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史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6:48:56

点击下载

作者:马新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拉萨史话

拉萨史话试读:

总序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2011年4月

出版说明

自古至今,始终坚持不懈地从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有益营养,从而培植广阔的历史视野,并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独有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亦因此而以悠久的“重史”传统著称于世。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系统完备的“二十四史”即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知识普及工作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主持编写的《中国历史小丛书》,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组织编写的《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成为“大家小书”的典范,而后两套历史知识普及丛书正是《中国史话》之缘起。

2010年年初,为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对《中华文明史话》和《百年中国史话》两套丛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重新设计框架,以“中国史话”为丛书名出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亲任《中国史话》一期编委会主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任编委会副主任。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诸多学术名家的积极参与,《中国史话》一期200种图书得以顺利出版,并广受好评。《中国史话》丛书的诞生,为历史知识普及传播途径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一种卓具新意的形式。这种形式具有以通俗表述、适中篇幅和专题形式展现可靠历史知识的特征。通俗、可靠、适中、专题,是史话作品缺一不可的要素,也是区别于其他所有研究专著、稗官野史、小说演义类历史读物的独有特征。

囿于当时条件,《中国史话》一期的出版形式不尽如人意,其内容更有可以拓展的广阔空间,为此2013年4月我们启动了《中国史话》二期出版工作。《中国史话》二期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系列,拟对中国各区域、各行业、各民族等的发展历史予以全方位介绍。我们并将在适当时机,启动《世界史话》的出版工作。史话总规模将达数千种。

我们愿携手海内外专家学者,将《中国史话》《世界史话》打造成以现代意识展现全部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万有文库”;并将承载如此丰厚内容的史话体写作与出版努力锻造成新时期独具特色的出版形态。

希望史话丛书能在形塑民族历史记忆、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培育现代国民方面有所贡献,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史话编辑部2014年6月序《拉萨史话》是大型系列文化丛书《中国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编撰《拉萨史话》,旨在为各级党政领导施政和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本通俗普及读物,同时还为更多的国内外人士充分了解拉萨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及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拉萨史话》的编撰,时间紧、任务重、意义重大。在全体编撰人员字斟句酌、核实论证、反复修改、辛勤笔耕下,《拉萨史话》编撰工作圆满完成,今天得以正式出版。我作为该书的编委会主任,感到十分欣慰。

拉萨素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众多、民风淳朴、风俗独特而闻名于世。拉萨是藏传佛教的“圣城”,在藏传佛教金字塔式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藏传佛教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中心城市;拉萨是历史文化的“名城”,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展示西藏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拉萨是藏区稳定的“要城”,十四世达赖集团始终将拉萨作为渗透破坏的首选目标,拉萨的稳定关系藏区的稳定,拉萨稳则藏区稳;拉萨是青藏高原的“净城”,拉萨拥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清的水、最清新的空气,是当今世界上最清净、最圣洁的城市;拉萨是改革开放的“新城”,1951年拉萨的和平解放赋予了拉萨新的生命,1978年改革开放为拉萨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中央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促进了拉萨经济的腾飞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江苏两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拉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藏方略指导下,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北京、江苏两省市的对口支援下,拉萨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指示要求,按照区党委对拉萨提出的“充分发挥首府城市的首位度作用”总要求,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条底线,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治稳市“五大战略”,奋力推进拉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前,拉萨呈现出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拉萨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民生典范城市”“中国环保典范城市”“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连续7年被评为百姓幸福感最强的城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拉萨蝉联全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榜第一名,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城市环境、文化体育、社保就业、GDP杠杆指数6项指标高居榜首,其中公共安全连续三年第一,公共交通、城市环境、社保就业、GDP杠杆指数4项指标连续两年第一,基础教育连续三年进入前3名。《拉萨史话》主要从市情概览、历史沿革、史海钩沉、民俗文化、名胜古刹、史迹概说和当代新貌六大部分概述拉萨古今发展的历史轨迹,全面记载了拉萨的新事物、新面貌、新成就和新经验,是最权威的拉萨地情文献。该书结构体例完备,记述科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突出。本书的出版具有鉴往知来、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重要价值,一定会对拉萨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拉萨产生重大影响,对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全市各方力量的热情支持。值此书付梓之际,谨向指导、关心、参与《拉萨史话》编撰的各界人士致以深切的谢意!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2014年8月一市情概览

在雄奇辽阔的青藏高原上,坐落着美丽的古城——拉萨。前有以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主峰的喜马拉雅山脉,后有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山川形胜、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牛羊肥壮,拉萨河水奔腾不息,哺育着一方百姓。大昭寺前桑烟氤氲,守护万物生灵;布达拉宫巍峨耸立,见证雪域大地的变迁;八廓街繁华喧闹,续写千年历史的沧桑。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偏东南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东与林芝地区交界,南与山南地区相连,西与日喀则地区接壤,北与那曲地区毗邻,面积29518平方千米,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24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重要的世界旅游胜地之一。城区海拔3650米,全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享有世界“日光城”美誉。拉萨市全景1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形由高山深谷相间而成,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念青唐古拉山脉屹立于拉萨西北,绵延140余千米,主峰海拔7168米,为海拔最高点。西北部当雄-羊八井谷地海拔4300~4500米,东南部拉萨河下游谷地海拔3600~3900米。雅鲁藏布江出境处河滩海拔3576米,为海拔最低点,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之间海拔落差达3592米。根据地貌形态和组合特点,拉萨地区大致可分为4种地貌区域:一是北部冰蚀极高山、高山地貌区;二是当雄-羊八井盆地地貌区;三是纳木错高寒中、低山湖盆地地貌区;四是南部融冻侵蚀高、中山河谷地貌区。

