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5:01:45

点击下载

作者:潘玉峰,代旭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

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试读:

前言

语文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此情况下,怎样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高理解其他学科的能力”。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语文趣味教学设计与创新”丛书,包括《语文教学的趣味古文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故事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成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词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段落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谚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歇后语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名著设计》、《语文教学的趣味作文设计》共十册,丛书一方面分别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趣味教学设计与创新进行了全面指导,另方面进行了举例示范,目的是使广大师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和运用,逐步提高语文知识素养。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师生教学指导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 提高作文教学趣味性的指导

1.作文教学要注重兴趣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教师加于学生之作业。”而事实上“我爱作文”的学生很少,厌作文、怕作文的倒是大有人在,写作文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为教师而作”、“奉命而作”,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可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那么如何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呢?对这一问题,我结合几年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组织课外活动

让写作指导进入到快乐的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天性好动,喜欢新鲜的心理特点。

如果写作的空间长期局限于课堂,学生就有“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作文教学渗透在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记一次参观活动》时,正赶上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海沧野生动物园。于是,在参观活动之前,我给学生作了一番动员讲话:“同学们,海沧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很可爱,可逗人了!有老虎、狮子、海狮、斑马、众多的鸟类……虎属于大型猫科动物,浅黄色的皮毛上布满黑色横纹。“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对小耳朵,耳朵背面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显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壮有力,尾巴又粗又长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条纹。它前脚一击,便能易如反掌地击倒一只成年的鹿。“斑马是非洲大陆的特产动物,它的外形与一般的马相似,是马的近亲,各种斑马都有深色的条纹遍布在较浅色的身体上。斑马的美妙在于身上和条纹。这些光滑的条纹,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绘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格外耀眼。如果你仔细观察动物,你将会发现动物的许多可爱之处。”

趁着同学们兴趣来潮,我布置了参观动物园的观察作业:参观动物园时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注意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神态动作、生活习性;认真听取动物园导游讲解员讲解并做好记录等等。

然后,用你精彩的文笔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你的参观活动将会回味无穷。学生先有了活动的浓厚兴趣,后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便能轻轻松松完成习作任务,而不必苦于“无米之炊”了。

这次习作学生能把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栩栩如生,对环境的描写优美生动,让人看了就有了如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一些平时厌烦作文的学生,由原来写的二、三百字的作文,提高到五、六百字的文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指导生活化

让写作指导进入到多彩的生活中。引导农村学生抓住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做到留心观察生活,把生活引进课堂,学会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农村的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生活处处皆作文。校园、家庭、社会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写作的源泉。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有了厚实的生活素材,学生就能写出具有情趣的生活作文。

例如:写《学会做人》的征文。同学们针对当前农村盛行的“六合彩”赌博的现象进行写作,举出邻居或一些亲朋好友为了赌“六合彩”最终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告诫人们:“六合彩”赌博纯属害人骗钱,庄家会编造有人中了大奖发了大财的例子到处散播,来诱惑别人买码,但是真正买中发大财的人却是没有的。庄家利用彩民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多人输了钱想赢回,于是下注越来越大,结果只会落得倾家荡产,当有人下大注买中的时候,往往庄家便会赖账逃跑。

所以,想靠买“六合彩”来发大财是不可能实现的。呼吁人们不要再买六合彩了,“六合彩”百害无一益,“六合彩”令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文章表达了他们拒绝“六合彩”做新一代的好公民这个中心。

在作文讲评课上,老师把学生中能表达真情实感、真人实事的文章念给全班同学听,并作了激励性点评,调动了全班同学写作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作文教学合作化

让写作指导进入到精彩的合作学习中。许多人认为文学必须在孤独中成就,成大器者必受大孤独。所以学生作文始终处于“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状态。教师要求学生“冥思苦想,匠心独运”,以个人化行动完成一篇篇“佳作”。

其实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难免有许多疏漏之处。而合作作文正克服这些不足之处,由老师、小作者本人、同学协作完成,师生、同伴通力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

例如:描写一个场面的文章,我采用作文合作中的“各抒己见”型的合作方式。即合作小组内不求统一答案,大家畅所欲言,目的是通过在多角度、多侧面地讨论交流中,使各自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达到提升。

中秋佳节之时,我组织学生举行中秋搏饼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搏饼情况与感受说给同学听。通过小组、师生间的合作,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学生个个说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以《搏饼》为题进行写作,只提示性地问:刚才你是怎样搏的?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博饼时心情怎样?同学有什么反应?教室的情形怎样?一篇篇绘声绘色的好作文就跃然纸上了,既有整体的场面描写,又有局部的个体描述。

而后,我让学生把写好的作文在小组交流互相借鉴,再从中挑选几篇较好的文章在班级中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导能力差的学生,经验丰富的学生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学生写作,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利用

让写习作指导进入到多元的非智力因素中。作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一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抓耳挠头,不停叹息。教师这时若不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怕写、懒写、不愿意写”的心理障碍。剖析其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作用。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结果获得和学习的完成过程,其中一个心理系列——非智力因素,它的主要心理成分有情感、意志、兴趣、信念等。”

因此,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具有重大的辅助作用。(1)创设教学情境 可以加强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大脑神经,从而产生要表达的冲动。

我在教学关于“写一位印象深刻的人”的文章时,我根据六年级将要离开母校的特殊心境。设计了《难忘的好伙伴》《再见吧同学》《我的老师》等题目。

指导课上我用了一段激情的导语诱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中变化,年龄在变大,身体在长高,性格在变化……可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我用媒体播放一首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伙伴》。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学生心绪跟随着悠扬的音乐,去追忆那难忘的小学生活和教会他们学习生活的老师,一起玩闹、一起哭笑的同学。桩桩往事一齐涌上心头,张张可爱的、慈祥的面庞浮现在他们的眼前。

这次作文学生只用了三十分钟就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句句都是学生真情的涌动。(2)批语要温柔 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中指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一个班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的。

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把给学生的写作评语作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在细心品味每一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尽量给每一位学生写上带有鼓励性或启发性的批语。

面对学生作文非批评不可时,不用教训、指责的语气,采用鼓励性的方式。避用“语言不通顺,重写”、“用词不准确,狗屁不通”、“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等冰冷、生硬伤情感的批语,而是采用:“这句写得好”、“此段精彩”、“结尾有新意”、“这次比上次进步多了”、“这句若改为这样是否更妥当些”等等,使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引导式、鼓励性的语言。

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我,老师在赞赏我,我要更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试问:“还有什么能浇灭他们乐于写作的热情?”(3)成果激励学生 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发表作品,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此使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这一点对学生爱上作文是很重要、很关键。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优胜者适当奖励并在同学中组织传阅,有的可以当堂朗读,这样既给全班同学以启迪,又激励了优胜者。

竞赛范围可以适当扩大,班级学生采用同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比赛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特别对学困生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能放过。使这些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激发了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最有效的动力。积极的心理可促使学生乐写,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平时生活中所看、所听、所想、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不难提高了。

2.培养兴趣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学生厌烦作文的原因

目前的小学生大都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厌烦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教师缺乏新颖的教学思想,不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作文命题老一套,枯燥、呆板,没有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命出适合儿童特点、趣味性、可写性强的题目。

第三,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使小学生走进“没啥可写”的困境。

第四,对小学生作文要求过高,特别是作文讲评,不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表扬少而批评多,不善于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致使小学生失去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当然,造成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有其它方面,但主要因素在教师。我们探究原因目的在于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有以下几种方法:(1)转变教学思想 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2)改革方式和方法 命题方式要求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有全命题、半命题、自命题等。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力求题目具有趣味性和可写性。像《我家的卧室》、《我家的小羊》、《放学路上》、《我喜欢……》等,就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3)上发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是硬功夫,这主要由教师的作文功底决定。因此,教师要大练作文指导功,第一位的是练好写作功。通过经常写“下水”文,摸索作文之道,品尝作文甘苦,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得法得力。

在作文指导上,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切实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这样,何愁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4)降低作文要求 循序渐进地提高,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希望成功,成功便会得到满足。想得到满足就是一种欲望,而欲望就是一种需要,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遵循这些基本观点,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从而得到满足、愉悦,增强欲望,生发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呢?

