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见闻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9 18:45:44

点击下载

作者:刘文海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行见闻记

西行见闻记试读:

“西北史地丛书”第二辑出版说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忧外患不断。未雨绸缪,从政府到民间,都把西北看作未来抗击外辱的大后方,“开发西北”的呼声日渐高涨,有志之士纷纷利用各自的资源,前往西北进行多学科的考察。据统计,在此期间,约有一百多位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留下了百余部考察西北的著作。这些著作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矿产资源、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这些考察成果,为开发西北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储备。

当前,西部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近百年前中华民族先贤们留下的智力遗产有了发光发热的阵地。为此,我社组织有关专家,精心遴选了部分价值较高的作品,加以整理,以横排简体形式予以出版,希望为西部大开发贡献绵薄之力。

本丛书依据我社所选的原著版本进行整理、编辑,对原版中明显错讹处(文字、标点、印刷问题),径予改正,不再出注;对原版中只有句读、没有标点的,则按当代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予以标点。

由于时代的原因,原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较多对西北少数民族的不尊重词汇和评价。本社在整理过程中,对其中少量无关宏旨的内容做了删除,并用“……”替代;对于如“回乱”、“回匪”、“回逆”等词汇,做了修改,酌情改为“回事”、“回变”、“回患”、“回兵”等。虽对“缠回”、“缠头回”、“缠民”、“回子”等不便修改的历史称谓,予以保留,请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使用时留意鉴别。疏漏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正。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年12月

自序

《西行见闻记》者,盖归省父疾,旅行西北之纪程也。先父寿山公讳永生,商于甘肃酒泉——少时因贫失学,常受邻右膏粱子弟之揶揄;及长业商,因辄以所得济贫乏——豪侠好义,交游颇广。陇右巨商货殖运输,常北及库伦,西出迪化,外达俄疆,内连燕晋;先父于暇日与之会谈,常留心考察,由是烛知西北边地之空虚,外患将至之无日。竭其资斧,遣余留学欧美十年,归来先后授课国内各大学;迨政府定都南京,乃出从政。频年国内多故,未能西归省视,不意十七年十一月忽接家电,惊悉先父病笃,即携小儿邦琛由南京启行西上,往返历十四月,于十九年一月始回首都。计经过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内外蒙古山西河北各地,由海道南旋。凡乘火车行八日,轮船四日,汽车一日,骡车约四十日,骆驼几五月;饥寒忧患,皆所备尝。抵首都后,迥思余幼奉庭训,已深悉我国内地与西北边鄙,即在经济一端已如唇齿,而此次见闻所及,尤惊心怵目。内地政治既未尽清明,西北积弊亦日深一日,二者尤似形影声响,关系綦切。爰本寿山公注意西北之遗志,作成是编,泣献于先父在天之灵,兼供留心西北问题者之参考。余平生喜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今兹所述,因多政事风化,并间加以评论,或因不得已必须牵涉私人,然皆立于客观地位就事立论。须知国家政治之腐败,乃积日累月而来,殊非因一人之故,固无意对于任何个人加以苛责;贤达者尚其谅之!民国十九年一月卅日刘文海识于南京

第一章

一 由南京至甘肃酒泉

(一)京肃道中的情形

民国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余携小儿邦琛由浦口乘津浦车北上,夜间约十点半至徐州。车中拥挤不堪——从前著名蓝钢车,闻因受战事影响,为拥有武力者扣去。次日,余本拟早行,适陇海机车发生损伤,直至晚间,车始抵站,只得留住。十一月二十七日早七点四十分,乘车西行。头等客车之椅座尽被暴兵撕充薪炭,现已降作三等,列车中竟无头二等。当晚夜分抵郑州。次晨十句钟前后,复登车行,约下午七八点钟至洛阳。次晨约八句钟复登车,约七八句钟至陕州。次晨七点四十分起行,约九十点钟至灵宝。忆昔年陇海列车,例由陕州直达徐州,现需几次换车,据闻乃郑州洛阳陕州各处经营某种商业者,为维持其营业,与管车当道说通,故意停留。因此不但剥削行旅,消耗车运,即旅客之宝贵光阴亦牺牲不少。数日中,车中拥挤情形,较罐头沙丁鱼尤过之,户外及车篷上,几无方寸空隙。车内臭气冲天,中人欲呕。惟所挂之军用车,内部极觉安闲,凡持西北军护照者,得携眷属亲友入座,否则一概拒绝。荷枪护车者,言辞尚称婉和,对于有枪阶级尤格外谦恭。

灵宝依山滨河,以产枣著名,又为杨太真故里。忆余幼岁东来游学时,道经此地,偶见三数女童,美艳夺目——环境影响人生至巨,今昔相同。余等抵灵宝后,探知前程匪势方炽。独雇轿车,恐惹注意,乃搭乘载邮政包件大车一辆。同日十一点钟起行,入函谷关。途中适值迎面风来,满天飞尘,目不能张,寒气刺骨。日暮,沿黄河南岸西行,此路乃新辟者。旧路由山中经过,历来为盗匪显试身手之所。共行四十里,晚宿鞑子营。十二月一日微雨,西行六十里,宿文集镇。次日雨雪,更加风沙扑面,颇觉难受。行二十里至潼关。自灵宝至潼关之间,陆路崎岖,素来行旅过此,咸有戒心,故常有人改乘黄河民船,惟亦殊险。

十二月三日上午十一句钟,余等搭乘西潼汽车西行,车为陕西省政府有力人员,用私人名义包办,有便装护士随行。甫出潼关城西行,素称全国最秀丽之华山在望。雪天方霁,景象分外清明。须臾车过华县。华县为郭汾阳及寇莱公故里,道傍有碑表志。约下午三句钟抵渭南,渭南为余生地,车过余髫龄读书小学时,偶一回思,不胜今昔之感。余家在南山麓,去城尚二十里许。未尽扫墓之责已有十年,而小儿则从未到过;本应携之俱往,第念父病方剧,恐不及待,故车在渭南站小停,即继续前行。约六时至西安。沿途汽车行甚疾,更兼道路不平,颠播殊甚,老弱者决不能受。

