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5:24:25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舰艇俗称军舰,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主要装备。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现代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它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是,人民战争的观念不能丢。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战争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如信息战、网络战等一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众中的技术群体会大有作为的,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列中来。

舰艇与航母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舰艇与航母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丛书,包括《航空母舰基础科技知识》、《世界航空母舰科技知识》、《舰艇基础科技知识》、《战列舰科技知识》、《巡洋舰科技知识》、《驱逐舰科技知识》、《登陆舰科技知识》、《核潜艇科技知识》、《特种舰艇科技知识》、《特种潜艇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舰艇与航母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现代舰艇与航母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鱼雷艇

鱼雷艇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近岸海域协同其他兵力作战,以编队方式对敌人大、中型舰艇实施鱼雷攻击;也可以反潜,布雷,施放烟幕及遣送侦察兵力上陆。诞生

鱼雷艇诞生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时的水雷艇。当时还没有鱼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长长的撑杆,撑着水雷向敌舰猛烈撞击,将敌舰炸毁。

1864年,北军的水雷艇就靠这种办法炸沉了南军的“阿尔比马尔”号装甲舰。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

1866年,在奥匈帝国工作的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能够自动航行的水雷。由于它能象鱼一样在水中运动,因而被称为鱼雷。后来制造了专门用来发射鱼雷的舰艇便是鱼雷艇。发展

世界上第一条鱼雷艇是英国于1877年建造的“闪电”号,几乎与英国同时,俄国建造的“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鱼雷艇。

1887年1月13日,“切什梅”号和“锡诺普”号第一次用鱼雷击沉了土耳其海军的“国蒂巴赫”号通信船。

此后,欧洲各国海军都相继制造和装备了鱼雷艇,鱼雷艇的性能也不断得到改善。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都取得了较大战果。如1917年奥地利巡洋舰“维也那”号、俄国巡洋舰“阿柳格”号都是分别被意、英鱼雷艇击沉的。在1918年6月10日,2艘意大利鱼雷艇用2发鱼雷就击沉了奥匈帝国的万吨级战列舰“森特·伊斯特万”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等国的鱼雷艇参加了约800次战斗,击沉敌方舰船约400艘;苏联海军用鱼雷艇对德国舰船攻击385次,发射鱼雷539枚,击沉舰船209艘。

1950年6月29日,朝鲜海军的鱼雷艇击沉美国巡洋舰“芝加哥”号,这是现代海战史上用鱼雷艇击沉的最大军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成批建造双管鱼雷艇,70年代又建成四管鱼雷艇。在多次海战中,取得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永昌”号炮舰,“剑门”号猎潜舰的战果,在保卫海防中起了重要作用。作用

鱼雷艇主要用于在近岸海区与其他兵力协同作战,以编队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鱼雷攻击,也可用于反潜、布雷等。

现代鱼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种船型,满载排水量40~200吨,航速40~50节。续航力400~1000海里,自给力2~5昼夜,在3~5级海情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6级海情下能安全航行。

主动力装置多数采用高速柴油机,少数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机,航速40~50节。装备有鱼雷2~6枚,单管或双管25~57毫米舰炮1~2座,有的还装备有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拖曳或声呐和射击指挥系统。种类

根据排水量和尺度,现代鱼雷艇一般可分为大鱼雷艇和小鱼雷艇。

大鱼雷艇的排水量为60-100吨,有些还在1000吨以上,续航力为600-1000海里。可远离基地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活动。一般装2~4座鱼雷发射装置,个别的设有6座鱼雷发射装置。多数大鱼雷快艇可携水雷、1~2枚深水炸弹、少量烟幕筒,通常还装备高射武器。

小鱼雷艇的排水量为60吨以下,续航能力为300-600海里。艇上一般装2座鱼雷发射装置。1-2门小口径高炮或2-4座大口径高射机枪。小鱼雷艇只能在近岸或风浪较小的海域进行战斗活动。性能

鱼雷艇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但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

在20世纪50和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鱼雷艇部队,鱼雷快艇曾多次参加海战,取得了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永昌号炮舰,剑门号猎潜舰的战果。缺陷