首先,要降低作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这其中还包括作文批改和讲评。在作文批改和批评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写得好,一个词用得好,都要为其叫好。

其次,要用批语肯定其优点,鼓励进步,使每个学生都乐意作文。

再次,要舍得给高分。评讲作文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要偏爱差生的作文兴趣,在恰当点出作文不足的同时,一定要让差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这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已被实践证明,学生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产生用之不竭的动力,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3.作文教学的趣味性指导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作文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则因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二则因现代化社会言语交际的功能越加突出。

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生们谈文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纵使为文,也是敷衍了事。写出的文章要么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要么千篇一律,缺乏生活体会。

造成此种状况,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导之无法,致使学生丧失兴趣。

二是学生言之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三是所拟文题太旧,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破这种难堪的局面,我力求改变作文教学的模式,从“生活”二字入手,从“兴趣”一词突破,尝试把“生活、兴趣、作文”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创设趣味作文教学的最佳情境,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一切的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唯生活是艺术的不竭源泉,只要用心去体会,用慧眼去发现,用灵感去感悟,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吱都可以成为我们为文的最好的题材。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

可见,作文的关键是要把生活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文的过程实际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是对喜怒乐情感的表现过程。写作既可以展示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可以倾诉自我的心声。明确了这层意思,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才会慢慢消除。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紧扣“生活、兴趣、作文”六个大字,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趣味作文教学的情境,努力让学生轻松作文,愉快表达,自发创作。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我坚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下面我就自己的趣味作文教学,谈几点具体做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动机,即“我为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情绪的诱因和需要源泉而来的。只有当儿童自然地说话,由于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就忽视了诱因的设置,让学生为文而文,硬着头皮,搜肠刮肚地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无话可说。

语言动机诱因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自主表达的欲望,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自然流利地进行表达。

例如:通过再现生活,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通过表演试验等系列活动过程的展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并深刻体会其内心感受;通过故事图画等艺术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总之,诱因的设置始终不能离开生活。(1)试验作文 试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试验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对事物会有新的认识。利用试验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巧设疑难可以诱发学生思维,激发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边做边写的目的。

如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先在讲台上摆放了一个盛满清水的试验杯、一个鸡蛋、一根筷子和一包食盐。同学们见了觉得很奇怪。我于是请同学们猜:老师若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结果?说着,我把鸡蛋沉入杯中,接着又不断地在水中加食盐,边搅拌边启发:这下鸡蛋又会有什么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沉入杯底的鸡蛋慢慢地浮了起来。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设置语言表达的诱机。通过实验活动情境的创设,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如:试验刚开始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听了老师的话,你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看到鸡蛋浮起来,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由于实验刚刚进行,加上又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孩子们顷刻间觉得有很多的话可说,有许多话可写。

教师因势利导,所谓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给别人听,写得越是详细,越是具体生动,读者的感受才越真切。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不觉头痛厌烦,相反有乐在其中之感。(2)游戏作文 孩子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往往不会有太深的记忆,纵使想写也写不生动,细致。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有话说但却写不好,原因在于缺乏观察。对活动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记忆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往往先通过几个小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有一次,我请孩子们先做“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之后,我又提出新的要求:谁能刚才的过程说一说?由于事情刚刚发生,孩子们表达得比较清楚,到位,在这之上,我又进行详细的指导,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刻划。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气氛非常热烈。话说清楚了,写作就水到渠成了。(3)小品作文 为了给孩子们的写作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我有时通过一个小品或哑剧拉开作文教学的序幕。让他们先看后写,或边看边议,边议边指导,最后成文。又如,我在上课时给孩子们“说戏”,要求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故事主干排戏。在这过程中,看谁接受得快,看谁理解得深,表演得好。

有一次我给孩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回家的路上,小明把书包挂在嫩枝上,后拍起球来。方芳看到这情景,要和小明比试力气,小明同意了。方芳取下挂在嫩枝上的书包,移到小有手腕上,也拍起球来,还没数到五十下,小明已累得喊爹叫妈了。于是方芳教育小明要爱护绿化。小明接受了教育,决心做一个爱护绿化的好孩子。孩子们排练得非常认真,他们边排边想,渐渐进入了角色。

在组织表演评比时,孩子们看得十分认真仔细。一组同学表演结束之后,观察的同学纷纷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交流,大家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之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把这个短剧改成小故事,孩子们作文的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得很流畅。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在这一次作文教学中,我一改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按照“实践——讨论——说文——指导——总结——作文”的步骤进行,力改作文教学动笔不动口,动笔不动身的死板现状。提倡边做边说,先实践再创造。

把作文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往往是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以情作文,在作文中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变传统作文教学中“要我说”而成为“我要说”。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作文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会自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激发表达兴趣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追求形式,束缚思想,反复仿写,压抑兴趣。这种作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说写作本身就是富于创造的一项工作,缺乏想象就像缺少一对会飞的翅膀,永远不会有高质量的作品。针对少年獐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以童话故事为题或续故事为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龟兔赛跑”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我启发孩子们想象龟免第二次、第三次赛跑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作为新童话的续集出版。又如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画,画面是一本黄色的、破旧不堪的古书。启发孩子们想象这本古书的来历、作用和由此书引起的争斗。

孩子们便力求把自己以住的知识与画面结合,编写出了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因为自编自写,加上彼此之间的相互启发,这些故事写得都极富有现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敢想敢做的天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因为在作文中我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切入口,所以孩子们乐于想,更愿意写。

此外,我还把想象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项常规进行专门训练。看到一朵花,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一片白云,你又会想到什么?看到天边的一抹晚霞,你又会想到什么……通过想象训练,孩子们写作的基本功得以提高,同是养成了见物思情,观察生活的好习惯。素描人物形象,培养观察能力

素描原是绘画术语,指以单色线条描绘的画,也是美术教学的一种方法,按照美术教学的经验,要画好人物或者环境,首先要通过对各个面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

例如:要画好脸,先要分别进行眼、耳、口、鼻、嘴和脸型的素描。要画好人,先要分别进行手、脚、头和身躯的素描。实际上,我常常通过片断描写,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其目的是帮助獐认识周围世界,培养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由于素描这一形式很新颖,孩子们兴趣很浓。对他们来说,就像观看一场电影,一副漫画,然后对其进行描述,这样的作文简直就是一件快事。

有一次,我请两个小朋友演一幕短剧:小明、小红同时到教室。小明不小心撞倒小红,小红破口大骂,小明也不相让。两人发生争斗。之后我请就请孩子们就看到的事件进行快速报道,要求用词准确,真实生动。

由于感受真切,孩子们的描述也很精彩。有时会从自己的家里端出一盆花,或者摆出一个工艺品,引导孩子们从形、色、质、艺几个方面描写。这样的训练,所占时间不多,但收效却很大,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作文,在生活交往中作文,从而感觉到作文并不可怕,并不陌生,因而兴趣大发。设计鲜活命题,开拓学生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命题单一、死板,使人一见生畏,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支》《记我的同学》……这样的命题因不能激发学生从文兴趣,不能调动学生表达欲望,从而使之产生拒绝抵制的情绪。在消极态度下,所写的文章也就显得非常的枯燥,看不出半点的灵性,读不出半点新意。

为了增添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在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力求命题的新颖。(1)命题贴近生活 有一次我教学作文《推销》,一开课,我准备了几十条开头不一、花色各异、不同价格质量的毛巾。摆放在黑板前。然后把自己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向学生推销毛巾。学生觉得非常奇怪,我便因势利导,这些毛巾是某厂的样品,为了扩大销售,厂家特向我们征集广告词。

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富有挑战意义的事情,便积极开动脑筋,纷纷写出了自以为满意的广告词。这时,我又请学生上台扮演小商贩,吆喝贩卖,体验生活。孩子们情绪高涨,我又引导他们试着以《街头小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写作完成得很顺利,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顾客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反映不同顾客的各种需求。然后以消费者的身份向该厂的厂长写一封信,陈述自己的想法。

这样,我以“毛巾”为题材,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文体,一是广告词,二是记叙文,三是书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整个教学过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思路大为开阔。(2)讲求实用性 叶老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要看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是否能从生活中建立起他们的意识。并能写出足能表达他们意识的文章。

叶老所指的“意识”实则是作文要有明确的目的,揭示本次作文的实用意义,你们即将告别亲爱的母校,离开朝夕相外的同学老师,一定感到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性的纪念,建议每个同学选一张自己的照片,并为照片写一份说明,然后装订成册,好不好?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这次和文的不寻常。写起文章来全身心投入,文章自然也就写得很出色。(3)命题切忌空泛性 学和害怕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无从下笔,有时是无话可说,但有时却是无从说起。因此命题切忌空泛,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记一次运动会》,这样的命题太大,太空,太远边际。