抵西安后,余即携介绍信谒宋省主席,请求派人护送——盖西路大兵方告结束,旅行最感危险也。宋答云:“俟数日后,当有妥伴。”由三日至六日,精神不快,静居栈房;只有三数厚友来访。谈次,据言当道多直、鲁、豫人,陕人不肯与之协力合作。意者此中有二原因:一、省当道对陕中人士,不肯信任;二、陕人赋性强悍,对于学问见称之人物,尚能屈服,惟绝不忍受地方之武力压迫也。六日晨,省主席遣人来,云有张君方由东方押运军实过境,前赴甘肃皋兰,可与同行;余即投刺谒张,旋雇骡车偕行。又得友人荐一男工,年约二十余岁,随行助理。甫出城,见垒隍依然,历历可辨,即被围困西安九月未克之镇嵩军所筑也。西行五十里宿咸阳。沿路麦苗未安,灾民满目。在咸阳街上购食时,为饥民包围;不忍独饱,邀众共食。所寓小店,户牖阙如,桌椅早被暴兵掠去。晚间就炕寝,炕用马粪焙热(从此往西,无日不睡马粪焙热之炕)。余虽生长北方,睡马粪炕,此为第一次,臭味难堪;惟小儿反云“觉有香气”,此或因彼禀其外祖喜马遗传性也。次晨在莫张驿喂骡,行七十里宿醴泉。沿路麦苗仍未长好。次晨四时起行,在乾县喂骡。县城似龟形,头爪毕现。出进城时,因口操秦音,被操东语之城门守兵为难;幸赖分发甘肃工作之豫籍同伴排解,乃得通过,然已颇受辱——国人知识浅陋,思想多地方观念,令人叹息。至乾县后,因闻城东北铁佛寺地方,土匪势焰方炽——虽有军队随行,不敢前进——乃西北向,绕道而行;道路渐形崎岖,共行九十里宿天宁镇。沿途微有麦苗。九日晨三点半起行,在永寿喂骡;永寿傍山筑城,城内食水,来自城外灌灌沟中,由发源处用瓷管吸引,经过永寿岭至城中——虽云旧式工程,颇具科学思想。共行八十里宿黛峪——地居四山之中,仅破店数家。次晨在邠县喂骡;县治距泾河不远,地以产枣、梨著名——梨之种类甚伙,有一种形圆,大如山东馒头,色黄皮粗,除皮食之,其味之美,为余经历中国各地及欧美各国所未见。出邠县城西行,见汽车路傍,有木一方,上贴县长护路告示,禁止重车通行;余等按旧道行。俄而突见一辆骡车在汽车道上急行,余怂恿压护军械之张君干涉;询之,竟为邠县县长之车。张氏戏以婉和之词威吓之,该县长汗流浃背,无词答辩。谚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诚哉言乎!又西行若干里,至所谓阎王匾地方,行人车马,自石壁腰中寻路前进,泾水急流于下,偶一失足,即成永恨。附近有大佛寺;寺中大佛,系就石山山势凿成,高约六七丈,与山西大同云冈石佛相仿佛,小儿见之称奇。晚宿亭口;亭口有黑水桥,借旧整新,焕然可观。次晨在长武喂骡,共行八十里宿窑店——窑店为陕甘交界之地,道旁石碑记曰:“东至西安四百四十里,西至皋兰九百七十里。”

十二月十二日在高家爻喂骡,晚宿泾川县,共行七十五里。泾川以馒头著名。城南十里许山坡下,有泉流出,名曰瑶池,相传为王母娘娘显圣之所。十三日行七十里——沿路两傍,左文襄种植之柳树,保存尚好(昔左文襄西征回疆,兵经之地,开路植树——东起潼关,西达哈密——路之宽度,自三丈至十丈不等;树多柳,间以杨,利其速长。现在潼关以西,除华县及临潼附近之树,尚能维持旧观外,余皆横被摧残,不成景象)。泾川向西之大路,亦觉宽度相宜。是晚宿白水,市面尚不恶。数日以来,天气更寒;次晨将行时,随行男工,因不堪寒苦生活,借端东返,百方劝导无效——此后一切动作,均须自理。在四十里铺喂骡,晚宿平凉。平凉城东有东岳塔,据称昔年塔上存铜制及铁制佛像甚伙,近来悉被暴兵盗去。十五日因换车留住。余由西安所雇之御车夫,乃一“汉回”,为人情性颇和蔼,余悦之,再三求其继续送余西上,彼百方搪塞,坚不肯从,一时余竟莫名其妙——过后探知甘肃因汉人与回人之争,平皋间沿大道上回民,俱皆他徙,车夫不敢独往,且未便说出耳。是日下午,余信步往游各处,见“镇守使”“道尹”及“警察署”名称,依然未改;偶至一商铺,见一人,貌甚异,余婉辞就询彼系“小教”(汉民呼回民之通称)抑系“大教”(汉民自称之辞),该人怒目厉声答云:“你就说我是‘老回回’不是,何必讲出那些大小字样来?”余惟谢罪而已。十六日,余等将车雇就,准备清晨起行;嗣得报,云前方山中有回民劫路,将平凉天主堂运货之驴劫去数十,空气紧张;余等虽有车百辆,马步护兵二百余名,亦惟静候确实消息。

十七日晨,闻劫路回民远遁,乃起行。路复崎岖,沿路野鸡成群。同行者以枪击之,不动——殆未习闻枪声,不知恐惧也。在安国镇午喂骡。镇东有左文襄征西时所筑土城一座,尚未崩颓。据云昔左文襄出兵恢复回疆时,每得一地,即于后方建筑坚垒,以资互相联络,故罕有后顾之忧。镇西有所谓焦赞、孟良城遗迹,历历可辨。是日共行七十里。晚宿蒿店地方。所卧之炕极热,通宵未成睡。次晨行未数里,至三关口,有董少保碑,及关云长、杨六郎、七郎等庙;沿途山势甚奇,山上树木蓊郁,泾水从中委蛇而出,取水煮茗,味甚清香,洵堪造成休夏佳境。由三关口而西,穿石壁行,悬崖突兀,狰狞可怖。晚宿和尚铺,地当六盘山东麓,穷陋无比。惟草屋中反多美人,骨格皮肤,皆具秀气;尚能注重清洁,与全国任何处选女比较,当无逊色。自平凉出发以来,沿大道两傍,柳树渐稀,多白杨树。十九日过六盘山,山势雄壮;适值阴云映雪,露呈一种不可思议之天然美景。昔成吉思汗西征凯旋,即道崩此山上,东亚惟一英雄,可谓死得其所矣。共行三十五里,上下山凡二十五里,晚宿隆德。数年前,此地受地震影响甚巨,死约数千人,城垣崩陷痕迹,尚未移动,山之西,人民生活,更不堪言——篷顶粪室,臭气四溢;男子多染鸦片癖,以致穷无衣食;虽冰雪遍地,男女幼童下体,无服遮蔽。抵隆德后,探知前日劫驴之回民,本与汉民同居一堡,劫驴后,即回至堡中,将汉民老弱尽杀之,他去;军队旋至,又杀尽回民老弱,以报复之:远近回汉闻风,悉加戒惧。隆德以西,沿路复多柳树。次日在四十五里铺喂骡。晚宿静宁,共行平川道九十里。静宁昔为州,近改为县,为由平凉西来最繁富之区;十余年前,受地震影响极烈,街房多系从新改造;地产麦,以锅块著名,行旅过此,争购备之:惟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多取油渣与榆树皮充饥。次晨因车夫贪吸鸦片,致起行过迟,余大愤怒。行未几,过祁家大山;山因地震移动,聚成碧水一潭,深不可测,同行某军官,作种种无稽之谈,余不解我国官吏知识幼稚,何竟至如此。晚宿阶石铺——居民尚称不少——共行五十五里。次日晨所经过之地,悉受猛烈地震影响,聚水之处甚多,皆呈碧色;在清江驿喂骡——驿为地震中心。沿途大树之皮,尽被饥民剥去果腹,虽觉可惜,然居民既屡遭地震之险,又逢连年荒旱,更加恶吏搜索,迫而出此,又实可悲。驿道因地震阻塞,新辟之路壁立,车行极难,骡马多疲乏毙命于此——但吾人殊不能加以顾虑,盖遍地饥民尚无法营救也,何况牲畜乎?清江驿之东,有碑一方,纪地震灾况颇详。斯晚余等宿太平店,共行六十里。晚间地小人众,争向民家投宿;余曾亲见暴兵强欲与良民幼妇同炕而宿——一种暴横态度,令人发指;余因仗义相救,几遭殴辱。——即此可证甘肃民情懦弱;若在陕西,余逆知非反抗或自杀不可也。

