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男孩爱上运动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4:09:38

点击下载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男孩爱上运动的秘密

让男孩爱上运动的秘密试读:

前言

男孩一般都喜爱运动,因为爱运动是男孩的天性,但如今很多男孩却喜欢“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跟动画片、漫画书、电子游戏、网络等黏在一起。久而久之,男孩的体质就会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会降低。更严重的是,男孩会变得不像男孩,没有阳刚之气,不再有典型的男子汉的特征与气概,这是非常危险的。

权威部门有关调查显示:今天的男孩正在经历体质危机,其体质状况令人担忧;男孩“典型男子汉”的形象正在一步步“瓦解”;男孩的生理脆弱,情感也脆弱……之所以会这样,跟男孩缺乏有效的运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男孩要“动”起来。只有这样,男孩才能有男子汉的气质,才能更强壮、更有耐力、更具韧性,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心态才会更积极向上,也才具备对集体与社会的适应能力……一句话,运动会让男孩更出色。

但男孩很难自动自发地“动”起来,他需要一个领路人,需要一个教练。研究表明,能担负这个伟大使命的人就是男孩的爸爸,爸爸是男孩天生的领路人,是男孩天生的运动教练。所以,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一定不能缺失,一定要保护好男孩的运动天性,还要真正地跟他一起运动,要做一个运动的领路人,而不是做一个旁观者。

爸爸与男孩如果能一起“动”起来,双方就一定可以建立起亲密而稳固的亲子关系,而借助运动这个平台,爸爸也会把男孩培养好,教育好!

不可否认,爸爸的角色对男孩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有爸爸的陪伴,男孩才有可以学习模仿的“好男人”的榜样;而缺乏爸爸的陪伴,男孩只能自己“摸索着”成长,身心健康程度自然会比有爸爸陪伴的同龄人差很多。所以,在陪伴和教育男孩这件事上,爸爸不能退居“二线”,要走到“前台”来,跟妈妈一起,担负起教育男孩的重大责任。

为了男孩的身心健康,为了自己家族的兴旺,也为了社会国家的未来,爸爸一定要参与到男孩的成长中来。

爸爸陪伴男孩运动,一方面会让男孩的身心变得健康起来,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放松下来,达到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减压的效果,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那么,好爸爸该怎样让男孩动起来呢?该怎样跟男孩一起运动呢?在这个过程中,又应该对男孩施以怎样的教育呢?这本《让男孩爱上运动的秘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从“爱运动的男孩更出色、好爸爸是男孩最好的运动教练、保护好男孩的运动天性、好爸爸要跟男孩一起运动、好爸爸的‘运动教育’”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男孩为什么要运动、怎样运动、可以做哪些运动以及好爸爸的作用等关键细节和有效方法,是好爸爸引导男孩运动时不可多得的运动教育和家庭教育参考书。

最后,衷心希望天下的爸爸都能领着自己的男孩“动”起来,做最好的爸爸;希望天下的男孩都能真正“动”起来,做最棒的男孩!第一章爱运动的男孩更出色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格言,通俗来理解的话,就是每个人都该好好运动,以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男孩正在长身体,其生活中更加少不了运动,运动会让他具备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爱运动的男孩在各方面的表现也将更出色。当今男孩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男孩从小就被称为“小男子汉”,可这些“小男子汉”真能担得起这样的称呼吗?他们的体质真的很好吗?当然不是。

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议论:

男孩长得更高了,也更重了,但体质却更差了,心理素质方面也更脆弱了。

男孩跳得更近了,跑得更慢了,力量更小了,耐力更差了,视力也下降了。

男孩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的状况更严重了,“豆芽菜”男孩更多了,超重肥胖男孩更多了。

…………

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周围的男孩就能知道,这样的说法是事实。《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说,有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到某普通中学,对初三年级一个班的30名男生进行1500米跑测试。结果让他瞠目结舌:这些学生跑完1500米,大约需要10分钟。其中,有6名同学中途放弃,另有20名学生跑到一半就捂着肚子喘不上气来。而剩下的学生在跑完全程后也都痛苦倒地。

这位委员算了笔账:跑完1500米用10分钟,学生们每秒只跑2.2米,也就比走路的速度稍快一点。学生跑完1500米后,心率根本就不该超过140次/分钟,而实际测量值却高达160~180次/分钟。

该委员指出,近20年来,我们的经济水平上去了,可国民身体素质却在下降,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水平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下降。他说,眼下各个学校到处都是戴眼镜的学生。升国旗的时候,竟然有学生因为体质差而晕倒。

而2011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也充分表明,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其中,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不光是正在读中小学的男孩体质差,就连读大学的男生也是如此。

有报道称,近年来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越来越凸显。全国大学生体能测试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体质与十年前相比大幅下降,甚至比起高中生来也未见优势。每年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是对大学生体质最大的考验之一。很明显,大多数大学生体质都不达标。比如,北京大学有一年学生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2015年2月6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部分高校2014级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测试情况。参与测试的大一新生来自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14所高校的非体育专业。

测试分男女两个组别进行,测试项目分为3类:耐力素质类,力量、柔韧素质类,速度、灵敏素质类。对于男生来说,就是50米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和1000米跑。男生所有的测试项目中,引体向上这一项测试的合格率仅为2.9%,这就意味着男生的上肢、肩背部力量素质不容乐观。

这项测试还涉及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只有63.9%的学生可以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还有8.6%的学生主观地认为父母从来都不关心自己的体育锻炼。

这些体质不达标的大一男生,他们的体质绝对不会是在刚上大学时变差的。体质的变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男孩从小就没有好好培养身体素质的意识,也没有经历过长年累月的锻炼,他的身体当然就不可能壮实起来,而出现这样的测试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男孩(中小学生、大学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但当可以增强体质的体育锻炼“撞上”能提高考试成绩的伏案学习时,做父母的是怎么看的呢?《中国青年报》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144人进行的“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1%的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仅1.7%的家长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尽管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出好身体,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旦体育锻炼和学习发生冲突,65.5%的家长还是会要求孩子以学习为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看!知道归知道,做归做,正所谓“知易行难”。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因为种种原因,总会有一段距离存在。

如果说前面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数字,那下面就来点“活生生”的故事吧:

