它是行动的指南。它是无声的,而这种无声的教育却往往比有声教育更加形象生动。面对一个坏的榜样,再好的规则也无济于事。孩子要模仿的不是规则,而是榜样。

通过对行为的模仿,品格会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最终不可逆转地成形。在孩子们看来,行为的几次重复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它们却会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这就象悄然飘落的雪花,每一片雪花落在雪堆上并不能对它造成明显的影响,但越来越多的雪花的累积却能造成雪崩。所以,行为也是如此,经过再三重复,日积月累,最终就会形成顽固的习惯,决定人或善或恶的品行,总之,形成品格。

母亲远比父亲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所以,母亲树立的好榜样在家庭生活中无比重要。要明白这一点很容易。因为家庭是女性的领地,是“她”的王国。在那里,她拥有全面威望,拥有统治孩子的绝对权威。做任何事情,他们都要经过她的允许。她就是他们永久的榜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观察和模仿她。

当谈到人在幼年所受的影响以及植入内心的思想时,考利把这一切都比作刻在一棵小树树皮上的字母,随着年龄的增大,那些影响也在增长。幼年留下来的印象无论多么微弱,却是不可磨灭的。当时被灌输的思想就像播于地下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长为日后的言行、习惯和思想。母亲便因此在孩子身上得以重生。孩子在无意中模仿母亲的行为、举止、语言和生活方式。母亲的习惯成了他们的习惯,母亲的品格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

母爱是人类可见的财富。它具有永久而普遍的影响力。母爱与对新生命的教育同时开始,随着好母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而延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参与劳动、经历困难、经受考验,即使不为寻求忠告,他们也会向母亲寻求安慰。母亲去世以后,她在孩子童年时代灌输给他们的纯洁善良的观念,会继续使他们品行端正。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断言,这个世界是幸福还是不幸,是开化还是落后,是文明还是愚昧,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女人在她的统治范围——家庭中的权力运用。爱默生说得很对:“衡量文明的标准之一就是善良女人的影响。”有人说,我们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个睡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者那里接受的训练和榜样作用。

女性,比其他教育者更能给予孩子人性化的教育。男性是人类的头脑,而女性是人类的心灵;他是人类的理性,而她是人类的感性;他是人类的力量,而她是人类的风度、修养和慰藉。即使是最优秀的女性,她的判断力也主要受情感的支配。所以,男性引导了孩子的智力,而女性培养了孩子的感性,而感性是决定品格的主要因素。他填充了孩子的头脑,而她充实了孩子的心灵。他仅能使我们信仰某种事物,而她却能使我们热爱这种事物。我们能否拥有美德,主要取决于她的作用。

音乐家格雷特里认为,女性作为品格的教师,对品格的塑造起着极大的作用。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优秀的母亲比父亲更重视人类进步,她们为家庭营造了道德氛围,而家庭是人类道德的营养品,犹如身体是人体的框架。在理性的指引下,女性以良好的性情及亲切善良,使家庭成员们沉浸在乐观、知足与宁静的氛围中,而这种氛围正是纯洁高尚的品格成长的温床。

即使一个家庭再贫穷,只要由一个善良、勤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打理,这样的家庭一样会十分舒适、高尚和幸福;这也许是家庭生活中和睦关系的写照,男人们也会钟情于这些愉悦的家庭关系;家庭会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难所、躲避暴风雨的港湾、劳累之后休息的乐园、不幸之时得到慰藉的场所、成功的骄傲和无时不快乐的源泉。

因此,良好的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学校。家庭是人们学会快乐、忍耐、自制,培养服务精神和责任感的最佳场所。伊扎克·沃尔顿在谈到乔治·赫伯特的母亲时,称她以理智的关怀、既宽松又平和地管理了她的家庭。[27]

拿破仑·波拿巴的一贯说法是:“孩子的将来品性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母亲。”拿破仑把自己人生的伟大崛起归功于母亲,是母亲在家庭环境下,对他的意志、精力和自制力各方面进行了训练。他的传记作者说“没有人能支配他,除了他母亲,她以一种亲切、严厉而公正的方式,使他热爱、尊重和服从自己:从她那里,他学到了服从的美德。”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在有的家庭中,父亲的品行极差——如酗酒和偷鸡摸狗,但是,只要母亲勤俭节约、通情达理,这个家庭也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的人生同样前途无量。但与此相反的事情就很少见了:在家庭中,如果母亲品行不端,无论父亲多么有教养,孩子将来也很难有所作为。