鱼雷艇是近海攻击的利器,但自身也有着明显的缺憾:续航力低、防护力弱,不要说大口径舰炮了,即便被一、二发小口径炮弹直接命中要害部位,也有可能造成致命伤。

所以,海上游击战有与其性能相适应的必然战法,秘密接敌突然发起攻击,遂成为它扬长避短、使恐怖破坏力得以发挥的关键。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探测和作战手段的日益发展,鱼雷艇隐蔽出击的作战优势日益降低;导弹艇出现后,鱼雷艇的作用有所下降。但鱼雷艇具有打击威力大、建造容易、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加之鱼雷性能不断提高,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鱼雷艇仍为不少国家作为近海防御的兵力予以保留和发展。

发展趋势:采用隐身技术,使鱼雷艇能隐蔽出击;提高鱼雷艇的航海性能;改善鱼雷性能;采用小型化和自动化电子设备,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射击精度;采用轻型舰空导弹或导弹与舰炮结合的武器系统,以提高对空防御能力。各国鱼雷艇中国湖川级鱼雷艇

湖川级(6625/026/R704)鱼雷快艇,1963年服役,先后进行了多次改型,有6625、026、R704等型号,现已部分退役。

025型为铝质艇由沪东造船厂制造;026型为钢质艇由江新造船厂制造。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水翼鱼雷快艇。中国海军轻型舰队主力。曾出口阿尔巴尼亚12艘、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

该艇长21.8米,宽5米,吃水1米,排水量45吨。主发动机为3台柴油机,功率2646千瓦,航速55节,续航力为500海里。艇上装备有2具鱼雷发射装置和4挺14.5毫米舰用机关枪。另外装有1座对海搜索雷达。中国P6鱼雷艇“p-6”级鱼雷艇为65吨木质结构的无断级滑行艇,系苏联战后发展的标准型快艇,它集中反映了苏联快艇的研制经验,也是一种载多种武器的快艇。

艇体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EICO80英尺型艇非常相似,只是“p-6”级艇约加长1.5米。

该级艇长24.9米,宽6.0米,吃水1.8米;标准排水量57吨,满载排水量66吨;最大航速45节,续航力450海里/30节;艇员20人。

动力装置:4台M50型柴油机驱动4个螺旋桨;主机总功率4800马力。

武器主要有2具533毫米鱼雷管,其安装角稍向舷外张。自卫武器有2座50年代初研制的双联装25毫米防空炮,首炮布置在中线面偏左,以便艇长在艇首方向有良好视界。两舷载8枚深水炸弹。

在驾驶台后面耸立一个栅桅,可向尾部放倒。初期建造的艇,桅上装有“皮头”对海搜索雷达筒形天线罩,到60年代改装“罐头”对海搜索雷达(鼓形天线罩)。

苏联约建造600艘“p-6”级艇。

1956~1961年先后将许多“p-6”级艇改装为MO-VI级猎潜艇和“蚊子”级导弹艇。“p-6”级艇在国外的分布相当广泛。古巴、埃及、原民主德国、印度、伊拉克、波兰、越南、阿尔及利亚、几内亚等均获得转让。苏联海军已没有此级艇服现役。英国一号鱼雷艇

一号鱼雷艇,又称“闪电”号鱼雷艇,是英国在1877年制造的专门发射鱼雷的小艇,即鱼雷艇。英国海军将其命名为海军的“1号鱼雷艇”。

1869年,英国工程师怀特海德发明了水中兵器鱼雷,它由压缩空气推进,在水下以6节的速度可航行276米,头部装有8.2公斤炸药。鱼雷的爆炸力大,可以用来攻击水面舰艇。鱼雷艇就此问世。

一号鱼雷艇能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航行,具有19节的航速,而其所装备的鱼雷则能以18节的航速航行584米,用它可以对付当时最大的装甲舰。

鱼雷艇问世后,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此后,奥地利、希腊、德国、意大利、日本及北欧各国的海军纷纷制造和拥有鱼雷艇。

鱼雷与鱼雷艇、驱逐舰和潜艇

鱼雷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1866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制成第一条自航鱼雷,称为“白头鱼雷”。雷体直径356毫米,长3.53米,重136公斤,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航速6节,射程640米。

到19世纪70年代,一种专门使用鱼雷的新型海军舰船开始出现,这就是鱼雷艇。英国于1877年最先研制成“闪电”号鱼雷艇。

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海军首次将鱼雷用于实战,他们先是将鱼雷安装在旧式的小艇上,多次成功地袭击土耳其舰船。特别是1878年1月26日,俄国的“切什梅”和“锡诺普”两艘鱼雷艇成功地将土耳其的军舰“因蒂巴凯赫”号击沉,在西方各国海军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许多人认识到,鱼雷是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因为制造鱼雷和鱼雷艇的成本比起建造装甲舰和巡洋舰来,要低廉得多,但它却可以给予装甲舰或巡洋舰以致命的一击。尤其是海军力量弱小的国家似乎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向最大的海军强国挑战。

