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人员心理救助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2:05:49

点击下载

作者:叶蓓,舒闻铭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困境人员心理救助手册

困境人员心理救助手册试读:

前言

困境人员,泛指那些生活处于困难处境中的人,例如,流浪儿童、流浪成年人、被拐骗未成年人和妇女、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自然灾害受灾人员和失独者,等等。

困境人员长期受到环境的挤压,优势被遮蔽,能力被掩盖,产生无奈感、无力感,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社会是个体的社会,个体是社会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每一个社会也只有依赖个体才能够存在。当个体由于各种问题陷入困境时,社会有责任予以扶助,这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个人对他人和社会也负有相应的责任,因为个人的存在依赖于他人和社会,这是人的一项基本责任。困境人员需要社会成员的协助,社会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发展能力,摆脱困境,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关注和关心困境人员,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实。及时有效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救助保护水平,维护好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民政部关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流浪乞讨人员居无定所、生活无着、身处困境,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扶。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是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摆脱困境的重要力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有利于及时发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其基本生存权益;有利于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救助服务,提高救助服务成效;有利于弘扬社会互助和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会成员团结友爱;有利于拓宽救助服务途径和方式,形成群防群助的工作局面。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的重要意义,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开展慈善捐助、实施公益项目、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指出,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

由于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复杂多变,个人的困境通常十分复杂,涉及到深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时,民间自助互助往往并不能奏效,这就需要发挥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人员的力量,推动社会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困境人员援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宗旨就是要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满足精神生活的要求,而政府又是各种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没有政府的支持,仅靠民间的力量,很难保证为困境人员服务的水平。因此,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困境人员援助体系,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积极开展对不同群体困境人员的心理援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就会构成对其发展与安定的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的整体秩序与和谐结构。困境人员是弱势群体,同时他们又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也应该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略困境人员。同时,关爱困境人员,积极开展对困境人员的心理援助,对预防困境人员流浪乞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2.有利于祖国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好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①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良好举措。②培育人格健康的新型农民。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将来大部分都是新型农民的后备军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如果今天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教育,不能健康地成长,将来就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担当不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所以,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培育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儿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关系到现实社会的安宁与和谐,还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因此,关爱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们开展心理援助,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3.有利于消除困境儿童心理创伤阴影,积极面对未来人生。儿童心理创伤阴影,是指童年时被人为而非意外造成的不恰当对待,例如各种形式的身体虐待、用言语或非言语造成的心灵虐待、不顾忌当事人的成长需要造成的心灵损伤、目睹虐待或暴力事件、长期或极端地被忽略和遗弃、情绪不被接纳、情绪长期受控于他人等等。对当事人而言,创伤性事件的来临不能预测、无可避免,当事人在毫无心理准备下面对此事,感到不知所措及无能为力。童年心理创伤是一个扭曲人性的过程,不论当事人当时有没有察觉为创伤,对当事人来说已产生确切的阴影并一直影响着成年后的今天。童年心理创伤对当事人造成一连串的后遗症,如自我价值感低、对人或周遭环境难以信任、身体和心灵的分割和麻木、人际关系上的困难等。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们追踪过很多咨询案例,发现存在童年心理创伤阴影的成年人,他们一般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夫妻关系等,他们的幸福指数比较低。因此,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心理援助,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处理问题,对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以健康的人格特征面对未来的人生,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预防儿童流浪和重复流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预防未成年人流浪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源头预防是解决未成年人流浪问题的治本之策。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加强对家庭履行监护责任的指导和监督,对困难家庭予以帮扶,提升家庭抚育和教育能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学校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教育资助和特别关怀。

我们在荆州广大农村调查得知,很多留守儿童性情冷漠、孤独、厌学,若不及时开展对他们的心理帮助,一旦他们逃学、离家出走流入社会,被坏人控制,就会演变为流浪乞讨人员。积极及时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是预防流浪,进行源头治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有利于困境人员找到新的、积极的生活目标。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在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时,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可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等作用。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的有效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如果能及时对整个受灾群体和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就能减轻灾后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促进灾害事件后的适应和心理康复。对困境人员心理援助,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尊重,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6.能够推进党和政府送温暖工程长效机制的建设。近年来,送温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发展,逐步迈上了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注重形式不讲求实际,实力不足导致援助乏力,过年过节热闹平时无人问津等现象。积极开展对困境人员的心理援助,是对送温暖工程工作领域的拓展,从而极大地推进了送温暖工程的深入实施。

