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指南(正常儿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3 16:01:20

点击下载

作者:鲍秀兰 等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指南(正常儿卷)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中国宝宝早期教育和潜能开发指南(正常儿卷)试读:

前言

《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正常儿卷)》已出版5年了,而从最早的版本《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出版到现在已经有22年了。它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现在已是第六个版本了。我从1984开始做新生儿行为能力的研究,曾先后组织全国68家医疗机构、192位儿科医生做了系列的正常儿童早期教育挖掘儿童潜能的研究,培养婴幼儿健康人格的研究,高危儿早期干预预防智力低、降低脑瘫发生率等7个大协作研究。至今,我仍在临床第一线看门诊,指导幼儿早期教育、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工作。这些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和高危儿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亿万年轻父母渴求科学的指导。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它已被无数的科学研究和权威的经济理论证明是真理。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纳入国家重点经济工作内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更要做好婴幼儿的照顾和教育,因为培养和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至关重要。

本次再版做了如下修改:

●强调早期教育的新理念,如养育就是教育、在游戏中教育、回应式互动指导等。根据这些理念,教学大纲做了重大的修改,年龄段分为0~3月龄、4~6月龄、7~9月龄、10~12月龄、1~1岁半、1岁半~2岁、2~3岁,内容强调建立亲子依恋,回应式互动指导,创设良好环境和在游戏中进行指导等。

●根据读者的建议,对新生儿行为章节做了精简,删除家访等部分。

●脑科学理论部分做了精简改写,使其通俗易懂。

●“第八篇 婴幼儿情绪发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进行了改写,精简了研究内容,使读者易懂好学。

按照“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的要求,本书继续保留婴幼儿喂养、婴儿按摩和体操、体格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防治、常见症状答疑和预防接种等章节,部分做了适当修改和补充,具体详见导读。

希望本书对婴幼儿的父母、养育人有所帮助,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鲍秀兰2018年3月25日前言

饮水思源,我能奉献这本书给读者,首先要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出国进修的机会;其次要感谢我的老师周华康教授的指导,他使我能通过全国统考,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奖学金,于1983年赴美进修;又经籍孝诚教授的指点,学习了新生儿行为测查方法。1984年春,我在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取得贝利·布雷寿顿教授授予的测查合格证书,成为当时中国唯一获得此项证书的医生。从学习新生儿行为测查开始,我对新生儿具有如此奇妙的行为能力感到震惊。回国后,我立即开展了新生儿行为测查的研究。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家长很欢迎这种展示新生儿行为能力的测查方法。为了适合我国国情,在引进国外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自己的经验,制定了一套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测查方法(NBNA)。在申请卫生部重点课题的资助后,全国12个省市的儿科工作者展开了协作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这种方法较简便,节省了测查时间,又能有效发现新生儿的异常。这种方法现在已被儿科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也便于家长了解新生儿的能力。

从发达国家获得的信息使我了解到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早期教育,就可以开发他们的潜能。1989年开始,我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的同事们开展了0~2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研究,通过每月家访指导和开家长会等方式,使受访婴幼儿有计划、有目的地接受早期教育。结果发现,这些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显著优于常规育儿组,可以免除由于家长不重视早期教育造成的智力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教授、孟昭兰教授和学前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991年,我与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的董奇教授共同申请“八五”国家攻关课题“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研究”,对100多个窒息儿和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全国协作研究。结果令人鼓舞:2岁后测查结果显示,他们的智力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正常儿,没有一个智力低下儿发生;而对照组(常规育儿)中有8%~9%发生智力低下,平均智力也低于正常儿组的水平。此项研究发现也被国内其他单位的研究结果多次证实。为此,我也十分感谢董奇教授的合作与支持。

我们有信心地说,通过全国数十个单位的协作攻关、百余名儿科同道们的辛勤劳动,老一辈儿科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这项研究成果毋庸置疑地说明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是多么重大。它可以使我国因精神、社会因素和窒息、早产等因素所致的智力低下(约占全部智力低下儿童的20%,即约60万),通过从新生儿期开始的早期教育得到预防,或者至少可以减轻他们的伤残。由于我是一个医生,经常看到家长带着智力低下的儿童来就诊,我深深同情家长的痛苦和负担,因感到无力帮助他们而内疚。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早期教育减少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但最关键的还是早期预防,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2001年9月,联合国大会曾召开儿童特别会议。本次会议围绕3个预期目标进行讨论,其中第一个就是“每个儿童应该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具体解释了“人生开端”是指出生至36月龄。因为这段时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大脑科学研究证明,早期良好的育儿刺激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在生理、生化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早期发展的影响可持续终生。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是使0~3岁教育成为国家的法规。没有想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想得那么周到,最近公布的《母婴保健法》第四章“婴儿保健”第二十六条中就提到了给婴儿“提供促进智力发育等科学知识”。北京市率先对学前教育制定法规,倡导和支持3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并强调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应当从婴幼儿开始。教育部也在全国试点开展3岁以前早期教育的研究。

为了推动婴幼儿早期教育,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献给父母、儿科医生、幼教工作者和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同志,我们于1995年出版了《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一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收到了上千封家长来信。这些信代表着千万父母相同的心愿——希望培养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促使我们写一个更加通俗的版本——1998年出版了《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这本书在短短3年中印刷了5次,但仍有很多家长来信说买不到此书,为此我们又编著了《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一书。此书特点为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增加了作者近年来在社区开展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其间所积累的早期教育经验,还编入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和法国阿米-梯桑0~1岁神经运动测查的表格,供儿科医生和儿保工作者应用,家长阅读时可省略。本书出版后受到医护人员、研究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欢迎。不少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出生后,包括正常儿和出生时窒息、早产、颅内出血等高危新生儿,在此书的指导下成长为聪明可爱的健康孩子,使我感到欣慰和鼓舞。