女人对品格形成产生的更大影响力,我们仍然不得而知。她们默默无闻,对家庭事务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取得了最大的成效。由于家庭生活具有私密性,她们的最大功劳极少为人记录;即使在杰出人物的传记中,描述母亲在其品格和道德形成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极其罕见。但她们的作为并非无以回报。这些影响虽然没有被记录下来,却长盛不衰,流芳百世。

乔治·华盛顿是五个孩子中的长子,他十一岁就死了父亲,母亲成了寡妇。她是一位难得的优秀女性——满怀雄才伟略,她是一位商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她要教育孩子,把他们养育成人,要料理一大堆家务,还要经营大片种植园,而在所有这些方面,她都取得了成功。她的善良、一丝不苟、亲切、勤奋和机警使她克服了重重障碍,而其关怀和辛劳也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她有幸看到五个孩子都出人头地,在其所在的社会领域赢得了声誉。[28]

坎宁的母亲是一位极具才干的爱尔兰妇女,受到了她那位天才儿子毕生的挚爱和尊重。她拥有卓越的才智。坎宁的传记作者说,“尽管没有亲眼目睹这些事实,但是,他对她的情深意切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始终不渝的情感一定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这位拥有伟大精神力量的女性,也同样受到了周围人们的尊重。她的言谈生动活泼,独具创造力;话题新鲜而有震撼力,而且别具一格。即使只是稍稍熟悉她的人,也会受到其独特人格力量的感染。”

美国前总统亚当斯视察波士顿女子学校时,被学生们的致辞深深感染了,于是利用致答谢辞的机会,谈到了女性及女性社团对自己个人生活的和品格所产生的影响。他说:“小时候,我最感谢上帝的是:他给予了男人一位母亲,母亲为自己的孩子担忧,并尽其所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我从她那里得到的一切教诲(特别是宗教和道德方面),一直在我生活中发生着作用——我不敢说这些教诲是尽善尽美的,虽然它们应该如此;但我想说,在我的生活中,所有不完美或所有对她教诲的背离,过错都在我,而不是她。”[29]

卫斯里兄弟的虔诚品格也跟父母的影响分不开,而母亲对他们思想和品格上的影响胜过了父亲。父亲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但他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偶尔会草率独断;而母亲温柔、明达、亲切、朴实、拥有非凡的判断力并且信仰真理。她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是他们的榜样,在她的影响下,他们的品格逐渐形成。她向孩子们灌输了宗教思想,因此,他们的宗教倾向致使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创立了卫理公会。1709年,当塞缪尔还是威斯敏斯特的一位学者时,母亲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我建议你尽可能地从事关于某种‘方法’的研究,这就是说,你将学着去改进每一个重要步骤,找到一种十分便利的方法去履行各种职责。”她要阐明这种“方法”,是为了告诫儿子“做任何事都要以规则为依据”;后来他的兄弟约翰和查尔斯在牛津创立了协会,据估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母亲的劝诫所产生的结果。

在诗人、作家、艺术家的例子中,母亲的情感和嗜好对儿子们天[30]赋取向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发现,这一点在格雷、汤姆[31][32][33][34]森、司各特、索西、席勒和歌德的人生中尤为突出。格雷的父亲鲁莽而粗暴,格雷的善良和仁爱几乎都是从她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事实上,格雷是一位娇柔的男子——他害羞、保守、缺乏力度,然而他的人生和品格却是无可指责的。在卑劣的丈夫抛弃她以后,诗人的母亲维持着一个家庭;在她死后,格雷在为她撰写的墓志铭中,把她描写成“孩子们温柔细心的母亲,其中一个孩子,也唯独是这个不幸的孩子,在她死后还活着。”诗人死后,也如愿以偿地被葬在了母亲的墓旁。

跟席勒一样,歌德也把自己的思想和品格倾向归功于母亲——一位天赋非凡的女性。她拥有非凡的才智,在激发年轻人的思想方面也有高明的技巧——就是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教给孩子们生活的学问。一位热情的访客在结束已经延时的采访以后说,“现在,我明白歌德是怎样成为伟人的了。”歌德深情地珍藏着对母亲的记忆。有一次他说“母亲不枉这一生”;他在游历法兰克福的时候,还探访了每一个善待他母亲的人,并向他们道了谢。