近年来,荆州市救助管理站、荆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荆州市困境人员救助协会和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困境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如荆州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和社工服务部,连续几年到农村开展“预防流浪乡镇行”活动,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了使救助工作更深入发展,又拓展了很多新的救助工作,如建立大型网络服务平台“荆州救助”(http://www.jzjzz.com/),该网站最初是2000年4月开通的,当时的初衷是为了宣传,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2003年废除收容遣送条例,改为救助管理办法以来,服务功能的特点越来越突出,2012年,荆州救助网实行了全新改版,由过去单一的宣传,转变为集心理援助、社工服务和法律救助、政策宣传和寻亲启示等多个栏目的综合性服务类平台。

我们将多年来的社会服务和实践经验积累起来,完成了这本《困境人员心理援助手册》,希望它能指导越来越多的社工和志愿者,积极开展对困境人员的心理援助,让每个困境人员通过接受援助,实现他们的梦想。

当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知识水平有限,本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去充实和完善,把更好更全面的困境人员心理援助手册呈现给大家!叶蓓 舒闻铭第一章困境人员的心理问题一、困境人员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碍、变态心理等消极、不良的心理,这些都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地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如此,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问题带给人的痛苦比牙痛还要可怕。北京的刘海洋事件、云南的马家爵事件、华南的大学生连续自杀事件,等等,都是由于人的心理问题导致的。人的心理问题若不进行心理疏导、咨询,长期积压,严重的就会导致人精神崩溃,甚至犯罪。(一)困境人员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相对其他群体来说,困境人员的心理问题要多些、复杂些和严重些。那么,困境人员的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总的来说,困境人员的心理问题可以由这样三类因素引起并由此泛化,即认知偏差、情绪失衡和意志薄弱。

1.认知偏差。它是导致人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同样是面对挫折,有的人认为挫折是成功的阶梯,并越挫越勇,把挫折化为成功的动力,最后,走入成功的殿堂;但有的人却把挫折当成灾难,并一蹶不振,严重的甚至走向自杀之路。这样的事例,在新闻媒体上天天都有报道。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来源于一种童年阴影,就是他们小时候遭受的一种心理创伤。很多家长不太重视孩子童年的阴影,但就是这种阴影,会彻底地改变孩子今后的人生,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很多。

2.情绪失衡。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成功的最大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任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俗话说,善于控制情绪,就能掌握你的未来。一个不善于控制情绪的人,很难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爱人的关系,这样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失败者。情绪失衡会导致人一系列心理问题,此心理问题若得不到控制,会演变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最后,痛苦到令人生不如死。因此,每个人要善于做情绪的主人。

3.意志薄弱。来自家庭和学校的不良教育,尤其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如溺爱,很容易导致孩子脆弱和怯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般意志薄弱。由于意志薄弱,他们不善于处理挫折与失败,最后陷入心理危机中而难以自拔。(二)困境人员心理问题的层次结构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有心理就会有心理问题。应该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只是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而已。有的人只存在一般的心理问题,而有的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层次结构可分为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1.心理困惑。就是一般的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反应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如青春期性问题、人际关系紧张、婚外情的烦恼,等等。心理困惑是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门诊中常见的问题。

2.心理障碍。它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心理咨询中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般没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都可以应付。

3.心理疾病。它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强迫症、抑郁症、恐怖症、疑病症等,都属于心理疾病。具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解决这类心理问题比较顺利些。

现在通常有了心理问题还不习惯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通常去进行心理咨询,都是心理问题非常严重,已经严重干扰他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可这个时候,进行心理咨询,有一点难度,心理咨询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切的健康,一切的财富,都源于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有心理问题,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不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找心理咨询师。等很严重了再去,治疗起来要很长时间,有的效果还不明显。二、困境人员心理问题的危害(一)心理健康标准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有七条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无论是国际疾病分类体系、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还是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都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事实上,智力的异常,常导致其他心理功能出现异常。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情绪在心理异常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人类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重要的精神支柱。健康的意志品质往往具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人际关系和谐。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表现:①乐于与人交往;②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③能客观评价别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④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5.能动地适应环境。不能有效处理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对现实环境的能动适应和改造,是很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6.保持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7.符合年龄特征。与人生各阶段生理发展相对应的是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能快速地适应环境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活动的健康水平。(二)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健康的心理金不换。由于心理不健康导致的危害经常见诸报端,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它具体有哪些危害呢?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犯错误。由于心理不健康,会导致一个人犯很多错误,有的甚至是犯一些低级的错误。如:由于不善于控制情绪,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与同学和同事打架,夫妻之间吵架,甚至动手打人,轻则犯错误,重则触犯刑法。

