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探秘:青少年看世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21:04:32

点击下载

作者:马云飞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史探秘:青少年看世界

世界史探秘:青少年看世界试读:

前言

“广阔苍茫的山川大地,浩瀚壮阔的幽深海洋,茫茫无际的宇宙星空,这些蕴藏了多少神奇与奥秘?”当孩子用憧憬的目光期望得到你的回答时,大人似乎无法将答案告诉他们。《青少年看世界·探秘系列》丛书以最全面的知识、最准确的解读,让孩子得到心目中最想要的答案,并将孩子引领进一个神奇瑰丽的科学世界中;也让孩子在阅读中慢慢了解科学的魅力,爱上科学的神奇。

在人类历经的数千年里,不论是神奇的生命、诡秘自然,还是浩瀚的科学海洋,它们都以一种神奇的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的进步,昨天的种种疑问已被今日先进的科学技术解。而新的神秘和未知事物又层出不穷,它们静静地守着那些将要到来的探索者。或许我们对某些未来还一所知,但是请相信如今的孩子,他们将会在不远的将为我们一一解答。

当你打开《青少年看世界·探秘系列》丛书时,你会感觉到这套科普图书真正满足了你“读图时代”、“知识时代”的需求。该书以青少年阅读兴趣为出发点,丰富的图片与知识的巧妙融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方便了青少年的阅读和理解。知识的融会贯通方便了孩子们全方位地摄取信息,从远古到现代、从人类的起源到发展、从历史的进步到生动的自然世界,都会让孩子们领略科学世界的神奇。在注重内容的前提下,我们也详细地描绘了各个知识点,让孩子能够充分地了解科普知识,我们坚信,《青少年看世界·探秘系列》丛书必将是一套家长首选、孩子喜爱的科普丛书。编者第一章悬疑千古的皇室谜案古罗马皇帝提比略之谜

罗马皇帝提比略生于公元前42年,是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即奥古斯都)的养子。他9岁丧父·母亲(即莉薇娅·杜路莎·奥古斯塔)改嫁屋大维,他也开始生活在皇帝的身边,15岁时就曾跟随屋大维到高卢视察前哨阵地,22岁时初次指挥战役,夺回了多年前罗马军团失去的几面旗帜,从此开始声名大振。他不仅以常打胜仗出名,更是以体恤士兵著称,因而得到人们的爱戴。古罗马皇帝提比略

提比略登上皇帝的宝座并非一帆风顺。屋大维最先选中的是大将阿格里巴(前63—前12),但阿格里巴不幸死在了战场上,之后,屋大维把提比略收为养子,但实际上平日里最器重的却是提比略的弟弟德鲁苏斯,可弟弟又不幸少年夭折。为了达到能成为帝国君王的愿望,提比略被迫与已经怀孕的妻子离婚,娶了屋大维寡居在家的女儿朱莉亚为妻。朱莉亚嫁给提比略的时候,还带来了和死去的前夫所生的两个儿子,日后他俩也成了提比略有力的竞争对手。屋大维在两个外孙渐渐长大以后,便开始慢慢疏远提比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外孙盖恩斯和卢西乌斯身上。提比略一气之下离开了罗马城。公元2—4年,屋大维钟爱的两个外孙相继死去,德意志和高卢等地又发生了叛乱,屋大维紧急召回了提比略,并立即派他去镇压叛乱。提比略经过5年的艰苦战争,终于平定了叛乱。当他做了罗马皇帝时,已经是一个55岁的老人了。盖乌斯·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3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从公元21年起,作为罗马皇帝的提比略就经常而且长时间地离开罗马城外出隐居,通过书信控制国家政治。在他隐居期间居无定所,在阿米克莱湾(今意大利的特腊契纳湾)和安狄山(今意大利丰迪山)之间的一个叫洞窟的别墅和康帕尼亚海岸的卡普利埃岛都是他一度隐居的地方。他选择的隐居地点多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常人难于接近、宁静而安全。公元26年仲夏时,他再次出走首都罗马城,自我放逐于当时罗马有名的流放地坎帕尼亚(今意大利半岛南部),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最终死在那里,这一自我放逐的时间长达11年之久。

