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4 17:47:52

点击下载

作者:耿小武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

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小武聊股权:一本书搞定股权设计作者:耿小武排版:KingStar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06-01ISBN:9787559619181本书由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篇初创企业,如何利用股权走好第一步第一章重视股权设计,为企业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发展需要股权设计

根基打牢,才能长远发展

制定清晰战略,发挥股权设计最大价值

股权设计准确,激发企业无限活力

稳定人心,还需合伙制来帮忙企业发展需要股权设计

股权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希望了解更多的股权知识。有的企业家之前有过因企业股权设计不当而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甚至破产倒闭的经历,因此更加迫切地想多了解一些股权设计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股权,什么是股权设计。

在我看来,股权不仅指股东对公司的各种权利(如控制权、分红权、知情权等),股权更是企业在经营中,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投资人之间、股东与员工之间约定好的关于利益分配的规则,这是股权中最核心的内容。其他如股东比例、股权设计等内容,也都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股东利益的实现而做的各种尝试和努力。

股权设计对于企业,通俗来说,就像盖楼前精心设计出来的图纸。众所周知,如果想要盖一栋摩天大楼,首先要有一张设计图纸,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建一栋两层小楼倒有可能,但如果盖的是摩天大楼,没有设计图纸怎么盖?每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可以成为“摩天大楼”,而不是“两层小楼”,所以,设计好一张能盖“摩天大楼”的图纸对企业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股权设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国内知名的企业也是从股权设计开始起步,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企业的腾飞。

马云阿里巴巴的成功,有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蔡崇信。他在阿里巴巴创始之初加入,对阿里巴巴“十八罗汉”的股权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使阿里巴巴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因为股权分配得当,使这些创始人都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努力拓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阿里巴巴最终的成功。由此可见,创业之初人们需要进行合理的股权设计,要对企业未来预期利益进行综合考虑和安排。股权设计得好,大家就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企业也就可以平稳、正常的运作和发展。

股权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这个概念这几年很火,但真正利用股权激励获得成功的例子却不多。华为作为这几年运用股权激励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对其他企业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华为虚拟股的成功,让更多的企业家看到了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并争相效仿。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家想要留住员工,就要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企业家关心股权激励怎么做,股权怎么分,分给谁,分多少?给员工分股权时,员工是否要出钱?出多少钱?股权激励要用什么具体形式?用干股、虚拟股、期股、期权,还是限制性股权?如果股权激励的股份分配不当,股权又怎么退?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家对股权进行统筹全局的设计和安排,股权分得好,企业就能稳健发展,分得不好,企业则会内耗不断。

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其需要的股权设计内容也会随之变化,企业可能需要用股权融资、股权投资来扩大规模。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股权投融资涉及对企业股权进行估值和对股权架构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其中投融资的制度设计还需要考虑核心大股东对企业控制权的要求,避免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可能涉足资本市场,到交易场所进行挂牌交易。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告别债权融资,开始使用股权来融资。中国的企业家要想富过三代,股权财富的传承也应进行考虑,企业家要做好这种准备—总有一天,企业要脱离企业家独立运行,这需要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

可以说,股权设计一直贯穿于企业的发展之中,从企业出现开始,就一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总之,股权设计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初创企业的企业家们应增强对企业股权设计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股权设计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根基打牢,才能长远发展

如果把企业比喻为一棵慢慢成长的树,那么股权就是这棵树的根。树的成长需要合适的环境,长在沙漠里的树和长在平原沃土上的树,因为其生长环境不同,最终的结果一定也不一样。

树的成长主要靠根部的滋养,树没有根或者树根生长不旺,一定长不大。企业也是如此,如果在创办企业时没有做好股权设计,那么企业的根基就会不稳,发展也不会顺利。

虽然企业的成长和树的成长很像,但也有一些不同。树的成长需要天时地利,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是企业成长所需的另一个重点因素。“人和”需要企业有好的股权设计,很多企业不是死于外部竞争,而是死于内耗。企业“人和”则可“内圣而外王”,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想要“人和”,企业就必须处理好股权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和利问题,企业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对企业的股权也就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大股东需要的是对企业股权的控制权;创业合伙人需要的是股权的话语权;核心团队需要的是基于股权的参与感;投资人则需要投资的安全和保障,以及股份的顺利变现。这些内容都离不开股权顶层设计,也是企业想要“人和”所必须做的事情。制定清晰战略,发挥股权设计最大价值

首先,你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人同时骑上两匹骏马,这可能实现吗?可能有人会说,有可能啊,这匹马怀孕了。你可能看到这儿时不禁在笑,答案不言而喻,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骑上两匹马,同样,很少有人能带领员工同时经营好两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企业家,今天做这个行业,明天做那个行业,觉得哪个行业赚钱就做哪个行业,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一棵树总是移动,那么这棵树在未来也很难顺利长大。树唯有踏实地待在原地,并不断向下扎根,才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企业经营亦然,如果企业家不断转换行业,是很难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唯有在某个行业里“精耕细作”,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我了解到的部分企业,由于定位精准,在某一细分品类中胜出,并异军突起,迅速攻城略地。如一加一天然面粉、巴奴毛肚火锅、阿五黄河大鲤鱼、百宴菌菇拉面等。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企业由于定位不清,现在陷入困境。

目前,整个外部环境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做精做细,专注于某一个行业。现如今,市场内的产品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不像在过去产品稀缺的年代,谁有产品谁为王,即使是假冒伪劣产品依然会有市场。后来,随着产品饱和,市场竞争加剧,竞争便从最初的产品竞争上升为渠道竞争,谁有渠道,谁就能占领市场,如当年的国美、苏宁都是渠道竞争中的胜利者。到现在这个阶段,竞争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即对消费者心智的争夺。企业及其产品需要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清楚深刻的标识,这样,消费者会在需要这类商品或服务时,第一时间想到这家企业。如提到凉茶会想起王老吉,提到去屑洗发水会想起海飞丝等。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也没有任何品牌效应的加持,即使你的产品摆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仍然会对其视而不见。