2.人生失败。很多人一辈子碌碌无为,不仅事业不好,甚至婚姻也不好,其症结就是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由于患心理疾病,他们不得不辞去工作,到处求医,有的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无心工作、学习和生活,被心理问题折磨得不成人样。如一些恐怖症患者、强迫症患难、疑病症患者、性变态患者等等,很多这样的人,工作也因为心理疾病给丢了,他们苦恼、悲观,甚至绝望。

3.人际关系糟糕。心理不健康者人际关系一般都非常糟糕。不但上司讨厌,同事也讨厌,回到家,爱人也讨厌。尤其一些病态人格者,不但人际关系差,事业上也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4.犯罪。心理不健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犯罪。如常见报端的连环杀手,这样的人心灵扭曲,仇恨社会,具有反社会人格和严重的病态心理。他们杀一个还不解气,一直杀下去,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为止。

5.自杀。自杀常被人们说成文明病。自杀者绝大多数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自杀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社会应建立起完整的自杀干预机制,预防自杀,阻止自杀事件的发生。(三)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国人重视,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关注大众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生命质量。大家都知道很多世界名人:海明威、川端康成、梵高、顾城、三毛等,他们不是文学界、哲学界的泰斗,就是某领域的带头人。但是,大家并不一定知道他们的结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属,那就是自杀,了此一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走上自杀之路呢?是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人人需要健康,人人渴望健康。

如今过着温饱生活的中国人,以从未有的激情去追求健康。不少人为了恢复健康,不惜重金求医寻药。不少人为了维护健康,购买昂贵的营养品与滋补品。现代国人已逐渐地意识到,仅靠营养、运动与药物来维持健康已远远不够,心理因素与健康密不可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人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强,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现代科学迅猛发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人类疾病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而心理因素在疾病中发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轨。不良心理因素在当今杀害人类的三大病魔——冠心病、高血压、癌症,以及形形色色的疾病中充当了主犯或帮凶角色。有序、和谐、平衡的心态对健康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学工作者曾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自杀者绝大多数心理不健康,因此,通过这些名人们的自杀,也警示后人要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也就是关注生命。保持心理健康能极大地提高生命质量。

2.事业有成。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源于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金不换。很多人在问鼎成功之时,由于精神压力大和心理不健康,最后精神崩溃或自杀而死,留给世人无数遗憾。开拓事业,人的非智力因素非常重要,如人格魅力、意志力、情绪控制力、沟通能力等都很重要,心理不健康者,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很多有严重心理问题者,一辈子都一事无成,造成了他们一生的遗憾。

3.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的心理和谐,社会才能和谐。人的怨气、仇视社会心理等,这些不良心理会极大地造成社会不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社会恐慌。因此,人人都需要心理健康。很多人人际关系糟糕透顶,都源于他们存在人格缺陷和病态心理。这不但使他们自身不快乐,也会造成社会不和谐。但人格完美,心理健康者则不同,他们不但人际关系和谐,而且还会带来事业的进步和成功。

4.美化生活。心理不健康也是婚姻的一大杀手。很多暴力型家庭和冷漠型家庭,就是夫妻一方和双方心理不健康所致。心理不健康者多了,就会影响群体和社会的和谐。这些会极大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但心理健康者则不然,他们会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他们是宽容的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而这些都是我们美好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和品质。

5.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很多青少年厌学、逃学、泡网吧,就因为他们心理不健康。很多成年人由于心理不健康,使他们没心思工作,即使工作,效率也极低。一位在东莞打工的女青年电话向我求助,她最近紧张极了,害怕上班,害怕见同事。事情起因是一个同事的手机丢了,她怕大家怀疑自己,可不上班也不行,那样会被开除。左右两难,可想她是何等痛苦。三、困境人员心理援助的功能

困境人员心理援助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图解决问题的困境人员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困境人员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心理咨询师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面临的压力和困境越来越多,而心理援助可以帮助人们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增强自信心,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人格,走出心理阴霾。通过长期的心理援助实践,我们认为困境心理援助有两大功能。