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很多的疑问,流放亦称“放逐”,是一种将罪犯押解到偏远荒僻之地的刑法。我国有伟大诗人屈原被流放而赋有《离骚》,以抒发他内心的苦闷;俄国则有列宁多次放逐到西伯利亚的严寒地带;欧洲各国在近代均将罪犯流放到美洲和澳洲等地。总之,放逐的对象均为犯人,他们被流放到荒蛮之地,不是心甘情愿,而是无可奈何,即使是被派到边远的地方为官,还要被看做是贬谪。对于位高权重的罗马皇帝提比略来说,却一再自我放逐,实在是匪夷所思,让人不可思议。因此,对罗马皇帝提比略自我流放的猜测不断涌现。

有的史学家认为,提比略自我流放是由于他母亲专横的性格而被迫出走的,他不能容忍他母亲同他平分秋色,共掌大权,但又不可能把她除掉。但是他的母亲莉薇娅·杜路莎·奥古斯塔是公元29年死的,而此后,他仍然过了8年的流放生活,直到去世,这种说法令人难以信服。根据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研究,提比略自我流放是因为提比略手下大将谢雅努斯的阴谋。但是在谢雅努斯被处死后,他还是离群索居达6年之久,这还是让人难以信服。提比略·克劳狄乌斯·尼禄古罗马城遗址

苏维托尼乌斯(古罗马帝国著名的传记体历史作家)则认为,提比略的儿子分别不幸在叙利亚和罗马死亡,所以他想独自一人静一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提比略老年时对自己奇丑的外貌特别敏感才隐居的,有人这样描述他:长得很高,肩部下垂,却又瘦得出奇,脑袋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满脸又都长着脓疮,经常涂着各种膏药。还有人说他是为了躲避共和派元老贵族对自己的暗算和人身攻击,提比略自我放逐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他喜欢卡普利埃岛,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地形优势,这个岛特别吸引他是因为它只能通过一个小海滨才能接近,因为它的四周被深海和陡峭的悬崖峭壁所环围。这点可以在古代文献资料得到证明,公元30年他给元老院的信就是最好的证据之一。

近现代史家们对此的看法和猜测则偏重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考虑,认为早在公元26年,在近卫队长官谢雅努斯劝说的影响下,提比略离开了罗马。苦于经常的恐惧,提比略感到无法再在被惊慌所笼罩的城市里住下去。第一使他的继承人可以获得经验,第二是为了逃避阿格里帕(古罗马将军、军事家)那时对一个自然海岛堡垒的密谋。

以上说法不过是猜测与推断而已,谁也难以解开这个谜。古罗马苏拉隐退之谜

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经得起权力的诱惑?谁不想拥有最高的权力,谁不想处万人之上,君临天下呢?然而,古代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苏拉在夺得最高权力以后却又自愿放弃。他的突然引退,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苏拉(约公元前138—前78),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出生于古罗马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他自幼喜爱文艺,善于交际。早年在马略(古罗马统帅,政治家)麾下参加朱古达战争(即古罗马和努米底亚王国的一场战争)和对日耳曼人作战。30岁之后,他时来运转,经济状况大为好转,战争中机缘巧合使其成为民族英雄。公元前88年,他在元老院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为争夺米特拉达梯战争(即古罗马与古本都王国间的3次战争)指挥权与马略发生冲突,相互仇杀,争得兵权后率兵东征。公元前86年在希腊击败本都军队,迫使米特拉达梯六世议和。公元前83年率军4万人返回罗马,经过两次与马略的斗争,终于建立了他的独裁统治,他进占罗马城,颁布“公敌宣言”,残杀政敌,并自任终身独裁官。苏拉为了终身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不惜践踏民主传统,最后终于取得终身独裁官职位,集军政财权于一身。苏拉为了确保自己的终身独裁统治,进行了种种“宪政改革”。他取消了民众大会的否决权,削减了保民官的权限,把自己的大量亲信安插在元老院。公元前79年苏拉隐退,次年病死,他军事独裁统治沉重打击了古罗马共和制。苏拉(约公元前138—前78)马略(约公元前157—前86),古罗马统帅,政治家。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苏拉在取得终身独裁统治权的第3年突然宣布辞职,最后竟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到他的一座海滨别墅隐居。他曾经为争夺最高权力赴汤蹈火,甚至不惜以道德的堕落、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生命为代价,而正当他的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自愿放弃了这种最高权力,这是为什么呢?至于隐退的原因,苏拉本人没有明确地说明。但是,当他决定放弃权力后,曾在广场上发表过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如果有人质问他辞职的原因的话,他愿意说明,但是谁也没敢问,因为那是要冒生命危险的。隐退以后,有个青年曾当面辱骂他,苏拉竟然默默忍受了这个青年的辱骂。之后,他曾感慨说:“这个青年将使以后任何一个掌握这个权力的人都不会放弃他了。”从这句话,倒可以略知苏拉隐退后的感受。