企业如果战略不清,股权设计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人的精力有限,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所以我本人及我的团队拿出壮士断腕的精神,舍弃其他法律业务,专注于股权领域,并保持每日精进。

企业想要在某一领域成为权威,亦要保持聚焦,在某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做到细分市场的数一数二,使企业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树移来移去难以长大,企业股权没有战略,难以长久。我们应该提前问一下自己,企业的定位精准吗?如果选择这个领域的话在行业中能做到数一数二吗?如果是,恭喜,你的企业股权设计有了好的开始;如果不是,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的定位,才是做好股权设计的基础。股权设计准确,激发企业无限活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关注股权设计、学习股权设计,并且有一些企业已经可以将股权设计做到真正的“为我所用”。当然,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需要对股权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也需要把股权设计与企业各方面相匹配,之后才能使股权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对企业股权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了解股权设计的每项内容。比如企业要知道,股权设计不仅指股权激励,股权也不仅是用来变相给员工多发工资的工具。股权更应该是企业用来打市场、打天下的,如果企业可以借助股权拿下市场,就会赢得巨额收益和丰厚的回报,而不是简单的金钱激励。

所以,股权是关于分配企业未来财富的一种有效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张维迎教授讲过一个“杯水和井水”的故事,杯水是存量,喝完就没了,属于财富瓜分;而井水是增量,源源不断的同时,大家也可以共同享用,这属于财富创造。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股权问题,股权设计是企业家用来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工具,用股权团结员工去市场创造财富,在市场里面打一口井,让大家都有水喝。市场很大,也不会完全属于某一个企业家。所以,企业家们要带着员工攻占市场,市场打下之后,企业家负责分配利润给大家。企业家应当有这样的认知,即市场打下来之后,企业家负责分钱给大家,分钱的过程就是股权设计的过程。

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是企业的股权设计师,企业家应当有惠而不费的思想,用股权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用未来利益激发员工的潜能,一起去抢占市场,最后企业会成为这个行业内的王者。这是股权设计最精髓的部分,即企业家用股权调动更多员工的积极性,一起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最后成就彼此。股权的妙用也在于此。《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写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企业家如果有上面这种用股权成就更多人梦想的胸怀和理想,一定会成就企业家个人更大的梦想。

故,不争是为争。稳定人心,还需合伙制来帮忙

股权设计为企业未来打下坚实基础,而合伙制则是企业发展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发展得好不仅要依靠人才,更需要有留住人才的机制,只有把股权设计和合伙制搭配得当,才能发挥股权设计的最大价值。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发现合伙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合伙制无疑是企业留住人才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机制。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经济一潭死水。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农村的经济开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其中转变的关键不是人才能力的提升,而是关于人才的分配机制发生了变化,这种合伙制的形式对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形式就是:按标准交给国家一部分固定的份额后,剩余的都归个人所有。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中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为接下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以前,国有企业虽然名义上是国家的,但其实企业内部对谁来具体代表国家的概念是不清晰的。所以,许多国有企业无形中就变成了一小部分人私吞国有资产的小金库,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大部分都抱着给国家打工的心态,从上到下的积极性都不高。为了刺激生产,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了“抓大放小,政企分开”的全面改革,使企业的所有权开始真正掌握在部分民营企业家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被激活。

在合伙制的帮助下,中国农村和国有企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乡镇民营企业兴起,一批敢于冒险的民营企业家抓住了机会,迅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使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进入新时代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企业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更多有梦想、有进取精神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业者的行列,这也让传统的企业家对员工的管理思路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往的企业管理更多的是用雇佣制的思想,即员工只是给企业家打工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并不会过多地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问题。这样,在创业大潮来临时,越来越多的员工选择离开企业自己做老板,给自己打工,这种优秀员工的迅速流失让很多企业家感到困惑,并思考出路何在。

而华为公司的有关合伙制的成功运用,就给这些陷入困惑的企业家指明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华为运用虚拟股,成功地把大部分员工留在了公司,并以此吸引员工努力奋斗,因为他不仅是为公司工作,拥有了一定的虚拟股之后,他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工作。合伙制的成功运用可以完美地解决员工的动力问题和优秀员工跳槽或离职单干的问题,使企业既避免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也没有成为培养更多竞争对手的“黄埔军校”。

在华为等企业成功运用合伙制留住人才后,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这方面的试验。即由传统的雇佣制转向事业合伙人制,将企业变成员工创业的平台,这是未来的企业发展趋势,也是企业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有稳定家产的人才能安守本分;而无恒产的人则很难安于本分,于是做事无所顾忌,行事邪罔。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现在的企业,只有让员工感到踏实,让他们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安心地为企业工作。

综上,在企业经营中,比选出人才更重要的,是做好关于利益的分配机制。在未来,合伙制将是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会是企业进行股权设计时所一定要关注的重点内容。第二章找准合伙人,让企业走得更顺利

从“合伙”二字说起,看合伙股权对企业的重要性

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合伙就像谈恋爱“忠”与“患”揭示企业要有核心大股东

找对“梦想合伙人”只需这五步

合伙创业,这几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你的合伙人属于哪一类

合伙创业的长久秘籍

合伙人之间除了合同约束,还得有这一制胜绝招从“合伙”二字说起,看合伙股权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上一章的结尾,我初步提了一下合伙制对于企业进行股权设计的重要性,在这一章,我将进一步探讨合伙制,并结合一些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伙制。简析“合伙”二字