的确,在19世纪末,西方各国海军无不重视对鱼雷和鱼雷艇的研制和生产。在较短的时间内,鱼雷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1892年,开始出现由发射舰艇利用导线输电作动力源的拖线鱼雷。紧接着,发明了基于水压原理的鱼雷定深器,从而可以根据鱼雷攻击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在发射之前预先调节其在水中的航行深度。

1897年,奥地利人奥里布又成功地使用陀螺仪来控制鱼雷的定向直航,使鱼雷在航行过程中不致于因水流等因素的作用而偏离航向。这两项发明都有助于提高鱼雷的可控性,提高其命中精度和攻击威力。

在鱼雷艇的建造方面,19世纪80年代后各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艇下水服役。据1891年的统计,英国海军有一等鱼雷艇86艘,二等鱼雷艇61艘,木制鱼雷艇12艘,合计157艘。其中一等鱼雷艇排水量28~137吨,马力为350~1300匹,航速达18~22.5节,每艇安装速射炮l门、机关炮1门、鱼雷发射管3具。此时法国有鱼雷艇194艘,其中最快的航速达23.5节;俄国有鱼雷艇135艘;意大利有130艘;德国有107艘;奥地利有62艘,美国有8艘。

除鱼雷艇外,各国海军还纷纷在铁甲舰和巡洋舰上安装鱼雷发射管,少者1~2具,多者6~7具,鱼雷开始成为海军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面对鱼雷和鱼雷艇给海军主力舰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以英国为首的海军强国开始研制一种以攻击鱼雷艇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军舰。于是,一批排水量为240~1200吨,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航速相当于甚至超过鱼雷艇,既携带有鱼雷又安装有舰炮的鱼雷炮船得以问世。这种鱼雷炮船又称鱼雷快船,是驱逐舰的前身。1893年,英国建成了世界海军史上第一批驱逐舰,当时称之为鱼雷艇驱逐舰。

19世纪末鱼雷技术的发展还促进了潜艇的研制和技术进步。潜艇研制的历史非常久远,1863年法国人建造的“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可以称为第一艘近代潜艇。

到19世纪70年代末后,由于鱼雷技术的发展,许多舰船设计师很自然地将鱼雷与潜艇联系起来,认为这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海军兵器,这就大大刺激了他们研制潜艇的兴趣。移居美国的爱尔兰人霍兰建造了“芬尼亚撞角”号潜艇,使用15匹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并依靠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可在水下发射一枚6英尺长的鱼雷。

1886年英国人也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推动,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大约与此同时,法国人也制造了一艘名叫“吉姆诺特”号的潜艇。

1897年,霍兰为美国海军建造了“霍兰”号潜艇,该艇在水面使用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航速7节,续航力达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

20世纪90年代西蒙·莱克在美国还建造了“亚尔古I”号潜艇,该艇除有双推进系统外,最大的特点是在艇的底部装有轮子,能在海底滚动。

猎雷舰与扫雷舰的区别

目前水雷反制舰艇的作业方式分为“扫雷”与“猎雷”两种,下面主要介绍两者的性质与差异。“扫雷”是最早出现的水雷反制方式,作业时不需要确实探测水域中是否确实有水雷或者是水雷的精确位置,扫雷舰艇仅需航行于需要清扫与确保的水域,并在船身后方拖曳各式除雷用具,包括除雷索或音响/磁性扫雷具等,将遇到的水雷予以摧毁。

其中,除雷索上每隔一定距离便安装一具扫雷刀,如果遇上系留雷的雷索或雷链就能将其切断,使水雷浮至水面上,再由火炮将其摧毁;而音响/磁性扫雷具则是用来对付磁性或声噪感应水雷,除雷具模拟船只通过时产生的磁讯号或声噪,以诱骗水雷上当。

扫雷舰艇在固定海域/航道上进行过扫雷作业后,理论上就能开出一条安全的航道,但也可能是此处原本根本没有水雷,或者水雷的引信没有与扫雷具产生作用,再者也有可能是未达作用条件的定时或定次(计算船只通过次数)水雷。