念青唐古拉山脉 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境内,主峰海拔7168米,为海拔最高点,位于东经90.6°,北纬30.4°。“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在第3纪末和第4纪,受东西向的怒江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控制挤压,断续而强烈地上升,形成海拔平均6000米以上的高大山系。念青唐古拉山脉在拉萨地区境内绵延140余千米,西起尼木县境西北的谭门千峰(海拔6373米),东至当雄县境东与那曲县交界的格斗峰(海拔6121米),形成北部冰蚀极高山、高山地貌区。念青唐古拉山脉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

纳木错湖 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格里”“腾”蒙古语意为“天”,腾格里海、腾格里湖即取湖水湛蓝明净如蓝天之意。海拔4718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湖形狭长,东西长70千米,南北宽30千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中海拔最高的湖,也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南依雄伟壮丽、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偎平缓连绵的藏北高原,湖水多为念青唐古拉山冰雪融化后的纯净之水。湖区降水很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湛蓝明净,雪峰倒映,尽显明丽庄严。湖滨绿草茵茵,水草丰美,闲游湖畔,让人如临仙境,流连忘返。在距今200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的凹陷下落,成为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湖就是在地壳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纳木错湖

拉萨河 原名“吉曲藏布”,意思是舒适之江;现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条较大的支流,也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县彭措拉孔马沟,在林周县的旁多峡谷与桑丹岗桑雪山上流下来的热振河汇合;在墨竹工卡县的宗雪城堡前面,与拉里神山上流下来的雪绒河汇合;在墨竹工卡县的嘎则古庙前面,与工布巴拉雪山上流下的墨竹河汇合。拉萨河流经那曲、当雄、林周、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至曲水县朗钦日苏象鼻湾与雅鲁藏布江合流,形成了雄伟壮观的江河相汇的高原奇观。拉萨河全长495千米,流域面积为3176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由源头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

拉萨河水资源为105亿立方米,浇灌着河谷26万亩良田沃土,粮食年产量超过9万吨,农区人均占有粮883千克,与年楚河谷、雅鲁藏布江山南地区干流谷地并称“西藏三大粮仓”。拉萨河谷包括的4个县区(达孜、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和曲水)总面积有6280平方千米,人口有49.2万人,人口密度为78.34人/平方千米,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盛产青稞、小麦、荞麦、玉米、蚕豆、豌豆、油菜、土豆、萝卜、圆白菜、白菜、菠菜、四季豆、莴笋、番茄、黄瓜、南瓜、西瓜、大蒜、辣椒等农作物,适宜养殖牦牛、黄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驴、骡、猪等家畜。拉萨河气候特点

拉萨市地处高原腹地,西部和北部有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阻挡,远离海洋,受南、北气候的影响较小,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明显,雨季降水集中,多夜雨;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干季多大风。

拉萨地区分为七个气候区。整个纳木错湖盆地是寒冷半干旱区,是拉萨最寒冷的地区;当雄盆地的东部(西界在当雄与羊八井之间,南北均以山脊为界)属于寒冷半湿润区;林周县北部为冷凉半湿润区;林周县南部和尼木县北部则为湿凉半干旱区;墨竹工卡县属于湿凉半湿润区;达孜、堆龙德庆、曲水、城关三县一区和尼木县南部则为温和半干旱区。

拉萨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除北部外,冬季平均气温均高于-5℃,夏季都低于16℃,春温略高于秋季;全市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2℃~15.7℃,最冷月平均气温在-9.4℃~1.6℃;降水多发生在夜间,昼晴夜雨是高原的一大特征。降水最多的7、8月份每月平均日照时数达220~23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每天平均日照7~8小时,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资源分布

拉萨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和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据2011年统计,拉萨市有林地面积53.87万公顷,其中包括人工林地、天然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森林覆盖率为17.3%。物种资源共有938种。其中,植物主要有圆柏、桦树、杨树、柳树及苹果树、梨树、桃树、核桃树等,还有虫草、贝母、三七、党参、黄芪、当归、大黄、雪莲、黄绿蜜环菌(草地黄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鹿、豹、熊、狐、藏原羚、盘羊、麝、猞猁、水獭、藏雪鸡、哈曼马鸡、血雉、黑颈鹤、斑头雁、金雕、秃鹫、赤麻鸭、裂腹鱼等。拉萨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周热振国家森林公园、尼木国家森林公园,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4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的西北角,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海拔3645米,总面积为6.2平方千米,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根据我国湿地分类系统,拉鲁湿地应属于芦苇泥炭沼泽。拉鲁湿地中的水分(含地下水)可通过草甸植物在阳光作用下不断蒸腾,从而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特别是冬春季枯水期,当拉萨河、堆龙河水域面积仅为丰水期的1/3,流沙河干枯时,拉鲁湿地对保持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肺”。拉鲁湿地还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拉鲁湿地有生长良好的草地,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吸收7.88万吨二氧化碳,产生5.73万吨氧气。