早晨6点45分,10岁男孩乐维被爸爸从床上哄着起来,他懒懒地揉着眼睛,并在爸爸的连声催促下穿衣服、叠被子、洗漱。

妈妈早就准备好了早餐,爸爸又催促乐维尽快把饭吃完,接着开车将他送到了学校,乐维刚好赶上预备铃,还好今天他没有因为睡懒觉而迟到。

乐维早上的这番经历其实也是很多男孩早上的“主题曲”,他们的早晨,有的只是睡懒觉、吃饭、以车代步、进校门,却唯独少了原本应该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晨练。

早起锻炼身体,是增强体质的一个不错的方法。不管是跑两圈步,还是做做体操,又或者是打打羽毛球,就算只有半个小时,也会让身体快速地从睡梦中清醒,身体中的每个细胞也都会逐渐活跃起来,为这一天的活动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可是很多男孩的生活里似乎压根儿就没有“锻炼”这两个字,更多男孩的生活中塞满了学习。从幼儿园开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甚至从婴儿时起,就已经在学习知识、能力、才艺技能的道路上蹒跚前行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神童”:计算神童、背诵神童、识字神童……但显然,我们似乎一直都没看到“体能神童”。

事实上,现如今的男孩每天的生活模式都是这样的:

很晚起床,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或者坐私家车去学校,在学校里上一天课,只是在早上上课前或者大课间的时段懒懒地做做操。放学的时候再被各种车接回家,回了家就在电脑前一坐,或者抱着手提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往沙发上一靠,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就是不停地吃零食,困了就睡觉(当然,该做的作业还是会做的,至于作业质量就另当别论了)。

如此日复一日,如此年复一年,男孩们甚至连走路的时间都很少,更别提其他的运动了。学校里的体育课也不是天天都有,就算上了体育课,很多男孩也没有认真对待。因为他们并没有将体育课看作锻炼身体的必需课程,而是将它看作一个终于可以放松玩的时段——男孩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并不是商量着来一场生动的体能对抗,他们口中说的几乎全都是电子游戏。

这样的生活看似惬意,可实际上却在毫不留情地“蚕食”着男孩的健康。我们印象中壮壮实实的男孩们,在生活中着实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小胖墩”,一群“瘦麻秆”,一群“病态白”,以及一群“常年假”。

但在有些爸爸看来,自己的男孩长得也挺高,身体也不瘦弱,怎么能说他身体素质不好呢?要知道,身体素质不单单取决于体重和身高,男孩可不能只是看着“高又壮”就可以了,他在未来是要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的,他需要面对真实的社会,也需要一肩挑起自己的大家庭,他也同样要抚养教育下一代,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是做好这一切的根本之根本。

事实上,男孩的生活应该是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内在,另一部分就该用于锻炼外在。他的身体该是一个平衡的跷跷板,内在的知识与外在的体质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保证他的生活平稳前行,否则,外在体质的发展如果跟不上内在知识的进步,他即便再有雄图大略,恐怕也难以靠瘦弱的身体去完成。

身为爸爸,身为男孩的榜样,想好该怎么做了吗?乐维的爸爸似乎是想到了。

下午4点,爸爸把乐维接回了家,得知乐维已经写完了作业,爸爸笑着点点头。接着,他拿出了一大一小两双运动鞋,又准备好了羽毛球拍和羽毛球放在门口。

爸爸说:“有时间了,就和孩子出去跑跑步、打打羽毛球。既然早上起不来,那咱们就下午锻炼。等他喜欢运动了,自然会有好的身体。如果我没时间,孩子的妈妈也会和他一起去。全家总动员吧,男孩子嘛,就该壮实得跟头小牛犊一样才好,这样他才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

乐维和爸爸欢笑着,争着先跑出了家门……

您呢?您家里的运动鞋,有没有摆出来?你的男孩是否拥有“典型男子汉”的形象

家里的电话铃又在快半夜的时候响了起来,妈妈刚拿起电话,话筒里就传来14岁儿子乐乐哭哭啼啼的声音。而哭诉的内容,却是妈妈听了好多遍的:“妈妈,我觉得好孤单,我要回家!我和班里的男生处不来。”

妈妈除了简单的安慰,不晓得还能说些什么。乐乐从小和妈妈一起长大,爸爸忙于工作,很少管孩子,只知道给钱,从来不带乐乐运动,也不带他出去玩。乐乐的性格腼腆敏感,不爱说话,不爱运动,只喜欢宅在家里,做事没主见,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

妈妈本以为将乐乐送进寄宿学校,他开始集体生活了,性格自然就会变得独立、阳刚起来,可没想到,事情却发展得如此出人意料。为此,乐乐的爸爸也感到很发愁:乐乐身上没有一丁点典型男子汉的气概,这该怎么办呢?

要解决乐乐的问题,就需要先弄明白“典型男子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男孩子,从外表来看,至少应该表现得阳刚一些,打扮得干净利落,说话不拖沓,性格也要果敢刚强,接人待物有礼又大方,遇事敢担当,不推卸责任,等等。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男孩也能有这样“正统”的男子气,但事与愿违,很多男孩身上的男子气概少之又少,他们甚至比女孩还会撒娇,比女孩更喜欢打扮,遇事躲着走,说话一点也不干脆,反倒是推卸责任的时候干脆得很……

对此,感到头疼吗?很多爸爸一定会叹气,可是叹气过后,却又会有爸爸自我安慰起来:“他还小,现在赶紧纠正,来得及。”没错,现在赶紧纠正是还来得及,不过关键就看我们怎么理解、怎么做了。

有的爸爸会用打骂来应对,可是男子汉气概又不是背诵诗歌,不是说打一顿、骂两句,孩子就能上心改正,然后就能立刻表现出男子汉气概的。纠正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的过程,而这个培养需要我们在一旁用心指导与示范。

所以,可以试着这样来做。

在生活中帮男孩建立“男人感”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观察学习体验”的过程,如果男孩的生活中存在着有助于培养他这种“男人感”的氛围,那么他就可以身临其境并有效模仿了。

比如,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说话行事,都要给男孩做一个好榜样;而为男孩准备的生活用品,也该是男孩该用的东西,别出现混淆性别的物品,包括颜色、功能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到;平时也要鼓励和引导男孩多接触“男人味”较浓的书籍、游戏或其他事物,等等。

生活就是个培养习惯的过程,男孩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产生自我意识,他会逐渐认同自己的性别,也会慢慢地做出符合自己性别特点的事情。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男孩的男子气概会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被培养出来。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所以做爸爸的要多一点耐心等待,要给他成长的时间。