但是,既然一位母亲可能对儿子的诗歌文学和艺术思想产生巨大而有益的影响,同样也可能对他的思想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拜伦勋爵——他冲动任性、骄横放纵、恶毒暴躁——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从他诞生那天起,那位性情无常、暴戾无比和自以为是的母亲就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她甚至还嘲讽儿子的残疾;在他们之间的激烈争吵中,她还操起火钳追赶他,直到他逃得无影无踪,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就是这种不人道的待遇致使拜伦日后的人生变得很不健全;尽管他很伟大,但并不快乐,他精神忧郁,身体孱弱,保留着母亲从他幼年起就向他灌输的恶劣习性。

同样,富特夫人,一位演员的母亲,她的品格也神奇地在她那位快乐热情的儿子身上重现。尽管她曾经继承了一大笔财富,但她很快就将它们挥霍一空,最后因为欠债而进了监狱。她写信给萨姆——他曾经答应每年从演出费中拨出一百英镑给母亲:“亲爱的萨姆,我因欠债而进了监狱;快来救救你亲爱的妈妈吧。E·富特。”而她儿子的回信非常特别,“亲爱的妈妈,我也因欠债进了监狱;所以,您孝顺的儿子就无法履行对您的责任了,萨姆·富特。”

向儿子灌输错误的思想感情,一位愚蠢的母亲也会毁掉一个天才[35]的儿子。据说,拉马丁的母亲曾以完全错误的人生观教育儿子,向他灌输卢梭和伯纳丁·圣·皮埃尔学派的思想,这助长了他多愁善感的天性:他的整个人生成了泪水、感性和短识的牺牲品。但是,我们却发现拉马丁满怀“自信”,声称自己“拥有青春风采,是年轻人的楷模”,这真是荒谬至极啊。圣·波伏说:“他拥有最优秀的天赋,却没有能力去运用它们,他赶走了它们,把它们都浪费掉了——只有语言这种天赋对他来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像一只魔笛,让他精彩到了最后。”

我们已经谈过,华盛顿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商人;拥有这样的素质,把它作为一种经商能力,不仅与真正的女性气质相吻合,也对每一个管理有序的家庭的舒适和福利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商业习惯不仅仅只跟经商有关,它还能被运用在生活中的所有实际问题上——用于每件需要安排,需要组织、需要供给和需要完成的事情上。从这些方面来看,管理一个家庭,处理家庭事务,都跟经商非常相似,就象管理一个店铺或一个账房一样。它需要方法、准确性、组织能力、勤奋、节俭、纪律、技巧和学识,还需要为达到目标而灵活变换的能力。这些都是生意经的精髓;因此,能够成功管理家务的女性——换句话说,也就是能为家庭带来幸福的女性——必然也能养成商业习惯——就象男性在贸易、商业或制造业中必然养成商业习惯一样。

然而,人们迄今还普遍认为,商业习惯和商业素质只是男人应该关心的,与女人无关。就用数字知识来举例吧。关于男孩们,布莱特[36]爵士曾经说过,“让男孩把算术学透彻,他就能成为一个男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算术能教给他方法、“准确”的观念、价值观、比例关系和关联关系。但是,有多少女孩能接受到良好的算术教育呢?确实为数不多。结果怎样呢?如果女孩成为一位妻子,对数字一无所知,不懂加法和乘法计算,她就不能做出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这样就很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引起家庭争端。女性,如果不能处理她的事务——即符合简单算术法则地管理家务——她就会出于无知,无意识地铺张浪费,而铺张浪费也许是家庭和睦与舒适的最大危害。

方法是商业的灵魂,也是家庭事务的关键。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完成工作。方法要求守时,这是一种优秀的商业素质。一个不守时的女性,就象不守时的男性一样,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她浪费了时间,还会让别人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对女人来说,方法却意味着更多东西——它意味着家庭的和睦、舒适和繁荣。

精明是女性的另一种重要商业素质,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精明是智慧的实践,它来自于训练有素的判断力。精明是指恰当性与正确性,是指明智地判断某件事情可以做,以什么方式去做。它需要考虑手段、次序、时间和策略这些因素。精明从经验中汲取知识,而知识能加速它的成长。

因此,所有女性都有必要培养自己的商业习惯,使它们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此外,女性承担了哺育、训练和教育孩子的角色,为了正确地行使家庭权力,她们需要接受心智教育,从中得到帮助、获得力量。