由于苏拉本人没有说明隐退的原因,人们纷纷猜测。有人说他患了严重的皮肤病,无法亲理朝政而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政权,也有人说他实行3年独裁统治后还政于民是明智之举;也有人说他是由于改革无望而急流勇退;也有人说是他在满足权力欲望后厌倦战争、厌倦权力、厌倦罗马而向往田园生活。

到底是何原因,谜团只有待后人来揭开了!罗马皇帝克劳狄之谜

克劳狄于公元前10年出生于罗马行省高卢的首府鲁恩,他出身罗马贵族,父亲是个总督。因为他是个不足月的早产儿,所以造成了他的生理缺陷:他看起来痴呆蠢笨,头脑反应迟钝、不善言谈,是奥古斯都家族有名的“丑小鸭”,饱受歧视、冷眼和嘲笑。虽然出身高贵,但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克劳狄是不幸的。

到了50多岁的时候,克劳狄时来运转。公元41年,克劳狄的侄子——罗马皇帝盖乌斯被近卫军杀害于宫中,吓蒙了的克劳狄被近卫军从窗帘后拖出来。近卫军见他又老又丑,胆小怕事,就恶作剧地拥立他为皇帝。元老院不敢得罪近卫军,只得同意克劳狄登基。古罗马皇帝克劳狄石像克劳狄一世

谁想克劳狄登基后,表现得既不呆也不傻,反而在学术、政治和军事上都有所建树,有翔实的史料为证。在历史、文学方面,克劳狄的成就也让人惊诧,著有《伊特鲁里亚历史》20卷,《迦太基史》8卷,《奥古斯都史传》41卷,还写过《自传》,遗憾的是全都失传了。同时,他对元老院宽大为怀,与其关系融洽,完善了罗马帝国的政治机构,建立了一整套完整有序的政府机制。此外,据说克劳狄一世还是一位出色的角斗士,在斗兽场上曾力斩猛兽逾百,名震天下。

公元54年,花甲之年的克劳狄在吃完一盘蘑菇之后突然死去。他在位13年,是罗马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君主之一。有人认为他是个智能低下、任人摆布的白痴,也有人认为他功绩卓著,是一代贤君。克劳狄到底是智是愚,历来看法不一,成为罗马历史上最大的争议。古罗马时代的学者们,一方面承认他在位时的丰功伟绩,把罗马治理得政通人和、秩序井然,另一方面又嘲笑他是个毫无主见的笨蛋与可怜虫。如苏维托尼乌斯在《十二恺撒传》中说:“由他(克劳狄)自己决断的事甚至没有他的妻子和被释奴命令的多,因为他总是依他们的利益和希望做事。”

克劳狄写给亚历山大里亚(即亚历山大港,埃及第二大城市)市政官的亲笔信在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并公之于世,这封信深入探讨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市政建设问题,还提及了该地犹太人与希腊人的微妙关系。这封信使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克劳狄有了新的认识与评价,一致认为克劳狄是贤君明主,他在位时做出的丰功伟绩和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是不可磨灭的。他只是晚年时老朽糊涂,才不断为身边的人所左右。

而证明克劳狄之死的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医学院的约翰韦兰特医生却有新的说法。他通过历史记载,发现克劳狄有许多慢性疾患,如头部摇晃、走路跛脚、运动失调,说话困难且流口水,应该是个孕龄只有7个月的早产儿。据此,韦兰特医生猜测,克劳狄可能患有脑瘫。亚历山大港,埃及第二大城市。克劳狄一世