林周热振国家森林公园于2004年被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位于林周县北部唐古乡境内,海拔4200米,占地面积7463公顷,距县城95千米,距拉萨160千米,是西藏著名的自然旅游风景区。公园里有22万株千年古刺柏,树龄达300~500年。景区有噶当派的第一座寺院——热振寺遗址。该寺原由阿底峡弟子、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1005~1064)于北宋嘉祐元年(1056)创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景区还有“热振圣水”,泉水淙淙,与阡陌纵横的村庄、湿地河谷、翩翩鹤影、高山牧场、古柏森林共同构成美丽独特的高原风光。

尼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拉萨市与日喀则、山南、那曲地区交界处,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总面积6192公顷,涵盖吞巴、普松、尼木、泽南4个景区,森林覆盖率达70.69%。公园包括尼木最大的咸水湖如巴湖、日措湿地、吞巴乡林区。景区内千年核桃树、古柏、原始灌木和万亩人工林相映成趣,日措湿地及如巴湖是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等多种珍稀鸟类的天堂。景区内还保存着丰富的藏民族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极富传奇色彩的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故居遗址、沿袭原生态传统水磨藏香生产工艺的水磨走廊及历史悠久的普松手工雕刻之乡。

拉萨拥有储量较大的矿产资源,是中国“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之一,也是西部最有找矿前景的成矿区(带)。从区域矿产分布来看,拉萨市中西部尼木县至墨竹工卡县一带,有斑岩型、矽卡岩型、海底热水流沉积型铜钼多金属矿产及贵金属矿产;南部有大量的花岗岩、板岩等建材矿产;雅鲁藏布江一带有刚玉、宝玉石、铬铁、金等矿产;西北部有铅、锌等多金属矿及铀钍、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异常区;在当雄县、尼木县一带的断陷盆地中,分布有丰富的泥炭和地热资源。在已探明的矿种中,地热、刚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火山灰储量居全国第三位,自然硫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拉萨地区已初步查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居自治区第一位。矿泉水、地热水在全市资源分布也比较丰富。2人文环境行政区划

1960年1月,拉萨正式建市,辖曲水、尼木、堆龙德庆、当雄、达孜、墨竹工卡、林周、旁多8县和东城、南城、西城、北城4个区。1960年10月增设澎波区。1961~1964年,拉萨的行政区划有较大调整:一是将东、南、西、北四区撤销合并为城关区;二是撤销旁多县、澎波区,并入林周县;三是撤销林芝专区,将林芝、米林、墨脱、工布江达四县划归拉萨市。从1964年7月起,拉萨市共辖11个县1个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拉萨市为自治区首府,同年8月,拉萨市人民政府更名为拉萨市人民委员会,辖上述12个县(区)人民委员会。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林芝地区恢复建制,林芝、米林、墨脱、工布江达四县重新归入林芝地区。目前,拉萨市辖堆龙德庆县、尼木县、曲水县、林周县、达孜县、墨竹工卡县、当雄县和城关区7县1区。人口概况

近十年来,拉萨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加上与内地各地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加速了社会人口流动,使各民族人口均呈现增长趋势,人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口文化层次不断提升。

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为559423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4744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4924人,增长17.90%。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891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932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94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079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884人上升为123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由8595人上升为88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14302人上升为1965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7233人下降为34105人。文化资源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汉、回等各族人民在拉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史学 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口承文学传统,有大量的典籍文献、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以及《格萨尔》说唱艺术。9世纪40年代至13世纪50年代,《玛尼全集》《五部遗教》《格萨尔王传》等相继面世,还有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成藏文,出现了《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等诗集。13世纪中期至17世纪40年代,印度著作《诗镜》被翻译成藏文,同时形成藏文“年阿体”诗歌,使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历史著作《西藏王统记》《青史》《智者喜宴》《新红史》先后问世。17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文学内容进一步丰富,产生了《仓央嘉措情歌》和《候鸟的故事》等情趣浓郁、写作精湛的传世杰作。民主改革后,拉萨文学事业发展进入高峰期,产生了一批精品力作,如《松耳石头饰》《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等,培养了扎西达娃、马原、马丽华等一批优秀作家。

歌舞和戏剧曲艺 拉萨的歌舞形式主要有果谐、堆谐、朗玛谐以及吸收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的歌舞形式。拉萨的传统藏戏历史悠久,有《诺桑王子》《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传》《苏吉尼玛》等八大藏戏名剧。现在,藏戏已从单一的广场戏发展成为运用现代舞台艺术、灯光、音响、乐队伴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美术绘画精品 传统绘画主要有壁画、唐卡、雕塑、玛尼石刻以及藏文书法作品。大昭寺中7世纪的壁画历经修缮,仍清晰可辨,风貌犹存。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时,创造了布达拉宫壁画的辉煌,对后世壁画影响深远。罗布林卡壁画中政教史连环画多达301幅,从藏族族源神话一直到历届达赖喇嘛业绩。拉萨壁画艺术除了运用于宫廷、寺庙、府第、民宅以及驿站的墙壁上,还散见于一些岩石上,如堆龙德庆县聂当大佛壁画。唐卡是藏族特有的绘画形式,历史上形成了勉唐、钦则等几大画派。拉萨的雕塑以玛尼石刻最具特色,拉萨市区药王山南坡石壁上的彩绘浮雕是拉萨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尼木县的“藏香、藏纸与雕刻”合称“尼木三绝”,也颇具盛名。