其实,“合伙”这两个简单的字中就隐藏着合伙关系的秘密,下面是我对“合伙”二字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可以和大家探讨一下。在我看来,古人造字时多讲究的是字本身的象形和寓意,首先看“合”字,从象形这个角度看:下半部分的“口”为下嘴唇,上半部分为“亼”,即上嘴唇。只有把上下两部分拼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合”字,就像我们在吃饭或说话的时候,其实不会刻意让上嘴唇来贴合下嘴唇,只是因为默契就能“合”。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合伙人之间需要高度的默契,才可以完成类似维持机体基本运作的吃饭或说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合”字上面为器皿盖,下面为器皿,盖子与器皿相合才好,如果盖子大器皿小,或盖子小器皿大,均不可行。故合伙除了要有默契之外,还应该门当户对,这样合伙人之间才能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就像林黛玉不会喜欢焦大,老虎和兔子恐怕也很难成为合伙人一样,只有找对了人才能真正做到“合”。

对于企业来说,“合”可以看作是上面一人下面一口,意味着在企业中不仅是让老板有饭吃,而且每个人都要有一口饭吃,才算“合”。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就是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老板的梦想,还能够实现每个员工的梦想。

除了上面这些含义外,“合”还有协调、和谐之义,如太极拳讲究的周身相合就是这个意思。周身相合并不神秘,比如让你提一个重物,刚开始你低估了它的重量,随意一提没有提起来,你可能会想:小样儿,没想到你这么沉!然后你屏息凝神,一用力就提起来了,这就是周身相合的一种体现。企业如果可以做到从上到下一条心,劲儿往一处使,那么企业自然可以不断进步。

说完了“合”字,接下来看一看“合伙”中的“伙”字。首先在《说文解字》里,“伙”字被解释为从人从火,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自从发现了火,人类就开始刀耕火种的生活,告别了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上面这种解释是最基础的一种,对于企业来说,火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火”即人上有两点,这两个小点可以比作小智慧,大家(人)在一起是智慧的碰撞,但必有一人有大智慧,大智慧引领小智慧,才能合伙,一帮人在烤火,如果火都灭了,人就走了。大家合伙共同做一番事业,都是为了抱团取暖,如果每人各怀心事,火就灭了,心就凉了,大家也就散伙了。重视合伙股权,就是重视企业未来

以上是我对“合伙”这两个字的个人观点,对于企业来说,合伙这个概念一定要弄清楚,这里就牵扯到了合伙股权这个概念。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重新认识合伙股权。

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求助,他开车去焦作,结果走到半路,在服务区休息的时候,车却打不着火了,问我有没有碰到过类似问题,还让我在老家帮他找个熟人,看车出了什么问题。我能想象出他着急无奈的样子,车正常使用时还好,一旦不工作了,反而会成为人们的负担,因为很少有人能一个人推着车走。所以,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车辆各部分的通力协作。如果把创业团队成员比作一部车的话,合伙股权就是保证创业团队有效运转的机制,如果机制出了问题,那这部车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导致车毁人亡的结果。

再举一个例子:煜丰汴京烤鸭从一成立,就引入了合伙股权模式,十年来没有核心员工离开,创始员工的月薪也从最初的700元,到现在的年分红20多万元。煜丰汴京烤鸭创始人顿玉松先生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标是在将来让店里的保洁阿姨也可以实现年分红上百万元。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对于合伙股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综上,我认为合伙股权将是中国第三次分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家让利于农民,实行包产到户,把农民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第二次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动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精英人士,调动了企业家及私营企业主的积极性。

合伙股权作为第三次分配改革,不仅要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其他共同创业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把员工变为企业的主人,让企业内部生产力获得更大的解放。

鉴于合伙股权的重要性,我们的小武合伙股权团队提出了与之相配的合伙股权设计方案。方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始股东之间的合伙股权设计,涉及创始人之间如何分权,如何分利;第二部分是创始人把企业做大之后,如何给予员工股权,变员工为合伙人,告别雇佣时代,走向合伙制时代;第三部分是如何使外部投资人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将企业带向资本市场。

因为合伙股权还涉及很多的法律专业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所以在设计股权设计方案时,也要考虑其中的法律条文是否符合规范,企业和个人权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这也和我们小武合伙股权团队的目标一致,即:让企业的合伙股权分配合理合法,确保股权基因优良,最终达到企业长治久安。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合伙就像谈恋爱

在给企业做股权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合伙关系其实和谈恋爱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并且也讲究段位级别。

先讲一个我与我的合伙人武宗章的故事。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感恩我的合伙人—武宗章先生》,讲述我和宗章之间合伙的故事,不少读者看完后很羡慕我们的合伙关系,其实在真正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有许多的争论和摩擦。

我和宗章已经合作了近15年的时间。2002年,我俩一见如故,彼此怎么看怎么“美”,有时一打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联系次数的频繁甚至把我周边的人都给震惊到了。

当然任何事情并不会一直如想象的美好,偶尔我俩也会发生不愉快。记得在2012年的一次合伙人会议上,宗章呛了我几句,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清楚了,当时现场有点儿尴尬。我当时感觉特委屈,因为我没有私心,都是为了工作,为了这家国银律师事务所我付出了这么多,他怎么能不理解我呢?为此我郁闷了半个月,其间几乎没有和宗章说话。

后来我在北京原乡听泊爱慈善基金发起人向水师父的“幸福着做企业家”的公益课时,他讲了亲密关系的五个阶段,我一下子就释然了。我和宗章出现的问题其实很正常,所以我当场给宗章打电话,告诉他我从北京回去后想请他吃饭聊聊天,他说:“你请啥请,我请你。”我当时心里就觉得涣然冰释。

