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生活中的博弈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04:09:26

点击下载

作者:欧俊 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生活中的博弈论

图解生活中的博弈论试读:

前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水费涨了、电费涨了、油价涨了……各类生产生活资源节节攀升的时候,于是,人们抱怨:早知如此,我们应该怎么着怎么着。当各类电器价格步步下跌的时候,我们又会听到人们叹息:如果我们怎么着怎么着,我们又会节约多少。当人们面对入学、就业、考研、出国等各种重大选择的时候,往往反复掂量,而且是众志成城、群策群力,而不是草率做出结论和拿出对策。面对社会的每一个信息,面对自己的每一件事情。人们都在琢磨、在协商、在奔波……一句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家冥冥之中似乎都受到某种规则的支配;都在追求某种利益;都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入;都试图寻找一个对自己最有利而各方又都能够接受的均衡点。所有的这些行为可以称作什么?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博弈”。那么,博弈是什么呢?

博弈,是一个外来词,在英文里面,博弈这个词是“Game”,如果直译的话,博弈就是对决游戏。但东方的游戏和西方的Game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我们所理解的游戏是一种纯粹的娱乐,而在英文中的Game的含义,却是指这种游戏是在一定规则之下,通过对决赢得胜利。正因为“博弈”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游戏”,所以,我们更多地将其称之为“博弈论”,从而使人们意识到它是门学科而不是“游戏”。最早的博弈论是由两位杰出的学者——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20世纪中期创立的。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博弈论又是怎么研究策略的?它其实离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很远,因为现代西方博弈论是根据数学运算和统计,将具体的情境抽象化,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固然有很强的理论色彩,但是因为它是抽象过的,所以我们要用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就要把这种经过抽象的模型还原为生活中的事例,这样一个“具体——抽象——还原为具体”的过程,就是博弈论的产生到应用的过程。

如此,博弈似乎离我们生活太远,也太艰深晦涩,太没有“中国特色”了,似乎没有了解的必要。但我们再仔细分析:如果我们购买一件产品,首先跃入众人脑海中的就是“货比三家”,通过比较,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我们碰到人生的重大问题,总要找亲戚朋友商量商量,因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些其实都蕴藏了博弈的原理。可见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很多人视而不见,甚至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把博弈和“对弈”“谋略”联系起来,我们对博弈就不再陌生和反感,原来博弈就是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对策、战略、方法。这样一来,大部分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原来这就是博弈!博弈,我也会。”

今天,我们用西方的“博弈”来透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上至国家大政方针,下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琐事,我们都试图用西方的“博弈”来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并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纯粹的“洋为中用”,而是因为西方的“博弈论”比较中国传统的“对弈”“策略”更系统、更缜密,更能解释日益繁杂的各种社会现象。但是,结合我们古人的思想精粹来谈博弈,我们所说的“博弈”绝不像西方学者用数学、概率,用一大堆公式、图表所捣鼓的那么神秘,那么“玄之又玄,不得其言”。

事实上,博弈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以启发,能够给个人、集体和社会以启迪。任何人可以深入研究、探讨其中的玄机;任何人也可以深入浅出,从中受到裨益。

博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博弈,无人不会博弈,但博弈有胜负,策略有高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探讨,做出更佳的抉择,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既然我们离不开博弈,就必须学习博弈。通过学习,通过应用,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弈论”。第一章 拨开信息迷局:博弈中的谍影与交锋第一节 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成败的砝码所罗门巧断争子案,华盛顿智捉偷马贼

两位母亲争夺一个孩子,双方都声称自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僵持不下。在那个没有亲子鉴定DNA检测的时代,不可能用科技手段辨别出事实的真相。主持调解的所罗门王命令手下拿把刀来,告诉她们,将孩子一斩两半,两人各得一半。这时一位母亲的反应是“我得不到孩子,她也别想得到,斩就斩”,另一位母亲则哀求道“王啊,求你不要斩孩子,我把孩子让给她好了”,所罗门王知道心疼孩子的是真正的母亲,就把这个孩子判给了她。

所罗门王判案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甄别案例。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生活中,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纷繁的信息,甄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甄别是市场交易中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为了减弱非对称信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能够区别不同类型的交易对象,而提出的一种交易方法。

在所罗门判案的例子中,其实所罗门王并没有将孩子劈为两半,而是发出“将孩子劈为两半”的信号来甄别谁才是孩子的母亲。在我们博弈时,信息发送与信息甄别是比较常见的。

一天,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也知道马是被他偷走的,于是,华盛顿就带着警察来到那个偷他马的邻居的农场,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马。可是,邻居死也不肯承认这匹马是华盛顿的。华盛顿灵机一动,就用双手将马的眼睛捂住说:“如果这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一点儿问题没有。“啊,我弄错了,是左眼。”邻居纠正道。华盛顿又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没什么毛病。邻居还想申辩,警察却说:“什么也不要说了,这还不能证明这马不是你的吗?”