那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试着以他们的思维去设想。我们就会发现大题小作,宽题变窄会更爱学生的欢迎。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模式

多年的实践,我逐步认识到,改革作文教学,关键要从观念上入手。传统的作文教学,一味强调言之有序,往往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的词语上下功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体会,年以就出现我这样的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教师不启发,包括提纲,提供词语。

这种启发实际是口授,是你照我的意思写,于是高考,中考就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局面。千人一面,如出一辙。长此下去,即束缚了学生的语言的发展,也桎梏了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

现阶段,各乎教育都提出要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想首先就是思想上要解放,表现在作文中就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想。达到“言为心声”的境界。

4.提高作文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作文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教师的“作前指导”有直接关系。一堂作文课,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题目一出就让学生动笔,对多数学生来说,可谓是苦差事,这也是部分学生怕作文的根源之一。因此,“作前指导”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作前指导”,不能理解为作文课中指导写作前的一点辅导,而应贯穿在学生作文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缺少生活的发现,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作前指导。

教师有效的作前指导,就是要使学生的生活与作文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因此,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这种“做”较为宽泛,可以是言行表现,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动眼、动耳、动嘴、动脑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甚至可以是漫画鉴赏,如:综合实践

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调查报告”;班级活动

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课堂实验

其他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劳动体验

据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又如,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参观旅游

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导游,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日记、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或展览馆、或博物馆、或俱乐部,等等。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

同时,“作前指导”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

当然,只写“规定作文”也有弊端,因为学生的经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各不相同,表现在作文中的方方面面自有分野,而且“规定”越多,学生越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

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乐趣。

5.提高作文教学兴趣的因素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不少学生一提作文就感到头疼,甚至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恐惧情绪,通过什么途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实践证明可以用下列方法进行:拓宽视野,培养兴趣

好多学生讨厌作文,主要原因是头脑里写作素材少。相反,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事物多,见识广,拓宽了视野,写作内容就不会空洞贫乏,写起文章来会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挖掘写作材料。(1)在游戏活动中找材料 教师应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把作文教学寓于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如叠衣服、钉纽扣、梳小辫、贴鼻子等一系列活动。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大显身手。事后,学生根据事前有目的地观察到的情景,很快就能写出以《我在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我再也不愿当小懒虫》等内容充实的文章。就这样,学生在浓浓的兴趣下,学会了选取作文题材的方法。(2)从电视中找材料 据调查,学生中有90%以上的人喜欢看电视,甚至把看电视当作课余生活中一件首要的乐事。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欣赏不同电视节目的同时感觉作文的快乐。如让学生从“儿童节目”、“电视剧”、“新闻联播”、“祖国各地”等节目中记录感兴趣的故事,学写社会新闻,争当“故事大王”、“最佳节目主持人”。

在学生的视觉接触中,学会记事的一般方法,学会写作的技能技巧,学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从而不断增长写作兴趣。(3)从社会中找材料 我们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写作的第一手好材料。如当一天小主人,去街上购买一天的必需品;又如去采访有关人员。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就避免了说空话、假话的毛病,对写作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了。老师带路,引导兴趣

老师如果善写作、爱写作,经常写“下水文”示范,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前,教师都要尽量写“下水文”作为范文读给他们听,有时还假设疑难之处,让学生来评价,指出写得好的地方与写得不足的地方,并让学生参与修改。

从情感上来说,师生之间距离近了,感情融洽,学生的思路也灵活畅通了。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去感染学生,更以自己喜欢作文的直接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长期稳定的情趣,促进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变换题式,增长兴趣

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既能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又能吊起学生的习作胃口。因此,命题好坏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命题时尽量不要用老题目,要推陈出新,如能带点“刺激性”则更好。如“搬煤饼”,这是个普普通通的老题目,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可把题目换成“奶奶夸我真能干”;六册第三单元习作训练原题是“课外活动”,可变为“我喜爱的一项课外活动”。

还可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等方式来替代一些传统的老题目。以问题形式出现的题目,如“迷路了怎么办”、“冬天来了动物怎么过冬”等等,学生会饶有趣味;以自由命题出现的习作训练,学生的思路会更加活泼,更会发挥出创造性的思维。

如写一篇歌颂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精神的文章,学生根据这一范围既可写人,也可记事,甚至也可用应用文中的书信等不同的体裁来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兴趣就更浓了。由此可见,变换命题方式,更能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交流情感,激励兴趣

批改作文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在此教师尤应注意感情的投入,注重感情的交流,舍得“感情上的投资”,使师生保持默契的“心理对话”。

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给学生的作文打鼓励分,尤其是对差生,切不可用“内容空洞”、“词汇贫乏”、“语句不通”、“错字成篇”等批语来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可以对他们降低一些要求,放缓一些坡度,让他们在最近的发展区里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抓住一鳞半爪,对学生加以表扬鼓励,让他们从写作中得到乐趣,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这不仅使学生树立起奋进的信心和决心,竭力以写好作文来回报,更主要的是,通过系统的习作训练,更好地造就出一代新人。

6.作文教学与趣味性的结合

学生兴趣与作文趣味教学

兴趣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优先认识的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的动力,是学生自觉性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师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引火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宋朝朱熹道:“教人不见意趣,心不乐学”。

以上是从反面来阐述的。接下来从正面阐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明朝王阳明论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于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不能已。”由此足见,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的巨大作用。

作文趣味教学从学生的趣味出发,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不断地给予学生良好的正面刺激,触发学生神经元的亢奋,使之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热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知,练有所得。怎样进行作文趣味教学(1)注重教学内容和语言 须在对现行高中作文教学训练序列有个全面而深入的把握的前提下,注重作文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通俗化、形象化、趣味化。

其一,作文教学内容要力求通俗化、具体化。也就是说,“写作指导”的例子和“借鉴实例”的补充与更换,如高中第三册写作第一单元,训练的主题为“议论文要有理有据”。编写者在“写作指导”谈到了两个实例:一是学生对《失街亭》多角度立意,以说明“有理”和“针对性”;一是“滥竽充数”成语立意,以说明“有新意”。这两个实例都没有做到人性化,都没有附《失街亭》原文与“滥竽充数”的故事。《失街亭》原文出现在高中教材第四册,“滥竽充数”的故事在此之前学生也未学过。这样一来,要学生自读两个例子后,并不能知道立意是否“有理”,是否有“针对性”,因为并非所有学生都读过《失街亭》和“滥竽充数”的故事,即便学生读过,究竟留下多少印象也是问题。

在教材没有变革之前,我们教师所能做的,一是补充,引导学生细读后,先谈感悟,再讨论实例,这样的“补”是有意义的,也会有趣些;这一单元还有一篇“借鉴实例”,好像是学生所为,不过真的如学生所说,“看了以后,我们不知道如何写有理有据的议论文了”。原因何在,这是一篇很不典范的议论文,与其说是议论文,还不如说是杂文或议论性散文,这叫学生如何借鉴?对此“借鉴实例”,最明智的做法是“换”。关于例文的取舍与更换,总的原则是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与学生的知识实际相扣。

作文教学的内容要投入。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投”与教材或作文训练有内在联系之“石”。如高中第三册写作第三单元,出现了“意象”“象征”等诗歌相关知识,可“投”相关内容,或将与“意象”“象征”有关的课内诗歌大集合,让学生自选品味;可教师进行专题讲析,只有这样,让学生在熟悉中获“智”,在应用中长“识”。二投社会生活之“石”。可抓住贴近学生生活而学生又十分关心的话题,让学生说,让学生议,学生是相当感兴趣的,关键是看教师善不善于抓“点”。

总而言之,这两“投”只要“投”得准,“投”得巧,定会使沉寂的课堂荡起五彩的涟漪。

其二,作文教学语言要通俗化、形象化、趣味化。这就要求老师随时锤炼自己的作文教学语言,或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或洋洋洒洒,娓娓而谈,力求有播音员的音色,相声似的幽默,小说样的形象,戏剧化的冲突,诗朗诵的激情。

总的要求是如行云流水,优美自然,不可单一呆板,而应有灵活多变的旋律。“起始阶段宜舒缓徐进,课堂高潮趋于紧亢,结束阶段宜微昂稳收,以音量牵动思维。”把握了这些,学生听起作文课来定会兴味盎然。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唤起和触发。(2)注重教学方式和方法

其一,注重每课的“导入”要具有趣味性。“导”信息流通乐意思维的情趣,“破”压抑闭塞的学习心理。要艺术地运用作文教学语言,唤起学生原认知结构中与之相应的感受和观念,使学生对作文教学内容有似曾相识、近探究竟的对话欲望,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听讲。

