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5 13:34:49

点击下载

作者:周维丽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

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试读:

版权信息

书名: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

作者:周维丽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ISBN:9787545539271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序言学会拒绝,你才能融入这个世界

何塞现在居住在圣地亚哥,他是我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工作时的一位学生。前不久,他给我发来一封邮件,告诉我他终于找到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但他同时又充满苦恼地说:“我经常因为被人们评价性格温和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可以擅长让别人高兴而十分愉快。这是一种被别人需要的能力,不是吗?但是实际上,我越来越发现,也许这一特长只能让自己力不从心。我失去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只为别人而活、无法表达自我需求的可怜虫;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争取自己的空间,可总是说不出口,也不能果断地付诸行动!”

很显然,这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并非是何塞自己遇到的独特烦恼。人们在现实中总会在某些时刻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尽管明知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自己不想承诺的,但仍然会不由自主地答应下来,然后成为一台意识被支配的机器。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如此,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生怕破坏了双方的关系,或者惴惴不安:“如果拒绝他,会不会对自己不利?”

这种意识就是一种恶性病毒。它会在你的大脑中植入一种顽固的木马程序:“不管怎么样,我必须答应他。”“拒绝的代价是我不想承受的。”“我不想让他们对我失望。”于是,你的自由意志被破坏了,情感能力也慢慢丧失,你没有办法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你也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快乐和工作的成就感。“不好意思”的表现都有什么呢?

1.你是人们眼中“有求必应”的老好人吗?或者你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吗?

2.你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无怨无悔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以至于经常耽误自己的事情吗?

3.不管遇到什么事,你习惯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命令或服从于他们的想法,但自己的内心又十分别扭、并不情愿这样做?

4.你在领导眼中是出了名的“听话下属”,不管分配给你什么工作,从不发牢骚?

5.你在生活中从不和伴侣吵架,因为你很少跟他(她)发生矛盾,并且完全遵从于伴侣的意志?

如果上面的总结中有一条符合你的情况,就可以断定你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你可能有点内向,也可能自尊心太强了,或者是一个爱面子的家伙。有各种性格原因会让我们染上“不懂拒绝”的病毒,但它最后的表现都是一致的——让你习惯性地放弃自己的意志,进而无法维护自身的利益。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德拉格教授是我多年的朋友,他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许多企业咨询机构的顾问。对于这个问题,他说:“这大多是由内向思维导致的一种行为现象,他们在工作中不敢当面表达观点、索取合法利益,不敢成为工作的支配者,尽管内心十分渴望;他们在社交领域的表现更为明显,害怕被拒绝,充满了随时会被拒绝的焦虑感;他们强烈地认为任何关系都可能因为一次很小的冲突就中断。所以,他们在工作中束手束脚,无法表现自我;他们在社交中人为制造紧张感,将自己束缚在一个很小的角落中,反而伤害了自己。”

这就像何塞的表现一样。他也许拥有灰色的过去和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经验,因此害怕拒绝之后的“冲突”;他不好意思去开口拒绝别人,也不好意思尽情展现自己的意志——就像人们遇到的各式各样的无法开口的情景那样。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绝不冒险的“好好先生”,毫不设防地答应别人的要求,使自己的世界成为容纳他人意志的舞台。

但是,让自己变得“好意思”起来,结果真的就会很“糟糕”吗?事实上,这不但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反而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充分释放自己的人生潜能。

你将可以使自己拥有充分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你胜任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你能够专注于真正重要和你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全然由他人为你安排使你倍感烦心的事项。

你也同时减少了其他人命令你和麻烦你的机会,在自己“好意思”的同时,让别人在你面前变得“不好意思”。

你掌握了拒绝的能力,从此不再背向世界,而是正面问题,成为一个支配者,而不是唯唯诺诺地被别人的绳子牵着走。

最重要的是,你通过战胜“不敢拒绝”,让自己远离内向性格,变得敢于表达自身意见,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成为一个完全掌控自我的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本书中,我们将告诉你怎样积极和勇敢地融入这个世界,为自己获得一席之地。实际上,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想被关注,成为自己的舞台上的主角;每个人都希望名利双收,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失败者落魄的表情,是缺乏意志力导致的满盘皆输,是不懂拒绝的“好人”们被挤在角落默默流泪的身影。

想不被逆来顺受地对待,就必须战胜自己的“自尊”,远离那些让你说不出口的障碍。你要与过去的自我对抗,要懂得说出自己的想法,与那些试图压制你的力量对抗;你要懂得突破心理瓶颈,学会实战的方法,让自己从此开朗、外向、积极和强硬起来。

本书将帮助你充分地认识“不懂拒绝”的危害,全面地阐述它是如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它的心理根源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消除它在体内的运行机制。与此同时,通过本书,你还能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锻炼自身的意志力,拥有强大的心灵,让自己的情商和人生效率获得全方位的提升,成为一个可以由自己选择和主宰事情的成功人士。第一章 不懂拒绝:为何“老实人”总是受伤害扪心自问,这些年来,你一直迎合,从来不懂拒绝,为了和人相处得更好,维持所谓的人际关系,你一直唯唯诺诺,刻意迎合,可是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你甚至被人嘲笑、挖苦甚至陷害……你现在就要清醒,“不懂拒绝”只会让你受到更多伤害。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面对接二连三的要求,不好意思拒绝的结果通常是痛苦的:“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但他们却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我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希望用自己的表现赢得尊重,可没有人理解我,有的人反而得寸进尺!”

好了,不要再抱怨了,先停一下。现在,你需要先审视一下自己。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老好人”的?你的第一次“没有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要求”是何时何地?对象是谁?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放在面前。

接下来,你要判断一下自己的“好人情结”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是随时随地、任何时刻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要求,毫无原则地照单全收,还是只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不好意思拒绝?如果是后者,你的“好人指数”还不算太高。但如果是前者,意味着你已经陷入到了一种非常严重的尴尬境地。

不管现在有多忙,只要有人对你提出要求,你都会不由自主地答应并作出承诺;不管这种承诺会给你带来多大的麻烦,让你付出多高的代价,你都没有勇气拒绝。让你惊恐的是,由于之前你答应了太多,现在你已失去了拒绝的“资格”,因为这会破坏你长久以来在别人心中留下的“好人形象”。所以,你只能继续承担这种状态所带来的辛苦和烦恼。

在开始的时候,也许你深信这能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喜爱、同事的欢迎和上司的青睐,可以保护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免受攻击、冲突与嫉妒等伤害,维护好来之不易的人际关系,保住自己的职位和薪水。但是,你让别人满意了,自己却无法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那么,你真正意识到它带来的危害了吗?