华盛顿利用那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提示,致使邻居认定“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成功地给邻居设置了这个陷阱,使其露出了破绽,邻居的辩解也就不攻自破。

市场博弈中的卖方,如果手中的商品不为顾客所熟悉,但是商品质量确实比较高,他就会主动将商品信息向买方传递,让买方了解商品。我们在市场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卖西瓜的小贩,会问你要不要给你挑好的西瓜切个三角形口子,如果不是鲜红的瓜瓤就不要你的钱,这就是信号发送。

甄别信息的方法

信息是博弈的要素,它决定了博弈策略的选择。正确的信息造成正确的选择,错误的信息造成错误的选择。因此,信息的甄别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甄别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市场博弈中的买方,因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实信息而吃亏,面对纷繁的信息来源,买方必须运用自己的信息甄别能力来做决策。比如你要买一件羽绒服,就要想方设法知道里面究竟是鸡毛还是鸭绒。

为了降低信息甄别的成本,买方往往会要求卖方提供有关私人信息的可靠证据。当你买一件较贵重的物品时,对实际价值与价格不能鉴别,正在犹豫要不要买,老板有可能将他进货的发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这样的价格他只赚点儿毛利。当你真的看到发票上的价格时,你便坚定了买的决心。没有时机,等待时机

虽然信息之于博弈很重要,但没有信息的情况也是常有的。有道是: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时博弈时机不成熟,必须像猎人一样耐心潜伏着,等待猎物出现。

1998年股神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上说:“我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找到值得一提的股票了。我们要等多久?我们要无限期地等。我们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只有在发现了诱人的对象的时候才会投资……我们没有时间框架。如果我们的钱堆成山了,那就让它堆成山吧。一旦我们发现了某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会非常快地采取非常大的行动。但我们不会理会任何不合格的东西。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除了博弈时机不成熟的因素外,有时是为了让对手充分表演、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数,然后再抓住其要害给予致命打击。在很多情况下,实力和地位与发展都不是正比关系,这时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蔽起来,静观其变,等待机会。

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过他的意图。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孤苦。想要把亲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丁谓说:“就按照你想的那样去办吧!”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而最终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归于静观其变之功。善于等待机会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等待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一位老总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五年打基础、五年打天下,用他十年或二十年,终有一天,在哪里积累就在哪里成功。”这里的积累,可以说就是等待机会的一种表现。

如何有效地打击对手

在博弈中善于等待机会,有时也是为了麻痹对手使他骄傲轻敌,以为你软弱无能,然后趁其不备而攻杀之。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做出假象迷惑敌人,让他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行动。不会表忠心,皇帝杀重臣

很多史实都证明了,国君总是拿重臣开刀,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就是其中的先驱,他手下很多的功臣良将都被他杀死。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位重臣:文种和范蠡。勾践被吴王打败后,能够东山再起,得益于这两人的协助。这其中文种的贡献不可磨灭。当初,勾践准备率兵抗吴的时候,文种认为时机还未成熟,可惜勾践一意孤行,最终战败。文种又忍辱负重,多方奔走,促使吴王夫差答应不杀勾践。勾践作为人质,留在吴国服侍吴王三年。在这期间,文种代替勾践治理越国,打理朝政。文种一直尽心尽力,大力发展越国经济,为后来越国称霸打下了坚实基础。

勾践回到越国后,文种又向勾践提出了破吴七策。勾践采纳文种的计策,励精图治,最终得以报仇雪恨,打败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杀。

勾践伐吴胜利后,举办了庆功大会。大臣们争相祝贺,但勾践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喜悦之情,相反他还有些愁容,善于察言观色的范蠡首先注意到了勾践的变化。很显然,勾践不太乐意承认大臣们的功劳,他更担心这些功臣们日后不好领导,对他们的猜忌之心也显露无遗。足智多谋的范蠡权衡再三,决定急流勇退,他主动向勾践提出要告老还乡。尽管勾践一再劝留,范蠡还是留下官印不辞而别。

范蠡临走前,念及旧日情分,特意给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还记得当初吴王夫差临死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吗?他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其实是说给咱们听的,越王的为人,你我都很清楚。他既能忍受屈辱,又很忌妒他人的才能。这样的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所以,我劝你也跟我一起退隐,不然只怕日后会遭遇不幸。”

文种看过范蠡的信后,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对越国的贡献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过,他还是小看了越王勾践。勾践深知文种的才干,但是现在吴国已经灭掉,越国称霸诸侯,文种的作用已经不大。像文种这样的人才,一旦参与造反作乱,对勾践会构成极大的威胁。继续任用文种的收益要小于留着文种的风险,所以,勾践决定除掉文种。

一天,勾践亲自去看望文种。谈及往事,勾践对文种说:“当年你有七条破吴计谋,我只用了其中的三条就消灭了吴国。你还剩下四条计谋,准备将来用来对付谁呢?”文种听出勾践话中有话,又不敢贸然回答,只能低头不语。勾践也不多说,起身离开的时候,特意送给文种一把宝剑。文种接过宝剑,看到剑匣上刻有“属镂”二字,这才明白勾践的意思。按当时的规矩,国君如果将刻有“属镂”字样的兵器赠给大臣时,意思就是让这个大臣自杀。文种想起范蠡的告诫,只能长叹一声:“不听范蠡的劝告,终于落得如此下场,我太天真了!”说完,文种拔剑自刎了。

文种的死,暗合了夫差的预言。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一直上演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典型代表,他手下众多的功臣良将,没有战死沙场的,绝大部分都被他一一除掉,胡惟庸、蓝玉、傅友德等一一被杀。

秦末,四处烽烟四起,秦之统治,岌岌可危,项羽刘邦,逐鹿中原,韩信者,幼年受胯下之辱,励精图治,学兵法,为万人敌,与赵背水一战,以三万灭其二十万!一时所向披靡,后从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袭强楚之不备,及霸王自刎,天下初定,却被陈平、吕后、萧何设计诛于长乐宫钟室!

职场上如何做到功高而不盖主

很多时候,人们升入高层会有更多的麻烦和疑惑,不尽力吧,怕无法保住自己的位置,尽力了,又怕boss觉得自己功高盖主,将自己视为异己,职场上如何做到功高而不盖主呢?