因此虽然航道经过扫雷次数的作业越多,安全性就越高,但仍不能100%保证此处的水雷已经被消灭殆尽。

世界上第一批扫雷舰艇是俄国在1909年建造的名列浦级,排水量150ton,航速12节,艇上配备小型切割扫雷具、一门75mm火炮以及两挺机枪,以对付系留雷(当时还没有感应水雷)。“猎雷”则是一种较新出现的水雷清除方式,与扫雷的最大区别就是具有侦测水雷的能力,以各种手段发现水雷,标定其精确位置并完成识别,接着以潜水人员或遥控载具在水雷附近放置炸药,逐个将其引爆。

因此,猎雷作业是否成功,与水雷的引爆方式或定时/定次条件无关,只要被猎雷舰侦测到的水雷都可被猎杀;而依靠扫雷作业清理航道就可能被水雷的种类所影响,即便经过多次清扫也不能保证有漏网的定时/定次水雷。

为了发现体积小巧的水雷并完成精确定位,猎雷舰艇都拥有精密的导航定位系统、鉴别度高的侦雷声纳等装备。

此外,猎雷艇的另一大技术特征就是配备精良的遥控猎雷载具,其上装有高精确度的声纳、水下探照灯与电视摄影机等侦测装备,以搜获水雷并完成识别作业,此外还能携带灭雷炸药,将其投放在水雷附近,接着以遥控方式引爆炸药将水雷摧毁。新一代水雷往往使用智能化、定时、定次以及调整灵敏度等技术,这些虽会扫雷作业构成障碍,但并不会影响猎雷作业的成败,只要被找到就等着被摧毁。此外,猎雷舰通常以遥控载具进行远距离除雷,舰艇本身可在距离水雷数百公尺外将其引爆,安全性较高;而传统扫雷舰则需要亲自拖着扫雷载具在雷区航行,无论是误触或在近距离引爆水雷,波及自身的机率都大得多。

由于猎雷舰艇具有种种精确海底地貌侦测与定位设备,因此也能支持搜寻沈物、海底探勘、敷设海底电缆等工作。然而猎雷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能针对每一枚水雷进行个别的处理与爆破,故其除雷作业速度比扫雷慢。

此外,猎雷舰艇作业时只能以极缓慢的速度(通常为7节左右)前进,以便让声纳等侦搜设备发挥最大作用。

再者,以目前的猎雷侦搜科技,也很难有效对付埋藏于海底泥沙底下或经过伪装掩蔽的水雷,而扫雷作业至少有可能符合其引爆条件而将之摧毁。

世界上第一批具有水雷侦测能力的水雷反制舰艇是美国在1950年代建造的进取级扫雷舰,不过舰上仍只有传统扫雷机具,而无法将特定水雷引爆;此后,真正的猎雷舰才在欧洲国家流行起来。

由于扫、猎雷各有特长与不足,现代化水雷反制舰艇往往都结合猎雷与扫雷的特性,例如现代化“扫雷舰艇”均配备最初属于猎雷舰艇的水雷侦搜声纳(但无猎雷遥控载具),而也有不少所谓的“猎雷舰艇”携带扫雷索或磁性/音响除雷具。例如美国复仇者级水雷反制舰根本没有刻意去归类为扫雷或猎雷舰艇,因为此级舰兼具猎雷与扫雷的能力。

中国“舟山”号导弹护卫舰

“舟山”号导弹护卫舰是中国海军054A型(北约称江凯II级)导弹护卫舰首舰,舷号529。

054A型导弹护卫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等级,目前包括前级的054型护卫舰(江凯型)共有4艘船舰服役中。舰身设计与法国拉法叶级护卫舰相仿,然而其火力等方面却要强于拉法叶级,为中国最先进也是世界一流的护卫舰。

2009年11月29日“舟山”号导弹护卫舰在结束了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四个多月的护航任务后,从该海域出发返航。应新加坡海军邀请,2009年12月7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的“舟山”号导弹护卫舰抵达樟宜海军基地,开始对新加坡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在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东海舰队副司令员王志国少将与前来欢迎的新加坡海军樟宜海军基地司令章珠隆上校亲切握手。当日,应新加坡国防部及海军的邀请,中国海军“舟山”号导弹护卫舰抵达新加坡樟宜港。

2009年12月14日,“舟山”号导弹护卫舰驶进维多利亚港。当日,圆满完成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任务的“舟山”号和“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返航途中停靠香港,受到香港特区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舟山”号舰长132米,舰宽15米,吃水5米;标准排水量3900吨,满载排水量4500吨。舰员编制190人;隶属东海舰队;母港为舟山军港。