十二月二十三日,因闻附近三四十里内,有大股土匪啸聚,同人咸有戒心,终日疾行,不遑喂骡;共行六十里,宿会宁。水味极恶,不能下咽。就宿后未久,忽有人来传,谓恐土匪趁黑夜袭击,乃于夜十二时复整装起行。次晨在西公驿喂骡,驿有骡店不少;晚宿清凉山顶,共行八十里。清凉山较六盘山尤高,惟风景不及;六盘山上下约二十里,清凉山约七十里。清凉山上各店中,多美妇,姿色动人——同伴某见之,语余云,彼来甘肃目的有二:一、边疆人才缺乏,相机工作,聊尽国民义务;一、久闻西陲多美,愿纳宠,及时欢娱;清凉山既多佳人,倘努力求之,目的可达,将不再西去——言下似颇有决心。余等抵清凉山后,护送军装之张君云已过险境,从此西向,绝无土匪形迹。余闻言后,因急于省视父病,决定脱离团体,加速前进。二十五日下山,见道傍树木,尽被砍伐,其状甚惨。在安定喂骡;下午行至安定西十八里铺,突闻山后枪声连发,谣诼四起——有云土匪相距不过一里,有云数十里,人数由数千至数万不等——居民牵牛携羊遍地奔驰。俄而,大道上更见三数差役,系一劫食之饥民疾行过去,令人愈加惊慌,不敢前进,乃折回至安定(即今定西县);其时,城门已闭,守者不肯启,余情急,用大言胁之,乃启。入城后,谒见县长,探询消息;会张君亦赶到,商定斯晚调商团民团守城,加紧戒严。次晨,因未悉前方土匪真相,余等不敢贸然出动。安定四面环山,为南通秦州大道,地方素称富庶,以锅块著名;近年来旱灾为虐,民食维艰,店中猪、犬争食人粪,虽痛击之亦不肯去,可见家畜饥饿之甚。二十七日,终日仍无确息,同伴等恐土匪集中势力,乘黑夜来袭,思急行逃脱,遂于晚间八时潜行出城——人畜数百余口,屏声息气,鱼贯而行——天气极冷,几失知觉。经过十八里铺、巉口二险地,日出时抵秤钩驿,骡乏力不肯前,乃赶速喂骡;甫毕,即继续西行,冀避土匪追抄,共行百二十里,晚宿甘草店。途中过车道岭,山势不小,闻土匪即匿迹山岭附近,或因同伴人多,未敢发动。二十九日,行六十里,晚宿金家崖;沿路土松,尘厚可没膝,呼吸极感困难。本日道上,左文襄所植树间被保留。汽车道上,汽车往来踪迹可辨,惟闻仅限于紧要军用。三十日午,抵甘肃省会。三十一日访一商家,惊闻先父弃我长逝。痛哉!

十八年一月一日,来人报信,云吾家酒泉别业之骆驼,适被强迫拉差至皋兰省会——盖“拉差”即等于没收,暴兵一将懦怯之甘肃本地随驼人逐去,财产所有权,即完备转移手续——余筹思至再,念骆驼亦为先父所置之产,应早设法营救;又,余在道时,因不忍目睹灾民惨况,倾囊过度,致川资告罄,所指望之兑款亦因故误事,一时亦不能继续起行;遂留住——至八日始西行。关于营救骆驼一事,余先持介绍信谒刘省主席——就其谈话,彼似不知其部下有矫借官长名义,欺侮无抵抗力良民之事——承允代余设法追还,令余静候回信;回店后,余家驼夫来泣云,驼被拉差由酒泉至皋兰,已历二月之久,沿路暴兵鞭詈交加,其他随驼者因不堪忍受,多抛弃逸去,彼思,若勉强忍耐至皋兰,既可完差了事,不意一差方卸,又被拉住,派赴青海。顷暴兵已将各家之驼混搅,追寻至为不易云云;余候三日之久,大费气力,用省主席名义,东西奔走,始追回骆驼约原数之半,其余骆驼,已无踪迹。有人苦劝余云:“此乃出格待遇,切勿再事追究,缘此事牵涉青海孙主席,暴露其指挥之不统一。”继云,“当孙之军队初抵皋兰时,甘肃刘主席曾派代表前往皋兰东十里之东岗坡迎迓,首遇该军一连长,连长见代表所乘之车,有好骡三头,悦之,强欲换去,代表稍作抗议,该连长即不顾宾主之谊,口出恶言,并诬某代表为土匪,袖出手枪威吓,即此一端,足证该军组织分子之复杂矣”。

一日有人约中餐,席间谈及政治问题。有某甲云:“此方政治,真好话说尽了,坏事作全了。”某乙接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二语,于今见之。”皋兰四面皆山,城垣极为整齐,城北紧滨黄河——黄河铁桥,系宣统三年竣工,总工程师为美人——城南半里许,即五泉山,山上有规模宏壮之庙宇一座,民国十三年陆洪涛督甘时重加修葺,雕梁画栋,灿烂夺目。庙左右,瀑布飞腾,树木参天,堪称消暑胜境。数日来,营救骆驼问题虽告一段落,惟川资问题,尚待解决——余素不喜告贷,乃先持衣物零星,遍向各处抵押,迄无结果,而小儿及随从(在定西新雇),俱有饥色;最后有赵君闻之,借我三十元,始得略购人畜应需之粗贱食粮,继续就道。