对皇帝来说,江山的稳定是第一位。大臣们了解皇帝和国家机制,他们最有可能成为造反的力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会造反,所以皇帝就需要识别哪些大臣最有可能造反。于是便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臣们清楚自己会不会造反,皇帝却不知道谁忠谁奸。

大臣们必须发出一个信号表明忠心或皇帝必须用一个信号来区分忠臣和奸臣。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由于每种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收益不同,可以根据一个信号制定出分离条件。但大臣造反这样的事却很特殊,当皇帝的收益太高,以至于任何成本都值得付出,皇帝用来识别忠奸的信号就比较模糊,寻找分离条件的困难程度大大提高。

于是,皇帝就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他无法从大臣中分辨出忠臣和奸臣,但他又必须保证自己的基业延续千秋万代。这个时候,皇帝只有用一种非常规的分离信号进行识别:有能力造反的和没有能力造反的。

但是,有些开国重臣在交出兵权后仍会被杀,这也可以用博弈论理论来解释。重臣除了拥有职位、兵权这些资产外,还有声望、才能、人际关系等无形资产。即使交出了有形的兵权,那些潜在的无形资产是无法上交的,对于皇帝来说,他们仍构成威胁。

所以,皇帝只有将那些有能力造反的重臣杀掉,剩下的大臣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其实,皇帝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占便宜吃大亏,赢的永远是商家

宋朝有个吕姓商人,一日外出,半路饥渴难耐,见旁边有一个饼摊,问老板:“饼多少钱一个?”

老板:“一钱一个。”

吕姓商人想:果然不同地方的东西价钱不一样,这饼居然才一钱,我们那里要10钱一个!

他一连要了5个饼,大吃起来。

付钱的时候,他按价付钱。突然,老板说:“饼是面做的,你还应付面钱。”

商人想,好像有道理,于是又付了5钱。

老板又说:“饼不要柴草烧和水调拌吗?你还要付草钱和水钱。”

商人看看老板,不知所措,又付了5钱。

后来,商人回到家里,想了又想,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儿,笑骂自己道:“我真是憨啊,原以为捡了个便宜,没想到竟被那老板多骗走10钱!”

某日,城市中的一家餐厅挂出一块招牌:“明天吃饭不要钱!”

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这家餐厅里果然宾朋满座,非常热闹。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已有些微醺,这时,店主才踱着方步出来,笑眯眯地说:“大家一会儿走之前可不要忘记到柜台结账啊。”

顿时一片不满之声响起,每个人都觉得店主说话出尔反尔,不守信用。

只听店主不慌不忙地解释说:“我明明写的是——明天吃饭不要钱,又不是写的今天。”

买家没有卖家精

这则笑话反映的是我们在日常博弈中经常会遭遇一些“温柔的陷阱”,让我们深陷其中,无可奈何。

李先生在一家超市购买了一大包某品牌方便面。回家后,他发现其中有一包中了该公司“大骨赢家”促销活动的四等奖。根据兑奖内容,他可以再获得半包方便面。于是,李先生依据奖券上显示的“去购买处领取中奖方便面”的提示,来到超市进行兑换。工作人员表示,该奖项需两张奖券一同使用,才能换取一小包方便面。“我认为不对,食品怎能半包发奖。在五连包中中了一个四等奖,就应该奖励五连包的一半,也就是2或3个小包装。”面对坚持领奖的李先生,店员找出一包方便面,掰了半包,给了他。“这种方便面怎么吃呀,这不是侮辱人吗?”一怒之下,李先生将整包方便面扔在地上。随后,双方发生冲突。最终,在店方要求下,李先生赔偿了另外半包方便面的价钱。李先生认为,生产厂家的奖项设置非常不合理,“食品怎能设置无法领取的半包奖项?若中了半瓶矿泉水,你怎么分?”

该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表示,确有这种“半包奖”的奖项设置。它有两种兑奖方式,可以集齐两张奖券换取一整包奖品,或者再出一半的价钱兑换一整包奖品。另外,在兑奖券上也标明了“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买卖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但在信息博弈中,却一方吃亏,一方占便宜,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其实,商家能获得更大利益,无非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毕竟,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对弈中,商家总是要比消费者了解更多的消息,他也更容易利用信息为消费者设置各种障碍和门槛。

例如上文欺骗了食客的餐厅老板,又如提供半包奖项的某厂家,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引导消费者甚至误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消费者了解到的只是商品信息的表面,处于信息劣势。

这一切在博弈中都很正常,因为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会心动的,理性人永远都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做出选择,他掌握的信息达到什么程度,便会做出和掌握的信息相一致的选择。信息就是财富的沃尔森法则

日本德斯特自动售货机公司董事长古川久好12年前曾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平时为老板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这份儿工作很辛苦,薪水又不高,他时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古川久好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的便捷性和今后发展前景。古川久好想到:自己所处的地区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将来必然会是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去钻这个冷门,经营此新行业?