宽容地看待男孩的“淘”

家有淘气小男孩,很多家庭会感到头疼,妈妈觉得这很烦,于是往往会制止男孩的淘气行为,并在家制定一系列的“禁令”。而这些“禁令”中的终极法宝,就是“等我告诉你爸爸让他揍你”。

其实男孩的淘气也是他男子气的一种表达方式,应该引导他正向地去表达,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他的淘气行为。特别是打架的问题,应告诉男孩:他完全可以用更理智的方式去解决,不必诉诸武力。有时候,讲道理或者选择退让都不是不勇敢的表现,而是聪明的做法。

理智应对男孩的非男子气“这小男孩这么喜欢害羞啊!”“哟,小男孩穿这衣服和小姑娘一样漂亮。”“看这安静劲儿,跟小姑娘似的。”

…………

如果家有男孩,在某些机缘巧合下,父母可能会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虽然这些只是周围人的无心之言,可我们却不能一笑了之。

孩子都喜欢被夸奖,且一旦被夸奖,会有将被夸奖的行为延续甚至扩大的意向。可以提醒男孩善意地对待夸奖他的人,不过他也应该时刻记住自己是“男孩”,总被夸奖有女孩的优点,并不是什么好事,他自己要注意改变。

不要只关注男孩外表的男子气概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久的小故事:

一位父亲嫌弃自己已经十三四岁的儿子没有男子气概,便将他送到了一位禅师那里去接受训练。

3个月后,父亲来接儿子,禅师安排孩子和空手道教练来一次比赛,以此展示训练成果。可教练每次刚出手,孩子就被打倒在地,不过他很快又站起来继续比赛,如此反复了十几次。

禅师问父亲:“你看,他的表现够不够有男子气概?”

父亲一脸羞愧:“这哪里有男子气概?看上去一点长进都没有,我儿子可怎么办啊?”

禅师摇了摇头:“我很遗憾,你只关心表面,却忽略了他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要知道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初看这个故事,在没有看到结局的时候,我们内心是不是也和这位爸爸有同样的感受,认为这个男孩子一点长进都没有,总是被动挨打,哪里有男子汉气概了?

很多爸爸总觉得男孩子只要外表表现得很“男人”就够了,其实不然,男子气概应该从内到外都有才行。外表的强壮是应该的,而内在也要具备勇气与毅力——这方面素质的培养,也要靠我们平时的引导。比如,鼓励男孩自己面对困难,多带他历练,即便他遭遇挫折也不随便伸手帮忙,等等。当男孩内心开始具备男子汉气概时,其外在表现自然也会有所改观。

显然,在培养男孩具备男子汉气概的过程中,爸爸的角色至关重要。

又快到夜晚了,乐乐可能又会打电话诉苦,不过,妈妈跟爸爸商量过了,爸爸答应以后由他来接听乐乐的电话。父子之间关系的改变,也许会给乐乐未来的成长带来一些好的变化吧。

我们家的小男孩,他的男子汉气概也在培养过程中,身为爸爸,别错过这个重要的培养时期。若想在未来看到家里能走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赶紧行动起来吧!在敏感期挖掘男孩的体育运动潜能

13岁的远南已经上初一了,爸爸对他期望蛮大,总是提醒他不要再踢球打球了,要好好学习。远南很听话,默默地收拾起自己心爱的足球和乒乓球,准备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可是远南的体育老师却有些遗憾,因为远南在足球方面很有天分,如果一直坚持下去也是个好苗子,假如就这么放弃了,远南的运动潜能没准儿就被埋没了。对此远南也犹豫了:爸爸和老师的话,他到底该听谁的呢?

其实体育老师对远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身体各项素质都会有一个最快发育时期,也就是“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里,体质会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明显的增强,个人的运动潜能也会被充分发掘出来。假如错过了,那么某些孩子的体质发育可能就会被耽误,一些原本在未来可能会有所建树的体育苗子也会就此消失。也就是说,在敏感期所发展的相应的身体素质,将会为孩子日后的身体机能和学习发展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起敏感期,我们可能更熟悉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敏感期”,而关于体质的敏感期很多人可能就不那么了解了。所以,要想在这样一个“敏感期”里挖掘男孩的体育运动潜能,我们就需要先好好了解一下这个与体质有关的“敏感期”。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与协调素质。

力量素质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肌肉发育,同时也能在肌肉力量、用力姿势等方面对他产生良的好影响。

一般力量就是全身肌肉组织的力量,12~15岁是一般力量发展的敏感期;15~17岁为专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这时期就可以着重发展那些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相关的肌肉力量了。

速度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在少年儿童这一时期,速度素质的发展主要在于动作速率的提高。

反应速度的敏感期是9~12岁,在此期间可以通过训练对其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刺激,从此来提升其反应速度。

男孩的位移速度敏感期是7~14岁,其中7~11岁主要发展动作速度和频率,12~14岁则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肌肉力量来提高速度素质。

而动作速度则取决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快肌纤维的百分比以及相关肌肉力量的大小。

耐力素质也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的敏感期在12~14岁,专项耐力的敏感期则在15~16岁。

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比较早,5~9岁时,孩子如果经过合理训练,其柔韧水平就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灵敏素质的敏感期在10~12岁,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则在10~13岁。

从这样一系列较为严谨的介绍来看,体质培养,就是要从男孩小时候开始抓起,从敏感期所分布的年龄段来看,这个敏感期刚好贯穿了男孩的学生生涯。换句话来说,这就意味着男孩在整个学生时期,都不能因为其他事情而耽误了身体锻炼,我们需要好好对待他的这个体质发展敏感期,以保证他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去应对未来的学业与事业的发展。

看到这里,有些爸爸可能会犯难:男孩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男孩会如远南那样,颇具体育天分,如果只让他去学习,就会阻碍他潜能的发挥;而有的男孩则会和远南完全相反,一点都不愿意运动,“宅”就是他最大的特点。这个敏感期看似时间挺长,可孩子也是转眼间就长大,如果真的抓不住这个敏感期,又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些智慧,来帮助男孩顺利度过这个体质敏感期,并保证他的身体能在这个敏感期中受益。