见面后,我向宗章表达了我内心真实的想法。经过沟通,我发现宗章根本就没有把开会的事记在心里,他不是故意和我对着干的,这只是一个无心的误会。这件事之后,我们两个达成了一个共识,有任何自己觉得心里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互相沟通,让误会矛盾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直接沟通这个原则一直应用于我们后来的合作中。现在我们依然坚持这个原则的理由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观点和角度的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我们和合伙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交流不同的看法,才能真正做到面和心和,也才能齐心合力,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由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觉得合伙关系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总结了合伙关系产生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1)合伙浪漫期。

合伙关系刚开始的时候,彼此会有一种终于找到知己的感觉,就像我和宗章,发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连宗章喝多了酒,我也会觉得那是男人气概十足、豪爽大气的表现。这个阶段,彼此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2)权利斗争期。

合伙人相互了解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会因为彼此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冲突。比如我发现宗章有爱迟到的习惯,这点我也说了他不止一次,有时我也会对他感觉有点儿失望,也当面指责过他,当我试图去改变他,结果又失败时,报怨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但事实上,宗章并未因不守时而影响他的发展,反而做得越来越好,后来我也就接受了他的这个缺点,不再把焦点放在他的不守时上,而是更多地去关注他身上的优点。

在合伙权利斗争期,合伙人之间尤其要注意讲究规则,不搞人身攻击,不使用武力,要以积极的心态保持沟通,不刻意躲避,真诚待人,以赢取整合期的到来。(3)合伙整合期。

到了整合期,合伙人会在了解后承认“对方不是我,我也不是对方”,我有我的优点,也有我的不足。因为每个人都存在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世界才能如此缤纷多彩。合伙人双方通过接纳和尊重对方来释放自己的活力与能量,也避免持续受困在不好的情绪中。

合伙人需要敞开心扉进行对话,并通过对话让双方呈现自己真实的状态。合伙人在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独立、有创造力,并因性格的差异而让团队更有活力。(4)合伙承诺期。

合伙人在充分沟通后开始整合,彼此发挥自己最大的特长,并对合伙关系做出坚实的承诺。尽管权利争夺的问题依然会存在,但彼此因为已经达到充分信任,所以目标明确,方向一致。

就像我和宗章对未来充满信心,承认彼此的差异并尊重对方。承诺最初是由我们俩过去的经历决定的,现在,我和宗章之间通过更深刻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建立起更加坚实的同盟合作关系。(5)共同创造期。

我和宗章通过交流、合作,彼此充分信任,共同奋斗,体验到合伙关系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合伙关系,可能还会经历新的斗争期、整合期,由于我们目标一致,所以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原则问题。“好兄弟,一辈子!”这句话送给宗章,我的好兄弟。

合伙关系是不断变化着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合伙关系中的你及你想去往的方向。其实,合伙人的相处过程很像人们谈恋爱,由最初的动心,到相处过程中产生分歧,再到互相体谅融合,最后相伴包容,幸福地一直走下去。

此外,作为合伙人,最重要的就是和对方坦诚相待,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也要肯定其他合伙人的价值。

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可以为了子女呕心沥血,抚养孩子长大,培养孩子成人,由于血缘关系,父母会不计回报地对子女付出,而子女则对父母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恰当的时候回报父母。亲情所体现出来的是更为高级的价值交换,里面还包含有人类最宝贵的情感。

朋友亦然,一般人的人际交往圈子,最里层是亲人圈,第二层是贵人圈,第三层是同事圈,第四层是朋友圈,第五层是熟人圈。亲人是血缘关系,也存在一定的价值互换,像《增广贤文》中说“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也是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会想和贵人圈的人交往,而不会很看重普通的朋友或一般的熟人,因为人们觉得贵人更有价值,所以更愿意和他们交往。

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亦不例外。如果合伙人发现一直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即价小于值,且其他合伙人对他的帮助不大时,他就不愿再付出了。合伙人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交换。如果得到的价等于值,或大于值,他们就愿意付出;如果价小于值,大多数人就不愿意付出了。价与值之间很难画等号,所以合伙人相处起来就显得困难重重,故有叹“生意好做,伙计难搁”之困惑。

如前所述,《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的语句道出了“付出”的真理:一方先付出,让对方觉得有价值,他就会选择和这一方进行交往,这一段关系也就会顺利地获得。如果双方可以继续彼此互相付出,这段关系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反之,当一方一味索取,如乞丐伸手向他人要钱时,对方便会觉得吃亏,就会选择逃离,这段关系可能也就到此终止了。

那么,为了合伙关系能够长久,你是选择先付出还是先索取呢?“忠”与“患”揭示企业要有核心大股东“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无时不在提醒创业者们,企业需要确立核心大股东。

对于这个问题,我打算以这两个字为开始:忠与患。一个“中”加一个“心”组成忠心耿耿的忠,两个“中”加一个“心”是祸患无穷的患。试想一下,家庭中如果夫妻二人以一人为主心骨,彼此相互谦让,家庭美满。如果两个人各自把自己作为主心骨,设立两个中心,那就会发生矛盾,生活也会跟着乱套。

我们接触过的企业创始人之间的纠纷,多因股权分配比例不当引起。这些纠纷中的创始人股权比例分配大多为两个人各50%;三个人各33.3%,或者30%∶30%∶40%;四个人各25%;五个人各20%。企业股权比例的完全平均分配,看似公平,实则极不合理。