文化遗产 拉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三大名寺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八廓街。拉萨成功申报了以雪顿节、堆龙觉木隆藏戏为代表的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以拉萨朗玛、吞巴藏香制作技艺、当雄“当吉仁”赛马会等为代表的25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截至2011年年底,有国家级项目19个,自治区级项目42个,拉萨市级项目63个;国家级传承人13人,自治区级传承人23人,拉萨市传承人63人。经济社会

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内地有关省区的无私援助下,拉萨市各族人民坚持借外力、使内力、用合力;抓发展、保稳定、促和谐;护生态、兴文化、惠民生,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2012年,拉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04亿元,比2011年增长1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36亿元,增长4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5元,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82.2元,增长17.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传统农牧业加快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绿色食品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新型建材业为支撑的特色工业体系。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东延西扩南跨、一城两岸三区、一疏散两引导三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得到全面实施。城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公益设施日臻完善,城区面积达到62.88平方千米,六横十五纵的道路框架基本形成。首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布达拉宫广场、柳梧大桥、瑞吉度假酒店等一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西藏会展中心、拉萨河景观工程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城市供暖首期工程于2013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拉萨经济社会得到全面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历史沿革

据考古发现,在四五千年前,今天的拉萨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7世纪,一个边地王朝建立并迁址拉萨河谷一带,随之,一座美丽的城市兴建起来,发展并沿革上千年。拉萨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古城,伴随祖国与西藏地方的历史脉络兴起、发展、衰落与新生,艰辛坎坷,几度变迁,终于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迈向了现代文明。历史逝去,古城兴衰回荡于昔日时空。未来昭示,古城新生屹立于世界之巅。1历史起源史前文明

1984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拉萨市文物普查过程中,在拉萨市北郊5公里的曲贡村北面的山坡下端发现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其加工较粗,但器形规整,种类较多,特别是骨针最为精美,形状与现代金属针基本一致。

曲贡遗址是拉萨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继昌都卡若遗址以后,西藏境内第二个经过严格的科学调查和试掘的新石器遗址。遗址虽已遭严重破坏,试掘的面积很小,未发现房屋,但从发现的窖穴、灰坑和文化层的堆积厚度来看,这里曾经是原始人长期生产和生活的定居点。从遗址中采集出土的双肩石铲和石磨盘说明这里已有农业生产;大量的网坠、骨镞和灰坑中出土的许多兽骨说明那时已有渔猎劳动。遗址证明,拉萨的先民们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学会了经营畜牧业、农业和渔业,开始在此地定居生活,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制石、制陶、制骨等技术。研磨器(新石器时代晚期,拉萨曲贡遗址出土)建立政权

公元5~6世纪,藏族有了新的发展,在雅砻河流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实力强盛的地方势力。拉萨河名“吉曲”,现在拉萨的所在地则被人们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在拉萨河流域的澎波、墨竹工卡、达孜、拉萨、堆龙德庆、曲水一带各部落的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在拉萨河流域墨竹工卡的止贡一带有一支强大的地方势力,其首领名叫达甲沃。另外,在拉萨北部的澎波,也有一支地方势力,其首领名叫赤邦松。由于达甲沃横行霸道,拒纳善言,远离忠诚之士,听信谗言,亲近奸狡之辈沃素,对属民暴虐残苛,不得人心,许多臣民愤怒逃离了达甲沃,投奔了赤邦松。后来赤邦松消灭了达甲沃,吞并其领地。以赤邦松为首的地方势力逐渐雄踞整个拉萨河流域。反对赤邦松的娘、韦、嫩三氏的男性成员,不服赤邦松的统治,暗中结盟,娘、韦、嫩三氏潜入雅隆青瓦达孜宫,同实力强盛的达布聂赛共同盟誓,决定同心协力征服赤邦松。但是“尚未发兵之际,悉补野之赞普达布升遐”,于是征服赤邦松统一西藏的重任落在达布聂赛的儿子朗日松赞的肩上。

朗日松赞(《新唐书》作论赞索)是吐蕃王朝的奠基者。他年富力强、思想敏锐、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且有雄心壮志,比他的父亲达布聂赛要更胜一筹。这时,他又和赤邦松的反叛者娘、韦、嫩、次绷等家族首领一起进一步研究,拟订征服赤邦松的完整计划。当时,参与者都发誓坚决服从朗日松赞的指令,英勇献身、决不背叛。后来,朗日松赞率精兵万余人,群策群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举攻下了赤邦松盘踞的堡塞。赤邦松本人突出重围,逃往西藏北部。朗日松赞调兵遣将,乘胜扩大战果,将山南一带的兵力迅速向北推进到拉萨河流域。原属赤邦松管辖的吉曲(拉萨河)流域的曲水、堆龙德庆、拉萨、达孜、墨竹工卡、澎波等地区被他征服。朗日松赞向战功卓著的君臣赏赐了土地和奴隶,大力扶持了娘氏、韦氏、嫩氏、次绷氏四大家族,从此,奴隶制王朝的雏形形成。而后,他又发动地方势力先后占领苏毗、工布、达布、娘布以及许多小邦。大臣们赞扬他“政比天高,权比山重”。