如果家有本来就爱运动的男孩,那就不要限制他运动,像远南爸爸那种“好好学习就不能再踢球打球”的决定,其实并不可取。

对于这样的男孩,可以帮他好好安排学习与运动,比如和他一起制订一个适合他自身特点的学习运动计划,帮助他既能有时间去完成逐渐繁重起来的学业,同时又不至于放弃自己喜欢的运动。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帮助男孩转变思想,因为有的男孩并不喜欢被学习束缚,他可能宁愿让自己的运动时间大于学习时间。此时我们就该提醒他意识到,运动只会锻炼他的身体,却不会让他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有所提升。我们并不希望男孩只是四肢发达,更希望他能成为有智慧的运动达人。

如果家里的男孩本身就不爱运动,那么这个体质培养的敏感期对他就尤为重要了。可显然,强迫只会起反效果,所以我们也要慢慢地引导。

这样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帮他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与运动的计划,在他原有的生活中,加入适当的运动计划。没必要一开始就进行强度很大的运动项目,可以一点一点来。比如,一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可以有半个小时的慢跑,之后再延长跑步时间;然后还可以再加入其他运动项目,或者在其他时间段增加运动时间。

除此之外,还得保证这个运动计划不会被男孩讨厌,为了调动他的运动积极性,身为爸爸的我们最好也参与到他的计划实践中去。可以陪着他一起锻炼,也可以将我们的运动计划调整到和他同步——在他休息的时候,我们也同样能继续进行自己的运动计划。这其实也是一种榜样作用,没准儿几次观察之后,男孩也会开始对运动产生兴趣。

每位爸爸都会对男孩有期望,不过我们的期望与安排,尽量不要违逆了他的成长需求,这样我们才能看到男孩真正的进步。

看到远南的犹豫,爸爸好好和他谈了谈,当然,爸爸也主动去和远南的体育老师谈了谈。最终,爸爸决定还是按照体育老师的建议,给远南安排一个合理的学习运动计划,以保证他学习和运动两不误。

怎么样?我们也别对“男孩运动还是不运动”这个问题指手画脚了,好好研读一下体质敏感期的内容,也为家里那个小男孩的身体成长,多费一费心吧!好体质,贵在坚持锻炼

2013年5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养正小学读一年级的辛亚霖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当时年仅7岁的他,在众人的注视下一口气完成了35个标准的引体向上。在做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辛亚霖表现得相当轻松,即便是引体向上完成后他也面不改色,呼吸的频率也没有改变。

就在辛亚霖做出这惊人之举的前一天,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中考体育测试中却出现了尴尬的一幕。男生可以在引体向上和握力两项测试中任选一项,而某学校一个班近30名男生,竟然没有一人选择“引体向上”,原因是引体向上要做10个才满分,而男生们身体素质欠佳,有的只能做三四个,有的甚至连一个都做不了——得零分当然不可以,所以大家只能选择握力测试来保底。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仅7岁,其身体素质竟然超过了一群即将参加中考、步入高中的大男孩们,大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小朋友却完成得如此轻松。这不能不令人惊讶。难道是这个7岁的小男孩有什么特异功能吗?当然不是,辛亚霖的妈妈给出了答案。

原来,辛亚霖从小身体就不好,总是动不动就感冒咳嗽,大把大把地吃药。妈妈为了能让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便遵循体校体操老师的建议,让5岁多的辛亚霖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体操训练。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周末,都是辛亚霖训练的时间,他一直坚持着,每次训练都非常认真。结果,坚持一年多下来,感冒发烧再也不找他了,他的身体变得非常结实。

看看辛亚霖,再反观现在的学生,他们大多都不怎么锻炼身体,即便是有锻炼,也要么是偶尔心血来潮,要么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而临阵磨枪。更多的学生说:“有时间去锻炼,还不如多做几道题。”正是这种不正视、不坚持锻炼的态度,才导致这些大男孩们体质普遍虚弱。

男孩往往感觉不到自己的体质到底是好还是坏,能吃能喝能睡能玩能学习,在这些“功能”都没问题的前提下,绝大多数男孩也就毫不在意自己的体质问题了。即便整日伏案看书,即便整日对着电脑毫不动弹,男孩们也并不认为自己的身体有多差。他们多数都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没问题,懒一些也没什么。毕竟,锻炼身体既耗费精力又耗费时间。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们都太浮躁了,除了玩游戏,恐怕很少有其他事物能够吸引他们一直坚持下去。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自制力,要想让男孩凭着自觉性去认识锻炼的重大意义,并一如既往地坚持锻炼,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么办呢?

先劝导男孩动起来

先不说后面的坚持,我们先要让男孩动起来,因为后面的一系列为了坚持而做的努力,都要在男孩肯动起来之后才能进行。

不过,不必去给男孩讲什么大道理——锻炼对身体有好处这样的道理几乎不用讲,他应该也明白。而男孩不愿意动的原因,其实就是懒惰而已。可以试着“引诱”他一下,比如我们自己参与了一项运动,先带着他去看看我们的运动,或者邀请他与我们一起运动几次,了解他的感受,向他展示运动带给他的兴奋感觉。等男孩对运动不再懒懒地毫不在意时,他才有可能愿意开始运动。

鼓励男孩挺过最初那段难熬的日子

不管是进行怎样的锻炼,最初几天都是非常难熬的。一直慵懒不运动的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最初身体会因为突然而来的运动变得酸疼、乏累,腿也会疼,脚也会不舒服,如果还涉及上肢运动,那么胳膊和手腕也会有难受的感觉。可能前几天坚持下来,一觉睡醒会浑身难受得不想动弹。

可是,一旦身体习惯了这种运动状态,就会迅速地调整过来,只要挺过了开始的几天,后面就会好过许多,一切酸疼、难过、劳累的感觉都将慢慢淡去。

所以,若要鼓励男孩坚持锻炼,最初的几天很重要,别让男孩因为身体不适应就打退堂鼓。最初几天,运动前要提醒男孩做好准备活动,活动一下筋骨,热热身;而运动过后,也可以教他自己按摩身体以缓解劳累。

另外,不要让男孩一开始就做强度很大的运动,可以一点一点加量,直到他感觉合适,就可以了。当然,一着急就超量也是绝对不行的,毕竟只是为了要让男孩锻炼身体,如果超负荷运动,对他的身体反倒是一种伤害。

选择男孩更感兴趣的运动

如果不是必要的考试训练,运动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爱好。如果男孩对某项运动情有独钟,那么他运动起来便会更加有动力,也就更愿意坚持下来。