掌握前沿信息才是竞争的优胜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就必须准确快速地获悉各种情报……在获得了这些情报后,果敢迅速地采取行动,这样你不成功都难。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共筹到了30万元,这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以一台1.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20台售货机,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饮料、酒类、报纸、杂志等放入其中,开创了他的新事业。

当地人第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到很新鲜,因为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送出你需要的东西。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了100多万元。他把每个月赚的钱投资于自动售货机上,扩大经营规模。5个月后,古川久好不仅连本带利还清了借款,而且还净赚了近2000万元。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运用到商业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市场对大家都是平等的,市场上也从来不缺少机会,而是需要我们博弈时有一双敏锐的慧眼,来发掘市场上的商机。

信息与情报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许多企业敲响了警钟:信息既能带来滚滚财富,同样,信息的外泄也会让企业遭到致命的打击。

在日本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之前,日本的许多企业只能生产卡车与公共汽车。但是,许多企业经营者敏锐地预见,不久,世界市场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会大增,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可是由于日本汽车制造技术落后,无法自行生产小汽车,于是,一些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纷纷展开一场情报战。日产公司想方设法从英国搞到装配小汽车的技术;日野公司不甘落后,通过努力从法国获得了“雷诺”小汽车的生产技术。一场场情报战过后,日本汽车市场开始逐渐走上成熟,直至成为商场中的最大赢家,然而欧美汽车企业却因此丧失了市场份额。

沃尔森认为,具备了一流的人才与技术只可以说明企业具备了生产一流产品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如果没有灵活地、高效地、及时地把握市场前沿信息的信息系统作保障,也会化为乌有。同时,沃尔森认为,信息与情报关乎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不但要注重内部信息,而且更要重视外部信息;不但注意搜集、把握信息,而且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大家族,他们极其重视信息和情报。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尼桑年轻时,在意大利从事棉、毛、烟草、砂糖等商品的买卖生意,很快便成了大亨。这位传奇式人物的表现很让人称道,但最让人称奇的是,仅仅在几小时之内,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赚了几百万英镑。

故事发生在1815年6月20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满了紧张的气氛。由于尼桑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他交易时又习惯地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作“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都在观望着尼桑的一举一动。滑铁卢战役关乎英国和法国两国的命运,也影响证券交易。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必将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十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博弈中,除去信息的因素,大家赢的机会均等。此时,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前抓住有利的信息和情报。在这方面日本商人市丸良一也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市丸良一的公司起源于市丸家的酱油铺。由于小本经营,难以同大企业竞争,市丸家的酱油铺只好改做淀粉生意,取名“市丸产业公司”。后来公司取得了关于淀粉供求信息的情报。当时日本处于战后恢复时期,对淀粉的需求量很大,而做淀粉的原料甘薯主要出产在气候温暖的南方鹿儿岛县。市丸产业公司占有“地利”之便,公司经营得很顺利。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市丸产业”在短短的几年后发展成为一家庞大的企业,在日本淀粉公司中居第三位。

后来,在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以后,日本农林省决定减少淀粉公司的数目。在提前获得此情报后,“市丸产业”公司总经理市丸良一当机立断,于1976年买进3辆小汽车,改营出租汽车业。市丸良一精心经营,只用两年时间就正式办起了市丸交通公司。到1984年发展为九州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共拥有出租汽车369辆。

在经营出租汽车事业的同时,市丸良一又及早发现不动产业有利可图,便设立“市丸商事公司”,开创了修建和出租公寓事业。他又利用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时著名人物,出生于鹿儿岛加治屋)逝世100周年的机会,以及他在鹿儿岛人心目中崇高的威望大做广告,宣传他建筑的“加治屋公寓”,使其公寓销路十分顺畅。

毫无疑问,市丸良一之所以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他注意信息情报的收集是分不开的。在现代这个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拥有广阔的信息网络,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要通过群体拓展思路,打开局面,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第二节 虚假信息:请君入瓮的欺骗老虎怕毛驴,假信息迷惑真敌人

话说一头毛驴刚到贵州的时候,老虎见它是个庞然大物,不知道有多大的本领,感到很神奇——给定这个信息,老虎就躲在树林里偷偷地瞧毛驴,这就是一种最优选择。

过了一阵子,老虎走出树林,逐渐接近毛驴——想获得有关这个庞然大物的真实本领的信息。有一天,毛驴突然大叫一声,老虎吓了一跳,急忙逃走——这也是最优选择,因为毛驴的叫声是老虎预料之外的。又过了一些天,老虎又来观望,发现毛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对毛驴的叫声也习以为常了,但老虎仍然不敢下手——因为它对毛驴的真实本领还没有完全了解。

再后来,老虎跟毛驴挨得更近,对毛驴又挤又碰,故意冒犯它。毛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蹄子去踢老虎。这一踢向老虎传递的信息是——毛驴不过就这点儿本事而已。所以,老虎反倒高兴了。到这时,老虎对毛驴已经有了完全的了解,毫不费力地扑上去把它吃掉了。

在故事中,老虎通过观察毛驴的行为逐渐修正对它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本领,再把它吃掉,老虎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给定它的信息下最优的选择。

老虎没有见过驴子,因而不知道自己比驴子强还是弱。老虎的战略是:如果自己弱,那就只能躲,如果自己强,那就吃驴子。鉴于自己并不了解驴子,老虎的做法是不断试探,通过试探,修改自己对驴子的看法。如果驴子表现温驯无能,老虎就认为驴子是美食的概率比较大,起初驴子没有反应,老虎猜测驴子不像强敌,所以胆子越来越大。后来驴子大叫,老虎以为驴子要吃它,吓得逃走,但后来想想,又觉得不一定,于是继续试探,直到驴子踢老虎,老虎才觉得驴子“仅此技耳”,于是采取自己强势的最优行动——吃驴子。

孙膑少年时便下定决心学习兵法,准备做出一番大事业。长大后,他四处游学,到深山里拜精通兵法和纵横捭阖之术的隐士鬼谷子先生为师,勤奋学习兵法阵式。鬼谷子把《孙子兵法》教给孙膑,不到三天孙膑便能背诵如流,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观点。鬼谷子为他罕见的军事才能而兴奋,说:“这一下,大军事家孙武后继有人了!”