1.助人功能。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咨询者要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问题,但仅仅解决具体问题还不是心理援助。心理援助不仅要帮助求助者克服其当前面临的问题,而且要帮助求助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的人。这反映出心理援助的根本目标是助人自助,即通过咨询者的帮助,来访者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心理咨询师代替来访者解决问题。

心理援助的目的是要助人自助,故心理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把所学的方法和经验用于现实生活中。要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把咨询中获得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提高求助者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能举一反三地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逐渐走向成熟。

在结束阶段,咨询师要渐渐变得相对被动,而让求助者处于主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咨询中获得的知识和态度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其实,这一点应该贯穿于援助的全过程中,咨询师应把启发求助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咨询师还要启发求助者:“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比如,怎么样思考问题才更合理,怎样对待挫折才不会被挫折压倒,怎么样待人才能更受人欢迎……诸如此类问题,你好好想想,并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的。”

当求助者能运用学习的新东西去独立地应付周围的环境时,那就是心理咨询的成功。很多刚入道的咨询师经常犯一个通病,他们好为人师,先入为主,帮求助者出主意,献计献策,虽然有时会有效果,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师不是能人,更不是先知,如果一味地替人出主意,很容易导致咨询失败,甚至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有一个咨询师曾接待一个有婚姻问题的求助者:她两个月前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她非常想不通,心里也不平衡,她对咨询师说她对爱人已经彻底绝望了,她的朋友和同事都赞成她和爱人离婚,于是她来求助咨询师,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咨询师通过分析后,认为她可以离婚。离婚后,她忽然发现以前丈夫对她的种种好处,同时,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还是很爱她丈夫的,于是,她去找她的前夫,但为时已晚,她的前夫已经同别人结婚了,她后悔极了。她没有自我反省,认为这所有的错都是那个咨询师造成的,于是她愤怒地去找那个咨询师,希望讨个说法……

一个咨询师如果好为人师,献计献策,而不是促使求助者思考,去挖掘自身潜能,虽然短时期内有效果,但没从根本上解决求助者的问题,而且还会使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干扰求助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长此下去,会使求助者失去对咨询师的信任。这对求助者和咨询师两者都是一个破坏。

2.助己功能。心理援助最大意义就是对自己的帮助。我接触过很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教授和精神科医生,他们与我都有同感。心理援助本应是去帮助别人的,但自己同时也是受益者。很多优秀的咨询师以前并不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只是因为当初自己存在太多困惑、苦闷,而又难以摆脱,最后才走上心理学之路的。这样的咨询师会更有成就,因为他们更容易去深入体验咨客的痛苦,更容易去共情。我认为,这才是心理学最伟大的贡献。在这个社会,一个人很难认识的就是自己,很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无力改变世界,但你能改变你自己。心理援助就是一门改变自己的职业。

心理援助是一个助人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助己的过程。一次成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同时也是咨询师一次心灵净化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心理援助获益者是自己。很多心理咨询师自身就存在心理问题,有的还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就要有爱心、义无返顾地去帮助求助者,帮助的越多,自我提高的就越快,越有利于自身心理问题的解决。

很多咨询师长期受心理问题困扰,他们曾求助同行,但问题并没解决,但当他们去帮助别人,他们却能顿悟出自己问题的实质,心理困扰自然消失。实际上,咨询师自身也接受了一次心理援助,因此,我们说,心理援助是一个助人助己的过程。四、困境人员心理援助的内容(一)心理测验

对困境人员的心理援助,首先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测验,以便了解他们的人格特点,及时科学地进行心理援助,测验结果要进入其心理档案,妥善保管。(二)心理健康教育

救助站应当开展对困境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使困境人员学会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领悟、自我调节和自我矫治。

1.课堂教育。使用多媒体,采用自编教材,对不同群体困境人员编班,分别施教。

2.利用救助站报纸、墙报、黑板报等媒介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3.举办讲座(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录制心理健康教育节目,组织困境人员收听收看。

5.编排心理游戏、心理剧。

6.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典型进行现身说法。(三)困境人员心理危机干预

救助站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困境人员应当及时干预,使其恢复心理平衡,战胜心理危机,预防突发事故的发生,以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四)个体心理咨询

对困境人员的心理咨询,有利于他们及时摆脱心理困境和重返社会。心理咨询室按照安全、祥和、舒适及充满生机的要求进行安排与布置。困境人员心理咨询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心理咨询师了解困境人员基本情况。