公元7世纪初,朗日松赞开始打通了唐蕃古道,与唐朝建立了友好来往关系,祖国内地的医学、历算和先进生产技术源源不断地传入吐蕃。

随着吐蕃军事的强盛和领土扩张的发展态势,朗日松赞把吐蕃的军政权力中心从雅隆移至吉曲河畔的墨竹工卡一带,拉萨吉曲流域已成为整个西藏高原的中心。然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越演越烈,帮派体系越来越复杂,朗日松赞被他的大臣用毒药毒死,贵族势力和一些属部纷纷叛离。于是,平息内乱、巩固政权、统一吐蕃、迁址拉萨等许多重任,落在了刚满13岁的王子松赞干布身上。正如《敦煌藏文历史文书》所载:“松赞干布期间,父王臣心怀怨怒,母后臣民叛离。外戚象雄、苏毗、聂氏达布、工布、娘布皆公开叛变,父王朗日松赞被进毒致死。”在此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雄才大略、智慧超人的松赞干布,开始了他创造显赫业绩的政治生涯,与此同时他揭开了古代拉萨历史发展的新篇章。2古城兴建迁址拉萨

唐贞观七年(633),松赞干布带着吐蕃王室贵族和臣僚及众多的兵将战骑,从拉萨河上游甲马米久林迁往拉萨河中游“吉雪沃塘”——拉萨。松赞干布迁址拉萨,主要原因是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平原广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宜于农牧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四面环山,一水中流,形成天然屏障,“万岭回环,宛如城郭”,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另外,这里交通方便,水路陆路畅通无阻,有利于控制周边地区并使其与拉萨进行经济交流。尤其是该地区原是苏毗的主要根据地,包括吐蕃在内的各部首领和名门望族都聚集在此,所以这里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雏形,也是西藏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交通中心。吐蕃政权建立后在拉萨有过四次较大规模的土木建设。

第一次是松赞干布迁址后,组织民众在拉萨兴建宫殿、寺庙、民房,修路和改造河道等。根据《西藏王统记》等史书记载,松赞干布在拉萨河谷平原中心崛起的峰峦“红山”上建造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当时的布达拉宫虽比不上现在的规模,但那华丽高贵的王宫轰动了诸侯各国,他们都派使臣前往拉萨,作词道贺、馈送礼物、致书通好。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联姻后,在布达拉山上修建了规模更大的主体建筑和城墙。《柱间史》和《智者喜宴》等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在红山那里,筑起三道围城,然后,在围城当中,修起了堡垒式的宫殿九百九十九间,又在红山顶上修起一座来凑足千座之数。这些宫殿都装饰以金铃、拂尘、珍珠网鬘、璎珞等物,显得十分壮丽,可与天宫相媲美。藏王和王妃的宫殿之间,是以银桥和铜桥连接在一起。宫殿的基地上竖有一千支尖锐锋利的长枪,枪上系着随风飘动的美丽长幡,四面又有能收集一切财物资具的四门,各门之上是以穹隆的屋顶来美饰。外面利用低洼坑道作为跑马场,深二尺,宽十八尺,长三百尺。在坑道上面排列着木板,板上铺着厚砖。这样做的作用是,马飞驰就有万马奔腾之声。”后来,因雷电火灾和战火袭击,原先的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只留下曲结竹普(法王洞)和帕巴拉康(超凡佛殿)。

第二次是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南侧扎拉鲁普为尼泊尔王妃修建了扎西谢也拉康。拉康既是佛殿又是宫殿,高九层,造型瑰丽,风格奇特,华丽高贵,巍峨壮观,为7世纪初的拉萨增添了新的光彩。

第三次是修建位于拉萨北郊9公里处的帕邦卡。松赞干布曾在此修行,并建宫殿居住,巨石下的山洞内有松赞干布的宝座。当时所建宫殿高九层,以砖块砌筑,用铁水灌缝,建筑四周有四根铁链固定。这不仅是松赞干布修行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社交活动场所。据《帕邦卡志》载,松赞干布曾在这里接待外来使者,谈论大事。吞弥·桑布扎从印度留学归来后,就在这里向藏王献词。帕邦卡——藏文发祥地

第四次是修建大昭寺和小昭寺以及镇魔各寺等。641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后,为拉萨古城的繁荣与昌盛增添了新的光彩。于是,拉萨不但成为藏汉两个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军事交往的边陲重镇,还是青藏高原少数民族聚集的主要首府城市。松赞干布为尼泊尔王妃赤尊修建大昭寺时,文成公主带领大唐建造师选择寺址,精心设计,倾力打造,圆满完成了具有藏汉两个民族艺术特色的建筑。当时人们称大昭寺为“惹萨”,“惹”藏语意为“山羊”,“萨”藏语意为“土”。“惹萨”藏语意为“山羊驮土”。当时汉文把“惹萨”音译为“逻娑”“逻些”,故古汉文史籍称“逻娑”“逻些”,于是人们把“惹萨”之名献给大昭寺和拉萨古城。

松赞干布迁址拉萨后稳定内部,巩固王权;设官授职,组编军队;创法立制、刑赏分明;友谊联姻,促进团结;改创文字,繁荣文化;建寺筑宫,改道修路,新建民房;统一度量衡,以便利商业等。这些不仅促进了吐蕃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推进了逻些(拉萨)城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发展

吐蕃政权中期,拉萨处于发展中。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于拉萨以北彭城斯莫岗,其孙芒松芒赞(650~676年在位)继位。赞普年幼,大相禄东赞专掌国政,继承松赞的遗业,拉萨仍作首府,对吐蕃的强盛起到了推动作用。芒松芒赞掌管朝政时期,闻知唐兵接近拉萨,疑夺释迦牟尼铜像,便将唐文成公主所携之释迦牟尼佛像从小昭寺迁出,封闭于大昭寺的南厢密室中,并用泥把门封起来。在泥封的壁上还画了一尊文殊菩萨像。