再结合克劳狄所处的政治背景来看,不能排除克劳狄不但不傻,而且是大智若愚,具有远见卓识的明君的可能。试想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钩心斗角的政治环境中,他有心让罗马帝国中兴,但他装疯卖傻,给世人造成错觉,这不失为一招明哲保身的高妙手段。最后死在妻子的毒手之下,也未必就是由于他的痴呆或者老糊涂了,毕竟家贼难防、暗箭难躲。

自古宫廷多纷争,在权势和财富的驱使之下手足相残、杀母弑父之事可谓比比皆是,怎么见得败者是痴是傻呢?即使克劳狄真是傻子,智能低下,那么他背后必有能人相助,暗中辅佐保他完成中兴大业。如果真是如此,为何这位贤臣未曾在史册上留下点“蛛丝马迹”?这又是一个谜了。恺撒大帝死因之谜

恺撒与罗马最有权势的庞培、克拉苏一起,被称为罗马的“前三巨头”,而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也为他增色不少。

恺撒,全名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出身于贵族之家,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恺撒成长于一个充满政治斗争的环境。30岁时,通过积极参加当时的反对残暴统治者苏拉的斗争,在当时的罗马政界崭露头角,先后出任了罗马财务官、市政官、大祭司长、大法官等职。(恺撒,GJ.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 )古代罗马政治家、军事家。恺撒大帝石像

公元前53年,“前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在战争中战败身亡后,恺撒与庞培及元老院的矛盾激化,于是引发了4年的罗马内战。经多年征战,恺撒获得了罗马终身独裁官、执政官、保民官等职,兼领大将军、大祭司长等荣衔,并被尊为“祖国之父”。当政期间,恺撒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国家的经济、政治得到快速发展,建立了西起太平洋,东迄幼发拉底河,北临莱茵河和多瑙河,南至撒哈拉沙漠的强盛的古罗马帝国。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被谋杀在公共议事厅。当时,每个谋杀者都持刀向恺撒身上捅,恺撒拼命进行反击,挣扎着喊叫着,然而当布鲁图向恺撒行刺时,恺撒用希腊语说道:“是你!我善良的孩子?为什么?”这是对于布鲁图行刺恺撒时的描写。看到这段描写,不禁让人迷惑,为什么恺撒把行刺自己的布鲁图称“我善良的孩子”呢?

希腊作家普鲁塔克在《裘力斯·恺撒》中,高度赞扬布鲁图“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传说布鲁图是恺撒大帝与其情人塞尔维利娅的私生子,也是后来阴谋刺杀恺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普鲁塔克认为“恺撒不但深爱塞尔维利娅而且也爱布鲁图”。当恺撒和庞培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开始内战时,布鲁图没加入恺撒一方,而是站在了自己的父亲的敌手——庞培的一边。尽管如此,恺撒仍爱着布鲁图。他告诫下属,不许在战争中杀死布鲁图,布鲁图如果愿意投降,就俘虏他,如果他誓死不降,就随他便,总之不可伤害他。恺撒如此仁慈地对待布鲁图,正是源于这种爱。

布鲁图为何要坚持反叛对自己仁至义尽的父亲恺撒?而且还亲自动手一定要杀死他呢?史学家解释说,以布鲁图为代表的共和派,他们极端仇视君主专制制度。洞察了恺撒称王的企图后,布鲁图表示了坚决的立场:“为国家自由而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种种迹象表明,大义凛然的布鲁图对恺撒大帝可谓是恨之入骨,积怨不浅。在他心中,恺撒即是暴君的代表,而除暴安良是他作为“真正男人”所必定要做的。刺杀恺撒是大义灭亲、天经地义。

曾经雄震欧、亚、非三大陆的古罗马统帅,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最终却惨死在乱刃之下,其强势、权威、成功、荣耀留给世人更多的思考!恺撒之死“万王之王”大流士之谜

大流士,作为一个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波斯帝王,统治波斯37年。他在继位之后不到1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进行了18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统治者。