◆如果不懂拒绝——事情就会多到做不完

刚从复旦大学毕业一年的赵先生目前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他用了足足半小时倾诉自己的委屈:“我知道新人都要付出代价,比如对上司不能违抗,对同事有求必应,多做分外工作赢取人们对自己的好感,为今后立足打下基础。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我每天的事情都多到做不完,经常加班到凌晨,而别人却轻松得像个大闲人,这令我颇为费解。”“何时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这是赵先生最大的疑问。我能告诉他的是,假如他不能从当前的工作策略和“从不违逆”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换一种聪明的思路去应对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他不但改变不了现在的局面,反而情况会更加恶化,直到他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压力,自己崩溃。

赵先生和其他的职场新人一样,想当一名取悦者。他觉得只要学会取悦——在上司和同事面前表现得十分勤劳,为他们分担工作压力——就能够迅速争取到支持,获得立足之地。这种想法听起来是“没错”的,人们总在这样干,但问题在于,人们忽视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别人会习惯于你的付出,也习惯了“你从不拒绝他们的要求”这一事实。当你某一天不想这样做时,你会发现自己立刻就不受欢迎了。

所以,后面的事情很容易预测——你就像一头驴子,不停地拉磨,根本无法停下来,因为你说不出口。你的内心快苦死了,身体也快累垮了,但有苦说不出,只能自己消化。

你跟时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十分古怪。自己的时间从来不够用,自己的分内事被扔到一边,经常延期处理,完不成任务;但你却要用大把的时间去帮别人做事,去兑现自己的承诺,满足其他人的需求。

我了解这样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被一张长长的写满承诺和待做事项的清单占满了,就是没有自由支配的空间,也没有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他们需要不断地逼迫自己来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满足同事的要求。甚至还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只因为在对方提出要求时,自己一时心软就答应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管做什么都是在看别人的眼色。就像在父母监护下的孩子一样,你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记下父母的要求,没有权利说“不”,然后皱着眉头去执行。这时,你得到什么样的评价,取决于你完成这些要求的质量,而不是你自己的判断。你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逐渐丢失掉大声说出“我不同意”这句话的勇气。

◆承担巨大压力的“苦行僧”——付出很多,收获很少

我曾经遇到一位富有才能的职员小李。他什么事都愿意去做,只要别人提出要求。有时他要负责其他部门的额外任务,老板只要说一句话,或者一个电话过来,他立马就进入工作状态;他还是同事眼中的“热心肠”,老乡心中的“活雷锋”,只要你对他提出要求,他没有不答应的。

但是,他快乐吗?

小李说:“提及这些事,我只有苦笑。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半了,那些善于讨价还价的人有的已升为公司经理,有的当上了部门总监,而我拼命做事,却还是部门内的一个小组主管,看起来没有什么前途。我在亲戚眼中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我有求必应,帮助他们安顿住处,找工作,借给他们钱,但我至今仍然租住在条件很差的廉价公寓内。”

他的世界被严重透支,觉得自己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拒绝别人的不当要求,是不好意思吗?”“对,就这么简单。我抹不开面子,总觉得人家找你是看得上你,如果拒绝了,不但伤害了对方,我心里也过意不去。”

你看,这是一种多么致命的心理。过分的自尊让一个人无法张口拒绝别人——哪怕对方故意让他去做那些毫无价值的事情,他也在为试图提出抗辩时感到难为情。这样的后果就是他的世界被别人的意志塞满了,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总是在紧张和疲劳的双重挤压之下,既得不到足够的协助,又不能回到自己的世界。

到最后,他的时间和资源都被耗尽,压力却没有消失。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你只能拼命地压榨剩余时间,激发更多的能量来兑现承诺。就像小李说的:“无形中,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那就是如何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以及帮助别人,这成了我的‘人生理想’,于是我迷失了自己。”

那么该如何调整这种状态呢?

1.找到原因特别重要

想一想自己无法拒绝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根源上寻找解决办法。是想通过亲力亲为展示自己的能力,还是想把这次工作露脸的机会握在自己手中,不让别人分享你的功劳?假如都不是,那么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原因吗?是不是特别想拒绝,但却没有很好的借口,或者虽然理由充分,却由于自己的脸皮很薄而无法启齿?所有的问题,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改变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有的人做事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只想到了上司的要求或同事的需要,这就是出发点的问题。假如你能事事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同事或其他人的感受,你就有足够的勇气去表达看法,并对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因此,对于不懂得拒绝的人来说,在你再一次感到不好意思的时候,适当变得自私一些,有时并不是坏事。

3.把自身健康放到第一位

长期违逆自身意志,去做违心的事情,这种压力不断累积,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而产生情绪效应,传染给自己身边的人。比如亲人、朋友、同事还有孩子。如果无法释放,就会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让你的性格扭曲,变得易怒、焦躁和失去理智。为自身的健康考虑,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拒绝别人的请求。

4.相信别人可以解决

有的人天真地认为,之所以答应别人的请求,是他们自己确实无法解决,从而才来请求帮助。这些人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别人确实不能像他那样把事情做好。这有时是真的,但在更多的时候,事实是人们只是想偷懒罢了。你很勤奋,又十分想表现,而人们正好利用了你的这一点。所以,在别人希望你帮他一把时,你首先要信任对方的能力,然后把这一想法明白无误地告诉他。

5.付出应与回报相等

这要求你必须有权利意识,在不好意思拒绝的同时,要“好意思”索取应得的报酬。有的人即便包揽了全部的工作,承担了一切大事小事,而且做得很好,也无法得到体面的回报。他们从不思考责任与义务,也不好意思向别人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于是,在自己麻烦缠身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补偿。额外的要求总是前仆后继,自己期待的回报却迟迟不来。