儿童发展是指体格、情感、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最佳的人生开端应该是充分、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健康状况,生活在一个有丰富的感知刺激的环境和充满爱心的家庭与社会氛围之中。为了使本书中内容更加符合塑造最佳人生开端的要求和家长的需要,我们又在已出版的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大脑发育和环境的内容,着重解释视觉、语言和人格发育的大脑生物学基础,说明早期环境对大脑发育的重要影响。另外,营养是儿童快速生长的物质基础,本版对婴幼儿喂养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睡眠是婴儿主要的“工作”,家长常为宝宝睡眠问题困惑,本版为此系统介绍了婴幼儿睡眠规律和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的方法。由于目前人们比较重视智力发展,忽视婴幼儿情感需求,而情绪智力是儿童今后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版还增加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和婴儿健全人格的培养方法等有关内容,并邀请儿童精神卫生专家郑毅介绍婴幼儿人格趋向量表,使家长有的放矢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早期干预防治窒息儿、早产儿智力低下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协作研究新进展,本版添加了早期干预和脑瘫防治的方法;并针对网上家长提出的普遍问题,如缺钙和哭闹等问题答疑解惑。

全书的内容也做了适当调整,使内容编排更有条理。为了不增加篇幅,删去了一些实用性较弱的章节。

虽然我们对此版尽力做了增减和修改,仍然会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鲍秀兰2005年4月导读《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正常儿卷)》是按体格、智能发育规律、喂养、睡眠和常见疾病等内容分类、分别编写的,但每个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每个月都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如2月龄的婴儿,他们每天吃多少,每月身高、体重长多少,睡多长时间,大小便怎么样,哭怎么办,应该会笑吗,我们应该如何促进他们的体格和智能发育,应该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等等。对此,您在看本书时可以参考各个章节的有关内容。但本书的重点是智能发育,所以您看2月龄时的早期教育篇,可以了解2月龄正常婴儿应有什么表现,如何从运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在运动方面,您可以看看如何做按摩、体操,如何进行“三浴”锻炼,因为阳光浴、空气浴和水浴是健身的三宝。宝宝出生后即应该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第十四篇是问题解答,如枕秃、是否缺钙、大便次数等妈妈常问的问题。如果您觉得宝宝动得太多、对声音等刺激过于敏感、吃睡不规律……这些可能和先天气质有关,可以阅读第七篇里的内容。

这本书最好请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粗读一遍,这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时您有时间,而且可以从胎儿期保健、胎儿良性刺激(胎教)和新生儿期开始教育,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宝宝的潜能。本书的特点是对新生儿的奇妙能力做了详细描述,孕期阅读会感到特别有趣味,您会对宝宝充满美好的遐想。

希望本书能给您的育儿生活提供更多帮助。鲍秀兰2012年10月8日第一篇胎儿保护和良性刺激从胎儿期开始孕育的能力

过去,人们对于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活感到很神秘,因为胎儿生活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另一个世界里。但是,近50年来,由于超声影像和其他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早产婴儿的仔细观察,使我们逐渐了解到胎儿所具有的种种神奇能力。胎儿的运动能力

通过超声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胎儿在子宫内的生活情形以及他们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例如,胎儿在5周胎龄时就有自发的运动能力,而母亲在妊娠4~5个月时才开始感觉到胎动,说明不能监测到的运动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

到7~8孕周时,胎儿能完成非常简单的单一臂、腿、腕、肘或膝关节的活动。12孕周时,胎儿能活动上下肢各关节。13~14孕周时臂可与腿一起活动,有时还能看到胎儿举起双手。19孕周时,胎儿能走步并保持直立,在一个手的支撑下可以迅速向前移动。胎儿的听觉能力

一位法国产科医生曾做过一项实验。他将一个小麦克风放在正在分娩的母亲的子宫内,记录通过子宫胎儿听到的声音强度。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声音都能穿透子宫和腹壁。子宫内能清楚地听到房间内的各种声音,并且还能分辨出声音的强弱,完全能区分母亲体内由于呼吸、血流产生的声音和房间内正在播放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同时,这位医生还观察了胎儿对声音的不同反应(如心跳快慢、活动等),发现胎儿能适应各种类型的声音。

胎儿一直浸浴在声浪之中。例如,在一个怀孕6~7个月的妇女腹部旁放置一台录音机,可以显示出母亲体内的声音响度(大血管内的呼呼声、心跳及肠道的隆隆声等组成的声响)稍小于繁华的城市街道的嘈杂声。胎儿对于外部的嘈杂声是很敏感的。日本学者曾经做过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研究。研究对象为住在世界最繁华的大阪机场附近的新生儿。如果一个怀孕妇女在妊娠6个半月前住进邻近机场跑道的屋子,在她分娩后第3天,当一架飞机起飞时,她的新生儿仅有5%的时间是觉醒的,这表明胎儿对飞机的巨大声响已习惯了。让一位妊娠7个月的妇女住进同样的屋子,结果发现,同样只有3日龄的新生儿,其觉醒时间较长,并有55%的时间处于哭的状态。这说明,胎儿具有“习惯”的能力。胎儿的味觉与触觉