2.建立咨询关系,增进信任。

3.倾听、再倾听、提问。

4.分析诊断心理问题的类别。

5.探讨心理咨询建议,达成共识。

6.咨询结束。

7.必要时随访,巩固咨询效果。(五)团体心理咨询

是对具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困境人员进行的专题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咨询的基本程序如下。

1.了解困境人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辅导主题。

2.确定辅导对象和人数,组成团体辅导小组。

3.设计辅导课程(或方案)。

4.实施。

5.收集困境人员反馈性息。

6.总结。(六)困境人员心理矫治

对沾染不良习气的流浪未成年人等困境人员,要通过心理矫治,改变其不良习惯,纠正行为偏差,以便他们能人格健康地回归社会。(七)困境人员成功训练

部分困境人员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缺乏信念支撑,需要对他们进行成功训练,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明天。第二章困境人员心理援助原则与要求一、困境人员心理援助工作十项制度

1.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做到“三心”,即爱心、细心和耐心。

2.对本站的求助者,要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师应当严守职业道德,尊重求助者,对咨询内容严格保密,确保求助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3.心理咨询师要善于倾听求助者的诉说,并积极予以共情。

4.心理咨询师要善于与求助者进行沟通,及时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

5.对求助者存在的不良人格特点,心理咨询师要进行有计划的心理矫治,并做好心理治疗记录。

6.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如发现求助者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师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7.心理咨询师在心境低落、不适合进行心理援助工作时,应及时进行心理督导,待心境平和后再上岗。

8.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对出现的移情问题,心理咨询师要善于正确处理,对难处理的要及时上报心理督导师进行处理。

9.心理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自身安全。

10.对提供帮助后返回家庭的服务对象,要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和心理援助,并做好咨询记录。二、困境人员心理测验原则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困境人员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量在心理援助中能帮助困境人员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心理测验作为在心理援助之初区分困境人员正常与否的重要手段,恰当的使用有助于增强心理诊断的客观性,是做好心理援助工作的第一步。心理测验还可以用来在咨询告一段落或结束后对心理援助效果进行评定,从而进一步评定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的成效。通过职业兴趣测评可以帮助一些困境人员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通过职业规划测评,可以更好地帮助困境人员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职业价值观测评,可以帮助困境人员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

1.标准化原则。测量应采用公认的标准化的工具,试测方法要严格根据测验指导手册的规定进行。

2.客观性原则。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要符合受试者的实际情况。此外,还要注意不要以一两次心理测验的结果来下结论,尤其是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

3.技术要求原则。必须经过专业心理测验培训、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咨询师从事心理测验工作。

4.保密原则。测验相关材料和内容由专人保管,不允许随意扩散。对受试者测验的结果保密。

5.参考原则。心理测验结果供心理咨询师在心理援助过程中参考使用。三、困境人员个体心理咨询原则

个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基础类别,有别于团体心理咨询,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针对一个困境人员来访者的咨询,具有针对性强,一对一操作的特点。咨询的目的必须基于困境人员来访者的需要,咨询有两个基本目标:①提高来访者处理问题和发展机会的能力;②帮助来访者学会更有效地处理其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咨询的一个根本目的是协助来访者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然而来访者往往由于认知偏差或强烈的内心冲突而无法做出决定,因此通过咨询来纠正来访者的认知偏差和减轻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可以提高其决策水平。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协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我并评价自我,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生活。当来访者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自我后他也就认识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态度、动机、优点和缺点。而且,一旦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能够尽快获得心理上的成长并增进个人幸福感。心理咨询不仅能让来访者全面认识自我,也能促使来访者加强自我内省,找出真实的自我或解除对真实自我的困惑,使困境人员对自己的理解得以提高或深入。这种认识促使来访者更有自知之明,表现在逐渐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社会环境及有关的观念的联系,而不是习惯于从同样的角度或在同一水平重复的思考。同时,这种理解伴随着自由的情感活动和行为反应,而不是老一套的情感体验和固定的行为模式。咨询可以使来访者加强自我内省,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1.理解与支持原则。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语言、行动和情绪等要充分理解,不得以道德和个人价值的眼光评判对错,要帮助求助者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