在企业中,员工因能力不同,工资待遇必然不同。而在合伙过程中,每个人成长速度不一样,对企业的贡献度也不一样,如果大家分的钱一样,则会出现创业合伙人刚开始个个热情高涨,干着干着,能力强的人就不愿意卖力干了,结果就会应了那句俗语: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每个合伙人都认为自己出了最大的力,获得的却不是最多的,就会感觉自己是受害者,便纷纷撂挑子不干,或消极怠工,最终结果只能是企业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我们在实务中,一般建议创业企业必须要设立核心大股东。如马云之于阿里,任正非之于华为。核心大股东对企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赚钱时可以分到最多的钱,赔钱时相应的也应该赔得最多,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核心大股东的积极性,带领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的经验是:创业核心大股东的股权比例要1>2+3,即大股东所占的股权比例大于另外两个股东之和,这是最理想的股权分配状态。如果有4个合伙人,就按1>2+3+4来分配股权,以此类推。

企业有了核心大股东,才能掌好企业的舵,并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一路前行。找对“梦想合伙人”只需这五步

电影《梦想合伙人》的热映使人们又重新燃起了对合伙人这个话题的关注,相信每个创业者都想找到和自己合拍的梦想合伙人,平时我也不断接到关于合伙创业、合伙纠纷的法律咨询。其实想要找对合伙人并不困难,合伙与结婚也有颇多类似之处,以下面这五点为标准,相信你也会找到适合你的梦想合伙人。(1)互补性。

两个人结婚,不仅是为了满足彼此的情感需求,而且也想要从这段交往中获得不一样的收获。故创始人和合伙人也需要在不同的领域各有所长,相互弥补。为了尽量减少因合伙人离开产生的损失,在最初选择合伙人时,应当避免资源高度雷同,因为合伙人资源雷同极易导致合伙人的分崩离析。

理想的合伙人应该各有分工,各有所长。如一方负责产品的生产制作,另一方就负责产品的市场营销。这样,负责产品开发的人可以专心开发出好的产品,而负责销售的人也可以把产品卖好。合伙最好的模式是1+1大于2,当1+1不能大于2的时候,这家企业可能离散伙也就不远了。(2)价值观一致。

价值观应该是一种彼此都认同的观念,通俗来说,就是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观点。如夫妻一致认为应该孝顺父母,应该避免对孩子采取家庭暴力等。在合伙之中,最关键的是拥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有共同的认知和追求,对创业的态度、公司未来的愿景都有高度的默契,这样合作起来才能如鱼得水。比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五人的合伙,他们的愿望都是通过西天取经来实现成佛,尽管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由于师徒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追求,最终得以共渡难关,取经成功。(3)共同经历。

林黛玉是不会爱上焦大的,古人称之为门不当户不对,究其根源在于二人生活经历不同,彼此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因为林黛玉和焦大追求的阶段层次不一样,焦大在温饱线上挣扎,属于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而林黛玉则追求爱的归属,在意的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属于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为没有过共同的经历,不能做到感同身受,这对夫妻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隐患。

在合伙关系中,共同或相似的经历让双方知根知底,彼此熟悉,进而拥有超乎他人的默契和情谊。特别是对事物的认识,现实中很多培训班毕业的同窗很容易一起合伙创业,原因就在于彼此有共同经历和共同语言。(4)两人为佳,分清主次。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这是法律规定,也是伦理道德。那创业呢,根据我看到的及结合我本人的经历,我认为,在早期创业时,合伙人不要过多,以两人为佳:一个为核心创始人,一个为联合创始人。这样的组合产生了许多的商业合伙佳话。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和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和鲍勃·迈纳(Bob Miner)、拉里·佩奇(Edward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等。在中国,如华为的任正非和孙亚芳,海尔的张瑞敏和杨绵绵等,都是堪称经典的双人搭配组合。当然,两人中也需要分清主次,一定要有一个做决定的核心老大,他相当于是公司的主帅和舵手,由他做重要的决策,并带领公司往前走。(5)选择合伙人的标准。

每个人谈恋爱、结婚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如身高、体重、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家庭背景等,这些标准会影响你最终与谁结婚的决定。

那找合伙人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首先,从合伙人个人情况来说,高智商、高情商、精力充沛和拥有健全人格的优秀人选是人们在找合伙人时的最佳标准,虽然这种人不常见,但我们依然可以朝这个目标和方向努力。这样核心团队在一起时,因为水平相似,便可以齐头并进;其次,合伙人之间能够平等沟通,擅长主动挑战和有信心迎接挑战;最后,合伙人需要做出长期承诺,能共同坚持一段时间,比如至少3年内能够风雨无阻,同舟共济。此外,合伙人还应具备精进、利他等精神,明确彼此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了携手做出一番事业,共同实现梦想。

当你找到觉得合适的梦想合伙人后,在洽谈合伙事宜时,不妨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如合伙人有多少资产,他对自己的个人规划,他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如果公司出现亏本,合伙人可以和创始人一起扛多久,是否一碰到困难,就会撒腿逃跑或是一个怕困难、把自己的头埋进沙土的鸵鸟。合伙还需要彼此有背靠背的信任和决心,以便共同奏出一曲强劲的、有生命力的命运交响曲。这些问题在谈具体合作事项前都要与合伙人商量好,尽量避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

综上,我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创业之初,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的超级梦想合伙人。合伙创业,这几个错误一定不能犯

虽然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怎样找到合适的合伙人的方法,但相信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下面就通过一个案例,来看合伙创业时人们必须避免的几个错误。