除听觉外,胎儿其他感觉也有较好的发育。28~30孕周的胎儿已使用一些味觉感受器。对早产婴儿的观察已证实:当给一些甜奶时,新生儿会用力吮吸,而给酸奶时则会做一些怪相。

胎儿的触觉出现也较早。对触觉的许多反应,怀孕的妈妈能部分感觉到。早在妊娠6~8周时,如果胎儿的手或足偶然地接触到子宫某些地方,其手指、脚趾会蜷曲;当足底接触子宫时,胎儿将直立他的腿;当他的手指触到唇边,胎儿就会吸吮。到6个月时,胎儿的手抓握是强有力的,足以支持胎儿自己的重量。胎儿的视觉能力

胎儿在子宫内对光敏感,在妊娠前几个月视觉能力发展是完整的。当一束灯光在母亲腹部一亮一暗,通过超声观察能看到胎儿眨眼。这种眨眼运动约1秒钟后发生,而对声音的眨眼反应则是立即发生的。光可通过母腹壁和子宫的薄壁传递,所以胎儿可能经历黑夜和白昼。

小贴士

人类胎儿不仅有活跃的特殊节律、有目的的运动,而且已经具备看、听、尝、触等许多能力。

胎儿对母亲的情感和活动也有着各种复杂的反应。一些科学研究和实验表明,胎儿靠他的感觉器官已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为那些将要做父母的人、优生优育工作者进行胎儿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胎儿分娩后在子宫外的生活做了必要的准备。如果父母们对胎儿在子宫内的多种本领有所认识和了解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感到小小的胎儿有多么了不起!同时也会努力学会与胎儿间的互相交往,促进胎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如何进行良性刺激

正因为胎儿已具备运动、感觉、听觉、触觉等能力,因此进行科学的良性刺激有助于胎儿能力的发展。如何进行科学的胎教呢?首先,孕妇要做好心理、生活和物质的准备。孕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相对安定,心情恬静,情绪愉快,营养充足、合理;适当运动,多到有树林、花草的地方散步,沐浴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温暖阳光;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实行胎教可从妊娠中期(妊娠4~7个月)开始。听音乐

孕妇应选听明朗轻快的音乐,选择的乐曲节律要和人的心率基本协调一致,这样会使胎儿感到安全、轻松。每天定时播放音乐2~3次,每次听10~20分钟。另外,母亲唱歌能通过自己的身体振动更好地刺激胎儿的听觉。母亲唱歌时,歌声与她的呼吸、心跳和胸腹腔运动是协调一致的,给胎儿以和谐的感觉和情绪上的安宁感。抚摸腹部

孕妇可在每天做胎动自我监护的同时,轻轻抚摸胎动的地方,加深母子之间心灵的交流。和胎儿说话

给小宝宝起个名字,每天与小宝宝对话2~3次,给他讲童话故事,这是刺激胎儿记忆能力发展的好办法。这种宫内语言交流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胎儿需要孕母提供什么营养

胚胎和胎儿的发育是个迅猛的过程,足月分娩的婴儿体重是受精卵的10亿倍,而从出生到成人体重却只增加20倍。胎儿生长的全部原料只能来源于母体。孕妇营养缺乏对胎儿的严重影响早已被证明。孕妇营养不足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下,甚至流产和早产等。更为重要的是,营养不足可引起脑发育不良。脑的结构和功能与营养有密切关系,而智力与脑的结构和功能有关。有研究证明,孕母营养严重缺乏有30%的概率可使后代在学龄期表现为智力落后。胎儿需要什么样的营养1.热量

热量是胎儿生长发育的能源,主要来自孕母主食,如米、面。脂肪也是热量的来源之一,且对胎儿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有影响。2.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部分的主要成分,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原料。蛋白质对脑的发育尤为重要。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氨基酸种类很多,有些氨基酸对胎儿生长有特殊作用,如色氨酸缺乏可引起先天性白内障。某种氨基酸过多,对胎儿生长发育也有不利影响。3.维生素

很多维生素是胎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对胎儿生长发育均有不同作用。维生素D对胎儿骨骼生长钙化有重要作用,缺乏时可造成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儿表现为前囟门很大及头颅骨缝处骨骼很软。如果胎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不足,将造成O形或X形腿、鸡胸等骨骼畸形。4.叶酸

目前认识到叶酸与细胞分裂和增长有关。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脑积水等。妇女应从怀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每天服叶酸制剂0.4毫克,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5.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里主要指钙、铁和锌。钙是骨骼发育所必需的;铁是造血的原料;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胎儿生长减慢、脑发育不良。饮食要平衡、多样

孕母合理的营养是胎儿健康成长之本。孕母每天饮食主要注意以下四点。1.牛奶等奶制品及豆制品

奶制品和豆制品富含的钙和磷有利于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同时,孕母需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对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是不可缺少的。补充量以每天400~800单位为宜,也可吃鱼肝油丸或进行户外活动。阳光中紫外线能促进人体皮肤制造维生素D。可以说,阳光是廉价的营养要素来源。

小贴士

孕母要注意饮食平衡,要多样化,各种营养素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不要偏食。孕早期要克服恶心、呕吐反应,保持心情舒畅,坚持进食;孕晚期饮食要偏淡,防止水肿。2.肉类和代用品

供应胎儿蛋白质和铁剂,有助于其血和肌肉的发育。3.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有助于胎儿皮肤、眼和血管等组织的发育。4.谷类(米面)