如教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感受与思考”,可先讲“观察与体验”,用宋末元初大画家陈子昂爬在地上,仿效马的的各种姿势,体会马的性格以至画马达到出神入化境地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对“体验”有粗略而具象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认真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的积极性。

又如讲第六册“本色与文采”时,可让学生明白语言修养的重要性,教师可写出四个词“吃不起”“吃来来”“吃不得”“吃不了”让学生感受。

总之,“导入”是一堂作文课的首要环节,它凝聚着教师的智慧。至于导入方法,多种多样,贵在精心设计。

其二,作文要做到“练”而有趣,“练”而有效。读而不写,讲而不练,都等于一锅白水。怎样练?是每个教师必须深思熟虑的事。总的原则是“练”而有趣,“练”而有效。这就要注重训练方法的多样化、立体化、形象化。可让学生看电视录相,可带学生外出采风,可作科学演示实验,可组织调查,可组织论辩,可组织即席演说等。

总而言之,避除单调乏味,力求变化生动,构成一种美的教学情境,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第三,课型设计应灵活多变。即边练边讲边议结合,或答疑与评议结合,或示范交流结合,可写作与修改结合,这样有助于随时触发学生神经元的亢奋,使学生对训练保持旺盛的情绪。

第四,作文的形式要富于变化,确有趣味。这就要教师在设计作文时要舍远求近,注重实际,一是积极向学生的生活靠拢,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他们乐于写;二是挖掘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材料源,去除学生对作文的距离感,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乐事。三是要开展“编集子”“编报”活动。可由学生先编选,再由教师指导汇编成《班级作文选》。

总之,“编集子”也好,办报、写总结也罢,都是一些对学生来说十分有益而又十分有趣的作业形式。(3)激发需要感和成就感 在进行作文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持续不断地让学生滋生出需要感,不断地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要反复向学生讲明写作的好处,要让学生明白写作不外表达思想与情感,写作可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话要象强心剂一样注入学生的精神骨髓,使之变为学生作文的心理内驱力。

当然单靠这一方面是不行的,还得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作文的喜悦——获得“高峰体验”。这既可促进学生兴趣的保持,还可促进学生兴趣的增长。

如何让学生享受高峰体验呢?具体做法有三;一是种用作文批改契机,经常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随时捕捉其“闪光点”;二是可以组织学生翻看自己的或别人的作文,从中看到自己以前蹒跚的足迹,唤起对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写作是多么有趣的事;三是教师可将优秀作文通过壁报、板报、广播加以介绍、交流,并向报刊推荐。四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大赛,让学生在竞争中走向成熟。

总之,一句话,想方没法,以榜样带动全体,实现作文的最大效应——获得读者的共认。

7.作文教学起步的趣味体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其实为了实施这个目标,最关键就是要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那么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兴趣这种神奇而又巨大、不可估量的能量诱发出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作文教学起步的趣味体现。帮助学生激发兴趣

学生写作文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初学时,需要老师扶着上路,上路之后才放手让他们走或跑,到了一定时候,他们才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健步前行。这里说的“帮扶”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出彩,乐于表达。那么如何做到帮扶呢?(1)观察提问,引导思路 作文,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目的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学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耳闻目睹,并教其观察方法,注意细节;善于抓住瞬间的灵感想象,思考观察所得。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于是我在有趣的观察中提问,有意思地扶,让学生领会习作思路。

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上册园地的习作——写一篇观察日记时学生几乎没有什么思路,于是我是这样做的:我叫孩子们把家里养的金鱼的带来,孩子们一听,欢呼雀跃,同时让他们收集了有关金鱼的资料。我们大家一起观察。

在课堂上孩子们兴趣高涨,我便有导向地布置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叫他们注意有什么发现?你产生了什么疑问?于是就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回报交流时,我便用问题导向的形式,让他们说边说边板书问题。

我从以下四个问题进行展开: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怎样观察的?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通过安静地看、拍鱼缸、喂鱼食、捞鱼儿等方式快乐地观察,发现了很多现象。

第二个问题是,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猜想。这次孩子们的问题可多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了好多疑问,谈了自己的猜想。有的说:“为什么金鱼不眨眼睛呢?是不是太累了”。有的说:“为什么鱼儿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呢?难道他是天生的游泳家吗?”有的说:“为什么金鱼还会把脏东西从鳃里漏出来呢?”有的说:“为什么鱼儿要在水中才能生活呢?”……

第三个问题是,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你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找找答案吧?

孩子们拿出了资料,寻找答案,十分认真。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有的找到了答案欣喜若狂,有的没有找到就问我,我也不厌其烦地解释。

最后我问:“今天我们一起观察了金鱼,你有什么启发或感受呢?”

孩子们有的说:“金鱼的秘密真多啊!我很喜欢金鱼。”

有的说:“今天我观察了金鱼,知道了金鱼的一些秘密,我很高兴。我以后还要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还有的说:“今天我学会了一些观察方法,我以后要观察各种动物,想当一个动物学家。”

把四个问题引导交流后,我就进行写作思路的引导。好,现在按老师刚才的问题,你知道怎样做了吗?于是学生开始说,我也开始板书。

观察日记写作思路是:先是多样观察,接着是发现特点,接下来是产生疑问,而后是猜想查询,最后才是启发感受。这样在有趣的观察提问中,扶着孩子们明确了思路,动起笔来就很轻松了。同时孩子们的作文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2)选材真实,个性表达 习作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属于学生个体的最真实的材料,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材料的真实性与个性。学生有了这样的材料,他们的习作才能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写。进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在表达中更能体现个性。如,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习作时,习作内容是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为了让学生写好这次作文,我进入这个单元时,就看了整个单元内容,让他们在趣中去进行习作准备。

我根据这个内容在习作前根据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三次有趣、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先收集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接着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并用行动表现出来;最后收集称赞父爱、母爱的名言进行读和记。这三次收集学生积极主动,并在早会课上让学生交流。由于全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学生发言滔滔不绝,学习积极主动。

接着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把父母爱他们的事说具体,引导说出最能体现父母爱你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3)快乐活动,乐于写作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活泼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为了让学生在趣中习作,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与独特感受,从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表述的教学过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德育或思品教学,引导他们习作训练,同时让他们在活动中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习作的素材。

如,教学三年级思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家人的爱》中,有一个活动是护生鸡蛋一天,我觉得这个材料非常有趣,同时又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他由一个小婴儿成长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父母为之付出了不知多少艰辛。于是安排学生周六保护生鸡蛋一天,然后让他们写写保护生鸡蛋的过程和感受。学生们一听这个有趣的活动,十分乐意去写。他们就在周末写出了极为真实的护蛋体验作文。

当学生的作文写出来以后,作文的内容十分精彩。有的保护成功了,更多的学生是保护失败了。他们有的把蛋放在兜里,去滑滑板摔倒了,蛋也摔坏在兜里,流的满身是蛋清。有的在做作业时,把蛋放在桌上,调皮的蛋滚到桌下摔坏了,还有的小心呵护,连睡觉都用毛巾把蛋包好,没想到半夜被自己压坏了,弄的床上脏兮兮的……

经过这次活动作文,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明白了呵护一个小生命是何等的艰难,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文也写得真实具体。

这就是活动中的扶,也就是要让孩子写出好文章,教师就要用心打造情境让他们去亲历,去体验,那独到的体验就能就能化为佳作。巧用方法培养乐趣

怎样让学生得法形成乐趣呢?在这里我主要谈在有趣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表达方法。

因为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组织成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此,我想,千万别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即课文,也就是阅读教学。课文,就是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趣地渗透习作表达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从以下三点去说说。(1)学会运用标点符号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运用标点的基础,但标点在作文中常常遗漏,特别是对话中的引号冒号的用法。于是我们在学习了《灰雀》和《小摄影师》我便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请学生回家后把自己和家人说的话写下来,写几句对话片断,注意用好冒号和引号,同时请他们写清楚怎样说的说了什么话加上一些词语帽子。

这样练笔,学生写起来很容易,也感到了乐趣,同时充分体现作文不拘形式写的目标。(2)学会积累文中词语 是啊,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些文章语言优美,描述生动,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其语言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