一月八日正午,由皋兰骑骆驼西行,约二十里,入一峡口,峡内有几处受风雨侵蚀,远望之,状似古代希腊式宫殿,台级楹楣俱备,极为美观。又前行约五十里就宿,地名沙井,有破店二三家,其处水浊甚不能饮。次日行约四十里,宿苦水——仍在山峡中,仅平地一小方,有井一口,井傍丘上有龙王庙。居民用羊粪煮饭,为余前所未见。次日过红城堡,市面尚佳,地居峡之极西端,眼帘突觉开放。堡以西,沿路树木整齐,行人不绝。共行约七十里,晚宿大通——地滨河,即数日以来,时隐时现之庄浪河。大通有堡,街市荒凉,居民食树皮度日,黄米稀粥为上饭,四处觅购馒头及大饼不可得。十一日,行三十里抵平番。沿路遍目皆回民新近焚烧痕迹——庙宇、亭、阁、民房,几全化灰烬,而以平番县东之满城,及平番东南关受灾为尤巨。道中有一华塔,显系古代建筑物,亦不免于劫,灰烬中尚有残余雕刻物,其状甚惨。据闻,客岁七月间回民围攻平番,经二十余日未下,乃将关厢付之一炬而去。由平番西行约二十里许,复入山峡——骑骆驼向例晚行,寒风刺人难耐——峡中有一河流,上结坚冰,水自冰下流泻,河随峡势,委蛇而出,极为曲折,故是夜踏冰而渡,不计次数;每次战战栗栗,惟惧冰裂陷坠。夜三句钟后抵界碑,就雪地下幕住宿,计共行八十里。自平番以西,长城在望。次日清晨,有附近一居民来谈,据云地方连年大旱,回民迭扰,更加税吏征收鸦片特捐,不容宽假,人民被逼逃散——屋社为墟,鸡犬不闻,言讫泪下如雨。十二句钟复起行,迎面风吹雪扑,几令人冻死,同伴乃均倒骑骆驼以避之。过岔口驿,四望辽阔;据称,其地昔年曾繁荣一时,客岁为回兵粮台所在处。是日计共行五十里,夜宿打柴沟,居民约二十家。下幕后,雨雪更厉;夜半闻骆驼哀鸣,使人不寐。次日晨,风息雪霁片刻,未几复继续雨雪,惟气候尚不觉寒;行二十二里至镇羌驿——地有破店数家,未停。进至庄浪河滨,河已结冰,由冰上徐步而过。旋越乌梢岭,中途有一因老被弃之骆驼伫立,熟视吾侪驼群,其状悲惨,殆不胜今昔之感。乌梢岭为祁连山一支脉,上有韩湘子庙;庙傍,烽火台与电杆相依而立,从可知我国为新旧文化相参之国家,与社会乃有进化性之组织。斯晚野宿岭西麓深谷中;小儿因先行迷路,派人追赶,经久始觅回,共行约五十里。次晨行十五里至龙沟堡,地质较肥沃,树木复茂密。一驼因苦病,给人饲养。旋入古浪峡,天寒难耐。土语云:“古浪峡,冻掉牙。”其言不诬。峡中有一石,大如普通乘客汽车,色洁白,与四周黑石对比,愈觉灿烂,殆一陨星,人呼为甘州石;相传取石末令产妇吞之,易产;上镌有前人遗墨,军人某令抹去,从新撰语数句刻上,末端大书其官衔。计由龙沟堡至古浪,俱在峡中行走,峡中地震痕迹,在在皆是(十六年五月事)。出峡时,骆驼惊逸;细察,乃一人冻毙道中。晚宿古浪县东关雪地上。万里长城由此偏北,距离渐远。古浪县城垣倾颓,居民不过五十家。十五日入川道行,经双塔及靖边驿,宿白塔河东滨,共行八十里。沿路屋覆墙裂,地震之遗灾宛在。次晨行五十里至凉州(凉州现改为武威县,就平川设治。城厢商店林立,为陇西三大都市之一——余二者即张掖及酒泉——以产驴见称,小而健)。又西行至二十五里铺张幕。凉州北门外,荒冢遍野,最足引人恶感。次日过东乐堡,其地有堡,近设县政府,居民约三十家——适饥肠辘转,求购饼,不可得。斯晚宿沙河东,计行六十里。次日过八坝,地有破店数家,四望皆不毛之区。行约七十五里,宿永昌西关。四日以来,所经过多石滩路;又沿路地震遗灾,历历在目。十九日晨,去城内闲眺,城门守兵本地产,由甘州军署派来,言语举动,比较和蔼。永昌城内,因连遭兵劫,街市荒凉,惟城垣及居民住宅,尚称完备;封建遗毒,深入于一般人脑经中,例如邮政局门外墙上,亦仿照官厅气习,悬牌二张,上书“重地”“禁止”“拿惩”等字样,可笑。由永昌西行二十里抵水磨关,又四十里至水泉子;道经小岭,见野草甚茂,惜无人种树造林。是日晨,逆风吹雪,极冷极苦;晚来转晴,月朗气清,步行得趣。次晨起行后,长城复在望;行三十余里,渐入一石峡;又行二十里至峡口——地滨河,城壁甚坚,晚宿口西二十里荒野中,扫雪起幕,极冷。四山皆远,罕有人烟树木,仅骆驼刺一望无涯。二十一日行五十里至山丹县,左近复见树木,县城之西尤多;又西行约十五里许,见路南有庙宇一座,状甚美观,经过时,寒风刺人入骨;嗣越一小河,行约二十里,复入川道。晚行良久,极冷;积雪较昨晚稍少;扫雪宿地上,遥望长城,倍增凄凉。据闻本年七月间,回民曾攻破山丹一次,有相当伤害。二十二日雨雪,极冷;西行二十里至东乐县,穷鄙无比,觅购食物果腹,竟未能如愿;又三十里至古城;又行约十余里,就荒地宿,其冷难堪。次日午起行,约三十五里抵张掖(即甘州);因骆驼食宿关系,仍下幕宿滩中。

二十三日入城,谒军事当局裴姓,作有趣之长谈。伊云:“治军亦如指导儿童,贵在训话,不在严厉。”裴为陇人,其部下亦皆陇产,罕带嚣张气习。次晨,因受煤气毒侵,起床后眩昏多时;旋应裴君餐约——本约定三时,直至六时后始开食(余曾以居丧辞谢,彼云原为谈叙政局情形,故临时仅备粗食)。归来,有商民告余云:“张掖县长,河北人,起身行伍,动以土匪自居;虽云豪爽,亦未免有失体统。”又据一有经验者谈,甘肃西部每岁雨量极少,恃山中溶雪灌田,人民为水所发生之争执,层见叠出,因此相沿设有“农官”“耆老”“乡约”等地方小吏,专司其事;此辈近年来,皆由贿赂得充任,为县长之爪牙,作威作福,勒收地亩捐,剥削本乡百姓,许为第一等病民之劣绅,洵不为诬。此外更谈及民族问题,最为有趣,当于他篇述之。二十八日改乘车起行;行七十八里,经过多沙漠河滩。次日过抚彝,共行八十里至高台——道中情形,与昨日大致相同——高台为富县,西部多沃壤,北郊外有小山一带,夏秋日草绿时,尚可观。次晨尚未起床,随从来云车被拉差,且武装警察对车夫有侮辱行为,余一跃而起,见该县仇县长,要求释放;然须知无力要求释放,耽误行程,含辱忍耻者,不知凡几。据知者云,此种拉差,即直接剥削,贿出即无事。余得车后即起行,行六十里至黑泉;沿路沙地较少。黑泉之居、住、饮、食不恶。二月一日,行二十里至花墙子,地有堡;复闻有拉差风声,急行三十里至深沟喂骡,经过多沙漠地。道上见庙宇一所,几为碎沙埋没。深沟小憩时,见一大猪领小猪数头,四处衔柴铺卧地,将成,适一恶犬至,见甚可卧避宵寒,合其意,即夺之,大猪不能争,衔草而去,途中拦止小猪,似嘱勿再往者;惜吾人不解猪语,对其苦衷,不能充分领会耳。又行三十里宿盐池;沿路池沼相连,土润草长。次晨有人来,云吏限制盐运綦严,贫而无力者多淡食;此等政府阻碍国民身体发育,实已丧失其根本使命,食盐专卖问题,似仍须彻底考虑也。行四十里至双井——因地有双井得名,再四十里宿刘姓家;沿路尽碱质地,惟多茂草,即知地有改良之可能。次日行二十里至临水,遇侄由酒泉来迎,约五句钟,过城郊酒泉胜境;追忆昔年随先父游览情形,泪下如雨。比入城至吾家别寓祭所,抚棺晕去,时二月三日。

(二)抵酒泉以后

由二月四日至六月二十七日,余留居酒泉,常杜门读书,间或著作,亦时出骑马,或散步近郊调查居民生活状况,或同熟悉青海番族生活及自南疆和阗等处归客闲谈,又常游嘉峪关、文殊山及其他较远之处。兹将此时期应记录之事,除见于本篇他处者不计外,择其堪应注意者,缕陈如次:

余择定三月六日追悼先父母,拟于礼成后,即亲奉灵榇旋里安葬。是日晨,适闻山丹、永昌相继为回民攻破,杀伤无算,另有一股,旦夕即将围攻酒泉,全城震惊。城防司令周姓,以兵警力单,不敷分配,乃传令商民,挨户抽提人丁,登城协助,防备守城——居民咸有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感,极踊跃。余曾有破城经验多次,从来未见居民闻讯惊慌、守城踊跃如此次者。尤怪者,酒泉居民之性情,就余所见比较,乃中国南北人民中之最懦弱者,不意今竟奋不顾身。计自是日起,商民协力守城,昼夜无断。过数日,传闻永昌失守,时张掖裴治军,部下健将徐营长,亲率少数士卒,死力奋斗,奈寡不敌众,为回民兵所执,劝其倒戈,饵以旅长,徐怒目叫骂,被割舌、剖腹、破头而死;更有消息比较灵通者云,当回民兵围攻永昌时,西北军某姓开到永昌东某处,按兵不动,用意在借第三者铲除徐营长,铲除后,则所谓当地系势力易灭。三月十五日,闻回兵已移其主力东向,就军事形势论,在酒泉方面,较为和缓;但是晚忽续得一骇人听闻之消息,即回兵东向后,围攻镇番,城破后,全城居民,无论男妇老幼,尽付诸兵火,共计死亡二万有奇!