含糖、维生素B1和纤维素,保证身体热能供应和各种功能运转。孕妇如何保护好胎儿

孕早期,特别是受精后15~60天,即末次月经后30~75天,是胚胎器官分化、形成阶段。此时,胚胎最容易遭受有害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内脏和外形的畸形,医学上称此时期为致畸的高度敏感期。这一时期,孕妇想要保护好胎儿,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孕早期要克服恶心和呕吐等反应,要坚持进食有营养的食品。

★要适当休息,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少去人群拥挤的场所,以免感染。

★不要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尤其是猫,因为猫是弓形体的主要传染源。

★不要接触有害物质如铅、汞和砷等化学物质。

★不吸烟,不喝酒,减少或避免有害物辐射。

★不要随便使用药物。孕妇严禁用的药物有:放射性同位素、抗癌药、抗甲状腺素药(甲亢妇女在病情发作期必须认真避孕,如果怀孕后还需要用药,剂量宜小)、雄激素制剂、雌激素制剂、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类、链霉素、吗啡、呋喃类药、镇静安眠药、抗过敏药。可能致畸或对胎儿有害的药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磺胺类药、氯霉素、甲硝唑(避免口服,孕早期不服)等。

小贴士

孕妇患病需要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有病不用药,因为疾病同样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有的妇女怀孕时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因不敢服药而导致抽搐;贫血不肯服补血药而使贫血加重,影响母婴健康。所以,一定要和医生合作,及时、正确用药。第二篇新生儿的惊人能力新生儿的6种状态

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如果给他一个安定温暖的环境,室内光线不过亮,他会以独有的方式适应世界,体验人间的生活。他会慢慢睁开明亮的眼睛,带着好奇心,安静不动地注视着你,身体贴着你。他有天生的能力开始和你接触和交往。你会为这棵第一次来到世界上的人类的“幼苗”的强烈吸引力感到惊奇和敬佩(见图2-1)。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新生儿不懂事,他们只会睡、活动、哭和吃奶。虽然有的母亲相信她的新生宝宝会看,对他说话有反应,但当时医生和心理学家们还不相信这些,因为没有人能科学地证明这一点。对新生儿惊人能力认识上的革命是由两位科学家开创的,他们以特有的敏感仔细观察了新生儿的行为表现和杰出能力。一位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沃尔夫,他在家中观察新生儿,坐在新生儿旁,在不打扰新生儿的情况下长时间地观察他们从睡到醒的所有活动。另外一位是荷兰医生海英·普瑞区托,他几乎在同一时期不约而同地做了同样的研究。他们记录了新生儿各个方面的表现,如睡时做鬼脸、微笑、轻微的眼球转动和眼睑闪动,手臂和腿的活动,呼吸和吸吮动作,还有打嗝、打喷嚏、全身微小抖动和扭动等。总之,他们将新生儿的自然活动和因周围环境引起的反应详细地记录下来。从表面看来,他们发现的这些活动是相互没有联系、杂乱无章的表现,但这两位科学家将许多天详细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创造性的整理,结果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性。

他们将新生儿所有行为活动按照觉醒和睡眠的不同程度分为6种意识状态:其中有2种睡眠状态,即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3种觉醒状态,即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1种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小贴士

新生儿的这6种状态实际上和成人一样,只是每种状态持续的时间和成人不同。例如,新生儿睡眠状态占一天时间的90%,比成年人长得多。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些状态,便可以预料新生儿大多数的行为表现,就好像演员在不同背景、时间和剧情中有不同的表演一样。安静觉醒状态

图2-2是一个出生两天的新生儿,他正在注视着你,专心地听你说话。他的眼睛睁得很大,明亮发光,很少活动,很安静。新生儿在这种状态时是很机敏的,喜欢看东西,特别是圆形、有鲜艳颜色的东西,如红球或有鲜明对比条纹的图片。此时的新生儿还喜欢看人脸,如果你戴上眼镜就更能吸引他们了。当人脸或红球移动时,他们的目光甚至头部会追随。他们还会听声音,如果你在他耳边轻轻地呼叫,他会转过脸来看你。更有趣的是,他还会模仿人的表情。

实际上,新生儿刚生下来就有一段安静觉醒时间,平均约40分钟。也许这是新生儿为了与期待他们出生的爸爸妈妈第一次会面而安排的特别节目吧!这时,他们会注视父母的脸,专心地听他们说话。如果年轻的父母仔细端详新生儿会注意到,在这种状态下的新生儿很少活动,好像把他们全部精力都倾注到看和听的上面了。

新生儿这种安静觉醒状态的时间是很短的,出生后第一周内约占一天时间的10%。难怪我们看到新生儿时,他们经常在睡觉。事实上,觉醒和睡眠状态的交替在他们出生前很久,即在子宫内的胎儿期就已经开始了。在这种激动人心的安静觉醒状态,新生儿对外界有很好的感受能力,以及对外来刺激产生反应并学习如何适应环境的能力。你可以看到新生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见图2-3),他们想要认识周围的新天地。活动觉醒状态

当新生儿吃奶前或烦躁时,全身活动增加。当眼和脸部活动也增加时,新生儿好像在环视周围并发出一些简短的声音。他们有时活动很剧烈,甚至出现自发的惊跳;有时活动呈阵发性,伴有特殊的韵律。他们的手臂、腿、全身和脸部每1~2分钟会出现一次有节律的活动(见图2-4)。