案例分享 7个人一起创业,为何最后只剩两人

我们之前服务的一家管理企业,出现了一些合伙人的纠纷。这家企业刚开始创业时有7个合伙人,经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就只剩下两个合伙人了。为什么当初信心百倍、满怀激情的合伙队伍这么快人就都要走光了呢?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个案例的背景。这7个合伙人都是老乡,通过老乡会认识后就经常在一起聊天、喝茶,关系比较融洽。后来,这7个人当中的老乡会会长想发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他比较熟悉,觉得有能力做好。于是便召集其他6个人一起开会,讲了项目规划和思路,其余6个人一致认为这个项目前景非常好,又因为大家都是老乡,彼此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就凑钱开始一起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合伙的6个人发现,这个老乡会会长虽然将项目前景描绘得非常好,但是在实际合作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问题。而这个会长有时会缺乏包容心和耐心,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比较过激,大家为此发生了很多不愉快,团队内部也慢慢开始产生动摇,合伙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最后只剩下两个人。

其实在最初他们7个人一起找我们做咨询,我们帮他们设计合伙方案时,谈到过这么一个问题:你们现在想合伙做项目,但其实是缺乏信任基础的,尽管因为老乡的关系而有时聚会,但还是缺少一起共事的经历。人与人之间的有关事业方面的信任是需要共事才能建立起来的,你们的信任基础比较薄弱,不算是最佳的合伙人,并且合伙人较多,比较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分歧和争吵,因此创业团队一般建议以3个以内的人数为宜。

这是我们最初给他们考虑到的问题,现在不幸被言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数较多的合伙有一个弊端—做决策或订计划的效率非常低,在大股东缺少话语权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决策久议不决的现象。

通过这个案例,加上平常我们处理的其他合伙纠纷,我总结了三点合伙创业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提醒大家注意:(1)充分了解,切忌草率合伙。

在进行合伙之前,需要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你对项目的发起人是否充分了解,对他是否有充分的信任?

你对于合伙创业的项目本身,是否已经全面了解,是否信心坚定?

你合伙做这个项目,是纯粹为了挣钱,还是出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热情?

万一这个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你能否坚持到底?

创业需要人们怀着一种近似于朝圣的心态去坚持,很难有人做一件事情一开始就获得成功的。对于项目的发起人来说,更应对这个项目做到全面充分的了解,这样在找合伙人时才会更加有底气,也会吸引到更有实力、更志同道合的合伙人。(2)拒绝盲目崇拜。

在这个案例当中,因为项目的发起人是老乡会会长,加上他本身有些职务,身上有些光环,所以其他6个人在开始时对他是极其信任和崇拜的,但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他的工作风格和水平,这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隐患。在后期的合作过程中,其他6个人逐渐发现他的缺点后,分歧自然就不可避免了。当你真正走近、了解一个人后,你会发现他的处事风格未必是你想象中的样子。我们在进行合伙创业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光环一旦褪去,你还能和他进行平和的沟通交流吗?所以,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切忌对合伙人盲目崇拜,而要更多地从项目本身来考虑问题。(3)合理资源互补。

在这个案例中,7个人的资源里有很多是雷同的,大家都参与经营管理,没有一个很好的分工。各自的特长不是很明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会造成内部的掣肘。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在项目的合伙过程中一定要资源互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1+1大于2,大家之间互惠互利,真正的各司其职、各尽所长,这样的合作才是效益最大化的,资源互补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你的合伙人属于哪一类

据我总结的经验,现在合伙有“四同”现象:第一年,同心同德;第二年,同床异梦;第三年,同室操戈;最后一年,同归于尽。虽然有很多合伙人在开始时亲如兄弟,但最后都会落得一拍两散的下场,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根据这种现象,我总结出了几种不同的合伙人类型,遇上不同的合伙人,你和你的企业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通过我下面的分享,或许你会找到答案。(1)利益合伙人。

这种合伙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干很累,于是大家合伙一起干。在合伙过程中,彼此都设定严格的薪酬标准,诸如底薪、绩效、考核工资、提成、年度完成任务激励或年度利润分享、收入不搞平均主义等等。这种合伙人奉行的原则是,有利益就在一起,没有利益就散伙,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种合伙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缺点是合伙人彼此缺乏文化认同,过分强调公平。此种合伙人我称之为利益合伙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滴滴司机与滴滴公司,滴滴司机干一单挣一单的钱,不干就没有,两者的薪酬划分很明确。(2)事业合伙人。

合伙合的是人心,合的是理念,大家在一起优势互补,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共同做出一番事业。合伙要的是利益,但不能完全唯利益论。合伙人需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人才培养,注重能对社会做出何种贡献。创业的出发点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能否满足对方的需求。

比如,喜家德水饺的“358”合伙模式把老板、老店长、新店长各种角色黏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了事业共同体,并最终成功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3)命运合伙人。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组合就是典型的命运合伙人,彼此谁都离不开谁。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共同实现西天取经的梦想。

生活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夫妻合伙创业,虽然彼此贡献的程度不同,很难衡量出哪个人的贡献大一些,但夫妻二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家庭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如此,这样的组合算是最稳固的搭配。

我做出这样的划分,是希望让每个合伙人都能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三种合伙人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维度:物质的维度、归属的维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维度。划分清楚合伙人的层次后,彼此就不用再纠结。如果是为利益的合伙,大家就好好挣钱,挣不到钱极有可能面临散伙;如果是事业合伙人,那么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和紧密度会高一些;如果是命运合伙人,遇到了,当好好珍惜。

当然,从利益合伙人到事业合伙人,再到命运合伙人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关键点是人心,是付出,是利他,付出越多,也会得到越多。

所以,准备创业的你想要什么样的合伙人,就向什么方向进行努力吧。合伙创业的长久秘籍

有不少上过我的“合伙股权设计方案班”的学员,会跟我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名叫王嘉辉的学员的创业故事,看能否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案例分享 校友三人合伙,为何会匆匆结束