动力系统:柴电联合推进系统,4台SEMT Pielstick 16 PA6V-280 STC(国产)柴油机,双轴;航速27节,续航力5000海里(以18节的速度巡航)。

武器系统:1门单管76mm舰炮,2座7管Type-73030mm近防系统,4座8单元HHQ-16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四联YJ-8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可选装长缨反潜导弹),2座81式6管250mm反潜火箭发射器,2座324mm三联旋转式鱼雷发射装置,2座18管726-4型多用途火箭发射器;舰载机1架直-9C(或卡-28直升机)。

电子设备:1部MR-750MA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1部Type-346对空/海搜索雷达;舰体主/被动声纳系统;4部MR-90火控雷达(舰空导弹);1部Type-344火控雷达;1部MR-331火控雷达;GDG-775型光电指挥仪;2部Raca lRM-1290导航雷达;HZ-100电子战系统;RWD-8 Jug Pair窃听;Type-922-I电子支援系统;1部Type-651A敌我识别系统;2座Type946(PJ-46)15管干扰火箭发射器;ZKJ-4B/6指挥控制系统等。

中国569玉林号导弹护卫舰

动力系统:054型导弹护卫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是柴油机单一推进,主机为法国制造的18E390VA,14000马力(17.6千瓦),两台辅机使用的是国产型号,动力为8840马力(6.5千瓦)。

以15节航行,续航距离为5000海里,采用可变距5叶片推进螺旋桨。以054舰3500吨左右的排水量来看,配备以上两种动力系统后估计最大航行速度能超过30节。

武器系统:在武器配备上,该舰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向前迈进。舰首和其他国家新一代水面舰艇一样,安装了2座FQF-2500型反潜/反鱼雷深弹发射装置。

后部有一门法国克勒索。卢瓦尔公司研制的单管100毫米紧凑型舰炮。

054舰的防空力量仍以海红-7防空导弹为主,但导弹使用的型号应该是最新型的FM-90N。

导弹全长3米,弹径156毫米,翼展0.55米,发射重量84.5千克,最大速度2.3马赫,射高15—5500米,最大射程10到12千米,最小射程500米,杀伤概率约为70%。

近程防御上,054装备有4座俄制AK-630近程防御炮,该炮最大射速5000发/分,反应速度小于5秒。

中国053K“江东”级护卫舰

20世纪60年代中期,人民海军已经装备了01型和65型两型火炮护卫舰,初步具备了近海活动能力,在火炮舰艇方面和周边国家水平看齐。但是,此时世界海军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舰艇导弹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和小型导弹舰艇的建造。海军也准备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推进中型水面舰艇,即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导弹化。

1965年下半年,海军提出要研制一型导弹护卫舰。1966年。随着海军提出的需求,船舶工业部门开始进入相关的前期设计工作,经过与海军方面伪协调后,1967年1月,设计方上报了《053小型火炮导禅舰战术技术任务书》。当年便获得了批准,但由于“文革”的影响。

至1970年首舰才开始正式下料施工,该舰的建造也采用当时流行的“三结合”方式,不过在设计和建造方的努力下,该型舰首舰得以在次年10月下水,舷号222(后改为531,“鹰潭”号),实舰与当初的设计基本相同,只是原设计动力部分采用2台柴油机加1台燃气轮机、3轴推进的方案,实舰则取消了其中的燃气轮机设置,采用双轴推进。

首舰舰体下水后,相关的舰载装备防空导禅等却远未完成,舰体若长期搁置船厂,则必定会落得报废的结果,为了让舰艇能够先形成部分战计力,避免浪费,研制工作只得分为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要求主机和主炮的基本性能到位,双37炮暂由老型号代替.尚未完成的电子设备暂且缺装,舰艇先交付部队作为一型火炮护卫舰使用;

二期工程刚要完成所有设计中应该上舰的装备。这本来不应是现代军工部门规范的作法,但在当时我国薄弱的工业基础下,这种特殊情况成为了普遍存在的情况。

1975年3月,053K型舰首舰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交付海军,但双100毫米舰炮和舰空导弹系统的定型却迟迟不能完成,使这型护卫舰在其服役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是一型火炮护卫舰。

最终,该舰的37炮系统、100炮系统和“红旗-61”导弹系统,分别于1982年12月、1983年12月和1986年12月定型,此时,距离一期工程结束已经过了10年了。还好,该型舰的定型时间早于1988年的“3.14”海战,否则,中国海军能用火炮来防空了。