所以,别限定男孩必须要怎样运动,给他足够的选择空间,允许他选择一个自己更愿意参与其中的运动。我们也可以试着参与到他的选择之中,或者和他合作,或者和他一起学习,或者也可以来一场友谊比赛,这样他会更愿意接受继续坚持运动的建议。更何况,这个运动项目是他自己选择的,他更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尝试用运动计划做引导

关于坚持这个问题,每日催促“你该去运动了”其实并不是个好方法。可以偶尔催促几次,但如果日日都催促,男孩最终也会因为厌烦而不再坚持。试试结合男孩的日常生活情况帮他制订一个运动计划,提醒他按照计划来运动,每坚持一段时日就给他一些小奖励,比如带男孩看场他想看的电影、请他吃一顿他爱吃的大餐。当计划逐渐渗透进男孩的生活时,再让他继续并且一直运动下去,应该也就没那么难了。

当男孩每天都能按照计划来进行锻炼时,他的身体也会逐渐习惯于运动,时日久了,他自然也就会养成运动的习惯。到那时候,就无须我们用运动计划去引导他了,他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学业安排以及喜好程度,去自行调整运动计划。看到男孩能自己安排运动并且主动去施行,我们还用担心他的锻炼问题吗?锻炼对他来说,恐怕已经变成了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却不可或缺的事情了。男孩生理脆弱、情感脆弱,怎么办

男性要比女性强壮,男性理应比女性强壮,男性必须比女性强壮。其实这3句话在很多人内心都曾经出现过,而且大家深信不疑。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来说,都认为男性理应是强者。而男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男子气也让我们觉得,男性的强壮是与生俱来的,而有男子气的男性更受大众的欢迎。

但是,这些都不过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罢了,男孩成长的过程堪称一部冒险史,他的生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壮、那么坚不可摧。相反的,男孩生来生理上就更脆弱,甚至可以说,男孩在出生前就已经显示出了脆弱性。

男性生理脆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神经系统成熟缓慢、睾丸激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其生理脆弱。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男性的性染色体是Y染色体,本身就不够“结实”,更容易发生基因变异,也不能像女性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那样,通过与“同伴”染色体相互交换基因来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

正是这些原因,才让男孩从未出生起就开始了冒险。

胎儿期的男孩,其夭折的可能性要比女孩大得多。曾经有医学研究表明,流产与胎死腹中的男婴数量,大约是女婴的4倍。母亲怀孕期间,男婴也会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这也就意味着男婴“遭遇”大脑瘫痪、脑发育不全、肢体发育不全等出生缺陷的概率要比女婴大得多。

等到了分娩的时候,男孩也同样面临大于女孩的风险概率。生男孩的妈妈们遭遇的生产困难可能会比生女孩的妈妈们多得多,需要借助药物来帮助其生产的可能性也会大得多。即便如此,男婴早产与死亡的概率也高居不下,而出生之后便不幸夭折的男婴数量依然高于女婴。

那么等孩子出生之后会不会好一点儿?答案是否定的。出生之后,男孩依然逃脱不了巨大的健康风险。男婴出生后的发育速度要慢于女婴,而其随后的成长过程也着实风险颇多。

芬兰政府曾经对1987年出生的儿童进行过9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在阿普加新生儿测评(出生后5分钟对新生儿进行的心率、呼吸、肌肉弹性、刺激反应及皮肤弹性的健康标准的评估)中,有20%以上的男孩得分较低。而在出生7年后,与女孩相比,男孩的死亡率依然高出女孩22%,哮喘病的发病率也高出64%,智力缺陷的发病率则高出43%,患有发育迟缓的可能性更是女孩的2~3倍。

另外,也曾有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发育中的男孩出现发育失调症状的概率比女孩高3~4倍,在发育过程中,男孩也会因为协调能力差而出现更多的意外事故。

即便成年以后,男性也只是外表上看起来比女性强壮了许多,其生理上依然弱于女性。男性在大多数疾病上的患病率都要高于女性,甚至其平均寿命水平远远低于女性。

读到这里,妈妈们多半会开始慌张了:既然男孩这样脆弱,岂不更应该好好“宝贝着”?什么运动,什么锻炼,已经恨不得捧在手心里了,哪里还肯放手让他动起来?

但我们可是男孩的爸爸,可不能和妈妈一样那般心软,不愿意放手。男孩的身体靠捧着、养着是不会变好的,想要他健康,就该督促他多加锻炼。要改善他的体质,就不能太过娇宠,就该放手,给他选择运动项目的权利,陪他一起参与到各项运动之中,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让他的身体素质在后期能有很大的改善。

另外,平时也要多注意关注男孩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来协调他的饮食、学习、休息与运动,帮他从外部来抵御那与生俱来的生理脆弱。

除了生理脆弱,还有不少男孩会陷入情感脆弱之中。

相比于女孩,男孩负责自我控制的大脑区域比女孩发育得更缓慢,所以他们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可悲的是,现在的男孩往往缺乏情感表达的技巧,语言的运用能力又不如女孩,一旦遇到消极情绪,他们几乎不知道该如何发泄与排解。

而且,从小到大,男孩都会被告知这样一些不成文的规矩——“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要坚强”“不能依靠别人”,结果导致他们即便有泪水也不能随便流,各种痛苦便不得不被压在他们的心底。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不断累积,男孩的内心又能承受多少呢?

男孩的软弱,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罪过,甚至有人错误地将其与女子气混为一谈。于是不少男孩为了不表现得软弱,不得不在情绪上折磨自己,结果负面情绪越累积越多,最终负面情绪无形中成了他成长的压力。

是时候让男孩释放一下情绪了,告诉他他是可以发泄的,只要他的理由正当,只要他觉得有情绪需要释放,那么他完全可以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有了心事,不愿意告诉妈妈,就来告诉爸爸吧,我们可以从男人的角度去为他答疑解惑,助他成长。

如果男孩心理上依然放不开,那就带他出门,运动一下,释放一下,没准儿他的情绪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有所释放。而且,用活动身体来释放内心的压力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解压方式,那些难过、不安、痛苦,通过运动可以得到释放和缓解,头脑也能慢慢冷静下来,没准儿还能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解决难题的好方法。

总之,不管是生理上的脆弱还是心理上的脆弱,都不是男孩在主动意识下产生的,所以我们要从更深层次去帮他变得坚强起来,努力做一个可以让男孩看到坚强,也可以帮男孩坚强起来的好爸爸吧!不剥夺男孩做家务的权利,培养他的行动力