2.积极心态培养原则。咨询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分析问题的所在,培养求助者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让求助者的心理得到成长,受到领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时间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45分钟左右,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4.感情限定的原则。咨访关系的确立和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师和求助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但这也是有限度的。来自求助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的,也是应该予以拒绝的。个人间接触过密不仅容易使求助者过于了解咨询师内心世界和私生活,阻碍求助者的自我表现,也容易使咨询师该说的不能说,从而失去客观公正地判断事物的能力。

5.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求助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易做出诸如退休、调换工作、退学、转学、离婚等重大决定。在咨询结束后,求助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几率较小,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

6.保密性原则。咨询师应保守求助者的内心秘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来往信件、测试资料等材料。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询事例时,也须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单位或住址。四、困境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困境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是社工或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困境人员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和方法。困境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困境人员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有助于其主动成长;有益于社会和谐和稳定、有益于社会的文明。

1.教育性的原则。教育性的原则是指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建议,始终注意培养困境人员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困境人员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困境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困境人员为主体,所以工作要以困境人员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困境人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心理咨询师的科学教育与指导和困境人员的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困境人员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困境人员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5.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困境人员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来促进困境人员的发展。

6.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对困境人员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困境人员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五、困境人员心理矫治原则

心理矫治包括心理矫正和心理治疗。一个人心理异常会导致行为异常。运用科学的方法消除、转变支配人的不良行为动机和不良个性倾向即为心理矫正。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心理学方法对一些困境人员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进行治疗,改变其态度和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

困境人员心理矫治,对一些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困境人员及时实施辅导、教育、咨询和治疗,可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里矛盾,摆脱心理困扰,改变问题行为,促进心理健康。

1.科学性原则。即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其他方面的资料,依据困境人员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对其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和趋势作出的科学估计和推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

2.个别性原则。心理矫治工作更多的是针对不同的困境人员个体开展相关的咨询或治疗,且在工具和方法的选择上也应注意因人而异。要针对困境人员的人格特点,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家庭因素、社会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和考查。对不同问题、不同阶段、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持续性原则。很多人格问题和不良心理习惯,其形成都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对其进行心理矫治,不是简单几次就能解决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咨询师应该制定一个心理矫治计划,一步一步进行。

4.尊重和保密原则。对长期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矫治,在援助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项权益,注意保护他们的名誉及相关材料。六、从事困境人员个体心理咨询咨询师的工作守则

1.接待求助者要谦恭有礼,切不可表现出拒绝、排斥的态度。

2.咨询师要穿戴整洁、朴素,要注意礼仪形象,要重视人格魅力在咨询中的作用。

3.咨询师要具有“三心”,即对待求助者要细心、耐心和爱心。

4.要熟知危机干预知识,当判断求助者处于危机状态而自己难以应付时,应立即找相关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帮助进行危机干预。

5.除不可抗力或基于来访者利益考虑不可提前结案、任意缩短或延长每次咨询时间。

6.在与求助者约定的咨询时间不可迟到。在不可避免可能迟到的情况下,应当尽早通知咨询中心相关主管人员和求助者。

7.按要求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放入心理档案袋,并保密。

8.至少每半月与心理督导联系一次,就咨询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进行讨论,寻求指导。

9.每月至少开会一次,总结一月工作,互相交流感受和体会,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状态。七、从事困境人员团体心理咨询咨询师的工作守则

1.组成团体以前,团体咨询师应实施成员甄选,以维护全体团员的利益。

2.领导团体时,应明确告知团员有关团体的性质、目的、过程、使用的技术及预期效果和团体守则等,以协助当事人自由决定其参与意愿。

3.尊重团体成员的人格完整,领导团体时,应采取一切必要及适当的安全措施。

4.咨询师不要为自我表现,选用具有危险性或超越自己知能或经验的技术或活动,以免造成团员身心的伤害。倘若为团员的利益,需要采用某种具有挑战性技术或活动时,应先熟悉该项技术或活动的操作技巧,并事先作好适当的安全措施。

5.领导团体时,应会同团员制订团体行为原则,规范团员的行为,以免造成对团体生活的不利影响或身心伤害。

6.咨询师应具有适当的领导团体的专业知能和经验。

7.领导开放性或非结构性团体,或以促进自我成长及自我了解为目的的团体时,宜采用协同领导,以策安全,并应特别注意团员素质及性格,慎重选择,以避免因某些团员消极或破坏性行为影响团体效果。