庞涓是孙膑的同学,很忌妒孙膑的才能,但表面上却装作和孙膑很要好,相约以后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官,他派人邀孙膑下山共同辅佐魏王。孙膑到来之后,他先是虚情假意地热烈欢迎,而后委之以客卿的官职,孙膑自然对不忘旧日同窗之情的庞涓感激万分。此时的庞涓其实是想害孙膑,他给孙膑传达的信息是假的。

半年之后,庞涓使用阴谋手段,捏造罪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对他施以膑刑,脸上也刺上字,目的在于从精神上销蚀孙膑。庞涓终于开始行动了,采用的策略就是陷害孙膑。在这场动态博弈中,庞涓是先行动的一方。

开始,孙膑并不知道庞涓害他,知道以后,下定决心要报仇雪恨。他逃过庞涓手下的监视,暗地里潜心研究兵书战策,准备有朝一日逃离虎口。为了蒙骗监视他的人,他甚至装疯卖傻,以粪便为食,与牲畜做伴。以后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暗地里把孙膑带回齐国,孙膑得以在齐国大显身手。

动态博弈中要主动出击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消灭赵国。孙膑准备帮助赵国,孙膑与田忌商量,提出“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用兵假装攻击魏国,庞涓不知道孙膑的真实意图,率兵回魏,正好中了孙膑下怀,解了赵国之围。

孙膑的确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深谙动态博弈秘诀的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朋友”的诬陷,他仍能隐忍不发,潜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不断制造假信息以迷惑敌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正确的策略。这不但需要一份儿惊人的耐力,同时也需要有一种卓越的审视力和观察力,才能在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取得胜利。

历史上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也是动态博弈的经典实例。来俊臣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太容易了!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于是来俊臣立即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周兴大惊失色,只得叩头认罪。未卜先知,算命先生的策略欺骗

有一个算命的道士,占卜吉凶、推演因果很有一套。有一次,有三个书生进京赶考,听说那道士算命非常灵验,便一同前去道士那里算命,虔诚地向道士说:“我们三个此番进京赶考,劳烦道长算一算谁能考中?”

那道士眼都没睁,嘴里煞有介事地叨念了一会儿,向他们伸出一根手指,但一言不发。三个书生疑惑不解,有个着急地问道:“我们三人谁能考中?”那道士还是一言不发,依旧伸出一根手指,算是回答。三个考生见道士迟迟不肯开口,以为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好心怀疑惑地走了。

三个考生走后,道士旁边的小道童好奇地问:“师父,他们三个人到底有几个得中?”

道士胸有成竹地说:“中几个都说到了。一根手指可以表示他们中的一个人中,可以表示只有一个不中,还可以表示三个人一齐中,当然也可以表示一个人都不中。”

小道童这才恍然大悟。

正是因为道士知道自己的一个手势便能将可能的四种结局都概括了,事实上这种两头堵的策略是很多“未卜先知”者惯用的手法,这就涉及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在现实博弈活动中,参与者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对方的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因此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是:先随机出招儿,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但是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先出击,从而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

一个善用策略的人,既要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其中的策略。

明朝正德年间,福州府城内有位秀才郑堂开了家字画店,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一位叫龚智远的人拿来一幅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押当,郑堂当场付银8000两,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一晃就到了取当的最后期限,却不见龚智远来赎画,郑堂感觉有些不大对劲儿,取出画一看,竟是幅赝品。郑堂被骗走8000两银子的消息,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轰动全城。

两天之后,受骗的郑堂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在家中摆了几十桌酒席大宴宾客,遍请全城的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赴会。酒至半酣,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假画挂在大堂中央,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一是向大家表明,我郑堂立志字画行业,绝不会因此打退堂鼓;二是让各位同行们见识假画,引以为戒。”待到客人们一一看过之后,郑堂把假画投入火炉,8000两银子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堂的烧画之举再次轰动全城。

当心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庞杂,真信息、假信息叠加在一起,即使是理性经济人也无从分辨。在博弈过程中,博弈的参与者所发出的信息往往并不真实。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本已销声匿迹了的龚智远早早来到郑堂的字画店里,推说是有要事耽误了还银子的时间。郑堂说:“无妨,只耽误了三天,但是需加三分利息。”铁算盘一打,本息共计是15240两银子。龚智远昨夜已得知自己的那幅画已经被烧了,所以有恃无恐地要求以银兑画。郑堂验过银子之后,从内堂取出一幅画,龚智远冷笑着打开一看,不由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当下就瘫倒在地。

原来,郑堂依照赝品造了另一幅假画,而烧掉的是自己仿造的假画。

郑堂的欺骗策略之所以能奏效,在于郑堂将计就计,运用自己的策略,请骗子龚智远入瓮,聪明的龚智远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了赢对方而自愿增加自己的行动步骤,甚至付出微小的代价以诱敌深入。

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对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利用,运用全部策略智慧,尽可能获取事情的真相,从而让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需要明确的是,策略欺骗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骗,而是要利用博弈论的知识,在市场行为中、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你和最要好的朋友交往愉快,能互相取长补短,那么在一定时间内,你们可以称为真正的朋友。然而一旦你们之间产生了利害冲突,就很难保证这段友谊不会变质,最恐怖的是,若密友从你背后用力一击,可能是最致命的,因为在那些亲密接触的日子里,他们早就掌握了你的“死穴”。