在我们经手的案例中,很多人反映了这方面的苦恼。他们说:“上司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付出很多,但回报很少。”时间一长,当他们忍不住提出要求时,给上司留下的坏印象又会在他们的头上戴上一顶人人都能看见的帽子:“这么努力,原来别有目的。”这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尽管你自己难以接受,但如果在一开始时不能确立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你就会陷入这样的局面。因为人们的确有这种思维惯性,他们会把你起初的表现固定下来,产生一种印象,认为你应该是这样的。一旦你尝试改变,就会感觉有压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回报,没有谁是愿意无偿劳动的。工作就是一种付出与回报的契约关系,我们听从上司的安排,努力做好工作,然后获得公司给予的合理报酬;我们协助同事,服务客户,也在这种付出中受益。拒绝的唯一前提就是“我们不能从付出中受益”。

就算在家庭生活甚至夫妻关系之间,也并不存在“无偿付出”。一个苦命的丈夫经常是需要听从妻子无休无止支配的可怜人,一个地位卑微的妻子也会承受很多“失去自我”的生活。如果你不懂得拒绝,没有原则,或者活在虚幻的自尊中,你尽力维持的这些社会关系早晚会发生断裂,并让你变得一无所有。

没有谁是靠服从别人的一切要求来证明自身价值的。事实上,做得越多的人,往往获得不了与自己的付出相对应的回报。当你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你已经走上了一条没有终点的“苦旅”——

你开始欺骗自己:我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你忘了休闲和放松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这会浪费时间,并产生罪恶感;

你对自己价值的认同取决于为别人做了多少;

越是不懂拒绝,你的生活就越辛苦。为了处理由于自己习惯性的承诺而产生的繁重工作,你会逐步压缩自由空间,把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些“必须完成”的工作中。但问题在于,你永远也停不下来。

对此,你希望自己属于哪一类人呢?

现在,请为自己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1.我之前认为的“依靠自己没有原则的全力付出,就能够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这是一个极端错误和危险的观念。

2.我不可能仅凭服从命令和辛苦的工作就能获得晋升,相反,我可能由于丧失原则的作为而使自己失去尊重。

3.我必须在接受一项请求前分析它的合理性,以及为此我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4.我只能答应“自己有必要去做而且也有能力做好”的请求,除此之外的一切承诺我都需要谨慎对待。

5.我需要将拒绝的权力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刻,我都应让别人清楚——无论对我提出什么要求,都有被拒绝的可能,因此必须考虑我的感受,给予我足够的尊重。不敢主动提要求的失落者

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的吴华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窝囊废”。原因是他从来不敢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他说:“我工作卖力,心地善良,干得比别人多,业绩也比别人好,工作效率也不低,但薪资待遇却没别人高。我在公司待了已经六年了,却从来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比如加工资或者要求升职。请问我该怎么办呢?”“你从来没有向老板提过吗?”

他摇头不语。在长达六年的时间中,他几乎从未开口,也没有向上司暗示过自己的需求。明明属于他的业绩,他也不好意思公开讲出来,然后让老板将他应得的回报给他。与此同时,对上司的各种不合理要求,他也不懂拒绝,就这样继续做着窝囊、隐忍而吃亏的事情。

吴华在这方面还有一个表现。他对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默默地付出很多,有着长时间的暗恋史,却一直没有表白。他认为自己很失败,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他无奈地说:“总而言之,我成了一个不懂得表达自己要求的人。”

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假如不懂得争取,不知道怎样拒绝上司,那么自己一定是受损的。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但现实中,偏偏有很多人张不开这个嘴,他们不爱争,不敢争,也不会争。有时候,他们宁可选择跳槽,离开公司,也不愿意跟上司当面理论。

我把这样的人称之为“隐形人”。他们还有一些表现,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就是“没特点”:第一,说话没特点;第二,衣着没特点;第三,做事也没特点。

长此以往,危害是多方面的:

1.应得的利益总是被别人拿走

这是毫无疑问的,你会变得非常胆怯,而且错过升职和加薪的机会。这是你应得的利益,但你因为自己的“害羞”失去了。

2.失去展示个人价值的机会

我们在工作中有责任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呈现自己的工作成果与个人价值,以及让公司上下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但这些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别人会主动送上这些成果吗?当然不会,而是需要我们自己抓住一切机会来争取。

假如你不敢争取,就得不到。至少,它将非常困难。现在的职场竞争十分激烈,你不要,别人就拿走了;甚至你要的力度不大,别人也会抢走。因此“隐形人”的工作是痛苦的,他们感觉不到价值感,看不清事业的出路,被边缘化,有严重的职业危机。一旦发生变故,就很容易出局。

3.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溜走

这样的人大多也是空耗时间的迷茫者,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为此感到困惑。不敢争取利益,不敢拒绝无理要求,逐渐进入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对工作没激情,做当下的事情也不顺利,一天24小时都在游离之中。

吴华就这样形容自己:“我感觉无所适从,举步维艰。虽然很想离开,但发现不知道今后的事业该如何起步。我就像掉进了一座泥沼之中,已经无法自拔了。”

对每个人而言,你要具备的第一项职业素养,就是让自己拥有强大的效益意识——“我既为公司创造效益,也要为自己创造效益。”如果你是一个羞于谈利益的人,不敢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并且轻易地牺牲掉自己的利益,那你就只能步步退让,直到无路可退。成就了他人,却伤害了自己

与吴华一样,在北京工作的晓桐也是一个自认为活得很窝囊的男人。他今年27岁,大学毕业3年了,在朝阳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有一位漂亮的女朋友。他的人生看上去是成功的,至少起步顺利,没有遇到什么挫折。

但是,晓桐说:“在我内心时常有无力感,我为失败的社交苦恼,为自己的怯懦感到羞耻!”他说,在和朋友发生分歧时,他总是轻易让步,败退下阵。尽管他很不情愿,事后也常恼怒不已,但当面却表现得彬彬有礼,很好说话。这是一种互相矛盾的行为,使他深感痛苦。

他的理由是:“假如我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是否会伤害到他,让他难过?”因为担心自己的拒绝或强硬态度会让朋友难过,怕伤害到对方的情感,因此他常不自觉地委屈自己。

怀有这种心理的人当然有很多。比如我在一次咨询中碰到的另一个年轻人。他讲述了自己在感情生活中的纠结:“我和女朋友谈了两年了,因为某些原因,我想和她分手。但是我害怕她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怕我的分手要求会伤害到她,我该怎么办呢?”