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新生儿的活动可能有一定目的性,是在向他们的爸爸妈妈传递信息,说明他们需要什么。有一位聪明的妈妈确实曾有这种体验,当她的宝宝开始这种活动,并发出一些烦躁声时,她就立即准备喂奶。当新生儿看到妈妈的乳房时便立即安静下来,愉快地张开了小嘴。如果等了一会儿仍不见妈妈喂奶,他就开始哭了。另外在这种状态时,如果给予一些不合小婴儿意愿的刺激,就可以使他们的活动增强或惊跳。因此,有些人相信,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新生儿和父母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此外,新生儿这种一阵一阵的活动会受他们脑内某种生物钟的调节,因为在胎儿期,他们已有这种表现。有人将一种测定感受装置放在孕母腹部上面,可以探查到胎儿的阵阵活动。哭的状态

新生儿哭时四肢有力地活动,眼可张开或紧闭,脸有时变得很红。虽然小婴儿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你曾想到新生儿哭是和人交往的主要方式吗?新生儿是用哭来表达意愿,希望父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如饿了、尿布湿了或身体不适时哭。还有一种没有什么原因的闹哭,一般在睡前,哭一阵儿就睡着了。也可在刚醒时,哭一会儿后进入安静觉醒状态,这时新生儿会显得特别机敏。细心的父母经过和新生儿两周左右的相处,就能理解孩子哭的原因,并给予恰当的处理(见图2-5)。

许多母亲知道将婴儿抱起来放在肩上能使他们安静下来并睁开眼睛。有位研究者将哭着的新生儿抱起来,竖靠在肩上后,他便停止了哭闹。开始以为这是由于位置变化的缘故,后来才明白,有些新生儿是为了要人抱起来竖靠在肩上而哭的。只要抱起来就不哭了,放他躺下就又哭了。这可能是新生儿希望你抱他竖靠在肩上,想看看周围的环境,探索一下这新奇的世界吧!瞌睡状态

瞌睡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新生儿的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眼闭上前眼球可能向上滚动;有时微笑、皱眉或噘嘴;目光变得呆滞,反应迟钝;对声音或图像表现茫然;常伴有轻度惊跳。这是觉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阶段,持续时间较短(见图2-6)。安静睡眠状态

处于此状态的新生儿脸部放松,眼睛闭合着。全身除偶然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自然的活动,呼吸也是很均匀的。这是处在完全休息状态时的新生儿(见图2-7)。活动睡眠状态

新生儿在活动睡眠时,眼通常是闭合的,但偶然短暂地睁一下,眼睑有时颤动,经常可见到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有位医生用B超看到胎儿在宫内已有眼运动和眼不动两种睡眠状态。在活动睡眠状态时呼吸不规则,比安静睡眠时稍快。手臂、腿和整个身体偶然有些活动。脸上常显出可笑的表情,如做怪相、微笑和皱眉。有时出现吸吮动作或咀嚼运动。新生儿觉醒前通常是处于活动睡眠状态。新生儿活动睡眠和安静睡眠时间约各占一半,从安静睡眠到活动睡眠作为一个睡眠周期,一般持续0.5~1小时,每天有18~20个睡眠周期。

成年人活动睡眠时常常处于做梦状态,但谁也不知道新生儿在活动睡眠状态时是否也正在做梦。

在认识了新生儿的不同意识状态,了解了每个状态发生的时间,每个状态有什么表现,对外界刺激可能有什么反应后,父母不仅能了解他们的新生儿,而且能很敏感地知道他们的需要,恰当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又不过分打扰他们的休息。例如,当新生儿在活动睡眠时轻轻地啜泣和运动,但没有醒来,也未哭出声来,父母会知道这是在睡眠周期中发生的现象,可能小婴儿在做梦,不用急着去抱他们起来或喂奶,过一会儿他们又能安静睡眠了。

沃尔夫和普瑞区托两位科学家的卓越观察,使我们认识了新生儿状态有6种类型。一旦我们懂得了这些状态变化的规律性,就能理解神秘多变的新生儿的心灵世界了。新生儿的视觉能力新生儿会看吗

图2-8中的新生儿正在看移动的红球。你瞧,他的注意力是多么集中呀!此时,新生儿的手脚停止运动,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看红球上。在新生儿安静觉醒状态时,使其呈半卧位,面朝正前方。用一个颜色鲜艳的红球,距他的眼睛约20厘米处轻轻移动,先引起他的注意。当你看到他正在注视红球时,将红球从中线位向一侧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轻轻转动红球,以吸引他的注意力。这时他的眼和头会慢慢跟着红球移动,目光追随着红球移动的方向(见图2-9)。当红球从中线位向头上方移动时,他有时也能略抬起头,眼向上转动继续看红球。几乎所有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几分钟就开始有这种看的能力。

其实,很多年前就有不少母亲发现她们的孩子生下来不久就会看东西。当她们逗新生儿玩时,发现他们有视觉反应能力,但当时的医生们不愿相信她们所说的。现在证明,母亲们的观察是正确的。新生儿这种看的能力最早是由谁证明的呢?是20世纪60年代一位非常有创造性的生理学家范茨。范茨的第一个研究结果是肯定新生儿有看的能力。他先用鸡和猴子做实验,设计出一种方法可证明视觉能力,然后将这种方法用来研究人类婴儿。通过他杰出的研究成果证明新生儿有看的能力后,生理学家和医学教授们才开始相信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就能够看的事实。