三月二十八日晨余偕小儿乘马,西游嘉峪关,另以轿车载食寝所需各物,预备留宿一日。嘉峪关距酒泉,号称七十里,实只四十余里;余等午后抵关,投一破店,旋步至街中及城上瞭望。街中有数人奏乐唱小曲,听之,为秦音(按陕、甘、新三省戏曲民谣,大半皆秦调)。城系用砖筑修,甚坚。城上小兵房之屋瓦尚完整;南城上有小房一所,壁上悬匾一方,上书“陕西肃州……”等字样(陕、甘分省,系前清康熙五年事,距今二百六十三年)。二十九日清晨,余等乘马出西门,向西北行,至距城二十里许之山麓,然后折向正东,及至城之东北角,乃绕东城墙,南向而行,寻至城之东南方高原上下马。地有庙二所,塔一座,俱系新建。遥望平原大道上,有骆驼一帮,鱼贯而行;铃声随风传来,令人闻之似觉身入幻境。憩息片刻,余等复跨马由西南角城墙隙处穿过,返至西门外。适值夕阳映照,拍照数张;旋与税关人交谈片刻,进城至宿处小食。下午信步至东门外,泉流多至数十,水味极甘,横流乱溢,几成泽国。惜无一树一叶以资点缀,殊为缺憾耳。余两日探察之目的,在明了长城形势。考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西起临洮——临洮即今甘肃狄道县,是秦时之墙,距今嘉峪关尚远;嘉峪关属甘肃酒泉县——酒泉即汉元鼎三年所置之酒泉郡。嘉峪关当酒泉县治西北,关城上有碑,记城筑于明洪武五年,清乾隆间曾予修葺。长城由北面逶迤而来,至嘉峪关再分为二支脉:一脉西南向,约百数十里,至祁连山麓中断;一脉西北向,约五六十里,止于一小山山麓。

是日因骑马走路劳倦,晚间甫解衣,即酣睡去;至夜半,忽惊醒,侧耳细听,知某军官之眷属来店投宿,有兵士拥护,店房不敷用,兵士乃强令借居邻屋之贫民迁让,厉声噪叱,至将余由梦中惊醒。次晨即归。

五月一日,闻宁夏失守,但镇番已被西北军恢复。是日午,有某军官来访,某为客系军官,较有天良,喜与余谈。据云永昌、山丹原可不失,镇番亦不可失皆因奉命平乱之西北军某长官及其部下,均志在暴富,而又不便直接掠取,故任回民攻城陷邑,代为收敛。及至镇番城破后,某私计回民所掠已有相当量数,乃进兵至近郭驻扎,一面通知回民首领,许其如舍弃历次所劫,即可安全出城他去,不加追赶。事果妥协,回兵即东移至宁夏及内蒙草地一带。计该军所得,有骆驼二万头,满载物品,更有幼妇八百余人。

五月七日,余携小儿等,乘马去游文殊山。山在酒泉南郊外三十里许,所经多沙滩、石滩地。比至山麓,见桃杏方开,与山顶积雪相映,殊为奇观。山腰中有煤矿,地面可见。俄而绕过一岔,一望豁然。有房屋数幢,屋顶皆树长竿,上悬白布一方;屋前院中,遍植各种果木,甚觉幽雅可人,一面清流有声,俨然世外桃源。正异惊间,有番服者出,操汉语行礼,余即下马交谈,知其为照料庙产之青海黄番。更前行数武,有小土山一座,遍山庙宇辉煌。余等决计步行,向各处流览;经历四点钟之久,尚未游遍——奈脚疲腿酸,不便继续;又以日已西向,只得折归。据闻,文殊山初有文殊菩萨庙,山因庙而名;庙为当地汉民与青海番族公共崇拜地。惟团体崇拜,各有定期:每逢春季,先由汉民演戏、焚香、礼拜,约十日后,由番族礼拜;后者于礼拜期间,辄化装跳舞,男女均参与,手执泥人,舞后刀斩之——闻泥人为年羹尧之像,年氏平服西番时,以惨酷见称,致番族至今犹恨之刺骨。

八日有人来访,谈及酒泉市面萧条之原因,彼归咎于苛税杂捐,又涉及嘉峪关之洋关税问题,余深觉诧异;以为嘉峪关乃内地关卡,决无客商由俄境贩运货物,经过东西数千里之新疆,无人过问洋关税,而任其至酒泉方行缴纳之理。旋据解释,始知事缘十数年前有酒泉某当道借口提倡教育,巧立此项名目征收,西北商人大都不明洋关税真相,故不反抗;更可异者,则为彼税吏一味剥削,不论某项为洋货,某项为土产,如新疆出之缠头布及包仁杏干,皆作洋货纳税。结果,不外阻塞商货流通,增加小民负担——盖著缠头布者,皆为甘肃贫苦阶级,无力购服,只得赤身露体也。且此项例外收入,是否用于教育范围,亦殊为一大疑问云。

五月二十日,闻敦煌发生兵变。敦煌为酒泉军队管辖区域,驻军直属酒泉周城防司令。周君为地方系军人,省方对之素无诚意,勒扣粮饷器械,令其自然销灭,士兵久有怨色。迩来省方又借口东方有事,反令此方驻军交出药弹军实——易言之,乃巧妙之积极消灭法也。周秉性忠厚,只知服从命令;但其部下闻之大哗。酒泉之驻军,因近在咫尺,未即动;敦煌距离较远,乃由一部分士兵,勾结商团及哥老会等发难,揭出西北靖国军旗帜,以反对客方势力为口号。酒泉周司令认为叛变,反调遣其亲信部队前往剿服。

五月二十九日,余受地方士绅之约,在某教育机关演讲,题为“共和国家人民应注意的几件事”,军、学二界满座。余因有所感,乃力陈法律为共和国家立国之要素,而人民之天责在遵守合法之法律,监督犯法之官吏与人民,并须辨别立法机关是否代表民意等等。六月十一日,约上午三句钟左右,余突被犬吠声惊醒,即闻城内外枪声迭起,知有事变,忙唤小儿,着衣下炕;正束衣时,突听房上有人询问:“有恶犬否?”此时敏慧之犬,已发现危险甚大,而知隐伏匿避,寂不作声,家人乃以无犬对;余闻之,料定城被回兵攻破,死亡迫于目睫。转念,先父母之遗骸,尚未落土,倘或回兵以处置镇番城之方法处置酒泉,付之一炬,则痛不堪言,遂决计趋至棺榇所在处,誓以死力守护。约一点钟后,闻街衢中多人叫喊,而枪声稍稀;余料城内驻军已失抵抗力,心中愈加震惊,静候死期。俄而家人趋至,先以无事请放心告,余问所以,乃知驻军哗变,方才之叫喊声,乃宣言彼辈不扰害居民,劝人勿惊慌耳。余度彼辈目的在金银贵物,决不致杀人放火,始觉释然。旋将文稿收藏,略进饮食,即由后院逾墙,藏一卖烧饼人家。喘息未定,突闻叩门声,小商往应门,旋闻门开,有人入内。问:“有烧饼否?”应曰:“有”;曰:“一概给我们,你们不要害怕——今日是端午节,苦了我们兵士们,不说过节,吃一饱也不能得——这是没法子,并非同老百姓为难。”又云:“这串钱也让我们拿去。”小商俱允之。寻闻关门声。小商入内室向其妻云:“拿去烧饼二百个,钱一串,这真不得了。”语未已,又闻似叩余家之门声,枪声复震。余料必将发生意外事,中心忐忑不宁。未几,忽家中人越墙推门来,就余低声言家中一切平安,变兵已开始由城退出,邀余同归。余以顷间之枪声及叩门声相询,据云系变兵抢劫隔壁某商店时所发声音;又言变兵中曾有人在余家门外向其他变兵言,此家有好马一匹,应叩门牵出;而另一人止之,谓此家之老人(变兵皆本地人,故知余家),素对贫民慷慨,不宜扰害,始呼啸去。尔时家人促余归家,余答以俟变兵完全退出再归,并嘱若遇变兵叩门索物,不必反抗。迟至十一时前后,变兵方全体向西移去。