和恋人分手?人人都怕伤害对方。但像他这么纠结的确实少见,他还为此失眠了两个月,甚至要去购买安眠药,每晚吃上半片才能入眠。他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确定女朋友是否能够接受和平分手,因此格外痛苦。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作出拒绝的决定,是出于恐惧和内疚,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尽量表现得服服帖帖,不做反抗,是因为恐惧对方的愤怒,或者害怕伤害对方的感情。所以,他只有一种选择:服从他人。

一个人如果长期地生活在这种小心谨慎,甚至于胆战心惊的情境中——正如同有些孩子在成长阶段的经历一样——就会变得不独立、没有自主能力。直到彻底地依赖他人,犹豫不决。在需要拒绝时,他的第一反应总是退缩。因为怕伤害对方,最后只能伤害自己,使事态加剧恶化。

这经常是人们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不”字训练的后果。从家庭走到学校环境,或者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拒绝训练,没有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在成年后表现得手足无措。

然而,任何良好的关系都必须建立在拒绝和选择自由的基础之上。德拉格教授说:“我们每年接触上万起这类案例,根源只有一个,他们没有在幼时就确认自己的界限得到认可。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经受类似训练,没有过拒绝经验,由此形成了软弱性格。”

拒绝真的会伤害对方吗?如果你能够想象得到并且平静地对待“被拒绝者”的愤怒情绪——可能会愤怒,但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你可以为自己设计好一系列的语境:“听着,我爱你,但是你不能这样做!”“嘿,哥儿们,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我还是要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明白,这很令人遗憾,我们必须分开,因为我们并不合适。”

诸如此类,这一点都不艰难,相反可以脱口而出。这既坚持了原则,又给予了情感理解,同时确认我们内心拥有的强大力量,守护自己的底线。能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是无比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开始掌握处理与他人的分歧的原则,也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挫败——包括被你拒绝的挫败。

擅长保护自己心灵领地的人,从不害怕对他人说不。发现并巩固自己的心灵领地,这才是你要做的。在拒绝他人时做到坦然,在第一时间设立界限,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手段。即使对方发怒,他也不会稀里糊涂地认为这是你的责任或过错。

你还要明白:

1.如果对方因为你保护了自己的领地而生气,那么这是对方的问题,你不必内疚。

2.拒绝不会伤害人,愤怒才会伤害人,这与你无关。

3.不要让对方的愤怒指使你去做不情愿的事情,也不要对此妥协。

4.不要让对方的愤怒影响你自己的情绪,从而使你也变得愤怒起来,或因此而羞愧。

5.做好这样的准备——在有必要的时候远离对方,保护你自己。为了维护所谓的关系,让自己受尽委屈

关系就是资源,代表着未来的机遇。不管是建立一段朋友关系,还是某种工作中的合作关系,在现实中都不容易。正因此,人们不想轻易地破坏它。但是在无可奈何必须这么做的时候,你又会如何选择呢?比如有人借了你的东西一直不还,当你想要回来时,会怎样开口?

根据不同的情况,人们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1.对方和你的关系非常熟,感情也很好,堪称密友,因此你害怕他不高兴?

2.虽然关系一般,你也明确开口了,但对方却没有任何表示?

杨小姐在华尔街一家证券公司做翻译工作,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她说:“同事胡先生借走了我六百元,约好一个月归还。但时间过去两个半月了,他提都不提,装作没事人一般,好像根本没借过我的钱。我前几天暗示了一下,他也毫无反应。我该怎么办?”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胡先生是该公司职位较她高一级的主管人员,杨小姐不敢得罪他。另外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层关系比较特殊,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说不定哪天就会用到对方。所以,杨小姐犯了难,她不知应采取何种方法,才能让自己既把钱要回来,又不至于伤害双方的关系,不影响今后的相处。

对于杨小姐的困惑,很多人都遇到过。人们撇不开脸面,不愿意为借钱这种事撕破了脸,有时确实很难开口。但是,有没有从另一个角度想过这个问题呢?那就是——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对方在乎你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他应该如期主动归还才是,否则破坏关系的人就是他,而不是你!

在我们的社交生活中,并不是每一种关系都值得去维护和经营。如何判断两人关系的价值与好坏,这才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说,有的关系与其维护下去,还不如断绝,因为有一方在这种关系当中始终处于占便宜的位置,他不想对你付出,只想向你索取。对于这种人,我们必须果断地开口拒绝,不要考虑会不会伤害到他,以及会不会破坏这种“友谊”。

基于此,我对杨小姐提出了三个建议,请她思考:

1.要回本该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你应该光明正大,不需要纠结。事实上,你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坚持这条原则,不要害怕,也不要因此而尴尬。

2.如果你明确开口,对方仍然毫不在意,那么立刻搞清原因——请对方解释,然后作出理智的判断。

3.假如因为你的拒绝,就使双方的关系遭到了破坏。我的结论是,这样的关系不要也罢。怕麻烦别人,一切都自己承受

有时候我们害怕被别人拒绝。杨小姐对我讲到了她刚到美国时的一件事,因为没地方住,身上的钱又不多,她就想到老乡那里暂住一段时间。初次出国工作的年轻人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比如借住、借钱等,都会找老乡帮忙。在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同乡会,专门帮助刚从国内去美国的新人度过初期的艰难阶段。

但是,杨小姐一开口就被拒绝了。那位老乡并不想帮助她,以“家里人多房间少”的理由对她关闭了大门。第二天,她再打电话,已经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杨小姐说:“这件事让我有了心理阴影。我觉得自己再对别人开口挺难的,从此一旦有事需要求别人时,就怕再次被说不。我宁愿忍受委屈,也不想再求人了!”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就看他能否自如地对别人说“不”,以及能否主动要求别人来帮助他。这其中,也包括他是否有承受“拒绝”的能力——当别人拒绝他时,他能否做到心态平和。