如《花钟》这一课中的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儿开放的不同的表达方法,词语丰富,生动形象。又包含作者的喜爱之情,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钟面,把花儿花在钟面上,让学生反复看钟面朗读成诵,于是我让学生也学着模仿和积累文中花儿开放的不同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按时间顺序,说一说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里的花儿开放的情景,并用上课文中的词或拟人的方法。因为学生看着钟面朗读成诵以后,写起来得心应手。我给大家念两个精彩的句子,比如:

春天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和小蜜蜂打招呼。杜鹃花欣然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黄的似金,白的如雪,一朵朵花儿争奇斗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夏天,黄角兰从梦中苏醒,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朵朵雪白的栀子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白衣仙子,正迎着风翩翩起舞。瞧!这个环节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同时在第六单元我们指导写四季的峨眉山时,又一次积累运用。

学生在运用已学的词语,用起来很轻松,举一反三,体会出作文的快乐。另外,可要求学生在平常摘录课文中或课外的优美词句,并熟读成诵,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3)学会训练细节描写 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我们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作文,让学生想写,会写。我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段的训练,很多文章都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小练笔,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我在教学《绝招》一文中,我随机设计了小练笔。当读完文中三个小伙伴的绝招时我便问,你们有什么绝招呢?谁也来表演一下。于是学生纷纷举手,争着上台表演。我分别请了两个同学,表演完一个,就让学生说一说表演者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心理等。在快乐有趣的气氛中,孩子们从说到写十分轻松。学生在仿课文的细节描写,写的生动具体,非常成功。认真评价提高兴趣

小学生作文是练习之笔,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其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也更能激发其对作文的兴趣与爱好,从而把作文写得一次比一次好。我很重视作文后的评价。尽量做到:评价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作志趣使不断地延续。具体做法如下:(1)讲评课激励为主 作文讲评课上,要把重点放在介绍、交流本班学生好的习作方面。从整篇到某个段落,从精彩的句子到优美的词语,只要符合本次作文要求的,尽量多给一点好评和赞扬。

让写得好的同学上讲台大声读,哪怕有一个好句,也鼓励他们上来读。孩子们都希望登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在鼓励的读中,孩子们激动不已,体验成功的乐趣。

同时也要鼓励差生。如有话可说了、用了一个好词,语句通顺等都要鼓励,哪怕是记了流水账,我也会首先肯定他的劳动。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平常作文很差的同学,每次作文只有半页纸,有一次他的周记居然写了一页,于是我便在全班表扬他,“王冬写了一页,真不错,下次也这样行吗?你在改一改就会有更大的进步。”他听了自信地点点头。从那以后他尽头十足,他的作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2)评语中多写闪光 在给学生批改作文后,我喜欢用一些富有激情的语言,延续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这次作文我特别欣赏你哦。“你用笔下出现了一只调皮可爱的小猫,我也喜欢。”“你会用好词了,我为你骄傲。”“山青、水秀、花红、草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老师陶醉其中。”等这样的话语,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我几乎每次都拿着放大镜找它们的进步。(3)全年级互相学习 每次作文以后,我把其他班的优秀作文拿到我们班来读,充分汲取其他班的精华,激发班上的优生更优。整个年级都互相学习,洋溢着学习佳作的热潮。(4)发表文章形式多 另外每次的习作或周记凡是写得好的我们都发了表扬信,以此鼓励。并把好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有的还发在学校网站上,让大家学习。有的还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朗读,让大家欣赏。因而学生经常盼望评价作文课,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表扬信能有机会展示。

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那份实,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生机盎然!

8.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课改教学、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这突出表现为许多学生害怕上作文课,厌恶作文。其严重后果是六年中学毕业后,学生写不出一篇有理有据、文从字顺的像样文章。

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何在?恐不能一言以蔽之。笔者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也参加了课改教学,对作文教学的困境深有体会,现不揣浅陋,拟从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度作一浅层探讨,以期引起诸位同仁在疗救时的注意,并愿以此就教于大方之家。

据笔者观察,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其一是“放羊式”。教师只布置一个题目,然后笼统地提几点要求,剩下的便全部交给学生,即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为这是“话题作文”。结果是学生满头雾水、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作起;其二是“说教式”。

教师布置题目后,总想讲清写什么、怎么写。结果是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开头、过渡、照应、结尾……而学生是“你不讲我倒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了”。因此仍然是雾水满头、茫然一片,不知何处下笔。两种现象尤以后一种为甚。

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当。要上好作文课,教师的讲与学生的作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过分强调或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先生就曾告诫过青年们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的骗人鬼话,吕叔湘也说:“……指导写小说、新诗的书似乎不多见,有也不见得管用。”

许多大师们对写作的共同感受就是多读多写多思而别无捷径。可在如今的中学教学中,学生由于课程繁多,负担过重而被大量机械性的练习、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由于时间紧张,许多学校便压缩语文学习的时间,因为他们认为,语文对提高考试成绩的影响不大。

这就进一步造成语文教学时间不足,作文的量不够:一学期大小作文总共就五六次,远不能达到《课程标准》和新《大纲》规定的字数与字数要求。学生的作文水平无法在多读多写中提高,语文教师便要么弃之不管,让学生自行其是;要么大讲特讲所谓“方法”,希望走捷径,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当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充当了“放羊者”或“主讲者”的角色,而学生成为“羊”或“配角”后,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便愈发低下。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作文教学枯燥无味、效率低下的现状。

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就必须重新定位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即必须由作文课堂的“放羊者”“主讲者”转变为学生作文的动情者、激趣者和欣赏者,以期激发学生感情,调动作文兴趣,唤起写作欲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效率的目标。教师要成为动情者

具有健康、正常、丰富、高尚的感情,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先决条件。当学生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情、景、物所感动,心中有不吐不快之感时,便是作文的最佳时机。

反之,如果学生对外界事物没有任何感受,那么教师再怎么逼也不会逼出好文章来。“无情则无以成文”,“情”与“文”须臾不可分离。没有“文”的“情”自然无所寄托,而失去“情”的“文”也必然枯燥无味。纵观古今中外之优美华章,无一不蕴涵丰富的“情”,无一不是作者感情的激荡。

反观当今中学作文课堂(特别是某些考试时),不给学生酝酿感情的时间,总是在匆忙之中限定内容、字数甚至形式。试问学生没有感情的积累,何以写出动人的文章?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学生作文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

教师的命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切忌空泛、远离学生生活。犹记得数年前的某次考试,学生面对“我与电脑”这个题目时的窘态。是啊,在农村,别说几年前,就是现在又有几个学生家中装有电脑?更何况还要求写“上网的故事”。对没有认识也没有感情的题目,学生当然只好胡编乱造。

所以,教师在命题时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看完题目后就能产生表达的欲望,能激起心中或高兴愉悦兴奋或愤怒哀伤沉痛的感情并愿意倾诉给别人。即使是写说明文或议论文,也要让学生感觉到物和理决不是枯燥冷漠的,而应该充满感情。当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正常、丰富、高尚的感情。有人说,当今中学生是感情荒芜的一代。的确,学生中为琐事而伤人,为考试而弑母,为挫折而轻生的现象屡见报端。撇开其产生的种种原因不谈,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中学生的感情世界确有“荒漠化”的趋势。而一旦学生走入感情的沙漠,又怎么能写出文辞优美、健康向上的佳作?因而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感情。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爱亲人做起,逐步去爱朋友、爱同学、爱老师、爱人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做到心中有爱,心中有情。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特别是要多读那些文情并茂的经典名作、传世之作,用书中那些忧国忧民、忠贞不贰、百折不挠、献身正义的形象去感染学生;用文中那些充满激情与美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优美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产生有满腔情愫需一吐为快的冲动。

只有学生心中充满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具有满腔的激情,他的笔下才可能写出锦绣华章。而教师,正是学生这种感情的培养者、激发者,是学生作文之前的动情者。教师要成为激趣者

要让学生乐于作文,便要激发其写作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产生作文的兴趣呢?(1)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学生作文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诸如缺乏信心、惰性心理、因某次作文失败、老师的态度等。

教师要因人而异、个别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对懒惰者要鼓励其奋起,对缺乏信心者要多作表扬、指导,对因作文失败丧失兴趣者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特别是教师要反省自己在教学中态度是否粗暴,行为、语言是否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

一句话,教师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态度,让学生勤练笔,多写作,不要畏惧作文,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2)鼓励学生的创意表达 即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锻炼求异思维。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立性差,作文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误区,写不出新意。久之自己便厌倦了作文。

老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向一些传统、陈旧的观点挑战,激发其求异思维。如让学生写作《弄斧必到班门》、《狐狸的聪明》、《开卷未必有益》等。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创造思维。如让学生写《贾雨村的无奈》、《假如于勒是富翁》、《竞选州长失败之后》等。