范茨方法的原理如下:新生儿正注视某幅图画时,可以从瞳孔前眼的角膜上反射出这张图像,当看到瞳孔表面(眼球中央黑色的圆形部分,类似照相机的镜头)反射的图像时,这图像正好瞄准视网膜中心,其影像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如同照相机内的胶卷底片)是一种眼内记录装置,上面有很多神经细胞,可以将看到图像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如果给新生儿看另一幅图片,角膜上反射出的图片映不在瞳孔中央的表面,而是偏在一边,这个图片不可能落在视网膜上,说明新生儿没有看到这一幅图片。

范茨观察新生儿看的能力用的设备如图2-10中所示。在观察台前有一小小的布罩,在布罩内放一张可调节的小床。将安静觉醒状态的新生儿放在小床上,床前有两张图片是准备给新生儿看的。在两张图片之间有一个小小的窥视孔,观察者可通过小孔观察小婴儿瞳孔上的反射图像,以判定他正在看什么,如图2-11眼的图解可以说明。两种图形,一个是棋盘,另一个为一块方形不着色的白方块。从眼瞳孔前反射出来的是棋盘,而不是白方块,说明新生儿正在看棋盘。为了肯定新生儿真是有兴趣看棋盘还是碰巧看它,两张图片每隔10分钟交换一次位置,每次交换图像后观察者检查和记录对着瞳孔前的图形。通过这种方法,范茨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新生儿喜欢看什么1.新生儿喜欢看对比强烈的图形

新生儿喜欢看什么?一些研究表明,新生儿喜欢看轮廓鲜明和深浅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可能是因为这些图形对视网膜刺激更大。因此,黑白相间的棋盘比一块单纯白布更能吸引新生儿的注意力。

范茨曾经做过一个这方面的实验。他同时给新生儿看两张不同的图像,如果发现新生儿看其中一张的时间长,注视的次数更多,就说明他喜爱这张图像胜过另一张。根据这种推理,范茨耐心地研究了数百名新生儿,证明他们喜欢看带有环形和条纹的图形超过不着色的图形。同时他进一步发现,与那些简单的、直线的、内容贫乏的图形相比,新生儿更喜欢那些复杂的、曲线的、有丰富内容的图形。2.新生儿喜欢看人脸

更加深入的研究表明,新生儿还喜欢看人的脸。为了弄清这到底是因为他们认识人脸,还是因为被脸的圆形轮廓和眼、头发等鲜明对比的形态所吸引的问题,范茨通过给新生儿看两张脸谱来进行实验。一张是规则的脸谱,另一张是将鼻子、眼、口等脸上的结构搬了家的、歪曲的脸谱。结果表明,新生儿喜欢看规则的脸谱。这或许是新生儿天生就有能力认识自己同类的面孔吧。

新生儿最喜欢看人脸。在他安静觉醒时让他面朝前方,你和他面对面,当他注视你的脸时,眼睛睁得很大,眼光变得明亮起来,常停止吸吮和运动,在短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凝视你。这种眼和眼的对视是一种传神的、充满感情的交流。父母和新生儿之间在对视中如同有磁性一样吸引在一起,相互交流母子感情(见图2-12)。

当新生儿在注视你时,你的头向一侧慢慢移动,但仍然面对着他的脸,这时他会慢慢移动眼睛,随后转动头部追随你运动的方向。除水平方向外,他还能从垂直方向追看你的脸。假如你同时和新生儿说话,就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因为声音刺激和嘴的活动会强化他的感受。3.先看轮廓,再看细节

有些医生用红外照相技术发现,新生儿看图形时常先扫视图形的外部轮廓,然后看细节。同样,当他看你的脸时,先看脸的轮廓,再看眼睛、嘴巴等。眼睛是特别能吸引新生儿注视的目标。新生儿不但会注视母亲的脸,而且想用手接触母亲的嘴,说明视觉和手活动之间已有不寻常的协调动作了。看的最佳距离:20厘米

过去认为新生儿不会看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新生儿近视的特点。他们看东西的最佳距离约20厘米,相当于母亲抱婴儿喂奶时母亲脸和婴儿脸之间的距离。新生儿调节视焦距能力差,东西距新生儿太近或太远,他们均看不清楚,只看到模糊的影像。所以,要锻炼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必须将物体放在距新生儿眼睛约20厘米的距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生后3~4个月,婴儿才有调节视焦距的能力。

有的新生儿能追随移动的物体,而有的新生儿似乎不会看。经过研究才知道,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主要是和他们所处的状态有关,他们在安静觉醒状态时才会看东西。如果你想观察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首先要学会敏锐地认识新生儿的觉醒状态。有的新生儿的机敏觉醒时间是很短暂的,必须善于抓紧时机。这种状态常在吃奶后1小时左右出现,因为状态变化和睡眠周期有关。最好不要在刚吃完奶以后,因为这时新生儿很困,睡得很熟,不易叫醒。也要避免在第二次喂奶前训练新生儿看东西的能力,因为新生儿被叫醒后很饿,想吃奶,容易哭闹。

另外,室内光线不能过亮,因为强光使新生儿睁不开眼睛。为了能使新生儿有出色的视觉反应,应使新生儿有一个舒适的体位。你最好采取坐位,将新生儿半卧抱在膝上,拿一个颜色鲜艳的玩具以引起他的注意或使他看你的脸。如果你将物体轻轻摇动,更能引起新生儿的注意。

小提示

如果新生儿生病或曾经历不顺利的分娩过程,看东西的反应暂时不出现是完全有可能的。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健康新生儿均有这种天生的看东西的能力。新生儿能记住看到的东西