结论是:一个人能够说“不”和接受被别人拒绝,都是需要勇气的。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被拒敏感”。指的是一个人既不懂得拒绝,也不能自如地对别人提出要求。他既害怕拒绝别人,也害怕被别人拒绝。这是一种尴尬和纠结的心理状态,时常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现。

这类人的人际关系看起来不错,比如杨小姐。她朋友很多,因为她热心助人,口碑很好,因此别人喜欢来“麻烦”她,甚至不停地占她便宜。可是,苦水只有她自己咽。她自己的总结就是:“我死要面子活受罪,吃亏的从来都是我。”

如果进一步挖掘这种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潜意识中一直想讨好别人。这有两种表现:

1.功利性地讨好别人,通过主动地成全别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2.防御性地讨好别人,通过委曲求全使自己处于安全地带,避免树敌,为自己取得较为宽松的生存环境。

乍看起来,这似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任何事情一旦走向极端,就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害怕说“不”的行为极端化后,就使自己的内心失去了对“本我”的依托,事事以别人的感受为判断标准,不敢拒绝别人的无礼要求,也害怕自己的合理要求被人拒绝。

原因通常有两方面。

1.有过被拒绝的心灵创伤

就像杨小姐“借住”被无情拒绝的遭遇。在他们过去的经历和人际环境中,存在着类似的创伤。尤其是在他们第一次开口时即遭打击,就在潜意识中种下了“我不能开口,否则必被拒绝”的种子。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我不能……否则会……”“我不可……因为会……”他们的脑海中容纳了足够多的与“不”有关的逻辑,性格与行为模式中就逐渐形成了对于“不”的高度敏感。

这时,他们就不得不控制和压抑自己的需求、请求与要求,避免再次发生“被拒绝”的不舒服的体验。但凡由此引发的社交焦虑,都是由这种害怕被拒绝的心灵创伤造成的。只有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才能战胜它。

2.脆弱的自尊在作怪

有相当多的人,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很脆弱。比如一些人十分看重气节,讲究坐得端、走得正,严格约束自己,认为做人处世应该少去麻烦别人,由自己解决比较好。在这种自尊心的影响下,他就特别在乎面子:“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我不能去求别人,否则被拒绝了,我多没面子!”

他们与其是害怕被拒绝,不如说是恐惧被人在背后戳他们的脊梁骨,说他们的风凉话。由此,他们会更加地顾忌自己的行为对于别人的影响,以及大家对他的看法。本质上,这种怕被拒绝的行为,是出于他们的自尊需要。怕失去机会,只好委曲求全

因为害怕失去合作机会,我的老朋友孟先生几次三番被他的客户戏弄。他在微博上写了自己的苦闷,博来人们的一片同情,许多人劝他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坚强和自信一些,但他只是在网上发泄一下而已,实质上未做出任何改变。由于自己的软弱,他还是不能捍卫自己的权益。

这一点不奇怪,孟先生在上司面前也是这样的。他说:“保住一份好工作不是易事,岂能不如履薄冰?”

我说:“即便你付出百分努力,却只得一分回报,也要坚持这样做吗?”

他说不出话来了,心知自己的行为需要调整。但他找不到什么动力来督促自己改正。从前年开始,我就经常与他谈心,深入了解他的生活,以便提出他能接受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懦弱心理的形成,可能已有30年,要想完全纠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司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但又对孟先生提出了无比苛刻的要求,比如很少的提成甚至没有回报,辛苦的加班和超额的工作量。但他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便不敢讨价还价,领命就干,被他的同事笑作傻瓜。“你为何不拒绝上司的无礼要求?”“唉,我怕这么好的机会给了别人。”

诚然如此,但有苦自己受的心态未免太自虐了吧?

人们为何会这样?原因是现在的世界“人多饭少”,一份好的工作可能有十几个人争抢。所以,这是造成许多人不敢反击老板非分命令的缘由。人们在竞争中如果发现机会很少,就会产生一种“我不能犯错”的心理,害怕自己要求太多而失去了宝贵的机遇,被别人抢走。

但是,害怕失去机会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自信的消失。这比你勉为其难地维持一段关系或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护一份工作付出的代价更为可怕。它对你的伤害是远期的,今天看不见,明天看不见,但将来一定能看到。

孟先生已经感觉到了这一点。他说:“周老师,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有时,我痛恨自己的胆小,有时又惧怕今后没有竞争的勇气,再不能像前几年那样敢于争取应得的利益了!我的心一夜之间衰老了,这令我痛苦。”

在你依然对某些事“不好意思”的时候,有没有追根溯源,想一想自己的身上正发生哪些变化呢?如果连自信都没了,那就必须作出改变。也许从这一刻就得开始——端正态度,仔细看看在自己的生活中究竟在发生什么!不会拒绝的10种表现和根源第二章 提线木偶:从来无法自己做主你只需要做你自己,无须成为谁的提线木偶,不必听他们不负责任的命令,更不必接受他们无理的要求。你,一切都要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当依赖成为习惯

柯先生是一位从小就依赖母亲的大男孩。现在他长大了,但又开始依赖自己的女友,成了未来媳妇的“奴隶”。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什么时候上厕所由我自己决定,其他任何事都需要别人提醒或督促我!”“周老师,您是否觉得我很悲哀呢,认为我无可救药?”他自嘲地问。“不,我没有这种感觉。我只是觉得,你似乎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回到正确的轨道。”根据他的讲述,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定位,“你只是习惯了由别人来掌控你的世界,决定你的人生。不管大小事,你都没有建立自主意识。这是你从不拒绝别人的根源!”