事后调查兵变之原因:一则为军饷无着;二则为受省当道不平等待遇之反响——盖此方兵士皆甘肃本地人;三则为省当道正拟有事于东方,曾令调此部士兵赴前线,意在掠夺枪弹,故兵士挺而出此。闻当起事之初,由长官按名排队,继以演说;演说毕,该长官问全体云:“尔等愿举事否?”答曰:“愿。”又曰:“敢害人否?”答曰:“不敢。”曰:“要钱否?”答曰:“要。”曰:“愿要西北银行之钞票否?”答曰“要”或“不要”。问:“何故不要?”主张不要者曰:“要西北银行之票,则该行可乘机,宣告所有发行之票全体作废,反予该行特别利益;而最后损失者,为当地民商。”某长官闻之,亦曰:“不应要。”继又问:“应抢劫何人?”众口同声举某商之名——盖该商素营存放官款,及出售家庭吃用茶食等业,挟势凌人,天怒人怨也。该长官口号一发,全体动作,即以某商号为标的,计损失六万有奇,其他各家损失有限,乃受连带关系,不足道也。该变兵出城后,即向敦煌大道驰去,显系同该处之变兵事前有相当联络。

考此次兵变之前因后果,实为有组织之反对外界恶势力之地方运动;惜参与其事者识见浅薄,无远大计划。如既有心动作,即无须抢劫,无须出城,坐守酒泉,始为得计;盖变兵之数约三四百,未变之兵,不过一二十人,且反对势力距离较远,又有事于东方,无力派队来此作敌也。若能坐守酒泉,然后传檄敦煌,预备实力,前程正未可量;奈甫得六万余金即仓皇图遁,竟未能脱懦弱甘肃民性,可发一叹!

(三)张掖之行

余抵酒泉之初,家人告余,云先父病笃时,知不起,遗嘱着余抵酒泉后,即奉其遗骸旋里安葬;惟其时有数种原因,不能奉行:一、余抵酒泉后,即闻陇东、陇南回民起事,隔绝交通,久处甘肃之亲友相劝,且不可冒险东行——……大事未成,个人性命不保,已为不孝,倘若逢彼疑棺中有财物,危及先人灵榇,罪何以堪;二、陕西连年荒旱,饥民饿殍载道。入春以来,情形更惨。陕西大道两傍,几有每隔半里,一尸横陈之概,故气候一热,倒尸腐化,臭气四溢,疫疠为虐,身有大故者,不可冒犯前行;三、因天气渐热关系,先人遗骸,不宜移动。此三项原因,胥为先父在日所未料及,故虽有遗嘱,亦不敢奉从。且后来陕西粮价大涨,人畜均乏食,若转运先父母灵榇二具旋里,至少需三千金;濒年地方捐款繁重,货物在途,又受新疆官吏勒索,数年不能运归,即卖地卖房,费尽心力,此三千金竟无法筹措,故虽欲运柩东归,亦不可能。旋同家兄藻章商议,觉筹措运柩经费,为第一步应解决之问题。余乃劝家兄前赴新疆,对在途被扣二年余之畜及货,设法使官方放行;开吊事,留余勉当。家兄然之。余兄弟多年未克同居,今乍相见,当然不忍离舍,但大事未了,亦惟含泪而别。计凡四阅月,经历无限困难,家兄乃得调回少许货物至酒泉境内——时已六月初间;货抵酒泉境后,又因地方官吏勒索,未敢进城,余乃急派人押运至张掖出售。此时天气已大热,瘟疫更厉,运柩极不合时;又余见家兄未归,诚恐家人出门有差,遂亦决计亲自赶向张掖。

六月二十七日,余携小儿及学生二人,乘车一辆马一匹,由酒泉起行赴张掖。是日晨,天气清爽,和风宜人,遍地麦穗如金,罂花似锦;午后风起沙飞,行路苦恼,乃就临水店中投宿;傍晚复觉静和。临水地滨小河,居民尚称整洁,妇女亦颇觉秀丽。次日大风复起,候多时不息;留住店中无趣,只得冒风东行,晚宿盐池。二十九日黎明落雨,俄而停止,气候极为清爽。道遇载重大车数辆在前——余等所乘之车轻,利行速,但因尾随笨重大车之后,不得速进;良久,余乃骑马绕至前方,向最先一辆大车之御者,和颜恳少站,让轻车先行,该御者不但不肯,反恃其同帮人众势厚,地域偏鄙,怒颜恶语,余责彼不应以无礼待人,彼反转身摘取车辕上横木,意在斗殴,余急极智生,一跃下马,以马鞭向彼头部抽去,彼头眩目昏,方欲揉擦,余乃乘机一手由彼手中夺去横木,一手将彼由车辕上拉下,将彼臀部痛击数下,此时余之车,已绕至前方,余乃一跃上马,迨后面一帮大车夫赶到,余等已相率急行而去。行约十余里,至大沙滩中遇风,飞沙四起;滩之东隅,有古刹一所,名弘觉寺——初建于唐代,同治年间毁于花门,光绪时复经修葺——寺之半,已为沙埋没。余等至此,渴极,乃派一学生至刹中求水,竟得一壶;始悟僧道亦有其特别尽力社会之处,普通人决不肯刻苦冒险,独居此荒滩以利行旅也。行至花墙,天色已晚;清风吹来,最觉凉爽,乃继续前行。不多时,蚊飞如蝗,争吮人畜,虽以毛巾裹面,犹自线孔中啮人。夜分始抵黑泉投宿。蚊更多,店院房中,无处不有,声如响钟,令人彻夜不成寐。次晨乘马先行,至一地小憩,地东距高台二十里。乘便同税卡人交谈,据云官方征索逾格,商旅裹足,卡员终日闲坐,糊口维艰;此乃出于彼当事者之口,商民困苦更可想见矣。该卡人知余为陕省人,乃低声告余曰:“甘肃当道,皆为直、鲁、豫三省人,本省人素无抵抗能力,故彼当道不介意,惟对以强悍著名之贵省人时加疑忌;迩来不知省方有命令与否,高台县城门,对贵省人搜查綦严,君宜绕避之,可勿入城。”余深为感激,谢之。时余车已赶至,乃相率前行。余因欲证该卡人言,直向高台县城行。比入城时,一荷枪守者询余来历,余置之不答,策马疾行;彼见余举止异常,疑余为当道,未敢如何。至东关店中,适有一同乡商人,闻余过城门时情形,深为惊异;并云彼因系陕省人关系,货物被扣勒索,不许进城,已留住店中一月有奇。言毕,劝余即行;余因有此第二番之劝告,亦恐出事,于行路有碍,乃驾车续行。经沙窝,漫天蚊蚋,随人畜行,同行者皆以布巾之类裹面,静坐车中;骡马因不堪其虐,狂踢乱嘶;夜深后,毒螫始杀,余乃徒步先行。突见一执铁铲者,自道傍蠕蠕而动,余乃疾声喝止之;问其所事,以修路对,又问何以深夜不归,则飞奔而去,余知其为匪类无疑,幸同行人多,彼不敢动。是晚余等宿抚彝县南关店中,抚彝现改为临泽县。