新生儿不但能看,而且还能记住所看到的东西。如床头挂一个玩具,开始时他看的时间长,以后看的时间逐渐缩短,好像对此厌烦了。如果换一样新的东西,又会重新表现出兴趣。这叫作对“新奇东西的反应”,可以说明新生儿对已经看过的玩具或图像有早期记忆的能力。更有趣的发现是,小家伙能认出母亲脸上的变化。有一位母亲感冒了,为了保护婴儿而戴上了口罩,当抱起出生后只有8天的小宝宝喂奶时,发现孩子频繁地看她的脸,好像有什么事情不太对劲似的。结果小宝宝吃奶减少了,白天睡午觉时表现得也不安稳,入睡也不那么容易了,总的睡眠时间比以前减少了。以上情况说明新生儿能认识母亲的脸,并记住她们的模样(见图2-13)。母亲的模样一旦改变,新生儿就会表现出心神不定的样子。还有一位母亲注意到,当她戴上有眼镜架的近视眼镜代替隐形眼镜时,她的日龄只有1天的小宝宝表现出迷惑不解的样子。所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新生儿从一出生开始不仅会看东西,而且还能记住看到的形象,他们已有更高一级的脑功能了。

总之,新生儿有活跃的视觉能力。在觉醒时,他们能自然地看周围的世界,喜欢看复杂的、多样的和运动的物体,并有视觉记忆力。

新生儿眨眼比成人少,他们天生有奇妙的凝视能力,好像带着好奇心来到世界上。加上他们有凸出的前额、丰满的粉红色脸颊,因此当他们睁大眼睛注视年轻的父母或为他们操劳的医生护士时,你们会感到在和这些纯洁的小天使的对视中那种无言的热切的感情交流,从中得到莫大的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对孩子抱有殷切期望的父母,可以在对视中互相交流感情,得到互相了解的机会,不断加深认识和增进亲子之间真挚的爱。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布雷寿顿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妊娠7个月的母亲做B超,医生在B超荧光屏前观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当胎儿在觉醒状态听到母亲腹壁外的格格声时,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原来胎儿在出生前几个月,他们的听觉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能准确地听了。他们已能区别声音的类型(如嗡嗡声或铃声)、声音的强弱、调的高低、熟悉或不熟悉的声音,甚至已能辨别声音的方向。

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时,使其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新生儿右耳旁10厘米~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新生儿会变得警觉起来,先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转动眼,接着转动头(见图2-14),有时他还要用眼寻找小方盒,好像在想:“是这小玩具在发出好听的声音吗?”(见图2-15)如果你将新生儿的头恢复到正前方,在新生儿左耳旁轻摇方盒,他的头和眼又会转向左方。新生儿可以连续多次准确地转头向声源,好像他的头是自动天线,能自动地移动到最好的接收声音的方向。

新生儿不但能听而且能看声源物,说明眼和耳这两种感受器在内部由神经系统连接起来了。这种连接使新生儿能尽可能圆满地感受外来的刺激,更好地适应环境。

如果格格声过强,新生儿会表示厌烦,头不但不转向声源,而且转向相反方向,甚至用哭来表示拒绝这种噪声干扰。新生儿喜欢听什么1.新生儿期已经建立听的条件反射了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3~4个月的小婴儿完全是不懂事的,但很多事实说明新生儿从一出生即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例如,出生只有1天的新生儿,用铃声和嗡嗡声做刺激,当右侧铃声响时给新生儿吸吮糖水,嗡嗡声响时不给糖水。他们就能学会当铃声响时头转向右侧,而嗡嗡声响时头不转向右侧。如果我们反过来教他们,右侧嗡嗡声响时给糖水,铃声响时不给糖水,他们同样很快学会只在嗡嗡声响时头转向右侧,铃声响时不转头了。

小提示

这种在生后不久就能对不同感觉刺激联系起来做出有目的反应的能力代表了人类学习基本过程的开始。2.新生儿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

美国医生地卡斯泊以出色的独创精神发明了一种装置,用来揭开新生儿喜好的奥秘。他认识到新生儿天生有极好的控制嘴和唇的能力,他们能通过改变吸吮速度表达自己的喜好。因此,这位医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在新生儿嘴内放一个橡皮奶嘴,连接一对软垫耳机,奶嘴又和一种可以记录吸吮速度的装置相连。医生能通过耳机控制给新生儿听的声音,同时通过装置记录吸吮的速度(见图2-16)。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2个出生后1~2天的新生儿,当他们高速吸吮时能听到母亲的声音,低速吸吮时能听到父亲的声音,结果有11个新生儿高速吸吮。为了保证这不是因为小婴儿喜欢高速吸吮,做了相反的训练,即低速吸吮时能听到母亲的声音,结果他们又很快学会了使吸吮速度减慢。这就证明他们为了能听到母亲的声音而加快或减慢吸吮的速度。

实验人员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发现了新生儿喜欢听自己母亲的声音超过听其他女性的声音,因为他们在胎儿期听惯了自己母亲的声音。但是,新生儿早期不能区分自己的父亲和其他男性的声音,能辨别自己父亲的声音要晚些。这可能是由于在正常会话水平时,男人声调低,通过子宫壁不易区别的缘故。

小提示

既然胎儿在宫内能听到外界的声音,那么就可以从胎儿期开始培养胎儿对音乐的爱好。

有一位13岁的天才小提琴手,她已参加了著名的交响乐队并出场演奏。当人们关注其成长背景时,发现她的母亲是位职业音乐师,在怀女儿时曾在室内乐队拉小提琴。许多伟大的作曲家的父母就是音乐师。当然,儿童早期的经验也是极为重要的,更不必说教学课程、学习勤奋等对发挥个人才能的意义了。3.新生儿喜欢听人声