这类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依赖者”总是希望被爱

对于此种情况,德拉格归结为一种长期养成的“无意识过程”:“我们在心理治疗中发现大量的案例,大多是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形成的。他们由父母来安排生活,自己没有独立的经验,产生了‘被爱的希望’,然后在此过程中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人格。长大以后,这一行为模式很难消失,从而在走出家庭后寻找新的替代者,去承担父母的角色。”

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一情况在恋爱关系中更为突出。就如同柯先生——他的女友成了他的新一任“母亲”,使他继续放弃原来的自我。任何事情,女友都替他作决定,是他的精神依赖,而他从不说“不”。尽管有时他也想,但只是想想而已。

2.焦虑——失控恐惧症

诚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情结,只是从小到大我们依赖的对象、性质和程度不同而已。但不至于严重到连“穿什么颜色的内裤”都由伴侣做主的程度。柯先生说:“一旦她不替我作决定了,我就感到焦虑,就好像她不爱我了!”这正是失控恐惧症的表现——对失去精神支柱的焦虑,也是对失去爱的恐惧。因为从心理学上,一个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物体过度依赖,就必然伴有对害怕失去对方的焦虑。

换言之,柯先生对女友从不说“不”,是出于从女友那里获得认可的需要。他的潜意识认为,只要自己服从女友的安排,就能获得她足够的认可。否则,他就感觉自己有被忽视的危险。

因此,人们害怕说“不”的心理实质,其实是害怕被否认。这导致了更加强烈的压抑自我,让自己处于完全不做主的状态,以求换取长期的安全感。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当自己不懂拒绝的时候,其实内心是很想拒绝对方的。但由于依赖的惯性与对失控状态的焦虑,导致自己的大脑痛恨拒绝,并经常作出服从的决定。

柯先生向我分析他的性格:“可能是从小就没学会坚持自己观点的缘故,我养成了很容易被人说服的习惯。比如,女朋友希望我明早去陪她购物,而且要在外面待一整天。即便我明天有特别重要的工作,完不成这项工作就可能被扣掉这个季度的全部奖金,我也会不由自主地答应她。”

不管女朋友要求他做什么事,他都说不出拒绝的话。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这是缺乏自我的表现。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是什么”或“自己需要什么”,甚至于他从来都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就会表现出懦弱的个性。

这种人是活在别人的印象中的,他的“自我概念”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由于这种软弱的个性,使他的内心越来越自卑,失去主见,备受折磨。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一旦涉及争论,他很容易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宣布投降,不会有争论,也不会有对抗。他就像关在圈里的温顺绵羊一样,“主人”牵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

在进行人际交往时,他会高度地关注他人的行为反应,包括对方的需求。“嘿,你不管需要什么,我都会答应的!”这就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如果满足了别人,就能获得对方的好感——他总是这样想,而不是仔细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也很少考虑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谁来主导。

德拉格曾向我推荐过一位行为异常治疗者佩兰。佩兰和柯先生的表现有相似之处——对别人的看法过分在意,喜欢任何事情都听一听旁人的建议,然后迅速扔掉自己的观点。我请佩兰来我的公司工作了三个月,职位是我的助手。通过观察他对于“不合理命令”的反应,来判断他的“生活”到底失控到了什么程度。

有一次,我不由分说地命令他:“小伙子,明天不要休息,来公司加班,把这些文件录入电脑!”

明天是周末,法定休息日,大家都会放下工作回家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在美国,员工有拒绝加班的权利。而且我安排的任务也太繁重了,这是一堆毫无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的文件,它足有10本书那么厚!但是,佩兰只是看了一眼,稍微犹豫了2秒钟,就同意了。“好的老板,我明天加班!”

星期一上午9点,我来到公司,发现他又困又累,疲倦不堪,但仍在挥汗如雨地奋战。他的办公桌上扔着几片面包,还有半杯咖啡。他头发凌乱,眼神迷离,身体极为疲惫,但是并没有停止工作的意思,就好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精力早已严重透支。

我冷漠地把他叫到一边:“你从来都是这样吗?”“什么?”他惊异地问,“我没觉得,这很正常呀!老板您还需要什么?”

在佩兰的眼中,我发现了强烈的“自我肯定”,他的潜意识告诉自己——这么做是有价值的,证明他被人喜欢。他可能也有自己的见解,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从我给他发布命令的那一瞬间起,他的自我意识就被打败了,完全没有抵抗的计划。就像我们的一些朋友:“啊,你说什么?请等等,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哦,好吧,看来你有主张了,我听你的!”投降的过程就是这么简单,说服他们一点儿也不费劲。

这也许正是一些人从不说“不”也很少拒绝的最大根源。他们的自我肯定来自于别人的肯定,因此他们是没有办法拒绝的,在一开始就不会想到“我应该否定别人的想法”。他们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定位,并且把自我捆绑到了别人的认可之上。

也就是说,他心中的“自我”,是由别人决定的,而不是他自己,正如柯先生的脑海中那个牢固的想法一样。柯先生小时候害怕被母亲轻视,现在则不想惹女朋友不高兴。他说话和做事的标准,就是以他人是否满意为原则。在这条原则的范围内,他自己的感受只占有一个很小的角落。

这意味着:

1.拒绝别人的结果是可怕的。因为否定和拒绝别人,就是在否定他的“自我”,激活他心中的自卑。

2.服从就是他的价值。他在服从别人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到了“自我”的存在和价值的彰显,拒绝则易使他失去这种感觉。总在最后放弃自己的观点

放弃自己,去顺从别人,这将是我们人生失败的开始。没有谁是通过放弃自我获得成功的,也没有哪个卓越人物用服从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权威。有些人的行为模式是另一种:他们开始时非常坚持地说“不”:“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另有看法,请听听我的见解!”他们在据理力争时表现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争论的进行,却在最后关头妥协了——而且总是妥协。

他说:“噢,好吧,你赢了!”

今年35岁的赵先生已成家立业,有一栋花园小屋,还娶了漂亮的妻子。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似乎他的人生应该是满足的,为人处世也应较为成熟老练,但他苦闷地说:“很难想象我会是一个缺乏意志力的人,有时明知别人会欺骗我,却仍会被他说服,我好像不太懂得坚定地拒绝别人,总给那些糟透了的事情机会!”