有一位日本大学生,为了写一篇关于找工作的论文,对200名即将找工作的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他发现那些能积极去找工作的男生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小学起他们就都有帮助家里做家务的经验。这些男生从小在家里就帮着清扫浴室、帮忙做饭,养成了勤快的好习惯。而这种勤快正是促使他们积极找工作并且在未来会积极工作的动力。

也许很少有人会将从小做家务与未来的找工作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个小调查却仿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男孩做家务与他的未来之间,也有如此微妙的联系。所以我们也该换一种思路去看待男孩做家务这件事了。

为什么说要换一种思路?因为连很多爸爸妈妈——特别是很多爸爸自己——都不认为男人与做家务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男主外,女主内”成了诸多家庭构造与运转的传统模式,也就是说,男人在外挣钱,女人则负责家里的事,表面来看分工明确,家庭生活理当顺畅无比。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女人也和男人一样外出挣钱,那么反过来,男人是不是也需要和女人一起分担一下家里的事呢?大男子主义可要不得,女人挣钱也辛苦,回家后还要操持家务,这就更辛苦,身为男人,分担家务理所应当,更应该义不容辞。

如果我们的思路也能如此转换过来,那么再看待男孩做家务这件事应该就没问题了,男孩也需要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更何况,做家务对男孩也是有莫大好处的,比如,会增强男孩的生存能力,他将会在家务事中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这些技能将成为他未来生活的助力;也会促使男孩多运动;还能培养男孩的勇气与责任感,可以让他成长为一个对家庭有担当的人;等等。

如此来看,“你好好学习就够了,家务事不用管”或者“男孩子不用做家务”这样的论调可就不能再出现在我们家里了。相反的,身为爸爸的我们不仅自己要努力做家务,还要鼓励男孩加入到“家务团队”中来。

具体来说,应该怎样做呢?

不要阻止男孩模仿大人做家务

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年少时的成长,是在观察与模仿中进行的。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在家里做家务的身影都会成为男孩模仿的对象。也许哪一天我们一起床,就会看见男孩拿着拖把正在家里的地上“画大字”。

这个时候,别轻易阻止,不要说“你放着,不用你干”,可以试着这样来表达:“嘿,我们家的小男子汉也勤快了,值得表扬。”

孩子都喜欢被肯定,他也会根据我们的态度去判断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是不是被允许的、是不是可行的。所以不阻止男孩的模仿,他就会更愿意动起来,就算毫无章法,但至少他愿意行动,不是吗?至于该如何做,该怎么做好,该怎么注意细节,那就是之后的事情了。

做好“男孩做不好”的心理准备

男孩去做家务,做不好的可能性占一半以上。因为男孩的细心程度会比女孩差一些,毛手毛脚的表现会比较多。而且,男孩的耐心多半不足,不半途而废就算不错了,更多的可能会是草草了事。

对此,我们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别对男孩要求过高,他总得有个熟悉、熟练的过程。毕竟,我们更希望男孩能行动起来,提升他的行动力,所以只要他愿意做,我们就该感到欣慰了。而做不好,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所以包容一些看待、带着希望去看待比较好。

即便男孩没做好,甚至干脆完全搞砸了,也要告诉他“一回生二回熟,感谢你的帮忙”,要向男孩传递一种“即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爸爸妈妈更欣赏你愿意去做的态度”的鼓励信息。

同时,也要将正确的做法或者更有效率的操作办法教给男孩。而在下一次,还要鼓励他继续去做,而不是因此就剥夺了他参与这项家务的权利。另外,如果有时间,也可以鼓励男孩自己思考该如何避免失败,如何自己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升他的自信心。

可以适当地给男孩一些奖励

理论上来讲,做家务是全家人共同的责任,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义务承担。不过,为了调动男孩的积极性,为了让他感受到“如果我能帮忙,就会有好收获”,适当给他一些奖励也不是不可以的。

试试用积分或者精神奖励,比如,男孩每做一件家务就会有相应的积分,每成功做完一件家务也会有相应的积分,家务如果做得好,积分同样也会增加。而积分每到一个数量,就可以满足他一个小小的愿望,比如看一场电影,买一本心仪的书,甚至外出旅游,等等。

一定不要盲目使用金钱或物质做奖励,否则男孩会产生错觉,他很可能在某天会说:“我今天不想挣家务钱,所以不做了。”男孩应该对做家务这件事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该让他意识到做家务是每位家庭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随着他的成长,当做家务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奖励就没有必要给了。习惯成自然,劳作知感恩,这不是很好吗?

向男孩传递正确的“家务态度”

这里所说的家务态度,其实与我们密不可分。有的爸爸自己明明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反倒催促男孩说“去帮妈妈的忙”,男孩怎么会情愿?“爸爸不做,那么那件事就是妈妈该做的,我为什么要去做?”

所以我们的态度会左右男孩的态度,平时不如多这样来说:“来,我们一起做家务。”或者说:“走,我们去给妈妈帮忙。”更多时候,我们也可以试试这样说:“今天爸爸‘包场’,妈妈累了,所以爸爸是家务的主力。”同时也要真的把家里的家务事做得又快又好。如此一来,男孩会受到我们这种态度的感染,从而自己也行动起来。运动,会带给男孩怎样的“利益”“生命在于运动”,能够积极运动起来的男孩,其人生也会一天比一天精彩。

运动,一定会给男孩带来更多的“利益”作为推动力——不仅仅是他的身体变得壮实了,不仅仅是从外表来看他显得更健康了。运动所带来的“利益”,更多的是让男孩的内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位爸爸的感受是这样的:“刚上小学5年级时,儿子很胖,纯粹是那种吃出来的胖。他也知道自己胖,而且周围的同学也总是喊他‘胖墩儿’,他其实挺爱面子的。我告诉他说,好东西总可以吃得到,但身体却不一定能受得了,太胖了都跑不动,不好,咱们运动吧。儿子同意了,尽管他是为了不再被喊‘胖墩儿’、不再丢面子,但无所谓,好歹他愿意动起来。“我带着他开始跑步,一开始慢慢跑,一小段一小段地跑,后来跑得连续了,也快了,而他的体重数字真是眼看着变得越来越小。“等到他小学毕业,他已经是个身材匀称的强壮小伙子了,仅仅跑步一年,他的眼睛开始发亮,而且耐性也提高了,合理的运动让他能更合理地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不再因为肥胖而自卑,他身体好得跟小牛一样,周围同学已经有人开始崇拜他了,并也学着他开始跑步。儿子骄傲极了!心态也好极了!”