萧萧是一个开朗乐观、美丽大方的女孩,进大学的第一天,她就和宿舍的姐妹熟悉起来。即使是内向的小洁也无法拒绝她热情的微笑,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萧萧漂亮、活泼、又多才多艺,她会打排球,还会拉小提琴,所以很快就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到大二的时候,萧萧当选了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她很忙,忙着组织各种活动,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甚至是学习,因为小洁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很多事情她自然会想到请小洁帮忙。“小洁,今天中午帮我买一下饭啊!”“小洁,帮我复印一下这份儿笔记好吗?”一开始小洁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她做这些事,可是次数多了,敏感的小洁觉得自己俨然是萧萧的使唤丫头,因此当萧萧又喊她帮忙时,她冷着脸说:“我是你的保姆啊?”萧萧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你没事儿吧?”也没放在心上,说完就去忙其他的事了。

在校园里,像萧萧这样的女生自然会得到许多男生的青睐,隔三岔五就会有男生捧着鲜花或者各种零食来宿舍找她。她很大方,鲜花往宿舍桌上的大花瓶里一插,至于零食嘛,大家共享。她是好意,可小洁不知怎么就觉得她是在向大家炫耀,每次看到那些美丽的鲜花,小洁总会觉得心里堵得慌。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去国外访问的学生名额,萧萧幸运地获得了其中的一个,在为她送行的班会上,小洁勉强地微笑着,内心却愤愤不平:同样是人,为什么她就这么幸运呢?

那天晚上,小洁终于不能控制自己,她以萧萧高中同学的名义写了三封极尽编造之能事的匿名信,分别寄到学校、系里和学生会。由于萧萧平时说过很多自己的情况,她编造起来居然滴水不漏。信里的内容迅速传开了,校方信以为真,取消了萧萧的出国资格,老师、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萧萧,她在人们心中成了卑鄙、欺骗的代名词,这对于一向自信、顺利的萧萧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日渐沉默和消瘦,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每天苍白着脸游荡在教室和宿舍之间,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虽然后来证明匿名信中的内容全是谎言,萧萧还是选择了退学。她悄悄地办好了手续,悄悄地收拾好东西离去,没有向任何人告别。从匿名信中那些逼真的细节,她一眼就看出是谁的大作。与失去出国机会相比,被最好的朋友出卖让她受到更大的伤害。这件事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阴影。

生活中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提防?

萧萧没有防人之心,将自己的所有信息都透露给小洁,如果她们一直是好朋友,这当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如果她们成了博弈中的对手,那么后果便真的不堪设想了。

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固然有些偏激,但现实生活中在与人交往时的确要小心谨慎,对朋友不妨多点儿戒心,考虑一些防患对策,为自己留些“逃生”的余地,才不至于在事情发生之后追悔莫及。

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谨慎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史玉柱烧钱做广告:买的没有卖的精

知名作家李福亮有一篇文章叫《小心鹿》,在开头说道:“鹿实在是美丽得让人心动。我一直感到,形容女孩子可爱最有表现力的一句话就是‘她的眼睛像一只受惊的小鹿’。那年在小兴安岭参观鹿苑,一行作家全都被悠闲漫步在青青草坡上的梅花鹿群迷住了。大鹿仪态万千,气质高贵,小鹿精致乖巧,温驯整洁。”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对鹿的喜爱之情。

然而随着李福亮阅历的增长,他发现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鹿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动物。如劳伦兹的《所罗门王的指环》里所说的:“这是我所知道的一种最恶毒的动物。同时它还有一对使用起来绝不留情的凶器——角。大自然所以没有赋予它约束自己的能力,是因为在自然的环境里,就是最弱的雌鹿也可以逃开最强的公鹿的攻击。只有在极大的园场里,我们才能将公鹿、雌鹿放在一起,不然,公鹿迟早会将它的同伴母鹿、小鹿一起赶到角落里抵死。”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并没有让经济人得到真正理性的认识,鹿的外表和内在,都是信息不充分的示例。所以,我们今后在消费的时候,在面对那些煽情的厂家宣传的时候,就要特别留意。“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在全国电视媒体上狂轰滥炸,几乎所有人都熟知脑白金的广告。即使在2009年,“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还在冲击消费者的生活。而我们不仅要看广告,还要为脑白金广告付费——去购买脑白金。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崇尚礼仪,“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更论证了中国人的礼品情结,脑白金广告将一个保健品提升到礼品的高度,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市场范围。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流行并被开始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

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打开电视机,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翻开报纸,迎面而来的是平面广告;走在大街上,充斥视野的是各种立体广告……广告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主要是它能把消息、资料传递给可能购买的顾客,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

但是,广告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坏的影响,成为市场毒药,特别是有些企业借明星的脸吹牛骗人,以欺骗方式进行不真实的广告宣传。楼盘、汽车、手机、饮料、皮包、服装、药品、食品,几乎各类商品都会找明星进行宣传。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代言某一产品,消费者就不自觉地把对明星的仰慕转移到商品上,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消费趋向。

从影星到歌星,再到体育明星……代言人群体不断扩大,明星广告愈演愈烈。同时,人们对明星代言的广告产品投诉量呈日渐上升的趋势。一场场的明星“代言风波”被媒体报道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广告协会公布,又有一位名人和虚假广告联系在一起了,他就是侯耀华。他涉及的虚假广告高达10条,澳鲨宝伯爵养生胶囊、康大夫茶愈胶囊、加拿大V6胶囊、方舟降压仪……这些被点名谴责的电视广告吹嘘的产品五花八门,但人们在其中却看到了同一位代言人的身影——演员侯耀华。

学会分辨虚假广告

消费者在看到明星脸的时候,虽然感到亲切,但更应该注意这些熟脸背后的谎言,否则一不小心上了虚假广告的当。

侯耀华:今天我们将向大家展示一个受益于海洋科技,彻底颠覆传统补肾方法的最新成果。

大家可记好了,这康大夫茶愈胶囊和普通药品相比有三大优势。

已经有这些现象的男性朋友,应该尽早地服用原装进口的加拿大V6胶囊。

侯耀华代言的另一个产品是方舟降压仪,在一段长约12分钟的方舟降压仪的广告,侯耀华不仅提到了方舟降压仪名字,当拿手表做实验证明该仪器所具有的磁场时,侯耀华还走到现场观众面前去展示效果。

记者:“你是名人确实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侯耀华:“不,我觉得名人在广告当中起的作用就是引起别人注意。”

记者:“对于广告的监管还有什么想法?”