他的全部政策的着力点就是将广大土地上风采各异的诸文化纳入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他对各个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渐进而有力的;中东的政治版图诡谲多变,但大流士留下的遗产始终不乏继承者;他所建立的具有开创性的行省制、军区制、货币税收制度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大帝国;他建立的发达的水陆交通制度,大大加强了古代诸文明之间的交流,使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由此可见,大流士是一位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帝王,被尊称为“万王之王”、“铁血大帝”。大流士是一位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帝王,被尊称为“万王之王”、“铁血大帝”。

公元前529年,身为波斯国王的居鲁士与马萨格泰人(古代中东的一个游牧民族)战死后,由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位。僧侣高墨达假扮冈比西斯的兄弟巴尔狄亚(也有人认为是巴尔狄亚本人)利用新国王冈比西斯在外征战之机,在国内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冈比西斯闻讯后急忙返回准备夺回政权,但在半路上神秘地死去。波斯国内分崩离析,自封为王者不计其数,居鲁士奋斗一生打下的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中。大流士一世“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这是大流士在平定波斯帝国各地割据力量之后,踌躇满志的他命人刻在石头上的话。如果没有大流士的话,波斯帝国的历史完全有可能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在波斯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大流士还只是个波斯安息省省长的儿子,属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旁支。那么,他是如何获得波斯王位的呢?一直以来,历史对大流士取得波斯王位之说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成为一个古老的谜。

传说,一个叫欧塔涅斯的大臣,得知新皇帝没有耳朵后,就断定是僧侣高墨达冒充了皇帝,因为他知道居鲁士当政时,高墨达因过失而被割去了双耳。于是,欧塔涅斯联络了6名波斯贵族,这6名贵族之一就是大流士,他们成功地对高墨达发动了一次政变,并把高墨达杀死夺取了政权。在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中,在局势平定之后,欧塔涅斯等人在讨论波斯的统治权问题时,欧塔涅斯主张废除独裁政治增加人民的权利,美伽比佐斯主张实行寡头统治而反对民主制,大流士则主张独裁。他说:“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最优秀的人物的统治更好,他能够完美无缺地统治人民,为对付敌人而制订的计划又可以隐藏得最严密。”接着,他论证了民主或者寡头制由于互相争斗都会最终导致独裁,最后大流士的意见以4∶3获得通过。他们还约法三章:第一,未来的国王每年都要给欧塔涅斯的子孙以奖赏;第二,除特殊情况外,7个人不经通报就可以进入皇宫;第三,未来的国王必须在同谋者的家族里挑选妻子。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t),波斯帝国君主(前522—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家族支系。

他们还约定第二天清晨进行马术比试,谁的马术最好谁就是未来的国王。比试的结果,大流士获胜了。据说大流士在比赛中使用了小手段,兴奋嘶鸣的公马使大流士一马当先,当仁不让取得了王位。为此,大流士还树立了一块石碑,石碑刻着:“叙斯塔斯帕之子大流士,由于他的马和他的马夫欧伊巴雷的功绩,赢得了波斯帝国。”

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人们早已无从找到那块石碑,不知是时间的流沙磨掉了石碑上的字迹,还是人们凭空杜撰出了那样一块刻有字的石碑,也许正由于这个谜,人们才对大流士的丰功伟绩更有兴趣,使人们知道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的国王。在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中,他已征服了其中3个,逼近了第4个。晚年变得固执昏庸的他,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被希腊人打得大败。不幸的是,10年后,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又一次被希腊人打得落花流水,从那以后他开创的波斯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传说终归是传说,大流士取得波斯王位的谜团一直未能揭开。大流士墓碑亚历山大死亡之谜

亚历山大与汉尼拔(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恺撒、拿破仑被西方人认为是4大军事伟人。他20岁即位,1年以后出发远征波斯帝国,33岁征服了波斯、埃及和印度北部以后,在回军途中病逝。

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纵横无敌,他曾率领马其顿希腊联军发起对波斯帝国的远征,用近10年的时间征服了东方广大地区,从而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生于马其顿都城伯拉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出身于新兴的王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腓力二世。他小时候曾拜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受到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他16岁就随父出征,又学得不少军事知识。公元前336年即位,先后平定宫廷内乱,制伏北方诸侯反叛,并击败了希腊各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带领着他的马其顿希腊联军,穿过赫斯湾海峡远征波斯。公元前333年,在小亚细亚伊苏城附近把大流士三世率领的波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并俘获了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和妻子。公元前327年夏,利用印度诸国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占领印度西北的许多地区。但是由于当地人民的顽强抵抗以及战士的厌战情绪,再加上当地气温高,瘟疫流行,亚历山大被迫撤军。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军队分别从海陆两路回到了巴比伦。亚历山大大帝雕像亚历山大出征图