053K型舰共建造了两艘,2号舰舷号532,1971年10月开工,1977年7月完成一期工程交船,后来由于舰载武器不配套,且舰体和管路锈蚀严重,部分舰载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于1986年6月提前退役,531舰则于90年代退役。“鹰潭”号采用平甲板船型,长103.2米,宽10.2米,吃水3.1米,标准排水量1674吨,满载排水量1924吨,人员编制为190人。与同时代西方国家建造的具有防空能力的护卫舰相比,“鹰潭”号的主尺度与吨位算是较小的。

在动力装置方面,“鹰潭”号采用柴油机作为主动力,安装有2台国产机型,持续功率14400马力。舰尾布置的双桨和双舵,使该舰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操纵性。“鹰潭”号的设计最大航速为26节,实际最大航速可达到30节以上,证明该舰的舰型设计优良,主机与舰体匹配很成功。该舰的续航力为4000海里/15节,1800海里/25节,“鹰潭”号具有纵、横向接受补给的能力,可使该舰具有更大的续航能力。

在武器装备方面,“鹰潭”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座双联装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1部位于舰桥前01甲板上,1部位于靠近舰尾的01甲板上,舰载对空导弹为HQ-61型,导弹长3.99米,弹径0.286米,最大翼展1.166米,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有效射程10千米。有效射高50~8000米,战斗部重40千克,导弹采用指令制导,半主动雷达寻的。

由于“鹰潭”号是作为防空型护卫舰设计的,加之舰体尺度较小,无法同时装备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对舰作战由2座双联装100毫米主炮承担。2座主炮分别位于舰首和舰尾的上甲板上,射速为18发/分,射程22千米,炮弹重15.9千克。

此外,位于舰体中部上甲板两舷侧的4座双联装37毫米炮也可进行对舰攻击,而其主要任务是对空作战,射速180发/分,攻击空中飞机时射程8.5千米,炮弹重1.42千克。“鹰潭”号作为中国第一艘防空型护卫舰,与同期服役的国外具有防空能力的护卫舰相比,存在差距。下面将“鹰潭”号与美国“佩里”级。俄罗斯“克里瓦克”级、“格里莎”级、英国21型、22型。西班牙F70型护卫舰进行一些比较,这些舰都是20世纪70年代服役的具有防空能力的护卫舰。

从吨位上看,“鹰潭”号偏小,仅大于俄罗斯的“格里莎”级(满载排水量1200吨)。而“佩里”级多数舰的满载徘水量为4100吨,“克里瓦克”级满载排水量为3600吨,21型和22型的满载排水量分别为3600吨和4400吨,F70型满载排水量力4177吨。

从HQ-61舰对空导弹性能上看,“鹰潭”号的防空能力在当时还算比较强的。英国21型舰上装备的“海猫”舰对空导弹射程只有5千米,22型上装备的“海狼”舰空导弹射程也是5千米,不及HQ-61的10千米射程。而俄罗斯的两级护卫舰装备的SA-N-4型舰空导弹,射程为15千米;“佩里”级和F70型护卫舰上装备的“标准”导弹射程达到46千米,初步具备区域防空能力。

从舰载其它武器装备方面看,“鹰潭”号受吨位和技术上的限制,不及以上各级舰。“佩里”级作为多用途护卫舰,除装有舰空导弹外,还有“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反潜鱼雷发射装置,舰上还可载2架直升机。“克里瓦克”I级除舰空导弹外,还装备有SS-N-25反舰导弹发射装置,SS-N-14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反潜深弹发射装置,还可携带20枚水雷。“格里莎”I级虽然吨位小于“鹰潭”号,但舰上也载有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装置、反潜深弹发射装置、深水炸弹投放装置和水雷,21型和22型第一批护卫舰都装备有4座“飞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并可搭载直升机。

西班牙的F70型护卫舰装备的武器更多,除舰空导弹外,还有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2型鱼雷发射装置,并载有1架直升机。

当然,以上列举的几个海军强国70年代服役的护卫舰,是以多用途使用要求设计的,除对空作战外,兼具对舰、反潜作战能力。而“鹰潭”号作为专用防空型护卫舰,舰载武器是无法与这些舰相比的。

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20世纪70年代,法国、日本还没有防空型护卫舰在役。应当说,我们的起步还是不算晚的,只是配套的防空导弹拖了后脚,如果531能早十年定型,应当是一型不错、适用的专用防空舰。