侯耀华:“既然是广告,就是告诉您有了一个新的东西出来,选择权在您自个,因为您是花钱的,但是这些广告是不是真实的,有没有超出它本身真正效果的言辞,这就要您判断了。可以说全世界的广告,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要不夸张就不叫广告,就是说希望大家别光偏听偏信广告,比如说您身边有家长、朋友、医生、专家,您去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再决定。”

煽动性的语言、夸张的治疗效果,当明星的脸出现在广告里的时候,很显然是在向消费者推荐一种产品,他就成了这个产品的推销员。有很多人可能因为他是侯耀华,所以觉得可以信任,最终买了明星代言的产品。“不夸张不叫广告”,这是侯耀华的逻辑。可过分的夸张却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感情,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而最终是自己形象的损害,这在博弈中得不偿失。第三节 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二手市场买不到好车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们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使用的货币不是我们今天大量使用的纸币,而是用金属铸造的铸币——类似我们今天的硬币。但不同的是,今天的硬币只是作为辅币使用,而在当时,有钱人出门则要带上一袋沉甸甸的货币——金币或银币,这是财富的象征。

与今天纸币不同的是,当时的铸币本身即有价值——其所采用的金属的价值,面值的基础就是其重量和成色。随之而来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在铸造的时候,不能保证每个货币都有相同的成色和重量;二是在长久的使用和流通中,有一定的磨损而导致重量下降。换句话说,同样面值的货币,其实际价值会有差别。

那么,每个人都想着把“好”的钱(良币)留在自己手里,把“差”的钱(劣币)花出去。时间长了,市场上流通的就都是“差”的钱,于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产生了。

博比是伯勒马戏团的大力士,他的表演很受欢迎:一根很粗的铁棒,他轻轻一扳就断了。然后,在观众的喝彩声中,他提出100英镑的悬赏:“你们看到这颗柠檬了吗?现在我把它挤干,如果谁能把我挤过的柠檬再挤出一滴汁出来,我就给他100英镑。”

一般情况下,总有三五个力气大的人上台试试,但都失败了。

一天晚上,一个50多岁的小个子走进表演场碰运气,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小个子居然把大力士博比挤过的柠檬挤出汁来,而且几乎挤了一汤匙!

博比惊叫:“你真行,你是干哪一行的?”

小个子“啊”了一声,说:“收税的。”

收税的狠劲相信很多人都领教过,但我们今天说的不是收税,而是笑话中的另一个物品,柠檬。“柠檬”在美国俚语中的意思是“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也就是次品市场。为什么呢?

柠檬原生长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早先那里的人们是不吃柠檬的,人们是欣赏柠檬树的美丽。后来西欧人到了印度,被柠檬的香气吸引,把它们传遍整个世界。现在柠檬成为最美味的水果,被人们喜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柠檬毕竟有些涩,甜味不足,于是英国人就用柠檬来比喻性能和品质都比较差的低等商品,后来,经济学家更进一步,将交易低的商品市场称为“柠檬市场”。

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对汽车质量信息的了解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但一般情况下,潜在的买者要想确切地辨认出旧车市场上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困难的,他最多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而从这些信息中很难准确判断出车的质量,因为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这种方法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

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质量有很大差别。卖家对自己的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家则没法知道。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新车价格为50万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质量不清楚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元。很明显,如此一来,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再在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于是便进入恶性循环,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质量高于15万元的车退出市场。以此类推,市场上好车的数量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这个二手车市场的瓦解。

如何减少“柠檬市场”

柠檬市场是道德松懈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要想消除柠檬市场,就要竭力营造出一种讲究诚信的社会风气,卖方的价格合理,买方得到高质量的产品。那么,如何减少“柠檬市场”呢?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柠檬市场”。购买二手车的人不知道市场上车的优劣,而卖主就知道车的底细,但卖主为了能够卖个好价钱,肯定会隐瞒车的性能、运行信息和发生事故与否等。

于是,买者和卖者之间就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卖者永远比买者拥有更多信息。而买者呢,就会觉得似乎所有的车都不可信任,买还是不买就拿不定主意,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拼命压价。但卖者肯定不会同意,觉得自己的车这么好,哪能这么便宜就卖了呢!但如果提价的话,买者也不同意,谁知道你的车出过什么事故呢?