七月一日盥洗后,因小儿言街上有阅报所,余乃移步至该所阅报,稍知东方政局变动情形。俄而车至,相与就道。过沙窝后,细雨飘来;行至沙河停住。沙河地滨河,有堡;以产枣著名——枣不大,第味甚美;乞丐遍街上,店中满住逃荒难民,瘟疫流行,死者日有所闻。余尽出所携粮馍,就中老弱者周给之。连日道中所见——尤其高台一县,良田遍植罂粟,减少人民食粮;当道之居心亦何太忍!次日清晨,乘马首途,手未停鞭,行五十里,仅为时二小时,喜知所乘者为良马。又行二十里,至张掖西关,时已晚。闻因永昌兵变,城中戒严,城门早已关锁,不能入城,乃绕道至南关,觅店投宿。遍叩各家店门,孰知均为官方要人投机之运粮车辆霸占,不许小民闯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乃由一市中好人,导至一店。甫入店门,臭气扑鼻,为余从来所未经。怪而问之,始知有力之投机者将各店难民驱出,群聚此破店内,更有缠民十数,及运货驴数十夹杂于内,店无多屋,多数难民、缠民乃就院中露天度夜,或架锅为食,腥味洋溢;或蹲卧吸烟乱语,喧噪盈耳,并有染瘟疫者不断之呻吟声,一班人下方之排泄气,遂造成一葱、薤、洋烟、水烟、旱烟、麻烟、汗臭、口臭,以及羶肉、酪浆、便溺、畜粪混合臭气团。而数十头之驴,又满店奔逐,作兽性娱乐,亦若有意搅动,惟恐此混合臭气团不匀,未能尽量发放者。须臾之间,余几晕去;但无可如何,只得投入——盖该地方宣布戒严,人心恐惶,若去郊外野宿,必启军警之疑,意外之灾不免也。斯晚店中之生活,余将终身不能忘矣。

三日清晨,余亟徒步至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刷洗肠肺;因有昨夜之经验,余乃得尽量了解空气之价值。正盘桓间,一学生至,谓城内有一商店乡亲王姓,闻余讯,特来邀余进城住宿,余遂转身,收拾行装进城。王君为余安置一客房,颇觉幽静,余乃加意洗漱。中膳毕,因感于昨夜之苦恼,异常疲倦,遂倒卧而睡。四日起床甚早,出门拜访各乡亲;至某处,方叙谈间,突有着军服者二人,在客房门口窥视,余测知其来意,乃趋前邀入交谈。较长者询余来处,余以酒泉对,问何干,余答以居家守丧。言至此,忽忆昨日同乡某谈及,张掖军事当道对架眼镜者,特意侮辱——某大绅与某某商店老经理等,均因架眼镜行走市上,被恶兵将眼镜摘下摔破,轮掌其两颊,更将其带署扣留,经多人联名恳请,始行保释——余遂将所架之眼镜摘下,对谈话者云:“恕余偶染目疾,须架眼镜。”噫!内地军人知识浅陋,行为暴横,即此可见矣!该兵旋问余之住所,余具实以告,彼取铅笔开清,兴辞而去;余亦少坐片刻即出。

回至寄居处,杯茶未尽,人报军署有人来访,余延其入座。来者著便衣,手执片纸,上有铅字迹,询余姓名住所,余一望而知其根据报告来此。答复后,来者问及护照,余以“有”对——初,余从南京动身前,虽表面号称全国统一,但余早料定人心反侧无常,仅恃中央公文护函,殊不足资保护,乃托人向西北军高级当道,请求护照一张,在途始发现其中注明限当年底缴销,故过皋兰时又向省当道请求保护旗一方,此次随带至张掖,来人既询及,余乃将后二者取出示彼。彼看验讫,觉所注来历不小,即离座屈膝向余云:“将来还请大人赏一碗饭吃。”余答以现在守丧期中,不问政事,将来有机会,总须帮忙。旋即就彼探询东方政局,据云,微闻某当道态度不明了,此外无知。少间,彼向余表示,请准其携带护照、护旗至军署查验,验讫送还;余婉言向彼陈说因不知其真正来历,未便交付,倘或失落于不负责任之人手中,招摇撞骗,后患无已也,彼旋自身边取出一纸条示余,上注“暗探”字样,余始许之,并派一人随彼至军署。余又以极欲致一电至首都赈灾委员会,报告甘省灾况(余于途中目击难民惨况,早具此意),未卜当道允许否之意询之,据云恐电报不通,遂出门而去。

来者去后即开饭——余因半日间受两次盘问,心中至为不快,食亦无味——饭毕闷坐,该探又至——神色一改,非复饭前之卑逊——甫入门见余,即云“上大衙门去”,余未致答;有顷,余振衣而起,旋急折回,向一学生低声嘱咐数语,转身复行。此时寓所已为武装暴兵包围;该暴兵等见余出,尾余而行——亦若押罪犯然,引动通街行人,站立集视。正走间,该探向余云:“行李要紧否?”余未答。亲友数人随从至衙门口,守兵不许入,仅放余进内。院中方有暴兵一伙,拷打一乡民——其人裸伏木架上,初尚乱叫,不一二分钟即晕去;傍有一状似官长者疾声吩咐:“取水激醒,再拷打。”此时探者趋步至该官长处,有所语,殆以余事相告;旋反身导余至一小室,令静候——度日如年,反复思想,不知严刑之下,冤枉许多好人也。愁闷约两点钟久,探者乃至,云见参谋长,余与之俱行,穿巷入门,至一破院中,不似长官居所,探者命余站住,彼由一土门进去;一时余疑虑不定,盖余自抵西北以来,已习闻地方当道,对非其同调者,先置之死地,然后假造一罪状牌示了事,余他无所畏,惟恐罹此奇冤。正疑虑间,该暗探出,云少候。片刻,又一人出云:“请。”余顿觉头脑清楚。比入门,见一少年约二十岁左右,敛容静色,让余入座——此即参谋长,余窃异其升官之速——旋问余来张掖何事,余告以督视家人售货卖骡,备扶先父母灵柩归里安葬。彼云:“闻尔系行政官,不应经商!”余曰:“丧服中仍为小百姓,至于经商,非但无才,亦无其事。”彼又云:“尔之护照,期限已满,何不缴销?”余曰:“阻于兵乱,致不能如期缴销,实系无奈。”彼接云:“既不能缴销,亦不应行用。”余曰:“并未行用,不过为贵署探者证明余乃有出处之人。”彼曰:“护旗之护照安在?”余曰:“护旗无护照。”彼曰:“既无护照,则护旗必假造。”余正色曰:“可电省政府询问。”彼伪曰:“已去电,现专候复。”继云:“闻前任张掖军事当道裴姓,于尔数月前过此时,曾设宴款尔,有其事否?”余曰:“然;过皋兰时,有友人介绍见彼。”该少年又云:“闻尔在酒泉,军事当道周姓亦与尔有往还。”余曰:“亦因友人介绍,曾见过一二次。”彼静思少顷,继曰:“闻尔常与南京政府通信,有其事否?”余曰:“曾用私人名义,向赈灾机关报告甘肃灾况;这次再来,道中所见灾民困苦,尤觉伤心,亟欲发电至赈灾委员会,未卜阁下许予通行否?”彼答曰:“此间情形,该会早知,无须多此一举。”旋又问云:“闻尔常与裴姓通信,确否?”余曰:“余遭先父之丧,彼曾来函劝慰;后来彼遭大丧,余亦去信安慰。礼尚往来,本应如此。至彼所在,余早不知,望不致因此而得罪。”少顷,彼又云:“观尔发言出语,似久于教育界中。”余曰:“诚然;余曾在东方作过近十年大学教授,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始由友人强入政界,然而颇觉不宜,现因丧,已辞去。”彼又问及某人及其学校情形,余随口答出,彼始称余曰“先生”,且谓:“既有如此经历,改日还请过来,教导我们。”余曰:“岂敢,但求恕我无罪。”彼又问余永昌兵变情形,余答不知;彼起立云:“先生请先回,惟须于明早十时前,觅三家妥保前来相见。”余诺之。暗思事有转机,遂向其索还护照、护旗,彼云“容俟明日”;余又云:“可否明日放余回酒泉,以免钧署多心?”彼云:“且住数日。”余知尚有麻烦,乃兴辞出。