学生经过多次练习后,将会逐步走上独立思考、认真作文的道路,此时作文对他们而言,或许会成为一件充满趣味的事。(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生共同写作,然后在全班展出评比。当老师写出一篇好文章后,学生会由衷地佩服你;同时,也会觉得作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进而不再对作文畏之如虎。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要成为欣赏者

很多时候,教师是学生(除自已外)作文的第一读者;在学生心中,教师往往也是其作文最权威的评判者。可以说,教师对每位学生作文的看法,在学生心中不啻于“圣旨”:当作文交给教师后,学生总是会显得惴惴为安,生怕写砸了教师会批评。

老师则往往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对学生的作文品头论足,总是要找出一大堆的毛病,仿佛找不出问题、挑不出刺儿就显得老师没水平一样。这样,无形之中又拉大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让学生觉得自己永远也写不好作文,即使再努力,结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

长此以往,学生便也远离了作文。其实,教师只要仔细想想便不难发现,那些从小便有超常作文才能的“神童”,全中国又有几个?而我们教师自己,在学生这个年龄时又写出了多少像样的文章?这样想想,我们是否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挑剔了?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太高了?以至于作文竟成了学生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们的笔下,是否扼杀了那一颗颗充满了创造力的脆弱的童心?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欣赏者,要用一种赏识的目光来打量每一篇作文。虽然结构不够完整,但语言流畅啊;虽然缺乏过渡照应,但有创造意识啊;虽然语言不够优美,但书写工整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然后予以充分的表扬、鼓励。

对不足之处也要指出,但是否可以采取平等的商量式的建议而不采用居高临下式的命令式语气呢?用“我认为此处这样写会更好”的评语总比用“主题不清、结构混乱”等公式化评语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吧?

要知道,教师的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表扬、鼓励,或许都可能成为学生一生的转折点,因为教师的表扬往往会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原来作文这样写就行!同时,表扬还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要知道,就连我们成人都有强烈的成就感,对自己的付出与努力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何况是十来岁的小孩。一旦学生建立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或许你不让他作文都难。

要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多种方法。诸如在作文评讲课上范读,推荐在板报、校报、校刊上发表,交学校广播室广播,向报刊投稿等。

当学生看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发表时,心中就会充满兴奋、愉悦、成功、快乐等感情,而这些感情会激励他们不辍地写下去。也许将来学生会忘记教师教的所谓作文方法,而他们是绝不会忘记你曾经带给他们的成功的。这,或许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较为顽固的壁垒,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是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肓的今天,如果不能解决作文的效率问题,那么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作为教学的设计者,语文教师是教学诸多矛盾中关键的一环。

如果教师不能转变思想、开动脑筋,完成教学角色的转换,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而仍然在作文课堂上充当“放羊者”或“主讲者”,那么作文教学的改革更无从谈起。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旨,完成作文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这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眼前的、亟须解决的严峻问题。

9.提高作文教学趣味的方法

调研发现,不少学生写作文劲头不够,甚至把写作文看作是苦差事,农村中学的学生更是如此。事实上,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对教师而言,语文教学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因为我们几乎没有普适的系统的教材,甚至也没有成系列的好用的题目,适切的范文和素材也很缺乏,身处农村的教师与同行交流机会又不多,而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也不大好移植,欲走出作文教学困境,更是难上加难。解决难题方法

这也许是个永恒的话题,悲观地看,也许永远无解;乐观地看,也许常讲常新,我持乐观的看法。我以为,破解策略关键在于:乐趣,就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言语和精神生命茁壮成长的乐趣,教师乐学生之乐,乐此不疲,正如题名——后学生之乐而乐。享受作文之乐

先介绍一段梁启超的自白,与老师们共享。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分化“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的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东西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0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变成沙漠,要他何用?

教写作,学写作,就是渐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此才有可能创造并享受作文之乐。

我想,不能借助写作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自己也很难说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写有趣的文章,做有趣的人,趣文趣人,趣人趣文,语文教师理应神而往之。有效作文教学

我的做法大致如下(次序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1)习字 100天逐渐定型,贯穿始终不懈怠。

① 范本 手写体我推荐唐钟绍京小楷《灵飞经》,印刷体我推荐“方正硬笔行书简体”。用纸初学推荐使用半透明书写纸,有点样子之后,推荐使用考试作文格子纸。

② 用笔 用0.5厘米黑色中心笔书写,另备蓝色中心笔和红色中心笔,用来修正笔画。

③ 过程 第一个月,用半透明书写纸蒙摹范本,注意间架结构和提按连带,捕捉并及时圏赏学生的进步点。

第二个月,用半透明书写纸蒙摹范本,间或用考试作文格子纸临摹范本,纠错、正型的重点依然是间架结构和提按连带,赏识正点而及时是必须的。

第三个月,用考试作文格子纸临摹范本,间或用半透明书写纸蒙摹范本,逐渐定型,并注意书写速度的提高;此后,常抓不懈,确保入格后像模像样,学有余力者要追求赏心悦目。

我想,作文之乐,离不开书写进步的快乐,作文之趣,也离不开书写成型的乐趣。习得一手好字,非但考试获益多多,一生都会受用。一篇文章,字写得歪瓜裂枣,非但会影响别人阅读的兴趣,也会影响本人表达的自信和交往的乐趣;字写得有进步,有型,赏心悦目,写作的兴趣会往往会同步发展,自信和情趣也会高人一筹。(2)荐读 介绍心仪的好文章,推荐学习点。

① 教师荐读 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仿学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说出欣赏点,推荐学习点。主要推荐书写自我、关注当下、有青春气息的妙文,学究气、师爷腔的不宜使用。推荐学习点,略读、跳读都可,抓准一两点即可,只求精到,不求面面俱到。

② 学生荐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眼光确定选文或选段,再与教师交流,教师认可后,正式向同学介绍欣赏点,推荐学习点。荐读方式,可仿效教师,也可别出心裁。

③ 实施要点 一般在正常阅读教学之前用5分钟时间,让两位同学上讲台荐读(有条件的可借助多媒体),一周可以安排10名同学荐读,一轮下来后,教师要及时把这些荐读之文收集归类,选印成册,放在班级供自由阅读(有条件的可做成电子书,电脑和手机均可浏览)。

这么做,读写结合是直接指向写作的,又与本班同学直接相关,几轮下来,教师、学生都很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不仅大大拓展阅读视野,还能促进精神和言语共同生长,乐趣自在其中。(3)摹写 先学关键段落,再学基本章法。

① 临摹段落,形神兼备 段落临摹训练,我们重视的很不够,研究的很不够,抓出成效、走出路子的更是稀罕,农村中学尤其这样。我以为,这种训练,很有必要,也很关键,也很易上手,教师只要保证范本合适、解析到位、批阅及时,学生写作进步将非常直接非常可观。

② 学习章法,大智若愚 第一阶段,大约用时三个月至六个月,先遵依范本,学一种章法,我推荐的是“一拖三”,初看章法傻傻无奇,实则一招鲜,吃遍天,一个同学两周内就同题文章改个两三稿并认真誊清两三遍,成效显现后,再换题操作,直至能以一敌万,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大约用时三个月至六个月,学别的章法,三五种都行,尝尝鲜,练练手,破一破呆气,写得模样还算周正就好,偶尔回头写个两三篇原已熟练的章法,也是可以的;最后阶段,主练已经纯熟的章法,练成拳头,偶尔随意练练自己有点感觉其他章法,以备不时之需。

好生,模仿力、跟随力、定力一般较好,段落和章法适宜分阶段训练,周期可以缩短,轮次可以增加;中等生,可以互相穿插、互相济补,周期和轮次可以明确;后进生,适宜分阶段训练,周期要长轮次要少。(4)真写 常写自己的心声,符合特定的要求。

书写自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语段或篇章皆可,多写有趣的场景或事件,多发有趣的议论或质疑。尽量学以致用,把观察和思考当作习惯,把观察和思考所得写成耐读的文字当作习惯,把成文写得有点像荐读的文章当作乐趣,坚持不懈,笔勤思进,渐入佳境。

符合特定要求就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命题、半命题、供材料都能写;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都能来。你限时间,我有速度;你要卷面,我能悦目;你要意味,我有真情实感;你要看法,我有真知灼见;你要应用,我能贴近生活。