8.咨询师应尊重团员参与或退出团体活动的权利,不得强制成员参与或继续参与他不愿参与的活动,以免造成团员身心的伤害。

9.咨询师应特别注意保密原则,经常提示团员保密的责任,并预告团员重视自己的隐私权及表露个人内心隐秘的限度。

10.若需要将团体活动过程录音或录像时,咨询师应先告知团员录制的用途及目的,征求团员的同意,并严守保密原则。

11.为实验研究目的而实施团体辅导时,研究者应预先声明研究的性质、目的、过程、技术与活动、研究结果资料的运用及安全措施等,以让受试者自由决定是否参与。八、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咨询师对困境人员应持有的信念

咨询师对求助者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会直接影响咨询共情,最终影响咨询效果。作为一名优秀出色的咨询师,一般应持有如下一些信念:

1.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任何一个求助者,哪怕他无比自卑,哪怕他无比无能,哪怕他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但他们还是有潜能的。咨询师要对他们有信心,其次才是树立求助者的信心,让他们去领悟并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

2.相信人是可以改变并且可以教育的。任何一个求助者,无论他的错误认知如何顽固,心灵如何扭曲,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出色咨询师,你都要相信他们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是可以教育的。只有这样,你才有动力与之共情,才愿意去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3.相信人是愿意上进的,愿意变好的,愿意被人喜欢、接纳的。只有咨询师存在这种意识,才不会对求助者失望和绝望,才愿意积极想办法打开求助者封闭的心灵之门。

4.相信人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助人自助,如果咨询师不相信求助者能自我控制、自我调整,那就是你自己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职业。九、从事心理援助志愿工作志愿者要求

1.身心健康,从事心理援助志愿活动,需要经常接受上一级心理咨询师督导。

2.自愿从事志愿服务,不能以志愿者身份从事赢利性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3.具有相应的服务技能,需要持有国家颁发的二级心理咨询资格证;持有国家颁发的三级心理咨询资格证者可从事比较基础的心理援助活动。

4.遵守国家法律。

5.可请求志愿者组织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6.遵守志愿者组织的章程和其他制度。

7.不损害被服务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被服务者的隐私。

8.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可以与服务对象订立志愿服务协议。

9.志愿者可以主动联系志愿服务岗位,经所属志愿者组织同意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第三章困境人员心理援助常用方法一、图像排列心理治疗

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或称图排疗法、图排治疗,是求助者通过对自己选择的一组图片进行自由排列,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分析、诊断、咨询和治疗于一体的一种游戏式心理治疗,其理论基础是荣格的思想和心理投射理论。它是一种在来访者不用说出自己秘密的情况下,以游戏的方式来放松、减压、思考、领悟等,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来访者通常说不出自己的困难、痛苦或冲突的来源及解决方案,或对它缺乏理智上的了解。图像排列心理治疗,可以透过主动想象和创造性象征游戏的运用,制造从潜意识到意识,从精神到物质,以及从口语到非口语的桥梁,从而使自己受到领悟,进行自助。它是一种心理疏导手段,是通过对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和其他图片排列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

在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通过各种图片摆弄心灵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这种接触与表达,可促进激活、恢复、转化、治愈、新生的力量,对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维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人格发展和心灵成长都有促进作用。

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图像排列心理治疗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图像排列心理治疗特征之一。此外,这种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它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允许人精心构造和发展自己头脑中任意驰骋的各种主题,其运用十分广泛。

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有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家庭生活类、武器类和颜色类等近1800多张图片,来访者只需要从这些图片中选一些自己需要的图片进行排列就可以了,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定主题进行排列,也可以不定主题进行排列,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图像排列心理分析指导语

1.请您(来访者,以下同)选择30张图片(少几张也行),这些图片应该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图片(如:你最喜欢的图片或最令你留恋的图片或你最不喜欢的图片或最痛恨的图片,等等)。选择图片应注意:30张图片应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每类图片四张左右,不能只选择一类或二类物图片。不能只选择感兴趣的图片。