亚历山大一生在征战中度过,打过大小战役无数,最重要的是四大会战。其中一战是横渡赫勒斯庞以后不久的格拉尼卡斯战役,波斯边疆省份的3位总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的驸马,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共联兵4万被亚历山大一战击败。此战中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冲锋,手刃2位波斯总督,自己的头盔和帽缨也被其中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总督在亚历山大身后偷袭时被亚历山大的部将杀死。

然而,这位纵横天下的大帝于公元前322年夏正准备着一次新的远征时却在巴比伦突然暴病猝死,至于他到底死于何病,则一直是个谜。

一种看法是他死于恶性疾病。前苏联学者塞尔格叶夫曾在《古希腊》中提及此事。在《亚历山大新传》这本书中,美国学者高勒将军认为“亚历山大由于长期在沼泽地区作战而染上恶性疾病,在公元前323年6月13日晚上发作,从此离开人世”。他来不及留下遗嘱,更没时间指定由谁来继位,持同样看法的还有我国史学家吴子谨教授。亚历山大大帝纪念雕像

另一种看法是英国著名史学家赫·乔·韦尔斯提出的:“在巴比伦,亚历山大有一回酩酊大醉以后,突然发烧,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大英百科全书》也有这样的看法:“在一次超长的酒宴之后,他突然一病不起,10天之后,即公元前323年6月13日去世了。”

还一种说法是亚历山大为毒药所害。古希腊史学家阿瑞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说亚历山大的部将安提帕特鲁送给亚历山大一服药,正是这服药让亚历山大命丧黄泉。还说药是盛在一个骡蹄壳里,由安提帕特鲁的儿子卡山德送给了亚历山大。卡山德的弟弟埃欧拉斯里是亚历山大的侍从,由于亚历山大曾冤枉过他,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正处于人生及事业巅峰的亚历山大大帝一病不起,至今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有让后人面对着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勋大发感慨。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谜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亚·奥古斯特·腓特烈西亚,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14岁的时候跟随母亲来到俄国。1744年,叶卡捷琳娜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她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的侄子彼得,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

1762年,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后成为俄国女沙皇。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自诩为“开明君主”,伏尔泰说她是欧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

她在位34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她不仅是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而且对需要帮助的文人学者也常施以援手。据说女皇曾资助了狄德罗(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几十万卢布(俄罗斯货币)买下了他所有的藏书。

登上沙皇宝座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构,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度。1775年,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1785年颁布《御赐贵族特权诏书》和《御赐城市特权诏书》,使贵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权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经济政治地位。在位期间,她将农奴制度强加给乌克兰人;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

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她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侵吞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1788—1790年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于1772年、1793年、1795年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国为保护国。望着日渐扩张的俄国地图,叶卡捷琳娜曾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200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可谓是政绩显赫。她使波兰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时,使俄国更加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并在即将到来的拿破仑战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她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她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的一代英主。

由于叶卡捷琳娜的卓越的政绩以及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她成为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样登上皇帝的宝座呢?有人说是继承,有人说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众说纷纭。那么她又是怎样发动宫廷政变的呢?

叶卡捷琳娜是彼得大公的妻子,她在为俄皇室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后,在皇室中便无足轻重了,丈夫彼得大公喜新厌旧,另觅新欢,她只是默默忍着,等待时机。也许是命中注定叶卡捷琳娜是位不同凡响的女人,不会心甘情愿做一名忠实的妻子和殉难者。她一方面靠追逐声色犬马的生活来满足自己已被激起的肉欲;另一方面,她又忍辱负重地等待着。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小女儿,俄罗斯第三位女皇)通过没有流血的政变而登上皇位的先例,给了她巨大的热忱和希望。叶卡捷琳娜二世端庄的头像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为了达到目的,开始野心勃勃地培植私党。格里戈利·奥尔洛夫列和她的4个兄弟阿列克谢、费多尔、伊凡和弗拉基米尔禁卫军军官等成了她忠心耿耿的党羽,奥尔洛夫还是他的情夫。她的丈夫彼得大公对叶卡捷琳娜的阴谋有所察觉,也在积极行动想把叶卡捷琳娜甩掉。