他坦言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应该学习掌握分辨的本领,行事和说话更加小心一些,比如在不清楚真相时不要轻易答应某些人的要求,以免惹祸上身,让他们破坏我的生活。但是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和自己的本性作战——我的天性决定我意志软弱,无情地拒绝总是很困难。例如我的同事有时会毫无愧疚地支使我去分担他们的分内工作,虽然我据理力争,但最后还是去做了,后果就是经常牺牲掉自己的假期,没有时间陪妻子和孩子。”

这让我想起做过的一个调查:“你会从头到尾都坚持自己的同一个观点吗?”有76%的人都选择了否定的答案。多数人很难在经历长时间的争论、说服和思考后,还能坚持开始时的看法。尤其在需要坚定地说“不”时,总是心有余力不足。因为这意味着得罪对方。人们总是想顾及面子,试图寻找两全齐美的解决办法——比如暂时委屈一下自己!

在我看来,这种丧失立场的善良背后,还隐藏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皮埃尔说:“我认为还有某种受虐情结。有的人天生喜欢为别人做事,哪怕需要牺牲他自己。他的潜意识把自己变成悲惨遭遇的受害者,同时他也是制造者。当生活被毁坏时,比如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他就会拿着这些理由说:“看,其实我的时间都给别人了。”这也是一种为自己开脱责任的方式,就像自我预言验证一样,为了兑现一个失败的预言,他通过这种举动来促成失败的实现。”

毅力会加固我们的“自我状态”。请关注自身体内的毅力指数:它的高低决定了我们在辩论时能坚持多长时间,是否有勇气在最紧张的氛围中拒绝服从对方。

毅力就是意志力,它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些预定的目标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努力把目标顺利地实现。在本质上,毅力既是我们的“心理忍耐力”,是我们完成学习、工作和事业的“行动持久力”;同时,它又反映了我们的“自我状态”是否强大和牢固。

为了加固这种积极的“自我状态”,首先,需要有强大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不能患有依赖症;其次,要有定期的内省习惯,反思在哪些正确的事情上你没有坚持到底;最后,还需具备果断力和自制力,并能够忍受挫折——特别是和人争论中的心理挫折,以免总在受创时妥协。只有这样,意志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它应有的价值。

遵循七步让你战到最后:

1.必须有自己明确的目的

培养意志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必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了明确的动机,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来克服阻力。动机是我们坚持到底的第一要素。否则,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清楚,又怎能充满底气地拒绝别人呢?

2.激发成功的欲望

如果我们对于自己追求的目标充满了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很容易把意志力培养出来,并且不管干什么都能坚持下去。

3.信心必不可少

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观点。这能帮你平等地与别人交流,而不是低声下气,连自己讲的对不对都无法确定。信心也是开口表达的重要的动力,没有信心你根本无心拒绝,老早就逃到了很远的地方,连拒绝他人的机会都很难拥有。

4.制订详细的计划

计划必不可少——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清晰的见解和详细的计划,这能增强底气,给你的回答提供有力的支持。那些缺乏计划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别人说服的人,他们没有什么资本拒绝别人,也没有信心让别人听他的观点。

5.认清自我

认清自我是非常重要的,这能让你找到自己的可靠性,然后脚踏实地应对一切问题。一个迷失自我的人,就容易患依赖症。事实上,越是内心强大的人,他们就越能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被别人左右。

6.协商精神

有良好的协商精神和沟通的办法,可以帮助你在与人密切合作的同时,能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一个不愿意协商的人,就算你意志力强大,信心十足,勇气可嘉,又有什么用呢?多数人不愿意与性格孤僻者共事,也不想和他发生交集。

7.形成一个好习惯

强大的意志力,是习惯的产物。有了坚持到底的习惯,你就不至于在紧要关头妥协,在关键时刻说不出那个“不”字。实际上,越是在重要时刻的拒绝,越能彰显它的意义。我凭什么不能做主

针对这个问题,杭州的24岁女孩小江写来邮件讲了她的经历。她在过去有很强的依赖意识,上学时依赖老师和同学,在家时全听父母的,毕业后又把领导和男朋友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盘。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她几乎照单全收,不会说一个“不”字,也不会想一想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则完全不必同意。

但是突然有一天,小江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她说:“男朋友建议我报考公务员,列举了一大堆理由,父母也同意他的看法,然后一群人给我做工作。就在一瞬间,我的脑海中生出了强烈的反抗意识——我为什么要听你们的?”

小江史无前例地说了“不”。她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人生方向。未来的道路不能由别人安排,必须由她自己说了算。她的志向是从事传媒工作,并准备在现在的公司锻炼两年,就出去自己创业,比如做一个广告代理公司。她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也已经攒到了一些钱。“公务员?不,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做决定,没人指导过我如何拒绝别人,尤其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不知道有谁这么做过,我战胜了男朋友和父母的压力,这次没人给我出过主意,我只是简单地为了自己去做,虽然在我说出口时,遭到了他们‘有力’的劝阻。”

后来我们通了电话,我问她:“最后怎么样了?”

她骄傲地说:“我成功地拒绝了他们,绝不听从或服从于他们的意志,我有自己的方向。”

在大多数时候,小江是一个保持沉默的人。但在关键问题上,她成功地做到了由自己做主。这表明,即便你的依赖症已经很严重了,或者有相当长的“只会说‘是’的黑历史”,你仍然能够坚定有效地说出这个“不”字。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安静地坐下来,调整情绪,然后问一问自己:“我真的不能自己当家做主吗?”

我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你也可以做到。只要像小江这样,坚定立场,然后按照计划去做,并不产生丝毫动摇。

皮埃尔分析说:“小江之所以战胜了自己,是因为她突然意识到了拒绝的必要性,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反省。她询问了关键的问题,潜意识给予了她正确的答案。接下来重要的是什么?是她马上就这么做了,没有迟疑,也没有反复。”

如果我们不能让自己当家做主,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永远是奴隶。我们的身体和人生都是别人的,是在为别人而活;如果我们总是依赖别人替自己的人生做决定,所有的决定和行为也都将是别人的,而不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

所以,从现在起,不要再依赖任何人替你做决定。在他们试图这样做时,毫不客气地说“不”,把他们从房间里请出去。你也不要再去模仿任何人,因为没有谁可以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除了你自己。你可以在重大问题上征询别人的意见,但前提是,你有自己的想法,且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远离干扰决定力的一切

在一次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咨询活动中,一位广州的中学生打来电话,充满自责地讲了他在几个月前经历的一件事。那天在开学典礼的活动现场,他坐在后排正和自己的同学聊天。声音并不大,他认为不会影响大会的氛围,顶多只有身边的两三个同学可以听到。

但就在他说得兴起时,有一个坐在身后的女同学突然冷冷地警告他:“喂,你说话这么大声干什么?”