校友合伙开店

在上大三时,王嘉辉与两位校友高强、蒋明一起创业做化妆品零售,三个人平均每人出资6万元,目标是做成化妆品连锁店。他们先做了第一家示范店,以便探索模式和经验。三人约定,每人出的钱数相同,由于高强拥有化妆品的零售经验,并且已经在着手准备,故占34%的股份,算是大股东,王嘉辉和蒋明各占33%的股份。三人当时只是校友关系,彼此之间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但都感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且都认同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于是便选择了合伙创业。

矛盾冲突不断

合作没多久,一系列的问题便出现了。三位合伙人的许多观点均不一致,刚开始大家还能互相忍着,以对方的看法为主,但忍让总有一定的限度,到某个点后就会爆发。比如开第一家店时的装修问题,有的说要简单装修,降低成本,只要卖的商品物美价廉,顾客就会认可;有的说装修必须要上档次,不然别人就不会认可我们的产品,也不会认为我们卖的是真货。

合伙匆匆结束

装修事关第一家店的成败,三人各不相让,王嘉辉和蒋明观点一致,但和高强的不同。大股东说他的股份最多,要听他的,王嘉辉说他和蒋明两个人的股份加起来比高强多,听高强的不对。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天,包括之前的各种小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三人都不太一致,王嘉辉认为这样不可能成功,甚至会断送三人之间的友谊,于是三人合伙宣告解体。(关于案例中学员王嘉辉的股份究竟如何分比较合适,可以参考我的《五个人合伙创业,股份怎么分比较合理》一文)

创业是艰辛的,也是极其不易的,现实中创业成功的概率很低。纵观我们服务过的成功的合伙创业案例,有些规律值得创业者借鉴。(1)核心大股东要有眼光与担当精神。

创业的本质其实是相似的,就是一群人在一个人的带领下,共同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而实现自己和团队成员共同的理想。

故团队在决定做事情之前,核心大股东应拥有超前的眼光,能看到前方500米、5000米或50000米的企业发展方向。核心大股东应视野广阔,对行业洞若观火,对趋势了如指掌,能够直击行业痛处,聚焦一点,定位精准,而非事事都想做,却事事做不好。

例如,喜家德虾仁水饺的高德福,创业之初就明确了企业只卖五种饺子馅的规定,并最终成功在全国开了超过420家分店;锡笼记小笼包的高锡东,开业至今只卖两种馅的包子和一种馅的馄饨,目前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并成为行业里的楷模。核心大股东应知道自身团队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应发扬务实精神,靠梦想、靠愿景来感召团队前进的方向,这样团队才会有凝聚力,只有团队才能协助其实现梦想;此外,他还应具有比较强的包容力和引导力。在核心大股东的引领下,成员间坦诚、简单、少内耗、自管理,分担责任、共享成果。反观上述案例,在王嘉辉的团队中谁是大股东呢?事实上,这种大股东不明确的创业团队,鲜见成功。(2)合伙人—选择与信任。

一个人即使是铁,又能打几颗钉?现在是合伙创业的时代,每个人的优势都不一样,优势互补才能创造更大的成果。

合伙人都应明白“独木难成林”的道理,明白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属于正常,正因为有差异才尤显合伙的重要性,如《西游记》的取经团队,各有所长且不可或缺。团队成员之间在沟通时,应时刻保持简单、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总方针,坚持该坚持的,放弃可以放弃的。

合伙是团队而非团伙。既然选择了团队,就要充分信任对方,坚信唯有在优秀的团队,自己的命运才可以更好地得到改变,自己的梦想才可以更好地得以实现。团队成员要懂得,付出越多,得到就会越多。团队成员如果都互不相让,坚持己见,遇事争执不下,缺乏长远考虑,最终就是案例中王嘉辉合伙失败的结果。(3)善于制定规则。

中国人从不缺江湖义气,但缺规则意识。规则就是企业创立前先谈好团队成员的分权和分利内容,制定合伙过程中如果出现分歧,意见难以调和时的决策机制。

由于中国的《公司法》一直到1993年才制定发布,推行时间尚短,人们的规则意识淡薄,仅仅知道出多少钱占多少股,不懂得创业初期,不仅可以对钱定价,还可以对人定价,对影响力定价。而且股权也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制度。此外,合伙人还可以预留一些股份,对贡献大的人进行动态奖励。合伙人之间除了合同约束,还得有这一制胜绝招

一个客户曾经问我:“耿老师,如果我的股东曾是我最信任的人,知道我公司的全部秘密,现在他可能会出去单干,有什么办法能防患于未然呢?”

我的回答是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参见我写的文章:《不得不知的六大退股条款(创业者必读)》,本节不做展开。

第二种,我想用“吸引”这个观点,来表达合伙人的关系。

先看一个自然现象:太阳吸引地球,地球吸引月亮,原因就在于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引力就大,同理地球吸引月球也是如此。人在地球上,本事再大,也无法跳出地球,这是地球对人的引力,也叫作吸引力法则。

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也符合这个道理,合伙人之所以不离开公司,主要是因为利的吸引、名的吸引、道德的吸引、未来梦想的吸引;如果合伙人想要离开,是不是因为公司某一方面的吸引力不够了呢?所以,要想减少合伙人的流失,核心大股东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只有大能量的物体,才能吸引小能量的物体;只有大海才能承载航母,小河根本满足不了航母的需求。

想要提高核心大股东的自身吸引力,主要有下面六个方面的内容:

你有才;

你有权;

你有德;

你有钱;

你有吸引他的东西,关于他未来的梦想;

利他,且对对方有用。

只有核心大股东不断精进,自身的吸引力才会更强。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企业的核心大股东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有吸引,但未必都被你吸引;有约束,但又不必过分约束。如此,合伙关系一切坦然,如果关注的焦点都在防范方面,可能会适得其反。第三章成立之初,企业需把控股权风险第一关

注册资本选择有风险,投入成本要谨慎

注册企业,“认缴”与“实缴”究竟哪种更合适

注册形式的选择决定企业未来发展

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别再傻傻分不清

初创企业股东要格外注意这几点

初创企业如何分清“责权利”注册资本选择有风险,投入成本要谨慎

经常有创业者问我:如果我想成立一家公司,注册资本选择多少钱比较合适?应该选100万元人民币还是1000万元人民币?