前者是常规学习,长素养,长实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精神生命发展和表现的需要,做得好,则习惯优雅,文质彬彬,近于君子;后者是场合应用,显才华,显智慧,是生存应急的需要,也是升学发展的需要,做得顺,则应付裕如,胜任愉快,可能冒尖。两者紧密关联,不可偏废。两者皆善,作文焉有不乐?生命焉有不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读评 体味师心,讲究文心。

① 写贴心话 写评语,第一要贴近学生的心,最好创造条件面谈面批,用自家创造的评语流露出对学生点滴之进步的赏识,宽容习作中的生涩、模糊、干燥乃知紊乱,引领其渐渐提高,不摆教师爷面孔教驯人,不说没有营养的套话和空话糊弄人。

第二要及时,我们知道,学生作文上交后,最希望老师快快给出评语,评语拖宕和延迟,学生的期待将转向失落,兴趣也将随之减弱,甚至转向反感。期待就是召唤,就是命令,我们别无选择,这也许是作文教学最难做的地方,也是最有意义的关键时刻。

第三要恭敬,用红色水笔清晰而恭敬地书写,潦草、随意、马虎的书写,不仅增加辨认的难度,降低阅读的兴趣,而且会成为一个坏榜样:

文字是可以苟且的,而我们信仰美丽的中文不老,美丽的中文后继有人,美丽的中文之火经由吾手传至吾生,苟且是万万要不得的。

② 体味师心 读评语,学生要关注老师的关注点,理解老师的用心和苦心,认真再读自己的作文,老师要提醒学生遇有疑惑,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面谈、字条、短信、邮件都可以。

③ 讲究文心 与老师交流后,学生用蓝色水笔修改或用黑色水笔重写至少一次,自己要比较满意。(6)誊清 小有得意之文,及时入格安家。

① 自知自惜 文章寸心,得失自知。个把月,就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文章,至少找出一篇能代表本人现阶段水平的文章,再修改一次,交给老师再看看,老师确认可以代表本人水平后,提一点轻度修改意见,让学生感到这篇文章要保存好、不能丢失。

② 及时誊清 督促学生用方格纸黑色笔恭敬地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一个月誊清一篇,一学期便有四篇,三年便有二十四篇,整个过程累积的成就感、进步感会带来真正的作文的欢乐以及生命的欢乐。(7)纪念 别人留影,我们留言又留神。

① 个人全集 一个学期,学生要把自己所有的习作,包括未给老师看的练笔、含有老师批语的语段语篇、考场作文,全部装订成册,把誊清入格的四篇代表作订成一册选集,并择出一篇做成电子文稿,作为代表作交给老师。

三年下来,言语和精神的变化和进步尽在其中,自珍自惜留存好,自我意识会更加清醒,自主发展会更有动力,就连将来的回忆也有了具体的凭藉。

② 班级文集 一个学期,老师把学生上交的一篇代表作收齐,每篇点评、配图后,做成电子书送给每位同学。学生作文自信心、同学情谊、师生情感会自然得以发展。离校后,工作后,所有同学都很珍惜这份班级文集。

③ 年段文集 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每个班级选送两篇代表作上交年段,仿照班级文集的做法,做一份年段文集,也很有纪念价值。

④ 校史留篇 参加学校、市、省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正式发表于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高考满分作文,学校一年做成一个集子,也做成电子书。对个人发展而言,有激励价值;对教师而言,有研究价值;对学校发展而言,有史料价值。

作为学生言语和精神成长的高级旅伴,一路帮扶一路忙,教师的作文教学之乐一般还是潜在的、偶尔的、零星的,然而当学生因作文成功而自信快意地走出校门,走向做人的成功,走向新的成人之旅后,作文教学之乐便砉然而出,沛然莫之能御也,此所谓后学生之乐而乐也,亦教学之大乐也。

以上只是一己之历一孔之见,仅供参考仅供批判。

10.作文教学的趣味运用

指导思想

趣味作文教学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总目标,以作文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为重点,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突破口,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采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课题内涵(1)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学习方面最怕的就是作文,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大多质量低劣。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二是不知写什么,无话可写;三是不知怎样写,无从下笔。何不搞搞“趣味作文”,变“厌学”为“乐学”?(2)课题内涵 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积累趣味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重点指导趣味作文的写法,写出趣味作文。它包括选材的趣味性,指导的趣味性,为文的趣味性,讲评的趣味性。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趣味作文的理论和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运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十分注意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2)心理学基础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服务者和发动者。相反,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压抑他的工作。(3)教育学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11.趣味作文在教学中的运用

趣味教学的共性特点

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上,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别具匠心地设计出富有童趣的环节,具体回答了小学生习作“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1)采取创设情境 学生主动参与,建构自主式的作文课堂教学。在上每一堂作文课之前,我们语文老师都作好精心的准备,吹瓶子、变字小魔术、击鼓传花、贴鼻子、吹羽毛,观察、品尝金秋瓜果等等,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写作的情境,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把作文课上成“自主作文课”,成为学生倾吐情感、记录生活的写作实践课。

学生的真实情感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有了自己内在的倾吐的需要,而且不吐不快。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同时力求说好。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整个作文课是轻松的,愉悦的,而且也是真实的。(2)重视对话交流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例如课堂上请学生讨论交流,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桌、小组、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或补充,或评价,或建议,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完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构思、选材、评价、修改等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作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受益非浅。(3)注重语言积累 教学评价突出综合素质。比如: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乐于说话、说得有序,说得优美,还要善于推敲词句、自改互改作文。(4)运用信息技术 恰当、朴实、适时而用,不花哨,不走形式。趣味教学的个性特点(1)巧借“游戏”,引发兴趣 三个游戏:击鼓传花、贴鼻子、吹羽毛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有趣、孩子们一次比一次兴奋。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分层次、由易到难、由一句话到两句话,时时强调说完整话。(2)教师应以爱心回应学生 对于刚入学的六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尽管母语环境已经给了他们一定的潜移默化教育,口语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他们学习规范语言表达几乎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练习说完整话,说正确,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仍然是一个高大的台阶。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鼓励下,在学用规范语言说话领域,犹如蹒跚学步,不管那步子是大是小,脚印是弯是直,老师都给他们以热情地回应,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老师说话不紧不慢、声音不大,但清晰度高。

教师的“爱心”与“耐心”回应学生的“闪光点”,吻合着低年级学生心智和生理发展的特点。轻轻的抚摸,微微的笑容,小小的奖励,营造着愉悦的氛围,升腾着学生的自信心。(3)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有效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进说话训练的语文实践之中。

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鼻去闻,用嘴去尝,用心去比较,凭他们个人对水果图片和实物的观察、想象和感受,说出内容颇具个性、丰富多彩,这样的语文活动课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丰富了说话内容、活跃了说话形式。(4)要做到有序地表达 老师引导低年级儿童看图、观物,奏好语言训练“四部曲”,即看、想、尝、说。一“看”后说颜色;二“想”后说形状,启发想象、发展思维;三“尝”后说味道;四“说”一句话,要求完整,“说”一段话,要求说美,说流利。

环保牢记心上、快乐与人分享等细节安排,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5)观察图画强调顺序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观察大熊猫的头、身子、四肢。(6)学会提示写作要求 按顺序、抓特点、用上好词佳句,用好标点符号,提示细致、切合我校学生的实际。(7)游戏步骤与指导对应 教师在控制游戏进程、指导习作顺序时做到了既前瞻,又后顾。趣味游戏伴随着习作训练一路向前。(8)点面结合,合理安排材料 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有序表达游戏全过程。这是面上的材料。

点上的材料有,大力士吹瓶子,他那夸张的吹气动作、神态,给学生留下了极深刻的感官印象,在教室里掀起了一阵阵讨论的高潮,学生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有的说能成功,有的称没把握,阐明各自的观点时都句句在理。

教师因势利导,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我的妙招”,即老师利用信封吹瓶子,教师成了一个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直观的写作材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学生畅所欲言,抓住人物特点,说出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教师习之有法,习之有据,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9)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我们老师从用好、用活教材入手,巩固了阅读教学,迁移写法,让作文回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作为习作的内容,仿照课文写一写,使得他们乐于观察,乐于表达。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有利的补充。(10)引导学生多观察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出示校园环境组图,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景美、人美、和谐之美,在如此之美的校园环境中,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使作文教学和校园生活融为一体。