1762年,根据遗诏,彼得大公做了皇帝,即彼得三世。新登基的彼得三世好像是俄罗斯的克星,他把俄国推到灾难的边缘。他的登基也为他不安分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带来了灭顶之灾,彼得决定把叶卡捷琳娜幽禁在舒吕塞尔堡要塞杀掉。

彼得三世逮捕了叶卡捷琳娜的党徒帕塞克。叶卡捷琳娜怕后下手遭殃,在奥尔洛夫兄弟的支持下,乘彼得三世离开彼得堡去奥拉宁堡发动对丹麦的进攻之机,1762年6月24日发动了宫廷政变。

士兵们穿着俄罗斯的传统军服,簇拥在新女皇叶卡捷琳娜周围并且冲上前吻她的手、她的脚和她的衣服的下摆。女皇置身于欢乐的喧嚣中。所有的俄国人好像都很兴奋,他们高呼着“叶卡捷琳娜!我们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宫廷显贵、各国公使、神父争先恐后地欢迎他们的新女皇。印有叶卡捷琳娜头像的银币叶卡捷琳娜行宫

在既成的事实面前,软弱无能的彼得三世被迫退位,接着又被软禁起来,不久就被谋杀。叶卡捷琳娜的诏示说彼得死于消化不良。但是彼得死时全身发黑,使向遗体告别而吻他嘴唇的人自己的嘴都肿了,由此可见中毒之深,这也许是因为叶卡捷琳娜对他十分怨恨的缘故吧!

那她又是如何死的?谁是她钦定的皇位接班人呢?

1796年11月6日,女皇像往常一样享用了浓咖啡之后独自到换衣间去更衣。过了一段时间后,宫女打开大门,发现女皇中风倒在地上死去。她死前吩咐把一份诏书藏在首饰盒中,这份诏书很可能写着她死后王位的归属(据说是亚历山大),但这份遗诏被随即赶来的保罗大公烧毁。后者成了俄国的新皇帝。

1801年,不得人心的保罗一世彼得洛维奇被刺杀,亚历山大大公继位,就是亚历山大一世。女皇的最后一个心愿也曲折地实现了!尼古拉二世死亡之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俄罗斯帝国的末代沙皇,1868年5月18日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亚历山大三世与皇后玛利亚的长子。

1894年他正式登基,同年11月26日在圣彼得堡娶黑森·达姆施塔特公国的爱丽丝·维多利亚·海伦·路易丝公主为妻。

尼古拉二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被称为“血腥的尼古拉”。1905年1月9日,他以“工人想摧毁冬宫、杀害沙皇”为借口,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工人群众开枪,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彼得堡街头洒满了工人们的鲜血。这就是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事件为他带来“血腥的尼古拉”的绰号,并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尼古拉二世大婚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由于皇后宠信“恶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轻贵族和军官团的不满,沙皇失去了军部、官僚和资本家的支持。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被新成立的彼得格勒苏维埃和俄临时政府下令幽闭在彼得格勒郊外的皇村宫中。之后,临时政府将其全家搬到很远的额尔齐斯河畔的托博尔斯克。随后沙皇一家又被转移到乌拉尔山脉东侧的叶卡捷琳堡。他们于1918年4月26日出发,30日才到达叶卡捷琳堡,尼古拉二世的儿子阿列克谢因生病的缘故,直到5月20日才去叶卡捷琳堡。

1918年5月,苏维埃政权准备把捷克军团遣返回去,途中捷克军团与白卫分子勾结发动叛乱,伏尔加河流域以西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被占领。叶卡捷琳堡也被围攻,为防止在押的末代沙皇被劫走,产生不良后果,7月16日深夜,尼古拉二世被乌拉尔州肃反委员会委员雅·米·尤罗夫斯基率领的行刑人员处决了。同末代沙皇一起死亡的共11人,这11具尸体被尤罗夫斯基连夜弄到郊外的树林中焚毁。尼古拉二世全家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