芒松芒赞死后其子堆松芒波杰(676~704年在位)继位。《智者喜宴》等藏文史书载“堆松芒波杰继王位后,在拉萨为祖先祭祀,崇信王室”。据说堆松芒波杰时期,逻些等地出现了7位有名的大力士。堆松芒波杰死后,其子赤德祖赞为了弘扬佛法,在拉萨和雅砻一带修建了不少寺庙,也翻译了一些佛教经典,还派人到冈底斯带回5部大乘佛教的经典。

景龙四年(710),赤德祖赞从唐朝迎娶金城公主。这是汉藏友好关系史上的又一重大喜事。拉萨是他们举行婚礼和共同创业之地。金城公主入藏时携带了无数嫁妆,其中包括各种工艺书籍、佛教经典、宫廷所用的各种器具,马车载运,络绎不绝。金城公主把被封藏在大昭寺的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佛像取出,安置回大昭寺,并安排僧人管理一些宗教仪式,供奉佛像。天宝元年(742),王子赤松德赞诞生。当时藏王王妃朗廊也说自己身怀有孕,便声称赤松德赞是其所生,此事惹怒了金城公主,她派人斩断拉萨的一条龙脉。那条龙脉就是拉萨平原中心的三座小山。当时,药王山被看成是要飞起来的一头雄狮,而红山则被看成是一只猛虎,虎尾巴和狮尾巴连在一起。她派人挖断两山之间的联结处。过了不久,王子“能步喜宴”时,认出生母金城公主,公主无比激动。后来公主派人在红山上又修了一座塔,然后在药王山那座塔和红山上新修的塔之间拉上了一条铁索,意思是把龙脉接上。后来,人们又在被挖通的道口上修起一座白塔。17世纪,此白塔增加到五层楼高,塔的中间供奉观音菩萨像,还收藏许多典籍卷册。白塔像城门一样,人和马车都得从塔洞里穿行。它就像是拉萨古城的西大门,红山和药王山就像坚固的城墙。从这里步入拉萨,人们立即可以看到一处处庙宇上面灿烂夺目的金顶,就像藏文史书中记载的那样:“进入西大门之后,眼前便是一片金光”。

赤德祖赞晚年,佛教和苯教斗争很激烈,赞普虽然抵制不了苯教徒驱逐西域僧人的行动,但他本人仍在暗中扶植佛教。他暗中派桑希等四人去汉地取经。他们四人从汉地取回大量经典佛经(《金光明经》《小乘戒律》等)和一些医学著作,返回时还请了著名的汉族和尚。但这时赤德祖赞已逝,拉萨的形势对佛教不利,于是他们把汉族和尚又送回汉地,并把取来的佛经藏到山南钦浦地方,等待有利时机再带回拉萨。

赤德祖赞去世后,其子赤松德赞(754~797年在位)即位。当时赤松德赞年幼,吐蕃王朝的大权基本上掌握在信奉苯教的贵族大臣手中。他们欲把以拉萨为中心的佛教势力全部铲除,发布了禁佛命令。这就是藏族历史上的第一次“禁佛运动”。赤松德赞成年后,平定叛乱,禁苯兴佛,增设大臣,清查田亩户口,扩大领土,规定徭役地租,处理民事诉讼,清理不忠之臣,增定法律,新建桑耶寺,邀请莲花生、寂护两位大师翻译各种经典,剃度吐蕃弟子出家为僧,巩固政权,弘扬佛法,为吐蕃的强盛立下了伟大功绩。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社会的政教中心是雅鲁藏布江北岸一带,但他仍把拉萨当作重要的城镇。他曾几次来拉萨,对拉萨大昭寺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在帕邦卡和扎叶巴等地建造了修道处。在他的倡导下,拉萨的扎叶巴出现了120个著名修道法师。在桑耶寺的碑文中,赤松德赞高度赞扬了拉萨的重要历史地位。耸立在布达拉宫前的“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唐宝应二年至大历十年(763~775)赤松德赞专为自己的大将军达扎路恭所立的战功碑。这块纪功碑,对于研究西藏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中华民族交往历史等都有十分宝贵的价值。

赤松德赞死后,其长子牟尼赞普(797~798年在位)继位。这位藏王在短暂的时间里实行了“三次平均财富”的措施。藏文史籍记载,牟尼赞普为了发展佛教,下令属下臣民向父王赤松德赞时期修建的一些寺院贡献布施。但是,臣民百姓供给寺院的布施存在悬殊,有的人贡献的是金银珠宝、绸缎缯和成群的牛羊;可有的人贡献的是旧衣破布。这让牟尼赞普认为人民对佛教的信念明显地存在不同。臣下告诉他,这并不是什么信念不同,而是贫富不均的缘故。牟尼赞普说:“臣民百姓贫富悬殊不应如此之大。”于是他下令平均属民的财富,在一年当中就进行了三次,但过了不久,仍恢复原状。赞普对此大惑不解,法师及班智达们说,这不是什么别的原因,是属民之间贫富差异太大而造成的。其实,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大障碍是地方贵族不甘心放弃所得利益,牟尼赞普也无法触动这些少数贵族的权势,只好用佛教的因果说来找出退路,以便维护当时的政权。