学生的真实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把想要说的话说出来,同时力求说好。整个作文课是轻松的,愉悦的,而且也是真实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对田二小的校园、集体的热爱。人文性和工具性自然统一。(11)认真写好“下水”文 教师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校园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师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写作的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是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同时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对学生都是极好的的习作示范,学生跃跃欲试,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在合作中评改作文 师生反复推敲词句,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学生互评互改,扩大交流范围,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互评互改,时间8分钟,时间有保障,评改重实效。(13)重视习作材料的积累 写作歌、百宝知识卡、好词、佳句等方面的设计,启发学生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14)教师表演变字小魔术 教师要做到准备充分、过程细致、评说到位、原理解释清晰。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直观的写作材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趣味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1)提出合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9条提出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确立阶段性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3)努力把握好方向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注重写好“两记”,可以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新课标十分重视习作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对各年龄段的习作要求都提到了这一点,低年级段是“喜爱图书”“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中年级段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高年级段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注重写作命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这样就使得学生有话可说。

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注重评优激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12.作文教学中的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反映客观事物,必须了解与认识客观事物。观察是这种认识的基础。作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观察活动,调控学生的观察行为,达到储备作文材料,培养观察事物能力的目的。知趣同步,确定目标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一些事物也许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状态,想方设法,使知与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仍能激起学生的观察欲望,推动学生的观察指向并达成目标。(1)知趣同步,选择目标 观察目标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观察欲望紧密相连,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知趣同步的标准,认真选择、确定观察目标。

① 新奇性观察 新奇的观察目标往往能引起学生的观察欲望,感知得较深。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功夫,多动一点脑筋,就能创造目标的新奇之处。例如:根据“家乡的变化”这个要求,老师组织学生先观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这两个时期家乡街道的照片,再实际观察家乡的街道。学生纷纷站在老照片的拍摄地点四面张望,惊叹家乡的巨大变化。由于街道变化显著,视觉冲突明显,学生的观察好奇心强,所以观察得非常仔细,作文中用前后对比的形式具体描绘出改革开放的成就。

② 活动性观察活动着的观察目标往往能展现多种情态,更能吸引学生。在选择目标时,老师要尽量选择动态条件下的观察目标。例如:进行场面描写,我们不要仅仅为完成训练任务而直接调用学生已有表象,而要组织一次小小活动(如:课堂上组织一次扳手劲比赛),强化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比赛场面、经过,重点观察主要人物(竞赛选手)和主要活动(扳手劲比赛的相持阶段),体会竞赛中思想感情变化,习作的效果不言而喻。(2)以趣引路,导向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观察欲望可以受到老师的调节。在老师的激发与学生自我需求紧密相连时,愿望就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激起观察的欲望。

① 利用情感激发观察欲望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好的文章萌于情感的内核。儿童的观察欲望被情感激起,就会把观察当作一件无与伦比的乐事而欲罢不能。

有这样一个实例:作文课前,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生活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我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近来我有一个愿望,而且越来越强烈……(学生:老师,你说呀!)我想去你们家玩(利用情感因素)。可怎么找到你的家呢……你回家的路怎么走路上有哪些明显的建筑你家房子有什么特征周围有什么标志今天回去好好看一看(布置观察任务),以《老师,你这么寻找我的家》写一段话。可不能乱写一气,否则老师会走丢的(再次利用情感因素)。”这番话巧妙地运用了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

② 利用社会宣传增强目标引力 研究儿童的心理,留心儿童的生活,不难发现,他们都有颗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在观察前宣传观察目标的价值、意义,刺激学生的观察愿望。

例如:参观某工厂之前,对该厂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产品销路、荣誉等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再设疑。这工厂是什么样子的?产品是怎样加工出来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好的效益呢?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观察目标吸引,从而达到较好的观察效果。强化调控,综合感知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有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的有效剖析、变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稳定的观察行为,达到观察的效果。(1)多种感官,立体感知 观察只有积极启动眼、耳、口、鼻等感官,才能摄取各种具有特殊感知和表现力的表象。观察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种感官组合起来,进行立体感知,占有更多的作文素材。

例如:写一种水果,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苹果,预先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个苹果。在观察中,先用眼看一看,接着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然后剖开来看一看、尝一尝。通过“趣味性”的引导,苹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形、色、香、味等方面获得了立体感知。(2)环环相扣,深化感知 任何事物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要获得比较清晰的认识,教师必须在言语导向和实物展示等相辅相成的观察指导中扣紧各个环节,不断地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使学生津津有味、有始有终地观察下去。

例如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在老师启发帮助下,学生先抓住整体进行观察(我们的校园怎么样);然后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抓住特征观察(校园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最后得出总的印象,归纳出事物特点(美丽的校园,孩子的乐园)。(3)辅以想象,拓展感知 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获得目标的感性认识,可以根据以往的观察经验,对目标进行超时空想象,达到观察深刻的目的。

例如:写《记一次升国旗仪式》,升旗仪式是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仅仅仔细观察了升国旗的庄严场面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出不同时空的升国旗仪式,体会出不同时空升旗时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获得了与升国旗相吻合的一系列深刻的感性认识。及时反馈,调整感知

观察的目标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学生很容易被某些无关特征吸引。观察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事物的属性进行鉴别、引导,使观察的主体与背景分化,特征与表象分离,精华和糟粕分裂,使学生知得更深、更广、更准。

例如:作文《我的爸爸》,学生对父亲特征把握就会有差异:首先,爸爸爱抽烟,爱穿西服;其次,爸爸很坏,爱打人、骂人(虽然也关心我,但经常批评我成绩不好);最后,爸爸非常爱我、关心我(虽然我经常因为成绩不好挨批评,但我感受到了他的爱)。

显然,第一点是对父亲的表面特征的感知,知父甚浅;第二点是对父亲特征的错误感知,不是本质特征;第三点才是父亲的本质特征。通过及时反馈,启发观察,对比区分,学生对父亲特征的观察准确性提高了,作文也充满了活力,同时为下一次观察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观察指导,老师必须以孩子的眼光“蹲”下来看世界,及时引导,适时调控,这样学生眼里的将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小世界,老师才是深受他们的“大导游”,他们的作文中才充满了享受世界的乐趣。

13.创设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作文既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提起作文,教师皱眉,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再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涉足作文,这种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因此,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并且通过研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和充分体验作文的乐趣。树立作文质量观

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地组织学生作文。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等。这种面面俱到的要求,使学生无所适从、望而生畏,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差距日益悬殊。

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学生作文差异不断加大。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学生分步要求,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要让后进生吃好。对学生的要求如下:

优等生要做到,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好词佳句。

中等生要做到,作文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后进生要做到,语句基本通顺,有一定的字数,能基本正确运用一定的标点符号。逐步提高作文水平(1)分步实施作文教学 培养后进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后进生距离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甚远,要让他们完全达到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老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设置出一个个“门坎”,逐步对后进生提高要求。比如:如果学生对作文题无从下手,就可以通过帮他记录和记忆生活琐事的办法,先使其做到有“真情实感”地写文章。

过一段时间后,再有针对性地帮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再帮他把内容写具体。如果这些后进生达到了某一个要求,那就给他打“A”,而不去考虑其他几个方面怎么样。

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消除了怕写作文的顾虑,产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这种过程比较漫长,需要教师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自信心。(2)抓住契机提高水平 促使优等生体验写作成就感。

① 读 利用早读、午读、作文评讲课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自己的作文或其他优秀文章,让学生从中体验写作的成功和汲取别人写作的长处。

② 创 对班上一些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要求的几篇作文时,教师应把他们的视野带向更广阔的天地。充分让他们尝试编童话剧、写小说、写科技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可以不管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格式、结构、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就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③ 演 例如:在看图作文教学中,可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模仿图中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或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小品等。

④ 展 利用宣传栏、广播站、实物投影等途径展示学生优秀作文和优秀文章,充分发挥榜样教育和示范作用。

⑤ 奖 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不定期进行专题征文比赛,并评出一定的等次进行表扬奖励。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建立作文素材库

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通病。著名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课外”。开发课内外资源,加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好办法。(1)学会积累生活经验 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些积累的种种“生活小镜头”,将为学生日后作文提供生活素材,将会成为同学们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2)学会挖掘写作资源 皮亚杰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

① 利用图书馆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阅览室的作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加强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作文的深度。

② 阅读报刊杂志 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搜集时事资料,深入了解国内外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写作的广度。

③ 查找网上资料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查询信息资料,从多层面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

④ 参加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和积累活动中有益的东西,并逐步形成写作材料。通过以上各种形式,让学生把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广泛的信息和经典的事件“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创立开放式的指导课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讲得多、深、透,等老师作前指导结束,学生已失去作文的兴趣,而开放式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