无奈之下,卖主要么低价卖出,要么将自己的好车开出二手车市场,长此以往,二手车市场上的好车越来越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在没有好车的市场上,劣车占据了绝大多数。这时,价格低廉、品质不好的名声就会越传越远,而前来买车的人出价就只会越来越低,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劣车”将“好车”赶出了二手车市场,于是,“柠檬市场”全是劣质货。

当然,在现实中,一部分二手车的转手原因跟它们性能的可靠性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会尽力阐释自己迫不得已卖车的原因,“因为我被公司调职到伦敦,只好卖掉这辆沃尔沃”或者“刚生了个孩子,只好忍痛卖掉这辆保时捷”。招不到员工和找不到工作的怪事

博弈时的逆向选择在招聘场合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单位又慨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了一种让人遗憾的“双输现象”,即招聘方和应聘方都没能达成所愿。我们看到招聘会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我们又看到企业求贤若渴,迫不及待。两相对比的反差,正是招聘里逆向选择的规律在起作用。很多企业总是发愁,求职者的简历一个个五花八门,好不容易筛选出一份儿简历来,面试过关了,一工作,却没有实际能力,给企业造成了浪费和损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使听者觉得他见多识广,经验也好像非常丰富,可是一工作,就漏洞百出。

A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老总最近却陷入烦恼中。公司准备投资一项新业务,已经通过论证准备上马了,但是几位高层在事业部总经理的人选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派认为应该选择公司内部的得力干将小王,而另一派主张选用从外部招聘的熟悉该业务的小李,大家各执己见,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还是需要老总来拍板。那么,究竟哪一种选择更好呢?

就经验而言,外聘的小李显然经验要丰富得多,可小李到此工作属于空降,本公司的小王更具有本土优势,对业务也十分熟悉。但人事这一块儿,应该还是外聘较好吧,因为老总觉得自己公司活力不足,应该填充些新鲜血液。老总最终拍板,决定用外聘的小李,小李正式走马上任。小李的优势很明显,美国著名高校的MBA,完全的洋式经营理念。而小王不过中专毕业,是从底层一步步熬上来的。老总对小李寄予厚望,小李也很努力,认真地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然后挑出了一堆毛病。老总一看,心里开始担忧,这些毛病要整改完成,自己公司将会垮掉!时间一久,小李只知道挑毛病,却没有对公司进行任何实际操作,弄得公司人人自危,怨声载道。老总一看,这样不行,于是迫不得已把小李辞退了,而小王因为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已经跳槽去别的单位了。A集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最终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效益,反而使公司出现了危机。

A集团所碰到的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正是因为彼此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老板不知道小李的实际操作能力,只看到了小李的海外镀金背景,结果弄得效果并不理想。要解决招聘中的这种逆向选择问题,其实老板应该给小王和小李每人一段试用期,试用期内的工资就算是了解信息的成本。如果这个成本也不愿花,那就应该选择小王,因为小王毕竟是本公司的,老板更加熟悉,对小王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充分。小王虽然可能达不到老板的预期,但至少不会带来什么损失。但外聘的人,老总知道的信息就比较少了,需要花费成本来了解,所以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信息是必要的判断依据。

如果一开始就让人觉得你多么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结果你只会被人越来越看不起。这种反差效应值得人们借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发现你的错误;相反,如果别人本来对你并不抱有厚望,你的成绩就会容易被人发现,甚至让人吃惊。

很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不懂得这种心理,往往从一开始就希望引人注目,夸耀自己的学历、本事、才能,即使别人相信你,在形成心理定式之后,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错或失误,就容易被人瞧不起。所以,有“心机”的人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不会过早地暴露自己,当他默默无闻的时候,会因一点儿成绩一鸣惊人,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处。

在当今社会上,谁在博弈时掌握了隐匿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信息闭塞,那么你就会陷入逆向选择的困境。

例如,你用很少的钱买了一箱银圆,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占了便宜,那么此箱银圆判断是真是假就至关重要。一旦是赝品,哪怕它被铸造得再逼真,你也彻底赔掉了,除非你还可以把银圆再卖给别人。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就是大家对银圆都不知道真假,都没有能判断银圆真假的技术的情况下,这箱银圆便会在市场上流通。如果你碰见一个鉴别高手或者碰见一个检察人员,那么你就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就是因为你对交易信息没有全面深刻的把握和了解,没有找出它的隐匿信息。

所以,隐匿信息在逆向选择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你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就能防止逆向选择的发生,即使在逆向选择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保险领域,一样可以尽量避免逆向选择。如果你事先了解了投保人的情况,知道他之所以投保是因为出事的概率比较大,你就可以要求他增加保费或加上其他附加条款以减少自己的损失。而找出这些隐匿信息的途径也只有一个——实地调查。

利用博弈让你受到公司重用

初入职场,收起你的学历才能,默默无闻等待时机。先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让公司对你产生过高的期待。

从走进公司开始,你给他们的印象是一直处在发展之中,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经常能给人惊喜的人。这样你很容易赢得公司的重用,从而在与公司的博弈中持续不断地取得胜利,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效。屈原怀才不遇而小人屡屡得志《史记》记载,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辅助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盟,但建议不为重视,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楚王听人谗言,疏远屈原,使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空有才华,不为当政者重视,最终无用武之地,国破人亡,后人唏嘘感叹,将“怀才不遇”作为屈原一生命运的注脚。

中国怀才不遇的鼻祖可以说是屈原了。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他的主要作品,其中《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我们周围总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天赋与才华,却总是在碌碌无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们空有满腹经纶,只能无奈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论能力,他们是佼佼者,个中翘楚;他们是人们常说的千里马,却又不得不接受怀才不遇的事实。

王先生原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营销副总监,有丰富的营销和管理经验,能力非常强,业绩也很突出。某企业花了半年时间把王先生挖了过来,并任命他为营销总监。新到任的王总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

王先生谈起辞职原因,说到4点:(1)企业不信任、不放权,有总监之名,无总监之实,基本上相当于一般的区域经理,工作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实施。(2)在讨论企业重大决策时,视建议为抵触和不服从的表现。(3)推行公司已经认可的改革而危及部分人的利益时,公司领导不支持,甚至将计划放在一边不闻不问。(4)出现小的工作失误时,公司领导对其全盘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王先生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但最终还是只能带着“怀才而不遇伯乐”无奈离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