20世纪70年代末,海军还曾经在053K的基础上,提出过一型防空、反规通用型护卫舰方案,起初称为053C,后改为053K1,最后称为053I,准备同时装备“红旗-61”防空导弹和“鹰击-8”反舰导弹,主机亦使用18E390VA柴油机。

该舰后来已经完成了基本的设计工作,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但由于海军军费不足,无力承担该舰造价,使该工程于1985年下马。至到十年后江卫的出现,海军的梦才圆起来。“鹰潭”号,江东级(053K型)舰空导弹护卫舰,原属东海舰队。1971年在上海沪东造船厂下水,1977年服役,其对空、舰炮和反潜三大武器系统实现了自动化。

1988年3月14日,参与南沙赤瓜礁海战,与其它舰只协同击沉越南舰艇一艘,重创两艘。

目前该舰已退役,停泊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该级舰长103米,舷宽10.8米,吃水3.1米;标准排水量1674吨,满载排水量1924吨。

主机:柴油机二部(14000匹马力),最高航速26节,续航力4000里/15节;人员编制200名。

武装配备:100毫米双联装舰炮二座(射程22000米),37毫米双联装高炮二座(射程8500米),双联装红旗六一型(HQ-61B)防空导弹发射器二座(射程10000米),六二式五联装反潜火箭二座(射程1200米),深水炸弹施放轨。

苏联“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

总述

在苏联护卫舰的建造史上,“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可以说是一级重要的战舰,是苏联轻型战舰的分水岭。在它之前,苏联护卫舰的排水量仅在1000~2000吨之间,装备少,航行及作战能力差。而“克里瓦克”级护卫舰的排水量达到3000吨以上,装备了大量的电子、武器设备,出现了3种型号。“克里瓦克”级可算是苏联第一级现代化护卫舰,它为苏联今后研制新型护卫舰,即“不惧”级打下了基础。“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大体可以分为3个型号,Ⅰ型建于1969~1981年,共建造20艘;Ⅱ型建于1976~1981年,共有11艘;Ⅲ型建于1984~1993年,共9艘。建造背景

俄罗斯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克里瓦克”I级舰于1969~1981年间在加里宁格勒、列宁格勒和刻赤建造。“克里瓦克”Ⅱ级舰于1976~1981年间在加里宁格勒建造。“克里瓦克”III级舰于1984~1990年间在刻赤建造。型号名称开始为大型反潜舰,1977~1978年改为护卫舰。

有8艘“克里瓦克”Ⅲ级舰属于乌克兰。3艘“克里瓦克”I级舰已经进行了改装,用SS-N-25四联装发射装置取代了舰桥前部的反潜深弹发射装置。

其他舰还没有一艘被报道装上了这种导弹以及相应的火控雷达。在有些舰上用“顶板”雷达取代了“头网”雷达,而且还装上了更现代化的变深声呐。可装SS-N-25导弹发射装置的舰艇是“莱格克”、“莱图切”和“热情”号。该计划已经终止。“克里瓦克”Ⅱ级舰上舰炮的位置比其他“克里瓦克”级舰上的舰炮更高而且更往后。“克里瓦克”Ⅲ级舰是为前克格勃建造的,但现在归海军指挥。它拆掉了SS-N-14导弹发射装置和1座SA-N-4导弹发射装置,装上了机库和飞行甲板。“克里瓦克”I和“克里瓦克”Ⅱ级舰目前正在拆解,但有两艘1995年已报道退役的舰,在1996年又重新启用。

北海舰队有:“奋激”、“炎热”、“莱格克”和“淘气”号。黑海舰队有:“拉德内”和“求知”号。

波罗的海舰队有:“友谊”和“高傲”号。太平洋舰队有:“理智”、“莱图切”、“警戒”和所有的“克里瓦克”Ⅲ级舰。具体分类

俄罗斯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共有三种型号: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Ⅰ型21艘、Ⅱ型ll艘、Ⅲ型7艘,共计39艘:Ⅰ型和Ⅱ型是专为远洋反潜作战而研制的,而Ⅲ型则为边防部队沿海巡逻所用。“克里瓦克”级舰采用宽体结构,提高了整个平台的稳定性,便于使用武器,携带燃料及弹药均有明显增加。它与传统驱护舰的长宽比差别较大,达8.82:1,所载弹药量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导弹装载量达44枚,续航力为4600海里/节)。