看吧,这就是运动带来的“利益”,这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比拟的。就连好吃的东西,恐怕都无法再动摇这个男孩继续运动的心了。

怎么样?运动也能带来“利益”,是不是很诱人?为了让男孩更喜欢运动,我们不妨来更详细地看看运动的“利益”到底都有哪些吧!

培养男子汉气概

前面有提到,其实即便不用提我们也该意识到,男子汉气概对于男孩来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存在。而运动则是激发男孩产生男子汉气概最简单的途径。只要他动起来,不论怎样的运动方式,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运动项目,他都会从中得到锻炼。

从外表看,经常运动的男孩,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很棒,身体不会太胖也不会太瘦,肌肉是结实的,骨骼是强劲的,皮肤也会呈现健康的颜色。而其内在的精神,也会更积极向上,遇事也将更愿意承担责任,他会像应对在运动中遇到的困难一样去应对种种挑战。这些,都是男子汉气概的最佳体现。

调动男孩的激情

不经常运动或者干脆不运动的男孩,整个外在给他人的感受就是一个字——“懒”。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形容词。毕竟,男孩子就该生龙活虎一些,就该做事有激情一些。缺少运动会让男孩的身体如旧机器一般有生锈感,举手投足都不会那么灵动。同样地,这也将影响他的思维运转,即便学习成绩一时不错,也经不起长时间的考验。

运动调动的是男孩身体内的激情,会让他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充分吸收到氧气,并变得活跃起来。有激情的男孩做事会更主动,行动也会更利落,看上去整个人都灵动、清爽而又热情,所以更惹人喜欢。

更强壮,更具韧性

不得不说,运动是男孩变强壮的最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他的身体将在运动中获得充分的舒展,肌肉也会在反复的活动中被拉伸——变强壮的同时,他的整个身体也会如强力猴皮筋一样充满韧性。

接受过运动锤炼的男孩,因为变得强壮、有韧性,所以反应会更灵敏,即便不小心磕了碰了,要么是能更灵活地闪躲,要么就算闪躲不开也会更快速地恢复。而且强壮的身体在抵御各种致病因素方面会更具有优势,就算不小心“着”了病毒的道,强健的机体也能进行勇猛战斗,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胜利。

提升耐力——不逃避、不放弃

运动本身就会考验人的耐力,因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做才叫运动,否则就只是单纯的“体验”,或者“应付”。即便是简单的运动,比如跑步,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像是腿疼、脚疼,像是喘不来气,像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等等。运动要坚持,就必须要克服重重困难,而在不逃避、不放弃的过程中,男孩的耐力自然而然也就被锻炼出来了。

有了耐力,还愁有什么做不好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学习以外的事情,不管是交给他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要做的事情,相信男孩都不会半途而废了。

学习更努力

运动与学习绝对不会出现冲突,只要安排合理,运动反倒是促进男孩学习的一大法宝。因为男孩本身精力比较旺盛,如果他无处释放这精力,那么他将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去学习,势必会搞些小动作或者用瞎玩闹、搞破坏等行为来让精力有发泄的途径。

而运动则刚好给了男孩一个释放精力的最佳途径,让他将多余的精力都用来锻炼身体,如此一来他就能集中精力去应对学习,也就不会因为精力旺盛而小动作连连了。他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也更能坐得住。而运动吸收的大量氧气,也会让他的大脑更加清醒,思维运转也会不自觉地增快。另外,运动的过程也锻炼了男孩的意志力……如此一来我们还用发愁他的学习吗?

情绪更积极向上,健体也健心

运动是快乐的,合理的运动会让男孩吃得饱、睡得香,即便有不良情绪,跑一跑、跳一跳,也能让这些情绪发泄出去。运动不只是锻炼男孩的身体,他的心情也会随之得到更好的平复。

流汗的过程是快乐的,而我们的陪伴也将成为增进父子情感的不错方式。有了我们情感的滋润,男孩的情绪当然会更稳定。而运动带来的超高耐力,也能让他不再惧怕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困难,他会更积极地应对这些困难。

增强男孩对集体与社会的适应力

运动是一种“热血”活动,有很多运动都是需要集体参与的,比如球类运动、接力类运动等,都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男孩就不得不与集体交流,不得不与更多的人合作,如此一来他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交流能力,都将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如果男孩能很好地融入一个运动项目团队,那也就意味着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因为社会就是一个大集体,通过运动,男孩将学会包容,学会协调,学会守规矩,将意识到责任,将具备勇气,也将充满荣誉感——只有具备这些,他才能在一个集体中生存下去,才不会因为太过另类而被人嫌弃、被集体淘汰。而这也就是社会适应力,这种能力对男孩未来在社会立足、生存,将无比重要。第二章好爸爸是男孩最好的运动教练每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最佳参照样本——爸爸。爸爸的言行举止,都将对男孩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显然,爸爸健康阳光有魄力的形象,也将成为男孩憧憬的对象。其实,爸爸就是男孩最好的运动教练,何不将这样的一种形象展现给男孩呢?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爸爸的角色不能缺席

有一段时间,南非西北部国家公园里的年幼雄象颇具攻击性,在没有受到任何挑衅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凶狠地攻击其他动物,甚至不惜伤及对方的性命。管理人员疑惑不解:年幼雄象的表现为何与大象温顺的秉性相去甚远?