牟尼赞普去世后,其弟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继位。赤德松赞是吐蕃王室第四十代赞普,他生于桑耶扎玛,但主要功绩在拉萨。他一生中大力发展佛教,巩固世俗王权统治,承继祖业并发扬光大,是吐蕃历史上有伟大建树的著名历史人物。这位著名赞普仍把拉萨作为整个吐蕃社会的首府,继承先辈藏王的意愿,把拉萨作为祖先祭祀圣地。

这位藏王敬供先王所修诸寺庙,修整了大昭寺,扩建了大昭寺的庭院。他还在拉萨西南郊修建了噶琼多吉英寺。关于兴建噶琼多吉英寺,在藏文史书中有这样一段动听的故事。赤德松赞幼年执政后说:“我是藏王中最大的,我要修一座最大的寺庙,要有太阳那样大的寺庙。”他的导师告诉他说:“太阳的面积有五十由旬,此间西藏的全境也容不下。”他说:“那么修一座月亮那样大的。”导师又告诉他说:“也容不下。”他最后说:“那么修一座星星那样大的吧!”导师又对他说:“大星星有二俱卢舍,小星星的大小有一闻距。”于是他下令就照这样大的量度,在北方广大牧场中修一座寺庙,大臣们又告诉他说:“如果修在北方牧地,日久寺庙将趋荒废。”后来王臣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在拉萨南郊的热马岗修建噶琼多吉英寺。赤德忪赞为了佛教永固,与所属王臣设盟立誓并将誓文刻于碑上。

赤德松赞即位执政时,吐蕃政局不稳,大臣内部有各种矛盾和斗争。他亲政后不久,采纳了娘·定埃增桑波的建议,向各种势力集团举行君臣盟誓,旨在稳定内部。

赤德松赞对宗教文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组织人员翻译大量佛经,建立翻译理论,厘定文字。根据《丹珠尔》的《声明》(两卷)记载,赤德松赞晚年在拉萨西南吉曲河南岸,新修温江岛宫后,组织了一些著名的大学者和大译师,翻译了不少佛经,在拉萨掀起了翻译和学习佛经的新高潮。兴衰并济

赤德松赞去世后,赤祖德赞(热巴巾,815~838年在位)继位。他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在藏文史籍中常被合称为“三大法王”。热巴巾时期,不仅佛法盛行,而且“按照天竺的标准规定了度量衡,每一个出家人由七户供养”,那时,有些大臣和僧人等在大昭寺修建了许多佛殿,东有噶鲁和密鲁,南有噶瓦和噶瓦威,西有产康和产康它玛。元和十五年(820)前后,大昭寺的周围扩建了一些佛殿或僧院,但至今只剩下“旧密鲁”,其余的已毁掉或改建了。热巴巾藏王对过去祖先诸王所建的寺庙,继续供养,并经常加以修缮。他又在拉萨河西南岸新建了一座九层大楼,叫乌香多寺,其下三层用石料,中三层用砖料,上三层用木料等建筑。每层的飞檐、殿门、墙沿石、半环璎珞等都修得十分美观庄严。其上三层,奉安佛像、佛经、佛塔等身、语、意三宝之所依;中三层,住着译师和班智达(大学者),他们在那里诵阅经论,勤行闻思并修禅定;下三层,藏王和大臣们在那里敞开所有法、财、欲、解脱四部的千百大门,从事使一切尊卑大众都浸润在那富饶安乐的甘霖中的事业。乌香多寺建成后,拉萨东南西北都有了九层大楼,故成为弘扬佛法和强大政权的所在地。

赤祖德赞是古代唐蕃关系史上影响最大的藏王之一。耸立在古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也叫甥舅和盟碑,是由唐蕃双方派遣大臣会盟,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彝泰九年(823)竖立,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碑文为“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往一来,依循旧路,蕃汉并于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只应;清水县以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于万代,[1]称美之声,遍于日月所照矣……”

热巴巾去世后,达玛(838~842年在位)继位。历史上达玛因灭佛遭人反对,人们称他为朗达玛,“朗”藏语是公牛的意思。达玛时期禁佛运动范围大、惨烈,重点在拉萨,主要采取停建、封闭佛寺,破坏寺庙设施、壁画,焚毁佛经,镇压佛教僧人等活动。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达玛在拉萨大昭寺前被拉萨东郊扎耶巴地方修行秘咒的佛僧拉隆·白吉多杰射杀。达玛死后,其两个儿子欧松和永丹年龄都很小,吐蕃王朝的实权落入不同的贵族集团手中。永丹靠母亲琳氏家族的支持,以拉萨为根据地,自称赞普,欧松却被排挤到象雄地方。贵族集团一派操纵欧松,一派控制永丹,互相争夺赞普王位,各不相让,彼此为敌,长年交兵,使统治西藏地区两百多年的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彻底崩溃,拉萨作为吐蕃王朝的首府也随之衰落。割据纷扰

达玛被刺后王室的分裂标志着西藏分裂割据的开始,一直到南宋淳祐七年(1247),即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授予萨迦班智达统治卫藏十三万户前。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小头目,他们经常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结盟或打仗,各属都相继叛离,为大规模的奴隶平民大起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唐大中十一年(857),起义军很快就聚集在一起,起义范围迅速扩大。咸通十年(869),以拉萨为中心的卫藏地区,有两个大奴隶主——卢氏和巴氏,他们分别代表利益不同的两个集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据《宋史·吐蕃传》记载:“其国自衰弱,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大小战争连绵不绝,百姓备受灾难之苦,文物遭受破坏,拉萨悄然退出了政治舞台。