女性既不是没有思想的劳力,也不仅仅是男人的漂亮装饰品。她为自己存在,也为他人存在;只有具备有教养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她才能履行人生职责。她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浪费大量宝贵时间,去收获那些昙花一现的成就,因为那些成就也许能提高她们的魅力,但十足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古代罗马对那些坐在家中纺织的妇女给予了最高赞扬。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人说,化学知识只要懂得让锅里的水沸腾、地理知识只要能分清家里的几间房子,以上这些科学知识,对任何家庭主妇都已足够。拜伦对女性的认同也十分偏颇,他说女人的书架上只能有一本《圣经》和一本烹饪书。这种关于女性品格和修养的观点十分荒谬、狭隘,而且并不明智。

一般来讲,适用于一种性别的小孩的训练的约束,也适用于另一种性别的小孩;对男人灌输的教育和知识也同样适宜于女人。实际上,男人应受更高教育的理由,同样适用于为女人应受较高教育辩护。在一切家庭事务中,智慧都会使女人变得更有用,做事更有效率。智慧能给女人思想和远见,使其能预见和应付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为她提供管理家庭的良方,让她在每一方面都游刃有余。这种受过训练的心智比无知更能让她在尔虞我诈的情况下很好地保护自己。有了道德和宗教观念,她不仅能抵挡肉体上的诱惑,更能强有力地抵挡各种影响;有了自信心和独立精神,她就能找到家庭幸福和谐的真正来源。

但是,对女性心灵和品格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她们自身的幸福,而不应该只是别人的幸福。如果女人完全变了样,男人的心灵和品格就不再美好;如果我们坚持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一个人的品格主要取决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那么,对女人的教育就应当被视为关系民族发展的重要问题。不仅在道德品质上,还是在心智能量上,男人都能从女人的优良道德和心智中找到最可靠的保证和支持;这两种力量越是强大,社会就越和谐、越有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越稳定。

大约五十年前,拿破仑一世指出,法国最缺乏的就是母亲,言下之意就是,法国人民需要家庭教育,这种教育应该由优秀、高尚和聪慧的女性来提供。的确,第一次法国大革命就是一个惊人的例证,它证明的是,忽视女性纯洁品格的影响就会导致社会灾难。在巨大的灾难爆发时,法国社会已经被邪恶和放荡侵蚀了。道德、信仰、美德已经被肉欲淹没。女性的品格已经堕落了。人们漠视夫妻之间的忠诚;母爱被责骂取代;家庭腐朽破败。法国没有了母亲;孩子脱离了管束;于是,“在女人的呐喊和暴力中”,大革命爆发了。

但是这惨痛的教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法兰西一次又一次地遭受了缺乏纪律、服从、自我控制和自尊的痛苦,而这些品质只能在家庭中才能学到。据说,拿破仑三世把法兰西最近力量的削弱归因于民众轻浮的举止和约束力的缺失,他们只顾享乐,却让祖国任由征服者蹂躏和糟蹋。必须承认一点,拿破仑三世本人并没有花天酒地,追求享乐。很明显,法国仍需汲取教训,如果法国要变得美好和强大,它就必须向拿破仑先前指出的那样——重视优秀母亲给予的家庭教育。

女性的影响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女性的状况会影响世界各国人民的道德、行为和品格。哪里的女性品格低劣,那里的社会也是低劣的;哪里的女性品格是纯洁高尚的,那里的社会也是纯洁高尚的。

因此,教育女性也就是教育男性;提升女性的品格也就是提升男性的品格;开拓解放女性的思想也是开拓和保护整个社会的思想。因为国家是由家庭组成的,是由母亲缔造的人民组成的。

第三章 伙伴与榜样

与好人为伴,你也将成为好人。——乔治·赫伯特

就我自己而言,我乐意向高贵的人学习。——莎士比亚

想成为一位优秀画家的人,必须临摹最优秀的作品,让更优良的[37]艺术风格指引他笔下的每一根线条。——欧文·费尔萨姆

家庭的自然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延伸,它从未完全停歇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家庭不再是影响品格形成的唯一因素时,它就不再影响品格了;接替它的是人为成分更多的学校教育,以及朋友和同志之间的伙伴关系,它们继续以榜样的形式对品格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年轻人比年长的人更容易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们的伙伴。乔治·赫伯特的母亲在教导儿子时这样说,“就象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汲取养料一样,我们的灵魂也会不知不觉地从榜样、从与或好或坏的同伴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