余出军署后,天色已晚,诸亲友仍在大门外守候;见余安全得出,当然欣喜。该长官原有派人带余至寓所之令,奉命者鉴于城门关闭,街中戒严,料余跳免无术,始任余自去。归途中,与亲友谈议觅铺保问题。街上无他行人,数次被戒严兵警盘诘,第无意外为难。抵寓时,店院中早有武装警察及状似便衣侦探者数人,又有一警察横卧屋中榻上,吸食鸦片。友人以目示余,余会意——知在监视中,未多发言。小儿见余归,泣而相迎,余乃携其手至房中休憩;旋低声嘱儿,倘余有不测,须牢记三件事在心:一、须将余之著作加意收存,将来携至东方,交付某友;二、长大须为余报仇;三、将来儿或学医、或学工,服务社会,自食其力。语至此,学生捧晚餐入,余略啖数口,即解衣睡去。

初,余因感于甘肃人民之惨黯生活,曾作一论文,描写其情况,此文向在手箱内皮包中存藏,拟俟东旋后发表;来张掖时,倥偬间携带手箱,并未将文取出他放;当探者强余去军署时,余知有变,即忆及此,但有来者在,一时无机会嘱托处置方法,惟临走时低语学生,令其将箱移至傍屋。归来后,忽念倘不毁此文,万一明日军署派人检查行李,被其发觉,必不以此文系从傍观之立场评论相谅,反认余有意指责,必成冤案。第毁文事不可托学生,诚恐拷打之下,胡乱供出;迨次晨醒后,方乘便将其焚毁。事毕回房,觉头昏,服阿氏伯林数粒,盥洗整衣。早膳后,偕亲友、铺保三人,再去军署,时九点许。该长官昨晚原未令余今晨同往,余因素信“遇豺狼猛兽,切忌逃避”之成语,故决意再往,借觇究竟。余等候于军署门首约二点钟久,不见传事者返报——鹄立过久,又倦又急;约十二点钟,传事者始出,云:参谋长在公馆,可转赴彼处。既抵参谋长公馆,复经一次手续,传事者又耽延许久,方返告,谓长官去军衙——时两点钟;余等以方由彼处来告之,传事者辞穷,乃低声云:“恐因昨夜打牌过晚,尚未起身;且先回去。”余等审度商议后,遂再至军署,将保单交传事人而归。

归寓后,见警察密探方同小儿、学生等有所问答。傍晚,前来监视者更多——余遂认定欲恢复自由,必须由军署取回护照、护旗。晚间以此意告知亲友张姓,翌晨友来语余,谓有省当道戚族赵姓,同军署有往来,彼恳其前去代为索还,已得军署允许。候至次日午后,仍未见送护照、护旗者来,而警察密探,监视如故。余乃请张君转求赵姓,再去代索。傍晚,张君来,欣然相告护照、护旗已交出,亲友闻之始放心,旋警察密探亦撤去。一友向余云:“君此行,幸逢雷旅长他适——彼素以残忍著名,已不知冤屈多少人也。”又云:“幸赵姓肯为说项;此人亦系武夫出身,极其横暴任性,闻一次在武威,或赠以剑,并极口赞其利,赵坚不肯信,曰:‘让余一试。’乃急步至街上,俄而携一人头归,曰‘尚可’——其凶黠可以想见。”少顿,复就余低声云:“此次君得脱灾,彼实有大力,不宜忘。”是夜,戚友均劝余明朝及早出城,转辕西上。

八日晨,余等整装完备——亲友拟送出城外,余止之——令车马伙伴先行,自偕一友,微服步行于后。城门守兵略事诘问,即令出城。至关外隙地,见车马等候,余乃辞友跨马西向。余马善走,一鞭行二十里,至一古城废址——余曾过此数次,据传说系黑水国旧京。正缓行间,见路傍有破缶片屑,突动余好奇心,即驱马四向探查;见无数长方形砖窟外露,显系被人发掘(后闻为某司令特派士兵至此采取古物)。余详细研究其用途,始终未得要领:将以为墓道欤?则失之过长,又无置棺所;将以为避暑夏炎威之用意欤?则面积过于窄小;谓为水窟,比较相近,但不能形式如此划一——除非古代任市政者,已具最科学化之头脑耳。又古代即有此黑水国,亦必夷狄之邦。正如此反复考虑间,忽得一砖,上有字,熟视之,辨系“二千石”等字,笔迹甚古。有此考证物,窃疑其地为汉代古城,经飘沙埋没者;若果有黑水国,此亦非其旧址。余得砖后,喜而置之车中,更策马巡视;计其地之面积,东西南北相距皆有八里之遥,考古学者亟应前往一探,定有无限宝藏,可作历史上证据也。

八日晚宿沙井子;九日遇雨,仅行二十里,宿沙河;十日取道狄威堡西进。狄威堡在东西往来大道之南,路虽远,较坦易。偶思堡名奇异,乃悟及镇番、镇羌、镇戎、平番、狄道等地名,皆有特别取意,专在表示华族拓疆开边之武功;实则所谓番、羌、戎、狄之巢穴,在早期时代,乃我华族入据中原之孔道:人事变迁,确实有趣。由狄威堡西南向,循间道行,至祁连山麓处,有城一所,曰骆驼城。据闻城之大半为虚沙埋没,壁垒尚整齐,内仅余一破庙,由老夫妇二人看守。相传在昔为骆驼城,所谓骆驼国王之京都,华兵围困之,经久不下;一日忽见女墙守者尽撤去,城内鸦雀无闻,围兵异之,以为效孔明故计。初尚疑惧,延至日中,仍未见动静,乃派死士攀壁而上,则固罄然空城一所,牲犬无遗。探踪索迹,发现一隧道,由城中通至山谷僻处,长约四十余里——盖骆驼国王料城不能守,因于夜中,率全部由隧道安全退出也。按骆驼城在祁连山阴,山南即为青海番族养息之所,如有此骆驼国,殆属番族。西北土性特别,常有一区所生之草多刺,马牛羊不食,惟骆驼嗜之;骆驼城附近土性,或者仅产带刺之草,而居民皆以养骆驼为生,邻右华族,遂即以此名其国。又西北系异族侵略之境,乡民每筑城堡自卫;赖土性黏而坚硬,不易倾陷,故又多挖隧道,备城急时逃避;故顷所述骆驼城空城计,确有可能。闻骆驼城东,又有一城,昔年为县治所在,一夜为飘沙埋没。

余此行,有一久于青海生活之客商相偕,是日道中所谈,几完全与青海有关,兹特摘述一二——据云:祁连山之阳,一望碧松成林,风景绝佳,中藏猛兽,有野牛羊、野马、野骆驼、狼、豹等,中惟野牛性最凶,强而有力,角作长钩形。一次,一猎者为其所阨,被牴死,野牛因用力过猛,致钩角深入骨架,不能摔脱,乃顶之去;又,青海之狼,狡猾多诈,结队成群,其捕食黄羊之法甚妙,黄羊善走,非狼所及,狼乃先向四面分布,将羊群围住,然后逐渐紧逼,诱至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