该级舰采用了全燃动力装置,舰上共装有4台燃气轮机,2台为巡航机组,2台为加速机组。“克里瓦克”Ⅰ型护卫舰长123.4米,宽14.7米,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3100吨,满载排水量3800吨;动力装置采用4台燃气轮机,总功率6.9万马力,最大航速32节。

舰上的武器装备有:2座四联装SA-N-4舰空导弹、l座四联装SS-N-14反潜导弹、2门双管76毫米火炮、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2管RBU-6000型火箭深弹。

该型舰雷达、声纳设备众多,性能比较先进;尤为突出的是该舰电子战设备性能相当突出:4台16管或10台10管干扰火箭、Ⅰ部拖曳鱼雷诱饵、2部“罩钟”电子战系统和2部“坐钟”电子战系统。

Ⅱ型与Ⅰ型相比,舰的长度和宽度没有变化,且航速、续航力及动力装置也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将2座76毫米火炮改为100毫米火炮,并配上了先进的指控系统,可全自动操纵。

Ⅲ型与前两型在舰体、排水量、动力系统、航速、续航力等方面大致相仿,但在武器装备上差别较大。Ⅲ型舰拆除了l座四联装SS-N-14反潜导弹发射架、SA-N-4舰空导弹发射架和l座100毫米火炮,加装了l架卡-25舰载反潜直升机、2座6管30毫米火炮及火控雷达等。总体布置

俄罗斯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导弹:2座四联装“明星”SS-N-25(KH35“天王星”)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现代化改装后的“克里瓦克”Ⅰ级舰装有这种导弹。该级其他舰可使用该种导弹,但未装。

2座双联装SA-N-4“壁虎”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克里瓦克”Ⅲ级上1座),半主动雷达寻的,射程15km,飞行速度2.5Ma,战斗部重50kg,射高9.1~3048m,40枚导弹(“克里瓦克”Ⅲ装有20枚)。

1座四联装彩虹设计局(RADUGA)SS-N-14“石英”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克里瓦克”Ⅲ上没有),指令制导,射程55km,飞行速度0.95Ma,战斗部为5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或E53-72型鱼雷。若换装舰对舰导弹,其射程为35km,战斗部重500kg。舰炮:2座双联装76mm/60舰炮(“克里瓦克”Ⅰ),仰角80o,射速90发/min,射程15km,弹重6.8kg。

2座100mm/59舰炮(“克里瓦克”Ⅱ)(“克里瓦克”Ⅲ只有1座),仰角85o,射速60发/min,射程15km,弹重16kg。

2座6管30mm/65舰炮(“克里瓦克”Ⅲ),射速3000发/min,射程2km。鱼雷: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反潜深弹:2座RBU6000型12管回转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改进型“克里瓦克”Ⅰ级上没有),射程6000m,弹重31kg。

水雷:能装20枚。对抗措施:4座PK16或10座PK10型箔条诱饵发射装置。拖曳式鱼雷诱饵。2部“罩钟”、2部“座钟”电子战设备。“半杯”激光警戒设备(有些舰上有)。

雷达:对空搜索——“头网”C三坐标雷达,E波段,探测距离128km,或“顶板”雷达(改进型“克里瓦克”I级和“克里瓦克”Ⅲ舰)。

对海搜索:“顿河”或“棕榈叶”或“顿河”2或“旋转槽”雷达,I波段。“球果皮”雷达,I波段(“克里瓦克”Ⅲ)。

火控:2部“眼窝”雷达(“克里瓦克”Ⅲ上没有),F波段(用于SS-N-14)。2部“气枪群”雷达(“克里瓦克”Ⅲ上只有1部),F/H/I波段(用于SA-N-4)。“枭声”雷达(“克里瓦克Ⅰ”),G波段。“鸢声”雷达(“克里瓦克”Ⅱ和“克里瓦克”Ⅲ),H/I/K波段。“低音帐篷”雷达(“克里瓦克”Ⅲ),H/I波段。“剃刀板”雷达(用于SS-N-25)。

敌我识别:“高杆”B。“盐罐”(“克里瓦克”Ⅲ)。声呐:“公牛鼻”舰壳声呐,主动搜索和攻击,中频。“牝马尾”或“遮掩”(某些改装后的“克里瓦克”Ⅰ级舰)变深声呐,主动搜索,中频。直升机:1架卡-25“激素”或卡-27“蜗牛”直升机(“克里瓦克”Ⅲ)。

俄罗斯海军克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全长123.5米,型宽14.3米,标准排水量3100吨,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3600吨,编制180人,编制军官18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