他对我说:“我当时就降低了自己的音量,为的是不打扰别人。当天我回到家里还故意地小声说话。我知道大声说话是不对的,尤其在公众场合,但这只是一件小事,同学和老师都没放在心上,只有我受到了影响,我是不是没有主见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对此事念念不忘。节假日,亲戚聚会时,他有意识地控制声音;下课后和同学一起讨论刚看过的某个电影或某本书时,他也不自觉地细声细气,同学感到甚为惊诧,对他突然的变化很不理解。

有一位同学讥笑道:“你难道变性了吗?”还有一位同学嘲笑他:“你被一个女孩子吓破了胆!”他听后一阵脸红,却无话可说。在电话中,他一直强调自己的尴尬——正是这种因被人强制改变音量而产生的尴尬使他走向了“心理懦弱”,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他必须迅速从中走出来。

这意味着,总有些突如其来的声音让我们改变既有行事方式并产生困惑,从而使自己的决定力遭受动摇。排除外界的干扰是一件相当重要但又敏感的工作,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我们都面临不同层面和不同等级的干扰,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衡,避免它们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1.我们要确定哪些意见是可以听的,哪些又是需要斟酌的,而不是轻易妥协或发生摇摆。

2.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既听取了正确意见,又能坚持自己原则。

3.在抵制干扰时,寻求不激化矛盾,并与对方保持良好关系的方法。

这名中学生的困惑之处就在于,他明知自己未必有错,但还是被干扰击败了。而且,还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留下了浓重的心理阴影。这意味着他失去了自我,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产生被那位女同学“控制”了的行为模式。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干扰本身并不是错误——比如善意的提醒,但不加以分辨地接受,就是个问题了。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来帮助自己排除干扰。这涉及你对自己的定位和对别人要求的理性判断,就像前面讲到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关键。

如何才能排除干扰,释放意志力的自由?

1.禁止所有无关事务的干扰

只要与此事无关的声音,都应把它们屏蔽掉。当你专心做一件工作时,就要关闭心门,凝聚思考力,让它专注在相关的工作之中,其他的一切无关信息都不应成为自己思考的对象。否则,就会干扰自己的决定力。

2.在处理一件事情时拒绝与无关人士的联系

特别是当他们提出非专业意见,希望你有所考虑时,更需要拒绝。经常有人告诉我,他们的决定力受到了旁人的影响,被错误意见改变了自己的选择,而他却无力拒绝。许多人的意志都被无关人士主宰,这恰恰是一个人的不幸。听取专业意见,并拒绝无关信息的侵扰,这是人在处理事情时必须做到的!

3.拒绝无聊言论在一件事情中的传播

在决策时,远离杂乱和没有源头的信息,避免它们突如其来地影响你的判断,甚至改变你的主张。对于缺乏佐证的言论,只能用一种态度对待:置之不理,并绝不受它的控制。

4.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安排向前进

你有没有想过生活失控的原因呢?你做事是否一贯缺乏计划?如果能够对自己的世界进行提前安排、拟定成熟计划,然后坚定地按照规划前进,就不会对未来产生不安定感,也就很难被旁人左右自己的意志力。以自己为主,遵守自己的计划,而不是听从别人的看法或跟随众人的步伐,这样才能排除干扰,释放内心的自由。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才有意义

事实上,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事”这个简单的问题,人们也并不那么容易搞清楚——在这方面经常犯下离谱的错误。华尔街的操盘手梅克有着十几年的帮人代理投资和操作股票的经验,他十分了解那些股民是如何犯下致命错误的:在重要问题上将决策权拱手让出,从而完全受制于人。

他认为一个人(投资者)必须十分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系统,这十分重要。他说:“为什么多数的股民基本做不出良好的交易决策呢?为什么他们在听到错误的引导意见时不懂得拒绝,反而高兴地跳入火坑呢?实际上,他们是由于自己的策略太笨拙了,完全不了解自己,也不清楚市场。”

梅克讲到了一位“超级股民”的故事。他笑着说:“我之所以称呼布罗迪先生为‘超级股民’,是因为他是公司的大金主,每年委托给我管理的资金有几千万美金,但他对投资市场又一窍不通。我们都喜欢他,因为他太容易说服了。面对一个投资意向,一支走势不明的新股票,他总是随便地一挥手,‘啊,你帮我决定吧!’”

布罗迪在波士顿经营一家PVC制品工厂,每年利润丰厚。他把所有的闲钱都交给了梅克,让梅克购买基金、股票等一切可能盈利的理财产品。并不是每一次投资都赚钱的,事实上真正赚钱的理财产品不到三分之一。但布罗迪没有主意:“要把钱拿出来吗?不,这么重要的判断,必须由专业人士去做,我相信他们!”

他相信梅克,这正是他的致命失误。布罗迪没有考虑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否做出继续投资的决定,不能由这笔钱的受益方来决定,而应由他自己做出抉择。但问题是布罗迪缺乏投资头脑,也意识不到他已经违反了投资原则。

人们之所以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其他人——比如梅克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他们自己。问题来了,我们要想在拒绝别人时底气十足,把重要的事务全部交由自己决定,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人生的成败皆系于自身,而不是别人。假如你总把命运交到他人之手,那么即便你学会了拒绝,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仍然不清楚“拒绝的权力”意味着什么,它对你丝毫没有帮助。

只有那些坚持了重要原则并使用了正确方法的人才可以尽可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你必须先了解自己,以避免最后输在自身,并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掌握那些正确的方法。这时,当有人企图用错误的计划诱使你失败时,你可以迅速地避开并使他不会再想尝试第二次!原因有两点:

1.将重大决定权交给别人是对自己的犯罪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做出决定。但现实中,偏偏有许多人自欺欺人,在该开口的时候把权力拱手让给别人。他们不想获得信息,不想由自己做决定。这恰恰是对自己的犯罪,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漠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