10世纪后,以拉萨为中心的西藏各地重修寺庙,培养弟子,弘扬佛法。鲁梅亲自维修并住进拉萨西南的噶穷拉康寺,其门徒尚那朗·多吉旺秋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在拉萨以北建立杰拉康寺,欧强秋久纳在拉萨以东兴建扎叶巴寺。北宋庆历五年(1045),卫藏各地方领袖人物经过共同商量,决定迎请出生于东印度的著名法师阿底峡前往拉萨。叶巴、彭域、聂唐、拉萨等地的数千名僧人向阿底峡学习佛法。北宋嘉祐二年(1057),阿底峡的著名门徒仲敦巴在拉萨河上游的热振地方建立了热振寺,噶当派就是以热振寺为基点逐步发展起来的。北宋熙宁六年(1073),俄·勒必希饶在拉萨以南建立了桑浦寺。该寺以提倡因明即佛教哲学、辩论而著名,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达布次称宁布在拉萨以西堆龙修建拉龙寺。

分裂割据后期,拉萨地区多次发生了鲁梅、巴、惹、征四集团间的战争。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在拉萨、雅砻一带,四集团相互攻打了很久。连续不断的战争,不但给拉萨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而且将古代西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大昭寺、小昭寺的部分寺院烧毁,造成严重损失。当时贡巴次称宁布在各集团间进行调解,修复了拉萨大小昭寺,并把寺庙移交给当时拉萨地区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宗教人士公堂香喇嘛照管。南宋淳熙二年(1175),蔡巴·祥·尊追扎巴在拉萨东郊建立蔡巴寺,作为居住基地,遂形成蔡巴噶举教派。蔡巴·祥·尊追扎巴一生传教布道,受到藏传佛教界的敬重。人们将他与帕摩竹巴、宗喀巴并称为西藏的“三宝”。蔡巴噶举教派较为著名的人物蔡巴·贡噶多吉(1309~1364),系噶尔家族的后裔,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精心管理和修缮蔡巴寺、贡塘寺、大昭寺及布达拉宫,受到各教派广大僧众的尊敬。其中帕竹噶举发展成为八个小的派系,影响较大。

南宋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他很重视笼络卫藏地区的宗教势力。蒙军驻防拉萨以北的热振寺一带,了解西藏各地方势力和宗教派别的特点,向阔端建议,迎请萨班到凉州去,以便通过萨班的势力控制西藏。阔端采纳了多达纳波的建议,写信邀请萨班到凉州晤面。南宋淳祐四年(1244),萨班离开萨迦,先到拉萨同地方势力就归顺蒙古的有关事宜进行磋商;淳祐六年(1246)到达凉州,议定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淳祐七年(1247),萨班致蕃人书,劝告各僧俗地方势力归顺蒙古,促使这一历史时期从分裂走向统一。3建制沿革建制管理

蒙古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派遣以达门为首的官员到西藏,清查沿途各地的户口,设置驿站。在藏区共设置的27个驿站中,拉萨地区有4个驿站。蒙古至元五年(1268),忽必烈派阿贡和米林等人,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清查,确定十三万户,并明确规定了萨迦是十三万户之首,由八思巴提名、皇帝批准任命的萨迦本钦管理十三万户。十三万户中有属拉萨地区的达龙、蔡巴、止贡、嘉玛四个万户。

1268年,噶尔东赞后裔蔡巴桑结额朱获得蔡巴万户长职位后,统辖拉萨东城蔡巴地区政教大权。后来仁钦坚赞管理蔡巴事务时,赴内地元大都,得到皇帝所赐的诏书。该诏书名称是:“薛禅(忽必烈)皇帝诏赐(蔡巴)管理拉萨河上下游的堆龙、查兑、琼波、杰缅、埃(拉甲日)、达波、聂地等地修缮寺院之民户诏书。”于是,蔡巴万户成为卫藏十三万户中最强盛的万户之一。萨迦政权时期,蔡巴万户长为拉萨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得到元朝皇帝扶持的嘎德、默朗多杰、贡嘎多杰三父子。蔡巴大长官嘎德先后七次到元都亲谒元帝,继后又请来汉族的技术工人,扩建和修整了贡塘寺、蔡巴寺、大小昭寺等很多寺院、房舍,以及屋脊室顶、经殿等,都修得十分美观、庄严。他又新建了法轮寺,并在寺中创办了法相讲说院。他所做的这些善业,使元朝皇帝对他十分喜欢。

13世纪初,西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皇帝设立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并在拉萨成立了地方军政机构。西藏地方由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隶属于宣政院。宣慰使司还辖有管理民政的十三万户府、千户所等。同时,元朝在拉萨及西藏各地驻有军队,并由一位王子及其后裔率军驻守在西藏地区的东部边缘,逢西藏有事,就即刻入藏,以尽镇戍边疆的职责。

元朝中央政府派官员入藏,按照户口多寡、生产资源分布状况,设立大小驿站,并连成交通物流线,由拉萨通往都城大都(今北京)。

1268年、1287年、1334年,元朝中央政府派官员在拉萨进行了三次人口调查,确定各万户属下可支应差役的人口数,确定沿驿路各地必须供给的力驿、物资、运畜。

蔡巴万户长嘎德有二子。次子默朗多杰修建了拉萨的巴阁(即八廓街),建造了拉萨查拉鲁布神殿之汉式屋顶,在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二佛像的头上建造了金顶,添加了佛的装饰和大塔宝顶《甘珠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