后来通过调查,他们才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政府为了维护公园生态平衡,猎杀了具备传宗接代能力的成年公象,几乎所有的小象都没有了公象的引领。年轻的雄象没有成年公象的约束,也无从学习该如何与其他动物和平共处,它们体内本能的攻击性便开始肆无忌惮地释放,并在象群中蔓延滋长。

对于这样的现象,可以用美国著名婚姻与子女教育研究专家约瑟·D ·麦道卫先生的一句话来解释:“缺乏父爱的男孩会成长为危险的男人。”

这是因为,男孩需要从爸爸身上去学习什么是男人、怎样做一个好男人。可一旦爸爸长期不在他的身边,或者他与爸爸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男孩就会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他可能会表现得过分怕羞、急躁冲动、喜怒无常、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感情冷漠……甚至于喜欢暴力。那些年幼雄象的表现,明显就是缺乏榜样与管教所造成的。

可是对于这一点,很多爸爸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如果男孩也犯了和年幼雄象一样的错误,我们的应对措施往往只有一种——靠打骂解决。我们没有能做到关注男孩的成长,非但不反思,反倒想用打骂来制止男孩因为我们的失职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解答其实永远都无解,而且也永远都是错解。

为什么本该生龙活虎的男孩子们,没了爸爸的陪伴,体质上、心理上就会令人担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确认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们是不是过客?每日忙于工作,早早出门,很晚才回家,偶尔一起吃个饭,一天下来看见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我们这种“过客”身份,会让男孩与妈妈相处的时间明显变长,他的气质自然会更偏向于妈妈。我们每日匆匆而过的身影,恐怕难以给他留下男性气概与魅力的任何感觉。

我们是不是独立派?即便成了家,也依然保持自己独立生活的习惯,与男孩之间缺少足够的互动?结果,男孩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观望者,他得不到应有的交流与指导,即便想要学习,也融不进我们的独立生活,即便想模仿,也抓不住重点。

还是说,我们就只是一个反面教材?如果我们自己就是懒的最佳代名词,那么男孩的一举一动就是我们自身表现的最佳写照——大懒带小懒,而此时我们的说教将会是最无力的。连我们自己都不认为运动是增添男性气概的最佳动力,又怎么能指望着身边的男孩会有这样的理念呢?

当然,最好的一种角色,就是我们变身为最佳教练!在我们自己好好生活、好好运动的同时,也培养男孩具备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让他看见我们都能凭借好身体做什么,让他意识到我们的责任。时不时带他出家门,告诉他身体需要什么,给他展示身体该怎样成长,邀请他加入我们喜欢的和他愿意参与的运动中来。和他一起摸爬滚打,和他一起浑身是汗,和他一起在阳光下笑得一脸灿烂。

你是哪一种爸爸?不用回答,你只需要知道自己最应该成为哪一种爸爸即可——毋庸置疑,我们都该成为男孩身边的最佳教练。

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这个角色不可或缺,因为他需要从我们身上去观察什么是男人,学习怎样做一个更具有男子气概的男人,学习该如何展现自己的男性魅力。所以,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如果说妈妈负责照顾男孩的生活,那么爸爸就该负责将男孩培养成“男孩”。

第一,一定不要错过家庭生活

别总是说“我在为了家人更好地生活而奔波”,这不是我们可以无视家庭生活的借口。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媲美和代替的,即便再忙碌,也该好好安排时间——工作是工作,生活一定也得是生活。和家人特别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能被任何工作替代,急事可以有,但日后的补偿不能少。

甚至,即使我们与孩子的妈妈已经断了缘分,也不能就此抛弃男孩。只要有机会,就要和他一起度过,亲生父亲这个角色,世上仅有我们一人可以做到并做好。别让男孩失望,我们该答应他“会一直陪伴”。

第二,给男孩展示男人该有的作为

什么才是男人?男人该做什么?男人在各种场合的表现该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由我们这些做父亲的去为男孩展现出来。所以生活中别总想着做一个“教育者”,要知道我们就好像在给男孩播放成长教育片,而他是要跟着模仿、参照、学习的。因此,提醒自己好好表现、真实地表现,才能将那些男人该有的作为都教给他。

第三,成为男孩的“男性成长指导者”

在男孩的生活中,爸爸之所以不可或缺,就是因为同为男性的爸爸在某些方面要比妈妈更能了解男孩的内心。男孩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男性角度给出指导;他若遇到了困难,我们的鼓励会充满力量,帮他跨越障碍。也就是说,男孩不仅要身体强健,还要内心坚强——不管哪方面的指导,只要是来自爸爸的,对他都至关重要。

总之,我们不能将养育男孩的任务都丢给妈妈,身为爸爸,我们必须永远站在男孩身边,在他小的时候成为他最强大的靠山;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做他的指导人;在他承担责任的时候,成为监督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男孩培养成具备真正男性气概与魅力的好男人。

现在的你,还在路上奔波吗?还在自己的岗位上过度耗费时间与精力吗?又或者还在过着“独立生活”?停下脚步吧,看看你身边的那个男孩,他其实一直都在等着你……爸爸一定要做好男孩的领路人

武汉曾经有一个幼儿园进行过两次调查:

一次是让孩子们的爸爸参加,几乎所有的爸爸都认为自己是孩子身边的一个“合格的引导者”。

另一次调查,则是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形象,要求孩子用狮子、大象、猴子、猪等4种动物来形容爸爸。其中狮子代表严厉,大象代表有安全感,猴子代表聪明,而猪则代表懒惰。结果,选择“狮子”和“猪”的孩子占了大多数。

孩子们选择“狮子”的原因是,每当自己犯错,爸爸就会很凶地指责甚至打骂自己;而选择“猪”的原因则是,爸爸们在家普遍都很懒,什么活儿都不干,在家也最不讲卫生。

我们以为自己表现得很好,但显然孩子才是检验我们在家中表现得是不是很好的真正标准。既然连幼儿园的娃娃们都已经能感觉得到爸爸在家庭生活中充当的角色,那么,我们身边那个已经上了学、已经有了足够的自我意识的男孩,他们又该怎么想呢?

不说男孩的想法,先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表现好了。在生活中,有的爸爸眼睛里永远只能看见男孩身上的毛病,时时刻刻都是一副“拿着皮鞭等着动手”的样子,生怕错过男孩身上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有的爸爸又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观,看男孩成长,看妈妈教育,但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似乎与家庭生活毫不相干;还有的爸爸则更像终审裁判,不管之前男孩折腾成什么样子,也不管妈妈是如何教育的,他只负责最终的“裁决”——揍男孩一顿了事……

这些表现显然都不是男孩最需要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们似乎也并不希望男孩对我们产生害怕、恐惧感,更不愿意被男孩看作是“一直犯懒”的存在。

事实上,爸爸理应成为男孩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我们陪着走,他可以自己前行;我们做了什么,他在一旁学;我们有什么感悟,分享给他听;他遇到了困难,我们给予建议与帮助;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愿意做最好的倾听者。

领路,意味着不代替,意味着全程的陪伴。如何成为一个好的领路人,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番。

第一,认识到自己身为爸爸的责任

身为爸爸,有着养育子女的责任,特别是家有男孩的,这份责任也就更为重大。别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丢给妈妈,我们也要陪着男孩一起成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