当新生儿醒着的时候,在他耳旁一定距离,在不让他看到的情况下,轻轻地不断呼叫并说话,如“小宝宝,来!来!转过来看看我!”他的眼和头会慢慢转向你,并亲热地看看你,脸上显出高兴的样子。在另一侧耳旁和他说话,有同样的反应。如果一边是父亲的声音,另一边是母亲的声音,多数小婴儿喜欢母亲的声音,并将头和眼睛转向母亲一边。这可能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听惯了母亲声音的缘故吧!4.新生儿喜欢听高调的声音

有一位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和新生儿第一次谈话时,父母似乎会本能地提高音调,这是世界性的现象。研究证明,6个不同国家的母亲不管她们的本国语言是什么,在和新生儿交谈时都用同样的音调、无意义的音节和短语说话。对声音的记忆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对宫内胎儿期听到声音的记忆能力,地卡斯泊医生还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有16位孕妇参加这项有趣的尝试。这些孕妇先朗读了一个小故事《帽中的猫》和一首小诗《国王、老鼠和奶酪》,并录了音。实验组孕妇从妊娠34周时开始,一部分大声读《帽中的猫》的故事,而另一部分读小诗给她们自己的胎儿听。每个胎儿在出生前能一遍又一遍重复听同样的故事或小诗,每天两次,共5小时。在新生儿出生的第3天给他们戴上耳机和吸吮奶嘴,播放自己母亲读的故事和小诗的录音。如果新生儿在吸吮快时听到故事,吸吮慢时听到小诗,那么令人惊奇的是,16个新生儿中15个能选择正确的吸吮速度,当收听他们在胎儿期重复听过的故事或小诗时,在胎儿期听故事的新生儿吸吮速度快,以便能从耳机中收听到同样的故事;而胎儿期听小诗的新生儿吸吮速度慢,以便听到胎儿期听惯的小诗。

有一组医学院的学生进入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发现新生儿喜欢看他们母亲的脸和听他们母亲说话。而学生逗新生儿玩时,他们显得不感兴趣。同时还发现,哭闹的新生儿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时变得安静起来,即刻转过头去看自己母亲的脸。

生后2周以内的新生儿已能记住自己母亲的声音和脸的形象了,并能将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脸联系起来。这种能力还可以从下面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当新生儿听到自己母亲声音而看到其他母亲的脸时,或当看到自己母亲的脸而听到其他母亲的声音时,都会表现出慌乱和苦恼的样子,只有当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并看到自己母亲的脸时,才显出舒畅和得到安慰的神态。灵敏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敏感的触觉

触觉、味觉和嗅觉也是新生儿探察世界奥秘、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途径。新生儿的触觉器官最大,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实际上,胎儿生命一开始,当他们被子宫内温暖的软组织和羊水包围时就有了触觉。习惯于被紧紧包裹在子宫内的胎儿,出生后喜欢紧贴着身体的温暖环境。东方民族有包裹新生儿的习惯。一般有经验的父母都说,将新生儿包裹好可以使他们睡得很安静,减少惊跳。这是因为新生儿喜欢被解除了的子宫束缚由人工束缚所替代的缘故。新生儿利用包裹的触觉感受使自己安静。当你怀抱新生儿时,他们喜欢紧贴着你的身体,依偎着你(见图2-17)。

全世界无论哪个民族的父母,当他们的小婴儿哭时都会本能地抱起自己的孩子,并轻拍、摇动他们。这是在充分利用触觉安慰新生儿。我们做了一个观察,有70%哭闹着的新生儿,只需要和他们说话,将手放在他们的腹部,并按住他们的两个手臂,就能通过触觉刺激使他们停止哭闹,而不需要抱起来安慰(见图2-18、图2-19)。

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地和疼痛有触觉感受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有冷热、疼痛的感觉,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胎儿、新生儿喜欢吸吮手指。用超声显像方法可以看到胎儿早在妊娠24周时就有吸吮拇指的动作。总之,触觉是小婴儿安慰自己、认识世界以及和外界交往的主要方式。良好的味觉

新生儿有良好的味觉,从出生后就能精细地辨别液体的滋味。生后只有1天的新生儿对于浓度不同的糖水吸吮的强度和量是不同的。他们喜欢较甜的糖水,吸吮浓度较高的糖水比浓度较低的糖水量多、吸吮力强。对于吸吮咸的、酸的或苦的液体会有不愉快的表情(见图2-20)。惊人的嗅觉

新生儿还能认识和区别不同的气味。当他们开始闻到一种气味时有心率加快、活动量改变的反应,并能转过头朝向气味发出的方向,这是对这种新的气味有兴趣的表现。一旦适应这种气味,反应很快消失。英国牛津大学一位研究者发现,生后6天的新生儿能辨别自己母亲的气味。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喂奶时,每个母亲用一块纱布垫吸收流下的乳汁。在受试新生儿鼻两侧各放一块奶垫,一侧是自己母亲的奶垫,另一侧是其他母亲的奶垫,观察新生儿能否认识并将头转向自己母亲的奶垫。结果,生后两天的新生儿不表现出对自己母亲奶垫的兴趣,而生后第6天时,大多数新生儿能经常地将头转向自己母亲的奶垫。为了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奶垫的位置每分钟改变一次,结果新生儿仍能准确地将头转向自己母亲奶垫的一侧。这项实验说明生后6天的新生儿确实能闻出自己母亲的气味(见图2-21、图2-2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