2.在一张长方形桌上,铺上一块蓝色的布,将你选择的图片在桌布上进行自由排列。

3.请您说明您为什么选择这些图片,或您选择图片时想到了什么或联想到什么,来访者解释和评价图片时应注意以下内容。(1)不能只从专业角度选择和评价图片,如摄影师爱强调图片的色彩、搭配和意境等;建筑师爱强调建筑的结构、与自然的和谐等;信佛的人只选择和评价佛、塔的图片等。(2)艺术性评价图片不要超过三张。(3)不能只解释是喜欢或可爱或漂亮等,解释要一至二句话。(4)应该从生活或工作或学习上解释、分析图片。(5)面对图片,不要理性地评价某些人与事情。(6)不要简单地对图片进行评价,如“这幅图写出了一个花季少女的神态以及眼神”;“这幅图运用了很巧妙的点石之法,很美”,等等。(7)来访者对颜色的选择不能超过三种,最喜欢的颜色不要超过两种。

4.就来访者对图片的解释和评价等,心理咨询师做好记录,填写图像排列心理分析表。

5.心理咨询师对图排作品进行拍照,然后撤除图排作品。(二)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指导语

在图像排列心理治疗室,求助者进行图像排列,心理咨询师可对来访者说:请您选择一些你感兴趣或需要的图片(多少不限),这些图片应该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图片,如你最喜欢的图片或最令你留恋的图片或你最不喜欢的图片或最痛恨的图片,等等。选择完图片后,在铺着蓝色布的长方形桌上,进行自由排列,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来访者一看图片盒子里各种各样的图片就会明白,甚至很喜欢,并不需要更多说明,特别是对儿童更不需要什么说明,儿童就会马上做起来。如果有的来访者问“选择明星图片可以吗”或“只选择动物图片可以吗”,和所有的投射测验一样,心理咨询师只需回答“你想怎么样都可以”或“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无论怎样,必须给来访者自由表现的机会。图1 图像排列心理治疗流程图(三)图像排列心理治疗理论基础

1.弗洛伊德意识结构论。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不知不觉地在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前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起检查作用,没有动力和实在意义,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潜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2.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

3.荣格集体无意识论。荣格认为,人的人格应分成:自我、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部分。三者互相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自我(self)是人格的中心,是指人的现实存在,是人的思维、情感、认知和感知的综合。人的自我与自我原型密切相关。自我的原型是指:与生俱来的完整感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原型最初是以特定群体共同遵照的守则出现,久而久之,这些守则演化为这一群体中个体的人格特征。因此,原型是人的潜在性格,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家庭结构中原型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当我们身陷绝境或是当外界的压力超过我们自我(ego)的应付能力时,自我原型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反映出来。

个体潜意识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压抑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在潜意识中,这些压抑的体验以及相关的观念围绕着“情结”(情结是伴有强烈情绪和行为的观念簇),而情结中心则是原型,因此,属于潜意识范围。按照荣格的观点,一个民族或一个部落会具有相同的原型思想,而每人可以因为个体差异而外观行为迥异。

集体潜意识是指与生俱来的知觉、情感、行为等心理因素。荣格发现:一些精神病人的幻觉、妄想具有普遍性,与一些神话故事、寓言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且这种现象与病人的文化程度并无相关。因此荣格推论:人在潜意识水平具有相同的部分,称之为“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经常以原始意向来表达,这种原始的意象或称作“种族记忆”,荣格称之为“原型”。原型思想可根据民族的不同,出现在本民族的神话、寓言、传说中,也可显现于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可以说这是远古以来人类所继承的共同心理部分,譬如英雄原型(神、精灵)、母亲的原型(圣母、观世音)、智慧原型(诸葛亮等)。与个人的潜意识不同,集体潜意识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总要外向显示,当它们在意识中不能表现时,就会在梦中、幻想中以象征的形式出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本民族所有的原型,或所具备的原型都对该个体产生同等的效应,但某些原型在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阿妮姆斯等。

荣格提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的控制,这些力量来源于自己的潜意识部分,而我们的意识部分仅仅是潜意识这个汪洋大海中的一条小船。荣格还认为,潜意识并非只是生长发育阶段压抑作用的总和,潜意识具有负面效应,同时也具有积极作用,它赋予人创造力,能帮助人确立生活的意义,并且指导人追求个人独立,正是人的这种独立本能,使我们持续地朝向完善自我、寻找特定的生活意义。潜意识也是意识轮换、变形的场所,人不可能直接意识到潜意识。因此,常通过象征作用,使人具有能力去表达那些无法意识但确实存在的潜意识。潜意识还是我们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因为,原型具有能量,原型的显现本身就是力量的释放。因此,在心理治疗中如能很好地了解来客的原型思想,就能很好地了解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