这个问题对于初创企业也很重要,是企业把控股权风险的第一关,因此也需要创业者更加谨慎。根据我的经验,企业注册资本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原《公司法》规定企业注册资本实行实缴制,新《公司法》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后,把实缴制改为了认缴制。实缴制与认缴制的区别很大,实缴制要求必须把全部资金打到企业账户上,所以,以前有人可能会找代理公司记账,到账之后又将资金抽逃,以此完成注册;修改后的新《公司法》则将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企业的合伙人按照认缴的不同比例分别向企业投入资金,只需提供银行出具的进账单原件即可,不再强制验资。通俗来说,就是你认缴一定数额的资金后,只要在你写明的最晚期限内将全部资本注实即可。

第二,认缴制不等于任性制。企业认缴的各种资本一定要在期限到期前补齐,如果企业将来资不抵债,那么法院就会让注册的股东在认缴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如果认缴的资本过大,将来有可能出现资不抵债,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

第三,如果在融资的时候对企业资本估值过高,新的股东会要求企业将原来的资本补实,这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产压力。我们碰到过一个融资案例,这家企业原来的注册资金是5000万,新找的客户给这家企业估值一个亿,客户将钱投进来后,要求企业将原来认缴范围内的资本全部补实。这对于融资方来说压力非常大,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认缴资本过高对于新公司来说未必是有利的,在和新的投资方商定投入资本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第四,法定公积金项。新《公司法》规定:每年应当将资金税后部分的10%留做法定公积金。当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不再提取。如果企业的注册资本过高,这一项提取的金额就会过大,有可能影响到企业初期的资金运转和风险控制。

综上,我的观点是初创企业的注册资本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当量力而行,适合企业规模的资金就好。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需要增加注册资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式来做。比如将企业的盈余转为注册资本,或者再追缴注册资本,都可以有效地使企业的注册资本得到扩容。这样既可以减少创业初期因注册资本过大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使企业更加从容地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资本投入方案进行扩充。

企业除了需要注意注册资本的选择外,还需要注意注册资本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比例选择,以及后续的工商注册问题。

我们的股权团队服务过一家在北京从事少儿钢琴艺术培训的企业,这家企业的注册资本是10万元,股东为两个人。后来有投资人看好这个项目,认可这家企业的商业经营模式,并决定投入100万元的资金。投资人以100万元入注到注册资金仅为10万元的企业里,这里存在一个不小的难题,如果100万元全部变成注册资本,那么原来的两个股东会瞬间变成小股东,也就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里涉及一个概念,即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以上面这家企业为例,如果投资人注入100万元的资本后,企业估值为500万元,则相当于企业原来的估值为400万元;如果投资前企业估值500万元,则投资人投入100万元,企业的估值变为600万元。很明显,上面的这家企业可以按照投前估值400万元来计算估值,投资人注入100万元后,则只会占公司20%的股权。

换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案例,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操作方法具体如下:

计算公式:x/(x+10)= 20%

即x=2.5万元。投资人投资款里面的2.5万元会进入公司的注册资本,剩下的97.5万元要全部进入公司的资本公积金。即企业引入了100万元的投资,但其注册资本的增加额度并不大,而是把投资金额的大头放到了企业的资本公积金里。公司账户的97.5万元也就可以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如果企业的原始股东想拥有控制权,就一定要注意,在企业和投资人谈注入资本的问题时,把投前估值还是投后估值弄清楚,并把股权的分配问题妥善处理好,这样会在后期减少很多有关股权归属问题的争论。

在保证大笔资金投入且不影响原始股东股权比例的前提下,如果想让企业的注册资本增加,也是有方法的,常用的就是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在案例中,投资款里面有97.5万元进入了企业资本公积金账户,如能把这97.5万元资本公积金全部转增成企业注册资本,那么企业的注册资本就从之前的12.5万元变成110万元。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的注册资本,现有的股东也不需额外出资,是原始股东可以利用和借鉴的好方法。

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具体操作顺序可分为以下4步:企业股东会做出决议,修改企业相关章程;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企业将股东会决议、新的公司章程、验资报告备齐;按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要求,提交变更登记申请材料,到市场监督做变更登记手续。通过这几步,就可以把投资人注入的大笔资金成为地转成注册资本,同时也不影响原始股东的股权比例,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好方法。

最后,如果企业进行了上述的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还需注意随之而来的税收问题,这主要分两种情况:企业是股份有限公司,无论个人股东还是企业股东,都不用交税;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如果是企业股东就不用交税,如果是个人股东则存在争议,最好找企业所在地的税务专管员提前沟通和咨询。更重要的是,即使个人股东要交税,也是股东在未来把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来的股本所代表的股权转让出去时,再去完税。注册企业,“认缴”与“实缴”究竟哪种更合适

在上一节,我们粗略地提到过认缴制和实缴制,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把这两个概念分清楚,并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制度是初创企业必须做的事情。(1)关于认缴制、实缴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